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16:30:30

点击下载

作者:《书立方·养生馆》编委会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试读:

绪论 顺天应时自然养生法

古代养生学家根据前人延年益寿的养生经验,将良好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相结合,总结了十二时辰养生法。在古代,人们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代表一昼夜中的十二时辰。每一时辰为两小时,具体来说分别是:子时23:00-1:00,丑时1:00-3:00,寅时3:00-5:00,卯时5:00-7:00,辰时7:00-9:00,巳时9:00-11:00,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申时15:00-17:00,酉时17:00-19:00,戌时19:00-21:00,亥时21:00-23:00。这样,十二时辰就细分为24小时,和现在的用法完全一致。

从古代起,“天人合一”的观念就被用来解释人体的各种自然规律,时间也不例外,不同的时辰有不同的养生法。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把人的脏腑在十二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了解时辰与养生

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人体的健康,会受节气变化、地理环境以及时间运转的影响。每日的十二时辰与人体的十二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因此,不同的时辰里,人们需要养生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奠定了子午流注学说的理论基础,其后经历代医家的补充、发挥和发展而不断完善,从而形成极富特色的传统时间医学体系。“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它们分别是中国古代用来计时、标位以及记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在防治疾病方面,古人根据子午流注医学理论创造出一整套子午流注针灸法。

从时辰养生这个角度来说,子午流注(也就是中医时间医学)可以充分发挥其独到的优势,突显其特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代十二时辰长寿养生法

1.卯时(5:00-7:00):见晨光即披衣起床,去室外打太极拳或练导引术。

2.辰时(7:00-9:00):起床健身后,饮一杯温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洗脸漱口,吃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

3.巳时(9:00-11:00):此时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养花。疲倦时即闭目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不宜高声与人长谈,须“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00-13:00):午餐要求食物暖软,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饱。食后用茶漱口,涤去油腻,然后午休。

5.未时(13:00-15:00):此时或午休,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或读书(相当于现代人看报),或做家务。

6.申时(15:00-17:00):此时或读名人诗文,或练书法,或去田园绿地散步,或观落霞。

7.酉时(17:00-19:00):晚餐宜早,宜少,可饮一小杯酒,但不可至醉。用热水洗脚,有降火、活血、除湿之功效。晚餐后漱口,涤去饮食之毒气残物,以利口齿。

8.戌时(19:00-21:00):轻微活动后安眠。睡时宜右侧卧,“睡如弓”。先睡心,后睡眼,即睡前什么都不想,自然入睡。

9.亥子(21:00-1:00):安睡以养元气,环境宜静,排除干扰。“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可屈膝而卧,醒时宜伸脚舒体,使气血流通,不要只固定一种姿势。

10.丑寅(1:00-5:00):此时为精气发生之时,人以精为宝,宜节制房事,但也不宜抑制。

第一章 子时:胆经旺(23:00-1:00)气血流注,保护身体暖阳

子时胆经当令

胆经——子时值班的“法官”

子时(23:00-1:00)气血进入胆经。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胆的生理功能是供应内脏胆汁,帮助食物消化代谢。不注意按时睡眠,会影响气血回流胆经。

从经络循行线路图上可以看出,胆经在头侧部的穴位分布异常密集,胆经气血异常容易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皮肤粗糙、胸胁疼痛、失眠多梦、易惊、忧愁、神经官能症、鬓发白等问题。所以成年人最好养成每天子时就寝的习惯,否则容易衰老。

胆经上的穴位:胆经单侧44个穴位(双侧共88个穴位),其中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外侧,29个穴位在臀、侧胸、侧头部,首穴瞳子髎,末穴足窍阴。

胆经的循行:胆经的循行起于眼外眦角的瞳子髎穴。上行至额角,环绕侧头部,向下循行于耳后,至肩入缺盆,下至腋窝,过胸部到季肋,下行至髂关节环跳穴,再沿下肢外侧中间,经膝外侧腓骨前缘,外踝前方到足背。止于第四趾外侧端的足窍阴穴。

胆经的养生调理之道

子时阴气最盛,是一天之中最黑暗的时候,也是人体气血阴阳交替转换的一个临界点。阳主动,阴主静,此时最需要安静,不要熬夜,要及时上床睡觉。子时睡眠养胆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宁舍一顿饭,不舍子时眠。”良好的睡眠可以让身体补充能量、恢复精力,有“养阴培元”之效,还能让头脑清醒起来。否则,胆经就会出现问题,表现为口苦、时常叹气、胸肋部作痛以致身体转动困难等。病情严重时,还会表现为面部毫无光泽,全身皮肤干燥,以及足外侧感觉发热等症状。胆的主要功能是储存、排泄胆汁,中医称“胆者,中精之府”,内藏清净之液,即胆汁。胆汁味苦,色黄绿,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食物消化,是脾胃运化功能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黄帝内经·素问》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全身气血取决于胆气生发。子时睡眠好了,对一天至关重要。理论上说,在胆经最旺的子时按摩胆经是最好的进补,但实际上,子时强调要熟睡。因为同名经同气相求,退而求其次,可以在手少阳三焦经经气旺时(就是晚上21:00-23:00),敲打或揉搓手足外侧的少阳经。

“子时觉”养阳,阳气足不生毒

子时,阴气渐衰,阳气渐长。从养生治病的角度来讲,“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养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养阳。《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中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就是说,一天就是一年的浓缩,晚上23时到凌晨3时相当于一年中的“冬季”。此时睡觉养阳气,保护了我们体内的阳气,就能祛邪扶正,抵抗寒毒。反之,如果我们不休息,那就相当于在和天地做“拔河游戏”,阳气受损,阴阳不调,则会百病丛生。

有句话不是说嘛,“腾不出时间睡觉,就得抓紧时间吃药”。如果你是因工作太忙,习惯加夜班工作,那你可以选择早点睡,早点起来再做,这样既能充分养生,又不至于耽误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是为了上网、玩游戏、看电视而不早睡,那么你因此伤了身体就更不值了。“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至关重要。睡眠质量好的人可以10:30上床,半小时后也差不多进入了深睡眠。睡眠质量差者,就要更早一些上床睡觉,具体时间自己要掌握好,但一定不能养成“赖床”的习惯。睡晚了,阳气就伤了,如果再睡懒觉,那阳气更是升不起来了,实在困的话,你也要按时正常起床(成人7~8小时睡眠为佳),然后在中午的时候睡个午觉,这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调畅胆气能促进健康和睡眠

调畅胆气不容易生病《黄帝内经·素问》曰:“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意思是说,同样有外来的恐吓,对勇敢的人来说,胆气行畅,恐吓引起的身体变化就消失了;而对于胆怯的人来说,胆气不畅,恐吓引起的身体不良变化就会留下来,逐渐形成各种疾病。所以胆气调畅了,就不容易因外界惊恐而生病。

