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晏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16:07:35

点击下载

作者:刘敬堂,房贤义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名相晏婴

名相晏婴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名相晏婴作者:刘敬堂,房贤义排版:skip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3-01ISBN:9787503490866本书由天津博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刘敬堂,(1937—),笔名崂子,青岛人。1957年毕业于中国第五海校水量兵科。先后当过水兵、文书、文化教员、海军青岛文艺办公室编辑、文化部文艺助理员、宣传部宣传干事。1988年任湖北省鄂州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鄂州文艺》主编,湖北省作协理事,鄂州市作协主席。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从1957年开始.先后在多家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其中.短篇小说《迷路》获全国短篇文学一等奖:散文《春满鄂城》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著有散文集《海之恋》;短篇小说集《海之心》;中篇小说集《野人之谜》;著有(合著)长篇小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柳如是传》《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传》《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李煜传》《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季清照传》《盛唐,狂人也寂寞——李白传》《吴都遗恨》《谋杀康有为》。

房贤义 山东青州人,1943年出生,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过中学老师、恒台县教育局副局长、山东省会计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等职。在工作之余喜爱读书和文学创作,其散文、诗歌等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已出版《谋杀康有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传》《千古贤相晏婴》等长篇历史小说。《千古贤相晏婴》在报刊连载,并获优秀图书奖。序

周朝初建时,周天子分封诸侯,姜尚受封于齐,立齐国,定都于营丘,即今天的山东省淄博市临淄。

春秋时期,齐公子小白立为齐国国君,号齐桓公,任管仲为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公元前547年至公元前500年,晏婴辅佐了齐国三位国君,齐国再次中兴。又过了279年,齐国为秦国所灭。

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如姜太公、齐桓公、齐盛公、齐宣公等国君,管仲、鲍叔、晏婴等名相;田单、田荣等名将,孙武、孙膑、司马穰苴等军事家,孤逐女、无盐女等杰出女性,以及稷下学宫和百家争鸣的开创等,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笔者生于齐鲁大地,又长期在古齐都一带生活,少时便阅读过《晏子春秋》,稍长又读过《论语》《春秋左传》《史记》等古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齐文化的熏陶,曾考察过齐国故城遗址和齐景公的殉马坑,寻访过孝公墓、庄公墓、管仲墓、晏婴墓、三士冢、四王冢以及孔子闻韶处等古迹和景点,被厚重而又丰富多彩的齐文化震撼!司马迁修《史记》,创立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纪传体,这既是辉煌的历史著作,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罔罗天下,放矢旧闻”,“述历皇帝以来到太初而讫”,对我国自上古至汉初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迹,依据丰富而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一次前无古人的整理。编选之后,完成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二列传”等著作,凡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人物,基本上收罗殆尽。不过,在那些他为之作传的明君圣主、先烈前贤之中,如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姜尚、管仲、荆轲、屈原、贾谊,等等,最令他敬佩的人物就是晏婴。他写道:“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也就是说,他甘愿做晏子的车夫!可见晏婴的人格魅力了。

这就是我们想写晏婴的初衷。

为了收集创作素材,体验春秋晚期齐国的社会环境和风土人情,我们阅读了《晏子春秋》《博山区志》《临淄区志》《晏婴年谱》《晏婴传》《齐文化大观》《齐国轶事》等书籍和资料,加之有长期在齐鲁一带生活的经历,在忠于史实的前提下,对所占有的资料去伪存真、去芜存精,再以文学手法和文学语言,对人物、环境、场景、气氛、细节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努力让读者走近2500年前的这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晏婴。刘敬堂2017年5月3日第一章帝王封禅,神秘骑者跟踪而来(一)

周简王十二年(前573年)五月,一乘马车出了鲁国都城曲阜,便沿着一条驿道向前驰去。车轴不时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车后扬起纷纷黄尘。

马车刚刚驶过,紧接着,一位身着褐色短衣的骑者,肩上斜背着一张长弓,骑着一匹黑马自远处飞奔而来,停在路边的一座凉亭旁边。他滚鞍下马,问一位在亭子旁卖杏的老人:“借问老人家,可曾见过一乘马车从这里走过?”

老人以手向南指了指,说道:“见过,见过,拉车的四匹马都是一色的枣红马!”

骑者又问:“马车过去多久了?”

老人说:“约莫有一个时辰了。”

骑者听了,道谢之后,默默地站在那里,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用苇笠扇着风。老人忽然发现,骑者的腰间露着剑柄,剑柄上绘着一朵深红的火焰!他的脸上虽然显得有些劳累,但目光里依然透出一种令人捉摸不定的冷峻。他从哪里来?为何要打听路过的马车?老人正心里想着时,骑者已翻身上马,沿着驿道绝尘而去。

前边的马车在疾驰着。

驾车人是位二十岁左右的后生,叫劳其。他一边看着前面崎岖不平的驿道,一边摇着手中的鞭子。鞭梢在半空中一甩,便飞出一声清脆的鞭响,四匹马一激灵,马蹄也随之轻快了许多。他手中的鞭子不同于驱牛赶马的鞭子,他的鞭子是用细牛筋编成的,长约六尺,鞭梢上有一段又细又柔的牛皮,鞭杆是用三根青竹烘烤后扭在一起的,软而不折,被他的手掌磨得又亮又滑。路边的行人纷纷驻足观望,议论那根奇特的大鞭子。

行人大多是去拜祭泰山的,也有拜山之后从山上下来的。由于路程遥远,一个个风尘仆仆。他们看着飞驰的马车,引颈远送。因为这高贵的马车非同一般,坐在马车车厢里的人,不是贵族就是高官,绝不是一般的有钱人!此刻要到哪里去?

他们猜对了,坐在车厢里的,是齐国大夫晏弱和他14岁的儿子晏婴。晏弱奉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命出使鲁国之后,打算在回国途中,顺路去拜祭泰山。此刻,晏婴坐在车厢的苇席上,晏弱正在向他授课。他今天讲的,是周文王的儿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当年为什么要讨伐商纣王?又是怎样辅佐周武王和周成王的?晏婴听得非常认真——

商王朝的第三十位皇帝纣王,长得一表人才,人也很聪明,但他不以社稷为重,置臣民安危于不顾,整日里沉浸在美酒、女色之中。他能连饮数日而不停杯,其酒量无人能及!在都城朝歌的后宫中,他的嫔妃多得数不过来!在这些美女中,有一个叫妲己的妃子,不但美貌出众,舞姿优雅,而且十分乖巧,最得他的宠爱。妲己虽然美若天仙,但心眼太多,且心肠十分歹毒。纣王虽是个暴君,但在她手里,却成了一个任她摆布的浑球儿和应声虫!

有一天,他退朝后来到妲己宫中,见她躺在床上,阴着脸,好像受了什么委屈,便连忙赔着笑脸问道:“我的心肝宝贝,快告诉我是谁惹你生气了?我这就去砍了他的头,剁了他的手!”

