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管理报告(2015)(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7 00:08:36

点击下载

作者:庄毓敏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财富管理报告(2015)

中国财富管理报告(2015)试读:

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了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发展轨道。居民创造财富的热情和梦想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体制的变革瞬间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它推动着中国经济经历三十多年的强劲增长,并一直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前端。在创造世界经济奇迹的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催生了巨大的财富效应。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迅速商品化和资产化,居民财富也迅速增加,产生了一批通过创业、投资、管理、专业技能以及资源禀赋等途径成长起来的高净值人群,中等收入群体和工薪阶层的收入也不断增长。根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咨询公司的统计,2013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预计达到92万亿元。本报告预计中国2014-2020年间家庭财富累计增量将达到97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在全球财富的版图上无可争议地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经历了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的阶段之后,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寻求财富的创造和管理之间的平衡,寻求创富和享富之间的平衡,寻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间的平衡。巨大的需求驱动着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这对于中国金融服务机构乃至整个金融行业而言,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财富管理是一项集财务规划、资产组合管理、增值服务于一体的高端金融服务。然而,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无论是外部金融市场环境还是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能力本身都与财富管理业务旺盛的发展需求不相匹配。从外部环境看,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经历了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从封闭运行向逐步开放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金融业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但是相对单一的市场层次使得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产品种类进行投资组合的构建;分业经营制度使得金融机构在进行财富管理过程中面临诸多掣肘;而资本项的外汇管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财富管理机构进行境外投资活动。从金融机构自身的角度而言,高端金融服务的提供也给金融机构在服务理念转变、人才队伍建设、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机构亟须突破人才和技术的瓶颈,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财富管理服务。能否在短期内从外部环境和内在能力上满足财富管理快速发展所需的条件,这无论是对于财富管理金融机构还是对于整个中国金融业而言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是,与此同时,财富管理业务巨大的需求市场和良好的盈利前景又使得众多金融机构对其高度重视。在财富管理业务拓展方面,国内金融机构有强烈的动机摒弃粗放式发展模式,从理念、服务、产品等各方面进行彻底转型。而从国内整个金融业发展的角度看,财富管理业务在国内的兴起将有可能成为中国完善金融体系、健全金融制度、缩小金融机构与国际同行的差距、实现脱胎换骨改造的一个契机。

纵观过去四百多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大国的崛起离不开金融的崛起。17世纪荷兰欧洲霸主地位的确立离不开阿姆斯特丹高效健全的金融体系。随着伦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成就了它“日不落帝国”的巨大版图。而最近100多年华尔街的崛起更是对美国全球战略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当前,中国正处在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以财富管理发展为契机提升中国金融产业的整体实力,增强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辐射力,进而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这既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以金融崛起促进大国复兴的重要手段。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14年初,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家批复。这是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财富管理正式上升为国家金融发展战略,财富管理迎来了健康规范发展的新时期。试验区将承担起探索中国特色财富管理发展道路和实现经济金融转型升级的双重使命,力图将改革创新和地方优势结合起来,把握先行先试和政策突破的历史机遇,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本报告是第一份由学术研究机构编撰的中国财富管理报告,也是第一份系统研究中国财富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术性报告,希望能够对中国财富管理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为这一历史性的变革提供一些参考和支持。第一章蓬勃兴起的中国财富管理行业

十年之前,中国广大居民包括金融业从业者还很少有人关注财富管理。在那个时期,一些财富管理业务是由金融机构通过向“大客户”提供服务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业务通常被囊括在零售业务中,从条线管理到业绩核算等并没有在金融机构中单列。当时(2004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刚刚面世,信托业融资规模为162亿元人民币,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为1782亿元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资产规模为616.5亿元人民币,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总体来看,当时财富管理在中国还处于萌芽阶段。

五年之前,伴随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44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3650美元,开始接近中上等收入经济体的标准下限。当时(2009年),尽管全球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但中国财富管理需求逐步旺盛,国内金融业开始对财富管理投入更大关注,多家银行机构成立私人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入快速发展期,一些新型财富管理机构涌现出来。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261美元,已经稳步进入中等收入经济体行列。财富管理已经成为国内居民和金融行业的热议话题和重点关注领域。银行私人银行事业部纷纷成立,理财产品规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信托业资产总规模达10.91万亿元人民币,连续多年保持40%~50%的增速;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合计资产管理规模达6.22万亿元;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达8.29万亿元,保险资产管理规模达6833亿元。国务院批准在青岛市设立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财富管理正逐步纳入国家金融发展战略。

十年时间,中国财富管理业态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开启了蓬勃兴起的新时期。一、财富管理的概念(一)从服务高净值人士发展而来的财富管理概念

财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通常情况下是指私人银行服务,特指专为高净值人士(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s, HNWI)提供的高端服务。这是国内外理论界、金融系统较为普遍采用的概念。例如,高盛私人财富管理部对自身业务的定位就是协助客户创造及保护金融财富,服务对象包括高净值个人、其家族及基金会。财富管理机构根据各个客户的特定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及实施长期资产配置计划,提供创新的投资理念及机会,制定个性化的投资策略,提供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包括私人银行、信托及遗产服务。

