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拿分考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06:39:25

点击下载

作者:《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拿分考典》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拿分考典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拿分考典试读:

使用说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时间为2天,分4个单元;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时间为1天,分2个单元,每单元均为两个半小时。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共有A1、A2、B1三种题型。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约为600题,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约为300题。

2013年,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批准实施新修订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13年)》。新大纲增加了知识点;知识结构更系统化,如将《中医内科学》的各种“病”归纳为“肺系病证”“心系病证”等系统;同时,加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纲编排结构和顺序与传统学科划分不符,部分内容机械地按系统、疾病划分之后却失去了学科的系统性,也增加了复习的难度。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做好考前复习,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大纲与大纲细则的唯一指定出版机构,组织权威专家,并充分吸取历届考生的经验,对考试的命题规律和考试特点进行了精心分析研究,全书按照历年考点出题频率的顺序编写,为更符合考生的复习思路,我们仍以“病”为中心进行编写。

本书在编写结构上分为重点提示、考点集合和经典真题三部分。重点提示概要分析该单元的历年考试频率,提示重点内容和时间分配,把握好复习的大方向。考点集合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细目全面展开,重点突出,对常考及今后较可能考的知识点详细叙述,标出该考点在考试中出现的年份,对需要重点记忆的知识点以下划线形式突出。经典真题是该单元往年考过的典型试题,皆为易考知识点,具有很高的参照价值。

本书在编排顺序上打破常规的以大纲为序的方法,依据大多数考生对最开始复习的内容用功最深、效果最好这一特点,全书按照历年考点出题频率的顺序编写,便于考生进行应试型复习,事半功倍,有的放矢,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冲刺最好的成绩。

考生顺序阅读,既可全面掌握考试大纲,准确把握命题方向,重点掌握重要考点,又可以通过往年真题体验,适应考试的出题思路和风格。第一篇中医内科学第一单元 咳  嗽重点提示

本单元历年考试均有涉及。考点大多集中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上,在复习时要熟悉咳嗽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在此基础上,对于各型的主症、治法及方药均要重点掌握。考点集合一、概述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或伴咯吐痰液而言。分而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二、病因病机

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 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 内外邪气袭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咳嗽的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三、辨证论治

1.咳嗽的辨证要点(1)辨外感内伤(2)辨证候虚实

①外感咳嗽: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属邪实。

②内伤咳嗽: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则属正虚或虚中夹实。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治疗原则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外感咳嗽——实证——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

内伤咳嗽——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并按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兼顾。

对于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2016)。

3.证治分类(1)外感咳嗽

①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主症】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或浮紧(2005,2009)。【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②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2003)。【方药】桑菊饮加减(2004)。

③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2006)【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2011)。【方药】桑杏汤加减(2012)。(2)内伤咳嗽(2010)

①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黏腻,或稠厚成块,痰多易咳,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苔白腻,脉濡滑。【方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②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咯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2012)。

③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主症】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痰少质黏,或如絮条,咳之难出,胸胁胀痛,咳时引痛,主症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方药】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④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经典真题

1.内伤咳嗽的病理因素有痰、湿、饮、火、虚等,其中主要是(C)

A.痰与湿 B.痰与饮

C.痰与火 D.湿与虚

E.痰与瘀

2.患者,女,38岁。咳嗽声重,痰略稀白,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其证候是(A)

A.风寒袭肺 B.痰湿蕴肺

C.风热犯肺 D.肝火犯肺

E.风燥伤肺

3.患者咳嗽,咳痰色黄黏稠,咳之不爽,伴鼻流黄涕,汗出恶风,舌苔薄黄,脉浮数。治疗应首选(B)

A.杏苏散 B.桑菊饮

C.止嗽散 D.二陈汤

E.清金化痰汤第二单元 胸  痹重点提示

本单元历年考试常有涉及。考点大多集中在辨证论治上,要熟悉胸痹的诊断及鉴别,对各型的主症、治法及方药均要重点掌握。考点集合一、概述

胸痹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二、病因病机

1.胸痹的常见病因 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

2.胸痹的基本病机及转化(2001)(1)基本病机:心脉痹阻。(2)病机转化:可由实致虚,或因虚致实。三、诊断和病证鉴别

1.本病的诊断要点(1)主症: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引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即可缓解。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可发生猝死。(2)兼症: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3)年龄:多见于中年以上。(4)诱因:劳累过度、抑郁恼怒、多饮暴食或气候变化等。

