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来自不抱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07:07:47

点击下载

作者:石赟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幸福来自不抱怨

幸福来自不抱怨试读:

前言

古希腊先哲埃比提德曾经说过:“骚扰我们的,是我们对事物的意识,而不是事物本身。”这句话就是要告诉人们,抱怨不能帮助你解决任何问题,还会为你带来很多莫名的苦恼。

诚然,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苦恼。家人身体不健康、工作不顺利、失恋、失业、求职碰壁等,所有这些烦心事都让人头疼无比。遇到这些事情的人,自然会抱怨自己比别人运气坏,比别人生活得糟糕。

确实,人活着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遇到烦心事也是正常的。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孩子一出生就是哭泣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将要面对很多的苦难。但是,面对苦难的时候,用抱怨就能解决问题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曾经有一个外国作家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一位空想家,这个主人公整天躺在沙发上做梦,想了很多计划,准备要做很多大事,但是最终一件都没能做成功。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总是想,却什么都不做。

抱怨,其实是一个道理。困难来的时候,或者是遇到了很多的烦心事,你总是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困难就会解决了吗?当然不会。这些烦心事很顽固,它们会因为你的抱怨紧紧跟随着你。

有句俗话叫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说,无论到了什么样的境地,遇到了什么困难,动手或动脑去解决才是最好的办法。其实,困难和麻烦最大的敌人就是微笑,就是释然,就是行动。

身处烦心事之中,身处不顺利之中,人的情绪容易激动。抱怨总是难免的,抱怨两句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以把抱怨看成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但这种宣泄是需要度的。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把自己的伤口展示给别人看。人们本来是同情她的,后来都变成了厌烦。

抱怨也是一样。

一个人遇到了一些事情,总是不断地和身边的人抱怨。开始别人可能还会安慰你几句,但如果你只是不断地抱怨,却不想办法去解决麻烦,别人一样会远离你。

有人说,抱怨就是一种恶性循环。抱怨让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幸福,看不到关爱。遇到事情就喜欢抱怨的人,不喜欢听别人的意见。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开导他们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所以,他们根本不会理会任何人的开导。所以,他们不仅会抱怨自己的遭遇,还会抱怨自己身边的人。长此以往,他们的生命里没有丝毫快乐可言。

其实,很多人都理解错了抱怨的含义。抱怨只是一种手段,可以宣泄一下不快的情绪,可以让心中的不满稍微减轻一些。但是,它绝非人生主要的生存形式。更多的时候,在抱怨不满时,应该做适当地反省。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是不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从这些方面来说,其实抱怨也可以作为一个加速器,加速自己的成功。只要你能够通过抱怨看到自己的缺点,你就会进步。

聪明人懂得通过抱怨来反省自己,接纳生活,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抱怨自己的人,看到自己的缺点,一定会更加努力;抱怨别人的人,可以将抱怨转化成请求;抱怨运气的人,不如继续向前,化抱怨为动力,幸运之神迟早会被你的努力打动。

抱怨其实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为了督促自己更快地达到目标。抱怨其实就是为了不抱怨,只有不抱怨,淡然地接受一切,你才能收获幸福。

第一章 抱怨是人生的绊脚石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我们可以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张德芬

换一个姿态,生活别样精彩

“欲望是魔鬼”这句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直警惕着人们,其实抱怨也是如此。抱怨是什么?是有太多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很多时候,对于周遭的一切充满了叛逆和自我,因为站在一个角度太久了。只要换一种姿态,生活的另一面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一种生活方式,一样的人生总会觉得乏味和不堪,那么试一试其他的角度和姿态,人生就会不同。有两个日本观光团前往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面凹凸不平,有一位导游对旅客抱歉地说:“路面像麻子一样非常险峻。”旅客们听了之后,紧皱眉头。而另一位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各位游客说:“先生们,女士们,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的酒窝大道。”游客们听了都不禁地笑了。

一句话改变了一群人的态度,一样的道路,不一样的说法,旅客们也便产生了不同的情绪。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故事。一对德国夫妇带着他们的小孩去租房,房东说:“我家的房子是不租给有小孩的人的。”正当这对夫妇垂头丧气之时,小孩看了看房东的表情,于是灵机一动,说:“爷爷,我没有孩子,只有一对老人,你就租给我吧。”房东不禁笑了笑,立刻就答应了。原来,这位房东是害怕小孩吵闹,打搅他正常的作息,所以不想把房子租给有孩子的夫妇。但当他发现这个小孩如此聪明可爱的时候,他也就放心了。一样的事情,夫妇用了常规的思维模式却没能租到房子,而小孩换了一种思维,想了一个办法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对此,我们不禁要感叹,生活其实有很多种选择,也有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抱怨,只是因为你站在一个地方久了,对所发生的事带着过于消极的态度去看待,不妨试着接纳不同的事物,确定合理的价值观,遇到事情的时候先从自己的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其实很多时候的抱怨都是自以为是的弱点在作怪,以为对的事情也许结果却恰恰相反,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也许正好是最完美的结果。有一天,A拿给B一份报纸,要他做一个实验。第一个问题:假如你知道有一个女人怀孕了,可是她已经生了8个孩子,其中有3个孩子是聋人,两个孩子的眼睛是瞎的,还有一个是先天的智力不足,而这个女人本身还患有梅毒。请问,你会建议她去堕胎吗?B刚刚要回答,被A制止了,然后问了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而你手上的这一票非常关键,下面是三个关于候选人的情况介绍。候选人A:与一些不太诚实的政客有所来往,会一些占卜学知识,曾经有过婚外情,是一个老烟鬼,而且每天喝8~10杯的马丁尼。候选人B:他曾经有两次被解雇的记录,每天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期就开始吸鸦片,每天傍晚会喝一杯威士忌。候选人C:他是一位受勋的战斗英雄,绝对的素食主义者,发生过婚外情,不抽烟,只是偶尔喝一点啤酒。请问你会在这些候选人中选择谁作为领袖?B把答案写到纸上,然后A开始公布答案:候选人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候选人B是温斯顿·丘吉尔,候选人C是阿道夫·希特勒。B听到这样的答案非常意外,A说:“你选择了希特勒,那么,你会建议那个女人去堕胎吗?”B说:“这个问题就不必考虑了,我们受优生优育教育很多年了,就别给社会增加负担了。我还是建议她去堕胎。”A说:你杀死了贝多芬,她是贝多芬的母亲。B又一次惊讶万分,A说:“你觉得你选择的都是最正确的答案,结果却扼杀了天才贝多芬,创造了希特勒。”最后的总结是:不要用既定的价值观来思考一切事物。

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毁灭谁?创造谁?

当你觉得自己的选择最正确的时候,不妨用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一下那些你觉得错误或不喜欢的人和物,换一种角度,换一个方式,也许事情就会和你想象的完全不同,而且可能会更加完美。

马云先生也曾经说过:“不抱怨是人生的第一态度。”

不要总把眼光一直停留在眼前的困境之中,而是要用发展和积极的眼光去展望未来。因为在你的生命之中,苦难和挫折总是短暂的,仅仅是沧海一粟,要相信自己有更多的机会来改变目前不堪的状况。

大千世界,每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各式各样的诱惑,而你的心又是漂浮不定的,难免会对周遭的事物不满意而产生抱怨。其实,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看,就会有新的发现。在美国的一个公园里张贴着一张告示:凡检举偷盗花木者,赏金200美元。来公园游玩的游客很好奇地问管理员:“为什么你们公园不像其他公园一样,写着‘凡偷盗花木者,罚款200美元’呢?”管理员微微一笑,说:“如果写上‘凡偷盗花木者,罚款200美元’,就只有我一双眼睛来监督,如果像现在写着是‘凡检举偷盗花木者,赏金200美元’,就有无数双眼睛和我一起来监督。”

多么聪明的管理员!相信他在生活中从来不去抱怨,能够想各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目前的困境,所以结果总是出人意料的。不再抱怨,你就已经走在自己理想生活的途中,也许离成功还有一段距离,但至少比抱怨又近了一步,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勇敢地去面对前进道路中所有的不确定。

现代人的生活中充满了无限的压力、彷徨、苦闷,因此你需要给自己一个空间,那便是释放。对于不满意的事和人,我们是有权利抱怨的,但要适度,不要因为抱怨而忽略和错过了美好的风景。

不让乌云遮住天空的美丽

你会拥有怎样的未来,环境、机遇、人际关系固然很重要,但却不是决定性因素,唯有你才是自己的“上帝”。很多时候,过分的抱怨会使你丧失很多可以重新来过的机会,因为你的脑子里满是怨气、责备和自傲,总是固执地在别人身上找问题,事实上更大的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

人初学走路的时候都会摔跤,然后趴在地上大哭,于是父辈们连忙跑过来替年幼的孩子擦干眼泪,还专门在摔倒的地方跺几脚,故作愤怒地说:“都怪地板不好,咱们打它!”虽然这是善意的意念,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安慰,但是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已经认定地板是导致他摔跤的“罪人”,所以在将来的成长过程中,但凡出现挫折和灾难,人们也就习惯先责怪别人,找客观原因。

这就是抱怨,人们在形形色色的抱怨声中慢慢长大,浑然不觉抱怨已成为一种习惯。很久以前,山里住着一个大师和他的两个弟子,大弟子就是一个很喜欢抱怨生活的人。一天晚上,大师亲自下厨炒了几个菜,随后大师和他的两个弟子坐在一起吃饭。刚开始吃饭,大弟子就滔滔不绝地抱怨起来,一开始是抱怨下山的那条路太泥泞,然后抱怨因为干旱要走很远的路去挑水,再后来又抱怨化缘的时候常常遭别人的鄙视,最后还会抱怨他们庙里的香火不如其他庙里的香火旺盛……大师就这样听着,一句话都没有说,等大弟子发完牢骚后,大师就问两个弟子:“今晚的饭菜做得怎么样啊?”大弟子这才猛然意识到,紧接着说:“我刚才只顾着说话了,没有留意菜的味道如何。”大师又扭过头去问小弟子:“今晚的饭菜味道如何啊?”小弟子惭愧地摇摇头,说:“我刚才光顾着听大师兄说话了,也没有注意品尝饭菜的味道。”大师无奈地摇摇头,说:“那你们现在好好地品尝一下吧。”两位弟子分别夹了大师做的这几个菜,用心地品尝了一番,然后异口同声地说:“师父,您今晚做的菜真是太好吃了!”大师微微一笑,说:“当你们一个在不停地抱怨生活,而另一个在专心地听别人抱怨的时候,你们都忘了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这就是抱怨最终带来的“恶果”。生活中,没有多少像这样在抱怨之后还可以“好好品尝”的机会,大多数情况下,错过就错过了,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因为抱怨错过了美好的人生。

抱怨就像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灰尘,处处可见,而且一天比一天积累得厚,越压越低。在这样的空气中,难免会灰尘满面,身心疲惫,而净化这种空气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少抱怨,甚至做到不抱怨,这样才可以使每天的空气都是干净的,心情都是舒畅的。有一天,一对兄弟出去爬完山后筋疲力尽地回家去了。他们的家住在80层楼里,而当他们一人背着一大包行李回家的时候,却发现大楼停电了。于是哥哥就对弟弟说,“我们一起爬楼梯上去吧。”他们开始一起爬楼梯,到了20层时,哥哥又对弟弟说:“包实在是太重了,要不我们把它先放在20楼,等明天电梯好了再下来拿。”弟弟同意了。于是,他们就把行李包放到了20楼,两个人继续往上爬,到了40层的时候弟弟开始抱怨,于是和哥哥吵了起来,他们一边吵一边爬楼梯,一直爬到了60层,哥哥对弟弟说:“就剩下20层了,我们不要再吵了,慢慢把爬完吧。”于是他们默默地爬完了最后一层,终于到家了,哥哥说:“弟弟赶紧开门。”弟弟满脸迷惑地对哥哥说:“别开玩笑了,钥匙不是在你那儿吗?”哥哥一拍脑袋,说:“呀!我把钥匙留在20层的行李包里了。”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在讲述一个人的人生,很多人在20岁之前活在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之下,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在大学毕业后脱离了大家的压力,开始满腔热血地闯入社会,抱着很多梦想去面对眼前的一切,但是工作了20年后便开始觉得工作和自己当初的意愿相差太远了,于是就开始抱怨公司,抱怨领导,抱怨社会。在抱怨声中又度过了20年。等到60岁了,告诉自己都这把年纪了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就默默地走完自己的最后20年吧。到了80岁,生命即将到达终点的时候才猛然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原来,他在20岁时信誓旦旦许下的诺言和要追求的梦想还没有完成。

如果现在的你充满着无限的憧憬、激情和理想,那么就放胆去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说不定就在这样的抱怨声中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不要在自己临终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我的梦想还停留在60年前。陈楠40岁了,她从18岁开始工作,中专毕业后的她被分到县城的一个中学当语文老师。那时教师的待遇虽然不是很好,但随着社会对学历和文化的普遍重视,使她的职业道路发展很顺利。但是在陈楠准备被提为副校长的时候,因为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她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机会转而前往上海闯荡,她意气风发地选择一边工作一边考研究生,但是考了两年都以失败告终。此后,她开始不停地抱怨生活的艰苦。后来,陈楠到了一家著名的杂志社工作了很多年,最后因为杂志社领导换届的问题,她因无法适应新领导的工作方式而辞职,又在一家小型的教育培训公司做兼职。尽管她每天很勤恳地工作,但兼职的待遇毕竟是有限的,没有什么发展的机会,更没有提薪的机会,每天重复着一样的事情。于是她又开始抱怨生活,抱怨为什么没有抓住机会。她还见人就说自己以前是如何供弟弟妹妹上学的,为了家庭和丈夫牺牲了多少,而现在弟弟和妹妹、丈夫都不管她。每次接到新的任务,陈楠也会抱怨一番。她的话题和生活的中心永远都离不开家庭琐事,也就是在这样的抱怨中,她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机会。40岁的陈楠,曾经有过很多发展的机会,但都因为抱怨和消极而错过了,现在只能做一个没有任何保障的兼职工作。

陈楠的失败在于对于自己的未来和职业发展没有一个理性的规划,面对选择的时候没有足够理智的头脑,也不懂得怎么把握机会,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在抱怨的世界里徘徊,而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也不端正,越是抱怨,她的生活就会越糟糕。

任何事情其实都遵循着一个道理:适者生存,适可而止,否则时光将在抱怨中一点一点地消逝。

只要勇于坚持,不轻易言弃,成功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要学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养成抱怨的习惯,如果你已经做到积极乐观,对于不满意的事情也能一笑而过,每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活力,那么所有的人都会喜欢和你一起共事,也乐意和你交朋友。在心灰意冷之时,要知道有些东西是不会一直跟着你的,你头顶的乌云迟早有一天会散去,只要你的心中还有阳光,未来的路就在你的脚下,美好的东西是要靠自己去发现的,停止抱怨便会看到希望。

