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传诵老人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15:22:27

点击下载

作者:刘艳华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千古传诵老人言

千古传诵老人言试读:

前言

什么是老话?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留下来的草根智慧,就是我们所说的老话。这些都是祖辈们经历了无数代人,从生活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科学不科学?不知道。但是,我们应该知道,那些经不起时间推敲的东西会在历史的长河里很快销声匿迹,大凡流传下来的都有一定的道理。

例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是任谁都听过的老话吧?它有道理吗?当然!中庸是一种不保守不偏激的生存智慧,是一种不偏不倚的均衡美。只要在为人处世上恪守中庸,你就能做到不急不躁,不偏不倚,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只要深谙中庸之道,你就能秉承天下大公、居处天下大善、征服天下大善、成就天下大事。这样,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你都能拥有一个和谐成功的人生。

锋芒太露容易招致灾祸,这是跌过跟头的老祖宗用血的教训给我们的忠告。“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说话看势头,办事看风头”之类俗语,更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社会的处世箴言。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一定要懂得人情世故,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不懂人情世故,那么,还没有和人比赛,你就已经输了。

大凡成功的人,无一例外都深深地明白人情世故的重要性。

除了处世做人之外,老祖宗还教我们学会自强,在激流中勇进,如“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教我们学会感恩,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等;教我们不忘拼搏,让自己从平凡蜕变成卓越,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刚”等;“小家不安,何以安天下”,“勤俭持家,方能和睦兴盛”,更是老祖宗口口相传下来的经典。

总之,老祖宗的智慧,博大精深,不是三言两语就可说清的。但是,只要你能深明其中的道理,必然会让你受益终生。

第一章 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

——修身养性,懂得取舍进退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就是“学好”,做一个君子。怎样才算好呢?首先要具备智、仁、勇,三“大德”,还要具备礼、义、廉、耻、信等,“小德”。进行君子的修炼,首先有益于自己的心灵,“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当此境界,才能活得内心坦然、洒脱畅快。进行君子的修炼,还能移风易俗,促进社会文明。一个君子,小则影响一家,大则影响天下。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人生箴言】心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人要从一个坏人变成一个好人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从一个好人变成一个坏人却只需要很短的时间。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善良讨喜的人,没有人天生想做个坏蛋。然而,世界上却还是有很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成为了世人眼中的坏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世间美好事物,往往难得,假如钻石遍地可寻,那跟同样剔透的玻璃又有什么区别?假如雪莲生在四野,它跟普通的野草又有何异?好人如同良材,需要辛勤栽培;君子如同璞玉,需要用心去细细雕琢。做人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做一个好人、君子,更是难上加难,而终其一生都做一个好人、君子,则需要时常自省己身。

纵观古往今来,有很多人一生克己警醒,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千古芳名,让自己流芳百世;也有很多人原本想做君子,做人做事都求一个“好”字,但是却因为被外界的环境所迷惑,在不知不觉中滑下了深渊,被世人贴上了“坏人”的标签,而众多人中的最佳代表就是王莽。王莽出身于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因为家世显赫,王家子弟均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多有劣迹,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俭朴,为人谦恭,并且少怀大志,做人做事都以古圣贤自勉。他在内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谦恭守礼,勤敏好学;时间长了,他的名声远播,几乎成了人们心目中的道德楷模。24岁的时候,王莽步入仕途,初任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那个时候,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30岁的时候,王莽封新都侯、骑都尉及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王莽的叔父、大司马王根退休,深得人心的王莽受到家族的推崇、太后的赏识,38岁的王莽顺理成章地接替了大司马之职,成为首辅大臣,权倾朝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此之时,王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半分骄态,好处更比以前胜了三分。假如王莽的人生轨迹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也许他会终生做个君子,并获得贤臣的名声。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永远顺风顺水,王莽也不例外。汉成帝去世,汉哀帝即位后,傅太后、丁太后及其外戚得势,王太后无力与之相争,王莽只得退位隐居新野。王莽虽然心怀“周公辅成王”之志,也不得不收起雄心,交出大司马的职务,去新都封国隐居。他行事更加低调,做人更加谨慎,让人挑不出半分毛病。不料他的二儿子王获不守家规国法,逞其凶狂,杀死了一个家奴。王莽严加责罚后,又大义灭亲,逼王获自杀。王莽的高风亮节受到了广泛好评,朝野之士为他鸣不平的很多。汉哀帝迫于舆论,只好将王莽召回京城,侍奉王太后,但没有官复原职。不久后,汉哀帝一病而亡,没有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听说皇帝驾崩,当天就起驾到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王太后于是下诏,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群臣会意,纷纷举荐王莽。于是,9岁的汉平帝登基后,王莽得到朝野的拥戴,再次被任命为大司马,代理政务。再次手握重权之后,王莽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意识到,无论他的权势多么显赫,无论他的名声多么好,都不得不乘坐在王太后这条旧船上,一旦这条船沉没,他的一切很快就会失去,为了保住权势,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从此,王莽的政治野心逐渐暴露,他做人做事的风格也为之一变,培植党羽,排斥异己,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外君子而内小人。尽管如此,大家仍然视王莽为君子,极少有人骂他是小人。一方面,他所行之事,都是按制度办理,让人无话可说;另一方面,他确实做了不少好事,例如对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拿出家财赈济灾民,为灾民兴建住宅,等等,他做的好事数不胜数,许多人认为,他的德行可与古代的圣人相比。直到最后,王莽篡位成功,当上了皇帝,把天下弄得民不聊生之后,人们才看清楚王莽的真面目。从此,王莽成为了人们心中沽名钓誉的伪君子,原先对他寄予厚望的人都痛恨他、厌弃他,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形成赤眉及绿林大规模的反抗。最后,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校尉公宾斩其首,悬于宛市之中,王莽的“新朝”土崩瓦解,犹如昙花一现。

其实,从王莽最开始的为人处世可以看出,他的本身本性并不坏,后来,他之所以会发生那样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情势所逼。这并不是为他开脱,试想想,一个人已经尽享好名声带来的好处,他会轻易地将这一切毁掉吗?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经过了那次变故,王莽深知自己的命运不由自己掌握的苦楚,于是后来的他决定铤而走险,而他不知道的是,他为了自己能够地位稳固,却不知不觉地伤及了无辜,引起天怒人怨,最终走上了让世人唾弃的道路。

王莽的成败教训,值得我们深思。绝大多数“坏人”,都不是甘心变坏,只是到了一定的环境中,受情势所迫,好像只能如此、必须如此,于是就那样做了,一做就坏了,从此入了魔道,愈陷愈深。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要想保持自己的本色,永远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除了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之外,选择一个好环境也非常关键。

凡俗的我们行走在这个尘世间,生命中的每一段旅程都会受到各种欲望的牵引,任何时候都可能遇到诱导我们变坏的因素,心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人要从一个坏人变成一个好人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从一个好人变成一个坏人却只需要很短的时间,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便大抵如此。所以,要想让自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卓然挺立,成为众人称道的好人,最重要的还是守住自己的本身本性,用强大的意志力去攀登道德高峰。

智慧典藏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好人既要有善心又要有恒心,而如果稍微放纵自己,很快就会染上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发展下去十分危险。真正的智者,在任何情况下都懂得修正自己的内心,坚持做一个无愧天地的仁人君子。

穷莫失志,富莫癫狂

【人生箴言】压得低,心态才能够修炼得静,这样的人才会在“失意”的时候不气不馁,“得意”之时自省己身。

从历史的行事中可以看出,我们自古就是讲究中庸的,这个词几乎涵盖了整个儒家文化。不过分地偏左,也不过分地偏右,尽可能保持平衡。这个理念如果用在为人处世上,那就是得意的时候要低调,居安而思危;失意的时候要坚强,不能一蹶不振。

失意的问题往往比较好解决。朋友、家人都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加油鼓气的话多少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这个时候的人是脆弱的,能听得进劝。而得意的问题往往很难解决。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朋友、家人因为你的得意,高兴还来不及呢,谁会在这个时候泼凉水呢?

得意的人会自觉不自觉地膨胀,自我放大,就像一把开了刃的尖刀。好像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他,没有什么问题他解决不了。殊不知,这把尖刀随时可能伤害他最亲近的人,也随时可能受到意外的打击。因为它的锋利,所以它才脆弱,折断可能只是瞬间的事。明朝有个人叫沈万三,是当时的“全国首富”。他家有田产上万顷,而且在四路八乡的城镇开设有许多的店铺。对于他的商业才能,余秋雨先生有过一句评价:中国14世纪杰出的理财大师。沈万三太有钱了,就连当时的首都南京城,有一半都是他修筑的。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准备重修都城。可是由于连年的战乱,造成国库十分空虚,皇帝确实是没有那么多钱,只好向几个大户借钱。财大气粗的沈万三是当仁不让,主动表示承担一半的钱粮开销。商人出身的沈万三自然有他的道理,自己这次出了大钱,而且是帮皇上的忙,这个功劳还小吗?如果靠上皇帝这棵大树,名利双收指日可待。沈万三的自我感觉好极了,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当今皇上都得靠我接济,这是何等荣耀啊!他与皇帝的工程同时开工,结果沈万三先于皇帝完工,朱元璋很不高兴。修筑帝都三年之后,沈万三觉得“不过瘾”,又申请由自己“掏腰包”犒赏三军。全国军队每人银子一两,总共近百万两。看到这种情况,朱元璋更难受了,他本来就出身贫苦,再加上心胸狭窄,终于由妒而恨,“匹夫犒天子之军,乱民也,宜诛之”,从那时起,朱元璋下令收他重税每亩九斗三升,相当于亩产的一半多。沈万三认为,自己是修建首都的头号功臣,而且还给大明的军队花了那么多钱,皇帝怎么也得向我这个“土财主”表示一下谢意。可是他忘了那句话:功高盖主。大明朝是人家朱元璋的,姓朱不姓沈,朱皇帝哪里容得下你沈万三这样的普度众生的“活菩萨”?朱元璋看到沈万三比皇帝还富有,本来就很郁闷。后来又主动发钱犒赏三军,朱元璋不得不开始琢磨:花了那么多钱,会不会是想收买我的天下?就算你有再多的钱,我说句话就能给你安个乱民的罪名,把你的财富变成姓朱的!朱元璋翻脸了,要不是马皇后求情,沈万三真要人头落地,最后还是发配云南,没收亿万家产。曾经的荣华富贵一下子变成了过眼烟云,一贯养尊处优的他,根本受不了云南的凄凉清苦。身体上的折磨还是次要的,心理上的痛苦才让他不能承受,自己为了大明朝出了那么多的财力,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太窝囊了,不出三年,沈万三就在愤懑抑郁中死去了。

好事没办好,还惹来了一身祸。这个结果谁都不能怪,只能怪沈万三自己得意忘了形。皇帝缺钱的时候向你开口借,你给的钱比他借的还多;皇帝用来统治天下的军队,你却要上杆子去花钱犒劳。这么夸张地炫耀,这么地盛气凌人,别说是一国之君了,就是普通百姓有几个能看得过去呢。

相比明朝的全国首富,如今连续13年的世界首富是什么样子呢。他会不会同样不假思索地一掷千金呢?事实上不是的,他不仅为人类社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他给财富和财富的拥有者做出了新的定义,他就是比尔·盖茨。比尔·盖茨出生于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的一个上层家庭,他是一名出色的学生,在高中时就曾断言自己会在25岁时成为亿万富翁。盖茨的话确实应验了,1975年他创办了微软,微软公司的一系列产品如今已覆盖全世界,只要有个人电脑的地方几乎都有微软的身影。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靠电脑软件积累亿万财富的先行者,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首富,在1996年的时候,他的财产是160亿美元。生活中的盖茨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他与妻子美琳达很少去一些豪华的餐馆就餐,有时由于工作的需要,他才不得不光顾一些高级餐厅。通常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肯德基或是一些咖啡馆。有时还会一块光顾一些很有特色的小商店。盖茨在与员工平时相处中,完全不像个有钱人,他不喜欢什么事都与钱挂在一起,有时候出席会议,他会租一辆很普通的汽车前往会场。每次坐飞机,他通常都坐经济舱,没有特殊情况,他是绝不会坐头等舱的。在微软,比尔已经成为每一个员工的榜样,他的作风感染了许多人。所以微软员工的朴素也是很出名的。

