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也要逼自己一下:50位名人的逆境商修炼(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17:21:42

点击下载

作者:董权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再苦,也要逼自己一下:50位名人的逆境商修炼

再苦,也要逼自己一下:50位名人的逆境商修炼试读:

前言 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在一次各界名流的聚会上,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向他的朋友丘吉尔回忆他的人生经历。

他出生于一个偏远的小镇,父母很早就过世了,是他的姐姐靠着辛苦地帮人洗衣服、干家务,将他抚养成人。但是,在姐姐出嫁后,他就被无情的姐夫扫地出门。他只能去舅舅家。舅妈是一个刻薄的人,在他读书的时候,每天只允许他吃一顿饭。而这简单的一顿饭还是他收拾马厩和剪草坪的劳动成果。他最初的工作就是当学徒,没有钱租房子。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只能把郊外一处废旧的仓库当做“家”……

丘吉尔惊讶地问:“为什么之前从未听你说起过呢?”

艾顿笑道:“这有什么好说的?身处苦难或正在走出苦难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这位遭受无数苦难、失意、逆境的汽车商又说:“并不是所有的苦难都能变成财富的。你战胜了苦难并永远走出苦难,苦难才是你值得骄傲的一笔人生财富。在你给别人诉说自己的苦难时,别人觉得你是在念苦经,只会觉得你依然身在苦难中,你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在别人听来,无异于就是你像乞丐一样在乞讨廉价的怜悯……这个时候,你能说你正在享受苦难,在苦难中锻炼了品质、学会了坚强吗?在别人看来,你不过是在玩精神胜利、自我麻醉罢了。”

有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曾经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听了艾顿的一席话,重新修订了他“热爱苦难”的信条。丘吉尔在自传中这样写道:“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你是否身在苦难、困境、逆境之中?

你是否在为目前的处境而纠结、痛苦?

每个人都经历过或多或少的苦难或者说逆境,有人逃避,有人守望,有人奋勇向前。同样的苦难、同样的逆境,有的人由此飞黄腾达,对他们来说,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有的人依然身陷苦难之中,无法自拔,苦难于他们,或许是一种灾难。

从50位名人的故事中,你看到的是种种逆境、困境乃至绝境,他们看到的也是;但是,相信他们的选择会给你带来深深的触动。如同决战前咚咚咚的鼓声,他们面对“敌人”不屈的意志和决绝的勇气,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他们面对苦难坦然自若的乐观和自信,感动过我,也感动过很多人,相信一样能感动你、激励你。

人生的路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在这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困境、逆境乃至绝境。如何才能战胜阻挡我们成功的一个个障碍?再苦,再累,再疲惫,也要逼自己一下,坚持,坚持,再坚持!这也是笔者的初衷。希望对你,对你身边的朋友有所帮助!

我们可以做到不惧苦难,我们可以做到决绝地勇往直前,哪怕阻挡我们的是万丈深渊!吃苦固然不是好事,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从苦难的经历中学到经验教训、提升自己,让自己从心态到行为习惯上不断精进,吃苦对我们来说就是吃补!苦难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财富!苦难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如何把苦难变成自己受益终生的财富?如何将现实中的苦难(供房、供车、供孩子、工作不如意、事业受挫折、身患疾病、遭受打击、前途迷茫等)转化成让你奋进的力量?笔者总结的秘诀是:再苦,也要逼自己一下!坚持,坚持,再坚持!相信你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让巴菲特、桑德斯、皮尔·卡丹、李嘉诚、霍普金斯、卡内基、陈永裁、刘永好、缪寿良……这些成功人士告诉你答案吧!走出苦难的路上,他们与我们同行!

希望你能有所收获,并将这收获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第一章 困境中选择奋进

你可曾忍饥挨饿、费尽心力地去做一件事?你可曾面对棘手的任务,依然不屈不挠地去想办法完成、做好?你可曾在面对困难时,从不放弃地追逐那未知的成功?你可曾一次又一次遭受挫折、打击而固守心中的梦想?你还记得你的梦想吗?你是否在为房贷、车贷、孩子的奶粉、妻子心仪已久的首饰发愁?你可曾在为孩子无力继承自己的事业而发愁?在生活、工作的困境中,你是否积极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巴菲特、桑德斯、皮尔·卡丹、埃里森……他们也经历过和你一样的困境。期待他们带给你积极、正面的力量,支撑你在困境中不断奋进,帮助你走出困境!

1.小报童画出的投资K线

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丘吉尔

1930年8月30日,美丽的奥马哈市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当然,这时的他极为普通,普通到连父母都在担心这个早产儿是否能活下去。然而,正是这个弱小的生命在以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投资理念。他就是被称为股神和投资大王的沃伦·巴菲特。

或许是有一种天赋,当巴菲特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数字的惊人的天赋。在读小学之前,他就经常和伙伴鲍伯·拉塞尔做这样一件事:他们两人观察经过繁忙路口的所有车辆,并将这些牌照号码记录下来。回家之后,他们就开始展开《奥马哈世界先驱报》,计算每个字母出现的次数。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变化的数字。

巴菲特的父母对这个孩子的出人意料的行为感到费解,更不清楚孩子做这些事情有什么目的。而看似如此荒诞的行为,却展示了这个孩子天生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在巴菲特仅仅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地在家里的过道上摆了一个小摊,向过往的行人出售口香糖。生意小有收获之后,他增加了另一种商品——柠檬汁。后来,他的小摊位干脆从家门口那条僻静的小街搬到了家前的那条繁华街道。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小巴菲特和小伙伴拉塞尔又有了新的创举:他们开始数拉塞尔家对面的加油站从苏打水机里出来的瓶盖。或许现在的成人也不会明白他们究竟想干什么。他们是在做一项惊人的市场调查:他们把所有的瓶盖收集起来,分析橘汁、可乐和其他无酒精饮料的杯子分别有多少,然后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市场上哪种品牌的销售量最大,到底谁的生意最红火。

就这样,在绝大多数成人都还没有商业这一概念的时候,小巴菲特就展示了对商业的敏感和天赋。后来,他在中学时就开始了研究股票的生涯。因为他的父亲就是一名股票经纪人,所以他很容易地弄来成卷的股票行情机纸带,铺在地上进行研究,甚至后来开始用父亲的标准“普尔指数”来研究股票报价符号。

在巴菲特看来,生活中商机无处不在。一次,他在学校附近的“奥马哈乡村俱乐部”帮大款们扛高尔夫球棍,然后挣得3美元的微薄报酬。在高尔夫球场,他捡回被丢弃但还能用的高尔夫球,洗干净后再卖给球场。他甚至到赛马场满是锯末的地板上搜寻那些被一些赌客因气愤而撕破丢弃的存根,有一次居然真的捡到了一张中奖的券票。

在巴菲特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到雪维蔡斯高尔夫球俱乐部去当球童,给客人背球包。客人打完一个洞,他就负责把一袋球杆背到下一个洞。这可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高尔夫的球杆头都由金属制成,而且客人通常在打不同的洞、不同的球时要用不同的球杆,所以小巴菲特需要同时背上好几根很重的金属球杆。一天下来,他的肩膀上勒的全是淤血。回家后,妈妈看了忍不住心疼得掉泪。后来,妈妈在他的衬衫肩部下面专门缝上了一块毛巾。这样他的肩膀就轻松一些了。

巴菲特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打球的客人。看到巴菲特这瘦小的身板,一些客人觉得实在太可怜了,就帮他背几个。这份工作很累,又不赚钱,这让小家伙陷入了思考。他决心一定要找到一份赚钱的工作。

最后,巴菲特的爸爸给他一个建议:去送报纸吧!原来老巴菲特在年少上初中时就天天送报,后来上大学时竟然还当上了校报的总编,并且因此与小巴菲特的妈妈结缘,更巧合的是小巴菲特的妈妈家也是报业世家。

从此,12岁的小巴菲特开始了他的报童生活。

当时美国人住的大多是独栋住宅,订户比较分散,要想完成一条路线的送报任务是非常遥远的。可是坚毅的小巴菲特竟然一下子选择了三条路线。

为了完成任务,小巴菲特每天早上4点起床去送报纸,送完报纸再去上学,放学后再送报纸。而且天天如此,风雨不误。甚至在圣诞节那天,他照样会去送报。全家人等他送报回来之后,才能开始庆祝活动。

由于巴菲特工作努力、善于思考,他送报纸越来越顺利,同时他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兼职。他认为送报既不像背高尔夫球包那么累,也不像在开小杂货店时那样时刻紧盯着;这份工作完全是自己说了算,而且还能在骑车时思考问题。

从小摊贩主到高尔夫小球童,最后到送报小报童,小巴菲特在磨难和拼搏中找到了自己擅长的事情。他最大的感慨是:只要你不断地努力,总能找到一份适合你的工作,金钱和快乐都能收获更多。

上中学时,13岁的巴菲特感觉到原来的送报区域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胃口,他要更大的舞台。他经过多次请求,最终争取到了华盛顿的著名大型高档社区——威斯彻特社区。这个社区里住的几乎都是名人,其中有六位国会参议员,还有陆军上将和最高法院法官。

这个区的邮报原来只让成人负责。报社负责发行的人员在看到巴菲特工作尽心尽力、表现良好的情况下,就把这块“肥肉”送给了他。

这样,小巴菲特的地盘就更大了:除了新分配给他的高档社区外,还有一个教堂大道对面的两栋公寓和威斯康星大道上的几户,这要比原来三个小地盘加起来的订户还要多。更大的天地展现在了他的面前。

小巴菲特比以往更能发挥他的计算和统筹能力。他把这份工作干得井井有条,从未出现过差错。

就这样,巴菲特在送报的3年里,一共积攒了2000多美元。当时的黄金是每盎司35美元,当时巴菲特攒的2000多美元就相当于现在的6万多美元;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约有30多万元。

这些钱是巴菲特的辛苦钱。他每天早晚送两次报纸,晚上回到家后,就将当天赚来的钱放在家里衣橱的抽屉里,任何人都不能碰。靠着平时的积累,在老巴菲特创办南奥马哈饲料公司时,具有投资眼光的巴菲特也入了股,而且是第三大股东。后来,他还在老家内布拉斯加州的乡下买了一块40亩的地。他把这些土地租给别人耕种,所有的收获与租地者平分……那年他仅仅15岁。

这是巴菲特一段苦难的经历,也是他在困境中不断成长的故事。后面的故事,相信人们都非常清楚……

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从报童到股神,巴菲特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

成功需要磨炼,并不断从过往中吸取教训;成功需要学习,只有勤奋、有准备的人才能抓住机遇。谁都曾经困苦彷徨过,只要坚持,不断向前,总能走向成功的彼岸。修炼你的逆境商1.在困境中不断想办法找出路,此路不通就继续找其他的路。2.当你确定了自己的路时,不管多苦,都要走下去。3.在坚持的过程中,注意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4.不管做什么工作,要做就做最出色的那一个。

2.永不放弃、永不投降的硅谷斗士

永不放弃,永不投降。——杰里·桑德斯

杰里·桑德斯是AMD(超威半导体)的创办人。有人说他是硅谷里的一匹孤独的狼。他从不认输,一生都在与失败搏斗。从这点来说,他是硅谷最独特的风景。

大学毕业后,桑德斯顺利地进入仙童半导体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可以说是电子、电脑界的“西点军校”“人才的摇篮”,为硅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有创新精神和最令人振奋的半导体生产企业。但是,在桑德斯做副总经理的这段时期,仙童半导体公司已然是摇摇欲坠了,人才也纷纷外流。尽管他不想走,但是因公司管理层重组,他成了上帝的弃儿。

桑德斯失业了,同时也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对他来说,那是一段艰难的日子。他性格放荡不羁,挥金如土,把所有的存款花费殆尽。但是,已经结婚的他,不得不肩负家庭的重担,孩子、房租……想想这一切,他一下子蒙了。

但是,生活艰难,屡遭挫折,并没有将桑德斯打败。如他所说,“我是美国梦的最大忠实信仰者。我是一个“杂种”,身上有瑞典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和德国人的血统。我所有的祖先都是移民,一个是瑞典的承包商,一个是爱尔兰的劳工。他们来到美国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只要你投入足够的精力和努力,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是我始终坚守的信仰。”有付出,才有回报。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都有着这样一种简单而又坚韧的“信仰”。

最后,他和朋友一起白手起家,创立了一家处理器公司——名字叫做AMD,桑德斯自任总裁同时负责推销。这个时候,他因为自己张扬的个性尝到了苦头。他说:“英特尔只花了5分钟就筹集了500万美元,而我花了500万分钟才筹集到5万美元。”这简直是残忍,但是他并没有放弃。

可是,不幸的是AMD公司一开始就要面对业内老大英特尔。他的创业道路从一开始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他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著名科技新闻记者、专栏作家迈克尔·马龙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的高科技故事中,AMD的故事是最可怕和最英勇的。它年复一年、代复一代、顽强地挑战这个星球上最成功、最著名、最具竞争力的公司。而34年来,英特尔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一样,从来没有出过一点差错,从来没有给过桑德斯一点可乘之机。”

