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是贫穷:写给35岁之前的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05:56:25

点击下载

作者:张彦慧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是贫穷:写给35岁之前的你

世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是贫穷:写给35岁之前的你试读:

1、确定人生目标宜早不宜迟

确切地讲,35岁以后才告诉你要尽早“确定人生目标”,很明显,已经有些迟了。

想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潇洒走一回,为名也好,为利也罢,总得体现自己的价值。理想是命运之帆,是成功之帆,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目标是成功的原动力,一旦生命带给了你柠檬,你不妨把它变成柠檬汁,世界上好多事,不去想你怎么能做?你越想得到它,目标谋取就愈靠近。正如弓拉得越满,就越射得远一样。

但问题是,人生苦短,时将毕竟有限。正如张爱玲所说“出名要趁早”,确定自己的人生的理想和目标也要尽可能地早。

在半个世纪前,洛杉矶郊区有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才15岁,拟了个题为《一生的志愿》的表格,表上列出:“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谱;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孩子;参观月球……”他把每一项编了号,共有127个目标。

当把梦想庄严地写在纸上之后,他开始循序渐进地实行。

那么那位男孩是否真地实现了他的127个志愿呢?

在他十六岁时,他随同父亲到佐治亚洲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洛莱兹探险。

他按计划逐个逐个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49岁时,他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这个美国人叫约翰·戈达德,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荣誉。成功的果实是甜美的,成功的人是让人妒嫉的;但成功之路的艰辛又有几人能体会呢?约翰·戈达德的成功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此时的他没有被成功的喜悦冲昏了头,而是雄心勃勃地向下一个目标发起了冲锋。他集腋成裘、不辞艰苦地努力,实现包括游览长城(第40号)及参观月球(第125号)等目标。

人生最可悲的就是糊里糊涂地就把自己的黄金搬的年轻岁月浪费掉了,等到年过半百、身心疲惫的时候才想起自己真正该做些什么。到那时,你就会真正体会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是怎样一种无奈。

一个15岁的孩子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如果你也能这样尽早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不懈地努力脚踏实地地去做,你就会觉得成功其实离你很近很近。

2、做一个有境界的人

每个人生来都是一张白纸,上面有几种色彩,你就有几重的人生,色调要看个人的际遇,色彩却是自己的渲染。不过在有的人认为,有几种色彩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拿起笔画下去,因此有了自己的内容。

人生的白纸上,大抵有这样几重境界,一种是平畴遇青山,一种是青山遇平畴,还有一种是永远都在青山中。但是,永远不可能有第四种境界:永远都在平畴中。

平畴,是一望无垠的原野,很少有磕磕绊绊,也几乎看不到恶劣的豺狼虎豹,在一定意义上,它是顺利的代名词;青山,则是高低起伏的石阶,或峭拔,或幽深,或虎豹潜伏,或荆棘丛生,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困难的象征物。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偏向于第一重境界:平畴遇青山。平畴是天真童年和懵懂少年的顺利,那时候,他们一切无忧无虑,天空总是蓝的,流水总是清的,岁月也没有掺加丝毫的杂质。随着逐渐成长,情窦初开,学习和工作的负担加强,他们便进入山脚。他们也曾想过退缩,但是,已经没有退路,他们亦步亦趋地前行,逐渐在登攀途中找到了快乐的意义;到了中年,有些人被困难挽住住了双脚,再也不愿前行,就在山脚住了下来,而少数一部分人,则一直走了下去,他们终于功成名就地到山巅,庄严地向山脚下的世界宣扬着自己的高度。

少数人偏向于第二重境界:青山遇平畴。他们没有一个好的出身,甚至出身很悲惨,家境贫寒,父母一方早逝,或者原本就是孤儿、甚至是残疾。他们没有一个光辉的起点,他们只有赢在过程上,这时候的他们,目的不是山顶,而是山的那一边的平畴,通过翻山越岭,他们抵达自己梦想中的境界,弥补了自己先天的不足,通过后天的争取,赢得了完美。

第三重境界的人分为两种极端:一种是由于观念、心智的不足,或者生性没有一个好习惯,注定了他们永远都要与困难纠缠,一生都无法摆脱,他们自己的人生战役里屡战屡败,一生都在打败仗;另一种是敢于挑战自己,永远都在同自己和困难作战,且能够不断攻下一个又一个山头,屡战屡胜。虽然他们同样都永远生存在青山中,但是,一个是在越烧越旺,一个是逐渐走向熄火。

为什么不可能有第四重境界呢?地球呈一个面貌丰富的星球,它不可能永远只有平畴,没有青山的地球是单调的,没有磨难的人生是平庸的;没有挑战的心灵是遗憾的。没有任何一个军队可以拒绝挑战,没有任何一次投资可以规避风险;没有任何一项事业可以一劳永逸。永远不变的是变化,世界因变化而丰富多彩,我们不光要在形态上实现“表”的更新,还要在自己心灵的疆域上产生“质”的飞跃,实现重大的改革与突围!

可以说,当我们从“呱呱”堕地的那一刻就已经在纸上描上浓重的一笔。随着岁月的增长,慢慢的有了开始时的纯真无邪的童趣,虽然大多时是稚嫩的,但却是家人最幸福的一段时间;最有趣的一组图。到了青中年的时候就有了狂放,叛逆,字里行间充满浓浓的悲喜情绪,画里也有了一定的思路和轮廓。老年的时候,画里的内容画得怎么样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能做在摇椅上回味过去。下面这句话我想可以说得清楚点,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没有成功,而是没有回忆,或许在年轻时我们都在埋怨挫折失败,磨难痛苦。可是又有多少人想过这也是一种未来的宝藏,最终的悲哀是你一直都只是拿着一张白纸,属于你自己的白纸。

人生是一种过程,无论是登山,还是临原,关键的是看我们怀揣着怎样一颗心,在怎样不同的境遇里用心走过!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种写意,不要在乎每一笔的是浓彩,还是淡抹。重要的是你下笔的那一刻的心情,以及下笔后的释然和品味。

3、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做事更重要

人生路上所遇到的困境就像一个又一个围城,你要翻过这些城墙走出去才能超越自己,赢得辉煌。说到翻墙,大家都知道,用梯子是最好的办法。最大的问题是,四面都是墙,哪个墙的后面是我们最想去的地方呢?不要费劲地爬上了梯子的顶端,才发现梯子搭错了墙头:你会发现外面没有风景,只不过是另一个困境。

