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历年真题)【视频讲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01:27:57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历年真题)【视频讲解】

201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历年真题)【视频讲解】试读: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冯玉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硕士,本科主修人力资源管理,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阅卷人,高分一次性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培训师、心理咨询师、营销师、公关员、会计师等职业资格类考试,被誉为“考证达人”。冯老师通过多年参与阅卷和考试,深知职业资格类考试命题规律、答题方法和判卷规则,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历年真题的命题规律有深入研究,能深刻剖析考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曾对多名学员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一对一辅导,全部顺利通过考试。

讲授风格生动幽默,逻辑清晰,擅于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及应试技巧;善于案例教学,联系实际帮助学员理解,将深奥的理论问题通俗化,让学员在欢声笑语中掌握真知。

模块一 章节习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资源的有限性也称为(  )。[2016年11月三级真题]

A.资源的有效性

B.资源的合理性

C.资源的稀缺性

D.资源的针对性【答案】C【解析】资源的有限性又称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

2.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  )基本假设。[2015年11月三级、四级真题]

A.市场分析

B.经济分析

C.成本分析

D.价格分析【答案】B【解析】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它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3.(  )模型揭示了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2012年11月三级真题]

A.收支循环

B.支出循环

C.供需循环

D.收入循环【答案】D【解析】如图1-1所示,收入循环模型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揭示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图1-1  收入循环模型

4.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的计算公式为(  )。[2012年11s月二级真题]

A.(ΔS/S)/(ΔW/W)

B.(ΔW/W)/(ΔS/S)

C.(ΔW/S)/(ΔS/W)

D.(ΔS/W)/(ΔW/S)【答案】A【解析】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E为劳动力供给s弹性,Δ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Δ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

5.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2014年5月三级真题;2013年11月四级真题]

A.劳动力供给量

B.劳动力供给率

C.劳动力需求量

D.劳动力需求率【答案】C【解析】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6.下列劳动力需求曲线(图1-2)中,(  )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相对于工资率变动富有弹性。[2013年11月二级真题]

图1-2【答案】C【解析】设E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用ΔD/D表示劳动力d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用Δ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需求富有弹性,即E>1,表明劳动力需求d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曲线,如图1-2中的曲线“C”。

7.当劳动力供给弹性(  ),表示劳动力供给富有弹性。[2016年5月三级真题]

A.小于0

B.大于0

C.小于1

D.大于1【答案】D【解析】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值分布在0到无限大之间,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①供给无弹性,即E=0,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在劳动力市s场分析的实际可能范围内),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②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0,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s于0;③单位供给弹性,即E→1,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s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④供给富有弹性,即E>1,劳动力供给量s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⑤供给缺乏弹性,即E<1,s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8.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  )。[2013年5月三级真题]

A.要素性收入分配

B.功能性收入分配

C.结构性收入分配

D.成本性收入分配【答案】B【解析】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分别为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类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提供要素服务分别得到各自的报酬,分别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

9.(  )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2016年11月二级真题]

A.总需求

B.商品需求

C.投资品需求

D.消费品需求【答案】A【解析】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消费品的需求是指居民户对各类消费品的支出、住房租金以及其他服务支出的总和。投资品的需求是指企业用于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用于原材料、半成品和存货增量的支出等。

10.关于均衡国民收入的公式,不正确的是(  )。[2015年5月二级真题]

A.均衡国民收入=消费+收入

B.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

C.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D.均衡过敏收入=消费+投资【答案】A【解析】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国民收入,即: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11.就业量所生产产品的总供给价格称为(  )。[2015年11月二级、四级真题;2012年11月三级真题]

A.最低收益

B.最低预期收益

C.最低成本

D.最低预期成本【答案】B【解析】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最大利润为决策准则。企业对提供的每一就业量都有与其相对应的最低预期收益,从而使企业能够收回成本和取得最低盈利。这个最低预期收益,即为该就业量所生产产品的总供给价格。