现代医学表明,人体的情绪表现与一定的生理活动相联系,情绪的反应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理过程,惊吓、愤怒、不满、冤屈等不良情绪因素会引起身体生理活动的异常,从而出现躯体疾病。对于胆气调畅的人,这些不良情绪不会影响到人体的生理过程,或者影响比较小,身体能够自行调节,消除或削弱不良情绪对生理过程的影响。

生病的人更容易胆气不畅

现代医学表明,人在疾病期,由于疾病的影响,也会产生相应的不良情绪。譬如,许多胆结石症、胆囊炎等胆病患者都具有胆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如疼痛、胃肠不舒服、大便不顺畅、消化不良等。由此整日忧心忡忡,有胁肋疼痛就怀疑为肝癌,咽部不适就怀疑为喉癌、食管癌,头昏就怀疑为脑部肿瘤等,这些都是生病的人更容易胆气不畅的临床表现。

具体调畅胆气的方法有:在胆经旺盛的时辰进入睡眠,以保持愉悦心情,舒畅意志;经常敲击胆经的穴位,有针对性地补益胆气,祛除胆腑的痰热、痰湿等。

胆汁分泌正常,脾胃消化才有保障

护胆要吃早餐

早上一定要吃早餐。如果不吃早餐,就会导致空腹的时间过长,胆汁分泌减少,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增加患结石的风险。

脾胃和胆之间的关系

胆汁为肝之余气所化生。胆汁在肝内生成之后,在肝的疏泄功能作用下,流入胆囊。胆囊的作用主要是浓缩、储存和排泄胆汁。如果将肝脏比喻成胆汁的“生产工厂”,胆囊则是存放胆汁的“仓库”。正常情况下,胆囊除了存储胆汁,还会对胆汁进行“精加工”。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仓库”的大门就会紧闭。而人在进食3~5分钟之后,胆囊就会开门放行,将存储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和吸收。而且,肝胆的疏泄功能对脾胃升降也有促进作用。胆气足,胆汁分泌旺盛,脾胃升降有序,消化能力才强。如果胆汁得不到正常的生成和排泄,脾胃升降紊乱,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想要减轻脾胃的负担,就得保护好胆,使胆汁得以正常的分泌。

夜宵阻碍胆汁分泌

吃夜宵会阻碍胆汁的分泌,而且会让人发胖,对健康也有极大危害。很多人熬夜就会感到饿,肚子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要吃夜宵才行。这是因为体内生发的阳气被消耗掉了,此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养阳——睡觉养阳。人体只有静止不动,阳气才不会受到消耗,才能慢慢生发起来。如果人们在睡前吃了夜宵,肠胃就必须增加工作量去消化食物。肠胃运动,就得靠阳气的滋养,这样刚刚生发起来的阳气就会被消耗掉。胆为少阳脉,少阳之气生发不起来,就会影响胆的功能。长此以往,胆经就会出问题,胆汁的分泌就会减少,而胆汁是消化脂肪的得力干将,胆汁分泌不足,脂肪就会在体内沉积下来,人就会发胖。

胆经的日常锻炼和养护——敲胆经

敲胆经的作用

活气血,促胆汁分泌:敲胆经可促进胆汁分泌,增加气血。人体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人吃进去的食物,有一部分由胆汁分解成人体造血所需要的蛋白质。因此,如果胆汁分泌不足,则食物被分解成可供人体吸收的蛋白质就不够,也就不能提供人体造血所需的足够材料了。

调脏腑,理气机:敲胆经可以调理脏腑的气机,人体是一个升降出入气化运动的机体,肝气通达,气机调畅,则脏腑气机升降有序。气机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身体才能达到平衡,如果气机不通畅,就会出现喜欢叹气的情况,这是因为叹气可以使气稍稍通畅一些。

增强抵抗力:足少阳胆经是处于半表半里的,邪气侵犯人体往往会和正气在半表半里中进行抗争,这时人就会感到忽冷忽热,正气强,就会把邪气驱赶出去;如果正气虚,邪气就会长驱直入进入身体里,从而使疾病加重。敲胆经可以增强人的抵抗力。

敲胆经的方法及作用

方法:拍打胆经从臀部到膝关节这一段(大腿外侧正中间的那条线)。手握空拳,用掌面一侧从臀部往下顺着气血的流向(从上往下)缓慢拍打,直到膝关节处。两侧都要拍打。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很厚,因此必须用力敲打,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作用:通过对胆经上重点穴位的敲打,起到通经活血的效果。

干梳头疏通胆经,预防白发

白发形成的原因《黄帝内经·素问》认为,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就是说,女子42岁,男子48岁,体内阳气开始衰竭,头上就会慢慢出现白发,最易出现白发的地方就是两鬓。

按照中医的理论,头发的两大能源物质为精和血。头发健康,则说明精血充足;而“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当阳气衰弱后,气血也会不足,头发得不到足够的养料,就会干枯变白。两鬓白,说明是足少阳胆经出了问题。因为胆经是从人的外眼角开始,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着人体的侧面走下来的。胆经瘀堵,气血过不来,白发自然就生出来了。而少年两鬓斑白也和胆经有关系,所以想治疗少白头,就得从根源入手,调理胆经的气血,气血足了,头发就会健康。

干梳头疏通胆经,气血充足养黑发

方法:五指张开,像用梳子一样由前发际梳到后发际,先中间后两边,适度用力,对头皮轻轻按压,反复梳100次,至头皮微微发热为止。

功效: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分布着许多经络如胆经、胃经、膀胱经,经常梳头不仅可以刺激胆经,对其他经络也有很好的刺激效果,从而使这些经络通畅,生发阳气。阳气足,气血也会足,头发得到气血的供养,就会乌黑、浓密。

按揉胆经穴位巧治小病

阳陵泉穴——防治胆囊炎、胆石症

阳陵泉穴在小腿的外侧,具体位置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它是胆经合穴,也是胆经气血最旺盛之处,与胆的联系最密切。有胆囊炎、胆石症的患者,往往在这个穴位或这个穴位下一寸位置的奇穴(胆囊穴)处,有压痛(按压疼痛)或结节(皮肤下的小硬疙瘩)等异常反应。

研究表明,针刺阳陵泉穴可以使胆囊的收缩加强,胆管运动和排空能力增强,胆汁的流量明显增多。按揉穴位可以起到与针刺相似的效果,所以每天按揉阳陵泉穴,加按胆囊穴,可疏利肝胆之气,起到防治胆囊炎、胆石症的作用。

