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课堂活动设计与应用(语言服务书系·华文与华语教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7 18:08:50

点击下载

作者:宋安琪,孙丹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国际汉语课堂活动设计与应用(语言服务书系·华文与华语教育)

国际汉语课堂活动设计与应用(语言服务书系·华文与华语教育)试读: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汉语课堂教学是推广汉语的重要环节,也是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外国学习者之中本来就存在一种“汉语难学”的观点,如果汉语课堂教学活动单调枯燥,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则非常不利于汉语的传播和推广。所以这就要求汉语教师在上课时,把汉语这门看似高深莫测的语言,用最科学、最直观的方法教给学生。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无疑能成为辅助汉语教学的最好方式。科学合理的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活动是学生构建知识、生成能力、交流情感与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教师保障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方法。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其设计的具体步骤是什么?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本书以学习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教学理论等为指导,结合《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国际汉语能力标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汉语课堂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汉语课堂活动设计的种类与原则、汉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等,并理论联系实际,从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话题、文化等方面展示了具体实用、富有趣味性、易于操作的课堂活动案例和活动素材。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借鉴了《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等书,同时借鉴了一些汉语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参考了相关的论著和文章,这些参考文献在行文中尽量标明出处,如有遗漏,敬请原谅。

因经验不足、水平有限,书中如有疏漏和谬误之处,敬请各位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作 者2016年1月第一章活动教学的研究背景第一节活动教学概述一、活动教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一)西方活动教学思想发展历史

1.萌芽期

西方活动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形成之初。在古罗马,昆体良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教育成就和自己从教20多年的教学经验,写成《论演说家的教育》,把以演讲、辩论为主要方法的活动教学推向了新的阶段。古罗马教育中务实、重行的活动教学精神对后来的西方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方活动教学思想正式萌发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为核心的维多利诺、拉伯雷和蒙田等最先表述了活动教学的某些观点,他们反对摧残儿童身心发展的强制性教学,反对纯书本学习,提出应尊重儿童的个性,主张儿童通过观察、考察、游戏和劳动等活动来理解事物,获得经验。维多利诺在他创建的“快乐学校”中甚至利用活动字母教具教授拼读和拼写,通过游戏教授算术,运用绘图、测量方法教授知识。

2.生长期

西方近代浪漫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出现,加速了活动教学理论的生长过程。代表有18世纪伟大的法国教育家卢梭,他最早提出要重视儿童的活动,“让儿童‘理智的工具’——四肢、感觉和器官充分活动,让儿童自己去获取知识”。他主张学生应该到大自然中通过身体锻炼、劳动、观察事物等行为获得经验,吸取教训。

19世纪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斐斯泰洛齐和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继承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并且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斐斯泰洛齐主张教学必须依从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来展开,强调多感官学习的重要,主张让儿童观察实物,或者向儿童出示有关的图形,其创造的算术教学的直观道具——“算术箱”,至今仍有现实价值。福禄贝尔认为教育过程要以儿童的经验和活动为出发点,主张通过游戏、劳作、唱歌和谈话等活动,让儿童认识自然和客观世界,认识自己的本性,从而实现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促使儿童内在本性自由、协调、多面地发展,让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精神得以发挥。他认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应把游戏当作幼儿教育的主要手段,为此,福禄贝尔创造了多种游戏方法。他还为幼儿园设计了一套玩具,人称“福禄贝尔恩物”。他所谓的“劳作”,就是用泥土、纸张等材料让儿童塑造模型、剪纸、贴纸、绘图,以及让儿童在园圃中照料植物等。“谈话”指的是语言活动,包括讲述故事、朗读诗文和儿歌。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游戏、作业劳动和实物教学逐渐成了普遍应用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这无疑为活动教学在实践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形成期

美国近代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家杜威极大地推动了活动教学思想的发展,他被称为当代活动教育的集大成者。针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杜威系统地提出并实践了以“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为精神实质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他认为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去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他强烈抨击传统教育只传授与儿童生活无关的科目,主张学校教学真正的中心不是科学、文学,也不是历史、地理,而应该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儿童的主观经验是教材的起点和中心,儿童有兴趣的活动是最理想的课程。杜威提出的儿童活动观和积极实践的“做中学”理论,丰富了活动教学思想的内涵,从真正意义上推动和促成了活动教学理论的正式形成。

4.发展期

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发生认识论,这为活动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较充分的认识论依据。他指出“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从主体的角度来看)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中途”,这里所说的“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指的就是学生对客体的活动。他认为活动既是认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儿童思维的发展完全是儿童一系列不同水平活动内化的结果。皮亚杰的学说建立了活动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