台湾地区“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参考美国《银行控股公司检查手册》及《私人银行功能与活动》后认为,财富管理业务指银行针对高净值客户,通过理财业务人员,依据客户需求作财务规划或资产负债配置,以提供银行经核准经营业务范围内之各种金融商品及服务。

莫尼塔公司称,财富管理一般指针对拥有较高可投资资产(例如大于10万美元)的高净值个人和家庭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对客户的资产和债务的管理。这其中资产管理服务是其主要特征。但财富管理更着重强调对财富积累、保值、强化和转移等方面的专业建议。

欧洲银行联合会财富管理咨询业务主任罗杰·H·哈特曼认为,财富管理是对富有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主要针对个人及其家庭。(二)财富管理概念的进一步拓展

财富管理最早从商业银行对高净值人士的金融服务发展而来,传统上对其概念界定也由此展开。但随着具有财富管理需求的财富持有人数量增多、从事财富管理的机构不再仅限于商业银行机构、财富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丰富,财富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逐步拓展。为了适应财富管理的不断发展,同时也遵循金融业的服务本质,需要研讨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更能反映财富管理内在规律的概念。

我们认为,财富管理是金融服务业的重要分支和新兴领域,它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受客户委托,以对其资产进行规划和投资为核心内容开展的资产配置、顾问咨询等多种服务,并延伸至为其个人及家庭财富相关事务提供的增值服务。财富管理的目标是帮助客户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并以金融服务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其生活品质。目前,财富管理已经成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多层次、服务手段多样化的重要金融产业类别,并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

面对国内外财富管理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财富管理采用广义的概念更为合适。所谓“广义”体现在财富管理的服务主体涵盖了银行业、信托业、证券业、基金业、期货业、保险业等行业的多种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中介服务机构;服务对象包括了工薪阶层、中等收入阶层、高净值人士、超高净值人士等所有具有财富管理需求的群体;服务手段采用了专业金融服务和丰富多样的延伸增值服务。

简言之,财富管理是指金融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受客户的委托,对其资产进行规划和投资,从而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的金融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三)财富管理的丰富内涵和外延

1.财富管理的目的

财富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如何创富、守富、享富、传富,即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使财富保值增值,如何很好地享受财富,如何使财富实现代际的顺利传承。财富管理,通常是对既有的财富进行打理,即主要是实现守富、享富和传富。创造财富是财富管理的直接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财富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投资行为。从客户的角度来讲,财富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从服务机构来讲,财富管理是为了获得服务费或者佣金,增加收入。

2.财富管理的主体

财富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指各类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等。除传统正规金融机构外,还包括新型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如投资咨询公司、金融服务公司、财富管理公司及其他第三方理财机构等。同时,除金融机构外,还包括其他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机构,如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独立财务顾问(IFA)公司等等。在通常情况下,财富管理最主要的机构是私人银行。

3.财富管理的客体

财富管理的客体,也是财富管理的对象,是指客户委托的可投资资产,即财富。客户是指财富管理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人或家庭,也包括各类社会组织,如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军队等。因此,财富可分为个人财富(有时也叫家庭财富)、机构财富、国家主权财富等类型,这些财富的总和构成社会财富。

4.财富管理的内容

财富管理的内容,是指财富管理所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主要包括金融服务和延伸服务两类。金融服务主要包括传统的商业银行服务(如银行信贷)、现代的综合金融服务(强调个性化)、各类咨询服务。延伸服务(也叫增值服务)是除金融服务之外的其他各类服务,比如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资格、机场贵宾服务、优先医疗服务、健康保健服务、海外移民、旅游服务、资产继承及缴税计划、有针对性的艺术活动或高端客户聚会等。提供延伸服务,是财富管理的一大趋势,不断扩大延伸服务的内容和提升延伸服务的水平,是决定财富管理机构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5.财富管理的分类

财富管理主要可分为低端、中端、高端和超高端四类。低端是指大众理财,主要是面对50万元以下的客户。大众理财的对象是普通大众,其主要特点是客户数量巨大,但单个客户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十分有限,多数在几万元人民币。中端是指贵宾理财,主要面对50万元至500万元的客户。贵宾理财的对象是较富裕的阶层,这类客户的可投资资产多数集中在几十万元人民币,通常指中产阶级。高端是指私人银行服务,面对的是富人,这类客户的可投资资产一般在500万元人民币或者100万美元以上。超高端是指家族理财,面对的是极少数亿万富翁。这些富人中的富人,需要通过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家庭事务所、银行家事务所等,专门为其家族进行全方位的资产管理。2010年,BCG全球财富管理市场规模数据库作出如下分类:非富有家庭,管理资产额在10万美元以下;富裕家庭,管理资产额在10万~100万美元之间;新贵家庭,管理资产额在100万~500万美元之间;富豪家庭,管理资产额在500万美元以上。

6.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的关系

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如同是一对孪生儿,人们在谈论财富管理的时候,往往要谈到私人银行,同样,在谈论私人银行的时候,也往往会谈到财富管理。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关系紧密,但还不是等同关系。从机构来看,私人银行是最重要的财富管理机构,但财富管理机构还包括除私人银行之外的多种机构。从业务类型看,除了私人银行服务,财富管理还包括大众理财、贵宾理财和家族理财等服务。私人银行的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财富管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7.财富管理与理财的关系