12.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两项指标是失业率和失业(  )。[2012年5月四级真题;2011年11月三级真题]

A.稳定期

B.持续期

C.波动期

D.变化期【答案】B【解析】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①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力人数(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②失业持续期,是指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以周(星期)为时间单位,通常计算平均失业持续期,即将所有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求和,然后除以失业人数。

13.(  )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2014年11月、2013年5月三级真题]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金融政策

D.收入政策【答案】B【解析】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直接目的是调控利息率,最终目标是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达到增加或降低有效需求,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均衡。

14.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E>1s

B.E<1s

C.E>0s

D.E<0s【答案】A【解析】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劳动力供给弹性可分为若干类:①当E=1时,单位供给弹性,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s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②当E>1时,供给富有弹性,劳动s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③当E<1时,供s给缺乏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15.实际工资的计算公式是(  )。

A.货币工资÷价格

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C.货币工资×价格

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答案】B【解析】实际工资是指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其计算公式为: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16.(  )实际上是计时工资的一种转化形式。

A.等级工资

B.岗位工资

C.绩效工资

D.计件工资【答案】D【解析】计时工资是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计件工资实际上是计时工资的一种转化形式。

17.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  )。

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答案】C【解析】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造成劳动力在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在全部正常失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缓解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对策。

18.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是(  )失业。

A.选择性

B.结构性

C.摩擦性

D.周期性【答案】D【解析】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因为经济周期不能科学预测,持续期限、影响深度与广度等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它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

19.(  )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

A.劳动生产率提高

B.气候的变化

C.市场经济的动态性

D.总需求不足【答案】D【解析】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非正常失业(亦可理解为非自愿失业)的主要原因。

20.(  )的立法宗旨在于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实现。

A.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B.基本劳动时间标准

C.最低社会保障

D.最低工资标准【答案】A【解析】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其立法宗旨在于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实现。

21.当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接近(  )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

A.0

B.0.5

C.1

D.0或1【答案】A【解析】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依据洛伦茨曲线创制的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当基尼系数接近0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反之,当基尼系数接近1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

22.一般而言,正常的收入差距范围的基尼系数水平是(  )。

A.0.1~0.3

B.0.2~0.3

C.0.2~0.4

D.0.2~0.5【答案】C【解析】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0.4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正常收入差距范围的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

1.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包括(  )。[2013年11月二级真题]

A.具有普遍性

B.仅存在于市场经济中

C.是一种相对的稀缺性

D.仅存在于当前社会

E.可以表现为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答案】ACE【解析】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以下属性:①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的,是相对的稀缺性;②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③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包括(  )。[2014年11月二级真题]

A.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

B.结论具有客观性

C.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

D.结论具有主观性

E.主要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答案】AB【解析】实证研究方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①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②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3.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阻碍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  )。[2012年11月三级真题]

A.信息障碍

B.体制障碍

C.市场缺陷

D.人为障碍

E.经济滞后【答案】ABC【解析】阻碍互惠交换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①信息障碍。由于信息缺陷、信息偏误、信息不对称,使市场主体不能进行互惠交换。②体制障碍。交换本身是互惠的,但实际存在的某种惯例、政策及体制安排,阻碍互惠交换的实现。③市场缺陷。潜在的交换是互惠的,但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换参与的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无法进行交换。

4.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  )的完善和推广。[2016年11月三级真题]

A.收入保障制度

B.绩效考核制度

C.薪酬管理制度

D.商业保险制度

E.企业养老保险计划【答案】AE【解析】研究劳参率的长期变动,可看到如下比较重要的变动趋势:①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②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③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④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观察不到因经济周期循环产生的变动,也不存在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其中,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保障制度以及各种形式的企业养老保险计划的完善和推广。

5.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包括(  )。[2013年5月三级真题]