祸莫大于不知足

在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教育体系中,欲望早已成为人性的一种弱点,甚至被许多官方看做是邪恶的源泉。《周易》曰:“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欲望已经成了让人恐惧的老虎。孟子也说:“养心莫善于寡欲”。但有时,欲望并不是一种坏东西,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欲望,而那种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摆脱的。而欲望也有好坏之分,那就要看欲望的内容了,如果一个人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欲望,到了一种万念俱灰的地步,那么生活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总是会对自己进行反思和审视。每当梳理自己生活道路的时候,就会逐步发现欲望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而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在行驶的过程中也许自己很难左右,如常常会感觉自己在大千世界里是那么弱小和无能,就算有天大的理想抱负,也只能在一方小小的甲板上活动而已。所以常常把目光投向甲板之外的地方,也就很难禁得住外面美好事物的诱惑。因此,甲板内的欲望是憧憬,但是甲板之外的欲望就是魔鬼了。几年前,曾热播一时的电视剧《第八号当铺》讲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故事的两个主角被赋予了某种神力,他们可以回望人的前世和预知人的未来,他们所经营的当铺可以典当所有的东西,包括器官、生命和情感,所有你能够想到的都可以作为交易的典当物,但是欠下的终得偿还。就像剧中开头的那句独白:当欲望满足的时候,即是要偿还的时候。这故事的开头是流传于千百年的一个传说,相传只要可以找到第8号当铺,不管有什么样的需求,都可以如愿以偿,但是必须付出等值的代价。第8号当铺实际上是黑暗世界的主宰——一个黑影的阴谋。他利用人类永无止境的贪婪和欲望,以此引诱人们到第8号当铺来交易,最终他会收取人类的灵魂,达成控制世界的目的。而当铺老板是由黑影亲自来挑选的,一旦成了当铺的老板,便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和长生不死的特权,更有着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黑影选中了商人韩诺来做当铺的老板,为了不拖累家人,韩诺典当了他的爱情以此来换取妻子一生的幸福,同时和助手阿精一起成为长生不老的“第8号当铺”的主人。在长达100年的时间里,韩诺和阿精利用自己能够预知未来和手中的神力为人们典当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当然,也得到了人们的器官、生命、情感等。但是在危及自己亲人的一次典当中,韩诺私自挪用了客人的典当物,黑影知道后将韩诺用烈火烧死了。在黑影照顾下的高寒长大成人后被黑影命为第8号当铺的新老板,在韩诺被烈火焚烧后,他接掌邪恶交易,同时经营了帝国广告公司。因为进入帝国广告公司而被黑影选中的安琪,也因此成为第8号当铺新老板高寒的助手。这个时候,之前选择了爱情的阿精,从烈火中被救出后加入了天使阵营,成为天使的最大动力的阿精一次次阻止第8号当铺的交易,在对抗黑影和黑暗势力的过程中拯救了很多人,也改变了高寒和安琪。因为经历过的她知道未来是要靠自己的,依靠其他力量只能解决短暂的问题,你终得去偿还。

天底下所有看似“天上掉馅饼”的事情都是一个陷阱,你终得偿还,而且更多的时候,你要偿还的远远超过了你得到的。当铺的老板和助手虽然可以长生不老,拥有荣华富贵,预知未来,但是却要千百年无休止地做着魔鬼一样的事情,不能拥有爱情和正常的生活,那样的痛苦是别人无法理解的。

事实上,第8号当铺中的老板可以预知未来的神力不过是要挟当铺客人的一种借口而已,而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着这个“老板”,这就是命运,只不过我们没有可典当的地方,我们唯一可以救赎的就是我们自己。只要控制自己,把握自己的欲望和贪念,那么就不会被现实的“当铺”所诱惑,所有的一切都由自己去掌控。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事情都要有所付出才能有所回报,欲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命题,因此学着满足吧!满足,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世界上最难的就是一个字——适。只要凡事做到适度,就能步步为营,稳妥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学会满足是人生的一种福分,常常满足的人会觉得生活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也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东西,美丽和丑陋在容易满足的人眼里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这样的人热爱生活,同时也热爱这个世界,他们每天都对上帝怀有一份感激和感恩,在无比快乐的氛围中工作、生活。

满足是通往成功和幸福的必经之路,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和幸福,就看你能否走正确的道路,用一条正确的方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窗外有只叫欲望的眼

每个人似乎都有很多遥不可及的梦想要去实现,有太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想要得到,可是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扪心自问,却不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仔细想想,或许是想要的东西太多了,而那些东西并不是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

生老病死,人各有命,应该懂得知足,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每个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当然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在如今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不是想得到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也不是自认为应该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某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上帝每天都坐在电脑前面看着成千上万封人们希望实现愿望的电子邮件,看得上帝眼花缭乱,所以上帝只好每天随机抽取一部分。可见,心想事成、梦想成真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的,是随机而来的,就像中500万彩票一样,是无法估计和掌握的,就像流星,很难见到而且转瞬即逝。所以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该欣赏的时候尽情欣赏,偶尔抬头看看,说不定就会有流星划过。有一个修道者,即将要离开他所在的村庄,到一个没有人居住的山里去隐居修行。有一天,他拿了一块布做衣服,然后一个人去往山中隐居去了。后来他要洗衣服的时候,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这个衣服。于是,他就到山下的村庄向村民们索要一块,村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修道者,就不假思索地送给他一块布。拿上布以后,修道者就回到山中后继续修行,后来他发现自己居住的茅屋里经常有一只老鼠出没,而且常常会在他打坐的时候来咬他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已发誓,这一生一定要遵守不杀生的戒律,所以他不想杀死那只老鼠。因为一时也没想到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又回到了村庄中,向村民们要了一只猫。猫来了以后,修道者开始担忧给猫吃什么。他不想让猫去吃那只老鼠,可也不能让猫和他吃得一样简单吧?于是,他又向村民们要了一头奶牛,就这样,猫依靠牛奶维持生活。但是,在山上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修道者又觉得自己每天要花很多时间来照顾那头奶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里找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上山,帮他照顾奶牛。流浪汉在山上住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向修道者抱怨:“我和你是不一样的,我需要一个太太,我想要过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想想也有道理,他不能要求所有人和他一样过苦行僧的生活。于是修道者就一个接一个地从村庄里把他所需要的东西搬到山上,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到了最后,整个村庄都被搬到山上去了。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是一环套着一环的,是永远都无法满足的。你有了这个,总想要那个,而真正可悲的是,人总是可以为自己的欲望找到不同的借口。

欲望就是这样不堪入目,即使家财万贯也还是会有更高的期许。满足是一种境界,同时也是需要天赋的,自己所拥有的往往都会被忽视,因为人性的弱点就是眼光永远放在没有得到的东西上,所以错过了离自己最近的幸福。乌鸦和喜鹊各占两个山头的领地,乌鸦的这面山头长满了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从远处看像是一座漂亮的大花园。而喜鹊的那面山头,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绿树成荫,看起来很舒服,乌鸦常常望着对面在想:还是喜鹊的山头好啊!自己这里的山头上长有乱七八糟的草,没有一棵成材的树木。而喜鹊望着对面的山头想:还是乌鸦的山头好啊!自己这面的山头全都是一些硬邦邦的大树,没有温馨的感觉。于是乌鸦提出要同喜鹊换地方住,而这个想法也正是喜鹊的,它们一拍即合,立刻交换了领地。一开始的时候,它们都觉得很新鲜,但是没过多久就觉得新领地处处不满意,他们都后悔了。但是为了不让对方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后悔了,白天还装着很快乐的样子,到了晚上却彻夜难眠,痛苦极了。时间久了,它们都知道了彼此真实的处境,但是谁也不好意思点破,于是痛苦便伴随了它们一生。

人总是这样,别人的东西似乎永远比自己的好,于是在贪婪中、欲望中、不满足中、抱怨中仓促地走过了一生,什么也没抓住。人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不用去奢求太多,也不用去苛求什么,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接受自己理应得到的、真正想要的那份礼物,不用刻意追求。

乐观是智者的人生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悲观和乐观就像一个东西的两面,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有并存才能完整,但是总有一面是美好的、向上的。悲观的性格并不是不好,而豁达的心情和乐观的心态能够让人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纵使是在漆黑的夜晚,也知道星星在不停地闪烁。这个世界是由人类创造的,所以它属于每一个人,而真正拥有这个世界的人,正是那些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常常会碰到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这可能只是引起烦恼的外部原因之一,但更多的病源应该从我们自身去寻找。那些终日烦恼的人,事实上并不是遭到了多大的不幸,而是自身素质和生活态度存在着某种缺陷。所以,当受到烦恼情绪袭扰的时候,就应当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要闷闷不乐,从内在素质方面找一找烦恼的原因,学会从心理上去适应你周围的环境。

人的一生,大大小小的挫折无数,所以必须学着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感受生活、改变生活,用成功和喜悦谱写人生多彩的篇章。有这样一则故事:上帝问:“你怎么看待你的亲人?”乐观的人说:“他们给予我的爱是别人都不能比拟的财富。”悲观的人说:“爱得越深,被伤得也就越深。”上帝接着问:“你看到院子里的花开了,你会想到什么?”乐观的人说:“我会想在这整个园子的芬芳中享受快乐的一天。”悲观的人说:“过不了几天还是要败的,我真的为它们感到惋惜。”上帝的第三个问题是:“如果你知道明天自己就要死了,你会怎么样?”乐观的人说:“我要尽我自己的全部力量完成我的梦想,让我离开的时候没有丝毫遗憾。”悲观的人说:“我会自杀,最后一天干脆不如自杀算了。”

哪怕是生活在井底,每天也会看到阳光;哪怕是生活在深海里,总会有一丝的光亮。生活在这个多变的时代里,千万不要谈什么绝境,所有的一切终会有柳暗花明的时候,给自己一丝希望,哪怕此刻失意充满了整个世界,给自己留一个信念,相信幸福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于丹在接受《都市主妇》采访的时候针对抱怨谈了她自己的一套理论,她说,什么是抱怨?也有的人说它是一种宣泄、一种平衡,它能把觉得不如意的事情发泄出来。每个人可能都会面对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抱怨是一时的还可以接受,但抱怨有时候是会形成习惯的。关键是我们常常会给抱怨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比如说,男人有时候用抱怨当名片,女人用抱怨当口红。

一个抱怨的男人会让别人觉得他的身份很重要。他抱怨是因为要让人觉得他有权力,他可以挑剔,对别人进行指责,他可以说因为我要负责任,你们做得不够好,以管理或者精益求精等美好的名义去宣泄他的这种抱怨。

而有些女人则把抱怨当口红。她会刻意地去渲染一种感伤,一种“我生活中的失落”,把女人示弱时的那种楚楚可人当成一种装饰。这一切是在我们生活中不自觉地发生的,并不完全见得是在你怒火中烧或者烦躁不堪的情况下的调节和宣泄,而是变成了生活中大家展示自己的一种方式。这在所谓精英阶层反而比较多。

一个有独立的生活方式的人,一个有自我价值空间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他的快乐和骄傲都是不能由他人去剥夺的,所以他就能迅速建立起自己的调整机制。

生活就是这样,如果没有寒冷的冬日,怎么会体会到春意的盎然?如果没有春天的多彩缤纷,怎么会感受到夏天的热情?如果没有夏天的酷热,怎么会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如果没有秋天,又怎么能读懂冬天的缄默?任何事情,都有我们为之而自信乐观的理由,就看你是站在什么角度去仰视它。

给自己一点希望,抬头看看今天是什么样的,给自己留一些信仰,相信幸福就在不远方。请回到乐观的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堂。

人活着本就少有一帆风顺,遇到任何事的时候,都要想办法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只要铭记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奇迹就会出现。人生难免跌倒和等候,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却是不容易的。不用发愁,也不必抱怨,这个社会中和你差不多的人还有很多,但是快乐的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要你努力对待发生在身边的每件事情,只要你认真对待每一天,不论你的人生成败与否,都会是精彩的。

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和饱受众多无奈的尘世之中,能够坚守乐观的心态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需要一颗足够坚韧的心才可以支撑起恬淡的风景和美好的未来,让幸福可以更进一些。

就像乐观的残疾人,当人们对他产生怜悯和同情的时候,他却自信乐观地说:“你觉得我很可怜,是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不要以为我失去了脚不能走路就觉得生活很凄苦,不是这样的,我是用心在走路啊。”

这就是乐观给予他们对人生的一种执著和热忱,很多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心头却渺然无痕。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让霏霏阴雨覆盖明朗之窗呢?我们也可以望一望前面漫长的道路,从容地昂起头来,乐观且自信地说一声:“走!”

乐观地享受美好人生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在如今社会中的各种压力和诱惑之下,乐观就显得更重要。因为乐观需要巨大的隐忍力和经受诸多无奈,在这样的境况下还能守住乐观实在不易。善于从平凡中感悟乐观的人,是真正懂生活的人。

有人曾经说过乐观是一杯茶,时间一久就淡了。然而乐观其实更像是一煲汤,时间愈长愈有味道,就像普希金那句脍炙人口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很久以前有一个秀才进京赶考,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进京考试了,他住在一个经常住的旅店里。考试前几天的一个晚上他做了3个梦:第一个是梦见自己在高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是梦到在一个雨天,他戴着斗笠还打着伞,第三个则是梦到和自己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却是背靠着背。在考试前做这些梦,应该是有什么含义,于是秀才第二天去找解梦的师傅。解梦的师傅一听,连拍脑门说:“你还是赶紧回家算了,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就是白耽误工夫吗?戴斗笠而且还打伞不就是多此一举的意思吗?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床上,却是背靠着背,不就是没戏吗?”秀才听到解梦师傅这样说,心灰意冷,回到旅店收拾了包裹就准备回家了。店老板感到很奇怪,于是问他:“不是明天才考试吗?现在怎么就准备打道回府了?”秀才这才把他做的几个梦说给店老板听,店老板听了后突然乐了:“我也会解梦,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可以考中。你仔细想想,墙上种菜不就是指的高种吗?戴斗笠还打伞不就是双保险吗?和你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就是说你只要翻身就会到达终点了吗?”秀才这么一听,觉得店老板说得更有道理,于是打起精神准备参加考试,结果居然中了个探花。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因此应该多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去思量,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乐观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对等的,为什么还要让挫折和压力覆盖明亮之窗呢?活在如今这个多变复杂的社会中,难免会遭遇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无奈,其实想想为什么要去悲伤抱怨呢?这个世界中处处充满了美好和阳光,抱怨只是因为你在长满了玫瑰的花园里刺破了自己的手,因此抱怨这个社会有着缤纷的诱惑,其实只是因为没有管好自己。

事实上,苦难和挫折很大程度上只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如果你一直以忧愁抱怨的心理去面对,那么困难和烦恼就是一面巨大的墙,会阻碍了你前进的方向,是成功和幸福的绊脚石,也是一颗致命的毒药。可是如果你带着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去抱怨,把困难和烦恼当成是连接成功和幸福彼岸的一座桥、一条可以从庸俗走向伟大的道路、一颗让你勇于面对困难和烦恼的良药,那么,再大的苦难也无足轻重了。玛丽跟随她的丈夫在非洲当兵,不久,她的丈夫被调走了,而玛丽只能独自一人在非洲生活。由于语言不通的缘故,她常常和非洲人民无法沟通交流,整天只能对着仙人掌和沙漠,她觉得在这里生活枯燥极了,于是就写了一封很长的抱怨信给父母。后来她的父母来信只说了一句话:“两个同在一间屋子的人一起从窗子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枯萎的树木,而另一个则看到了天上的星星。”玛丽接到信后,突然恍然大悟,于是她开始和附近的非洲人民用手势进行交流,感到很有趣,她也开始观赏仙人掌的优美姿态,常常会为之陶醉。后来她写了一本名为《我与仙人掌》的书,颇为畅销。