妲己懒洋洋地说,这后宫墙高院深,住在里边冷寂孤单,她想建一座天下无双的御苑,以供她和纣王游乐。

纣王听了,立即下令在河丘(今河北巨鹿)建造一座皇家御苑!一年之后,御苑建成了。在这座规模浩大的御苑巾,楼台亭阁成片,名树奇草成林,珍禽异兽游栖其中。纣王还在御苑中修造了一座高过千尺的鹿台,常常携妲己在上面寻欢作乐。他又命人在苑中开凿了一个大池子,池底铺满各种颜色的鹅卵石,将美酒倒进池中,离御苑数里就能闻到酒香味!称为酒池。有了美酒,还需佳肴,他命宫人在酒池岸边插上树枝,树枝上缠着锦帛,在上面挂上一串串的烤肉,称作肉林。纣王陪着妲己,泛舟酒池之上,想喝酒,就以瓢盛酒,想吃肉,就从树枝摘下肉串!为了玩得尽兴,纣王又命陪同游玩的青年男女,一律赤身裸体跳进酒池,互相追逐嬉闹,丑态百出。狂欢通宵之后,纣王次日不再上朝。天天宴饮,夜夜歌舞。

为了满足妲己的欢心,纣王还命宫廷乐师将他们的放荡之声谱成曲子,把他们的疯狂动作编成舞蹈,又从民间征集了千名美女,在宫中日夜排练、演出……南于朝政荒废,一些大臣纷纷上书,表述自己的忧虑,想唤醒醉生梦死中的纣王,这引起了妲己的怨恨。她想给大臣们一个警告。她让纣王按照她的意图,设计出了一种天下独一无二的刑法——炮烙,即用铜铸成空心柱,铜柱上涂上膏油,悬空架起,下面燃烧炭火,将铜柱烧得通红,逼受刑者裸体爬上铜柱!受刑者立刻就被烫得焦皮烂肉,然后从铜柱上摔下,在炭火里被活活烧死!坐在鹿台上的妲己和纣王一边欢酒,一边欣赏受刑人痛苦挣扎的惨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周武王的父亲伯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他和九侯、鄂侯同为纣王的三公。九侯和鄂侯因不满纣王的无道,被纣王杀死,还被纣王剁成肉酱,晒成了肉十!周文王听了,认为纣王的逆行伤天害理!纣王得知后,将他关押起来,还将他的长子伯邑押解到朝歌做人质。虽如此,纣王仍不放心,索性把伯邑在大锅中煮成肉羹,并盛了一碗肉羹强令周文王吃下,还幸灾乐祸地说:“谁说伯昌是贤圣?他连自己的亲生儿子的肉羹都吃!”

后来,周文王在臣子们的营救下,终于离开了朝歌。

纣王的暴行和奢侈,已使商王朝的大臣们人人自危,国力日益衰弱,许多朝臣和有识之士纷纷逃离。纣王的叔父比干十分生气,便不顾卫士们的阻拦,冲进宫去,决心以死相谏。他对正在同妲己作乐的纣王说道:“你多日不理朝政,不知江山已危,众叛亲离了,应当猛醒!再不回头,恐怕……”

纣王认为叔父已老糊涂了,根本不听他的劝告,拥着妲己便去了鹿台。

为了挽救商王朝,比干仍然站在那里,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想再劝一劝纣王。纣王认为比干以绝食要挟他,冷笑了一声,说道:“大臣们都说你比干是个大贤人,听说贤人都有七个心窍,我今天就是要看看你到底是不是个大贤人!”说完,命身边的武士将比干绑在一根宫柱上,然后用利剑剖开比干的肚子,挖出了一颗血淋淋的心来!纣王指着那颗还在颤动的心,冷笑着说:“原来叔父的心没有七窍啊!”

纣王的庶兄微子看到纣王如此昏庸无道,已预感到商王朝必定灭亡,便逃进了深山。大臣箕子佯装狂疯,以求自保,但仍被纣王囚禁起来了!

周文王趁机在国内养精蓄锐,发展经济,实行仁政,广纳人才,先后征服了商王朝的几个属国,又不断向东推进,渐渐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但他年事已高,八十四岁时去世,未能完成灭商的大业。

周武王是文王的次子,他即位后,拜姜尚为师,拜弟弟周公旦为辅,向东进军。他率领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讨伐纣王!武王的军事行动得到了许多诸侯响应,纷纷派兵支持武王。当大军攻到商都近郊牧野时,周武王在那里举行了一次誓师大会,宣读了《牧誓》,历数了纣王的罪过。军队士气大振,一举攻破了商王朝的都城朝歌!

纣王知道自己的罪恶难赦,便将宫中收藏的美玉佩挂全身,妲己穿戴上她最喜爱的服饰,二人登上了鹿台之顶,点燃了台上的干柴,一时间烈焰腾空而起,二人自焚而死!

周武王登上鹿台,取下背上的弓箭,对着已被烤焦的纣王和妲己,连射了三箭!又砍下他们的头颅,悬挂在一面白旗下示众,以宣告商王朝灭亡。

第二天,周文王举行了告天之礼,即天子位。(二)

晏弱讲到这里,问了一句:“仲儿,你可知道是谁辅佐武王登上天子之位的吗?”

晏婴说道:“是太公姜尚和周公姬旦。”

晏弱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开明的君王,有了贤良的大臣辅佐左右,江山才会稳固,百姓才能拥戴。周公姬旦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是开国元勋,又是周朝重臣,但他一直忠心耿耿地辅佐自己的哥哥,不怨不悔,一如既往维护着周朝的江山。作为人臣,都应该以他为鉴,时时照看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了让晏弱懂得忠于社稷的道理,晏弱又讲了周公是如何辅佐武王和成王的——

周武王执政初期,周公就向武王建议,要尽快地安抚和限制殷商的残余势力,以防反叛。武王同意后,不但不杀纣王的儿子武庚,还将他立为他们的新国君。接着,又将箕子从大牢里放出来,重新为比干筑了坟墓,还把纣王存放在鹿台上的财物和国库中的存粮放发天下。紧接着又分封了有功诸侯,对古先圣的后裔也都进行了分封: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分封完了,又营建了新都城洛邑,采取偃武修文,战马放牧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国家渐渐强盛,百姓安居乐业。

就在周朝大展宏图的时候,周武王却身患重病,朝臣都忧心忡忡。周公为了周朝的大业,便在自己的家中设坛,向先祖们祈祷,表示愿以自己的生命代替周武王去死。祈祷完了,便将祈祷之书秘藏于金滕箱中,并告诫身边的人不许泄露此事。就在灭商的第二年,周武王撒手归西,立幼子为成王。这时国内形势也复杂起来,内有殷商王朝的遗老遗少们在蠢蠢欲动,外有并未顺服的诸侯不断挑战周朝。

周公为了安抚天下,维护周王朝的大业,便毅然当了“代理天子”。此事引起了一些王室成员的猜疑,认为他“代成王摄政当国”是个野心家。周公当了七年的代理天子之后,周朝政局已经稳固,成王也渐渐长大。于是,周公决定还政于成王。当成王执政之后,他的政敌又向周成王屡进谗言,肆意诋毁周公,周成王对周公也起了疑心。为了躲避迫害,周公被迫逃到了楚国。后来,成王发现了周公秘藏的祈祷书,才明白了周公的坦荡胸襟。他知错即改,立即派人将周公从楚国请回来,并封周公于鲁。周公没有去封地鲁国,仍然留在周成王身边,忠心耿耿辅佐他处理国事,直到病死。

晏弱讲到这里,抬头看了看晏婴,见晏婴手里捧着一扎竹简,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便问他:“仲儿,我今天讲的,你都懂了吗?”

晏婴连忙放下竹简,用衣袖擦了擦眼角,轻声说道:“父亲,我都懂了。”“说说看,你都懂了什么?”“周公姬旦,是一位真正的贤臣。”

晏弱又问:“你说他是贤臣,他的贤是什么?”

