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事教程(第2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7 23:29:32

点击下载

作者:李有祥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学军事教程(第2版)

大学军事教程(第2版)试读:

前言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无法维护国家安全。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长期不懈的国防教育,也不可能有强大的国防。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国防素质、培养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开设军事课,是国家行为,贯彻的是国家意志。军事课教学是适应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对于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培养具有军事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后备兵员具有重要意义。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1985年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首批学生军训试点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经过3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军事课已成为东南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事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善的军事课程体系,2008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4年起,我们根据教育部、原总参谋部、原总政治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编写了本教材,受到使用学校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

2016年版(第2版)《大学军事教程》由东南大学军事教研室李有祥副教授和南京大学军事教研室杨新副教授联合主编。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规范性。本教材以《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为依据,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教材框架结构和内容设计,涵盖了《大纲》规定的全部军事理论课内容,并于2016年版(第2版)教材中增加了人民防空知识。本教材以2011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为依据,对涉及的军事概念及解释,力求规范和准确。

二是权威性。本教材主编和主要作者为军队院校从事军事理论研究与教学20年左右的专家和高校从事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20年以上的资深教师,既有军校科研与教学经历,同时又长期从事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而且作者队伍中有多位国防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军事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作者队伍的上述特点,使得本教材对教学内容、教学特点与规律都把握得极其准确。因而,本教材既反映了军事科学理论的最新发展,也融入了作者的研究成果。

三是时代性。作者队伍密切跟踪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动态,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研究军事科技、军事理论、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出版了十余部军事学术著作,发表了百余篇学术文章,把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本教材之中,并且超越《大纲》,在教材中增加了海洋安全新内容,使教材内容既全面反映了军事理论、军事科技和国家安全理论的创新成果,又回答了大学生关心的国家安全方面的现实问题。

四是拓展性。为了配合本教材的教学与使用,本教材主要作者还到许多高校举办了《孙子兵法》、海洋安全、信息化战争、国际热点问题研究等方面学术讲座百余场,为高校教师学好教材、用好教材,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主编及主要作者为全国高校军事教师举办过多场教学实战型的免费公益培训,并将继续为全国广大高校军事教师开展这种公益培训。

五是适用性。本教材以国防知识和国家安全为主线,把相关的军事思想、军事科技、国防教育及国防法规、国防技能等知识有机融合,符合大学生阅读心理和认知心理,针对性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同时本教材还提供了知识链接、思考题、深度阅读和拓展阅读的书目,为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本教材还把作者近20年的军事地形学及野外生存等通识类课程的精华教学内容引入教材,增加了本教材的趣味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六是与慕课相配合。教材主编根据20余年军事理论教学实践,精心制作了军事理论慕课,受到使用高校的普遍好评。此次教材修订,根据慕课先技术后理论的讲授原则,对教材的章节排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教材与慕课能够在教学中更好配合使用。同时,为了满足慕课教学要求和学生拓展知识,教材中增加了二维码,方便教师和学生获取更多的教学内容,为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

本教材编写分工:第一章:李有祥;第二章:唐春燕、潘京苏、李有祥;第三章:杨新、张星;第四章:杨新、潘京苏、王兴周;第五章:杨新、张淼;第六章:杨新、沈荣桂、江骏、李有祥;附录:沈荣桂、江骏、李有祥。李有祥、杨新副教授负责全书总体设计和统稿工作,东南大学人武部姜亚辉部长参与了本教材策划和审稿工作。

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参考吸收了一些专家的研究成果和其他精品教材,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多位专家和教授参与本书的指导和审定工作,在此也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我们的学术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将继续努力,同时也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改完善。编者二〇一六年四月于南京“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备具,胜之源。”——《管子》“是故军无辎重则亡。” ——《孙子兵法》第一章军事高技术学习目标:

1.了解高技术与军事高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基本特征;

2.了解军事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各种应用,主要高技术武器装备及其在战争中的运用和影响;

3.了解新军事变革的含义、发展、主要影响及应对之策。

恩格斯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对武器装备、作战行动、作战理论乃至军事战略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

进入21世纪仅仅16个年头,地球上就遭遇了多场具有时代特色的战争和武装冲突,细数一下即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法美英联合空袭利比亚及利比亚内战等三场大规模战争,还有两场由西方挑起的内战,即叙利亚危机和乌克兰危机。在这五场战争和危机冲突中,展示出了许多现代化的高技术和信息化的武器装备,使人们认识到今天的战争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科学技术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支柱作用的高技术,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特别是在国防建设和发展中始终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发展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第一战斗力。一、高技术概念与分类(一)高技术概念与内涵

高技术一词最先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家科学类杂志出现了一个新词“High technology”,到20世纪80年代被中国学者介绍到国内,当时翻译为“高技术”。所谓高技术,是指以当代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处于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综合国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发展高技术产业,并以此带动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通道。中国高技术产业也在1986年3月起全面推广,所以中国的高技术产业又称为“863计划”,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对于高技术,一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其含义:一是“高技术”具有动态和相对的含义。高技术是对传统技术而言的,但传统技术过去也曾是先进技术,现在的高技术将来也会成为一般技术。二是“高技术”并不是一项单个技术,而是一个技术群体,各种技术相互影响、补充、促进。当代高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高创造性、高增值性、高竞争性、高渗透性和高风险性五个方面。(二)高技术分类

高技术一般包含三个技术层次,即技术改进、技术综合和技术创新。同时,高技术又包含六大技术领域及对应的十二项标志技术。六大技术领域是指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和海洋技术。生物技术被称为21世纪的核心技术,其标志技术是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总体综合性技术,其标志技术为计算机(网络)和机器人;新材料是各项高技术发展的基础,其标志技术是材料设计、分子设计和原子设计,新材料是指那些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全新功能或优异特性的材料;新能源技术被称为高技术的支柱,其标志技术是核聚变能和太阳能;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其标志技术是载人航天和永久太空站;海洋技术又称海洋开发技术或海洋工程,其标志技术是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二、军事高技术及其分类(一)军事高技术概念

