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农作物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01:11:00

点击下载

作者:王光全,王爱春,马诗科,李旭光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巴州农作物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巴州农作物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试读:

第一章巴州农业生产现状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东经82°38′~93°45′,北纬35°38′~43°36′。巴州现辖库尔勒、轮台、尉犁、若羌、且末、焉耆、和静、和硕和博湖等8县一市,全州行政区划471526km2.2011年末全州农业户籍人口71.44万人,占全州总人口52.3%.巴州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其中,南部光热充足,空气干燥,冬夏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棉花、香梨、杏、红枣、蔬菜等作物的生长;北部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非常适宜小麦、玉米、甜菜、工业番茄、辣椒、打瓜、酒花、孜然、葡萄等作物的生长。

2011年巴州农作物总播面积548.61万亩,比上年增加31.49万亩,同比增长6.1%.全州粮食种植面积为98.08万亩,比上年减少4.68万亩,同比下降4.6%,粮食产量40.54万t,同比下降9.7%.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7.07万亩,比上年减少0.87万亩,同比下降1.3%,小麦产量26.88万t,同比下降3.3%.全州棉花种植面积为306.32万亩,比上年增加40.03万亩,棉花产量43.84万t,同比增长18.6%,棉花单产143kg/亩,比上年增加4kg亩。

全州蔬菜种植面积85.53万亩,比上年增加8.4万亩,其中:工业番茄种植面积29.59万亩,比上年减少0.55万亩,工业辣椒种植面积40.73万亩,比上年增加8.36万亩(表1)。2011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990元,比上年增加1100元。

第二章大田作物栽培技术

第一节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巴州是重要的植棉区域,2011年全州棉花种植面积为306.32万亩,比上年增加40.03万亩,棉花产量43.84万t,同比增长18.6%,为巴州种植面积最大,种植区域最广的大田作物。

一、选用优种

巴州中早熟棉区主栽品种可选用中棉所43号、新陆中26号、新陆中35号等;盐碱较重的棉区建议种植中棉所41号品种;早熟棉区主栽品种可选用新陆早13号、新陆早21号等。

二、播前准备(一)选地

棉田要求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良好,盐碱含量较低,肥力中等以上,前茬以种植小麦、玉米、油菜、豆类等作物的壤土、沙壤土为宜。多年重茬棉花应注意轮作倒茬。棉花种植对播前整地要求较严格,要求地暖墒好,上虚下实,地面平整疏松、细碎无坷垃的土壤环境。“上虚”指表层土壤疏松,水分不过多,有利于温度上升和通气;“下实”指棉籽以下的土壤比较细密而墒足,这有利于迅速扎根和出苗,给一播全苗打下良好的基础。(二)选种及种子处理

是提高种子质量,抵抗不良环境条件,防止烂种,减少苗期病虫害,提高田间出苗率,争取全苗、齐苗、壮苗的重要措施。

1.精选种子精选种子可以提高棉籽的纯度和质量,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选留种子应在种子田和块选的棉田,摘取棉株中部靠近主茎的吐絮好、无病虫害的霜前花作种。这种棉铃的种子成熟早而又饱满。在冬季或早春进行粒选,选用成熟饱满、具有本品种特征的种子,拣去毛籽、光籽、绿籽、小而瘦弱的种子、破癯籽、不成熟的种子、多毛大白籽、受过虫害的种子等。据调查,经粒选的种子出苗率提高20%以上,品种纯度应达到95%以上,发芽率在85%以上。为了确保田间出苗率,播种前还应测定发芽势和发芽率。如果时间仓促来不及做发芽试验,还可以把种子切开,检查油腺和胚的颜色。也可用化学试剂测定种子的生活力,目前常用的有三苯基氯化四唑(简称TTC)法,即先将棉籽浸泡24h,使种皮变软,测试时将棉籽切成两半,切面朝下,放在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加入0.5%或1%三苯基氯化四唑水溶液,以覆盖过种子为度,放在黑暗处。一般经过4~24h,可以看到有生活力的胚显出粉红色,失去生活力的胚则不显颜色。如果放在35℃左右的温度下,则只要1~2h,有生活力的种子就可以充分显出颜色。

2.晒种晒种可促进种子后熟作用,消灭种子表面的部分病菌,对苗期的角斑病、炭疽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晒种还可使种子合点帽处的薄壁细胞破坏,加速水和氧气的进入,促进4发芽,可提高发芽率10%~20%.晒种多在播前半个月进行,将种子摊放在木板或苇席上,不要直接摊放在砖地或水泥地上,避免造成硬籽。铺厚6~7cm,堆温以保持30℃左右为宜。

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4点在太阳下曝晒,总时间不应少于30h和多于50h,晒时要勤翻动。

3.种子处理有消毒杀菌和促进发芽、出苗等作用。方法很多,效果不一,各地按具体情况选用。(1)硫酸脱绒。利用硫酸释放的大量热能及腐蚀作用,杀死种皮内外病菌。脱绒后棉籽光滑,可用于机器精量播种,节省种子,提高播种质量。光籽,还能加速吸水,提早出苗。脱绒后,也为种子的种衣剂处理提供方便。

