社区护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23:11:22

点击下载

作者:陈香娟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试读:

编写说明

《社区护理》教材的编写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以符合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标准,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巩固专业思想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基本原则,编写内容科学、规范,注重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对接,突出职业技术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实用性强。

本教材特点: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各模块内容均通过案例引导,导入所学内容。每一模块后的“复习思考”由选择题和案例分析组成,选择题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一致,使学生熟悉考试题型;案例分析为启发性的情景案例,以促进课堂理论教学和社区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注重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力求反映社区护理发展新知识和新内容。全书共10个模块,其中模块一至模块三重点介绍社区卫生服务及社区护理的概念、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模块四至模块十紧紧围绕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主线,分别从社区、家庭和个人护理服务内容展开阐述。本教材可作为中职护理、助产等专业及成人护理教育的教科用书,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及社区护士的学习工具。

本教材编写分工:陈香娟编写模块一和模块五,刘晓辉编写模块二,杨晓玲编写模块三,唐文蝶编写模块四,吕文艳编写模块五和模块七,张培华编写模块六和模块九,田园编写模块八,王园园编写模块九,吕艳编写模块十。各部分内容均经过编委、副主编互审和主编终审,力求准确严谨。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中医药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南阳理工学院、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哈尔滨市卫生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本教材的编写参考和吸收了国内外有关文献的观点和方法,谨向有关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教材内容如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师生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社区护理》编委会2018年2月前 言

中医药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中医药行业多样化人才、传承中医药技术技能、促进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职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32号)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简称《纲要》)等文件精神,尤其是实现《纲要》中“到2030年,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万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提升中医药职业教育对全民健康和地方经济的贡献度,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岗位胜任能力严密对接,突出新时代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特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教材办”)、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在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总结“全国中医药行业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的经验,组织完成了“全国中医药行业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建设工作。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是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唯一出版基地,为国家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细则、实践技能指导用书、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和细则唯一授权出版单位,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建立了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

本套教材规划过程中,教材办认真听取了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专家的意见,结合职业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管理,是全国唯一的中医药行业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于2016年启动了教材建设工作。通过广泛调研、全国范围遴选主编,又先后经过主编会仪、编写会仪、定稿会仪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在千余位编者的共同努力下,历时1年多时间,完成了50种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本套教材由50余所开展中医药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专家及相关医院、医药企业等单位联合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供中等职业教育院校中医(针灸推拿)、中药、护理、农村医学、康复技术、中医康复保健6个专业使用。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以教学指导意见为纲领,贴近新时代实际

注重体现新时代中医药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教育部新的教学指导意见为纲领,注重针对性、适用性以及实用性,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符合中医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际。

2.突出质量意识、精品意识,满足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求

注重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从教材内容结构设计、知识点、规范化、标准化、编写技巧、语言文字等方面加以改革,具备“精品教材”特质,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需求。

3.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原则,按照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写,教材内容涵盖资格考试全部内容及所有考试要求的知识点,满足学生获得“双证书”及相关工作岗位需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

4.注重数字化融合创新,力求呈现形式多样化

努力按照融合教材编写的思路和要求,创新教材呈现形式,版式设计突出结构模块化,新颖、活泼,图文并茂,并注重配套多种数字化素材,以期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院校教育平台“医开讲-医教在线”数字化平台上获取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及特点,以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套教材的建设,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指导与大力支持,凝聚了全国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齐心协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代表了全国中医药行业为“十三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所做的共同努力,谨此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致以衷心的感谢!希望本套教材的出版,能够对全国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所有组织者与编写者竭尽心智,精益求精,本套教材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敬请各教学单位、教学人员及广大学生多提宝贵意见和建仪,以便今后修订和提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1月模块一社区护理概论扫一扫,看课件【学习目标】

1.掌握社区的概念及功能,社区护理的概念,特点及工作范围,社区护士的角色和应具备的能力。

2.熟悉社区功能,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对象,社区护士的基本条件和工作内容。

3.了解社区卫生服务设置及社区护理的发展。

社区护理学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医学、护理学的发展而形成的护理学分支,是在护理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社会学、预防医学及康复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公众的健康需求,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应用型学科。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因此,学习社区护理知识,掌握社区护理技能,熟悉社区护理工作范畴,培养社区卫生服务理念,是社会对当代护士的必然要求。/ 项目一/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

案例导入

1990年以来,我国大力推广社区卫生服务。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这是国家为缓解“看病贵、看病难”出台的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政策。环西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办近5年了,设有全科诊室、药房、观察室和治疗室,按照两医两护的标准配备医务工作者,提供4张病床和10余个输液座椅,每天的门诊量在30人左右。春夏之交,温差较大,稍不留心就会感冒发烧,如果去大医院诊治,排队挂号占用大量时间;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假如每次都住院治疗,经济压力也很难承受。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镇居民的就医难题,在家门口看病已经成为不少市民治疗一般性疾病的首选。社区张阿姨说,她家步行到社区服务站也就5分钟左右的路程,碰到头疼脑热的小病,首先想到的便是那儿了,免去了跑大医院的不方便,也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真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问题:1.什么是社区?社区由哪些要素构成?