所以我们常说“方向比努力重要,天赋比奋斗重要”,如果不能找到正确的努力的方向,不能有效地发掘和利用自己的天赋,那么你肯定要走弯路,早晚有一天会发现自己的梯子搭错了墙头。“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应该说,这句话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真理。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目标,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追求,但对于人的一生而言,最终想要的是一个怎样的结果呢?人的一生倾尽全力追求的是什么呢?金钱?权力?名誉?地位?还是平安和健康?这些都没错,也确实都可以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全部,但是,这些东西可以通过努力获得,也可以在转瞬间失去。

无论你叱咤风云还是平凡渺小,无论你是高大威猛的壮汉还是娇小美丽的姑娘,最终的归宿不过是一抔黄土,还有一缕青烟。

这个世界的人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随遇而安,走到哪里算哪里,永远不去想明天的事,另一种是给自己设立一个人生目标,然后用一生去完成这个目标。一个没有人生目标的人应该很难有真正的快乐?不只是他的身体在路上,他的心也在路上,他不知道明天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将来会走到哪里,这种人最常见的情绪就是累那是一种心灵上的迷惘和疲倦。反之,一个有人生目标的人也会觉得累,但那只是因为暂时的挫折和逆境所致,他肯定不会迷惘,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能要什么,知道自己该怎样去要,也知道自己目前在哪一个阶段,尽管身体还在路上,但他的心已经找到了归宿。

所谓心的归宿就是去做那些对你而言是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很多人都在寻找通往目标的方法和捷径,却都没有意识到如果你做的是一件错事的话,无论你做事的方法怎样正确和优秀都不会成功的。现在铺天盖地都是“成功学”、“方法学”和“捷径学”,却很少有人真正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要知道无论任何方法或捷径都不能让一个人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

所以,请你务必记得这句话: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做事更重要。做正确的事,是一种选择,正确的做事,则是一种态度。

做正确的事:因为人生的时间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人的一生要做很多的事,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人无论在他的人生长河中,还是人生的某一个阶段,都不能保证他所做事都是正确的事,甚至不正确的事有很高的比例。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不都是一步完成的,也并不是没有失败,实际上失败就是做了不正确的事,或在正确做事的某个环节做错了。做正确的大事,利国利民,做正确的小事,利已利人。如果套用毛泽东的一句话,那就是:做一件正确的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正确的事。由此可见,做正确的事的重要。

正确的做事:每人每天都在做事,所做事可能是大事,也可能是小事,可以是公事,也可能是私事,有的事是有意义的,也有的事可能是无意义的,我们都希望我们去正确地做有意义的事,做对国家、人民、集体有利的事,做促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事,但我们也反对糊里糊涂地做任何事,甚至做得很正确!可以想象,如果正确地去做无意义的、形式上的、重复性质的事,甚至去做对人民不利事,利已不利人的事,有损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事,程序越合理,过程越缜密,方法越讲究,则效果就会越差,后果也就会越严重。

我们经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做事就要有正确的态度,没有正确的态度,将一事无成。但做事更要有选择性,不能什么事都做,没有主见,没有是非观的做事,结果大多事与愿违,给人生留下不必要的悔恨和遗憾。我们最好“在上墙之前就看清楚梯子有没有搭错墙头”,认真思考与分析,不仅要有选择地做正确的事,还要用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思路把正确的事做正确。

4、自己比什么都可靠

自从18岁开始,你就是个成年人了。

成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家人不能象以前那样事无巨细地照顾你了,再说,你还好意思时时处处向家里伸手么?还有那些儿时的玩伴,也仅仅是玩伴而已,能不能和你甘苦与共还需经过时间的考验。所以,不管你愿不愿意,今后的日子你都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该学着自力更生了,只有自己比什么都可靠,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

下面是一个很老的小故事,可能你早就听过了,之所以又把它拿出来并不是诚心想浪费大家时间。有些故事总得有一个完美的开头才能顺利讲下去,同样,要讲明白“自己比什么都可靠”这个道理,用这个故事做开头是再合适不过了。

话说一个佛教徒走进庙里,跪在佛像前叩拜,他发现自己身边有一个人也跪在那里,那个人长得和佛一模一样。他忍不住问:“你怎么这么像佛啊?”“我就是佛。”那个人回答道。他很奇怪:“既然你是佛,那你为何还要拜呢?”“因为我也遇到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佛笑道,“然而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想来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可能就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佛之所以成为佛,大约就是因为遇事只去求自己!只要我们都拥有遇事求己的那份坚强和自信,我们就会成为自己的佛。

自己都成了“神”,就算未来尽是坎坷崎岖又何足惧?

在同一个社会环境里,人的命运之所以会表现出极大的不同,主要是由一系列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换句话说,内因即主观条件是人的命运变化的根据,具有一定的决定性,外因是通过内因而发挥其作用的。由此,无论是人类发展的实践,还是科学理论的分析,最终的研究结论就一句话:没有什么比自己更可靠,你就是自己的神、自己的上帝,你的命运最终还是由你自己去把握。

在美国贫民窟中有一对兄弟,父亲是个罪犯,前科累累进了监狱,母亲离家出走,不知所踪。兄弟俩无依无靠,于是哥哥开始打架抢劫,不学无术,后来也进了监狱,踏上了和父亲同样的不归路。当人们问他时,他埋怨道:“有那样一个父亲,有什么办法!”弟弟却恰恰相反,奋发向上,努力打工,靠奖学金念完大学,成为费城一位颇有名望的律师。当人们询问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双手一摊:“有那样一个父亲,有什么办法!”

同样的父母,同样的境遇,却有迥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一个看似认命,其实是逃避生活的困苦,为自己的软弱找借口,毕竟偷抢来钱容易,也不费力气,比辛苦地打工挣钱要轻松多了。另一个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选择了一条短期看似辛苦却有着长期保障的道路,成为生活的强者,他人的楷模。因此,我们要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要把一切成败都归咎于命运!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命运!