人们一般把应用于军事领域或从军事领域直接产生的高技术称为军事高技术。具体地说,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国防科技、武器装备发展及新军事变革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高技术群体的总称。

高技术成果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军队武器装备研制和使用中,这种应用称为“硬应用”;另一方面是在军队指挥控制活动中的应用,如适应高技术战争的新型作战理4论、CKISR系统中的各种软件,以及指挥员必须掌握的各种高技术知识和现代科学决策方法,如军事运筹学、军事系统工程等科学知识,提高驾驭现代战争的科学决策能力。这种应用称为“软应用”。(二)军事高技术分类

军事高技术的主要领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军民通用的基础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与动力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仿真技术;二是应用于武器装备的应用性高技术,主要包括探测技术、信息战/电子战技术、精确制导技术、航天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4CKISR系统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及先进防御技术。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已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场面貌,推动武器装备向着侦察(探测)多维化、打击精确化、反应高速化、防护综合化、电子武器化、控制智能化、信息多媒体化、现装年轻化等方向发展。三、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高技术从一开始就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这种应用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生产制造出大量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典型的有扩展了人类探测侦察距离和高度的侦察监视技术与器材,新型伪装材料与器材,全新的隐身材料与兵器,可以成倍或成数量级提高弹药命中精度的精确制导武器,实现了人类登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未来还可能完成太空作战的航天技术,全新的电子战技术与器材,实现了快速、智能化指挥的指挥控制系统(自动化指挥系统),激光武器系统,夜视技术与器材等。这些新型武器与技术的投入运用,使现代战争出现了全新的面貌,战略战役和战术思想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战场概念和前沿后方的理念也完全不同于我们传统的认识,战争的制胜因素更是发生了变革性的变化,对现代作战行动产生了一系列的广泛影响。(一)为掌握战场主动权提供了可靠依据

各种先进的探测(侦察)器材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了从外层空间到地(水)面的全方位情报侦察网。通过这个侦察网所获取的各种情报,经过判读、印证和分析,即可全面、准确、实时或近实时地获取敌情。对拥有先进侦察系统一方来说,战场透明度大大增加,从而为各级指挥员正确实施指挥,减少了失误和盲目性,切实把握战场主动权。如1986年4月美军空袭利比亚行动中,为了查明计划袭击的5个利比亚重要目标的确切情况,除了加强谍报工作,美国还在战前派出了多批SR-71高空战略侦察机,对目标进行反复侦察,掌握了目标的全部特征。为了进一步核查目标的精确坐标,美国于4月14日变更了“锁眼11”照相侦察卫星的轨道,使其飞越利比亚上空进行照相侦察,准确掌握了目标的数据,为指挥飞机实施精确的空袭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仅应用各种卫星就达到了90余颗。2011年法美英联合空袭利比亚行动中,法美英联军则通过卫星直接获取了卡扎菲藏身之处及外逃路线,而采取了相应的打击手段。(二)部队隐蔽行动企图难度加大

面对拥有高技术侦察系统这样的对手,劣势装备军队的各种作战行动,都将处于对方持续不断的严密监视之下。在160千米以上的照相侦察卫星已能发现地面0.1米大小的目标;航空侦察飞机不需到达阵地上空,远离阵地几十千米就能侧视观测到对方纵深的各种作战行动;战场侦察传感器就像埋伏在阵地上的伏兵,能持续不断地获取和传递对方阵地上的各种情报;各种无线电侦听、侦收设备,每时每刻都在充斥无线电波的空中和海洋中拾取有用情报;先进的夜视装置,已使优势之敌基本消除了昼夜的差别;水中声呐能使海洋深处的潜艇行踪暴露无遗。所有这些,使劣势装备军队的开进、展开和迂回等作战行动,根本无法进行隐蔽,甚至还没有正式开战,整个部队就已被对方消灭或毁伤。因此,劣势装备军队隐蔽行动企图将越来越难。(三)传统的战场概念和作战样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是三维战场变成多维战场。使人类战争从陆、海、空三维增加到陆、海、空、天(太空)、电(电磁场)五维空间。二是战场呈现“流动”状态。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在科沙边界的科威特一侧和伊沙边界伊拉克一侧构筑了由沙堤、反坦克火壕、蛇腹形铁丝网、混合雷场、障碍地带和坦克掩体等构成的、纵深7~30千米的“萨达姆”防线。这个看似固若金汤的防线,在经过不到100小时的地面战斗后,就被多国部队彻底摧毁,主要原因就是地面战斗并不是在固定的地面线式战场上进行,而是在立体的、“流动”的战场上进行。三是战场范围、纵深加大,前方和后方的界线趋于模糊。如精确制导武器可在数千千米的超远距离上攻击目标。四是使超视距、多模式、多目标精确打击成为可能。2003年伊拉克战争一开战,美军在一个小时内从千里之外发射了40余枚“巡航导弹”,直接打击萨达姆及其随从的藏身之处。五是可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使对点目标攻击的附带杀伤、破坏降至最低程度。(四)电子、信息对抗更趋激烈复杂

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是电子信息控制技术,作战中对各种信息的依赖性很高,所以交战双方必将在电子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的对抗与反对抗。防御的一方必然采取多种电子对抗措施,对来袭的精确制导武器进行干扰,以降低其命中精度;而进攻的一方,为了使自己的精确制导武器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能充分发挥威力,必然进一步发展武器的抗干扰性能。

在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英阿马岛战争、美国与利比亚冲突等局部战争中始终贯穿着激烈的电子对抗。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曾发射了大量装备GPS制导系统的炸弹,但由于受到伊军的干扰而使效果大打折扣,最后不得不停止了使用。可见干扰与反干扰斗争的激烈程度。(五)作战样式出现质的飞跃