2.什么是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包括哪些?一、社区(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意识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区”(community)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原意是团体、共同。由于社会学者研究角度的差异,对于社区的概念有多种解释。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将英文单词“community”翻译为“社区”并引入我国,并结合国情定义: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美国学者戈派革(Goeppinger,1984)认为:社区是以地域为基础的实体,由正式和非正式的组织、机构或群体等社会系统组成,彼此依赖,行使社会功能。

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对“社区”定义为:社区是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对社区的解释:一个有代表性社区,人口为10万~30万,面积为5000~250000km,是由共同地域、共同价值或利益体系所决定的社会群体,其成员之间相互认识、相互沟通及影响,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及范围内产生及表现其社会规范、社会利益、价值观念及社会体系,并完成其功能。(二)社区的分类

社区的分类方式很多,常见的有以下3种。

1.地域性社区 根据人群的地域划分社区。大部分社区是由居住在相同或相邻地区的居民组成的,如城市中的街道或居委会、农村中的乡镇。社区人口一般在2万左右,区域内有政府及机构、家庭、学校、医院、商店、工厂等(图1-1)。地域性社区能够以社区的需求为导向,组织和动员群体实施预防和干预措施,能够得到地域内权威人士的支持,并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来开展社区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图1-1 地域性社区

2.共同兴趣的社区 是指由共同的兴趣或目标把分散在不同地域的人群联系在一起。这些人群可以居住在不同的地区,只在特定的时间聚集在一起,共同分享其功能或利益,如学会、大型工厂等。因此,任何具备社区基本构成要素的社会团体、机构均可构成一个社区。如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构成一个社区,一个工厂也可以构成一个社区。

3.解决共同问题的社区 是指具有共同的、急需解决问题的人聚在一起形成的社区。这些人群可能既不居住在同一地区,也不在一起学习和工作,但他们具有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如自发组织的糖尿病患者协会或癌症患者协会等,这些患者聚在一起交流应对疾病的经验和体会,并相互支持和鼓励。

我国的社区通常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城市社区(通常以街道和居委会为基本单位)、城镇社区(通常指城乡接合部的小城镇)和乡村社区。近年来,也有学者将我国的社区分为生活社区(即居民居住区域)和功能社区(即社会团体、工矿企事业单位所在区域)。(三)社区的基本要素

社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口、地域、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生活服务设施、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5个方面。其中。人口和地域是构成社区的最基本要素,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生活服务设施、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是社区人群相互联系的纽带。

1.人口 人口是社区的主体,是构成社区的第一要素,是社区形成与发展的先决条件。人口要素反映一个社区内部人口关系和整体面貌,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和分布。(1)人口数量 是指社区内人口的多少。(2)人口质量 又称人口素质,包括社会成员的体质、智能和文化程度、劳动技能等因素。(3)人口构成 是指社区内不同类型人口的特点,如性别、年龄、种族、职业、文化水平等,社区不同的人口构成会表现出不同的社区面貌。(4)人口分布 是指社区人口在社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及人口密度等。

2.地域 即社区具有一定的边界。地域不仅为社区成员提供活动场所,提供生产、生活和部分资源,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社区的发展,是构成社区的重要条件。

3.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 社区居民具有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具有某些共同的需要。这些共同性会使社区居民对社区产生认同心理,形成共同的社区意识,具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是社区人群相互关联的基础。

4.生活服务设施 指社区内的学校、医院、商场、银行、交通、通讯等生活服务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不仅是社区人群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联系社区人群的纽带。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及其运行的完善程度是衡量社区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

5.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 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派出所及各种社团组织等。这些社区管理机构建立并落实生活规章制度来管理社区的公共事务,调解人际关系和民间纠纷,维护社区的共同利益,保证社区生活的正常进行。(四)社区的功能

社区的功能是指社区工作在不断满足社会需求的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区具有很多功能。但在其诸多功能中,与社区卫生服务密切相关的主要包括经济生活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和援助功能。

1.经济生活功能 社区具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功能,社区通过对社会利益的调整和社区资源的整合,为社区居民各方面的生活需求提供服务和资源。如社区的工厂、商店等为居民提供生产、流通、消费服务。