毫不夸张地说,桑德斯是硅谷的商业激流中,遭受磨难最多的人、承受痛苦最多的人。

后来由于生存的需要,AMD最终选择与英特尔公司合作。双方签订了一个互惠的专利协定。英特尔需要AMD的微处理器生产能力,与桑德斯合作可以节省自己的开发时间。但没过多久,AMD就被英特尔抛弃了。这使得桑德斯刚刚推出的新产品Z8000变为一堆废品,刚刚有些起色的AMD又面临着死亡的绝境。“永不放弃,永不投降。”这是桑德斯的名言。他坚信一条:从不要依靠任何人,自己打自己的天下。跟英特尔分道扬镳之后,AMD公司和英特尔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惊心动魄的市场争夺战。

就在桑德斯走投无路、准备再一次承受灾难和痛苦时,IBM在这一关键时刻拉了他一把,IBM的电脑开始采用AMD的处理器。得到喘息机会后,桑德斯不敢懈怠,继续加码研发新一代的处理器。在艰苦地奋斗了几年后,AMD的处理器终于在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开始被很多厂商采用。

但是,AMD不得不在英特尔的影子下挣扎与生存,虽然偶露峥嵘,但大多数时候却输给了对手,因为英特尔太强大了。直到1989年,AMD终于自己研制出AM386 芯片,从而打破了英特尔的垄断地位。

桑德斯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一个人的活动范围应超过其力所能及的限度。”在后来的三年的时间里,AMD终于推出了宣称已久的K6 处理器。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是,它和相同频率的奔腾Ⅱ代的速度不相上下,而它的价格却要比之便宜25%。这赢得了许多电脑公司的青睐。这个创举直接导致英特尔公司在1998年历史性地第一次在一个季度中出现了巨大亏损。1999年,AMD又趁热打铁推出了当时最成功的CPU 产品。

英特尔的目的是垄断整个处理器行业,而AMD的存在和发展改变了这个局面。AMD的进步迫使整个行业不断更新。有个政治家说过:“桑德斯的努力不但丰富了整个高科技行业,而且使每一个PC 用户免受某家公司的垄断之苦”。

如今,英特尔处理器不再是全世界PC 用户的必然选择,因为还有另外一个比它还便宜的厂商。到目前为止,除戴尔公司外,全球10家最大的计算机生产商中有9 家采用了非英特尔电脑芯片。而这一切成功,都是以桑德斯“永不放弃,永不投降”这一简单而又有韧性的“信仰”为支柱的。“可以被打败,却永远不会被打倒”,这就是桑德斯。他是行走在硅谷的一匹独狼,发出慑人心魂的嗥叫。他永远在“愤怒”,永远在拼斗。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挑战,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拼搏。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咬咬牙挺过来,我们就是胜利者。修炼你的逆境商1.不要被房子、妻子、孩子、车子的压力打垮,有付出才会有回报。2.你可以失败,却不可以放弃。坚持是一种伟大的信仰。

3.绝望中绘制的时装曲线

生活是困乏的……没有水,没有吃的,没有歌声,没有欢乐,更谈不上时装。然而,我从不为生长在这个时代而后悔,因为时代教育锻炼了我,教我懂得什么是艰辛,使我能够用不同于现代人的眼光看待人生。——皮尔·卡丹

在法兰西文明中,有四个名称的知名度最高、地位最突出。它们依次是:埃菲尔铁塔、戴高乐总统、卡丹服装和马克西姆餐厅。而皮尔·卡丹一人竟然占了两项:服装和餐厅。某种程度上,皮尔·卡丹成了法兰西文化的突出象征。

皮尔·卡丹的愿望就是让高雅大众化。这一理想主义的理想,是通过怎样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的?难道他天生就是一个服装设计师吗?

1922年7月2日,皮尔·卡丹出生于威尼斯近郊的一户贫苦农家。由于他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也没有什么朋友,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一个人在百货商店的橱窗前徘徊,欣赏、比较每一款服装。他14岁辍学,从小裁缝店的学徒做起。也许是这个男孩特别用心,也有可能是他天生就是干这一行的天才,很快他就成了小镇最出色的裁缝。

尽管皮尔·卡丹得到的肯定越来越多,但是他对自己的成绩却不满意。他知道这和他理想中的服装设计师,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而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在小镇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去巴黎。

想了很久之后,皮尔·卡丹终于鼓足勇气向父母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父亲没有干涉皮尔·卡丹的行为和决定:“孩子,我们支持你的决定。年轻人就该到外面去闯出一番天地。但是,家里实在太穷了,没有钱给你做路费。你就骑着我的那辆自行车上路吧!”

于是,17岁那年,皮尔·卡丹骑一辆破自行车,带着梦想前往巴黎。

可是,当时巴黎正笼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硝烟之中,皮尔·卡丹想要去巴黎的梦,根本无法实现。但是他不愿意回头,决定到法国南部的维希去闯一闯。

可是维希这座城市也没有张开双臂欢迎皮尔·卡丹。当时天色已黑,冰冷的雨一直下个不停。早已经精疲力竭的他一下车就被人抢走钱包和行李,身无分文,饥寒交迫。就在他想找一个避雨的地方时,突然几个德国兵向他冲来,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抓了起来。皮尔·卡丹在看守所待了两天,有惊无险之后,安然无恙地出来了。

皮尔·卡丹躲过了眼前的一场灾难,但是后面却有更多的苦难。在战争的岁月里,时装对人们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品。他不得不四处打工维持生活。他在店铺里当过伙计,在红十字会干过会计,甚至还为富人家庭做过佣人。他那时的生活可以说是一直处于困顿状态。

大多数人在遇到这种困境的时候,总是会被生活磨去了棱角,曾经的梦想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所渴求的或许只是一种可以维持温饱的生活罢了。但是,皮尔·卡丹没有放弃。当上帝关上所有的门时,还会给你留下一扇窗。一天,皮尔·卡丹在维希街头闲走时,看到一家时装店的橱窗上贴着“招募学徒”的广告。这犹如生命中的一道闪光。他因为有一定的基础,很顺利地就被录取了。

可是,就在皮尔·卡丹庆幸自己又有机会做最喜欢的事情之时,战火又烧到了这个地方,德军的炮火猛烈地在这个城市轰炸。正巧一颗炸弹落在服装店门口,他的老板当场被炸死。皮尔·卡丹那天恰好外出办事,躲过一场劫难。

有信心的人,总是能在最艰苦的时刻让自己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在几天之后,皮尔·卡丹来到市中心的一家时装店。老板在听到他的身世和遭遇之后,决定让他留在店里。皮尔·卡丹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为此,他比以前更加勤奋刻苦。很快他就掌握了服装设计、裁剪技术,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

从此,皮尔·卡丹走上了自己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

皮尔·卡丹一直在梦想着巴黎。就因为这个热情的火焰没有被熄灭,他随时都能遇到机遇。

1945年5月的一天,皮尔·卡丹在一家小酒店独自饮酒。这时,一个老人看皮尔·卡丹穿着打扮十分得体。在攀谈中老人得知自己看上的这身讲究的男装,竟然是皮尔·卡丹自己设计、剪裁、制作的时候,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孩子,你将来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这是上帝的安排!”

原来这位老人是一位知名人士,战争之前经常出入巴黎上流社会,认识许多服装设计大师和著名的时装店老板。就是这位老人,将皮尔·卡丹带进了理想的天堂。一旦进入正确轨道,拥有天赋、智慧和信念的人,一定会在事业的道路上前途无量。

1947年,皮尔·卡丹成为知名服装企业迪奥公司大衣和西服部的负责人。

1950年,皮尔·卡丹用全部的积蓄在里什庞斯街买下了“帕斯科”缝纫工厂,并租了一个铺面,独立开办自己的公司,并很快成为举世闻名的服装设计巨匠。

皮尔·卡丹先后三次获得了法国时装业界最高荣誉大奖——金顶针奖。

1992年,皮尔·卡丹作为唯一的服装设计师入选精英荟萃的法兰西学院,从而奠定了皮尔·卡丹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大师的地位。他的传奇在许多人看来是他的商业成就,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像他那样的先例,集服装设计大师与商业巨头于一身,他的商业帝国遍布世界各地,他还是而且将永远是一个具有前瞻性视觉的时尚领导者。

皮尔·卡丹经历过失败,也遭受过指责,甚至批评,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反而越挫越勇。最后,他终于在人们敬佩的目光中,成为时装界最伟大的大师之一。

回首皮尔·卡丹一生的奋斗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坚持是一种多么重要的品质。试想,如果那个从小就与众不同的男孩不坚持,那个在异乡饱受辛酸的男孩不坚持,那个在去往巴黎的路上屡受打击的男孩不坚持,我们将会失去多少别具匠心的时装,将错过多少石破天惊的创意。所以,即使身处困境,永远不要绝望;只有绝望的心态,没有绝望的处境。修炼你的逆境商1.在困境中不断打磨自己。饥寒交迫、困顿迷茫时,做力所能及的努力,哪怕是做小时工、保姆、学徒。任何成功都需要一份生命的沉淀。2.不管多么困苦,也要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和状态,给人一种正能量的影响,吸引别人帮助自己。3.善于发现并结交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命运转折的贵人,并抓住这个契机。

4.三所大学的辍学生

你可以做任何事,去任何地方。只要你想得到,机会就在那里等着你;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做成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拉里·埃里森

他有一家世界著名的公司——甲骨文公司,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公司;他的产品遍布全世界;他的公司连续12年销售额每年翻番。他就是拉里·埃里森。

埃里森不喜欢抛头露面。或许,我们不知道或者不熟悉他,但是我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他。或许,很多人都以为他有多么显赫的家庭背景或者在某位名人的提携下才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其实不然,他仅仅凭着借来的1 200美元,成就了一个IT 王朝。

你或许以为埃里森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其实不然。人们只看到了他成功的光环,却不知道他经历了多少磨难,多少个在困境中挣扎、奋斗的日子。年轻时的埃里森先后读了三所大学,但是,没得到一个学位文凭。毕业后的五年期间,他换了十几家公司。他在32岁以前依然一事无成。他的妻子也离他而去。谁能想到,这样的人会取得成功,还是举世瞩目的成功?

埃里森是美国犹太人,1944年出生在曼哈顿的一个单亲家庭。埃里森是由舅舅一家抚养长大的。学生时代的埃里森并没有显示出超人的素质和成绩,相反学习成绩一贯不好。在学校,他喜欢独来独往,非常孤僻,显得有些不合群。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对他都不是十分友好。

如此看来,在学生时代,埃里森确实糟糕到不能再糟糕了。

但埃里森并非一无是处。他很喜欢读书。只是他阅读的大部分书,都是其他学生和老师认为毫无用处的书。可以说,埃里森是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坏”学生。因此,被留校这样的“特殊”待遇,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了。

1962年,埃里森结束了自己平凡的高中生活,成为伊利诺伊大学的学生。从高中生变成大学生,埃里森并没有因此变成一名“好学生”。在大学,他依旧我行我素: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他可以投入非常高的热情,但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课程,他则置之不理。

似乎埃里森第一次的大学生活注定以中途辍学收场:在一次“捣车”比赛中,他用一把大木槌将一辆车砸得粉身碎骨。在他大学二年级快要结束的时候,他的养母莉莲·埃里森因病去世了。养母莉莲·埃里森是他最亲的人,也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养母的逝世对埃里森的打击很大。在失去养母的极度悲痛与失落中,埃里森离开了伊利诺伊大学,从此再也没有回去。

后来,埃里森进入了芝加哥大学。与此同时,他还在西北大学选修了一些课程。但是,最终他还是因为自己的特立独行放弃了学业。这一次,他不仅离开了学校,还离开了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有任何意义的城市——芝加哥。

历经三所大学,却没有拿到一个文凭的经历也让埃里森倍感遗憾。后来他也曾说过:“大学学位是有用的。我想每个人都应该获得一个或者更多学位,但我在大学没有得到学位。”其实,埃里森虽然没有获得大学学位,可他也并非一无所获,至少,他发现自己在电脑编程方面还是有一定才能的。

在离开大学校园之后,埃里森用积蓄买了一辆二手汽车。开着这辆梦寐以求的汽车,他开始了独自闯荡天涯的流浪生活。

在经过一段漫长的旅途之后,埃里森来到了加利福尼亚。此时,囊中羞涩的他不得不选择留下来。同时也因为这里自由、开放、向上的氛围对他来说,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

在加利福尼亚,埃里森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在这里,他也结婚了。新的环境和生活并未给他带来太多的好运。在求职过程中,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偶尔面试成功,但是工作不了多长时间之后,他又选择了离开。就这样,埃里森似乎与这种环境格格不入,一连换了十几家公司。

其实,埃里森频繁地更换工作,不仅因为他的性格,还因为他自己并不是非常喜欢程序员的工作。埃里森喜欢说话,和每个人似乎都谈得来。他不愿意整天待在机器旁边,忍受苦行僧一样的职场生活。程序员单调、没有挑战性的工作并不能给埃里森带来快乐。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而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他。

在埃里森32岁的时候,他依然一事无成。但是,在这之后,他利用上天赋予他的天赋和机遇,成功地变身为成功者。一切的转变都要从他在一家新公司落脚之后开始说起。

埃里森所在公司的业务,主要是为IBM大型电脑开发软件。此时,他并没有投身高科技的高远理想,只是想多赚点生活费而已。但是,他偶然读到的一篇文章,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机。

埃里森读到的这篇文章是IBM的研究人员在1976年发表的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R 系统:数据库关系理论》。这是一篇介绍关系数据库理论和查询语言SQL 的文章。在这个领域颇有眼光的埃里森有了深深的触动:这是第一次有人用全面一致的方案管理数据信息。埃里森看完后,敏锐地意识到可以在这个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商用软件系统。

