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十一辑·金针王乐亭经验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15:16:38

点击下载

作者:张俊英,陈湘生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十一辑·金针王乐亭经验集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十一辑·金针王乐亭经验集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金针王乐亭经验集/张俊英,陈湘生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11辑)

ISBN 978-7-117-20856-7

Ⅰ.①金… Ⅱ.①张…②陈… Ⅲ.①针灸疗法-经验-中国-现代 Ⅳ.①R24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25406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十一辑金针王乐亭经验集

主  编:张俊英 陈湘生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7年1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0856-7

策划编辑:李宁

责任编辑:孔烈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王乐亭简介

北京中医医院原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王乐亭教授,生于公元1895年10月19日,河北省香河县王指挥庄人。中国大学毕业,在公元1929年正式考取针灸医师执照,并取得独立开业的许可证。从事针灸临床50多年,是全国闻名的“金针大师”。

王乐亭教授生前曾任北京市中医学会针灸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宣武区人民代表,宣武区政协委员,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

于1984年2月25日病逝,享年90岁。

王乐亭教授以六寸金针专治瘰疬而得名,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已是誉满京城,妇孺皆知,声传海外,人们称赞他为“金针大王王乐亭”,并荣得国际友人专访,英国皇家协会颁发专家证书。在此期间曾被养浩庐中医院聘请任针灸科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受聘于北京市中医第二门诊部任针灸顾问,以后又参加北京中医医院工作。

出版说明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社先后组织出版了一些著名老中医经验整理著作,包括医案、医论、医话等。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批著作对我国现代中医学术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整理出版著名老中医经验的重大意义正在日益彰显。这些著名老中医在我国近现代中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当中的代表如秦伯未、施今墨、蒲辅周等著名医家,既熟通旧学,又勤修新知;既提倡继承传统中医,又不排斥西医诊疗技术的应用,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的著作多成于他们的垂暮之年,有的甚至撰写于病榻之前。无论是亲自撰述,还是口传身授,或是由其弟子整理,都集中反映了他们毕生所学和临床经验之精华。诸位名老中医不吝秘术,广求传播,所秉承的正是力求为民除瘼的一片赤诚之心。诸位先贤治学严谨,厚积薄发,所述医案,辨证明晰,治必效验,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其中也不乏具有创造性的建树;医话著作则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是学习中医的难得佳作,为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

由于原版书出版的时间已久,今已很难见到,部分著作甚至已成为中医读者的收藏珍品。为促进中医临床和中医学术水平的提高,我社决定将部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医名著编为《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并分辑出版,以飨读者。第一辑 收录13种名著《中医临证备要》 《施今墨临床经验集》《蒲辅周医案》 《蒲辅周医疗经验》《岳美中论医集》 《岳美中医案集》《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杂病证治》《钱伯煊妇科医案》 《朱小南妇科经验选》《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 《赵锡武医疗经验》《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第二辑 收录14种名著《中医入门》 《章太炎医论》《冉雪峰医案》 《菊人医话》《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刘奉五妇科经验》《关幼波临床经验选》 《女科证治》《从病例谈辨证论治》 《读古医书随笔》《金寿山医论选集》 《刘寿山正骨经验》《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 《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第三辑 收录20种名著《内经类证》 《金子久专辑》《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陈良夫专辑》《清代名医医话精华》 《杨志一医论医案集》《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赵绍琴临证400法》 《潘澄濂医论集》《叶熙春专辑》 《范文甫专辑》《临诊一得录》 《妇科知要》《中医儿科临床浅解》 《伤寒挈要》《金匮要略简释》 《金匮要略浅述》《温病纵横》 《临证会要》《针灸临床经验辑要》第四辑 收录6种名著《辨证论治研究七讲》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医学三字经浅说》 《医学承启集》第五辑 收录19种名著《现代医案选》 《泊庐医案》《上海名医医案选粹》 《治验回忆录》《内科纲要》 《六因条辨》《马培之外科医案》 《中医外科证治经验》《金厚如儿科临床经验集》 《小儿诊法要义》《妇科心得》 《妇科经验良方》《沈绍九医话》 《著园医话》《医学特见记》 《验方类编》《应用验方》 《中国针灸学》《金针秘传》第六辑 收录11种名著《温病浅谈》 《杂病原旨》《孟河马培之医案论精要》 《东垣学说论文集》《中医临床常用对药配伍》 《潜厂医话》《中医膏方经验选》 《医中百误歌浅说》《中药炮制品古今演变评述》 《赵文魁医案选》《诸病源候论养生方导引法研究》第七辑 收录15种名著《伤寒论今释》 《伤寒论类方汇参》《金匮要略今释》 《杂病论方证捷咏》《金匮篇解》 《中医实践经验录》《罗元恺论医集》 《中药的配伍运用》《中药临床生用与制用》 《针灸歌赋选解》《清代宫廷医话》 《清宫代茶饮精华》《常见病验方选编》 《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新编经验方》第八辑 收录11种名著《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读书教学与临症》《陆银华治伤经验》 《常见眼病针刺疗法》《经外奇穴纂要》 《风火痰瘀论》《现代针灸医案选》 《小儿推拿学概要》《正骨经验汇萃》 《儿科针灸疗法》《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第九辑 收录11种名著《书种室歌诀二种》 《女科方萃》《干祖望医话》 《名老中医带教录》《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 《疑难病证治》《清宫外治医方精华》 《清宫药引精华》《祝谌予经验集》 《疑难病证思辨录》《细辛与临床》(附 疑难重奇案七十三例)第十辑 收录7种名著(刘渡舟医书七种)《伤寒论十四讲》 《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诠解》 《新编伤寒论类方》《经方临证指南》 《金匮要略诠解》《肝病证治概要》第十一辑 收录8种名著《董德懋内科经验集》 《金针王乐亭经验集》《何任医论选》 《月经病中医诊治》《黎炳南儿科经验集》 《黄绳武妇科经验集》《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选粹》 《中医美容笺谱精选》

这些名著大多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至90年代在我社出版,自发行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其中多数品种的发行量达到数十万册,在中医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和促进中医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为使读者能够原汁原味地阅读名老中医原著,我们在重刊时尽可能保持原书原貌,只对原著中有欠允当之处及疏漏等进行必要的修改。为不影响原书内容的准确性,避免因换算等造成的人为错误,对部分以往的药名、病名、医学术语、计量单位、现已淘汰的临床检测项目与方法等,均未改动,保留了原貌。对于原著中犀角、虎骨等现已禁止使用的药品,本次重刊也未予改动,希冀读者在临证时使用相应的代用品。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9月张俊英简介

针灸专家金针王乐亭是我公爹。住在北京市宣武区教坊大六条12号,新中国成立前在家看门诊。

我父亲张惠增(已故),和王老往来密切。王老有独子王德福(已故),我为张家独女,由父母之命而与其结婚。

其时正逢北京解放,婚后随王老学习针灸。在门诊边学习,边工作。1956年,经北京市卫生局考试合格,正式在家挂牌门诊。上午由王老看门诊,我在身边佐诊学习,下午由我本人值守门诊,晚上出诊。