2.社会化功能 指社区所有成员可通过参与社区各项活动而受到教育,不断社会化。社区不仅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居民连接在一起,还通过不断的社会化过程,相互影响,逐步形成社区的风土人情、人生观和价值观。社区内的家庭、学校和儿童游戏群体对儿童与青少年的社会化起主要作用。社区的文化教育活动对青少年、成年人都产生重大影响。

3.社会控制功能 社区通过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有效地维持社区的秩序,保护社区居民的安全。社区的风俗习惯和规范约束居民的行为,社区的赞誉与责备等社会舆论促使居民遵从社区的风俗习惯和规范。

4.社会参与功能 社区是居民生活交往的场所,也是社区成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活动的地方。社区为居民提供经济、政治、教育、康乐和福利等方面活动的参与机会,使居民对社区有更多的投入和更强的认同感。

5.援助功能 社区对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及处于疾病或经济困难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援。

社区的功能随着社区的变迁和发展而相应改变,现代社区的发展趋向于专门化。例如,某些社区发展为商业城区、学校城区等。在专门化的社区内,原有的一些功能被强化,另外一些功能则被削弱或被大社区所取代。二、社区卫生服务(一)相关概念

1.初级卫生保健 初级卫生保健 (primary health care)又称基层卫生保健,是指由基层卫生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最基本的、必需的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保健、合理治疗和社区康复。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全球卫生战略目标“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策略和途径。知识链接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

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四大方面”和“八项要素”。

1.四大方面:①促进健康;②预防保健;③合理治疗;④社区康复。

2.八项要素:①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②增进必要的营养和供应充足的安全饮用水;③基本的环境卫生;④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⑤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⑥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⑦常见病和创伤的恰当处理;⑧基本药物的供应。

2.社区卫生 社区卫生(community health)是以确定和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照顾需要为主要目的的人群卫生保健活动。该活动主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予以实施。

3.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是社区服务中一种基本的、普遍的卫生服务。1999年,国务院十部委发表《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1.有利于适应社会需求,加强预防保健战略 由于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及居民人均收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遍期望能就近、方便地得到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广泛、方便群众,能使广大群众获得基本卫生服务,也有利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

2.有利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抑制医药费用 目前,我国卫生服务的社会需求大部分在基层,但是,我国大部分的卫生资源却配置在城市和较大的医疗卫生机构,这是一种不合理的配置状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引导卫生资源从上层向基层流动,使卫生资源的配置与需求相对应,改善卫生资源配置效益。同时,很多应在社区解决的医疗卫生问题,被吸引到大城市的大医院,使大医院做了许多小医院或社区应该做的事情,造成了消费者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是控制卫生费用的重要环节。

3.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及医学模式转变的最佳途径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人人健康”的总目标是提高卫生的公平性,确保所有人群享有可持续的卫生系统和服务。只有开展好社区卫生服务,才能实现人人享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保健服务。社区医务人员深入社区和家庭,一言一行都脱离不了社区居民和患者的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的各种信息,因此不仅需要学习生物医学知识,还必须学习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医学法学、预防医学、健康教育学、康复医学等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4.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多种形式的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使社区卫生人员与广大居民建立起新型医患关系。例如,家庭病床服务就是根据居民的需求,选择适宜的病种,开设家庭病床,进行规范管理,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及医疗护理等服务,这些服务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三)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以满足群众需求、保护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其服务内容包括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图1-2)。

1.预防 是从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个层次,根据其不同需要,提供全方位、有针对性的三级预防服务。其内容包括:(1)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 如做好计划免疫、执行传染病报告、消毒隔离检疫等制度。(2)卫生监督和管理 如粪便污水处理、饮用水和食品管理等。(3)慢性病预防 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按病种建立防治档案,按制度规定执行防治措施,以便评价防治效果。图1-2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图

2.医疗 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工作量最大的部分,但不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工作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以门诊和出诊为主要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达到社区医疗服务要求。与传统的医院服务相比,其特点是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连续性、个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其内容包括:①为居民诊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②提供出诊、随访、转诊及家庭病床服务;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掌握社区居民和家庭的健康背景资料;④开展姑息疗法,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心理支持。

3.保健 是以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对社区内重点人群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保健服务。其主要是对婴幼儿、妇女、老年人进行保健服务,包括社区妇女保健、围生期保健、社区儿童保健、社区精神卫生等保健指导服务。