脱绒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泡沫酸机器脱绒法。为20世纪80年代新工艺,该工艺具有用酸量少、工效高、无废水、污染轻等优点。另一种是手工硫酸脱绒法。把棉籽放入瓷盆或塑料盆内,按5kg棉籽加入温度为110~120℃的粗硫酸(比重1.8)500ml,边倒硫酸边搅拌,至短绒全部被烧掉,种皮发黑发亮,立即捞出,用清水反复冲洗,直到水色不显黄、水无酸味为止。彻底冲洗残酸是重要环节,带酸种子播种后,会影响发芽出苗。检查是否带酸,以石蕊试纸不呈酸性反应为准。冲洗后的种子摊开、晾干备用。(2)种子包衣。种衣剂是国际上新发展的复合农药新产品,其组成包括杀菌剂、杀虫剂、微量元素、生长调节剂和成膜剂、扩散剂、稳定剂、防腐剂、防冻剂等辅助剂。种衣剂包在种子表面立即固化结膜,成为种衣。种衣在土壤中遇水只能吸胀而几乎不被溶解,保证种子能正常吸水、发芽出苗。种衣在种子周围形成防治病虫害的保护屏障。药剂、微肥和生长调节剂从种衣中缓慢释放,可被内吸输导到植株各部位,延长药效期。种衣剂可减少棉田喷药次数,节省农药,避免和减轻杀伤害虫天敌,减少污染,节省劳力,使用方便。生产实践表明,种衣剂可防治苗期病害,如炭疽病和立枯病,对枯萎病、黄萎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蚜虫防治效果良好,有效期可达播种后40天左右,对蓟马、蝼蛄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另外,由于含有肥料和生长调节剂作用,对棉花前期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使用种衣剂应注意:第一,棉种必须经过硫酸脱绒,光滑种子表面才能包衣。第二,根据各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用适宜防治对象的种衣剂型号。第三,按种衣剂型号决定药种比例。具体使用方法按说明书进行。国内已在推广使用种子包衣机器,需按操作规程进行。人工包衣可用大锅或大盆(金属或木制均可),清洗干净,晒干。按比例分别称药和种子,先把种子倒入容器内,再将药剂倒在种子上,边倒边用木棒搅拌,充分搅拌均匀后,即可取出,装入聚丙烯编织袋(不宜用麻袋)中,送入仓库保存待用。第四,包衣种子有毒,只能作为种子用,不能食用或作工业、副业原料。当年包衣,当年播种,在播种前3~6个月包衣。第五,种衣剂是种子包衣专用剂型,不能用来喷雾。且为定型产品,不需再加水,也不要与其他农药和肥料混合,否则会发生化学或毒性变化,造成作物药害。第六,有的种衣剂含呋喃丹,包衣过程和播种时,要严防中毒,碰到皮肤应及时用肥皂水冲洗;触及眼睛,用清水冲洗15min;误服入口,立即送医院就医。(3)温汤浸种。用较高的水温杀死附着和潜伏在种子内外的病菌和害虫,又因热水的蒸汽压力比棉籽内部的气压大得多,迫使种皮的栅栏状组织细胞层与合点帽相接处形成空隙,加快棉籽吸水速度,出苗快而整齐。一般是将种子浸入55~660℃的热水内30min,盛水缸加盖保温,浸种期间搅拌数次,使种子着热均匀。为了催芽,待水温下降后继续浸泡6~8h,将吸足水的棉籽捞出摊开,晾到短绒发白,然后堆集苫起,利用种子呼吸放出的热提高堆温,要求堆温保持在25~30℃,注意及时翻动,使种子发芽均匀一致,以刚露白时播种为宜。(4)药剂拌种。由于现有种子加工技术只能实现硫酸脱绒及精选处理,而包衣技术跟不上,农民自己进行种子处理时常由于操作技术(如药剂种类及用量)不当而发生药害,影响出苗或达不到种子处理的预期效果,因此在药剂拌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药剂种类的选择:用敌克松或卫福预防苗期病害,慎用多菌灵;预防高脚苗,宜用缩节胺,但用量一定要少。

剂量:敌克松用量为种子用量的0.3%,多菌灵为2.5%,卫福为0.2%;缩节胺的用量应考虑品种。苗期生长稳健的品种,缩节胺用量应少;而苗期长势旺、易形成高脚苗的品种,缩节胺用量可适当加大;苗期生长稳健且对缩节胺敏感的品种可不拌。缩节胺一般用量不超过种子用量的0.04%.

拌种方法:拌种时,一般先拌杀菌剂、缩节胺,再拌杀虫剂。分几次拌种操作比较麻烦,按如下办法操作,可取得较好效果。按上述用量,按比例100kg种子需300g敌克松,20~40g缩节胺的用量称好。缩节胺先用少量水化开,喷雾器先加入5kg水,再加入溶解好的缩节胺混溶,边喷雾、边翻堆。第一次喷一半的药液,稍晾后,喷洒剩余药液。喷洒均匀后,将敌克松粉剂在种子潮湿时拌匀,闷种24h后,摊开晾干。禁止在烈日下曝晒,否则敌克松见光分解,影响药效。晾干后,装袋备播。(三)浇足底墒水

棉田必须浇足底墒水,保好表墒才有利出全苗。巴州棉区春季干旱多风,加之棉籽发芽出苗吸水较多,所以土壤墒情常成为影响出苗的限制因素。已秋(冬)灌地,盐碱轻、墒情较好的地不需再春灌;未秋(冬)灌地,以及盐碱偏重、墒情较差的地则需春灌。在不得进行春灌的地方,也要争取早春灌,一般不晚于播前半个月结束,让地温有个回升的时间,灌后应及时耙耱,碎土保墒。沙质土则应在播前灌水,灌后浅耕耱耙保墒。(四)施足基肥

棉田强调底肥要饱,追肥要巧。基肥要深施、多施,集中施用效果较好。基肥(纯量)中氮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基肥中应加施磷肥,磷能促进棉苗根系发育,促进早熟,增加铃重,改善纤维品质,还应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常规灌溉地亩施有机肥1000kg以上或油渣饼50~100kg,亩化肥用量:磷酸二铵25~40kg,尿素15~20kg,钾肥5~10kg;滴灌地每亩化肥量可减少一半,于秋翻或春翻前均匀撒施,机械深翻,达到“齐、平、墒、碎、净、松”六字整地质量标准。(五)土壤封闭

杂草较多的地应选用适合的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可选用氟乐灵、施田补等除草剂,按使用说明严格操作,以免造成药害,影响棉花出苗。

三、播种

播种是夺取棉花丰产的第一个环节,播种出苗期的要求是一次播种,一次全苗。要求达到早、全、齐、匀、壮。“早”就是适时播种;“全”就是不缺苗断垄;“齐”就是发芽势强,棉苗整齐;“匀”就是苗距均匀,长势平衡;“壮”就是根健株壮,长势稳健。(一)适期播种

是决定一播全苗的重要环节。根据气温和棉花品种特点确定适宜播种时间,过早播种,温度偏低,出苗期延长,苗弱,易染病、烂籽、死苗;晚播有利于保全苗,但生育期推迟,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的生长季节,影响产量和品质。决定播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生产上,常以5cm地温稳定在12℃或气温达到10~11℃作为播种期的温度指标。这在春季温度稳定上升的地区是可以的,但巴州春季气温多变,故目前提出适宜播期以5cm地温稳定在14℃作为指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即最佳播种适期为4月5~25日。除考虑温度条件外,晚霜期早晚也是决定播期的重要因素,霜前出苗的,幼苗易受冻害。(二)播种方式

如采用120cm或140cm幅宽地膜,膜上行距20~30cm+45~50cm+20~30cm,膜间距50~55cm,株距8~12cm,理论密度1.5万~2.1万株,实际留苗1.5万~1.8万株;如采用60~70cm幅宽地膜,膜上行距30~40cm,膜间距50~55cm,株距9~12.5cm,亩留密度1.5万株左右。(三)播种量