王老在家看门诊时期,由于业务繁忙,身边又培养许多弟子,王老除看门诊外,还负责许多社会活动、会议。王老分配,外边活动能代理的由我负责,另外有许多抄写、记录等事项由陈湘生负责。

1956年,王老正式参加北京中医医院工作,任针灸科主任。

1959年我参加北京市宣武区广内医院针灸科工作,陈湘生大夫也参加本院针灸科工作,在菜市口门诊部。

我和陈大夫现在都已退休,为了发扬针灸事业,为了报答尊师的教导,使王老50多年的临床宝贵经验不至于埋没,愿意把王老的遗作整理出书,使学习针灸之人得到有益的参考。张俊英2003年6月13日陈湘生简介

20世纪50年代初,我拜针灸专家王乐亭为师,随师佐诊5年。张俊英大夫比我入室早,是我的师姐,每日随师佐诊。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参加市卫生局中医考核,经考试合格,准予开业。以后我们又先后参加到北京市宣武区广内医院一起工作,达30余年。我1991年退休。

在1995年为纪念恩师、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金针大师王乐亭诞辰100周年时,我与张俊英大夫共同研究,计划把恩师生前之著作及课徒论文材料集中起来编纂成册,刊行于世。为了不把这些资料埋没,我们愿意在有生之年无偿地奉献于中医界,让它发扬光大,造福人类,以兹对恩师的缅怀。陈湘生2003年6月前 言

金针大师王乐亭是北京的针灸名家,对于中医理论及针灸方面的研究有较深造诣。他于1984年2月25日病逝,享年九十岁。回忆先师,他教诲我们的那种严肃、认真、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至今仍在眼前。

先师博览群书,兼收并蓄,对技术精益求精,尊古而不拘泥于古,结合自己心得,而有独创之见。先师生前曾出版《金针王乐亭》一书,是北京中医医院组织编写,然而这仅是先师一生中的部分医学资料。由于先师早年诊务繁忙,无暇撰述,故漏略尚多,我们对此感到可惜。

我辈在随师佐诊时,曾记录一些先师医话、临床验案笔记,及先师几十年的临床学术报告、论文等等,又经吾辈在临床实践证明,到现今仍有应用价值。吾辈现已退休,且年已过花甲,愿在有生之年,把先师的中医理论及针灸经验介绍出来,为发展、提高针灸学术做点滴贡献。1995年是先师100周年诞辰,为纪念、缅怀先师,我们整理出这本小册子,定名《金针王乐亭经验集》。内容全是先师几十年的工作总结,有“六寸长针治疗瘰疬”、“论中风十三治”、“老十针”、“督脉十三针方”、“痿躄十一套治疗法则”、“王氏夹脊方”、“五脏俞加膈俞”等等。

总之,先师所以在中医针灸学术方面取得精深造诣和卓越的成就,与他治学严谨、坚持实践和勇于革新创造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他是一位对中医针灸学术有所发展,对培养中医人才有所贡献的针灸学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寄予深切怀念的。由于笔者水平所限,对先师医学理论和经验学得不透,领会不深,书中难免有遗误之处,敬希同道及广大读者指正。金针王乐亭弟子 张俊英 陈湘生2003年1月6日第一篇 临床常见疾病感 冒

本病由于感受风寒或风热而引起,受外邪侵袭人体而发病。感冒主要分风寒、风热两大类型,在临床比较多见。(一)风寒型

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肢节酸痛或兼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解表、疏风、散寒之法。针刺用泻法。

处方:风府,风池,风门,列缺,合谷,复溜。

随症配穴:头痛加太阳,鼻塞流涕加上星,外迎香透内迎香。

方解:风府、风池、风门三穴,以疏风、散寒、解表。列缺止咳嗽。合谷、复溜有发汗、散寒之功效。(二)风热型

症状:发热恶风,汗出,头胀,口干,咳呛,喉干燥或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用驱风、散热之法,针刺用泻法。

处方:大椎,风门,曲池,合谷,少商。

方解:大椎是督脉与诸阳之会,风门又名热府,是太阳膀胱经之穴,皆是退热、疏风的要穴。曲池、合谷能清营卫之风热。少商点刺出血,以清肺经风热而止咽喉痛。

随症配穴:头痛头晕加百会、太阳,胸闷、恶心加内关穴。咳 嗽

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外感咳嗽是因感受风寒或风热而引起。肺主气,司呼吸,肺开窍于鼻,合于皮毛。肺气受邪而不能宣发,气逆而失于清肃而成咳。“有声无痰”为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呼吸困难谓之喘。多属于实证。久治不愈,大多属于虚证。内伤咳嗽,是因肺阴虚,或脾阳不运,脾虚生湿,湿聚成痰,肺气不降,而影响脾肾两脏。如《医学入门》所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主运化,上不制水。肾者主纳气,以水不能归源,水泛为痰。肺、脾、肾三脏,在生理上和病理上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景岳全书》讲:“人之多痰,悉由中虚而然,盖痰即水也。”所以说虚证多见于脾肾也。治疗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一)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分风寒、风热两类型。1.风寒型

症状:发热、恶寒,咳嗽不畅,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治法:风寒咳嗽针灸并用,风热咳嗽只针不灸,治以宣肺、清热、解表之法。

处方:列缺,合谷,风门,肺俞,尺泽。

方解:合谷、列缺为疏风解表,风门、肺俞是治风寒咳嗽之要穴,尺泽能清肺热止咳。2.风热型

症状:发热,不恶寒,口渴,咳嗽痰黄,舌苔淡黄,脉浮而数。

治法:清热、解表、化痰之法。

处方:曲池,合谷,天突,鱼际。

方解:肺气不宣,蕴而生火。肺属金受火克,失其清肃下降。肺与大肠相表里,曲池、合谷有清热、解表之功。天突为任脉穴,有开胸、化痰、降肺之逆气之效。鱼际能清肺燥、生肺阴。(二)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分为肺阴虚、脾阳虚两类型。1.肺阴虚

症状:干咳无痰,咽喉燥痛,或唾血,脉虚数,舌苔薄白。

治法:以养阴清肺为法。浅刺不灸。

处方:肺俞,中府,列缺,照海,鱼际,太溪。

方解:肺俞是肺的俞穴,中府是肺的募穴,二穴相配,能调和肺气。列缺、照海为八脉交会配穴法,能益肺、清肺、利咽喉、止咳。鱼际、太溪,能清肺燥、生肺阴。

随症配穴:唾血加孔最、膈俞穴。孔最为肺经郄穴,膈俞为血会,二穴配合治唾血最有效。2.脾阳虚

症状:咳嗽痰多,入冬更剧,饮食减少,精神疲惫,脉多沉迟。舌苔白滑厚腻。

治法:以健脾利湿化痰为主。针刺用补法或灸法。

处方:中脘,足三里,三阴交,丰隆,脾俞,胃俞。

方解:中脘是胃经募穴,足三里是胃经合穴,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交会穴。这三穴配合,能健脾和胃、利湿止咳。丰隆是胃经络穴别走脾经,能治脾胃虚弱,增饮食,化痰涎。脾俞、胃俞,以调和脾胃、渗湿、消痰。喘 证