电子战的出现,使战场扩展到电磁波领域,在“电磁波”这个战场上,敌对双方的电子战作战活动,构成了一种新的作战样式。一是开辟了一个新的独立作战阶段。现代作战的基本模式已经由过去的炮火突击——地面进攻与防御,转变成电子战—空袭与防空—地面进攻与防御;二是电子战广泛渗透、贯穿于各个阶段和各类作战行动之中。在美军空袭利比亚的作战中,电子战时间比空袭时间还要长。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的陆、海、空各种电子战装备组成了一个严密的立体电子战系统。太空间有电子侦察卫星,空中有电子战飞机,地面有电子监听站,海上还有电子战舰船,各种武器系统也都有相应的电子战装置,从而构成了全方位、全纵深、全频段、主被动全源的电子战体系。(六)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

美军在总结分析海湾战争时认为:胜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军事高技术的广泛运用。为了说明这个观点,美军自己举了一个例子。一架运用卫星导航的F-117飞机出动一次投掷一枚激光制导炸弹的效果,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B-17轰炸机出动4500架次投弹9000枚的效果,作战效能差别竟是如此之大!(七)扩展了军事斗争的新领域

早在人类航天事业起步之初,太空就出现了军事斗争的身影。上个世纪80年代草拟的《美国政策声明》指出:一方面美国要不失时机地抢占太空这一新的处女地;另一方面要用军事手段争夺和保卫美国在太空的统治权。这种统治权就是制天权。美军专门成立了太空作战中心,成立了武器学校的空间分校。已经形成三级太空战指挥和作战组织机构,拥有一个航天师和近百名军事宇航员和太空战人员,初步具备了进行太空作战的能力。俄罗斯更是组建“天军”最早的国家,2001年的6月1日俄罗斯组建了一个新的独立兵种——航天兵,这被看作是俄罗斯天军成立的标志。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外层空间已经成为军事对抗新的战场。第二节侦察监视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侦察与监视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并从单纯的情报保障位置提升为信息作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战场上,如果一方没有强大的侦察与监视系统提供足够的情报信息,其统帅和指挥员将寸步难行,甚至可能会导致战争的失败。一、侦察监视系统及其发展特点(一)侦察监视与现代侦察系统

侦察监视(简称侦察)是军队为获取敌情、地形和有关作战的其他情报、信息而采取的行动,是军队作战行动的重要保障。现代条件下作战,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斗样式转换频繁,伪装、欺骗能力不断提高,使情报、信息的获取比以前更加困难,对情报的时效性、准确性和连续性要求更高,从而也刺激了侦察监视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进入侦察领域,使侦察发生了根本变化,构成了航天、航空、地面、水面、水下侦察一体化,白昼、黑夜全天候,陆、海、空战场全方位的现代侦察系统。

现代侦察系统按侦察所要求达到的军事目的可分为战略侦察和战术侦察;按侦察设备所在空间可分为地(水)面侦察、航空侦察、航天侦察、水下侦察;按侦察系统获取信息的途径可分为微波侦察、光学侦察、声学侦察等。(二)现代侦察监视系统的发展特点

1.系统整体效能更加突出

一是为了识别伪装和提高侦察情报的可信度,一般使用多种侦察器材同时侦察同一地区,从而取长补短,相互印证。二是各种侦察设备相互配合,相互利用,如为了快速传递地面侦察设备和飞机侦察到的情报,一般都利用卫星中继,通过卫星及时将情报传输至统帅部门。三是在同一侦察装备上安装多种遥感器材,提高综合探测能力。如卫星和飞机一般都装备有微波、毫米波、红外和可见光等多种遥感器。

2.实时、近实时侦察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信息化战争作战空间扩大,军队的机动力、突击力空前提高,战场情况急剧多变,战斗样式转换迅速,要求获取、传递和判断处理情报数据所用的时间达到最少,即做到“实时”侦察。为此,世界先进国家军队特别注重研制和发展实时或近实时侦察系统,提高侦察系统迅速获取情报、快速传递情报、快速处理情报的能力。

3.侦察与打击系统密切配合

现代武器系统,十分注重情报侦察与火力打击系统的紧密结合,即在飞机、坦克、舰艇、自行火炮等兵器上同时装备有各种先进的侦察器材,做到能及时发现目标、及时打击目标,实现侦察—决策—打击系统的一体化,极大地提高了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

4.侦察监视系统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高技术条件下作战,敌火力兵器射程远、精度高,侦察系统特别是航空侦察和地面侦察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威胁,目前世界先进国家特别注重侦察系统生存能力的提高。如在提高侦察机生存能力方面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一是发展高空高速或超低空侦察飞机;二是装备侧视雷达进行远距离侦察;三是发展无人驾驶飞机;四是加强电子对抗能力;五是发展隐形技术。

5.智能侦察监视系统的发展前景看好

所谓智能侦察监视系统,即能自动识别战场环境、自主运行、自动获取情报、自动传递情报、自动处理情报的自动化侦察系统,典型的有无人驾驶侦察飞机和无人驾驶侦察坦克。如美国研制成功的“霍夫曼”无人驾驶侦察坦克,能行驶128千米,在时速64千米的情况下,可自我识别道路,区分人造与天然地物,绕过障碍物,绘制地形图,识别目标,以及将搜集到的情况报告指挥部,并且具有对敌火力系统自动还击能力。二、现代侦察监视系统的主要技术手段(一)可见光侦察

所谓可见光侦察,是指在可见光范围内用肉眼直接观察,或使用光学探测器材进行的探测和观察。根据目标在可见光波段的物理特征,目前装备的侦察器材主要有:各种光学观察器材,如望远镜、潜望镜、指挥观察仪、测距仪等;照相侦察器材;电视侦察器材;微光夜视侦察器材;激光侦察器材等。(二)红外侦察

红外线是指位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0.76~1000微米)的一种无线电波,由于不能用人的肉眼直接观察到,同时又是处于可见光中的红光之外,所以称之为“红外线”。虽然它是一种“不可见的光”,但是我们可用专门设备将其转换成人眼看得见的图像或数据。红外侦察设备主要分为成像红外探测器和不成像红外探测器两种。常见的成像红外探测器主要有红外照相机、红外夜视仪、热成像夜视仪等。不成像红外遥感器只感受热源的存在方位,不形成目标的热图像,其侦察设备主要有红外预警探测器等。如导弹预警卫星就是利用红外探测器来探测敌导弹的发射,以实现早期预警,为防御和反击赢得足够的时间。

