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与警示-九一八国难下的沈阳(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12:36:22

点击下载

作者:孟悦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铭记与警示-九一八国难下的沈阳

铭记与警示-九一八国难下的沈阳试读:

序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由孟悦同志所著《铭记与警示——九一八国难下的沈阳》面世了。这是史学界和学术界的一大幸事。这部书以沈阳为基点,着力反映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进攻北大营和占领沈阳的全过程,可以说这是一部全景式阐述、分析九一八事变历史过程的专著。

这部书的出版很有意义。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使中国进入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时期。日本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的屠杀、疯狂的经济掠夺、恐怖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教育、残忍的细菌实验,使中国1亿人流离失所,3500万人死伤,造成1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因此,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的国难日。这部著作就是对青年和广大民众进行国难教育的最好教材。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沈阳在一天之内被日本占领,不到4个月东三省沦陷,泱泱大国被一个弹丸日本小国打败,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这部著作也是对青少年和广大民众进行国耻教育的极好教材。

九一八事变之夜,东北军爱国官兵违背“不抵抗命令”,毅然打响抗战第一枪,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不屈不挠的14年抗战。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国民党正规军、八路军和新四军,英勇地和日军进行战斗,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爱国篇章。因此,这部著作也是一部爱国主义教材。

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是吸收了近年来有关九一八事变史研究的新成果,并有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比如,有关九一八事变之夜,东北军第七旅六二〇团团长王铁汉打响抗战第一枪的观点,以及对于九一八事变新史料研究的一些新成果。这部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披露一批新发现的日本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史料,其中有的是首次披露。这也为这本书提供了坚实的史料支撑。书中对《满洲事变写真贴》《满洲事变殉国将士彰显录》等8份史料进行了深入有力的解读和论证。这不仅是本书一个亮点,也是为九一八事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史料和佐证。这部论著在学术观点和史料运用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可以说是近年来有关九一八事变研究的一部力作,希望大家能喜欢这部书。中国近现代史料学学会副会长、教授 王建学2015年4月于沈阳南湖

自序

自古以来,中国和日本就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日本相当闭塞和落后的时期,中国的秦汉雄风、大唐盛世就已经在世界的东方熠熠生辉,举世瞩目。隋唐以后,两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加深,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生产技术、医学、历法及风俗等,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光荏苒。到了近代,中国清王朝的国力日渐衰弱,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却奇迹般地在东亚勃然而起。19世纪末,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日趋嚣张,接连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国因此遭受了割地赔款等惨重损失,这对于风雨飘摇的清政府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进入20世纪后,日本强烈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市场的野心更加强烈,大而孱弱的邻邦——中国,成为日本进行军事扩张最为现成的目标。

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了一起重大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是日本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这场危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空前国难,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中国东北的一座古老而文明的城市——沈阳。史载沈阳古城,汉代即置侯城,辽金设沈州,元为沈阳路,明置沈阳中卫。在明朝时期,作为北部边防辽东镇所辖的重要军事城堡,沈阳中卫城就已经闻名于世。从公元1625年起,努尔哈赤和他的子孙历经百余年在这里建造了沈阳故宫。后来,皇太极给这座城市取名为盛京,满文是“兴盛”的意思。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将盛京定为陪都。1657年,清政府以“奉天承运”之意设奉天府于盛京城内,故沈阳当时又被称为奉天。自清代以来,沈阳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28年12月,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至此,中国结束内乱局面,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1929年3月,奉天省改为辽宁省。一个月后,奉天市改为沈阳市。

然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却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灭顶之灾。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向距离爆破地点仅数百米的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突袭。与此同时,日军又向沈阳城发起进攻,沈城百姓世代居住的和乐家园一夜之间就被日军侵占,城市的各个角落插满了日本国旗。1931年9月20日,日本关东军迫不及待地拼凑了由日本人组成的奉天市政事务署,沈阳改名为奉天市。曾经辉煌的历史名城在日本侵略者凶残铁蹄的践踏之下,生灵涂炭,满目疮痍。

