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病的预防与保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7 03:33:27

点击下载

作者:张姝娜,余俊光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病的预防与保健

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病的预防与保健试读:

前言

近年来发生了很多令人扼腕慨叹的专业技术人员英年早逝的现象。之所以扼腕慨叹,是因为我们深切地知道身体是生活和工作的本钱,生命和健康都没有了,其他的存在和辉煌就失却了意义。毕竟,世界上有些东西,当我们拥有它时往往并不珍惜,而一旦失去了它,我们就会感到它无比珍贵,这就是俗话说的:“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事实上,“防患于未然”总比落雨收柴效果好。健康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有“防未病”的观念,不要待到生命将结束时才体会到享受生命的味道。

其实,许多疾病的发生,与我们的愚昧、无知有着密切相关性,是由我们的不良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饮食嗜好和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在专业技术人员这个层次,他们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水平改善以后,常缺乏健康生活观念的指导,忽视诸多的致病因素,导致被称为“富贵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持续上升,提早衰老,生命之花过早地凋谢,生命之树过早枯萎的现象就时有发生。

每个人的健康靠自己去争取。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恳请各位专业技术人员,平常花一些时间学习一些保健知识,多懂一点医学道理,提高养生与保健意识。专业技术人员应该珍惜自己,珍惜健康,珍爱生命,活得舒心畅意,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多和更大的贡献。

本书结合当前社会环境下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从专业的角度描述了常见职业病的易患人群、临床表现、预防与保健知识,并结合案例分析,生动呈现专业技术人员易患的职业病症。本书通过以案析病、以案析理的方式,讲解了这些病症的基本原理和预防、保健路径。本书所描述的专业技术人员常见职业病症,包括慢性咽炎、颈椎病、静脉曲张、胃病、脂肪肝、腰间盘突出、痔疮等近二十类。本书各章不仅分析了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易患职业病症的缘由,也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治疗方法和保健知识,而且本书对专业治疗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讲解。因此,本书是帮助专业技术人员远离常见职业病的重要参考宝典。

我们衷心祝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拥有健康的体魄,享受现代社会的繁荣、祥和、文明、进步、幸福与快乐的生活,并在这个基础上,为个人的事业发展、家庭的幸福、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编者

第一章 干眼病

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这些原本困扰中年人的疾病,如今已经越来越年轻化。都市白领们的工作看上去很轻松,但久坐办公室,这些疾病也会悄悄找上门来。

一、案例

周女士在一栋写字楼上班,主要工作是统计公司的各项数据,制成表格。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长时间面对显示屏,周女士经常会感觉眼睛干涩。在同事的推荐下,周女士买了润眼液、眼药水来缓解眼睛的不适感。周女士一次无意中发现,眼前似乎有许多小黑点飞来飞去。这引起了她的注意,来到医院诊断。经医生检查发现,周女士这种症状是飞蚊症,是由玻璃体混浊液化引起的,并无大碍。但是,医生还检查出周女士患有干眼病,正是长时间面对电脑引发的。医生告诫周女士,一定要使用专门治疗干眼症的眼药水。干眼病是现在都市白领的多发疾病,由于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眼睛眨动次数减少,无法分泌泪液形成泪膜保护角膜,眼部缺少润滑导致干涩。市场上宣传的具有润眼效果的眼药水大多没有治疗干眼病的作用。一些眼药水夸大其医疗作用,不但起不到润滑功能,反而有副作用,对眼睛伤害更大。比如普拉洛芬类眼药水,可能导致角膜分散。有的眼药水含有抗生素,造成抗生素滥用。而眼药水中的防腐剂更可能加重干眼病。在电视台播报新闻的薛小姐配戴隐形眼镜已有5年的历史了。由于工作原因,她每天早上7点钟就配戴隐形眼镜,直到晚上9点左右才取下来,十几个小时都呆在有空调的新闻大厅工作。近来,薛小姐感到眼睛干涩、酸胀、有异物感,看东西也比以前模糊,滴了几天眼药水仍不见好转。到医院一检查,才得知自己患了干眼病。北京某医院徐主任介绍,长期配戴隐形眼镜会使眼角膜逐渐变薄。在一般情况下,普通软性隐形眼镜,每天戴镜时间应控制在8至10小时之内;抛弃型隐形眼镜由于镜片较厚,佩戴时间应更短;透气性隐形眼镜由于镜片透氧性较高,可适当延长配戴时间,但不要超过12小时。“最好不要戴隐形眼镜睡觉。”徐主任还提醒说,戴隐形眼镜的人在空调间里一定要注意保湿,当冷风直接吹在眼镜上,会加速其水分蒸发,使镜片变得干燥,让人患上干眼病。配戴者若发现使用隐形眼镜过程中出现眼睛干涩、红肿,有分泌物、针刺感时,应立刻停止配戴。有着500度近视的钟先生是个游泳爱好者,一到夏天,每天都会戴着隐形眼镜去游泳。最近,钟先生的眼睛出现了红肿、疼痛现象,被检查出是角膜感染。和钟先生一样,很多人因为近视、远视或散光,需要戴眼镜游泳。他们认为,反正要戴游泳眼镜,因此没关系。殊不知,这样做是错误的。“游泳时尽量不要戴隐形眼镜,除非有很好的护目镜。”徐主任说,夏天戴隐形眼镜本身就容易让角膜出状况。虽然游泳时一般戴着游泳镜,但如不能完全防止游泳池的水溅入,就很容易让池水中的细菌杂质附着在隐形眼镜上,造成眼睛感染。如果实在近视看不清,可选择不戴隐形眼镜而配戴有度数的游泳镜。“这几天眼睛好干,盯东西都很模糊,是不是天气的原因哦!”刘先生因眼睛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用眼过度或眼睛疲劳,都会引起眼睛干涩。刘先生说,最近眼睛有点怕光、疲劳,一出门,眼睛都睁不开。“现在,上一会儿网、看看电视就会觉得累。开始没有当回事,后来发现眼睛干,甚至还肿了。”刘先生说,去医院一检查,才知患上了干眼病。医生介绍,干眼病是由于泪液的质或量异常,或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的一类眼科疾病。该病一般表现为眼睛干涩,并伴有灼痛感,眼屎较多,眼酸、眼痒、怕光和视力减退,严重的可造成角膜软化穿孔。天热开空调,容易造成鼻子干、皮肤干,甚至连眼睛都干。绝大部分患者是用眼过度、不注意休息导致的。特别是学生、上班族,天天与电脑相伴,超负荷用眼极易引发干眼病。眼科医生提示,有十类易患干眼病的人群:1. 年龄超过65岁的人群中,有75%患有干眼病。老年人泪液的产

生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眼睛易受刺激,有时会引起剧烈的流泪

反应,即溢泪。2. 绝经期、怀孕期、哺乳期及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因激素水平的改变

可产生干眼症状。3. 某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甲状腺异常、哮喘、白

内障、青光眼及红斑狼疮等。4. 某些药物可使泪液分泌减少,导致干眼症状,如抗抑郁药、抗组

胺药、利尿剂、降血压药、麻醉剂、抗溃疡药等。5. 戴隐形眼镜,隐形眼镜漂浮在泪液上,配戴隐形眼镜会加速泪液

的蒸发。配戴隐形眼镜的不适感和耐受性差主要是干眼引起的,

尤其是软性隐形眼镜可很快地将泪液蒸发,产生异物感,使蛋白

质在镜片上沉淀。6. 环境因素,烟雾、紫外线、空气污染、高温、空调和气候干燥可

增加泪液的蒸发,导致干眼病。7. 计算机使用者长时间盯着荧光屏,缺乏正常的眨眼,无法更好地

湿润眼睛。每天在电脑前工作3小时以上的人中,有90%以上的

人眼睛有问题。8. 长期使用某种眼药水,如血管收缩性眼药水,也很容易形成干眼

病。9. 睑板腺功能障碍、泪小点阻塞,使泪液分泌和排出减少,导致干

眼病。10. 近年来,干眼病趋于年轻化,主要是青年人的工作和娱乐与电视、

电脑接触得越来越多,长时间面对荧光屏,缺乏适时地眨眼或让

眼睛休息,影响了双眼的泪液分泌。

二、基本症状

干眼(dry eye)又称角结膜干燥症(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kc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所谓干眼病,是指由于眼泪减少或泪腺功能下降,导致眼睛表面出现微小伤痕的一种症状,该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但目前,不少年轻白领尤其是软件开发人员由于长时间面对电脑,眼睛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很容易患上干眼病。

生活中,导致干眼的原因有很多:由于长时间从事电脑操作、汽车驾驶、读书,眨眼次数减少,引起泪液减少;由于隐形眼镜、过敏性结膜炎、大气污染、紫外线等原因,引起泪液减少,质量下降;由于自身眼裂大或所处房间干燥,引起泪液的蒸发;由于年龄大、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生理原因,引起泪液质量下降。

此外,眼部化妆品使用不当,多种眼药同时使用,也可能会引起干眼。由于引起干眼的原因十分复杂,许多患者很难准确判断病因。而一些全身病引起者,其全身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对于这些干眼患者,缓解干眼症状是其治疗的重要目标。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睛发干,发涩,甚至一看电脑就流泪,有睁不开眼的感觉,头疼,烦躁,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目前,成为干眼一族的白领人数正在迅速增加。在眼科门诊中,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经常抱怨眼睛干涩、痛痒,有灼热感、疲劳感,干眼病已经成了现代上班族的e时代特征。

当你的眼睛看起来发红,感觉干涩不适、发痒,千万别以为是小CASE,因为你对它过度的折磨,引发了干眼病。干眼病初期,眼睛只是处于功能性损伤的阶段。如果这时还不注意保护眼睛,使眼睛继续长期处于干燥的状态,就会引起角膜上皮细胞的脱落,造成器质性的损伤,使症状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视力。在眼睛出现酸涩、干燥和视力模糊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干眼病的临床表现:

症状:眼部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视疲劳、难以名状的不适、不能耐受有烟尘的环境等。

体征:结膜血管扩张、结膜失去光泽、水肿及角膜上皮点状脱落等。早期可轻度影响视力,严重时可导致角膜溃疡穿孔。

许多干眼患者出现眼部干涩和异物感,或有烧灼感、痒感、畏光、红痛、视物模糊、易疲劳、粘丝状分泌物等干眼症状。

三、治疗

调查显示,70%至80%的白领存在视疲劳现象。干眼病是目前眼科门诊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眼病,其主要原因就是电脑、电视、游戏机的使用人数日益增多。长时间面对电脑,眨眼次数减少,泪液蒸发过快,就会发展成干眼病。

下面,介绍日常生活中治疗和改善干眼病的方法。

按摩治干眼病:

中医认为,干眼病主要与肺、肝、肾三脏有关。当肺、肝、肾三脏功能失调时,目失濡养,则会出现干涩不适、疼痛、怕光、流泪、有血丝的症状。可以采用中药蒸汽熏眼与自我按摩法相结合治疗。

可以按摩四白穴与太阳穴。四白穴在眼眶下缘中部下方的凹陷处。用双手食指按压,按压面不要太大,一按一松为一拍,连续做四个八拍。太阳穴在外眼角和眉梢之间向后约3厘米的地方。将双手拇指的螺纹面按在太阳穴上,一按一松为一拍,连续做四个八拍。整个按摩过程需要2分钟。

饮食疗法改善干眼病:

1. 菊杞茶。菊花茶中加入枸杞,浸泡十分钟左右服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菊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维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需要注意的是,菊花性凉,虚寒体质,平时怕冷,易手脚发凉的人不宜经常饮用。