盖茨的生活朴素而低调,这并不是因为他吝啬或小气,这些习惯体现了他的价值观和工作作风。他在身体力行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员工的艰苦创业精神,这无疑是非常可贵的。

诚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古人所说“无欲则刚”,但也并不能如李白所畅言“人生得意须尽欢”。凡事有度,适可而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这些民谚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警示。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品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很多人开始向内敛含蓄的方向转变,得意而不忘形逐渐成为人们处世的准则。矜持低调、克己奉公、不事张扬,只有懂得这些生活道理并真正做到的人,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智慧典藏在牢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高处不胜寒”。人生得意时,一定要在内心给自己划一道警戒线,哪些是可以逾越的,哪些是不能触碰的。这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身居高位而沉得住气,才是真正胸中含有大韬略的人。

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

【人生箴言】世事变幻,人生无常。人生总有得意时,但是得意也要保持低调,时刻记住“锐者易折”的道理。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权力没有永恒不变的,今天可以意气风发,明天你也可能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在你春风得意的时候,一定要有畏惧感和危机感,谨小慎微地为人处世。

很多人经历了几番风雨几度挫折,才渐渐地明白了:一个人得意的时候,不可能处处胜于人,也不要安逸时以为什么都可以享受一辈子。有得必有失,也许暂时的安逸,会让你遭到意料不到的天灾人祸。懂得这一道理的人,都应该收起“蛟龙腾跃嫉水窄,大鹏展翅恨天低”的自负;控制骄傲自满的情绪,经常反躬自省,才能功成名就。

那些小病小灾纠缠一生的人,往往长命百岁、安享天年;而那些无病无痛、大红大紫的人常常遽祸忽至,猝不及防。命运往往是无常的,做什么都要低调,留有余地。要在“得意”的时候,忧虑可能来临的“失意”,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不然只会像陈后主,朝不保夕,依然“隔江犹唱后庭花”。南北朝时期,陈后主是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唐代有位诗人有感于陈朝灭亡,写下一首七言绝句,说的就是陈后主不理朝政,骄奢淫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本来陈后主即位之初政治比较清明,国家富强安定,可是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由于陈后主的骄傲自满,以为陈朝已经固若金汤,无须居安思危,所以终日花前月下,纵情酒色,放浪形骸,很快,起初的一代明君就变成了昏庸之君。即位后不久,陈后主被弟弟叔陵斫伤,终日在后宫养病,只留当时他最宠幸的张贵妃陪伴于身旁,将其他妃嫔包括皇后都摒斥在外。皇后沈婺华,出身显贵,父亲为陈朝重臣,母亲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之女会稽穆公主,她聪明贤淑,精通诗书礼仪,但因羸弱多疾,后主对她还不及一般妃嫔,这样一来备受宠幸的张贵妃宠冠后宫。陈后主修建许多富丽堂皇的宫殿,分别给张贵妃、孔贵妃等受宠的妃嫔居住。每日饮食起居均由这些人服侍,并且每次饮宴,都命诸妃嫔和女大士等吟诗作乐,选出较好的谱成歌曲,命上千名宫女习而歌之,轻歌曼舞终日弥漫整个后宫。张贵妃初入宫时,是龚贵嫔侍儿,偶然被后主见到,被其美色迷惑,对其宠爱有加,很快拜为贵妃,后生太子深。她又非常会察言观色,每次宴会宾客,张贵妃都会荐诸宫女参与其事,宫女们对她甚为感激,于是都在皇帝面前说她好的一面。张贵妃得宠以后,陈后主越来越怠于政事,文武百官凡有奏章,都必通过宦官蔡脱儿、李善度等人才能达于帝前,而每次批改奏章,后主都与张贵妃共同定夺,张贵妃正好借此机会干预政事,朝中的大小事情没有她不了解的,后主见朝野上下的言论,张贵妃足不出宫都了如指掌,更加对她宠幸。可是后主并没有看到,政治形势的可危之处:朝中宦官佞臣,内外勾结,王公显贵,骄横不法,花钱买官者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后宫犯法的,只要请张贵妃说情,后主往往都会既往不咎。荒于酒色的陈后主仍然没有意识到,“一时的兴旺并不代表一世的兴旺”,还继续过着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朝中正直的官吏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奏后主,阐明了朝中的混乱局势,并且力陈施文庆、沈客卿等人飞扬跋扈、专制朝政之举,可昏庸的后主已听不进任何忠言,先后将大臣毛喜贬谪出朝,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傅绰赐死狱中。耿直的大臣章华,上书后主说:“陛下即位,于今5年,思衔帝之艰难,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它,惑于酒色。祠七斋而不出,拜妃嫔而临轩。老臣宿将,弃之草戡,升之朝廷。今疆场日蹙,隋军压境,陛下如不改邪归正,悔之晚矣!”后主收到这样的奏章不但没有悔过自新,而且一怒之下将其斩首,朝中官员见后主如此暴虐,都明哲保身,三缄其口,一个本来兴旺发达的国家就被陈后主弄得岌岌可危了。他总以为自己是那个“得志”之人,而不知道“失意”之日已不远矣。

陈后主本来可以避免亡国,但是奸臣当道,妃嫔蛊惑,更加上他自己不知居安思危,最终导致国家灭亡。古往今来,太多才高位高之人不是因为自身能力输于别人,而是因自己的功绩变得骄矜自恃,忘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的道理,这样也终会被命运惩罚。谢周是南北朝时期的名人,结交甚广,其中不乏王侯贵胄。一天,他应邀去朋友家赴宴。此人是王侯之子,排场相当大,整个宴会占据了方圆百丈的露天大场。酒过三巡,朋友请谢周献歌一曲,谢周并没有推让,落落大方地为全场宾客演唱,优美的歌声把酒宴的气氛推向了最高点。正在大家兴致正浓时,谢周饮罢手中的酒,整理好自己的衣衫,跟众人辞别。所有的人都很诧异,还有人怪他没有礼貌,扫了大家的兴。然而,他的这位朋友却很理解他,笑着说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我只恨自己是举办宴会的主人,不能像他那样潇洒。”

花半开,酒半醉,在得意的时候懂得适可而止,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乐趣。就拿故事里的谢周来说,他在宴会上出尽风头,如果继续下去肯定会招人忌妒,得罪人,所以不如见好就收,急流勇退。从谢周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适可而止的做人态度。《菜根谭》中:“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记再加一搦。”意思是,当一个人的权力达到鼎盛的时候,就像水缸中的水将要溢出来,这时候切忌再加一滴,一个人处在危急状况时,就像树木将折断还没有折断的时候,这个时候切忌再施加压力。

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事物到了极致就会招来灾祸。然而,世人为什么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花开到极致时的样子,酒也要饮到烂醉如泥方才罢休呢?其实,花在半开半闭之时最为美丽迷人,酒在慢品微醺时最为经久弥香,凡事不必都达到极致。同样的道理,在富贵权势面前,只要尝到甜头就应知足,千万不要贪得无厌,否则,你只能独饮自己酿制的苦酒。

智慧典藏《史记·滑稽列传》中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祸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得意到了极点,往往就是失意的开始;最辉煌的时刻,就意味着你将开始走下坡。所以,真正的智者懂得压低姿态,低调做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人生箴言】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一个人做事太过高调,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韬光养晦,我们要明白显眼的花草最易招来别人的摧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段话出自于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意思是:树木在山林中过分清秀而出类拔萃,必然会被风所摧毁;石堆比海岸还要高,流水必然会冲击它;行事为人事事高于别人,难免别人会毁谤你,产生非议。

这是一段很有哲理的生存博弈论,说明了为什么很多人都把韬光养晦作为自己修身养性的必要法门。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之下,如果你事事表现得很聪明,那么危险也会随之而来。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必然会懂得这个道理。《菜根谭》中有一句话:“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有才华的人应该掩藏自己的才智,如果到处炫耀张扬,那么他的言行就跟愚蠢无知的人没有区别,他的事业哪有不失败的道理?这是那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一定要记住的座右铭。

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正是因为急于想表现自己的才华,才导致四处碰壁,举步维艰,甚至因为太露锋芒而丢了性命,杨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杨修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但是最后却遭到了曹操的诛杀,一切都源于他的聪敏过人。有一年,工匠们为曹操建造相府的大门,当门框做好,准备做门顶的椽子时,恰好曹操走出来观看。曹操看完后在门框上写了一个“活”字,便扬长而去。杨修见状,立即叫工匠们拆卸重做,并说:“丞相在门框上写个‘活’字,意思是门中有活即‘阔’字,就是说门做得太窄太小了,要阔大。”杨修的确够聪明,竟然能够从一个字揣摩出曹操的心思,但他的聪明,也招致了曹操的嫉恨。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屡遭失败。曹军不知该进还是退,曹操便以“鸡肋”二字为夜间口令,将士们都不解其意,只有杨修明白:“鸡肋就是吃起来没什么味道,丢掉又觉得可惜,丞相的意思是要撤兵啊!”他便私下告诉大家收拾行装,随时准备撤兵。没多久,曹操果然下令撤军了。当曹操知道杨修事先把机密告诉大家时,终于找到了借口,以“泄露机密,私通诸侯”的罪名将杨修杀掉。

具有实力和能力的人不一定会笑到最后,即使不是由于自己的张扬惹得他人生厌,也会因为才能而招致旁人的忌妒。杨修的头脑足够聪明了,仅从一两个字就能知晓他的上司“曹操”的心意,但是他却没有什么大智慧,不知道上司曹操忌讳的是什么。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看的是谁能够坚持长久,谁能够笑到最后,这其中性格比较急躁的诸侯,如董卓、袁术、袁绍都早早地失败了,因为他们太急功近利、锋芒毕露了,所以过早地消耗掉了实力,失去了民心的支持。而雄霸一方的曹操却不着急称帝,刘备就更加小心潜伏着。且看一段印于历史的佳话“青梅煮酒论英雄”: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曹操说:“刚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忽然想起去年去征讨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们都口渴;我心生一计,用鞭虚指说:‘前面有梅林。’军士听了这句话,嘴里都生出唾沫才不渴。今天见此梅,觉得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随从遥指天边的龙挂,曹操与刘备凭栏观之。曹操说:“你知道龙的变化吗?”刘备回答说:“我不知道,愿闻其详。”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经常在外游历,一定知道当世的英雄。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理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于是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在地上。正巧突然下起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当曹操高谈阔论、眉飞色舞、肆无忌惮地抒发英雄气概之时,刘备却能寄人篱下,忍辱负重。试想这般忍辱对于一个英雄来说是需要多大的气魄!由此也证明了一句话:雄伏是为了雄飞,而非隐退;沉默是为了雄辩,而非噤声;忍辱是为了雪耻,而非饮恨。

古书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一个人的才能就像刀剑的锋刃,可以加以利用,亦可被其所害。因此,夸饰自己的才能好比随意向别人袒露防身的武器。有才之人须懂得藏锋不露,隐器于身,待时而动。不然,喜欢炫耀而不知收敛,必将招致祸患而不自知。

智慧典藏中国有这样一个成语,“韬光养晦”,换句话说,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这种观点,正是做人做事的哲学。因为,它能有效避免自己成为出头椽子;而作为做事手段,又能出其不意地获得成功。这种心理战,是许多成功人士的“看家法宝”。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人生箴言】“是非止于智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流言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自己身正,则一切都不足为惧。