当时,几乎没有人会认为一个数据库有什么商业价值,因为这个软件运行起来速度太慢,根本不能满足处理大规模数据的要求。IBM的这个理论看上去很美,但是就是太简单,实现速度太慢。尽管众人都不看好这个项目,但是,埃里森却慧眼独具地发现属于它的商业契机。

1977年,埃里森和他的重要合作伙伴鲍勃·迈纳与爱德华·奥茨,三个人用2000美元成立了软件开发咨询公司。其中,埃里森出资1 200美元,拥有60%的股份,是股份最多的股东。

这家公司的成立对于埃里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建立公司是他最大的梦想。他希望公司可以在“R 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开发通用商用关系数据库系统。埃里森曾经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做过一个项目。项目的代号叫Oracle。他对这个名字情有独钟,于是就用在新公司的名字上。“几个人躲在一间小房子里,几个星期没日没夜地苦干,整天对着电脑,脸色发青,眼睛红得像兔子。在写完了成千上万行代码后,最后像鼹鼠般从房子里钻出来……”在经过这样一番最基础的积累之后,埃里森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后来的事实证明:一个沉睡的巨人航母IBM对一个技术的漠视,就成就了另一个天才的未来。当1985年IBM意识到这个软件的巨大商业价值时,埃里森已经成了千万富翁。“你可以做任何事,去任何地方。只要你想得到,机会就在那里等着你;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做成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这是坚持美国梦的人所秉持的信念,也是从童年时代就影响着埃里森的信条。其实,只要我们相信自己,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与困难,都不自暴自弃,在我们前方的是困境,也是希望;只要我们勇于去开创,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地奋进,我们就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未来,我们也会像埃里森一样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修炼你的逆境商1.修炼你面对失意的勇气。毕业多年,妻离子散,事业无望,你可曾失去了继续行进的勇气?2.匹夫不可夺志。志在,又何须在乎眼前的困顿?3.人生充满了成功的契机。哪怕你几十年一事无成,当你决定了做什么,以饱满的热情去做吧!

5.最具艰难的人生第一步

生命抛来一颗柠檬,你是可以把它转榨为柠檬汁的人。要描绘自己独特的心灵地图,你才可发现热爱生命的你,有思维、有能力、有承担、建立自我的你,有原则、有理想、追求无我的你。逆境和挑战只要能激发起生命的力度,我们的成就可以超乎自己的想象。——李嘉诚

他是华人首富、商业巨子、慈善家。他被人称为超人。他就是李嘉诚。

李嘉诚做塑胶花起家,赚到第一桶金,然后进军香港房地产并发展壮大,后来凭着胆量、智慧和勤奋成为华人首富。这位超人经历的苦难和他的财富一样让人难以想象。

1943年冬天的一天,天气特别寒冷,这样的天气在香港是少有的。北国的风,翻越南岭,掠过珠江平原,直扑香港。香港沦陷时期,人人都过着担惊受怕、饥饿难耐的日子。再加上寒冷的天气,街上显得死一般的寂静。没有人会注意到这样一对母子。为了能有口饭吃,他们挨家挨户地找工作。虽然整整走了一天,但是从他们沮丧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如愿以偿。

因为燃料短缺,日军对灯火进行管制。天早已黑透,路边才开始有依稀的灯光。除了早晨喝了一碗菜叶煮的稀粥,少年一整天没有进食了。闻到路边饭店飘来的阵阵饭香,少年的胃腹一阵痉挛。“孩子,饿了吧?阿妈给你买糯米鸡。”母亲心疼地问道。她身上还有几个零钱。少年虽然已经饿得没有力气,但他深知现实的冷酷,如果找不到工作,别说吃饱饭了,一家人连一日两顿的稀粥都喝不上。他咬咬嘴唇,用坚定的语气答道:“我不饿。”看着如此懂事的儿子,母亲一阵心酸,微微侧过脸去,这时她已经泪如雨下。母子俩步履蹒跚地回到家中,脚上磨出了好几个血泡。

第二天,少年不忍心看着母亲承受这样的疼痛和劳累,决定一个人出门。临走之前,母亲让他去找潮州的同乡和亲戚,并给了他几个地址。这些人都曾和少年的父亲有过交往。

按照母亲给的地址,少年最先来到上环的黄记杂货店。这是原来住在潮州北门的黄叔开的店铺,与他家曾经租住的房子仅隔两条巷子。少年的伯父还曾经是黄叔的老师。此时,少年愣在那里,一时不知所措,店铺已经关门,“黄记”布幌早已不知去了哪里。从门缝往里看,里面空无一物,只有满屋子的垃圾。少年猜想着黄叔会出什么事:破产?外迁?还是被日本人抓去了呢?

走投无路的少年突然冒出个很天真的想法:银行是整天和钱打交道的,肯定不会倒闭,也不会没有钱。于是他想去银行找个打扫卫生的工作,或者打杂、跑腿都行。可想而知,等待他的是被冷漠拒之门外。

又一个夜幕来临,少年再一次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家。这两天,他饱受了白眼冷语,这深深挫伤了他的自尊心。虽然他的双脚跑得又肿又疼,内心的委屈和疼痛只有自己承受,但是他什么时候能找到工作仍然是个未知数。

之后,母亲告诉他:“你可以去舅舅的公司工作。”少年愣住了,一股热泪在眼眶里打转。

母亲一直瞒着少年,其实舅舅不忍心让年幼的外甥,小小年纪就独自闯荡谋生,一开始就有意让少年进自己的公司,但为了让少年能够自立自强,明白在外找工作的艰辛,所以决定先让少年吃点苦,这样少年才会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我不进舅舅的公司,我要自己找工作。”少年想起父亲的遗言及生前的行为,不假思索地作出这样的决定。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鼓舞:凡事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他不想受他人的恩惠,哪怕是亲戚。母亲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愣愣地望着他。直到少年再次果断地重复了一遍自己的答案,母亲才确信这是事实。母亲没有言语,她发现在这一点上,儿子太像他的父亲,和父亲相比较,他的倔犟有过之而无不及。

两天来遭受的种种挫折,激发了少年内心的倔犟。困难非但没有使他屈服,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一定要找到工作!第二天,他一如既往地早早出门。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午时他在西营盘的一个茶楼找到一份工作。这家茶楼名叫“春茗”茶楼。他的职位是煲茶的堂仔。终于,他靠自己的不懈努力,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这个家。

这个少年就是李嘉诚。这段时间的艰辛,对他之后的生活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以后他做任何事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到当时的经历,都能一次又一次战胜苦难。他非常感谢这段经历对他的磨砺。

后来李嘉诚在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之后,又一次陷入了人生的大磨难中。仓库堆满了因质量欠佳和延误交货而被退回的玩具成品。一些客户纷纷上门索赔。还有一些新客户上门考察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见这种情形扭头就走。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没有了这些“衣食父母”,李嘉诚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库存积压太多,又没有进账,原料商仍按合同上门索要原料欠款,李嘉诚一时上哪去弄这笔钱呢?原料商扬言要停止供应原料,并要在业内传扬他“赖货款的丑闻”。墙倒众人推。得知长江塑胶厂陷入这样的危机,银行也不断派职员来催还贷款。银行掌握企业的生杀大权,长江塑胶厂临近清盘的边缘。

长江塑胶厂只剩下半数产品的品种尚未出现质量问题,开工不足,不得不裁减员工。部分被裁员工的家属上门哭闹,有的赖在办公室不走。车间和厂部没有片刻安宁。工厂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

李嘉诚又一次被逼入了绝境。就这样让工厂破产倒闭,还是想办法解决?这一次,他想了整整一夜。

也许就是儿时的磨炼,使李嘉诚有了面对困难的免疫力。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他都勇于去承担和解决,不管结果如何。

第二天,李嘉诚回到厂里,召开员工大会。他真诚地向大家道歉,并坦诚地承认错误:由于自己经营失误,拖垮了工厂,损害了工厂的信誉,还连累了员工。

紧接着,李嘉诚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希望用自己的诚意打动他们,恳请他们再给自己一点时间,并保证在放宽的限期内分文不少地偿还欠款。这个时候,他选择的是面对,而不是隐瞒工厂所处的困境——随时有倒闭的可能,并恳切地向对方请教解除危机的对策。

就这样,银行放宽还贷款的期限,但在长江塑胶厂偿还贷款前,不再发放新贷款。原料商同样放宽付货款的期限,但要求长江塑胶厂新进原料时得先付一大半货款,才能发货。虽然客户态度不一,但大部分都作了一定的让步。

这样虽然缓解了当时的压力,但事态依然很严峻,李嘉诚一点儿也不能松懈。

当务之急,李嘉诚首先想到的就是想办法减少库存。库存中,有一部分是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延期交货导致客户退的货,并无质量问题。于是他把主要工作都放在了整理库存上,对库存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一类是有机会作为正品推销出的,另一类是款式过时或质量粗劣的。

为了能尽快减少库存,李嘉诚如初做“行街仔”一样,把产品带到市区推销,卖出了一部分正品。对于过时和质量粗糙的产品,他全部盖上“次品”的标记,低价出售。

就这样,随着库存的不断减少,长江塑胶厂陆续有了一定的资金流入。李嘉诚分头偿还了一部分债务,留了一部分资金进行投资再生产。产销慢慢走上正轨,长江塑胶厂出现了转机。这就是初出茅庐的李嘉诚。

是的,李嘉诚是我们当中的强者。但是,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是因为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

海明威说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人生的可贵不在于一帆风顺、全无障碍,而在于不怕任何失败、挫折和艰险,继续勇往直前,始终不辍。修炼你的逆境商1.热爱生命和梦想吧,哪怕你现在食不果腹!李嘉诚也有过同样的经历!2.有困难,就要有想法,找办法突破困境。3.无论多么困顿,都要在坚持自己的理想的同时,坚守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

6.从学徒女工到邮政大王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另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波涛的险恶了。——罗曼·罗兰

在一间不大的饭馆中,一个名叫格蕾特的小女孩正在冲洗盘子。在高高的水池旁边,格蕾特站在小板凳上,用瘦小的手,握着大大的盘子不断冲洗。午餐的时间已经到了。此时,格蕾特已经很饿了,可她手中的工作还没有做完。为了午餐,她必须坚持。

格蕾特出生于德国纽伦堡附近一个贫穷的家庭中。由于家境不好,她吃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营养,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所以,她小时候长得非常瘦弱。格蕾特上学时,看起来很纤细,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一位善良的女教师,经常偷偷送一些奶粉给她吃。虽然,经常会有一些好心人给她一些资助,但格蕾特依然在温饱线上挣扎。为此,她经常要带着自己的弟弟去乞讨。

尽管格蕾特生活在贫穷的家庭中,但是,她却拥有面对困境的顽强韧性和良好心态。在外祖母的影响下,格蕾特不仅积极乐观,而且十分刻苦努力。她在上学的时候,成绩总是班里最优秀的。但遗憾的是,优异的成绩并不能帮格蕾特减轻生活负担。由于家里没有钱支撑她继续学习,她不得不早早地背负生活的重担,开始了她的女工生涯。

15岁那年,格蕾特得知批发商人古斯塔夫·希克丹茨开办的小百货批发公司正在招聘一名学徒女工,鼓起勇气来到了很挑剔的商人面前毛遂自荐。出人意料的是,活泼、机灵的格蕾特非常顺利地得到了这份工作。

一年之后,这位批发商人又在菲尔特创办了一家客万乐邮购公司。格蕾特也被调进了这家新的公司。从此,她进入邮政这个行业,开创了她新的人生旅程。

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艰苦卓绝的奋斗的基础上的。格蕾特也不例外。在其他女孩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格蕾特已经围着蓝色的围裙像个大人一样,在机器面前认真地工作。每天早上7点,客万乐邮购公司就出现了格蕾特忙碌的身影。直到晚上九十点钟以后,她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在如此辛苦的工作之下,格蕾特每月的薪水却只有21 个帝国马克。其中的15个她要交给家里,剩下的也只能让她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尽管工作异常辛苦,格蕾特也感到很疲惫,但是,生活的苦难并没有将她打倒。为了生活,她唯有坚持下去。

格蕾特打工的这家客万乐邮购公司,从建立之初就以薄利多销为经营原则,用都是9.95 马克的特价商品来吸引广大客户,商品有当时流行的大檐帽、领带、灯笼裤、外衣和长袜。这种特价商品的由来是很有意思的。有一家织布厂向英国出口商品,因订货人失去支付能力而没了买主,濒临破产。客万乐老板希克丹茨得知后,立即买下了这家织布厂的布匹仓库,然后,再用这些廉价布料制成上衣、裤子等特价商品。由此,客万乐迎来了一次订货浪潮。

格蕾特在客万乐的工作就是刻制商品目录——起初就是印在普通纸上的价目表。商品是画上去的,不是照片。但是,后来客万乐公司为了加强宣传效果,决定用毛线的样品制作样本。这样,格蕾特和其他人需要加班到深夜。而客万乐的这种策略,让女顾客们在购买东西之前可以看到和摸到商品样本,也让客万乐发展成一家重要的毛线邮购公司。