与此同时,在苏联,以维果茨基、列昂捷夫和达维多夫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实践”引入到了教学理论中,开创了活动教学理论研究的历史新阶段。维果茨基首先阐明了人的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个体通过交往、活动去掌握人类已经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观点;列昂捷夫分析了活动的整体结构,创立了活动心理学理论;达维多夫则根据主导活动的类型划分了活动的阶段,并着重分析了小学阶段的主导活动——学习活动,形成了学习活动理论。(二)我国活动教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1.我国活动教学思想的起源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就曾经强调感性认识和“行”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十分重视由“闻”“见”向“知”的上升和由“知”向“行”的转化。荀子主张身体力行,他说“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在《中庸》中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将“行”作为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荀子的知行统一观以及后来不断发展的“知行学说”,是我国活动教学思想的本源。

2.我国现代活动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在杜威教育思想及其他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活动教学研究和实践。其中,杜威的学生陶行知、陈鹤琴的研究影响最大。

陶行知改造了杜威的理论,使它更适合中国的状况,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大教育观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基本教学原则是“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在做中求进步”。这些思想推动了我国活动教学思想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1992),正式将活动课程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活动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引发了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结构的变革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学中学生的活动问题受到特别的关注,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渐成并重之势。部分课外活动课程化表明,学生活动的价值、意义不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点缀,而上升到与学科知识学习并列的地位,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推动。1996年,全国活动教学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教学论专业的一些研究生开始以“活动教学”为题,对活动教学进行系统的探讨,活动教学研究专著出现。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实验研究。20世纪末,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逐渐形成了高潮。

进入21世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拓展了活动学习的空间和实施方式,加速了活动学习的实践进程,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考察学习、体验学习等被纳入活动学习的范畴,活动学习的内涵得以扩展、丰富、深化,活动学习的品质得到改造。

3.我国当代活动教学研究现状

21世纪以来,活动教学的研究和实验在我国教育界蓬勃发展,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涉及活动教学的性质、类型、实施等多个方面。

关于活动教学性质和作用的研究:潘洪建(2010)提出活动实施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生成性。黄顺妹(2005)认为,活动教学法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创精神、合作意识以及交际能力方面都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曾丹(2008)论述了活动教学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参与意识的增强、创新精神的凸显、自信的展示和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彭小明(2006)指出,活动教学模式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感知学习与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是一种活动教学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性探究综合型的教学模式。

关于活动教学设计的研究:潘洪建(2010)提出活动学习设计的范围应该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活动学习过程及其指导、活动结果的交流与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杨豫晖(2006)认为在课堂活动设计方面应依据整体性和灵活性原则,采取目标引领、任务构建、问题转化、立体整合等措施。

关于活动实施的研究:潘洪建(2010)提出活动学习的实施途径有两种,一是在学科课程过程中开展活动学习;二是在活动课程实施中开展活动学习。杨豫晖(2006)认为课堂活动的实施应依据准确性和灵活性原则,采用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内部动因、及时恰当评价、处理小活动衔接等措施,使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有效。

关于师生对活动看法的调查研究:王艳(2004)调查与分析了学生和教师对课堂活动的不同看法,发现学生注重自身学习风格偏好和学习效果,而教师偏重教学理论和完成教学任务。她提出,教师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其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改进课堂活动,以达到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而但武刚(2005)指出,人们常常在中小学教育中运用活动方法,但活动教学思想的运用仅仅局限于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之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突破活动教学方法的藩篱,用活动教学思想来全面审视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育过程和学生评价,这样就可能建构起系统的活动教学理论。二、活动教学的本质和特点

要准确理解活动教学本质,必须对“活动”的内涵有个清晰的了解。“活动”是活动教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从哲学的范畴来讲,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人的活动应“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从心理学范畴来看,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认为“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活动由目的、动机和动作构成,是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现代教育学认为活动是由行为动作构成的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体现能动性的高级形式,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实践性。活动教学中的“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学习兴趣和需要为基础,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具体而言,活动教学中的活动具有以下表现形式:动作操作、实验学习、游戏劳作、演讲辩论、艺术创造、调研考察、论文撰写、毕业设计等。

