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08:52:08

点击下载

作者:朱长文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琴史

琴史试读:

序一

〔1〕〔2〕

琴之为器,起于上皇之世,后圣承承,益加润饰。其材〔3〕则钟山水之灵气,其制则备律吕之殊用。可以包天地万物之声,〔4〕可以考民物治乱之兆,是谓八音之舆,众乐之统也。〔5〕

自伏羲作琴,而乐由此兴。女娲氏之笙簧、朱襄氏之瑟、葛〔6〕〔7〕〔8〕〔9〕〔10〕天氏之八阕、阴康氏之舞、伊耆氏之土鼓蒉〔11〕〔12〕〔13〕〔14〕桴苇龠,源源以流;皇帝作咸池、少皞作大渊,

〔15〕帝喾作六英、尧之大章、舜之九韶,皆资琴以成乐,三代之盛,此为重焉。周官大司乐□□□□□□(缺六字)之奏宗庙也。

关雎之诗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施之房中也;鹿鸣之诗云我有嘉宾,鼓瑟鼓琴,作之朝廷也。礼云春诵夏弦,太师诏之,教之庠序〔16〕〔17〕也。士无故不彻琴瑟,施之闺门也。

故奏之宗庙,则祖考来格;用之房中,则后妃和顺;作之朝廷,则君臣恭肃;教之庠序,则俊造成德;施之闺门,则长幼咸序。是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充养行义,防去淫佚,至于移风易俗、迁善远罪而不知者,琴之德也。

故古之君子未尝不知琴也。达则推其和以兼济天下,穷则寓其志以独善一躬。其操弄遗名,或传于今。孔子既没,下逮战国,礼乐〔18〕废缺,人忘其学,浸及汉唐之间,荐绅士夫不以乐为事。间有贤智异能之士超然远览,得意于徵弦之间,载在前史班班可述,后之〔19〕君子宜为之裒次而褒显也。〔20〕

余经述之暇,每愿学焉,而病故相仍,是以未就。尝谓书书之事,古人犹多编述,而琴独未备,窃用慨然,因疏其所记作琴史。方当朝廷成太平之功,谓宜制作礼乐,比隆商周,则是书也,岂为虚文而已。

元丰七年正月吴郡朱长文伯原序。【注释】

〔1〕上皇:上古的帝王,文中指代上古三皇五帝时期。

〔2〕承承:代代承继。

〔3〕 律吕:古代汉族乐律的统称,此处指代音律。

〔4〕 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由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也泛指音乐。

〔5〕朱襄氏:汉族神话中的上古帝王炎帝。炎帝定都于“朱”,故称朱襄氏,传其创制了五弦瑟,曾鼓瑟降妖。

〔6〕葛天氏:汉族神话中上古时期的“圣皇”之一,约在有巢氏之后,伏羲之前,居今河南长葛一带,传其创制了原始的歌舞艺术。

〔7〕八阕:古代的八种乐歌,分别是《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

〔8〕阴康氏:汉族神话中的一位古帝,在炎帝之后,传其引导人们以舞的方式治疗因风湿而引起的各种病症,祛病保健。

〔9〕伊耆氏:即神农氏, 《礼记·明堂位》:“土鼓、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

〔10〕土鼓:以陶土为框,两面蒙皮的一种原始打击乐器,也是由日常工具改制演变而成。

〔11〕蒉桴:以草和土抟成的鼓槌。

〔12〕苇龠:用芦苇做成的管乐器。

〔13〕咸池:与下文的“大渊”“六英”“大章”“九韶”同为古乐曲名。

〔14〕少皞:又作少昊,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

〔15〕帝喾: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

〔16〕庠序:古代私塾,学校。

〔17〕闺门:家门。

〔18〕礼乐:礼与乐。古人认为礼乃行为道德的规范,而乐能调和性情、移风易俗,二者皆可用以教化人民,治理国家。

〔19〕裒次:搜集编排。

〔20〕相仍:相继,连续不断。█以瓦为框的土鼓【译文】

琴作为一种乐器,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创制之后,历代圣人继承改进并将其发扬光大。制琴之材皆为凝聚了山水灵气的上等木料,制成之后则可发挥弹奏乐曲的特别作用。琴号称可模拟万物之声,考证社会治乱兴衰,由此,人们把琴奉为乐中王者。

自从伏羲发明了琴,音乐便由此兴盛,女娲氏的笙簧、朱襄氏的瑟、葛天氏的八阕、阴康氏的舞蹈、伊耆氏的土鼓、蒉桴、苇龠,种种乐器、乐曲、舞蹈连续不断地创制;黄帝的《咸池》、少昊的《大渊》、帝喾的《六英》、尧的《大章》、舜的《九韶》等,都是上古先皇借助琴创作出来的乐曲。而夏、商、周三代的繁荣兴盛,音乐发挥了重要作用。周朝主管声乐的官员甚至会在宗庙祭祀的时候演奏琴乐(原籍此处缺六个字,本句为估测翻译)。█〔东晋〕顾恺之 斫琴图(宋人摹本)《斫琴图》所画为十四位古代文人学士制作古琴的场景。画中有人断板,有人制弦,有人试琴,有人旁观指挥,还有几位侍者执扇或捧场。《诗经·关雎》说“遇到美丽善良的女子,弹奏琴瑟亲近她”,这是用琴乐增进情感;《诗经·鹿鸣》上说“有贵客光临,弹奏琴瑟来欢迎”,这是琴乐用于朝堂之上。而《礼记·文王世子》中所说的“先生告诫学生,春日口诵诗歌的篇章,夏天则以琴瑟伴奏诗章的音节”,这是琴乐用于学校里的教导传授;《礼记·曲礼》中说“士人无故不得撤去琴瑟”,这是说家中也应时常伴有琴乐。

宗庙里奏琴乐则家族兴旺,卧室中奏琴乐则夫妻和睦,朝堂上奏琴乐则君臣同心,学校里奏琴乐则学生才德俱全,家中奏琴乐则长幼有序。因此,琴乐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激昂向上,不骄不躁,远离奢侈淫逸,至于移风易俗,使人向善而远离罪恶却不自觉,则是琴器的雅正之德。

所以,古代先贤没有不懂琴的。这些人得志之时就向世人推行自己的理念以求天下安定,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而他们弹琴弄弦的美名则得以流传于世。可惜自从孔子逝世乃至战国,礼乐文化日渐衰落,士人琴艺荒废。这种情况发展到汉唐,连有文化的乡绅士大夫都不再重视琴乐了。这期间也曾有志趣高洁的贤能之人超俗远虑,寄情于琴,他们的事迹被清晰地记录在史书中,后世之君子应该对这些记载加以搜集整理,将其发扬光大才对。

我在著书立说之余,经常兴起学琴的念头,但由于身体持续不适,屡屡未能遂愿。古人撰写了大量著述,唯独没有一本专门写琴的,感慨之余,我整理了历代的记载,写了这本《琴史》。时值当今朝廷太平兴盛,举国重视礼乐文化,与商周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样的时代,写这样一本书又怎会是无用的呢?