当前,巴州棉区一般每亩留苗15000~18000株。盐碱含量较轻,整地质量水平高地块可采取精量或半精量播种;其他棉田为保证良好的出苗率,亩用播种量5~6kg,每穴3~4粒。(四)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3cm左右,沙土地4cm,黏土地2.5~3cm.下籽均匀,空穴率低于2%.播行要直,膜边压实。边行与膜边覆土间应保留5cm左右采光面。种子覆土厚度不超过2cm,并且要镇压。每隔5~10m压土防风,保持膜面清洁,以最大限度增加采光面。(五)合理密植

1.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棉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利用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其吸收的量和根系所占的空间有关。在稀植情况下,尽管单株根系比较发达,所占空间较大,但毕竟限于一定的范围内,株间空隙较大,不能充分利用土地。密植的棉花单株根系所占空间相应缩小,但群体的根系吸收面积却相对扩大,对土地利用比较合理,可充分发挥土壤的增产潜力。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下,合理密植可以增加叶片数,叶片分布均匀,只要适当控制株高,减少荫蔽,就能扩大叶面积受光量,使叶片更有效地利用光能。

2.增加单位面积的总铃数一般说来,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结铃数虽然有所减少,铃重变化不大,每公顷总铃数却相应增加,这是密植能增产的主要方面。

但密植并非越密越好,当超过一定范围,由于密度过大,棉株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间的矛盾加剧,争水、争肥、争光,使个体发育受到限制,不仅单株结铃数减少,铃重显著减轻,甚至每公顷总铃数也会减少,结果反而减产。所以密植要注意单株铃数、铃重和总铃数的变化。所谓合理密植必须使群体总铃数增产的效果大于铃重减轻和衣分降低的损失,要保证在个体健壮发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群体的增产潜力。

3.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增加靠近主茎的棉铃数蕾铃着生的节位越靠近主茎,现蕾、开花、吐絮就越早,而且可以优先得到充足的养分供应,所以脱落少,成铃多,铃期短,吐絮早,铃大,纤维品质也较好。据调查,第一、第二果节成铃占单株成铃的70%~90%,随着密度的增加,棉花的果枝缩短,靠近主茎的果节多,结铃多,早桃多,吐絮早;稀植的棉花果枝长,靠近主茎的果节少,结铃少,晚桃多,吐絮晚,而且由于个体发展受生长期的限制,外围棉铃常常成熟不好。因此,密植可减少外围棉铃,能较好地利用有限的生长期,获得丰产。因此,在棉花显行后即可定苗,选留大苗、壮苗,去病苗、弱苗,留单株,缺苗处可留双株,定苗于2片真叶前结束,每亩保苗1.5万~1.8万株。

四、播后及苗期管理(一)播后管理

1.墒情不足棉花播种后,要及时检查土壤墒情,对墒情差、有落干可能的棉田,可在种子沟边开沟浇小水;无水浇条件的棉田,可在幼苗出土前镇压提墒。

2.播后遇雨棉花播种后遇雨,地面易板结起壳,雨后应及时划锄松土,破除板结,以助苗出土。若覆土过厚,则应扒土救苗;扒出的幼苗经不住太阳强光的照射,扒苗时要注意在幼苗上部保留少量湿土。

3.出苗不全棉花播种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一旦发现漏播或烂种、烂芽,及早进行催芽补种;发现缺株断行,立即移苗补栽。

4.遭遇低温天气棉花播种出苗期间,往往天气多变,一旦遇到低温天气,要及时划锄或中耕增温,以提高棉苗周围的土壤温度。必要时,可用25%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棉苗,防止病害蔓延。(二)清洁地膜

播种后应注意保持地膜表面清洁,保证足够的采光面以增加地温,保苗早发。(三)适时中耕

棉花苗期中耕是促进根系深扎、地上部健壮生长、实现壮苗早发的关键措施。通过中耕,可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促使根系生长,控制病虫危害,培育壮苗,提早发育。苗期一般进行三次中耕。第一次在子叶期,结合出苗。早中耕可提高苗根周围地温,促进支根早出,增加吸收能力,使真叶早出,增强幼苗抗逆性,还可破除土壤板结,起保墒作用,这次中耕深度4~5cm.第二次中耕结合定苗,深可达6~7cm,不要壅土。第三次中耕在现蕾前,深达7~8cm,此时已进入6月份,气温上升,根系已较强大,地上部分生长加快,深中耕可散表墒,促根下扎,并控制节间,在较肥的棉田更显重要。(四)适时查苗

在棉花出苗前后及时查看棉田,对土压苗,错位苗及时进行放苗。晴天放苗应避开中午。如有寒流大风将至,要推迟放苗。膜上穴播遇雨土壤板结,要及时破除板结,助苗出土。(五)适量化控

农作物化学控制技术是从植物体外施加能改变植物内部激素系统的化学物质以影响植物行为的方法。在肥水调控的基础上,运用化控手段把棉花塑造成理想株型,塑造出高光效的群体,是高密度高产栽培中必备的辅助调控措施。目前棉田基本上都用缩节胺进行化控,缩节胺是内吸性棉花生长12调节剂,能促进叶绿素合成和根系生长,调节营养物质运输,合理分配光合产物,防止植株疯长,降低株高和果枝长度,使株型紧凑结构合理,促进棉铃发育和结铃,防止烂铃和落铃,增加坐果率。

根据棉花密度、品种特性、长势,采取早控、轻控、勤控的原则进行合理化控,长势偏旺的棉田,于3~4片真叶时轻控一次,缩节胺用量为每亩0.2~0.3g;生长正常的田块6~7片真叶时,缩节胺用量亩0.5g左右。

五、中后期管理(一)生育期灌水

根据棉花长势长相、土壤墒度、气候等综合因素确定灌溉时间及水量。常规灌溉制度下,一是地下水位低,降水少,棉花生长迟缓的情况下,在蕾期灌头水;二是地下水位偏高,降水较多,棉花生长偏旺的情况下,适当推迟至见花灌水。如播种后田间土壤墒度不足,棉花出现旱象要及时灌水,头水灌溉量不宜大,湿润根层即可,忌大水淹灌,二水在一水后10天左右灌溉,水量可偏大,以后15天左右灌溉一次。

滴灌条件下,根据供水状况及棉花生长情况灌溉,一般5月下旬即可灌溉,10天左右灌溉一次,全生育期灌溉10次左右。常规灌溉和滴灌的早中熟棉区要9月初停水。(二)生育期追肥

根据棉花生长期营养特性,坚持轻施蕾肥,重施花肥,补施铃肥的原则。结合肥料性质,追肥以氮肥为主,辅助以磷、钾肥、可按照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或高浓度磷酸钾类肥料按5∶1或6∶1比例随水追肥,蕾期每亩补施锌肥等微肥2kg左右。

常规灌溉棉田,依棉花长势,每亩追施尿素:一水前5~10kg,二水前10~15kg,三水前10~15kg,四水前5~8kg.