如上所述,我们从较为严格的意义上把财富管理划分为大众理财、贵宾理财、私人银行服务和家族理财四类服务,所以,理财包括了大众理财和贵宾理财两种,是财富管理的中低端服务。但在有些情况下,财富管理与理财也可以是相等的关系,即财富管理也就是理财,理财也就是财富管理。而在有些场合,即财富管理采用狭义的概念而理财采用广义的概念的时候,财富管理也可以说是理财的一个组成部分。狭义的财富管理,通常是指私人银行服务,而广义的理财,可以涵盖所有的财富管理服务。理财一般是指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的面向大众的结构化投资服务,所以也叫大众理财。大众理财与私人银行服务等高端财富管理的不同,主要在于私人银行服务更强调服务的个性化、针对性,较为复杂和丰富。而大众理财产品是适应所有投资者的一般性产品,较为简单,同质化程度较高。

8.财富与财产、资产的关系

财产是从所有权的角度来看待财富,资产是从投资运营的角度来看待财富。一个富裕家庭进行财产分配,明确财产继承安排,这就是把财富分割为不同的所有权,从而使其成为不同人的财产。富人把财富当中除去自己日常必需的外剩下的部分拿来经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即进行财富管理。拿来经营的这部分财富,即是可投资资产。当财富被拿来进行投资经营时,就变成了资产。二、世界财富管理发展格局深刻调整(一)财富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从人类发展史来审视财富管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到人类的财富管理行为早已有之。在海外,早在2000多年前,雅典神庙就不仅是供奉城邦保护神的圣殿,也由于众多信徒虔诚膜拜并将钱财存放于此而成为希腊人集中和运用财富的集散场所。在中国,3000多年前的周朝采用分封的方式来配置国家财富,这种形式可以看作是主权财富管理的雏形;2000多年前的商人范蠡,不仅是经营财富的高手,据传还创立了《陶朱公理财十二则》,将理财实践升华为经验,他可被看作是中国从事个人财富管理的开拓者。

具有现代意义的财富管理最早在欧洲产生。13世纪,欧洲通往亚洲的南行航线日益繁忙,而这一航线的终点正是意大利,发达的贸易带来了大量的周转资金和财富。1397年,世界最早的股份制银行——美第奇银行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诞生。这家银行除了从事货币兑换、货物抵押、结算、保险和有息贷款外,还由于其家族与教皇的渊源而接管了遍布全球的教区汇款和善款经营活动,为罗马教皇体系提供银行服务,这正是财富管理的最早形态。其后,财富管理逐步在全世界发展起来。

在瑞士,由于欧洲宗教教派之争及战争避险,财富大量由国外涌入,出现了以私人银行为主要特征的财富管理机构和业务类型。16世纪,随着基督教加尔文教派的兴起,大量受迫害的新教徒从法国和意大利逃往瑞士日内瓦,并将随身携带的大量金钱交给当地的银行家保管。18世纪中叶,日内瓦的经济由于长期商业贸易的发展而空前繁荣,银行业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发展,银行家这时已声名鹊起。随着货币兑换商的业务逐渐由货币兑换向资金融通及资产管理扩展,出现了专门为高端个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金融服务的私人银行,成为近代私人银行的起源。成立于1741年的Wegelin & Co是瑞士历史最悠久的银行,是小型的家庭事务所。18世纪末,瑞士的私人银行已经在欧洲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私人银行的数目一度多达200家。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由于瑞士中立国的立场,战争避险资产纷纷转移至瑞士银行机构,更是极大地促进了瑞士金融业的发展。近年来,传统上主要靠向瑞士境外客户提供离岸金融服务的瑞士私人银行,也开始向欧洲及世界其他国家大力拓展在岸业务。进入新世纪,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各国加强了打击逃税和消除绝对保密制度的力度,瑞士财富管理业的发展也因此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但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丰富的金融人才资源、低调严谨守信的民族文化,仍然是瑞士发展财富管理中心的优势所在。

在美国,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互联网经济发展等涌现出一大批新富阶层,以投资银行、基金公司、家族办公室为主要特征的财富管理快速发展。美国的财富管理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从保险业开始,保险产品包括了投资规划、收益分析、代办手续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其经济和金融在全球的优势地位逐步确立,一方面是国民的理财需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是金融服务日益丰富,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开始开展理财服务,并逐渐发展成为规范的经常业务。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国内财富的强劲增长,财富管理日益规范并不断突破,逐步成为一项主流业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实施改革,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的迅速发展,私人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对冲基金、结构性金融产品成为财富管理的主要产品。财富管理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各金融机构塑造品牌价值、培养客户忠诚度、增加业务收入的重要支柱。在未来一段时间,美国仍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相对成熟、竞争较为激烈的财富管理市场。

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快速发展,许多人步入富裕阶层,这推动了财富管理发展的重心向东方转移。中国香港在20世纪初金融业就已经成为主要产业,但其发展成为全球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重要金融中心,主要还是得益于亚洲特别是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新加坡于20世纪60年代独立,起初并没有把金融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但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历了1987年、1997年两次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的金融体系已经完全成熟。世纪之交以来,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都由政府强力推动,以瑞士为榜样,大力发展财富管理行业,并确立了在世界上的特殊地位。中国香港财富管理的客户,主要来自中国内地。而新加坡财富管理的客户,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