每件事都会有不同的方位,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如果你用乐观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你很快就会发现,其实社会中美好的一面要比肮脏的一面多得多。只要用乐观自信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和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就会通往成功和幸福。有位太太请了一个油漆工到家里重新粉刷墙壁,油漆工走进她家看到她双目失明的丈夫,顿时流露出同情的目光。可是男主人却很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工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工也从未提起过男主人的缺憾,工作结束以后,油漆工拿出账单,那位太太突然发现比之前谈好的价钱少了很多。于是她问油漆工:“怎么少算了这么多呢?”油漆工说:“我和你丈夫在一起的时候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错,所以减去的那些钱算是我对他的一份谢意,也算是我用钱买了一份乐观,因为他让我觉得工作不再那么辛苦了。”油漆工对她丈夫的认同和欣赏使她深深地感动,因为这位慷慨的油漆工只有一只手。

乐观就像是一块磁铁,不管你的思想是正面还是负面的,都可以受到它的牵引。而人的思想好像一个轮子,使你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着,尽管无法改变人生中必然要发生的事情,但是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尽管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却可以改变心境,无法调整环境来适应自己,却可以调整自己来适应一切的环境。毕竟生活不全是由命运决定的,人们常说命是注定的,但运是可以被改变的,这个“运”很多时候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来决定的。

不抱怨是一种智慧

不抱怨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看起来很简单却藏有很多东西的大智慧,它同样是一种精神,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需要拥有这种精神的。如果要抱怨,你会发现每天有无数的事情可以抱怨,堵塞的交通、野蛮的客户、飙升的房价……可是,如果你学会不抱怨,便会发现值得高兴的事也有很多。其实,抱怨不过是在提醒你应该做出改变了,抱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更习惯抱怨,却不习惯改变。在阿肯色州的斯坦斐,有一个小女孩和她的祖母开着一家小店以此来维生。每当有以喋喋不休而出名的顾客来到这家小店的时候,祖母总是不管小女孩在做什么都把她拉到里屋,神秘兮兮地说:“孩子,来,过来!”然后祖母便会问她的主顾:“今天怎么样啊,查尔斯老弟?”那个人长叹一声,说:“不怎么样啊。今天真不怎么样,你看看,这么热的天气讨厌死了,简直是糟糕极了,这鬼天气可把我折腾得够呛,我最受不了炎热天气了,真是要命。”祖母静静地站在一边,低声地嘟囔:“嗯,是的。”然后一边向小女孩眨眨眼睛,确信这些抱怨声已经传到女孩耳朵里去了。还有一次,一个牢骚满腹的人又来店里了,进来就抱怨道:“耕地这种活儿我已经彻底厌倦了,尘土飞扬的真让人讨厌,骡子也有脾气不听我的使唤,真是一点意思也没有,烦透了。我再也不想干这活了,我全身上下都是酸痛的,眼睛也有点花了,鼻子也够呛了,再也受不了这种日子了!”这时候祖母还是架着胳膊,静静地站在一边,嘴里嘀咕着:“嗯,是的。”一边看着小女孩,一边点点头。这些牢骚满腹的人一走出小店,祖母就把小女孩叫到跟前,不厌其烦地说:“孩子,你听到这些人永不消停的抱怨唠叨声了吗?”小女孩点点头,祖母接着说:“孩子,世界上总会有一些这样的人——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穷人还是富人,酣然入眠,一睡不起。孩子,看看那些与世隔绝的人,不知道暖和的被窝早已变成了冰冷的灵柩,羊毛毯也早已成为裹尸布了,他们再也没有机会为了糟糕的天气和倔骡子去抱怨十几分钟了。记住祖母的说,要是你对什么事情感到不满意,那就想方设法去改变它。如果改变不了,那就换一种态度去对待它,千万不要没完没了地抱怨。”

其实不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机会接受这样的现实教育,而故事中的祖母在小女孩很小的时候就抓住每个机会来教育她,让小小年纪的她就明白牢骚满腹不仅会让人觉得颓唐和厌恶,而且还会导致很多的危险——它在给猛兽发出信号,猎物就在你鼻子底下呢。

如果不喜欢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就努力地去改变那件事,如果实在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如果听到有人在抱怨,那么请保持沉默;如果自己想要抱怨的时候,做一个深呼吸并且在心里默默地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要让抱怨成为脱口而出的“语言”,而是要努力去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没有至少要去接受现状。能够说出口的抱怨少了,那么心里的抱怨也会少很多。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面,而是放在想要的东西上。这样,不仅有一个好的人生态度,还可以为你赢得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詹姆斯是一个商人,已经过了中年,事业上却还是很不尽如人意,屡屡受挫,所以情绪一直很低落,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常常抱怨是别人辜负、背离了他。有一天,他对妻子说:“我对这个城市已经彻底失望了,我要离开这里,换个环境。”不管家人和朋友如何相劝,都无法改变他的这个决定。于是詹姆斯和妻子来到了另一个城市,搬进了新居,这是一幢极其普通的公寓楼。詹姆斯由于常常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对周围的邻居也从来没注意过。在一个周末的晚上,詹姆斯正在和妻子收拾房间,突然停电了,屋子里顿时一片漆黑。詹姆斯很后悔来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把蜡烛带上,只好坐在地板上抱怨起来。这时门口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打破了黑夜的寂静。“谁呀?”詹姆斯在这个城市并没有什么熟人,也很不愿意在周末被别人打扰。他一脸不情愿地站起来,费力地摸走到门口,不耐烦地把门打开。门口站着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她普通到难以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女孩怯生生地对詹姆斯说:“先生,我是您楼下的邻居。请问您有蜡烛吗?”“没有!”詹姆斯气不打一处来,“嘭”的一声把门关上了。“真是讨厌!”詹姆斯对妻子抱怨说,“这些邻居真是的,我们刚搬来没多久就过来借东西,这样下去怎么行!”就在他发牢骚的时候,门口又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詹姆斯无奈地打开门,门口站着的依然是刚才那个小女孩,只是手里多了两根蜡烛,红通通的,就像小女孩涨红的脸,非常显眼。小女孩小心翼翼地说:“奶奶说,楼上的新邻居可能没有带蜡烛来,所以要我送两根给你们。”詹姆斯忽然脸通红,在门口愣住了,他被眼前的这个小女孩的行为震撼了,好不容易才缓过神来。“上帝保佑你们!谢谢你和你的奶奶。”直到那一刻,詹姆斯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他终于明白自己失败的根源就是他对别人的刻薄和冷漠。生活中欺骗你的往往不是别人,也不是这个残酷的社会,而是你的双眼被冰冷的心灵所蒙蔽了。

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有毅力,只要学会坚持和感恩,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迎面而来。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强者的社会,是一个适者生存的时代,所以要努力地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人生的旅程其实很短,抓紧时间不要再自怜哀怨了,少一些抱怨和自怜,眼中就会充满希望,生活就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艰难。

解开抱怨的魔咒

抱怨是一个魔咒。抱怨自己倒霉的人往往真的会倒霉,这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发现了这种现象后,接着又有人发现有时候越不想发生的事可能在抱怨过后就真的发生了。抱怨的人会被这个魔咒束缚住手脚,无法大展身手开创属于自己事业和生活的天空。抱怨这个魔咒就像病毒,它会传染,影响很多人的情绪及热情。所以要让自己远离抱怨,想办法解开抱怨这个魔咒。从前,有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她每天都要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很多鲜花到寺院供佛。有一天,她按照惯例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刚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无德禅师非常欣喜的对她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来以鲜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鲜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这位信徒听后非常欢喜,她回答道:“这是我应该做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都会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一回到家中,心里就烦乱了,我的各种抱怨的魔咒就紧紧地缠着我。敢问大师,我是一个家庭主妇,我如何才能在烦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灵,摆脱抱怨的魔咒呢?”无德禅师不答反问信徒:“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是有一些花草知识的,现在,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如实回答就好。你是如何使花朵保持新鲜的呢?”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好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花梗这一端在水中浸泡过久容易腐烂,而花梗腐烂之后不易吸收水分,花朵就容易凋谢!”无德禅师说:“摆脱魔咒的方式就是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的生活环境像花瓶里的水,我们就是水中的花朵,唯有不断净化我们的身心,改变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反思、检讨、改进自己的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信徒听后,欢喜作礼感谢禅师,说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我能够有机会亲近禅师,能够在寺院中过一段禅者的生活,享受一下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无德禅师浅笑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你的脉搏跳动就是钟鼓,你的身体便是庙宇,你的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你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一些时日呢?”古德说过“热闹场中作道场”。只要自己静下心来,抛开杂念,哪里都可以宁静。如果自己的杂念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也一样无法修禅。“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即此谓之也。

很多人都明白战胜自己并不比战胜一个国家容易,然而当人克服自己的心结,停止抱怨,而去实实在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时,那么,人就将从此交好运。因此请停止抱怨,不要再抱怨你的容貌不够漂亮,不要再抱怨你的个子不够高,不要再抱怨自己的命不好,不要再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自己周围的环境,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抱怨是一个魔咒,抱怨带来的更多的是厄运,纵然现实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予的都是垃圾,但只要人能把诸多垃圾踩在脚下,就可以有机会登上世界之巅。远离抱怨,解开心中的魔咒,做一个真诚善良的人,实实在在地做些有意义的事,正如下面故事里的农夫,最终得到了别人没有得到的奖励。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国王,他是一位聪明的国王。整天考虑国家大事与如何能使自己的国家国泰民安。有一天,国王无所事事,他想做一件事情来检验身边的人。于是,他命令手下搬来一堆山石,又命令手下把这些石头都放在通往宫殿的路上,然后,国王坐在窗前等候,他看着路过的各色人等的反应。一大早,就有很多不知情的人要通过这条路到国王的宫殿里办理事务。这些人当中有富裕的商人,有高贵的夫人,还有国王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们。这些人都是一样的反应,他们都纷纷抱怨着,为什么路上突然会出现这样一堆山石。有的人甚至借题发挥,大骂国王只知道征税不知道治理国家,是个昏君。国王把这些人的言行举止都看在眼里,对这些人的行为一笑了之。到了中午的时候,国王的宫殿里来了个负责给宫殿厨房提供蔬菜和瓜果的农夫。同其他人一样,当农夫看到通往宫殿的必经之路上突然多了一个障碍时,很惊讶,但是接下来,他围着那堆山石转了几圈后,就迅速地拿出了自带的筐子和铁锹,不一会工夫儿,他就把很多山石挪到了离那条路很远的、不碍事儿的地方。路边的人都指指点点,笑他傻。农夫又何尝不知道他完全可以绕过这些山石呢?他当然也知道这样搬运山石是很辛苦的事情。但他没有理会路边笑他的人,仍然埋头苦干。突然,农夫停止了动作,在农夫把最后一筐山石搬开时,他看见地上竟然有一个大袋子,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黄金!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给勤劳善良且不抱怨肯为大家付出劳动的人,你的人格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是对你的奖励,你的国王。”

农夫的善良和不抱怨为他赢得了意外的收获。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抛开抱怨这个魔咒的束缚,你将会迎来一片新的天地。

第二章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每个人都喜欢没有缺陷的东西,因为完美的东西看上去让人赏心悦目。然而,完美的东西却是最不能被人们所接纳的,就像是无可挑剔的雕塑,只可用做欣赏,却没有要据为己有的欲望。所以,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人生就是因为有了缺陷才会前进,生命因为有了残缺才显得可贵。

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

在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苦恼并不是来源于对“美”的追求,而是来源于对“完美”的追求。正是因为这种刻意追求完美的态度,使得人们不能容忍缺陷的存在,所以,经常会因为一点小缺陷遮住了整个审美的眼睛,使人们的目光滞留在那个小缺陷上,而忽略了身边其他美好的东西。超市新进了一批样式十分新颖,色调分明的高档杯子,超市的经理相信这些杯子一定可以成为一批抢手货。但奇怪的是,一个月过去了,购买这款杯子的顾客却很少。看到如此漂亮的杯子,很多顾客先是一番大喜,但是当拿到手里仔细观察以后都会摇摇头,放下杯子然后离开了。经理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一位心理学家来帮他分析。心理学家拿起杯子,仔细看了之后就对经理说:“你赶紧叫人把这批杯子上的盖子都拿下来,然后把杯子放在柜台上原价出售看看。这批杯子的杯身的确设计新颖而且做工也很精细,但是盖子上却有一处缺陷,顾客们很想买这个杯子,但又觉得买了有点吃亏。现在盖子一去,它们就成了完美的杯子了。”没过多久,这批杯子就被抢购一空。

很多人对一件事很容易持悲观情绪,是因为他们更容易看到不好的一面,正所谓人情冷暖,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人们一直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只是关注自己资本的积累,而忽略了对自己精神的磨炼,所以对周遭的事物要求十全十美、万无一失。但世界上本就没有人们幻想中的情景,因此在追逐完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走向了地狱。某地有一个医生,在家附近开了一家私人医院。由于他的医术非常高超,为人勤恳又努力,所以不惑之年时已经是腰缠万贯了,和他结交的人也都是一些社会名流,门前经常是车水马龙。这个医生有3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一表人才、眉清目秀,女儿也亭亭玉立。这个医生有一个习惯,就是要在晚饭后出去散步,而且只让儿子陪同。所以每次散步的时候医生都会和儿子谈论人生。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要有雄心壮志,千万不可以耽误了,你的人生是要完美的,爸爸已经给你规划好了:上学的时候要进最好的学校,上大学要进最好的医学院,然后去国外读书,回来后要当一名一流的医生!”这样的教导,儿子从小学到中学毕业一直听着,结果果然很有效,儿子不但听话懂事,而且聪明过人,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于是顺理成章进了当地最好的医学院。上大学后他对人彬彬有礼,孜孜不倦地学习,捷报频频,而交往的对象全都是未来的俊杰。可是问题也出现了,当地有一个规定,每个男子都必须服兵役一年。这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对把儿子的未来想象得绚丽多彩的父亲来说,这确实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为了使儿子可以逃避兵役,他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没有成功。儿子服役临走的时候,父亲劝慰孩子,那就把它算做是完美人生中减去一年吧。他在路上还不忘叮咛儿子:“儿子,下了操你一定要找个角落苦背英文单词,千万不要忘记啊!”儿子去服役的那一年,医生觉得日子比一个世纪还要长,甚至给人看病的时候都无法集中精力。但是时光如流水,看似不动其是在流淌,转眼就要到服役期满的时限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人送来了一个似晴天霹雳的消息:儿子在军营里不幸身亡了!儿子身亡的事情在军营里一直都是一个谜,军营上上下下地进行调查,最后的结果是儿子因为和别人发生一次口角,耿耿于怀,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远大前程,他一时无法忍耐,愤然举枪自杀了。医生怎么可能忍受这样的打击?他发誓非要查出“迫害”儿子的线索不可,这一查就是几年。几年下来,他的医院也荒疏了,服务水平也下降了,钱囊也日渐干瘪了,他自己更是失魂落魄,日渐衰老。终于有一天,他不得不把医院关了。又过了一年,积郁很久的医生在家里突然大发雷霆,砸碎了家里名贵的物品,妻子小心翼翼地将碎物收拾到房间外,可是转眼却被反锁在门外,妻子顿时觉得不妙,急忙找人砸门,但是为时已晚,只见火光如柱,又听到一声惨叫……

美国曾经有一项民意调查:“你愿意用克隆的方法获得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吗?”