阳陵泉穴也叫做“筋之会穴”,因为筋主持四肢和各个身体关节的运动,所以当身体的关节运动出现障碍时,比如偏瘫、膝关节炎、肩周炎、腕踝关节扭伤等,一定要按揉这个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滑利关节,促进机体的恢复。

光明穴——明亮眼睛,预防眼病

光明穴在腓骨前缘,外踝尖上五寸的位置。将外踝尖与腿窝横纹间分成16份,外踝尖上第五份,腓骨的前缘即是穴位的准确位置。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目”,眼睛与肝密切相关,而肝与胆是相表里的脏腑关系,所以胆经上的穴也可以治疗眼病。这种取穴方法也称“上病取下”。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这个穴的穴名正是来自于它的主治作用——可以使人眼睛明亮,恢复光明,才叫做光明穴。所以经常按揉光明穴,可使眼睛明亮,还可防治青少年近视,消除中年人的眼疲劳,预防干眼病和老年白内障等疾病。

风池穴——清脑明目,防治头痛

风池穴在脑后,用大拇指与食指沿着后颈部的两条大筋(两侧斜方肌)外侧缘的凹陷向上推,当推至凹陷的上端,与后脑勺(枕外粗隆)下缘相齐平的位置便是风池穴,是风邪容易侵袭的地方。因此,冬天要戴围巾保护颈部。

风池穴是疏散头部风邪的要穴,可以辅助治疗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窦炎、耳鸣等,尤其擅长治疗各种类型的头痛,平时按揉风池穴可以清头明目,提高学习及工作效率。可以用两手拇指的指腹(手指肚)在两侧风池穴同时按揉。

胆毒易患结石,可以用吃来碎石

40岁后,每个人的身体里一般都有结石。之所以没有症状,是因为石头小,通过每天的排泄就能排除,并且有的人饮食较清淡,所以他们大多可避免结石的疼痛及手术之苦。

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呢?胆汁75%是由肝分泌的,由胆来储存,胆储存的胆汁是非常干净的。胆汁是一种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作用,所以我们吃完肉和油脂性的食物后,胆汁就会从胆囊里出来,把油脂分解掉。胆结石形成的原因很多,最基本的一条,即胆固醇的含量增高,胆固醇转变为胆汁的代谢障碍,这与人们日常的饮食习惯紧密相关。

因此,在饮食上预防胆结石,少吃高糖类、高油脂类(甚至高胆固醇类)食物;此外,便秘者肠道内的大肠埃希菌也会上行胆道,从而诱发细菌感染,所以要积极预防和治疗。

慢性肝炎、肝硬化也易患结石,需查明原因治疗。无论怎么说,胆结石者宜早治。治得越早,排得越干净,否则会引发黄疸、胆管炎、胰腺炎等。

患胆结石,有人主张“多喝水”,其实,多喝水的效果不是太大。因为结石大后已形成“板结”,很难用水排出石头。大石头最好去医院碎石,然后再排石。

对于非常细小的泥沙状结石,有一个好的调理方法,每天晚饭吃得清淡一些,然后晚上22:00-23:00喝一杯生冬瓜汁。将嫩冬瓜切块,带皮、子一起捣烂,喝汁。冬瓜浑身是宝:皮,利尿消肿;子,清热化痰、消痈排脓、利水利湿。冬瓜汁最利胆。但冬瓜性微寒,所以脾胃虚寒、肾虚者不宜用此方。

除了食疗,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治疗胆结石。胆俞穴就是我们对付胆结石的“有力武器”。方法很简单,先找到两侧胆俞穴,位于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然后用双手指压10~15分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天一次,再用大鱼际循本穴上下推揉30次。治胆经疾病,如胆囊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肝炎等症效果显著。

老人子时难眠,小米解毒、催眠最有效

子时是最困最容易睡着的时候。但是对很多人来说,睡眠却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特别是老人,每天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算睡着了,只要听到一些风吹草动就特别容易惊醒。

那么,子时失眠与什么有关呢?通常年轻人失眠,夜里都特别爱做梦,很多时候像我们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或者与白天精神紧张、兴奋、烦闷等因素有关。而老年人,因为其阳气衰弱,阴血少,阴阳不和,则五脏之气不调,则易失眠。

中医认为,子时失眠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失常及阴血不足有关。阳气是滋养脏腑气血精液生成的根。失眠则阴阳失调,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就会使内毒丛生,这样白天就会精神委靡、瞌睡连连,晚上又睡不着,哪怕到了晚上11点多,也无法入睡。所以治失眠既可通过补气血来调,也可通过补阳气来调。因此,气血补足了,阳气就不虚了;同样阳气旺了,气血也就不失濡养了。

先从养脾胃气血来调。从中医角度来讲,“胃不和则卧不安”,凡是久治不愈的失眠,都可以通过调理脾胃气血来改善。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只要是失眠者都可以吃,有百益而无一害。取小米30克,制半夏3克(注意半夏一定要温水下锅),煮粥食,每天晚上做晚餐服用,坚持服用一两周,失眠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那么我们为什么选小米呢?因为早在古代,老中医就认为小米可排毒,有清热利尿、滋阴养血、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小米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提高色氨酸的数量,这种物质能促进大脑神经胞分泌“五羟色胺”,而五羟色胺能暂时抑制大脑的思维活动,从而使人产生困倦感,帮助入眠。《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半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治头晕不眠的效果特别好。

第二章 丑时:肝经旺(1:00-3:00)深度睡眠,让生命之树常青

丑时,肝经当令

肝经——丑时值班的“大将军”

丑时(1:00-3:00)是足厥阴肝经气血最旺的时刻。从经络循行上可以看出,肝经属于肝络于胆。肝藏血,肝脏能储藏、分配和调节全身的血液及疏导全身功能活动,使气血调和。《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经就像人体内的大将军,帮助肝主疏泄、主藏血功能的实现,从而达到肝气得舒、气机得畅、血液得调、外邪得出、抵御强敌的目的。如果“大将军”失职就会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筋脉失养,则身体感觉疲劳,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正常的精神情绪活动也会出现异常。肝气用得多,肝血耗伤就会影响人的视力,因为“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所以应该利用好这个时辰,养好肝脏。

肝经上的穴位:肝经单侧有14个穴位(双侧共28个穴位),其中12穴分布于下肢内侧,其余二穴位于腹部及胸部,首穴大敦,末穴期门。

肝经的循行:肝经循行起于足大趾,外侧甲角旁一分大敦穴。经足背,在下肢内踝上八寸之前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内踝八寸以上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绕阴器,抵小腹,行于侧腹胸部。止于乳下二肋的期门穴。