俗话说,哪个人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人活于世,身后难免会有是非流言,也难免会被别人议论,甚至被误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可能会伤心、难过,情绪难免会被流言所左右。其实,只要你能冷静下来想一想,这是大可不必的,因为所谓的“流言”只不过是你耳边的一阵风而已,在它产生的一瞬间便已经没有对错之分,如果你与其较劲,就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听到有关于自己的“是非流言”时,只要将其搁置一旁不予理睬,一段时间后它便会烟消云散的,因为“是非止于智者”,流言是经不起推敲的。慧缘法师是唐代著名的法师,他曾独自一人在寺院后的山岩洞上修持了10年,后来又回到了承天寺,每夜都会在寺里通宵打坐。有一天,大殿上功德箱里面的钱突然丢失了,法师无疑成为众人怀疑的对象。因为在他回寺之前从未发生过此类的事情,而且大家都知道他每夜都会在大殿内打坐,如果是别的盗贼前来行窃,他应该知晓才是。但是,当寺院住持当众说这事的时候,慧缘法师并没有任何的反应,所有人都认为偷功德款的人一定就是慧缘了。所以,全寺中的众僧人以及和尚、居士无不对慧缘法师另眼相看,都向他投来鄙视的目光。但是,慧缘法师处在这种人人怒目相视的环境中,仍然能够心平气和,若无其事。他既没有站出来喊冤叫屈,向众人申明一切,也并没有流露出半点受委屈的情绪,与平常没有两样。每天按时去吃饭、每晚还是照样去大殿打坐。终于,在七天后,寺中的住持才来揭开了谜底:原来功德款根本没有丢失,这是住持在考验慧缘法师的,想知道他在山洞中住的10年修练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没料到他竟能在遭遇冤枉的情况下,依然不改常态,以一颗平常心去生活,为此,全寺上下无不由衷地对他产生了崇敬。

清新脱俗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倘若没有淤泥,又如何生得出莲花呢?每个人都无法左右别人的思想,但命运并不会因为别人对你的歪曲和误解而定格你的人生,很多人可以对你指手画脚,但他们没有决定你命运的权利。

很多时候,流言只是一些无聊的人在无聊的生活之余的谈资而已,本身并没有什么恶意。对于这些随口而出的评价,我们也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即便是偶然从他们身边路过听到,也可以一笑了之,没有必要将之放在心上。

我们常说,“要快乐地生活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在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尚可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当你面对各种利益纷争的时候,还能够保持心平气和吗?自己如遇到被冤枉、被暗算等这些不平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心情还能悠哉地宠辱不惊吗?阿雯是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她与同事美雅是非常好的朋友。美雅比她早一年进公司,所以,刚开始阿雯就受到了美雅的照顾。阿雯每当遇到难缠的客户,美雅都会主动帮她搞定。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美雅也会主动去帮她解决。在与美雅一年多的相处和合作中,她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闺中密友。后来,阿雯凭借其在业务上的成就,做到了销售部管理者的职位,但是,正在自己欣喜的时候,她却收到了来自好朋友美雅的意外之“礼”。那一次,阿雯与美雅共同负责一个来自国外客户的关于新产品市场推广方面的新闻发布会,因为事前阿雯对客户提供的新产品的资料做了详尽的了解,她提出的一个推广方案就得到了客户的赞赏,客户要求要与她单独见面。当时,阿雯也能感到美雅的尴尬,想去安慰她。但是她后来又想,她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美雅应该是不会介意的。但是,第二天上班后,阿雯听到所有的同事都在小声地议论她。后来,她才得知是自己的好朋友美雅散布的谣言,说自己昨天与客户在酒店交谈彻夜不归。看到同事们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阿雯感到十分揪心。随后,这件事就成为其他同事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个时候,阿雯感到受到了屈辱,痛苦极了。但是她又相信:是非止于智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时间会证明一切。随后一段时间,大家也都觉得美雅所说之事经不起推敲,也就没人再提起此事了。

阿雯在无意之中被卷入了“是非”之中,但是她不予理会,最终谣言也不辩而散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相信“是非止于智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道理,将谣言搁置一边不予理睬,这样才不至于让谣言扰乱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最终也能让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

其实,一些带有攻击性的恶意的流言,大多是在人们不平衡的心理作用下产生的。对于这样的流言,我们更应该一笑了之。因为别人忌妒你,说明你比对方优秀,一个优秀的人是没有必要与一个不如自己的人计较的。再者,这些带有攻击性的恶意的流言,是对方故意让你伤心难过的,如果你真的为此而伤心、难过,岂不是正中了对方的下怀。为此,对于一些恶意的流言,我们也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对于一些子虚乌有,且已经对自身的名誉造成了重大损害的流言,我们则可以考虑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追究,即便是借助法律武器,也没必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一切都是人之常情而已。

另外,一些流言如果真涉及自己的言行有失,也应该及时注意并加以改正,将之看作一个完善自身的机会,切不可为此而陷入极大的精神压力之中。

同时,如果你是个胆小懦弱、害怕“众口铄金”的人,要想自己不为流言左右,最好是谨言慎行。如果你是个开朗乐观的人,就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浪费自己的时间了。因为你的人生是属于自己的,跟别人又有什么关系呢?要知道,每个生命个体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独立的。

总之,路是你自己的,人生也是你自己的,没必要太去在乎别人的看法。任何人的看法与建议都不能从实质上改变什么。真正懂得对自己好的人,是能正视流言、有所取舍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更为真实、快乐和惬意地活着。

智慧典藏对于别人的评论,我们应当学会释然。无论是在哪种场合,无论我们是否美若天仙,我们都不必活在矫情之中,活在别人的世界,处处担心别人怎么想自己,看待自己。而应该经常对自己说:“哦,没有人注意我,真好!”当你懂得了这种释然,你就会体会到什么才是真实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人生箴言】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要想看清谁是自己真正的朋友,就得在逆境中验证。真正的朋友是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站在你的身边,和你并肩战斗,一起承担的人。

有人说,真正的朋友,一是你可以向他开口借钱的,二是你随时可以跟他说话谈心打电话的。但是,这两点已经不能是评判真假情谊的标准了。因为“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在你春风得意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想借钱给你,会听你发牢骚。一旦你出了事,情况就不同了。别说借钱,就是迎面相逢也会躲着你走。到这个时候,你才会明白,原来从前的情谊均是逢场作戏而已。

因为如此,我们在生活中常听人议论:“真的出事了,才看出到底谁和你亲。”一句简单朴实的话,却道尽了患难见真情的深刻道理。真正的朋友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而不是如墙头草般随风倒,没有一颗坚定的心去对待朋友。当你在患难中时,不要焦虑,真正的朋友一定会帮助你摆脱困境。而我们,如果也能以一颗诚挚的心去对待朋友,珍惜朋友,我们的朋友也不会在困难之中抛弃我们。晋代人荀巨伯得知朋友生病,卧床不起,便前去探望朋友。恰逢山贼攻进城内,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老百姓抛家携口,四散逃命。朋友也再三规劝荀巨伯,说自己重病在身,也活不了几天了,让他尽快逃命要紧,而荀巨伯就是不走。他说:“我是远道而来专门看你的,现在山贼来了,大难临头,我怎么能只顾自己,扔下朋友不管呢?”说罢,便若无其事地给朋友熬药去了。等他把药端到床头时,门被砸开了,一群山贼冲了进来,发现城里竟然还有没逃走的人,于是问他:“你是什么人?胆也太大了,全城的人都走了,你为什么不跑?”荀巨伯站起身,从容地走到他们的首领跟前,指着躺在床上的朋友说:“我的朋友病得很厉害,根本无法下地行走,请你们快快离开这里吧,别吓坏了我的朋友。你们有什么事尽管找我好了,如果要死的话,我可以替他死,绝不会皱一下眉头。”在场的山贼听了先是一愣,而后也被他大无畏的舍身为友的态度所感染,心中很是钦佩,他说:“没想到这里还有品格如此高尚的人,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地方!”说完,便带着人出城走了。山贼撤走之后,全城人的生命财产都得以保全,荀巨伯和他的朋友也成了生死之交。

像荀巨伯一样能在朋友危急时不离不弃,这份大义就连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的山贼都能感动。患难中伸出援手,哪怕只是一句温馨的安慰,对方也会铭记于心。等到将来你有需要时,他就会像及时雨一样,来到你的身边助你一臂之力。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在别人摆脱困难的纠缠后,才说漂亮话:“怎么会这样啊!早知道你有困难,我一定会帮上点忙的!”有这种说辞的人,与其说他不知道别人正需要帮助,倒不如说他根本就不想拉别人一把。有一个女人,嫁给了没爹没娘的一个穷小子。结婚以后两人十分恩爱,男人给人开车挣钱,女人在家操持家务。不到一年就生了一个大胖儿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可是,常言说得好:“贫贱夫妻百事哀。”很快他们就吵了起来,日子就这样风一天雨一天地过着。不久,使人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男人出车送货时,把人撞死了。他吓得一溜烟地跑回了家,女人说:“这还了得,已经成肇事逃逸了,快去投案自首。”自首后,男人就被拘留了,女人擦干了泪水,找了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整天带着孩子,风雨无阻地在大街上扫街。有空就到处去借钱,赔偿给死者的家属。整整折腾了大半年,案子终于有了结果,男人被释放了。他回到家后,看着那宝贝儿子又白又胖,看着家里也是井井有条,再看看妻子,却是又黑又瘦了,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从此以后,两个人就再也不吵架了,日子又如新婚时那样甜甜蜜蜜。

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人,才是真正可靠的人,也才是真正的感情。人的一生中,遇到坎坷是难免的,走向成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当你深陷困境时,最需要的就是别人向你伸出的援助之手。那么在别人深陷困境时,你会不会向别人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呢?

从进退之道来说,生活中,在关键时刻拉人一把。要知道这时候即使不用很费力地帮助别人,别人也会牢记在心。当你在前进时,他才会助你一臂之力,而你在后退时,他才会为你挡挡风雨。当然施恩不图报,如果人家不记得了,也不要因此怨恨人家。而别人在关键时刻拉了自己一下,我们也要记得知恩图报。因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会让人觉得值得帮助。

智慧典藏逆境时的朋友才最珍贵。所以我们尤其需要珍惜那些把自己从水里拉上岸的朋友,因为,在你以后的人生旅途中,他将是你的支撑,你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都能始终站在你身边,给你强力的支持。

人怕引诱,塘怕渗透

【人生箴言】健康、幸福和财富等一切美好的东西首先都是源自于一个人洁净的心灵,所以,我们想要拥有这些美好,就必须拒绝所有诱惑,保持一颗纯净,澄澈的心灵。

人怕引诱,塘怕渗透。的确,诱惑是人生路上的最大障碍,成功人士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能耐得住寂寞,拒绝所有诱惑。

白雪公主的故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诱惑就像恶毒王后手里的苹果,美丽却有毒。面对这样的诱惑,稍不慎重,就有可能像白雪公主那样走进别人设计的圈套。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却没有白雪公主那么幸运,利令智昏,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我们只有坚定地拒绝诱惑,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才能守住内心的洁白。正如下面例子中杰克,只有工作的时候,眼里没有了钱才能在五彩缤纷的诱惑中,光怪陆离的陷阱前,守住心中的那片净土,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杰克在银行找到一份出纳的工作。有一天,杰克正在数钱,恰在此时,银行老板来了,便问他:“你手中数的是什么?”杰克很奇怪,但还是很老实地回答说:“是钱。”过了一段时间,他在数钱的时候,老板又问他:“你手中数的是什么?”他还是如实说道:“是钱。”时光飞逝,转眼杰克已经在银行工作快一年了,这天,老板又问他:“你手中数的还是钱吗?”这次,杰克却说:“不,这不是钱,这是我的工作。”老板听完会心地笑了,对他说:“你的眼睛里已经没有钱了,我可以放心地去度假了。”

每个人都要看清诱惑就在身边,特别是你正处在寂寞的低谷中时,更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有的诱惑虽然能满足你当前的需要,但却会妨碍你达到更大的成功或长久的幸福。因此,请你屏神静气,站稳立场,耐得住寂寞,守住自己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对诱惑多一份抵抗力。