田慧生认为活动教学主要是指“以在教学过程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我们认为活动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在课堂环境下、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主体活动及主体发展是活动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活动教学既是一种教学观,也是一种教学形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活动教学是一种以“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的教学“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人自身具备的多种发展潜能创造的条件和教育为人的发展所提供的环境都是实现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但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只是外因,只提供人发展的多种可能。这种可能是潜在的,并不会自动地转化为个体发展的现实,它必须通过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即主体的活动才能得到实现。离开人的自主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遗传、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人们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得到发展,离开活动,就谈不上任何发展。因此,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看,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无论是发展个体从潜在的多种可能状态向现实发展转化,还是个体与环境相互发生作用,最终都要通过发展个体的不同性质、不同水平的活动来实现。总之,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个体的主体活动才能发生现实的作用;只有调动人在活动中的能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掘人的潜力并促使其现实化。如果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把学生仅仅看作是消极适应环境、接受教育的对象,而忽视个体的主动活动的意义,那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和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唯有活动,才能实现多种潜在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定性的转化,发展只有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才有望实现。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人的发展依赖于活动的发展,没有活动的发展,就没有人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习主体得以发展的基础。活动教学将“活动”与“发展”明确而紧密地联系起来,重视活动在人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强调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活动教学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活动教学是一种以“以能力培养促发展”为根本取向的教学

活动教学不仅在认识上突出了能力培养和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找到了促进学生能力及素质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传统教学在教学目标的选择和追求上,着重于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承,往往重视书本知识、语言文字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能力,比如交际能力等的培养。比如,学生在外语课上花了很长时间来记单词、学语法、做题目,却很少在语言情境活动中交往、实践,结果是到头来只学到了一些语言知识,并未形成真正的语言口语交际能力。活动教学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3.活动教学是一种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

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从而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自己已有认识和经验的过程。因此,活动教学强调教学要创设学生对学习对象主动操作、探索、加工、实践、体验和变革等的环境,使学生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积极、能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使学习过程由以往的系统灌输传授转化为积极地探究发现和情感体验。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主动获得知识,占用人类已有的认识,而且在经验重组和交流活动中实现对已有认识的突破和创新,达到情感、行为的升华和提高,实现人的整体发展。

4.活动教学是一种互动性的教学

活动教学展示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由教授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教学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从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中得到启发,教学相长,不断丰富、完善活动内容和教学计划,使教学螺旋式上升。学生从与其他人的交流合作中吸取知识和营养,使个人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三、活动教学的价值

1.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获得经验—缄默类知识

技能操作、情感体验、问题化等经验—缄默类知识有别于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演绎—系统知识,它们的普遍性、演绎性、系统性较低,却有着更高的特殊性、个体性和操作性。这类知识的学习必须与主题活动相结合,通过学生个体多次反复的自主操作、活动体验、思索探究,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因此,这类知识的教学主要借活动教学来实施,换言之,活动教学有助于此类知识的获取。比如,语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艺术性,它更适合在实际的言语活动中学习。在外语教学中,模拟生活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对话或戏剧表演,能有效地促进语言知识的巩固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而死记硬背、机械练习只能学到一些孤立的单词或缺乏生命力的语法规则,却无助于掌握语言本身。

2.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能力是在活动中得到开发和提高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活动的结果。从事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活动中,学生常常需要自主地思考和采取行动措施,独立面对新的环境和解决新的问题,学会与同伴合作相处。活动教学通过充分利用发现法、问题法、情境法、尝试法、实验探究法、社会参与法、批判思维训练法等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发现新问题、新关系和善于进行变革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式、复合式思维模式,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等。因此,活动教学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的养成和提高有着独特的意义。

3.活动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人格又称个性,主要包括兴趣、态度、情感、品德、价值观念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人格发展与活动密不可分,人格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人格培养只有通过学生的多种主体活动、践行、体验,才能形成、巩固和完善。活动的主体性、多样性能吸引学生,对学生的人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活动中还可以自由表现自己,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自主感可以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多样的活动,多样的社会交往,可以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获得完满人格的发展。第二节活动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一、活动教学在第二语言教学界中的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初,活动教学开始出现在第二语言教学界。20世纪70年代,交际语言教学(CLT)蓬勃发展。20世纪80年代,交际教学出现了很多分支,形成了交际教学法。活动教学是交际教学的一个分支,是交际教学家族的一名后起之秀。它的出现增强了交际教学活动,推动了交际教学运动的发展。

20世纪最后十来年间,活动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快速发展。1983年Jeremy Harmer的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首先提出了“平衡活动教学法”(balanced-activities approach)。他认为活动包括非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应包括“呈现新语言—练习—交际运用”,通过向学习者呈现一个又一个的活动能够保证他们对语言的学习兴趣。Jeremy Harmer是活动教学法的主要倡导人之一,他将活动教学上升到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阶段。