宋元丰七年(1084年)正月,吴郡人朱长文序。【延伸阅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有篇章皆可和乐演唱,所涉古代乐器多达二十余种。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乐器除用于娱乐外,更在祭祀、战争、巫术、舞蹈、劳动等方面兼具实用功能。《诗经》中的乐器按演奏方式可分为:打击乐器,如钟、盘、鼓等;吹奏乐器,如管、箫、埙等;弹奏乐器,如琴、瑟等。按制作材料分类:土石制品乐器,如缶、埙等;金属制品乐器,如钟、镛、钲等;竹制品乐器,如笙、箫、管、簧等;综合制品乐器,如琴、瑟、鼓、贲等。

琴、瑟多与婚恋有关,如《周南·关雎》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表现恋人间关系融洽,《小雅·常棣》中“妻子好合,如鼓瑟琴”以及《国风·郑风》中的“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则表现夫妻之间情意相投。█〔明〕朱厚爝 风宣玄品之伏羲像、伏羲琴【名家杂论】

古琴起源说法众多,真实性无从可知,但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是毫无争议的。先秦著作《世本·作篇》载:“伏羲作瑟,伏羲作琴。”司马迁《史记·封禅书》有黄帝改琴说:“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太古遗音》亦说“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木“制以为琴”。另有《吕氏春秋》《琴操》等著作也有伏羲、神农、尧、舜制琴之说。

伏羲琴有五弦、二十弦,神农氏琴有五弦,尧琴五弦,舜琴五弦,禹夏承舜制,周代则有七弦。东汉应劭《风俗通》:“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此后,琴皆七弦,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美学、乐律、记谱、弹奏、指法体系。

春秋战国时,俞伯牙弹奏《高山》《流水》遇知音,孔子游列国作《猗兰操》成为佳话,师旷、师襄等技艺高超的琴家辈出。两汉魏晋时司马相如所作《凤求凰》《长门怨》,蔡邕所作《蔡氏五弄》(包括《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阮籍所作《酒狂》等琴曲相继问世,嵇康更以善弹《广陵散》而闻名。琴论著作则有刘向《琴说》、桓谭《新论·琴道篇》、蔡邕《琴操》、谢庄《琴论》、嵇康《琴赋》等。东晋画家顾恺之所画《斫琴图》则描摹了琴师制琴的生动场景。

唐朝时,琴文化进入全盛期。此时的斫琴方家有雷氏世家、郭谅、张越、沈镣等,《琴苑要录》载:“唐贤所重,惟雷、张之琴,雷琴重实,声温劲而雅;张琴坚清,声激越而润。”李白《听蜀僧浚弹琴》有“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意境,白居易《对琴待月》有“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的感叹。

两宋帝王皆好名琴,宋徽宗赵佶曾设万琴堂,搜罗天下名琴。上行下效,朝野内外无不以能琴为荣,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无一不是琴中高手,朱长文《琴史》即成于此时。

元明清时期,琴文化进一步发展,各种琴曲、琴论百花齐放,在继承古曲的基础上出现了《平沙落雁》等琴曲珍品,明成祖更是敕造《永乐琴书集成》。

序二

〔1〕

曾伯祖乐圃先生早年登乙科,绝意仕进,笃志于学,博极群〔2〕书,深造于道,故立言足以垂世。五经辩说、春秋通志,学者赖〔3〕焉。琴台、吴郡之志,俯察尤详。文集且成百卷,中罹兵火,遗失过半,所幸通吴二志犹完。文集收拾散亡,仅存什一,俱已锓版〔4〕

。又有所著琴史六卷,经史百家、稗官小说莫不旁搜博取。上自

〔5〕唐虞,下迄皇宋,凡圣贤之崇尚,操弄之沿起,制度之损益,无〔6〕不备载。使隆古正始之音味平,人心陶成,善化人知,崇雅黜郑,

〔7〕乐正得所复见于今者,是书深有功焉。〔8〕〔9〕

藏之既久,恐遂淹没,敬刻于梓,以永其传。亦欲俾后学知我伯祖读书之不苟也。〔10〕

绍定癸巳立秋日侄孙正大谨书。【注释】

〔1〕乐圃先生:即朱长文,朱长文号乐圃。

〔2〕深造于道: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语出《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3〕琴台、吴郡:指朱长文所著《琴台志》《吴郡图经》和《续吴郡图经》。

〔4〕锓版:同锓板,即刻刊成书。

〔5〕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6〕郑:指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民间音乐,后与雅乐对举,被视为“淫邪之音”。

〔7〕乐正:周朝官职名,乐官之长,管理乐队,司掌音乐声律。

〔8〕梓:木头雕刻成的印刷用木板。

〔9〕俾:使。

〔10〕正大:即朱长文曾侄孙朱正大。【译文】

曾伯祖乐圃先生早年曾考中乙科进士,但是他无意仕途,笃志研究学问,他博览群书,钻研道理,学问之精深足以垂范后人。先生所著《五经辩说》《春秋通志》,成为学者必备的书籍;《琴台志》《吴郡图经》《续吴郡图经》,内容审慎翔实。乐圃先生的文集有百卷之多,可惜后来遭遇战乱兵火,遗失过半,好在《吴郡图经》和《续吴郡图经》还完好无损。搜集整理以前散失的文集,也仅留存下原来的十分之一,这部分都已经刊印。乐圃先生还著有《琴史》六卷,经史百家、稗官野史都有收录。上到唐虞时代,下至北宋时期,有关古琴的记载:圣贤的崇尚,弹琴的源起,制度的增补,这本书里都有收录记载。使得上古音律的流派源头得以恢复其貌,陶冶人心灵,教化人心智,尊崇雅乐而排斥淫邪之音,前人的音乐精华能够再现给今人,这本《琴史》有莫大的功劳。

我收藏《琴史》很久了,担心它淹没失传,于是恭敬地雕版印行,使它永传后世。也希望后进之学者了解我伯祖读书治学的认真严谨。

侄孙朱正大写于绍定癸巳(1233年)立秋日。█褐漆仲尼式古琴█“海月清辉”伏羲式古琴【延伸阅读】

受儒家文艺观点影响,中国传统乐论向来崇雅黜郑,即崇尚古雅中正,反对奢靡淫邪。孔子曾提出“雅郑之辨”,并一再批评郑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孔子恶郑声源于“郑声淫”。许慎《五经异义》记叙:“郑国之俗,有溱、洧之水,男女聚会,讴歌相感,故云‘郑声淫’。”清代词论家刘熙载在《词概》中开宗明义写道:“乐,中正为雅,多哇为郑。词,乐章也,雅郑不辨,更何论焉。”王国维美学思想中的“古雅说”,其核心便源于“雅”。【名家杂论】

朱长文,字伯原,号乐圃、潜溪隐夫,今苏州人。朱长文出身名门望族,其高祖、祖父、父亲历代为官。高祖朱滋为越州剡县人,曾祖朱琼曾仕吴越钱氏政权,祖父朱亿在宋太宗朝官至刑部尚书,父亲朱公绰曾从学于范仲淹,官至光禄大夫。