肝经的养生调理之道

要想养好肝,首先要在精神上保持平和舒畅,不要暴怒和抑郁,以维持其正常的疏泄功能,还要以熟睡来维持肝主藏血的功能。如果我们在夜晚丑时还不休息的话,血液就要继续不停地“运于诸经”,无法归于肝用以养肝,那么肝脏在超负荷运转下难免会有闪失。所以,丑时一定要睡觉。《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说,“故人卧血归于肝。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所以养肝血至关重要。人只有休息时,肝脏血流才充分,才能养好肝。在肝经气血最旺的丑时,睡觉无疑是养肝血的最好途径。在肝经最旺的丑时按摩肝经是最好的进补,但由于凌晨人应该安静地休息,为与自然之气相应,可以按摩与肝经同名同气的手厥阴心包经。按摩手厥阴心包经养肝补肝的时间以19:00-21:00最好。

深度睡眠让肝血推陈出新

丑时是进入深度睡眠、充分休息的黄金时段,这个时间段里肝经最旺盛。人体在此时应进入深度睡眠当中,有利于肝血的代谢,睡得越深,肝血回流的效果越好,运行、排毒的功效就越高。如果此刻没有好好休息,肝血不能及时回流,就会导致代谢失常。肝血不能“推陈出新”,肝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肝病。

肝脏的功能

中医认为,肝脏有储藏血液及调节血量的作用,相当于储存能量的“仓库”。丑时是气血流经肝脏的时段,此时废旧的血液被淘汰,新鲜的血液再生,血液的新陈代谢得以顺利进行。此刻也是肝脏自身功能得到修复的时候。血液还有一个功能是排毒。它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人体每天会产生许多毒物、废物,有时食物中也包含一些有害的物质,肝脏可以分解这些有毒物质,然后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分泌到胆汁或血液中,之后再将其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当中,充足的气血既可以为肝脏解毒提供能量,又可以起到“搬运工”的作用。

睡觉让肝更好地工作

睡眠质量不好,就会造成肝火上升。按照中医养生的观点,每晚最好在子时前入睡,这时肝胆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休养。人动血行于诸经,“人卧血归于肝”,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体静卧时,气血才能归于肝脏。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气血就会继续不停地“运行于诸经”,无法归肝养肝。这样肝脏的血液得不到代谢,存储能量的“仓库”空了,体力也就无法恢复,这时人们总会感到累。新鲜的血液无法生成,原来进入血液中的毒素也就无法顺利排出。如果毒素长期积聚在人体内,就会产生疾病。

丑时养好肝血,预防春困

《素问·六节脏象论》讲,“肝者,罢极之本”,春困与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想预防春困,就得养好肝。肝五行属木,与春天欣欣向荣的气象正好相合,此时养肝,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何会“春困”“春困”是因为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人们在抵御严寒的过程中消耗了体内大量的阳气。阳气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待到初春时,阳气刚刚生发,气血偏于外行。“冬藏”消耗大量阳气,若此刻熬夜或大脑思虑过多,肝失疏泄,阳气生发再受到限制,身体就极易疲劳、倦怠。

另外,按照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自然界的四季与人体也是一一对应的。春季适逢肝经当令,因此肝气在春季最为旺盛。但肝气过于旺盛,加上春季多雨、天气潮湿,湿气容易困在脾胃,就会造成整个脾胃的运作失常,以致中气不足,人体就会出现疲劳、乏力、头昏脑涨等不适症状。

养肝防春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古人指出,早睡早起,经常散步,披散头发,穿宽松的衣裤,勿动杀念,一切顺应自然。

早晨起床之后伸伸懒腰,养肝的效果非常好。因为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松软懈怠,此时气血流得很慢,所以清晨醒来后总会感觉浑身松软无力。通过伸懒腰可以起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的作用。通过这个动作,不仅可使头脑更加清醒,同时肝脏功能也受到了激发,从而起到很好的养肝效果。

肝是女子的先天

女子以肝为先天,这源于女性生理上的特点。女性的身体结构中有独特的胞宫(子宫)、卵巢等生殖器官;在生理功能上每月有月经,成年后要怀孕、生产,产后要哺乳1-2年,这些特点决定了男女有着不同的生理基础。

肝藏血是基础

女子以肝为先天是以肝藏血为理论基础的。肝是藏血的容器,还有调节血液容量的作用。血是身体最宝贵的物质之一,血液量太少、浓度太稠、温度太低、温度太高都不行。对于女性来说,血是根本,因为女人的经、孕、产、乳均与血液密切相关。月经是血液充盈到一定程度,血液满了溢出,称为月经排出。怀孕以后,胎儿从小到大的生长,靠的就是血液的不断供应,从而得到能量。

分娩的过程也是大量损耗血液的过程,如果血液不足,产妇还可能出现血晕,甚至出现意外。分娩生产以后,乳汁也是血液化生的,血液不足,乳汁就不足,宝宝就不能喝到妈妈甘甜的乳汁。所以血液对于女性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综合来说,肝藏血丰富、充足是女性生理特点依赖的基础,女性一生以血为重。

养肝血远离妇科病

女子以肝为先天,其实也反映了女性的病理特点。同时也警醒女性:肝对妇科病的影响最为突出,这是因为女性特殊的病理特点容易导致肝生理功能失常。

女子天性肝气易郁结不舒畅:一般来说,女性常有慈悲、爱恋、喜欢、憎恨、嫉妒、忧愁、多虑等情志,容易执著不放,情不自禁,难以自我控制,从而导致肝气郁滞。

所以肝郁气滞是妇科病最重要的特点与病理机制,在妇科病中占很大的比重。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在上部可见梅核气,即咽喉中好像有个梅子的核卡着,吐不出去,也咽不下去;在中部可见两侧胁肋胀闷,善太息,乳房胀痛;在下部可见小腹两侧拘急胀痛、痛经、闭经、不孕等。临床常用方剂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逍遥散等,均是以疏理肝气为主的经典名方。

女子生理特点易致肝郁:作为生理规律,月经是以每月为藏泻周期,怀孕分娩是以10个月为藏泻周期。这个规律说明女性在经期及经期前后、孕产期、更年期都是气血急聚、波动起伏的不稳定时期,再加上内外各种因素影响,经常会干扰这种动态平衡,扰乱女性生理调节机能,导致体内气血阴阳异常,引起血虚、血滞、血瘀,进而由血影响到气,导致肝气郁滞,情绪也会随之多愁善感。

从临床来看,即使没有情绪上的异常变化,在经期、经期前后或绝经前后,也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肝气郁结表现,平时身体虚弱、阴血不足、精神不振的女性更为多见。养肝血可解这类人的肝郁。

