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00:04:11

点击下载

作者:伊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书的故事

书的故事试读:

作者简介

伊林

苏联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写下了许多科普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书的故事》《大自然的文字》等,对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他是苏联当时在国外出版作品最多的作家,那时全世界已有他作品的译本近200种,语言44种,印数多达5亿册。

伊林说得不错:“一本书都不是偶然的,因为书的生活断不能和人的生活分离。”从翻译上看来,也是如此。——胡愈之

伊林的作品是给少年和大众的不可多得的精神上的粮食,所以总是抱着一颗热烈的心来翻译。我希望这样有益又有趣的书能够深入到大众里面。

…………

伊林的作品,却是用散文的笔法,借具体的形象来描写事物的现象和道理,极其生动有趣,非常受人欢迎。他凭了他那不可多得的才能,把奥妙复杂的事物,简单明白地讲出来。——董纯才

这本《书的故事》告诉我们说:书的观念不是那么狭窄,书的价值也不是那么简单。书的生活中,有喜剧,有悲剧,有冒险的事迹,有悲惨的遭遇,更有最美丽的逸事。它有时穿着雄伟的金装,受人们礼拜;有时被弃在尘垢之中,视同废物;有时默然在黑暗的地窖中度那悠久的岁月,有时忽然走出光明,诉述给我们古昔的可珍可贵的史实。

…………

本书作者伊林,是一位有名的少年读物作家。他的作品在欧洲各国都受少年读者的热烈欢迎。在中国也已有了很好的印象。我希望这本书能不因我的译笔拙劣而减少读者的欣趣。——张允和

上卷

第一章活的书

世界上的第一本书长什么样子呢?

是在印刷厂印制的还是用羽毛笔写成的呢?是纸质的还是其他材质的呢?如果至今还存在这“第一本书”,那可以在哪家图书馆找到呢?

据说,从前有一个怪人,为了找到第一本书,他曾跑遍全世界所有的图书馆。他整天坐在堆积如山的书中,那些书早已发黄,散发着霉味儿。他的衣服和靴子都布满一层厚厚的灰,犹如风尘仆仆的旅人,沾满路上的尘埃。后来,他从紧靠书柜的一架高高的梯子上掉下来摔死了。但假如他再活一百年,也仍将一无所获,因为世界上的第一本书,早在他出生前几千年,就已在泥土中腐烂了。

世界上的第一本书跟现在的书完全不同。那本书有手有脚,不躺在书架上,它能说会道,甚至能唱歌。也就是说,那是一本活的书—人—书。

那时人们还不识字,也不会书写,既没有文字和纸张,也没有墨水和羽毛笔,古老的传说、法律和宗教信仰不是保存在书架上,而是在人类的记忆里。古人虽然死了,但传说却保留了下来。我们之所以把传说称为“传说”,是因为它们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通过口口相传,这些传说会有一些差别,有些细节被添加了进来,有些细节被遗忘了。时间不断锤炼、打磨那些传说,宛如流水磨光石头。关于某个勇敢的首领的传说,变成了某个勇士的故事,那勇士既不怕箭,也不怕枪,能像狼一样在林中奔跑,像雄鹰一样在空中翱翔。

在我们这里,北方至今还生活着一些说书人,他们大都熟知那些无人记录的勇士故事。其他民族也曾有过类似的说书人。

在古希腊,人们就经常吟唱关于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战的故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许多年过去之后,这些故事才用文字记录下来。

说书人,希腊人又称之为说唱家,每逢宴会他们都是嘉宾。说书人背靠高高的柱子,坐在刻有花纹的椅子上,他的七弦琴则挂在头部上方的钉子上。宴会接近尾声时,一大盘肉和篮子里的面包都吃完了,人们把双耳金酒杯挪开后,吃饱喝足的客人们就等待着说唱家的表演。这时说唱家就取下七弦琴,拨动琴弦,开始吟唱明君奥德修斯和勇士阿喀琉斯的伟大故事。

说唱家的歌虽然优美,但我们的书更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花几块钱在书店买到一本《伊利亚特》,而且书还很方便,可以放进口袋,它不求吃喝,也不会生病或死亡。