格蕾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老板娘安娜·希克丹茨对她有了十分好的印象。安娜总是对格蕾特十分关心,并经常带她到居住地达姆巴赫去玩。希克丹茨家有两个小孩:列奥和路易斯。见到这些可爱的孩子,格蕾特很开心,因为,她从小就希望当一名幼儿园的保育员。现在,格蕾特终于有机会和孩子打交道了,这让她兴奋不已。安娜看到格蕾特这样喜欢孩子,就让她在工作之余照顾列奥和路易斯。

在公司出色的表现,以及对老板的孩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都让格蕾特的前途看起来更加光明。但是,就在她享受这份希望与快乐的时候,一场灾祸降临到希克丹茨先生的头上。1929年7月13日,希克丹茨一家在去慕尼黑旅行的途中遭遇车祸。在这次事故中,希克丹茨先生的太太安娜、儿子列奥不幸丧生了,希克丹茨先生自己也身负重伤。

这次事故对希克丹茨先生打击十分大。他在医院里躺了好几个星期,公司完全交给他的姐姐丽丝尔掌管。在这期间,格蕾特不仅要照顾希克丹茨的儿子路易斯,还要给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希克丹茨先生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和调整之后,希克丹茨先生又重新回到了公司。

这场风波并没有给公司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客万乐公司依然在不断壮大。而格蕾特也从工厂学徒工,变成公司会计部的职员。在会计部门,格蕾特依然一丝不苟、十分投入地工作。

在公司的工作之余,格蕾特也很积极地读培训班。她曾说:“我一辈子都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家庭的贫困让我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我要补上这一切。苦难是最好的老师,在逆境中更要学习,这才是走出逆境的捷径。”

格蕾特的努力被老板希克丹茨先生看在眼中。于是,老板开始有意培养她。格蕾特没有让老板失望,很快就成为老板重要的帮手。而格蕾特和老板希克丹茨先生在一起工作的时间长了,便产生了感情,有了密切的关系。

1942年6月8日,格蕾特与老板希克丹茨在菲尔特圣保罗教堂举行了婚礼。成功从学徒女工变身为阔太太的格蕾特,并没有像其他阔太太一样过清闲、享乐的生活。相反,她更多地参与到客万乐邮购公司的业务中去。最后,在格蕾特的努力下,客万乐邮购公司终于发展为国际知名的大企业,而她则成为德国邮购女王。

格蕾特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清贫女孩变身耀眼公主的故事不只在童话故事中有,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只是童话故事中女孩变公主需要的是神奇魔法,而格蕾特靠的却是不懈的努力与积极向上的态度。

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锤炼不折不挠的意志,所有的苦难、困境哪怕是绝境,就都会变成坦途。享受眼前的困境吧!它是你成功之后最美的回忆!修炼你的逆境商1.任何棘手的任务、刁难的客户都是对你的考验,都是对你成功素质的培养。2.永远抱有一种感恩的心态,感谢那些折磨你的人和事。它们是你成长进步的营养源泉。

7.16岁的旅店小伙计

热忱是完成任何一件事必不可少的条件。或许你确有才华,但才华也必须借助热忱的精神,才能发挥尽至。热忱是一种无穷的动力。——康拉德·希尔顿

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希尔顿饭店。很少有人知道希尔顿当年凭借5.7美元起家,17年的时间就在美国创建了连锁酒店。

1907年,美国发生了重大的经济恐慌。而一个仅仅20岁的年轻人希尔顿,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安东尼奥镇堆满杂货的土坯房里,开办了一个仅仅有几个房间的家庭式旅馆。他把这个旅馆当做自己圣诞节的礼物。他还对母亲说:“有一天我要集资100万美元,盖一座以我名字命名的新旅馆。”说完他又指着报纸上一大堆地名说:“我要在这些地方都建起旅馆,一年开一家。”

21年后,在康拉德·希尔顿41岁生日的那一天,他的这些梦想都一一实现了,“希尔顿”成为全球最知名的国际连锁酒店。

然而,正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人们看到的只是希尔顿成功的光环,却很少知道他那背后的艰辛。

夜已经很深了,他却没有一点儿睡意。一个看起来有些深沉的男人,正盯着得克萨斯州地图发呆。达拉斯、阿比林、韦科、马林、普莱恩维尤、圣安吉诺和拉伯克,看到这些地方的时候,他的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因为在这些地方都已经有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酒店。此时,他脸上浅浅的笑意不仅写着对过去的骄傲,还写着对未来无限的期许。

为了实现自己宏伟计划的第一步,希尔顿决定在美国西部大城市埃尔帕索斥资175万美元建造一家大酒店。

希尔顿对未来事业的希望,就像刚刚开放的花朵一样美丽、娇嫩。不幸的是,此时美国正面临着一场空前的大灾难,而这场灾难就像狂风骤雨一般,摧残着他希望的“花朵”。就在希尔顿宣布建造饭店之后的第19 天,纽约股市全面崩溃。全美国顿时陷入大萧条的困境之中。股市不景气很快使美国东部经济陷入瘫痪状态,逼得很多人纷纷跳楼自杀。这场经济危机就像瘟疫一般向美国南部袭来,正处在事业巅峰的希尔顿也无可避免地陷入其中。

1930年11月5日,希尔顿站在刚刚落成的埃尔帕索希尔顿大酒店里,心情复杂地看着饭店中别致的装修、华丽的套房。此刻,本该感到高兴的他,却不得不为饭店的前景忧心忡忡。

萧条的经济将美国人的信心推向深渊,垂头丧气的人们极少出门,商店的货物无人问津,旅馆的生意更是冷冷清清。善于经营的希尔顿在这样的困境中,依然不懈地做着各种努力维持自己的旅馆的经营。他鼓励员工发扬集体合作精神,共渡难关。每个人都在竭力节省每一项开支,如停止房间电话的使用,每部可节省下15美分,关闭一些浪费的电力和暖气。尽管如此,希尔顿还是在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下,关闭了3 家旅馆。

一个阴云密布的午后,希尔顿正在办公室中,为日渐下降的收益和让人头痛的地租、贷款以及各种捐税发愁。看着紧皱眉头的老板,希尔顿的秘书送来了冷毛巾让他敷在头上缓解头痛。就在希尔顿稍稍感觉好些的时候,他的母亲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希尔顿有些沮丧地对母亲说:“只怕我选错了职业,也许我去学造摇篮或棺材都比做这个强!”有着坚强不屈拓荒精神的母亲,此时,用坚定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儿子,缓缓地说:“现在有人跳楼自杀,有人在颓废沮丧中,也有人无助地向上帝祈祷。康尼,你千万不要泄气,一切都会过去的。”就这样,从小就被母亲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召的希尔顿,心中再一次燃起了希望。

希尔顿坚定地拒绝了让他宣告破产的律师,开始四处借债,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但是,他并没有摆脱厄运。1931年,希尔顿经历了人生最悲惨的时刻,他不得不忍痛用几家希尔顿饭店做抵押来偿还马上到期的债务。这时候的希尔顿几乎是两袖清风,连家人和同事们的安身之处都掌握在他人手中。

1932年年底,这场经济危机带来的萧条还在继续。然而希尔顿却已经开始踏上新的人生旅途。虽然,他已经失去很多,但他却没有失去努力的方向。希尔顿认为,虽然希望很渺茫,但却值得一试。他回到了在他最辉煌时建造的埃尔帕索希尔顿大饭店,准备重新开始。之后的几个月,他的生活就变成一场战役。他跑遍得克萨斯州,希望筹到30万美元让生意起死回生。

希尔顿的不懈努力,让6 位对他充满信心的亲友各自掏出了5000美元,其中5 位亲自将支票送给他。有一张支票上签的名字是“玛莉·希尔顿”,这就是他的母亲。为了帮助自己的儿子重新开始,这位伟大的母亲可谓倾其所有。在希尔顿拿到这笔钱之后,他立刻将钱送到债主手里。这样一度落入他人名下的埃尔帕索希尔顿大饭店又重新回到了希尔顿的怀抱。

在重新拿回属于自己的酒店之后,希尔顿又借到5万美元。他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将这笔钱放在石油投资上。希尔顿知道如果这次能成功,他获得的收益将会非常丰厚。可一旦失败,他也将再一次一无所有。上帝在给人们考验的同时,也给人们机会。这一次,希尔顿终于得到上帝的垂青。依靠这次投资,在之后的3年中,他将所有债务一一还清。

不管黑夜多么漫长,都无法阻止黎明的到来。笼罩在美国人头上的乌云,在罗斯福新政的吹拂之下,终于一扫而尽。当“全国复兴法案”颁布之后,希尔顿知道他已经彻底走出之前的泥泞,现在,是他要向前跨出一步的时候了。

在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之后,希尔顿拥有的旅馆终于恢复到了8 家。这一次,他又站在地图面前。只是这次在他眼前的地图,不再是得克萨斯州的,而是整个美国的。雄心勃勃的希尔顿,希望他的旅馆可以遍布美国,甚至全世界。在为自己定下目标之后,他开始为自己的“酒店帝国”之梦努力。

在我们脚下的路从来都没有中断过,只是有时候比较曲折,比较坎坷。希尔顿在最艰难的时刻,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一路迎着困难前进。最后,他不仅登上了美国酒店业大王的宝座,还将酒店王国扩展到世界各地。在马德里、伊斯坦布尔、哈瓦那、柏林、蒙特利尔、开罗、东京、伦敦、罗马、雅典、香港、曼谷……一座座希尔顿饭店巍然耸立。它们是希尔顿成功的见证。同时,它们也代表着希尔顿跨越的一个个人生的困境。修炼你的逆境商1.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今天的努力,不一定有明天的结果,但一定是未来的积累。让每一个“今天”都过得充实一些。2.困境之时,依然有送炭人。学会维持与周围的人的情感交流。朋友、亲人、同学、校友,学会善待每一个身边的人。3.必要时,果断舍弃。“断臂”虽痛,但只要人在,一切都可以重新再来。人生路上,要学会舍弃,有舍才有得。

8.叛逆“富二代”的逆境之旅

第一,不管从事的是什么,只有一个方法能挣到大钱,那就是拥有自己的公司。公司的业务必须是创业者所熟悉的。他在最初的时候可能对这个行业并不完全了解,但是他必须对它有一个全面的、基本的认识。第二,必须节俭,不管是在公司管理上,还是在个人生活上。必须有耐心,等待公司慢慢成长。第三,给自己打工不能和给别人打工一样,不能早上9点开门、晚上5点关门。成功的企业家总要在晚上和周末加班。——保罗·格蒂

在美国有一个石油大王——保罗·格蒂。在20世纪初期当成群结队的采油者凭盲目的经验和感觉钻井时,24岁的保罗·格蒂却采用了科学的方法,依靠地质学家的理论发现了储油丰富的油田。这一年,他成为百万富翁。当60年后他去世时,他的资产已经达到60亿美元之巨。

1957年,保罗·格蒂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人们对他的评价往往是赞美其超凡的敏锐眼光。而人们往往忽略了他面对逆境的不屈精神和顽强意志。

1914年,美国南部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城的一条小路上,一场暴雨过后,泥泞使路面更加崎岖和湿滑。一群衣衫褴褛的“淘金人”正在艰难的跋涉着。他们基本上由粗鲁的赌徒、流浪汉和冒险者组成。他们一边诅咒着这该死的天气,一边不失时机地和混杂在人群中的妓女调情取乐……

因为塔尔萨城意外发现石油,所以暴富神话在这里不断上演、不断刷新。很多人从美国各地蜂拥而来。除了一杆防身的猎枪和一个羞涩的钱包,伴随他们的只有一个梦想:发现一口油井,然后成为暴发户。

在这伙“流动大军”中,有一个高而瘦、目光锐利、粗犷的年轻人的身影。他的头发已经被雨水浸湿,衣服上也满是泥浆,从外形上看跟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他就是保罗·格蒂。如果说他和这群人有什么差异的话,那就是他不久前刚从牛津大学毕业,是这里唯一戴手表而不带猎枪的人。更特别的是,他的父亲乔治是俄克拉荷马州最大的石油商之一,他是乔治唯一的儿子。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保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是什么原因让他甘心与一群衣衫褴褛的“淘金人”为伍呢?