朱长文自幼聪颖,“十岁能属辞,读书辄竞夕,从泰山孙复授经于太学,无所不知”。他在《与诸弟书》中自言:“某自幼稚知以事亲养志,好古读书为乐。生十年既代先人笔札,十五能代书启。”

朱长文于嘉祐四年(1059年)举乙科进士第,后因堕马伤足不仕。他隐居在苏州城西,筑“乐圃”,著书阅古,吴人皆称其贤,名动京师,人称“乐圃先生”。朱长文隐居二十年后,经苏轼等人推荐,于宋哲宗元祐年间,被起用为本州岛教授,后擢升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兼枢密院编修。

朱长文是书学理论家,本人并不精于抚琴,但他生于琴学世家,对琴颇有感情。其姑祖母与其祖父朱亿皆擅琴,姑祖母受越王赏识,遂荐其弟朱亿为翰林院待诏。朱亿有一张唐代名琴“玉磬”,朱长文其舅跟朱亿学琴,得传“玉磬”琴。朱长文在写作《琴史》期间,秉着“琴以载道”的理念,遍访各地琴人,收集各种资料,不辞辛劳整理笔录。

朱长文一生藏书约两万卷,著有《乐圃文集》一百卷,可惜南渡之后,尽毁于战火。《琴史》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史专著、七弦琴史专著。全书共分六卷,前五卷为对先秦至北宋一百多位琴家的述评,第六卷为乐理专题评论。纪晓岚在《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评价《琴史》:“凡操弄沿起,制度损益,无不咸具。采摭详博,文词雅赡,视所作《墨池编》更为胜之。”

卷一

朱长文按史书列传的写法编撰《琴史》,前五卷汇集一百多位琴人的事迹。本卷依时代顺序叙述尧、舜、禹等历代帝王以追溯古琴思想源头,另记载

周公

孔子

等贤人有关古琴之事迹,确立古琴在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帝尧

〔1〕〔2〕

帝尧宅天下,其圣神之妙用,则荡荡乎民无能名者也;〔3〕〔4〕其事业之余迹,则巍巍乎其有成功者也。扬子尝云:“法始〔5〕乎伏,成乎尧,匪伏匪尧,礼义哨哨。”夫琴者,法之一也。〔6〕

当《大章》之作也,琴声固已和矣。旧传尧有《神人畅》。〔7〕〔8〕古之琴曲,和乐而作者命之曰“畅”,达则兼济天下之谓也;忧愁而作者命之曰“操”,穷则独善其身之谓也。夫圣而不可知之谓〔9〕神,非尧孰能当之?【注释】

〔1〕 荡荡:宽广无边的样子。

〔2〕 名:叫出,说出。

〔3〕 巍巍:崇高伟大的样子。

〔4〕 扬子:即扬雄,字子云,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思想家。█〔宋〕马麟 帝尧

〔5〕法始乎伏,成乎尧,匪伏匪尧,礼义哨哨:语出扬雄《发言·问道》。伏,即伏羲。匪,同“非”,不是。哨哨,宋吴秘曰:“哨哨,不正貌。”

〔6〕《神人畅》:古琴曲名,相传为帝尧所作。

〔7〕和乐而作者命之曰“畅”:东汉应劭所著《风俗通义·声音》中说:“和乐而作者,命其曲曰畅。畅者,言其道之美畅,犹不敢自安,不骄不溢,好礼不以畅其意也。其遇闭塞忧愁而作者,命其曲曰操。操者,言遇灾遭害,困厄穷迫,虽怨恨失意,犹守礼义,不惧不慑,乐道而不失其操者也。”

〔8〕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9〕夫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出自《孟子·尽心下》:“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译文】

帝尧安定天下,出圣入神,言行绝妙,德行宽广,难以用语言形容;他事业所留下的余迹,成就的功绩极其崇高伟大。扬雄曾说:“法度的制定始于伏羲,成于帝尧,不是伏羲和帝尧时的礼义,就非正道。”古琴就是旧时法度规定中的一种。

当尧作《大章》之时,琴声本已达到和谐境地。旧传帝尧制有《神人畅》。古代琴曲,表达和乐的琴曲被称为“畅”,有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的意思;表达忧愁的琴曲命名为“操”,有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的意思。“圣”达到不可知之境称为“神”,除尧之外,还有谁能当得起呢?█〔明〕颜宗 湖山平远图(局部)【延伸阅读】

尧,姓伊祁,名放勋。上古时期陶唐氏部落联盟首领。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帝喾之子,继承父亲帝喾的帝位,开创了“禅让制”先河,传位于舜。《史记》中记载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尧帝发明了围棋,又命羲氏、和氏测定推求历法,测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名家杂论】

北宋乐圣陈旸《乐书》载:“琴之为乐,所以咏而歌之也,故其别有畅、有操、有引、有吟、有弄、有调。”琴曲中常见的体裁有畅、操、引、吟、弄、调等,区别是“畅则和畅,操则立操,引则引说其事,吟则吟咏其事,弄则习弄之,调则调理之”。《神人畅》是唐以前仅存的两首有记载的以“畅”为题材的古琴曲之一,另一首得以流传的“畅”是舜的《南风畅》。畅只用宫、商、角、徵、羽五弦,而少宫、少商两弦皆不用。

东汉桓谭的《新论·琴道》中说:“达则兼善天下,无不通畅,故谓之‘畅’。《尧畅》经逸不存。”但《神人畅》曲谱后收录于明嘉靖琴家汪芝所辑《西麓堂琴统》一书。20世纪80年代初成都古琴打谱会上,武汉音乐学院的丁承运教授曾演奏此曲。《神人畅》开始一大段通透天灵的泛音(天音)由远而近,如同上帝启示人的福音飘然而至,接着是一段有节奏起伏的散音(地音),而按音(人音)又似乎把人带入到一次虔诚的祭祀里,神秘而有韵律。最后则是天人合一般的人神交融,心领神会,全曲只用五弦,有远古琴味。

据说尧禅让帝位给舜时,把自己的琴也传给了舜。《史记·五帝本纪》曰:“尧乃赐舜 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尧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

帝舜

〔1〕〔2〕

舜继尧位,刑政日以明,礼乐日以备。孔子叙书,断自唐虞,言天下之治,前此则未备,后此则无以加也。〔3〕

帝之在侧微也,以琴自乐。孟子曰:舜在床琴,盖虽更瞍、〔4〕〔5〕象之难而弦歌不绝,所以能不动其心,孝益烝也。旧传有《思亲操》,此之谓乎?