本病有虚实之分。实喘由于外感风邪或痰热侵扰,肺气升降失调,致使肺与皮毛阻滞所致。虚证多系肺气虚弱或肾虚不能纳气所致。实证又分风寒、痰热两类型。虚喘可分为肺虚、肾虚两大类。(一)实证1.风寒型喘

症状:多有发热,恶寒,无汗,咳嗽,痰鸣,吸呼急促,脉浮,舌苔薄白等。

治法:治以疏风、散寒、止嗽、定喘,以肺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

处方:中府,扶突,巨骨,合谷,列缺。

方解:取合谷、列缺,以疏风散寒。巨骨、扶突、中府能降气利咳,止痰鸣而定喘息。2.痰热型喘

症状:多在发作时,胸部满闷或发憋,呼吸急促,声高气粗,痰多稠黄,张口抬肩,不能平卧,脉滑数有力,舌苔黄厚等。

治法:以开胸顺气、清热、化痰为法。以胃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

处方:天突,中脘,足三里,丰隆。

方解:天突为任脉穴,又是阴维任脉之会,能顺气宽胸,止咳逆暴喘。中脘、足三里、丰隆三穴配合,能除胃热、升清降浊、祛痰止喘。(二)虚证

虚证喘分肺虚和肾虚两类型。1.肺虚型

症状:多有呼吸短促,语言无力,自汗,脉虚无力等。

治法:以补肾气、宣肺为主。针刺用补法,并用灸法。

处方:太渊,太溪,云门,气户。

方解:太渊是肺经输(土)穴,太溪是肾经输(土)穴,肾乃肺之根本。所以用来补土以生金。云门是肺经穴,气户是胃经穴,肺胃互相关联又相互影响。二穴配合,皆有治喘之功效。2.肾虚型

症状:多有身动即喘,足冷面赤,小便频数,脉沉无力。舌苔灰白淡。

治法:治以补肾阴、定喘之法。

处方:涌泉,复溜,俞府,气海。

方解:涌泉是肾经井穴,井是出水的源泉,复溜是肾经金穴,金生水,二穴能解肾虚不能纳气之喘。俞府穴针能补肾阴,灸气海能温肾阳,二穴配合补肾虚定喘而胜任。

随症配穴:久喘不愈,针璇玑、膻中、大椎、灵台。针璇玑,灸膻中,针大椎,灸灵台,皆是治久喘不愈之要穴。加脾俞、胃俞以健脾利湿、化痰定喘。三阴交健脾,兼补肝肾。大都专补脾虚,而止痰喘。呕 吐

本病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所致。脾胃虚弱,饮食不节,胃主降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下行为顺,胃气上逆则呕吐。胃失和降,又因郁怒伤肝。木来克土等引起呕吐症。

呕吐可分三类,寒吐、热吐、肝气犯胃。(一)寒吐型

症状:呕吐清水,喜热,口不渴,四肢发凉,脉沉细,舌苔薄白。

治法:以温中散寒,止呕吐为法。针灸并用。

处方: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方解:足三里穴,有调和胃气、降逆、止呕的作用,引胃气下行。内关、公孙二穴,是八脉交会配穴法,能治胸部及胃病,尤以内关有止呕吐之功能。三穴合用以加强疗效。中脘为六腑之会穴,能调和胃气。(二)热吐型

症状:呕吐物热臭或酸苦,喜冷饮,口渴,小便黄赤,舌苔黄或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降逆为法。只针不灸。

处方:取曲泽、委中二穴点刺出血。

方解:放血止呕吐收效最快,并能清热。但点刺时用三棱针刺出血。注意:有的病人委中穴刺后如喷泉之样血流,不要流太多血,应用棉球压迫止血,以免出血过多造成不好的后果。热吐者,刺此穴立刻止吐,效果最佳。(三)肝气犯胃型

症状:食入即吐,胸部闷堵,胁痛,脉弦。

治法:以平肝健胃止痛为法。针刺用泻法。

处方:上脘,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

方解:上脘能平反胃之呕吐。太冲是肝经穴,有平肝降逆止吐之功。中脘、内关、足三里三穴,作用如上。

随症配穴:寒吐可配合灸脾俞、章门,以温中散寒。呕吐不止或食欲不振可用三棱针点刺金津玉液出血,是治恶心、呕吐之要穴。腹 痛

此病多由于感受寒邪或饮食停滞等因素所引起。其他如泻痢、肠痈,以及妇科疾病等,多兼有腹痛,分别在各病叙述。此症分虚实两类型。(一)实证

症状:腹痛拒按,食后疼痛更甚,伴有胸部闷堵或发憋,泛恶腹胀,便秘,脉数有力,舌苔白。

治法:以导滞、散寒、止痛为法。根据部位局部和循经远端配穴。

处方:脐上痛可针下脘、滑肉门、公孙。

方解:下脘、滑肉门二穴,以调理脾胃,脐上部属脾,故取脾经之络穴公孙。(二)虚证

症状:腹痛喜按,略进饮食,痛即缓解,腹部不胀,热熨则舒。脉沉细无力,舌苔薄白。

治法:用调气、补气、解郁、止痛之法。虚证针灸并用,效果佳。

处方:当脐痛针气海、天枢、水泉、三阴交。

方解:当脐属肾,故取肾经郄穴水泉。配局部气海、天枢穴,少腹部为足三阴经脉所过,故取足三阴经交会穴之三阴交穴。泄 泻

本病多因内伤饮食,外受寒湿,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或因夏秋间感受湿热,或因脾肾阳虚,运化功能失常而成泄泻。

泄泻的主证是粪便稀薄甚至水样便,排泻次数增多。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其中急性泄泻分寒湿和湿热,慢性泄泻分脾虚泄泻和肾虚泄泻。(一)急性泄泻1.寒湿型泄泻

症状:腹部绵绵作痛,大便清稀,精神倦怠,四肢无力,身寒喜温,食少,胸闷,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脉多沉细。