2.胸痹与胃痛、真心痛的鉴别(1)胃痛: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但胸痹以胸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脘部症状。(2)真心痛: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急症。四、辨证论治

1.胸痹辨证的要点 首辨病情轻重,其次辨标本虚实。(1)病情轻重

轻——疼痛持续时间短暂,瞬息即逝。

重——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

重症或危候——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不休。

顺证——疼痛遇劳发作,休息或服药后能缓解。

危候——服药后难以缓解。(2)标本虚实

发作期 —— 标实 —— 气滞、痰浊、寒凝、血瘀。

气滞——憋闷重而痛轻,兼胸胁胀满,善太息,憋气,苔薄白,脉弦。

痰浊——胸部闷窒而痛,伴咳吐痰涎,苔白腻,脉弦细。

寒凝——胸痛如绞,遇寒而发,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血瘀——刺痛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夜间多发,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结代或涩。

缓解期——本虚或本虚标实——阴阳气血亏虚或气虚血瘀、阳虚痰浊。

心气不足——心胸隐痛而闷,因劳累而发,伴心悸,气短,乏力,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脉沉细或结代。

心阳不振——绞痛兼见胸闷气短,四肢厥冷,神倦自汗,脉沉细。

气阴两虚——隐痛时作时止,缠绵不休,动则多发,伴口干,舌淡红而少苔,脉沉细而数。

2.本病的基本治则及具体治疗方法 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或虚实同治,标本兼顾。

标实当泻——气滞——疏理气机;气机寒凝——辛温通阳;血瘀——活血化瘀;痰浊——泄浊豁痰。本虚宜补——气虚——补气;血虚——养血;阴虚——滋阴;阳虚——温阳。

3.证治分类(1)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主症】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2011)。【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2004)。(2)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主症】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胸脘满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3)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2016)【主症】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咳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2011)。(4)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2007)【主症】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2004,2011,2015)。【方药】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2009,2011)。(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2010)【主症】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疲倦乏力,声息低微,面色白,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方药】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2002)。(6)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主症】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苔,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2003)。【方药】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7)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主症】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色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方药】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1.治疗心痛心血瘀阻证,应首选(C)

A.瓜蒌薤白白酒汤

B.瓜蒌薤白半夏汤

C.血府逐瘀汤

D.八珍汤

E.天王补心丹

2.胸痹的主要病机是(E)

A.肺气不足 B.气滞血瘀

C.痰热壅肺 D.阴寒痹阻

E.心脉痹阻

3.患者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或结代。治疗应首选(E)经典真题

A.枳实薤白桂汤

B.参附汤合右归饮

C.瓜蒌薤白半夏汤

D.血府逐瘀汤

E.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4.心痛患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气短心悸,感寒痛甚,四肢不温,冷汗出,舌苔薄白,脉紧。其证候是(A)

A.寒凝心脉 B.心肾阳虚

C.气阴两虚 D.痰浊痹阻

E.气滞血瘀第三单元 黄  疸重点提示

本单元历年考试常有涉及。考点大多集中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上,要熟悉黄疸的诊断要点(目黄、身黄、小便黄),在此基础上,对于各型的主症、治法及方药均要重点掌握,注意湿重于热及热重于湿证的区别,再次考查的可能性很大。考点集合一、概述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目睛黄染为本病重要特征。二、病因病机

1.黄疸的病因 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病后续发。

2.黄疸的病机 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三、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三黄”(目黄、身黄、小便黄),目睛黄染为主要特征。

2.伴随症状 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

3.病史追述 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不节,或有胁痛、癥积病史。四、辨证论治

1.黄疸的辨证要点(2015,2016)(1)首辨阳黄、阴黄(2009,2010)。(2)次辨阳黄之轻重、胆腑郁热及疫毒炽盛。(3)三辨阴黄之病因。(4)四辨黄疸病势轻重。