只有奋斗和努力是真实的,只有自己的汗水是真实的。相信不可控的命运,不如相信真实的自己。祈祷虚无的神和上帝,不如付出坚实的劳动。

还有就是,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知道自己能力的限度,然而,我们所“知道”的大部分东西,其实并不是完全知道的,而只是感到而已。由于人们很少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限度究竟在哪里,以致许多人老是把自己的个人能力估计得低于实际水平。卡费尔德指出:“对自己起限制作用的感觉是做出高水平工作的最大障碍。”具有高标生存境界的人永远都不会让感觉限制自己的斗志。而是努力奋斗、争取,尽最大的可能获取自己想得的一切。

可是许多人不相信自己有改变命运的力量,或者不思进取,随波逐流,或者寄托希望于别人甘心做个寄生虫,最后匆匆走过一无所有。但那些不相信命运、不祈求佛的保佑的人都常常是受人尊重和敬仰的成功者。他们从不祈求外在力量的恩赐,只相信自己的努力。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好的机遇,好的前景都是我们自己智慧和行动的结晶!这是35岁以前的你最应该牢记在心的一个座右铭。

5、多吸收别人的成功经验

一般情况下,人们看到成功者的辉煌成就会有两个反应,一个是羡慕地流口水,另一个是从成功者的经历中不断总结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并且以此指导自己未来的奋斗历程。前者这一辈子有可能只剩下羡慕,其他的一无所有,而后者后来大多都成了前者羡慕的对象。这就是差距。

成功者就像一根擎天大柱,展现出一个人孜孜不倦的奋发追求和充满传奇的奋斗里程,他给了后来者拼搏进取的动力,他给后来者以成功的捷径指导。在成功者面前我们似乎是很渺小,但是只要我们向他靠拢,就会发现自己在慢慢张大、成熟。

当我们接近成功者时,我们也会从他的身上学习到某种自己身上不曾存在的东西,或者说和成功者在一起会被他潜移默化地被感染。一个人要接近成功者不单单是多和他接触这么简单,这里有三种方法让我们更清楚怎样接触和利用成功者:第一,如果你帮成功者工作,很可能学到他的成功途径。第二,当你有了初步的成功之后,你要寻找更成功者的足迹才会继续成功。第三,当你越来越成功或者说你想要最大限度的成功,你最终应该找那些成功者为你工作。方法如是但具体操作还是要发挥我们的领悟能力和聪明才智才可以。

成功最重要的秘诀就是要用已经证明有效的成功方法去执行成功方案。我们必须向成功者学习,做成功者所做的事,了解成功者的思维模式,像成功者那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创造出成功:当你遇到忧虑的时候,你应该想想一个成功者会对此表示忧虑吗?一个你认识的成功者会为了这种事扰乱心绪吗;当你有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想法的时候,也应该考虑一下成功者有了这种想法会怎么做;当你说话或者议论别人的时候,思量一下成功者会以这种方式说话和议论别人吗;当你对待工作满不在乎、存在消极情绪的时候,你就更应该以成功者的头脑来问问自己应不应该这样描述和对待工作。

升级你的思考,升级你的行动在心中牢记一个观念——“假如我是成功者会这样思考?”经常问类似这样的问题,会使你真正的处在成功的位置上。

学习成功者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他们的“精气神”,而不要只是学习形态,要懂得用心去复制别人的成功——找出成功者的与众不同并复制出来。这样做会比你想像中的成功时间可能要少许多。若是不得复制、模仿的要领,还不如不学、自己摸索来得快。

那么具体来讲,究竟该如何学习成功人士呢?我们总结了几点,可以供你参考:

其一是学习的目的要明确。

如果你打算学习某位成功的企业家,而这位企业家的活动空间同你的意念不发生冲突时,那么他或许会把他获之不易的经营手法与你分享。你可以亦步亦趋地照他的方式去做,也可根据自己的目的,只把他的方案当做样板来参考。如果对方知道你在使用他的设计方案而乐于帮助你,你的感觉会更佳,学习的效果也会更佳。这时你可以通过同他交流,掌握更多的细节。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向他询问有针对性的问题,征求具体的建议等等。

其二是不要盲目照搬。

某些因素对某些仿效对象有用,却未必对所有人都有用。因此,学习应该掌握一般性原则,不要把每个具体细节都不加选择地照搬。例如,有的同学看了许多成功励志方面的书籍,他们往往喜欢顶礼学习那些成功人士,人家怎么干,他也怎么干,最后还是一无所获。学习别人对你有用的东西才是明智的做法,如果也照搬同自己气质不协调的东西,那么就成为东施效颦了。

第三要有所创新与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不但要从仿效的原型中尽可能汲取更多的东西,把这些当做改善业务的基础,而且还要加上自己的改进设想。即使你的学习对象能提供十分完善的方案,你还是要设法加上自己的创新。当你感到由于加进了创新以后,新方案比原方案有了发展时,你不妨邀请仿效对象或者有关专家来评价一下,从而获得裨益。

另外,还要联系与交流。

为找到一个恰当的仿效对象,你可能要花很多的工夫。你必须随处留意同自己想法一致并获得卓越成功的经营明星,及时追踪在社交场合中得到的有关信息。如果你偶然听到有人讲起富有创业精神的张小姐打算在某个时装及装饰品展销会上展销新款首饰,那你就不要放弃这一时机,也不可担心别人认为你是在窥探商业秘密,你要尽可能多地找到一些有关的信息。例如,张小姐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她的生意干得是不是像大家所认为的那么成功?在这次展销会上别人可否展销商品?你要对所得的信息提出疑问,可能的话,也不妨直接询问当事人。如果她确定像传说的那样生意兴隆,财源广进,那么她应该深知交流信息以及建立网络的价值,对于你虚心求教如何开展业务的合理要求,她也就不会置之不理。

财运亨通的小本经营者为数不多,你应该设法了解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而你没有做,他们有些什么有利条件而你没有。你肯定也想弄清楚你的学习对象是否确实值得你钦佩。某些小公司的老板是靠自身努力而拓展业务的,但是也有些人的产品之所以畅销,主要是因为此人的配偶是商界名人,广有门路。你一定要先把这些不同的情况弄得一清二楚,即要弄清哪些企业家是纯粹靠自身发家的,然后设法找到与其联系交流的途径,通过熟人介绍或自己找上门去。你的仿效对象如果确实是那种用自己力量创业的成功者,那么对于你的发展肯定很有帮助。