滴灌棉田,每亩追肥6月份15kg左右,7月上旬10kg,7月中旬15kg,7月下旬日10kg,8月上中旬15kg,8月下旬至9月上旬补施5kg左右。(三)叶面追肥

棉花生长前期可选用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合适量尿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雾,花铃期前后选用一些保花铃类的营养调节剂,配合磷酸二氢钾150~200g/亩,尿素150g/亩,对水30kg叶面喷雾。在打顶后停止叶面追肥,避免上部叶片过大影响中下部通风透光。(四)化控

根据棉花长势及品种对缩节胺的敏感性,均匀控制节间长度。在打顶前后,株高控制在70cm左右为宜。田间密度大株高适当降低,田间密度小株高适当增加。(五)打顶

打顶是棉花整枝工作中的中心环节,通过打顶心可消除棉花顶端生长优势,调节体内水分养分等物质的运输方向,使较多的养分供生殖器官生长,减少无效果枝对水肥的徒耗,促进棉株早结铃、多结铃、减少脱落,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多年的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打顶效果的关键在于时间和方法。打顶过早,上部果枝长势强,使棉株形成伞状,田间荫蔽加重,通风透光不良,烂铃增加,赘芽丛生,增加了整枝用工;打顶过晚,无效花蕾增多,吐絮成熟推迟,导致棉花减产质劣。因此,打顶时间一定要适时。适时打顶时间的确定主要依据棉株的14长势、地力、密度、品种和当地初霜期等方面灵活掌握。

打顶时间要在当年当地初霜期前的90天左右为宜。从棉株长势看,棉株顶心若低于顶部1~2展开叶片时打顶则偏早,若顶心高出顶部两叶时打顶则偏晚,以顶心与顶部两叶持平时打顶正适时。农谚说得好“凹打早,凸打迟,平顶打心正适时。”

一般说来长势弱、密度大、地力差、生育期偏短的品种,打顶时间应适当提早;反之,长势强、密度小、地力好、生育期偏长的品种,打顶时间应适当推迟。

在打顶方法上应采用轻打去小顶法,即打去顶尖连带一片刚开展的小叶,切忌“大把揪”的打法。要先打长势弱的地块,后打长势强的棉田,在同一地块内,应一棵挨一棵地把顶尖全部打掉,不宜大小棵分批打,以防止漏棵。因棉株顶尖是棉铃虫等害虫集中危害的部位,所以打下的顶尖应集中带出田外处理,可有效减轻虫害。

六、病虫害防治

目前巴州棉花病害主要有苗期立枯病、枯萎病、耐黄萎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应在植保人员的指导下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后面章节单独讲述。

七、适时采收

棉田一定数量棉铃充分吐絮后即可拾花。应注意严格按品种分批分级收花,杜绝“三丝”等异性纤维混入棉花,保证收获质量。

巴州棉区棉田一般9月初见吐絮,9月中下旬开始大量吐絮。对于秋季降温早的年份或旺长贪青棉田,9月上旬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棉花成熟:一是推株并垄,促进中下部通风透光,促进成熟,减少烂铃。二是选用乙烯利等催熟剂喷雾催熟。利用乙烯利催熟,必须严格掌握技术规程,即适宜的喷药时间、用药浓度和喷药技术。

判断适期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1)安全有效的铃期。大多数需要催熟的棉铃成熟度达到铃期的70%~80%,或铃龄在45天以上,用药不能过早。(2)发挥最佳药效的温度。由于乙烯利要在20℃以上才能较迅速地释放乙烯,所以喷药后要有3~5天日最高温度在20℃以上,而且乙烯利在棉株上发挥作用也需几天时间,所以用药不能过晚。(3)保证药效的用药临界期。距枯霜期(北方棉区)或拔棉秆前(复种棉区)15~20天为用药临界期。因为乙烯利进入棉株后,一般7天可见催熟效果,10~15天出现集中吐絮高峰。掌握当地的用药临界期很有实用意义。

适宜的药量:目前国产乙烯利,为含有效成分40%的水溶液,其pH值(酸度)应不超过2,有效期不超过3年。一般每公顷用药液1500~3000ml.若棉株发育较早,秋季气温较高,或用药时间较早,用药浓度可低些;植株愈晚熟,气温低或用药时间偏晚,浓度要加大。

喷药液的数量:手动喷雾器,每1500~2000ml对水300~450L;机动喷雾器每公顷2250~3000ml对水100~200L;超低容量喷雾,用原液加水1~2倍即可。

八、清除残膜

采取头水前揭膜,收花后拾净棉田残膜,集中处理。不要将残膜堆放在田边渠旁,防止二次污染。第二节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地和培肥地力

玉米丰产潜力大,喜肥,不耐盐碱,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玉米要想获得高产,一般要求土壤有机质在1.2%以上,碱解氮60mg/kg以上,速效磷5mg/kg以上,土壤含盐量0.2%以下。在苜蓿翻耕地、绿肥地及常年施用有机肥的肥沃土壤上易于获得高产。培肥地力是长期的工作,应合理安排轮作,实行秸秆还田或倒茬“过腹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养分。

二、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选用优良杂交种是取得高产的重要条件。巴州春播玉米可选用生育期120天左右的中晚熟品种如掖单12号、DK系列、登海1号、SC704、农大108、新玉11号等,夏播玉米可选用生育期在90天左右的早熟品种如中南2号、新玉9号等。

三、播前整地

灌好播前水,适墒整地。整地前施足基肥,每亩施用有机肥3000~4000kg,施尿素20kg,磷酸二铵10~20kg,硫酸钾5~10kg,翻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结合翻地施入。播前整地应达到墒足、地平、耕层疏松、土壤松碎、田间洁净无大的残茬,地头、地边、地角整齐无漏耕。

四、精细播种(一)播期

春播玉米,在10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12℃以上时即可播种,如用地膜覆盖,可适当早播,提前成熟。巴州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夏播玉米在麦收后为了争取时间,应采取措施抢播:

一是在小麦即将收割前浇灌麦黄水,以便小麦抢收、抢运后抢种玉米;二是沙土地的小麦收获后就可立即施肥,犁地播种,然后灌水,以争取时间;三是采用免耕法,抢墒抢时播种玉米。(二)播种方法和播量