2.黄疸的治疗原则 化湿邪,利小便。

3.证治分类(1)阳黄

①热重于湿证——清热通腑,利湿退黄【主症】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方药】茵陈蒿汤加减(2004,2005)。

②湿重于热证——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主症】身目俱黄,黄色不及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方药】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2004)。

③胆腑郁热证——疏肝泄热,利胆退黄(2006)【主症】身目发黄,黄色鲜明。上腹、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吐呃逆,尿黄赤,大便秘,苔黄舌红,脉弦滑数。【方药】大柴胡汤加减。

④疫毒炽盛证(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主症】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皮肤瘙痒。高热口渴,胁痛腹满,神昏谵语,烦躁抽搐,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瘀斑,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或数。【方药】千金犀角散加味。(2)阴黄

①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健脾和胃【主症】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脘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2016)。【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减(2009)。

②脾虚湿滞证——健脾养血,利湿退黄【主症】面目及肌肤淡黄,甚则晦暗不泽,肢软乏力,心悸气短,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脉濡细。【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3)黄疸消退后

①湿热留恋证——清热利湿【主症】脘痞腹胀,胁肋隐痛,饮食减少,口中干苦,小便黄赤,苔腻,脉濡数。【方药】茵陈四苓散加减。

②肝脾不调证——调和肝脾,理气助运【主症】脘腹痞闷,肢倦乏力,胁肋隐痛不适,饮食欠香,大便不调,舌苔薄白,脉细弦。【方药】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加减。

③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主症】胁下结块,隐痛、刺痛不适,胸胁胀闷,面颈部见有赤丝红纹,舌有紫斑或紫点,脉涩。【方药】逍遥散合鳖甲煎丸加减。经典真题

1.患者身目俱黄,色黄鲜明如橘,发热口渴,恶心欲吐,尿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治疗应首选(C)

A.龙胆泻肝汤 B.茵陈五苓散

C.茵陈蒿汤 D.甘露消毒丹

E.柴胡疏肝散

2.患者身目俱黄,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便溏,苔厚腻微黄,脉濡缓。治疗上应首选(B)

A.茵陈蒿汤 B.茵陈五苓散

C.茵陈术附汤 D.鳖甲煎丸

E.逍遥散第四单元 感  冒重点提示

本单元历年考试常有涉及。考题虽大多集中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上,但是应首要复习其诊断,熟悉各证的鉴别要点对解题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对于各型的主症、治法及方药均要重点掌握,要注意分清寒热、虚实。考点集合一、概述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二、病因病机

1.感冒的常见病因 六淫(以风邪为主)、时行病毒(2005)。

2.感冒的病机 卫表不和,肺失宣肃(2002,2004)。三、诊断和病证鉴别

1.感冒的诊断要点 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鼻塞、流涕、咽痒、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由于风邪有夹暑、夹湿、夹燥的不同,还可见相关症状。病程一般3~7日,四秀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2.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1)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明显。可以发生传变,继发或合并他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2)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无明显流行特点。1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加重者,考虑继发他病。四、辨证论治

1.感冒的辨证要点  首先应辨普通、时行感冒;其次须辨虚体、实体感冒;再次还要辨别风寒、风热、暑湿感冒。

2.证治分类(1)常人感冒

①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方药】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②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2005)【主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面赤,咽喉红肿疼痛,鼻塞,喷嚏,流黄稠涕,咳嗽痰稠,口干欲饮,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方药】葱豉桔梗汤或银翘散加减。

③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主症】发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胸闷脘痞,泛恶,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口渴黏腻,渴不多饮,苔薄黄腻,脉濡数。【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2009)。(2)虚体感冒

①阴虚感冒——滋阴解表【主症】发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或盗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苔,脉细数。【方药】加减葳蕤汤化裁(2010)。

②气虚感冒——益气解表【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方药】参苏饮加减(2009,2016)。经典真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感冒常见病因的是(D)

A.风寒 B.风热

C.暑湿 D.食滞

E.时行病毒

2.感冒的主要病机是(C)

A.肺气失宣 B.肺失肃降

C.卫表失和 D.营卫不和

E.肺虚不固

3.患者,男,23岁。发热,微恶风,鼻塞喷嚏,流稠涕,咽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其治法是(B)