此外,红外探测的一个最大优点是能够识别伪装。现代战争中为了对抗对方的探测和侦察,军队在行动中都会进行必要的伪装,这种伪装一般只能对抗可见光探测。由于在红外光波段植被中叶绿素的反射率要明显高于用于伪装的绿色材料的反射率,所以红外探测能够探测到可见光侦察无法探测到的目标。(三)雷达探测

雷达是英文Radar缩写的译音,原意为“无线电探测与定位”,即利用物体对无线电波的反射特性来发现目标和测定目标的位置(距离、高度、方位角)。飞机、导弹、卫星、舰船、车辆等都是雷达可以探测的目标。

雷达的工作波长范围是10米~1毫米(相应的频率为30兆赫~30万兆赫)。通常将工作波长10~1米的雷达称为超短波雷达,1米以下的雷达统称为微波雷达。

雷达探测有许多优点:一是发射功率大,探测距离远。如远程警戒雷达可发现数千千米以外的目标;二是工作波长较长,几乎不受昼夜时节和天气条件的限制,能全天候使用;三是测定目标的精度高,并能自动搜索与跟踪目标;四是按照预先编好的密码,并通过一定的附属设备,可以识别敌我;五是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不仅对空中和海上目标有很强的探测能力,能显示目标的批次和航迹,而且对地面目标也具备了较强的探测能力。雷达的主要缺点是易受电磁干扰。(四)电子侦察

电子侦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线电探测,主要用于侦察敌电台通信内容,并确定敌电台的大致位置。另一类是微波探测,专门侦察敌雷达信号,根据对方雷达的使用频率、功率等参数,来判定对方雷达的性能和位置,为己方飞机和导弹突破敌人防空网提供情报,为及时实施电子干扰与摧毁这些雷达提供依据。(五)多光谱侦察

多光谱侦察是把目标发射和反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划分成若干窄的波段,在同一时间内,分别在各个不同光谱带上对同一目标进行照相或扫描,将所得的图像或信号进行合成加工处理,分析比较,就可从物体光谱和辐射能量的差异上区分识别目标。其主要特点是能识别伪装。在多光谱侦察获得的“假彩色合成图像”上,生长旺盛的活体植物呈现红色,伪装用的砍伐植物呈现灰蓝色,涂有绿漆的金属物体呈现黑色,这样就能把真假目标很明显地区分出来。多光谱侦察设备主要有多光谱照相机、多光谱电视和多光谱扫描器等。(六)声学侦察

声学侦察是指根据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输特点,利用声电变换器件和电子放大器件,来拾取声音进行声音放大或远距离传输,从而测定声源方位,探测目标参数。声学侦察器材主要有炮兵声测仪、水下声呐等。三、信息化战争中侦察监视系统的应用

现代侦察监视系统主要由航天侦察、航空侦察、地(水)面侦察、水下侦察等分系统组成,在近期局部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特别是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航天侦察

航天探测与侦察是指利用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时对地球表面所进行的各种侦察。航天侦察系统主要由照相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核爆炸探测卫星和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组成。航天侦察系统通常执行战略侦察任务,必要时也可执行战术侦察任务。

1.航天侦察的特点

航天侦察有以下优点:

① 侦察面积大

如照相侦察卫星能在150~200千米的近地点将40000平方千米的地区拍摄在一张照片上。导弹预警卫星能在距离地面35786千米的同步轨道上连续监视整个地球表面的五分之二地区,电子侦察卫星可侦收半径2000~3000千米地区内的无线电信号。

② 飞行速度快

侦察卫星的飞行速度达到7.9千米/秒,每90分钟就可绕地球一圈,并且可以定期或连续监视某一个地区。

③ 侦察效果好

照相侦察卫星在大气层外飞行,发动机停止工作,不会产生振动,拍摄的照片质量好。若采用多光谱照相,还能识别伪装。导弹预警卫星利用大气层吸收了某些波长的红外辐射的特征,挡住了地面上炼钢炉、森林火灾等红外辐射,只接受飞出大气层的导弹尾焰的红外辐射,因而可以准确地对导弹实施探测和跟踪,预报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

④ 侦察“合法”化

国际宇航联合会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作出约定,太空与地球大气层的分界点是地球表面以上100千米,以下为大气层,属于各个国家的领空;以上的空间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太空属于国际公有而不属于任何国家的领空范围。侦察卫星的正常飞行高度都要在100千米以上,所以,航天侦察是目前唯一“合法”“安全”的侦察手段(目前反卫星兵器还没有完全达到实战的水平)。

但是,航天侦察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比如由于卫星绕地球飞行是有规律的,在现代条件下很多国家都具备了对太空卫星飞行轨迹进行探测和计算的能力,其运行规律完全可以掌握,所以军队的行动是可以避开太空卫星探测的;还有就是其识别伪装的能力差,因为其拍摄照片的距离太远,很难像地面探测那样识别伪装;再有就是需要处理的信息量特别大,其处理难度也就很大,对其情报信息的及时性造成不小的影响。

2.航天侦察兵器及其运用

航天探测器材种类非常繁多,几乎所有用于地面探测的器材都可以改造之后用于航天侦察,更有一些航天探测所特有的器材,如:

① 照相侦察卫星

照相侦察卫星是在卫星上安装各种类型的相机,拍摄地面目标获取情报的一种侦察卫星。按其使用波长的不同,有可见光照相、红外照相、多光谱照相和微波照相等。

可见光照相侦察卫星具有照片清晰、易于判读等优点,但它受天气影响较大,为了弥补不足,一般照相侦察卫星还同时装备红外、多光谱和微波照相设备,可以实施夜间侦察,具有识别伪装的能力,特别是微波照相还具有一定的穿透地表层、森林和冰层的能力。