2. 百合红枣粥。百合10g,山饕15g,薏仁20g,红枣(去核)10个。洗净,共同煮粥食用。百合滋阴降火,山饕滋肾润肺,薏仁利湿健脾、清热排脓。红枣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不但富含维生素C,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此粥不但防治干眼效果好,而且还可用于明目。

3. 润泽明眸茶。黄芪5钱,丹参3钱,当归3钱,川芎3钱,麦冬2钱,合欢皮1钱,柴胡1钱,葛根1钱,密蒙花1钱,甘草5片。洗净后,先加水浸泡30分钟。之后,倒入2000CC的水。水滚后,转文火煮20分钟。取汁于一天内慢慢喝完即可。黄芪补气,丹参活血,当归补血,能加强眼部的气血循环,改善眼部干涩的状况。

4. 枸杞子。每日15g,洗净后嚼服或煮水服。枸杞子养阴明目,能促进修复病变的角膜,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眼睛干涩也跟肝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医里有一句叫“肝开窍于目”。肝提供的血液及其阴津就是滋养眼睛的,肝是明目的源泉。假如肝不好,受到抑制,分泌的血液及其阴津降低,自然使眼睛得不到滋养,感觉到干涩。

下面,推荐两道养肝护肝的药膳食谱,教你食疗护理眼睛:

1. 枸杞桑葚粥

枸杞子5g,桑葚子5g,山药5g,红枣5个,粳米100g,熬粥食用。枸杞子、桑葚子养血明目,山药、红枣平补肺肾,益气健脾。视力疲劳者如能每天早晚两餐,长期服用,即可清除眼干疲劳症状,又可增强身体素质。

2. 猪肝绿豆粥

新鲜猪肝100g,绿豆60g,大米100g,食盐、味精各适量。先将绿豆、大米同煮,八成熟后,再将切成片或条状的猪肝放入锅中同煮,煮好后加入调味品。补肝养血、清热明目、美容润肤,可使人容光焕发,非常适合那些眼干不适、面色发黄、视力减退或视物含糊的体弱者。

除此之外,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干眼病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可取患者右侧晴明、攒竹、太阳、四白、合谷、三阴交、风池、太溪八个穴位,隔日一次,每次针灸2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一疗程后,患者自觉右眼干眼症状缓解,有湿润感。继续两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按上述穴位进行按摩治疗,半年后将会完全康复。

干眼病是眼科门诊常见疾病,病因较复杂,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眼疲劳、异物感、眼干涩、烧灼感、畏光、眼红、视力波动等。常用的人工泪液治疗方法虽然可以补充泪液不足,可一旦停用,症状马上复发。干眼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眼科的“白涩症”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症内于肺阳不足,脾胃积热及肝肾阴亏,阴血不足而导致目失濡养所致。晴明穴位于目内眦,为足太阳膀胱经起始穴位,亦为手足太阳,足阳明交会穴,可祛风清热明目,调理眼部气血;攒竹穴位于眶上切迹处,可祛风明目;四白穴位于眶下孔,为足阳明胃经穴,阳明经多气多血,可调理眼部气血;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为经外奇穴,可清头明;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交会穴,可平肝息风,清头明目;三阴交于足三阴经交会穴,可养血荣血,疏通经络,濡养目巢之阴精。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干眼病无毒副作用、疗效彻底,比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效果更好。

四、预防与保健

那么,干眼病如何预防呢?年轻人主要碰到的问题是眼干、眼涩、眼红。干眼病又叫“视频终端综合征”,电脑、智能手机这些现代装备,和干眼病的高发脱不了干系。戴隐形眼镜的人,经常会有眼睛不舒服的感觉,这是因为隐形眼镜是漂浮在泪液上的,戴上它会加速泪液的蒸发。另外,环境湿度不理想的情况下,如空调房、秋冬干燥季节,眼睛更容易不舒服,感到眼睛很重,想闭起来;有的还会出现发热、发烫的症状。人的眼睛,特别是眼角膜,要靠泪腺提供水分保持湿润。多眨眼,可以增加泪液分泌。

所以,对有干眼病的人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生活习惯。

引发干眼病的因素相当多,例如:环境引起的眼部干燥、过敏反应等;眼部本身的病症,如睑缘炎、沙眼等;各种免疫性病症和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等;因某些药物如避孕药、安眠药、镇静剂、咳嗽药、胃药等引起的;因维生素A缺乏所致。通常每分钟要眨眼10-20次。而当专心阅读或看电脑时,眨眼频率会明显减少到每分钟5次左右。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不能适时地眨眼或让眼睛休息,就会影响双眼的泪液分布,导致干眼病。因此,保持每分钟眨眼10-20次就可以有效预防。

长时间盯着电脑,眨眼次数减少,会影响泪水分泌,眼睛得不到滋润,眼角膜也可能受损。为此,教大家一些小窍门。电脑屏幕放得稍微远些,不要太高,要朝下看,不要朝上看,这样眼睛被遮住的会多一些。非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后,可选择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局部热敷,或者使用人工泪液。长期从事电脑操作的年轻人应该多眨眼,每隔一小时至少让眼睛休息一次。应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时增加维生素A、B1、C、E的摄入。为避免荧光屏反光或不清晰,电脑不应放置在窗户对面或背面,环境照明要柔和。如果操作者身后有窗,应拉上窗帘,避免亮光直接照射屏幕,反射出明亮的影像,造成眼部疲劳。在电脑旁放一杯热水,增加湿度,便可有效地缓解眼睛不适等症状。

眼部会产生泪液,泪液作为一种天然营养物质,含有保护眼睛的营养成分及杀菌的酶类。眨眼时,泪液随之均匀分布在眼球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起润滑作用的泪膜,随着眨眼而不断刷新,并保持眼睛湿润。一旦泪液的分泌及蒸发出现异常,就会产生眼部不适等症状,即干眼病。

如果您正受到干眼症状的影响,建议积极改变生活方式或采取药物干预等方法,预防病情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干眼病本身不会造成失明,但有发生诸如角膜感染性炎症引起角膜溃疡、穿孔甚至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希望大家引起重视。

预防干眼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多眨眼。要控制用眼时间,尤其不能长时间目不转睛地使用手机、

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闲暇时到郊外踏青视绿,登高望远,以缓

解眼疲劳。2. 注意用眼卫生。如果出现眼睛不适,切勿用手揉搓。否则,会加

重角膜损伤和视疲劳,还可能增加眼睛感染的机会。3. 要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青菜、新鲜水果等补充维生素。

像淮山、木棉花、赤小豆、薏仁、扁豆、芡实等药食兼用的食材,

都是药膳的好材料。每天可适当饮用枸杞菊花茶养肝明目。在饮

食上应控油少甜,不要进食过多肥腻煎炸食物。4. 戴框架眼镜,提倡多风的日子戴眼镜,游泳时戴护目镜,外出时

戴太阳镜。5. 尽量少使用空调,少待在湿度较低的房间里,避免眼睛直接接触

吹风机、热烘机。6. 按需点人工泪液。点人工泪液不要过频,一天最好不超过6次,

防止加重症状。7. 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做眼睑清洁、热敷。用毛巾沾高于体温但

别太烫的水,闭眼敷于眼睛上,每次10分钟左右。8. 中医治疗,内服或局部应用清热养阴、生津润燥一类的中药缓解

和治疗干眼病。

第二章 屏幕脸

屏幕脸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疾病。长时间的人机对话,会让人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张表情淡漠的脸,影响日常的人际交往,且容易产生人格障碍与性格异常。

一、案例

每天看电脑10小时,女白领患面色暗淡长斑生痘、视力下降,还添了黑眼圈(据《扬子晚报》)。20多岁的女孩,本应该皮肤娇嫩、明艳动人。但很多人却面色暗淡、表情冷硬,不得不做祛斑和去除黑眼袋的手术。据相关美容整形科专家称,祛斑、去除眼袋、拉皮等手术的对象明显年轻化,现在人的面部表情要比以前人僵硬,很多年轻人已经出现屏幕脸、屏幕眼,其原因就是每天长时间接触电脑。张小姐是一名装修公司的设计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电脑上不停地画图。“一整天都要接触电脑,回家也要找资料或加班,每天用电脑在十个小时以上。”张小姐说,“才工作两年,就发现自己皮肤差了很多,甚至有了黑眼圈和很重的眼袋,表情和笑容都很僵硬。美容科的医生告诉我,这就是典型的屏幕脸!马上就要结婚了,我的任务就是把眼袋去掉。”近期,李女士感觉面部皮肤斑点增多,皮肤干燥。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告诉她,因长时间专注于电脑屏幕前工作,引发上述症状。在此,市疾控专家提醒广大市民,长期面对电脑屏幕的人群应警惕屏幕脸的出现。屏幕脸实际上是一种“职业性多发病”,是由于长期在电脑屏幕前工作从而引发的色斑增多、皮肤干燥、眼睛疲劳、精神萎靡不振等问题。××是某公司文员,参加工作不到两年,她就发现自己变了:对周围人的喜怒哀乐,自己心里明明很有感触,但从表面上看,还是一脸木讷。以前面部美容的基本是中年女性,现在一些年轻的女性,特别是一些长期与电脑打交道的白领女性日益增多。二、基本症状(一)病因

很多时候,办公室一族的表情漠然并非自己所愿。常用QQ、MSN、网络电话等即时沟通工具,剥离了面对面交流时礼仪性的沟通,面部神经经常得不到刺激,眼神专注于一个方向,久之则会导致面部表情不丰富。

屏幕脸还会表现于皮肤的衰老,通常面部皮肤有色斑、色素沉着,还会出现弹性不足、干燥、容易衰老、出现皱纹等情况。皮肤敏感的人还会发生过敏现象。

电脑屏幕产生的静电吸引大量悬浮的灰尘,使人面部受到刺激。除了电磁辐射,开机状态的显示器周围会有一个静电场,差不多把整个房间的灰尘吸入自己的场中。把坐在电脑前的你面部涂了一层灰土,还会不时鼻塞、咽喉发痒。如果不想被屏幕脸的种种症状所影响,最好改变一下自己的办公习惯。

总结一下,产生屏幕脸的主要原因如下:1. 长时间用电脑、手机等聊天工具进行日常沟通,缺乏面对面的正

常交流;2. 天天对着电脑屏幕,只与电脑、手机打交道;3. 对着电脑屏幕,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动;4. 每天使用电脑时间总计长达8-12小时;5. 网购成瘾,对出门面对面交流采购缺乏兴趣;6. 宅男、宅女等喜欢赖在家里,害怕出门,缺少日常人际交往。(二)症状表现

屏幕脸是从事IT行业和长期面对电脑工作的人的常见病。长期使用电脑的人,由于长期面对电脑屏幕,不知不觉中会生出一张表情淡漠的脸,影响日常的人际交往,且容易产生人格障碍与性格异常。长时间的人机对话会出现面部表情不丰富甚至无表情的情况。另外,屏幕辐射产生静电,最易吸附灰尘,长时间面对面,更容易出现斑点与皱纹。屏幕脸的典型症状主要是皮肤粗糙、眼神木讷。

由于长时间面对电脑,会导致脸色发白、皮肤干燥,严重的还有痤疮等,一些人还会出现面无表情、肌肉僵硬、眼神迷茫。这些综合起来的症状就是屏幕脸。

电脑造成的干燥环境和静电,会使大量灰尘停留在皮肤表面,堵塞毛孔,造成成人痘、痤疮和色素沉着。如果是年轻的白领女性,因为皮肤在干燥环境下加速出油,造成毛孔堵塞,多半会引起青春痘和成人痘,以及各种粉刺,这里下去那里起来,好像“打地鼠”一样难缠。如果急着清掉这些痘痘,未痊愈闭合的皮肤又会被灰尘感染。即使是没有痘痘烦恼的中性皮肤,时间长了,也会因灰尘造成色素沉着而生色斑。