此外,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各自发展财富管理的做法和经验,一些群岛国家及地区也在致力于发展离岸财富管理,并形成了多个国际和区域财富管理中心。

总结财富管理历程是为了更好地寻找和把握推动财富管理发展的动因。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财富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并将进一步推动财富管理的未来发展?纵观财富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认为财富增长、金融服务水平提升和金融创新是财富管理发展的三大动力。

从需求端来看,财富增长是促进财富管理发展的内生动力。一般来讲,财富人群在哪里较多、财富在哪里聚集,财富管理就在哪里较快发展起来,财富管理需求激发了财富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财富管理最早在欧洲产生、在美国兴起、目前又在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财富管理的需求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生产总值大约为12万亿美元,到2013年底全球生产总值超过了70万亿美元,未来全球生产总值增长的态势仍会持续,这种持续的趋势带来了财富的稳步增加。如何管理如此巨量的经济规模所产生的财富,是世界面临的新课题,这也预示着财富管理发展仍将充满内生动力。

从供给端来看,金融服务水平提升是促进财富管理发展的外部动力。金融服务最早由汇兑而发源,历经数百年的发展而成为内容丰富的服务产业门类,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财富管理的发展。正是美第奇银行扩大了服务范围,改进了服务内容,从货币兑换、结算、融资延伸到宗教资产管理的领域,催生出了一个新的金融服务类型——财富管理;正是瑞士私人银行以忠诚精神和守信文化,世代服务于财富家族,精益求精地提升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内容,让财富管理行业的美誉度得到更广泛人群的认可,壮大了财富管理行业;正是美国众多投行、私募基金、创投基金致力于资本和技术的对接,敢于冒险,推崇创业,持之以恒地服务于“新富”阶层并鼓励其创造财富,使财富管理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随着21世纪金融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展、水平不断提高,支付结算、资金托管、投融资中介、资产配置、投资银行、风险管理、期货交易等金融功能日益完善,为丰富财富管理方法和手段提供了有力支撑,也逐步推动财富管理成为金融业的重要分支。

金融创新连接起财富管理的供给和需求,这是财富管理发展的技术动力。财富管理需求激发供给、供给进一步促进需求,金融创新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例如,私人银行所代表的机构创新,推动银行业内部产生了“轻”自有资产、客户资产不发生债权债务转移、以委托代理和咨询服务为主的新型机构类别;以资产组合为代表的投资方式创新,提高了财富管理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丰富了财富管理供给,满足了财富管理需求;以互联网理财为代表的财富管理方式和渠道创新,降低了财富管理的门槛,改变了财富配置的模式,推动了大众理财的快速发展。

未来财富管理的发展,仍然要依靠财富增长、金融服务水平提升和金融创新这三种力量的推动。(二)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财富管理

1.财富规模呈现恢复性增长

进入21世纪,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全球经济虽然由于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而呈现出缓慢发展、形势复杂的特点,但财富的创造和增长依然是重要趋势。全球财富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而缩水后,近几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财富下降10.4%;2009年金融危机接近尾声,股市复苏,带动全球财富显著反弹,增长11.5%。近几年,尽管受欧洲债务危机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但各国采取的一些积极措施增强了投资人的信心,全球财富呈现波动上升,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增速分别为8.9%、3.5%和7.8%。按此计算,2012年末的全球财富规模比2008年末增长35.5%。图1-1 2008-2012年全球财富规模资料来源: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财富报告》(2010、2013)。

2.创造和积累财富的步伐没有停歇

据瑞信2013年《全球财富报告》,按照所有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和以房地产为主的非金融资产来衡量,2013年中期全球财富规模达241万亿美元。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13年《全球财富报告》,按照所有家庭管理的资产额(主要包括现金、存款、债券和股票)来衡量,2012年全球财富规模达135.5万亿美元。虽然因为调查口径不同,不同机构发布的财富数据有所差异,但都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全球财富状况。据世行数据,2012年世界生产总值为71.7万亿美元,据此我们可大体估计,全球财富为世界年度生产总值的2~3倍。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仍处于温和复苏阶段,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按照购买力平价法汇总GDP,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3.0%。据世界银行估计,按汇率法汇总GDP,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2.4%。但从长期看,世界经济增长的景气指标总体向好。2013年底,以长期趋势为100,经合组织国家整体先行指数达100.9,连续12个月上升;2013年第四季度,全球及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及其中的新订单指数和出口新订单指数均有所回升,新兴市场制造业的这三个指标均重回景气区间,全球制造业PMI升至53.3的近32个月最高水平,已连续第13个月高于50的临界点。可以看出,在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虽然缓慢,但向前的步伐没有停滞,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财富创造与积累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