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6%的人希望得到完美无缺的孩子,而76%的人却毫不动心,有对夫妇说:“我们已经领养了4个孩子,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和不同的家庭背景。不要说‘完美’,他们从相貌、智力上都和正常的孩子有一定的距离。其中有两个孩子因为智力的不足需要长期耐心地辅导。但是,要有人用完美的克隆儿和他们交换的话,我们只有一个答案:不!”

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就像接受不同的颜色,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色彩,才可以拥有多彩的人生。况且生活中的那些“不完美”正是让人谦卑、爱怜和珍惜的主要原因。两个友人结伴去野外露营,半夜的时候一个人醒来,问身边的同伴:“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漫天的星斗,你呢。”“我看到我们的帐篷被偷了。”两个人无奈,只好驱车回家,结束了这次并不十分愉快的露营。半年以后,两个人相遇,交谈中得知对方都已经失业了,看到星空的人因为无法达到老板的标准所以被开除了,看到帐篷被偷的那个人因为无法和同事友好地沟通交流所以辞职了。说到这里的时候两个人同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我们不一起办一个公司呢?后来,他们的公司真的开业了,看到星空的人出任副总经理及人事部长,看到帐篷被偷的人出任总经理及产品质量部长,最终他们的公司获得了骄人的业绩。

这就是生活,何必要求事事都完美,当两个不完美的东西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可能就是迎来完美的时候。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之一的托马斯·阿奎把完整或完美作为美的第一要素。大哲学家也说“完美是毒,缺陷是福”。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完美是一个不可能达到的至美境地,任何事物里总会有一丝瑕疵,但它也是美的,这就是认识的辩证法。正确看待完美,才可以客观地接受不完美。

渴望完美代表了人们一种理想的追求,不同时期的人对“完美”的理解自然也会不同,对“完美”的追求也会异彩纷呈。事实上,完美是一条路的终结,是人们永远也到达不了的一个地方。然而人们又不停地渴望它和走向它,这是人们的倔犟和伟大。

正是因为追求完美,不完美的我们不到最后就不停下来;因为追求完美,不完美的我们愿意付出不完美的一切。所以,有名人说:“不要担心完美,你永远也达不到它。”

完美是镜子给的谎言

完美是什么?是人们对提高生命质量的一种极致和终极的追求。这种追求,只要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就会成为人们的良师益友,启发并鼓励着人们对生命有更高一层的追求和向往。有时候,完美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在镜子里看到了你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各个方面的不足与缺陷;而有时候,完美就是一束光,在你的生活中出现狭隘的隧道时,指引你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可是更多的时候,完美就是一种有形却又无形的意识,让你向它靠拢,它就会在你心里绽放;当远离了它,它就会在你心里变得愈加颓废,完美是堕落的死敌、烦恼的宿敌、残缺的天敌。日本东京有一座很有名的禅园,建筑师把这个禅园建造好了以后,把天皇请来参观。天皇在禅园里一边走一边感叹:“这里真是美极了,这真是全日本最漂亮的庭园了。”这时天皇看见园里池塘边的一块石头,于是指着它说:“这块石头是整个庭园里最绮丽的石头。”一旁的建筑师听了后,立刻找人把这块最绮丽的石头搬走了。天皇诧异地问建筑师:“为什么要搬走呢?”建筑师恭敬地回答:“陛下,是这样的,庭园里如果有一样东西特别漂亮就会显得很显眼,这样就会破坏了周围的和谐,我把它移走,这儿就是完美无瑕的庭园了。”

每个人都在追求生命中的完美,就算是残缺中走出的完美,就算是仍带着残缺,也是一种完美了。

想要过轻松自在的生活,就必须要学会不苛求生活中那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不必追求完美,因为我们本身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越是尽早地接受这个事实,越是可以早些拥有轻松和快乐。

但是生活中也的确有很多琐事是你永远也躲避不开的,重要的是你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些问题。

例如你站在镜子面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你可能会喜欢一些部位,而有些部位是你不喜欢的。因为那些地方是有缺陷、不完美的,使你感到不安。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迷惘,说的却是实话。然而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这个已经失去模子的自己,于是就用自以为完美的标准把自己重新打造一番,结果却失去了自我。

生活中的那些琐事就如同镜子里你不喜欢的地方一样,如果你一直盯着这些,就永远无法拥有美好的生活。那么你需要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用自己的眼光注视镜子里面的自己,并对自己说:“不管我有什么缺陷,我都无条件地接受,并且尽可能喜欢我自己的样子。”

所以聪明的你要接受现实的残酷,承认镜子里的缺陷就是自己的模样,接受自己,承认事实,这样就会觉得很轻松,感到真实和舒服。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自我接受和自信自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的所有道理也大体是这样的。

智者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必要什么都去刻意追求完美,因为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真正完美的东西,完美其实只是人们心里一种虚幻的幻想,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个目标、向往、追求。人们只能在朝着这个目标追求的过程中尽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地向完美靠近一步,却永远没有办法达到真正完美的境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刻意地追求完美,其实更像是一种自我折磨,是对自己的一种多余的苛刻,因此引发的后果必然是失望的,而且背负着沉重的、自卑的心理包袱。

其实完全可以想象到,一个“完美”的人是很可怜的,因为他永远无法体会有所追求、有所期盼的美好感觉,也永远无法体会不完美带给自己的一些快乐。

在朝着一个方向和一个目标追求完美的同时,如能可以勇敢、果断地放弃那些无法实现的梦想,他就拥有了一切。一个人如果可以坚强地面对失去事业、至亲这样极端痛苦和悲伤的时刻,那么他一定可以走向自己想要的幸福和成功。

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每个人就坐上了自己的生命列车,开始了漫长的人生旅途。一路上,你不要对美好的风景过于流连忘返,因为你还有很多路没有走,后面的路也会有美丽的风景;也不要对未来过于憧憬,因为你活在现在。所有的过去都将终于现在,未来都始于现在。

对你来说,生命已经是一个难得的奇迹了,所以你必须学会正确地把握和善待这不平凡的人生,由此来实现自己在生命中的价值。人生永远都在追逐的过程中,你追逐溪水,他追逐大海,你追逐沙漠,他追逐草原,只要有追求就好,就像花开不是为了花谢,而是为了灿烂。有句话说得好:生活得最有意义的,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

有很多东西,总会等到失去了以后才会懂得珍惜,因为没有抓住,只有在深刻的后悔和来不及之后才会明白雨后的太阳是多么可贵,所以不要轻易地放弃手里的每一个机会。也许这个机会就是你一生中的唯一,有的事情一旦错过就不可能再有重来的机会。因此一定要学会珍惜你觉得重要的东西,不必去刻意要求十全十美,但要力求完美,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尤其是那种不能弥补的遗憾。从珍惜一点一滴的事情开始到珍惜所有的一切,相信你的生命将会不断地趋于完美。

完美是骨感的,现实是丰满的

美国《探询者》杂志在一期节目中邀请了一位年轻时尚的女演员做了一次十分有趣的试验:名为萨莉马林斯的22岁女孩一个人扮演5种不同的角色,即在同一地点举起“停车”的牌子等候过路人的救援,以此来验证何种“色相”对男人而言更具有吸引力。第一次,女孩假扮成一位职业女性,在2分钟之内有62辆汽车通过,但只有一辆车停下来愿意帮助她。第二次,女孩假扮成一个孕妇,2分钟之内驶过100多辆车,但却没有一辆车停下来。第三次,女孩假扮成了一个上了年岁的老太太,5分钟之内有200多辆汽车从这里驶过,却只有一辆车停了下来。第四次,她戴上彩色的假发,穿着绅士衬衫,一副嬉皮士的打扮。在15分钟内共驶过了353辆轿车、摩托车、货车,竟然没有一辆车肯停下来,甚至连减速的意思都没有。第五次,她换上了一条非常性感的超短裙,裸露着细长的美腿,唇边含着微笑地站在路上,扭着圆润的小屁股,没想到不到30秒钟,路过的第一辆车就在她面前主动停了下来。

这其实就是赤裸残酷的现实,完美是什么?也许这个故事说得很清楚了,世界上如果说有完美,那一定是在一个范围内的,人性里的光辉或者暗淡常常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因为太真实了。

完美是什么?按照人们正常的思维模式,每个路过的车辆看到有人求救的暗号理应下车去帮忙,而不是看这个人是什么人,这才是完美,可是事实上呢?不同的角色有了不同的结果。

我们的生命和人生,都是需要趋利避害的,是另外一种高级“趋光性”。我们不但需要了解人性的优点,还要尊重人性里出现的这些不完美,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任何不完美都是正常的,包括人性里的。人生的确有着很多无奈,比如老去,比如被人忽略……但是,你可以在尊重所有不完美的人性的种种可能后,做到洒脱地面对这些大家都要面对的问题,然后让自己的心灵获得安逸和平衡,那么也不失为一种独特的完美。人生在世,很多时候的“好”,不是得到什么而满足心灵,而是放弃些什么让心理平衡,这已经达到了一种抽象的完美。杰夫娶了一位聪明能干的妻子,他很爱她。可是这位妻子却一直有一个心结,她总是嫌弃丈夫的性格太内向,不会讨好她。此外,让她觉得难过的是在一场大病后,她的脸上长了很多黄褐斑。杰夫拜访很多专家打听到一个秘方:在桃花盛开的时候只要接一勺满月子时朝正南方向盛开的桃花上的露水,涂在脸上就可以改变女人的皮肤,让她美丽动人。杰夫终于盼到了桃花盛开的季节,于是他早早地就骑着车从城里到郊外的桃园里去。待子时一到,他一手拿着指南针,一手拿着勺子开始行动。但是子时过了,他却失望到了极点,因为从指南针指定的位置只找到一朵桃花,更可气的是并没有接到露水。天快蒙蒙亮的时候,他才垂头丧气地回家去。很多年过去了,杰夫虽然每年都很忙碌,但是那勺桃花露却一直没有采集到,而他仍然努力地等待着属于他的春天。妻子看到杰夫连一勺桃花露都没有接到,便埋怨他的无能。但是杰夫却没有怨言,仍然年年如此,妻子终于感动了,于是不再像过去一样冷冰冰的,变得体贴温柔。桃花盛开的日子又来临了,满月之夜妻子拉住杰夫说:“不要去了!”杰夫却说:“一开始我是为了满足你美丽的要求而去的,到今天已经是为了一份美丽的心情、一种美丽的习惯而去的了。”妻子顿时感动极了,忙起身说:“我们一起去吧!”

美丽是每个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当你怀着一份美好的愿望去追逐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许已经收获了生命的一份大礼,就是美好的心情和一份难能可贵的感情,这或许就是我们所得到的一种完美的追求。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人们的眼里是不可理解的怪人。高中的时候,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很优秀,有一个保送名牌大学的名额摆在他的面前,他拒绝了。高考的时候,他考出了非常高的分数,却执意选择了又苦又累的地质专业。大学毕业后,在学校里可以称得上是风云人物的他,同时被几个很好的公司相中,可他却只想做一个浪迹天涯的地质人员。身边的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他的选择,而他也总是笑一笑,不予理睬。然而有一天,当别人问起他当初为什么放弃那么好的选择时他终于开口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精心雕塑了一座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巴尔扎克的目光炯炯有神,身披宽袖的长袍,一双手很自然地叠合在自己的胸前。于是罗丹叫来了3个学生欣赏他这个得意之作。没有想到,3个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被雕像上这双栩栩如生的手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连声赞叹:‘真是好极了,这真是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从学生的表情中感觉到了这双手尽管塑造得绝妙,可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未免太突出了,起到了喧宾夺主的作用。于是,他找来一把斧头,把那双完美的手砍掉了,罗丹的几个学生被老师的这个举动吓得目瞪口呆。”

生活中,这种“完美的手”处处可见,它时时刻刻地诱惑着人们忘记了最初对人生本质的追求,经常会走上一条和理想背道而驰的路。只有勇敢并且毫无顾虑地砍掉那双“完美的手”,砍掉那些暂时的诱惑,实实在在,耐住寂寞,潜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才可以雕塑出生命整体的完美。

不完美并不是不美丽,在这个发展的社会里,它只是进取的一种源泉,是迸发活力的催化剂,是一种挑战、突破、超越。但是,完美意味着事物的一个高度,所以人们才会力争突破,世界也许正是因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完美”,才奏响了突破完美的进行曲。

追求完整,摒弃完美

希尔·西尔福斯坦有一篇文章叫做《失去的那一部分》,其中有段话说,有一个圆被切去了一个三角形部分,它总觉得心中不舒坦,一直想要恢复完整,希望自己没有任何缺陷。于是它开始了它的旅途,因为它的残缺,也因为它必须要四处寻觅那失落的部分,所以它只好慢慢地滚动。它找到不同的碎片,但却都不适合,它只能将它们留在路边。而因为慢慢地滚动,他不但欣赏到了路边的野花,享受到温暖的阳光、小雨的滋润,还交到了毛毛虫等朋友。

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它的碎片,它很开心,因为它现在是完整的圆了。于是它赶快把碎片黏上,然后开始滚动。可是正因为它已是完整的圆,所以滚动得十分快速,快得无法欣赏路边的野花,无法享受温暖的阳光、小雨的滋润,也无法和毛毛虫等朋友聊天。它一直觉得不太对劲,终于发现是自己滚动得太快,快得使它的世界完全不同,无法欣赏世界的美好。它想了很久,终于决定把那片补上的碎片丢在路旁,还是自己慢慢地滚动。

追求完美的人生不如去追求完整的人生,一个人的人生只要没有任何遗憾,做了自己所有应该去做而且必须去做的事情以后,就可以堪称完整了,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好苛求的呢?就像希尔·西尔福斯坦所说的那样:“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适合的就是完整的,也是另一个角度的完美。”苏一直很想娶一个妻子,所以到处请人帮他介绍。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一个招牌上面写着:“美式婚姻服务,欢迎您的光临!”于是苏很高兴地交了钱,走进了婚姻服务处。他推开一扇门,只见两扇门上写着8个字,第一扇门上写着:年轻貌美,另一扇门上写着:成熟可靠。他犹豫了一会儿,推门走进“年轻貌美”这扇门,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又看见另外两扇门,也写着8个字,一扇门上写着:“善于烹饪”,另一扇门上则写着:“手艺尚可”。苏自然是推开了那个写着“善于烹饪”的门。没想到里面还有两扇门,一扇上写着:“嫁妆可观”,而另一扇上写着:“嫁妆微薄”,苏想也没想就推开了“嫁妆可观”的那扇门。他看见了一面大镜子,上面写着:“猪八戒之镜”。底下小字注明着:“你对婚姻和结婚对象的要求太多,请先照照镜子,看看你自己是什么模样。”

有很多想要结婚的人一直拿不定主意,却不断地安慰自己,如果我认识的3个人优点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我马上就结婚。或许人生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无法认清事实的不完美,也无法接受事实的残缺,只有可以接受不完美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才可以拥有欢乐。否则只能在懊悔和遗憾中生活,不去审视自己有什么问题而是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结于环境和别人。

钱钟书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要进去,在里面的人想要出来。那么婚姻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或许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因为结婚和不结婚都有遗憾。没结婚的人,如果只是盯着那个缺口看,必然无法欣赏路旁美好的风景;而结了婚的人,渴望完美的婚姻,对婚姻充满了期盼,却无法处理及面对心中的遗憾。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婚姻尽管也不美满,但是他却时常劝别人结婚。对此苏格拉底有句很有名的名言:“假如你娶到一位好妻子,你会有终生幸福的日子;但是,一旦你娶到了一位坏妻子,我将恭喜你,因为你可以成为一位哲学家。”

只有能认识自己的残缺和瑕疵,就像残缺的圆继续在人生道路上细细品味,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有时候在失去一些东西时,尽管丧失了完美,但是人生会因此而变得完整,因为喜怒哀乐都经历过,也因此而完美了。东汉有个学者叫做郭林宗,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老友孟敏扛了一个釜甑,因为行人比较拥挤,釜甑被挤掉地上摔碎了。但是孟敏却头也不回,还是安然自若地往前走。郭林宗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追上前去好奇地问他:“你的釜甑掉在地上打破了,你为什么看也不看,好像一点儿也不在乎?”