因此,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活图书馆的故事

从前,罗马有一个腰缠万贯的商人,名叫伊采尔。关于他的财富,流传着许多奇闻异事。

他的宫殿大得能够装下整座城市。每天有三百人来伊采尔家做客,他家的餐桌不是一张,而是三十张。

伊采尔会用最美味的菜肴来款待客人,他们不仅可以享用美味佳肴,而且还可以相互间进行风趣诙谐的谈话。

伊采尔应有尽有,唯一缺的只是学识,他的阅读能力也极其糟糕。那些人在他家酒足饭饱后都偷偷嘲笑他。

饭桌上,伊采尔不懂得谈话的技巧。假如他偶然插话的话,他就会发现,客人们都在强忍着笑。

他虽然无法忍受这种情况,但却懒得坐下来读书,更不习惯于埋头苦读。伊采尔为改变现状思索良久,最后终于想出个办法。

他嘱咐自己的管家,从众多的奴仆中,挑选出两百个最有才华和最聪明的人,每个人被指定熟记一本书,比如有人背《伊利亚特》,有人背《奥德赛》等等。

管家竭尽全力,奴仆们也挨了不少打,伊采尔的想法终于实现了。他何必苦读书,他有活的图书馆啊。在酒席谈话间,他只要对管家使个眼色,在墙边一言不发的奴仆中,立刻就会有人走来,说出一句符合情境的名言。于是,人们就按书名使唤那些奴仆,一个叫伊利亚特,另一个叫奥德赛,再一个叫埃涅阿斯纪……

伊采尔终于心满意足了。在罗马,人们都在谈论前所未见的活图书馆。但好景不长,伊采尔炫耀自己的伎俩没几天,意外就发生了,整个罗马又都嘲笑起这个目不识丁的土豪。

像往常一样,用餐完毕,人们开始谈论各种深奥之事,这次谈论的是古人如何宴饮。“关于宴饮,《伊利亚特》里有一处精彩的描写。”伊采尔说道,并对管家使了个眼色。

但管家不去对奴仆使眼色,反倒双膝跪地,声音颤抖,战战兢兢地说道:“对不起,老爷!伊利亚特今天肚子疼。”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尽管现在图书馆众多,书籍成千上万,但如果没有活的书的话,也行不通。

要是我们能熟记书中的一切,那就不需要再上学了,也不需要老师的讲解了。你不能问一本书所有的问题,但随时可以问老师你不明白的地方啊!

除了活的书,还有活的报纸。活的报纸比印在纸上的报纸活泼有趣得多!我们在剧院看到的表演,也比我们在书上读到的剧本更精彩。

但假如活的书只是偶尔对我们有益的话,那活的信件真是百无一长了。

古时候,人们还不会写字,自然也没有邮政系统。假如有什么重要的消息需要传达,人们就会派遣报信人,报信人会一字不差地复述嘱托的内容。

如果我们现在仍用报信人,而不是邮递员,那会怎样呢?未必能找到每天能熟记几百封信的人。如果找到了,也未必会有什么好结果。

假设伊凡先生生日那天,报信人来找他。

等待客人的伊凡先生打开门问:“有什么事吗?”“有您的信。信中说:亲爱的伊凡先生!祝您生日快乐!您是否早已出嫁?请于中午十二点就西多女士的抢劫案出庭。请她常来我处……”

伊凡先生呆若木鸡,而可怜的报信人仍滔滔不绝地讲着,他脑瓜里的两百封委托信,早就混杂在一起了……第二章记忆助手

我认识一个小老头,他风趣、善良、乐于助人。他的外貌怎么也不像八十岁的人:双眼灵动,脸颊绯红,步态富有朝气。总而言之,他是个很不错的小老头。

他什么都好,唯独记忆力差了点儿。他每去一个地方,都会忘了为何而去,并且无论如何也想不起别人的名字。我与他已相识多年,可他有时叫我这个,有时叫我那个。

有人交代给他什么事的话,他总会重复问很多次,直至背下来。为了记得更准确,他甚至在手巾上打上结。他的手巾总是打着许多结,但这些结对他却没有多大用处。当他展开手巾时,上面有整整十个结,但又不知道那些结具体所指。就算记忆力最好的人,也无法弄清这种奇怪的记事本上的事项啊!