妇科病还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由于女性得病容易肝气郁滞,使身体处于失调状态,一旦持久加重,容易发生气郁化火、伤阴耗血、生痰夹瘀的变化,累及肾脏、脾脏、心脏、肺脏及冲脉、任脉、带脉,变生多种疾病。临床常见的肝肾虚损、肝郁脾虚、心肝血虚、心肝火炽、肝火犯肺、肝郁肺虚等病症,都不同程度上伴随有冲任失调、冲任亏损、冲任瘀阻而引起的妇科疾病。所以有人说肝为五脏六腑之贼(指肝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密切),女性尤其是这样。

保护好肝脏,远离妇科病:肝藏血,主疏泄。它相当于一个“血库”,这个血库充盈,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冲任二脉通畅,月经就会准时到来,妊娠孕育及分娩等也得以顺利进行。如果“血库”告急,或是肝的疏泄功能不正常,以致冲任失调,就会导致月经紊乱、白带异常等病症,严重时还会导致不孕不育。而且女性性格多偏于内向,多愁善感,因此容易被七情所伤,这样就更容易导致气机瘀滞。气滞则血不行,脏腑失去气血的滋养,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等各种妇科病也就接踵而来。作为女人,必须养肝血,疏肝郁,只有这样才能远离妇科病的困扰。

怒伤肝,有了火气一定要发出来

怒伤肝导致的后果

如果将心比喻为君王的话,肝就是刚正不阿的将军。君王的安全要它来保护(藏血以养心),外敌的入侵要它来防御(解毒)。然而怒则伤肝,身体跟着也会大乱。

从气机的升降运行来看,肝气宜条达舒畅,柔则血和,郁则气逆。一个人生气的时候,总会感到血往上涌,进而出现面红耳赤、吃不下饭、胸闷腹痛等症状。这是因为“怒则气上”,肝气生发太过。肝藏血,血随气行上冲到头部,就会出现眩晕、脸红脖子粗等状况。《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生气所导致的后果可不止这些。肝失疏泄,肝气就会像匹野马一样在体内横冲直撞;肝气横逆犯脾,脾失运化,就会感到腹胀;横逆犯胃,就会出现呃逆、吃不下东西,严重时甚至导致吐血。所以,想要保护肝脏,一定要少生气。

宣泄肝气的两种方法

生气之后,不要把气憋在心里,而使肝气得不到宣泄。肝经走两胁,乳房为肝经的必经之处,肝气郁结,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乳腺增生。肝无补法,只有破法。想要破解肝气郁结有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哭。按照中医五行说,肝为木,有生发的特征,在志为怒;肺为金,在志为悲;金可以克木,所以悲克怒。一个人生了很大的气,要想把气给泄了,哭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按摩右季肋部肝胆区:用拇、食、中三指撮捏右季肋部皮肤,自上而下进行捻动,反复操作三分钟;张掌,一手掌或两手掌重叠,按放在右季肋部,自右向左横擦三分钟,使局部皮肤发热。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对肝脏和胆囊形成刺激,从而起到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的效果。

经络通畅眼明亮

神明之窗,靠精和气血《黄帝内经》讲,眼睛明亮有神、视物清楚的根本在于精气充足。整个眼睛是五脏精华的聚集之地,肾的精华在瞳孔;瞳孔外的黑睛由肝精滋养;心精表现在眼睛的血络上;肺精表现在眼睛的白色部分上;脾精则约束整个眼系。眼睛视力的好坏,既取决于五脏六腑的精气盛衰,也反映着五脏六腑的精气盛衰。形容一个人有精神,往往说他的眼睛炯炯有神,这就是精的表现。

肝和眼睛的关系十分密切。按照中医的理论,肝的经脉上连于目系,眼睛的视力正常与否,皆有赖于肝的疏泄及肝血的滋养。肝血提供的血液和阴津可以滋养眼睛,只有肝脏功能正常,看东西才能清晰明亮。因此,有了肝血的滋养,眼睛才不会干涩、红肿、疼痛。

流泪,把痛苦哭出来

中医认为眼泪由肝分泌,泪为肝液,是肝血的一部分;现代医学则说是靠泪腺分泌。眼泪能起到润滑、滋养眼球的作用,一旦眼睛里进入异物,大量的泪液就会被分泌出来冲洗眼球,保持清洁。眼泪已被证实是缓解精神负担最有效的“良方”。受了委屈或被悲痛折磨时,挥泪痛哭能把心中的痛苦发泄出来,对改善情绪有益。

强烈的情绪刺激,会使泪腺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哭泣是释放和排出毒素的过程。情感性痛哭的眼泪比反射性痛哭的眼泪含有更多的蛋白质,而且眼泪中的蛋白质还能改变情绪。哭也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特殊运动,这种运动也使情绪和肌肉放松,从而使人轻松。

按摩肝经养生穴

丑时是气血流注肝经的时间,但这时是人们睡眠的黄金时间,所以肝经的调养应该放到其他时间来做。足厥阴肝经是一条上下走向的经络,从脚趾经腹部到头顶,这么长的一条经络,不可能面面俱到,可以重点按摩太冲、行间、章门等穴位。

太冲——养肝还得取其原

中医讲久视伤肝血。肝开窍于目,目之所以具有视物功能,全依赖肝精、肝血的濡养和肝气的疏泄。肝经上连目系,肝的精血循肝经上注于目,使其发挥视觉作用。《黄帝内经·灵枢·脉度》中说道:“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的精血充足,肝气调和,眼睛才能发挥视物辨色的功能,过度用眼自然要耗损肝血。经常使用电脑的人更应该注意养肝。“五脏有疾,当取之原”,按摩太冲穴为养肝首选。

位置:该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按摩方法: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可以用一只脚踩另一只脚的大脚趾和太冲穴,每次1~2分钟,可反复进行,可补养肝经气血。

行间——泻肝火之要穴

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两者当中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行间穴是一个火穴。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湿重水气冷降归地而不能成为肝经的上行气血,只有小部分湿重水气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肝属木,木生火,如果肝火太旺,就要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心火就从这里散出去了。

位置:取正坐或卧位,第一趾头和第二趾头之间的缝隙,向下按0.5~1寸处。

按摩方法:按压行间穴5秒,压到有酸感后,休息5秒再按压,共20次。可泄肝火,凉血热,清下焦,息风阳。治呕逆、咯血、腹胁胀、腰痛不可俯仰、少腹肿、肋间神经痛。

章门——内脏之门户

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

位置:在乳头直下,当第六肋间隙中(乳头平第4肋间隙,乳头下两个肋间隙即是)。将两胳膊自然下垂紧贴两侧裤缝,然后抬手屈肘,肘尖下即是章门穴。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对侧中指螺纹面按于期门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手法用力宜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和轻度温热感为度。可治疗肝区疼痛、女性月经不调、乳腺炎、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丑时血压高,降压泻毒双管齐下