孟敏说:“釜甑已经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很多时候人们常常抓住遗憾、懊悔的事情不肯松手,总觉得维持一种生活总比改变一种生活要省力气。其实这是不愿意改变,而非不能改变。中国人最喜欢牡丹,所以又称它为“富贵花”。有一次,一个买主买了名画家喻仲林的一幅牡丹。但是过了几天,他就打电话要求退货,理由是其中的一朵牡丹只有半片花朵,而且是在纸边。他觉得富贵不能有残缺,不是好的作品。喻仲林听了以后,不愠不火地说:“那不是富贵不全,而是富贵无边啊!”买主听了以后高兴极了,其实,牡丹还是牡丹啊!

完美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只要是完整的,就是最好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自己的一种完美观,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的东西。但是,真正的完美却是不存在的,完美是虚幻的,就像海市蜃楼。

完美就像是梦想,远远地伫立在我们的心底却永远都到达不了,而完整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只要努力终会到底,只是看你自己如何把握。

现实中,只有完整是真实存在的,完整是全面的、立体的,是一种从外到内,从表到里,从浅到深,从粗到细,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还是从物质的贪婪到精神的追逐,从肉体的享受到灵魂的变迁。

所谓完美其实只是一种在初级阶段的所见所闻,一种朦朦胧胧的异样感觉,一种不成熟阶段的幼稚表现,而如果一味地追求完美,只有一种结果就是失去完美。就像重感情的人难免会软弱,追求完美必然会留下遗憾,完美的终结最终会丢失了梦想。

而追求完整却是截然不同的,追求完整必然可以不断地理解完整,可以不断地走向完整,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也就获得了完整。

追求和认知完整其实就是生活中体验丑恶和美丽的一个过程。每个人的完整都是动态的、起伏的、曲折的,是由很多个不完整组成的,不求完美,但求完整。就像某广告语里说的那样,“不求局部精细,只在整体纠错”。整体纠错是为了可以完整地阅读和理解,也是为了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有思,有想,有做,有远行,有流泪,有伤感,有快乐,有歌唱,都不是为了完美,而是为了完整,为了不想有所缺失、有所悔恨,为了整体表现,为了全面地奉献。

追求完整的人生的确是一种劳累、艰难、曲折的过程,但也同时得到了永久的快乐、幸福、充实。就像梵·高笔下的朝圣者,终其一生在艰难困苦中长途跋涉,悲伤而快乐地上路。悲伤是因为要去遥远的地方;快乐是因为在他眼中,天国之城在落日的光芒中灿烂辉煌,将会时而面对风雨和挫折,时而仍然有鲜花和阳光。

智慧的人生不需要完美

生活永远都无法完美,而不完美和残缺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或许因为失去,才能让人生更加完整;或许因为残缺的美,有时候却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完美。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虽然上臂残缺,但她的立姿依然优美绝伦:她侧身而立,重心落在右脚,左腿微微抬起,两脚正好成丁字步,显示了其“全部贞静羞怯的美和娴静动人的魔力”。正因为其残缺,所以成就了另一种美丽。

每个人都寻找过自己心中的断臂维纳斯,那艳丽绝伦的美人,曾经让多少人为之欣喜、动容、兴奋过。正是因为她手臂的残缺,人们才始终追寻她美丽的根源,热诚地揣摩着那动人心弦的亘古之迹。

星云大师笔下的玉琳国师,是一个身体不健全而且外表很丑陋的书记师,正因为如此才激发了他求道的信念;身患脚疾却矢志不渝地和命运做着强烈抗争的诗人拜伦,因为有缺陷,因为瘸了腿,才更加要证明给自己看身残志不残的人可以比别人走得更快、更远。他和他不朽的诗篇,从18世纪的大不列颠一直走到了今天;高位截瘫而默默奉献的张海迪,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所有的伤痛都已化作动力,做着她“轮椅上的梦”,在她的世界里,身残早已不是障碍,人真正伟大的是灵魂。所以人不一定要很圆满,很多时候有缺陷反而可以因祸得福,古语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玫瑰花美丽芳香,但它的刺却让人不敢靠近,刺就是玫瑰的缺陷,但也因此保护了玫瑰的芬芳和美丽。有一位虔诚的信徒掉下了山崖,情急之下只能抓住树枝,他自己其实也知道这个树枝根本承受不了多长时间,他最终还是会掉到山谷中。于是他向神祈求:“神啊,我是这么的虔诚于你,我相信你一定会救我的。过了一会儿,有一位老人路过这里,老人伸手要他牵着自己,他担心老人的力气不够,于是说:我的神会来救我的,谢谢!”又过了一会儿,一位年轻人经过这里,伸手想要营救他,于是对他说:“把攀着树枝的手放开吧。”可是他不肯,他对年轻人说:“我的神会来救我的,谢谢!”可是过了很久,神都没有来营救他,他快要撑不住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小孩伸出手来,尽管这个小朋友一再保证自己已经有不少救人的经验,但他还是不肯伸出手。他也对这个小孩说:“我的神会来救我,谢谢!”最后,他掉下了山谷,死了。死后,他对神抱怨说:“你说你会来救我的。”神无奈地说:“我的确是派了3个人去救你啊,是你自己不肯放手。”

虔诚的信徒在追逐完美的过程中自己毁了自己,其实很多时候“神”就在你的身边,就像荣格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没有阴影,就不是完整的人。”所以,要记得所有有缺陷的灵魂都会埋藏着黄金。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的人,所以人们对完美更加充满了兴趣,也更容易产生共鸣。如果我们的双眼只盯着别人形体中不完美的那部分,那么就是一种精神的残废,自己就变得丑恶无比。

不知道有多少个艺术家都绞尽脑汁想为失去双臂的维纳斯重新塑造双臂,最后都发现所做的努力只是徒劳而已,完整无缺的维纳斯失去了震撼灵魂的美。追求完美,通常的结果都会适得其反。有一位作家说:“维纳斯的轰动效应不在于有缺陷,而是使缺陷成为完美的阶梯。”断臂维纳斯虽然让人遗憾,但也使人感到亲切,因为每个人心中都可以为她幻想无数双美丽动人的手臂,每颗心都接纳了不完美却很完整的维纳斯。真实地展现自己,也就是解放自己,于是,有了个性鲜明的你、有了创造性的你、有了受人欢迎的你,不是因为你完美,而是因为你的残缺让你变得更加可爱。在美国的贫民窟里,家庭的经济来源来自于社会的救济。有一个家庭,父母都是吸毒者,又不务正业,父亲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监狱里度过的,但是这家的两个孩子日后却有着不同的人生。弟弟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生活方式,沉沦堕落,而哥哥却成了一个很有名望的律师。很多人知道这位律师的出身背景后都很好奇,于是询问他,他说:“我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中,首先这是我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是我知道,如果我努力就可以改变我的生活。然而我的弟弟却不这样想,他觉得他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别无选择,所以他最后像我的父亲一样。结果是,我们的生活都照着我们所想的去成就了。”

也许这位律师的出身是残缺的、不完美的,甚至是悲惨的,可是因为他的努力和奋斗,悲惨的出身反而成为他完整人生的一部分。或许,回过头看过去走的路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经历还是会让你心痛不已,但是你可以看看这些经历,然后整装出发,也许人生就会与众不同。何必吊死在那棵叫做“完美”的树上而放弃寻找“完整”这片森林呢?

如果没有雨水,大地就会化作一片荒漠;如果没有悲伤,人类的心就会变得寂寞而无情,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种因果关系,高山因为风雨而变得朗润,海水因为霜雪而变得澄澈,人生因为遗憾而变得多姿多彩。因为有缺陷,才会有想要把缺陷补足的欲望,这种欲望可以激发人们往前走、向上看,也因此有了创造力、革新力和活力。

物满则溢,乃是千古不易之理。人生没有缺憾自然是最高的一种境界,因为渴望这种结局,所以才会想尽一切办法向完美靠拢。所以,人生的一大课题就是善待和正视“残缺”。

有句电影宣传语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某种意义上说,“残缺”就是人生,人生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缺陷才显得更加真实。

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的一生,谁又可以保证自己不出差错,没有过失呢?如果我们可以这样看待所有的事,那么人生就已是臻于完美了,而且不完美并非完美的对立面,相反,完美是不完美的一种结局,不完美衍生了完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刚中带柔的光芒,带走了今天所有的残缺和美好,夕阳本身是完美的,然而它的短暂让人们漠视了它的完美。人们总是固执地以为短暂是它的缺陷,其实不然,短暂正是它独一无二的优势,它的短暂让人们对它更加眷恋和崇尚。如果它恒久地在地平线上出现,人们很快就会感到厌倦,短暂恰恰缔造了夕阳的完美,不恒久的完美在遥远的天边留下一弯弧形的曲线。

不完美的东西尽管是平常的、清淡的、落魄的,甚至是有些狼狈的,但却又是那么的真实而深刻,它们并不是五光十色无可挑剔的,可是每个不完美之处都可以用完美的状态去享受、领悟、体会。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人沉醉于这种想象的完美之中,挖掘它们绚丽的时光,然后蓦然回首,突然间就会发现自己的不完美转瞬即逝成了完美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人人都值得原谅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而短暂的,所有的东西都只是暂时的,不管你遇到多么残酷的事情都会过去,乌云不会一直在你的头上飘浮着,纵使是那些曾经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会有一天被命运毫不留情地抢走。命运有时候真的很有讽刺意义,它会拿走你一些东西,然后又会回馈给你一些,虽然它后来给的并不一定是你想要的,你却不得不接受。

你要告诫自己,失去的东西从来都不属于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是两手空空地来到这个世界的。所以,不必去计较太多,时常对自己说,人人都有难处,人人都值得原谅。有一个部门经理,在一次外出办事的时候,不幸手提包被盗,里面除了有些钱物以外,还有公司的公章。当他又担心又歉疚地站在总经理面前讲完自己的遭遇等待被批评的时候,总经理只是笑着说:“我再送你一个手提包,好吗?你这段时间的工作非常出色,公司早应该对你有所表示了,但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机会终于来了。”这个没有暴跳如雷的总经理,用理性的态度处理了这件可大可小的事情,使得部门经理心怀感激。后来任凭其他公司给出多么优厚的待遇聘请他,他都不会为之所动。

聪明的人会在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愚昧的人选择争一个你死我活。有时候人们会觉得生活好像并不能给人太多的快乐,反而只会觉得很疲惫,其实,疲惫是因为自己要求太高,凡事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结果,累也是因为计较得太多。

在很多年前,你还是一个事事不知的小孩,因为无知所以快乐,然而那份快乐并不是因为年少无知,而是因为欲望少。那个时候的你对生活的要求并不多,只是希望过平静快乐的日子,尽管生活有些清苦,但至少是清闲的,可以坐在院子里欣赏花开花落的美好,抬起头可以看到蓝色的天空,一团团浓郁的云朵也可以给当时的你带来好心情。但是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你想要的不仅仅是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你想拥有那些世俗中让你有优越感的东西,比如金钱、权利、美食、虚荣等。于是你离开了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努力地追求着你想要的一切,5年、10年、20年、50年,你觉得人生才刚刚开始其实自己已经老了,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归于零。在漫长的人生中,因为抱怨,因为挫折,因为误解,因为不值得的事情,你错过了很多人和事,直到生命快走完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很多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人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人与人之间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就像诚实、勤奋、乐观等这些价值指标一样,是衡量一个人气质、道德的尺度。在生活中,当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或是身边的人做错了什么时,要在心里默默地数到30再开口说话。因为很多时候生气、愤怒都来源于当时的情绪,为了避免以后对自己的行为后悔,在愤怒之前先数到30,也许所有的愤怒在瞬间就不翼而飞了,愤怒只是在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是一种徒劳,于己于人都无益。

清朝初期李绂有一篇文章叫《无怒轩记》,文中说:“吾年逾四十,无涵养性情之学,无变化气质之功。因怒得过,旋悔旋犯,惧终于忿戾而已,因以‘无怒’名轩。”

宽容并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是在用爱心净化这个凌乱的世界;不是含着眼泪退避三舍,而是换一种态度来看待人生。宽容并不是天平一端的砝码,不停地忙碌,维持着不断被打破的平衡,而是世界上永恒的爱。“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把宽容插到水瓶里,它自然会绽出新绿的叶子,如果播种在泥土里,就会生根发芽。

学会宽容吧,互相宽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互相宽容的夫妻一定千年共枕;互相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古人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段禅语中包含了很多人生哲学,而宽容便是最重要的人生哲学,人的一生要带着宽容的心原谅3种人。

首先你必须要原谅自己。每个人都会犯错,也都会有不能及的事情,你所做的事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认可和理解你。当你一直沉浸在自责和歉疚中的时候,人生的价值观就会变得很悲观,相同的错误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在你的一生中出现得更频繁。所以要保持微笑,原谅和宽容自己。

其次你必须原谅你的敌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你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个敌人,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中,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和你想法不一样的人也自然数不胜数,他可能会在背后议论你、诽谤你、出卖你、背叛你,把你当做敌人。就算你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麻烦也会找上你,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是让自己的心胸和敌人一样狭小,时时刻刻都记着有一些人陷害过你吗?当然不是,你应该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待,因为你的愤怒只会影响自己,不会影响其他任何人。你要感谢你的敌人,是伤害和挫折让你成长,因为丑陋的东西可以让你更加珍惜美丽的人生,会让你更清楚地知道你想要的幸福究竟是什么。