及有天下,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而天下治。其辞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当是时,至和之气充塞上下,覆被动植。书曰:箫韶九成,凤凰

〔6〕来仪,和之极也。【注释】

〔1〕 刑政:刑法政令。

〔2〕 叙书:孔子为《尚书》作序,此处引申为整理《尚书》。叙,同“序”。书,古书《尚书》的简称。

〔3〕 侧微:卑贱、微贱。《尚书·舜典》中有:“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

〔4〕 瞍、象:瞍,舜的父亲。象,舜同父异母的弟弟。两人曾欲迫害舜。

〔5〕 烝:美好,引申为恭谨。

〔6〕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高雅的艺术可以上通神灵,使吉兆来临。语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箫韶,虞舜时的乐章。九成,即九章。仪,有容仪,一说配合。【译文】

舜继承尧的帝位,刑法政令日益通明,礼乐也日趋完备。孔子整理《尚书》时说,从虞舜时期开始,天下安定,早于虞舜之前条件不成熟,晚于虞舜又已尽善尽美,无以复加。

舜身份低微时,曾弹琴以自乐。孟子说:舜坐在床上鼓琴,纵然父亲瞍和弟弟象百般刁难,他仍然弦歌不断,以此得以不改其心,反而更加孝顺恭谨。旧时传说有《思亲操》这首曲子,说的就是这个事情吧。

舜称帝以后,用五弦琴弹奏乐曲《南风》,天下太平。《南风》辞上说:南风轻柔温和,可以消除百姓心中的烦恼怨愤;南风适时缓吹,可以富庶万民的衣食财物。

那个时候,社会上下充满调和,乃至泽被万物。《尚书》上说:“箫韶之曲连续演奏九章,凤凰也随乐声翩翩起舞。”天下和顺至极!█〔清〕周鲁 五知斋琴谱之虞琴虞舜琴。长三尺八寸二分,用古玉尺比,宣声三尺六寸。临岳二寸,龙唇二寸。皆法阴阳律吕之象。杨雄曰:“舜弹五弦之琴,而天下治。故德如泉流,千古不泯也。” ——《五知斋琴谱》【延伸阅读】

舜,传说姓姚,名重华,字都君。上古部落联盟首领。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史记·五帝本纪》评价舜:“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帝始。”

相传尧年老后,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观其德于二女”,又把帝位传给了舜。娥皇、女英与舜巡狩洞庭湖,因天气炎热,娥皇、女英留在洞庭湖君山,舜继续南巡。娥皇、女英做了不祥之梦,结果舜死在苍梧山,娥皇、女英悲伤过度,眼泪渐渐哭干了,一滴滴鲜血从眼中流出,洒在洞庭湖君山的翠竹上,君山翠竹都浸染上斑斑点点的泪迹,史称湘妃竹。【名家杂论】

舜得尧之琴,又命乐师质整理帝喾时的《九招》《六英》《六列》等乐曲,《九招》即《九韶》,因使用箫、瑟等乐器配奏,又称《箫韶》。《尚书·尧典》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舜深明音乐之理及其政治教育功能,能从声音哀乐中考察社会治乱。舜任命了九位官员分管社会各方面的工作,并让夔主管音乐,教育年轻人,把他们培养成具有“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品格的人。

舜是至孝之人,《二十四孝》第一篇故事便是舜“孝感动天”。《古今乐录》曰:“舜游历山,见乌飞,思亲而作此歌。”谢希逸《琴论》曰:“舜作《思亲操》,孝之至也。”

舜独居时,又借五弦琴作歌《南风》,《史记·乐书》曰:“舜歌《南风》而天下治,《南风》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三国魏人王肃注《孔子家语·辨乐》云:“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唯修此化,故其兴也勃焉,德如泉流。”南方和煦的风呀,吹散人民的愁苦啊;南风及时吹来呀,增长人民的财富啊。虞舜奏五弦琴,歌《南风》用琴音感化人民,故其国生机蓬勃,美德如泉,源源不断。

千百年来,《南风》曲已成为中国琴文化中琴德的标志,古琴音乐思想中,每论及古琴曲《南风》,都将其放在至尊之位。盖因其“德如泉流”“以平天下之心”“以琴道致和平”的内涵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一致,也是怀有政治抱负的文人以琴载道的体现。

大禹

〔1〕〔2〕〔3〕

大禹悼鲧绩之不成,而哀尧民之垫危,于是乘四载,〔4〕历九州,过家不入,以平水土。观洪水襄陵泛丘,乃援琴作“操”,其声清以溢,潺潺,志在深河也,名曰《禹操》,或曰《襄陵操》。及嗣舜之业,当作《大夏》,夏,大也,言治水之功为大也。【注释】

〔1〕鲧:大禹的父亲,《史记·夏本纪》记载:“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后来鲧被舜帝杀死在羽山。随后舜又起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2〕垫危:受洪水危害。垫,陷沉,淹没。

〔3〕四载:古代的四种交通工具,史载略有不同。《史记·夏本纪》:“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欙。”《尚书·孔传》:“所载者四,水乘舟,陆乘车,泥乘 ,山乘欙。”

〔4〕 襄陵泛丘:洪水危害严重。襄,冲上。泛,水漫流。█〔宋〕马麟 大禹【译文】

大禹哀伤父亲鲧治水功败垂成而命丧羽山,又忧虑尧地百姓深受洪水危害,于是乘坐四种交通工具,行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都是为了治水平土。大禹亲眼目睹洪水漫上丘陵,便操琴作曲,曲声清澈如流水溢出、如泉水潺潺,借此表达一定能治理洪水的决心,此曲名为《禹操》,也有人称为《襄陵操》。后来大禹继承舜的帝位,于是作乐舞《大夏》,夏,是大的意思,赞美大禹治水功高。█〔南宋〕马远 水图卷之黄河逆流【延伸阅读】

禹,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大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鲧之子,夏朝开国君王,亦被称为夏禹。传说大禹忙于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治水有功,舜年老后将帝位传给了大禹。大禹铸造了九鼎,九鼎分别象征九州,借此显示天下归于一统。【名家杂论】《禹操》是大禹在治水时,见河水泛滥,心有所感而作,桓谭《新论》上亦载:“《禹操》者,昔夏之时,洪水襄陵沈山,禹乃援琴作‘操’,其声清以溢,潺潺,志在深河。”《大夏》是以古代人民歌颂大禹治水为内容的乐舞,共分为“九成”,即九章音乐,以形状像笛的管乐器“龠”伴奏,又称为“夏竹九成”,竹则是排箫的前身。《大禹陵志》一书中曾收录一首创作于1947年的《大禹纪念歌》,歌词中既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胼手胝足八年治水的感人经历,又有后人仰慕先贤的崇敬之情。

大禹纪念歌

我思古人,伊彼大禹,洪水滔天,神州无净土!

左准绳,右规矩,声为律,身为度,三过其门而不入,八年于外不辞苦,岂不怀归,念此象庶,嗷嗷待哺,大哉圣哉禹!

我思古人,伊彼大禹,洪水滔天,神州无净土!

薄衣食,卑宫宇,排淮泗,决汉汝,生民相庆免为鱼,禾黍既登修贡赋,亿万斯年,诸夏子孙,弦歌拜舞,大哉圣哉禹!

