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策略:以长株潭试验区为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11:36:51

点击下载

作者:曾耀农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策略:以长株潭试验区为例

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策略:以长株潭试验区为例试读:

前言

在中共中央提出中部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以长株潭试验区为龙头,建立三市良性互动机制,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早日赶超兄弟省市,走在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前列,成为国际文化市场的生力军。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民族的期待,更是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在当今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已经从一种理念转化为巨大的市场经济效益,在全世界每天创造出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达12%。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创意服务、创意营销和创意产业模式,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构成了一股巨大的文化创意经济的发展浪潮,势不可挡。各国的文化产业以其各自独特的产业价值取向和经济管理方式迅速扩张,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制胜法宝,展现出创意产业的辉煌前景,预示着发展模式的全新变革。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试验改革区的龙头,长沙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时不我待,刻不容缓。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该朝着效益驱动型、有序竞争型和市场主导型方向挺进,适应消费社会民众的文化需求,增强百姓的幸福感。近年来,文化产业在全球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占有突出的地位。2003年2月《伦敦市长文化战略草案》公布,伦敦的文化创意产业估计年产值在250亿~290亿英镑之间;美国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总额在2002年时就高达1377.8亿美元,早已超过汽车产业,成为全球文化产业的领头羊。我国文化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虽然有北京、广东、湖南、浙江、山西、上海等六省市,但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却远低于发达国家,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较为严重,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大型城市,中小城市大都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湖南作为中部大省,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人才众多。早在1989年,中共湖南省委就作出了“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尤其是在文化产业的起步上,走在了其他省市发展的前列。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湖南先后制定和出台了《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和《湖南文化产业振兴实施规划》,并采取了具体落实措施,这对加快湖南文化强省建设,增强湖南形象传播,推动文化产业跨越性发展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长株潭试验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是环境、资源约束下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变迁的正确路径,将对全省甚至全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变得单一,每个城市的商业和金融模式都趋于雷同。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体现一个城市的性情与风格,文化才是使城市独具魅力、与众不同的主要标志。长株潭试验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隐藏着不少缺陷。深刻反思长株潭试验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对于促进长株潭城市群文化产业又快又好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长株潭试验区的“两型”特色,主要体现在改善结构、优化布局、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等各个方面,而文化产业将在这些方面起关键性作用。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必须避免短视行为,制定扶持文化产业的长期稳定政策,打造产业园和产业链,走集群发展道路,完善文化市场的配置机制,使其可持续发展。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法兰克福学派开创了文化产业研究的先河。1947年,德国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中首次提出“文化工业”的概念,但在其内部一开始就有“文化工业可行性”之争。时至今日,理论界关于“文化产业可行性”之争仍未停止。从社会实践发展来看,由于资本的全球化和高科技的发展为文化产业提供了资本运营和技术基础,文化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不争的事实使得文化产业理论的批判主义者们搁置了争议,将研究的重心转移到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中国学者也积极加入到这一研究之中。有学者关注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认为文化资本是决定长期经济增长与衰退的关键性因素,如高波、张志鹏的《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也有学者关注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认为文化产品首先是一种符号或者信息,其次才具商品的属性,而文化产品基本的经济价值来源于其文化价值,文化产品应该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如杜开林、赵欢春的《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学术论坛》2011年第2期)。更为综合和主流的观点认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诉求是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塑造国家形象,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文化软实力,如方东的《高新技术条件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辩证思考》(《科技管理研究》2010第16期),田海明的《文化产业的资本运作及发展之思考》(《学术界》2011年第1期)等论文,均有相关论述。

随着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构成了一个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新兴产业群和广泛的文化消费市场,出现了具有世界级影响、能够向全世界提供巨大能量的文化与创意经济价值和服务的产业集群。所谓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以主导文化产业为核心,吸引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群和相关服务机构在空间上集聚,从而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现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的各国GDP数据推算,从文化产业贡献值的绝对值和相对比重的角度看,文化产业对GDP贡献值大的国家,恰恰是文化产业集群比较发达、产业集聚度比较高、产业集群对地区和世界辐射力比较广泛的国家。从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产业集群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文化产业布局体系的重要标志,而文化产业集群具有较为鲜明的地理空间聚集特征。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将“加快建设长株潭城市群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作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工作目标之一,充分体现了决策者对城市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取决于合理产业布局的准确把握。关于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欧阳文风的论文《长沙文化产业的战略定位及发展路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指出:长沙文化产业应该依托独特的文化传统,建设“极富湖湘人文底蕴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最具休闲特色国际化娱乐之都”。其实施路径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提出一个鲜明的口号——“快乐之都,幸福长沙”;确立“走出去”国际化文化战略;推进“筑巢引凤”文化建设工程;实施“造船出海”文化发展战略,努力寻找国际化的文化突破口。肖莉、周海燕的论文《长株潭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企业家天地》2011年第4期)提出了四种集群发展模式,即改革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集团带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数字技术支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产品衍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另有许多专家(如欧阳友权教授)对文化产业乃至湖南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但他们对长株潭城市群文化产业总体研究却显得薄弱,还有许多研究空间。