守得住自身,虽然失去了一时的“利益”,但守住了更多的收获。如果一个人能够在所有人都不甘寂寞,凭着一时的激情,热血前行的时候,他不为所动;不管局势如何动荡,他依然能够步履从容;当所有人都放弃原则,不择手段去追逐利益的时候,他能举世皆浊,唯我独清地舍弃眼前利益,寂寞地坚守;当大家都随潮而退的时候,他仍然坚信黑夜只是暂时的,凭借着信心和毅力在孤独中坚持、再坚持,直到黎明的来临……那么,他一定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就。

耐得住寂寞既需要超人的忍耐力,还需要恪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更需要拒绝诱惑,这样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住在西西里岛附近海域塞壬岛的赛壬女妖,长着鹰一样的翅膀,她在这里日日夜夜唱着动人的魔歌,用以引诱从这里路过的船只。奥德修斯曾经是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他也曾路过塞壬女妖居住的海岛。他听说女妖善于用美妙的歌声勾人魂魄,而登上海岛的人就会死亡。为了抵制女妖的歌声诱惑,奥德修斯嘱咐同伴们用蜡封住耳朵。而他却很好奇女妖的声音到底有多美,于是没有塞住耳朵,为了防止自己失去控制登上岛屿,他让同伴们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并告诉他们无论自己怎么央求,都不要在中途给他松绑。果然,当船路过塞壬女妖居住的岛屿之时,奥德修斯看到几个衣着华丽的美女唱着动听的歌谣翩翩而来,她们的声音如莺歌燕啼,婉转跌宕、动人心弦。听着这美妙的歌声,奥德修斯心中顿时燃起熊熊烈火,他急于奔向她们,大声喊着让同伴们放他下来。但同伴们只顾着奋力地向前划船,根本听不见他在说什么。有一个同伴看到了他的挣扎,知道他此刻正在遭受着诱惑的煎熬,于是走上前,不理会他哀求的表情,反而把他绑得更紧。就这样,奥德修斯经过很长时间的内心煎熬,终于和同伴们顺利通过了女妖居住的海岛,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园。

奥德修斯和他的同伴们正是由于战胜了海上女妖魔法的诱惑,才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园。能够恪守自己的一方净土,才能将诱惑拒之门外,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利益的诱惑会使人失去理性辨别的能力,会在“再也不能错过时机”的冲动下去追逐诱惑。结果诱惑变成了迷惑,使人迷失了方向,在迷局和乱局中奋勇搏杀,耗尽了体力、精力和智慧,最后在乱阵之中遭受失败。很多人正是因为耐不住寂寞,将自己推到了危险的路上,让自己失去了更多的成功机会。

人们很容易被眼前的诱惑吸引,从而失去自己。例如,吸烟的诱惑是可以给人带来快感,虽然很多人知道吸烟就是慢性自杀,但很多人抵挡不了一时的诱惑,从而放纵自己。无法守住自己,只能让自己失去健康。那些因为金钱、美色而失足的例子就更多了。诱惑能满足你一时的需要,但终会妨碍人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长久的幸福。

智慧典藏一位作家说:“其实人与人都很相似,不同的就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一种自我克制的能力。正是由于对自我欲念的调控,才显现出人性的高贵与光辉。只有克制冲动才能完善人格,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知足得安宁,贪心易招祸

【人生箴言】拥有的念头固然不为错,但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总希望让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足,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有所收获。什么是最大的收获呢?事实上,很多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就像是盐巴那样,生活中少不了它,但是,如果贪得无厌,就品尝不到应有的美味。这个世界上,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过分贪婪,正所谓“无欲则刚”,不贪得无厌,心境也就自然平静清凉。

一个聪明的人就要学会修剪自己的欲望,不让那些不必要的贪念支配你的生活,这样才能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就像这个商人一样,最后他听了朋友的话,他及时地遏制住了自己的贪婪之心,从而享受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外国商人,他坐船到了西班牙海边的一个渔村。他在码头上看见了一个西班牙渔夫从海里划着一艘小船靠岸,船上有好几尾大鱼。外国商人对渔夫能抓到这么高档的鱼表示赞叹。然后问他:“您每天要花多少时间就可以抓到这么多鱼?”渔夫说:“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我不用费多大力气。”商人说:“为什么你不再多抓一会儿,这样你就可以抓到更多的鱼了。”西班牙渔夫觉得不以为然,他说:“这些鱼已经够我一家人一天的生活了,我为什么要抓那么多呢?”商人又问:“那么你只是花一小会儿的时间抓这些鱼,剩下的时间你怎么打发呢?”渔夫说:“我每天的事情很多啊,我睡到自然醒,然后出海抓几条鱼,回去和孩子们玩一玩,再睡个午觉。黄昏的时候到村子里找几个朋友喝点酒,再弹会儿吉他。这日子也很充实。”商人听了摇了摇头,并且帮他出主意:“我可是美国著名大学的博士,我给你出一个主意你可以挣大钱。你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然后攒钱买条大些的船。到时候你就可以抓更多的鱼,再买渔船,到时候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你直接把鱼卖给工厂,这样可以挣更多的钱。然后你还可以开一家罐头厂。这样你就可以离开渔村,到城市里去做有钱人。”渔夫问:“我要达到这些目标需要花多少年的时间呢?”商人说:“大概十五年到二十年。”然后呢?商人说:“然后?然后你就会更加有钱,你可以挣好几个亿呢!”“再然后呢?”商人说:“那你就可以退休了,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享受清新的空气,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出海抓几条鱼,回去和孩子们玩一玩,再睡个午觉。黄昏的时候到村子里找几个朋友喝点酒,再弹会儿吉他。”渔夫听完,非常不解,他说:“难道我现在的生活不就是这个样子吗?那为什么我还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折腾自己呢?”商人最终无话可说。

终点又回到了起点,看似有些可笑滑稽,可是,这也向我们阐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应该力求顺其自然,活得简单一些,这样可以使幸福持续得更为长久。你可以仔细想一下:其实人生的最终追求不外乎如此,如果你感到此刻的自己是幸福的,又何必还去苦苦奢求那些劳累人心的妄想。

很多人都像这位商人最初的想法一样,将人生的包袱紧紧地压在心头。我们明知道这样很辛苦,但是我们还往往不愿意放下,结果弄得自己又苦又累。每个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会无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隶。

其实,在我们的一生中,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属于你自己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你,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了最后,物归何主,都未可知。总是对身外之物有着无尽的贪婪,那么到头来,幸福、快乐也会对你无比刻薄。从前有一个乞丐,他经常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我要让所有的乞丐都有房子住,吃饱穿暖,我绝不做吝啬鬼……”就这样一遍遍地祈祷,终于有一天,一个神仙找到了他。神仙对他说道:“我听到你的祈祷了,你就要发财了,我这就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这钱袋里永远有一枚金币,是拿不完的。但是,在你觉得够了的时候,就必须把钱袋扔掉,才可以开始使用那些金币。”说完,神仙就不见了。这个乞丐惊讶地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是做梦。不过,他发现自己的身边真的出现了一个钱袋,里面装着一枚金币!乞丐把那枚金币拿出来,里面又有了一枚。于是,乞丐不断地往外拿金币,他一直拿了整整一个晚上,金币已有一大堆了。看着这些钱,这个乞丐想:这些钱已经够我用一辈子了。第二天一早,他拿着这些钱,准备到街上买面包吃。但是,在他花钱以前,必须扔掉那个钱袋。他舍不得扔掉那件宝贝,他又继续从钱袋里往外拿钱。每次当他想把钱袋扔掉的时候,他就总觉得钱还不够多。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的金币越来越多,多到可以买下一个国家。可是,他总是对自己说:“还是等钱再多一些才好。”于是,他不吃不喝拼命地拿钱,金币已经快堆满一屋子了,但他却变得又瘦又弱,脸色蜡黄。他虚弱地说:“我不能把钱袋扔掉,金币还在源源不断地出来啊!”没过多久,因为水米未进的缘故,这个已经成了大富翁的乞丐,看起来却非常虚弱。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在用颤抖的手往外掏金币。最后,由于又累又饿,他死在了成堆的金币里。

在现实生活中,如这个乞丐一般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总是希望拥有得越多越好,爬得越高越好,结果当然是疲累不堪,反而让自己丢失了更多——健康、亲情、友谊,乃至生命。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猴子下山》,它就给我们灌输了贪婪将会一无所有的思想,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父辈们也会在我们耳根子旁念叨:做人啊,要本分,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他们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做人不能贪婪。的确,我们每天都在奔波劳碌,每天都在幻想填平心里的欲望,但是那些欲望却像是反方向的沟壑,你越是想填平,它就向下凹得越深。

我们要知道,欲望太多,就成了贪婪。贪婪就好像一朵艳丽的罂粟,美得我们兴高采烈心花怒放,于是我们就不对它设防,忘了它其实是有毒的,那是一种让你身心疲惫却永远也感受不到幸福的毒……一旦中了贪婪的毒,我们的心灵被索求所占据,我们的双眼被虚荣所模糊,我们就永远不会懂生活的真谛,因为陷于贪婪之中的人,除了对财富感到满足,不会将其他事情放在心上。一旦财富流失,就会变得暴躁、沮丧,以为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从而患得患失,不愿睁开双眼看看世界的美妙。所以,为了一个快乐的心情,为了一份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将贪婪这朵有毒的罂粟,彻底地从我们的心里拔出。

人生在世,有时候会伴随着欢笑与快乐,但有时候也会被忧虑与烦恼所侵扰。很多时候,我们会烦恼是因为我们的内心被欲望所浸染,于是心中就充满了矛盾、忧愁、烦恼,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了痛苦和惶惑。我们想要得到心灵的快乐,那么就不应该一味奢求华屋美厦,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名逐利,不贪慕富贵,过一种简朴素净的生活。一些外在的财富也许不如人,但内心充实富有才是真正的生活。否则,你每天都处于抱怨、急躁的情绪之中,又怎能感受到生活的轻松。

智慧典藏知足得安宁,贪心易招祸。所以,我们要拭去落在心灵上的灰尘,扫除那些吞噬内心的欲念,把世俗的杂音予以抛弃,把一些美好的东西保留下来,始终保持自己那颗宁静的心,品尝来自内心的沁人心脾的心香。

广交不如择友,投师不如访友

【人生箴言】广交不如择友,投师不如访友。朋友在很多时候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就像老师一样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所以,择友一定要慎重。

人,有好坏之分,朋友,亦有可交不可交之理。在你的一生中,特别是在你为成功而奋斗之初,你可能更需要寻找朋友,但是,你要注意,你所处的环境和结交的朋友,对我们的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有怎样的朋友就会有怎样的命运。所以选择朋友一定要慎重。好朋友是一生的宝贵财富,坏朋友可以导致一生的悔恨。不要结交那些对你有害无益的朋友,更不要被拖入到他们的浑水之中。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不良的社会环境里,久而久之,必然会受到这种环境的熏染。古语有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结交朋友时,要时刻远离坏的朋友。在《列女传》中记载了孟母教子的这样一段故事:孟子的家最初与一处公墓相距不远,小孟轲每天都看着一些送葬的情景,自己就模仿他们的样子每天在沙地上埋棺筑墓。孟母发现了这样的地方对孩子影响不好,于是就把家搬到了一个集镇。小孟轲又学着那些担挑卖货的人吆喝叫卖,孟母只好再次搬家。最后,孟母带着小孟轲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孟轲开始模仿学校的孩子们,在游戏中摆弄俎豆祭器,学习揖让进退的礼仪。这次孟母才终于放心地说:“这里才是我孩子可以居住的地方啊!”孟轲从此勤奋学习,终于成了一代儒家宗师。

孟母择邻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选择一个好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交友亦是如此。经常沟通、交流,甚至是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朋友,在思想、言论、行动和各方面相互的影响濡染的力量是绝不能低估的。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选择好的朋友,与那些乐观正直、富有进取心、品格高尚和有才能的人交往,才能保证你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才能获得朋友的真诚帮助。如果你在择友上能做到像孔子所说“无友不如己者”那样,那么你的成功也指日可待了。