最后你还要原谅你的朋友。因为在你寻找人生真谛的旅途中,越是亲密的朋友,对你的伤害可能越大。因为陌生人的伤害是一时的,朋友的伤害因为在意,所以会铭记很久。然而朋友对你的伤害很可能是无心的,或许是嫉妒之心激起的一时冲动,所以你要原谅你的朋友,因为他们曾经给过你快乐和温暖。

人生一世,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原谅的。让自己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当人生处于低谷的时候,要学会打开另一扇窗户,或许会有更美丽的风景等着你。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

人生如朝露般短暂,芳华流逝,如过眼云烟,在短暂的一生里,你要用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生活呢?用酒精麻痹自己,逃避,抱怨,还是笑着面对?当生活的华彩逐渐褪色,阴影浮出水面,你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生活?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有一位禅师,在山中修行。夜里,皎洁的月光倾泻在竹林的叶片上。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流水潺潺,和着几声夜鸟的鸣声,分外清幽。禅师踏着林间石子铺成的小径,缓缓而行。夜风吹起了他的衣服,月光下,禅师越发显得飘逸。乘着皎洁的月光,禅师在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的居所——茅草屋。在屋外,禅师停下脚步。他发现茅草屋内有人。禅师知道是有小偷光顾,他怕惊动了小偷,就停在门口等候他。小偷在屋子里东翻西找,把屋子翻了个底儿朝天,也没有找到值钱的东西。欲转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小偷感到惊慌不已。禅师看着小偷说:“你走了很远的山路,来这里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啊!”他想了想,脱下了身上的外衣,温和地对小偷说:“山中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完,禅师微笑着把手中的衣服披在了小偷的身上。小偷有些惊愕,他没有想到这座小屋的主人如此贫穷,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没有,更没有想到这间小屋的主人如此热情地对待不速之客,更确切地说对待他这个梁上君子,如此客气。一时之下,小偷有些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远去的背影逐渐消失在夜色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啊,但愿我能够送给你一轮明月,照亮你的心灵,照亮你的人生。”禅师一夜无眠。第二天清晨。温暖的阳光照射在竹林里,地面上有竹子斑驳的疏影,林间,更有暗香浮动。禅师推开屋门,闭目深吸一口清晨清凉的空气,空气湿润,禅师似乎能感受到空气中小水滴的美妙轨迹。禅师睁开眼睛,看到了昨晚他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整整齐齐地被叠放在茅屋门口的台阶上。禅师点点头,一抹微笑从唇畔荡漾开去,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一个微笑、一个善举,感化了一个恶人。你面对生活微笑,生活会对你微笑;你面对别人时是微笑的,别人也会同样友好地对待你。新的一天开始了,被感化的人的新生也是从那一刻开始的。在遥远的东方有一座山,山中的寺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看到小和尚坐在地上哭,他周围的地面上都是写满了字的废纸。老和尚问:“怎么啦?”“写不好。”小和尚边哭边回答。老和尚顺手捡起几张字帖看:“写得不错嘛。为什么要扔掉它们,你又为什么哭?”“我就是觉得写得不好。我是追求完美的人,我不允许有一点错。”小和尚说完,继续哭。老和尚拍了拍小和尚:“这个世界上有谁能够一点都不错呢?谁都会出错的。你如果真的事事追求完美,有一点不满意就生气、就哭,这反而就是不完美了。你笑着面对,不就行了吗?”小和尚听完老和尚的教导,把地上的字纸捡了起来。先去洗了手,又照了照镜子,又去洗了脸,再把衣服脱下来,洗了一遍又一遍。“你这是在干什么呢?”老和尚问小和尚,“你洗来洗去,已经洗了半天了,浪费了很多时间。”“我很爱干净。”小和尚说,“我容不得一点脏,每位施主走后,我都把他坐过的椅子擦拭一遍。您没有发现吗?”“这是洁癖啊。”老和尚笑笑说,“嫌天脏、嫌地脏、嫌人脏,一个人外表虽然干净,但是内心有病,反而就是不洁净的了。”

宽容待人、宽容待己,面对生活微笑吧。不要再愁眉苦脸、闷闷不乐,这样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章 抱怨不如积极改变

抱怨只是在不停地做无用功,徒劳无获。因此成长旅途中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把“无用”化为“有用”,把抱怨的“功力”转化为改变的“动力”,让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价值的,让抱怨的生息在不知不觉的改变中荡然无存,让人生因为不再抱怨而愈发光彩夺目。

改变能改变的,服从不能改变的

曾经有一个悲观主义的哲学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出生时之所以哇哇大哭,是因为我们预知生命必然充满通苦,至于迎接新生命到来的成人之所以满心欢喜,是因为世间又多了一个人来分担他们的苦难。

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人生的苦与乐都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所有的事情都是需要靠自己亲身来感受的,就像生活中的挫折和遭遇,但也正是因为有了那些苦痛,才能使我们更加坚强、勇敢。所以不要刻意去逃避生活中的种种不顺,也不必抱怨降临在你头上的所有灾难,因为逃避和抱怨都是没有用的,生活还是要继续,如果你无力改变,那就服从吧。有一个悲惨的少年,10岁的时候母亲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父亲是个长途汽车司机,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常不在家,也无法照顾少年。所以,少年在母亲过世后,就必须要自己学会洗衣服、做饭和照顾自己。但是,老天爷并没有很好地眷顾他,在他17岁那年,父亲在工作中不幸因车祸而丧生,从此少年再也没有一个亲人了,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然而,噩梦却并没有因此而终结,当少年慢慢走出悲伤,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却在一次工程事故中失去了左腿。但是,从小到大接二连三的意外和灾难,反而让年少的他养成了坚强的性格,他独自面对随之而来的生活不便,也学会了用拐杖行走,就算会不小心跌倒,他也不愿请求别人的帮忙。最后,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开了一个养殖场,然而上帝似乎专门和他过不去,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把他最后的希望全部冲走了。此时的少年终于忍无可忍了,义愤填膺地来到神殿前,怒气冲冲地责问上帝:“你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公平?”上帝听到这样的责骂,满脸平静地反问他:“你哪里觉得不公平了?”少年把自己的不幸一五一十地说给上帝听。上帝听到少年的遭遇后说:“原来是这样啊,你确实很不幸,但是你为什么还要活下去?”少年听到上帝这么嘲笑他,更加有骨气地说:“我才不去寻死,我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感到害怕了,总有一天我会靠自己的能力找到属于我自己的幸福。”此时上帝转身朝向另一个方向,并且温文尔雅地对少年说:“你看,这个人在活着的时候比你幸运多了,他可以说是一路顺风地走到生命的终点,然而不幸的是他最后一次的遭遇却和你一样,在那场洪水中他失去了所有的东西,但不同的是,他绝望之后选择了自杀,而你却坚强地活了下来。”

也许,从你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感受生活的苦与乐了,所有人的一生都是充满了泪水和艰辛的,但是只有这些磨难才能显出生命的可贵和不平凡。其实,很多人的命运都和这个少年一样,经历了各种痛苦和磨难,最后的结果也各有千秋,因为每个人承担苦难时的心境有所不同。只有经过磨炼的生命才可以展现出坚强的生命力,也只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才知道生命的难得与珍贵。

所以,不用刻意去埋怨自己有多么的不幸,就像故事中的少年,在灾难来临之时没有选择自暴自弃,也没有选择怨天尤人,而是“服从”命运给他的安排,尽管他遭受了很多灾难,但最后的幸福还是属于他的,因为他懂得了生活。如果你有能力去改变就尽可能地去改变,如果无力改变就服从。1997年重返苹果计算机公司的乔布斯为了推出自己创立的新产品iMac拍了一段电视广告,名字叫“不同凡想”。在观看试片的时候,一向睥睨众生、不可方物的乔布斯竟然在现场流下了眼泪。广告中交错出现了爱因斯坦、毕加索、希区柯克、马丁·路德·金、列侬、葛兰姆等十几位名人,其中还有一个中年男子沧桑的旁白:“这些人是一群疯子——不适应者、叛逆者、麻烦制造者、硬要穿过方洞的圆木桩,他们看世界就是与众不同,他们对规则毫无兴趣,对现状一无尊敬。你可以引述或反对他们、尊重或诋毁他们,但你唯一不能做的就是忽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世界,推动着人类往前迈进。当某些人将他们视为疯子时,我们却认为他们是天才,因为唯有疯狂到自认为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真的改变了世界。”乔布斯有着“创意魔王”和“商界贝多芬”之称,那段广告之所以让他热泪盈眶是因为那段片子几乎就是他个人的写照。上大学的时候,嬉皮贪玩的乔布斯刚上了一年就被退学,然后他到印度朝过圣,也曾经是硅谷的先知和狂人。21岁的乔布斯和伍兹尼克在车库里就创立了自己的苹果计算机公司,“我要改变世界”是乔布斯当年常常挂在嘴边的座右铭。他经常游说百事可乐的史考利出任苹果计算机的执行长官,用的宣传语正是这句“你是要继续卖更多糖水给小孩子呢,还是要改变全世界?”但是由于乔布斯的脾气很暴躁,性格也比较狂妄自大,被公司认定是最不适应者、叛逆者、麻烦制造者,就在1985年,乔布斯被董事会踢出了他一手创建的苹果计算机公司。不久,乔布斯自己创建了品牌NeXT计算机,但结果却一败涂地,随后又投资皮克斯动画公司也不被看好,但是他想改变世界的愿望却从来没有动摇过。就在世人快要把他遗忘的时候,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电脑动画突然一炮而红,为他赚了3亿多美元。就在此时,已经奄奄一息的苹果计算机又再一次向他招手了,不念旧恶的乔布斯又重新返回苹果,在短短的几年内靠着富有创意的、结合计算机与音乐的iPod和iTunes让苹果计算机起死回生。“不一样的想法”的广告片便是乔布斯重返苹果后与当年一起和他策划麦金塔计算机广告的老友们想出来的,他们以乔布斯年少轻狂时的口头禅“我要改变世界”为主导思想。乔布斯或许就是触景生情所以热泪盈眶,但是对一般人而言,它有一个更深刻的意义,那就是这个疯子、不适应者、叛逆者、麻烦制造者尽管大起大落过,但到最后因为他的大胆妄为、一意孤行并没有被世界所改变,而是他改变了世界。

也许每个人都是“不想继续卖糖水”的人,但是却因为把时间都放在抱怨和追忆中而错过了改变世界的机会。乔布斯是一个一心想要去改变世界的人,而处在平凡生活中的你并不需要改变全世界,但至少要停止抱怨去改变可能改变的事情。任何东西都是靠人为的,所以,要尽可能地去想到改变的方法,就像乔布斯一样,对他而言或许改变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么也许对你而言也并不难。

换位思考,生活别样美好

换位思考其实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为他人着想,也就是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因为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的不同,矛盾和争执自然是避免不了的,所以,换位思考成了最重要的处世方式,理解和宽容自然是不容忽视的。一对夫妇乘车去游山,因为看到路过的风景很好所以中途下车了,后来听说车上的其他乘客在前方不远处遇到了小山崩塌,结果车上所有人全部丧命。女人对丈夫说:“我们真是幸运,下车真够及时的。”丈夫说:“也许就是因为咱们临时下车,由于车子停留的缘故耽误了他们的行程。不然,他们不会在那个时候恰巧经过山崩的地点了。”

每个人的思维不同,当你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就会在遇到问题时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事情的本质,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当你可以做到这点的时候才能够更多地理解和宽容别人。在生活中,要时时刻刻地换位思考,和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懂得化干戈为玉帛,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遇到挫折的时候也不妨化消极为积极,阳光也许很快就会向你招手,当你学会并做到换位思考的时候,会发现原来生活是这样美好。有一个农民,在田间工作觉得非常辛苦,特别是在酷热的夏天,更是觉得苦不堪言。他每天去田里干活的时候都要经过一座庙,经常会看到一个和尚坐在庙门前的一棵大树下,悠然自得地摇着芭蕉扇乘凉,他很羡慕这个和尚舒服的生活。有一天他告诉妻子,他要去庙里做和尚,他的妻子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因此没有反对,只是说:“出家做和尚是一件大事,去了就不能再回来了,平时我做织布等家务事也比较多,我明天开始和你一起去田里干活,一方面向你学一些我不会的农活,另外也可以尽早把当前重要的农活做完了,可以让你早些去做和尚。”从那天开始夫妻俩早上一起出去,晚上一起回来,为不耽误时间,妻子中午提前回家做好了饭送到田里去,在庙前的树阴下两个人一起吃饭。时间过得很快,田里的主要农活也基本上完成了,妻子选择了一个很好的日子,帮丈夫把贴身穿的衣服洗洗补补,打了一个小包,亲自送他到庙里,并说明了来意。庙里的和尚听了后觉得非常诧异,说:“我看你们俩早上一起出,晚上一同归,中午还一起吃饭,家事有商有量,谈心有说有笑,恩恩爱爱。看到你们过得这样幸福,羡慕得我都已经下决心还俗了,你反而要来做和尚?”

换位思考很多时候都是自我学习的一种好方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全面地考虑问题,这样看问题就会客观、公正很多,可以防止犯主观片面的错误,对别人的要求就不会太苛刻,会容易产生宽容的态度,自己也能将心比心,做到知足常乐。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是达成理解最不能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在客观上要求你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比如情感的体验、思维方式和别人联系在一起,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也因此会和别人在情感上得到有效的沟通,最终,换位思考会成为一种理解、一种关爱。在足球王国巴西,不会踢足球的男孩通常会不被人喜欢。在巴西,富人家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足球场,而穷人家的孩子也有穷人的踢球方式。球王贝利就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个因伤退役、穷困潦倒的足球队员。贝利从小就显现出对足球非凡的天赋,他经常踢着父亲为他特制的“足球”——用一个很大号的袜子塞满破布和旧报纸,然后尽可能捏成球的形状,外面再用绳子捆得很紧。贝利经常光着膀子,在家门口那条坑坑洼洼的小街上光着脚练球,虽然他经常摔得皮开肉绽,但依旧不停地向着想象中的球门冲刺着。渐渐地,贝利的踢球天赋得到了发挥,他自己也有了一些名气,很多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都会经常和他打招呼,还给他敬烟。像所有未成年人一样,贝利喜欢吸烟时的那种已经长大了的感觉。有一天,父亲看见了贝利当街向人要烟,脸色极为难看,贝利也惭愧地低下了头,不敢多看父亲一眼。因为,他看到父亲的眼睛里有一种忧伤而绝望的神情,还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怒火。父亲对他说:“我看见你抽烟了。”贝利不敢看父亲,一言不发。父亲接着说:“难道是我看错了吗?”贝利小声地说:“不,你没有。”父亲问:“你抽了多久了?”贝利极为小声地为自己辩解着:“我只吸过几次……”父亲打断了他的话,说:“你现在告诉我,味道好吗?我没有抽过,不知道是什么味道。”贝利说:“我也不太清楚,其实并不怎么样。”贝利说话的时候,绷紧了全身所有的肌肉,手不知不觉地往脸上捂去,因为他看到站在他面前的父亲突然抬起了手。但是,并没有贝利预想中的耳光,而是父亲把他搂到了怀里。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你踢球很有天赋,或许你将来可以成为一名高手,但如果你抽烟、喝酒,那就到此为止吧。因为,你将不能在90分钟内一直保持一个高水准,你自己好好想想吧。”父亲说着,打开自己薄薄的钱包,里面只有几张皱巴巴的纸币。父亲说:“如果你真的想抽烟,还是自己去买吧,总和别人要未免太丢人了,你买烟需要多少钱?”贝利顿时惭愧极了,眼睛也是涩涩的,当他抬起头来,看到的是父亲泪水纵横的面容。从此以后,贝利再也没有抽过烟。他凭着自己的勤学苦练,终于成了一代球王。多少年以后,贝利仍然忘不了父亲当年那温暖的怀抱,他说:“父亲的那个温暖的拥抱,比给我多少个耳光都更有力量。”