3.财富管理发展呈现新特征

目前财富管理已经成为国内国外金融机构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资料显示,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欧美金融机构财富管理平均利润率达到35%,年增长12%~15%。即使在危机期间,金融机构业务受到冲击、财富管理收入出现下降的情况下,全球90%以上的私人银行依然实现盈利。经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财富管理发展呈现出五个鲜明特征:(1)财富管理客户需求及服务模式转变。客户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客户构成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大家族数量平稳,而各类新富数量增长较快;欧美成熟市场份额相应减少,而新兴市场特别是亚洲市场份额增加。需求的变化必然带来服务模式的转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金融更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服务机构不仅提供丰富的金融服务,还延伸到其他各类服务,努力做到按需配置金融资源。财富管理成为各类机构共同竞争的利润增长点,促进着各类服务机构不断创新,而创新也在激发新的需求。(2)财富管理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长期以来,财富管理主要是各类私人银行的业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除私人银行之外,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投资银行、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也开始重视财富管理业务,纷纷进军财富管理行业,争相抢占财富管理市场,出现了各类机构群雄逐鹿财富管理的激烈局面。伴随着竞争的激烈,各种并购时有发生。时至2007年3月,中国银行率先建立私人银行,开始了中国银行业大力开展财富管理的时代。之后,中国各商业银行也纷纷涉足私人银行。(3)财富管理监管改革深化。突出的表现是保密制度受到挑战。美国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治理洗钱,对瑞士等国不断施加压力,要求金融机构协助相关调查,公开客户保密信息。传统的所谓“避税天堂”地位动摇。在税收优惠方面,由于各国采取的做法不尽相同,引发财富因避税而流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监管制度的调整,促进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推动了财富管理创新发展。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际社会加强了对跨市场、跨行业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增强了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强调通过强化信息披露、规范衍生品交易等方式,解决财富管理中的透明度低、道德风险频发等问题。监管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冲基金、私募基金、场外衍生品市场、保险市场、影子银行均纳入监管的范畴。强化了对不同市场风险的隔离,要求建立防火墙,以防止交叉性业务风险传染。在强化监管的背景下,财富管理机构为客户提供的资产配置产品趋于稳健。(4)财富管理意识发生转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著名财富管理机构均不同程度地遭受损失。人们开始意识到,即使大机构也有风险。这一方面削弱了这些大机构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促使亚洲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更加重视本土机构的财富管理服务。而事实上,中国等国家的财富管理机构,得益于严格的监管和稳健的经营,这次并没有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太大冲击。因此,亚洲富人们开始更加关注本土财富管理机构,本土机构也更加增强了大力发展财富管理的信心。(5)财富管理服务对象更加大众化。长期以来,财富管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净值人士,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以服务可投资资产为100万美元以上的人士为主。近年来,这一门槛不断降低,直至50万美元甚至10万美元。这主要反映了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各服务机构为了争夺客户资源,降低门槛以扩大服务范围。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反映出金融创新不断发展、财富管理市场变迁带来的客户结构的改变。(三)全球财富管理版图变化

当前,北美、亚太、欧洲是高净值人士数量最多的三个地区。据凯捷顾问公司报告,2012年,北美高净值人数达373万人,居首位;亚太地区高净值人数368万人,居第二位;欧洲高净值人数340万人,居第三位;中东和非洲高净值人数60万人,居第四位;拉美高净值人数50万人,居第五位。从2008年到2012年,亚太地区高净值人群数量已经从全球第三变为全球第二,并与第一名北美的差距逐步缩小(见表1-1)。表1-1 2008-2012年高净值人群分布(百万人)资料来源:凯捷顾问公司《全球财富报告》(2013)。

从财富管理的区域分布来看,2009年欧洲管理资产37.1万亿美元,居第一位;2010年北美超过欧洲,以管理资产39.9万亿美元居第一位;2011年亚太地区跃居第一,管理资产41.4万亿美元; 2012年亚太地区仍居第一,管理资产45.2万亿美元,其他依次是北美43.3万亿美元,欧洲38.1万亿美元,中东和非洲4.8万亿美元,拉美3.9万亿美元(见表1-2和图1-2)。这反映了世界财富管理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表1-2 2009-2012年财富管理区域分布(万亿美元)图1-2 2009-2012年全球财富区域分布资料来源: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财富报告》(2010、2013)。

以瑞士为例, 2002年,瑞士管理的全球离岸资产下降到3万亿瑞士法郎,此后的经济复苏则带动了资产回升;但到金融危机的2008年和2009年,又下降到2.1万亿瑞士法郎,外国客户人数也减少了28.1%,部分银行的管理客户资产甚至下降了5%~10%。与此同时,研究机构Wealth Insight的数据表明,新加坡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财富中心,受托管理的资产价值从2000年的500亿美元跃升至5500亿美元,其中离岸资产价值约为4500亿美元,到2016年新加坡管理的离岸资产价值可能会是2013年的4倍多,到2020年新加坡受托管理的资产价值将可能超越瑞士。中国香港也正在打造财富管理中心,中国内地财富管理开始起步,将加快这一格局调整的进程。三、中国财富管理发展的广阔前景

从2002年到2007年,中国管理资产额以2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在2007年,这一增长率更是达到了36.8%,管理资产总额约3.2万亿美元。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财富报告》,2012年全球财富增长了7.8%,达到135.5万亿美元。与往年情况相同的是,不同地区的私人财富增长存在极大差异,印证了经济因素对由传统成熟经济体组成的“旧世界”和由快速发展的经济体组成的“新世界”的不同影响。北美和西欧的私人财富分别达到43.3万亿美元和35.8万亿美元,增速分别为7.8%和5.5%。而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的增速继续保持高位,达到13.8%,私人财富总额为28万亿美元。中国私人财富总额达到14万亿美元。预计到2017年,中国私人财富总额将达到28万亿美元,在全球各国排名中从2007年的第5位、2012年的第3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2位。根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咨询公司的统计,2012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达到80万亿元人民币,年增长14%;2013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84万人,可投资资产达27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经济快速走向繁荣将推动财富管理市场迅速壮大。