A.女性教育水平提高

B.劳动法日益完善

C.制度劳动时间缩短

D.人口出生率下降

E.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答案】ACDE【解析】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呈上升趋势,形成这种变动趋势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与此相应的工资率普遍提高;②制度劳动时间缩短,灵活工时制度普遍推行,如弹性工资制、半日工作、短工劳动等;③人口出生率下降对家务劳动的全面影响;④科学技术进步对产业技术状况、家务劳动效率的全面影响。

6.以下关于劳动力市场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有(  )。[2015年11月三级、四级真题]

A.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B.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只能是一种等价交换

C.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

D.劳动力市场交换是具有最高效率、消耗最低费用的最经济的形式

E.薪资福利保险是实现和决定劳动力市场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答案】ABCD【解析】劳动力市场的性质有:①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②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使交换双方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实现各自的效用;在交换的过程之中,各方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进行经济计量,能够使双方接受交换的结果,因而其交换只能是一种等价交换。③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劳动力价格——工资是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④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是一种具有最高效率、消耗最低费用的最经济的形式。

7.关于计时工资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2014年5月三级真题]

A.小时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

B.小时工资率×标准工作日小时数

C.日工资率×标准工作周日数

D.小时工资率×标准工作日数

E.日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答案】ABC【解析】计时工资是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根据计算的时间单位的不同,计时工资的具体形式有:①小时工资制。在这种工资制下,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②日工资制。在这种工资制下,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标准工作日小时数。③周工资制。在这种工资制下,货币工资=日工资率×标准工作周日数。

8.福利的特性包括(  )。[2013年11月四级真题]

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

B.法定性

C.企业自定性

D.灵活性

E.公平性【答案】ABCD【解析】福利作为劳动力价格的构成部分和工资的转化形式,具有以下特征:①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②法定性;③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9.对摩擦性失业表述正确的是(  )。[2012年11月三级真题]

A.是一种非正常性失业

B.是低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

C.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D.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

E.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答案】CDE【解析】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劳动力供求均衡状态时也会存在这种类型的失业。其基本特征是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数量上是平衡的。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

10.有效解决技术性失业的方法有(  )。[2015年5月三级真题]

A.强化职业培训

B.引进先进技术

C.普遍地实施职业技能开发

D.鼓励技术创新

E.推行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答案】ACE【解析】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称为技术性失业。解决技术性失业最有效的办法有:①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②强化职业培训;③普遍地实施职业技能开发。

11.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  )。[2013年11月四级真题]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增长差距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答案】CD【解析】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①增长差距性失业,是指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因此造成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导致的失业。②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

12.政府购买的具体项目包括(  )。[2013年5月三级真题]

A.社会救济

B.公共管理服务

C.政府雇员薪金报酬

D.公共工程项目

E.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答案】BCDE【解析】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政府购买的具体项目有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以及政府雇员和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等。转移支付是政府发挥收入再分配作用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在社会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以及某些补贴等方面的支出。

13.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主要包括(  )。[2012年5月三级真题]

A.劳动力供给量

B.最低社会保障

C.劳动力需求量

D.最低劳动标准

E.工会权利义务【答案】BDE【解析】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包括:①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等;②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③工会,是劳动关系双方矛盾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由劳工及受雇者自发组成的,借团体交涉的力量,以维持及改善劳动条件与生活状况,保障劳工自身权益的社会性团体。

14.财政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  )。[2016年11月二级真题;2015年11月四级真题]

A.降低利率

B.增减预算支出水平

C.增减政府税收

D.发展社会保险事业

E.调节法定准备金率【答案】BC【解析】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通过增减政府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来调节经济。AE两项属于货币政策;D项属于收入政策。

15.对国民经济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  )。[2013年5月二级真题]

A.财政政策

B.贸易政策

C.货币政策

D.金融政策

E.收入政策【答案】ACE【解析】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①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②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③收入政策,用于控制货币工资与物价的增长,达到宏观经济的稳定,包括在一定社会总收入、一定工资总量的条件下,对以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居民个人分配关系的调整政策。