4.康复 是指患者或残疾者经过临床治疗后,为促进其身心进一步康复,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为其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其内容包括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中心,结合初级卫生保健进行预防工作,在社区进行残疾人普查、康复训练,由康复人员或医务人员在家中或康复中心进行生活自理、步行、家务、语言、心理训练与指导等。

5.健康教育 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核心,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任务之一。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及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其内容包括卫生知识普及、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管理、重点人群与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宣传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等。

6.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社区是开展计划生育的前哨阵地。落实计划生育措施包括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为计划生育者提供方便的技术指导和宣传教育。如对社区育龄妇女进行系统管理,提供服用避孕药、上环及绝育手术的咨询指导服务等。(四)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1.服务对象的广泛性 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为社区全体居民,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等。其重点服务对象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等,不分性别、年龄和病种等。

2.服务内容的综合性 社区卫生服务是多位一体的服务,除了基本医疗服务外,还包括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并涉及服务对象生物、心理及社会各个层面,故具有综合性。

3.服务过程的连续性 居民从出生到临终,社区卫生服务全程都提供服务。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人员主动关心社区内所有成员的各种健康问题,从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到机体最初出现功能失调,疾病发生、发展、演变、康复的各个阶段,以及患者住院、出院或请专科医师会诊等不同时期,提供连续性的服务。

4.服务工作的协调性 社区医生的职责是向患者提供广泛而综合性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这种服务不可能包罗万象,不可能代替各门专科医疗。社区医生须掌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专家及家庭和社区内外各种资源的情况,并与之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以便协调各专科的服务,为居民提供全面深入的医疗服务。

5.服务能力的可及性 可及性或方便性是社区医疗的一个显著特点,即价格可及、地理位置可及。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在居民家门口,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居民看病比较方便。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药品是基本药品,技术是适宜技术,价格比大医院要低,是居民能够承担得起的服务。

6.服务效益的公益性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质。知识链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的意义:标识以人、房屋和医疗卫生机构标识形状为构成元素。三口之家代表健康家庭,家庭和房屋组成和谐社区,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四心十字组合表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标识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服务内涵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标识图形中还含有两个向上的箭头,一个代表社区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一个代表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展示社区卫生服务永远追求健康的目标,标识的整体颜色为绿色,体现社区的健康与和谐。(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央编办发〔2006〕96号)(简称《指导意见》)精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要有利于群众就医;人员编制的核定要符合精干、高效的要求,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基本的工作需要。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行一体化管理。政府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范围或3万~10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社区可由所在街道办事处范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主要通过对现有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进行转型或改造设立,也可由综合性医院举办。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可按照《指导意见》的标准,直接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力量举办的卫生医疗机构,符合资质条件和区域卫生规划的,也可以认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卫生服务。街道办事处范围内没有上述医疗单位的,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政府应当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引进卫生资源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基本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少于21000m,具备开展社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基本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不设住院病床,根据需要可设一定数量的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但不得超过50张。(2)人员配置 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具体某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可根据该中心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核定。服务人口在5万居民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编标准可适当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应结合现有基层卫生机构的转型和改造,首先从卫生机构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同时相应核销有关机构的编制。要充分利用退休医务人员资源。

2.社区卫生服务站 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或由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标准,通过招标选择社会力量举办。(1)基本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 2m,具备开展卫生服务的相应设备及条件。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设病床,但至少设日间观察床1张。(2)人员配置 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师,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六)社区卫生服务的流程

社区卫生服务流程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两个层面(图1-3)。图1-3 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流程/ 项目二/社区护理与社区护士

案例导入

护士小王,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某市的一家二级医院做合同护士。去年,她参加了该市卫生系统的公开招聘考试,并顺利地被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录用。从事社区护理工作近一年,小王认为社区护理工作与医院护理工作有很大不同。在社区工作,自己不用每周倒夜班,不用天天在病房见到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但却要定时为特定对象送医送药,每月要对重点人群定期随访或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有时要参加附近学校、工厂等的相关活动,还可能陪同社区的老年服务对象出游,每天工作也不轻松,还要运用沟通、协调等技巧赢得居民的认可,是一项技术性和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其工作难度和压力一点也不小于大医院。

问题:1.社区护理工作与医院护理工作有何不同?