为了粉饰太平,日本关东军还在沈阳拼凑了“奉天地方自治维持会”等地方伪政权组织,实行血腥残暴的殖民统治,甚至不择手段地伪造出太平盛世的假象,以欺骗、迷惑国际舆论和国际联盟的调查。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蹂躏和血腥镇压,不甘屈辱的沈阳军民没有倒下。他们挺起铮铮铁骨,为了保卫祖国和自己的家乡,同仇敌忾,英勇奋战,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沈阳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也终于走出外强欺凌的屈辱,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抗日烈士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日战歌,而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则沦为战犯,接受人类正义的审判。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值此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际,我们更有必要铭记历史的真实面貌,冷静思索对当今社会有益的警示。以史为鉴,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这是我们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历史责任。孟悦2015年4月于沈阳第一章蓄谋已久19世纪中叶,一向奉行“锁国政策”的日本,遭到英美等国的侵略,民族危机严重。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运动,实行了一系列近代化改革措施。明治维新后,日本就把对外侵略扩张作为其基本国策,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作为八国联军之一入侵北京,并通过日俄战争攫取了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特权。在夺取南满(今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各项权益后,日本通过在中国东北设立殖民侵略机构,肆无忌惮地扩充侵略势力。辛亥革命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先后策划了两次“满蒙独立”运动,企图把东北和内蒙古从中国版图中分割出去,随后又向中国递交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更加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持续升级的侵略与掠夺,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导致日本与中国东北当局的矛盾日益加剧,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中国东北大地上的反日浪潮风起云涌,日益高涨。1.明治维新,日本图谋称霸世界的开端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以东,是一个狭长的岛国,自古以来地少人多,陆地面积仅37万多平方千米,资源匮乏,由于岛屿国家的地域特质,还时常发生地震和海啸。明治维新前,日本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封建制国家,面临着半殖民地化的危机。日本明治天皇睦仁

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近代化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一次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的改革运动。在经济方面,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在社会文化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社会的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在教育方面,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教育机关灌输“考道”“忠君爱国”等思想,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在宗教方面,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宣扬忠于天皇的思想等。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日本国力日趋增强,逐渐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是一次很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等领域中还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加之日本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因此,日本国内各阶级为了寻找土地、矿产及粮食等资源,都把推行侵略他国的政策看作是“最诱人的手段”。可见,明治政权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强的对外侵略性。

当日本带着明治维新所蓄发的活力日益腾起之时,却把矛头指向了与它自古相善的近邻。由于日本当时仍然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所造成的民族危机,“在各方面都屈服于强大的欧美列强”,因此,“只好在侵略弱小邻国上来寻求它屈服于欧美的经济上、政治上和精神上的补偿”。一衣带水的中国和朝鲜,成了它的首选猎物。

1868年4月6日,刚刚上台的日本明治天皇睦仁颁布《安抚亿兆宣布国威宸翰》,宣称:“意欲继承列祖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显示出强烈的对外侵略扩张野心。为此,日本政府奉行“强兵为富国之本”,并逐步形成了以侵略朝鲜和中国为主要目标,进而称霸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所谓“大陆政策”。

日本在积极制定侵略性“大陆政策”的同时,还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大力培植军国主义。1878年,日本政府将隶属于陆军省的参谋局扩大为参谋本部,直属天皇,规定参谋本部的首脑只能由军人担任,并完全掌管用兵作战等军令事宜。1873年1月,明治政府发布《征兵令》,规定凡年满20岁的男子都应服兵役。这种兵役制度的显著特点是“全民皆兵主义”。通过实行征兵制,日本政府建立起一支近代常备军。随着征兵制的实行,军队的上层领导机关也逐步进行了改组。为了使军队成为天皇制的得力工具,日本政府和军部还给军队洗脑,灌输效忠天皇的思想和封建武士道精神。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大力扩充军备,军费预算逐年增加。至1892年,日本军费开支竟占国家预算的41%强。日本陆海军的力量也迅速膨胀,至甲午战争前夕,日本陆军平时军力已有7个师团,6万余人;在战时编制中,7个师团总兵力达12万余人。海军已拥有军舰31艘,近6万吨;水雷艇24艘,近1500吨。日本的军事工业畸形发展,当时拥有东京炮兵工厂等著名的兵工厂。1890年,官营军事工业拥有机械动力1511马力,约占民营机械工业的1.67倍。

这样,至19世纪90年代,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的羽翼逐渐丰满起来,这也是“大陆政策”的逐渐形成时期。日本的军国主义与“大陆政策”互为表里,成为日本图谋称霸世界的开端。2.甲午战争,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19世纪90年代,日本为了实现“大陆政策”,终于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当时,明治政府对朝鲜的侵略活动引起朝鲜人民强烈的反日情绪,加之与朝鲜有着密切的历史和政治关系的中国在朝鲜的政治、经济生活中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些使日本认为:要征服朝鲜,必先打败中国。为了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日本做了多方面的准备,除了扩充军事力量和军备外,还积极搜集中国的情报。