A.辛温解表 B.辛凉解表

C.清暑解表 D.益气解表

E.滋阴解表第五单元 水  肿重点提示

本单元历年考试常有涉及。考点大多集中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上,复习时要熟悉阴水、阳水的辨别要点、水肿的治疗原则,在此基础上,对于各型的主症、治法及方药均要重点掌握,要注意风水相搏证和水湿浸渍证,考查的频率较高。考点集合一、概述

水肿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二、病因病机

1.水肿的常见病因 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水湿浸渍,疮毒浸淫,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禀赋不足。

2.水肿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基本病机是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水液泛滥(2010),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在发病机制上,肺、脾、肾三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肺脾之病水肿,久必及肾,导致肾虚而使水肿加重;肾阳虚衰,火不暖土,则脾阳也虚,土不制水,则使水肿更甚;肾虚水泛,上逆犯肺,则肺气不降,失其宣降通调之功能,而加重水肿。

1.水肿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则累及四肢全身。

2.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尽肿,甚则气喘不能平卧,腹大胀满。更严重者可出现尿闭或尿少、恶心呕吐、口中秽味、鼻衄、齿衄、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

3.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及久病体虚病史。三、诊断要点四、辨证论治

1.水肿的辨证要点 以阴阳为纲。(1)阳水特点:发病急,病程短,多表现为表证、热证、实证。多因风、湿、热、毒诸邪导致水气内停所致,水肿多由上而下,先见眼睑、颜面浮肿,继则遍及全身,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易复,可伴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症。(2)阴水特点:发病缓,病程长,多表现为里证、寒证、虚证或本虚标实证。多因脾肾虚弱,气不化水,久则可见瘀阻水停。水肿多由下而上,先见于足踝部浮肿,继而累及全身,水肿部位皮肤松弛,按之凹陷而不易恢复,可伴神疲气怯、小便少、大便溏薄等症(2002)。

2.水肿的治疗原则 发汗、利尿、泻下逐水。

3.证治分类(1)阳水

①风水相搏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2016)【主症】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2008,2009)。【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

②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主症】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③水湿浸渍证——运脾化湿,通阳利水(2005)【主症】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④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主症】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方药】疏凿饮子加减(2012)。(2)阴水

①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主症】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方药】实脾饮加减。

②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主症】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脉沉细或沉迟无力(2005,2007,2015)。【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③瘀水互结证——活血祛瘀,化气行水【主症】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浮肿或伴血尿,以下肢为主,皮肤瘀斑,腰部刺痛,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

4.应用攻逐法的原则 攻下逐水法是治疗阳水的一种方法,即《黄帝内经》“去菀陈莝”之意。只宜用于病初体实肿甚,正气尚旺,用发汗、利水法无效,而确有当下之脉症者,症见全身高度浮肿,气喘,心悸,腹水,小便不利,脉沉而有力者。经典真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阴水的特点(B)

A.多由下而上,继及全身

B.肿处皮肤绷急光亮

C.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D.多逐渐发病

E.小便少,赤涩

2.患者,女,45岁。浮肿3月余,下肢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劳累后加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乏力。其证候是(C)

A.湿毒浸淫 B.水湿浸渍

C.脾阳虚衰 D.湿热壅盛

E.肾气衰微第六单元 淋  证重点提示

本单元历年考试常有涉及。考点较为分散,诊断要点、鉴别、证治分类均有考查。解题时应首辨主症,重点为热淋、石淋、血淋。考点集合一、概述

淋证指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2009,2010)为主症的病证。二、病因病机

1.淋证常见病因 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

2.淋证的病机 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1.淋证的诊断要点(2005)(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但还需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特征,确定不同的淋证类型。(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3)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劳、情志变化、不洁房事而诱发。

2.血淋与尿血的鉴别 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尿血多无疼痛之感,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2015)。四、辨证论治