太王

〔1〕〔2〕〔3〕

太王嗣后稷公刘之烈,居于邠。狄人侵之,事之以

〔4〕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5〕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之所欲者,吾土地也。我闻之也,〔6〕君子不以其所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

旧说虽如此,诗不云乎:“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7〕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又曰:“周原膴膴,堇荼如〔8〕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盖岐之地美于豳。其迁于岐也,非苟然也,谋之素也,余作诗说尝言之矣。太王于是作岐山之操,盖以〔9〕思积累之艰难而悼戎狄之猾也。

韩退之谓《岐山操》为周公之作,然据《琴操》云:“太王自伤德劣不能化,为夷狄之所侵,喟然叹息,援琴而鼓之。”则宜为太王〔10〕自作也。其辞曰:“戎狄侵兮地土移,迁邦邑兮适于岐。烝民可忧兮谁者知?嗟嗟奈何余命遭斯!”太王能责己而拊其民,是以肇基王迹,不亦美哉!【注释】

〔1〕 后稷:姬姓,名弃,尧舜时期掌管农业。周朝先祖。

〔2〕 公刘:后稷曾孙,姬姓,名刘,周部落杰出首领。

〔3〕 邠:古地名,古同“豳”,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

〔4〕 皮币:兽皮和束帛,古时用作馈赠或聘享的礼物。《孟子·梁惠王下》载:“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赵岐注:“皮,狐貉之裘;币,缯帛之货也。”

〔5〕 耆老:老人,多指德高望重者。

〔6〕 踰:同“逾”,逾越,越过。

〔7〕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语出《诗经·大雅·绵》。来朝,清晨。走马,驰马疾行。岐下,岐山之下。爰:于是。及,与。姜女,姜氏之女,太王之妻,即太姜。聿,语首词,无义。胥,动词,省视,视察。宇,屋宇。胥宇,即相宅,卜宅。

〔8〕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语出《诗经·大雅·绵》。膴膴,肥美的样子。堇,一种野菜。荼,苦菜。始,治理。谋,谋划。契,同“锲”,雕刻。

〔9〕 猾:乱,扰乱。

〔10〕 烝民:众民,百姓。【译文】

太王继承先祖后稷、公刘这些人的封地,居住在邠邑。狄人进犯,太王把兽皮和束帛送给狄人,不能免其入侵;把宝马名犬送给狄人,不能免其入侵;把珠玉财宝送给狄人,不能免其入侵。太王于是召集族中长老并告诉他们:“狄人想要的,是我们的疆土啊。我听说,君子不会因为争夺用以养民的土地而伤害百姓,你们何必担心没有君主呢?我将离开邠邑,越过梁山,在岐山脚下兴建城邑定居。”邠邑的百姓说:“太王真是仁义之人啊,我们不能失去这样的领袖。”于是跟随太王去岐山的人非常多。

旧时的传说虽是如此,但《诗经》里不是这样说过:“古公亶父,大清早骑着马,沿着西方的水滨直到岐山之下。他带着妻子姜氏,来此寻找安居的地方。”又说“周原土地肥美,堇菜苦菜甜美如糖,大家开始谋划商量,又刻龟甲看卜象,兆示这是个定居的好地方”。大概是赞美周原比豳地更美丽吧。他们迁到岐山,并非随意为之,而是一开始就谋划好的,我曾在一些诗文里谈及此事。于是太王作了《岐山操》,大概是感慨创业积累的艰难,哀叹戎狄侵犯吧。

韩愈说《岐山操》是周公旦所作,然而根据《琴操》记载:“太王自我感伤德行低劣不能教化,结果导致戎狄入侵,喟然长叹,操琴而奏。”所以《岐山操》应是太王自己所作。《岐山操》歌辞里说:“戎狄入侵,我迁徙土地,把居住地迁到更适宜居住的岐山。百姓的担忧谁能体会呢,我长吁短叹,命中怎会遭此劫难?”太王能自责而安抚民众,这是开创天下基业的征兆,难道不该成为美谈吗?【延伸阅读】

太王,即古公亶父,姬姓,名亶,周文王的祖父。周人本居豳地,古公亶父始迁岐山,百姓追随他,放弃游牧业,向农耕定居生活过渡。亶父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时,追谥他为“周太王”。█〔明〕孔兴诱 琴苑心传全编之岐山操【名家杂论】

古公亶父是周氏一族承上启下的领袖,他曾准确预言:“我世有当兴者,其在昌乎?”果然他的孙子昌,即后来的文王成为圣人,并作《周易》。《琴苑要录》上说:“岐山操者,周太王之所作也。太王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珠玉犬马皮币,狄侵不止,问其所欲。得土地也。太王曰:土地所以养万民也,吾不争所用养而豁吾所养,遂策杖而去之。逾梁山而邑乎岐山,喟然叹息,援琴而鼓之。”东汉蔡邕《琴操》上也有类似记载。

太王肇基不易而德行高尚,不忍干戈而自迁他方。“君子不以其所养人者害人”,既是对琴史的探讨,更是对先圣的赞颂。太王是有名的地理风水大师,迁到岐山之后,从相地到设计都城,他都亲力亲为,才使周原成为西岐第一大城。司马迁赞美太王:“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诗经》歌颂他:“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

唐代韩愈作有《琴操十首·岐山操》以表达对太王的仰慕之情:

我家于豳,自我先公。

伊我承序,敢有不同。

今狄之人,将土我疆。

民为我战,谁使死伤。

彼岐有岨,我往独处。

尔莫余追,无思我悲。

王季

〔1〕〔2〕

王季,太王之子。太王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3〕〔4〕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祇迪厥德,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5〕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王季既立,思太伯不得见,于是作哀慕之歌,见于《琴操》,其首云:“先王既徂,长殒异都。哀丧伤心,未写中怀。”又曰:“瞻望荆越,涕泪双流。伯兮仲兮,逝肯来游,自非二人,谁写我忧?”呜呼!太伯王季孝友纯至,周室席是以王,其积德可谓深厚矣。《诗》云“帝作邦作〔6〕对,自太伯王季”,其此之谓乎?【注释】

〔1〕太伯:也作泰伯,太王长子。太伯为让国而奔吴,是吴国第一代君主。

〔2〕虞仲:名仲雍,太王次子,吴太伯之弟,是吴国第二任君主。

〔3〕太任:任氏,名字不详,西伯侯季历之妻,周

文王

姬昌之母,与太姜、太姒并称“周室三母”。

〔4〕祇迪厥德:要真正履行先王的德政,就会决策英明,大臣们团结一致。语出《尚书·皋陶谟》:“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祇,大。迪,履践,遵循。厥,代词,代指先王。

〔5〕荆蛮:周人对荆楚土著的称呼。

〔6〕作邦作对:经营国家。作,兴建。邦,国。对,疆界。█〔北宋〕李成 茂林远岫图【译文】

王季,太王之子。太王长子名泰伯,次子虞仲,太姜又生了小儿子季历。季历娶太任为妻,施行德政,太任生下姬昌,有圣瑞之象。古公说:“我们这里会有使天下兴旺的人出现,大概就是姬昌吧?”太伯和虞仲知道古公想立季历为储君,如此得传王位给姬昌,于是二人便出走荆蛮之地,(按当地风俗)文身剪发,让位给季历。古公死后,季历继承王位,想念太伯却苦于不能相见,于是便作哀愁思慕之曲,这首曲子见于《琴操》,开头唱道:“先王已逝,长眠异都,我哀伤先王之丧,没有人可以理解我的忧愁。”又说:“遥望荆越之地,涕泪双流。太伯和虞仲,不肯相见,没有你们,谁能理解我的忧愁呢?”唉,太伯和王季孝顺友爱之情至纯,因此周室才得以有了天下,他们的德行很深厚啊。《诗经》中说“帝王经营万国,从太伯王季开始”,说的就是这件事吧。【延伸阅读】