在做好侵略准备后,日本又多方寻找发动战争的借口。1894年春,朝鲜南部发生东学党起义。6月初,清政府应朝鲜国王的要求,出兵帮助平叛东学党起义,而居心叵测的日本也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出兵朝鲜。7月25日,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突袭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丰岛海战由此爆发。海战中,日军的“浪速”舰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7月29日,日本军队进攻驻牙山的中国军队。8月1日,清政府被迫正式对日宣战。

在“效忠日本天皇,扩张领土”精神的指引下,日军在战争中疯狂拼杀,而腐朽的清政府妥协派却避战求和,只守不攻,导致清军接连败北。9月15日,日军攻占平壤。溃败的清军一路逃至鸭绿江,并于21日渡江回国。日军乘胜追击,占领了朝鲜全境。

9月17日,中日两国海军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港)以南的黄海展开激战。这次战斗是因9月15日上午,北洋水师护送4000余名入朝援军抵达朝鲜,返航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遭遇日军阻截而起。此役是甲午战争中的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海军的主力决战。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远东战区所罕见。在这次战役中,北洋水师损失5舰,但主力尚存。然而,清政府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日本由此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甲午战争中牺牲在朝鲜的著名爱国将领奉天总兵左宝贵

11月22日,日军攻占旅顺,并进行了历时4天3夜的大屠杀,血洗全城,导致在旅顺口未及逃走的近2万中国人惨遭杀害。旅顺口失陷后,渤海湾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于威海卫港内,战局对清政府更加不利。1895年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水陆两路配合,向刘公岛和威海卫军港内北洋舰队发动进攻。2月17日,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覆灭,甲午战争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

当时的清朝统治者醉生梦死,封建王朝内部钩心斗角,把集团利益置于国家安危之上,全然不顾社稷的安危,以致割地赔款也在所不惜。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妥协求和,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据此,日本霸占了朝鲜,割占了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勒索战争赔款2亿两白银,并取得了在中国境内的许多特权。甲午战争中侵占旅顺的日军

由于《马关条约》中关于将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这项重要内容严重地损害了俄国在远东的利益,因而引起俄国的强烈不满。而后,在俄、德、法三国的联合干涉下,日本被迫归还了辽东半岛,但又从清政府手中掠夺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作为补偿。这笔巨款远远超过当时日本整个国民收入。

甲午战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极大地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各列强国家均视中国软弱可欺,竞相侵略中国,由此形成了一个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的狂潮。日本通过这场战争攫取了对中国领土台湾、澎湖列岛和朝鲜的控制权,取得了比欧美列强更多的侵略利益,奠定了此后向中国尤其是东北侵略扩张的基础。此外,日本还凭借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成为亚洲的经济强国。随着日本国力日趋强大,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也愈发膨胀,并加入到列强瓜分中国的竞争中。3.日俄战争,两大列强在中国领土上的利权争夺

三国干涉还辽后,日本始终耿耿于怀,提出“卧薪尝胆”,决心报这一箭之仇。为此,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制订了10年的扩军计划,把向中国勒索赔款的75%用于发展军事工业,加紧扩军备战。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军不宣而战,先后突然袭击停泊在中国旅顺港和朝鲜仁川港的俄国军舰。2月9日,俄国对日本宣战。10日,日本天皇下诏对俄国宣战,日俄战争正式开始。

1904年4月28日,日军第一路军渡过鸭绿江,侵入中国东北境内,于5月占领九连城。日本第二路军也于5月先后占领了金州的南山地区和大连湾,截断了旅顺俄军的后援之路。6月6日,日本第三路军在辽东半岛登陆,配合第二路军攻打旅顺。

战争开始后,日本联合舰队采取“沉船堵口”的手段,将俄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封锁在旅顺港内,从而完全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在日本海军的掩护下,日本陆军兵分四路,迅速攻入中国东北。8月28日,日军第一路军、第二路军和第四路军总攻辽阳,在与俄军激战8天后,占领辽阳。与此同时,日军第三路军在8月下旬围攻旅顺,经过4个多月的激战,于1905年1月2日占领旅顺。

1905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日俄两军又在奉天(今沈阳)附近进行决战,史称“奉天会战”。3月9日,日军逼近奉天,俄军陷入重围。俄军战败北撤,日军于3月10日占领奉天。