但假如小老头的结各不相同,每个结代表特定的字或词,那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那样的话,每个结都能帮他在结式便签中理出头绪。

众所周知,人们还不会写字的时候,使用的正是这种结式文字。古代中国人、波斯人和墨西哥人就曾这样“写字”。生活在南美洲国家秘鲁的居民,就特别擅长这种晦涩难懂的结头文字。那里的牧羊人,至今仍通晓结头语言,表达结头文字时,使用的是粗绳,而不是手巾。粗绳上系有不同长度的异色细绳,像流苏一样,然后在这些细绳上打上各种结。

结头离粗绳越近,所表示的事情也越重要。黑色的结代表死亡,白色的结代表白银或者和平,红色的结代表战争,黄色的结代表黄金,绿色的结则代表面包。要是结没有着色,则表示数字:单个结是“十”,两个结是“百”,三个结是“千”。

阅读这种文字并不容易,需要注意细绳的粗度、结的打法以及旁边有哪些结。像我们教孩子字母一样,在秘鲁,人们也会教小孩子“结头字”。

其他印第安人,比如休伦人、易洛魁人,则用各种颜色的海贝做成的串珠,代替结头文字。人们把贝壳锯成小片,穿在线上,再把这些线做成带子。

在这里,黑色也表示所有不愉快的事情,诸如死亡、不幸和威胁,黄色表示贡品,红色表示危险和战争。时至今日,这些颜色仍保留着它们古老的意义。白旗依然表示求和,黑色表示哀悼,红色则表示起义。也就是说,我们红旗的历史已经很久远了。

在海上,船队用彩色小旗子编成整套字母,插在桅杆上,当作船舶间相互交流的语言。

那铁路上的信号呢?这不就是流传至今的彩色文字吗?

要弄清彩色贝壳的意义可没那么简单。部落酋长一般存有几大袋的带子,易洛魁少年每年都要到森林里聚两次,在幽静处,睿智的老酋长给他们讲解贝壳的秘密。

每当印第安人部落向其他部落派遣使者时,便让使者带上彩带,即贝壳带。“酋长,请看着这些贝壳听我说!”

使者把各种五颜六色的彩带拿在面前,然后开始发言,每说一个词,就指着一枚贝壳。

实际上,要是没有口头解释的话,贝壳带并不容易理解。

比如,一串贝壳带上有白、黄、红、黑四枚贝壳,那这封信可以理解为:如果你们向我们进贡,我们就与你们结盟;你们若不同意,我们就对你们发动战争,把你们斩尽杀绝。但这封信还可以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解读:我们请和,准备向你们进贡;倘若战争继续的话,我们都会灭亡。

为避免混淆,每位用贝壳写信的印第安人,都必须亲自送达,甚至当面大声诵读。信不可能代替人,信只是帮助送信人,提示他所要通知的内容。

像这样的记忆助手还有很多。比如,人们常常在棍棒上划刀痕,来计算绵羊的数量和面粉的袋数。时至今日,塞尔维亚的农民仍会使用棍棒,而不是记事本和收据。比如说,一位农民向商家借了四袋半面粉,他并不写收据,而是刨光一根小木棍,在上面划下刀痕—四大一小,然后把木棍劈成两半,一半给商家,一半自己保留。

等到还债的时候,两半木棍就会重合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当然不会出什么差错,因为根据刀痕,要还的债务一目了然。

人们也在木棍上划刀痕来计算日子,比如鲁滨孙在荒岛上就用这种日历。

大概我们的成语“铭记于心”就是源于古老的刻字法,这里的“铭”表示“在器物、碑碣等上面刻字,以表纪念”。第三章会说话的东西

弄懂结头文字和贝壳带是件考验智慧的事情。以前还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记事,或者传达消息。假如某个部落要向另一个部落宣战,那么它就会给对方送一根矛或箭或者战斧。众人皆知,这件礼物散发着血腥的味道。但如果是讲和的话,人们会送烟草和烟斗。

在印第安人那里,烟斗一直象征着和平。集会时,联盟部落的各位酋长围着篝火坐下,其中一位酋长会点着烟斗抽起来,然后递给领座的酋长。在庄重的肃静中,和平的烟斗就这样传遍整个圈子。

人们还不会在纸上书写时,就用各种东西造出一系列文字。古代生活在俄罗斯南部的斯基泰人,曾送给他们的邻邦部落鸟、老鼠、青蛙和五支箭,而不是信函。

这封古怪的信的意思如下:

波斯人!你们是否会像鸟儿一样飞翔?是否会像老鼠一样在地下躲藏?是否会像青蛙一样在沼泽中跳跃?如果不会的话,就休想与我们为敌。要是你们敢踏入我们领土半步,我们就用箭射死你们。

现在我们的信件多么简单明了啊!假如有一天,你收到一份包裹,里面不是什么礼物,而是一只死蛤蟆或诸如此类的东西,你会怎么想呢?