目前照相侦察卫星已发展到第六代,典型的以美国“锁眼12”(KH-12)为代表。“锁眼12”照相侦察卫星带有先进的光电遥感器,尤其是采用热成像和自适应电子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夜间侦察能力和情报信息的准确性,地面分辨率可达0.1米,同时还具有变轨能力,可下降到120千米的轨道机动飞行,还可利用航天器在太空加注燃料。中国民用高分辨率卫星的代表有“高分二号”“吉林一号”等,其分辨率可达到10.5米。知识链接:

地面分辨率是衡量遥感图像(或影像)能有差别地区分开两个相邻地物的最小距离的能力。超过分辨率的限度,相邻两物体在图像(影像)上即表现为一个单一的目标。通常用单位长度内所能分辨出来的黑白相间的线对数(线对/毫米)来表示分辨率的大小。对于扫描图像,通常以像元的大小来表示其分辨率(即能分辨的最小面积)。分辨率数值在地面上的实际距离,称为地面分辨率。分辨率是评价图像(影像)质量的重要指标,成像系统及所用感光材料的分辨本领、光照条件,以及被摄地物的形态等因素都能直接影响图像的分辨率。

② 电子侦察卫星

电子侦察卫星是探测和搜索无线电信号和雷达信号的监听卫星,又称电磁探测卫星,在这种卫星上装有侦察接收机和磁带记录器,当卫星飞经敌方上空时,将各种频率的无线电信号和雷达信号记录在磁带上或贮存在计算机里,在飞经本国地面站上空时,再回放将所侦察的情报发送回地面站,以测定雷达位置、信号特征,窃听和记录敌军事通信信号,确定电台位置等。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前苏联发射和使用了电子侦察卫星。早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就有9颗电子侦察卫星在轨道上工作,其中有最新一代的大型电子侦察卫星“大酒瓶”2颗,这些卫星能窃听伊军各指挥部甚至小分队之间的无线电通话。

③ 导弹预警卫星

导弹预警卫星是部署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装有红外敏感元件、能早期发现敌发射导弹或其他飞行器并及时发出警报的卫星。其主要任务是:战时,预报敌导弹发射情报,或发射反导导弹实施拦截;平时,监视其他国家导弹和空间飞行器的发射试验,兼顾核爆炸探测任务。只要部署3颗这样的卫星,就能探测到除两极以外地球上任何地方发射并飞出大气层的导弹,并自动把信息传递给地面站。

导弹预警卫星在美军内部称为“国防支援计划”(DPS)卫星,自工作以来已观测到苏、美、法及我国所进行的1000多次导弹发射。海湾战争中,美“爱国者”导弹能成功拦截“飞毛腿”导弹,主要归功于导弹预警卫星的及时发现。

④ 海洋监视卫星

海洋监视卫星是用来探测海上舰船和潜艇并对其进行跟踪和监视的军事卫星。其轨道较高,并多采用几颗组网的侦察体制。如美国“白云”系列海洋监视卫星由母子卫星组成,每组4颗。母星入轨后弹出3颗子星,形成一个星座。此卫星系统主要用于侦察水上和水下潜艇,监听舰只的雷达信号,确定舰只位置,跟踪舰只活动,监视舰艇发射的巡航导弹和潜射导弹。美国现部署了4组16颗“白云”系列卫星,形成了完整的海洋监视体系。(二)航空侦察

航空侦察是指利用航空飞行器(飞机、直升机、悬空气球等)在空中飞行或悬停时所进行的探测与侦察。航空侦察系统主要包括有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遥控飞机、气球和飞艇等。

1.航空侦察的特点

航空侦察的主要优点有:

① 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灵活选择侦察地区和目标,减少无用的数据和资料;

② 成本低,使用方便,可避免人员伤亡;

③ 飞行高度低,侦察效果好。

然而,航空侦察也具有易受各种防空火力的攻击;和平时期飞越别国领空进行侦察活动,会引起外交纠纷;无人机操作、维护、控制难度大,且易受干扰等不足之处。

2.航空侦察兵器及其运用

① 有人驾驶侦察机

有人驾驶侦察机是空中侦察的主力,它可以携带可见光航空相机、红外航空相机、侧视成像雷达、电视摄像机、电子侦察设备等。

有人驾驶侦察机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设计的,另一类是由各类飞机改装的。专门设计的侦察机一般生存力强、速度快、实用升限高、侦察容量大、精度高,有的还具有隐形特点。如美国SR-71侦察机,最大时速可达3700千米,目前还没有比它更快的战斗机;前苏联的米格-25侦察机,实用升限达30000米,连地空导弹都达不到这种高度。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还秘密地投入使用了一种TR-3A隐形高空战术侦察机,该机采用了雷达隐形、红外隐形、光学隐形、声学隐形等多种隐形手段,对方很难发现其行踪。另外,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自20世纪50年代服役以来,直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2011年法美英联合空袭利比亚和2013年春天美国应对朝鲜进行核试验期间仍在使用。

② 侦察直升机

侦察直升机能在狭小的场地起降,能紧靠指挥所部署,便于指挥员根据需要使用。能超低空飞行,有利于细致、准确观察。能悬停空中,便于从己方区域观察监视敌纵深阵地行动。因此,世界先进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侦察直升机。目前,国外先进的侦察直升机有美国的OH-6A、OH-58A,法国的小羚羊、云雀-2,前苏联的MU-2等。中国的武直-19(代号:黑旋风),也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武装侦察直升机。

③ 无人驾驶侦察机

无人驾驶侦察机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近期局部战争表明,无人驾驶侦察机具有比有人侦察机更多的优点:一是成本低。一架无人侦察机仅50万~100万美元,而一架SR-71约为2400万美元。二是减少人员伤亡。能用以完成危险性大、不宜使用有人机的侦察任务。三是体积小,发动机功率低,红外辐射小,不易被发现和击落。四是机动灵活,可在没有机场的地方起飞。五是携带的侦察器材多,有人机携带的侦察器材,无人机均能携带。但无人驾驶侦察飞机也有易受无线电干扰、维护操作复杂、受地形影响大等缺点,一般与有人机互补而不能完全取代。目前外军较先进的无人驾驶侦察机主要有美国的“苍鹰”,以色列的“侦察兵”“先锋”等。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出动了大量的无人驾驶飞机,担负侦察监视及充当诱饵等作用。中国的彩虹-3、彩虹-4和彩虹-5,也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无人驾驶侦察机,不但能够用于侦察监视,而且可以用于作战。