从古至今,孔子有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马太福音》说“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说着大意相同的话。换位思考是人类经过长期的经验教训、付出一定代价后总结出的黄金法则。掌握了这个法则,世间就会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少一些不满和抱怨。

终结抱怨,快乐伊始

生活就像一块巨大的磨石,磨掉了每个人初生牛犊的锐气,社会像是一个大染缸,浸染了每个人最初的纯净。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像刚出生的婴儿,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接近于零的人,父辈们还没有开始教导他们该如何处理烦琐的人情世故,他们也刚开始用自己的眼睛看整个世界,他们还不知道社会的复杂,在他们的眼中,所有的事情都是万分美好的。

所以,零是最接近人心灵深处的数字,也是最接近历史源头的一个数字,是循环的一种标志,当你觉得生活给了你太多伤痕的时候不妨试试换一种姿态来面对生活。有一头驴不小心掉到了一个很深的陷阱里,根本无法爬上来,主人看它是一头老驴了,也就懒得去救它,想让它在那里自生自灭。那头驴也开始慢慢地放弃了求生的希望。后来的日子里不断有人往陷阱里扔垃圾,一开始驴很生气,天天抱怨着自己掉到了陷阱里主人却不救它,就算是死也应该死得舒服点。可是有一天,它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活态度,它每天把垃圾踩在脚下,从垃圾中找到残羹以此来维持体力。终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不必抱怨你住在破小的屋子里,不必抱怨你的工作不如意、工资不够多,不必抱怨你怀才不遇,生活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自然有很多的不如意,即便生活给予你的是垃圾,你也可以不断把垃圾踩在自己的脚下,将来登上世界之巅。

这个世界只在意你到达了哪个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着上帝的肩膀上去的还是踩着垃圾上去的,而踩着垃圾上去的人则更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年轻不言失败,看看那头驴的豪迈生活,大不了重头再来。

有很多人都过这样的经历,可以为了一件事情、一个人在很长时间里都在烦恼,沉浸在愤怒和悲伤中不能自拔。有一个年轻的农夫,每天划着自己的小船,给另一个村子的人送去自家的农产品。有一天,天气十分炎热,年轻的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依然划着小船,希望赶快完成任务可以在天黑之前回到家中。突然,农夫看见前面有一只小船,迎面向自己这个方向快速地驶来,眼看着这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那只船似乎并没有要避让的意思,好像是专门要撞翻农夫的小船。“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年轻的农夫大声地呵斥着对面的船:“你要是再不让开我就要撞上你了!”但是年轻农夫的呵斥一点用也没有,虽然农夫手忙脚乱地试图让开水道,但是为时已晚,那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年轻的农夫彻底被激怒了,他厉声斥责道:“你会不会驾船啊,这么宽的河面,你不会走别的地方,非要撞到我的船上!”当年轻的农夫怒目注视着那只小船的时候,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并没有人,听到他大呼小叫、愤怒呵斥的只是一只挣脱了绳索,顺着河流漂泊的空船而已。

这就像生活中人们经常面对的事情一样,当你责难、抱怨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时候,你的听众或许只是一只空船。那个你觉得惹怒你的人,是不会因为你的呵斥而改变他的航行方向的。安徒生的童话《老头子总是不会错》,讲的是一对老夫妇想把自己家中的一匹马拉出去换点其他更有用的东西。有一天,老头子牵着这匹马前去赶集,他一开始和人换了一头母牛,后来又用这头母牛换了一只羊,又用这只羊换了一只鹅,然后又用鹅换了一只母鸡,最后用这只母鸡换了一大袋烂苹果。每一次的交换过程中,他都想给妻子一个惊喜,当他扛着一大袋烂苹果来到一家旅店休息的时候,碰到两个从英国而来的商人,商人觉得老头一定会挨他妻子的责备,但是老头却不这样认为。于是英国商人用一袋金币和老头打赌,说如果妻子没有责备老头,那么这些金币就送给他。说完之后他们一起来到老头家,妻子看到丈夫回来了,非常高兴。老头毫不隐瞒地把交换的过程一一道来。妻子听到老头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的时候,都激动不已地小声说:“哦,我们有牛奶了!”“羊奶也很好喝!”“哦,鹅毛是那么的漂亮!”“哦,我们可以吃鸡蛋了!”最后听到老头背回一袋烂苹果的时候,她同样用不愠不火的语气说:“我们今天晚上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说完,深情地吻了老头的额头。结果自然是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读了这则童话,或许你觉得老头的妻子真是太傻了。但事实上,她很聪明,在她看来老头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马、母牛、羊、肥鹅、母鸡、烂苹果都只是身外之物,多一个或者少一个都不会影响她的生活,而不停地抱怨却会伤了和气。老头的妻子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她懂得夫妻之间相处是需要宽容、尊重、信任和真诚的。

快乐不是得到得多,而是计较得少;幸福,不是收获了很多,而是因为抱怨少。宽容的种子可以长成幸福的参天大树,结出快乐的果实。喜欢唠叨、抱怨的人注定是走不远的,因为抱怨会让人感到身心疲惫。就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的那样:“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祥和地接受,平静地改变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很多痛苦,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痛苦中长大然后才可以成熟。对每个人而言,学会接受突如其来的痛苦和平静地改变应该是人生的第一个课题。印度前总理甘地的夫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作为国家领袖,她对自己的祖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母亲,她是孩子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有一次,甘地夫人12岁的大儿子拉吉夫因为生病要做一次手术,面对紧张害怕的拉吉夫,医生决定说一些善意的谎言以此来安慰孩子:手术并不痛苦。然而甘地夫人却阻止了医生的这个做法,然后她来到儿子的床边,很冷静地告诉他说:“手术后有几天是会很痛苦的,但是没有人可以代替你痛苦,所以你必须要有精神上的准备,哭喊不能减轻痛苦,甚至还会引起头痛等其他病症。”手术前后,拉吉夫一直没有哭喊,他勇敢地接受了这一切。

在人生的旅途中,苦难和挫折都是不可避免的,你是悲观地逃避还是乐观地面对,这完全取决于你的人生是黯淡的还是辉煌的。你要学会平静地接受所有的事情,人生的肌肤之痛远远不只是打针吃药,人生的挫折也不只是孩童时代蹒跚学步时的磕碰摔倒。的确,没有必要刻意制造痛苦,但是要让自己明白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和痛苦,特别是那些突如其来的事件。人生就像一场面对各种困难的漫长的战役,真正值得你喝彩的是你在苦难中依然可以昂首挺胸。挫折和痛苦都是人生的正常待遇,当挫折到来的时候,应该面对而不是逃避。有一个樵夫去山上砍柴的时候因为不慎而跌下山崖,在快要掉下去的时候他拉住了半山腰上一根横出的树干,幸好这根树干比较结实,樵夫并没有掉下山崖,而是被悬吊到了半空中,命暂时被保住了。但是新的问题又迎面而来了:悬崖光秃秃的,并没有可以抓手的地方,而且还很高,人是无法爬上去的,跳下去自然也不是合理的选择。不知所措的樵夫只好在那里等待着救援,可是谁又知道他被吊在半空中呢?正在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有一位老僧路过这里,老僧给了樵夫一个建议,说:“放手!”“放手?那我不就掉下去了吗?”老僧说:“既然上不去,那么唯一可以生存下来的途径已经证实是不可能的了,如果就这么吊着就是在这里等死,那剩下的办法就只有往下跳了,这种办法虽然不一定可以活下来,但也不一定会死,说不定还可以顺着山势缓和一下掉下去的冲力,或在掉到半途中就有一棵树为你挡一下,那么就可以再减掉一次冲力,生还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在现代生活中有很多人和这个可怜的樵夫遇到的情况是一样的,进退两难,争取也不行,放弃也不是。这个时候与其夹在中间难受,还不如放弃支撑的体力,潇潇洒洒地放手下去,把所有的精力都付诸一搏。

其实在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在抱怨生活给自己带来太多的绊脚石,于是逃避,于是害怕改变,杜绝接受,尤其是在职场中,竞争激烈,这种情况可能随时都在发生。这个时候,又该怎么去应付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接受已经发生的、无法再改变的现实,并从这个现实出发,再作其他的考虑。而不是在那里想着应该如何才能改变现实,或者是心有不甘而想着要怎样才可以回到过去。这样想是非常愚蠢的,既不能让你如愿以偿地回到过去,又会浪费你宝贵的时间,与其这样,还不如接受眼前的现实,为自己积累足够的能量,等待着时机东山再起。

当然,这在心理上是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的,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才可以做到坦然地接受现实。也正是因为这样,心理素质好的人就更容易成功,而这种素质里面包含了两种智慧。

首先是一种放弃的智慧。放弃在很多时候其实带有一种优势,因为世界上的所有东西并不是你想要得到就可以得到的,这时就需要有一种放弃的智慧。就像前面提到的破碎的圆真正了解了完整的现实以后,发现不完美的日子更美好一样,于是就很潇洒地放弃了苦苦追寻的东西,过起了并不完整的生活。之所以可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它接受了“完整其实并不美丽”的现实,在这个现实上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抛弃完整,重新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另一个智慧就是不要一味地追求完美。完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做事做人的最高境界和一种梦想,可是等你真的要向那个目标前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现实是残酷的,你所想象的美好是不存在的东西。完美本身其实就是一种不完美,因为刻意地苛求了自己所以不但会影响自己前进的方向,而且可能使自己过于疲惫。同时在追求的过程中也会让别人跟你一样地劳累,心灵同样地疲惫。曾经有一个很优秀的科学工作者,因为工作的需要要写一篇关于他专业方面的论文。他为了让自己的论文写得更好,就像以前一样先是尝试了几种、几十种,甚至是几百种的方案,然后才动手去写。他的做法只是想让自己写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想法固然是好的,但同样是有缺陷的。因为在他真正开始动笔时才发现,他从几百种方案中挑出来的唯一方案也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冲突。然而这个科学工作者一定要挑出万无一失的方案。于是他又将初步方案搁置起来,继续去寻找所谓的“绝对完美”的方案。最后,这位优秀的科学工作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在工作中没有得到晋升,原因恰恰是他发表的论文太少了,基本上没有人知道他的研究成果。不但如此,在生活上,他也不能接受没有准备好的改变,对于身边的朋友也很苛刻,所以,他的人缘并不好。甚至有的同事觉得他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因为当大家都在为专业刊物集体撰稿时,他却迟迟没有行动,他所写的每一个字都要反反复复地推敲研究,甚至一天也写不出一句话。所以,他的报告一直停留在最初的方案状态中。

这其实是一种枷锁,放在完美的身上作威作福。不要奢望“鱼和熊掌兼得”成为现实,有时候完美并不等同于美丽,却恰恰是缺憾的验证。所以你需要做的首先是解除这种枷锁给你带来的武装,把一个真实的自己释放在天空中,这样才可以真正改变自己,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

世界上的挫折和苦难促成了人世间的烦恼甚至是悲剧,但事实就是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接受。因为要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开心一点,就得学会去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在接受这个事实的情况下再作另外的打算,平静地对待生活中的改变。

用另一只眼睛看世界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心态,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收获自然也不同。以乐观豁达、宽容大度的心态来认识自己,收获的自然是心灵的从容、生活的坦然;相反,如果以悲观消极,苦闷惆怅的心情看待事物,结果自然只能是痛苦的。事实上,很多时候,许多烦恼和痛苦都是依照自己过去的生活所得做出的一项错误的判断,所以在今后的每件事情发生之后,你看到更多的是自己已经失去的东西,而没有想过拥有之前本来就一无所有。所以,在生活中应该时常带着另一只眼睛出门,换一个角度和方法来看待和包容自己,你就不会再为自己的人生逆境而颓唐,更不会为了人生所得到的暂时的东西得意忘形,这是一种突破、解脱、超越、一种高层次的淡泊宁静。炎夏的一天傍晚,有一个漂亮的少妇准备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白胡子艄公救了起来。于是艄公就问她:“你这么年轻,为什么要寻短见?”少妇说:“我结婚才两年,丈夫就抛弃了我,随后孩子又病死了。您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艄公听了之后沉默了一会儿说:“两年前,你是怎样过日子的?”少妇说:“那时的我多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呀……”“那个时候你有丈夫和孩子吗?”“没有。”“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了两年前罢了,现在的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请上岸去吧……”话音刚落,少妇就像做了一个梦一样,她揉了揉眼睛,想了想,便离开河边走了。从那以后,她没有再寻短见。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用另一只眼睛看事情的时候,人生自然会有另外一番风景。

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不要只是看到人生的得失,还要看到自己在得之前原本就是零,很多时候需要的是失之后对自己的一种慰藉,退一步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要学会用另一只眼睛去看待问题,试着去宽慰自己、体谅自己,不断地放大盛苦胆的容器。

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快乐不快乐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把烦恼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那么,人生的所有苦难都是一种调味品。生活中的艰难困苦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心态和智慧将是我们走完精彩一生的重要法宝。

同样的人生,不一样的心态,看待事情的态度就会截然不同,要以乐观、自信、豁达、宽容的心态来观照自己,了解自己并且不苛求自己,更重要的是要超越自己,突破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希望。让你愤怒的事与人已经在慢慢走远,你不如用另一只眼睛来看世界,这样你就会认识到生活的苦与累、乐与福完全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心境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对事物的感受。有一个母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伞的生意人,二女儿在染坊里工作。这位母亲天天忧愁,天晴的时候她开始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阴的时候她又担忧二女儿染坊里的衣服晾不干。所以她晴天也忧愁阴天也忧愁,没过多久头发就白了。有一天,一位远方的亲戚来看她,非常惊讶她的衰老,问其原因后,那位亲戚说:“阴天你大女儿的伞卖得好,你应该高兴才是,晴天的时候你二女儿的染坊生意好也应该高兴才是。这样一来,你每天都有值得高兴的事,天天都是好日子,你为什么不挑高兴的专找忧愁呢?”这位母亲换个角度想后高兴地说:“言之有理啊!”从此以后,她笑口常开,幸福地度过每一天。

马来西亚歌手阿牛的一首歌《老朋友》中有一句歌词:“在那个有风的下午,你叫我换一个角度,痛苦不过是生命赐给我们还没打开的礼物”。的确是这样,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难免会有暴风雨的袭击,有时候还会有一些你无法承受的事情发生,风或许把你吹得睁不开眼睛,抬不起头,走不稳路,那么何不换一个方向继续走,不仅可以躲避强风,或许还可以看到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风景。