晏婴想了想,答道:“周公之贤,是他能以天下为家。”

以天下为家?晏弱在心里琢磨了一会,虽然他并不完全同意儿子的意见,不过觉得他的话也有道理。他告诉晏婴,商纣王的下场,是失道寡助,周武王得天下,是得道多助。这是前车之鉴,后人应当好好记取。

这时,马车忽然停下来了,晏婴伸头一看,原来劳其正在向车轴上涂抹豆油。因车轴磨久了,便会发热发干,转动起来就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涂完油,借着查看车轴的机会,劳其正在观察越来越近的那位骑者。那骑者突然勒住了马。他愣了片刻,忽又绝尘而去了。

原来,骑者已经在后面跟踪了大半天,当他看到马车停下后,便悄悄解开衣扣,从怀里抽出了一柄短剑。忽然,他看见车夫从车上轻盈地跳了下来,正弯身为车轴涂油。就在这时,他也看到车夫的腰间闪过一道亮光——那是一把已经抽出剑鞘的利剑!接着,他又看到了一双冷峻而凌厉的目光正在射向自己,于是,才转向而去。

劳其跳上车去,摇了摇手中的鞭子,车轴不响了,马蹄也轻快了许多。走了一会,他忽然大声喊道:“看,泰山!”

晏婴连忙探出头去,他看见有一座巍峨的大山横在前面。那山气势雄伟,只是因为距离太远,又有一层岚气弥漫在山峰之间,山上的岩石和古松尚看不清楚。难道这就是自己连做梦都想见到的泰山吗?他大声说道:“劳哥,能不能走得再快些?”

劳其笑着说:“‘看见山,走半天’,天黑之前能赶到泰山脚下,就算是好运气了!”

晏婴听了,望着远处的泰山,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

晏弱在出发之前,晏婴便缠着他要他带上自己,以便能在回程途中去看泰山。在这之前,他曾听说了泰山的许多故事,他想知道,为什么东方的泰山是五岳之首?自古以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王者国君要到泰山去封禅?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吗?泰山顶上是个什么样子?晏弱本来不想让他来的,但一是儿子的要求十分恳切,二是同行的同僚们都十分喜爱这个自小就聪慧过人的孩子,也都劝晏弱带上晏婴,以便让他能在途中增加些见识。晏弱最终还是同意带上晏婴同行,不过要以不耽搁他的学业为前提,所以,一路上总是向他讲述一些书籍之外的知识。今天在路上所讲的周公姬旦的故事,就是他的学习内容之一。令他欣慰的是,儿子不但听得很认真,而且还悟出了“天下为家”的道理。看来,这个孩子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只要持之以恒地教导他、磨炼他,日后才能接任自己的大夫之职。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忽见远处升起了一缕袅袅的青烟。有炊烟就一定会有人家!晏弱决定前往投宿。

劳其摇了摇鞭子,马车便匆匆驶进苍茫的暮色中了。(三)

天已经全黑了,人也饿了,肚子里“咕噜咕噜”直响。“看,灯光!”劳其指着远处喊了一声。

晏弱向前望了望,果然看见有灯光闪烁。他让劳其将马车停在一座茅舍门前,自己跳下车来,走到柴扉旁边,见院子里燃着一根松明子,明亮的火苗“扑扑”地跳动着。他整了整衣裳,上前说道:“请问,家中有人吗?”“是谁呀?”随着话声,一位老者迎了出来,他朝晏弱端详了一会,说道:“你们是过路的客人吧?”

晏弱连忙施礼,说道:“老人家,我们是齐国人氏,要去泰山,路过贵舍,因天色已晚,想在贵舍院子里求宿一夜,明天早上就走,恳求老人家给予方便。”

老者听了,笑着说道:“远客光临,是我全家的荣耀,快快请进吧!”说着,又转身吩咐道:“大岳,来客人了!老婆子,赶快生火做饭!”

一个虎背熊腰的青年人应声走出来,施过礼之后便帮着把马匹卸下来,牵到马架子前系好。又帮着将车厢里的行李等物搬进屋里,还提来了一桶洗漱的凉水让他们洗脸。洗完了,老者催促道:“饿了吧?快进屋吃饭!”

进门后,晏弱发现桌子上已摆上了饭菜。老者执意要让晏弱坐在首席上,晏弱推让不开,只好坐下来;老者又为劳其和晏婴安排了座位,他指着桌上的饭菜说道:“山里人家,拿不出像样的菜肴,请客人多多包涵。”

晏弱连忙说道:“老人家,你千万别这么说,这些饭菜就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山珍海味啊!”

这时,一位农妇端来一只热气腾腾的大陶钵,老者笑着说道:“这是山药炖母鸡,赶快趁热吃了吧,能解热驱寒。”说完,撕下一只鸡腿放在晏弱碗中。

晏弱觉得心头热乎乎的,农家养一只母鸡很不容易,要指望它生蛋,再把蛋积攒下来,到市上去换些油盐酱醋,可是,主人为了招待自己,竟然将它杀了!“那孩子呢?”老者手里拿着另一只鸡腿指着旁边的小木凳问道。

晏弱答道:“他叫晏婴,是我的儿子。”“他怎么不吃饭呢?”他对大岳说道,“快出去找一找。”

一出门口,看到晏婴正在屋檐下端着碗吃饭,大岳问他:“怎么在外边吃呢?”

晏婴说:“晚辈不能同长辈同桌,所以——”

大岳:“这是哪里的规矩?”“临淄。”晏婴一边吃饭一边说道,“这也是父亲的规矩。”

大岳将晏婴的话向老者说了,老者激动地说道:“父子不同席,是礼贤之帮的规矩,可敬可佩!”

晏弱:“不敢,不敢!这种规矩,在齐国已经成了一种风气。”

老者听了,诚悦地点了点头,自言自语地说道:“这是太公治齐有策,治民有方呀!再加上贤相管仲辅佐桓公打下的基础,才有今日的礼贤之邦啊!”

饭后,劳其跟随大岳歇息去了,晏弱和老者坐在堂屋里说话。晏婴不肯去睡,静静地听着他们说话,尤其是老者说到泰山时,他生怕漏掉一个字!

老人说,他姓石,他的先祖是泰山的祭祀官。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泰山!所以泰山就成了天的象征。那些功德很高的古代天子、帝王们,为了答谢“受命于天”的大恩,就千里迢迢地来到泰山,进行封禅大典。天子、帝王升于中天,能与天帝对话。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黄帝、尧、舜、禹等都到过泰山封禅。

天子和帝王封禅,是盛世匡举,已成为国家的定制。所以,封禅活动极为隆重。据先祖传下来的传说,黄帝到泰山巡山时,大象驾辕,六龙拉车,一龙在前开路,虎狼在后护卫,群鬼列侍保驾,众神簇拥陪伴,风伯扫地,雨伯洒道,蟒蛇伏地,凤凰覆上。封禅时要登上泰山之顶。封,是在山顶上筑圆坛以祭天帝;禅,是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筑方坛以祭地神,是表示天圆地方。有的天子、帝王还以玉片为简,也叫玉牒,上刻文字,并以金绳缠紧,只是不知上面刻的是些什么文字?

由于朝代更替,封禅活动已渐渐冷落,百年难遇一次。当年齐桓公自以为南征召陵,北攻离枝、孤竹,西伐大夏,主持过各诸侯国的三次军事会盟,六次友好会盟,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还决定了一次周王朝天子的继承大权!于是他决定到泰山封禅,到梁父祭地。任相国的管仲觉得他的功劳不大,还达不到封禅的资格,便加以阻拦,并说要等到从远方搜集到珍奇的祭品之后,方可举办封禅大典。所以,齐桓公一直无缘封禅。

石岱还说,他家失去先祖的俸禄之后,便迁居山下,伐木造屋,垦荒种菜。以“挑山”为业,“挑山”,就是将粮食蔬菜挑到山上,以供寺庙和游人之需,换些脚力钱,维持生计,有时也背着老人或患者上山去求药、占卜。“挑山”上山,坡长岩陡,一上一下数十里,天天汗水洗身。开始时,一天只能“挑山”一趟,后来能“挑山”三趟。

晏弱问道:“天天负重爬山,不累吗?”

