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模拟试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7 23:02:59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2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模拟试题及详解

202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模拟试题及详解试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恩格尔法则

2规模不经济

3比较优势理论

4古典二分法

5错觉理论

二、辨析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企业决策不考虑沉没成本。

2在劳动市场上,货币工资率越高,个人提供的劳动供给量就越大。

3对于不同的产品生产,短期和长期的界线规定是不相同的。

4公开市场业务是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

5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主要是由于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过高。

6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较高国家的人均收入将高于储蓄率较低国家的人均收入,并且前者的增长率也高于后者。

三、计算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

1已知某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0.5Q+10Q,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90-0.5Q。(1)计算利润极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2)假设国内市场的售价超过P=55时,国外同质的产品即将输入本国,计算售价P=55时垄断者提供的产量和赚得的利润。

2三部门组成的经济的消费函数C=80+0.8Y,投资函数I=20-d5r,货币需求函数L=0.4Y-10r,政府购买支出G=20,税收T=0.25Y,名义货币供应量M=90,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285。其中r是利率,Y是可支配国民收入,Y是国民收入。d(1)若价格水平P=2,则IS-LM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各为多少?(2)若总供给曲线为Y=235+40P,则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各为多少?(3)继续(2),若通过变动政府购买而实现充分就业,试求政府购买的变动量。(4)继续(2),若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而实现充分就业,则需要如何变动货币供应量?

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规模报酬的含义、变动规律及变动原因。

2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谈谈如何处理环境污染。

3运用IS-LM模型分析,什么时候财政政策无效,什么时候财政政策最有效?

4简述经济社会中总有些人是失业者的原因,失业的主要代价何在?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怎样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也就是价格理论?这与生产资源的配置和效率(或效益)有什么关系?

2论述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恩格尔法则

答:恩格尔法则是指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它是由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的一般规律,反映这一法则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法则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其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的经济学家对恩格尔法则做了若干补充,恩格尔定律的内容有所增加。目前,经济学对恩格尔法则的表述是:①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会下降;②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家庭住宅建设和家务经营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体不变;③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服装、交通、娱乐、卫生保健、教育方面的支出和储蓄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会上升。

2规模不经济

答:规模不经济,也被称作内在不经济,指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或者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产生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它可以表现为企业内部的合理分工被破坏,生产有效运行的障碍,获取生产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的困难性等等。

与此相对应的概念是规模经济,也被称作内在经济,指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或者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经济。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有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

一般来说,在企业扩张的开始阶段,产生规模经济,在生产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规模不经济,正是长期生产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

3比较优势理论

答: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在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那么两国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比较优势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更广泛地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在实践上也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先进国家往往出口工业品而落后国家出口原材料产品。

4古典二分法

答:古典二分法指的是一种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相分离的理论。名义变量是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真实变量是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根据古典经济理论,货币是中性的:货币供给并不影响实际变量。因此,古典理论可以不用涉及货币供给而研究实际变量如何被决定。货币市场均衡决定了物价水平,由此也决定了所有其他的名义变量。

5错觉理论

答:错觉理论是有关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物价水平的变动会使得生产者在短期内对其产品市场产生错误的预估,错误判断了自己的相对价格水平,根据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了相应的反应。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自己产品价格的变化,而不关注其他产品价格的变动。当发现自己的产品价格下降时,就会认为市场供大于求,从而减少产量,引起社会总供给减少;同样地,当自己的产品价格上升时,就会认为市场供不应求,从而增加产量,引起社会总供给增加。错觉的产生是因为企业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且企业不能掌握完全的市场信息。短期内,总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错觉,但是长期内,企业会调整产量,纠正错误。黏性工资、黏性价格和错觉理论是对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三种不同的解释。

二、辨析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企业决策不考虑沉没成本。【答案】正确【解析】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的支出。沉没成本通常是可见的,但一旦发生以后,在做出经济决策之时经常被人们忽视。由于它是无法收回的,因而不会影响企业的决策。例如,一项按企业特定要求而设计的专用设备,假定该项设备仅能用于起初设计的用途,而不能转作他用,这项支出就属于沉没成本。因为该设备别无他用,其机会成本为零,从而这不应包括在企业成本之中。不管购置该设备的决策是否正确,这项支出已付诸东流,不应该影响当期的决策。

2在劳动市场上,货币工资率越高,个人提供的劳动供给量就越大。【答案】错误【解析】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分为两个阶段:①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率提高时,劳动力供给增加。②在工资率较高的阶段,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当工资率提高时,劳动力供给减少。因此,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S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如图1所示。