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首先,我们的研究有利于贯彻落实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实现文化强省的宏伟目标。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在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长株潭城市群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湘西民俗文化发展试验区和大湘南文化创意生产基地,培育壮大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扩大湖南广电、出版、动漫、演艺、网络等品牌优势,增强湖南文化产业竞争力。”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是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大背景下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强对长株潭城市群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实现文化强省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我们的研究有利于打造湖南文化产业示范高地,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创新力、传播力、保障力和竞争力。纵观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文化产业各要素的集聚效应,形成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中心城市(如长株潭城市群)能够产生强大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对周边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湖南省政府按区域特点确立了“一区(长沙)三带(京广线、潇湘流域、大湘西)四轮驱动(广电、出版、动漫、演艺)两翼齐飞(旅游、会展)”的文化产业战略布局,构成了全省文化产业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产业集群化又遍地开花、优势互补的空间格局。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建设在继续重视红色文化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掘并不断丰富湖湘文化特色,塑造、培育长株潭城市群文化元素、文化品牌和文化精神,实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目标。湖湘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蕴藏着丰厚而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二、长株潭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和《湖南省文化产业振兴实施规划》中明确提出:“以长株潭为核心文化增长极”,“把文化产业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产业来规划和布局”。近年来,以“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形成品牌,引领长株潭文化产业迅猛增长,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制约,长株潭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还处于发育初期,许多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产业开发还未形成规模,产业链构成比较单一,除少数形成规模的企业外,大多数企业的竞争力较弱,尤其是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滞后。生产要素中最具优势的是文化资源要素,长株潭城市群在市场需求方面有较强的潜在优势,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其战略定位,努力寻找便捷的文化产品出口路径。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但湖南省文化产业资源丰富而开发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力量薄弱;文化产业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文化产业国际接轨力度不够;文化产品的巨大需求不能实现;文化产业经营性人才匮乏;大量的文化资源不能实现产业化;文化产品出口呈萎缩态势。因此,长株潭试验区为了实现文化繁荣目标,增强国民幸福指数,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也需要制订微观的规划和方案,从而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省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发展应该关注的焦点

湖湘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蕴藏着丰厚而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近10年省委省政府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了繁荣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度,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相继构建了广电、出版、报业、娱乐四大核心优势文化产业,夺得了中国文化发展的20多个“第一”。据初步测算,2012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总产值2730亿元,同比增长16.1%;增加值1175亿元,同比增长15.9%,占GDP比重5.2%,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湖南文化现象”受到广泛关注。湖南提出到2015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实现总量提升、质量更优、位置前移。在此基础上,进行贴近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实际的学理拓展,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形态提供新的理论资源。(一)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障碍

影响和制约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三市文化产业生存状态的差异及协调发展的障碍;人才资源、技术创新和融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二)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潜力

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湖湘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优势;重视民营文化企业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健全人才培养成长机制。(三)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布局

国内外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促进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进步;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四)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的突破方略

长株潭试验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集聚——开发创新活力”与“辐射——形成共享网络”相结合;提升试验区文化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综合管理能力。(五)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的整合措施

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区域整合发展的模式;“三网融合”环境下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传播;政府部门横向与纵向协调运作的整合机制、整合载体和整合内容。四、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湖南省政府制定的《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到2015年,湖南文化和创意产业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速,总产出达到4300亿元,增加值达到1900亿元,占GDP比重达6%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左右。中共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湘涛指出:做强文化企业,加快产业发展,一是要统一思想,形成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共识,文化产业发展是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社会惠民生、建和谐的重要基础。二是要突出重点,把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要着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通过创优环境、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促进文化企业做大做强;要积极探索文化发展模式,做好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文化与旅游、文化与民生等方面的融合文章,提升文化产品的品质、品位、品牌;要不断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建设,加强文化消费市场培育,加大文化产品推广力度。三是要形成合力,强化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保障,努力推动文化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长株潭试验区要加大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财政支持方面,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度,采取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转制文化单位原已享受的财政扶持政策在转制和更名后继续执行。在税收方面,国家对新创办的民营文化企业,实行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文化产品出口按国家现行税法规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文化劳务出口境外收入不征营业税,免征企业所得税。积极营造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快文化市场的立法步伐,加强对非公有文化企业的活动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同时对损害和侵犯非公有文化产业的行为依法处理,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法制环境。