总结一下,屏幕脸的主要症状如下:1. 面部表情不丰富或者无表情,肌肉僵硬,表情淡漠,神情木讷,

缺乏笑容;2. 眼神迷茫,眼光呆滞;3. 脸色发白,皮肤干燥;4. 面部长斑点、皱纹;5. 屏幕脸严重者还伴随有痤疮。三、治疗

屏幕脸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疾病。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由于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张表情淡漠的脸。他们慢慢变得不会和别人沟通,不喜欢和人相处,进而影响日常的人际交往,且容易产生人格障碍与性格异常。这就造成了各种社会人才的损失。另外,专家表示,因为上班族们长期对着电脑,形成了淡漠的屏幕脸,而且脾气容易暴躁,这对办公室里同事间的相处并不是好事。(一)对应“屏幕脸”的8条法则

1. 适当多照镜子。照镜子可及时发现自己面部表情的改变,可以指导我们根据退化或改善情况及时加以调整。同时,也可能让我们发现自己面部的可爱之处、激发自信,从而更多地提醒自己注意调整表情。

2. 端正姿势。在日常操作电脑时,身体与电脑屏幕应保持不少于70厘米的距离。硬件上,应配置一台辐射较小、没有炫光、显示稳定的电脑,有液晶显示屏更好。同时,要挑选适合自己的电脑桌椅,尽量调节到最适合自己的状态。

3. 做些表情操。一阶段工作结束后,先尽可能夸张地做a、o、e、i、u的口型,再对着镜子,依次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表情尽可能逼真地做一遍。

4. 看些西方影视。西方人表情丰富甚至比较夸张,看看这样的电影,可以激发用表情“说话”的兴趣与习惯。

5. 勤做眼保健操。为使眼部肌肉放松,可做眼保健操(闭上眼睛,在眼睛穴位处不停按摩)和眼肌操(睁着眼睛,上下左右各个方向,最大幅度地运动双眼的眼球),并辅以热敷、冷敷交替进行(每次6至10分钟)。热敷是让血液循环,肌肉放松;冷敷会减轻眼部充血症状。

6. 多和家人、同事沟通。形成屏幕脸的最大原因就是我们沉溺在电脑的世界里。我们要把自己从电脑里面扯回现实来。多和身边的同事沟通,也不要忘了爱我们的家人。多点和别人沟通,打破自己的心理障碍。

7. 办公桌上养养鱼。注视着水和鱼,会使你放松,又不影响你集中精力。不要在电脑周围堆放过多的纸和文件。如果你每两个小时可以有超过20分钟休息的话,建议你到工作地点外的地方散散步,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兴奋性、均衡性和灵活性。

8. 常换桌面壁纸。一个鲜活的桌面可以丰富你的表情。学会一边思考一边将眼光由电脑屏幕转移到窗外。在办公桌或办公室内放置一些小盆景、小摆设。(二)中医疗法

撕掉屏幕脸,找回自己最自然、最美丽的脸吧!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动动手、动动脸,多按摩相关穴位,缓解面部疲劳,找回青春活力。

1. 关元穴

关元穴为任脉穴位,与督脉等以上的诸经脉联系密切,可谓一穴集聚多经之功能。穴属阴中之阳,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为培元固本之要穴,有补肾固本、补益精血的功能,是生命的要关,也是一身元气所在。另外,关元穴也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效,从而起到保护皮肤、抗老化的作用。

取穴:位于脐下3寸,腹中线上。先找到肚脐眼,再把从食指到尾指的四根手指并拢,食指与腹中线交界垂直,贴在肚脐眼上,尾指与腹中线交界处就是关元穴了。

手法:双手交叉重叠放在关元穴上,稍施压力按揉,以有酸胀感为宜。

2.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合穴,回阳九针灸之一,有健脾阳、补中益气、温中散寒、补肾护肝的功效。“里”通“理”,意思是管理、调理。所以,足三里也可写成“足三理”,通过这个穴位对身体进行多种多样的调理。

要是你的脸色发黄,多半与脾胃功能减退有关。常按摩足三里穴,脾胃好了,吸收营养的功能就变好,脸色自然也就越来越好。另外,足三里穴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效,从而起到保护皮肤、抗老化的作用。

取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腿微曲时,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也就是一个巴掌的距离,那里就是足三里穴。

手法:以拇指或食指端部按压双侧足三里穴。指端附着皮肤不动,由轻渐重,连续均匀地用力按压。但小腿上还分布有其他穴位,没事的时候,整个小腿都敲敲,也会有好处。

3. 鱼腰穴

鱼腰穴是眼周各个穴位中最敏感的一个穴位,点按这个穴位,给眼周带来的刺激最强烈。穴下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如眶上神经、面神经等。往上推压鱼腰穴能放松上半部分眼周紧张的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眼疲劳。另外,点按鱼腰穴对改善颈肩酸痛、缓解打嗝也有一定效果。

取穴: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间。

手法:用两拇指持续往上眼眶方向推压,一分钟左右,感觉眼睛酸胀,甚至流泪。回忆一下,小时候学过眼保健操吧。可以多做“轮刮眼眶”这个动作。人的眼眶周围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如上眼眶的攒竹、鱼腰、丝竹空,下眼眶的承泣、瞳子髎等,适当刺激这些穴位,对眼部疾病治疗、眼睛保健都很有好处。拇指环揉太阳之后,还放在凹陷处固定不动,然后用屈曲的两个食指的侧面,刮上下眼眶,方向是从内眼角向外眼角。一般轮刮50次。

4. 承泣穴

持续往下按压位于下眼眶中间的承泣穴,会有酸胀感,同时眼睛清凉舒适。该穴能增加泪液分泌,改善眼睛干涩,缓解眼部疲劳。经常对着电脑辐射,眼睛很容易松弛,那就按这个穴位吧,在提高胃功能的同时提升眼部紧致度,让眼袋“一秒变卧蚕”,前一夜的熬夜通宵所致的黑眼圈也会逐渐消失。

取穴:眼睛正视前方时,瞳孔正下方眼眶边缘凹陷处。

手法:以指腹用使穴位处有酸胀感的力度点按10秒钟,然后放开,再点按10秒钟,如此反复1分钟。四、预防与保健

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特别是一些IT人士,每天使用5个小时以上电脑,如果不注意休息,很可能生出一张表情淡漠的屏幕脸,面色暗淡苍白,容易长斑生痘,眼睛视力下降,出现黑眼圈。这些小毛病大多是由于平时用电脑不当引起的。因此,预防这些疾病要从日常做起,但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多数“职业病”是易防难治的。

使用电脑时,最好在显示器前配备质量较好的防辐射屏。酌情多吃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瘦肉、动物肝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喝些绿茶等。

对于生活紧张而忙碌的人群来说,抵御电脑辐射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每天上午喝2至3杯绿茶,吃一个橘子。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不但能合成视紫红质,还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绿茶不但能消除电脑辐射的危害,还能保护和提高视力。如果不习惯喝绿茶,菊花茶同样起着抵抗电脑辐射和调节身体功能的作用。

电脑辐射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少。首先,应尽可能购买新款的电脑,一般不要使用旧电脑。旧电脑的辐射比较厉害,在同距离、同类机型的条件下,一般是新电脑的1-2倍。操作电脑时,最好在显示屏上安一块电脑专用滤色板以减轻辐射的危害。室内不要放置闲杂金属物品,以免形成电磁波的再次发射。使用电脑时,要调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反之越小。不过,也不能调得太暗,以免因亮度太小而影响效果,且易造成眼睛疲劳。还要注意与屏幕保持适当距离。离屏幕越近,人体所受的电磁辐射越大。因此,最好距屏幕半米以外。

电脑使用后,脸上会吸附不少电磁辐射的颗粒,要及时用清水洗脸,将使所受辐射减轻70%以上。在计算机桌前放置一仙人掌,有助于减少辐射。常用电脑的人应注意饮食调整。可吃一些对眼睛有益的食品,如鸡蛋、鱼类、鱼肝油、胡萝卜、菠菜、地瓜、南瓜、枸杞子、菊花、芝麻、萝卜、动物肝脏等。可多吃含钙质高的食品,如豆制品、骨头汤、鸡蛋、牛奶、瘦肉、虾等。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多吃含有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等。注意增强抵抗力,可多吃一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食物,如香菇、蜂蜜、木耳、海带、柑桔、大枣等。此外,还要吃一些抗辐射的食品。电脑虽然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但也应预防。饮茶能降低辐射的危害,茶叶中的脂多糖有抗辐射的作用。螺旋藻、沙棘油也具有抗辐射的作用。

另外,用完电脑应洗脸,平时应注意锻炼身体。电脑摆放位置很重要。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以能看清楚字为准,至少也要保持在50厘米到75厘米的距离,这样可以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

注意室内通风。科学研究证实,电脑的荧屏能产生一种名为溴化二苯并呋喃的致癌物质。所以,放置电脑的房间最好能安装换气扇。倘若没有,上网时尤其要注意通风。

看电脑时眨眼减少干燥。专家指出,看电脑会使眼液蒸发加速。人在正常状态下,无意识的眨眼为每分钟15到25次。但看电脑时,由于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这种生理性眨眼会减少至5到10次。加之看电脑时眼睑张开使角膜暴露面积增大,泪液蒸发加速,很容易出现眼表干燥和角膜损害,出现眼干涩、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同时,电脑屏幕辐射产生的静电易吸附灰尘,会使皮肤一直处于脏兮兮的环境中,加快皮肤的氧化和衰老。电脑产生的电磁辐射还会直接侵害皮肤,导致皮肤干燥、变黄、产生皱纹,导致眼部肌肤老化,黑眼圈生成并逐渐加重。

最好的预防是适时休息,预防屏幕脸的最好方法,就是规范操作,适时休息。专家说,在日常操作电脑时,要注意眼睛休息。最好一小时休息10分钟,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

对于电脑等仪器,下班以后注意保养,经常用湿布蘸着抗静电剂擦拭电脑及桌面或使用保湿喷雾。每过一段时间,用清水湿润一下脸部(包括眼眶周围)。工作40至50分钟,眼睛要休息5至10分钟。操作电脑后,用温水加洁面液彻底清洗面庞,洗尽皮肤上吸附的尘埃、螨虫、螨尘等微量过敏元素。涂上温和的护肤品。要多喝茶、多补充维生素C,增加皮肤的弹性和含水量。

第三章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症、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具体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一、案例

职业病颈椎案例:王先生这两天工作繁忙,颈椎病发作,颈、肩、臂疼痛,手指麻木,疼痛剧烈,实在难受。他不得不搁下手头的工作,来到某医院接受诊治。沈阳某医院外科大夫说,王先生的症状属于典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不同的神经损害。除了王先生所表现的症状外,大部分临床患者还可引起背部酸、胀疼痛不适,出现上肢肌肉无力。这类病人要注意休息,它可因劳累或受凉而诱发或加重。一般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非手术疗法为主,98%以上的病人可以治愈或好转。采用牵引疗法,再配合合适的颈围制动及止痛解痉类药物,会有明显效果。交感神经型病人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外界环境导致案例:这段时间,李女士的隔壁邻居搞装修。这使得上夜班的她睡眠质量很差,颈椎病也犯了,头晕、头痛、恶心、眼花都出现了。医生说,这类患者要注意休息,可以采取按摩的方法。交感型颈椎病和颈椎的不稳定关系比较密切,在急性发作期,适当减少颈部活动,使颈部得到制动,可以使交感神经刺激的症状缓解,帮助患者更快地缓解病情。另外,此类病人的心情和睡眠也很重要。交感型颈椎病是一种植物神经紊乱,如果这时候病人心情再不舒畅,只会使病情越来越重。颈型案例:1. 旅游学院的王同学这两个月早上起来发觉抬头困难,上肢有短暂的感觉异常。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又缓解了。医生诊断,这种症状属于颈型颈椎病,一般长期伏案工作者容易患有此类疾病。这类型颈椎病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且常反复发作或时轻时重。在临床中发现,转为慢性病程时,很多患者反映头部转动时会发生奇异的响声。但是,此型实际上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这一类型的患者可以通过自我按摩、热敷、休息,以缓解疼痛。2. 50岁的李民早晨起床后,转动头颈部和乘车颠簸时,颈椎就感觉非常疼。甚至触碰头发时即感剧痛,疼痛剧烈时还出现恶心、呕吐、出汗的症状。医生诊断,这属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其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椎病患者中,约70%有椎动脉型颈椎病。这类型病人在平时睡觉时,要选择适合睡眠的枕头,不要睡太软或太硬的枕头。可适当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或中成药,有助于改善症状。医生提醒,这一类型的颈椎病不适合多按摩。如果要按摩,必须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经过针灸等疗法,才能实行。二、基本症状(一)病因