奉天会战是日俄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陆战。这次战役后,俄军集结在东北北部待援,日军也因实力消耗太大而无力北上。在海战方面,1904年8月中旬,日本联合舰队将被围困在旅顺港的俄国太平洋舰队歼灭,又于1905年5月在对马海峡将前来增援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主力全部歼灭。1905年8月,日俄战争以俄国的惨败而告终。满洲军总司令大山岩率部进驻奉天

在美国的调解下,日俄双方于9月5日签订《朴茨茅斯合约》。根据条约,俄国将过去所霸占中国的库页岛南半部(北纬50度以南)及其附近一切岛屿割让给日本,将旅顺、大连及附近领土领海的租借权让给日本,俄国还承认朝鲜为日本的“保护国”。

条约签订后,日俄两国立刻逼迫清政府予以承认。1905年12月,日本政府又同清政府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通过这些条约,日本不但强迫清政府接受《朴茨茅斯条约》中的所有规定,还迫使清政府将东北的凤凰城、辽阳、新民屯等16个城镇从速开埠通商;中国政府允许安奉军用铁路仍由日本政府连续经营;中国允许设立中日木植公司,在鸭绿江右岸采伐林木等;中国政府允许南满铁路所需各项材料豁免一切税捐等。

日俄战争是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而进行的交战,但战场却在中国东北的领土上。更为荒诞的是,战争爆发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竟然议定出一个《两国战地及中立地条章》,宣布“局外中立”,将辽河以东划为交战区,任由两国在中国土地上厮杀。这场战争不仅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粗暴践踏,还使中国东北人民蒙受了极大的灾难,生命和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另一方面,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朝鲜半岛、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利,从而得以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日军占领奉天后设立的奉天军政署4.“满铁”,设在中国东北的“东印度公司”

中国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东北地区的东、西、北分别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国为邻,与日本隔海相望,交通便利,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东北地域辽阔,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土地肥沃,盛产大豆、小麦、高粱和水稻;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藏。

富庶的中国东北令日俄等列强国家垂涎欲滴。当时日俄两国别有用心地把东北称为“满洲”。“满洲”一词,本是当地女真和满族酋长的尊称,后来演变成满族的族名。日俄战争后,日俄两国将中国东北划分为南满和北满两个部分,其中南满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北满为俄国的势力范围。可见,日俄两国称东北为“满洲”,是妄图把东北从中国的领土中分离出去,以便对这片广袤的土地实施入侵和占领。

日俄战争后,日本夺取了南满铁路及其他许多侵略权益。为了巩固其既得利益和进一步扩大在东北的侵略,从1906年开始,日本在中国东北境内陆续建立起一系列完整的殖民侵略机构,主要有日本关东厅、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关东军司令部和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这四个侵略机构,分别受日本内阁和拓务、陆军、外务等省的指挥和监督,被称为日本在“满洲”的“四头政治”。它们之间既有分工又互相勾结,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公开或秘密的侵略活动。实际上,这些侵略机构就是日本为了进一步侵占中国而设立的军事、行政机关。此外,日本还在东北设置了大量的株式会社、商社、医院、诊所等。这些单位担负着双重任务:一方面作为商业单位盈利经营;另一方面渗透于中国东北,为日军提供情报,以便为日后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做准备。

在日本设立的侵略机构中,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堪称日本设在中国的“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殖民主义于17世纪初入侵印度后,在印度设立的殖民机构,是英国侵略印度及亚洲各国的桥头堡。1906年11月26日,日本政府为经营从中国掠夺来的侵略特权,仿效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做法,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在设立“满铁”的《命令书》中,日本政府规定:该会社由日本政府设立,总裁、副总裁、理事由政府任命,政府设监理官监督其业务;政府将在日俄战争中攫取的铁路、矿山、“满铁附属地”建筑作为官方投资,并在资本总额中保有半数;“满铁”所有事业计划、预决算、营业规章、利益分配等须经政府批准;政府可命令“满铁”接受新任务,并得以随时使用“满铁”铁路、土地和其他物品。这份《命令书》暴露出“满铁”名义上是公司,实质上则受到日本政府全面严格的支配和控制,是具有国家职能的代行政机关。对于这一点,“满铁”自身也十分清楚,其首任总裁后藤新平曾经露骨地称,“满铁”是“假公司之名,行机关之实,代替政府经营南满洲的‘国策会社’ ”。