第一,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应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新型服务功能和新型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集群主要依托城市建立起来,它们利用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工商业网络、集聚型的文化市场、多元化的文化传统,以及大量流动的人口,与城市化浪潮特别是城市的功能转型、再造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及高端科技产业的融合,应成为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引擎。政府的协调与服务机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四大主体,它们的组合有利于催生各种创新活动和促进研发成果转化,推动长株潭三市早日进入“智慧城市”行列。

第三,应积极营造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在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的同时,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水平,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第四,政府要逐步加大文化市场开放力度,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鼓励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文化产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五,长株潭试验区还要赋予非公有文化企业国民待遇,即享有和国有文化企业同等的法律地位、同等的经济权利、同样的优惠政策等,使其良性竞争,和谐发展。

第六,文化产品销售决定文化产品的生产,建议在长株潭试验区设立大型的文化产品展示与交易中心,既推广文化有形产品,也推广文化创意产品,条件成熟时,每年举办一次长沙文化产业博览会,运用现代媒介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本土文化产品的风采。

本书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11WTB26]、“三网融合语境中湖南电视节目创新策略研究”[12YBB142]总结性成果,由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资助出版。本书由曾耀农教授总负责,丁红、欧阳秀兰、曾心滢、丁钊、曾忆梦、李东璟、胡寒、刘美霞、陈子燕、丁千、曾耀辉、赵海等参与写作,部分学生承担了资料搜集与整理工作。本书参考了许多文献与资料,未能一一注明出处,在此一并表示谢意。著 者2013年7月第一章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障碍

长株潭是国家设立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这是推进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湖南省也将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产业放在文化产业上,在“绿心”地带打造国家级“湘江论坛”,集群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休闲基地等,做强重点文化行业,做优特色文化园区,做大骨干文化企业。到“十二五”期末,长株潭文化产业增加值将占全省比重达50%以上,占长株潭GDP总量的10%以上。长沙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试验改革区的龙头,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刻不容缓,责任重大,而文化创意产业集中体现了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第一节 影响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湖南发展文化产业,在全国来说起步较早,观念也比较超前。20世纪90年代,湖南就提出了“发展文化经济,建设经济文化”,在理论上探讨文化产业的可行性;当人们还在争论文化是事业还是产业属性时,湖南省就首先提出要把文化作为事业来建设、作为产业来发展、作为行业来管理,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尤其在电视界,在大家开始“播新闻”的时候,湖南就已经开始“说新闻”了;在大家开始制作节目的时候,湖南就已经开始营运节目了,很快在全国赢得“电视湘军”的美名,为文化创意产业开拓了新路。

后来,文化产业在全国蓬勃兴起,发展十分迅猛。在上海,一个个富有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相继形成,成为上海发展新型创意产业的典范和载体,为上海的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共享平台,逐步形成上海极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发展形态,为上海的城市品牌建设发挥先导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在上海的悄然兴起,既符合上海“新型产业结构”的总体规划,又符合“科教兴市”的创新创意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创意产业是上海“新型产业体系”中的“先锋产业”,并与上海的总体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有机配合,成为文化产业的强大引擎,实现了与都市产业结构的相互融合与相互补充,在上海中心城区首先形成创意产业集群,并产生强烈的凝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西方国家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是文化消费迅速增长的阶段,目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部分大中城市市民收入大幅增长,居民消费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难以满足,产生明显的饥饿营销现象。据测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内少数几个总供给不能满足总需求的领域之一。英国政府支持文化创意政策,这是目前国际上产业架构最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是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英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在资金支持、组织管理、人才培养、生产经营等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制定系列扶持政策;在企业面临资金困境时,指导相关企业或个人从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获得投资支持,使其摆脱困境;逐步推动完整的创意产业财务支持系统,把项目奖励投资、培养创意人才、成立风险基金、提供贷款支持等作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务支持。