在凌晨1:00-3:00血压升高的人,大多数属肝火旺、肝阳上亢。除了在夜里会突然发作外,春天也是这类高血压的多发期。中医认为,春天对应肝,肝的各种功能都会在春天被放大。

肝属木,脾胃属土,肝火旺必克脾土,脾胃运化失常,内湿无法排出,就会生出湿毒。特别是到了万物复苏的春天,我们体内的火力从冬天的潜藏变成了春天的生发,所以这时肝火最旺,水湿之毒的高血压患者在这个季节多发,如果你发现身边某高血压患者每年的三四月份就频繁发作,那他一定是肝火旺受湿毒所困所致。这种状况如果不控制,到了40~50岁就会动脉硬化,若血管壁堵塞严重,则易导致生命危险。

这种肝火旺引起的高血压一般不是太严重,所以趁早降肝火,就算不是纯粹的肝火引起的高血压,降肝火也没有坏处,因为肝好了,对其他脏腑都好。

食物是最好的药,所以春天这类患者还是应该多吃一些绿色蔬菜来补肝,降肝火。有一种最适合吃的,那就是春韭,就是我们常说的韭菜。春天的韭菜品质是最好的,在中医里,韭菜的药用价值一直都被医生所推崇,把韭菜叫做“起阳草”、“长生草”,最适合春天养阳气。李时珍也曾称赞韭菜“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乃肝之菜也”。所以只要大家坚持在春天多吃韭菜,一定会有效。

去肝热毒,丑时口舌不干燥

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白天讲一天的话都不会觉得口干舌燥,但只要一到夜里1:00-3:00,嘴里就会干得像火烧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丑时肝经当令,肝最活跃,所以肝火也最旺。一个人火气很大,这就说明这个人的肝火旺,肝火过旺,肝主生发,肝气是向上的,可引导阳气逐渐回升。肝火过旺时它只升不降,这样会影响到心肺,心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所以说,丑时发生口干舌燥,鼻咽干燥,这都是肝火旺的表现。

有的人为了缓解口干、鼻干,习惯在床头准备一杯水,干了就补上,这就造成了前半夜喝水,后半夜起夜。这样起夜怎能不影响睡眠,本来丑时应该是进入深睡眠,睡眠不好了,白天一天都会感到精神疲惫不堪,没精打采。所以说晚上喝水不是最好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把肝火降下来,这样,所有的干症才会消失。怎么降火呢?用晚餐来解释,大家回忆一下,如果你晚餐吃得很油腻,而且口味重,夜里是不是就口干。我们说肝是在丑时值班,如果你吃得太油腻,就会加重肝的负担。晚上一定要以清淡为主,不要吃得太油腻。吃点易消化的,例如春夏季可以吃点凉拌菜之类的,同时也要根据你的脾胃功能而定。脾胃功能好的人,你就吃,不好你就喝一些粥、汤等易消化的。总之,不加重肝的负担,才有利于肝脏更好地发挥排毒的功效。

第三章 寅时:肺经旺(3:00-5:00)天亮起身,令气血整装待发

寅时,肺经当令

肺经——寅时值班的“宰相”《素问·灵兰秘典论》称肺脏为“相傅之官”,有宰相之能。经脉气血是按“肺大胃脾心小膀,肾包焦胆肝还肺”的顺序不断运行的,它们分别与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的时辰相对应,到哪个时辰就哪条经脉做主人。手太阴肺经的流注时间为清晨3:00-5:00,可谓是寅时值班的宰相。

此时全身的气血都要流注于肺经。肺的作用就是宣发和肃降。宣发是指在肺气的推动下,使气血津液输布于全身,内养脏腑外润皮毛。肺宣发功能正常,则百脉通顺。肃降是指肺气宣清宜降,使气和津液下行,以保证水液的运行,并下达于膀胱而使小便通利。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人体气血得到了重新分配,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才能正常运转。

寅时是阳气的开端,人体气血由静变动,这时全身器官都要休息,只有这样肺才能合理地分配气血。熬夜的人知道,凌晨三四点钟最难熬,那是因为身体不让你熬,这个时候气机是“肃降”的。如果坚持熬下去,就是往外、往上调自己的阳气,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

肺经上的穴位:肺经共有11个穴位,其中9个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桡侧,两个穴位在前胸上部,首穴为中府,末穴为少商。

肺经的循行:肺经循行起于胸部中府穴。从胸前壁外上方,行于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的少商穴。

肺经的养生调理之道

由于寅时肺经最旺,肺有病的人经常会在寅时醒来。肾属水,肺属金,按照五行理论,金生水,肺养肾,虚则补其母,补肾也可采用补金即补肺的方法,即“金水相生”。患有肺病或是肾病的人寅时醒来后,如果自觉睡不着,可以披好衣服练习面南盘腿静坐的“赤龙搅海”法(练习方法见第53页)。寅时乃肺经当令,肺主一身之气,是练气的最好时机。

寅时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肺部,因此肺部功能不好的人(如气喘、肺气肿患者)常在此时咳嗽,呼吸困难。如果是上夜班的人或是老年人在此时醒来,切记不要抽烟,以免肺部受到伤害。其保养之道可在此时吃补肺食物,如燕窝、银耳、罗汉果等,在清晨醒来,尚未进食时食用最佳。此时阴阳开始平衡,肺经值班。此时还可以通过号脉来判断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如果脉硬,40岁以上的人要考虑是否患有高血压;如果二三十岁的人脉紧,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还可能患有焦虑症;又紧又硬的脉叫做弦脉,若是号出此脉就有患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的可能。

寒气最易袭肺,清晨防着凉

肺为娇脏“肺为娇脏”是肺脏的特点,是中医学在认识了肺脏生理功能的基础上,对病理机制和发病特点的认识与归纳,这对肺脏和肺经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身体生理上,肺脏“清虚”,处于内脏的最“高位”,是人体五脏六腑的“华盖”。肺脏在内脏中的位置最高,下面是心,再下面是肝,脾、胃、肾这三个脏腑的位置更低。

肺是身体的“篱笆”,最易受凉

肺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卫外,保护身体的机表,作用在人体的皮毛,就像是围在身体周围的“篱笆”。

也正因为这样,皮毛直接暴露在外感六淫之邪的息息相触之中,尤其是寒邪。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夏天特别热,浑身出汗,突然进入凉爽的地下室、高楼大厦,或者很热的时候遭遇淋雨、进入很凉的空调室内,突然受凉,会感觉身体一哆嗦,或者打喷嚏。随后不久,就会出现头痛、身上疼、打喷嚏、流鼻涕、发热等症状,这就是肺经受凉了。或是在冬春秋季节,天气突然变凉,来不及加衣服,出现上述症状,这也是肺经受凉了。