诸多方面显示中国财富管理发展面临宏观政策、内生动力、问题倒逼等积极和有利的条件。(一)国家战略提供宏观指引

党的十八大指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之后,党对国民财富增长提出的更加明确的要求和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财富问题的高度重视,也为财富管理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等,这些措施都为发展财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顶层设计支持,也表明我国财富管理的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体现迫切要求

当前,小微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仍较为突出。金融资源错配和投资冲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居民理财渠道较为单一,财富管理水平不高,导致金融资源转化为实体经济资本的能力不强、渠道不畅,影响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国内外实践证明,专业化财富管理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将居民财富以及社会资本有效集中,在实体经济不同领域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资本的优化配置,从而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国民经济最需要和最有竞争力的环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三)国民财富快速增长提出巨大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社会财富得到了迅速积累,规模不断壮大,我国高净值人士数量已位列全球前列并且呈现加速增长态势。私人财富的规模和增速都位居世界前列,社会财富增长对财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财富管理,将有效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实现。(四)提升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列入改革议程

我国金融业发展较快,规模较大,但核心竞争力不是很强。银行业规模占金融业规模的比重偏大,银行传统业务收入占银行业务收入的比重偏大。从国际经验来看,财富管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金融机构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发展财富管理,提升私人银行、证券投资基金、信托机构、期货公司等的财富管理能力,将推动金融机构实施差异化竞争,提高创新能力和盈利水平,为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机遇。(五)构建国家财富安全体系引起高度重视

我国有关财富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财富管理效率不高,国民财富流失现象严重。受投资领域投机炒作及地下金融等不良因素影响,国内财富管理面临着正规投资渠道不足、各类社会理财机构缺乏监管,以及个人投资风险较高等问题。发展财富管理,有利于创造安全稳定的投融资环境和金融秩序,有利于有效避免财富流失和投资损失。(六)优化国内金融发展格局亟须拓展思路

从国外金融中心建设实践来看,构建全能型金融中心和专业化金融中心并存的金融格局,有助于推动金融体系的完善和特色金融的发展。目前,北京和上海作为综合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而我国尚缺乏真正意义上专注于财富管理发展的中心城市。发展财富管理,选择在资源环境、经济基础较好的经济中心城市开展财富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有助于集中力量推动财富管理改革创新,并有效规避全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国内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多层次金融中心格局。(七)完善财富分配体制助推和谐进步

发展财富管理,完善财富投向慈善公益事业的体制机制,有助于促进对社会财富进行三次分配,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缩小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慈善公益事业与财富管理互动发展,使慈善公益活动成为财富管理活动的重要领域,有助于财富管理成为社会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金融及财富管理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积极因素。第二章财富管理理论基础与评述

本章将重点从财富管理的需求与供给两个维度系统阐述现代财富管理理论基础并对相关进展进行评述。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介绍基于供给维度的财富管理相关理论及进展。主要包括货币时间价值与利率理论、现代投资理论、现代市场营销理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以及互联网金融理论。第二部分重点介绍生命周期理论、家庭金融理论等基于需求维度的财富管理相关理论及进展。此外,本章第三部分还简要梳理了中国传统财富观的起源与演进历程。一、基于供给维度的财富管理理论基础与评述(一)货币时间价值与利率理论

货币时间价值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是现代金融学的基础理论,也是财富管理的基本方法论和财务分析基础。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资金在扩大再生产及其循环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资金增值或经济效益。当前的一单位货币与未来的一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是不同的,在未来消费时必须有大于一单位货币作为弥补延迟消费的贴水,或者说当前拥有的货币比未来同样金额的货币具有更大的价值。现值、终值与利率是与货币时间价值相关的最基本概念,也是通过计算货币时间价值而决定是否进行资产投资的基本工具变量,比如复利、年金的终值和现值的计算等等。其中,现值是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现金折算到当前所对应的金额,终值是当前一定量货币折算到未来某一时点所对应的金额,而利率则是为放弃货币现值而必须支付的代价,是用来衡量货币时间价值的标准。

节欲论和劳动价值论是较早论述货币时间价值和利率的理论。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纳索·威廉·西尼尔(Nassau William Senior)在《政治经济学大纲》中提出“利润理论”。资本家放弃眼前享乐,即节制眼前消费的欲望,而资本则是节欲的结果。西尼尔认为,由于资本来自储蓄,要进行储蓄就必须节制当前的消费和享受,而利息就来源于对未来享受的等待,是对消费者为积累资本而牺牲现在的享受的一种报酬。现代经济学中的利率理论正来源于节欲论。劳动决定价值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提出,而后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在继承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利润、平均利润理论。马克思认为,利息产生的制度基础是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将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转让给职能资本家所获得的报酬。