长株潭地区不仅在自然地理环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而且在历史上也是以同一区域出现在史册中,只是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名称而已。据史料记载,秦朝先后设置黔中郡、长沙郡,三国时期东吴设湘乡、建宁(今株洲)等县,唐朝时候潭州(今长沙)正式得名,清代时期长沙府置有湘潭县、长沙县,属于上下级关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沙、株洲与湘潭在区域上始终保持着统一性,相同的历史沿革,使长株潭地区形成了共同的文化传统、乡土口语和风俗习惯。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基础上,长沙先后划分出湘潭、株洲两个地级市,尽管三市分割以后整体上出现了某些离散趋势,经济方面有所削弱,但作为文化的一些基本载体如风俗习惯和价值取向大体上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给文化的整合奠定了历史基础,也为文化产业的系统规划创造了充足的条件。

调查发现,五大原因拖了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后腿”。一是集约化程度低,资本不足。如长沙的主要文艺演出场所分散在不同的城区,难以形成大规模聚集效益;二是由于收入较低,文化人才流失严重,造成本土创意人才稀缺;三是文化资源优势分散,文化资本积累不太深厚;四是文化体制改革相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而言有些滞后,文化观念还比较陈旧;五是湖湘文化“走出去”底气还不够足,缺乏文化自信,没有形成集团效应,实力还较为单薄。我们建议,长株潭试验区要着力打造创意文化资本的企业航母,激发湖湘文化市场活力,形成文化资本国际合作的产业模式,促进全球优质文化资源在潇湘大地上的合理利用与嫁接增值。

长株潭试验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强大的文化人才优势与现代市场经济相融合,孕育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市场,形成了多元化文化经济力量,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不可否认,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的位置,但与国际知名文化城市群相比,总体水平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周边地区的经济与文化的拉动作用有限。我们要不断深化对文化产业格局的认识,用市场的眼光和全球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形成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湖湘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也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全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特点和要求,是新时期推进长株潭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必选路径。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长株潭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中,可以把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向“两型文化”上,从而凝聚力量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构建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和成功后,可以依托“两型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总结经验,创造引领社会发展的新型的“两型文化”,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以上这些,是先进的文化发展观一些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启示,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长株潭试验区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这些启示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内容,作为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措施,作为我们引领文化产业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指针。第二节 三市文化产业生存状态的差异及协调发展的障碍

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坚持以市场为主体、以品牌为方向、以人才为根本、以提高幸福指数为目标的战略定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文学艺术,文化理念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文化创意产业源于文化又高于文化,是对文化资源和文化理念创造性的开发与整合,是文化对社会经济的深入挖掘和拓展,是对生活全方位的影响与渗透。创意产业融入了文化理念,才有了品位、价值和竞争力,才具有审美意义。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强的经济实力,走“一个中心、两个羽翼、三家联合”的发展之路。一个中心,就是要以长沙为中心,充分发挥省会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商业都市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两个羽翼,就是要把株洲、湘潭作为长株潭文化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撑,结合长株潭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走集团化规模化运作模式,逐步发展壮大;三家联合,就是要在长株潭文化产业发展长远规划上,注重统筹协调、资源互补、信息共享,摒弃短期效应,注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长株潭试验区各级党委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宣传思想战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造就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关心和爱护基层文化工作者,为做好文化产业工作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要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指标,制定文化量化考核目标。要切实把宣传思想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不断增强领导文化产业工作的能力。要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加快建立与完善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保护知识产权,切实为文化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十一五”期间,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8%(现价);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总产出达到1868.49亿元,增加值达到827.5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比2005年提高1.7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十一五”期间,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的平均增速分别达到144.4%、17.5%、28.8%、42.5%、57.2%和24.7%。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34.28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的63.7%,而三市GDP占全省GDP总量的42.2%。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其中长沙文化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迅猛,2009年长沙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达5397个,从业人员26.13万人,拥有资产459.24亿元,实现增加值达到371.8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占该市GDP比重达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张家界依托深厚的地域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多年来打造以旅游为主的文化产业,2009年其增加值比重也高达7.9%。其余市州的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株洲、岳阳和常德的占比为4.7%、4.1%和4.1%,其余九个市州占比均在4%以下。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25.37亿元,占GDP的8.25%,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83%,并拥有38.21万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这是一支强大的文化军队。长株潭试验区已经形成“出版湘军”、“广电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等一批知名文化品牌;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进入全国文化企业50强;湖南卫视品牌竞争力排名居全国第四;《体坛周报》占据全国体育类报刊60%以上的发行和广告份额;三辰卡通的《蓝猫淘气3000问》、宏梦卡通的《虹猫蓝兔七侠传》等动漫品牌闻名全国;湘潭红色文化旅游和株洲始祖文化旅游品牌享誉国内外,文化事业轰轰烈烈,但文化市场尚未拓展,经济效益尚不明显。从整体上看,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在全国范围来讲还难以称为翘楚。2010年,湘潭市完成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2亿,比2009年增长33%,文化产业增加值18.24亿,比2009年增长58.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为2.04%。全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23∶57∶20。从湘潭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发展现状来看,2010年是该市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一年。已经初步形成了由文艺演出业、白石文化业、文化娱乐业、出版发行印刷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培训业等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尽管近5年湘潭的文化产业发展增加值年增速都在20%以上,但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率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不到同期全省平均水平的40%、株洲市域的50%、长沙市域的20%。总之,湘潭的文化产业还处于一种原生状态,有待于今后的开发与整合。