2.什么叫社区护士?社区护士的任职条件有哪些?一、社区护理(一)社区护理的概念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也可称为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起源于公共卫生护理,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的露丝·依思曼首次提出。世界各国对社区护理概念的解释至今各不相同。

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ANA)的定义:“社区护理是综合公共卫生学与专业护理学的理论,应用于促进与维持群众的健康,是一种专门和完整的实务工作。它的服务不限于一个特别的年龄群或诊断,而是提供连续性、非片断性的服务。其主要职责是视人口群体为一整体,直接提供护理给个体、家庭或团体,以使全民达到健康。应用整体的方法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用卫生教育和管理、合作及提供连续性护理来管理社区中个体、家庭和团体的健康。”

加拿大公共卫生协会认为:“社区护理是专业性的护理工作,经由有组织的社会力量间的合作来开展工作,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是家庭、学校或生活环境中的人群。社区护士除照顾健康人、患者和残疾人之外,应致力于预防疾病或延缓疾病的发生,以减少疾病对人群的影响。同时对居家患者或有健康问题的人提供熟练的护理,帮助那些面临危机情况者,使他们获得健康,为个人、家庭、特别团体,以及整个社区提供卫生知识,并鼓励他们养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

我国使用较广泛的社区护理概念:“社区护理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融于护理学中,并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为最终目标的连续性的、动态性的和综合性的护理专业服务。”(二)社区护理的发展简史

1.国外社区护理的发展 社区护理起源于西方国家,其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1)宗教及慈善阶段(1859年以前) 社区护理早期的发展与宗教和慈善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399年,基督教会的法希奥拉修女建造了第一个慈善医院收容患者,并劝请贵族妇女访问患者。1669年,圣文森·德·保罗在巴黎创立了慈善姊妹社,为患者和贫困者 提供帮助,使其能够自强自立。这便是历史上社区访视护士的开始。(2)地段护理阶段(1859~1900年) 1859年,英国利物浦的企业家威廉·勒斯朋成立了“地段访视社”,后统一命名为“访视护士协会”,由志愿者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护理。地段护理在英、美两国主要侧重于对居家贫困患者的护理,包括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护理。从事地段护理的人员多数为志愿者,少数为护士。(3)公共卫生护理阶段(1900~1970年) 20世纪初,莉莲·沃尔德女士在纽约的亨利街成立服务中心,提供当地所需的各项护理服务。她是第一个使用公共卫生护理名称的人,并积极推进社区护理运动,倡导妇幼卫生及全民的卫生保健运动。因此,她被称为现代公共卫生护理的开创人。在从事公共卫生的护理人员中,绝大多数为公共卫生护士,少数为志愿者。(4)社区护理阶段(1970年至今) 1970年,美国护士露丝・依思曼提出了“社区护理”一词,并把社区护理与公共卫生护理做了区分,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展为社区的全体居民,服务的重点是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社区护理组织与管理体系得到完善,护理教育体系也逐步完善。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护士以社区为范围,以健康促进、疾病防治为目标,提供医疗护理和公共卫生护理服务。于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护理协会将这种融医疗护理和公共卫生护理为一体的服务称为社区护理,将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称为社区护士。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给予肯定并加以补充,要求社区护理成为社区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负担得起的”卫生服务。从此,社区护理以不同的方式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起来,社区护士的队伍也从质量和数量上逐步壮大起来。

2.国内社区护理的发展 我国的公共卫生护理发展起始于1925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在护理教育课程中增设了预防医学课程。由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格兰特发起,与北京卫生科联合创办了公共卫生教学区,当时称为“第一公共卫生事务所”。1932年,政府设立了中央卫生实验处,训练公共卫生护士。1945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了公共卫生护理系。当时的公共卫生护理课程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卫生、家庭访视与护理技术指导。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我国护理教育体制的改革,公共卫生护士的培养中断。

自1997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大力推进,社区护理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2002年1月,原卫生部《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界定了社区护士的定义和基本条件,2005年又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特别是自2006年国务院发布《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以来,社区护理逐渐形成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人力要求、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等。如社区护理人员要获得初级任职资格,必须通过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护理学专业考试;在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中级资格专业中增设面向社区护理的专业;在护理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的有关政策规定中进一步体现社区护理的要求和特点等。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社区护理尚处于雏形阶段。(三)社区护理的对象1.按服务对象分类(1)社区 关注重点是社区的环境和社区群体的健康。(2)家庭 关注家庭整体的健康,家庭整体功能的状态。(3)个人 关注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社区中个人的健康是构成家庭和社区健康的基础。2.按人的健康程度分类(1)健康人群 各方面都处于良好完备状态的群体。(2)亚健康人群 没有器官、组织、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觉不适,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经常处在焦虑、烦乱、无聊、无助状态中的群体。(3)重点人群 易受到伤害和疾病侵袭,对卫生保健需求较多的婴幼儿、青少年、孕产妇和老年人,是社区卫生资源分配的重点人群,需要护理人员特别关注和随访。(4)高危人群 易患某种疾病或发生某种危险的群体,如肥胖者、酗酒者。(5)患病人群 患有某种疾病的群体,如各种慢性病患者。(四)社区护理的特点