治法:宜温中散寒之法,针灸并用(最好用隔姜灸法)。

处方: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大肠俞。

方解:为调和肠胃、渗湿温经之法。天枢、大肠俞分别是大肠经的募穴和俞穴,能调理大肠的功能,有止泻的作用。灸中脘、气海则有温中散寒的功效。2.湿热型泄泻

症状:腹痛即泻,肛门灼热,大便热臭,发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多洪数。

治法:宜用清热利湿之法。针刺用泻法。

处方: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合谷,内庭。

方解:阴陵泉、合谷、内庭三穴配合,能清利脾胃,降大肠湿热。上巨虚是大肠的合穴,主治大肠腑病。(二)慢性泄泻1.脾虚型泄泻

症状:久泄不愈,胃脘及腹部胀满,不思饮食,肢体倦惫,大便溏薄,不成形,甚至完谷不化或水样便。舌苔淡薄,脉细无力。

治法:用温运脾阳之法。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中脘,章门,脾俞,太白,足三里。

方解:中脘是胃经的募穴,脾俞、太白均是脾经穴,均有健脾、除胀、祛湿止泻的作用。足三里可以补胃气之不足。配合灸法更能振奋脾阳,达到温补止泻的目的。2.肾虚型泄泻

症状:每在黎明之前,泄泻一次或数次,腹不痛或有微痛感觉,但腹部怕冷,腰痛畏寒,舌苔淡白,脉沉迟无力。

治法:宜用温补肾阳法。针灸均用补法。

处方:命门,肾俞,关元,太溪,百会。

方解:肾阳不足,则下焦之气不固。灸命门、肾俞、关元、太溪以温补肾阳,灸百会以升提下陷的阳气,从而收到止泻的效果。针关元、太溪穴,灸命门,肾俞也可。用命门之火,壮肾阳、温养脾肾、腐熟水谷,为慢性泄泻治本之法。痢 疾

本病多发生在夏秋之季。由于饮食不洁,或过食生冷,外受暑温寒邪,积温蕴热,邪积交阻,肠腑气血受伤,而成腹痛、里急后重、赤白脓血痢疾。

痢疾可分为湿热痢、寒痢和久痢之证。(一)湿热痢

症状:初起恶寒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或见肛门灼热,大便杂有红白黏冻,有时多为赤色。或兼有高热,恶心,呕吐,心烦口渴。脉象滑数,舌苔多黄腻。

治法:以清肠通滞为主。针刺用泻法,不灸。

处方:中脘,气海,天枢,合谷,上巨虚。

方解:中脘、气海以调中气,祛寒化湿止痛。天枢、合谷、上巨虚三穴,以调整大肠之经气,有通肠祛滞之功效。(二)寒痢

症状:腹痛,里急后重,下痢不爽,大便以白黏冻为主或略带红色,多兼有胸部闷堵、腹胀、精神疲倦等症。舌苔白腻,脉象沉迟。

治法:宜用导滞、清热、祛湿寒之法。针刺用平补平泻法,加灸。

处方:刺中脘,肾俞,太溪,灸神阙穴。

方解:中脘有调中气、清热、祛湿降逆之功。肾俞培益下焦肾气而摄纳。太溪补肾经之水不足。灸神阙治泄泻不止及脱肛。更能治中风之脱证。(三)久痢

症状:痢疾日久不愈(或称慢性痢疾),或反复发作,除一般见症外,可见精神疲乏,面色萎黄,怕冷,食欲不振等症。脉象濡细或虚大,舌质淡苔腻。

治法:宜补脾胃,清除肠胃积滞。又可恢复肝、脾、肾之功能。

处方:脾俞,胃俞,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方解:脾俞、胃俞可以调补中气,以资生化之源。取中脘是和胃气而达化湿降浊的目的。用关元培肾脏之元气,使正气旺盛,宿滞自化。足三里是胃经之合穴,可通调胃腑气机,脾与胃相为表里。三阴交用以调理三阴经之经气。全方可恢复肝、脾、肾之功能。

随症配穴:湿热痢加曲池、下巨虚、内庭、小肠俞。寒湿痢加中脘、肾俞、气海穴。里急后重者加中膂俞、白环俞。脱肛灸百会,针长强。水 肿

本病由于肺、脾、肾的功能失常,或风寒伤肺,肺气不宣,或脾肾阳虚,三焦水道不能通调,致水湿泛滥而成。可分为实证及虚证两型。(一)实证

症状:多属急性,一般先肿头面或下肢,皮肤带有光泽,兼有咳喘,发热,口渴,小便短少而黄。脉象浮滑,舌苔白滑或腻。

治法:宜用宣肺、行水之法。以针刺为主。

处方:合谷,列缺,偏历,阴陵泉,尺泽,膀胱俞。

方解:腰以上肿宜发汗,故取合谷、列缺、尺泽以通利肺气而发汗解表。腰以下水肿,宜分利小便,故取偏历、阴陵泉、膀胱俞,以祛湿、利小便。(二)虚证

症状:发病较缓,有足跗先肿,也有眼睑先肿,然后遍及全身,兼有怕冷,面色白,四肢无力,腹胀,大便溏薄,脉沉细。

治法:以温补脾肾为主。针刺用补法及灸法。

处方:脾俞,肾俞,水分,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委阳穴。

方解:灸脾俞、肾俞温补脾肾之阳,以祛水湿。灸水分、气海,以行水补元气。委阳是三焦的下肢合穴,针之可以通调水道。足三里、三阴交有兴奋脾胃之功能,补土渗湿。

随症配穴:面部浮肿加水沟穴。便秘腹胀加丰隆。下肢浮肿加太冲、足临泣。遗 尿

肾司二便,肾气足则能制约膀胱。肾气不足,下元不固,则膀胱失约而遗尿。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儿童因肾气未充,又因后天失养,肾阳亏乏,先天后天失济,两脏受累,而成此病。

遗尿是指小便不能控制,儿童在睡梦中,不自觉地尿床,甚至一夜数次,或在遗尿后惊醒发觉。肾主水属阴,阳虚不得坚阴,所以夜间尿频。肾气不足,下元不固,则膀胱失约而成遗尿。

治法:以补肾益气为主。针刺用补法或配合灸法。

处方:关元,三阴交,大敦,肾俞,膀胱俞。

方解:关元穴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用之以补元气、益肾气、健脾气。肾俞、膀胱俞是相互表里之关系,取之以调整其脏腑的功能。取大敦以肝经环绕阴部,用灸法能温通经气,加强治疗的作用。尿 闭

尿闭是指排尿困难,少腹胀满,甚至小便闭塞的病证。多由于肾气不足,肾气受损,命门火衰,或因膀胱内蕴湿热,三焦气化失常,或因外伤而引起。

本病以小便不通或淋沥不畅为主症。肾主二便,肾气不足,命门火衰,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或因湿热不化,膀胱气机阻滞而成尿闭。又因外伤,膀胱气机受损成为尿闭。可分为三种类型:实证、虚证及外伤型。(一)实证尿闭

症状:多见小便赤涩,尿道作痛,小腹作胀,甚至闭塞不通。口渴,舌质红,苔黄,脉象滑数有力。

治法:宜疏调膀胱和三焦的湿热、通利小便之法。针刺用泻法。

处方:膀胱俞,三焦俞,中极,委阳。

方解:膀胱俞、中极二穴为膀胱俞募,用泻法,可以清膀胱湿热,以通利小便。用补法能调整膀胱功能。取三焦俞及三焦的下肢合穴委阳,有调整三焦气化失常的作用。(二)虚证尿闭

症状:腰部酸痛,周身无力,小便淋沥不畅,排尿无力,小便清白,面色白,精神不振。舌质淡,脉象沉而无力。

治法:宜用补肾利尿之法。针刺用补法及灸法。

处方:关元,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

方解:灸关元穴,温补先天之气,调整膀胱气化而利水道。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三穴配合,可利尿、消胀除湿。(三)外伤尿闭