根据北京大学发布的行业调研报告,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位居中国文化企业50强第7位。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数据,湖南图书出版综合能力位居全国第五,岳麓书社和湖南美术出版社成为全国古籍类、美术类出版社的冠军社。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总资产达到64.04亿元,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61.04亿元,利润2.92亿元。全省文化从业人员和人才队伍数量快速增长。据湖南省统计局测算,2009年年底,湖南文化从业人员总量达97.16万人。省会长沙人才聚集效应更加明显,2006—2009年,长沙市文化从业人员年均增长15.3%,并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市州宣传文化人才队伍规模迅速扩大,常德市近10年来,报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10%,广电系统从业人员年均增长8%以上,媒体从业人员以年均增长7%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永州市宣传文化系统体制内人才队伍由1996年的2270人增加到2008年的5233人,12年增长2.3倍。湖南文化产业门类众多,其中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服务、动漫产业等行业的就业人数增长较快,已成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就业领域。另一方面,湖南文化产业就业不均衡地分布在14个市州,具备明显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特征,其中省会长沙是全省文化产业就业的首位城市,占全省文化产业就业量的41.2%,成为文化人才创业的高地。

2001年上半年,长沙市政府拨款近百万元,面向全国招标,制定了《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纲要》规划了“一带”(湘江风光带)、“七片”(重点建设和发展的7个文化产业集中区域)、“多点”(分布在全市范围内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旅游景观)的总体结构布局,确立了“科学规划带动、龙头企业带动、重点项目带动、文化环境带动”的“四个带动”战略部署,以及“体制支撑、政策支撑、市场支撑、人才支撑”四个支撑体系。长沙市天心区文化产业园区地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地带,是湖南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试验田”和“领头羊”,也是中部五省(湘、鄂、皖、黔、赣)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近年来,园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强省”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长沙建设成国际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通过挖掘文化资源、健全管理机制、完善配套设施、明确产业导向和打造发展平台,推进了园区文化产业的较快发展。2009年和2010年,园区分别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65.74亿元和82.18亿元,保持了年均25%的增长速度,走在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前列。

长沙市政府提出,在未来五年中,将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卡通动漫、媒体传播、出版发行、文化旅游、文化休闲、文博会展、文化体育产业,突出打造传媒产业、人文旅游、文化休闲三大最具潜力的文化产业品牌。做大做强出版集团和艺术品交易中心,创建全国卡通创制及相关产业的龙头基地,真正把长沙打造成我国中部的“休闲娱乐文化之都”,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努力成为国际文化名城。株洲市存在文化发展规划比较滞后、文化经济意识相对不强、总体文化形象模糊、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不快等问题。尤其是文化产业实力偏弱,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偏低,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23204万元,比上年增长10.9%,仅占全市GDP的2.7%,低于全省2007年21.5%的增长速度和占GDP 4.9%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株洲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挑战,突出体现在: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各类资源流向高度集聚于优势地区和特大城市的背景下,株洲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将受到一定的冲击,既面临着外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资本挤占文化市场份额的压力,又面临着以长沙为核心及湘潭等地的湖湘文化圈的竞争和挤压的态势。