1. 颈椎退行性改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1)椎间盘变性。当椎间盘开始出现变性后,由于形态的改变而失去正常的功能,进而影响或破坏了颈椎运动节段生物力学平衡,产生各相关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因此,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2)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这一过程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病至关重要,也是其从颈椎间盘症进入骨源性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学基础。事实上,在颈椎病的早期阶段,由于椎间盘变性,不仅使失水与硬化的髓核逐渐向椎节的后方或前方位移,最后突向韧带下方,以致在使局部压力增高的同时引起韧带连同骨膜与椎体周边皮质骨间的分离,而且椎间盘变性本身尚可造成椎体间关节的松动和异常活动,从而更加使韧带与骨膜的撕裂加剧以致加速了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形成。在椎间隙后方韧带下分离后所形成间隙的同时,因多伴有局部微血管的撕裂与出血的情况,从而形成韧带-椎间盘间隙血肿。(3)椎体边缘骨刺形成。随着韧带下间隙的血肿形成,成纤维细胞开始活跃,并逐渐长入血肿内,进而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随着血肿的机化、骨化和钙盐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向椎体前缘的骨赘。(4)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颈椎的退变并不局限于椎间盘以及相邻近的椎体边缘和钩椎关节,尚应包括其他三个方面。①小关节。多在椎间盘变性后造成椎体间关节失稳和异常活动后出现变性。②黄韧带。多在前两者退变的基础上开始退变。早期表现为韧带松弛,渐而增生、肥厚,并向椎管内突入。后期则可能出现钙化或骨化。③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其退行性变主要表现为韧带本身的纤维增生与硬化,后期则形成钙化或骨化,并与病变椎节相一致。(5)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由于前述诸多原因,首先引起椎管内容积缩小,其中以髓核后突、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内陷、钩椎关节和小关节松动及增生为主。这些后天继发性因素在引起椎管内容积缩小的同时,也使椎管矢状径减少,从而构成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的直接原因之一。此时,如再有其他局限性致病因素,如髓核脱出、椎节的外伤性位移、骨刺形成及其他占位性因素,均可引起或加重神经受累症状。

2.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近年来,医学界已明确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不仅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影响重大,而且与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方法选择及预后判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不发病,其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而有些患者颈椎退变并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而且比较严重。

3. 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1)不良的睡眠体位。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2)不当的工作姿势。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长期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

4. 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对正常人颈椎进行健康检查或作对比研究性摄片时,常发现颈椎段可有各种异常所见,其中骨骼明显畸形约占5%。但与颈椎病患者对比,后者颈椎的畸形数约为正常人的一倍。(二)颈椎病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1. 神经根型颈椎病(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2)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4)痛点封闭无显效。(5)除外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2. 脊髓型颈椎病(1)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2)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3)除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3. 椎动脉型颈椎病(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2)旋颈试验呈现阳性。(3)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4)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6)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7)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4.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颈椎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呈现阴性。

5.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6. 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三、治疗(一)颈椎病的治疗方面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推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有时不容易确诊。一旦有了这方面的症状,一定要请专科医生帮助确诊,以免延误诊断,耽搁治疗。一旦诊断明确,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颈椎病病程比较长,椎间盘的退变、骨刺的生长、韧带钙化等与年龄增长、机体老化有关。病情常有反复,发作时症状可能比较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惧悲观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过且过的心态,不能放弃积极治疗。

2. 关于休息。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要适当注意休息。病情严重者,更要卧床休息2-3周。卧床休息在放松颈部肌肉、减轻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组织受压水肿消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卧床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肌肉萎缩、组织粘连、关节粘连等变化,阻碍颈椎病的恢复。所以,在颈椎病的间歇期和慢性期,应适当参加工作,不需要长期休息。

3. 关于保养。人体犹如一部复杂的机器,时常需要加以保养。尤其是颈椎病,本身就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更要对颈部加以保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无论是睡眠、休息还是学习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动作,都要保持良好的习惯,时刻不忘颈椎的保护。同时,要适当加强颈肌的锻炼。(二)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最好的治疗方法,很多人都觉得是选用外用药,治疗颈椎病疗效比较好,像国内的奇正消痛贴、国外的沃卡恩聚能离子风湿骨痛贴。

治疗颈椎病有很多种方法。颈椎病本身分为几种病因:有些人是因为身体劳累,长时间不活动而导致的颈椎病;有些人是因为经常负重物,使颈椎变形而导致的颈椎病。所以,治疗颈椎病也有不同的方式。下面,提供一些关于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1. 药物治疗

可选择性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

2. 运动疗法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疗效巩固。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颈部旋转运动时,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3. 牵引治疗

牵引在过去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方法之一。但近年来发现,许多颈椎病患者在使用牵引之后,特别是那种长时间使用牵引的患者,颈椎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

牵引不但不能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相反,牵引拉直了颈椎,反而弱化了颈椎生理曲度。因此,颈椎病应慎用牵引疗法。

4. 手法按摩推拿疗法

这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其治疗作用是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脊髓型颈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即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也推荐手术治疗。

5. 理疗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一般认为,急性期可行离子透入、超声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疼痛减轻后,可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

6. 温热敷

此种治疗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椎稳定。本法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进行温热敷治疗。

7. 严重有神经根或脊髓压迫者,必要时可手术治疗。(三)颈椎病注意事项

1. 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运动锻炼。

2. 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注意端正头、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保持脊柱正直。

3. 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四)颈椎病患者饮食的调理应遵循的原则1. 合理搭配,不可单一偏食。2. 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饮食为主。3. 饮食有度,不要做到饥饱失常。4. 不要经常吃生冷和过热的食物。5. 尽量控制烟、酒。(五)颈椎病的康复

颈椎病的康复,旨在强化心理治疗,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预防并积极治疗并发症;通过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利用残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病情稳定后,部分患者还应开展作业训练,为日后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1. 心理治疗

颈椎病患者往往存在悲观心理和急躁情绪。应以科学的态度向患者宣传和解释,早期的颈椎病通过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疗效。而且颈椎病的发病是一个缓慢过程,在治疗上也需相当长的时间,尤其是病程长、病情重患者。过分急躁,不仅影响治疗效果,更易使患者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难以配合治疗。老年人易产生悲观情绪,有时会出现老年性精神失常,需在治疗中采取相应措施。除精神康复治疗外,必要时还需精神神经专科医师协助处理。

2. 个人生活自理和劳作训练

有些患者因创伤而诱发疾病,治疗后若未取得满意的疗效,肢体会失去正常功能。康复期应训练如何自理生活,这种训练常需根据具体环境不断地重复,才能取得成功。如有可能,还应适当参加家务劳动,不但减轻家庭负担,而且有利于调整精神状态。

3. 训练残余肌群

肌组织有萎缩时,应通过仪器及物理检查确定每一块肌肉的潜能。在有潜力的情况下,应进行训练,以期恢复相应的肌力和耐力,尤其着重手部肌力的恢复。肌力训练应包括肢体按摩及关节被动训练。按摩可以防止肌挛缩和关节僵直,增加受压处的皮肤血运和淋巴回流,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被动操作应做到轻重得当,有序有节,切忌粗暴。

4. 辅助器械的应用

各种支具和自助器对康复医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有些还带有微电脑。正确使用手杖、拐杖、护膝、护腿、护肘和下肢功能支架等,均有助于改善患者功能。然而,任何一种辅助器都需经过训练后才能熟练应用。

步行训练和轮椅的使用是训练中最重要的内容。下肢有部分肌力者应首先训练下肢肌力,包括直腿抬高、下肢负重抬举、伸屈活动等。

5. 职业训练

下肢致残但上肢仍功能完好或基本完好者,应根据其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学习某种特殊技术和技能。修理、编织、电脑操作、电话接线等工作对一部分患者来说仍能胜任,但应注意不宜长时间低头。

6. 处理好并发症

并发症多发生于截瘫和不全截瘫患者。应做到勤翻身,预防褥疮。训练定期排便、排尿,尽可能早地拔除导尿管,控制排尿。四、预防与保健(一)哪些姿势容易导致颈椎病

我们知道,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劳损、缺乏运动、长时间伏案工作、不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等原因所引起的。那么,哪些姿势容易导致颈椎病呢?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既有退行性变化的内在原因,也有颈部使用不当的生活方式原因。所以,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对预防颈椎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应该坚决摒弃。

1. 长时间靠在床上看书、看电视

这些不良姿式会使颈椎正常向前的生理弯曲消失甚至弯向相反的方向。长此以往,某些肌肉、肌键为了维持人体重心的平衡,就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整个颈背肌的疲劳。

2. 长时间颈肩夹着话筒打电话

一侧肌肉的紧缩造成颈肌双侧用力不平衡,引起椎间盘向一侧挤压、突出,出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

3. 俯卧睡眠

俯卧位时,为了能够呼吸,颈部处于旋转紧张状态,对椎动脉造成刺激。在旋转状态中,椎间关节的关节囊处于牵拉状态,使椎间关节系统得不到休息。

4. 长时间伏案工作和学习

桌椅高低配置不合理,也会造成颈背肌的疲劳。即使是正确的姿势,也不要长时间持续不变。因此,伏案时间1个小时,就要起身调整体位,并做一些抬头挺胸,头前曲后仰、左顾右盼之类的活动。注意颈椎活动的速度、幅度和力度都不能太大,以免造成肌肉韧带的过度牵拉。

5. 不适当的体育锻炼

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可加重颈椎负荷,容易造成损伤。防范的方法是运动前应做准备活动,使肌肉的弹性得到加强。

6. 不良睡眠姿势

此时,肌肉韧带处于非保护性的松弛状态,不适合的高度会由于颈肌缺乏对颈椎的保护作用,造成颈椎损伤。因此,睡觉时,要注意枕头的高低,并且不要侧着头睡在沙发扶手上。枕头过高、过低或不用枕垫,也会增加颈椎负担。(二)颈椎病的预防

从颈椎病的病因看,颈椎病的预防是多方面的,它贯穿于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预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积极治疗咽喉部疾患

咽喉部炎症不仅易引起上颈椎自发性脱位,而且也是诱发颈椎病的因素之一。该处的炎症可直接刺激临近的肌肉、韧带,或者通过丰富的淋巴系统使炎症在局部扩散,以致造成该处的肌张力降低,韧带松弛和椎节内外平衡失调,从而破坏了局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或加重。因此,及时防治咽炎、扁桃体炎、淋巴腺炎及其他骨与软组织感染,对防治颈椎病具有重要意义。

2. 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

一个良好的睡眠体位,既要维持整个脊柱的生理曲度,又应使患者感到舒适,方可达到使全身肌肉松弛,容易恢复疲劳和调整关节生理状态。根据这一要求,应该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及双膝呈屈曲状,全身肌肉即可放松。最好采取侧卧或仰卧,不可俯卧,枕头不宜过高。