王季,即季历,姬姓,季是排行,尊称“公季”“王季”,周太王的幼子,周文王之父。商王文丁时,受封为“牧师”,成为西方诸侯之长。《竹书纪年》记载,武乙时代,季历曾“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战功赫赫。后因权重遭忌,为文丁所杀。【名家杂论】

周太王卧病在床,想把王位传给幼子姬季历。于是姬太伯和姬虞仲借口为周太王采药主动离开故国,并文身断发,改变外貌。周太王去世,太伯、虞仲二人回来奔丧,只在门外痛哭,以示自己是夷狄之人,不得进入王庭。

姬季历闻之此事后说:“太伯是长子,应当立为国君,为什么不即位呢?”姬太伯答道:“太王活着时,我不能奉养;入殓时,我没在他口中放饭;哭泣时,我没有靠近棺材,这都是不孝之子之举,怎么能够继承父位呢?我现在断发文身,这是犯罪获赦的人的形象,是戎狄之民。三者除去,怎么还可以担任君王?”

太伯三让天下,一直到了江海的边际,寻求肥沃之地,后来到达虞越之地,战国后期改称此地为“吴”。文王

文王当纣之时,独行仁政,养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1〕待士。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之徒皆往归之。崇侯虎〔2〕谮于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乡之,将不利于帝。”纣乃〔3〕〔4〕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莘氏之美女、骊戎之文〔5〕〔6〕〔7〕马、有熊之九驷,他奇怪物,因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悦,乃赦西伯。西伯之在羑里也,演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及其出也,作《拘幽操》,或曰《离忧操》,所以伤己之不幸而不敢怨也。《琴操》载其辞恶纣而欲诛之,后人之所述也,岂文王之心哉?三分天下以服事商,文王之心也。韩愈作《羑里之操》,卒句云:“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此知之矣。然则纣不赦,则文王如之何?〔8〕曰扬子云:“龙以不制为龙,圣人以不手为圣人。”圣人既受天命,虽纣如文王何?昔孔子尝学《文王操》于师襄,盖文王所制操非一,后人不能尽得其传也。琴操有云,文王既得太公,作《思士曲》,此殆是欤。【注释】

〔1〕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皆为人名。语出《史记·周本记》:“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2〕谮:说别人的坏话,诬陷。

〔3〕羑里:一作牖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

〔4〕骊戎:古族名,古戎人的一支。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一带。

〔5〕有熊:黄帝的部落名。

〔6〕驷:四匹马。

〔7〕嬖:宠幸。

〔8〕不手:不受桎梏。手,指桎梏之类的刑具。【译文】

文王在纣王当道时独行仁政,尊老爱幼,礼贤下士,甚至中午顾不得吃饭都要接待士民。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等人都慕名前往归顺文王。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说:“西伯侯积德行善,诸侯都前往归顺于他,这将对您的统治不利呀!”于是纣王就把西伯囚禁在羑里。闳夭等人担心西伯侯的安危,于是找来有莘氏的美女、骊戎地区毛色有花纹的骏马、有熊国的三十六匹好马,以及其他奇珍异宝,通过殷商的宠臣费仲献给纣王。纣王大喜,于是赦免西伯侯。西伯侯被囚于羑里时,把《易经》的八卦加以演化,增为六十四卦。出狱后,又作《拘幽操》,也称《离忧操》,感伤自己的不幸却不敢怨恨。《琴操》里说《拘幽操》的歌辞充满对纣王的憎恶,纣王因此想杀掉文王,这其实是后人的说法,怎可说是文王的心意?文王本意是想三分天下而臣服于商。韩愈所作《羑里之操》末句说:“臣罪该万死,大王圣明。”由此可知文王的本意。然而如果纣王不赦免,文王又该怎么办呢?扬雄说:“龙因为不受制约而为龙,圣人因为不受桎梏而为圣人。”圣人既然受命于天,即使是纣王又能拿文王怎么样呢?以前孔子曾向师襄学习《文王操》,大概文王所作琴曲“操”不止一首,后人并不能全部得其绝学。《琴操》上说,文王既然得了太公辅佐,他作《思士曲》,大概确有其事。【延伸阅读】

周文王姬昌,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在位五十年,为一代明君。

周文王善施仁德,纣王发明了炮烙之刑以博宠妃妲己一笑,即命犯人在涂满油脂的铜柱上行走,如果滑倒就会倒在火坑里,皮焦肉烂。文王来到商朝都城朝歌,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土地换取纣王废除炮烙之刑,纣王答应了西伯的要求,废除了炮烙之刑,姬昌得到了天下百姓的爱戴。周国强大后,纣王不安,将姬昌囚于羑里,史称“羑里之厄”。【名家杂论】“文王兴周,鸣琴而治”,说的是周文王以礼乐教化人民,从而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

文王曾作《拘幽操》。东汉蔡邕《琴操·拘幽操》载:“《拘幽操》,文王拘于羑里而作也。”韩愈《琴操》十首中有《拘幽操》诗:“目窈窈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全诗总共十一句,起首四句,张眼所见,一片昏暗,视线凝结,有如目盲。倾耳谛听,一片萧条冷落,毫无声息。终结四句,写囚禁之处,朝不见日出,夜不见月星。耳目无所闻见,不知为死为生。结尾三句,自叹君王圣明,吾罪当杀,为全诗的主旨句。以世俗眼光来看,这样的观点是不切实际和不可思议的,但从道德修养而言,面对横逆,犹然深切反省之人格节操,是何等难能可贵,或许这正是韩愈心中向往的高尚人格。清朝黄遵宪仰慕文王德行,其《到家》诗曾有“援琴欲鼓《拘幽操》,月在中天天四垂”之句。

北宋文学家苏轼诗《舟中听大人弹琴》曾有“江空月出人绝响,夜阑更请弹《文王》”之句,诗中所说《文王》,即《文王操》;北宋琴家成玉涧《琴论》誉之“其声古雅,世俗罕闻”;明代琴谱《杏庄太音补遗》曾说:“鼓此曲令人荡涤邪秽,消融渣滓。”可见古人对《文王操》的评价之高。█〔五代〕 关仝 关山行旅图周公

周公以圣人之才佐文武、定王业、相成王、致太平,于是四海和〔1〕〔2〕会,越裳氏重九译而来贡。周公曰:“此非旦之力也,文王〔3〕之德也。” 廼援琴而鼓之,故曰《越裳操》,喜远人之服而归美于先王也。或云又有《临深操》,盖言当天下之任而益加恭慎也。当〔4〕周公之制礼也,《诗》之“二南、雅颂”皆奏之于歌咏,播之于管弦,然则二南、雅颂者亦为琴之曲也。是故作之朝廷则君臣和而治本成,作之乡党则仁义修而人伦厚,作之闺门则父子亲而家道正,作〔5〕之庠序则师友惇而学艺成,琴之所补岂小哉?是以君子重之。【注释】