长株潭试验区要加大对改革和发展的综合投入,在文化方面主要是加大三个方面的投入。一是要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据《2012年世界城市文化报告》统计,在世界著名城市中,伦敦拥有最多的博物馆(173家);巴黎拥有最多的美术馆(1046家)和公共图书馆(830家);而纽约的剧院最多,共420家;书店最多的则是东京,共1675家。长株潭一些地方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些基层特别是农村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都与这方面的投入不足有关。我们要保持自己的文化发展优势,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必须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切实做到对文化投入的增幅高于GDP的增长、高于财政增收的幅度。二是要确保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成本。进行职工身份转换、对国有文化资产进行合理处置、对部分不良文化资产进行剥离,这些改革的成本,除单位自筹一部分外,主要靠增加财政投入来解决,这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三是要提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发展文化产业主要靠走市场,但走市场并不等于政府可以不管。一些文化产业走向市场后,特别是发展新兴文化产业,都需要政府的文化经济政策以及通过财政补贴、奖励等方式进行扶持。长株潭三市均应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和扶植一些有市场前景、有科技含量、有社会效益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并帮助民营文化企业摆脱困境,稳步成长,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第三节 人才资源、技术创新和融资能力等因素的制约

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统计资料显示,纽约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12%,东京是15%,伦敦是14%。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强调创意人才的培养,并涌现了一批高素质的知识型和技术型创意设计人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如创意产业较为发达的上海,其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湖南的文化创意人才所占比例就更低。

2006年以来北京市先后认定了21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10年北京市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进行发展。但是,由于各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发展方向、自身定位、人才供应和公共需求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各个集聚区在产业链的延伸、企业服务的滞后以及经济发展前景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快速推进。在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印刷包装产业基地——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草滩生态产业园,总投资1.8亿元的新华发行西北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正在以图书营销、电子出版物、文化用品等物流服务,打造管理、分销、聚集、培训“四位一体”的文化创业平台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出版发行聚集区。据了解,该物流配送中心将实现文化商贸产业销售收入60亿元以上,需要文化创意人才1万人。同时,草滩生态产业园内的双健包装、雄峰印务等一大批优势企业的建成投产,将突破“低效能、低品质、高消耗”的传统行业形象,以“绿色、高端、规模、协同”的全新产业形态,以环保型文化产业“扮靓”经济开发区,提升其文化品位,为陕西建设文化强省提供支撑,成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基地。“十一五”时期,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发展态势良好。北京大兴区委、区政府为支持新媒体产业基地更好的建设发展,先后将北京大兴经济开发区、星明湖度假村以及周边土地划归基地统一建设管理,为基地提供了更大的产业发展空间,也为技术创新提供平台。如今新2媒体产业基地总规划占地面积8.4km,呈现出开放式的产业布局,并形成了两区四园一村的发展格局。国家广电总局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动画总量8.2万多分钟,湖南占2.9万分钟,稳居全国第一。其中湖南宏梦卡通、三辰卡通名列全国十大动漫企业第一、二位。湖南诞生了“蓝猫”这一国产动画唯一的“驰名品牌”,同时产生了《虹猫蓝兔七侠传》、《奇奇颗颗历险记》等优秀的动画产品。《虹猫蓝兔七侠传》播出后,配套图书和音像制品在市场热销,图书发行超过1654万册,销售码洋达1.5亿元,创造了我国少儿图书发行史上的最高纪录,但湖南一直缺乏一个由政府主管的动漫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改革开放使深圳得风气之先,经济高速发展,但也曾获“文化沙漠”的恶评。深圳市政府认识到这个问题,近年来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每年设立的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就达5亿元人民币。按照规划,到2020年,深圳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培育一批在全国处于龙头地位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引进和培养一批文化大师级人才,形成一批优势文化行业和文化品牌,打造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GDP的11%左右,成为深圳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本地GDP增长速度和全国可比城市文化产业增长的平均速度,形成现代与传统融合、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组织体系健全、内外源经济均衡发展、技术设备领先、资源集约利用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使深圳真正成为国内一流、亚洲领先、全球知名的文化产业先锋城市,成为世界瞩目的宜居城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经验值得长株潭试验区借鉴吸收。株洲茶陵依托山水资源、人文资源优势,把文化产业作为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优先培育,以建设好中华茶祖文化产业园为龙头,全力打造国际国内最具影响的茶文化公园、茶文化旅游区、优质生态茶叶生产基地;加大对文化旅游项目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茶陵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努力营造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株洲市委宣传部部长张雄对茶陵县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文化产业呈现的强劲发展态势给予高度评价,并作出具体部署。