3. 防治头颈部外伤

人们在体育锻炼、日常工作、交通活动中易遭致颈部外伤。早期颈部外伤患者若有椎旁肌压痛或X线显示椎体前有阴影者,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外伤后患者要做早期治疗。如属于轻型,可用石膏颈围控制颈部活动,一般需住院进行牵引治疗。

4. 避免长期低头工作

长期低头的工作强度往往不大,但容易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劳损。在屈颈状态下,椎间盘的内压大大高于正常体位。因此,要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当头颈向某一方面转动过久之后,应向另一反方向运动,并在短时间内重复数次。这样做,既有利于颈部保健,也有利于消除疲劳。定期远视,待眼部疲劳消除后再工作,对眼睛和颈椎均有必要。调整工作台的高度和倾斜度,如工作台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颈部仰伸或屈曲,均不利于颈椎的内外平衡。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开展工间操活动,使处于疲劳状态的颈椎定时获得内外平衡。(三)颈椎病的保健

1. 医疗体育保健操的锻炼。无任何症状者,可以每日早、晚各数次进行缓慢低头、仰头、左右旋转颈部及侧屈颈部的运动。

2. 避免长期低头姿势。工作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将颈部固定在长期低头伏案办公的姿势。这种体位使颈部肌肉长期受到牵拉,易发生颈背肌劳损。所以,需要改变这种姿势,如将文件斜置垫高阅读及书写等。

3. 颈部放置在生理状态下休息。放置于中立位为宜,一般成年人颈垫高约10公分,“高枕无忧”的说法不妥,往往有害健康。躺在沙发上,颈置于扶手上看电视或睡觉,同样也是不良姿势,其道理与长期低头工作有害的道理一样。

4. 严防颈部外伤。乘坐小卧车时睡觉,而且不系安全带。当紧急刹车时,极易发生意外伤害,严重者可能导致高位截瘫。

5. 加强颈背肌锻炼。双手交叉相抱,置于脑后(枕部),双手用力将头部推向前方,同时头颈用力向后顶手,进行抵抗练习。或者立位,后背贴墙,后脑勺用力顶墙,持续4至5秒后,放松停息数秒为一次。再重复上述动作,每回练20余次,每两小时练一回。长期坚持练习,定会受益。

6. 理疗或轻柔按摩。对有轻微症状,如颈肩痛时,经医师检查后,确认无颈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或颈椎不稳定时,方可进行轻柔按摩。若有上述情况,应将按摩视为禁忌,以免发生瘫痪等意外。

第四章 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普遍认为,肩周炎是由于肩关节及其周围肌腱、滑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和粘连引起的。肩周炎是中年以后的多发疾病。因50岁左右的人发病最多,又称为五十肩。由于肩周炎的主要特征是肩关节的活动受限制,又称之为冻结肩。

引起肩周炎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认为,肩关节炎的发生多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1. 肩关节外伤,如肩部的脱位与骨折。一方面,因为损伤造成肩关

节的损伤。另一方面,由于治疗的需要,肩部固定时间太长,发

生了肩关节的粘连。2. 肩关节因为退行性变而与周围组织产生的慢性炎症。3. 肩部的慢性损伤或劳损,又可加速组织的蜕变进程。4. 内分泌的改变,如更年期的妇女、患糖尿病等。5. 肩部受到风寒或过度疲劳也是肩周炎的诱发因素。

一、案例

1. 李女士,25岁,右手臂疼将近两月,感觉手臂里面有根筋扯着疼,痛时手臂无力,上举不能90度,向后不能弯曲,臂肩有束缚感,晚上易痛醒。2. 赵阿姨,65岁,双肩外展困难,活动受限,舌苔薄白,双寸脉细弱。二、基本症状

通过对肩周炎疾病的初步认识,还需要了解肩周炎的表现,即其基本症状。首先要知道,肩周炎发病年龄通常在50岁左右,多数人的一侧肩部发病,而且很少再次发作。少数人两侧肩部同时发病或先后发病。

慢性发病的人,多缓慢起病,开始时肩部胃痛,肩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会出现疼痛。可能在开始的时候并不会注意,但随后疼痛会逐渐加重,也有可能会时轻时重。

急性肩周炎发病时疼痛剧烈,夜间疼痛尤其明显,使人们难以入眠,不敢卧于患侧。在穿脱衣服、梳头、洗脸时均会感到困难,患侧的手不能摸背。以后肩痛会逐渐减轻,而肩部的活动越来越受到限制。病情重者,肩关节周围的肌肉会发生萎缩。

肩周炎的得病时间一般是比较长的,可持续数月至1年。大多数人最后都能完全恢复,少数人遗留有肩关节活动受限,而肌肉萎缩则需要长时间锻炼才能逐步恢复正常。

肩周炎患者还有很多的常见症状。(1)怕冷。不少患者肩部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2)肩部疼痛。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3)压痛。多数肩周炎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以触碰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躲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冈上肌附着点等处。(4)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均可收到限制,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三角肌有轻度萎缩,斜方肌痉挛。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及三角肌前、后缘均可有明显压痛。肩关节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最明显,少数人内收、内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较少。

肩关节周围的病变主要发生在盂肱关节周围,其中包括:

1. 肌和肌腱。可分两层。外层为三角肌,内层为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四个短肌及其联合肌腱。联合肌腱与关节囊紧密相连,附着于肱骨上端如袖套状,称为旋转肩袖或肩袖。肩袖是肩关节活动时受力最大结构之一,易于损伤。肱二头肌长腱起于关节盂上方,经肱骨结节间沟的骨纤维隧,此段是炎症易发之处。肱二头肌短头起于喙突,经盂肱关节内前方到上臂,受炎症影响,后肌肉痉挛,影响肩外展、后伸。

2. 滑囊。有三角肌下滑囊、肩峰下滑囊及喙突下滑囊。其炎症可与相邻的三角肌、冈上肌腱、肱二头肌短腱相互影响。

3. 关节囊。盂肱关节囊大而松弛,肩活动范围很大,故易受损伤。上述结构的慢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增生、粗糙及关节内、外粘连,从而产生疼痛和功能受限。后期粘连变得非常紧密,甚至与骨膜粘连。此时疼痛消失,但功能障碍却难以恢复。

我们可以通过X线来对肩周炎的基本症状进行判断。早期主要显示肩峰下脂肪线模糊变形乃至消失。所谓肩峰下脂肪线,是指三角肌下筋膜上的一薄层脂肪组织在X线片上的线状投影。当肩关节过度内旋位时,该脂肪组织恰好处于切线位,而显示线状。肩周炎早期,当肩部软组织充血水肿时,X线片上软组织对比度下降,肩峰下脂肪线模糊变形乃至消失。到了中晚期,肩部软组织钙化,X线片可见关节囊、滑液囊、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等处有密度淡而不均的钙化斑影。在病程晚期,X线片可见钙化影致密锐利,部分病例可见大结节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等。此外,在肩锁关节可见骨质疏松、关节端增生或形成骨赘或关节间隙变窄等。

肩周炎按不同的发病部位及病理变化,可分成四大类。1. 肩周滑液囊病变。包括滑囊的渗出性炎症、粘连、闭塞及钙质沉

积等病理变化,可累及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喙突表面的

滑囊等。2. 盂肱关节腔病变。“冻结肩或继发性粘连性关节挛缩症”早期均

可有腔内的纤维素样渗出,晚期出现关节腔粘连、容量缩小。3. 肌腱、腱鞘的退化性病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腱鞘炎、冈上肌

腱炎(疼痛弧综合征)、钙化性肌腱炎、肩袖断裂及部分断裂、

撞击综合征等。4. 其他肩周围病变。如喙突炎、肩纤维组织炎、肩胛上神经卡压征、

肩锁关节病变等。三、治疗

首先,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肩周炎的治疗方法。肩周炎是慢性的可以自愈的疾病。但疼痛严重且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者,应该积极治疗,而治疗的目的则是缓解阵痛和恢复肩部的活动功能。急性疼痛时,治疗主要是止痛,解除肌肉痉挛,使患肢休息。可应用三角巾悬吊患侧的上肢,以减少手臂活动引起的肩部疼痛。三角巾悬吊的时间一般为5至7天,固定时间不宜太长。可选用止疼药,也可采用理疗、封闭治疗等方式。急性疼痛减轻后,肩关节粘连,活动受限,应及早做适当的肩部活动联系,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开始时,可以做一些无痛性的练习,最好是自己做练习,不容易发生损伤。以后,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如果疼痛及粘连较严重,可配合理疗、针灸、推拿、关节松动术、医疗体操及功能锻炼,以帮助恢复。疼痛缓解后,针对肩关节活动障碍,应加强肩关节的活动训练,以医疗体操为主,配合适当的理疗、推拿治疗。应有恢复需要较长时间的心理准备,保持耐心,坚持锻炼,不要松懈。禁止用暴力的推拿手法治疗,这样容易造成新的损伤。如果肩关节的粘连太重,经治疗及锻炼仍无法恢复,可以考虑进行手术。

在中医方面,肩周炎早期要及时治疗。可外贴膏药,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炎止痛的作用,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由于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一系列优点。有效成分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效果,从根本上全方位针对病机特点而发挥疗效,改善病变周围组织营养,起到修复骨病组织的作用,最终达到治疗目的。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暖,注意休息。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病,患者以中年人居多,近来在年轻人中也非常普遍。由于疼痛是肩关节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导致软组织粘连引起的,疼起来不堪忍受,且不断加重,最终严重影响肩关节的活动功能,降低生活质量。有些患者四处求医,反复发作,痛苦不堪,甚至在心理蒙上一层阴影,认为肩周炎是不治之症。肩周炎初始疼痛症状往往较轻,常因天气变化或劳累而引发,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尤其是在肩关节内旋、后伸、上举、外展等运动时更为明显,甚至剧痛难忍。在休息时,疼痛症状也会加重。尤其是夜间睡眠时,严重者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压肩侧卧。肩关节活动受限一般发生在疼痛症状明显后的3至4周,之后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粘连、挛缩,导致肩关节明显僵硬。所以,如果发现有类似的情况,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排除其他因素的可能,以防延误病情。及时的功能锻炼和康复后保健是很重要的。在治疗过程中及以后的康复治疗中,加强体育锻炼和功能调节是预防和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功能调节主要靠一些物理磁疗调节法。磁疗是比较安全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可起到通络活血、消炎镇痛和镇静安眠的作用。利用中医经络穴位理论做成镇痛、安眠的垫或枕等,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其目的是为了恢复功能和加强肩关节周围组织保护肩关节的力量,消除肩关节肌肉疲劳。但是,这种功能锻炼应以不加重病人疼痛为前提,一般主张治疗与功能锻炼同时进行,避免愈后并发症。配合正确的功能活动,康复后的保健至关重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肩周炎可获得有效的治疗。

在中医治疗的方法中,也可采用拔罐、刮痧及针灸。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至2次。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选用1至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至30分钟。每日1次,两周为1疗程。

在肩周炎的治疗中,也可选择自我按摩的方式来缓解肩部疼痛。1. 用健侧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侧肩关节的前部及外侧,时

间为1至2分钟。在局部痛点处,可以用拇指点按片刻。2. 用健侧手的第2至4指的指腹按揉肩关节后部的各个部位,时间

为1至2分钟。在按揉过程中,发现有局部痛点,亦可用手指点

按片刻。3. 用健侧拇指及其余手指的联合动作揉捏患侧上肢的上臂肌肉,由

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时间为1至2分钟。4. 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况下,用上述方法进行按摩,一边