6、从“难”中蜕变

有一首打工者的歌中唱道:

我穿行在茫茫的人海草原,

不想平凡是我行动的罗盘,

我飞越故乡的山水和人烟,

不想平凡是我祖辈的心愿。

……

这大概是许多普通人共同的心声,想要超越平凡的自我,想要创造自己的奇迹。可事实是,这样一个美好的结果从来不会轻而易举得到。

在举世震惊的“5·12”汶川大地震后,台湾首富王永庆慷慨捐资一亿元人民币,为世人所称道。其实,王永庆少时家境贫寒,是他白手起家,努力奋斗才成为今日的一代巨富。

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贫困使他无法继续上学,他只好背起简陋的行装,去嘉义工作,当米店的小工。16岁时,王永庆决意创业,他求父亲为他借到200元台币做本钱,开了一家小米店。

小米店开始时困难较大,附近的居民都有米店关系,一时插不进去。王永庆不气馁,一家家去推销,并把米中杂物拣得干干净净,有时还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户家中,尽量满足客户的要求。过硬的服务水平,逐渐赢得了用户,生意越做越好。接着,他开设了一间碾米厂。当时他的隔壁也有一家碾米厂,条件比他优越。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他每天苦干十六七个小时,终于压倒了别人。后来,他又办了一家砖厂。抗日战争期间,米厂被日军飞机炸塌了,但他很快又办一家更大的米厂。

抗战结束后,台湾光复了,王永庆打入了木材市场,惨淡经营。直至20世纪50年代,台湾建筑业蓬勃兴起,木材价格猛涨,王永庆趁机由小商人变为大商人。

当时的台湾,资源贫乏,许多工业材料都依赖进口,塑胶原料便是其中之一。王永庆与其他一些商人雄心勃勃地合资成立了一座聚氯乙烯工厂,以120万美元从日本取得了技术,在1957年开始投产,并把公司名称正式定为“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王永庆是主要股东及经营者。这项投资在当时的台湾是极冒风险的,一个化学家预言王永庆要破产。难关确实一道又一道,日本产的塑胶粉充斥台湾市场,而台湾塑胶加工业尚未完备,“台塑”的聚氯乙烯就更无人问津了。一些股东心灰意冷,纷纷退股,“台塑”面临夭折的危险。王永庆没有退缩,他变卖了自己的所有产业,毅然购下了“台塑”所有产权,独自经营。他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反其道而行之,更加大量地生产,但同时提高质量,投资70万美元更新设备。结果提高了质量降低了售价,打开了市场。二是在1958年投资设立“南亚塑胶加工厂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台塑”的聚氯乙烯粉加工制造各类塑胶产品,终于在塑胶行业发展壮大了起来。

王永庆的成长和创业之路走得并不顺利,甚至更加坎坷。但他没有听从于命运,执著与胆识让他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人生。我们活着就应该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轨迹,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应该树立坚定的信念,挑战命运,抬起头来,迎难而上!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没有谁可以一步登天。恰恰相反,所有的成功都是经历了一连串的失败之后才获得的。

著名演员王宝强的经历可说是平凡人梦想成真的最佳写照。那么多的人看了《少林寺》,都想像李连杰一样成为功夫明星,却很少有人真的去做。可王宝强小小年纪,却不怕艰险,千里迢迢跑到少林寺学艺。那么多的人在少林寺习武,也想拍电影,却也只是想想而已。可十几岁的王宝强却敢跑到北京作“北漂”,做民工,跑龙套,吃得苦中苦,由配角到主角,由龙套到明星,完成了人生中的华丽蜕变。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奋斗的成果是诱人的,而奋斗的过程是艰难的。其实,这个“难”既包涵了生活中的艰难困苦,也包涵了自己心中的“难关”,是否能想到就去做到,是否相信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未知的一切,是否能冲破心底恐惧的难关,只有敢于挑战自我,迎难而上的人才能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7、把握住最好的今天

有些回忆没有遗忘,却注定不能重来,上帝的残酷就在于梦想和现实有着遥远的距离。如果不小心把记忆忘在了某个角落,就要努力的找寻。人的心常常处在无休止的矛盾之中。自己拥有的东西,无论别人多么羡慕,总觉得平淡无奇;自己没有的却以为重要;而拥有的一旦失去,才想起当初应当珍惜。如果真的能够把心灵上的眼睛打开,它会告诉你,过去是可以回忆的,但是过去是回不来的,能够好好把握的只是今天。“今天”是最容易得到的,就像空气和阳光一样,因而,没有多少人给予它特别的关注。人们往往宁愿沉浸在对昨天的追忆和对明天的憧憬之中而漠视“今天”的存在。“今天”又是最容易失去的,好比青春和美丽。人们对其价值的真正理解总是在它悄悄地流逝之后。

昨天的辉煌并不能证明今天的价值,明天的灿烂也无法减轻今天的痛苦。一味沉浸在昨天影子中的人,未来必定不会属于他们;而把全部幸福和希望都寄托在明天的人,明天将永远只能是明天。

我们所需要的是永远地抓住今天,把全部的热情与心血都倾注到现在。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阴雨连绵,无论是瑞雪纷飞还是狂风呼啸,该享受时则尽情地享受,该拼搏时则奋力地拼搏,该牺牲时则无畏地牺牲。这样,你方能无愧于昨天,也无愧于明天。“时间”随着时代的进步愈来愈重要了。因为它十分宝贵,同时不能积存。假使把今天的时间虚度过去,那么就永远失去了这个日子。你应该记住,它就是昨天我们想做各种事情的“明天”。

有句话说得好:昨天是一张已注销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今天是手上的现金。因此要认清今天是我们惟一能利用的时间,去善加利用吧!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再去管它;将来则还没有来到,也不要去管它;重要的是现在,正在一分一秒地走过。只要你把握住了现在,那么所有的时间都将被充分地利用,一点一滴也没有浪费掉。由无数个充实的“现在”组成的历史,是你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所有值得怀念的或是不值得怀念的日子,就这么像流水一样一天天地过去。尽管不似平平淡淡一杯白开水,却也未曾有过轰轰烈烈。然而,总有一些不被料到的安排一次次地改变了我们,朋友的不信任,考试的不理想,父母的迁怒,工作没成果,都在一点一点地浪费掉,好多的“现在”从我们指尖悄悄滑落,成为无可奈何的“过去”。我们之所以还这么平凡甚至平庸,我们之所以还这么郁闷甚至困苦,是因为我们没有很好的把握“现在”。

哲学家先哲无意间在古罗马城的废墟发现了一尊“双面神”神像。于是问:“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两副面孔呢?”