石岱笑了,说:“日子过惯了,也就不觉得累了。再说,泰山上的那些古树奇峰,流泉深涧,常常能使人忘了劳累。天天攀五岳之首,也是一种难得的福分呀,你说呢?”

晏弱点了点头:“对,对,这些福分,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

坐在一旁的晏婴轻声问道:“爷爷,泰山真的是天下最高的山吗?”

石岱摇了摇头,说道:“其实,在五岳之中,泰山还不及恒山和华山高呢!”

晏婴又问:“那为什么说泰山是五岳之首呢?”“问得好,”石岱笑着说道,“民间有个传说,挺有趣的。”“爷爷,讲给我听听,好吗?”晏婴恳切地央求他。“好吧。”石岱朝他笑了笑,“古代有位盘古氏,是位开山辟地的神仙。他死后倒在地上,头就成了东岳,肚子成了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脚便成了西岳。因为他的头在东方,所以东岳泰山便成了五岳之首了。”

晏婴还想再问什么,晏弱连忙止住了,说道:“仲儿,快歇息去吧,明天还要去爬泰山呢!”

石岱抚摸着他的头,笑着说道:“对,你们赶了一天的路,都累了,该歇息了,明天,我陪你们上山!泰山上的故事多着呢,路上,我再讲给你听,好吗?”

晏婴顺从地点了点头,回到隔壁的木床上睡下了。

半夜时分,石岱给马添草料时,发现房间里还有灯火,走近一看,见晏婴坐在床上,正全神贯注地看着手中的竹简。他没有惊动他,轻手轻脚地离开了,心想,这孩子,日后定会有大出息!喂过马之后,他便回房歇息去了。

夜色深沉,半轮弯月渐渐西沉。院外的一株柿子树下,隐隐约约有个人影,一缕月光从叶缝中洒下,才照清了他的脸,他是劳其!

劳其背靠着柿子树,手里握着他的鞭子,机警地巡视着周围。原来,自从他在半路上看到那个匆匆离去的骑者之后,心里便有了一种不安。骑者是谁?他想干什么?今夜会不会前来偷袭?为了防止不测,他彻夜未眠,一直守候在柿子树下。

劳其是东莱人,父亲是莱国的一位大夫。晏弱当年奉齐侯之命进攻莱国,一举攻下了都城,还俘获了一大批莱国官兵和他们的眷属。劳其的父亲劳东在齐国攻城之前,奉命出城去找齐国上将晏弱,要求献城求和,但不知被谁杀了!母亲连氏带着劳其和劳伯两个儿子躲进了一座马厩。当齐兵搜查时,连氏连忙摘下手上的一只玉镯,塞在了劳伯怀里,让他趁着夜色逃出了马厩。不久,连氏和劳其被齐兵抓获,被押到了一座军营里,自此和劳伯断了消息。

晏弱的军中有个粮草督运使,名叫尤元。有一天,他看见连氏正在池边洗衣,手腕上戴着一只绿色手镯,便强行摘去!劳其看到母亲的手镯被抢,便拼命抓住尤元的手不放,还一边哭一边大喊:“不许抢我娘的手镯!”他见尤元不肯松手,便狠狠地在他手上咬了一口!尤元痛极松手,他终于抢回了手镯!

尤元恼了,一脚将他踢倒在水池边上,他的额头碰在池边石头上,满脸是血!连氏见状,一边将他揽在怀里,一边向尤元央求放过他们母子。尤元哪里听得进去!他举起马鞭朝他们抽来,连氏连忙用身子护住劳其,任凭尤元的鞭子雨点般抽在自己背上!

就在这时,忽然听见一声吼叫,大声斥问:“你为何打人?”

尤元抬头一看见是晏弱,有些发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个理由来,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十分难堪。

忽然,劳其从连氏怀中探出头来,哭着说道:“是他抢我娘的手镯!”说完,伸出手来,手里的手镯上还沾着血迹!

晏弱见了,极为震怒,大声说道:“齐国军队,虽是善战之师,也是仁义之师!你残害莱国百姓,乃不仁不义之举,知罪吗?”

尤元无言以对。

晏弱命令卫士,当场将尤元打了三十皮鞭,又命人为劳其包扎了伤口。

后来,尤元又将许多莱国百姓当作军人,关押在一座破窑里,逼着他们缴钱赎身。由于男丁们早已逃跑了,抓来的都是病残老人,又都无钱赎身,一个个被折磨得惨不忍睹。死了的,就掩埋在土坑中。劳其母子也被关进了窑场,一天只给一碗米粥!连氏担心劳其挨饿,便将自己的那碗米粥让给劳其。不久,她便病倒了,躺在一张苇席上,等待死神将她召去。

晏弱听说连氏是劳东的遗孀之后,派人找到了他们,还释放了关押在窑场里的莱国百姓,并对尤元就地斩首!晏弱回国时,又将连氏母子带到了齐国。后来,连氏病故,晏弱出资在北郊置了一块墓地,将她安葬了。母亲死后,劳伯音讯全无,劳其成了孤儿,晏弱便将他留在自己家里,让他和晏婴一块念书。他比晏婴大了一岁,晏婴便叫他劳哥。

劳其总忘不了尤元鞭打母亲的情景,后来,他拜临淄城的神鞭丁三为师,学会了编鞭、甩鞭、空鞭、响鞭、绞鞭等鞭法。当晏弱去东阳修筑长城时,劳其要求为他驾车,自此,便成了晏弱的车夫。

劳其心里一直有个没解开的疙瘩,晏大人待人厚道,谁会来行刺他呢?他担心有人趁着夜色暗算晏弱,所以才悄悄在柿子树下守候了一夜。天将亮时,才回房躺了一会。第二章泰山观日出 齐国大使在晋国被囚(一)

天刚拂晓,晏弱在院子里做起了他的“吐纳功”。“吐纳功”就是吐出淤积了一夜的胸中浊气,吸入室外的清新之气。做功时,双手合十,面对东方的紫气,排除俗念杂欲,身与心贯一,心与天地贯一。吸气三千,吐气三千,连续三次,共九千次。

他做“吐纳功”时,晏婴也起来了,他坐在窗前开始读书,背诵昨夜读过的《牧誓》。这已是晏家的家规了。每天五更必起,父子二人洗漱完毕之后,便开始各自的功课,不论春夏秋冬,也不管刮风下雪,雷打不动。

这时,石岱已备好了早饭,他对晏弱说:“晏先生,请进屋吃饭吧,吃完饭咱们就去爬泰山。”

饭后,劳其在山下看守马匹、行李,一行四人便出发了。

晏婴显得格外激动,因为不但亲眼看到了泰山,而且还要亲自去爬泰山!所以,总是走在大家的前头。爬了大约一个时辰,他感到两腿有些发软,背上已经汗透了,便停下来,大口喘着粗气。

石岱看了看他,笑着说道:“山路还长着呢!不要心急,记住,爬山时前脚要弓,后脚要蹬,喘气要匀,道要看清。不信?你试一试!”

晏婴按照他说的要领继续向上爬着,又爬了半个多时辰,他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想坐下来歇一会。石岱对他说:“孩子,你知道泰山神是谁吗?”