症状:由于外伤跌仆,或外科手术后遗症,见腹胀,小便不利等。

治法:以补肾滋阴、利小便之法。针灸并用。

处方:灸气海、关元穴,针中极、三阴交。

方解:伤后体衰,灸气海、关元以补元气,祛腹胀,调整膀胱气机,通顺阻滞。中极为膀胱之募,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经循行少腹或阴器,能通调下焦之气机,使小便恢复正常。

随症配方:腹部胀痛,针水道、阴陵泉、足三里穴。遗 精

本病一般分为梦遗与滑精两种。梦遗由于心火妄动,在睡梦中发生。滑精多因房事过度,或误犯手淫,肾气虚损而引起。

青年男子梦遗,十天、半月偶遗一二次,不为病症。如梦有所感,以致遗精。所谓心肾不交之故。滑精是无梦而精自出,或因动念时有精液滑出。较遗精病严重。严重者并有阳痿。(一)梦遗

症状:见头昏,耳鸣,腰酸,心烦,失眠,精神不振等症。舌质淡,脉虚数。

治法:治宜清心益肾之法。针刺补泻兼施。

处方:神门,心俞,太溪,志室,肾俞。

方解:神门、心俞二穴,可以降心火、交通心肾,用泻法。补肾俞、志室、太溪以益肾止遗。(二)滑精

症状:头眩,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四肢无力。脉象沉涩,舌苔薄或无苔。

治法:以补肾固精为主。针刺用补法,并用灸法。

处方:气海,关元,中极,大赫,三阴交。

方解:补气海、关元、中极三穴之肝、脾、肾三脏元气以固精。大赫、三阴交增强先后天之真元,巩固精关。阳 痿

本病主要由于手淫或房事过度,伤损后引起肾气虚衰。或因恐惧伤心肾;心藏神,属火,心肾受损以致发生阳痿病症。

症状:阴茎痿弱,不能勃起,或兼有头眩,腰酸,精神不振,小便频数,或兼有心悸、夜寐不安等症。脉象沉细,舌质淡红。

治法:宜补肾壮阳为主。针刺用补法并用灸法。

处方:命门,肾俞,志室,关元,中极,三阴交。

方解:命门、肾俞、志室,三穴配合,能补肾、壮阳、益精。灸关元、中极、三阴交可收大补气血之功。

随症配穴:补养心气可配心俞,宁心安神可用神门。腰 痛

本病多由于气血不调,风寒湿停滞经络;或因劳损,肾气不足;或因受外伤闪挫,以致瘀血凝滞,筋脉或经络之气不和而引起。(一)寒湿腰痛

症状:腰痛,腰背沉重而痛,拘急,严重时不能转侧,或兼有下肢酸痛,疼痛处有寒冷的感觉。或每遇阴天则加重。卧床休息,症状亦不减轻。脉象弦细,舌苔薄白。

治法:宜散风、祛寒、益肾、舒筋、活络之法。针灸并用。

处方:腰阳关,肾俞,环跳,委中。

方解:腰阳关穴能疏通腰部经络,起到舒经活血之功。肾俞以益肾气。委中穴是治疗腰背痛之要穴(四总穴歌有“腰背委中求”之说)。环跳是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环跳和委中配合起到调和气血作用。(二)肾虚腰痛

症状:腰痛痛势缓和,但缠绵不愈,精神倦怠,腰膝无力,劳倦则症状加剧,卧床休息后很快就可以缓解。脉象沉细无力,兼有滑精,周身酸懒无力,怕冷等症为肾阳虚。烦闷不安,溲黄,舌质微红,脉象沉数无力为阴虚腰痛。

治法:宜补肾益精、通经活血之法。针刺用补法配合灸法。

处方:命门,肾俞,志室,太溪。

方解:命门为督脉之穴可治腰痛。肾俞能调整肾气之阴阳,腰为肾之府。志室为膀胱经穴,肾与膀胱互为表里。太溪滋肾补肾水之不足。(三)扭伤腰痛

症状:腰部有扭伤史,腰脊强直疼痛,一般痛处都固定不移,手按或转侧时疼痛更甚。

治法:宜通经活络之法。针刺用泻法或点刺出血。

处方:人中,委中。

方解:取人中穴是下病上取之意。能调理督脉之经络。委中穴点刺出血,是治疗扭伤腰脊强痛的妙穴,为通者不痛也。胁 痛

肝、胆经脉循行胁部。若有肝郁气滞,有血虚不养肝,有外伤瘀血、阻滞经络等症,都能引起胁痛。

辨证:由于恼怒气逆,肝郁不舒,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因血虚不养肝木;或因外伤瘀血,使经络受阻,不通则痛之理。(一)肝郁气滞型胁痛

症状:生气后引起胁肋疼痛,胸闷发憋,口苦,饮食不振,舌苔薄,脉象弦。

治法:以舒肝通络为主。针刺用泻法。

处方:支沟,期门,阳陵泉。

方解:取肝经之募穴期门,以收舒肝通络之功。少阳经脉循行于身之侧,故取支沟、阳陵泉,以调少阳经气而止痛。(二)血虚型胁痛

症状:胁痛喜按,并伴有眩晕,耳鸣,面色萎黄,舌质淡,脉虚无力或弦细无力。

治法:宜用补气养血之法。针刺用补法并配合灸法。

处方:肝俞,膈俞。

方解:以上二穴配合可养血舒肝止痛。(三)外伤瘀血型胁痛

症状:胁痛如刺,夜晚疼痛更甚,痛处不移,拒按。舌质淡紫,或灰腻,脉象弦。

治法:宜活血化瘀之法。针刺用泻法。

处方:三阴交,行间。

方解: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交会之穴,行间为肝经之穴,二穴配合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痹 证

本病多由卫气不固,如汗出当风,坐卧湿地,以及涉水,受风寒湿之邪,侵袭肢体,闭塞经络,致使气血流行不畅,而成痹证。

痹证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可分为风寒湿痹和热痹两种类型。但是风寒湿痹又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受风邪重的为行痹,受寒邪重的为痛痹,受湿邪重的为着痹。痹证的主要症状是关节酸痛,或一部分肌肉酸痛麻木,日久不愈,易发生肢体拘挛,或关节变形等。(一)风寒湿型痹证1.行痹

症状:本病以肢体关节酸痛,运动不利,发无定处为特征。发作时兼有恶寒发热,舌苔薄腻,脉象浮数。

治法:以祛风疏通经络为法。以针刺为主。根据疾病部位,局部取穴,并结合循经远端取穴,可灵活掌握。2.痛痹

症状:关节疼痛,得热则症状减轻,受寒则疼痛加剧,局部不红不热。舌苔薄白,脉象沉弦。

治法:痛痹少针多灸,如疼痛剧烈的可用皮内针,或用隔姜灸法。3.着痹

症状:肌肤麻木,肢体关节酸痛,痛处多固定不移,易受阴雨气候影响而发作。舌苔白腻,脉象沉涩。

治法:着痹针灸兼施,或用温针。(二)热痹

症状:关节酸痛,痛不可近,关节痛不能动,局部热肿,可涉及一个关节或多个关节,可见全身症状,如发热、口渴等。舌苔黄燥,脉象滑数。

治法:以祛风、散寒、利湿、化热为法。

附:此证治以局部取穴法,疼痛减轻后,根据症状变化,再进行全面治疗。本着“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原则。随症加减配穴。