社区护理服务是以初级卫生保健为主体,以健康为中心,重在预防疾病,促进和维护健康。社区护理具有以下特点。

1.以健康为中心 社区护理的服务宗旨是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强调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而不是单纯地治疗、护理患者。相对医院护理工作而言,社区护理更侧重于积极主动的预防,通过运用公共卫生及护理的专业理论、技术和方法,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2.强调群体健康 社区护理是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以家庭及社区为基本的服务单位。社区护理的工作就是收集和分析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而不是单纯只照顾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社区人群包括社区内各个年龄段的健康者、亚健康者和患病者。

3.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广,涉及内容多。在许多情况下,社区护士需要独立面对服务对象,针对不断变化的健康问题,需要自主地做出处理决定。因此,要求社区护士有独立、果断的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必要的实践经验。

4.长期性与连续性服务 社区护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的卫生服务,是社区与居民联系的纽带。居民与社区的依存关系,决定了社区护理服务的长期性。这就要求护理服务不因服务对象某一健康问题的解决而中断,而是要在不同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提供连续的、全面的整体护理。

5.综合性与可及性服务 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区护士的服务除了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等基本内容外,还要从整体、全面的观点出发,从公共卫生管理、环境治理、社会支持、家庭问题、个人保健、健康咨询等方面对社区人群提供综合性服务。社区护理属于初级卫生保健范畴,服务范围为2km或行走15~20分钟即可到达,所提供的服务有就近性、方便性和主动性,应保证所有社区人群在需要时能得到相应的服务。

6.多专业人员协作 社区护理是团队工作。为了实现“健康社区”的目标,社区护士既要与医疗、保健人员密切配合,还要与社区的行政、福利、教育、厂矿、机关等各种机构的人员合作,同时还需要利用社区的各种组织力量(如家政学习班、社区事业促进委员会、准父母学习班等),加上公众的参与来开展工作。

与医院护理相比,社区护理在工作场所、服务性质和工作对象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见表1-1。表1-1 社区护理与医院护理的比较(五)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

社区护理的范围非常广泛,其工作内容可以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

1.社区健康护理 对社区卫生环境和社区人群的健康进行管理,负责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辖区内人群的健康资料,了解社区群体健康状况和分布情况,注意发现社区群体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参与检测影响群体健康的不利因素,参与处理和预防紧急意外事件和传染病的预防。

2.家庭健康护理 通过家庭访视和居家护理的形式深入家庭,不仅对家庭中的患者或有健康问题的个人进行护理和保健指导,还应注重家庭整体功能的健康,对家庭整体健康进行护理。

3.社区保健服务 侧重于社区中重点人群的日常生活与健康,利用定期健康检查、家庭访视、居家护理等机会,对社区的儿童、妇女、老年人进行保健指导。

4.社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教育对象可以是社区内具有不同健康需求的个人、家庭和群体,教育内容包括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疾病康复等,可通过举办学习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

5.定期健康检查 与全科医师共同进行定期的健康普查的组织、管理,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6.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 参与完成社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进行免疫接种的实施与管理。

7.居家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和精神障碍者的管理 为已诊断明确的居家患者提供基础或专科护理服务,配合全科医生进行病情观察与治疗,进行精神卫生护理、慢性病防治与管理、营养与饮食指导,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及健康教育。

8.社区传染病预防及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 参与社区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对社区居民进行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提供一般消毒、隔离技术等护理指导与咨询。对社区的环境进行监测和维护,以保护社区人群的安全;对某些特殊职业的群体应提供防护信息与措施,以保护其身心健康。

9.社区急、重症患者的转诊服务 帮助在社区无法进行妥善抢救和管理的急、重症患者安全转入适当的医疗机构,使其得到及时、必要的救治。同时接受从医院返回社区服务中心或在家疗养的患者。

10.社区临终护理服务 向社区的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类身心服务,以帮助患者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步,同时尽量减少对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二、社区护士

社区护士(community health nurse)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他有关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一)社区护士的基本条件

根据2002年我国原卫生部关于《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精神,社区护士的基本条件如下。

1.具有国家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

2.通过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

3.独立从事家庭访视护理工作的护士,应具有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工作经历。(二)社区护士角色要求

社区护士在执行工作时,需要担当不同的角色,主要角色有以下几种。

1.照顾者 社区护士要以照顾者的角色向社区居民提供各种照顾,包括生活照顾及医疗照顾。

2.健康教育者 社区护士要以教导者的角色向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及指导服务,包括患者群、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及患者家属或照顾者的护理指导等。