这些都证明了你在择友时一定要在“良”上下工夫。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那怎样的友才能算是“良”呢?选择朋友,首要的当然是要看他的本质,也就是说主流必须是好的。如果这个人能与你坦诚相处,道义上能互相勉励,当你有了成绩能与你分享,有了过错能严肃规劝。那么这种能真诚待你的人、能指出你过错的人、能使你对真、善、美的事物更加向往,使你变得更高尚、更富有智慧的人,就是你应当寻求的朋友。与这样的朋友建立起健康而真挚的友谊,会给你的前进增加动力,并使你终生受益。

相反,如果你择友不慎,恰恰结交了那些思想消极、品格低下、行为恶劣,甚至可能使你变得庸俗低下或使你思想品德“滑坡”的朋友,他们或以哥们儿义气拉拢迷惑你,或是没有原则,不讲是非,拉帮结派煽动你,甚至会拉你堕入犯罪的泥潭,这种所谓的“朋友”即便交了,你也一定要放弃。有位心理学和动物学的专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对比实验:它在两间墙壁镶嵌着许多镜子的房间里,中间用一个玻璃隔开,并在两个房间里分别放进一只猩猩。最初他在每个房间里放的都是性情温顺的猩猩。这两只猩猩一进到房间里,就高兴地看到玻璃的另一面及镜子都有许多“同伴”对自己的到来报以友善的态度,于是它们很快地与这个新的“群体”打成了一片,奔跑嬉戏,彼此关系十分融洽。三天后,当专家将其中一只带出房间时,它们还恋恋不舍。当专家把其中的一房间里的猩猩换成了另一只性格暴烈的猩猩,这时那只原本温顺的猩猩从这只暴烈的猩猩一进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就被它连同镜子里面的那只暴烈的猩猩的影子的凶恶态度激怒了,于是它开始了与这个新的“群体”进行无休止的追逐和厮斗。三天后,这只原本温顺的猩猩被专家拖着带出了房间,因为这时的它已经因气急败坏、心力交瘁而死亡。

从这个实验我们不难看出,当一个人身陷恶劣的环境难以自拔时,是很容易受到“恶友”的连累,成为无辜受难的“猩猩”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的功利朋友,他们看中的是你的权势、关系。脱离坏朋友的最佳方法,就是尽量去接近好朋友,久而久之,就会净化自己身心,发觉过去的错误,走上人生的光明大道。

交友,实际是在为自己的生存环境而谋设。我们都知道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根据这个原理可知,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泡菜效应”揭示了“人是环境之子”的道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作用。所谓“染苍则苍,染黄则黄”,你在交友时假如不慎已交上了坏朋友,就应该采取渐而远之的态度,必要时要立刻与他断绝来往,避免被拉下水,抱憾终身。要知道:把一只烂苹果留在筐里,会使一筐苹果都腐烂掉。

智慧典藏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性格的形成,生活的方式,甚至自身的价值观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一个人的朋友如何,对自身的发展往往起很大作用,这是一种看不见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所以,选择朋友的时候一定要谨慎,结交可交之友,才能给自身带来正能量,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猫鼠不同眠,虎鹿不同行

【人生箴言】交友贵在价值观相容。“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原则问题上,假设一方赞成的恰好是一方反对的,久之必然反目成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成功就是看你跟谁在一起。

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要想快乐,就要和快乐的人在一起;你要想积极,就要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要想优秀,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要想成功,就要和成功的人在一起。

在现实生活中,你周围的人会影响你,他们可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多与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在一起,就可以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借助别人的智慧,成就自己的未来,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当你和比你优良的人在一起时,你就有前进的目标。在你犯错失败的时候,他会帮你检查总结教训;当你努力成功的时候,他会提示你重新给自己定位。与这样的人在一起,他总是在有形无形当中,帮你修正前进的方向,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近。

克林顿在他没有见到肯尼迪总统之前,他读的是音乐系,吹萨克斯管。后来,他17岁时碰到肯尼迪总统,从此,他就决定将来要当总统。如果假设他当时碰到的是猫王,他可能永远也当不了总统。正如“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取决于他所处的人际环境。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颍州当长官的时候,手下有一个名叫吕公著的年轻人。有一次,欧阳修的好友范仲淹路过这里,便到他家中拜访,欧阳修邀请吕公著一同待客。席间,范仲淹对吕公著说:“你能在欧阳修身边做事真是太好了,你应该多向他请教作文写诗的技巧。”此后,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吕公著的写作技巧提高得很快。《论语·里仁》云:“见贤思齐焉。”如果一个人周围都是一些道德高尚的人,那么这个人也会通过努力,去赶超他们。同样地,如果一个人总是与一些道德素质低下的人交往,久而久之他的品性也会变得恶劣。

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孟母搬家的目的就是要和有德行的人在一起,这样才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大卫·马克特兰博士做了多年的研究,他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选择的“参考团体”是决定这个人未来的最大因素。每个人的参考团体就是这个人认同的,并与之不断来往的,和自己同性质的团体。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个参考团体,它对一个人评估自己及环境的态度有着重大的影响力。那些积极而支撑孩子的父母,会激励自己的孩子重视自己的才能。

大卫·马克特兰博士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做事方式总是被周围的人影响着。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寻找并且吸引那些和我们相似的人,由于和他们有很多共同点而认同他们,他们就是我们的参考团体。

当我们进入学校,学校和同学就成了我们参考团体的成员。当我们走向社会时,我们的校友与工作伙伴就成了参考集团的成员,随着时间的不断累积,我们会在心里塑造出自己的形象,我们会采用和这些人雷同的价值,态度,行动,思想,意识形态及信仰。

由于参考团体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们必须要和消极的人保持间隔,并且有意地避开那些我们不尊重、不爱慕、不想和他们一样的人。对于我们愿意花时间来往的朋友,我们一定要严谨地进行选择,因为这些人会对我们的思想,人格以及将来的成功产生重大的影响。

为什么想成功就要和成功的人在一起,核心的原因就是参考团体的作用。博恩·崔西就曾经说过:不论你的现实中还是在想象中,你习惯相处的那些人,会对你的目标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如果你想“与鹰共飞翔”,你就应该和你所知道的最好的人为伍。“和你所知道的最好的人为伍”,5年以后你就会成为那样的人。要成功就必须和成功的人在一起,这一亘古不变的定律至今仍然在起作用。

智慧典藏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的,所谓“共振”是指: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会在心里塑造出自己和与自己相似的人的形象,会采取和这些人相同的价值、态度、行为、思想、意识形态及信仰。因此,善于发现并转化他人的长处,善于把握人生的机遇,对他人的成功像对待自己的成功一样充满热情。如此,在静观中获得远见,借人之智,成就自我。

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

【人生箴言】大丈夫随时能屈能伸,柔顺如同薄席,可卷可张,这不是出于胆小怕事;能积弱,才能图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需要大见识,大度量,大胸襟,大气魄。那些缺乏胸襟气度、目光短浅的人只能成为世人笑柄,以提供血的教训成为他人借鉴的对象。

大丈夫根据时势,需要屈时就屈,需要伸时就伸。屈于应当屈的时候,是智慧;伸于应当伸的时候,也是智慧。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隐匿自我,伸是高扬自我;屈是生之低谷,伸是生之巅峰。

大丈夫有起有伏,能屈能伸。起,就起他个直上九霄;伏,就伏他个如龙在渊;屈,就屈他个不着痕迹;伸,就伸他个清澈见底。这是多么奇妙、痛快、潇洒的境界。“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保全实力,换取其他的利益,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巨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那还有什么意义呢?汉朝开国名将韩信,就是好汉敢吃眼前亏的典型。韩信早年是一名普通百姓,衣食常常没有着落,贫困潦倒,常被人讥笑。一天,当他在街上走时,迎面过来一个无赖,素与韩信不和。韩信见了,急忙转身而走,不愿与之正面冲突。这时,那个无赖也看见了韩信,见他要走,便一把抓住韩信的衣领:“你这个胆小鬼,见了我想跑,想往哪儿跑?”他一眼看见韩信腰下的佩剑:“哦,你小子还佩剑,你佩剑干吗?”说着动手就要夺韩信的佩剑。韩信往后一跳,试图挣脱无赖的纠缠,继续走路。不料,无赖却一把抓住他,“我说,你虽说人高马大,却是一个草包。咦,生气了吗?你的嘴角抖什么?如果你是条汉子,就拔剑来刺我,咱们比画比画。如果你没有勇气,贪生怕死,就从我的裤裆底下钻过去。”韩信听了,热血一下涌上了头,他盯着对面那张无赖的脸想了很久,很想拔剑出来,与他决斗,凭自己的武功,是不怕他的。但韩信心里又在琢磨,这个家伙虽不怀好意,与之决斗却无太大意义。唉,也罢,我就是从他胯下爬过去,他就能比我高明了吗?想到此,韩信慢慢俯下身,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这时,街上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几年后,韩信已称王封侯,而无赖却依旧是无赖。

韩信不逞一时之勇而是忍辱负重,不把自己的生命浪费于无足轻重的决斗上,虽然吃了眼前亏,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但仍能自强自新。他先是投靠项羽,后来改投刘邦,被刘邦封为大将,领兵百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为汉政权四百余年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终于成就了大业,名垂千古。而那位无赖却连姓名都未留下,相比之下,孰胜孰败,孰优孰劣,自见分晓。

敢吃眼前亏是一种特殊情形下的聪明。但吃眼前亏的人可能要遭到巨大的人格、精神的污辱,必须有很好的心理承受力。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是一个“济天下”的好汉,便不能计较一时的得失,而应该着眼未来,不做无谓的牺牲。不能因为逞一时之勇而毁掉自己的美好未来,珍惜生命、珍视自己才是上策。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个高人,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文韬武略无所不能。这个人收了两个徒弟,师兄是齐国人,少时孤苦,但是聪明过人,为人厚道,拜师学习颇受老师的喜爱。师弟是魏国人,天资学业虽较好,但和师兄比起来就差得很多,而且为人奸猾,善弄权术,又轻易不被察觉。师兄师弟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日子一长,两人的差距就越来越明显了,师弟心里很是忌妒师兄的才能,可在嘴上从未流露过,一再表示将来有了出头之日,一定要举荐师兄,同享富贵。面对同门师弟的好意,心地善良的师兄毫不怀疑。二人的学业进行了很多年,经过师傅的精心调教,兵法、韬略大有长进。这时,传来了魏惠王招贤纳士的消息。师弟本是魏国人,看到报效国家的机会来了,决定下山应招。临别时,他向师兄保证,此行一旦顺利,马上引荐师兄下山,共同做一番事业。师弟下山后很快就得到了魏王的重用,被拜为军师,指挥魏军东征西杀,屡建奇功,很快就功成名就了,但是始终有一件事让他耿耿于怀,那就是他的师兄。因为在他下山以后,师兄又跟师傅学了3年,而且师兄还有祖传的兵法,若他有一天下山来,便会成为自己的劲敌。为了防患于未然,师弟思谋良久,忽生一计。他入宫去见魏王,大吹了一通师兄的才能,并自愿修书召他来为魏国出力。于是,魏王大喜,让军师写信请他师兄到魏国共事,并且派了使者带着书信和重金前去相聘。师兄收到书信很是感动,果然欣然而来,想助师弟成就大业。魏王见到这个师兄后认为他才学不凡,想委以重任,便与军师商议。作为军师的师弟当然不希望师兄有机会发挥他的才学,于是推脱说师兄虽然学问了得,但是没有半点功劳,不如等有功时再封,以服众心。魏王见他说得有理,就依此而行。师弟的第一步阴谋得逞了。接着他又施一计,诬陷师兄卖国通敌,魏王信以为真,下令要处斩师兄。这时师弟假意求情,建议将处斩改为大刑,免去师兄一死。于是,师兄双腿的膝盖骨被残忍地挖掉了,成了废人。师弟又假意把残废的师兄接到自己府中,殷勤照顾,并且要求师兄著书立传,将平生所学记录在木简之上,这样才不辜负师傅的授业之恩,师兄答应了。就在他开始写了没多久,一名仆人就看不下去,将实情告诉了他。师兄大吃一惊,他心里非常明白,兵书著成之时,就是自己身首异处之日。师兄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以残废的身体无法和师弟正面对抗,所以他将计就计,在晚饭时,突然扑倒在地,口吐白沫,昏倒半日后方才清醒,一睁开眼便大哭大闹,将所写的竹书全部投入炉火中,所写之书已尽数化为灰烬。看到师兄突然间疯疯癫癫,师弟自然认为他有诈,命人拖入猪圈。师兄随即与猪争食,即使师弟命人端来酒饭,也被他打翻在地,又去抢猪食吃。师兄就这样整日以猪圈为家,又胡言乱语,时间一长,人们都说他真疯了。就连师弟也信以为真:“看来是真疯了。”渐渐地放松了警惕。师兄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苟且偷生,终于有一天,齐国大将田忌出使到魏国,见到猪圈里的师兄,非常同情他的遭遇,田忌知道他是难得的人才,于是秘密用车将师兄运到齐国。师兄大难不死,并且回到了自己的祖国,立誓以自己的满腹才学和韬略,寻找时机与“同窗好友”较量,报一箭之仇。后来,师兄成为齐国的军师,率领齐军在庞陵之战中打败了魏军,杀死了师弟,终于报仇雪恨。从那以后,师兄的才华得以充分地施展,终于成了一代了不起的军事家,并且写下了一部兵家奇书《孙子兵法》。