晏婴摇了摇头。“泰山神是位女神!”石岱边走边说,“泰山周围的人都叫她碧霞元君。”

管这座五岳之首的神仙,怎么会是一位女神呢?他有些好奇,也有些怀疑。“想不想听碧霞元君的故事?”

晏婴连忙说:“想听,我想听。”

石岱向天边指了指说道:“看,碧霞元君就住在那里!”

晏婴循着他的手指望去,在蓝天和白云之间,确实有一座时隐时现的庙宇,只是因为太阳耀眼,看不真切。“那就是南天门,登上南天门,就到了天街——一条天上的街道。”石岱边走边向他讲起了泰山神的传说。

当年,周武王在姜尚的辅佐下,建立了周朝,统一了天下之后,决定奖赏那些有功之臣。这次奖赏,不再是按照过去的惯例,将财宝、战俘和战败国后宫的嫔妃奖给功臣,而是将天下的土地分给有功之臣。这样一来,一是表明周天子对大臣的信任,二是可以省去管理天下的许多烦心之事,自己只管做个至高无上的天子就是了。于是,他把分封诸侯的大权交给了姜尚。

姜尚按照功劳的大小,将天下的土地分给诸侯,他自己看中了气势不凡的泰山,再说泰山离自己的齐国不远,便想把泰山留给自己。谁知周武王的护驾大将军黄飞虎也看中了泰山。就在二人讨论此事时,武王的宠妃、黄飞虎的妹妹黄妃也要求把泰山封给她!

姜尚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主持分封天下,天下人也注视着他。若和黄氏兄妹争夺泰山,倒显得自己的肚量不大。倒不如来个顺水推舟,跳出这场争夺。于是,他便向黄氏兄妹说:“这座泰山是分给黄将军还是分给黄妃?你们兄妹二人商量着办就是了。商量好了,告诉我一声即可,我就去报告武王,告知天下。”

谁知黄氏兄妹谁也不肯让,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于是二人都到周武王那里去告状。周武王很为难,一个是护驾的功臣,一个是宠爱的妃子,谁也不能得罪!于是,他又将难题推给了姜尚,他说:“分封的事,一切都由太公做主,你们还是去找他吧!”

当黄氏兄妹再去找姜尚时,姜尚想了一会,说道:“这样吧,你们兄妹来个比赛,七天后的午时,你们都从京城出发,看谁最先爬上泰山山顶,泰山就封给谁,好吗?”

黄飞虎听了,连忙答应了。因为他觉得凭自己的本事,一定胜券在握。

黄妃听了,显得成竹在胸,也连忙答应了。

黄飞虎本来就是一名百战百胜的将军。七天后的寅时,他骑着自己的战马日夜兼程,朝泰山奔去。登上泰山时,刚好午时。他对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姜尚说:“太公,你都见证了,是我先到达山顶的,泰山归我了!”

姜太公听了,笑而未答。

过了一会,黄妃赤着一只脚,气喘吁吁地爬到了山顶。她说她一早就到了山顶,因没见到哥哥和太公,便在山前的石洞里歇了一会。她来得比哥哥早,泰山应该归她!

黄飞虎当然不信,说她是耍赖,要姜尚评理。

姜尚说:“黄妃呀,你说是你先到的山顶,有何凭据啊?”

黄妃说:“凭据当然有啦!”她指着旁边的一块石头说道:“我怕哥哥耍赖,到了山顶上以后,脱下了一只花鞋压在那里,这就是凭据!”

黄飞虎不信,过去掀开石头一看,果然看见下面压着一只花鞋!他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其实,姜尚心里明白,肯定是黄妃多了一个心眼,事先派人将花鞋压在了下面!但他不便揭穿,说道:“泰山就封给黄妃啦!不过,今后我和黄将军来游泰山时,请黄妃不要阻拦呀!”

黄妃笑着说:“随时迎接太公和哥哥莅临泰山!”

这位黄妃,就是传说中的碧霞元君,后人也称她是泰山老母,山上还有一座碧霞祠呢!

晏婴听了,转头问石岱:“爷爷,这是真的吗?”

石岱说:“是不是真的,谁也说不明白。怎么样,还累吗?”

晏婴笑着摇了摇头。一行人沿着山谷中的盘山小道缓缓地攀登着。山风在耳际“呜呜”作响,白云拂肩而过,路边古木森森,流水潺潺。

晏婴一边爬一边想,怪不得自古以来泰山名声大噪,果然是名不虚传!登上了南天门以后,石岱领着他们在一座石砌的小屋旁边歇息。他指着旁边的几间山屋说:“这就是天街。”说完从背篓中取出陶罐,大岳从背篓中拿出了煎饼、萝卜和大葱,这就是他们的中饭。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饭,边欣赏泰山顶上的风光。

就在这时,两名男子匆匆爬上山来,其中一名男子来到晏弱跟前,跪下说道:“晏大人,我等奉国君之命前来送信。”说完,从怀里掏出文书,双手递给了晏弱。石岱有些惊异,晏大人?难道他就是晏弱大人?自己怎么一直没看出来呢?

晏弱看过文书之后对石岱说:“老人家,国君命我即刻取道南阳,和齐国的高固、蔡朝、南郭偃三位大夫会合,一道出使晋国。”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身边的晏婴,显得有些犹豫。

石岱已看出了他的心事,连忙说道:“你放心好了,贵公子留在我这里吧,等大人从晋国回来时,再领贵公子回国,好吗?”

晏弱听了,连忙道谢:“老人家,你解了我的后顾之忧,太感谢你了。我们非亲非故,你却待我如家人,我该如何报答你呢?”“说答谢就见外了!国事要紧,你快上路吧。”

晏弱向他深深一拜,便随着两名信使向山下走去。

石岱忽然想起了什么,大声喊道:“晏大人,等一等。”说完,从旁边捡起一块拳头大的石头,匆匆走过去,说道:“大人远行,我无以为赠,就请带上这块泰山石吧。”

晏弱双手接过石头。

石岱:“这泰山离天最近,山上的石头有刚性,也有灵气,带上它,能辟邪,壮胆。”

晏弱将石块揣在怀里,又朝他深深一拜,匆匆下山了。(二)

自父亲走后,晏婴天天随着石岱和大岳去挑山,他们挑着八十多斤的担子,在山路上忽悠忽悠地走着,背上、肩上晒得黑黝黝的,身上的汗珠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晏婴跟在他们身后,用汗巾为他们擦背上的汗水,有时也帮他们背煎饼和装水的葫芦。白天爬山,晚上便在灯下读书,因为父亲回来后会查问他的课业的。

有一天,他们挑山到了天街时,一轮橘红色的夕阳已经西沉了。卸下货物之后,三人坐在一块岩石上歇息。这时,看见一群人刚刚爬上天街。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当晚不下山,准备到山顶上去看日出!他们说,站在泰山顶上,能看到太阳从东海中升起,壮观极了!晏婴忽然有了兴趣,他央求石岱和大岳也让他留在山上看日出。

石岱和大岳曾经多次看过泰山的日出,因为机会难得,也愿意让晏婴能看一次泰山的日出。

当天夜里,月朗星稀。三个人靠在一块凸起的巨石上一直等到东方泛白,便连忙爬到一个高坡上。这时,晏婴发现山顶上隐隐约约地站了许多观看日出的人。

不一会,东方的天际间出现了一抹微红,红色越来越浓,也越来越大,天和地渐渐连成了一片火红。山坡下有一层层浅白色的波浪,像大海的波涛在涌动。晏婴知道,泰山离东海有一千多里,根本就看不见东海的波浪!他看到的波浪是流动起伏的白云。

蓦然间,他看见云海中出现了半个通红的圆球,正待他细看时,一轮鲜红的太阳突然跃出来了!天上是艳丽的云霞,泰山也披上了一件巨大的红袍!他激动地喊着:“我看见了,看见泰山日出了!”(三)

当天夜里,他睡得特别香,他梦见自己站在最高的山顶上,身上长出了一对翅膀,朝着远方飞去。忽见脚下的云海翻滚起来。他拼命地飞着,飞着,生怕自己掉进翻滚的云海之中。“少爷、少爷,赶快起来。”他迷迷糊糊地听见有人喊他。睁开眼一看,见是劳其站在床头边。他连忙起来问道:“劳哥,什么事呀?”“刚才有人送信来说,老爷被晋国国君关起来了!”