1.淋证的辨证要点 ①首辨六淋主症。②辨淋证虚实。③辨明各淋证的转化与兼夹。

2.淋证的治疗原则 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3.证治分类(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2002)【主症】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方药】八正散加减(2005,2009)。(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主症】尿中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方药】石韦散加减。(3)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2006)【主症】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方药】小蓟饮子加减。(4)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主症】郁怒之后,小便涩滞,淋沥不畅。【方药】沉香散加减(2016)。(5)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主症】小便混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置之沉淀,或伴有絮状凝块物,或混有血液、血块。【方药】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2009)。(6)劳淋——补脾益肾【主症】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经典真题

1.患者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苔黄腻,脉滑数。其治法是(E)

A.利气疏导通淋

B.清热排石通淋

C.滋阴清热通淋

D.清热凉血通淋

E.清热利湿通淋

2.患者,女,30岁。小便短数,灼热刺痛,少腹拘急,尿色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D)

A.程氏萆薢分清饮

B.知柏地黄丸

C.小蓟饮子

D.八正散

E.沉香散

3.患者,女,60岁。小便涩痛,尿色淡红,反复发作,疼痛不重,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舌淡红,脉细。其诊断是(D)

A.血淋 B.消渴

C.热淋 D.劳淋

E.癃闭第七单元 痢  疾重点提示

本单元历年考试常有涉及。考点大多集中在辨证论治上,在复习时首要熟悉痢疾的诊断要点,“里急后重”“泻下赤白脓血便”等为解题的关键,疫毒痢和寒湿痢应重点复习。考点集合一、概述

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的病证,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二、病因病机

1.痢疾的常见病因 外感时邪疫毒、饮食不洁、脾胃虚弱。

2.痢疾发生的病机 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肠道传化失司,脉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为痢。三、诊断要点

1.以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泻下赤白脓血便为主症。

2.暴痢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恶寒、发热等;久痢起病缓慢,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疫毒痢病情严重而病势凶险,以儿童多见,起病急骤,在腹痛、腹泻尚未出现之时,即有高热神疲,四肢厥冷,面色青灰,呼吸浅表,神昏惊厥,而痢下、呕吐并不一定严重。

3.多有饮食不洁史。四、辨证论治

1.痢疾虚实寒热的辨证要点 ①辨久暴,察虚实主次。②识寒热偏重。③辨伤气、伤血。

2.痢疾的治疗原则及治疗宜忌 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2010)。

3.证治分类(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主症】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方药】芍药汤加减。(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主症】起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大便频频,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显著,甚者神昏惊厥,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方药】白头翁汤加减。(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主症】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口淡乏味,脘胀腹满,头身困重,舌质或淡,舌苔白腻,脉濡缓。【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2006,2015)。(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主症】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黏稠,或下鲜血,脐下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心烦口干,至夜转剧,舌红绛少津,苔腻或花剥,脉细数。【方药】驻车丸加减。(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主症】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方药】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2004,2015)。(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2010)【主症】下痢时发时止,迁延不愈,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夹有赤白黏冻,腹胀食少,倦怠嗜卧,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方药】连理汤加减(2009)。经典真题

患者久痢不愈,下痢稀薄,带有白冻,滑脱不禁,腹痛隐隐,口淡不渴,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疗应首选(B)

A.连理汤合参苓白术散

B.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C.良附丸合温脾汤

D.芍药汤合四君子汤

E.驻车丸合温脾汤第八单元 胃  痛重点提示

本单元历年考试常有涉及。考点大多集中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上,首要了解其诊断,考题中出现近心窝处、胃脘部等关键字要首先考虑到胃痛疾病,熟悉胃痛的基本治疗原则有助于证治分类的复习,重点关注寒邪客胃、饮食伤胃及胃阴亏虚的内容。考点集合一、概述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二、病因病机

1.胃痛的常见病因 ①外邪犯胃。②饮食伤胃。③情志不畅。④脾胃素虚。

2.胃痛的基本病机 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三、诊断和病证鉴别

1.胃痛的诊断要点(1)主症: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疼痛性质:胀痛、刺痛、灼痛、剧痛、隐痛等。(2)兼症: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酸等。(3)发病特点: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饥饿、进食生冷干硬及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2.胃痛与真心痛的鉴别四、辨证论治