澳大利亚大纲设计中心也于1988年出版了All Guidelines一书,提出了“活动定向教育法”,这套外语教学的名著在首篇就宣称它提出的是activities-based approach,强调活动教学更关注语言形式的运用活动,这也是活动教学区别于其他交际教学的一个要点。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教学法虽然名称中并没有activity这个词,但实际上属于活动教学范畴,如1991年新加坡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中提出了an integrated approach,也是以activity为中心的。

第二语言活动教学是博采众长、多元综合的产物。第二语言活动教学强调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活动教学就是把教材内容按其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我国第二语言教学研究领域非常重视活动教学的应用与研究,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涉及第二语言教学中活动的含义、作用、类型、实施、设计原则等。(一)国内英语教学界对课堂活动的研究

在我国,英语教学界早已开始了对活动教学法的研究,研究讨论课堂活动的成果非常丰富。理论方面的研究有:穆伟昭(2003)结合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提出七条中小学英语课堂活动实施策略;秦春洲(2006)从理论角度阐述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有的研究讨论课堂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困难及其应对策略,如李秀英、原泉(2006)对英语课堂中出现疲软现象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应对策略。更多的研究提出了以某种教学法理论为基础的具体课堂活动设计,从不同侧面探讨这种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如郭华(2004)探讨了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活动中实施合作学习法;杨小婉(2006)从任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出发,并以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运用为例,讨论了任务教学法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还有大量的文献对课堂活动中的小组活动进行专门的研究,如庞继贤、吴薇薇(2000)考察了在小组活动中,中国学生的表现特点和教师的作用;文波(2003)提出在外语教学中采用小组活动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当下小组活动的质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王艳(2004)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和教师对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看法有差异;常玲玲(2005)探讨了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的因素;孙蕊(2009)分析了活动、教学活动、英语教学活动的含义,对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原则、特性做了概括和总结,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设计理论、传播理论、语言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要素,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说明课堂教学活动要素在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量化研究工具,英语教学界只有少数文章涉及课堂教学的实证性研究。陈锫的《英语教学实证性研究步骤及COLT观察工具的应用》(2009)在介绍和分析COLT课堂观察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并引入了Littlewood的“五类课堂活动”理论,将课堂活动类型分为非交际活动、前交际活动、交际性活动、结构性交际活动和真实性交际活动,设计出对英语教学进行课堂评价的标准和模板。(二)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课堂活动的研究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领域有很多研究者关注课堂活动。早在1992年,孙德坤就指出基础研究要把课堂教学活动本身作为调查对象,指出了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研究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当前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活动研究的主要方面应是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实际表现,并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指明了进行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活动研究的研究方法。有的学者还从理论高度对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进行过探讨:崔永华(1990)、李泉(1996)、杨惠元(1996)等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具备明确的课堂教学意识,如学生意识、交际意识、教学语言意识、课型意识等。这是影响课堂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关键。

进入21世纪,随着汉语推广工作的开展,课堂活动设计研究持续升温,出现了一批丰富的研究成果:(1)有关于课堂活动操作技巧的。例如,华锦木(2004)探讨了课文阅读、课文回答、课文精讲、课文复述和课文讨论5种课堂活动的具体操作技巧。(2)有关于课堂活动有效性调查的。例如,丁安琪(2006、2007)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大部分专职对外汉语教师以及欧美、韩国、日本本科留学生等为调查对象,对师生关于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的看法进行了调查。对留学生的调查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汉语水平、来华时间和其他外语学习背景这6个类别分类,将个体因素差异对评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结论。(3)有关于课堂活动设计本身及应用的。例如,范彩霞(2011)的硕士学位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探讨了课堂活动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目的与意义,分析了课堂活动的特点,总结了课堂活动设计的原则与阶段性训练理念,最后从语言要素教学和言语技能训练两方面研究课堂活动,分别对语音教学、词汇教学、汉字教学及语法教学进行课堂活动设计,同时兼顾听力活动、口语表达、读写训练、发展学习能力的活动设计。王巍(2012)从课堂活动本身出发,探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首先,他明确界定了课堂活动的概念,包括课堂语言游戏及为了实现语言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各种任务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两层概念;其次,他明确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设计理论基础与应用价值,为课堂活动设计指明了其语言学与心理学根基;再次,他规范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活动设计的要素与原则,并对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步骤进行了分解。近年还有不少关于汉语课堂活动设计实例的著作出现,如周健(2009)主编的《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原名为《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游戏》)就是为汉语教师编写的一本课堂教学参考书,书中提出了许多实用有效的教学技巧和丰富的课堂活动方法。Victor Siye Bao等(2010)编著的《中文游戏大本营:课堂游戏100例》分类介绍了100个实用有趣的游戏活动。丁安琪(2012、2014、2015)主编的《我的课堂活动设计笔记》,包括话题功能篇、语言要素篇、语言技能篇。该丛书依据发现式教师学习理念,以引导型活动设计模式为本,精选了144个活动实例,还配有学生活动复印页。