其他有关利率理论包括庞巴维克(Eugen Bohm-Bawerk)的时差论与迂回生产理论、马歇尔(A.Marshall)的等待说与资本收益说、维克塞尔(Knut Wicksell)的自然利率学说与费雪(Irving Fisher)的利率理论等。时差论与迂回生产理论认为,从需求角度来讲,现在的物品通常比同一种类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物品更有价值。两者的差额就是利息的来源。从供给角度来讲,利息主要来源于“迂回生产”。利息就是产生于先生产出工具、设备和原料等中间产品,然后再生产消费品的时间间隔。等待说与资本收益说则认为利率是由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其中,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是资本需求的决定因素;抑制现在的消费、等待未来的报酬是资本供给的决定因素。需求和供给的均衡决定了利息就是人们等待的报酬。自然利率学说认为自然利率相当于资本的预期收益率,同时也是保持适度投资规模的利率。若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一致,投资就既不会使物价上升,也不会使物价下跌,货币就是中性的。费雪的利率理论认为,利息产生于即时物品与将来物品交换的贴水,是由社会公众对物品的时间偏好和投资机会共同决定的。投资者按照不同的投资机会进行收入流量最大、时间形态最好的投资安排。资本的需求和投资的继续将进行到利润率与利率相等为止。资本的供给则由公众的时间偏好决定。资本供给与资本需求的相等,决定社会的利率水平。整体上讲,利率理论主要研究利率水平的决定机制。作为整个资产定价体系的基础,利率水平的确定一方面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系当中资金的时间价值,另一方面也为资产价格和资产收益率提供了一个参照点。(二)现代投资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投资组合管理模型(或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和有效市场假说等经典理论的相继问世,不断丰富着现代投资理论的内涵。这些理论的核心要义在于以股价不可预测为前提,以方差衡量风险,由此推出既定风险下的最高收益组合或者既定收益下的最低风险组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市场均衡时资产定价理论以及市场如何达到均衡等相关理论。其中,投资组合管理模型由马科维茨提出,后由托宾对模型进行了改进。模型给出了在市场参与者只考虑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的情况下,作为风险规避的经济个体,投资者如何进行资产组合的构造或选择。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则考虑了在市场达到均衡的情况下,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率与其承担的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同时,它给出了资产价格的决定因素。套利定价模型在因素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当市场不存在套利机会的时候,资产价格与各种系统性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期权定价公式则是对期权(或者说选择权)这一类特殊的金融资产的定价方法。由于现实中很多金融资产都嵌套了一些选择权,因此,期权定价公式为这些资产价格的确定提供了可能。有效市场假说主要考察的是金融市场中信息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市场信息效率的问题。市场是否有效不仅是市场特征的问题,还关系到市场参与者的决策行为以及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是否成立等根本性问题。整体上讲,现代投资理论主要关注投资组合的构造和资产价格水平的确定,是财富管理供给方在投资过程中运用的重要工具,在金融机构财富管理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

1.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1952年,马科维茨创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该理论提供了优化资产组合的理论和技术,确立了衡量收益和风险的方法,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奠基石。该理论认为,投资从本质上讲是在不确定性的收益和风险中进行选择,并用“均值——方差”来分别对收益和风险进行刻画。其中,均值是指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它是单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权重为相应的投资比例。而方差是指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收益率的标准差称为波动率,它刻画了投资组合风险。在此情况下,理性的投资者将通过在给定期望风险水平下对期望收益进行最大化,或者在给定期望收益水平下对期望风险进行最小化来选择优化投资组合。

在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托宾引入了无风险资产,由此引出针对投资者的两种决策选择:一是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的比例选择,二是不同风险资产之间的比例确定。托宾理论使证券投资分析方法更有效率,因此也被称为托宾效率资产组合理论。事实上,财富管理实践当中的资产组合管理是指投资管理人按照资产组合理论对资产进行多元化管理,以实现分散风险、提高效率的投资目的。投资者的需求往往是根据风险来定义的,而投资组合管理者的任务则是在承担一定风险的条件下,使投资收益率实现最大化。资产配置的特点是组合各种主要资产类型,在风险相同的条件下,使投资获得最高的长期回报,并择时改变各种资产类别的比重以获得长期投资组合收益。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马科维茨的学生威廉·夏普(William F.Sharpe)在其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市场组合概念,并假设资产收益与市场组合存在线性关系,从而极大地简化了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而后,他与约翰·林特纳(John Lintner)、简·莫辛(Jan Mossin)等人的相关文献构成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的理论基础,认为单个资产或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与其系统性风险线性相关。投资者在追求收益和厌恶风险的推动下,会根据组合风险收益的变化调整资产组合的构成,进而会影响到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CAPM模型的公式为:ifimf

E(r)=r+β(E(r)-r)ifi

其中,E(r)是资产i的预期收益率,r是无风险利率,β是资产i的mmf系统性风险,E(r)是预期市场收益率,E(r)-r是市场风险溢价(market risk premium),即预期市场收益率与无风险利率之差。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表明,投资者首先确定风险资产的最优投资组合,其最优投资组合都可以由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按一定的投资比例组成。尽管该模型不尽完美,但是它提供了一个可以衡量风险大小的模型,来帮助投资者决定所得到的额外回报是否与当中的风险相匹配。当前,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作为现代金融市场价格理论的支柱,被广泛应用于投资决策、公司理财以及财富管理等领域。