采用40~50cm等行距或60+30~40cm宽窄行播种,玉米种植密度可依品种、土壤肥力和用途而定。一般中晚熟种、晚熟种,每亩留苗4500~5000株;中熟种5000~5500株;早熟种5500~6000株;玉米苗在全田要分布均匀。如做青饲玉米密度就可加大,以增加生物产量。

播种时每亩施种肥磷酸二铵5~6kg,严禁化肥与种子混播,种子与肥相隔5~7cm,肥比种子深3~5cm.用普通谷物播种机条播一般每亩地用种量为3kg.提倡采用半精量或精量播种,精选种子,精量播种每亩用种量为1.5~2kg,可节省定苗劳力。

播种质量要求:播深6~8cm,播后应进行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种子分布均匀。播行端直,行距一致。

五、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中耕可以松土和消灭杂草,并能增温保墒,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中耕的次数多少,由土壤的板结状况来决18定,一般在灌头水前用机械中耕2~3次,人工株间松土锄草1~2次。第一次中耕要浅,深7~8cm;以后逐渐加深,并进行开沟给玉米根部培土。中耕要注意质量,防止压苗、铲苗。

2.间定苗间苗以早为好,晚定苗、留匀苗。如出苗整齐,以在3~4片叶时进行间苗为好,4~5片叶时定苗,按规定的密度留足苗。在缺苗处可留双株,要去弱留强,去杂留真,并把地下茎节拔出,以免残留茎又长出来。

3.蹲苗蹲苗是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量,形成壮苗的措施之一。蹲苗时间长短结合苗的长势、土壤类型、水分和肥力等条件综合考虑。一般春播中晚熟玉米头水在播种后的50~60天灌溉,夏播玉米头水在播后的30~40天灌溉,植株有缺水症状时及时灌水。

4.去蘖(打杈)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玉米幼苗期易发生分蘖,要结合中耕锄草进行去蘖,随见随除。

5.追肥追肥以氮为主的氮磷钾复合肥为好,结合灌水分次进行。第一次在拔节期,亩追施10~15kg;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进行,亩追施7~15kg;第三次在开花末期至乳熟期进行,亩施追肥7~10kg.中晚熟品种追肥量偏大,早熟品种追肥量小。

6.灌溉玉米生育期间一般灌水3~5次,第一水一般在拔节期或稍晚一点配合第一次追肥进行。对春播中晚熟或晚熟玉米来说,头水大致在播后50~60天,夏播早熟或中熟玉米在播后30天左右灌水。头水以后每隔15~20天灌一次水。全生育期如灌4次水,可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乳熟期进行。玉米灌溉时要进行开沟细流,不可大水漫灌。

7.人工辅助授粉当玉米抽雄时遇到异常高温和大气干旱,田间花粉量不足,或发现雌雄穗发育不协调时,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以防止秃顶缺粒。人工辅助授粉的简便办法是,在玉米散粉期,在上午,手持丁字形的棍棒在行间走动,棍棒的横梁轻轻晃动玉米雄穗,促使其散粉。

六、病虫害防治

巴州玉米病害有玉米黑粉病和丝黑穗病,虫害主要有地老虎、玉米螟、红蜘蛛、蚜虫等,应在植保人员的指导下正确防治。

七、收获

玉米成熟后应及时收获,成熟时苞叶变黄、籽粒变硬。一些玉米新品种成熟时茎叶还是鲜绿,只要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就可收获。收获后,使其自然干燥,以便贮藏。若收获过早,果穗含水量高,来不及晒干,贮藏期间容易发霉变质,造成损失。一般籽粒含水量在14%以下,即可安全贮藏。第三节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耕性良好、便于排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

2.灌足底墒水要求灌匀灌透,不冲不漏,有墒深度达到60~80cm.

3.施足基肥底肥在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00~2000kg的基础上,每亩施尿素10kg,磷酸二铵15~20kg,硫酸钾5~8kg,翻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结合翻地施入。

4.播前整地灌底墒水后,适耕状态耕后耙耱,做到地边20整齐,土地平整,土地松碎,上虚下实,田间清洁,墒度适宜。

二、抓好播种质量

1.选用良种选用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优良品种。如新冬20号、新冬22号等。

2.适期早播巴州南五县市冬小麦适宜播期为9月20日至10月5日,焉耆盆地适播期为9月15~25日。

3.播种量亩播量8.5~12.5kg.

4.带肥下种每亩施种肥磷酸二铵5kg.没有施基肥的地块,每亩施种肥磷酸二铵10~15kg.严禁化肥与种子混播,种肥要求施于种子旁侧7~8cm,比种子深5~6cm的土壤中。

5.提高播种质量要求做到播行端直、下籽均匀、接茬准确、深浅一致(4~5cm)、覆土良好、镇压确实。

三、田间管理(一)冬前管理

1.查苗补种及早进行查苗补种和疏苗移栽,确保苗全、齐、匀、壮。

2.适时冬灌及时灌好越冬水。冬灌时间以平均气温降到4~5℃为宜,(南五县市一般在11月中旬,焉耆盆地在11月初),亩灌水60~80m3,可在浇水前追施尿素7~10kg.

3.及时覆土通过覆土可以达到保墒、提高地温、防冻、促进来年麦苗早发的目的。覆土时间为12月上中旬。(二)中后期管理

1.适时春耙对冬旱、无积雪的冬麦地块早春及时耙地,耙地深度3~5cm,至返青期耙地2~3次。

2.科学运筹水肥冬小麦3月下旬返青后缺墒地应及时灌第一水,同时亩追施尿素10kg左右。一水7~10天后浇第二水,亩施尿素10kg左右。后期抽穗、扬花、灌浆三个时期保证供水,冬麦灌浆时避开大风天气灌水以免造成倒伏。冬麦生长后期结合抽穗、扬花期的浇水,每亩追施尿素7~10kg.