原来保罗早在14岁的时候,就用自己的一点私房钱购买了父亲公司的部分股份。从此,他经常以“股东”的身份和父亲为经营问题发生争吵。他父亲对他的意见总是不理不睬的,说他实在“不像是一个儿子对待慈爱的父亲”。

保罗在欧洲读书期间,曾经在给父亲的信中多次攻击父亲的经营方法,说父亲不听他的意见而在俄克拉荷马建造储油库。他还想让父亲用600美元与印第安人理事会交涉,这样可以从容地击败对手美孚石油公司,拿下新泽西州的一块租借地的开采权。但是,他的父亲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是在回信中奚落他说:“我还是保住我的600美元以及我的诚实与信誉比较好。”

保罗毕业回到美国后,便决心要在石油业一展身手。他的理念无法与父亲相容。于是,在一番艰难的讨价还价之后,父子两人分道扬镳,同时也达成了一个协议:父亲答应为他提供资金,购买他认为有希望开采石油而且也是价格低廉的租借地。如果开采出石油,利润的30%归他,其余归父亲。于是,不满22岁的保罗兴冲冲地一个人踏上了塔尔萨的小路,开始了他的石油生涯。

塔尔萨如今已经是俄克拉荷马州第二大城市,当年却十分落后,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白天,淘油者们在没过脚脖的泥浆里摸爬滚打;晚上挤在临时搭的四面透风的小木棚里吃饭睡觉。木棚里弥漫着汗臭、酒气和如雷的鼾声。

保罗从小就和父亲在油田生活,这些恶劣的环境他很快就适应了。然而,令人焦虑的是,时间一天天过去,还没有打出一口出油的井。父亲提供资金也开始一次比一次谨慎起来,信中的语气也变得有些严厉。这真是件让人懊恼的事情。那些知道保罗身世的人也开始不断笑话这位牛津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

是继续待在低湿的帐篷里等待奇迹出现,还是回去过“富二代”的生活?每当疲惫、迷茫和困难一起袭来的时候,保罗不得不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然而一想到自己要回去面对父亲的“耳提面命”,小保罗就有点吃不消。

毕竟,保罗就是保罗,不愧被后人称为“石油冒险家”。他继续风餐露宿,白天和工人们一起干活,晚上回来研究石油的分布信息。两年后,他在自己的租借地上打出了第一口油井。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油井出油后没几天,他竟然做了一个让大多数人难以置信的决定。他以4万美元的价格将油井转卖了,这也是他生意上的第一笔收益。这次的成功让他受益匪浅:不但改变了父亲对他的看法,而且他顺利地成为家族企业明尼荷马公司的经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石油价格狂飙突进,翻了一番。保罗家族的财富也随之迅速膨胀。保罗并没有沾沾自喜、坐享其成。他依旧和一批掘油者挤在塔尔萨的旅馆里。这里聚满了南来北往的石油商人。他们都在搜集有关油价和油井的行情,互相交换租借地买卖的信息。保罗一边做起了中间人的生意,一边利用产生的利润来扩大自己的地盘。

保罗后面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借助地质学家不断发现新的油田,在大萧条时期,冒险吃进大量石油股票。面对顺境,他依然保持探险家的拓荒精神和不懈追求;面对逆境,他逆流而上,在不懈的坚持下,将逆境转化为顺境。

纵观保罗的一生,他把赌徒、知识分子与职业经理人的精神集于一身,将孤军冒进的勇气、精深的学识与眼光、严密周到的计划结合得完美无瑕。他也因此与洛克菲勒、阿曼德·哈默,一起成为世界三大石油巨子。

在苦难、逆境、困境中修炼而来的闪光品质,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磨,反而会在岁月中沉淀,成为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质。修炼你的逆境商1.加强“富二代”的逆境商修炼。富过三代有什么秘诀?最大的秘诀就是在苦难、困境、逆境中成长,掌握了财富之门的钥匙,富过多少代都不是问题。2.成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不是“富二代”,你可以成为“富一代”,关键是你要学会在困境中打造自己的成功品质。3.学会放低姿态。追求成功的路上,你和其他人一样。放弃你的心理依赖吧!温室中的花朵,甚至都经受不住一场严寒风雨。

9.吞下苍蝇的销售天才

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汤姆·霍普金斯

很多人都读过《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这本书,对书中的场景记忆犹新:“您好!我叫汤姆·霍普金斯,在北极冰公司工作。我想向您介绍一下北极冰给您和您的家人带来的许多益处。”“这可真有趣。我听到很多关于你们公司的好产品,但冰在这儿可不是问题,它是不花钱的,我们甚至住在这东西里。”“是的,先生。您知道注重生活质量是很多人对我们公司感兴趣的原因之一。看得出来您就是一个注重生活质量的人。你我都明白价格与质量总是相连的。您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您目前用的冰不花钱吗?”“很简单,因为这里遍地都是。”“您说得非常正确。您使用的冰就在周围,日日夜夜,无人看管。难道您不同意吗?”“噢,是的。这种冰太多太多了。”“是的,先生。现在冰上有我们,你和我,那边还有正在冰上清除鱼内脏的邻居,北极熊正在冰面上重重地踩踏。还有,你看见企鹅沿水边留下的脏物了吗?请您想一想,设想一下好吗?”“我宁愿不去想它。”“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里的冰是如此……能否说是经济合算吗?”“对不起,我突然感觉不大舒服。”“我明白。给您家人的饮料中放入这种无人保护的冰块,如果您真正感觉舒服必须得先进行消毒,不是吗?那您如何去消毒呢?”“煮沸吧,我想。”“是的,先生。煮过以后您又能剩下什么呢?”“水。”“这样您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说到时间,假如您愿意在这份协议上签上您的名字,今天晚上您的家人就能享受到最爱喝的、又干净卫生的北极冰块饮料。噢,对了,我很想知道您的那位清除鱼内脏的邻居。您以为他是否也乐意享受北极冰带来的好处呢?”

这就是汤姆·霍普金斯。他正在把北极冰推销给生活在冰世界的爱斯基摩人。

1963年,年仅18岁的汤姆·霍普金斯就步入了他人生第一个销售岗位——美国某房地产公司销售。不幸的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一点成绩也没有。在半年的时间里,他遭受了无数次的碰壁、拒绝、冷眼……最后到了连正常的生活都难以为继的地步。在重重的困难面前,他用自己的方式排解着一次次推销失败的压力。霍普金斯性格乐观。在别人眼里的失败,他认为“只是找到了没有成功的方法”。

面对失败,他从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

别人出去跑业务都开着汽车,他只能骑一辆破旧的摩托车陪客户去看房。这让很多客户看不起他。为了能博得客户的好感,他狠下心来买了辆破旧如一堆铁的汽车。可是副驾驶座上凸出的弹簧总会扎到他的客户。这个时候他感到非常尴尬,于是不失时机地给人家开玩笑说:“你买了房子,我才让你离开车。”即使这样,他也不能留住这些客户。

有一天,霍普金斯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那个女士在电话中告诉他:她需要买一套房子,预算是20万美元。这让霍普金斯感到非常高兴。他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是,正处在艰难生活中的霍普金斯太需要这样一单业务了,他还是选择了相信。他开始憧憬自己的命运因此改变。

就这样,他兴奋得一晚上没有睡着觉。第二天一早,他就开着破旧的汽车,开始找这样的一套房子。他几乎跑遍全城,终于找到一套700多平方米的带私家泳池和花园的房子。这房子正好符合那位女客户的要求。

霍普金斯非常激动,回到办公室就立刻给那位女士打电话。约好见面时间后,他就开始在心里默默地计算自己的佣金数额。下午2点,那位女士如约而至。这是一位非常有钱的阔太太,手上戴着结婚戒指,戒指上镶嵌了一块很大的钻石。霍普金斯回忆时说,他生命中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女士。

就在他满心欢喜地期待第一笔佣金的时候,他做梦也想不到,事情到了这一步还能失败。

在霍普金斯开着自己的破旧的汽车,载着这位漂亮的太太去往那套漂亮的大房子的路上,他那辆不争气的车子开始晃动,最后居然再也不能前行了。原来是汽车没油了。出现这样的意外,完全是因为他的这辆破车在生产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装汽油表。总不能让客户跟自己步行去看房,无奈之下,他只好提着油桶买回汽油给汽车加油。因为霍普金斯的这辆破车根本打不开窗户,他车内的气温最少有40多度,而这位女士不得不忍受着。等霍普金斯回去时,车内的女士早已大汗淋漓了。

谢天谢地,霍普金斯的这辆老爷车终于到达目的地。霍普金斯早已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女客户向他询问房子的一些信息时,他居然都忘在脑后了。最后,他稀里糊涂地走到落地窗前,拉开窗帘,指着外面的杉树林,想让那位女客户过来看看美丽的风景以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时,因为玻璃擦得非常干净,那位女士居然一头撞到了大玻璃上。

一连串的意外让客户忍无可忍,而霍普金斯也像个傻子一样呆呆地站在那里。最后,女客户示意可以走了。霍普金斯开着他那辆令人提心吊胆的汽车把客户送回办公室。最后下车的时候,他不敢看那位女士一眼,此时的他早已大汗淋漓。原本准备用这笔佣金来支付房租、下个月的生活费,还有很多同事期待的庆祝酒会,而这一切,都在这一连串的糟糕事件中化成了泡影。

回到公司后,霍普金斯一句话不说。当同事来询问的时候,他无奈地挥挥手。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非常沮丧地抱着头,开始考虑是否还要把这份工作进行下去。

就在这时,一位男士打来电话,问霍普金斯是否向他的太太推荐了一处房子,而那位男士也要过来看看具体情况。这让年轻的霍普金斯大惊失色。他已经不再考虑房子是否能卖出去房子,而是担心那个女客户的丈夫是过来找他算账的。他心惊胆战地对经理说,他坚决不能见这位男士,因为他担心这个人会杀了自己。但是经理鼓励他继续做下去,不要担心什么。

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的。霍普金斯不得不硬着头皮,开着自己的破车,载着这对夫妇再去看房子。

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马车还常在马路上行驶,所以环境不是很好。就在霍普金斯和那对夫妇交流的过程中,一只大苍蝇在他们周围盘旋骚扰就是不肯出去。这让霍普金斯更加担心:之前自己的车子抛锚导致客户不满意,这回苍蝇可能又要把自己的希望彻底毁掉。

只见这只可恶的苍蝇先飞到那位男士的胳膊上,被轰走后又落在了女士身上。这几乎让霍普金斯不敢呼吸。最后苍蝇被赶到霍普金斯面前。霍普金斯不想让这只讨厌的苍蝇毁了自己的生意,这时他做出了令客户惊叹的举动:他抓住了这只苍蝇并顺手迅速扔进嘴里,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问题。那对夫妇嘴巴张得大大的,像看外星人一样盯着他。本来让他兴奋不已的大买卖,结果就这样又泡汤了。

经过这次打击,霍普金斯真的有点绝望了,他不断地想放弃。可是冷静下来之后,他转念一想:估计自己未来的道路上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既然有尴尬、沮丧、失落,那就一定会有收获和成功!后来成功以后的他回忆道:“成功是不懈努力造就的。我连续三年只在圣诞节休过三天假,其他时候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晚离开。”

就这样,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前行,在一次又一次的绝望中巍然不倒,从未被打败过。

当美国房地产业不景气的时候,很多人都劝他放弃。可是他坚信情况越是糟糕,自己越能做得更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10年后,霍普金斯成为世界上最能卖房子的人,被美国报刊称为“国际销售界的传奇冠军”。他在三年内赚到3000多万美元,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地产业务员单年内销售最多房屋的保持者。他平均每天卖一幢房子。

27岁那年,霍普金斯成了千万富翁。他从一贫如洗到千万富翁经过了10年时间。后来他就开始销售他的生财之道。他被称为“销售冠军的缔造者”,曾与美国前总统布什、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等同台演讲。现场接受过他的销售培训的学员全球超过500万人。他著作的销售书籍被译成11种文字,在世界各地被列为销售人员必读书籍。

当他的事业迎来辉煌的时候,有人问过他:“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每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我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马上行动,坚持到底。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我从来不把失败看成失败,而只是我方向上需要调整的一些反馈,是开发我幽默感的一个良机,是练习技巧和提高能力的一种机遇,是一场必须要赢的游戏。”修炼你的逆境商1.任何签单前的冷眼、拒绝、嘲笑甚至谩骂都是对你的考验。放弃或许可以得到一时的轻松,但是你将与成功永远绝缘。2.销售无止境。任何的销售经验终归只是技巧。掌握技巧的同时,你更应该修炼自己的销售功底,坚持做,不断做,持续做,更好地做!3.销售员被拒绝的次数永远多于被肯定的次数。拒绝也是一种提醒。找到自己的不足,不分昼夜地去练习,你也可以成为销售大师!

第二章 绝境中觅取成功

项目迟迟推动不起来?创业一再受挫?从人生高峰跌到低谷?退无可退,深陷绝境之中?危机四伏,四面楚歌?失败,失败,还是失败?……我们认为自己身处绝境,实则不然。你用双腿丈量过每天行走的路吗?你体验过从高峰到低谷的落差吗?你面临过一道道难过的坎儿吗?你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吗?……安德鲁·卡内基、牛根生、陈永裁、王永庆、刘永好……他们也曾深陷绝境。他们是如何绝地反击命运的捉弄的?让他们带给身处绝境的你以正能量,帮助你走出绝境,重获新生。

1.为了下一顿晚餐

今天太宝贵,不应该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销蚀。把下巴抬高,使思想焕发出光彩,像春阳下跳跃的山泉。抓住今天,它不再回来。——安德鲁·卡内基

在匹兹堡市喧闹的大街上,大卫电报公司的大楼在街角显得格外宁静。此时,一对好像在闹别扭的父子格外引人注意。“让我自己去吧,我可以的!”穿着新衣服、新皮鞋的小男孩对父亲说。看起来有些担心的父亲回答道:“你一个人不害怕吗?还是让我陪你进去吧。”

看着父亲一脸担心的样子,小男孩笑了笑说:“和你在一起会让我显得又矮又小,这样也就没有人会将工作给我啦!”执拗不过男孩的父亲,只好尊重儿子的决定。并且,父亲似乎很认同儿子的话。就这样,男孩独自一人走上了面试之路。

负责面试的先生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说:“每周我们可以给你2.5美元,从现在起你就可以上班了!”