当然,你会把它当作恶作剧,而不会想到这不是玩笑,而是一封严肃的信。

在真正的信件和会说话的纸张还未出现之前,人们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这之前,人们都还未想出更易于理解的会说话的东西。

烟斗用自己独特的形式象征着和平,矛象征着战争,绷紧的弓则象征进犯。

人们从“会说话的东西”走到“会说话的纸张”,几千年又过去了。第四章图画故事

从前,做记录和传递信息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只有一种最终脱颖而出,那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文字书写方法。

人们是如何学会写字的呢?

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起初,人们不是写字,而是画图。比如,需要写“鹿”时,就画一只“鹿”;需要写“狩猎”时,就画下“猎人”和“野兽”。

而人们很久以前就已经学会画画了。早在远古时代,毛茸茸的猛犸和驯鹿还在今天的巴黎和伦敦游荡,人们还生活在山洞里时,他们就已开始用图画装饰洞壁。从前,穴居人都是猎人,曾画过野兽和狩猎的场景。他们非常看重相似度,所以画的野兽都栩栩如生。看,这是一只野牛,把牛头转向猎人,这是一只猛犸,这是一群鹿在逃避狩猎者。这样的图案在法国和西班牙的洞穴里可以找到很多很多。那这些图画讲的是什么内容呢?

这些图画讲的是原始人类的信仰。像现在的印第安猎人一样,原始人类大概也认为自己是野兽的亲属。印第安人中,有的自称为非洲野牛,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野牛的后裔;有的自称为狼,因为他们认为狼是他们的祖先。如果欧洲的原始猎人也认为自己是野兽的亲属的话,那么洞穴深处的那些图画,就是他们祖先的画像,部落的庇护者。

但也有一些讲别的内容的图画。比如,墙上绘有一只猛犸被投枪刺穿,旁边有一头鹿被箭射穿。为什么要在洞穴里画这些画呢?是否是为了降服野兽?或者用作咒文来把野兽引入洞内?正像现在许多部落的巫师所做的那样,为了战胜敌人,用泥土捏出敌人的形象,对其施以巫术,然后用矛将其打伤或者用箭刺伤。

穴居人的时代已经远去万年。那些原始人和我们长得并不像,在地下挖掘到的化石显示,他们的颅骨和猴子的颅骨相仿。要是没有洞穴里面余留的图画,那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些野兽般的窄前额人类在想些什么,信仰什么。

洞穴里的那些图画,还不是事件的记录,也不是真正的图画故事,但已经离图画故事不远了。

这是一幅图画故事,发现于美洲上湖(苏必利尔湖)旁的石壁上。

要读懂这个故事并不难。

五条长长的馅饼状小船,上面坐有五十一个人,描绘的是印第安人渡过湖泊的场景。骑在马背上的人大概是酋长。乌龟、鹰、蛇和其他动物,分别是各个部落的名称。

或许,这个故事讲的是印第安人的某个军事行动。但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船上的人是指阵亡的战士,正在渡往死亡之国,死亡之国以三重天和三个太阳的形式表现;而那些动物则是指他们的祖先,即那些战士所属部落的庇护者。