④ 预警飞机

预警飞机是空中预警和控制飞机的简称,是空中侦察与监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警机通常由机载及监视雷达、数据处理、数据显示与控制、敌我识别、通信导航和无源探测等7个电子系统组成,具有低空性能好、监视范围大、指挥控制能力强、生存能力强和灵活机动等特点,能够集预警和指挥、控制、通信功能于一体,起到活动雷达站和空中指挥中心的作用。

目前国外投入使用的预警机主要有美国的E-3A“哨兵”、E-2C“鹰眼”、E-8A联合监视飞机,前苏联的图-126“苔藓”和伊尔-76“中坚”预警机等。E-2C是专门为美国海军研制的舰载预警机,主要用于舰队的远程警戒和空战的引导指挥。1982年,以色列在黎巴嫩和叙利亚进行的一场空战,借助E-2C预警机,创造了80∶0的战绩。目前台湾地区也购置了6架E-2T预警机。我军也于近年研制成功并开始装备预警机,主要有空警-2000,空警3000。(三)地面侦察

地面侦察在侦察系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高技术战场上仍然离不开地面侦察。新一代地面侦察系统主要由装甲侦察车、战场侦察雷达、战场侦察传感器、地面监听站、战场窃听器等组成。(四)水下侦察

对水中潜艇的探测,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仍是使用声呐探测。声呐按作用和原理分为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主动声呐主动发射声波,遇到目标时产生反射信号(回声),被接收机接收并处理后,能在显示器上显示出目标的方位和大小,有的还能根据回声大小确定目标远近。这种声呐的优点是可以给潜艇定位,即使其停机也逃脱不掉。第二种是被动声呐,只接收目标发出的噪声,自身并不向外发射能量,当被测的潜艇停机时,就接收不到目标的信息而使其漏网。按声呐放置的位置,可分为舰载、机载和固定式三种。第三节伪装与隐身技术

伪装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对抗探测的技术,在过去的战场上曾经成功地对抗过传统的探测监视。今天的战场上,这种传统的方法仍然能够发挥作用,并且随着高技术的运用,伪装也赋予了新的内容。

隐身技术也称隐形技术,这一技术的出现使得作战兵器如飞机、坦克、军舰等在机动状态也能够躲避敌方的雷达探测、光学侦察、红外跟踪,战场上的对抗又有了新的内容。一、伪装技术的含义

伪装就是利用各种技术措施隐真示假,提高目标的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兵力、兵器的作战效能。伪装的基本原理是减小目标与背景的特性差别,降低目标被敌方探测发现的概率。

军事目标存在可探测特征。目标的可探测特征主要包括:目标的形状、尺寸、色泽、阴影、痕迹等可见光(即波长0.4~0.76微米的光波)信号特征,热辐射(即波长为0.76~1000微米的红外辐射)特征,电磁信号(即波长1毫米以上的无线电波和微波信号),声频(即频率20~20000 Hz的声波)信号特征等。这些特征自然暴露,只要侦察接收到,就可发现目标。所以,伪装就是要把这些目标特征尽可能地消除或降低到最低限度,采用相应技术手段可降低目标被发现的概率。二、伪装技术的应用

伪装技术的应用主要有: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障伪装、烟幕伪装、假目标伪装及灯火与音响伪装等。(一)天然伪装技术

天然伪装技术就是指利用地形、地物、夜暗、不良气候条件等,降低目标的可探测性(主要对付目视和可见光探测器材)。军队行动中利用沟渠低姿前进,月黑风高之夜武林高手的行动等都是利用天然条件进行的伪装。动物则是天然伪装的高手,如热带地区的斑马就是天然进化的结果,使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二)迷彩伪装技术

迷彩伪装技术就是利用涂料、染料等材料改变目标、遮障和背景的颜色及斑点图案,以改变目标外形、消除目标的光泽、降低目标的显著性,可有效地防可见光探测,也能防紫外、近红外探测。军人们作战时和学生们军训时穿着的迷彩服,均属于最常见的迷彩伪装运用。迷彩伪装包括五大类:保护色迷彩、变形迷彩、仿造色迷彩、光变色迷彩、多功能迷彩。(三)植物伪装技术

植物伪装技术是指利用种植、采集植物或改变植物颜色等方法对目标实施伪装。如利用砍伐的树枝覆盖兵器进行的伪装等。(四)人工遮障伪装技术

人工遮障伪装技术是利用各种器材、材料设置遮蔽目标的屏障。主要有伪装网和变形遮障等。(五)烟幕伪装

烟幕伪装是指将一些对光电波束有良好吸收和散射作用的固态或液态物质,通过机械分散方式或化学凝集方式分散在气体中而形成的。主要就是使用各种发烟器材。在现代战争中,烟幕仍是对付侦察和精确打击的有效手段。若正确使用烟幕,进攻时可使敌方侦察与武器效能降低80%,防御时可使之降低90%。普通烟幕可干扰或遮蔽可见光,但对激光、红外辐射和毫米波不起作用;金属化合物和等离子体烟幕可干扰微波、无线电波和红外辐射,但对可见光作用不大;专用红外烟幕可干扰或遮蔽中远红外辐射;新型宽频带烟幕可完全遮蔽可见光、近红外辐射、1.06微米和10.6微米的激光,还可以干扰3~5微米、8~12微米的中红外和远红外辐射,但对毫米波作用不大。(六)假目标伪装