3.化学除草4月上中旬,每亩用二甲四氯150~200ml除草。喷药时要注意风向和使用专用的喷雾器。

4.化学调控对旺长麦田,为防止小麦倒伏,在拔节前每亩施用矮壮素100~150g,过旺的麦田在第一次喷施后7~10天再喷施第二次。

5.预防干热风在扬花灌浆期,喷浓度为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00g磷酸二氢钾对水50kg),每亩喷施50kg,应早晚喷施。

6.防治病虫害小麦中后期病虫害主要有小麦锈病、蚜虫、黑穗病、皮蓟马、麦秆蝇等,在植保人员的指导下采取综合防治技术。

四、收获

最佳收获期是蜡熟末期。机械收获要一条龙作业,保证质量,无漏割,无破碎,脱粒净,损失率不超过5%.第四节 加工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一、土壤选择

应选土层深厚、土壤通气好、排水良好、有机质在1%以上、中性或微碱性壤土或沙壤土,pH值7~8.5.因番茄易感病22虫害,应避免与茄科类作物重茬,对番茄老种植区实行3~5年轮作。

二、品种选择

选用丰产性好、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如力原8号、红番系列、石番系列、87-5等。

三、栽培方式

为解决加工番茄均衡上市问题,可采用育苗移栽技术和直播栽培技术搭配种植加工番茄。(一)育苗移栽

1.适期播种播期要比直播期提前50~60天,2月中下旬播种,4月上旬分苗,4下旬定植,苗龄45天左右。

2.苗床准备苗床应选择地形高、水源方便的田块,以东西走向为宜。要选择肥沃、疏松、无病菌、无杂草的床土,用松软的壤土与腐熟有机肥以3∶1的比例均匀混合,并加入2%~3%的过磷酸钙。

3.种子处理用55~60℃温水将种子浸泡15min后放入1/500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h,或用10%磷酸三钠水溶液浸泡20min.处理后的种子需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清水中浸种8~9h,种子捞出用纱布袋装好,放在25~28℃的温度下催芽,至大部分露白即可播种。

4.精细播种将床面整平,然后灌足底水,待水充分渗透后,稍晾一下水气,然后播种。播种要选晴天中午进行,将处理过的种子用细砂或草木灰拌散,均匀撒播,播量8~10g/m2,播种后覆盖1cm厚细土,覆土时加少量细砂,然后立即用薄膜封严,或在芽要出土时撒一层细砂。

5.苗床管理出苗前苗床温度以25~28℃为宜。出苗后,降低床温,夜温保持在12~15℃。对于早熟品种,苗期管理以“促”为主,在“促”的基础上,结合“控”,采取“控而不死”的原则。对于中晚熟品种苗期要以“促控结合”的原则。

当苗龄45天左右,秧苗达5~6片真叶时就可定植。定植前15天苗床要降温控水,通风量要逐步加大,以锻炼秧苗适应露地的栽培气候。

6.定植移栽番茄定植时间最好在晚霜过后、地温稳定在10℃以上,一般在4月下旬,定植时将不同生长势的苗分开定植,便于弱苗升级,徒长苗可横放,将基部数节埋土,促进根系扩大,定植以后灌足水。(二)直播栽培

1.适期播种在气候许可的范围内尽量早播种。当10cm土壤温度在12℃以上时就可播种,直播适合于大田栽培,一般正常播期在4月10~15日。

2.精细整地每亩施腐熟厩肥3000kg,三料磷肥30kg,或磷酸二铵20kg.一般大田栽培均用垄栽,垄距1.2~1.3m,垄高25cm,施基肥先开沟,施于垄下再覆土成垄。

3.机械播种机力覆膜、播种、施肥一次性作业、垄宽70cm,沟宽50cm,播种深度2~3cm,每亩用种量150g左右,同时带8kg磷酸二铵作种肥。

4.人工点种起垄后,覆盖地膜,在沟的中上部按25~30cm株距,播种深2~3cm,每穴点种7~8粒,每亩用种量100g,根据土壤墒情,播后可灌水洇沟,或先灌水洇沟,在水线位置再播种。

5.苗期管理直播后7~10天就可出苗,要经常查苗情,24进行破膜放苗,注意防治地老虎为害。2~3片真叶时开始间苗,5~6片真叶时定苗,并将地膜口封好,以保墒护根。机械条播按30cm株距定苗,每亩保苗3800株左右。露地直播的幼苗在2片真叶时,可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0.2%尿素、或0.05%硫酸锌,促进花芽分化。

四、定苗及定植后田间管理

定苗及定植后5~6天浇缓苗水,过2~3天再进行中耕,深度8cm,提高土温,促进根生长。一般中耕3~4次,深度一次比一次浅。无支柱栽培的加工番茄结果早,生长势弱,果实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很大。花前营养生长势较强的品种,应适当蹲苗。生长势较弱的品种,应促进其枝叶生长,保持植株对水分的需求。在开花坐果期,适当控水,待第一穗果坐位、果实有小枣大小时结束蹲苗,结合追肥浇催果水。进入果实膨大期,应视天气和土壤情况,每10天左右浇一次水,防止忽干忽湿,以减少裂果发生,浇水时不要漫垄,防止果实腐烂。

五、生长调控

1.科学化控加工番茄落花较普遍,影响产量,防止落花的措施,可使用“番茄灵”.当50%以上的植株第一穗花有2~3朵花开放时,喷花浓度为30~50mg/kg,以早晨喷花效果最佳,隔5~6天再喷一次,连续喷3次,气温高时要降低浓度,气温低时适当加大浓度。

2.植株调整加工番茄无支柱栽培品种一般不进行打杈搭架,只需将倒入沟内的植株扶上垄背,注意不要在晴天上午或中午进行。操作时,将沟内枝叶顺扭,不要大翻动,以免植株折断、果实直接暴露在阳光下,造成日灼果。

六、合理追肥

蹲苗结束后结合浇水,每亩施15kg尿素、30kg磷酸二铵、20kg钾肥,同时在果实膨大期至结果盛期可喷施3%~5%过磷酸钙溶液、0.5%氯化钾、0.3%磷酸二氢钾2~3次。结合浇水对只有二次结果特征的品种,每亩施尿素30kg,促使新枝萌发进行二次结果。

七、病虫防治

加工番茄是易感病虫害的作物,病害主要有早疫病、青果病、晚疫病、病毒病、枯萎病、脐腐病、日烧病、番茄绵疫病等,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蚜虫、棉铃虫等,应在当地植保人员的指导下因地制宜采用综合防治技术。

八、采收装运

在第一花序的果实全部红熟,第二花序的30%果实红熟即可采收。保质、轻拿轻放,不摘杂质。用40~50kg竹筐或塑料筐装运,避免挤压。第五节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一、土壤选择与准备

应选土层深厚、土壤通气好、排水良好、有机质在1%以上、中性或微碱性壤土或沙壤土。因辣椒易感病虫害,应避免与茄科作物重茬,对辣椒老种植区实行和茄科作物3~5年以上的轮作。

种植辣椒地块,均采用秋翻冬灌。既可以缓解春季用水矛26盾,不和春灌抢水,又可以提早播种。要求冬灌时一定要灌足水量,灌透。结合秋翻,每亩地施用有机肥2000kg以上,磷酸二铵20kg左右,硫酸钾10kg作基肥,土壤封冻前将土地整好处于待播状态。