这就是我们用文字语言翻译下来的图画文字。

一位英国老作家,在自己的书中引用了一个故事,故事中图画文字还起到不小的作用呢。消失的探险队的故事“那是1837年,”那位船长开始说道,“那时我还是个年轻小伙儿,我乘着‘乔治·华盛顿’号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那艘船随后因蒸汽锅炉爆炸而沉没了。“有一次在新奥尔良,有一支队伍闯进了我们的轮船。那是一支要去考察沼泽与森林的探险队。而今,那些森林沼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些探险队员都非常年轻快乐,只有队长已过中年,且有些严肃。他不喜欢开玩笑,大多时候都沉默着,在记事本上写着什么。显而易见,他是位学者。可是其他人都喜欢开玩笑,也喜欢饮酒,尤其是那些保护探险队员的士兵们。“当探险队上岸后,船上变得寂然无声了。起初,我们还经常想起他们,但久而久之,就像往常一样把他们忘却了。“三四个月后,具体时间记不清了,我转到了一艘叫‘美杜莎’的船上。“有一天,一位乘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向我问道:“‘您是约翰·吉普斯吗?’“‘是的。’我回答道。“‘我听说,您坐过乔治·华盛顿号?’“‘坐过。’我说,‘您想知道什么呢?’“‘事情是这样的。’他说,‘我的儿子汤姆,曾与探险队一起在那艘船上。当然,也跟整个探险队一起消失了。不知道找了多少遍,但还是没有找到。现在我要亲自去找了。也许,我的儿子正生着病躺在某处啊。’“我看着那位老人,心中难过不已。他怎么能去那座森林呢!那里不但容易感染热病,而且还容易被印第安人射伤。“‘怎么,您要一个人去?’我问道。“‘不是的,’他说,‘我当然需要一个同伴。您能否告诉我,谁愿意与我一同前往呢?我并不是舍不得钱—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会把我的农场卖了。’“我想了一会儿,说道:‘如果您觉得我能够胜任的话,那我肯陪您去。’“第二天我们就上岸了。我们准备好干粮,买了手枪、步枪和帐篷,雇了印第安人带路,问清楚附近居民之后就上路了。“很难说清我们究竟走了多少里路,身为一个健健康康的人,我感觉到都快虚脱了。那里很潮湿,沼泽遍布。于是,我开始说服老人返回。“‘看来,我们好像迷路了。’我说,‘要是探险队曾路过这里的话,肯定会留下什么痕迹吧。我们已经走了这么多天了,但一点儿营火的痕迹都没见着。’“那个向导也建议回去。“我们似乎已经说服了他,但你能想到一枚普通纽扣竟搅乱了全局吗?那枚纽扣把老人推向了坟墓。“我们在一块小空地上停下来休息。我和那位印第安人升起篝火,然后开始搭建帐篷。老人刚在一个树墩上蹲下就喊道:‘约翰,看!纽扣!’“我看了一下:‘的确是纽扣,士兵用的那种。’“那个老人简直疯了,看着纽扣大哭。“‘这是我儿子汤姆的纽扣,他的纽扣就是这样的。我们肯定会找到他的。’“我对老人说:‘您为什么确定这就是汤姆丢的纽扣呢?要知道,当时士兵有八个啊。’“‘不,’老人说,‘您不要和我争论。我一看这枚纽扣就认出来了。’“于是,我们三个人继续赶路。现在老人无论如何都不想后退了,我也不会再劝他回头。不管怎么样,这枚纽扣终究是点儿线索。“第二天老人就感染了热病,他全身发烫,直打哆嗦,但又不想躺下休息。“‘我们要抓紧时间,’老人说,‘汤姆还在等着我呢。’“老人还是没能支撑下去,病得不省人事了。他宛如亲人,我们一起忙活了两天,虽然我与他相处得已经非常习惯,却帮不上什么忙。“老人后来去世了,但纽扣还在他拳头里攥着。我们把他安葬好之后就返程了,只是选了另一条路。就在这时,我们鬼使神差地发现了真正的线索。首先发现的是营火的痕迹,随后是一个小水壶,而最有趣的要数一块树皮。这块树皮我已经保存了很多年……”

这时,船长取出一个小箱子,箱盖上绘有三桅船的图案。他打开箱子,掏出一块桦树皮,上面画着如下这张图:“这张图画,”船长继续说道,“是一位跟随探险队的印第安人画的。从画中可以看出,探险队迷路了,在森林中长久徘徊寻路。为了告知自己的情况,按照部落惯例,向导们会在森林中留下信息,也就是桦树皮上的这封信。这封信被钉在草地间的一棵树上,极为显眼。“印第安向导帮我弄懂了这张图。“据他说,飞鸟暗指旅程的方向。八个人以及旁边的八把枪是指士兵,其中就有可怜的汤姆。六个小人是探险队队员,拿着一本书的是队长,拿着矛和烟斗的是两位印第安向导。三团营火表示他们的宿营地。左上角双腿交叉的海狸,表示一位名叫海狸的印第安人已在中途牺牲。“很快,在我们找到这封信后,我决定再次寻找探险队。我们沿着那条路继续前行,终于在一周之后找到了迷途的探险队。“那件事之后,许多年过去了,但每当我看到这块树皮的时候,就会想起老人与他的纽扣。”

在那块船长向本书作者展示的树皮上,画了一只双脚踏空的海狸。在印第安人的墓碑上,总能找到一些动物图案,这些图案一般表示死者的姓名及宗族。

比如下面这块画着鹿的石碑。根据刻在石碑上的图画,可以知晓埋在坟墓下的死者的一生。死者大概叫“飞脚鹿”,或者与鹿相关的名字。他因善于猎捕驼鹿而出名,这点可以通过图画下面的鹿头看出。他曾参加过许多次战争,图画上的短横表示战役的次数。最后一次战役持续了两个月,两个月亮和战斧正是表示此意。两个月亮下面的鹿四脚朝天,则表示他牺牲在这场战役中。