众所周知,这位师弟就是宠涓。这位师兄就是孙膑,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膑一生不但受到了身体上的折磨,而且遭到手足兄弟的迫害,在精神上对他也是不小的打击。在身陷魏国的日子里,孙膑满腹的才学不仅得不到发挥,还有满腔的仇恨无法发泄。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没有保障,终日朝不保夕。但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决定深藏仇恨,等待时机。睡猪圈,吃猪食,整日地装疯卖傻,这样的磨炼是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

世上有两种英雄,一种是追求形式的英雄,爱做表面文章,输什么都不能输面子,为了证明自己,一味逞强,能大不能小,有时甚至自我膨胀,无限拔高自己而藐视他人。这种人与其说是英雄,不如说是一条小虫,因为他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战胜自己。老子说“物壮则老”,当一个人膨胀到一定程度,往往自我爆炸,毁了自己;一种是追求业绩的英雄,凡事讲求实效,在态度上,可方可圆,能大能小,但不失其大体,不同于流俗,如老子所说,“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表面无所执著,心中自有一份珍藏。在行为上,实事求是,灵活变通,根据客观需要选择办事方法而不固守成法。这种人是真正的英雄,往往业绩不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忍辱负重,以图将来。也许忍到最后一刻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才有希望看到转机,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方才是真正的英雄。

智慧典藏隐忍是在沉默中审时度势、排除万难、积蓄力量,是一种酝酿胜利的高超手段。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种形式的转换。正是由于能忍者胸中自有远大的抱负,故而眼光长远,在自己暂时不利的形势下,隐忍深沉,以图将来,终成他人所未有的大事。

一瓶子水不响,半瓶子水乱晃

【人生箴言】越是饱满的麦穗,头垂得越低,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是不必自我吹嘘自我炫耀的,因为你的成绩,你的成功,别人会比你看得更清楚,而且会记在心上。

麦穗越是成熟、饱满,它的头也就垂得越低。那些谦虚的人,就好像成熟的麦穗,总是弯着腰,低着头。这样的人在福德上是不会有所亏损的,在智慧上也是受益匪浅的。而那些骄傲的人,却恰恰相反,就好比那些干瘪的麦穗,总是昂起自己骄傲的头颅,挺着胸,一副恃才傲物的神态,目中无人,让人看到后,就会心生厌恶之情。这样的人,无论是在福德上,还是智慧上,都会受到莫大的损失。可悲的是,他们往往受到了损失,自己却不知道。

一个人即使在一定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不应该成为自己骄傲的资本。因为,每个人的境况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只看到眼前的成就而驻足不前,很快就会向相反的方向滑行。还是让我们牢记哲人的话:“智慧是宝石,如果能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得光彩夺目!”

所以,生活中的我们无论有多么高绝的才华,无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应该保持谦虚,切不可有自恃之心,要谦恭有礼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毕沅,字秋帆,江苏人,是我国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所编纂的《续资治通鉴》可以与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相媲美。乾隆三十八年,毕秋帆出任陕西巡抚。赴任的途中,他的一行人马经过一座古庙,他们进庙休息。此时,庙中的方丈正在打坐念经,只听得有人来报,说是巡抚毕大人来了。而令毕秋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方丈并没有即刻起身去迎接,而是继续打坐诵经。很大一会儿的工夫,老方丈才起身合掌,给毕秋帆施礼。此时的毕秋帆,刚满四十岁,正所谓英年得志,自己又曾经是一代著名的金科状元,所到之处,大家都是前呼后拥,如此的冷落,他还是第一次碰到。因此,见老和尚如此傲慢,心里自然很不高兴。“老衲适才佛事未毕,有疏接待,还望毕大人恕罪!”老方丈起身说道。“话说,佛家有三宝,老法师为三宝之一,何言疏慢?”毕秋帆很不满地回答道。随即,毕秋帆上座,老方丈则在侧座陪坐。“老师父诵的何经?”毕秋帆问道。“我诵的是《法华经》。”老方丈回答道。“老师父一心向佛,摒除俗务,诵经不辍。这部《法华经》想必烂熟于心,不知道老师父可曾知道这其中有多少个‘阿弥陀佛’呀?”毕秋帆挖苦道。“老衲资质鲁钝,随诵随忘,不曾记住这经中有多少个‘阿弥陀佛’。但大人是文曲星下凡,屡试屡中。一部《四书》想必也早已倒背如流。不知大人可曾知道其中有多少个‘子曰’呀?”老方丈机智地回答道。毕秋帆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对老师父的回答极为赞赏。随后,毕秋帆跟着老师父来到菩萨殿宇,走到一尊佛像前,他们停住了脚步。“你说,他这个大肚子装的都是什么呀?”毕秋帆指着佛的大肚子问老方丈。“满腹经纶,人间乐事。”老方丈回答道。“老师父如此捷才,为何不去取得功名,而是抛却红尘,皈依三宝呢?”毕秋帆问道。“富贵如过眼云烟,怎能比得上西方一片净土。”老方丈回答道。两个人一边往前走,一边聊,不约而同地来到罗汉殿,殿中的十八罗汉各显神态,栩栩如生。“他笑什么呢?”毕秋帆指着一尊笑罗汉问道。“他笑天下可笑之人。”老师父回答道。“天下哪些人为可笑之人呢?”毕秋帆追问道。“恃才傲物之人,可笑;贪恋富贵之人,可笑;倚势凌人之人,可笑;钻营求宠之人,可笑;阿谀奉承之人,可笑;不学无术之人,可笑……”老方丈回答道。毕秋帆越听越不是滋味,慌忙打断了老方丈的话,笑称道:“老法师妙语连珠,针砭俗子,在下领教了。”说完,深深地作了一揖,带着一行人马离开了古庙。时隔多年后,每当毕秋帆跟自己的老朋友聚在一起,时不时就会提及此事,听说,从那次与老方丈“较量”过后,他再也不敢小瞧小人物了。

生活中,不要总是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有学历的人,不要在没有学历的人面前显现自己的优越感;有钱的人,不要在没钱的人面前显现自己的优越感;做官的人,不要在平民面前显现自己的优越感。要知道,人有得就有失,得到的同时,你也总是在失去。你得到了金钱,却失去了很多悠闲、快乐的时光;你得到了高官,却失去了常人的天伦之乐……

在中国人的成功哲学中,做人是一个非常有文化意味的词。在与朋友交流中或者在和客户洽谈中我们经常听到先做人后做事这句话,由此可以看出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基础。做事先做人,是因为人格在空间上决定了做事的空间。先做人后做事,做好了人,才能做事。先人后事,会做人者,一般能够成事,这和《论语》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质上是相同的。从古至今,这是一直沿用下来的一条铁律。某公司招进来两位大学生,都是本科毕业,一个叫筱,一个是瑾。两人在同一个部门里,做同样的工作,她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都不相上下。但两人在人际交往及事务处理方面,却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筱是一个对任何事情都满不在乎的女孩,无论是见到领导还是同事一律直呼其名,要么就小刘、小赵地喊。有一次,她的顶头上司王经理正在会议室会见客户,筱推开门,冲里面就大喊一声:老王,你的电话。刚刚33岁的王经理,竟被属下喊成老王,又是当着客户的面,极其尴尬。而瑾就不同了,无论是见到上级还是其他同事总是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轻声细语、小心翼翼地喊经理、主任,没有职务的,她就喊大姐或大哥,年龄稍长的人,她就喊师傅,总给人一副和善、亲近的面孔。后来,筱和瑾所在部门的一个副经理被调到其他部门去主持工作了,于是公司决定采用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出新的副经理。筱和瑾的外部条件都符合,又都是公司的业务骨干,于是两人都报名竞聘。竞聘的结果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瑾以绝对的优势击败了筱,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中层干部。事实上,很多公司招聘的第一个原则便是:先做人,后做事。工作能力当然重要,但是做人技巧同样不可或缺。

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人们在强调先做人,后做事的同时,不能忘记,会做事了,仍然要学着做人。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得意不能忘形。李白诗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得意尽欢,却是人生酣畅淋离之至。可是,在今天的社会里,要取得成功,得意不能尽欢,得意还得小心谨慎,防微杜渐。

特别是当一个人事业有成,或加官晋爵之时,当然是应该值得庆贺的,但这种庆贺应适可而止,切忌得意忘形,特别是在言辞上,那种大有“上嘴唇顶天,下嘴唇顶地”的高谈阔论,还是少一些为妙,因为在你的身边,还有一些失意的人,你的张扬会引起他们的心态失衡,有时会激起他们做出一些超出自己能力控制范围的事情,以至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是在失意的朋友面前,则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了,只有在言辞上低调,才能融入朋友之中,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智慧典藏倾听不同的声音,不但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提升自己、沉淀自己的最佳途径。骄傲的人,只能是一只装满水的瓶子,再也装不进去任何东西。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永远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要时刻谨记:“戒骄戒躁才能精进,虚怀若谷方成大器!”