3.健康咨询者 社区护士应运用沟通技巧,向社区居民提供有关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知识的咨询服务,以解答社区居民有关健康的疑问和难题。

4.组织与管理者 社区护士要负责管理社区内居民的健康问题,如慢性病患者的管理,以及服务机构内的物资、药品、档案和各类活动的安排,有时还需对社区内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5.协调与合作者 在社区护理实践过程中,护士需联系并协调与社区相关人员及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维持有效的沟通,确保各项护理服务的顺利进行,使护理对象能获得最适宜的、整体性的社区卫生服务。

6.康复训练者 社区护士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社区的残疾人群进行心理康复教育,协调并训练其在疾病限制下发挥身体的最大能力,利用残肢或矫正用具工作或生活,使其能自我照顾,减轻对家庭及社会的依赖。

7.观察者与研究者 社区护士不仅需要向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卫生保健服务,同时需要注意观察、分析、探讨、研究与社区护理相关的问题,为护理学科的发展与社区护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做贡献。(三)社区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和社区护士的职责角色要求社区护士不仅要具备一般护士所应具备的护理基本能力,还要具备以下能力。

1.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既需要其合作者的支持、协助,又需要其护理对象的理解、配合。面对不同年龄、家庭、文化及社会背景的合作者和护理对象,社区护士必须具有社会学、心理学及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2.综合护理能力 社区护士在工作中将面对各种患者及健康人群,需要内科、外科、神经科、精神科、中医科及老年和康复等方面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因此,社区护士必须具备各专科护理及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技能,才能满足社区人群的需求。

3.独立判断、解决问题能力 社区护士常常处于独立工作状态,独立地进行各种护理操作,独立地运用护理程序,独立地开展健康教育,独立地进行咨询或指导工作。此外,无论是在社区的服务站还是在患者的家里,护理条件及设备与医疗机构均有差距,这就要求社区护士具备较高的解决问题和应变的能力。

4.预见能力 预见能力主要应用于预防性的服务,而预防性服务是社区护士的主要职责之一。社区护士有责任向患者或残疾人、家庭及健康人群提供预防性指导和服务。社区护士不仅要针对已发生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并实施,还要在问题发生之前找出可能导致问题发生的潜在因素,从而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问题的发生。当护理患者或残疾人时,社区护士应有能力预见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并提前采取措施;对于患者或残疾人的家庭,社区护士应有能力预见到疾病和残疾将给家庭带来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对于社区的健康人群,社区护士也应有能力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健康问题。

5.组织、管理能力 社区护士一方面要向社区居民提供直接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还要调动社区的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促进活动。社区护士有时要负责人员、物资和各种活动的安排,有时要组织本社区有同类兴趣或问题的机构人员学习(如老人院中服务员的培训或餐厅人员消毒餐具的指导),这些均需要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6.调研、科研能力 社区护士不仅担负着向社区居民提供社区护理服务的职责,同时也肩负着发展社区护理、完善护理学科的重任。因此,社区护士首先应不断地充实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其次,社区护士应具备科研的基本知识,能独立或与他人共同进行社区护理科研活动。在社区护理实践中,社区护士应善于总结经验并提出新的观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推动我国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7.自我防护能力 社区护士的自我防护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法律的自我防护及人身的自我防护。首先,社区护士常常在非医疗机构场所提供有风险的医疗护理服务,如在患者的家中进行静脉输液。社区护士应加强法律意识,不仅要完整记录患者病情,还要在提供一些医疗护理服务前与患者或家属签订有关协仪书,以作为法律依据。其次,社区护士在非医疗机构场所提供护理服务时,应避免携带贵重物品,并注意自身的防护。

社区护士的能力将直接影响社区护理的质量。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仍处于萌芽阶段,只有加强社区护士的能力培养,提高社区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保证社区护理的质量,才能保证我国的社区护理事业健康蓬勃地发展。复习思考

一、选择题

1.根据WHO对社区的解释,一个有代表性的社区人口在( )

A. 1万~3万之间 B.10万~30万之间

C. 3万~10之间  D. 5万~10万之间

E. 10万~15万之间

2.社区护理的特点是( )

A.强调群体健康  B.服务是短期行为

C.需要单一学科的深入服务  D.主要以治疗为主

E.工作内容单一

3.社区护理起源于( )

A.康复医学  B.替代护理

C.临床医学护理  D.公共卫生护理

E.临床医学

4.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包括( )

A.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患者、残疾人的预防保健

B.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

C.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社区治疗

D.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科研、教学

E.预防、医疗、妇女和儿童的预防保健

5.社区护士担当的角色除了哪项之外均是( )

A.领导者  B.组织者

C.观察者  D.咨询者

E.照顾者

二、案例分析

护士小王,护校毕业后在离家较远的某二级医院工作。现在,小王想到离家较近的社区服务站工作。

问题:1.社区护士的任职条件有哪些?