按摩一边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5. 最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至2分钟。对于肩后部按摩不到

的部位,可用拍打法进行治疗。

自我按摩可每日进行1次,坚持1至2个月,会有较好的效果。

食物疗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川乌粥

生川乌头约5g,粳米50g,姜汁约10滴,蜂蜜适量。把川乌头捣碎,研为极细粉末。先煮粳米,粥快成时加入川乌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后,加入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即可。具有祛散寒湿、通利关节、温经止痛之效。适用于肩周炎风湿寒侵袭所致者。

白芍桃仁粥

白芍20g,桃仁15g,粳米60g。先将白芍水煎取液,约500ml。再把桃仁去皮尖,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为稀粥,即可食用。具有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适用于肩周炎晚期瘀血阻络者。

桑枝鸡汤

老桑枝60g,薏苡仁10g,老母鸡1只,盐少许。将桑枝切成小段,与鸡共煮至烂熟汤浓即成,加盐调味,饮汤吃肉。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补气血之效,适用于肩周炎慢性期而体虚风湿阻络者。

桑枝大枣粥

桑枝30g,大枣10枚,大米50g。将桑枝水煎取汁,加大米、大枣煮粥,每日2次,作中、晚餐服用。

当归二枝粥

当归10g,桂枝10g,桑枝30g,大米100g。将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2次。

芪归炖鸡

黄芪30g,当归20g,童子鸡1只,生姜、盐各适量。先将童子鸡宰杀去毛及内脑后洗净,再将黄芪、当归、生姜洗净放入鸡腹中,入砂锅内加适量水及盐,用小火慢炖2小时。吃鸡肉喝汤,3天1剂。

葛根桂枝苡仁粥

葛根30g,桂枝15g,薏苡仁30g,粳米60g,盐适量。先将葛根、桂枝加适量水煮沸30分钟,去渣取汁。再将薏苡仁、粳米放入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慢熬,至米烂粥熟时加盐调味。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当归血藤鸡蛋汤

全当归15g,鸡血藤15g,木香10g,陈皮10g,赤芍10g,桑枝20g,鸡蛋1枚。将鸡蛋与诸药同煮,待鸡蛋煮熟后,去壳再煮5至10分钟。食蛋饮汤,每日3次,每次1个,连服5至7天。

肩周炎也是一些职业的常见职业病,属于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起病缓慢,症状明显时,可能已经有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病史。而且,肩周炎与肩关节周围肌肉长期劳损、持续紧张有关,短时间或者一次性的治疗,是无法永久改善肩关节肌肉状态的。不过,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的康复治疗来改善肌肉状态,控制症状复发。

肩周炎的康复治疗方法比较多,仅中医就有针灸、推拿、拔罐、小针刀、药物内服外敷等多种方法。如能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这些治疗效果都是短暂的,只是暂时性地改善症状。若想彻底摆脱肩周炎的困扰,还得靠运动康复。正所谓:“三分治,七分炼。”然而,在生活中,不少人似乎更热衷于采用药物等治疗手段,恰恰忽略了运动康复这一有效而又不花钱的康复方式。

下面,介绍几种功能锻炼方法。只要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肩周炎这个老毛病就会离你而去。

肩部旋转法

双手叉腰,双肩做向前、向后旋转运动,每个方向各做20次。

肩部内收法

以健侧手握住患侧肘后,抬平患肢,并逐渐向健侧牵拉内收患肢,做20次。

患肢梳头法

患肢上举到头部,沿发际向后做梳头动作20次。

爬墙法

面对墙直立,足尖抵墙基,双手交替向上伸展,如同壁虎爬墙。待患肢上举至极限时,用其中指在墙上留一痕迹。下次爬墙时,尽力超越此痕迹。做20次。

患肢后背牵拉法

直立位,健肢在前,患肢置于身后,以一绳从健侧肩部绕过,双手分别握住绳子两端,健肢向下拉动绳子以带动患肢向后上运动。做20次。

拉轮法

在墙上或树上安一滑轮,并穿过一绳,绳两端各系一小木棍,两只手分别握住木棍,患肢置于身后,用腱肢尽力将患指向上拉动20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达到减轻肩部疼痛、改善功能活动的效果。大部分患者的肩部疼痛甚至可完全消失,肩关节功能可以完全或基本恢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疲劳过度,注意保暖,以免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再次诱发肩周炎。四、预防与保健

对于肩周炎的预防保健,首先要做到未病先防。老年性退行性病变是发病的首要因素,适当的调护有利于延迟退变年龄或避免出现病变。中国传统的养生学在此方面颇有建树,如气功、导引、自我按摩及药膳等。常见的一些体育活动如慢跑、打太极拳等,均有助于预防肩周炎的发生。此外,适当服用胡桃、黑芝麻、木瓜、当归等,可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对肩周炎的预防相当有效。中老年人的起居应注意避风寒,不可久居寒湿之地。气候骤冷时,应注意肩部保暖。睡眠中,宜注意就卧姿势,多以仰卧为宜,并要避免在睡眠中将肩部暴露在外。此外,中老年人在饮食、起居方面也应加以注意。如饮食上的偏嗜酸咸以及饮酒吸烟,都会对骨关节有不良影响。其次,还要做到既病防变。如果已经患有肩周炎这类肩部疾病,还要注意防止其发生病变。在治疗期间,应注意忌食生凉、油腻,要清淡饮食。对于患病的肩关节,在起居方面尤其应注意四时保暖,忌汗出当风,忌睡眠侧压等。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配合医生以发现潜在性病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积极治疗。最后,要做到治愈后防止复发的工作。肩周炎通过恰当积极的治疗,一般数月就能康复。然而,临床上多数患者治愈数年后仍会复发。预防复发除了参考“未病先防”的有关措施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功能练习、中医药物等手段,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病愈后进行的功能练习,应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能因为畏痛而不敢活动肩关节。否则,局部组织血流减慢,渗出增加,会重新发生水肿、粘连。

下面,再介绍一些简单基本的锻炼方法:

划圈法

划圈动作应像太极拳一样,缓慢、深长,不能用暴力乱抡上肢,以免造成肩袖断裂。划圈分为竖圈、横圈两法。竖圈为前后方向竖着划圈,横圈为上下左右方向划圈,类似太极拳中的云手动作。每次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各划15至20圈,也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逐渐加量。每天可练3至5次。

拉轮练习

在墙或树上安一滑轮,并穿过一绳,两端各系一小木棍,上下拉动锻炼。

梳头动作

双手交替由前额、头顶、枕后、耳后,向前、纵向绕头一圈,类似梳头动作。每次可15至20次,每天3至5次。

屈肘甩手

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于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部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展翅

站立,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秒钟左右,然后回到原处,反复进行。

体后拉手

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后伸姿势下,健侧手拉住患侧手或腕部,逐渐向健侧和上方牵拉。

头枕双手

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于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再尽量外展。

旋肩

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离子导入法或理疗方法均可改善血运,消除肌肉痉挛,防止粘连,并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在早期或疼痛较重时,病人可服用消炎镇痛药物,如双氯灭痛、芬必得、扶他林等;也可服用舒筋活血药物,如强力天麻杜仲丸、大活络丹、疏风定痛丸等;还可外用止痛喷雾剂、红花油等。

对于预防肩周炎,还需要知道一些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1. 要保暖防寒。受凉常是肩周炎的诱发因素。因此,为了预防肩周炎,中老年人应重视保暖防寒,勿使肩部受凉。一旦着凉,也要及时治疗,切忌拖延不治。要加强肩关节肌肉的锻炼,可预防和延缓肩周炎的发生和发展。据调查,肩关节肌肉发达、力量大的人群中,肩周炎发作的几率会下降很多。所以,肩关节周围韧带,肌肉的锻炼强大,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手部姿势。大腿与腰、大腿与小腿应保持90度弯曲,上臂和前臂弯曲的弧度要保持在70至135度,手腕和前臂呈一条直线,避免工作时手腕过度弯曲紧张。此外,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电脑。如果你的工作离不开电脑,就要做到每小时休息5至10分钟,活动一下颈肩部和手腕。电脑桌上的键盘和鼠标的高度,应稍低于你坐姿时肘部的高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电脑时对腰背、颈部肌肉和手部肌肉腱鞘等部位的损伤。显示屏比视线略低,可保证颈部血液循环通畅,减少颈肩肌肉紧张而引起的疲劳。不要让手臂悬空。有条件的话,可使用手臂支撑架,放松肩膀的肌肉。最后,还要多做颈肩部活动。

第五章 腰间盘突出

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椎间盘是脊柱承受冲击力量的弹性垫,中心部是柔软且富有弹性的中央核,其外是环状纤维。由于腰椎间盘组织本身缺乏血供,修复能力极差,加之负重大、活动多,20岁以后就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的弹性和韧性均逐渐降低。如有外伤,尤其是积累性外伤或受寒等原因,肌肉和韧带的紧张性增强,椎间盘内压增加,纤维环发生破裂,中央核向外突出,刺激和压迫其周围的神经和血管等组织,而出现一组临床症状,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产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至5、腰5至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其发病的原因有很多种。

1. 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导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慢性积累性劳损。常见于30岁以上,退变的腰椎间盘纤维变性,弹性减低、变薄、变脆,髓核脱水,张力降低。在此基础上,遇到有一定的外力或椎间盘压力突然增高,即可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2. 外伤

约有1/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常见的外伤形式有弯腰搬重物时腰部的超荷负重,在腰肌尚未充分扩张情况下的搬动或举动重物,各种形式的腰扭伤,长时间弯腰后突然直腰,臀部着地的摔倒等。这些外伤均可以使椎间盘在瞬间髓核受压张力超过的纤维环的应力,造成纤维破裂,髓核从破裂部突出。

3. 腰椎间盘内压力突然升高

患者并无明显的外伤史,只是在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秘结、用力屏气时引起的。还有些患者是由于受寒冷或潮湿引起的。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腰肌反射性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而致纤维环破裂。

4. 遗传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在有色人种中的发病率较低。

5. 腰骶先天异常

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

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一、案例

1. 陈某,女,58岁,家庭主妇。2011年4月,陈某在家扫地下蹲时,不慎扭伤腰部。当时感到腰部疼痛、下肢麻木,自行使用“膏药”在家治疗。但不见好转,遂于次日到医院检查、住院治疗。医院拍X光片检查结果为“腰L4、5椎间盘突出”。病历既往史记录,陈某2010年12月曾因腰痛在一诊所针灸按摩,治疗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2. 万某,男,20岁,大学一年级学生。万某在校打篮球时不慎摔倒扭伤腰部,疼痛剧烈无法动弹。同学将其送往校医院就诊。医院拍X光片,未发现万某腰椎间盘突出及骨质增生显像。根据其腰肌紧张,压痛明显、弯腰、行走受限等症状,诊断为“1.急性腰扭伤;2.腰部皮肤擦伤”。二、基本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表现在于病人在急性发病时,身体多向前屈10到20度,并向健康侧倾斜。患者出现腰肌痉挛,骨盆上移,下肢多呈现背屈姿势。病人常用足的前部着地,用患侧的手扶住臀部缓慢跛行。椎间盘突出较重的病人的步态也为跛行,是因为病人疼痛、腰肌痉挛,不能用力负重及坐骨神经被拉紧而致患肢着地时间短。常用足的前部着地,健康肢体着地负重时间长形成跛行。但一些非典型者并不一定具备上述典型姿势,必须经医生检查才能确诊。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1. 腰痛。这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2. 下肢放射痛。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至3、腰3至4)可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至5、腰5至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的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三:一是破裂的椎间盘产生化学物质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化学性炎症;二是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水肿,使得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三是受压的神经根缺血。上述三种因素相互关连,互为加重因素。