晏婴翻起身来,问道:“这是真的吗?”

劳其点了点头。“为什么要关父亲?”

劳其:“这个人没说。”晏婴一边穿衣一边说道:“劳哥,你给我一匹快马,我要去晋国,我要去救我的父亲!”

劳其摇了摇头说:“这里距离晋国有几千里,再说,你也救不了晏大人啊!”

晏婴急了:“我不怕,我一定要去晋国!”

劳其说道:“送信人说了,晏大人有话,叫你速回齐国,回国后,学业不可荒废,也不可将大人被囚之事告诉老夫人。”

晏婴听了,情绪渐渐平静下来,他哭着说道:“我回了齐国,谁去救父亲?”

劳其安慰他说:“我把你送回齐国之后,就立即动身去晋国!”“我自己能回齐国,你现在就动身吧。”

劳其想了想,毅然说道:“好吧,我这就出发!”

劳其从拉车的枣红马中选了一匹快马,便连夜上路了。

天亮后,石岳已为晏婴备好了车,带足了路上吃的干粮,又打发大岳随车护送。

出发时,晏婴一边抹泪,一边说道:“爷爷,我和父亲还会来看你的!”

石岱老人站在柴扉前面,不断地朝他挥着手,直到马车看不见了,老人才转身回去。第三章使节·阶下囚·刺客(一)

晏弱一行四人到达晋国都城新绛以后,晋景公派大夫叔向将他们迎入馆舍。待洗漱完毕后,晏弱手捧齐国国书,率领众人去朝堂晋见晋景公。

晋景公接过国书后,笑着说道:“四位使臣一路上辛苦了。今日寡人要以晋国之酒和晋国之肴招待四位使臣,明年,寡人还想去品尝齐国的美酒和珍肴呢!”

这是一句官场上的客套话,但晏弱已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他不卑不亢地答道:“臣等感谢晋侯的盛情,也欢迎晋侯能光临齐国。”“你等安顿下来之后,就在晋国多住些日子,虽说晋国比不上齐国富饶,但也有些名山大川,你们不妨前往一游。”

晏弱说道:“我等是奉齐国国君之命出使贵国,国事办理完毕之后,就立刻返回齐国复命。”

晋景公想了想,说道:“好吧,叔大人,送齐国使臣去馆舍歇息,明天朝会再议。”

晏弱等人向晋景公谢过之后,随着叔向鱼贯离开了晋国朝堂。

次日清晨,晏弱等人一走进朝堂,就觉得气氛有些异常。晋景公威严地坐在他的宝座上,两边排列着晋国的文武大臣,他们的脸色都很冷漠。晏弱刚刚参拜完毕,晋景公就发话了:“晏爱卿,寡人月前曾向贵国送去亲笔信,提到贵国不断向鲁国侵扰,鲁国不堪其苦,请求晋国出兵伐齐。寡人已经应允。而宋国近来又处处与晋国作对,寡人实在忍无可忍,决定先伐宋,再伐齐。不过,也可以不讨伐齐国,条件是让齐国军队听从晋国指挥,一道伐宋,岂不是一举两得!不知你们觉得如何?”

晏弱向前迈了一步,缓缓说道:“齐国和鲁国边壤相连,山水相依,边界上虽有一些小的争斗纠葛,但都属当地守军所为,齐国国君并不知情,且此类争斗纠葛的双方也难脱责任。回国后,我等会向国君提议下达诏令,不许齐兵越过齐鲁边界,若再有侵扰鲁国军民之事,一定严惩不贷!”

晋景公听了,又问:“寡人让齐军和晋军一道伐宋之事,想听听晏爱卿的高见。”

晏弱大声说道:“齐国派兵伐宋,不妥,齐军受晋军指挥,不当!”他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坐在宝座上的晋景公似乎还没有回过神来,愣了一会,他问道:“这是晏爱卿的主张?还是齐侯的本意?”“这既是小臣的主张,也是齐国国君的本意!”“难道就没有再商量的余地了吗?”

晏弱肯定地摇了摇头。

晋景公又急又气,说道:“请齐国使臣再好好想想,明天答复寡人,退朝!”

回到馆舍之后,高固等人都为晏弱捏了一把冷汗。晏弱笑着说道:“我们是代表齐国使晋的,齐君和齐国的百姓们就站在我们的背后!晋国想以势压齐,那只是装腔作势罢了,大家放心好了,晋国拿我们没有办法!”

众人听了,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为了应付咄咄逼人的晋景公,他们一直商量到深夜。

第二天清晨,晏弱一行刚刚跨进朝堂的门槛,晋景公就急不可待地发话了:“晏爱卿,对寡人昨天的提议,你们想好了吗?”

晏弱连忙答道:“小臣等人都已想好了,仍是齐国不伐宋,齐军不叫晋国指挥!”

晋景公听了,脸色一沉,他竭力压着心中的怒气,说道:“齐国近年多有失礼失道之处,寡人早就想出兵讨伐!寡人现在给了齐国一个将功补罪的机会,谁知你们不识抬举!难道你们真的不怕寡人出兵讨伐吗?”

晏弱不慌不忙地答道:“齐国和晋国都是周天子的手足,只是因为被一些恩恩怨怨疏远了手足之情;两国修好才能怨消恩恕,和睦相处,这既是齐国国君的愿望,也是晋齐两国朝野的愿望。”说到这里,他转身向大臣们深深一拜,继续说道:“你们还记得晋国先君得到了齐国的庇护,才得以返回晋国的吗?”

大臣们听了,都默不作声。晏弱利用这个机会,讲述了八十二年前的一段往事——

晋国公子重耳,是晋献公之子。晋国原先是周成王同母弟弟的封地,因封地依傍晋水,故而国号为晋。到了晋献公时,晋国国力开始强大起来。

晋献公是位很有才干的君主,但他和许多君王一样,得了一个顽疾:沉溺女色,生活奢靡。到了晚年,他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死了夫人生的太子申生,又想杀害次子重耳和三子夷吾。重耳和夷吾得知消息后,便连夜逃出了晋国。

又过了不久,晋国发生了内乱,晋献公驾崩前,先后立骊姬生的儿子奚齐和骊姬妹妹生的儿子悼子为太子,但二人都被大臣们杀死!由于晋国国内无君,秦穆公夫人是申生的姐姐,便说服了秦穆公,于是派兵将夷吾护送回国,当了国君,这就是晋惠公。晋惠公继位不久,便大开杀戒,晋国的一批大臣先后被诛。当时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他渐渐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处境。有一年晋国发生旱灾,国内粮食不足,秦国送来了不少接济粮食,使晋国度过了饥荒。后来秦国国内也发生了粮荒,而晋国却是丰收好景,秦国派人到晋国借粮食时,晋国不但不借,还趁机发兵攻秦!秦穆公立即发兵反击,一举俘虏了晋惠王。由于夫人再三求情,秦穆公才把他放回晋国。但把他的儿子作为人质留在秦国。