图1 劳动的供给曲线

3对于不同的产品生产,短期和长期的界线规定是不相同的。【答案】正确【解析】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是以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作为标准的。对于不同的产品生产,短期和长期的界线规定是不相同的。譬如,变动一个大型炼油厂的规模可能需要3年的时间,而变动一个豆腐作坊的规模可能仅需要1个月的时间。即前者的短期和长期的划分界线为3年,而后者仅为1个月。

4公开市场业务是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答案】正确【解析】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公开市场业务是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之所以能成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主要的手段,是因为运用这种政策手段有着比用其他手段更大的灵活性。例如,中央银行可及时地按照一定的目标来买卖政府债券,从而准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如果中央银行希望大量地变动货币供给,那么就可以根据改变量的规模来决定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的数量;如果中央银行只希望少量地变动货币供给,那么就可以用少量的债券买卖来达到目的。

5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主要是由于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过高。【答案】正确【解析】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的公式是:MPC=Δc/Δy。式中,Δc表示增加的消费,Δy表示增加的收入。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即0<MPC<1。根据边际消费倾向MPC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恒等于1,可知,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消费需求的不足主要是由于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过高。

6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较高国家的人均收入将高于储蓄率较低国家的人均收入,并且前者的增长率也高于后者。【答案】错误【解析】如图2所示,当s越大的时候,曲线sf(k)越高,与直线(δ*+n)k的交点更靠近右方,说明达到稳态时候的k更大,此时,人均产出y=f(k)也更大,达到稳定状态之前储蓄率大的增长率也就越大,当经济处于稳态时,k和y都是固定不变的。由于人均收入固定不变,故其增长率为零,这时,总收入以相同于人口增长率n的增长率增长,即增长率为n。可见,稳态增长率不受储蓄率的影响,增长率取决于技术进步率g,即储蓄率的增长只有水平效应而无增长效应。

图2 不同储蓄率下的人均收入和稳态增长率

三、计算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

1已知某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0.5Q+10Q,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90-0.5Q。(1)计算利润极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2)假设国内市场的售价超过P=55时,国外同质的产品即将输入本国,计算售价P=55时垄断者提供的产量和赚得的利润。2

解:(1)已知成本函数为TC=0.5Q+10Q,则MC=Q+10。

已知需求函数为P=90-0.5Q,则MR=90-Q。

垄断者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是MR=MC,即Q+10=90-Q,解得Q=40。

把Q=40代入P=90-0.5Q中,得P=90-0.5×40=70。2

则利润为π=PQ-TC=70×40-(0.5×40+10×40)=1600。

即利润极大化时的产量为40,价格为70,利润为1600。(2)国内市场的售价超过P=55时,国外同质的产品即将输入本国,相当于垄断厂商面临P=55的价格上限。

当P=55时,该垄断厂商将为价格接受者,此时MR=P=55,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要满足条件:P=MR=MC,即:55=Q+10,解得Q=45。2

则利润为π=PQ-TC=55×45-(0.5×45+10×45)=1012.5。

即售价P=55时,垄断者提供的产量为45,赚得的利润为1012.5。

2三部门组成的经济的消费函数C=80+0.8Y,投资函数I=20-d5r,货币需求函数L=0.4Y-10r,政府购买支出G=20,税收T=0.25Y,名义货币供应量M=90,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285。其中r是利率,Y是可支配国民收入,Y是国民收入。d(1)若价格水平P=2,则IS-LM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各为多少?(2)若总供给曲线为Y=235+40P,则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各为多少?(3)继续(2),若通过变动政府购买而实现充分就业,试求政府购买的变动量。(4)继续(2),若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而实现充分就业,则需要如何变动货币供应量?

解:(1)由题意知,可支配收入为Y=Y-T=Y-0.25Y=d0.75Y,消费函数为C=80+0.8Y=80+0.8×0.75Y=80+0.6Y。产品d市场均衡时,Y=C+I+G=80+0.6Y+20-5r+20,解得IS曲线方程:Y=300-12.5r。

货币市场均衡时,M/P=L,即90/P=0.4Y-10r,代入P=2,解得LM曲线方程:Y=112.5+25r。

联立IS曲线方程和LM曲线方程可得:Y=237.5,r=5。(2)联立IS曲线方程Y=300-12.5r和LM曲线方程90/P=0.4Y-10r,得AD曲线方程:Y=75/P+200。

联立AD曲线方程和AS曲线方程可得:P=1,Y=275。(3)将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285代入AS曲线方程Y=235+40P,可得:P=1.25。