有时,人的一生都可以从其身体上读出,因为,许多民族都有用图像和花纹美化身体的习俗。

在波利尼西亚人那里,每一幅文身都有其意义。恐怖的面孔一般代表某位神灵的画像,但唯有酋长才有使用这种图像的权利。线条和方框的花纹,表示士兵参加战役的次数。白色弧形和黑色小圆圈的虎纹,则是酋长战胜敌人的纪念。

虽然,全身画满画对我们来说,会显得有些荒谬可笑。但现代人中,也有些人像波利尼西亚人一样,全身刻满文身。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全身画满画,而是佩戴肩章、绶带、勋章,以及饰以羽毛与雕的头盔。所有这些佩戴的东西,也像波利尼西亚人身上的花纹一样,表明军衔、头衔和功勋。第五章神秘文字

古埃及神庙和金字塔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地画满各种神秘图像,学者们曾为研究它们而绞尽脑汁。

那些描绘人类活动的图像,并不难理解:有手捧纸卷和芦苇笔插在耳后的抄写员;有贩卖项链、香水、油饼和鱼类的商人;有吹制玻璃杯的玻璃吹制工;有把金条铸成手镯和戒指的珠宝匠;还有手持皮革盾牌的士兵,在法老的战车前以整齐的队列奔跑。看着这些图像,很容易想象得出古埃及的能工巧匠、广场上的集市和法老盛大的游行队伍。

但在这些人所共知的描绘着几千年前人类生活的图像周围,还有大量不为人知的图像与符号。

刻在古埃及金字塔上的蛇、猫头鹰、鹞鹰、鹅、长着鸟头的狮子、荷花、手、头、蹲着的人、双手上举的人、甲虫和棕榈树叶,都是以长线条表现的,犹如书上的字母。这些图像数不胜数,形状各异,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锁链式的。

在这些无人能懂的符号下面,即埃及象形文字下面,隐藏着埃及悠久的历史和风俗习惯。但是,不管学者们如何努力猜想那些象形文字的意思,最终都没能成功。就连古埃及的后裔—科普特人,也束手无策,因为他们早已忘了自己祖先的文字。

但埃及象形文字的秘密终究还是被揭开了。

1799年,在将军拿破仑·波拿巴的带领下,法国士兵在埃及的海岸登陆。在罗塞塔城附近挖战壕时,士兵们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上刻有希腊语和埃及语的诏书。

学者们为这次发现而乐不可支!因为现在他们手上已经有了解开埃及象形文字的钥匙。似乎只有通过对比希腊语和埃及语的碑文,秘密才能解开。但等待他们的却是失望。

他们以为碑文上的埃及文字是图画文字,每个字由一幅图表示。但当他们用希腊文字来代替图画时,却一无所得。

二十三年一晃而过,要是没有法国学者商博良的智慧,我们至今也无法读懂古埃及象形文字。商博良注意到,一些埃及符号外面围着方框。希腊文中,同一个地方,即在方框内,刻有法老托勒密的名字。

商博良突然顿悟,方框内的文字表示的正是“托勒密”(Птолмеес)。如果是这样的话,符号实际上就是字母。

下图就是这些字母的意思:

但这仅仅是猜测,可能,这些符号实际上表达的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意思,所以不得不采用其他方法来确认。

一个偶然的发现帮了商博良的大忙。他在菲莱岛上,发现用双语刻成的方尖石碑文,碑文上经常出现方框内的某个字,在这个字里,他马上发现了一些熟悉的字母:

当他用字母代替这些符号时,得到了下面的结果:

看着希腊文文本,商博良激动地在同一处找到了下面这个名字:

КЛЕОПАТРА(克娄巴特拉)

这就意味着,他的猜想是正确的,椭圆形方框内的符号不是字,而是单独的字母。诸如此类的字母,商博良已经知道了十一个:п、т、о、л、м、е、с、к、а、т、р。

但是,当商博良尝试用这些已知的字母辨认没有外框的词时,却一无所获。在弄清他失败的原因之前,许多年又过去了。原来,古埃及人只是名字用字母书写,而其他词的写法则五花八门。古埃及的字有点儿像字谜,一些符号表示完整的词,一些表示独立的音节,另外一些则是字母。比如,下面一则字谜,古埃及文的写法如下:

第一幅图图意:万尼亚有一本书(У ВАНИ ЕСТЬ КНИГА)

其中,一些图在这里表示字母:一个角表示“у”,一把叉子表示“в”,一架竖琴表示“а”,一条腿表示“н”,一根针表示“и”,一扇窗表示“о”;一些图表示音节,比如,水气表示“пар”的音,马车表示“воз”的音,手舞足蹈表示“ах”的音;有些图则表示完整的词,比如“吃”和“有”。请注意“有”这个词,是画了一个正在吃饭的人,但这幅图却不表示“吃”的意思,而是表示“有”。