1907年,“满铁”从东京迁至大连,并在东京设立支社。在东北,“满铁”管辖大连至长春间的铁路干线,后来扩展到安奉铁路(今丹东至沈阳)和几条铁路支线。“满铁”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培养和扩张日本的侵略势力而进行的,包括:加紧掠夺东北路权,使其所辖和控制的铁路长度不断增加,以攫取高额利润;经营大连港、大连码头、营口码头、安东码头等,掠夺中国的抚顺煤矿和烟台煤矿的煤炭资源,自用或运往日本;攫取鞍山铁矿的开采权;建立农业系等机构,扩大对中国东北农业资源的掠夺;设立调查部等调查机关,调查和搜集情报;经营铁路“满铁附属地”等。通过以上活动,“满铁”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1915年,“满铁”的利润为808万日元,到1928年已增为4255.3万日元,这14年利润合计达13846万余日元。设立于大连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本社“满铁”首任总裁后藤新平

由此可见,“满铁”实际上是一个兼有政治、经济、文化、情报等多种职能的综合性侵略机构,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军事性质,是日本军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工具。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曾这样评价“满铁”:“如果说把都督府比作日本统治南满的大脑,那么,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就是它的大动脉”。日本对“满铁”的经营为其进一步侵略中国东北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正如“满铁”总裁后藤新平所言,“是举王道之旗,行霸道之实”。5.渗透侵略,奉天出现“国中之国”

随着“满铁”经营的不断扩大,“满铁附属地”也应运而生。日本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的地区称为“满铁附属地”,并把“满铁附属地”完全视为日本的领土,甚至在地图上也涂成和日本领土相同的颜色。

所谓“满铁附属地”,不仅是铁路用地,还包括与铁路无关的农田、矿区、兵营、工业和市街用地等。“满铁”经常以“满铁附属地”的名义,通过霸占、强买、兼并、商租等手段,攫取这些铁路沿线大量的土地。随着“满铁”侵略的不断渗透,“满铁附属地”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至1926年已达到353.1平方千米。其中较大的“满铁附属地”有奉天、抚顺、鞍山、公主岭等。“满铁附属地”奉天案内图

为了解决日本国内资源不足、人口众多的矛盾,日本统治者想出了一个庞大的战略政策——移民。日俄战争后,日本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并制订了10年移民50万的“宏伟”计划,妄图把东北作为其长期的资源地与侨居地。当时日本不仅可以在中国铁路沿线派驻军队,拥有以保护铁路为借口的“驻兵权”和“行政管辖权”,“满铁附属地”还可以进驻日本侨民。

同时,日本约有2个师团的兵力也借口保护南满铁路和侨民的安全,强行驻扎在中国东北,并于1919年命名为关东军。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设在旅顺,负责统帅驻扎在“关东州”及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陆军部队。关东军共有1个师团和6个独立守备队,总兵力约2万人,是日本军国主义借以推行侵华政策的得力工具和急先锋。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

当时,中国东北的大小城市都设有日本领事馆。1906年6月1日,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今沈阳迎宾馆原址)正式成立,其职责是处理日本在东北地区的全部外交事务,并节制陆续设在东北各地的领事馆。从称谓上看,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是地方机构,实际上,它是日本外务省派驻中国东北地区的总办事处,通过外交事务的渠道,名正言顺地推行侵略政策。

就这样,日本以“满铁附属地”为依托,在中国东北大肆扩张侵略势力,并在“满铁附属地”内非法建立独立于中国主权之外的殖民统治制度,包括行政管理权、警察权、司法权、教育权等。同时,日本还大肆在“满铁附属地”建立市街、住宅、工厂、学校、医院、银行、报馆,甚至烟馆、赌场和妓院等,使得在“满铁附属地”居住的日本人数逐年增多。“满铁”设在奉天的高等女子学校

为了疯狂掠夺东北的财富,日本先后在东北设立正金银行、正隆银行、朝鲜银行、满洲银行等金融机构,垄断东北货币,以便进一步全面控制东北。

与此同时,为了捞取高额利润,摧残中国人民的身体和意志,日本还在东北地区从事鸦片贩毒的罪恶活动。据调查,1916年至1920年,仅由宏济善堂贩卖的鸦片就有20万斤以上。“大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与海洛因等麻药毒品的走私港”。奉天的烟窝多达400多处,日本火车站(今沈阳站)、租借地十间房(今沈阳西塔东)等地都开设大烟馆、吗啡馆。上至中国官吏、军队士兵,下至普通百姓都参与吸毒,饱受毒品的极大毒害。