就在晋国内乱时,重耳正在逃亡的路上奔波着。随他一起流亡的还有狐偃、赵衰、介子推等一批贤能之士。晋惠公怕他将来同自己争夺国君之位,曾派寺人打听他的行踪,时时准备刺杀他。有一次,寺人将重耳逼进了一个院子里,当重耳翻越院墙时,寺人猛地挥剑砍去,但都没砍中重耳,只砍断了他的一只衣袖。

重耳无奈,只好逃到狄国——他母亲的国家,在狄国避难。晋惠公又派刺客前往狄国行刺。重耳只好带领自己的贤士离开了狄国。他最先去了魏国,魏文公不肯接纳他,他又匆匆逃往齐国。齐桓公早就听说重耳素有贤德之名,便立即派大臣出城迎接。当天晚上,齐桓公在为重耳洗尘的宴席上得知,重耳并无眷属相随,便将齐国宗室中的姜齐嫁给了重耳。

重耳一行安顿下来以后,齐公又向他赠马八十匹,马车二十辆,让跟随他逃亡的贤士们都有马车坐,每天由朝廷供应米面、肉食,并答应让他们重返晋国,夺回国君之位。重耳十分感动,他对随行的贤士们说,过去只是听说齐侯尊重贤才,礼敬士人,我今天终于看到了,只有这样的国君才会成就一番霸业!

两年后,齐桓公驾崩,齐国诸公子因争夺君位而发生内乱,国力渐弱,重耳的随同人员看到难以依靠齐国力量复国,便想到其他国家寻求帮助。但重耳十分溺爱姜齐,他不思进取,苟且偷安,满足于衣食无忧的生活。他的随员们认为,长此下去,不但重耳复国无望,他们也将成为有国难归的孤魂野鬼!于是,几个人来到东城门外的一处桑园里。他们席地而坐,商量如何才能强迫重耳离开齐国。有人说:“宋国正在谋图霸业,广招人才,我们何不投靠宋国呢?”众人觉得投奔宋国属于上策,接着又商量用什么办法才能让重耳离开齐国?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以打猎的名义骗他出城,出城以后便强迫他上路,直奔宋国!

说来也巧,姜齐的一位侍女正在桑园里采摘桑叶养蚕,他们说的话她都听清楚了,回宫后便把她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姜齐。姜齐听了,十分镇静。为了不泄露风声,她先将侍女囚禁在一间室房中,半夜时派人将她杀了。她又将重耳用酒灌醉,让他躺在床上,自己连忙找到重耳的随员,让他们用被子把重耳包住,抬到马车上。马车将出发时,姜齐跪在车前,哭着道:“公子,谁不愿夫妻相守在一起啊!不过,为了晋国的江山社稷,我只好硬着心肠将你送出齐国!你上路吧,若上天有眼,我们夫妻二人还有团圆的一天!”

马车驰出临淄城之后,便一路狂奔起来。到了天亮时,重耳醒了,当他得知离开临淄城已有百里之远时,十分生气,从一名随从手里夺过一支长戈,猛地刺向狐偃!狐偃闪开了。众人连忙跪下请罪,一齐向他陈述离开齐国的理由。重耳知道自己再也难回齐国了,只好向宋国进发。

一个月后,重耳一行人经过曹国,到了宋国,发现宋国刚刚被楚国打败,宋襄公的腿上还受了伤。宋国送给他们八十匹好马,但难以帮重耳复国。重耳又去了郑国,郑国干脆关了城门,不允许重耳进城!

重耳被迫无奈去了楚国,在楚国住了数月,晋惠公的儿子即位,这就是晋怀公。秦穆公见时机已到,便派人把重耳请到了秦国,还将宗室的五名女子嫁给重耳为妾。在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秦穆公派兵击败了晋军,赶走了晋怀公。重耳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已经是六十二岁的人了,终于回到了晋国,成了晋国的国君文公!

晋文公即位后,齐孝公派人将姜齐护送到晋国。晋文公不忘当年夫妻恩爱,也感激她当年促使自己离齐复国的胆量和美德。姜齐的贤良感动了晋文公的众多夫人,她们一致推举姜齐为第一夫人。

晏弱说到这里,朝晋国的大臣们看了看,问道:“齐国的姜齐,难道不是当年晋国的国母吗?齐国对晋国到底是恩还是怨,还需评论吗?”

晋国的大臣们有的默然不语,有的偷偷望着晋景公的脸色,晋景公仰着头,毫无表情地望着屋顶。

晏弱接着说道:“若晋国忘恩负义,去攻打齐国,周天子不悦,各诸侯不服,既失礼,又失德,难道晋侯就不怕背上以怨报德的恶名吗?”

晋景公十分尴尬,他气急败坏地问道:“难道你们不想再回齐国了吗?”

晏弱笑了笑说道:“我等四人是奉齐国国君之命前来商谈国事的,就是死在这里也不敢有辱使命!”

高固等也纷纷说道:“我等是为齐晋友好而死,死而无憾!”

也许是他们的气节将晋景公震住了,他叹了口气,对叔向说道:“今日就谈到这里吧,请叔大人将齐国使君送往馆舍。”(二)

当天晚上,叔向来到馆舍,对晏弱说道:“晏大人,国君明天在宫中宴请齐国使臣,并说宴请之后,即送你们返回齐国。”

晏弱等人听了,一直悬着的心,一下子都放下了。送走叔向以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如何向齐国国君报告出使晋国经过,以及计算着归国途中需用多少天数?

第二天的宴席规模很大,约有百余名大臣出席,桌上的佳肴十分丰盛。席间,还有宫中女子翩翩起舞,以助酒兴。晏弱站起来,向晋景公三次敬酒,晋景公都欣然接受了,他脸上挂着笑容,对晏弱说:“晏爱卿,回到齐国之后,请代寡人向贵国国君问候,致意。”

晏弱连忙说道:“我一定把晋侯的善意传达齐国国君。”

一直到了子夜时分,叔向才宣布散席。

也许是喝了一些酒的缘故,加之明天就要回国,四名使臣都没有睡意,大家收拾好了行装。晏弱一边抚摸着石岳送给他的泰山石,一边和大家坐在烛台旁边闲聊。

天刚放亮,马车就已经准备好了。叔向匆匆赶来,大家以为他是代表晋景公前来送行的,谁知他一进馆舍就宣布了晋景公的决定:高固、蔡朝、南郭偃三位大人先回齐国,请晏弱大人再多留住些日子!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人捉摸不定。高固等人连忙从马车上跳下来,大声说道:“要走,我们就和晏大人一起走,要留我们也和晏大人一起留!”

晏弱十分冷静,他看了看叔向,对自己的三位同僚说道:“你们先走吧,回国之后立即向国君奏明在晋国的所见所闻,让国君心中有数,也请你们给晏婴母子捎个口信,说我一切都好,让他们不必挂念。”

三人听了,都不肯上车。

晏弱急了:“各位大人,你们赶快走吧,越快越好!”他转头向晋国的大殿看了一眼:“至于我,你们放心好了,我能应付得了。”

高固等人走了之后,先是晋国大臣轮流设宴招待他,但一直都未能见到晋景公。而每次宴请,东道主都劝说他留在晋国,可为上卿。他也总是婉言谢绝。到了第八天,轮到叔向招待他时,二人有了单独相处的机会。他悄声问道:“叔大人,晋国国君意向如何?”