将国民收入Y=285,价格水平P=1.25代入LM曲线方程90/P=0.4Y-10r,可得:r=4.2。

产品市场均衡时,Y=C+I+G′=80+0.6Y+20-5r+G′,代入Y=285,r=4.2,得G′=35。

则政府购买需增加15单位。(4)将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285代入AS曲线方程Y=235+40P,可得:P=1.25。

将国民收入Y=285代入IS曲线方程Y=300-12.5r,可得:r=1.2。

货币市场均衡时,M/P=L,即M′/P=0.4Y-10r,代入Y=285,P=1.25,r=1.2,得M′=127.5。

则货币供应量需增加37.5单位。

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规模报酬的含义、变动规律及变动原因。

答:(1)规模报酬的含义

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增加或减少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动情况。规模报酬反映了厂商所有投入要素成比例变动与相应产出变动之间的生产技术关系。规模报酬仅与厂商内部发生的技术现象有关。

规模经济把讨论的范围扩大到厂商外部可能的变动情况。规模报酬问题与规模经济有关,但又不完全相同。前者是后者的技术基础。规模报酬递增反映了产出的平均成本曲线下降的趋势。因此,在行业(或厂商)生产规模扩大时,如果厂商必须购买的投入要素价格上涨了,这有可能出现规模报酬递增,但不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况。(2)规模报酬的变动规律

一般而言,当生产规模变动时,规模报酬的变动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三种情况。

①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f(tK,tL)>tf(K,L)。

②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f(tK,tL)<tf(K,L)。

③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f(tK,tL)=tf(K,L)。(3)规模报酬的变动原因

①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它可以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而较小规模的企业可能无法利用这样的技术和生产要素;随着对较多的人力和机器的使用,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合理和专业化。此外,人数较多的技术培训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也都可以节省成本。

②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以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

③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它可以表现为企业内部合理分工的破坏,生产有效运行的障碍,获取生产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的不易等等。

2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谈谈如何处理环境污染。

答:(1)外部性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导致市场失灵。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支出成本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外部性。(2)污染者导致外部不经济,自行解决污染的成本远大于直接将污染排放入环境的成本,所以必须由政府出面加以管理。解决环境污染的常用方法包括:

①关闭工厂

关闭工厂是最不明智的方法,因为当工厂能给社会创造出很大的价值,但其污染程度又很小时,这种方法就很不合适了。

②制定排污标准并对超标者罚款(限量法)

限量法是有关当局根据其评估,选择某一污染的程度为指标,限定厂商的污染程度不得高于此限量,否则给予重罚。在图3中,MD是边际损害,VMP是边际产品价值,S是环境污染。S

如果有关当局所管制的限量是满足MD=VMP时,则此限量的S政策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可是,此种政策却往往无法达到MD=VMP的最佳状态。举个例子来说,如图3所示,当局对制造污染厂S商的VMP无法充分掌握,必须根据这些污染的厂商提供VMP的资SS料,而这些制造污染的厂商为了本身的利益,往往提供假的资料,并且有提高VMP的倾向。S

图3 限量法容易造成厂商虚报更高的VMPS

③按照污染排放量收费

有关当局为了控制环境污染,往往对制造环境污染的厂商收取费用,以减少这些厂商滥造污染的现象。

④建立排污许可证市场

如果政府允许污染权交易,实际上就创造了一种新的稀缺资源:污染许可证。交易这种许可证的市场将最终形成,而且,这种市场将为供求力量所支配。看不见的手将保证这种新市场有效地配置污染权。这就是说,根据支付意愿判断,许可证最终会在那些对它评价最高的企业手中。反过来,企业的支付意愿又取决于它减少污染的成本:一个企业减少污染的成本越高,对许可证的支付意愿就越高。

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污染许可证在企业之间的初始配置是无关紧要的。那些能以低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将出售它们得到的许可证,而那些只能以高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将购买它们需要的许可证。只要存在一个污染权的自由市场,无论最初的配置如何,最后的配置都将是有效率的。

⑤明晰产权

政府立法将不被污染的权利明确赋予给居民,那么受污染所害的居民就可以向企业要求赔偿。若受害者人数众多,政府可以作为代表为居民利益行事。

3运用IS-LM模型分析,什么时候财政政策无效,什么时候财政政策最有效?