16.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  )。[2016年5月三级真题]

A.提高税率

B.免税

C.减少政府购买

D.退税

E.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答案】BDE【解析】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通过采取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当经济处于不景气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企业开工不足,经济中存在较高水平的失业率,政府就要实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免税、退税、降低税率,增加公共工程开支、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等。

17.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  )。

A.充分就业

B.同质劳动力获同样工资

C.体现工资差异

D.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E.增大工资总额【答案】ABD【解析】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包括:①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②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在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条件下,经济社会中任意一种职业、行业,任何一个地区劳动力获得的工资,都不会与其他职业、行业、地区存在差别。③充分就业。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竞争在均衡工资决定的同时,实现充分就业。

18.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就业人口总量

B.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

C.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

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

E.劳动年龄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答案】BC【解析】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②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

19.影响货币工资的因素有(  )。

A.货币工资率

B.工作时间长度

C.劳动力数量

D.价格指数

E.工资制度【答案】ABE【解析】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它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20.下列对摩擦性失业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

B.是一种正常性失业

C.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

D.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E.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答案】ABCDE【解析】摩擦性失业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因而,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劳动力供求均衡状态时也会存在这种类型的失业。其基本特征是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数量上是平衡的。它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

21.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  )。

A.平均劳动时间

B.失业率

C.就业人数

D.失业人数

E.失业持续期【答案】BE【解析】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力人数(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失业持续期是指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以周(星期)为时间单位,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失业持续期=(∑失业者×周数)/失业人数

22.失业率等于(  )。

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B.失业人数/人口总数

C.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

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E.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答案】CE【解析】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力人数(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

23.政府支出包括(  )。

A.财政税收

B.政府购买

C.政府赠与

D.转移支付

E.政府呆坏账【答案】BD【解析】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政府购买的具体项目有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以及支付给政府雇员和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等。转移支付是政府发挥收入再分配作用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在社会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以及某些补贴等方面的支出。

24.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  )。

A.变动税率

B.调整政府购买水平

C.公开市场业务

D.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E.调整货币供应量【答案】ABD【解析】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政府购买水平、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和变动税率。

25.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包括(  )。

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B.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C.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D.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E.有利于物价的稳定【答案】ABC【解析】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①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②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③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限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害。

第二章 劳动法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从广义上说,(  )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016年11月三级真题]

A.劳动法

B.劳动行政法规

C.劳动规章

D.宪法【答案】A【解析】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一规范性文件;广义的劳动法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直接决定了(  )的性质。[2015年5月三级真题]

A.劳动法律事实

B.劳动法律制度

C.劳动法律事件

D.劳动法律关系【答案】B【解析】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即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指导思想。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直接决定了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性质,是劳动立法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

3.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如果没有准确适用的法律条款,(  )可以适用。[2015年11月三级真题]

A.岗位规范

B.企业员工手册

C.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D.劳动纪律制度【答案】C【解析】劳动关系的事实状况非常复杂,劳动关系又是动态多变,劳动法律必须对日益繁纷复杂的劳动关系给予深刻、有效和正确的调整。在处理劳动争议时,极有可能出现没有准确适用的法律条款,此时,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以直接适用,补充劳动法律制度的不足等。

4.保护劳动者劳动权时,应该优先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  )的劳动者。[2013年5月三级真题]

A.特殊地位

B.优势地位

C.稀缺地位

D.弱势地位【答案】D【解析】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具体地体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和优先保护等方面。其中,优先保护是指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利益都给予合法保护的同时,优先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

5.(  )是指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或法律的外在表现形式。[2016年11月三级真题;2012年5月四级真题]