肺经顺畅,人体气血分布好

十二经脉气血运行始于肺经

中医学认为,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十二经脉气血运行开始于手太阴肺经,然后逐条经脉,依次相传到足厥阴肝经,再重新流传到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连,如环无端,构成十二经循环。

肺参与气血生成的全过程

肺的作用在五脏六腑中非常重要,参与了气血生成的全过程。

首先,肺是生气之主,脾胃为气的初始来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其中,脾气起着升转作用,把脾胃消化吸收来的水谷精华,向上输送到心肺,化成血液与津液。这些水谷精华、血液与津液,由肺发布疏散到全身的脏腑、经脉,供人体所用。所以说,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生气,是生产气、制造气的意思,不是着急生气。意思是说,脾胃是制造气的来源,肺是制造气的主管,掌握着制造气的流程。

其次,肺是气生成的保证。肺通过吸清呼浊的呼吸功能,把外界的清气源源不断地吸入进来,同时不断地呼出身体已经利用过的浊气,保证了体内气体的生成及代谢。

再次,肺是宗气生成的保证。肺把吸进来的清气与脾输送到肺的水谷精华结合起来,生成宗气。如果肺的功能失常,清气吸入减少,宗气的生成不足,就会导致元气衰少。

最后,肺在化生制造血液中起重要作用。在肺中,由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华物质和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流到心脉,在心气的作用下变化而成红色血液。所以说,肺在生化制造血液中起重要作用。

肺是全身新陈代谢的总管

肺主治节功能

从功能上来说,肺通过肺气对血脉、精神、汗液的影响与效应,主要是通过肺主治节的功能来体现的。肺主治节,通过肺脏的治理调节作用,促进、协调脏腑的功能,维持五脏六腑的正常生理秩序,实现身体的健康。

肺之所以能表现出“治节”的功能作用,是由于它具有“主气”、“朝百脉”、“以行营卫阴阳”等生理功能的缘故。

肺通过主气,实现治理调节

主气是肺脏一个重要的生理功能,《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又说,“肺者,气之本”。意思是说,身体的各种气由肺所总管,肺是气的根本,是气的来源。肺主呼吸之气,吐故纳新,把身体的废气二氧化碳呼出去,再把新鲜的氧气吸进来,这是身体气的根本。如果没有这样的气体交换,全身很快就充满废气,使身体酸中毒,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崩溃了。所以,古人说,肺主一身之气,即人体上下表里之气的生成与运行均由肺来主持和调节。反过来,肺正是通过主持一身之气,才实现治理调节全身的功能。

肺参与血液的生成和调节血液的运行

肺还参与血液的生成和调节血液的运行。水谷精华由脾升级输送到肺,在肺里与氧气相合,经心气和肺气的化合,而生成有营养的血液。这是生血的主要途径。同时,通过呼吸的调节、肺气调节、宗气对心的调节,肺实现了对血液运行的调节,完成治节的功能。

寅时睡不着,试试“赤龙搅海”法

寅时肺经当令,此时人体都会进入熟睡状态。如果人在此刻醒来,多是肺气不足的表现。此时可练练“赤龙搅海”法,既可生化气血,又可益肺,对肾脏也很有好处,可谓一举多得。“赤龙搅海”练习方法

穴位:在舌下有一条纵行的白色薄膜,由一束纤维组织组成,前面与牙龈相连,后面与舌腹相连,称之为舌系带。舌系带的两边有“金津”、“玉液”两大穴位。

练习方法:练习时,可披衣面南盘腿而坐,然后双手握拳置于弯曲的膝盖上,双目微闭。用舌头在口腔中上下搅动并舔揉牙齿牙床内外,当这两个穴位受到刺激后,口中便会分泌出大量的唾液。当津液满口时,再分数次吞咽而下。依法吞咽7次,以刺激唾液的产生。

为何选择寅时练习

在中医中,唾液又称为“津”。中医有“津血同源”的说法。因为津液和血都是饮食的精气所化,彼此可以相互滋生、相互影响。气血亏,津液就会不足;同样,津液损耗过多,气血也会出现亏损。

用“赤龙搅海”法来刺激唾液的分泌,从而达到化生气血的功效。气血足了,阴阳平衡,睡眠就会好,疾病也会无影无踪。唾液为肾之液,肾五行属水,肺属金。根据五行相生的原则,金生水,所以寅时练习“赤龙搅海”法补肾的效果较好。对于气血虚弱的老年人来讲,经常按此方法进行练习会收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肾又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另外,肾还有一个功效,就是纳气。纳即“收纳、纳藏”,也就是说肺吸入的气,先要纳藏于肾,然后再进入人体。肾收纳正常,呼吸才能正常,肾纳藏功能弱,纳气失常,则肺呼多吸少,动则气喘,这样对肺功能的正常发挥也是不利的。

肺是人长寿的开关

肺气充足则病少

肺部与外界相通,受外邪感染的机会较多,但肺气充足的人有完善的呼吸防御系统,得病概率就小。例如,鼻毛有过滤、湿化作用,将一部分病毒、细菌、尘土等异物粒子挡住了;呼吸道表面的黏液和纤毛有清除异物的作用,打喷嚏的时候,也会将异物排出去;呼吸道的组织细胞有吞噬作用,可以吞噬消灭一部分侵入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咳嗽也是呼吸道的主要防御功能之一,它能帮助呼吸道清除外界侵入的异物,还将存在于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体外,保持呼吸道不受外来致病因子的侵袭,并且保护呼吸道的通畅,以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功能。

现代免疫学发现肺脏是抗体产生最多的脏器,占30%~60%,其次是骨髓、肝、脾、淋巴系统;同时还发现在呼吸道分泌物中,有抗病毒作用的物质,说明肺脏的免疫功能很好。

肺气不足的老年人和久病体弱的人,其呼吸防御结构系统的功能就比较差。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减退,呼吸道就很容易受到细菌或病毒的感染,最初是以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最多见,得病的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影响到其他的脏腑,造成脏腑功能减退,进而影响到全身。

玉屏风散是补足肺气的经典名方

玉屏风散是补益肺气、固表抗邪的经典名方。它不仅对身体的免疫功能有很好的提高作用,还可以调节和提高全身多个脏器的功能,譬如对肾炎的病理有修复作用,对过敏原有中和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还有抗疲劳、耐低温、耐缺氧等作用,是人们常用的药方之一。

按摩肺经上最好的长寿穴——太渊穴

该穴位于上肢,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先把食指的指甲剪平,用指尖点揉该穴,不可太用力,每只手点揉2~3分钟。