答:(1)IS-LM模型中,LM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右上方的倾斜线和垂直线三个阶段。LM曲线这三个区域被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如图4所示。

图4 LM曲线的三个区域(2)从三个区域来看:

①在水平线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流动性陷阱”阶段,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穷大。凯恩斯认为,当利率很低,即债券价格很高时,人们认为用货币购买债券的风险极大,债券只会跌,不会涨,因此买债券很可能亏损,人们愿意长期持有货币,不肯去买债券。这时,货币投机需求成为无限大,从而使LM曲线呈水平状态。由于这种分析是凯恩斯提出的,所以,水平的LM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在凯恩斯区域,经济一般处于萧条时期,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有很大效果。

②在垂直阶段,LM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毫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1/h)趋向于无穷大,货币需求曲线呈垂直状态表示不论利率怎样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从而LM曲线也呈垂直状态(k/h趋向于无穷大)。由于“古典学派”认为只有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货币需求的利率无弹性,因此垂直的LM区域称古典区域。在古典区域,经济一般处于繁荣时期,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③在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之间这段LM曲线是中间区域,LM曲线的斜率在古典区域为无穷大,在凯恩斯区域为零,而在中间区域则为正值。因此,在中间区域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及经济状况介于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之间。(3)因此,在古典区域,财政政策完全无效;在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最有效。

4简述经济社会中总有些人是失业者的原因,失业的主要代价何在?

答:失业现象从表面上看就是过多的劳动力去追逐过少的工作岗位。失业有三种类型: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失业将会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影响。(1)失业的原因

①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整体经济的支出和产出水平下降,即经济的需求下降,从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现象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②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季节性或技术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在现实中,工人具有不同的偏好与能力,工作也有不同的属性。而且求职者和空缺职位的信息流动是不完全的,工人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也不是即刻的。由于这些原因,找一份合适的工作需要时间和努力,这往往会降低入职率。一般地说,一些摩擦性失业是难以避免的。

③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的一个来源是工资刚性,即工资不能调整到使劳动市场的供给等于需求从而消除失业的水平。

除此之外,在宏观经济学中还存在一些失业的原因,即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前者指工人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后者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2)失业的主要代价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

①失业的社会影响

失业的社会影响虽然难以估计和衡量,但它最易为人们所感受到。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的稳定。没有收入或收入遭受损失,户主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将因此而受到损害。西方学者已经发现,高失业率常常与吸毒、高离婚率以及高犯罪率联系在一起。心理学研究指出,失业造成的创伤不亚于亲人去世或学业上的失败。此外,家庭之外的人际关系也受到失业的严重影响。一个失业者在就业的人员当中失去了自尊和影响力,面临着被同事拒绝的可能性,并且可能要失去自尊和自信。最终,失业者在情感上会遭受严重打击。

②失业的经济影响

失业的经济影响可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理解。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衰退期间的损失,就好像是将众多的汽车、房屋、衣物和其他物品都销毁掉了。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因此,丧失的产量是计量周期性失业损失的主要尺度,因为它表明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怎样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也就是价格理论?这与生产资源的配置和效率(或效益)有什么关系?

答:(1)微观经济学的价值理论考察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怎样决定着每种产品的价格,而分配理论是考察被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生产要素间进行分配,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与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如何决定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及价格(工资、正常利润、地租、利息)。在市场经济中,这些问题都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价格理论所讨论的就是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问题。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就是价格理论。(2)在市场经济中,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决定,其实就是资源配置问题,因为资源配置于什么部门,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完全由价格决定。社会资源由市场根据价格及其变动配置于各种产品生产上,使资源配置合理,从而保证了效率,这已经得到了微观经济学中瓦尔拉斯定律的证明。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实际是通过市场手段来对生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稀缺资源向高效率领域流动,价格信号无疑就是这只看不见的手。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实际是通过市场手段来对财富进行收入初次分配,各国的实践表明,市场既是有效配置各生产要素的基础性手段,也是快捷而准确地评价各生产要素贡献的基础性手段,因此按照这种理论进行收入分配是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但未必是公平的分配手段。

2论述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

答: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是通货紧缩,它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下降。(1)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学家提出了种种解释,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①传统货币数量论,这种解释强调货币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重要性,货币数量论认为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

②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来解释,包括从需求的角度和供给的角度进行解释: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总需求的过度增长可能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也可能来自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引起这种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即特定集团在经济中行使市场权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工会要求较高的工资导致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第二,垄断和寡头企业牟取垄断利润导致的利润推动通货膨胀;

第三,在开放经济中,进出口所引起的成本增加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③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即结构性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把这种价格水平的上涨叫做结构型通货膨胀。(2)通货膨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财产分配的影响

a.通货膨胀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例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此外,税率的上升也会使工人的部分收入丧失。

b.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

c.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如果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就为负值。

②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益、经济增长的影响

a.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刺激下,产出水平会提高,温和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将刺激产出的扩大和就业的增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