长株潭试验区要充分利用创业投资资本加速发展文化产业。据业内资料显示,目前创投资本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格局有三种:外资主要倾向于投资涉及新技术新产业等文化企业的早期阶段,所投项目多属于数字新媒体行业;本土PE更青睐于投资广电、出版、传媒等传统文化企业的中后期阶段;还有一些PE基金,则更倾向于在文化产业细分行业内寻求并购机会,开拓利润空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出现了逆市增长的好势头。然而,文化产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当前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还是房产担保、有形资产抵押等传统信贷方式,在知识产权、创意产品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以及其他配套金融服务方面仍显不足,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产品不多。长株潭试验区亟待成立由政府主管的文化产业担保公司,为文化企业融资解决后顾之忧。参考文献[1] 马笑虹,孟星,杨旭东,等.如何发展上海文化产业[J].党政论坛,2011,(3):38-39.[2] 廖广莉,谢洪波.“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1,(7):52-53.[3] 叶灵.文化产业的出路在创新[J].前线,2011,(10):42.[4] 张忠.走好太仓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新路[J].江南论坛,2011,(1):42-43.[5] 陈柳钦.文化产业尚需低碳发展[J].价格与市场,2011,(8):34-36.[6] 范书兰.信息时代文化产业统计指标的构建[J].统计与管理,2011,(4):14-15.[7] 李小兵.美国文化产业的四大特点[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1):64-65.[8] 肖川.论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制度支撑[J].中国经贸导刊,2011,(5):52-54.[9] 蔡武.谋划文化产业的新发展[J].现代企业,2011,(2):24-27.[10] 胡泓石.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应厘清几个关系[J].江苏政协,2011,(5):45-48.[11] 薛保勤,解国记.理性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10):22-25.[12] 陈叶军.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六中全会《决定》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总纲领[J].中国乡镇企业,2011,(10):2-4.[13] 赵勇.做强新闻服务,促进文化产业振兴[J].青年记者,2011,(3):54-58.[14] 马斌.对大同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J].前进,2011,(7):54-56.[15] 李新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是加快内容建设[J].广东经济,2011,(1):53-55.第二章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潜力

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其本身既是内容产品,又是技术产品,还是形象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有着很高的融合度,在优化提升产业层次、转变经营策略、提高经济质量和养成市民气质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既有意识形态属性,也有产业经济属性,能够促进产业发展由单一效益目标向多重效益目标转化,有利于保障文化安全;二是市场需求强、发展潜力大,能够由适应市场需求向创造供给需求转化,通过文化创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潜力,助推产业结构向高层次演进;三是有较强的创新应变能力,是一种创意产业,容易与传统产业的新技术结合,特别是数字信息技术使文化产品的制造、传播、流通变得更加便捷,文化内容更加丰富,产品形象更加绚丽,更有利于增加产品文化和技术含量,推动产业层次向高技术化发展;四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市场回报高,受益时间长,具有资源集聚、集约、集群和多次利用的优势,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提高现代产业的技术化和艺术化水平,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拉动和促进作用。第一节 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十五”时期以来,湖南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将深化改革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将完善管理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在土地、税收、分配、人才培养等方面,给文化企业以鼓励和支持,优化了文化人才成长环境,促进了湖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仍需要政府制定积极的促进文化产业稳定发展的长期政策,既要培植扶助重点大型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也要积极扶持富有特色、具有竞争力的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尤其是民营文化企业),引导中小文化企业走“专、尖、特、新”的道路,办出特色,办出风格,优势互补,集群推进,稳步前行。

政府要充分利用长株潭城市群融合与更新及“两型社会”建设契机,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机构与相关产业等方面选取指标、展开评价,最终制定长株潭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做好文化产业的顶层设计。这是考核各级领导的重要标准,也是检验和指导长株潭试验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依据。

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给创新产品的产生、转化、生产、扩散和市场化提供载体和发展空间。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是选择科学的发展路径。党的十七大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湖南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文化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创造了独特的“湖南文化现象”,“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和“演艺湘军”等脱颖而出,亮点纷呈,得到广泛的社会赞誉。2012年4月17日正式挂牌成立的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借着改企的强势东风,受湖南省文联派遣,于5月6日应加拿大多伦多索尼剧院特别邀请,以公司董事长刘军科为团长的《芙蓉国里》演出团一行,在加拿大多伦多索尼中心、滑铁卢、渥太华和蒙特利尔剧院进行了《芙蓉国里》改版后的首演,并由60人组成的Kitchner Waterloo交响乐团现场伴奏,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首创的交响乐与杂技专场演出形式和创新的合作交流文化产业项目,当地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观众好评如潮。