古埃及人经常用这种方法来表达无法画出的词汇。例如,埃及文中“甲虫”的写法是“xnp”(埃及人不写元音),但“是”这个字古埃及文也写作“xnp”,所以,当埃及人需要写“是”这个字时,就画一只甲虫。

接下来,我给你们举几个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例子:

埃及人曾像印第安人一样,用画图代替写字,但这是在很久以前了。一些图画逐渐被用来表音,然后变成了字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用的字母源于图画。图画经过千年的变化,终于变成了字母。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因为,人类的生活在不断变化。在出现象形文字之前,古埃及人早已从狩猎转为农耕和畜牧。牧人无须再精确地画下自己的牛,因为某种符号就已足够指代每头牛。商人没有必要也没工夫仔细画自己所有的商品,他只需给每件商品想一个特殊符号就够了。于是就出现了标记—用来表示所有物的符号。符号一步步取代了图画。古埃及的文字还与图画相似,但古波斯和古巴比伦的文字就已不再是图画,而是线条的组合了。像邻居巴比伦人一样,波斯人曾用木棒在泥板上写字,或者更确切地说,压出自己的文字,于是出现了楔形笔画,因此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学者们曾用了许多年破译这种楔形文字,但在找到破译的钥匙之前,他们在理解这种样式单一的楔子上,几乎已经绝望了。

德国学者格罗特芬德最终解开了楔形文字的谜团。他的任务曾非常艰巨,因为他没有双语对照的文本。

仔细观察古代波斯王的石碑之后,格罗特芬德发现,有一些词在所有的石碑上出现了许多次。于是他假定这些词是表示“波斯王”或者诸如此类的意思。由此可以得出,在“王”前面的词可能是王的名字,比如“居鲁士,波斯王”。

在其中一块石碑上,“王”前面的名字是由七个楔形符号写成的。

格罗特芬德认出了数位波斯王的名字,比如居鲁士、大流士、薛西斯、阿尔塔薛西斯,然后他就尝试用楔形文字来拼凑这些名字。“大流士”,古波斯语又称“大流伍士”(Даривуш),按字母数量正好是这个词:

格罗特芬德在七个字母的指示下恍然大悟!

在另外一个名字中,他发现了几个熟悉的字母:

现在只差第一个字母。不难猜想,缺的那个字母就是“К”,这个词表示“Кшиарша”,也就是“薛西斯”(Ксеркс)。

钥匙终于找到了。最有趣的是,像商博良一样,给格罗特芬德提供钥匙的,也是国王的姓名。

最后,格罗特芬德又弄懂了其他字母。似乎像他一开始推测的那样,所有石碑上,在波斯王的名字后面都是王的封号,比如:

大流士大帝,王中之王,波斯君王,人民之王。

古波斯文就这样被破译了。

古波斯的楔形文字并非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取自巴比伦人。像所有古老的民族一样,起初巴比伦人不写字,而是画图。但是,因为他们在泥板上作画非常不方便,所有的画都是棱角突出的。比如,他们画出来的圆形会变成方形:

久而久之,这些图画不再表达一个字,而只是一个音节。

波斯人把楔形文字简化之后,把它转化成了字母文字。

这些神秘的文字,等待能读懂它们的人,已经等了数千年。商博良和格罗特芬德参透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奥秘之后,人们得知了许多新鲜有趣的事情!

但并不是所有的谜语都已解开。不久之前,赫梯文字也曾是未解之谜。人们发现了许多赫梯语铭文。在土耳其博阿兹柯伊村,曾找到一万三千片赫梯语楔形文字铭文。

学者们都通晓巴比伦楔形文字,但对赫梯语却一无所知,所以这些文字的意思他们都无法理解。同时,也找到了其他一些赫梯象形文字,这些赫梯象形文字描绘的是手、脚、头部、野兽、箭等等。

学者们曾为理解赫梯语而竭尽心力。终于在1916年,布拉格的一位教授格罗兹内成功地解读了赫梯语楔形文字,并且在十六年后,又成功地破译了赫梯语象形文字。

似乎,以前不止一种赫梯语,而是有六种。其中几种像欧洲语言,也就是说,或许有一种像俄语。比如,其中一种赫梯语的“твой”(你的)读作“тувас”,“мой”(我的)读作“мэас”,“месяц”读作“мэнулас”。通过学习赫梯语铭文,格罗兹内不仅破译了之前未知的语言,还发现了历史学家一无所知的民族。