3. 马尾神经症状。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因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病程长短,以及个体差异的不同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

1. 腰部疼痛,大多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都有这一症状。

2. 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下肢放射可在腰痛发生前出现,也可在腰痛发生后或同时出现。下肢放射痛的直接原因是突出物及其炎性代谢产物对神经根的刺激。

3. 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下肢麻木的发作一般在疼痛减轻以后或相伴出现,其机制主要是突出物的机械性压迫神经根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

4. 肌力减弱或瘫痪,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严重时,可产生神经麻痹而致肌肉力量减弱甚至瘫痪。

5. 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时,可随着行走距离的增加而加重腿痛的症状,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又可行走,再走相同的距离又出现同样的症状。

6. 马尾神经症状,中央型的腰椎间盘突出。若突出物较大,或椎管骨性狭窄,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出现会阴部的麻木、刺痛、排尿无力,女性可出现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痿。此型应尽快手术治疗。

7. 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当腰2、3、4神经根受累时,则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另外,尚有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可出现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有腰3至4椎间盘突出者,有1/3的有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其在腰4至5与腰5至骶1间隙椎间盘突出者的出现率基本相等。此种疼痛多为牵涉痛。

8. 患肢皮温较低,与肢体冷感相似,亦因患肢疼痛,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性血管收缩。或是由于刺激了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引发坐骨神经痛并小腿及足趾皮温降低,尤以足趾为著。

9. 腰椎侧凸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或弯向患侧。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于脊神经根内侧,因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使脊神经根的张力减低,腰椎弯向患侧。反之,如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多向健侧弯曲。

10. 腰部活动受限,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急性期尤为明显。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显,因为前屈位时可进一步促使髓核向后移位,并增加对受压神经根的牵拉。

11. 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间隙相一致,80%至90%的病例呈阳性。叩痛以棘突处为明显,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1cm处,可出现沿坐骨神经放射痛。约1/3患者出现腰部骶棘肌痉挛。三、治疗

1. 非手术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可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其治疗原理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1)绝对卧床休息。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有较好的效果。卧床休息3周后,可以佩戴腰围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几率。(2)牵引治疗。采用骨盆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3)理疗和推拿、按摩。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但暴力推拿按摩会导致病情加重,应慎重。(4)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皮质激素是一种长效抗炎剂,可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和粘连。一般采用长效皮质类固醇制剂+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注射,每周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2至4周后可再用一个疗程。(5)髓核化学溶解法。利用胶原蛋白酶或木瓜蛋白酶,注入椎间盘内或硬脊膜与突出的髓核之间,选择性溶解髓核和纤维环,而不损害神经根,以降低椎间盘内压力或使突出的髓核变小从而缓解症状。但该方法有产生过敏反应的风险。

2. 经皮髓核切吸术/髓核激光气化术

通过特殊器械在X线监视下进入椎间隙,将部分髓核绞碎吸出或激光气化,从而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适合于膨出或轻度突出的病人,不适合于合并侧隐窝狭窄或者已有明显突出的患者及髓核已脱入椎管内者。

3. 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症。①病史超过三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②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③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④出现单根神经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⑤合并椎管狭窄者。(2)手术方法。经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或经椎板间隙行椎间盘切除。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行椎板切除后,经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内椎间盘切除。合并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者,需要同时行脊柱融合术。

近年来,显微椎间盘摘除、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等微创外科技术使手术损伤减小,取得良好的效果。

4. 拔罐疗法“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上,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由于它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治疗腰腿痛时,一般可采用留罐、走罐法,对气血淤滞型的患者,可在肾俞、大肠俞等穴使用刺络拔罐法。拔火罐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在临床中非常实用。但对发热的患者,肌肉消瘦或腰部有湿疹和皮肤破损的患者,以及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孕妇,不宜进行拔罐治疗。

5. 物理疗法(1)磁疗。磁疗是指利用磁场效应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磁场对经络和神经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它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渗出物吸收,具有消炎、消肿和止痛的功效。

磁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静磁场法和动磁场法两种。静磁场法可通过睡卧磁疗床垫或佩带磁性腰围来实现。动磁场法则需要使用低频交变磁疗机,治疗时将磁头面开放接在腰部,电压40至60V,每次20至30分钟,每日1次,10至15次为一个疗程。(2)矿泉疗法。矿泉疗法是指用矿泉浴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它的治疗作用的基础为机械压迫效应、温度效应和化学刺激效应,这些效应的综合作用可达到镇静止痛、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发病时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在高温、矿泉水的浮力和水的静压力作用下,运动器官负担减轻,肢体灵活,可达到运动锻炼目的。矿泉浴一般在按摩、牵引后进行效果更好,水温应高于40度,每日一次,每次20至30分钟,10至15次为一个疗程。(3)蜡疗。蜡疗是指加温后的液体石蜡作为导热体,覆盖于疼痛部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石蜡是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具有热容量大、导热性小的特点,其主要治疗作用是温热效应和机械压迫效应。前者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炎、消肿,并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后者因与石蜡与皮肤接触,使热的传导深入而持久。由于人体皮肤对石蜡温热的耐受性较好,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可以采用蜡垫法,将浸过蜡后的蜡垫(温度60度左右)放在腰部,上面盖上油布,用浴巾裹紧,每次20至30分钟,每日1次,15次为一个疗程。(4)超声波疗法。超声波是频率超过2000KHz,正常人耳听不到的机械振动波。医用超声波的常用治疗频率为800至1000KHz。超声治疗的作用是通过机械效应、热效应和理化效应来实现的,前者是最基本的作用。它能对组织细胞产生细微的按摩作用,使组织软化,提高代谢水平,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神经系统及细胞功能。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超声波能起到松懈神经根粘连,缓解韧带退变钙化和局部止痛等效果。具体方法为腰椎旁移动治疗,每次8至10分钟,每日1次,10至15次为一个疗程。

6. 饮食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饮食原则是:(1)合理搭配;(2)对症进食;(3)饮食有度。

下面,介绍一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药膳。(1)穿山龙75g,川草乌20g,威灵仙15g。加水500毫升,煮成250毫升。渣再加水250毫升,煮成125毫升,将先后煮好的药水放入煲内,再加小公鸡1只去肠杂,同煮熟,临食时加酒适量(五加皮酒或当归酒更好)。连肉及汤,分2次服完。适用于寒湿型腰痛,有滋养强壮作用。(2)杜仲20g,威灵仙55g。分别研粉,后混合拌匀,再取猪腰子(猪肾脏)1至2个,破开,洗去血液,再放入药粉。摊匀后合紧,共放入碗内,加水少许,用锅装置火上久蒸。吃其猪腰子,饮其汤,每日1剂(孕妇忌用)。主治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补肾壮骨强腰之作用。(3)茴香15g,猪腰1个。将猪腰对边切开,剔去筋膜,然后与茴香共置锅内加水煨熟。趁热吃猪腰,用黄酒送服。功效是温肾祛寒,主治腰痛。(4)选取1截连根的丝瓜藤,在火上焙干后,研成末。每天2次,每次3g,用黄酒送服。功效是祛风、除湿、通络,治慢性腰痛。

常见的饮食疗法:

羊肉归姜汤

取羊肉500g,当归、生姜各50g,加盐适量,煲汤食用,有通阳活血及止痛的功效。

黑豆核桃猪肾汤

取黑豆90g,核桃仁60g,猪肾2个,共煮熟吃,有益肾填精、滋养椎间盘的作用。

羊肾杜仲

取羊肾4个,杜仲30g。将羊肾去筋膜、切开,杜仲炒熟研末后放入羊肾内,外用荷叶包裹,再包2至3层纸,慢火煨熟,用少许白酒送服。有补肾阳、活经络的功效。

苁蓉羊肾

取羊肾2个,肉苁蓉30g。将羊肾去筋膜、切细,加肉苁蓉和水煮汤,调味后服用。有温补肾阳的功效,尤适用于年老体弱者。

腰花粥

取猪腰子1副,粳米65g,葱白、姜、味精、黄酒、盐各适量。将猪腰子洗净、去筋膜、切成小块,入沸水汆烫备用。粳米洗净,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待粥将熟时,加入腰花、葱白、姜及调料,稍煮即成,佐餐食。适用于椎间盘突出兼有腰膝软弱、步履艰难者。四、预防与保健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并使用较宽的腰带。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2. 站或坐的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

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

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

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解除腰背肌肉疲劳。3. 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

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4. 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

做到不弯腰。5. 锻炼预防。注重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体操、慢跑、高低杠、单

双杠等有氧健身活动,都是强身健体的好项目。6. 工作预防。从事体力劳动时,应该注意不要过力,即不要勉强拎、

抬、背、扛。教师则应注意预防久站,从而导致腰疾。7. 饮食预防。人过中年后,骨质、骨骼都在发生退行性病理变化。

食物中应多吃些含有钙、铁、锌的物质,比如牛奶、菠菜、西红

柿、骨头汤等。8. 药物预防。中老年教师应适时适度地吃一些补钙的药物、补钙的

保健食品,如葡萄糖酸钙、壮骨粉等。9. 患病治愈后的预防。尽量睡硬板床。咳嗽、喷嚏时,要倒背手。

要坚持锻炼身体,以慢跑、快走、气功为主。尽量不参加体力劳

动或者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直立、直坐,避免拎、背、抬重量

超过5公斤重的物品。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医疗体育锻炼来治疗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床上运动

第一节,伸腿运动。仰卧位,双下肢交替屈膝上抬,尽量使大腿贴近下腹部,重复10至20次。

第二节,挺腰运动。仰卧位,屈双膝,两手握拳,屈双手置于体侧,腰臀部尽量向上抬,挺胸,缓慢进行10至20次。

第三节,后伸运动。俯卧位,两臂及两腿自然伸直,双下肢交替向上尽力抬起,各重复10至20次。

第四节,船形运动。俯卧位,两肘屈曲,两手交叉置于腰后,双下肢有节奏的用力向后抬起、放下,同时挺胸抬头,重复10至20次。

第五节,俯卧撑。俯卧位,两肘屈曲,两手置于胸前按床,两腿自然伸直,两肘伸直撑起,同时全身向上抬起,挺胸抬头,重复10至20次。

直立位运动

第一节,垫脚运动。直立位,双脚并拢,脚跟有节奏地抬离地面,然后放下,如此交替进行,持续1至2分钟。

第二节,踢腿运动。双手叉腰或一手扶物,双下肢有节奏地交替尽力向前踢,后伸。各持续10至20次。

第三节,伸展运动。双手扶物,双下肢交替后伸,脚尖着地,尽力向后伸展腰部。各持续10至20分钟。

第四节,转腰运动。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部同宽,双上肢肘关节屈曲平伸,借双上肢有节奏地左右摆动,带动腰部转动。持续1至2分钟。

第五节,悬挂运动。两手抓住单杠或门框,两脚悬空,腰部放松或作收腹、挺腹运动,尽力坚持,但不要勉强。

第六章 胃炎

胃炎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常见职业病之一,其致病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手段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如果患病人员不注意日常预防与保健,在患病时也不注意按照规律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往往会造成病情加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危险时还会对人的生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所以,本章将结合当前社会环境下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同时结合一些生动的案例,从专业的角度对胃炎及慢性胃炎的易患人群、临床表现还有预防与保健知识等进行较为系统科学的介绍。