双面神回答:“因为这样才能一面察看过去,以记取教训;一面瞻望未来,以给人憧憬。”“可是,你为何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先哲问。“现在?”双面神茫然。

先哲说:“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未来是现在的延续,你既然无视现在,即使对过去了若指掌,对未来洞察先机,又有什么意义呢?”

双面神听了,突然号啕大哭起来。原来他就是没有把握住“现在”,罗马城才被敌人攻陷,他因此被视为敝屣,遭人丢弃在废墟中。“现在”是最重要的,“现在”是存在的本质。我们只能拥有转瞬即逝的现在。有人总是回忆过去或把希望寄托在未来,而不重视现在最应该做什么。一切都从现在做起,把握住现在才是人生成功的关键。

把握现在,是很多成功者用双脚开辟出来的真理,是许多失败者用心血凝聚的教训。

把握现在,就是不必为无可挽回的过去而懊丧,也不必为了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想入非非。过去无论自己怎么辉煌怎么灿烂,也已像流星一样滑进无边的黑暗之中。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并且是以今天为起点的,所以我们能够切切实实地把握的只有现在,把握现在就等于踏上了成功的征程,也等于为未来奠定了基础。

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从现在开始就无所谓太早或太迟,从一个行动开始,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有收获。就像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一样。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播下一个行动,把过去的收获和未来的憧憬连接起来,就会得到一生的充实。

蚌在它生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突如其来的灾难。也许就在某一天,在它刚美美地饱餐一顿,正在水底散步时,一不留神一粒沙子钻进了它的体内,痛苦由此开始。多少次,它试图解除这种痛苦,用各种方法不断地努力。最后,在它不断的挣扎下,原本粗糙的沙子,不经意间竟成了一颗美丽的珍珠。它本是一个平常的蚌,甚至带有些许缺陷,而苦难的结果,却使它成了一个高贵的蚌。

很多事物都暗含美感,都会给你带来赏心悦目的欢欣和喜悦,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知,用情去体味,想一想:此刻的我们,能快乐幸福地活着该感谢的有谁?

人生的岁月无边,成败交织,当有一天你在人生的旅途中捡拾了一串美丽的珍珠时,不会有人惊讶你的幸运,因为大家都知道那绝非偶然,而是你饲养多年的蚌的回赠。

8、即使为自己,也要做点有意义的事

文学泰斗钱钟书大家都知道,很厉害的一代名家。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钱钟书也不例外。“一个人如果碌碌无为,只为自己渺小的生存而虚度一生,那么,即使他高寿活到一百岁,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这句话就是钱钟书的爱人杨绛所言。很朴实的一句话,却让人如醍醐灌顶。生来不易,为什么不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给自己看呢?

以前听人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孤独者倚靠着一棵树晒太阳,他衣衫褴褛,神情萎靡,不时有气无力地打着哈欠。一位智者从此经过,好奇地问道:“年轻人,如此好的阳光,如此难得的季节,你不去做你该做的事,懒懒散散地晒太阳,岂不辜负了大好时光?”“唉!”孤独者叹了一口气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的躯壳外,我一无所有。我又何必去费心费力地做什么事呢?每天晒晒我的躯壳,就是我做的所有事了。”“你没有家?”“没有。与其承担家庭的负累,不如干脆没有。”孤独者说。“你没有你的所爱?”“没有,与其爱过之后便是恨,不如干脆不去爱。”“你没有朋友?”“没有。与其得到还会失去,不如干脆没有朋友。”“你不想去赚钱?”“不想。千金得来还复去,何必劳心费神动躯体?”“噢,”智者若有所思,“看来我得赶快帮你找根绳子。”“找绳子?干嘛?”孤独者好奇地问。“帮你自缢!”“自缢?你叫我死?”孤独者惊诧了。“对。人有生就有死,与其生了还会死去,不如干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余的,自缢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逻辑吗?”

孤独者无言以对。“兰生幽谷,不为无人佩戴而不芬芳;月挂中天,不因暂满还缺而不自圆;桃李灼灼,不因秋节将至而不开花;江水奔腾,不以一去不返而拒东流。更何况是人呢?”智者说完,拂袖而去。

面对命运可以区分为三种人。

低境界状态之下的人往往是宿命论观点的持有者。在命运面前,他们无力抗争也没有想过抗争。日子在浑浑噩噩中流失。多少年前他们是下层人,多少年后他们仍然是下层人。到世间的这一遭,他们也只是和其他生物一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生命对他们而言只是日复一日的累积,平淡的重复,这样的日子不会升华。

另一种人对命运有过抗争,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他们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来环境的束缚,实现了一定转变。但通常有一定的惰性,当环境得到改变后,安于现状的心态就表现出来了。做事开始束手束脚,止步不前了。

而在高标境界生存状态之下的人对改变现状从来没有犹豫过。不管处于困境或是处于顺境,他们总知道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有所作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为什么世人对自由的评价如此高?因为“只有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才能享受真正的生命”。只有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他人的掌控,成为自己的主人,生命中拥有的一切才会是属于自己的。

相信命运的人的第一个特征是消极退避,因循守旧。他们不争取、不反抗,任命运的蹂躏,犹如待宰的羔羊。

相信命运的人还有一个表现是囿于地位,因为囿于地位而无法向前迈进。他们倒不见得认为自己的地位将一成不变,但他们总觉得现在的地位是上天的安排,所以不可逾越。

有一次,一个士兵从前线返回,将战讯呈递给拿破仑。因为路程赶得太急促,他的坐骑还没有到达拿破仑的总部就倒地累死了。拿破仑立刻下了一道手谕,交给这位士兵,叫他骑上自己的坐骑火速赶回前线。

这位士兵瞧着那匹魁伟的坐骑,还有上面所配的华贵的马鞍,禁不住战战兢兢地脱口而出:“不,将军,我只是一个平常的士兵,我受用不起!”