叔向说道:“晏大人在朝堂上的一席话,晋国的大臣们都十分敬佩。国君不仅十分看中大人的人品和才干,而且还嘱我极力劝说大人能留在晋国建功立业。”“大人认为我应当留在晋国吗?”

叔向摇了摇头。“我若不肯留晋,贵国国君会怎样对待我?”晏弱问道。

叔向叹了口气,说道:“我也猜测不透,会不会是先礼而后兵呢?”

晏弱听了,点了点头。

果然,又住了三天,馆舍里突然来了一队士兵,不由分说地押着他出了馆舍。走进了一座又高又大的空房子里,房子里有一种浓烈的酒味——原来是一座酿酒的酒坊。酒坊外边有士兵日夜把守着。

他知道自己已经被囚禁了,既来之则安之,他的心中十分坦然。白天,他找了一把木铲的铲柄为剑,在酒坊里练起剑法。到了晚上,就躺在晒干的酒糟堆上,听着老鼠的争吵和屋外的虫鸣声入睡,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

有一天深夜,他刚刚躺下,忽然听见屋顶上有轻微的响声。再仔细一听,原来上面有人!来人是谁?要干什么?他连忙抓起身边的木铲柄,闪身躲在一只大木槽旁边。

忽然,屋顶上的草席被掀开了,一个黑影像一片枯叶,悄无声息地落在了地上。透过屋顶泻进的星光,能看见黑影手中的寒光!那黑影一步一步逼近了酒糟堆。当他举起手中的宝剑时,只听“嘭”的一声,有人破窗而入,又听见“啪”的一响,宝剑便从黑影人手中飞落地上了!黑影感觉不对,连忙跃上屋顶,借着月光逃遁了。“大人,你没事吧?”随着话音,劳其走到晏弱跟前,手里还握着他的长鞭。

晏弱大为吃惊,他连忙问道:“是劳其啊!你不是已经和仲儿回齐国了吗?怎么来到了这里?”

劳其告诉他说,晏弱和三位使臣离开泰山后,他本想和晏弱立即赶回齐国的,但忽然想起途中那个神秘骑者,感到很不放心。便悄悄来到了晋国,住在一家马车店里,时时关注着齐国使臣的安全。当得知晏弱被囚禁在这座酒坊之后,他便天天守候在附近。今天天黑后,他发现有人在酒坊附近转悠,行踪可疑,便潜伏在酒坊旁边的树林里。到了半夜,见有个黑影在屋顶上晃动,不一会就不见了,他感觉不妙,于是便撞窗而入。

没等他说完,晏弱已经完全明白了。他说:“这里不可久待,你快快离开!”“不,我要救大人出去!”“不可,我是齐国使臣,晋国国君不敢加害于我的。”

不管晏弱怎么劝说,劳其就是不肯离开酒坊。

这时,听见外面传来值更士兵的说话声,声音越来越近了。晏弱匆匆解下腰上的一块玉佩,塞在劳其的手里,说道:“你速将玉佩交给夫人,好让他们母子放心,我很快就会回到齐国!”

劳其拿着玉佩,但还是不肯离开。晏弱说:“晋国若发现你在这里,也许会节外生枝,你快走吧!”

这时,值更士兵已走到了酒坊门口。劳其连忙跪下,向晏弱叩过头之后,轻轻地从窗口跃出,消失在了夜色里。(三)

晏弱在晋国被囚的消息传到齐国后,震惊了朝野,不久又传来了刺客行刺晏弱未遂的消息,更令齐国君臣们不安起来。他们都焦急地关注着事态变化。

晏夫人听说丈夫在晋国被囚禁于一座酒坊里,险遭刺客暗算,心中又怕又急,便病倒了。晏婴一直守在母亲病榻旁边,为她熬药,照料她的起居。见母亲睡了,便将书籍搬来,在母亲身边看书,温习课业,常常熬夜读书到子夜时分。管家晏友见他过于辛苦,便让自己的妻子丁氏前来陪伴老夫人,以便让晏婴能多一些读书的时间。

有一天,晏婴想读《周礼》,他在父亲的书房翻了大半天,也没找到,便默默地坐在母亲床前。母亲问他:“仲儿,你有什么心事吗?”

晏婴说:“我想读《周礼》,但家中没有。”

母亲告诉他,太史田伯大人家中存有《周礼》一部。因田伯大人与晏弱笃交,让他去田府借阅。

晏婴听了,十分兴奋,但一想到母亲有病卧在床上,自己不可离开,想等母亲痊愈之后再去借阅。母亲看出了晏婴的心事,便笑着说道:“仲儿,你就放心去吧,这几天我觉得好多了。”

丁氏也在旁劝他:“少爷,有我在夫人身边伺候,你尽管放心好了。”

劳其说:“我可每天驾车接送少爷,只要不耽误课业,老爷回来后一定会高兴的。”

晏婴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第二天,劳其便把晏婴送到了东门的田府。

田伯非常喜欢晏婴,他将刻着《周礼》的竹简一捆捆地搬出来,又逐段逐句地讲给他听。他告诉晏婴,《周礼》《礼仪》和《礼记》称为三礼。周朝非常重视礼,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都有自己的礼仪,要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贤、长惠、幼顺。对不同场合的举止言行、服饰冠冕、坐立姿态、用具陈设、食物种类,等等,都有明确规定。《周礼》的内容分为天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天官为首,管理天下政事,辅佐君主管理国家。又总管春夏秋冬诸官。六官下面有六十二种官职,他们各司其职。

晏婴十分敬佩田伯的记忆力,因为他讲的内容都能在《周礼》的竹简中找到文字记载。他每天天不亮就站在田府门外等候,中午一边吃自己带的煎饼,一边专心致志地读着那些竹简,直到天黑才回家吃饭。过了半个月,他就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周礼》了。

晏婴的求知毅力打动了田伯。有一天,晏婴看到田伯正在竹简上写字,案头上还堆着一些已经削好、烤干的竹简,便问他在撰写什么?田伯告诉他说:“他正在补记管仲辅佐齐桓公的史实。”

晏婴听了,有些不解。管仲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业绩,当朝的太史已经记载过了,父亲常常向他讲述鲍叔让贤,管仲相齐的故事,这些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为何还要补记呢?他将自己的疑问告诉了田伯。

田伯说,他曾查阅了许多文书,发现有些不足之处,应予补充齐全。比方说,管仲虽说是一代名相,但也因奢侈而未尽其善其美;齐桓公虽是一代明君,但也因淫乐而酿下苦酒,饮恨九泉。作为史官,就是要以手中之笔记下真实史事。写史书不可缺,不可伪,不可传,不可缩,要用心去写。说到这里,他看了看晏婴,笑着说道:“你长大了,也会入朝为官的,当然也会成为我笔下的人物。应当怎样写你,这不在我,而是你自己的人品行为!”

晏婴听了,点了点头,问道:“能让我看看你写的补记吗?”

田伯说:“可以呀,不过,需等我写完之后才行。”

晏婴听了,心中十分高兴。(四)

刺客行刺未遂,却让晏弱因祸得福。

那天晚上,劳其离开之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渐近。一队巡查的士兵走到酒坊旁边时,突然发现窗子破了一个大洞!他们大吃一惊,连忙点上火把冲进了酒坊。发现晏弱不在酒糟堆上,只在地上找到了一把锋利的短剑,剑柄上绘有红色的火焰。

这时,晏弱握着一根木铲柄从煮酒的木桶后边走出来。他告诉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