处方:只列部分主病穴,以便随症加减。

肩关节痛:肩髃,肩髎,肩贞,臑俞。

肩胛痛:天宗,秉风,肩外俞,膏肓俞。

肘臂痛:曲池,尺泽,天井,外关,合谷。

手腕痛:阳池,阳溪,阳谷。

手指麻木:后溪,三间,八邪。

髋关节痛:环跳,居髎,风市。

膝关节痛:犊鼻,阳陵泉,阳关。

小腿麻木酸痛:承山,绝骨,飞扬。

足踝腕痛:解溪,商丘,丘墟,昆仑。

足趾麻木疼痛:太冲,足临泣,八风。

腰脊痛:命门,腰阳关。

方解:本病基本根据经脉循行分布,故采取局部取穴治疗,以舒筋活络,调和气血,驱除病邪。落 枕

此症多因睡觉时,姿势不适或因枕头过高而引起。

辨证:内因不外乎睡眠的姿势,外因多为风寒侵袭肌肤,闭塞经络不畅,而引起此病。

症状:一侧脖项疼痛,不能扭转,或抬头低头,牵连后背、肩胛、上肢,动作不便。

治法:治以祛风、通经络之法。局部加灸,效果好。

处方:风池,风门,肩中俞,肩外俞,肩髃,曲池,合谷,后溪。局部加灸。

方解:风池为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之穴,有疏风、止痛之效。风门为督脉、足太阳交会之穴,可疏风解热止咳。肩中俞可祛寒热、肩背疼痛,止咳嗽。斜刺不可深刺。肩外俞专治肩背酸痛、颈项强急、上肢冷痛等。肩髃为手阳明、跷脉之会。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合谷为手阳明之脉所过的原穴。后溪为手太阳之俞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以上合用专治颈项部疼痛。风 疹

本病多因血热而受风湿所致,或食异味而引起。

风疹发作非常迅速,多见皮肤发痒后立即出现红色疹块,大小密度不一,皮肤灼热或兼腹痛,大便秘。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治法:宜用疏风、清热、活血之法。取脾、大肠经为主。针刺用泻法。

处方:曲池,合谷,风市,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方解:血海、三阴交,清血中之热邪。曲池、合谷、足三里、风市,有调营卫、清肠胃、散风湿之效,以消疹块。目赤肿痛及目视昏花

目赤肿痛多因外感风热,肝胆火旺,循经上扰所致。目视昏花,多因阴血久耗,肝肾两亏所致。

实证目赤肿痛,红肿疼痛,怕光,眼涩难睁,或生云翳,流泪。虚证目视昏花,不红肿疼痛,但目光散乱,视物不清或夜盲。

治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一)目赤肿痛

治法:治以疏风散热,滋肾平肝之法。

处方:合谷,腕骨,睛明,太阳点刺出血,神庭,风池,太冲,光明等穴。

随症配穴:如肝胆火旺,加太冲、光明。

方解:本方取合谷、腕骨、风池、睛明以疏风散热,神庭、太阳二穴能泻热明目。肝开窍于目,取肝经之原穴太冲,肝与胆为表里,而取胆经之光明穴,可以清胆肝之火。(二)目视昏花

治法:补益肝肾,针刺用补法并用灸法。

处方:肝俞,肾俞,攒竹,丝竹空,养老。

方解:取肝俞、肾俞,调补肝肾之阴,可以明目。攒竹、丝竹空,以宣通局部经络而收效。养老穴是治疗目视不明之要穴。鼻衄、鼻渊

鼻渊多由于肺热郁于清窍或是胆经湿热,蒸于脑部所致。鼻衄,多由于内热盛,或阴虚火旺,致使血液妄行而引起。

鼻渊症:鼻流清涕,并有腥臭味,不辨香臭,多兼有头昏头痛重等症。

鼻衄症:内热盛的,多兼有口渴、烦热等症。阴虚火旺的,多兼见颧赤、口干舌燥症。

治法:鼻渊以清肺、胆为主,属热证,用泻法。鼻衄属于内热壅盛的,以泄热为主,针刺用泻法或点刺出血。阴虚火旺的,以养阴清血为主,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鼻渊可针刺上星,天府,合谷,迎香。鼻衄热盛者,针刺少商,合谷,尺泽;阴虚火旺者,针刺三阴交,太溪。

方解:合谷、天府、上星、迎香是治疗鼻病之要穴。风池、风府、太阳是清脑之热,以止头痛。鼻渊症,取少商、尺泽以肺开窍于鼻是泻肺经之热。三阴交、太溪以养阴清热,而止衄血。

随症配穴:眩晕,偏头痛,加太阳、风府、风池。牙 痛

牙属肾,但是为胃与大肠经脉所循行。如过食辛辣酒烟等,致使胃肠郁热上扰,复受风邪外袭,或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均可引起牙痛。(一)风热牙痛

症状:发热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脉数。

处方:合谷,内庭,下关,颊车。

方解:合谷穴,针时左有病右取之,右有病左取之,可疏风散热。内庭、下关、颊车,以泻阳明胃火而止痛。(二)肾虚牙痛

症状:不发热,不渴,不肿,喜热饮,时痛时止。

治法:以滋阴降火为主,针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太溪,复溜,合谷,大迎。

方解:取太溪与复溜,以滋肾阴。合谷、大迎两穴以降虚火止痛。闭 经

本病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血枯和血滞两类。

血枯闭经:多因久病体虚弱,肝、脾、肾三脏亏损,或生育过多,或是大量失血等所引起,属于虚证。

血滞闭经:多因忧思忿郁,或行经受寒,以致经血、瘀滞不行,属于实证。

辨证:(一)血枯闭经

症状:经期后延,经量逐渐减少,以致月经闭止,多兼有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皮肤干燥,精神不振,食少,便溏,舌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以调养肝、脾、肾为主。针刺用补法及灸法。

处方:肝俞,脾俞,肾俞,中脘,气海,关元,中极,天枢,足三里,三阴交。

方解:取肝俞、脾俞、肾俞用以补其肝、脾、肾的功能。中脘为胃之募穴,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以健强肠胃,培养气血,为生化之源。足三里、三阴交能调理气血而治闭经。(二)血滞闭经