拿破仑回答他:“对于一个法国的兵士,没有一件东西是不能受用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他们以为别人所有的种种幸福是不属于他们的,以为他们是不配有的,以为他们是不能与那些命运殊佳的人相提并论的。然而他们不明白,这样的自卑自抑、自我抹杀非但不会改善自己的状况,相反会使它变得更糟糕。这种心理造成了他们的人生境界毫无起色,他们一辈子都只能生活在最底层。

不同的思想境界、不同的理想抱负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每个人都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你可以为自己设计达到目标的路线。如果你放弃自我实现的梦想,只是被动地承受接踵而来的一切,那么你就无法体会到想要有所作为的力量及它所带来的收获。一旦你尝试着去把握自己的人生,你就能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存在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心中的仓库很大,你应该去寻找这个大仓库,而不应与厕鼠为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成功从来不是只有一个标准

古时候交通不便,人们要去一个稍远的地方总是困难重重,而现在,人们可以凭借种种便利的交通工具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甚至地球都缩小为一个村庄。也正因为交通的便达,获得信息的便利,使得人们在选择人生之路的时候,就像是站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自脚下延伸出去的道路有千条万条,纵横交错,但大多数人都对这些路视而不见,在他们眼中路只有一条。

所以,他们认为要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是有着一个标准的。因为这个标准,他们制定出这样的人生之路:孩提时代,要学钢琴、学书法、学舞蹈、学种种的技能;在学校里要考试考第一,看各种各样堆积如山的参考书;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之后,还要努力拿到各种证书,参加各种实践;毕业以后要进入一家大企业,要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结婚,为着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努力工作,所以要参加各种令人生厌的酒会、应酬;然后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按照这个标准走下去。

可是,这样的人生真的就是所谓的成功吗?不见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说:“考试能拿第一名并不代表一切,因为考试是解决别人解决了的问题。我所认识的20世纪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拿诺贝尔奖的,几乎没有在学校考第一名的,考最后一名的倒有几位。但这些人都能挑一个题目,根据客观情况认定这是自己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为了这个,其余的东西都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问题?那就是成功之道要适合自己。

我们看当今社会上那些功成名就者,那些寻找到适合自己人生之路的人,他们所走的路往往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正确的、正常的、标准的路。

在网上有一个笑话,说:“辍学,一定要辍学!从小学辍起,不然没前途!爱迪生,上学时间才3个月;富兰克林,上学时间才3年;要是上到大学才辍学,顶多就只能是个比尔·盖茨了。”

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就像老子所说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为什么小学毕业的爱迪生成了发明大王,在学校成绩很差的爱因斯坦创造了相对论,退学的比尔·盖茨和艾利森成了大富翁,自学成才的李嘉诚创立了商业神话……这些现象是偶然的吗?是违背了社会规律的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和传统不同,他们不是去适应一个环境,而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

新世界的创造当然不是稳定的,也不是可以预测的,而这种不能预测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恐惧,使人们不敢去实践。但是敢于实践的人,却可以制定出新的规则,其他人只能去适应和遵守他们制定的新规则。事实上,这个世界总是会把最高的荣誉给予那些敢于开拓、敢于不走寻常路的人们。

在明代吕楠所著的《泾野子》一书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翁有5个儿子,老大木头木脑,老二聪明机灵,老三双目失明,老四弯腰曲背,老五一腿残瘸。在一般人看来,这个家里恐怕只有老二能有点出息,老大能过个平常人的小日子,至于有残疾的老三、老四和老五基本上是注定了不幸的人生了。可是知子莫若父,当父亲的对儿子们的生计作了妥善的安排:让木头木脑的大儿子种田,面朝黄土背朝天,用不着花心计与人打交道,也就不会吃亏上当;让聪明机灵的二儿子经商,精打细算不吃亏;让双目失明的三儿子算命,占卜起卦行走江湖;让弯腰曲背的四儿子搓绳,这活儿即使是驼背也一样干得像样;让一腿残瘸的五儿子织布,坐在织机前面用不着费力。等老翁去世后,5个儿子都能安身立命,一生不愁衣食。

这位父亲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扬长避短,把儿子们的优势发挥出来,甚至是将缺陷化为长处。如果他让呆板木讷的大儿子去经商,让聪明机灵的二儿子去搓绳,让双目失明的三儿子去织布,让驼背的四儿子去种田,让瘸腿的五儿子去算命,那他们只怕都会一事无成,各人抱憾终生。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却是在扬短避长,让有着音乐天赋的人去经商,让擅长体育运动的人去做文员……这样的“恍恍惚惚”又怎能照彻到理想的境界呢?跟随着别人制定的规则去追寻名与利,就真的是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吗?

10、路要一步一步走,成功要一点一点来

人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不是任何文凭、学位、身份、背景可以缩短或替代的,否则就会出现断层,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是一句歌词,也是一条真理。“随便”是指空想、浮躁,只有去掉这些,发扬务实的精神,万丈高楼才能拔地而起。初入社会是一个人的品质和生涯定格的时期,如果你能在这个时期树立起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地练就基本功,那么还有什么能阻碍你成功呢?

即使自身具备再优越的条件,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然而,很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步入社会后,却把这么简单的道理忘记了。他们总想一步登天,恨不得第二天一觉醒来,摇身一变成为比尔·盖茨一样的成功人物。他们对小的成功看不上眼,要他们从基层做起,他们会觉得很丢面子,他们认为凭自己的条件做那些工作简直是大材小用。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但又缺乏踏实的精神,最终只能四处碰壁。

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靠空想得来的,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尝试、去体验,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不管你拥有过怎样知名学府的毕业证书,也不管你获得过怎样高的奖励,你都不可能在踏出校门的第一天就获得百万年薪,更不可能开上公司所配的“宝马”跑车,这些都需要你踏踏实实地去干,去争取。如果你不能改掉眼高手低的坏毛病,那么,不但初入社会就遭遇挫折,以后的社会旅程都将布满荆棘。

上世纪70年代,麦当劳公司看好了中国台湾市场,决定在当地培训一批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最先选中了一位年轻的企业家。但是,商谈了几次,都没有定下来。最后一次,总裁要求那个企业家带上他的夫人来。当总裁问道:“如果要你先去打扫厕所,你会怎么想?”那个企业家立即沉思不语,脸上还现出了尴尬的神情。他在想:要我一个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打扫厕所,大材小用了吧?这时他的夫人却说道:“没关系,我们家的厕所向来都是他打扫的!”就这样,那个企业家才通过了面试。