这样,日本在中国东北土地上设置的“满铁附属地”,成了实际上的“国中之国”,也成为日本进行军事扩张的基地。日本殖民当局通过“满铁附属地”,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东北的各个领域,这在日军此后侵略整个东北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年的奉天“满铁附属地”街景6.“满蒙独立”,妄图分裂中国的阴谋活动

日俄战争后,日本将侵略势力扩张到内蒙古东部,又将“南满”与“东蒙”联系起来,合称“满蒙”。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乘中国政局动荡之机,立即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企图瓜分中国,一举“解决满蒙问题”。

1912年1月,日本军政元老山县有朋起草《对清政略概要》,建议以保护满洲租借地和铁路为名,直接出兵占领东北。但山县有朋的策划因受到德、美两国的阻挠而搁浅。川岛浪速

与此同时,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与日本大陆浪人川岛浪速等人互相勾结,策划“满蒙独立”运动,妄图利用清室残余势力“宗社党”和蒙古王公,把“满蒙”从中国分离出去,建立一个在日本羽翼下的“满蒙独立国”。

1912年2月,肃亲王及其他一些宗社党人,在日本驻北京使馆守备队长的配合下,秘密从北京潜入旅顺,被关东都督安排在民政长官的宿舍内。3月上旬,喀喇沁王也从北京潜回内蒙古,川岛等人则前往奉天进行联络策动。就在川岛等人即将行动之际,2月16日,英国驻日本大使致函日本外相,称“在满洲发起任何分裂活动,从保全中国领土来看,都是不利的”。鉴于英国的干预,且因向内蒙古偷运武器没有成功,日本政府认为解决“满蒙问题”的有利时机尚未成熟,遂对川岛等人的行动加以取缔。第一次“满蒙独立”运动就此半途而废。

此后,日本对分割中国领土仍贼心不死,继续从事分裂中国的罪恶活动。1915年夏,川岛浪速等日本大陆浪人又策划了第二次“满蒙独立”的阴谋,计划以肃亲王为中心的宗社党人和以巴布扎布为首的内蒙古匪军南北呼应,共同举事,进而实现“满蒙独立”的目标。

1915年12月,袁世凯实行帝制,遭到举国上下的一致反对,一些省份先后宣布独立,中国政局再次陷入动荡。日本军方及右翼团体认为有机可乘,遂以倒袁为名,积极开展分裂中国及独占“满蒙”的阴谋活动。在这样的形势下,川岛等人的计划得到了日本政府及军方的支持。日本参谋本部次长田中义一及参谋本部第二部长福田雅太郎都对该计划非常赞同。1916年春,田中特派人赶赴“满洲”,协助川岛等人共同谋划。日本关东都督中村觉大将和外相石井菊次郎也派人向“满洲”各地传达了政府默认方针。此外,日本财阀大仓喜八郎也倾囊相助,以肃亲王的领地为抵押,出资100万日元予以资助。川岛等人组织的“勤王军”还获得包括5000支步枪和8门野炮的武器。

就在川岛等人加紧活动,伺机举事之时,驻奉天代理总领事矢田七太郎等人又建议利用张作霖驱逐奉天将军段芝贵并取而代之,援张以谋“满蒙独立”。这一建议得到了石井外相和参谋次长田中义一的支持和赞同。于是,石井和田中分别指示矢田等人向张作霖说明真意,促其独立。

1916年4月4日,田中次长指示不准擅自发动“满蒙”起事。但是,土井和川岛等人仍坚持按原计划举事,并于6月初派人分赴各地准备。恰在此时,袁世凯于6月6日突然死去,副总统黎元洪继任代理大总统,南北和解,中国政局渐趋平稳。在这样的形势下,日本以倒袁为中心的对华政策不得不随之改变。6月7日,田中次长再次电令土井大佐必须马上停止举事,后又几经劝告和压制,川岛等人才无奈停止了计划。这样,第二次“满蒙独立”的阴谋又告破产。

日本阴谋策动的两次“满蒙独立”运动,是日本实行“大陆政策”的重要步骤之一。由于当时在华列强的利益互有牵制,日本在中国的势力仍然比较薄弱,故日本政府企图通过暗中操纵第三方力量控制“满蒙”等地区,以坐收渔利,在东北地区实行殖民统治。然而,由于日本政府、军部和大陆浪人之间的政策和策略互相矛盾,因而两次“满蒙独立”运动均以流产而告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