A.法律渊源

B.劳动法

C.劳动合同

D.劳动关系【答案】A【解析】法律的渊源(法律形式)是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6.(  )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2015年5月三级真题;2014年5月二级真题;2013年11月四级真题]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答案】B【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它规定国家的根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国家的法律体系当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任何法律和规则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7.劳动法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  )。[2013年5月二级真题]

A.劳动规章

B.劳动法律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地方性劳动法规【答案】B【解析】劳动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宪法制定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劳动法律是劳动法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其主要内容分为劳动关系法与劳动标准法。

8.(  )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2016年11月二级真题;2014年11月三级真题]

A.劳动法的体系

B.劳动法的渊源

C.劳动法的原则

D.劳动法的内容【答案】A【解析】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我国劳动法的体系是根据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特点和内容而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和实施,使我国劳动法的体系趋于完善。

9.劳动法律体系的(  )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2016年5月三级真题;2012年11月二级真题]

A.劳动标准制度

B.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C.职业培训制度

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答案】A【解析】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由以下劳动法律制度构成:①促进就业法律制度;②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③劳动标准制度;④职业培训制度;⑤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⑥劳动争议处理制度;⑦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⑧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其中,劳动标准制度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

10.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可以协议约定劳动条件标准,但该标准不能(  )国家规定的标准。[2015年11月二级、四级真题]

A.高于

B.等于

C.优于

D.低于【答案】D【解析】劳动标准制度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标准为最低劳动标准,劳动关系当事人协议约定的劳动条件标准可以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是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低于国家标准的劳动条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11.劳动保障法不包括(  )。[2014年11月二级真题]

A.促进就业法

B.社会保险法

C.工作时间法

D.劳动福利法【答案】C【解析】劳动法律体系按其职能结构可分为:劳动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障法和劳动监督检查法。其中,劳动保障法包括:促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和劳动福利法。C项属于劳动标准法。

12.正常情况下,依照法定程序延长的工作时间每月不能超过(  )。[2015年5月二级真题;2011年5月四级真题]

A.20小时

B.36小时

C.30小时

D.40小时【答案】B【解析】劳动标准制度对工作时间有如下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低于每日8小时的标准工作日,但是不能约定超过8小时的工作日,依照法定程序延长工作时间的不在此列;即使依照法定程序延长工作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月也不能超过36小时。

13.以下关于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014年11月三级真题]

A.它规定了劳动合同关系的调整规则

B.它是实施劳动监督检查的职权划分和行为规则

C.它规定了以何种手段实现和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实施

D.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范围与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的范围是一致的【答案】A【解析】与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不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的特点包括:①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主要规定劳动关系的内容、运行规则和调整原则与方式,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主要是规定以何种手段实现和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实施;②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度是劳动监督检查实施时确定监督检查客体的行为合法与否的标准以及对违法情况进行处理的法律依据,而劳动监督检查制度是实施劳动监督检查的职权划分和行为规则;③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范围与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的范围是一致的。正是两者范围的一致性,才能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

14.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  )。[2013年5月二级真题]

A.16~18岁的劳动者

B.16岁以上的劳动者

C.18岁以上的劳动者

D.18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答案】D【解析】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和无劳动行为能力人。其中,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1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

15.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  )。

A.保障报酬权

B.保障物质帮助权

C.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

D.保障休息休假权【答案】C【解析】我国《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根据《宪法》的上述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

16.对劳动者提供最低限度的保护,体现了劳动法对劳动者的(  )。

A.平等保护

B.全面保护

C.基本保护

D.优先保护【答案】C【解析】基本保护是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的最低限度的保护,即基本权益的保障。在劳动者的利益结构中,生存与发展是劳动者的基本利益,对劳动者最为重要。保障劳动权首先就是要保障基本利益。

17.“安全重于生产”所体现的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为(  )。

A.全面保护

B.绝对保护

C.优先保护

D.偏重保护【答案】C【解析】优先保护意味着,在特定情况下,当对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利益保护发生冲突时,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例如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应当坚持安全重于生产的原则,即使生产受到影响也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等。