让那个企业家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一上班,总裁就先让他去打扫了厕所。后来他晋升为高级管理人员,看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后才知道,麦当劳公司训练员工的第一课就是先从打扫厕所开始的,就连总裁也不例外。

创维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王大松曾经说:“年轻人只有沉得下来才能成就大事。无论你多么优秀,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或新的企业,刚出校门就只想搞策划、搞管理,可是你对新的企业了解多少?对基层的员工了解多少?没有哪个企业敢把重要的位置让刚刚走出校门的人来掌管,那样做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毕业生本人都是很危险的事情。”

所以,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先去掉身上的浮躁之气,培养起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基础打好了,你事业的大厦才可能拔地而起。

戒掉浮躁之气并不困难,只需把自己看得笨拙一些。这样你就很容易放下什么都懂的假面具,有勇气袒露自己的无知,毫不忸怩地表示自己的疑惑,不再自命不凡,自高自大,培养起健康的心态。这有利于更快更好地掌握处理业务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能给上司和同事留下勤学好问、严谨认真的好印象。

拥有笨拙精神的人,可以很容易地控制自己心中的激情,避免设定高不可攀、不切实际的目标,不会凭着侥幸去瞎碰,也不会为了潇洒而放纵,而是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踏踏实实地用好每一分钟,甘于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并能时时看到自己的差距。

认真扎实地去做基础工作,是培养务实精神的关键。越是那些别人不屑去做的工作,你越要做好。工作能力是有层级的,只有从基础做起,处理好小事,才能打好根基,培养起处理大事的能力。

你还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坦然地去面对一切。如果小有成就,也不需太得意,如果遇到挫折,也不要消极失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会使你更加关注自己的工作,并集中精力做好它。

此外,还要切忌急于求成。事业的成功需要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急于求成可能导致功败垂成。

你是成年人了,不管你以后从事哪一行哪一业,成功都自有其既定的路径和程序,一步一步地来,成功自然会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想一步登天,成功就会跑得比你更快,你永远都追不上。

11、别总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

天天听到这样的抱怨:这太不公平了!可惜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成为生活的法官。在现实生活中过多地沉醉于那些公平的思考已经使我们中的好多人背上了沉重的“渴望平等”的包袱,从而完全演变成一种对生活和自己的苛刻。

有的人总是抱怨自己与别人干的工作一样多,但工资奖金却比别人拿的少。有的人总是认为那些明星的收入太高,时时抱怨不公平,并由此对这个社会失去了希望。他们想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寻求公平的落脚点,并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刚正不阿的法官的地位上裁断这世间各种不公平的事情,并痛心疾首地大声呼唤着“公平!公平!”

强求公正是一种自寻烦恼、过于注重外部环境的表现,也是一种逃避现实责任的好借口。在寻求公平的人的眼中,好像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就是这么永远保持对公平的执着和追求。

可是不公道的现象总是存在的,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绝对公平的起跑线、绝对公平的竞争机会,就宣布退出人生的角逐和比赛。我们可以抗议,可以去争取,但更要在逆境中保持良好心态,在生存中不断增进自身实力,在精神上不为这种现象所压垮,然后努力使这个世界看起来公平一点。

在这个世界上,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但得失恩怨之间其实是有一种规律、法则在其中运行的。天行有常,从一个较长的时间系统里去看,公平是存在的,就如同马克思对价值规律的表述一样: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长期来看,价格与价值肯定是一致的。

这段话同样适用于社会公平原理,从长期来看,社会肯定是公平的,但我们不可能任时候、地点,任何事情都强求绝对公平,就如同你不能要求价格每时每刻都绝对等同于价值一样。

爱默生说:“……一味愚蠢地强求始终公平,是心胸狭窄者的弊病之一。”因为我们不可能对人生投“弃权”票,所以就必须在努力争取的同时,学会宽容,才能正视不公平。

12、做事脚踏实地,杜绝眼高手低

有些人总是有很高的梦想,他们不屑于眼前的这些小事。旁人在他们眼中,也大多是一群庸庸碌碌之辈,谈不上有什么共同语言。但在最初交往时,人们往往会被他们表面的雄心壮志所迷惑,老板也会认为他们是难得的栋梁之才。而事实上,他们眼高手低,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自己宏伟的梦想中,长此以往,他们不能也不会做出什么成就,曾经的雄心壮志难免会变成同事们茶余饭后的玩笑。除非他们翻然悔悟,奋起直追,否则,等待他们的往往是慢慢沉沦,或者跳到其他的公司去继续发牢骚,即使这样,同样的悲剧也难免再次上演。

郭英毕业于某大学外语系,她一心想进入大型的外资企业,最后却不得不到了一家成立不到半年的小公司“栖身”。心高气傲的郭英根本没把这家小公司放在眼里,她想利用试用期“骑马找马”。

在郭英看来,这里的一切都不顾眼——不修边幅的老板,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土里土气的同事……自己梦想中的工作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啊。“怎么回事?”“什么破公司?”“整理文档?这样的小事怎么让我这个外语系的高材生做呢?”“这么简单的文件必须得我翻译吗?”“就一篇小报告而已,为什么自己不写要我帮忙呢?”“噢,我受不了了!”

就这样,郭英天天抱怨老板和同事,双眉不展、牢骚不停,而实际的工作却常常是能拖则拖,能躲就躲,因为这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根本就不在她思考的范围之内,她梦想中的工作应该是一言定千金的那种。呵,梦想为什么那么远呢。

试用期很快过去了,老板认真地对她说:“我们认为,你确实是个人才,但你似乎并不喜欢在我们这种小公司里工作,因此对手边的工作敷衍了事。既然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挽留你。对不起,请另谋高就吧!”

被辞退的郭英这才清醒过来,当初自己应聘到这家公司也是费了不少力气的,而且,就眼前的就业形势,再找一份像这样的工作也很困难啊。初次工作就以“翻船”而告终,这让郭英万分失望与后悔,可一切都已晚矣!