第二章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立身处世,需知人情世故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每个人都面临着残酷的竞争。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所以,懂得人情世故,是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功的基本要求。

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人生箴言】流水有回旋的余地,才会减少灾难;江河有涨落的余地,才不至于泛滥。常听说“酒满茶半”的说法,其中之意想必是,茶道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吧。别把话说死;不把别人逼到绝路,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民间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凡事留有余地,话不能说穿,势不能倚尽,福不能享透。”。意思是,人活一世,为人处世要留有余地。说话不能过头,势力不能占尽,幸福不能享透。这是奉劝世人以谨自戒,以余自省。

其实,关于灵活为人、余地处世,古人早有训导。南宋留耕道人的《四留铭》中有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明代文学家、政治家高景逸曾说:“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这些名言警句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为人处世,当留有余地。

世间万物大多复杂多变,任何人都不应该仅凭一家之言和一己之见,自以为是。即使在当时看来有十足的把握,也应该留有一片余地供别人思索,供自己回旋。否则的话,或者贻笑大方,或者把自己逼到绝境以致尴尬的境地。

留有余地,不仅可以保持与他人良好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化敌为友”,重建友情。这一点,《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就很值得学习。一次,贾母等人猜拳行令、随意玩乐,黛玉无意中说出了几句《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艳词。这类剧本在当时是禁书,而从黛玉这样的大家闺秀口中说出,更是会被人指责为大逆不道,有伤风化。好在,许多读书不多的人没有听出来。但此事瞒得过别人,怎能瞒过宝钗?然而宝钗却没有感情用事,图一时之快,借此机会让黛玉难堪。她并没有宣之于众,给黛玉留了余地,也给自己和黛玉化干戈为玉帛提供了契机。事后,在没人处,宝钗私下叫住黛玉,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尚未出阁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一副严厉的下马威,让对方感到问题的严重。黛玉只好求饶说:“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也不说了。”宝钗见她满脸羞红,至此便适可而止,没再往下追问。这已让黛玉感激不已了。而宝钗更加精明之处在于,她还设身处地、循循善诱地开导黛玉:“在这些地方要谨慎一些才好,以免授人以柄。”此番真心实意的关心,结果“一席话说得黛玉垂下头来吃茶,心中暗服,只有答应一个‘是’了”。此事之后,宝钗果然守口如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半点黛玉失言之事。这使黛玉改变了对宝钗一贯的成见,诚恳地对她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又是个多心的,竟没有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那样教导我……比如你说了那个,我断不会放过的;你竟毫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若不是前日看出来,今日这些话,再不对你说的。”至此,宝钗和黛玉已达成和解。

抛出话音轻点一下,聪明之人便可领会。宝钗懂得在最恰切的时候点到为止,给黛玉留了七分颜面,给自己腾出三分空间。只有这样的“空间”多了,在深宅府第中才能容得进更多的朋友。

凡事难免会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这些“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为加进其他的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爆炸;一个人说话做事留有余地,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从而可以从容转身。18世纪后期,在法国的一个小城儒里亚克,一块巨石从天而降。巨大的响声把居住在周围的加斯可尼人吓了一大跳。尤其令人惊异的是,这块石头把加斯可尼人教堂旁边的屋子砸了一个大窟窿。市民们目睹了这一切,纷纷认为这块破坏了他们宁静的怪石来历不明。那时,缺少天文知识的人们甚至以为,这块石头可能还会飞回天去。为了防止它“逃走”,就给巨石凿了个洞,用铁链锁起来,然后把铁链锁在教堂门口的大圆柱上。最后市民们又通过决议,要写一封信给法国科学院,请求派科学家来研究这块怪石。儒里亚克市的市长证实了市民们在信上所写的事实,并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派专人将信送往巴黎。在巴黎的法国科学院里,当有人宣读儒里亚克的这封来信时,人群中突然爆发出阵阵哄笑声,有的人甚至连眼泪都笑出来了。有些科学家带着嘲笑的口气说:“哈哈,加斯可尼人可真能吹牛皮,今天他们向我们报告天上落下巨石,过几天他们还会来报告天上又掉下5吨牛奶,外加1000块美味的带血的牛排……”在笑够了之后,他们以科学院的名义作出了决定,对加斯可尼人的撒谎和儒里亚克市市长的愚蠢表示遗憾,同时号召有科学头脑的人,不要相信这些荒诞不经的报告。后来,经一些认真而谨慎的科学家实地调查,确认了那是块从太空中掉下来的陨石碎块。究竟是谁有科学头脑,谁更愚蠢可笑呢?历史已经做出了公正的答案。

不给自己留余地的人,在嘲笑够别人之后,怎知把自己的短见也同时暴露给了对方。在伸手打别人耳光的同时,也在打自己的耳光。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判断各种态势发生的可能性,沉着而保持随时的机敏,静观其变,从而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对措施。

我们不仅要在做事时讲求留有余地,说话也同样如此。因为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长久的发展态势,有时也无法了解事情的发生背景,所以,对此切不可妄下断言,不能把话说得太满,要考虑到一些其他的可能性,以免使自己没有丝毫回旋余地,甚至处境危急。

谈话中留有余地,是懂得进退之机的体现。这如同在战场上,进可攻,退可守,这样有了牢固的后方,出击对方,又可及时撤回,还尚能处于主动地位。虽说未必就是战无不胜,但至少不会出现一败涂地的现象。

总之,凡事留有余地,才能做到均衡而和谐。凡事留有余地,方可进退从容,曲伸自由,为今后的人生打造出更宽广的天空。

智慧典藏“狼有狼洞,十洞九空。”我们有时要像狼一样,给自己备好退路,留有余地。以使行不绝处,言不极端,有进有退、收放自如,以便日后能更加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花未全开月半圆,凡事留有空间,才可余音袅袅、回味无穷。做人,不可在充盈时咄咄逼人,才不至在缺憾处无路可退。

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人生箴言】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的,聪明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

在人生的单行道上,不会一直畅通无阻,当我们的人生遇到瓶颈的时候,我们要懂得转弯,只有一股向前的闯劲只会让我们头破血流。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一些竞争而与对手针锋相对。矛盾也许不可避免,但是我们没有必要跟对手斗个你死我活。如果真的躲不过去,也不要跟对手硬拼,要懂得利用智慧和技巧,在方法上取胜。聪明的人懂得在危险中保护自己,而愚蠢的人喜欢依靠蛮力,即便耗掉自己全部的精力也要与对手拼个高下,弄得自己没有回旋的余地。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王朝迁都北京以后,摄政王多尔衮便着手进行武力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当时的军事形势是:农民军李自成部和张献忠部共有兵力四十余万;刚建立起来的南明弘光政权,汇集江淮以南各镇兵力,也不下五十万人,并雄踞长江天险;而清军不过20万人。如果在辽阔的中原腹地同诸多对手作战,清军兵力明显不足。况且迁都之初,人心不稳,弄不好会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多尔衮审时度势,机智灵活地采取了以迂为直的策略,先怀柔政策拉拢南明政权,集中力量打击农民军。南明当局果然放松了对清的警惕,不但不再抵抗清兵,反而派使臣携带大量金银财物,到北京与清廷谈判,向清求和。这样一来,多尔衮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了主动地位。顺治元年七月,多尔衮对农民军的打击取得了很大进展,后方亦趋稳固。此时,多尔衮认为最后消灭明朝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发起了对南明的进攻。当清军在南方的高压政策和暴行受阻时,多尔衮又施以迂为直之术,派明朝降将、汉人大学士洪承畴招抚江南。顺治五年,多尔衮以他的谋略和气魄,基本上完成了清朝在全国的统治。

绕圈的策略,十分讲究迂回的手段。特别是在与强劲的对手交锋时,迂回的手段高明、精到与否,往往是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就像多尔衮一样,用迂回的手段,不跟对手硬拼,最后各个击破,完成了统一。

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需要我们去跨越、去征服。人们通常走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找出对手的弱点,并给予致命的一击,用最直接的方法,快速解决问题。另一条路是懂得放弃,不跟对方硬拼,全面增强自身实力,在人格上、知识上、智慧上、实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强大,在策略上战胜对方。美国著名企业家李·艾柯卡在担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时,为了争取到10亿美元的国家贷款以解公司之困,他在正面进攻的同时,采用了迂回包抄的方法。一方面,他向政府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即如果克莱斯勒公司破产,将有60万左右的人失业,第一年政府就要为这些人支出27亿美元的失业保险金和社会福利开销,政府到底是愿意支出这27亿呢,还是愿意借出10亿极有可能收回的贷款?另一方面,对那些可能投反对票的国会议员们,艾柯卡吩咐手下为每个议员开列一份清单,清单上列出该议员所在选区所有同克莱斯勒有经济往来的代销商、供应商的名字,并附有一份万一克莱斯勒公司倒闭,将在其选区造成的经济后果的分析报告,以此暗示议员们,若他们投反对票,因克莱斯勒公司倒闭而失业的选民将怨恨他们,由此也将危及他们的议员地位。这一招果然很灵,一些原先强烈反对给克莱斯勒公司提供贷款的议员闭了嘴。最后,国会通过了由政府支持克莱斯勒公司15亿美元的提案,比克莱斯勒公司原来要求的多了5亿美元。

有一则脑筋急转弯这么说:“一个人要进屋子,但那扇门怎么拉也拉不开,为什么?”回答是:因为那扇门是要推开的。

在一些暂时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面前,我们应该学着变通,不能死钻牛角尖,此路不通就换另一条路。有更好的机会就赶快抓住,不能一条路走到黑,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我们转过身,就会发现,原来我们身后也藏着机遇,只是当时我们赶路太急,忽略了那些美好的事物。

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事业遇到瓶颈,如爱情遇到危机,如人生陷入低谷……此时一个念头的转变将会影响你的一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在遭遇背叛以后选择了两败俱伤,有些人则选择了重新开始的原因。不是后者比前者更具备什么精神,而是他们更懂得人生在有些时候是需要学会拐弯的,固执已见有的时候也会害了自己。

智慧典藏一个机智的人可以灵活运用一切他所知的事物,能在恰当的时间内把应做的事情处理好,这不只是机智,也可称之为艺术。聪明人与傻子的区别在于,聪明人懂得变通,懂得何时该坚持,何时该放弃,何时应改变。

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人生箴言】老话说得好:“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一吨废话,不如一毛钱的帮助,所以要成为别人欣赏的人,千万不要做事后诸葛。《水浒》中有一条好汉,才不惊人,貌不出众,论文不足以科场称雄,论武不足以战场杀敌,却大大有名,受到天下英雄的拥戴,本名宋江,绰号“及时雨”。此人胸无大志,最大的心愿是做皇帝的良民,一门心思走投降路线,但他却有一个好处:对朋友真心实意,想朋友所想,急朋友所急,凡有需要,他无不竭尽所能,提供即时帮助,哪怕担风冒险,也在所不惜。况且他的投降,也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弟兄们”谋一条好出路,尽管那本是一条死路,他的心意却不能说不真。因此,他成了众望所归的人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古道热肠”的人,他们最大的爱好是给别人贡献意见。当别人做错了事情,遇到了困难,遭受了挫折了,不待邀请,便主动站出来,担任“评论员”和“批评家”,对你的人生指点江山:“你应该这样……”、“你不该那样……”、“假设你当初……就不会这样”,但是,好话一箩筐,不如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提供一点点实质性的帮助。

所以,宋江招安的决策虽然不为人们所称道,但是,他的“及时雨精神”却值得每个人学习。我们身边的“评论员”和“批评家”已是供过于求,“总结报告”早就听得让人生厌,那无非是放“马后炮”,有什么好处呢?一个人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一点实质性的帮助,使事情有所好转,使过失和挫败不至于发生。

帮助不一定限于物质层面,有时候,精神的支援价值无限。当身边人处于失意中时,一句暖心的话,就会像甘露一样,激活对方枯萎的心。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从弟白敏中,年轻时才德出众,被各方看好。长庆年间(821~824),宰相王起为主考官,决定取白敏中为状元,又不满意他同贺拔基交往。贺拔基为人狂放无羁,不拘小节,人际关系很差,除了白敏中,没几个人跟他要好,王起也很不喜欢他。于是,王起派亲信将此意转告白敏中,希望他跟贺拔基绝交。白敏中欣然答应:“谨遵教诲!”过不多久,贺拔基来白家登门拜访,白敏中躲在内室,让仆人告诉贺拔基,自己出门在外,尚未回家。贺拔基等了很长时间,无言而去。白敏中憋不住了,跑出去,将贺拔基喊回来,如实相告,并说:“凭着才学,哪个门路走不通,怎能为了一个进士,对不起朋友?”于是,两人相对饮酒,喝得大醉,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尚未起床。王起得知此事后,叹道:“我本来只想录取白敏中,现在看来,还得同时录取贺拔基。”结果,白敏中状元及第,贺拔基也考上了进士。后来,白敏中升任中书令,宰相李德裕很器重他,认为他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按照惯例,升职后应该宴请同僚,一方面联络感情,一方面扩大影响。但白敏中没有钱,请不起客,李德裕知道后,慷慨捐助十万钱,作为置办酒席的费用。白敏中邀请的客人,主要是中书省的官员,还有一些知名人士。宴客之日,适逢贺拔基来访。贺拔基新近被免去员外职务,还没有谋到新职,心情抑郁不乐,打算到外面去散散心,因此来跟白敏中道别,见白敏中家上下忙碌、准备宴客,不愿打扰,便留下一封信,牵马而去。白敏中看信后,叹道:“大丈夫的穷通顺逆,都是命运的安排。没有本事的人靠侥幸升官,不是正途。怎么能用牲畜吃的草料招待英雄豪杰呢!从前考取进士的时候,我俩是好朋友,今日闭门不见,纵然身居高位,难道不有愧于心吗?”说完,立刻命仆人去将贺拔基追回来,请到家中,相对饮酒。过不多时,客人们或骑马,或乘车,相继而来,听说白敏中正在招待贺拔基,很是惊奇,一个个摇着头,不曾进门便离去了。第二天,白敏中向李德裕道歉说:因同年贺拔基失职,正处于困难时期,不忍抛弃,便留下来饮酒,没有招待其他客人,辜负了丞相的美意。李德裕叹道:“此事大有古风,我决定提拔你们,以改造浮薄的社会风气。”没过十天,贺拔基便得了美差,白敏中也改任翰林学士。此后,贺拔基的人缘仍然不好,白敏中则官运亨通,五年间,十三次升迁,最后官居宰相,因政绩卓著,成为一代名相。