就这样,年仅14岁的男孩,得到了这个盼望已久的邮差职位。

得到这份工作的男孩,并没有忘记他在面试时许下的诺言。在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内,身着绿色制服的他,将身影留在匹兹堡的大街小巷。不到一个星期,他就熟悉了匹兹堡的每一条街道。在两个星期之后,他已经用脚步丈量了整个郊区。

男孩个子不高,但是他腿脚特别勤快。公司所有人对他的勤劳都给予了赞美和肯定。一年之后,男孩就从普通职员升为管理信差的负责人。然而,尽管他得到了升迁,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松懈,反而更加努力。每天他都提前一个小时到达公司。在打扫完房间之后,他会悄悄跑到电报房学习打电报。男孩知道必须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如此日复一日的坚持,他熟练地掌握了收发电报的技术。由此,男孩进一步得到提升,成为电报公司中首屈一指的优秀电报员。

在那个时代,匹兹堡不只是美国的交通枢纽,更是物资集散中心和工业中心。电报是最为先进和快捷的通信方式,在这实业家云集的城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天走街串巷送电报的生活,就好像将男孩带进了一所“商业学校”。他慢慢熟悉了每一家公司的名称和特点,了解了各公司间的经济关系以及业务往来。在日积月累中,他已经将这些无形的“商业百科全书”记在心间。这些见识与经历长期沉淀下来,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生都无法得到的财富,同样,它也让男孩受益匪浅。

男孩身上闪烁的优秀品质,赢得了公司经理的赏识。一天下班后,男孩被单独留了下来。当他忐忑不安地走进经理办公室时,他还在担心自己是不是犯了什么错。当看到经理脸上的笑容时,男孩七上八下的心才稍稍平复。经理看着男孩认真地说:“这个月你比其他人更努力、更勤奋,所以从这月起我要给你单独加薪。”听了这番话,男孩高兴得差点晕过去。

这个月,男孩领到了13.5美元,比上个月多出了2.25美元。对于只有15岁的他来说,这笔钱简直就是巨款。

回到家中,男孩像往常一样,将11.25美元薪水交给母亲,而将多出的2.25美元留了下来。男孩之所以将钱留下,不是因为他贪财,而是因为这笔钱对他来说实在太珍贵。晚上临睡之前,他把加薪的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弟弟。只有7岁的弟弟也为这笔“巨款”感到吃惊。兄弟两人开始兴奋地谈起未来,憧憬着将来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赚很多很多的钱,给父母买一辆漂亮的马车,再也不让他们辛苦劳作。就这样,兄弟俩谈了很久,才进入梦乡。

第二天一早,男孩就把2.25美元交给了母亲,并向母亲询问:“我们之前借的钱,还差多少才可以还清?”男孩的母亲显得有些吃惊:“那笔债务,还差一点就可以还上了。这些钱你是从哪里来的?”

男孩的母亲知道了这笔钱的来历之后,眼中涌出了喜悦的泪水。坐在一旁的父亲流露出得意的神色。此时,男孩的父母已经意识到,他们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为了将之前欠下的钱还清,这些年男孩的母亲每天尽量节省生活开支,一点一点地将钱存起来,眼看就要将债务还清了。如今,男孩的收入也增加了,这样他们很快就可以不用再为还债担忧了。这一天,这个历经艰辛的家庭,终于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1853年,男孩高超的电报技术得到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西部管区主任斯考特的赏识。随后斯考特聘用他当私人电报员兼秘书。他的薪水达到了35美元。他也从一个青涩少年成长为18岁的小伙子了。

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这个小伙子不断走向成熟。但是他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而是更加勤奋努力,积极向上。在这家公司的10余年间,他平步青云,在24岁时就被升为该公司西部管区主任,年薪达1 500美元。在拥有了令人羡慕的职位与薪水之后,他也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抓住从身边飘过的每一个机会。有了足够多的积蓄之后,他开始参与投资。在投资市场上,凭借多年沉淀下来的见识和经历,他如鱼得水,频频得手,慢慢积累到一部分财富。这为他以后成就更大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这个不断创造奇迹、不断努力进步、从只会跑腿的小男孩到可以独当一面的小伙子,就是著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

卡内基在总结他成功经验时说:“我之所以能成功,有两个基本因素,第一,我自幼出生在贫苦之家,小时候常常吃饱了这一顿,不知道下一顿的食物在哪里。我晚上常听见父母为了应付面对的穷困而叹息。所以,我从小就力求上进与发奋,决心长大之后要从我手中击败穷困。第二,凡事不论大小,都要认真地去做。我12岁时做过纺织工人,努力地要把纱纺好。后来我又做过邮差,尽量记住我那邮区里每户人家的姓名、住宅外貌,到后来几乎对每一家都熟识了。努力把每一件小事情认真地做好,以后才有人敢把大事情放心地交给你。”

贫穷并不可怕,固守贫穷、怨天尤人才是人生的大敌。在人生的旅途上,想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奋发向上的信心,还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卡内基的成功经历可以说是最好的榜样。艰难、贫穷、辛苦等所有的苦难经历,对人们来说,都应该是一笔财富。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我们和那些经过努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人,时间上是平等的,只有空间是不同的。而这个空间,并非因为上帝对他们有所宠爱,而是他们自己奋斗和抗争命运的所得。成功不是一个标志,而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你面对平庸和无奈的奋斗过程。人生只有一次,可面对的机遇至少多于一次。一次的人生抓住一次机遇,这就是你!修炼你的逆境商1.用脚步丈量成功。危机就是转机,绝境亦是顺境。勤能补拙,勤以持家。从勤做起,没有走不出的绝境。2.事无大小,认真做好。如果说成功是一棵大树,那么每件小事就是深入泥土的根。根扎得越深,成功之树才会越高大。

2.40岁才走进校门的大学生

吃亏吃到再也吃不进的时候,就不会吃亏了。苦多了,甜就大了。——牛根生

月光下伊利集团的办公大楼显得格外宁静。在这样祥和的气氛下,办公室中忙碌的身影显得有些不和谐。这样的深夜,在办公室中研发新产品的一个男人还没有回家休息。他的桌子上凌乱地放着一些纸。纸上是关于新产品的资料。在将这些资料看过一遍又一遍之后,他对新产品的配方已经有了打算,下一步就是制作样品。

雪糕原本是小朋友的最爱。这个大男人却对雪糕情有独钟。不要误认为他是个贪吃的家伙。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工作。在屡次品尝了用新配方制作出的雪糕后,他决定将他的作品带回家给儿子尝一尝,听听儿子的看法。拿到雪糕的儿子,本来还很高兴,可是在咬了一口之后,就将整支雪糕扔到地上。他没有怪儿子,而是反思自己的产品:产品做不好,连自己的儿子都不喜欢,更何况其他人呢?

从那时候起,他发誓要把他的雪糕做成中国最好吃的雪糕!为了让伊利的品牌更加响亮,他去求教一位非常著名的策划人。可这个策划人对策划雪糕品牌显然没有兴趣。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后,他终于得到和策划人见面的机会。他对策划人说:“我虽然是卖雪糕的,但是我表哥非常了不起。”策划人好奇地问:“你表哥是谁啊?”他说:“卖汽水的可口可乐。”在他眼中,卖雪糕的有一天也会像可口可乐一样拥有自己的品牌。

在他执著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之下,这个雪糕的销售额从1987年的15万元增长为1997年的7 亿元,成为中国冰激凌第一品牌。在他成功的背后,付出的努力是不容忽视的。就在大家都以为这个带领大家走向成功的人物,会和伊利一起取得更辉煌的业绩的时候,意外出现了。

他和伊利当家人郑俊怀在伊利集团的发展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分歧。他希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资源让伊利“超常规成长”,而郑俊怀却希望稳中求升。此时,那个曾经给予他信任的老大哥,眼神中充满了“陌生感”和“不信任感”。意识到自己在伊利已经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他向郑俊怀递出了辞呈。

经历了一些纠葛之后,带着几分无奈,牛根生踏上了北大的求学之路。

在北京大学,他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已经40岁的他,在北大校园里,和一群小姑娘、小伙子一起读书的景象很不协调。有时候,有人会问他是干什么的,他只能厚着脸皮说自己是“访问学者”。“访问学者”听起来还不错,可他当的却不容易。因为,他必须要化解掉内心的委屈和痛苦,才能静下心来融入陌生的校园生活中去。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北大之行,看似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就是这次颇为艰苦的学习经历,却让他变得愈加成熟。他利用在北大的这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这些都为他今后发展自己的事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束了在北京大学的学习之后,他回到呼和浩特。此时,那些原来跟随他在伊利打拼的一帮兄弟找到他。原来,这些人在他离开之后,纷纷被免职。现在,他们来找他,希望他可以带领他们重新闯出一条路。看到昔日一起奋斗的兄弟,如今都丢了工作,他心里有些难受。为了给他们也给自己一个交代,他有了重新干企业的念头。

重新燃起希望的他,想要再打造一个像伊利一样的企业。于是,他为自己的企业起了个响亮的名字——蒙牛。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在公司成立之初,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的“三无环境”。

如果一个人只会为自己没有的东西发愁,那他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相反,如果一个人能看到自己所拥有的,并加以利用,那他今后一定会拥有更多。

说到这里,相信读者知道他是谁了。没错,他就是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他虽然没有市场,没有工厂,没有奶源,但是,他有人才。原来在伊利工作的业务、技术、管理精英们,都跟随他一起加入了蒙牛。拥有大批人才的牛根生决定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用“人才”换“资源”。

蒙牛公司成立一年后,经过谈判,牛根生和哈尔滨一家乳品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在这次合作中,蒙牛派了8 名管理人员帮助这家公司提高效益,该公司为蒙牛提供产品。蒙牛公司就是运用这种借鸡下蛋的办法,迈出了第一步。

在牛根生“虚拟经营”的策略下,蒙牛有了“新鲜出炉”的产品。但是,长此以往显然不是办法。于是,牛根生开始一边遥控指挥在哈尔滨工厂的8人团队,一边摇身一变成了农工头,在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上建起了自己的工厂。

有了产品与工厂,牛根生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将产品推向市场。1994年4月,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觉醒来,发现主要街道旁边的300块广告牌全是蒙牛的广告: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就在老百姓对这个新冒出来的品牌兴趣盎然的时候,48 块蒙牛的广告牌一夜之间被砸得面目全非。蒙牛广告牌被砸的事件,不但没有消减人们对蒙牛的关注,反而让好奇的人们更加注意这个新品牌。

牛根生和蒙牛的开始,充满了神秘色彩。在摘下神秘面纱之后,牛根生带领他的蒙牛迎来一段漫长而艰苦的历程。同行的排挤、市场的不认可……当一切的难关、所有的难题,都被牛根生踩在脚下之后,他迎来了蒙牛的辉煌,也迎来了属于他的辉煌。这就是牛根生从困境中走出来的人生历程。

拥有的滋味是美妙的,失去的感觉是痛苦的。牛根生曾经拥有过,也曾经失去过。在他拥有的时候,他没有被美妙的感觉冲昏头;在他失去的时候,他也没有因为痛苦而停滞不前。我们和牛根生一样,都品尝过得失的滋味。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像他一样拿出勇气面对得失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像他一样,坚忍、顽强地从困境中走出来呢?修炼你的逆境商1.人的胸怀是由委屈和痛苦撑大的。遭人误解、受人陷害、父母离世、夫妻分离、事业失败等,诸多的委屈、痛苦、痛不欲生、焦虑难安,学会放开放下,收拾心情,继续前行。2.没有绝境,所谓的绝境不过是成功路上一道看似很强大的障碍。只要秉持一颗不放弃的心,得到时不满足,失去时不停滞,又有什么绝境能难住我们!

3.在无数次跌倒后站立起来

许多人想知道我“从无到有”的成功秘诀。其实,我与大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特别的,有的就是努力工作,面对风险,抓住机遇。——陈永裁

菲律宾是一个有大量华人的岛国。在这里,有一个人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同时拥有诸多身份:菲律宾航空公司董事长、联合银行董事长、菲华商联合会名誉理事长、菲律宾华人首富,等等。他还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被华人称为“银行大王”、“烟草大王”、“啤酒大王”、“航空大王”——他就是陈永裁。

相信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早年的陈永裁仅仅是烟草厂房里的一个普通工人。

1965年的福川烟厂里一片混乱。大多数厂房已成平地,大多数设备被毁。小小的办公室里,一个深沉的中年人吸着烟陷入思考:为什么烟厂总是不顺利呢?刚刚创办就面临对手激烈地竞争,让烟厂濒临倒闭。那时候,他踌躇了许久,最后决定生产中档烟。这是因为他考虑到高档烟价格高,适合高端消费者,消费群体也自然会少一些;低档烟档次较低,品质较差,很难得到中高端消费者的好评,好多顾客买了一次可能就不会再买第二次,只有那种图便宜的消费者才会购买;相对而言,中档香烟更适合大众化消费,适合不同的阶层消费,价格适中,质量也相对有保证,可以吸引大多数消费者持续稳定地消费,从而产生稳定的收益。就这样,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再加上生产的质量超过了其他厂家,福川烟厂的产品销量很快超过了其他厂家,迅速打开了市场。

然而,三年不到,他的烟厂就遭遇了台风,真是祸不单行。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呆坐着,想起了11岁那年在烟厂当杂役的情景,感觉自己的人生真是困难重重。

陈永裁9岁那年,父亲生了一场重病,一家人不得不回到家乡生活。可是两年后陈永裁的家乡又遭遇了灾荒,他不得不辍学跟叔父漂泊他乡谋生。这是他第一次面对人生的苦难。那几年,他一边努力赚钱养家糊口,一边参加马尼拉远东大学的自考。通过不懈的努力,他顺利通过了化学工程系的所有课程,获得了大学毕业证。