太渊穴有两个最重要的作用:理气补气和调心率。太渊为八会穴中的脉会,是全身血脉的交会之地。而心主血脉,所以此穴还善治“心病”,对治疗心痛、心悸、心律失常、过早搏动都有很好的效果。长期按摩太渊穴,能补足肺气,使人健康长寿。

“润肺四物汤”寅时排毒治久咳

咳嗽的人有两个特点:一是半夜咳得厉害;一是寅时凌晨3:00-5:00咳得厉害。这是因为肝和肺都在夜里代谢,肝是1:00-3:00,肺是3:00-5:00,夜里通常来说比白天气温要低,寒毒入侵身体,肝、肺受凉后易出现咳嗽症状。

如果说只是偶尔咳一两声那问题不大,如果是久咳,那说明身体出了问题。怎么治疗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款“润肺四物汤”。

四物:银耳、雪梨、莲子、红枣。具体做法:银耳5克(泡发),去蒂头撕成片状;大枣10颗洗净;雪梨1个去皮洗净后切成小块;再取莲子50克,冰糖适量。以上四物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然后改为小火煮至熟透,加入少许冰糖,忌过甜,待其溶化后即可食用。银耳、雪梨、莲子一直都是中医推崇的润肺佳品;大枣不仅可养胃和脾,还能益气生津、润心肺、补五脏。所以夜里咳嗽者,只要在每天睡前喝此汤便可润肺止咳。

除了饮食外,我们知道“忧伤肺”,所以一定要调控内心的情绪,保持内心宁静、乐观地对待生活。特别是晚上,若为某事而过忧,夜里咳嗽也会加重。由此可见,调控情绪养肺是任何补品都替代不了的。

寅时醒来难入眠,找太渊

一到寅时(3:00-5:00点)就醒来,睡不着觉,这是肺气不足或气血虚所致。中医认为,寅时大地阴阳开始发生转化,从阴向阳转变,此时人们应该保持熟睡。如果寅时睡眠好的人,一天都会精力充沛,相反则全身乏力。

中医认为,有的人寅时无故醒来,难以入睡,多是肺气虚弱。“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虚。肺气不足了,血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这样气血就无法濡养人体。神由气血来养,气血虚了,神无所养,就会出现心神难安,这样人就醒了,再也睡不着了。

除了肺气不足外,老年人一般到三四点就睡不着是体质虚弱,说明肺在分配气血时有些力不从心,也就是气血不足。还有一种情况,有时晚上情绪过于激动,使体内气血失衡也会睡不着。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都明白寅时醒来主要是肺经出了问题。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好方法,保你醒后能再睡。具体方法:买些枸杞子,取其中一粒捣烂,贴在左侧太渊穴上,外面用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早晨取下。

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它是肺经元气聚集最多的地方,体内所有肺气都是从此穴传到全身的。枸杞子具有养肝、滋肾、润肺的功效,治疗肝肾亏虚有神功。因此,太渊穴上贴枸杞子是补肺气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第四章 卯时:大肠经旺(5:00-7:00)排出毒素,轻微运动保健康

卯时,大肠经当令

大肠经——卯时值班的“清洁工”

卯时(5:00-7:00)气血流注于大肠经,肠经旺。《素问·灵兰秘典》认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如果此时正常排便,对身体是有帮助的。排不出的大便会变成宿便,使毒素停留在体内。“传导之官”就是“运输大队长”,这个“大队长”专门运输清理人体内的糟粕——垃圾。我们把大肠这种功能形象地理解为清洁工作用,又因大肠经在卯时值班,所以称它为“卯时值班的清洁工”。食物进入人体之后,在小肠进行消化并升清降浊,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经过脾的运化而布散全身,供养脏腑;食物残渣则下降到大肠。大肠再进行最后一道程序的加工,将残渣中的部分水液吸收。

经过大肠燥化后的糟粕便成为大便,通过“魄门”,也就是肛门,将其排出体外。大肠是运送排泄物的脏器,饮食失调、误食不净食物或其他脏腑失调,都会引起大肠疾病。大肠经有问题就容易出现口干舌燥、腹胀腹痛或肠胃炎、盲肠炎、肠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等症状。因此,最好养成每天早起后排大便的习惯,避免产生宿便。起床后,可适当喝杯温水,以促进排便。

大肠经上的穴位:大肠经共有20个穴位,其中15个穴位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个穴位在肩、颈、面部,首穴为商阳,末穴为迎香。

大肠经的循行:大肠经循行起于食指桡侧指甲旁的商阳穴。从手走头,行于上肢外侧的前缘及面前部,止于鼻旁的迎香穴。

大肠经的养生调理之道

按时排便是保养大肠经最好的方法。便秘是百病之源,短期便秘是肠道健康亮起的红灯,长期便秘则是健康的杀手。长期便秘,会因体内产生有害物质不能排出,从而引起腹胀、口臭、食欲减退等身体症状,还会使身体发胖、皮肤老化,引起贫血、肛裂、痔疮、直肠溃疡等疾病。适时按摩大肠经穴,就能摆脱便秘困扰了。

卯时做一下健身操,对大肠经会产生良好的刺激。大肠经与肺经分别循行于手拇指一侧的内外侧,可以用一手搓摩另一手臂,着重按摩手臂的前缘以及面部和颈部,以促进经脉气血循环。

排便是对大肠经最好的照顾

早晨5:00-7:00,地户要开,也就是肛门要开。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排便,把积蓄了整个晚上的垃圾毒素排出体外。

肺气足才能正常排便

中医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能正常排便。肺属阴主内,大肠属阳主外,所以,中医在诊病的时候,经常会问患者二便(大小便)怎么样。如果心肺功能好,大便功能就好,排出就会畅快。心肺不好的时候,吃泻药治便秘的方法是错误的,它消耗了人体的元气,不但不能治好,反而会加重病情,只有补肺才是正道。

大肠吸收水分生津液

大肠经有吸收水分生津液的重要功能。便秘就是人体水分太少,大肠吸收大便的水分过度,把里面的水分都吸去了。如果大肠不吸收了,就会形成腹泻。

大肠负责传导,并最终完成从饮食生化制造人体气血的过程。大肠接近消化道末端,能吸收一些维生素和水分,并把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大便的正常排泄是排出人体内垃圾的生理过程。

大肠内的垃圾是慢性病的来源

如今越来越多的毒素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规律和不及时的排便,不仅导致体内垃圾堆积、有害细菌滋生、产生细菌毒素,而且还破坏大肠内有益菌类的生存环境,从而导致各种代谢废物在体内堆积,引起许多慢性病的发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