假目标伪装是指利用人工制造或设置的假目标,与真目标放置一起,以降低被敌方探测的概率。目前常用的假目标伪装主要有:降低形体假目标,即仿造的形状与兵器、人员、工事、机场、桥梁等相似的模型类假目标;功能假目标,具有反射雷达波或产生热辐射等特定功能的假目标,如偶极子反射体、角反射器、红外诱饵等制式假目标和就便材料制成的非制式假目标。角反射器的最大有效反射面积非常大。如当棱边长为1米、雷达波长为3厘米时,三角形角反射器的最大反射面积达4656平方米。三、隐身技术及其简要原理

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是降低目标原有信号特征的一种“低可探测和跟踪技术”,它实际上就是消除、降低或改变了兵器在动态时所特有的雷达波、红外辐射、声响及可见光等物理信息特征,使现行侦察设备探测不到或探测距离大大缩短,制导系统无法跟踪或跟踪困难的一种技术。因此,隐身技术的实质就是反侦察和反跟踪技术。目前采用较多的隐身技术有反雷达技术、反红外技术、反可见光技术及反声测技术,也称为雷达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可见光隐身技术和声波隐身技术。(一)雷达隐身技术

要想提高目标的反雷达探测能力,就必须要减小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可以这样来理解:假定在目标所处的位置上,有一个与入射雷达波束垂直的金属物体,投射在此物上的电磁波能量均匀地向各个方向散射。当雷达接收到的由该金属物体反射回的电磁波强度,与某个目标反射的电磁波能量强度恰好相等时,这时就可理解为目标的雷达波散射截面积与物体的面积等效,这时,我们就可把等效物体的面积当作是目标对雷达波的有效散射截面积(RCS)。科学家们发现,雷达能探测到某个目标的最大距离,在不考虑雷达的技术参数时,与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的四次方根成正比关系。简言之,当散射截面积增大10000倍时,探测距离扩大10倍,当散射截面积缩小10000倍时,探测距离就会降低10倍。可见,要想缩短兵器被雷达探测到的距离,就应千方百计地减小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具体的措施有:

1.改进外形和结构设计

可采取以下几个技术措施:第一是尽量缩小兵器的体积,减小兵器的表面积;第二是合理控制兵器的整个外形,避免表面采用较大的平面和凸状弯曲面,以抑制镜面强反射;第三是尽量减少兵器外形结构上的垂直相交表面,合理设计腔体,避免出现两面体、角反射的矩形槽等凹状强反射结构,以消除角反射等形成的高强反射;第四是合理设计机翼和尾翼,以使雷达反射波偏离探测(入射)方向,如改平尾翼为后掠翼、三角翼等;第五是去掉兵器外挂等装置,以减少其中存在许多角反射、镜面反射结构;第六是外表各部分尽可能地做到圆滑过渡,避免引起雷达散射突变,减小目标特征。

2.使用雷达吸波和透波材料

隐身材料主要分为雷达吸波材料和雷达透波材料两种。雷达吸波材料是一种能将入射到兵器表面的电磁波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或使电磁波因干涉而消失,达到吸收雷达波能量的一种材料。雷达透波材料是对雷达波保持透明状态的非金属复合材料,当雷达波辐射到这类材料上时,就如同光线照射到玻璃上时能穿透玻璃一样,能使雷达波穿过它继续向空中辐射,从而有效地降低雷达波沿入射方向反射回传的信号强度,达到隐身目的。雷达透波材料中最普通的有石墨-环氧树脂、凯夫拉等。

3.抑制兵器自身的电磁辐射

兵器在动态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电磁辐射,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如尽可能地减少无线电设备、减小电缆的电磁辐射、用低截获概率技术改进电子设备等。

4.应用多重反射技术

任何形式的电磁波在辐射到介质表面时,都不可能将入射能量100%的反射回去,也就是说,电磁波经过反射后,能量都会有所损耗。雷达波在碰到兵器的表面后,反射波的能量约相当于入射波能量的60%~70%,即损耗率为30%~40%。当雷达波照射到兵器表面后,若能在表面形成多次的重复反射,就能使回波信号强度大大下降。如可在兵器的表面开一些较小角度的“V”型槽,这样雷达波在照射到兵器表面后就会在其中反射多次。以每反射一次消耗30%的能量计算,经10次反射后,回波强度就会下降到入射波能量的2.7%,雷达探测到的距离就会大大缩短。

以上措施的综合采用,使隐身兵器对雷达波的有效散射截面得到大幅度下降,如美军的B-1B、B-2A隐身轰炸机与B-52轰炸机的体积大体相当,但其雷达散射截面却降到了B-52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被敌雷达探测到的距离下降到B-52的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大大改善了攻击时的隐蔽性,提高了攻击效果。(二)红外隐身技术

通常情况下,兵器的热辐射源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源,如发动机的热辐射、喷气束的辐射等;二是各种火器射击时产生的热量,如导弹尾翼的火焰、火炮的炮口(管)等;三是运动体与介质之间的摩擦生热及兵器表面反射的太阳热辐射等。

一般来说,目标与背景之间的热辐射存在着差距,如飞机、导弹、火炮等目标比背景的温度要高出数百至上千度,其辐射能量强度要高出1~3个数量级。正因为如此,使用红外探测设备能将目标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红外隐身技术就是从这一点出发,通过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使敌红外侦察系统侦察不到或出现致盲,从而有效降低红外探测概率,提高红外隐身能力。目前所采取的措施有降低红外辐射强度、改变红外辐射特征、调节红外辐射的传输过程、实施红外对抗和干扰等。(三)可见光隐身技术

实践表明,可见光探测系统的探测效果取决于目标与背景之间的亮度、色度、运动等因素的对比特征(即反差),其中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反差是最重要的因素。可见光隐身技术就是通过减少目标与背景之间的这种亮度、色度和运动反差特征,控制目标的视觉信号,以降低被可见光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提高目标的生存能力。主要技术措施有:

1.改进目标外形的光反射特征。如飞机和直升机的座舱设计成多面体,用小平面的多向散射取代大曲面的镜面反射,从而将太阳光向四周散射开去,减少光学探测系统发现目标的概率及瞄准、跟踪的时间。