相比之前那些难以想象的苦难,面对眼前的危机,陈永裁一下子变得释然了,再也没有之前的惊慌失措:

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关键是如何化解困难,克服困难,最终赢得困难。跌倒并不可怕,关键是要重新站起来。现在的困难比起当年的苦日子来算得了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难以预料的。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只要还活着,就有希望。

这时候,陈永裁再一次对人生充满了希望,他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陈永裁常常对别人说:“人家不敢摸的老虎屁股我敢去摸。一件事不干则已,干必干好。”面对天灾,陈永裁表现出坚毅的勇气,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坚持到底的决心。他号召工人们一起不分昼夜地抢修厂房,挑拣被雨水淋湿的烟草,修理面目全非的机器。

陈永裁认为,好坏是可以转换的,台风毁掉了他的工厂,但是也给他一个彻底更新设备的机会。他索性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卷烟生产流水线和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彻底抛弃了陈旧落后的生产工艺。这让他的福川烟厂的设备和技术在一年之后就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福川烟厂的发展速度惊人。短短五年的时间,这里生产的香烟,已经占据了菲律宾70%的香烟市场。不仅如此,福川厂的香烟更是放眼海外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陈永裁后来说,他和其他有志向的菲律宾商人一样,是白手起家的,那时手头没有什么积蓄,有的只是勇气和拼劲。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陈永裁首先创办了一家玉米淀粉小加工厂。但由于竞争激烈,这个小加工厂存活了不到半年就宣布破产了。后来陈永裁又陆续尝试了多种行业,总是拥抱一个又一个的失败。但是在10年后,他最终还是成功了。他知道人生没有退路,不是生活选择我们,而是我们选择生活。

陈永裁还是一位豪宅专家,在中国香港一直致力于高端地产市场的开发。同时他又是个慈善的人,常怀着仁慈之心。他经常不惜重金,扶危济贫。他的人生很精彩,这些都是他不断努力争取到的。人生是自己的,这辈子要怎样只能自己选择。

很多人都认为,生活快乐与否、充实与否,自己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外界环境的影响;甚至把自己无聊的心情、一塌糊涂的生活归结于社会的原因。他们觉得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无聊,越来越累,所以自己受社会的影响越来越不开心,活得越来越累。

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是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是生活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我们可以选择让自己快乐,让自己积极,让自己进取。这些东西社会是主宰不了的。我们的人生也不是永远都平淡无奇,缺乏滋味的,关键都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修炼你的逆境商1.选择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世界很公平,你选择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选择消极,你得到的不会是阳光;你选择积极,即使身处绝境,依然可以精彩地过好每一天。2.越是困境,勇气越发重要。很多人,往往因为那殊死一搏的勇气而从黑暗中砸出一点希望来。不要小看这匹夫之勇,当别人都在犹豫时,你站出来,你不成功谁成功?

4.“芭比娃娃”的创业交响曲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生畏,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雨果

几十年来,有一个可爱的玩具娃娃受到全世界大多数小女孩的欢迎。这个眼睛大大的、头发长长的玩具娃娃就是畅销全世界的“芭比”娃娃。这个可爱的娃娃不仅仅是一个玩具,而且还成为美国女性的一个象征,甚至是美国文化的一个象征。而她的创始人也用自己一生的努力,给了全球的女性以梦想和希望。

然而,在2002年4月28日,她却永远离开了我们。她就是芭比娃娃的创造者——露丝·汉德勒女士。她创立的芭比娃娃是世界玩具市场上畅销最久的玩具,伴随无数的儿童度过他们欢乐的童年。她也是美国最成功的女性企业家之一。如今芭比娃娃已经销往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年总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全球的知名人物,同样是一路艰辛一路坎坷。

1916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露丝降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市。她的父母为了逃兵役,才和大批逃难的波兰人一样乘坐又热又脏的蒸汽船,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淘金。但是事实却是那么的冷酷,美国根本不是他们的乐土。那时美国的经济也处于低迷时期,父亲作为一个普通的铁匠,在美国根本算不上有什么技术,一家人生活得非常艰苦。更要命的是他们家里有9 个孩子,父亲在外面拼命做工,母亲整日为家庭操劳,换来的也仅仅是让他们这些孩子吃上饭。

后来,露丝·汉德勒回忆时说,她是家中年纪最小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是父母却从不在家里发火,一家人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她和她的哥哥姐姐们在成长过程中从不缺乏宠爱。最后她强调,正是因为在父母的真诚的爱中长大,她才会一直抱有孩子一般的童心,设计出可爱的“芭比”。

后来,露丝在大学里的一件事改变了她的人生。上大学时,她对影视文化情有独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琢磨这些。后来她干脆只身来到好莱坞寻求机会。这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冒险的,因为好莱坞的竞争异常残酷。但她没有想到这些。她只是想来到这个充满诱惑的地方学习工艺设计,因为她对那些木偶玩具非常感兴趣。或许是她的执著感动了上天。在大名鼎鼎的派拉蒙公司摄影片场,她找到了一份想做的工作。更幸运的是,她还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爱人——埃利奥特·汉德勒,最终两人结为伴侣。

在这片产生梦想的热土上,新颖的创意只是时间问题。婚后不久,志同道合的汉德勒夫妇在他们租来的一间车库里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他们最开始做小镜框,具体的分工是埃利奥特研制样品,露丝负责销售。后来业务发展渐有起色,埃利奥特偶然迸发了一个灵感。他试着用制作画框剩下的废料制作小型的家具,居然获得了市场的认同。于是他们的公司从此和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为儿童游乐室设计制造家具,不久后就正式转为生产儿童玩具。

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汉德勒夫妇的公司也需要扩大。1945年,汉德勒夫妇与朋友曼特森联合开办了一家名为美泰(MATTEL)的公司。这就是后来生产玩具娃娃最有名、最成功的公司。

汉德勒夫妇最大的发明灵感就来自于自己的孩子。

露丝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儿。作为一个母亲和一个做玩具的商人,露丝从自己孩子的想法中找到了许多创意。有一天下午,在她的女儿和一个邻居小朋友玩剪纸娃娃时,她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她发现两个小朋友的作品和市场上常见的婴儿玩具不同,看上去富有思想、更显成熟。两个孩子做完之后还给这些剪纸娃娃取了一些可爱的名字。这让露丝大受启发:应该做一些成熟的、有思想的娃娃玩具。

露丝的想法虽然很美,但是要付诸于实践毕竟是有很大风险的。当时的美国市场上,儿童玩具大多数都是可爱的小天使,圆乎乎、胖乎乎的银幕形象。要想打破这个传统思维,需要很大的勇气。露丝思考之后认为:这些玩具形象是大人对孩子们玩具的想象,是灌输给孩子们的,不是孩子们自己想要的。因为在这些孩子们看来,这些落后的玩具太没有活力了,他们需要的是跟自己年龄相仿的玩伴,而不是只让自己看着发呆的小娃娃。

为了改变战略,露丝决定到欧洲出差考察。当她第一站来到德国的时候,她看到了一个叫“丽莉”的娃娃。这是参考《西德时报比尔德》中的一个卡通形象而设计的娃娃,非常漂亮可爱。令人兴奋的是,这个丽莉娃娃是用硬塑料制成的,身高为18 ~ 30厘米。她长长的头发扎成马尾拖至脑后,身穿华丽的衣裙。整个设计看起来非常完美,简直就是露丝想要的那种娃娃玩具!

露丝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三个“丽莉”娃娃并带回了美国。她满怀信心地把这个娃娃展示给公司的同事。大家都觉得不错。可是当露丝提出自己也想设计出一种“成熟”的玩具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尤其是男同事,他们认为“丽莉”衣着太暴露了,不适合给未成年的孩子们。

露丝接受了这个建议,但是她并没有气馁。她在思考如何将这两点结合起来设计出一个真正无可挑剔的娃娃,同事们说得也有道理,未成年的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思想、成熟的而不是衣着暴露的娃娃。考虑到小孩子不仅仅需要与自己的年龄差不多大的玩具娃娃,而且对长大后自己的样子也更加期待,所以一些比较成熟的美好形象,她们也同样会更加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露丝在脑海里设计着“芭比”的形象,经过反复斟酌,“芭比”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三个月后,在公司设计工程师的帮助下,芭比娃娃终于诞生了。

为了让“芭比”的形象更加完美,露丝还特意找美国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夏洛特·约翰逊给“芭比”设计服装。很快这个芭比娃娃就得到了很多小女孩的认可。1958年,露丝的公司获得了生产“芭比”的专利权。于是,在美国的玩具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酷似成人、婀娜多姿、优雅大方、有完美的身材却被各种漂亮衣服遮挡的美丽形象。这个略显神秘的新型玩具娃娃,就是露丝用女儿的昵称“芭比”命名的“芭比”娃娃。

从此,露丝的成功之路不可阻挡了。

1959年,在全美玩具展览会上,露丝的芭比娃娃以崭新的形象震惊了整个会场。由此拉开了“芭比娃娃”风靡世界数十年而不衰的序幕。

后来露丝自己认为,能发明“芭比娃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对孩子们的爱,来源于对自己女儿芭芭拉的爱。芭比娃娃让人充满想象力。现在看来,芭比娃娃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玩具,她已经被赋予了梦想的理念,她让全世界千万个孩子在童年中快乐地成长,鼓励他们对梦想的追求。不管是对家庭,还是对朋友、对服饰,她总是能跟着女孩子及世界的变化而变化。一些趣事推进着属于你的芭比娃娃的情怀……

露丝将“芭比”带到这个世界上,给了她最美丽的人生。

用心去对待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只要心在,哪怕是逆境、绝境,只要我们不断去寻找,最终一定可以品尝到它带给我们苦尽甘来之后的喜悦和自豪。修炼你的逆境商1.爱给人力量和信心。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保持一份感恩的心态,让爱的阳光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你将得到无法预估的回报。2.全力以赴,更要全心以赴。不管做什么事,既要全力又要全心,这样做事才会事事顺心,更不会在乎逆境和顺境了。

5.没有退路才能闯出生路

成功总是没有那么容易。只有付出和坚持,克服种种困难,才能练就成功所具备的素质,才能最终收获成功的奥秘和乐趣。——王永庆

在台湾,有一个人可谓家喻户晓。他从小辍学挣钱养家。他从一个卖大米的小铺子起步,最终做到台湾最大的家族企业。他就是王永庆。

1975年,王永庆获得了美国圣若望大学的博士学位。在颁发博士证书的典礼上,这位企业泰斗说,作为一个从没有接触过正规教育的博士,他的内心无比矛盾。他渴望学习,也尊重知识,可是从小的贫困让他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可正是幼年的贫困让他学会了吃苦耐劳,最后成就大业。他认为,一个出生在贫寒家庭的孩子,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克服各种苦难,才能生存下去。凭着这种顽强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勇气,他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1916年,王永庆出生于台北一个普通的家庭。贫困的家境使他不得不早早地放弃学业,改当学徒。那年,他才15岁。他是幸运的,一年后,他用父亲给他借来的200元钱开了一家小小的米店,自己做老板;他也很不幸,米店开张后并没有多少生意。一家十几口人,都要靠他做这个小生意维持生计。而他只是一个偏僻的巷子里的小粮米店的老板,一个月赚的钱还不足以养家。没有足够的资金,不到几个月,他的小店就要经营不下去了。要关掉小店,继续去给别人打工谋生吗?这时候,王永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处犹豫了很长时间。“对事物的感觉我们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最关键的就在于你是否对这些事物下过苦工夫。人无论如何都只有先经过一番苦心的追求,才能真正尝到收获的甘甜。”16岁的王永庆最后终于想清楚了,并且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干出一番成绩。

要想生存,必须从客户下手,为此王永庆想尽办法招揽顾客。当时大多家庭买米一般都要上门来买,由于手头上的钱都不是很多,所以一次也就买够吃几天的大米。甚至还有一些家庭到了煮饭的时候,才发现自家米缸是空的。王永庆在长时间的观察中发现了一个商机:要想抓住客户,就必须满足客户。满足客户就是给他们提供方便,而提供方便就是省去他们买米的时间和路程。

机会终于来了!

当有顾客买米的时候,他留心记下这些信息:客户下一次买米是什么时候,客户的收入情况和开支习惯,还有一些公务人员的每月开支日期。这些他都记在脑子里。于是他开始了他的新型服务:每当一些顾客家里已经没有米的时候,王永庆肯定准时送到;每当一些顾客开支有钱的时候,王永庆也会准时把一个月需要的大米送到他们家里。

除此之外,王永庆的细节工作也非常到位:他把米扛到顾客家里后,还会亲自为顾客把米倒入米缸中。同时,还会帮助顾客将米缸擦得透亮,再把新米倒进去,最后把陈米放上。他这样用心替他人考虑的举动感动了许多顾客,也赢得了更多的顾客。

当王永庆从一个顾客的家里离开的时候。他还会告诉顾客:“下一次你家没有大米的时候,我肯定会及时送上门来”。顾客显得很吃惊,问他如何知道这些。王永庆打开一个小本子,里面记录着每个顾客家里的人口和每天用米的数量。这条小街的所有家庭的情况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简直就是今天的社区服务中心!