18.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  )来实现。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薪酬福利

D.社会保障【答案】A【解析】物质帮助权是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就业机会时有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物质帮助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劳动者而言,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

19.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在于(  )。

A.规范企业的行为

B.规范劳动者行为

C.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D.规范劳动力市场【答案】C【解析】《劳动法》开宗明义地规定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就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集中体现在劳动权保障的优先保护方面。

20.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  )。

A.劳动法规

B.劳动法律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答案】D【解析】依据法律规定,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其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劳动规章。

21.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一般情况下加班时间为(  )。

A.每天不超过1小时

B.每天不超过3小时

C.每周不超过8小时

D.每周不超过10小时【答案】A【解析】《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22.(  )不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内容。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制度

C.劳动争议民事调解制度

D.劳动争议法律诉讼制度【答案】C【解析】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为了保证劳动实体法的实现而制定的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调解程序、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的规范,以及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组成,调解、仲裁程序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ABD三项分别对应劳动争议处理的仲裁、调解、诉讼三个阶段。

23.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  )。

A.某公司向职工集资而发生的关系

B.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借款关系

C.两企业之间签订劳务输出的合同关系

D.某民工被个体餐馆录用为服务员产生的关系【答案】D【解析】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4.劳动行政关系中的相对人主要是指(  )。

A.劳动者

B.用人单位

C.劳动仲裁机构

D.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答案】D【解析】劳动行政相对人是指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或接受服务的一方当事人,主要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25.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  )。

A.工会代表与用人单位

B.工会与用人单位

C.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

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答案】D【解析】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雇主与雇员。依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

26.下列属于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A.劳动合同

B.劳动者

C.劳动力

D.工作时间【答案】D【解析】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包括体现一定的行政管理和物质利益性质的事物,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事物。

27.劳动法律事实包括劳动法律行为和(  )。

A.劳动法律事件

B.劳动法律关系

C.劳动法律效力

D.劳动法律后果【答案】A【解析】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称为劳动法律事实。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可以成为劳动法律事实,只有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带来一定劳动法律后果的事实才能成为劳动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两类:劳动法律行为和劳动法律事件。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

1.关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调整劳动关系的具体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5年5月三级真题;2011年11月二级真题]

A.前者的明确性高于后者

B.前者的稳定性高于后者

C.前者的明确性低于后者

D.前者所覆盖事实状态小于后者

E.前者所覆盖事实状态大于后者【答案】BCE【解析】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特点: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而不是调整劳动关系运行中的特定事项或劳动关系当事人某一特定行为的具体规定。基本原则一般并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亦不需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实现的方式。因而,基本原则的内容在明确性程度上显然低于调整劳动关系的具体规定。但是基本原则所覆盖的事实状态远远地大于具体规定。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③基本原则有着高度的稳定性。④基本原则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2.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包括(  )。[2016年11月三级真题;2013年11月四级真题]

A.反应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

B.是指导性的法律规范

C.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

D.指导劳动法的实施

E.有助于理解、解释劳动法【答案】CDE【解析】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包括:①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②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③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对于认识劳动法本质有指导意义,可以弥补劳动法律规范可能存在的缺陷。

3.劳动权的核心内容包括(  )。[2013年11月二级真题;2011年5月四级真题]

A.平等就业权

B.劳动报酬权

C.休息休假权

D.自由择业权

E.职业培训权【答案】AD【解析】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该项权利对于公民来说,不分性别、民族、政治信仰、财产状况,均有权实现就业,有权依法自由地选择职业,有权利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各种就业促进条件,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禁止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和职业歧视;对于国家来说,应当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必要的保障,为提高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4.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享有(  )。[2011年11月三级真题]