1.胃痛的辨证要点 ①辨虚实。②辨寒热。③辨在气在血。

2.胃痛的基本治疗原则 理气和胃止痛,立足于“通”(通则不痛)。

3.证治分类(1)寒邪客胃证——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主症】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2009)。【方药】良附丸加减(2004)。(2)饮食伤胃证——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主症】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或便后稍舒,苔厚腻,脉滑。【方药】保和丸加减。(3)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主症】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随情志因素加重,苔薄白,脉弦(2004)。【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4)湿热中阻证——清热化湿,理气和胃【主症】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方药】清中汤加减。(5)瘀血停胃证——化瘀通络,理气和胃(2002,2008)【主症】胃脘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势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便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2003,2015)。【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6)胃阴亏虚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2016)【主症】胃脘隐隐作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欲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2010)。(7)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2015)。经典真题

1.胃痛肝气犯胃证的临床特征是(C)

A.胃脘胀痛,嗳腐吞酸

B.胃脘灼痛,痛势急迫

C.胃脘胀痛,连及两胁

D.胃痛隐隐,心烦嘈杂

E.胃脘刺痛,痛有定处

2.患者,男,20岁。胃痛暴作,疼痛较剧,喜热敷,口不渴,舌苔薄白,脉弦紧。治疗应首选(B)

A.理中丸 B.良附丸

C.藿香正气散 D.人参健脾丸

E.黄芪建中汤

3.患者胃脘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痛甚,舌质紫暗,脉涩。其证候是(C)

A.气机阻滞 B.食积气阻

C.瘀血停滞 D.血瘀血虚

E.气虚血瘀

4.患者胃脘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其治法是(C)

A.养阴和胃 B.消食导滞

C.活血化瘀 D.健脾益气

E.调理肝脾第九单元 泄  泻重点提示

本单元历年考试常有涉及。熟悉泄泻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重点掌握证治分类,尤其是脾胃虚弱证和肾阳虚衰证。了解与痢疾、霍乱的鉴别。考点集合一、概述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2016)。二、病因病机

1.泄泻的常见病因 ①感受外邪。②饮食所伤。③情志失调。④病后体虚。⑤禀赋不足。

2.泄泻的病机 脾虚湿盛,致肠道功能失司而发生泄泻。三、诊断和病证鉴别

1.泄泻的诊断要点(1)主症:便质稀溏,或完谷不化,或如水样,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甚至十余次。(2)兼症:腹痛、腹胀、肠鸣、纳呆。(3)病史、诱因:起病或急或缓。暴泄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食物得病史。迁延日久,时发时止者,常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而诱发。

2.泄泻与痢疾的鉴别 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的病证。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便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腹痛或无。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3.泄泻与霍乱的鉴别 霍乱为上吐下泻并作,发病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起病时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常伴恶寒发热。严重者,可致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泄泻大便稀薄、次数增多,一般预后良好。四、辨证论治

1.泄泻的辨证要点 ①辨暴泻与久泻。②辨泻下之物。③辨脏腑定位。

2.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 运脾化湿。

3.证治分类(1)寒湿内盛证——芳香化湿,解表散寒【主症】泄泻清稀,甚如水样,腹痛肠鸣,常兼外感症状。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2010)。【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2010)。(2)湿热伤中证——清热燥湿,分利止泻【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便质恶臭,肛门灼热。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3)食滞肠胃证——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主症】腹痛肠鸣,泻下大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方药】保和丸加减。(4)肝气乘脾证——抑肝扶脾【主症】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方药】痛泻要方加味(2005)。(5)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化湿止泻(2011)【主症】大便时溏时泄,水谷不化,稍进油腻则大便次数增多,舌淡苔白,脉细弱(2003)。【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2004,2009,2015)。(6)肾阳虚衰证——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主症】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方药】四神丸加减(2009)。经典真题

1.患者大便溏泄,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濡弱。其证候是(C)

A.脾虚不运 B.脾胃不和

C.脾胃虚弱 D.脾胃阳虚

E.肾阳虚衰

2.患者大便时溏时泄,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治疗应首选(C)

A.藿香正气散 B.黄芪汤

C.参苓白术散 D.枳实导滞丸

E.附子理中丸

3.患者,女,26岁。因心情紧张,出现大便溏稀,每日2~3次,无里急后重,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质淡红,脉弦。治疗应首选(C)