症状:月经忽然停止,少腹疼痛微胀,拒按,或有痞块。舌质淡,脉沉涩。

治法:治以疏通经血,取肝、脾、肾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并配合灸法。

处方:气海,血海,关元,期门,水泉,交信,合谷,三阴交。

方解:气海、血海、合谷、三阴交,四个穴位能调理气血通畅。期门、关元两穴能调心肝两经之血。水泉、交信二穴,以肾经为血之源泉,又是治月水不来之要穴。痛 经

本病可分虚实两大类。实痛多因忧思忿怒,或受寒饮冷,以致经血郁滞。虚痛多因气血不足所引起。(一)实证

症状:多在经期前即开始,少腹疼痛,疼痛之部位多固定不移,痛势剧烈,拒按,甚则牵引腰腿作痛,经来后疼痛渐减,行经不畅,色黑紫夹有瘀块。脉弦。

治法:活血通经,针刺用泻法,寒证可用灸法。

处方:关元,中极,血海,地机,水道,合谷,曲池。

方解:关元、中极二穴,是任脉与肝、脾、肾三脏之交会穴,所以取其治经痛及小腹痛,能收到特殊的效果。血海、地机、合谷、曲池、水道五个穴位,有通经、活血、行瘀、止痛的作用。(二)虚证

症状:痛多在行经末期,或经后少腹疼痛,痛势绵绵不休,得温暖与手按即缓,经色淡而少,甚者见心悸,头晕,腰酸胀痛等症。脉象沉细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针刺用补法,可配合灸法。

处方:灸关元穴;肝俞、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俱针之。

方解:虚证关元用灸法,以温宫补养血海。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四穴,用以调和脏腑的功能。足三里、三阴交二穴,是调养气血之要穴。崩 漏

本病由于思虑伤脾,或操劳过度,或郁怒伤肝,以致肝脾失其藏血统血之职,或受寒、热邪气,内伤胞宫,冲任失调而引起。

经血忽然大下不止,称为血崩。持续不断,称之为血漏。一般症状,有头晕,眩晕,目眩,面色苍白,精神疲倦,畏冷,腰酸,四肢无力等。可分热证、虚寒、瘀血三种。1.热证

症状:经色鲜红,有秽气,脉数,苔黄。

治法:热证应以清热止血为法。针刺用泻法为主。2.虚寒

症状:经色黯淡,少腹冷,脉象沉迟,舌苔薄白。

治法:治应固摄冲任,针刺用补法并配灸法。3.瘀血

症状:经色紫黑,腹痛拒按,或有癥瘕。

治法:治应调气化瘀,针刺以泻法为主。

处方:气海,关元,中极,肝俞,脾俞,肾俞。大敦,隐白(二穴均用灸法)。

随症配方:

热证可配行间、然谷。

虚寒可配三阴交、交信。

瘀血可配太冲、三阴交。

方解: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四个穴位,能调整冲任,有大补真阴与元阳的功能。肝俞、脾俞、肾俞能掌握统血、藏血的源泉。大敦、隐白两穴,为肝经、脾经之井穴,用灸法能统治崩漏。行间、然谷二穴,用以清肝经、肾经之热,止血妄行。三阴交、交信、太冲三穴,乃为肝、脾、肾三经的调经血,化瘀血,止崩漏之要穴。带 下

本病多因气血虚弱和湿热下注,以致冲、任二脉失调,带脉之气不固而成。

此病不在行经期间,平常就从阴道中流出稠黏液体,绵绵不断,称之为带下。并兼有腰酸、头晕、肢体倦怠等症状。带下有白带、赤带之分别。可分为两类型,气虚夹湿及湿热下注。(一)气虚夹湿

症状:其色白而稀薄,或淡黄色。有腥臊气,称之为白带。

处方:次髎,中髎,小肠俞。(二)湿热下注

症状:其色多淡红或深黄腥臭难闻,称之为赤带。

处方:大赫,五枢,曲骨。

其他配方:以气海,关元,中极,带脉,归来,合谷,三阴交。

治法:调理气血、清热化湿为主,取带脉、脾经穴为主。白带者针刺用补法及灸法。赤带者,针刺用泻法。

方解:取气海、关元、中极是妇女经带门中主治之穴。带脉、五枢、归来三穴,功能固摄带脉调经止带。合谷、三阴交收清热祛湿之功,又能调气血止带。次髎、中髎、小肠俞三穴,专治白带。大赫、曲骨二穴专治赤带。乳 少

乳房属于胃经,乳头属于肝经。如平素气血虚弱,或产期失血过多,或情志不畅、肝气抑郁等,均能致乳汁减少。

辨证: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甚至点滴不下,或哺乳期中,日见减少,并兼见心悸,神疲,乳汁清稀,属虚证。如兼见胸闷食少,乳汁稀少,甚者或发热、胁痛等,属实证。

治法:虚证应补益气血,针刺用补法配合灸法。实证治以调气通乳,针刺用泻法及灸法。

处方:乳根,膺窗,膻中,天溪,前谷。

随症配穴:

实证:期门,内关。

虚证:足三里,三阴交。

方解:乳根、膺窗、天溪三穴,可通调脾胃和乳房经络。膻中、前谷,为治产后乳汁减少的主穴。期门、内关能舒肝解郁。足三里、三阴交,可调气血,增加乳汁的分泌。脏 躁

本病由于忧愁思虑,情志不遂,以致精神错乱。

症状:有各种神志异常见症,如无故悲伤,喜怒无常,多疑,善惊,心悸,烦躁,睡眠不安,或有突发胸闷,呃逆,暴瘖等症,严重者可见昏迷,僵仆。舌苔白腻,脉象弦细。

治法:以安神、解郁为主。针刺用平补平泻之法。

处方:神门,间使,巨阙,三阴交,心俞。

随症配穴:

胸闷:膻中、内关。

暴瘖:通里,廉泉。

昏迷,僵仆:水沟,中冲。

方解:取心经之原穴神门,募穴巨阙,俞穴间使,并配脾经之三阴交穴,以清心养血,安神为主。取内关、膻中可宽胸解郁。天突、足三里,用以降气止呃逆。通里、廉泉治失语。水沟、中冲,用以开窍清心,以治昏迷、僵仆。小儿腹泻

本病多因饮食不节,或乳食不洁,调护失宜,或脾胃虚弱,或外感寒邪,以致消化不良而引起。

症状:腹胀肠鸣,时时作痛,痛即欲泻,泻后痛缓,一日可泻几次或十几次,所泻酸腐臭秽,或乳食不化,频作嗳气,不思食,舌苔腻,脉沉而无力。

治法:健脾止泻,调理肠胃。刺法不留针,或用灸法。

处方:中脘,天枢,章门,大都,足三里。灸神阙穴。

随症配方:外感寒邪可配合谷、三阴交。

方解:本方具有消食滞,除胀满,健脾养胃,止腹泻的作用。小儿顿咳

本病由于风邪侵肺,内有痰热蕴伏,以致气道被阻,肺气失于清肃所致。

本病初起咳嗽,鼻流清涕,或兼寒热,继则有阵发性的咳嗽,或连续不停,喉间有水鸡声,咳甚每伴有呕吐黏液,或痰中带血,如迁延日久,可能转为百日咳。患此病的幼儿身体日见衰弱,神疲,眼睑浮肿,甚至并发其他疾病。