A.参加工会的权利

B.集体协商权

C.组织工会的权利

D.共同决定权

E.平等协商的权利【答案】BDE【解析】依据宪法的有关规定和其他规定,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同样是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涵盖以下具体内容:①劳动者有依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有通过工会、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②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有就劳动关系事务和生产经营事务进行平等协商的权利。③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享有集体协商权和共同决定权。④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三方原则”。⑤用人单位制定重要规章制度涉及劳动者利益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重大处罚等事项应当通过一定形式听取工会意见。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应当贯彻“三方原则”。⑦在劳动关系领域的其他方面,工会享有广泛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咨询权等。

5.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其中三方指的是(  )。[2012年11月三级真题]

A.行业协会

B.政府

C.企业员工

D.工会

E.企业家协会【答案】BDE【解析】政府在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和企业家协会(雇主协会)共同参与决定或听取工会和企业家协会(雇主协会)的意见,这是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的具体内容之一。

6.我国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主要包括(  )。[2014年11月二级真题;2013年5月三级真题]

A.正式解释

B.劳动法律

C.地方性劳动法规

D.劳动规章

E.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答案】ABCDE【解析】劳动法律渊源包括:①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②劳动法律;③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④劳动规章;⑤地方性劳动法规;⑥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⑦正式解释。

7.集体合同制度规定了(  )。[2015年11月三级、四级真题]

A.履行集体合同的规则

B.监督集体合同的规则

C.检查集体合同的规则

D.订立集体合同的原则

E.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的程序【答案】ABCDE【解析】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包括:①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②集体合同协商、订立的程序和原则;③集体合同履行、监督检查等规则。任何国家的劳动立法都不能覆盖劳动关系运行的全部劳动行为和用工行为,为了使劳动关系处于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劳动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除国家立法所规定的原则性规范和最低标准以外,必须由当事人平等协商确定,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适应了劳动关系运行的这种需要。

8.职业培训制度规定了政府有关(  )。[2016年5月三级真题]

A.规章制度

B.管理权限

C.通用标准

D.职业分类

E.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答案】BCDE【解析】职业培训是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培训制度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在发展培训事业和开发劳动者职业技能方面的职责、管理权限、职业分类、通用标准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

9.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  )。[2014年11月三级真题;2012年11月四级真题]

A.丧失行为能力的人

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的人

C.无劳动行为能力的人

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的人

E.完全劳动行为能力的人【答案】BCE【解析】依据人的年龄、健康、智力和行为自由等事实要素,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和无劳动行为能力人。

10.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A.物质帮助权原则

B.适用性原则

C.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D.灵活性原则

E.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答案】ACE【解析】根据《宪法》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可以将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归纳为:①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②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③物质帮助权原则。

11.下列属于劳动权的有(  )。

A.最低工资权

B.劳动报酬权

C.自由择业权

D.休息休假权

E.职业培训权【答案】BCDE【解析】劳动权是指法律保证的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能够参加社会劳动并因劳动而产生或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各项权利。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等。

12.劳动权保障具体体现为(  )。

A.基本保护

B.平等就业权

C.全面保护

D.自由择业权

E.优先保护【答案】ACE【解析】劳动权是指法律保证的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能够参加社会劳动并因劳动而产生或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各项权利。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这种劳动权保障具体地体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和优先保护等方面。

13.劳动法律行为包括(  )。

A.合法行为

B.违约行为

C.行政行为

D.仲裁行为

E.司法行为【答案】ABCDE【解析】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等。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合法行为才能产生劳动法律关系,违法行为不能产生劳动法律关系。

14.下列关于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它是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所形成的

B.企业职工和用人单位都属于劳动行政相对人

C.某公司聘用李某为车间总顾问,这种行为是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D.小王于2月初与单位解除了劳动合同,这属于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E.职介机构被授权行使某些劳动行政职能时,它属于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答案】AB【解析】在现代社会,劳动关系是基于劳动合同而建立的。劳动关系经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后,即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之一,它是劳动行政主体与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和保障劳动关系的运行而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行政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为劳动行政主体和劳动行政相对人双方,劳动行政主体包括劳动行政机关、兼有劳动行政职能的其他行政机关以及经授权具有劳动行政职能的机构;劳动行政相对人是指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或接受服务的一方当事人,主要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CDE三项属于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15.下列对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阐述,正确的有(  )。