一些研究者也开始将活动设想应用于教学实践并提出教学反思,如宋雨涵(2013)的硕士学位论文《课堂活动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应用》,将设计的课堂活动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分析活动实例的优点和不足,总结课堂活动教学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4)有针对某种课型的课堂活动研究的。例如,武惠华(2002)就设计口语课堂活动和课下练习的目的,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设计课堂活动和练习的侧重点,以及设计的数量、难度、激趣作用等方面发表了看法。顾弦(2011)借鉴COLT量表和《对外汉语观察量表》,选取了其中5个项目对3类来华外国中学生的汉语综合课课堂进行纵横向的考察分析,发现课堂教学活动仍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活动内容仍然注重语法知识,活动组织形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全班活动,教师仍是主要的话题控制者等问题。李智龙(2012)对初级汉语口语课的活动设计进行了研究。(5)有针对某种语言要素来设计研究课堂活动的。例如,王霜霜(2011)研究了初级阶段词语教学的交际化活动设计,通过调查,提出了在词语教学中进行交际化活动的设计方案,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实施中发现问题与不足并加以改正。(6)有针对具体国别的课堂活动进行研究的。其中关于泰国学生的研究成果最多,如李雪华(2012)的硕士学位论文对泰国曼谷培知公学教学实践进行分析,认识到泰国少儿汉字教学的问题,提出了对泰国少儿汉字教学进行活动设计的意图及具体的活动方案;邹德贞(2012)的硕士学位论文对泰国小学汉语教学课堂活动进行了探讨;欧阳谭(2012)的硕士学位论文对泰国大学中级汉语口语课堂活动设计进行了研究。

有关于韩国的,如陈雨(2014)的硕士学位论文对韩国全一小学汉语课堂活动设计进行了研究。

有关于美国的,如王秋雨(2007)的硕士学位论文对哈佛大学汉语讲练课的课堂活动进行了研究。从教师华语、课堂操练、教师提问、学生提问、纠正性反馈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后发现,使用听说训练法的课堂由教师主导课堂,精讲多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操练是学生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并且重视交际性训练;注重语言形式和语音的准确性,严格纠正学生的偏误。

有关于智利的,如闫萌萌(2014)的硕士学位论文以智利圣马托斯大学孔子学院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为例,通过调查孔子学院学生汉字学习情况和教师汉字教学情况,分析了进行汉字教学课堂活动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不同种类的汉字教学课堂活动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最后总结各种汉字活动的教学效果。还有于馨雅(2014)通过对匈牙利儿童语音、汉字以及简单句法的教授,总结出课堂中的有效活动和无效活动;通过对各个年级的观察,总结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所适用的不同类型的活动。