二、选用高产抗病品种

线椒可选用红安系列,羊角椒选用金塔系列,牛角椒选用墨西哥板椒为主的品种。

三、栽培方式

可因地制宜采用宽膜高垄栽培技术、营养钵盘育苗移栽技术、膜下滴灌配套技术、直播栽培技术等,各种技术也可配合应用,如直播栽培技术最好配合宽膜高垄栽培技术或膜下滴灌配套技术。

1.直播栽培辣椒种子种皮硬,吸水慢,发芽也慢,并且不会因早播土壤温度较低而造成烂种,因此可适期早播。适播期可以从3月下旬开始,到4月中旬结束。适播期内尽量早播,当温度适合时辣椒会早出苗,这可有效地延长辣椒的生育期,提高单产和品质。

2.宽膜高垄栽培采用宽膜高垄栽培技术是防治辣椒疫霉病的有效措施。开沟起垄时施足基肥,每亩施用磷酸二铵20kg左右,缺钾地块每亩施硫酸钾10kg.起垄高25~30cm,垄面宽50~60cm,垄沟宽60~70cm,开沟起垄覆膜一条龙作业,严格保墒。墒情不足时,进行一次沟灌,灌匀灌透。

3.营养钵盘育苗移栽采用钵盘育苗或直播育苗,2月初扣大棚,2月中下旬播种,苗龄60天左右,8~10片真叶,现蕾,苗高15~20cm,4月中下旬定植,株行距(20~25cm)×60cm,每亩保苗5500株。定植后浇水,3~5天再浇一次缓苗水,一周后辣椒苗恢复生长,定植成活率达95%以上。采用该技术后,辣椒的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提高。

4.膜下滴灌栽培辣椒虽喜肥水,但忌涝。膜下滴灌以水浸润根层满足辣椒生长需要,避免了大水漫灌造成的辣椒死亡和病害的传播蔓延,而且肥料是溶解后随水追施,即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又有利于平衡施肥技术的实施,所以加工辣椒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后,病害发生少、生长更健壮。

四、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和土壤条件确定合理的密度。铁板椒(牛角)等,叶片较大,植株高,种植密度为亩保苗3000~5000株,株行距(20~30)×60cm;羊角椒、线椒等品种,叶片较小,植株略低,要求亩保苗11000~12000株,株行距(18~20cm)×60cm,每穴留双株;猪大肠品种每亩地保苗10000株左右。另外土地自然肥力较好的地块,易发挥单株优势,种植时可稀一些;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块,个体发育较差,应考虑群体优势的发挥,种植可密一些。

五、合理灌水

辣椒果实膨大期的浇水方法不正确,特别是大水漫灌,是造成辣椒大面积死亡的主要原因。开花结椒期,是需肥水高峰期,起垄栽培的辣椒待门椒坐住后浇第一次水,以后每间隔10~15天浇一次水,水量要小,浇半沟水,严禁大水漫灌上垄背,若有积水现象,立即排水。8月中下旬开始控水,不再浇灌,以避免辣椒贪青,促进椒果成熟,增加光亮色泽。平畦栽培的辣椒,于苗期、门椒坐住后分别浇水一次,以后不再浇水,以免引起大面积死亡。

六、配方施肥

根据加工辣椒的需肥特点,施肥应采取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特别强调施用有机肥。要求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kg以上,磷酸二铵20kg左右,硫酸钾10kg作基肥,以后结合灌水,根据植株生长和土壤肥力状况,每亩追施尿素或复合肥2~3次,每次10~15kg,同时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2~3次的叶面追肥。

七、病虫防治

辣椒属易感病作物,主要有根腐病、疫病、病毒病等,要高度重视辣椒病害的预防和防治。农业措施很重要,包括轮作倒茬,采用宽膜深沟高垄技术和膜下滴灌技术,同时在辣椒生产田中设立病虫定位监测点,早发现、早防治,在当地植保人员的指导下因地制宜采用综合防治技术。第三章多熟制栽培技术第一节 麦茬复种育苗移栽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麦茬地复种鲜食玉米,选用生育期在70~90天甜糯玉米品种,这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确保粮食安全,保证玉米鲜穗秋季上市,而且玉米秸秆又是一种很好的青饲料,可获取最大利润,所以发展鲜食玉米种植技术是实现高效农业的一项新措施。近几年经过在不同时间提早用钵盘育苗移栽试验,总结出一套栽培技术,供大家参考。

一、品种选择

1.春小麦品种新春6号。该品种优质高产、生育期105天左右,单产450~500kg,最高产可达到700kg以上,可作复播的搭配。

2.复种鲜食玉米品种目前市面上销售甜糯玉米品种非常多,哪个品种表现好,农民选择比较盲目,通过近几年引进20个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比较好的几年品种有以下几个:

NSYC4、西腥白糯2号、西腥白糯7号、紫珍珠、超甜603五个品种,供大家参考。

二、栽培技术要点(一)选地整地

小麦茬地育苗移栽玉米的地块选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良好、排灌方便、便于机械作业、秋翻冬灌地,保证小麦及育苗移栽玉米的产量。结合翻地亩施入优质农家肥2000~2500kg、磷酸二铵25kg、硫酸钾8kg、尿素10kg,耕深20cm以上。(二)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1.播种适期早播,机械顶凌播种,一般在2月25日至3月10日,亩播种量为25~28kg.

2.肥水管理麦苗一叶一心期浇头水,追施尿素每亩15~20kg.浇好拔节水,重施拔节肥,每亩10~15kg.孕穗初花期需水、肥量大,灌水前应进行第三次追肥,亩追施尿素10kg后灌水。注重灌浆水,扬花12~15天后浇灌浆水,喷施浓度为0.4%的磷酸二氢钾200g/亩,对水50kg,宜早晚喷施,促进籽粒饱满、大粒,也可预防干热风。

3.化除及化控对于双子叶杂草亩用72%2,4-D丁酯乳油30~40g,或用13%二甲四氯200~250g,对水30~40kg喷雾,拔节期生长过旺的田块,亩用矮壮素250g化控。

4.收获小麦进入黄熟期(7月上中旬)机械收获,收获后及时犁地、耙耱平整土地、准备移栽玉米工作。(三)鲜食玉米育苗移栽技术

1.育苗及苗期管理(1)育苗场地选择。应选择通风、地势平坦,水源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做育苗场所,在遮阳网下育苗,既避免温度过高且光照均匀。(2)育苗盘与营养土配制。育苗盘选用规格为53cm×28cm×5cm,72穴/盘的钵盘,1亩地需要育苗63~67盘,营养基质和蛭石比例一般为3∶1,将基质混合均匀后洒水搅拌至含水量60%,刮平穴盘多余基质。(3)育苗时间。麦茬地移栽玉米必须在麦收前20天育苗。正常年份为6月20日前后育苗较为适宜。(4)苗龄控制。把苗龄控制在18~20天,不能超过25天,否则易形成高脚苗、弱苗。(5)水分控制。育苗期间要采用少量多次的浇水方法控制水分,以便促进根系发育,使幼苗壮实矮健。移栽前1~2天浇透水,便于起苗移栽。