〔1〕越裳氏:又作越常氏,古南海国名,位于今越南、老挝一带。

〔2〕重九译:经过九种语言的转换才能理解交流,指语言要经过多次翻译才能听懂。

〔3〕廼:同“乃”,于是。

〔4〕“二南、雅颂”:二南,《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周南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召南是召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二南包括长江、汉水、汝水流域的诗歌。雅颂,《诗经》中的《雅》《颂》篇目,雅乐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

〔5〕惇:推崇,尊重。【译文】

周公以圣人之才辅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又以宰相身份辅佐成王,使天下太平,四海和谐安定,就连南方的越裳国都要通过种种语言转译前来朝贡。周公说:“这不是我的功劳,全赖文王德高啊!”于是抚琴而弹,所以名为《越裳操》,是欣喜于他国前来臣服而把功劳归功于先王。有人说还有一曲《临深操》,大概是说承担天下重任而愈加谦恭谨慎吧。当周公制定礼仪之时,把《诗经》中的《周南》《召南》《雅》《颂》等篇目都以歌曲的形式奏出,并用管弦乐器弹奏,而《周南》《召南》《雅》《颂》本身也是琴曲。所以在朝堂上演奏则君臣相和而天下太平,在乡邻间演奏则百姓行仁义而重视人伦,在家中弹奏则父子相亲家风正派,在学校弹奏则师友相互尊重而学业有成,琴起到的补益作用还小吗?所以君子都很重视弹琴。【延伸阅读】

周公,姓姬名旦,文王姬昌第四子,武王姬发之弟,辅佐武王伐纣,并制作礼乐。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尚书·大传》中概括周公一生的功绩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归政时,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为周族八百年统治奠定了基础。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韩愈有《琴操十首·越裳操》云:“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自周之先,其艰其勤。以有疆宇,私我后人。我祖在上,四方在下。厥临孔威,敢戏以侮。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名家杂论】

周公辅佐武王伐纣,武王死后,又辅佐其子成王治国。史书载“周公制礼作乐”,周公为巩固周朝统治,由政治及文化,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

礼乐与俗乐皆是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组成部分,但在国家意义上礼乐要高过俗乐。儒家的“礼”强调“别”,即所谓“尊尊”,“乐”的作用是“和”,即“亲亲”。有别有和,是儒家治国的精髓。

周公将礼制仪式用乐提升并以制度固定下来,确立了礼乐存在的意义,作为“人情所不免”的乐,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但周公无疑是开创功能性用乐分类的第一人。孔子〔1〕〔2〕

孔子生周之季,逢鲁之乱,辙环天下而不遇于世。当定〔3〕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摄相事。齐人闻而惧,谋间鲁以疏孔子,于是盛饰女乐,以遗鲁君。时季桓子专政,亦不悦孔子之用也,乃受女乐,君臣游观,三日不朝。孔子以谓鲁君臣之志荒不在于治,不足与有为,遂去之他邦,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4〕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然犹裴回不忍去,复回望鲁国,而龟山蔽之,乃叹曰:“季氏之蔽吾君,犹龟山之〔5〕蔽鲁也。”故作《龟山操》。其辞有云:“无斧无柯,奈龟山何?”斧以喻断,柯以喻柄,无断割之柄则不能去季氏也。〔6〕

自鲁适卫,过曹、郑,遂至陈,久之复适卫。既不得用,将〔7〕西见赵简子,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矣夫?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8〕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竭泽涸鱼则蛟龙不游,覆巢毁卵则凤凰不〔9〕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乃还,息乎陬乡,作《陬操》以哀之。《陬操》者,盖《琴操》所谓《将归》也。其辞曰:“秋水深兮风扬波,船楫颠倒更相和,归来归来归为期。”秋水深者,险难也;风扬波者,威暴也;船楫颠倒者,行不以道也。遭时如此,不归何以〔10〕〔11〕哉?又曰:“周道衰微,礼乐陵迟。文武既坠,吾将焉〔12〕师。周游天下,靡邦可依。凤鸟不识,珍宝枭鸱。眷然顾之,〔13〕〔14〕惨焉心悲。巾车命驾,将适唐都。黄河洋洋,攸攸之鱼。临津不济,还辕息鄹。伤予道穷,哀彼无辜。翱翔于卫,复我旧庐。〔15〕从吾所好,其乐只且。”〔16〕

及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讲诵弦歌不辍。后自卫反鲁,过隐谷,有幽兰独茂,子喟然曰:“兰,香草也,而与众卉为伍,如圣贤伦于鄙夫也。”乃作《猗兰操》,其辞有云:“如何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岛无所之处。”感愤之深切也。又作《丘陵之歌》,曰:“登〔17〕〔18〕彼丘陵,峛崺其阪。仁道则迩,求之若远。遂迷下复,自〔19〕〔20〕〔21〕婴屯蹇。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22〕连。枳棘充路,陟之无缘。将伐无柯,患兹蔓延。惟以永叹,

〔23〕涕霣潺湲。”█〔清〕周鲁 五知斋琴谱之仲尼式孔子琴。长三尺六寸四分,用周尺也。琴制惟仲尼列子二琴,类太古。宜千百世也。——《五知斋琴谱》

孔子去鲁凡十四岁而后归鲁,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复求仕,于是删《诗》、定《书》、论《礼》、正《乐》、作《春秋》、赞《易》道,而六经之道灿然大备矣。其删《诗》三百也,孔子皆弦歌之,合〔24〕于雅而后取也。庄子云:“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25〕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26〕而来。”此因夫子之好琴而寓言也。孔子以鲁哀公六年四月己丑卒,年七十三。

余尝读《龟山》之辞而哀至圣之不得位,听《将归》之歌而伤浊世之多险难,闻《猗兰》之名而叹盛德之不遇时也。然则使孔子见用,〔27〕则鲁将复兴乎?曰:“夫子之为司寇也,外沮齐侯以壮邦君之〔28〕威,内堕三都以削大夫之势,可谓勇于有为矣。使其得志之久,则将兴鲁尊周以复文武之治。”故曰:“如有用我者,三年有成。”岂过论哉?【注释】

〔1〕 季:一个朝代的末期。

〔2〕 辙环天下:乘车环游天下,语出唐韩愈《进学解》:“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3〕 大司寇:先秦官职,西周始置,辅佐周王行使司法权。