有关于新西兰的,如宋娇(2014)的硕士学位论文从新西兰小学的教学实践经历着手,针对新西兰小学的课堂活动设计及其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有关于斯里兰卡的,如杨阳(2013)对斯里兰卡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进行了探讨。(7)有针对某种教材进行课堂活动设计研究的。这类研究一般多见于硕士学位论文中。在这些论文中,作者往往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基础,针对某一本教材进行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设计,并对活动效果进行了调查反馈,为使用相应教材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如陈怡(2009)以《美和汉语教程》(初级三册)为对象,设计了一些课堂活动,分析了其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从具体的实例中探讨了课堂活动的作用以及带来的教学效果等。闵丽(2012)针对《体验汉语》(第一册),以泰国沙缴府素帕为小学2011—2012学年对外汉语教学为例,进行课堂活动设计,对教材每一课的不同内容都进行了不同的活动设计。张丽平(2013)以《博雅汉语》(高级飞翔篇1)为蓝本,设计了一些符合学生心理和喜好的课堂活动,并分析它们在课堂中的作用及其所带来的课堂效果。刘晓霞(2014)以《发展汉语·中级汉语口语》为例进行了口语课堂活动设计,活动主要为游戏型、话题型和角色扮演型。针对某一本教材进行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设计,是课堂活动设计具体化的典型体现。(8)有关于课堂小组活动的。小组活动近年来受到国外流行教学法的普遍重视,这也是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的一个重点。国内关于汉语课堂小组活动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如蒋以亮(1998)阐述了课堂活动分组的原则、分组的优势以及分组存在的问题,并举出了两个课堂实例以及教师小结。张笑难(2002)根据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对信息自由提供型小组活动(自由讨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针对该类型的小组活动中学生偏离任务的原因和特点,将职责分工引入到小组讨论中来,显著提高了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王瑞烽(2007)重点介绍了小组活动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小组活动的任务形式和任务设计方式,并进一步讨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小组活动任务设计的途径和方法,提出编写小组活动的教师资料用书、根据汉语的语法特点设计相应的小组活动、根据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设计和应用相应的小组活动等建议。孔凡莲(2008)从理论角度研究汉语口语课小组活动,主要内容有小组活动的构成、特点、应用及其作用等,以及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影响小组活动开展的几个因素,如教师、学生、任务、活动时间以及小组成员关系。陈萌(2010)也对影响中级汉语口语课的小组活动的可能因素进行了研究。施丹丹(2011)调查了小组活动在对外汉语口语、阅读、听力课中的开展情况,初、中、高各级别留学生对小组活动的态度以及影响其态度的因素,教师在小组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为汉语教师提出了开展小组活动的建议。王蕊(2011)试图从合作学习的理论入手,考察汉语课堂分组活动中学生在合作性方面的表现,主要分析了活动类型、分组形式、教师作用对学生合作性的表现的影响。毕琦琳(2012)专门考察了汉语初级班小组活动,从活动类型、话题选择、学习者表现和教师四个方面对小组活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为汉语教师提出了关于提高小组活动有效性的建议。刘杰(2014)调查了新疆大学留学生在口语课小组活动中对教师的期待、影响学生对小组活动的态度以及学生对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感知的因素,并为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意见。这些研究的共同点是都把目光聚焦在了教师、学生、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小组成员关系等因素对课堂小组活动的影响。(9)有关于角色扮演类活动的研究。例如,杨红(2003)尝试让角色扮演与模拟走进对外汉语课堂。赫超(2006)探讨了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角色演练教学。王永阳(2009)研究了戏剧化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的运用。肖倩(2011)的硕士学位论文探讨了如何将角色扮演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并从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评估方法三方面寻求优化课堂活动效果的途径。(10)有以某种理论或教学法为依据进行课堂活动设计研究的。例如,许世友(2012)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理论基础,将汉语桥比赛的题目与比赛形式加以借鉴和改变,使之为高级汉语口语课课堂活动服务。运建晶(2012)结合维特根斯坦理论,对泰国大学汉语综合课上可以使用的课堂活动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顾莹乐(2013)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结合作者新西兰教学经验,针对教材《好》设计并实践了17个中文课堂活动。朱志夫(2013)基于话轮转换理论,对韩国中级汉语口语课课堂交际活动的话轮控制及转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如何通过改善教师提问方式、组织小组活动等方式增加话轮转换的形式与频率,丰富话轮转换的分配方式,使更多学生分享开口机会,以达到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

总的来说,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课堂活动的研究都立足于教学活动本身,充分考虑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活动设计。研究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设想向应用于教学实践并提出教学反思发展;从课堂活动微技巧的研究向具体课型、具体汉语水平、具体教材、具体活动类型、具体国别的课堂活动分类研究发展;对外国教学前沿理论的引入和应用逐渐增多。

我们在肯定以上研究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在汉语课堂活动设计上观点很多雷同,缺乏不同的立意,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还很少。由于缺乏有效的量化研究工具,关于课堂活动的实证性研究有待丰富。中国文化教学这一方面的课堂活动设计还比较少。二、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课堂活动相关概念(一)课堂活动的基本概念

要准确定义课堂活动,首先要区分常见的三个概念:教学活动、课堂活动和课堂游戏。教学活动,是课堂上所有教学行为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包括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师生互动、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总的来说,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在一定教学环境中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

课堂活动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堂活动指的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教学活动,即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开展的所有活动。狭义的课堂活动指的是为达到教学目标,由教师设计并在课堂上实施、师生共同参与、有特定内容和形式的实践活动。王巍认为课堂活动“可概括为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指课堂语言游戏,如击鼓传花、抢拍词语、抢椅子、大转盘等;二是指为了实现语言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各种任务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制作汉语海报、制作汉语贺卡、共同录制汉语DVD、用汉语采访等”。本书中所讨论的课堂活动并非指所有广义的活动,而是特指具有特定教学目标和多种教学形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活动。