A.四逆散 B.柴胡疏肝散

C.痛泻要方 D.逍遥散

E.香砂六君子汤第十单元 郁  证重点提示

本单元历年考试常有涉及。考点大多集中在中医的证治分类上,重点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证。考点集合一、概述

郁证是指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二、病因病机

1.郁证的常见病因 ①七情所伤。②思虑劳倦。③脏气素虚。

2.郁证的基本病机 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三、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病史 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表现,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四、辨证论治

1.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

2.证治分类(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主症】情绪不宁,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3)痰气郁结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主症】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亦称“梅核气”(2003)。【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4)心神失养证——甘润缓急,养心安神【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舌质淡,脉弦。亦称“脏躁”(2001,2006)。【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主症】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2009)。【方药】归脾汤加减。(6)心肾阴虚证——滋养心肾【主症】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方药】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经典真题

患者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胸中闷塞,精神抑郁则症状加重,舌苔白腻,脉沉弦而滑。其证候是(E)

A.肝气郁结 B.气血郁滞

C.痰热内蕴 D.痰瘀互结

E.痰气郁结第十一单元 喘  证重点提示

本单元历年考试常有涉及。考点大多集中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上,在复习时首要熟悉喘证的病因病机,在此基础上,对于各型的主症、治法及方药均要重点掌握,从历年考题上看,各个证型均有可能考查,所以考生复习时应全面,重点记忆各个证型对应的方药。考点集合一、概述

喘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谓之喘证。二、病因病机

1.喘证的常见病因 ①外邪侵袭。②饮食不当。③情志所伤。④劳欲久病(2002)。

2.喘证的主要病机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气无所主,肾失摄纳(2016,2017)。三、诊断要点

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四、辨证论治

1.实喘和虚喘的辨证要点 ①辨虚实。②实喘辨外感与内伤。③虚喘辨病变脏腑。

2.实喘和虚喘的治疗原则(1)实喘:治肺,祛邪利气。(2)虚喘:培补摄纳(2005)。(3)虚实夹杂,寒热互见:需分清主次,权衡标本,辨证选方用药。

3.证治分类(1)实喘

①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主症】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方药】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2004,2005,2015)。

②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主症】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薄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2011)。

③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主症】喘促气涌,胸部胀痛,咳嗽痰多,质黏色黄,或兼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④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主症】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2015)。

⑤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主症】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方药】五磨饮子加减。(2)虚喘

①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主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两颧潮红,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方药】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2002,2007)。

②肾虚不纳证(2009,2011)——补肾纳气【主症】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呼则难升,吸则难降,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③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主症】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扇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经典真题

1.虚喘的病位主要在(A)

A.肺肾 B.肺脾

C.肺心 D.脾肾

E.心肾

2.患者,男,56岁。喘咳气急,胸部胀闷,不得卧,痰稀白,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应首选(D)

A.木防己汤 B.苓桂术甘汤

C.葶苈大枣泻肺汤 D.麻黄汤

E.越婢加半夏汤第十二单元 肺  痈重点提示

本单元内容出题率一般,在了解病因病机的基础上熟悉辨证论治,重点在于肺痈的成脓期和溃疡期,其余内容熟悉即可。考点集合一、概述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肿的病证,属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二、病因病机

1.肺痈的常见病因 ①感受风热。②痰热素盛。

2.肺痈的基本病机 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酝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络损伤,脓肿内溃外泄。三、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黏浊痰,经旬日左右,咯吐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相兼,身热遂降,证情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

2.验痰法 肺痈病人咳吐的脓血浊痰腥臭,吐在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2003)。

3.验口味 肺痈病人吃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其腥(2003)。

4.体征 可见舌下生细粒,迁延之慢性患者,还可见杵状指,脓肿接近胸壁部位者,叩诊可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闻及湿啰音。四、辨证论治