2.控制目标的亮度和色度。

3.控制目标发动机喷口的火焰和烟迹信号。如采用不对称喷口、转向喷口或进行遮挡,改进燃烧室设计让燃料充分燃烧,或在燃油中加入添加剂,以减少烟迹等。

4.控制目标照明和信标灯光。

5.控制目标运动构件的闪光信号。试验表明,使用多叶旋桨和高于16赫兹的旋桨频率,都可有效避免桨叶的闪光信号。(四)声波隐身技术

声波隐身技术就是控制目标的声波辐射特征,降低声波探测系统探测概率的一种技术。目前所采用和正在研究的声波隐身技术措施有:一是改进发动机和辅助机的设计,降低发动机噪声;二是应用吸声和声阻尼材料,如采用橡皮、塑料等材料,可有效地吸收、遮挡噪声的辐射;三是采用减振和隔声装置;四是增加螺旋桨叶数,以减小对周围介质的扰动噪音。如潜艇螺旋桨由4叶改为7~9叶时,空泡噪声可降低30分贝;美军的F-117A飞机由于采用了上述多种声波隐身技术,具有极佳的声波隐身效果,使该机有了“耳语喷气机”的美称。四、隐身武器及其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多种隐身飞机大量装备军队,并先后投入战场,其他一些国家也在纷纷仿效,开始研制和发展隐身飞机、隐身舰船、隐身坦克及其他隐身兵器。特别是美国的几种已经参战过的隐身飞机,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一)隐身飞机

1.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F-117A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单座高亚音速隐身战斗轰炸机,主要用于携带激光制导炸弹对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攻击。1983年开始交付空军使用,1990年交付完毕,美国空军共定购了59架,其中在训练中摔毁3架,1999年3月科索沃战争中被击落1架,其余55架现已全部退役。该机先后参加过美军入侵巴拿马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特别是其1989年入侵巴拿马战争时,美军出动了6架飞机,采取连续多次空中加油的方法,往返飞行了10000多千米顺利完成了任务。当该机已经成功地用激光制导炸弹精确空袭了巴拿马空军基地几个小时之后,巴军方仍然不知真相,可见其隐蔽突防能力之强大。

2.B-2A隐身战略轰炸机。该机1996年起开始装备。美国国防部宣布其单价约26亿美元。机长21.03米,翼展52.43米,机高5.18米,最大起飞重量168.4吨,最大武器载荷25吨。装有4台通用电气公司的F118GE100无加力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84.5千牛,巡航速度M0.8,实用升限15240米,作战航程8045千米,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可达18500千米。其主要特点是别出心裁的隐身外形设计、良好的隐身结构设计及独到的隐身材料设计等。一系列的隐身技术措施,使得B-2A的隐身能力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战略轰炸机,其雷达散射截面下降到了0.3~0.1平方米,仅为同等体积B-52飞机的千分之一。此外,B-2A还具有良好的超低空飞行能力,能在100米的高度高速突防,进一步降低了雷达发现的概率。该机参加过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3.其他隐身飞机。除F-117A、B-2A以外,其他一些具有隐身能力的飞机还有SR-71高空隐身战略侦察机、B-1B隐身轰炸机、“暗星”侦察机,及美军于21世纪初服役的F-22先进技术战斗机。该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M2.0,载弹量可与F-16等现役战斗机相当,且造价低廉,现已大量装备。此外,中国军队的带有隐身性能的第四代战机歼-20,也常常在各种媒体上曝光,说明中国战机隐身技术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二)隐身舰船

美国“海影”号隐身舰,1993年4月1日首次公布,长53米,宽23米,排水量约650吨,漂在水上犹如一只救生筏,具有较好的雷达隐身和声波隐身特征。其主要任务是:发射地对空导弹,保护己方航空母舰舰队免遭空袭。该舰由生产F-117A飞机的美洛克希德公司研制,首制舰研制费用高达2.5亿美元左右,单舰造价约在5000万美元。

其他还有法国“拉斐特”隐身护卫舰、中国海军新型隐身军舰等。(三)隐身坦克

随着高技术反坦克武器的发展,提高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的首要因素便是提高坦克的隐身性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隐身飞机在战场上所取得的奇效,也进一步刺激了坦克隐身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分别是:外形隐身技术,降低坦克的雷达波等反射特性;降低信号特征技术,减小动态时坦克的红外辐射;降低噪声;配备烟幕施放装置,利用烟幕阻敌光学侦察等。(四)其他隐身装备

其他隐身装备还有隐形装备导弹、隐身通信系统、隐身衣等。第四节精确制导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局部战争表明,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是人类战争步入高技术乃至信息化战争时代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据统计,精确制导武器在每一场战争中的使用量占总投弹量的百分比正成高速指数增长的态势。在1991年初的海湾战争中为7%~8%,到1999年初的科索沃战争时上升到35%左右,到2001年秋的阿富汗战争达到了50%~60%,而2003年3~4月进行伊拉克战争时,则上升到了创纪录的约70%。

精确制导武器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战争的一个新纪元,正推动人类战争由高技术战争向着信息化战争的方向发展,推动着世界军事变革的快速发展。一、精确制导武器发展概况(一)什么是精确制导武器

精确制导武器是指用制导技术提高命中精度的武器,一般是指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包括导弹、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地雷、制导鱼雷等。目前,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概率一般都达到了80%以上。1

制导武器起源于二战末期,最早出现的要算作是德国研制的V型2和V型飞弹。二战结束时德国的导弹技术和专家被占领德国的美国和前苏联获得,所以二战后制导武器在这两个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电子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出现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制导武器的发展得到突破。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制导武器逐步走向成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精确制导武器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战果。(二)精确制导武器的种类

精确制导武器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导弹与制导类弹药两大类。这主要是从有无自身的动力来区分的。导弹是靠其自身的动力飞向目标,而制导类弹药则是由其他方式赋与其初始速度而飞向目标。

1.导弹

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导弹是精确制导武器中研究最早、类别最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