从交友的利弊看,贺拔基人缘很差,受各方孤立,一定有明显的人格缺陷,与之相交,害多益少。假设白敏中指点贺拔基的缺陷,提供改进建议,大概不会有什么效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贺拔基要是能改,早就改了。白敏中一旦认定了这个朋友,便全然接受,善尽道义责任,不惜冒着科考失利的风险,继续交往,其深情厚谊,对失意中的贺拔基,是最有力的心理支持;同时也影响了舆论,使贺拔基得到了现实好处。

交友不必如贺拔基,谁若有一个白敏中这样的朋友,可谓三生幸运。然而,希望别人做白敏中,不如自己做白敏中——于交往中,“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智慧典藏指出别人这件事当初该如何做,对于事情的解决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这样毫无意义的事情只会让人徒增烦恼,你的热心不但不会让别人对你感激,反而会让人对你生厌。所以,提供事前的帮助,胜过时过境迁后再说闲话。

打空拳费力,说空话劳神

【人生箴言】付出多少,得到多少;付出越多,离成功越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说一百句空话不如做一件实事,成功永远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坐着说,不如起来行。”这句话是敬爱的周总理在年轻的时候就写下的一句座右铭。周总理一生勤政爱民,对内,为百姓谋福利;对外,为国家争地位。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世人依旧能真切地感受到总理的为人。就是因为总理为人民、为国家做了许多实事,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个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语言光艳夺目,而真正要付诸行动时却黯然失色。一个整天浮想联翩或者夸夸其谈的人是永远不会成为受别人瞩目的人。说得多而做得少,一旦机会来临,就只有空叹,甚至失败。诸葛亮首出祁山时,决定派出一支人马去占领军事重地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作为屯兵的据点。但派何人前往,诸葛亮却迟迟未定。当时蜀军中尚有几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参军马谡却主动请缨。诸葛亮想起刘备临终所嘱,“我观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因而迟疑。马谡自知一直为诸葛亮出谋划策,但实际的战功却寥寥,不免难服众心,就以自己从小熟读兵书、胸有成竹的决心,再次向诸葛亮拜泣。遂成为先锋,王平为副将。马谡和王平率领大军到了衔亭,张郃的魏军也正从东面赶来。马谡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时嘱咐过,要坚守城池,当道扎营。屯兵山上太冒险了。”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夸下海口誓败魏军。王平追问道:“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马谡大笑:“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王平仍然极力劝阻:“若魏军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马谡却说:“孙子曰:置之死地而后生。”他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知道再劝无用,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暗暗高兴。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由于张郃坚守不出,蜀军无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没过多久,蜀军在山上断了水源,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军中开始骚乱。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也无法阻止。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面逃跑。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佯装进攻。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再逼近他们。这样才保住了一千人马。

可笑马谡,只知“兵法云”“孙子曰”,却没有想到因地制宜。更多地,他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平日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自身情况,只因立功心切,而失了要地、毁了性命。

众人皆知,束缚于理想之中而不去行动的人,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理想虽然是美好的,但却是虚拟的。要想使其成为现实,就必须经历艰苦的奋斗。只有我们的行动,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而那些幻想之人的价值就是他们的美梦和理想,他们把自己的宏伟蓝图描绘得再完美,也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罢了。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幼酷爱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在长平之战中,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把赵括找来,问他能否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赵王听了很高兴,便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而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来,询问何故。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都会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赵王只能以“君无戏言”而推搪。而赵括的母亲却问:“如果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兵败了,我们家能不受株连吗?”赵王很痛快地就答应了。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军,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敌人若败,我军必追,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秦将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但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几十天的兵士们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却不想被秦军射死在乱箭之中。赵军上下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缴械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灭了。

赵括自以为熟读兵书,定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结果却让赵国差点遭遇灭国的危险。孔子教育弟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实际行动永远比空话重要,因为成绩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的确,人不仅要树立目标,还要朝着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只在理想的蓝图中期待着心想事成、如愿以偿,成功不仅遥遥无期,甚至连已拥有的东西都将失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行动力对一个人、一个集体的重要。所谓行动力,是指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理想、规划转化为现实成果的关键。然而往往,我们缺乏的是立即行动的魄力。从说到做,是质的跨越。就像从0到1的距离,常常大于从1到100的距离。许多人之所以不成功,往往是由于他们在门外徘徊太久。

对于努力工作的人,工作会给予他意想不到的奖赏。总是做得比应该做的更多,你就会出类拔萃,这是成功者与穷其一生只能服从别人的人们之间的全部差距。确立自己的目标,并把信念立即付诸行动,不犹豫,不拖延。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这样才会越来越接近理想的彼岸。

智慧典藏行动不是挂在嘴边,而是要持续不断地坚持,一步一步地执行。科学家卡莱尔曾经说过:“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这句话形象而准确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只沉迷于美好和远大的理想之中,还应该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只有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做事,才能成就大业、铸造辉煌。

和气生财,忤逆生灾

【人生箴言】和气生财,多条朋友多条路,如能化解相互之间的恩怨,将仇人转化为自己的朋友,那就为自己多开通了一条路,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免不了磕磕碰碰,而且往往都是丁点的小事。如果不知忍让,不去克制,轻易地就火暴地发脾气,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什么和谐可言了。

能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好了,尤其是那些恩恩怨怨。冤冤相报何时了,没有人天生就喜欢仇恨别人,也没有人愿意为自己树立很多敌人,正所谓相逢一笑泯恩仇,大家都互相宽容一点,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再多的不愉快也都会烟消云散。上海有一家大饭店,饭店的生意非常的好。一天上午,一个美国人突然闯进经理室,他气势汹汹地对经理说:“你就是经理吗?我刚才在大门口滑倒摔伤了腰。你们的地板太滑了,连个防滑措施都没有,太危险了。马上带我去医务室。”经理非常客气地说:“这实在抱歉得很,腰还疼吗?我们马上带您去医务室,请您稍坐一下。”美国人坐在椅子上,继续抱怨不停。饭店经理这时拿出了一双舒适的拖鞋,温和地对美国人说:“请您换上这双鞋,它能让您稍微舒服一点,医务室已经联系好了,现在我就带您去。”其实在美国人闯进来时,经理已经看清他的腰部没有多大问题。所以当美国人先走出经理室后,经理就把美国人的鞋交给一个服务员说:“这双鞋后跟已经磨薄了,在我们回来之前把它送到楼下修鞋处换上橡胶后跟。”检查很快就结束了,结果未发现任何异常,那人也完全冷静下来,随后一同回到经理室。经理微笑着说:“没什么大问题,比什么都好,这就放心了,请喝杯茶吧!”美国人也感到自己方才太冒失了,所以就客气地说:“地板太滑,太危险,我只是想让你们注意一下,没有别的意思。”这时经理拿出已经修好的鞋,对美国人说:“很冒昧,我们擅自修理了您的鞋,那个鞋匠说,后跟磨薄了确实容易打滑。”美国人穿上修好的鞋,感觉合适多了,他对经理的技巧大为惊讶,非常高兴地说道:“经理,谢谢您的好意,您的关怀照顾我是不会忘记的。”两个人愉快地握手以后,美国人走出经理室。经理送他出门时说:“请您将这个滑倒的事忘掉吧,欢迎您再来。”美国人消失在人群中。从那以后,只要这个美国人到上海,必定住进这个饭店,而且还会找到经理聊上几句。

一场突发的事件就这样解决了,也许是因为经理的机智,也许是因为美国人的随和,其实是因为两个人都能宽容谅解对方。一个小的矛盾没有升级,而且结局是皆大欢喜的,这是最最让人欣慰的地方。

每个人都懂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尤其是作为领导和上级。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和员工之间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互敬互让才能维护良好的工作关系,对于相互之间的不愉快还是一笑了之的好。20世纪80年代的松下电器公司,在日本同行中位居第一位,在全世界位居第三位。总裁松下幸之助被日本同行尊称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有个特点,那就是批评人的时候可是毫不留情,有时甚至是破口大骂。被他骂过的人并不在少数。可是被骂的这些人中却没有人因此而辞职,反而更加积极地围绕在松下幸之助的周围,这是不是很让人费解?有一个下属工厂的厂长做错了事情,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松下幸之助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发怒了,他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并边骂边用手里的火钳猛敲火炉,以至最后把火钳都敲弯了。而那个犯错的厂长就站在一边,一句辩解的话都没有。松下幸之助的情绪很高亢,骂起人来嗓门也很大。厂长因为高度紧张,后来支持不住晕厥了过去。松下幸之助收敛起自己的情绪。叫人用酒将这位厂长灌醒,然后温和地对他说:“这火钳是因为你而敲弯的,你可以回去了,但是你要负责把火钳弄直。”这时候那位厂长才松了一口气。松下幸之助叫秘书送厂长回家了。几天以后,松下幸之助就给这个厂长打电话:“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以后好好干就行,另外我那根火钳你给弄直了没?”厂长一边笑一边说:“照您的吩咐,已经弄直了。”松下幸之助又对这位厂长进行安慰。厂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拼命地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松下幸之助虽然骂人的时候毫不留情面,但是他非常懂得如何收场,如何给对方一个台阶。骂人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解决问题,给别人造成伤害就没有必要了。而那个厂长也没有因此嫉恨松下幸之助,他明白自己犯的错误,更明白老板给他台阶下。所以,当他和老板再次通话时,弄直的火钳让他们摒弃了前嫌,将所有的不愉快一笑了之,这是多么明智的举动。

普通人也好,老板也罢,没有人愿意给自己多树敌人。交往中难免要产生小的摩擦和矛盾,解决矛盾是最终的目的,相互之间的恩怨最好能够及时化解。双方都停顿一下,仔细想想,然后会心地一笑,自己的愤怒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消失了。

智慧典藏和气生财,忤逆生灾。相逢一笑泯恩仇,和你的“仇人”握手言和吧,在为敌为友之间,留下了条灰色地带,弯了一下腰,却给自己多了一条路。既释解了敌意,也为自己以后的去路与退路开了一个绿灯。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人生箴言】心灵无私,懂得分享,这是成功者应该拥有的广阔胸襟。其实,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罢了,丢掉刻薄,做一个忠厚的人,你会发现你前面的路变得更宽。

人间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快乐。“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这与儒家提倡的“独乐乐”实在比不上“众乐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没有分享,谁来聆听你心中的清音?岁月匆匆,谁来领略你眼中的精彩?其实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独占也不意味着拥有,懂得分享的生活,可以让我们收获一些惊喜。一个懂得分享的人,生命丰沛而且充满活力。只有懂得与别人交流和分享,我们才能够在智慧和情感的分享中不断地提升与发展。

然而,世人大多只要自己快乐,自己所得所有,哪管他人的死活?殊不知,别人都在受苦受难,自己一个人怎能独享?如世间万物皆有事理两面,事相上或有差别,但在道理上则无差别,好比一灯照暗室,举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能沾光?有一个农夫,礼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妻子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功德呢?”无相禅师照实说:“佛法如慈航普度,如日光遍照,不只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功德,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