游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等;某些非正式比赛项目的体育活动如康乐球等也叫游戏”。《辞海》里对游戏的定义是“文化娱乐的一种,包括发展智力的游戏和发展体力的游戏。前者包括文字游戏、图画游戏、数字游戏等,习称‘智力游戏’;后者包括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搬运接力等)和非竞赛性体育活动(如康乐球等)。另外还有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等”。从这些定义上看,课堂游戏是承担了一定教学目标的游戏。那么课堂游戏和课堂活动如何区分呢?有的教育者试图把游戏和活动区分开来,但是发现两者之间比较难划清界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发现,任何设计完善、效果好而且学生很喜欢的活动都会被他们看作是“游戏”。语言教学中很多枯燥又必要的练习活动,如果稍微增加一点竞争的元素,或者增添一丝神秘感和一点点惊喜,就可以变身成了游戏。那么这类课堂游戏应当属于课堂活动范畴内。(二)课堂活动教学的特点

1.课堂活动具有目的性

目的性是所有教学手段具有的基本特点。教学是人类发展的自觉活动,都有其目的。教学目的是基于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四个要素的。所谓教学目的就是教学活动结束时要达到的结果。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必要的汉语知识、汉语技能、汉语学习策略等,同时培养学生的汉语文化素养,使其掌握文化常识。课堂活动是建立在教学目的上、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所以必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课堂活动是为教学服务的,针对某个语言知识点,以练习所学知识为目的来进行。因此,课堂活动必须针对特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帮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的目的。

课堂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它旨在为学生创造更轻松自然的语言环境,从而使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而不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在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水平,以具体的课堂活动为载体,从而达到一种可预期的结果。课堂活动的目标是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阶段性的课时目标。只有正式具体的课堂活动目标实现了,才能真正促进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课堂活动具有竞争性

大部分课堂活动存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验,所以课堂活动往往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课堂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参与探索和挑战,比如小组活动的比赛胜负、游戏的积分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展示语言习得和应用的成果,促使学生尽力发挥自己的汉语水平。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自我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更加清晰地感知汉语,活跃汉语思维,巩固汉语记忆。

3.课堂活动具有趣味性

课堂活动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手段,它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有趣的课堂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教学气氛更活跃、内容更丰富,可以避免单纯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沉闷,使学习过程更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促进教学的开展和进行。在汉语教学时,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汉语综合技能,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能让汉语教学更加生动,学习更有趣。

4.课堂活动具有互动性

课堂活动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互动性。课堂活动基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活动构成中,知识的输入与输出是同步进行的,即教师通过活动设置在课堂上将知识输入给学生,学生随即输出反馈,在活动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建构。教师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为宗旨,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师生、生生互动。

5.课堂活动主体是学生

课堂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具有特定目的的实践活动,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教师主要是担任活动指导,或直接参与活动,或给学生提供辅助帮助,或进行组织管理;学生则是活动的主体,根据教师设计的活动任务,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分工合作等方式,从而不断积累经验,巩固所学知识。在该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学习。三、课堂活动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吕必松说:“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甚至认为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情莫过于学习汉语,要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和枯燥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成果率,在语言教学中,尤其是在汉语言教学当中,又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尤其要讲究教学。”因此,汉语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教学方法。汉语教师在采取以往的生词讲练、语法讲解、造句、写作等传统的授课方法之外,还应该结合灵活多变的课内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合理有趣的课堂活动可以让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迫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从而激活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此外,上课时,若学生,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总是静止不动,其注意力容易渐渐分散,而课堂活动能使学生活动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变得更自由,和同学们之间进行交流、协作,能感受到团队的精神和友谊,这样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二)可以强化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识

现代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认为教学过程是双方分享各自生活经验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权威的知识授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协调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责任就是尽最大可能设计和安排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参与其中,使得学生能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会独立面对问题,增进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自觉自愿地开展学习活动,成为自己学习上的真正主人。课堂活动正是这一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精心设计并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探索,彼此合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三)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汉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汉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以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开口用目的语表达,是第二语言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堂活动通过创设接近真实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可以有效地促进目的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们很容易产生与他人交流的需要,用目的语表达的动力较强。而且,由于活动形式开放灵活,气氛轻松愉悦,也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和紧张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这对提高他们的目的语表达能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如此,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活动需合作完成,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还可以帮助他们共同提高,因为同学间的沟通压力和焦虑感会更小。(四)可以让学习者充分感受到语用价值