3.套利定价模型

套利定价模型(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APT)由斯蒂芬·罗斯(Stephen A.Ross)在1976年提出。套利定价模型认为,资本资产的收益率不只受证券组合内部风险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来看,一项资产的价格是由不同因素驱动的,将这些因素乘上该因素对资产价格影响的贝塔系数,加总后,再加上无风险收益率,即可得出该项资产的价值。套利定价模型隐含了一条多因素证券市场线,而不同因素在不同模型中成为风险源的可能性存在差异,但它们会引起强烈的风险对冲需求,于是可以推导出多因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的理论基础是“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而后者是均衡条件下的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突破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局限性,更加能够确定风险的来源,可以指导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调整对不同风险因素的承受水平,为后来的金融工具定价和财富管理相关业务提供了具有实际价值的方法。

4.期权定价模型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金融产品也日趋多元化,特别是期货、期权产品的广泛应用,推进了金融定价模型的进化和演变。1900年,巴舍利耶(Louis Bachelier)将布朗运动的性质运用到期权的定价中,首次给出了欧式期权的定价公式,为后人继续研究期权定价公式提供了很重要的思路。之后萨缪尔森(1965)、萨缪尔森和默顿(1969)提出了不同的期权定价模型,但都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1973年,布莱克和斯科尔斯在“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y”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B-S期权定价公式。同年,默顿发表了“Theory of Rational Option Pricing”,在多方面对B-S模型进行了推广。B-S模型运用了无套利定价方法,构造了一个由标的股票和无风险债券组成的适当组合,使得这个组合(合成期权)的收益与期权在到期日的收益相同。根据无套利定价的原则,既然合成期权的收益与期权的收益相同,那么两者的定价就应该相同,只需对合成期权进行定价就可以知道原期权的价格。1979年罗斯、考克斯和鲁宾斯坦在“Option Pricing:A Simplified Approach”一文中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对离散时间的期权的定价方法,被称为考克斯·罗斯·鲁宾斯坦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与B-S模型相互补充。该模型的推导比较简单,更适合说明期权定价的基本概念。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建立在一个基本假设基础上,即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证券的价格运动有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涨或者下跌。虽然这一假设非常简单,但由于可以把一个给定的时间段细分为更小的时间单位,因而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适用于处理更为复杂的期权。

5.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是由尤金·法玛(Eugene F.Fama)于1970年在总结深化前人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提出的。法玛对有效市场的定义是: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而且衡量证券市场是否具有外在效率有两个标志:一是价格能否自由地根据有关信息而变动;二是证券的有关信息能否充分地披露和均匀地分布,使每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按照法玛对有效市场假说的定义,有效市场假说将市场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弱式有效市场,认为在弱式有效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二是半强式有效市场,认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已公开的有关公司营运前景的信息;三是强式有效市场,认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关于公司营运包括已公开的或内部未公开的信息。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证券价格形成过程中在信息披露、信息传输、信息解读以及信息反馈各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公开信息披露制度是建立有效资本市场的基础,也是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得以不断提高的起点,这对于财富管理当中的投资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三)现代市场营销理论

财富管理业务的需求方是消费者,能否以客户为中心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是作为供给方的金融机构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出发点,通过调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生产出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找到合适的交换方式来使产品最终有效到达消费者,从而达到企业目标,实现企业价值。对于财富管理而言,市场细分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不仅是构成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重要分支,更是指导财富管理市场营销实践的核心理论基础。

1.市场细分理论

市场细分理论由美国营销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ll R.Smith)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后经菲利普·科特勒等发展完善形成STP理论,成为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核心。其中,S即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T即目标市场(market targeting),P即市场定位(market positioning)。这三个要素为STP理论的核心要素。具体而言,STP理论阐述的是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差异将产品与服务市场细分为不同市场,而后从细分市场中选择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目标市场,进而确定企业产品或服务在目标市场的竞争性定位的全过程。其中,市场细分理论建立在市场可分、消费者需求异质以及企业优势互补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和细分三个阶段,根据消费者市场在地理、人口、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需要根据各个细分市场的独特性和公司自身目标,采取无差异市场营销、密集性市场营销以及差异性市场营销等三种目标市场选择策略来确定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并不是从企业角度出发单纯追求产品变异,而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寻求建立某种竞争性特色产品的过程,代表了现代市场营销技术与理念的发展方向。

STP理论为金融机构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营销决策提供了基础,是金融机构提高财富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一般而言,根据财富管理市场细分的需要,主要可分为低端、中端、高端和超高端四类。其中,低端为大众理财,主要是面对可投资资产在50万元以下的客户。大众理财的对象是普通大众,其主要的特点是客户数量巨大,但单个客户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十分有限,多数在几万元人民币。中端为贵宾理财,主要面对可投资资产在50万元至500万元的中产阶级人群。高端是指私人银行服务,面对的是富人,这类客户的可投资资产一般在500万元人民币或者100万美元以上。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施行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私人银行客户是指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商业银行客户。超高端为家族理财,客户为极少数亿万富翁。这些富人中的富人,有着超级富裕的家族,需要通过家族理财室或者家族办公室、家庭事务所、银行家事务所等,专门为其家族进行全方位的资产管理。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金融机构应当将基于STP理论的市场营销方法与现行其他经营管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上述财富管理群体分类进行良好的市场细分,并确定各自的目标市场和服务对象层次,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结构,采取相应的经营策略,从而达到获取自身效益最大化并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