人们终于弄清楚,几千年前,东方曾有许多民族使用赫梯语。

这些民族都以强大的国家为基础,邻邦埃及人和巴比伦人都对其心存畏惧。

但伊特拉斯坎语的处境就不容乐观了,意大利的古代居民伊特拉斯坎人曾使用这种语言。他们的字母与希腊字母非常相似,所以把它们读出来很容易,但意思却没人能懂。

手中拥有古文字,但对上面的字却一无所知,多么令人心痛!世上还有多少有趣的未解之谜啊!在我们有生之年,又有多少秘密能被揭开呢?第六章字母的旅行

时过境迁,图画文字转变成了字母文字,但有些地方象形文字沿用至今。比如,尽管中国人远比其他人早造出文字,但他们时至今日仍在使用汉字。并且,在欧洲人对纸、火药、陶瓷和印版书籍闻所未闻以前,它们就已经在中国出现了。

欧洲人也并非完全不再使用象形文字。公共场所指路的手或者箭头、缠有电线的柱子上的红色闪电、装有毒品的玻璃瓶上的骷髅和骨头,这些都是表达字句的“象形文字”。

中国人至今仍用汉字书写,并且,汉字也不会那么轻易转化成字母文字。因为每个汉字都能表示不同的事物,一个字不止一个意思,而是多个意思。

例如,同一个汉字可以表示“日”“白日”“每天”“日间”和“日复一日”。“书”这个汉字同样可以表示“字体”和“信件”,甚至可以表示行为本身,即“书写”。

再举个例子。汉字“木”很像一棵倒立的小树,读作“mu”。假如画下两棵紧挨的“木”,却不是想当然地读作“mu-mu”,而是读作“lin”,意为“森林”,三“木”则读作“sen”,意为“大森林”。“木”本身也是复杂汉字的一部分,表示树的类别和所有木制品。

在古代中国,汉字非常像其描述的事物。比如,“日”画作中心有圆点的圆圈,“月”则画成月牙状。

后来,为了方便书写,中国人简化了汉字。各种交叉的黑色笔画,仿佛纸上散落的茶叶,很难看出日、月、星和人的形象了。

但更难辨认的,是字母中的图画。

很难相信,我们所使用的每个字母,都是描绘各类事物的图画!学者们像真正的猎人一样,一步步追寻着从图画到字母的漫漫长路。

在字母展现在我们面前之前,它们已经走遍了一个个国家。你可以在地图上追寻它们的足迹。

字母的故乡是埃及。很久以前,古埃及人就已学会用图画表达思想。但图画并不能传达一切。例如,如何画姓名?如果姓名与某种事物相似的话,那倒还可以画出该事物。印第安人便是这样做的,要写“大海狸”这个名字,他们就会画下海狸。再比如姓“胡”,可以通过画谜的形式来表现,画下一排树(针叶林)和一条线,这样就画出了一绺“胡”须。

但要是名字是其他字的话,该怎么办呢?例如,怎么画下名字“彼得”和“伊凡”?这里就不得不用到字母了。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埃及人在几百个表字和音的象形文字基础上,又创造了二十五个字母。

他们创造字母的方式非常简单。因为古埃及语中有很多简短的字,如“po”意为“嘴”,“пуи”意为“草席”(циновка),“бу”意为“地点”。后来,嘴的图画不止表示“嘴”,还表示字母“p”,草席的图画不止表示“草席”,还表示字母“ц”等等。于是,一些象形文字便具有了字母的意义。

用新方法创造文字的同时,埃及人也保留了古老的方法。他们常常用字母写字,然后在旁边画下表现这个字的图画。显而易见,他们并非一下子就习惯了字母。例如,写“тн”(书)这个字时,他们还会在旁边画一本书,或者写“ан”(鱼)时,他们会在旁边画上鱼的图案。

他们这样做,并非只是没来得及习惯字母,其实这里还另有隐情。因为和汉语一样,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很多字的写法相同。为了不混淆,几乎每个字都要有说明符号。鱼或书的图画就曾用作说明符号。

没有说明符号的话,可能会产生很严重的混淆,因为埃及人只发明了声母,而忘了韵母。因此“甲虫”这个字,他们写作“xnp”,而非“xenp”。

如果不写韵母的话,那就不得不发明大量的符号,以确保正确拼读。比如“мл”这个词,如果没有说明符号的话,就有八种解读方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