就这样,凡是买过王永庆一次大米的家庭,再也没有出现没米下锅的情况。经过半年的辛苦努力,他的米店从一天不到12 斗发展到了一天能卖100多斗米,成为街面上最红火的米店。几年后米店生意越来越火。后来,王永庆凭借这个小小的米店完成资本积累,筹办了一家碾米厂。从此他的命运改变了。

米店只能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要想把企业做大,必须寻找新的领域。1954年,王永庆和另外一个合伙人筹措了50万美元的资金,准备创办一家塑料公司。其实王永庆对工业一窍不通,但是他通过报纸上的消息发现,大批的石油工业废料都不能被利用,白白倒进了大海。而很多产品的替代品都需要一种新材料,所以他认定塑料肯定是一个朝阳产业。

消息传出,大家都很吃惊:好端端的生意不做,居然想去干什么工业。好多朋友认为他太异想天开了,劝他不要做这样的发财梦,还是老老实实干好当前的事情才好。当地一个有名的化学家听说王永庆要搞塑料的时候,居然公开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料是什么东西,这样的外行人做内行事是注定要失败的。

果然,当王永庆和合伙人一起去找相关主管部门申请这个项目的时候,项目很快就被否决了。因为当时已经有人把塑料做得很好,王永庆从头做起能否成功,根本没有把握。再者,即便能立项,上马也不大可能。在种种打击之下,合作商也打起了退堂鼓。毕竟塑料是一个新生事物,巨大的投资、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和资金付出,谁也没有把握一定能收到回报。王永庆的计划一出来就被狠狠地打了一记闷棍。

但是王永庆没有退却,仍旧在坚持自己的想法。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相关主管部门不久就改变了政策,居然把这个项目交给了王永庆。

但是事情的发展不一定会一帆风顺。

王永庆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工厂建成投产,但是销售却遇到了问题。因为生产规模上不去,价格就相对偏高。而当时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物美价廉,还充斥了整个市场。王永庆的大量产品都积压在仓库卖不出去。顶着巨大的压力,王永庆作出了一个让人发疯的决定:他要求开动全部生产线扩大生产。这可吓坏了那些投资的股东。在他们眼里,王永庆是在拿自己的钱赌博,纷纷要求撤资。这些都没有吓到王永庆。他变卖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买下了公司的全部产权,使塑料公司成为他独资经营的产业。

可是销售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销售问题的根本在于成本太高,而成本过高就是因为生产规模赶不上竞争对手。所以王永庆决定必须再建工厂扩大生产。第二年,他又投资成立了自己的塑料产品加工厂——南亚塑料工厂,直接将一部分塑料原料生产出成品供应市场。

胜利者总是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王永庆的产品销售也走上了正轨。经过艰难的三年之后,他的两个公司双双获利。之后,王永庆塑料厂的产量飞速上涨。不到10年的时间,他的塑料厂竟然后来居上,成为最大的塑料生产企业。

对于自己的成功,王永庆这么总结:“成功总是没有那么容易。只有付出和坚持,克服种种困难,才能练就成功所具备的素质,才能最终收获成功的奥秘和乐趣。”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有发现的眼睛,敢想、敢干,成功就是你努力过的见证。修炼你的逆境商1.人生须得下尽苦工夫,有苦才有甜,苦尽甘自来。也许你现在只是一个小导购,也许你现在只是一个小门卫,也许你现在只是……那又怎么样?肯吃苦,会吃苦,终有一天会苦尽甘来。2.走好每一步,做就做到极致。一个小店长,依然可以把服务做到极致,把经营做到极致。极致成就了王永庆。不管做什么,做到极致,就是你成功的预兆。

6.54岁的失业者

困难是欺软怕硬的。你越畏惧它,它愈威吓你。你越不将它放在眼里,它越对你表示恭顺。——宣永光“野马”二字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曾经风靡一时,“野马”俱乐部、“野马”太阳镜、“野马”帽、“野马”钥匙链,等等,布满大街小巷。这些都是来源于福特汽车公司的一款“野马”汽车的问世。这款车高档时尚,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野马”的设计师是李·艾柯卡。随着“野马”一词的流行,他也成为当时美国众所周知的人物。在这个汽车辉煌的年代,在他出现的地方,他总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他的身边总不乏围绕着他求合影、要签名的人。他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各种各样的信件;他还经常收到一些公司的邀请去做演讲;甚至有人建议他去竞选总统。

发明一款汽车就获得这么高的赞誉,这就是当年美国福特汽车的总经理李·艾柯卡。而他的第一份工作,却是从推销汽车开始的。

谁都知道,推销员的工作充满了酸甜苦辣,尽管努力去做,但是不一定能获得成绩。在最开始的阶段,艾柯卡负责的销售区域的销售情况最糟。但是他没有放弃。首先他找到了一些失败的原因,然后他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艾柯卡发现有购车想法的准客户没有足够的资金。他说服公司采取分期付款的办法:凡购买一辆福特汽车,只需支付汽车价格的20%,就可以拥有这辆汽车,剩余的货款可以按月分3年付清。这样就解决了一些顾客资金不足的问题。

这一销售策略对于资金紧张的客户具有绝对的诱惑力。广告一打出,马上就看到了效果,福特汽车的销量直线上升。这样的销售模式也帮助艾柯卡摆脱了销售量排名倒数第一的位子,转眼间跃居全国第一,成为汽车销售明星。福特汽车公司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利润,很快将这样的销售模式在全国推广,年销售量增长近10万辆。

艾柯卡在福特公司的地位也直线上升。第二年,公司晋升他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经理。几个月后,他又调到福特公司总部销售部,成为整个公司卡车和小汽车两个销售部的经理。他也没有辜负公司的信任。在他的领导下,福特汽车佳绩频传。1960年,他又担任了公司的副总裁和福特分部的总经理职务。他相继推出了“野马”、“侯爵”、“美洲豹”和“马克3 型”高级轿车,大获成功。可以说,他的汽车天赋在福特发挥得淋漓尽致。

艾柯卡经常对别人说:“我需要一个亲密无间的家庭给我无穷的力量。有了这些,我才能去奋斗!我不信命运,我从不绝望,因为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辛勤工作,你才有可能成功。”

但是,就是这样成功的一个人,艾柯卡曾经在54岁的时候成为一个失业者。

艾柯卡在福特做了32年,其中包括出任8年的总经理职务。就在他一帆风顺、事业达到顶峰的时候,他却匪夷所思地被福特公司开除了。这是他钟爱的企业,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这家企业。可是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他的“野马”生涯也结束了。对他来说,他没有了事业就没有了一切。

最后经人介绍,艾柯卡来到了昔日的竞争对手——克莱斯勒公司。

而克莱斯勒公司的状况更加糟糕。长期的管理失策导致公司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35 位副总裁各把一方,互不通气;在财务上,管理混乱,现金流短缺;在关键的产品上,更是粗制滥造,存货积压严重。

在艾柯卡上任克莱斯勒总裁的当天,这个所谓的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已经承受了大半年的亏损,损失金额高达1.6 亿美元。在公司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艾柯卡没有退却,没有气馁。他只相信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他开始深入基层员工,调查研究生产方面的弊端,还通过各种渠道认真分析美国及其他国家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克莱斯勒”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在美国三足鼎立的汽车工业格局中也是一分子,这里有65万员工等着吃饭和生活。艾柯卡没有退路,只能前进。更令人感激的是,艾柯卡没有裁员,而是以开支为突破口,提出了“共同牺牲”的大政方针——全员实施减薪计划,艾柯卡作出表率,把36万美元的年薪降为1美元。这个计划的实施,为公司的工资开支减少了90%的资金支出。

后来回忆这场危机时,艾柯卡说,一个企业要想渡过难关,每个人流出的血必须一样多。如果有人光等待别人为他付出,自己却袖手旁观,那么这个团队就如同在等待死亡。最令人感动的是作为企业的领导,每当企业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身先士卒,所有的员工都看在眼里,不由自主地为这个企业无私地付出。

就这样,艾柯卡的一个发明——“共同牺牲”,把陷入危机的克莱斯勒公司带出了泥潭。不出一年,克莱斯勒公司呈现了一幅全新的景象。艾柯卡乘胜追击,对公司各部门领导层重新进行分配和调整,把公司的注意力集中到生产制造上,在生产老产品的同时,不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短短几年,公司就战胜了所面临的危机,转亏为盈。

1982年,艾柯卡主持上马的“道奇400”又一炮打响,创造了全美最好的销售纪录。这是多年来克莱斯勒公司第一次走在美国三大汽车的最前面。

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无几,但是为何艾柯卡最终能够成功?原因就在于他对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困难从不屈服的拼搏精神。

古语说得好,“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天道酬勤,每个人的命运和机会都蕴藏在勤奋之中。当机会降临的时候,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准备和把握,就不会成功。修炼你的逆境商1.失败时找原因,困境中找方法。总结是对付困境最有效的工具。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败再败还不吸取教训。2.苦心人天不负。失业不重要,只要你有追求;失意不要紧,只要你心存希望。你为事业付出的所有苦心,最终都会得到命运的馈赠。

7.饲料里的人生味道

不该做的事情一件都不做,该做的事情再困难也要做下去。这才是中国企业界最缺乏的“大智慧”。——刘永好

刘永好,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当初和兄弟三人一起辞职回家办养鸡场,在吃过了无数苦头之后,开创了一条中国民营企业的独特道路。他先后荣获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中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以及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00年亚洲之星”、2004年亚太最具创造力华商领袖、CCTV2006年度“三农”人物。

2010胡润川渝财富报告指出:59岁的刘永好以250亿元财富居首,为川渝首富,在2010年中国胡润百富榜名单中名列全国20名。

而这位中国企业界的风云人物,却是从饲料里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1983年的夏天,9点钟的成都已经是骄阳似火。新津县的“育新良种场”里,四个人在各自忙活着,一个在给鸡舍里的木槽放饮用水,一个在饲料库用簸箕端饲料,一个在打开大棚的塑料,还有一个在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放进纸箱子里。这里离成都不远,开车走柏油路,一个小时就到了成都;这些鸡蛋,还有一些长大了的肉鸡,每天都从这里被送进城市,供市民食用。

这四个人的穿着打扮和养殖场附近的农民一样,都穿粗布汗衫、黄胶鞋,戴着一顶草帽。一年多来,他们的脸上也增加了皱纹,每个人的手掌都起了茧子,皮肤也开始变得粗糙,一句话,越来越像地道的农民了。

其实,他们四个人都不是农民。他们兄弟四人,原本都有着稳定的、让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属于正儿八经的“铁饭碗”。老大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在成都906 厂计算机所上班;老二大学毕业后进了县教育局;老三是四川农学院毕业的,之后成为县农业局的一名干部;老四则是在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当老师。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家庭,能够出这么多人才的,即使不能说是光宗耀祖,至少也是人见人夸。就是这样的四个兄弟,各自有优越的工作岗位,怎么就在一念之间变成农民了呢?这还得从一个家庭的特殊会议开始说起。1978年11月24日,在中国的一个小乡村发生了一件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大事:小岗村是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有18 位农民,他们的胆识让人佩服。为了能同心协力改变现状,他们按下血手印作为盟约,搞起“大包干”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随后改革的风潮吹遍了全国,吃大锅饭的风俗被一夜之间抛弃,各行各业都在酝酿着新的生产方式。

1982年,四兄弟在老家古家村,在老四的主张下,开了个特别的家庭会议,主题就是“脱公服”当专业户!凭自己本事吃饭,不靠国家吃皇粮,用自己的汗水去实现人生的抱负!当时,这兄弟四人的工作和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然而这四兄弟却先后辞职,为了能凑足资金当个体户,他们卖掉了家里所有能换钱的东西,手表、自行车、废铁,等等,可以说是砸锅卖铁、破釜沉舟。在家乡造成的影响,一点儿不亚于安徽小岗村。他们商议后决定,搞养殖业不需要很多投资,技术含量低,自己也熟悉,民以食为天,人人都要吃鸡蛋,不愁销路,于是开办了“育新良种场”。

一年后,这个养殖场就算是有了点儿模样:周围的院墙已经全部堵上,鸡舍都安上了红棉瓦,下雨天再也不用用盆接水、把小鸡从这个窝里抓到那个窝里,等雨停的时候,他们几个倒像是落汤鸡。兄弟们的住处也有了改善:原来就住在鸡舍边上,院子不封闭,要防止丢失小鸡,现在可以安心地睡在屋子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老四最累,除了忙活家里,还要去销售鸡蛋,从城里买回饲料。他一天进城一次,周边的老乡们也经常让他捎带东西,后来他被称为“飞毛腿邮递员”,那时候县里的邮递员去成都都没有他快。

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四兄弟开始看见收入了。从一年前的砸锅卖铁凑得1000多元钱,到后来又向亲戚朋友借了几千块钱,干起这个养殖场也扔进了将近万数块钱,这在当时人均年收入几百元的年代,可是天文数字。如今每天可以收入两三百元,手头逐渐松快了,哥几个盘算着,到年末,大家咬咬牙,把欠债全部还上,就能实现盈利!

凑巧,几天后,从紫阳县来了一个大客户,一下子订购了10万只小鸡苗,还给了四兄弟一笔定金。这可是喜从天降,如果这笔生意做下来,四兄弟不但年末可以还清外债,而且还能盈利2万元。对四兄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可是福祸相连,当他们又借了一笔钱,把第一批2万只小鸡孵出来时,大客户出事了,无法履行合同!刚刚有些起色的兄弟们被打倒了,一间9平方米的小屋里,烟雾又重新弥漫。兄弟四个人为了节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