有些员工则不同,他们也有很高的梦想,但他们不会每天都深陷于幻想中难以自拔,他们会制订好切实可行的计划,从现在的工作开始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并这样毫不松懈地坚持下去。他们知道除非是他们努力把事情做成,否则什么也不会发生。就这样,他们一步步地默默努力着。终于有一天,他们晋升成为公司的骨干,所有人都不禁会大吃一惊,但仔细回想,这一切其实纯属正常,毕竟天助自助者。梦想对于他们,已经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当人们抱着过高的目标接触现实环境时,感到处处不如意,事事不顺心,于是就整天地抱怨。其实在做事时,你首先要做的是根据现实的环境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即使你给自己定位很高,但做起事来要现实一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辛勤耕耘才会有所收获。再宏伟的梦想,也经不住只说不做;因此做事一定要脚踏实地,坚决杜绝眼高手低。

13、梦想不在于辉煌,而在于可行

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不是没有理想,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仔细想过,这个理想根据现实情况是否切实可行,是否有助于自己未来的成长。

一个有理想的蚂蚁,是把自己变成最优秀的蚂蚁;一个有理想的狮子,是把自己变成最优秀的狮子。如果蚂蚁眼红了,想变成百兽之王的狮子,那便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了。

一旦一个人的理想和目标是不切实际的,那即使再如何追求,都是痴心妄想,最终是两手空空。

有一家子,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冷静聪慧,小女儿活泼伶俐。这年夏天,父母亲带着两个女儿来到海边度假。

刚刚住下,小女儿便吵着要去海边玩,母亲便拉着两个女儿一同前往。小女儿飞快地跑向海边,伸开双臂,深吸了一口迎面吹来的海风,内心的激动已经压抑不住。她光着脚丫触触海水,挽起衣袖,垒起沙堡,不过这些都不好玩,她又开始捡拾贝壳。

母亲丝毫不敢懈怠,担心小女儿调皮,于是让大女儿陪着小女儿捡拾贝壳。

海边的贝壳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小女儿东挑挑,西看看,总是兴奋地拿起一个,然后丢掉手里原本的那个。这个嫌不够美,那个又嫌不够俏,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贝壳呈现在她的面前。

海潮又献上了一片贝壳,她瞟了一眼,又没什么中意的。她翻起潮湿的泥沙,寻找着地下所埋藏的“宝藏”。突然,一只小螃蟹从海滩的洞中爬了出来,不友好地对着她的手指头来了一钳,她大叫了一声,紧捂着受伤的手扑入母亲的怀中。

母亲牵着她,带着大女儿回到了住处。小女儿看着大姐满载而归的笑脸,再想想自己两手空空,看着隐约传来痛楚的伤口,心里十分难过,忍不住哭了起来。

小女儿的哭声惊动了母亲。母亲便进屋来安慰她。母亲轻抚着她的额头,轻声安慰道:“是不是因为看见姐姐满载而归、自己却一无所获而感到伤心?”

小女儿揉着微肿的双眼,点了点头。母亲又说:“知道为什么吗?”女儿又摇了摇头。

母亲语重心长地说:“你太心浮气躁了。你们两人去沙滩捡贝壳,姐姐满载而归,而你却一无所获,因为姐姐不会像珠宝商鉴定珠宝那样用挑剔的眼光审视每颗她所看见的贝壳。她看见美丽的,可爱的,就会拾起来纳为己有。她不会只盯着一种或几种贝壳,各式各样的都多多少少地占有一些。她的目标是实实在在的。而你两手空空,寻觅许久却一无所得,因为你总想找一颗你心目中最美丽,最稀罕的贝壳,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只能化为‘孤独’、‘茫然’。”

爱默生曾经告诫过我们:“把你的人生之车系在遥远的星辰上。”这并非指一个人的目标越远越好,而是说人生的目标应当像星辰一样,永远那样清晰闪亮,闪耀在头顶的上空。追求如大海行船,受灯塔指引,就能顺利到达目的地,若是被海市蜃楼所迷惑,则会迷失航向,不知所终。所以,切莫好高骛远,应该珍惜我们周围的事物,从我们的身边开始追求成功的契机。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况《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切远大的志向都是从基础开始的,一切目标都应是经过考虑、切合实际的。

在我们的周围,仍然存在着许多沾染有好高骛远坏习惯的人。有的人大学一毕业就希望能获得高薪,对找到的工作不甚满意,总是不断跳槽,而不愿去考虑如何做好眼前的工作;有的人希望能成为一位知名的成功者,却又不愿意付出努力,只是每天幻想能有“天赐良机”出现在他面前;有的人总是不断地制定计划,在最初设想得十分完美,但是当真正行动起来时,才发现原来目标太大,计划只能变成空话;有的人天天梦想着自己能干大事,干一番轰轰烈烈的惊天动地的大事,对于一些常规性的工作不屑一顾,认为做这些工作是委屈了自己,未让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

这一切事实上都是不切实际地幻想的表现,他们不断地追求着镜中月、水中花,整日做着不切实际的梦,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失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拿幻想当理想的人注定一事无成。

我们树立抱负和理想,既要基于现实,又要超越一般标准。太难和太容易的奋斗目标,都不会激发人们去实施的热情。而对自身具有一定挑战性,同时又能使自己相信能够完成的目标,就是最完美的理想。

14、钱不会因为脏而贬值,人不会因为逆境而失去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踩它。而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是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

是的,我们的价值从未被磨灭,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没有珍视,没有充分的利用而已。

尼克松当总统期间,白宫几次进行权力变动,更换了很多人的职务,但基辛格始终保有一席之地,而且是个很重要的席位。这并不是因为他是美国最好的外交官,也不是因为他与尼克松私人关系密切,更不是因为他俩有共同的理想和政治观点,而是因为他涉足政府机构内的领域太多,他在白宫的地位几乎是独一无二、不可或缺的,没有他会导致极大的混乱,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文艺复兴时期,一个画家是否能够出人头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找到一个有实力的赞助人。

米开朗基罗很幸运,他找到的赞助人是教皇朱里十二世,一次在修建大理石石碑时,两人的意见得不到统一,激烈地争吵起来,米开朗基罗一怒之下扬言要离开罗马,去寻找其他的赞助人。

这时,大家都认为教皇一定会赶走米开朗基罗,但事实恰恰相反——教皇非但没有责怪米开朗基罗,还极力请求他留下来。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米开朗基罗的能力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他一定能够找到另外的赞助人,而他永远无法找到另一个可替代米开朗基罗的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