2.移栽及管理技术(1)移栽准备。复种田外围300~400m范围内不能种植其他玉米,在小麦收获前浇麦黄水,小麦收获后抢时犁地、整地,犁地前施足基肥,亩施有机肥1500kg、磷酸二铵25kg、硫酸钾10kg、硫酸锌1kg或整好地后结合开沟、起垄、铺膜亩施磷酸二铵25kg、硫酸钾10kg、硫酸锌1kg.定植前浸盘防散砣,按25cm×(45~50)cm株行距移栽。注意定植时不能栽到垄边,要距垄边8~12cm,否则栽后浇水时宜漫上垄边造成僵苗。(2)适期移栽。当幼苗生长达4~5片叶时为移栽适期,如苗龄过小则达不到蹲苗矮化的目的,苗龄过大则影响穗分化,造成减产。原则上在玉米雌穗开始分化前必须移栽结束。7月20日以前必须移栽完毕。(3)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确定种植密度,合理安排株行距。一般移栽密度:4500~5000株/亩,株距25cm,行距50cm.(4)中耕培土。栽播后遇到下雨,要及时破除板结,中耕培土一次,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发育,结合中耕进行人工除草。第一次中耕要浅,深度7~8㎝,第二次中耕10~15㎝,中耕要保证质量,防止压苗、伤苗。(5)去蘖打杈。当肥水充足条件下,鲜食玉米由于自身的遗传特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蘖现象,在拔节前要及时人工去除分蘖、打杈,以利于主茎生长和穗的形成。(6)肥水管理。移栽4~5天后幼苗缓过来进行一次浅轻中耕,结合缓苗水追施尿素和磷酸二铵10kg/亩,促进幼苗地上部快速生长。水肥管理要“看天、看地、看庄稼”,拔节期与抽雄吐丝期追施尿素10kg/亩,每10~15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间干间湿,促进授粉成穗籽粒饱满度。结合灌水共分次追施尿素和磷酸二铵40kg/亩。(7)病虫防治。根据病虫测报发布情况,及早防治病虫害。

三、收获

鲜食一般在花丝变褐、籽粒正常饱满、手掐籽粒乳浆液体缓慢流出即可采收。采收过早,籽粒含水多,干物质少、味淡糯性不强,采收过迟,糖分转化为淀粉种皮增厚,黏而不甜、香味降低。第二节 宽膜高垄早熟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早熟马铃薯从种到收80天左右,在种植行间套种玉米,亩产值达4000元以上,亩纯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

一、选地和整地

选择前茬为小麦或玉米的壤土或沙壤土,秋翻冬灌,亩施有机肥1000~2000kg.播种前,当土壤化冻达25cm以上时,使用开沟器开沟施肥,亩施磷酸二铵20kg、硫酸钾20kg.相邻垄沟中心距1~1.1m,垄面宽60~70cm,垄沟深20~25cm.使用1.2m幅宽、厚度0.007mm的黑色宽膜,覆盖垄面,膜边压在垄沟内,覆土严实,一条龙作业,确保墒情。

二、播期及方法

1.马铃薯3月中下旬,当5cm地温稳定通过5℃时,采用膜上打孔播种,1膜双行,行株距45cm×25cm,亩保苗4800株左右,播深15~18cm,采用脱毒早熟无绿芽的一级或二级薯种,下种时薯芽垂直向上,对准膜孔,膜孔要覆土严实。

2.玉米5月初点种玉米,可选择生育期在125天左右的新玉36号、郑单958、先玉335等品种。在马铃薯垄沟内进行人工点种,用辛硫磷拌种处理,每亩播量3~4kg,株距10~15cm,播深3~4cm,亩株数5500~6000株。

三、田间管理

1.马铃薯苗期一般不浇水,发现错位苗要及时放苗,膜孔护土严实。花蕾期、结薯期、膨大期是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时期,要加强田间管理。初花期亩追施尿素20~30kg,在垄台侧面中部两株薯苗之间打孔穴施,每穴施尿素10~15g,也可喷施叶面肥。追肥后浇大半沟水,之后间隔7~10天浇一次水,收获前浇2~3次透水。

2.玉米浇头水前,垄沟内亩追施尿素20kg.灌水因土壤墒情而定,生育期灌水共4~6次,垄沟内中耕2~3次。6月中旬马铃薯收获后,玉米管理同大田管理。

四、收获

马铃薯6月中下旬开始收获,采挖时不要伤皮,晾晒3~4h34后,装箱拉运出售。玉米因受套种影响,玉米比正播陆地玉米稍晚熟,10月中旬收获。第三节 高垄小茴香套种玉米高效种植技术

小茴香是和静县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小茴香的灰霉病逐渐加重,产量有所下降,尤其是小茴香中后期降雨量增加,再加上高温天气时,浇水次数增加,造成雨后或浇水之后小茴香死亡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地块产量只有20~30kg/亩,严重的甚至绝收,产量的下降影响了农民种植小茴香的效益及种植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经过农技部门研究探索小茴香种植模式,在条播小茴香套播玉米模式上加以改进,采取起垄种植小茴香,沟内套播玉米模式,科学配置小茴香和玉米的株行距,浇水时在沟内小水浇灌,有效地降低了小茴香病害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小茴香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改进过去玉米套种的模式,由原来的行距45~50cm,株距25cm,亩株数为5000~5500株,改变为现在的行距90~100cm,株距13~15cm,亩株数6000株左右。小茴香高垄种植,采用了一垄双行两种植模式,通过试验后,高垄种植模式小茴香的品质和单产大幅度提高,此种种植模式平均亩产可达100kg以上,较以往增产50%以上。通过几年试验示范,探索出一垄双行高垄种植模式比较科学且产量和品质表现比较好的种植技术,并不断扩大示范面积。现将种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小茴香种植技术

1.土壤选择与整地选择土壤肥沃,无盐碱的秋灌冬翻地。秋施底肥,一般施有机肥2000~2500kg/亩、尿素15kg/亩、磷酸二铵25kg/亩、硫酸钾8~10kg/亩,撒施后耕翻入土,耙耱整地,呈待播状态。

2.开沟起垄及土壤处理早春土壤解冻10cm后,开沟起垄,沟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