一、胃炎

(一)案例1. 赵先生,男,38岁,教师。4年前查出患有浅表性胃炎,总是不想吃东西,多吃点食物肚子就会胀得难受。经常胃痛,近两年胃痛的次数明显增加,每次吃完饭一打嗝,酸水就往上涌,饿的时候胸口就像火烧一样难受。后经朋友介绍,到胃病医院胃肠病治疗中心做了检查,胃里已发生大面积糜烂。医院以高科技设备和独创的“中医浅表性胃炎平衡修复疗法”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几乎消失。巩固两个疗程后,经胃镜复查,糜烂全部愈合。不仅胃病治好了,而且食欲大增,人也特别精神。2. 张先生,今年32岁,郑州人,公司白领,通常都是早出晚归,工作过度疲劳,时不时就会感觉腹部有些胀痛。一周来,体重瘦了五斤,今天大便出来的粪便还是昨天所进食的食物,还未能消化,常常口干口涩。鉴于这种情况,家人催促到医院检查。后在家人的陪同下,张先生来到某中医院胃肠诊疗中心胃肠科,经过一个全面的检查,无痛胃镜显示张先生得的是萎缩性胃炎。后来,医院方面根据张先生的身体状况,采用了“中药磁疗法”治疗。张先生很快就康复了。萎缩性胃炎是胃粘膜外表多次受到损害后,导致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甚或消失,粘膜肌层增厚的病变。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症状表现有胃部胀满不适、腹胀、消化不良、身体感觉劳累、没有力气、口舌淡且无味、消瘦及贫血等,通常在急性胃炎、生物因素、免疫因素及药物因素等的感染下,再加上平时生活工作的过度疲劳、饮食没规律、情志失调等,可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是胃粘膜表面多次受到损伤,致使胃分泌腺体萎缩,胃酸分泌降低,消化功能下降,胃蠕动功能失去调节等,造成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病人平时饮食要有规律性,并且定时定量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切忌过饥过饱、暴饮暴食。尽快戒烟,可避免尼古丁对胃粘膜的损伤。饮食可多选用富有营养成分高、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多、植物蛋白多的食物。进食时,需注意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少吃或不吃粗糙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炸薯条及油条等。病人应多卧床休息,适当时机可进行运动,多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对康复病情很有帮助。胃肠专家提醒:胃病患者千万记住,切忌自己乱用药,因为你不是医生,乱用药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有的甚至可能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二)基本症状

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统称。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常见的急性胃炎分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粪。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确诊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三)治疗

1.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胃炎的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戕伤中州;或外邪内侵,损及脾胃;或忧患郁怒,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或禀赋不足,脾胃虚弱等。其病在“胃”,但与“脾”、“肝”、“肾”关系密切,病机特点是虚中夹实、虚寒挟热。治法上,应温中补脾,清热理气。(1)胃炎验方

太子参10g,吴萸3g,焦栀仁9g,枳壳9g,木香9g,薤白9g,香附9g,炒神曲9g,炙甘草5g。用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2)拔罐治疗法

选穴:中脘(脐上4寸)、梁门(中脘旁开2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三阴交(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手法:取刺络留罐法,先用三棱针在中脘,梁门穴进行点刺,然后用贴棉法,即用棉花浸沾少量酒精,在罐内壁中段绕一圈后(棉球浸沾酒精不宜太多,以免流至罐口引火燃烧,烧伤皮肤),将罐吸拔在点刺的穴位上,留罐10分钟。再在病人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吸拔单纯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3)针灸治疗法

主穴:足三里、内关。

寒邪凝滞。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得温痛减,遇寒痛增,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辅助穴位为中脘、梁丘。

饮食停滞。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吐出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痛减,口气重浊,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或弦滑。辅助穴位为中脘、天枢。

肝气犯胃。胃脘胀满,脘痛连胁或痛无定处,嗳气频繁,每因恼怒、郁闷发作或加重;苔薄白,脉沉弦或沉细。辅助穴位为期门、阳陵泉。

湿热中阻。胃脘灼热胀痛,得食则重,甚食入即吐,泛酸嘈杂,口干口苔,口气重浊;舌红,边尖尤甚,苔黄腻,脉滑数。辅助穴位为内庭、厉兑、阴陵泉、三阴交。

胃阴亏虚。胃脘隐痛,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或弦细。辅助穴位为中脘、三阴交、内庭。

脾胃虚寒。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纳呆神疲,或泛吐清水,畏寒肢冷,大便溏薄,甚黑便;舌淡或胖大,苔白而滑,脉细弱或迟缓。辅助穴位为俞、胃俞、中脘、足三里。(4)其他疗法

取穴为第6至12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上腹部任脉及足阳明胃经。方法为自上向下依次叩打,急性胃炎宜重叩至皮肤隐隐出血为度。慢性胃炎手法较轻,叩至皮肤潮红即可。每日或隔日一次。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而对幽门螺杆菌有杀灭作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Amoxicillin)、灭滴灵(甲硝唑)、痢特灵(Furazolidone)、四环素(Tetracycline)、克拉霉素(Cramycin)等。临床上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往往将上述抗生素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更好,如丽珠得乐+灭滴灵、丽珠胃三联等。

如果胃炎按照幽门螺杆菌来治疗,久治不愈,说明患者的胃炎是由胃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只要调顺了支配患者胃肠道的植物神经功能,不管是多么顽固的胃肠病都可以康复。只需要吃一些在治疗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方面有特效作用的药物,一般5天内就可以消除失眠、胃痛、胃胀、恶心等症。(四)预防与保健

1. 日常注意事项(1)急性发作时,用清流质饮食,如米汤、淡茶水、杏仁茶、去皮红枣汤、藕粉、薄面汤、清汤等。以咸食为主,尽量少用产气及含脂肪多的食物,如牛奶、豆奶、蔗糖等。(2)严重呕吐腹泻,宜饮糖盐水,补充水分和钠盐。若因呕吐失水,以及电解质紊乱时,应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等溶液。(3)腹痛剧烈时,应禁食水,禁用生冷、刺激食品,如辣椒、醋、花椒、葱、姜、蒜等。也不要用兴奋性食品,如浓茶、咖啡等。烹调时,以清淡为主,少用油脂或其他调料。(4)急性胃肠炎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5)急性期患者常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失水较多,需补充液体,可供给鲜果汁、藕粉、米汤、蛋汤等流质食物,酌情多饮开水、淡盐水。(6)为避免胃肠道发酵、胀气,急性期应忌食牛肉等易产气食物,并尽量减少蔗糖的摄入。应注意饮食卫生,忌食高脂肪的油煎、炸及熏、腊的鱼肉,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刺激性强的饮料、食物和调味品等。

2. 饮食原则(1)去除致病因素。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大量呕吐及腹痛剧烈者,应暂禁食。(2)大量饮水。因呕吐腹泻,失水量较多,宜饮糖盐水,补充水和钠,并有利于毒素排泄。若有失水、酸中毒,应以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及碳酸氢钠溶液。(3)流质饮食。急性发作期,最好用清流质,如米汤、藕粉、去核去皮红枣汤、薄面汤等。以咸食为主,症状缓解后,渐增加牛奶、蒸蛋羹等。然后,再用少渣清淡半流质饮食,继之用少渣软食。若伴有肠炎、腹泻、腹胀,应尽量少用产气及含脂肪多的食物,如牛奶、豆奶、蔗糖等。(4)饮食选择。病情好转后,可给予少渣半流质饮食,继而用软食。伴肠炎腹泻应减少脂肪,少用或不用易产气食品,如牛奶、豆浆、蔗糖等食物。少量多餐,每天5至7餐,每餐宜少于300ml。

3. 自我保健(1)保持生活规律

生活不规律,工作过于劳累,精神高度紧张,睡眠不足,是慢性胃炎发生的重要原因。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尽可能保持生活规律。如司机,中午往往不能返回驻地按时就餐,可经常准备些面包、饼干之类的食品放在身边,中午时可按时吃饭。(2)保持精神愉快

精神抑郁、低沉,顾虑重重,往往会引起或加重各类胃炎。当发生争吵或同家人、同事闹别扭时,吃饭是不会香的,并常有腹胀感。这是因为,当发生上述事情时,人的注意力转移,对食物的兴趣下降,各种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蠕动也相应减少。这时若进食,食物往往不易完全消化,患者就产生腹胀不适等症状。当胃肠活动发生障碍时,则出现腹痛。所以,在进餐时,注意力应放在食物上,避免谈及不愉快或关系个人切身利益的事情。不要在吃饭时训导孩子,造成饭桌上的紧张心理。注意了这几点,有些胃炎不需服药就可痊愈。(3)饮食卫生

谈到胃,就必然要联系到饮食。患慢性胃炎时,要避免暴饮暴食、酗酒,注意凉拌菜的卫生。存在上腹不适等症状时,要防止摄入有刺激性的食物,如生蒜、生大葱、芥末等,以免加重病情。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定时定量。现在有许多人养成不吃早饭的习惯,这是不好的。统计资料表明,长期不吃早饭者易患胃炎,并且空腹上班,易产生身体疲劳,影响工作效率。因此,要重视早上这一餐。(4)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是指用手掌在相应穴位的部位揉摩。按摩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保健方法。近代实验研究表明,按摩腹部,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使胃肠分泌腺功能增强,消化能力提高,并有解痉止痛作用。具体方法为:用手掌或掌根鱼际部在剑突与脐连线之中点(中脘穴)部位作环形按摩,节律中等,轻重适度。每次10至15分钟,每日1至2次。(5)气功

气功是防治胃病的一种有效保健方法。气功有放松、安静的作用,可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抑制兴奋灶。对精神因素引起的胃炎,气功效果最好。慢性胃炎病人可练内养功或放松功。具体方法可参考有关书籍,最好在气功医师指导下进行。

二、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的认识有明显提高。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黏膜肠上皮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一)案例1. 赵小姐,女,43岁,胃脘胀痛,或连两胁,嗳气频繁发作,嘈杂泛酸,舌质红,舌苔薄而白,脉弦。2. 刘先生,男,39岁,胃脘疼痛,或嘈杂不适,口干而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纳呆便溏。3. 孙先生,男,59岁,胃脘胀满,餐后明显,或隐隐作痛,喜按喜湿,纳呆,便溏,疲倦乏力,舌质淡或有齿印,舌苔薄而白,脉若无力。(二)基本症状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

1. 慢性浅表性胃炎尤以胃窦部炎症为主者,大多表现为上腹部胀痛、隐痛、钝痛或灼痛,疼痛多数在餐后出现,因情绪波动、劳累过度、气候变化及饮食不慎等因素而加重。上腹痛加剧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大便不正常等胃肠道激惹症状。也有部分病例可表现为溃疡病样症状、胃癌样症状、幽门梗阻样症状,亦可因出血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感,终日觉得胃部饱胀而与是否进食关系不大,胃口不好,食量减少,对含蛋白质、脂肪较多的食物很难消化,且容易引起腹泻,大便内常有未消化的脂肪粒、肌纤维与菜渣等。多伴有面色苍白,身体消瘦、体倦、乏力、头晕、失眠等症状。

3. 疣状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疮样胃炎、息肉样胃炎。多数病人感觉上腹部疼痛,其性质与溃疡病相似,还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全身乏力等症状,亦可合并出血。

4. 吻合口炎、残胃炎是胃切除术后常见的病变,可发生在胃手术后的近期与远期。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疼痛,多于饭后加重,甚至发生恶心、呕吐胆汁,有的病人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体倦乏力等,部分病人可排黑便。

体征:慢性胃炎病人一般无明显体征,仅在发作期上腹部可有弥漫性压痛,轻重不一,萎缩性胃炎伴有贫血者,可见面唇、齿龈、球结膜与指甲苍白。

常见并发症:慢性胃炎病情较轻,除有些病人病程较长外,临床上并发症并不多见。某些萎缩性胃炎伴有重度肠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有癌变可能,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为2.55%至7.46%。所以,对于症状长期存在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或本来病情较为稳定而突然出现明显的病情变化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进行胃镜检查及常规活检以确诊。(三)治疗

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开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

1. 消除病因

去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进食对胃黏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 药物治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