治法:清热散风,宣通肺气为主。浅刺用泻法。

处方:天突,少商,列缺,合谷,大椎,风门,肺俞。

随症配穴:呕吐者加中脘,痰中带血加尺泽。

方解:本病由于肺热蕴遏,取少商出血,以泻肺经之热。列缺穴是肺经的络穴,合谷是大肠经的原穴,原络相配,表里相通,能调理肺气,可复其清肃之功能。取大椎、风门、肺俞,以解表散风而止咳。小儿瘫痪

本病由于感染风热时邪,消灼津液,气血耗损,筋脉失于濡养所致。

本病以患儿突发高热、恶寒、头痛等,继即发生瘫痪为主症。轻症患儿肢体运动障碍,重症完全丧失活动能力。患肢多数为厥冷,关节缓纵不收。本病以下肢发病比较多见,有的左右俱瘫,有的仅发一侧,如持续日久,患侧肌肉日见萎缩,而成畸形。

治法:以通经络,调和气血,濡养筋骨为治则,局部取穴为主。初病只针不灸,用泻法。久病可针灸并用,可用补法。或用皮肤针轻叩患侧肢,或左右交叉针之。先针健侧,后针患侧。

处方:

上肢: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太冲。

方解:本方是根据经脉循行的部位,采取局部取穴和左右交叉的方法。用以调益气血,疏经络。在临床上可按照具体病情作适当加减,并可参考内科病症中痿症的治疗方法处理。中 暑

本病由于在烈日之下劳动,或长途跋涉,以致疲劳过度,为暑热之邪所中而引起。可分为轻重两型。

轻症:头晕目眩,汗多,皮肤灼热,气粗,口干,舌燥,烦渴,脉象浮大而数。

重症:先见头痛,烦渴,呼吸喘急,继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脉象沉而无力。

治法:

轻症:以清暑泄热为主。针刺用泻。

重症:以开窍醒脑,清暑,泄热为主。

处方:

轻症:大椎,大陵,曲池,合谷。金津玉液点刺出血。

重症:百会,人中。刺手十二井出血。刺曲泽、委中点刺出血。

方解:取百会、人中二穴以开窍醒脑。刺手十二井及曲泽、委中出血是起清暑泄热及通经活络之作用。取大椎穴以解表邪,大陵以清心之火,曲池、合谷二穴可退营卫之热,金津玉液点刺出血以治口干烦渴。眩 晕

本症多由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引起。或因湿痰内停,上蒙清窍,或气血两虚,髓海不足等所致。主要的症状为头晕眼花,伴有自身或外物旋转感,起立则欲倒。可分三类型。(一)肝阳上亢型

症状:头晕多兼耳鸣,面赤,恶心,腰酸等症。舌质红,脉象弦数。

治法:取肝、肾之穴滋阴潜阳为主。针刺补泻并用。

处方:肾俞,太溪,肝俞,行间,风池。

方解:补肾俞、太溪二穴,用以滋补肾水。取肝俞、行间、风池用以平熄肝阳。(二)湿痰内停型

症状:眩晕兼见胸脘满闷,呕恶痰多,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象滑。

治法:以健脾除湿化痰,调理脾胃为主。针刺补泻并用。

处方:中脘,章门,足三里,内关,神庭。

方解:用中脘、章门、足三里调理脾胃,以除湿化痰。神庭、内关二穴治头晕目眩,并能开胸解闷而止呕。(三)气血两虚型

症状:眩晕兼见精神不振,四肢无力,心悸,失眠,舌质淡,脉象虚而无力。

治法:治以补气血,健脾养胃。针刺用补法,并配合灸法。

处方: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方解:取气海、关元以补气血。用中脘、足三里、三阴交以健脾胃而加强气血生化之源。头 痛

头部是手足三阳经脉会合之处,不论外感或内伤,皆能致头部气血不和,经气阻滞而引起头痛。其中,外感头痛已在感冒证内叙述。内伤头痛,多时发时止,病久难愈,因此又名头风。实证多由肝阳上亢,虚证多因气血虚弱所致。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型。

实证:头痛剧烈,状如锥刺,或兼见眩晕、烦躁、口苦、恶心、胸闷、胁痛等症。舌苔腻,脉象浮弦。

虚证:每日操劳过度,或是生气着急时而发作,痛势较缓,时轻时重,痛处得温暖或手按后则减轻,多兼有倦怠、心悸、失眠等症,舌质淡,脉象虚。

除辨证审察内因或外因,尚须根据头痛部位,辨别病患所在经络。如头痛主要在后头部,都与太阳经有关。如要在前额眉棱骨的,都与阳明经有关。在两额角,或偏一侧的,都与少阳经有关。在头顶部,则与厥阴经有关。

治法:治以平肝祛风,调养气血,循经和局部与远端配穴法,和上病下取的方法。结合病因,随症加减。实证针刺用泻法。虚证针刺用补法,或用点刺出血法。

处方:

正头痛:百会,风府,太阳,风池,合谷。

前头痛:神庭,印堂,太阳,合谷。

头顶痛:百会,涌泉,至阴,行间。

后头痛:风府,风池,后溪,昆仑。

左偏头痛:为血虚属肝,受风邪所得,脉象弦细,用左丝竹空透率谷,太冲(补)。

右偏头痛:为气热属脾,由生气所得,脉象洪大,刺右头维透曲鬓,足三里。

三叉神经痛:

第一支为眶上孔,攒竹,丝竹空,阳白。

第二支为眶下孔,四白,巨髎,口禾髎。

第三支为颊孔,颊承浆,大迎,颊车。

随症配穴:

肝阳上亢:太冲,阳陵泉。

气血虚弱:足三里,三阴交。

方解:上列处方,都是根据头部的经脉循行与疼痛部位,分经辨证配穴。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的作用。

第二篇 临床论治及经验配方六寸金针治疗瘰疬鼠疮

六寸金针治疗瘰疬鼠疮,又名淋巴腺结核,是教王乐亭汉文的老师乔书阁先生,口授指传的。乔之祖父在清代任河北省香河县监狱官时,有一南方人犯,罪判刑入狱3年,因其对此犯人有所照顾,该犯刑期满出狱,临行时对其云:“您对我关怀之恩,无所答报,我只有家传六寸金针,从肘节处下针向臂上卧刺,专治鼠疮脖子,不需药治,即能痊愈。”王乐亭老医生20余岁时,正在乔老师处学习汉文,乔一友人在首饰楼工作,正患瘰疬鼠疮,乔对其友云:“我三代相传,对此症有一针法,但我三代均不行医,不会针术,有一对六寸银针,即令弟子王乐亭给扎,我在旁指导。”经针治数次获愈,使王乐亭激起兴趣,从此义务治疗瘰疬鼠疮,求治者增,获愈者甚多。后又拜陈肃卿老师实习针灸,专研针灸之术,攻读《内》、《难》、《针灸》等经典,以理论指导实践。此针术是由曲池通过五里穴透臂穴。随着针具加以改进,由银针改为金针,因金韧性弹力大而柔滑,可减轻患者之痛苦,又能得患者信仰,即改为六寸金针。此即曲池透臂,治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