1.辨肺痈的分期(2005)(1)初期:因风热(寒)之邪侵犯卫表,内郁于肺,或内外合邪,肺卫同病,蓄热内蒸,热伤肺气,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证。(2)成痈期:为邪热壅肺,蒸液成痰,气分热毒浸淫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壅血瘀,蕴酿成痈,表现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等痰瘀热毒蕴肺的证候。(3)溃脓期:为痰热与瘀血壅阻肺络,肉腐血败化脓,肺损络伤,脓肿溃破,排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4)恢复期:为脓肿内溃外泄之后,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因肺体损伤,故可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继则正气逐渐恢复,痈疡渐告愈合。若溃后脓毒不尽,邪恋正虚,每致迁延反复,日久不愈,病势时轻时重,而转为慢性。

2.肺痈的治疗原则 祛邪为原则——清热解毒、散结消痈、化瘀排脓(2003,2009)。

3.证治分类(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2012)【主症】恶寒发热,咳嗽,咳白色黏痰,痰量日渐增多,胸痛,咳则痛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方药】银翘散加减。(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2012)【主症】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方药】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2009,2010)。(3)溃脓期——排脓解毒【主症】咳吐大量脓痰,或如米粥,或痰血相兼,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或数实。【方药】加味桔梗汤加减(2004)。(4)恢复期——清热养阴,益气补肺【主症】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痰渐少,臭味亦淡,痰液转为清稀,精神渐振,食纳好转,或有胸胁隐痛,难以平卧,气短,自汗盗汗,低热,午后潮热,心烦,口燥咽干,面色无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或见咳嗽,咯吐脓血痰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方药】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经典真题

1.古人采用验痰和验口味以诊断的疾患是(B)

A.肺痨 B.肺痈

C.哮病 D.喘证

E.咳嗽

2.治疗肺痈溃脓期,应首选(E)

A.如金解毒散 B.犀黄丸

C.桔梗白散 D.千金苇茎汤

E.加味桔梗汤

3.患者,男,32岁。发热微恶寒,咳嗽,咯白色黏沫痰,痰量渐多,胸痛,咳时痛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脉浮滑数。诊断为肺痈。其病期是(A)

A.初期 B.成痈期

C.溃脓期 D.恢复期

E.晚期第十三单元 哮  病重点提示

本单元历年考试常有涉及。考点大多集中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上,在复习时首要熟悉哮病的病因病机,痰为“夙根”应特别注意,在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从历年考题上看,各个证型均有可能考查,所以复习时应全面,热哮证与冷哮证考查的可能性稍微大一点。考点集合一、概述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二、病因病机

1.哮病的常见病因 ①外邪侵袭。②饮食不当。③体虚病后。

2.哮病的基本病机 哮病发作时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气道挛急,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三、诊断和病证鉴别

1.哮病的诊断要点(2003)(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可有家族史。(2)喉中有明显哮鸣音,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约数分钟至数小时后缓解。(3)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2.哮病与喘证的鉴别 都有呼吸急促、困难;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为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粗困难,是多种急慢性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四、辨证论治

1.哮病的辨证要点 ①辨哮病发病特点。②辨哮之寒热偏盛。③辨肺脾肾之虚。

2.哮病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原则(1)发作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若发生喘脱危候,应急予扶正救脱。(2)平时应扶正治本,阳气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养,分别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

3.证治分类(1)发作期

①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主症】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方药】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②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主症】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咳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方药】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2005,2009)。

③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主症】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舌尖边红,脉弦紧。【方药】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④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主症】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暗,起病多急,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迅即发作,舌苔厚浊,脉滑实。【方药】三子养亲汤加味(2016)。

⑤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主症】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咳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脉沉细或细数。【方药】平喘固本汤加减。(2)缓解期

①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主症】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方药】六君子汤加减(2012)。

②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主症】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方药】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2007)。经典真题

1.临床上具有发作性痰鸣气喘特点的疾患是(B)

A.咳嗽 B.哮病

C.喘证 D.肺痈

E.痫病

2.患者,男,25岁。气粗息涌,喉中痰鸣,胸高胁胀,咳痰色黄,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滑。治疗应首选(E)

A.麻杏石甘汤 B.桑白皮汤

C.越婢加半夏汤 D.清金化痰汤

E.定喘汤

3.对哮与喘,下列哪项有鉴别意义(B)

A.有无宿根 B.喉中有无哮鸣音

C.哮必兼喘 D.喘未必兼哮

E.呼吸急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