很多时候人们会因为“身不由己”的行为或决定,面对一些“不得不”面对的局面,比如裁员和被裁,爱人与被爱、想念和遗忘以及无奈和叹息,过程和结果有时候会让你沮丧,如果可以换个角度去面对,便会有一番不一样的景象。人生之路晴时多云偶阵雨,生活上、工作上包括情感上,都需要你用另一只眼睛来看待眼前发生的事,风景和感受自然也会不一样,说不定还有意外的惊喜收获。

放弃是最高尚的选择

放弃很多时候也是一种成本,经济学上称其为机会成本,在做出一个选择时其实也就是投入了这一机会成本。若不知道该如何放弃,而且什么也不想放弃,那么心想事成和美梦成真可能永远都只是空想。麦克的父亲给他带来一则消息,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正在招聘计算机网络员,录用之后有丰厚的薪水。因为这家公司很有发展的潜力,所以近些年新推出的产品在市场上十分走俏。麦克自然很想应征上,然而在职业学校的培训已经接近尾声了,如果真的被聘用上,一年的培训就夭折了,连一张结业证书都拿不到。这下,麦克开始犹豫了,父亲笑了并说要和麦克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他把刚买回来的两个大西瓜放在麦克面前,让他先抱起一个,然后再抱起另一个。麦克这下傻了眼,一筹莫展。抱一个已经很沉了,无论如何也无法抱起另一个来。“你应该怎么把第二个抱起来呢?”父亲追问着麦克,麦克突然不知所措了,还是想不出办法来。父亲叹了一口气说:“哎,你难道不能把手上的那个放下来吗?”麦克似乎才缓过神来,是呀,放下一个,不就可以抱另一个了吗?麦克这样做了,父亲于是提醒他说,两个东西总得放弃一个才能够获得另一个,就看你自己要怎么选择了。麦克顿时恍然大悟,最终选择了应聘放弃了培训。后来,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了那家跨国公司的一名职员。

人世间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对于没有拥有的美好,人们总是一直苦苦地追逐着,为了可以获得想要的东西而毕生忙忙碌碌。而面对已经拥有的美好的事物,人们又常常因为得而复失的经历有着一份忐忑和担心,拥有的时候同样也正在失去着,放弃的时候或许也在重新获得。万事万物都不可能掌握在自己的手心里,如果刻意地去追逐就很难走出患得患失的误区。聪明的人懂得如何放弃,幸福的人懂得超脱。苏妮看如今下海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她也很想下海经商,可以有更多赚钱的机会,但又舍不得离开现在的事业单位。所以,一直犹豫不决。后来她的一位同事辞职下海经商了,干得很不错,让人羡慕。那个同事对她说,你不愿意放弃现在的,却又想获得更好的,未免太天真了吧。她觉得同事说得很有道理,可仍旧举棋不定,她不忍放下这个西瓜却又想抱起另一个西瓜,最终一无所成。

生命给了人无尽的选择,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纵使红尘世俗的生活如何变迁,也不管每个人的选择方式是怎样的,更不要管手中握着的东西轻重如何,都应该像往常一样向生活的深处走去,像往常一样逐步放弃那些对你而言可有可无的东西,把握住真正应该抓住的机会。有一个娱乐竞赛节目,比赛的内容是数钞票,获胜者最后可以得到一笔奖金。主持人拿出一大叠钞票,这一大叠钞票里面有着大小不一的各种币种,按照不同顺序混乱地重叠着,在规定的3分钟内,让现场选拔的4位观众进行点钞比赛。这4名参赛的观众里谁数得最多且数目准确,那么,他就可以获得自己刚刚数得的现金。主持人把游戏规则宣布了以后顿时引起全场的轰动,在3分钟里,不说数几万,几千应该是可以数出来的吧。而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可以得到几千元钱的奖励,怎能不叫人刺激和兴奋?游戏开始了,4个人开始埋头数起了自己手里的钞票,当然,在这3分钟里,主持人也不会让他们安心地点钞,他拿起话筒,轮流给参赛者出脑筋急转弯的题目以此来打断他们正常的数钞思路,并且必须答对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才可以继续往下数。几轮下来,时间就到了,4位参赛观众手里都拿着薄厚不一的钞票,于是主持人拿出一支笔,让他们写出刚才所数钞票的金额。第一位,3472元。第二位,5836元。第三位,4889元。但是第四位只数出了500元,第四位参赛者所数钞票的数目和前几位参赛者所数的金额相距甚远。当主持人报出这4组数字的时候,台下一阵哄笑,他们都不理解为什么第四位观众会数那么少的数额呢?这个时候,主持人开始当场检验刚才所数钞票数目的准确性,在众目睽睽之下,主持人把4名参赛观众所数的钞票重新数了一遍,正确的结果分别是:3372、5831、4879、500。也就是说前3名数得多的参赛者分别多算了100元、5元、10元,距离正确数目都只有一“票”之差而已。只有数得最少的第四位才是完全正确的,按照游戏的规则,只有第四位观众才可以获得500元奖金,而其他3位参赛者都只是紧张地做出了3分钟的无用功罢了。看到这样出乎意料的结果,台下的观众先是沉默,然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个时候,主持人拿出话筒很严肃地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自从这个节目举办以来,在这项角逐中,所有参赛者所得的最高奖金,从来没人能超过1000元。全场的观众似乎都有所领悟。最后主持人说:“有的时候,聪明的放弃就是经营人生的一种策略,也是人生的大智慧。不过,它需要更大的勇气和睿智。”

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可以更好地拥有,不要惦念着一时的得失,勇敢地选择放弃,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放弃是一把剪刀,在生命之树剪除病枝累叶后,更显勃勃生机。放弃是理性也是宽容。面对一时的苦难,需要一种忍辱负重、毁誉不悲的精神,需要直面淋漓鲜血的豪迈气概,所以懂得放弃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放弃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也许是无奈的,但是无奈之后仍会有一份希望,放弃会给自己带来新的生机,通向成功的路不是只有一条,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头碰南墙才回头。抛弃自己最初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背叛自己,放弃已经不能再挽回的事情并不意味着你的整个人生就此暗无天日。放弃,很多时候是为了更好地得到,只有勇敢地放弃,才能将该拿得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住。在非洲辽阔的草原上,生活着一群群的猎豹。羚羊是猎豹最喜爱的食物,在捕食的过程中猎豹总是伏着身,一步一步地靠近羚羊,尽可能地不让羚羊发现,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它们扑过去。但是敏感的羚羊通常会猛地躲闪开来,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快速地朝前奔跑着。猎豹则在后面箭一般地追逐着,目标专一地盯着前面那头边跑边不断急转弯的羚羊。只见700米、600米、500米、400米……当距离越来越短,眼看着羚羊马上就唾手可得的时候,让人惊异的事情出现了:猎豹突然停止了追杀,望着咫尺之内的羚羊,悠然地离开了。这是为什么呢?猎豹尽管是动物中奔跑速度最快的,追击猎物的时速可以达到120公里左右,可是公平的大自然在赐予它无与伦比的速度的同时却没有赐予它足够的耐力,它无法长时间地追逐猎物,当它的奔跑速度达到每分钟110公里以上时,它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都在超负荷中不断地运转着。如果它追猎物的时间过长而又不成功就有可能会被饿死,因为它再没有力气去捕猎了。为了养足体力去应付下一次捕猎,不导致饿死的结果,猎豹的做法很聪明,那就是一定要在30秒内也就是说在800米的距离内把猎物追到手,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和这个距离,它们就会毅然地放弃,等待下一次机会。

看猎豹捕猎的影片通常可以给人很多启示,身为短跑冠军,美食在前却可以断然放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才学品貌,总是很自负,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结果一旦失败,身心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恢复。其实,就算是才华多么杰出的人,有时也需要放弃,善于放弃反而更能争取到最好的人生。一位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出去一只,周围的人正在为他感到惋惜的时候,没想到老人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个举动更令周围的人大感震惊。对此,老人解释说:“这只鞋不管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善于放弃的人,不会左右思量,就像故事中的老人,洒脱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次“意外”,终会在各种“意外”中“意外”地成功。放弃的确是一种睿智,它可以让你的心灵自由地放飞,也可以还原本性,使你真实地享受人生。放弃也是一种难得的选择,没有明智的放弃就不会有多彩的选择。进退从容、积极乐观,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未来。当然放弃也不是毫无主见、随波逐流地放弃,更不是知难而退,而是主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艺术家克伦姆在《活在当下》一书中说:“如果把生命的每一天、每一次呼吸,都看待为正在雕琢的艺术品,那将是怎样的生命形态?把自己想成一件未完成的艺术,每一天里的每一秒钟,一件伟大的艺术创作随着一次次的吐纳而逐渐成形。”

为什么说要活在当下?如果你可以去体验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真正的满足其实就在当下,而不是虚无缥缈不可知的未来。任何事情都会有两面性,快乐和痛苦,拥有和失去,看似对立矛盾着,实际上也互相关联,只在心念一动之间便翻天覆地。蒲公英放弃了母亲温暖的怀抱,于是插上自己的翅膀,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堂;昙花放弃了短暂的生命,却要把自己最美丽的一瞬间留给黑夜和世人。

物尚如此,人何以堪?学会放弃的人是聪明的,鲁迅先生放弃了留学多年的医学,弃医从文,用手里的笔为旧中国的顽疾治疗。放弃很多时候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操、一种爱。放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会得到另一个世界、另一种风景。

在人生中,每个人总会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挫折和坎坷,大多数人往往会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不要轻言放弃,坚持下去就一定会获得成功。但其实很多时候,学会放弃就是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我们赞赏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但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放弃和锲而不舍其实并不矛盾。这是一道终身受用的测试题,也是一道外资企业检验应聘者人格的测试题:在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你经过一个车站,有3个人正在等待着公共汽车的到来,一个是病危的老人,他需要马上去医院;一个是医生,他曾经救过你的命,你做梦都想找一个机会报答他;还有一个是女人,她是你做梦都想娶的女人,或许这个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但是你的车却只能坐下一个人,你应该如何选择呢?老人就要死了,从伦理道德方面你首先应该先救他,但是你也想让那个医生先上车,因为他曾经救过你,这是一个报答他的好机会,还有就是你的梦中情人,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可能永远也遇不到这样一个让你心动的人了。在200个应征者中,只有一个人被雇佣了,他的回答是:“让医生把车开走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共汽车。”这样一来,既可以帮助老人,也使救命恩人免于淋雨,更可以有机会和自己的梦中情人度过一个浪漫的夜晚。

你是不是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自己手中已经拥有的优势“车钥匙”?有的时候,如果可以放弃一些自我的固执和优势,就可能会得到更多的东西,一举三得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提升心灵的温度

快乐是一辈子,痛苦也是一辈子,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选择快乐地度过短暂的一生呢?

这句至理名言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已经不陌生了,这句话常常被广为传颂着,但却很难做到。一个人在新年的时候许了这样一个愿望:一年之内不和人发生冲突。也许你会冷笑,不理解他怎么会许这么一个愿望。但是仔细一想,越是简单的事情往往越是很难做到,一年之内不和人发生冲突,看似简单,却难以实现。所以快乐是一个简单而温暖的字眼,却真的很难诠释。

每个人都喜欢家里被清扫过焕然一新的感觉,也享受理完发那种清爽的感觉,因为多余的东西被去除了。就像你的童年总是会比成人以后的时光快乐许多,因为童年时期没有太多的烦心事,也没有多余的顾虑。而长大成人后就不一样了,你的生活和交际中有着太多的积压物和太多自我臆想出来的东西以及一些被自己扩大了的痛苦。

谁都知道电脑使用时间久了要经常清空回收站,否则就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电脑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的头脑呢?你不可能把什么东西都扔掉,当然,你也不能把什么都留着。聪明的人是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人,是懂得取舍并能够适时取舍的人。有太多心事和想法牵绊着就会走不快,而完全没有事情牵绊的人又多半缺乏理性。教授的学生就快毕业了,最后一堂课教授把他们带到了实验室,皓首白发的教授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堂课了,这是一堂非常的试验课,也是最深奥的一堂实验课。我希望你们将来都可以记住这最后一堂课,因为这对你们的一生都非常有益。”教授取出一个玻璃容器,往容器里放入了半容器清水。教授说:“这是一杯常态下的水,如果把它放进小溪里,它可能会流入大河,然后和很多水一起奔流着涌进大海。”接着,教授把盛水的容器又放进旁边的冰柜里,说:“现在我们把它制冷了。”又过了一会儿,容器被端了出来,容器里的水已经被凝结成一块晶莹剔透的冰块了。教授接着说:“0℃以下,这些水就成了冰,冰是水的另一种状态,但是水成了冰,它就不能再流动了。就像南极极地的冰,待在那里几千年、几万年了,几公里外的地方它们都不能再去了,更别说是流向大河和大海了。它们的世界就只是立足之地那么大的地方,我们实在替这种水感到惋惜和悲哀啊。现在,让我们来看水的第三种状态。”教授边说边把盛冰的容器放到了酒精炉上,并且点燃了。过了一会儿,冰开始融化,后来被烧沸了,翻腾出一缕乳白色的水蒸气。又过了一会儿,容器里的水蒸发干了。教授关了酒精炉让同学们一个个验看玻璃容器说:“谁知道那些水去哪儿了?”学生们沉默地看着教授,他们不懂这最后一节课学识渊博的教授为什么给他们做如此简单的实验?这是他们从小学起就开始做的试验,因为它太简单了,简单得让大家都懒得去回答。教授看着这些不愿回答这个幼稚问题的学生们说:“水究竟去哪里了呢?它们蒸发到空气里,流进蓝蓝的辽阔无边的天空里去了。”教授接着说:“你们可能觉得这个试验太简单了,但是,”教授一改往日的笑容严肃地说,“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教授看了看满脸迷惑不解的学生们说:“水有3种状态,人生自然也有3种状态。水的状态是由温度来决定的,而人生的状态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而决定的。如果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0℃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人生也就不过他的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而已;如果一个人对生活抱有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可以奔流到大河大海里去,但是他永远都离不开大地;而如果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是100℃的炽热,那么他是水蒸气,将成为云朵。他可以飞起来,而不仅仅是拥有大地,还可以拥有天空,他将和世界和宇宙一样大。”教授意味深长地望着学生们说:“你们明白这堂最简单的实验课了吗?”“不,这不是一堂简单的实验课。”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上这堂实验课我是要让你们对人生、对生活的温度最少保持在100℃,这样你们的人生才能发光发热,这也就是我这堂试验课最终的结论。”教授说。台下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永远地记住了这最后的一堂实验课,他们知道自己心灵的温度会决定一个人的生活乃至整个人生,一些实验看似简单,却在简单里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谁都知道,物体在受热的时候会膨胀,如果心灵是一个温度计,那么它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地上升,也会不断地膨胀,最后会达到一个高度。就像站在了一个巅峰之上,可以俯瞰山下的所有景色一样。

一个人心灵的温度越高,那么你的人生态度就像不断升温一样,也会变得乐观向上。你用你的热情去面对身边的所有人和事,在你眼中唯有阳光,而乌云只不过是过往云烟而已。所以要给自己的心灵升温,它将是你的财富、你的宝藏。

如果你心灵的温度是在“不冷不热”中,那么,你做事可能只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