〔4〕 裴回:同“徘徊”,来回走动。

〔5〕 柯:斧子的柄。

〔6〕 适:往,归向。

〔7〕赵简子:原名赵鞅,春秋时晋国赵氏的领袖,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

〔8〕刳胎杀夭:剖腹取胎,杀害幼兽,指凶残不义。

〔9〕陬: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县东南,孔子的家乡。

〔10〕陵迟:趋渐衰败。

〔11〕坠:同“隳”,毁坏,崩毁。

〔12〕枭鸱:古书上指鹞鹰,即猫头鹰,旧时误以为恶鸟,喻为恶人。

〔13〕巾车:装设帷幔的车子。

〔14〕攸攸:水流状。

〔15〕只且: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16〕反:通“返”。

〔17〕峛崺其阪:峛崺,即逦迤,连绵不断貌。阪,山间小道。

〔18〕迩:近。

〔19〕自婴屯蹇:艰难困苦,不顺利。婴,缠绕。屯蹇,《易经》中的两个卦名,都有艰难困苦的意思。

〔20〕郁确:很高的样子。

〔21〕梁甫:又作梁父, 泰山下的一座小山。古代皇帝常在此山辟基祭奠山川。

〔22〕陟:登高。

〔23〕涕霣:流泪。霣,通“陨”,降,落下。

〔24〕缁帷:形容林木繁茂。

〔25〕杏坛:传为孔子聚徒讲学处,泛指授徒讲学的场所。

〔26〕鲁哀公六年:历史资料多见记载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

〔27〕沮:阻止。

〔28〕三都:三座都城,即季孙之费(今山东费县)、孟孙之成(今山东宁阳)、叔孙之郈(今山东东平)。█〔宋〕仲尼式古琴【译文】

孔子生于春秋时期,适逢鲁国政乱,乘车周游列国却怀才不遇。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年),孔子五十六岁,任大司寇一职而行宰相之职。齐国人听说后很恐惧,谋划离间鲁国以疏远孔子,于是准备了一些浓妆艳抹的歌舞伎进献给鲁国国君。当时季桓子当政,他也不喜欢孔子被重用,就接受了齐国的歌舞伎,君臣以巡视之名前去观看,以致三日不上早朝。孔子认为鲁国君臣的志向被荒废,不在于治国,和他们在一起难以有所作为,于是离开鲁国前往他国,并唱道:“那些妇人的口舌,可以让贤人出走;那些妇人的口舌,可以让国家败亡。我还是优哉游哉地闲逛,了此余生吧。”孔子依旧徘徊着不忍离去,又回望鲁国,却被龟山遮挡,于是叹息说:“季氏蒙蔽我国君王,就像这龟山遮挡了鲁国啊。”于是作《龟山操》。歌里说:“手无斧柯,我能拿龟山怎么样呢?”“斧”比喻裁断,“柯”比喻权力,没有裁断的权力就不能铲除季氏。█〔明〕仇英 孔子圣迹图之空中奏乐图

孔子从鲁国去卫国,经曹国、郑国到达陈国,许久之后又回到卫国。不被卫国重用,就想西去晋国拜见赵简子,却听到了窦鸣犊、舜华的死讯。于是站在黄河边叹息说:“壮美啊,黄河!浩浩荡荡啊!我孔丘时运不济,不能渡河,是命中注定的啊!窦明犊和舜华都是晋国的贤能大夫。剖腹取胎,杀死幼兽,麒麟就不会来到郊野;竭泽而渔,一网打尽,蛟龙就不会游来调和阴阳;捣毁巢窠,打碎鸟蛋,凤凰就不会飞翔前来。什么缘故呢?因为君子忌讳伤害他的同类啊。”于是返回陬乡,撰作了《陬操》的琴曲来哀悼被害的晋国大夫。《陬操》,大概就是《琴操》里所说的《将归操》。歌辞说:“秋水深兮风扬波,船楫颠倒更相和,归来归来归为期。”“秋水深”,表示道路艰难;“风扬波”,是说强权暴虐;“船楫颠倒”,比喻不正之道。遭逢乱世,不归隐又能如何呢?又说:“周道衰微,礼乐陵迟。文武既坠,吾将焉师。周游天下,靡邦可依。凤鸟不识,珍宝枭鸱。眷然顾之,惨焉心悲。巾车命驾,将适唐都。黄河洋洋,攸攸之鱼。临津不济,还辕息鄹。伤予道穷,哀彼无辜。翱翔于卫,复我旧庐。从吾所好,其乐只且。”█〔明〕仇英 孔子圣迹图之围匡图

后来孔子困于陈国和蔡国,讲学诵读弹琴不断。此后,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路过一座隐秘的山谷,见到幽兰独自盛开,孔子喟然说:“兰花是香草,却与这么多杂草长在一起,恰如圣人沦落于人品鄙陋、见识浅薄的人群中一样。”于是作《猗兰操》,歌辞说:“如何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岛无所之处。”感伤悲愤如此深切!又作《丘陵之歌》,歌辞说:“登彼丘陵,峛崺其阪。仁道则迩,求之若远。遂迷下复,自婴屯蹇。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枳棘充路,陟之无缘。将伐无柯,患兹蔓延。惟以永叹,涕霣潺湲。”

孔子离开鲁国长达十四年之后又回到鲁国,但鲁国始终没有重用孔子。孔子也不再追求仕途,便删简《诗经》、编订《尚书》、论证《礼记》、校正《乐经》、撰作《春秋》、完善《易经》,“六经”之道由此完备,光彩夺目。删简的《诗经》三百首,孔子都用琴弦弹奏,和于乐歌才会取用。庄子说:“孔子周游,来到一片茂密的树林,坐在杏坛上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弹琴吟唱。曲子尚未奏一半,有位捕鱼的老人,下船而来。”大概是寄托喻指孔子喜好弹琴吧。孔子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四月十一日,享年七十三岁。

我曾拜读《龟山操》的歌辞哀叹至圣的孔子不得其位,听《将归操》的歌辞感伤乱世艰难,听《猗兰操》感叹孔子盛德却生不逢时。如果孔子被重用,鲁国就会复兴吗?答:“孔子作为司寇,对外遏制齐侯以壮鲁国国君之威,对内毁三都以削弱大夫势力,可以说是勇于作为。如果让孔子长期施展自己的才华,那么鲁国必定兴旺,尊崇周天子,以恢复周朝的文治武功。”所以孔子说“谁如果重用我,三年就可以功成”,这难道是夸大之辞吗?【延伸阅读】

关于孔子所作几首琴曲,东汉蔡邕《琴操》均有详细解释。《龟山操》者,孔子所作也。齐人馈女乐,季桓子受之,鲁君闭门不听朝。当此之时,季氏专政,上僭天子,下畔(叛)大夫,圣贤斥逐,谗邪满朝。孔子欲谏不得,退而望鲁。鲁有龟山蔽之,辟(譬)季氏于龟山,托势位于斧柯。季氏专政,犹龟山蔽鲁也。伤政道之凌迟,闵(悯)百姓不能其所,欲诛季氏而力不能,于是援琴而歌云:“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将归操》者,孔子之所作也。赵简子循执玉帛,以聘孔子。孔子将往,未至,渡狄水,闻赵杀其贤大夫窦鸣犊,喟然而叹之曰:“夫赵之所以治者,鸣犊之力也。杀鸣犊而聘余,何丘之往也?夫燔林而田,则麒麟不至;覆巢破卵,则凤皇不翔。鸟兽尚恶伤类,而况君子哉?”于是援琴而鼓之云:“翱翔于卫,复我旧居;从吾所好,其乐只且。”《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