2.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有何不同?具有哪些特点?扫一扫,知答案模块二社区预防保健与流行病学调查扫一扫,看课件【学习目标】

1.掌握社区预防保健的内容和策略,社区健康档案的种类和内容,流行病学方法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2.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常用的评价指标,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的方法,三级预防的内容,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

3.了解社区预防保健的基本原则,社区健康检查方法,疾病发生的条件。

社区护理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对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和维护健康的目的。社区预防与保健贯穿于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卫生服务的全过程,服务于社区居民生命的每个阶段。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从人群的角度出发,关注疾病的预防、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其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人群健康问题的研究及社区护理的研究与实践中。/ 项目一/社区预防保健

案例导入

小赵是一名有2年工作经验的社区护士,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2心下属的社区服务站工作。所服务的社区基本情况为:面积0.35km,居民户数4262户,居民人数13121人(外来人口1987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689人,妇女6356人,儿童1926人,80%以上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通过对档案资料分析,发现有高血压患者2986人、冠心病患者302人、糖尿病患者827人、脑卒中患者152人、恶性肿瘤患者143人。

问题:1.小赵应该为辖区居民提供哪些预防与保健服务?

2.什么是社区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健康档案有何意义?一、社区预防保健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社区预防保健是以预防医学的观点和基本原理为基础,运用综合预防的方法,为社区的个人、家庭和群体提供预防保健服务的过程。(一)社区预防保健的基本原则

实施社区预防保健服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健康为中心 实施各项社区预防保健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通过改善社区环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生活方式及生物遗传等因素,提高社区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2.以群体为对象,群体与个体兼顾 社区预防保健旨在维护社区内所有人群的健康,如改善社区环境、消除不安全因素和干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此,社区人群是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的对象。社区预防保健服务,其最佳形式是临床预防服务,即在临床场所对健康人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在个体预防中应强调自我保健的作用,以充分发挥个人在保健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为改变周围环境而努力,为得到最大可能的健康创造条件。

3.以社区为依托,家庭为单位 社区是宏观社会的缩影,是居民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场所,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改善社区公共卫生设施是促进人们健康的途径之一。家庭是社区的基本单元,家庭成员间除了有密切的血缘、情感和经济关系外,还有共同的居住环境、相似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且成员间相互影响。如果家庭中有健康问题产生,则不只是成员自身的问题,而是家庭成员共同的健康问题,且在健康问题上可能存在类似的危险因素。因此,以社区为依托、家庭为单位是社区预防保健的基本原则,亦是落实预防措施的关键。

4.实施综合性社区预防保健措施 社区预防保健的服务对象是社区的全体居民,包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等,不同人群对预防与保健的需求差异性很大,而且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所以社区卫生工作者必须采用综合性的干预措施,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多部门的协调合作,从单纯的疾病预防扩大到心理行为和社会预防,从个人预防转变为以个体、家庭和社区的全方位的综合预防。

5.以循证保健指导决策 只有利用循证保健的结果作为制订社区预防保健措施的依据,才能使社区预防保健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应树立循证保健的理念,在循证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寻找可靠证据、评价证据的真实性)的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社区预防保健计划,实施预防保健系统管理。知识链接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即遵循证据的医学,是把最佳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技能和患者的价值整合在一起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循证医学的实施步骤包括:①从患者存在的问题提出临床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②检索解决有关问题的证据资料;③评价这些证据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④在临床上实施这些有用的证据结果;⑤进行实施后效果评价。

6.注重实施过程的监测和评估 在实施社区预防保健工作时,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和评估,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决策者和实施者,以便评价针对个体或群体的策略和措施的效果,为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二)社区预防保健的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是基于社区的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卫生服务,是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其服务不仅要方便群众看病,还应开展健康教育,传授卫生常识及防病保健工作。社区预防保健是针对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疾病、伤害等采取三级预防的策略,开展社区健康促进和开展重点人群的预防保健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1)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包括急性传染病的报告、调查、管理和处置。(2)免疫接种 为辖区内免疫接种对象(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建立规范的证、卡、薄资料,疫苗和冷链管理,实施免疫接种工作;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计划免疫资料管理;免疫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现、监测和报告;预防接种反应与事故的发现、登记、报告与处理;协助开展人群免疫状况、免疫效果评价等工作。(3)流动人口及家庭病床管理 除做好流动人口传染病预防和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