课堂活动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具有开放性。课堂活动过程中,活动具有真实的语料,又同时具有经过精心设计的仿真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然的交流机会,帮助学生学会真实、得体的表达。课堂活动除了语言游戏,还有语言实践活动。语言学习的课堂不仅在教室里,也在广大的社会空间里。比如,让学生去寻找某一街道、用汉语制作旅行手册或写日记、去社区做采访和调查等都是语言实践的好方法。在使用语言完成某种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价值感和交际上的满足感,同时也会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语言就是要学习生活中“活”的语言。(五)可以丰富汉语课堂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

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教学内容中恰当地穿插各种语言游戏和实践活动,将会使教学和训练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充满趣味。在教师的设计、组织、调动、示范和指导下,通过游戏、比赛、表演等多种活动形式构建场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操练功能项目,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六)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课堂活动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快速并且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方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并有的放矢地为每位同学布置学习任务和强化薄弱部分。好的课堂活动设计能够通过创造模拟真实的汉语文化环境和语境,利用现代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表演、游戏、比赛等多种有趣的活动方式,以学生参与为核心开展教学,为他们带来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培养他们参与和表达的兴趣,在活动中学习和使用汉语,从而使汉语技能在最广泛的程度上得到提升。(七)可以优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言教学一般来说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育,课堂教学显得比较乏味和枯燥。这种教学方式只关注教师的教授,而基本上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心理状态。教学以语言知识的讲授为中心,侧重死板无味的语言认知,学生一味地机械练习,是一种脱离实际情况的、抽象的、以教科书为本位的教育。将课堂活动融入语言教学,是对知识本位的教学观的革故鼎新。活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同时也会成为一种思维和价值观,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良。【参考文献】

1.潘洪建.活动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田慧生.关于活动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1998(4).

3.田本娜.外国教学思想史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潘洪建.活动教学基本理论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

5.杨莉娟.活动教学的内涵、立论基础及其价值[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3).

6.黄顺妹.论活动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7.曾丹.简论活动教学对提高课堂实效的作用[J].三峡大学学报,2008(6).

8.彭小明.活动教学法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6(7).

9.杨豫晖.论课堂活动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3).

10.王艳.对学生和教师关于课堂教学活动看法的调查与分析[J].国外外语教学,2004(3).

11.但武刚.活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穆伟昭.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英语课堂活动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9).

13.秦春洲.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新理念[J].文教资料,2006(2).

14.杨小婉.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活动中的运用[J].焦作大学学报,2006(3).

15.文波.从小组活动角度调查交互方法在外语课堂中的使用[D].大原:山西大学,2003.

16.孙蕊.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要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17.陈锫.英语教学实证性研究步骤及COLT观察工具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9(7).

18.谢志芳.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初探——关于在课堂活动中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考[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1.

19.董利华.互动教学中的互动设计原则与技巧[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2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22.孙德坤.关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研究的一些设想[J].世界汉语教学,1992(2).

23.崔永华.语言课的课堂教学意识略说[J].世界汉语教学,1990(3).

24.李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5).

25.杨惠元.论“教学有法而无定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3).

26.赵守辉,罗青松.汉语课堂引进歌唱[J].汉语学习,1994(4).

27.华锦木.第二语言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新探[J].民族教育研究,2004(1).

28.王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4).

29.丁安琪.专职对外汉语教师对课堂活动看法的调查——对外汉语课堂活动系列调查之一[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6).

30.丁安琪.关于韩国本科留学生对课堂活动有效性评价的分析——对外汉语课堂活动系列调查之二[J].人文丛刊,2008(6).

31.丁安琪.欧美留学生对课堂活动有效性评价的分析——对外汉语课堂活动系列调查之三[J].汉语学习,2006(10).

32.丁安琪.关于日本本科留学生对汉语课堂活动有效性评价的分析——对外汉语课堂活动系列调查之四[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33.丁安琪.我的课堂活动设计笔记——话题功能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4.丁安琪.我的课堂活动设计笔记——语言技能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5.丁安琪.我的课堂活动设计笔记——语言要素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6.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7.Victor Siye Bao等.中文游戏大本营:课堂游戏100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8.范彩霞.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1.

39.蒋以亮.课堂交际技能训练的一种方法谈——“分组”[J].汉语学习,1998(2).

40.张笑难.教学行动研究在对外汉语课堂小组讨论中的应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41.王瑞烽.小组活动的任务形式和设计方式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42.孔凡莲.对外汉语口语课堂小组活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43.陈萌.影响中级汉语口语课的小组活动的可能因素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44.施丹丹.对外汉语课堂小组活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45.毕琦琳.初级汉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行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46.刘杰.新疆大学留学生口语课小组活动研究[D].乌鲁木齐: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