A.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B.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方面

C.包括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者两个方面

D.就主体而言,一般一方的权利即是另一方的义务

E.主体一方义务的履行即是另一方权利的实现【答案】ABDE【解析】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雇主与雇员。因为劳动法律关系为双务关系,当事人互为权利义务主体,即一方的义务为另一方的权利,一方义务的履行即是另一方权利的实现。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  )是目前了解企业经营外部环境情况的主要方法。[2015年11月三级、四级真题]

A.获取口头信息

B.获取书面信息

C.外部环境预测

D.专题性调研【答案】A【解析】企业经营外部环境因素调研的方法主要包括:①获取口头信息;②获取书面信息;③专题性调研。其中,获取口头信息是一种在各种正式场合收集口头信息的方法,如个别交谈、调查、访问、座谈会、讨论会等,这是目前了解外部环境情况的主要方法。

2.企业管理资源状况分析的内容不包括(  )。[2013年5月二级真题]

A.企业文化

B.品牌知名度

C.领导风格

D.组织管理水平【答案】B【解析】企业管理资源状况分析的内容包括组织管理水平、领导的风格、企业文化。B项属于无形资产状况分析的内容。

3.企业总体战略不包括(  )。[2016年11月三级真题]

A.进入战略

B.稳定战略

C.发展战略

D.转移战略【答案】D【解析】企业的总体战略有:①进入战略,是企业要进入新的行业领域的战略;②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原有的经营基础之上,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战略;③稳定战略,是指限于经营环境和内部条件,企业在战略期所期望达到的经营状况基本保持在战略起点的范围和水平上的战略;④撤退战略,是企业主动从缺乏发展前景的某一市场或行业退出的战略。

4.企业撤退战略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2016年5月三级真题]

A.分包

B.特许经营

C.买断

D.资产互换【答案】C【解析】撤退战略是指企业主动从缺乏发展前景的某一市场或行业退出的战略,目的是妥善地转移企业的资源,减少企业的退出障碍和成本。企业主要的撤退方式包括:①特许经营;②分包;③卖断;④管理层与杠杆收购;⑤拆产为股/分拆;⑥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

5.当经营安全率低于(  )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2015年11月二级、四级真题]

A.50%

B.40%

C.30%

D.20%【答案】D【解析】经营安全率是安全余额与实际销售额的比值。经营安全率在0~1之间,越接近于1,越安全,盈利的可能性越大。当经营安全率低于20%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提高经营安全率有两个途径:①增加销售额;②将盈亏平衡点下移。

6.确定型决策方法不包括(  )。[2015年5月、2012年11月二级真题]

A.微分法

B.量本利分析

C.收益矩阵法

D.线性规划法【答案】C【解析】确定型决策的基本特征是指事件的各种自然状态是完全肯定的,而且经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到各方案的明确结果。确定型决策方法主要包括:①量本利分析法;②线性规划法;③微分法。C项属于风险型决策方法。

7.PDCA循环法作为一种计划管理的方式,包括:①执行;②处理;③检查;④计划。排序正确的是(  )。[2014年5月二级真题]

A.④①③②

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PDCA循环法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顺序,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工作方法。

8.建立合理有效的(  )是企业完成计划任务的关键。[2013年11月四级真题]

A.计划体系

B.决策体系

C.目标体系

D.营销体系【答案】C【解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就是在一定时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追求的预期成果或期望值。目标设置得如何,会直接影响目标的实施和控制,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目标体系或目标网络是企业完成计划任务的关键。

9.市场营销活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  )。[2012年11月三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