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发展依赖于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政府管理的透明度高,社会亲和力和多样化包容性强,信息流动和创意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方能构建文化产品生产体系、知识产权交易转化体系、流通交易体系、创意产业孵化体系,共同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价值链。杭州市已形成的现代传媒业、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八大重点发展行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创意良渚基地、下沙大学科技园、西溪创意产业园、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十大创意产业园区成为快速提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关键抓手。杭州的动漫产业以杭州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与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为平台,使中国“动漫之都”建设初具规模,聚集众多动漫企业进行文化产品创作与交易,走在全国前列。杭州市为了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借鉴。

长株潭试验区应该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安排专项资金,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文化产业贷款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贴息支持,对银行和担保机构支持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增贷款或担保代偿形成的损失给予一定补偿,切实解决文化企业的后顾之忧;要设立国有资本、省市两级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主体,对重点发展的文化企业集团、文化资源开发项目以及新兴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引导性、示范性的投资与运营,树立样板,加以推广。长株潭试验区应该根据文化产业特点,设立鼓励新兴业态发展的创业投资基金,以财政资金为主导,广泛吸纳外资和民间资本,并建立配套制度加以规范;由政府成立担保公司,对符合文化产业支持方向的企业或项目申请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解除文化企业的后顾之忧。第二节 湖湘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优势

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全球化还是区域化?答案是全球化思维,区域化运作。促进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当开掘湖湘文化的宝贵资源,充分整合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人无我有的文化特色与产业品牌,形成比较优势,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由于几千年来湖湘各种人才的努力,长株潭试验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化,既要加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又要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和比较优势,开发具有湖湘特色、内容深厚、层次丰富的系列文化产品,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人群的文化需求与审美需求。同时,还要以开放、创新意识引进外来文化资源,使用现代传播手段,促进湖湘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扩大影响力,进一步丰富湖南文化产品及其内涵。长沙鲜明的人文文化、独特的大众文化、独秀的影视文化和前卫的卡通文化,湘潭的伟人文化、名人文化和书画文化,株洲的炎帝文化、红色文化、企业文化和移民文化都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大价值,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在20集电视连续剧《日出东山》开机之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湘乡市以前所未(1)有的速度拆迁平整了3000多亩“励志论坛”项目的土地,励志大道全线拉通,励志广场、励志大厦正在规划建设,这一片土地已经呈现出巨大的升值潜力,将拉动超过50亿的相关投资。一座以励志论坛为核心的新城区已是呼之欲出,充满湖湘文化与红色文化氛围。可以说是一部《日出东山》的拍摄带动了一座永久性励志论坛的建立,而一座励志论坛的建立又带动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文化的多元互补性为长株潭三市文化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而言,广播影视、文化旅游、图书报刊、文娱演艺、湘绣烟花、动漫游戏、网络媒体、文博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更多地要从反映湖湘文化发展脉络、湖湘人物风采、湖南红色文化、湖南传统精神、湖南风土民情、湖南历史传说、湖南各民族特色风情以及彰显湖南各个地域丰富的、具有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等视角,来发掘题材,重新包装,创新内容与形式,跟上时代步伐,推向全国乃至全球。株洲是红色文化的展示中心,其在中国红色革命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是中国革命发源地之一。茶陵、炎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留有弥足珍贵的伟人足迹和感天动地的先烈故事;一条条红军标语、一首首红色歌谣,仿佛还在述说着当年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伟大功勋。同时,株洲也是企业文化的集聚场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八大工业基地之一,株洲工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就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株洲南方公司、电力机车公司、车辆厂等一大批大型企业,有着相当丰富的历史遗存,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价值,还有一些工业设备、工具,无不体现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光彩,值得文化人才加以述说与传播。

在近现代每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湖湘文化都有优秀的表现,它曾经表现为优秀的军事文化,就是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的崛起;也曾经表现为优秀的政治文化,那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湖南籍政治领袖的出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表现为一种优秀的工商业文明,而文化产业是其中的突出体现。湖湘文化在这个社会转型过程中,如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不能有突出表现,它就只能进入历史博物馆,甚至被人们遗忘。湘军是150年前清代一支由曾国藩缔造的能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