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闻传播实务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7 23:54:35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20年新闻传播实务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2020年新闻传播实务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读: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赵甍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专长为视觉传播和新闻摄影。高分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曾连续两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助教,学术功底扎实。赵老师授课经验丰富,讲解思路清晰,强调答题技巧、备考注意事项,思路清晰,表达生动有趣。

授课特点:讲解突出重点,深入浅出,逻辑清晰,辅以知识框架勾勒、应试技巧和心理辅导,可操作性强。

孙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新闻与传播、政治传播、新闻采访与写作、国际新闻编译。2011年以397分的考研总成绩考入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2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参与“第二届全国传播学会议”“气候传播与国际记者”等学术论坛。参与国家社科类重大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邓小平主编的<红星报>》、《微媒体时代聚焦记者专职素养》、《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网络课程教材《中国新闻传播史》。

授课特点:教学经验丰富,授课重点突出,直击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重点难点,能够让学员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知识点及考点,深受广大考生一致好评。

第一篇 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815新闻实务考研真题及部分详解

中国传媒大学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实务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必选题综合8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新闻线索

2.第二代导语

3.新闻背景

4.编采分离

5.集中编排

6.政论性按语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新闻采访提问的原则与方法。

2.新闻编辑的中介作用。

3.突发事件报道中受众的作用与价值。

三、论述题(20分)

请结合实际论述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广播电视学专业选作70分

一、现场报道记者如何有效地选择现场、利用现场,用现场说话?(20分)

二、如何认识多元语态下舆论焦点形成的新特征?(20分)

三、结合CCTV近年的《数字十年》、《据说春运》、《述说命运共同体》等节目,对我国电视数据新闻的实践与创新进行分析。(30分)

国际新闻学专业选作7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媒介的议程设置是指什么?

2.CNN是一家什么样的媒体?请简要评价

3.国际新闻的报道原则有那些?

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习近平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这个讲话对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的意义是什么?

2.什么是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

新闻学、舆论学、编辑出版学专业选作70分

一、综合应用题(20分)

请按照消息写作的要求,将下面材料改写成一条400~500字的消息,自拟消息标题。

2007年10月,吕义聪代表公司参加了全国第三届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决赛中,吕义聪凭借娴熟的技术,顺利地在规定时间内排除了所有故障,以绝对优势夺得了冠军,并获得了全国汽车装调工操作技术能手的称号。

荣誉没有使吕义聪骄傲,他将目光投到了改革创新上。2011年6月,吕义聪进入公司技术质量科。16个科员里,只有他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下定决心,“在专业方面,我一定不能输给他们。理论方面的积累,我也要努力赶上去”。

面对一辆辆成品车和其他企业的竞品车,吕义聪反复地拆装零部件,寻找改善改进点和创新提升点。如今,他已经拥有数十项改善创新成果,其中“变速器油封装配工具”“空调制冷系统效果提升装置”还获得了国家专利。2012年9月,台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吕义聪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命名挂牌。

2007年5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吕义聪浙江省职工技能状元金锤奖,并奖励给他10万元。当同事们纷纷为他计划如何使用这笔钱时,他却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拿出一部分钱捐献给台州本地的孤儿院。他说:“我从小就是个孤儿,我要用一颗常怀感恩的心帮助别人。”

为帮助广大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和进步,吕义聪制定专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汽车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课程,为公司培养内生型实用性人才。他带出的十几名整车调试技能高手,很多都成了集团调试班组的“当家花旦”,有的更凭借技术优势转入了集团的其他系统。

10多年前,吕义聪的父母先后离世,留下年幼的妹妹需要照顾。困境下,他毅然挑起了身上的重担。

吕义聪首先进入一家汽车修理铺当学徒。他知道,只有埋头苦学,未来才有可能在这个行业闯出一片天地。积累了两年的经验之后,吕义聪对汽车制造产生了兴趣,他特别希望能够进入一家汽车生产工厂里工作。后来,他顺利应聘成为吉利汽车金刚公司的一员。

吕义聪首先被安排在生产线上做装配工作。凭借着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很快便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整车调试员。

为了掌握技术要领,吕义聪喜欢钻进成品车里研究汽车故障,常常忘记吃饭和下班。弄懂了一个技术原理,他会像孩子一样一蹦老高;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他又会赶紧把故障模式记录下来。就连他家的床头也贴着大大的汽车原理图,床边更堆满了各类汽车书籍。

勤学苦练的吕义聪日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别人处理不了的技术难题,到他这里就能迎刃而解,他成了公司小有名气的技术能手。但他心里清楚,“越是学得多,越觉得目标更远。”

2007年1月,金刚公司承接一批出口车订单,即将交付时,发现部分车辆行驶时有异响。经众多技术人员调试后,故障仍然无法排除。

这时,吕义聪站了出来,他说:“给我一辆车,让我开出去试试。”大家都怀疑地看着他,然而他却目光坚定。半个小时后,吕义聪回到了现场,胸有成竹地说,是动力转向液壶和发动机怠速控制阀出现了故障。经检查,问题果然出在这里,大家都向他投来钦佩的目光。

如今的吕义聪,除及时解决员工反映的问题外,还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同时,为了与国外团队进行合作交流,他带头开始了全新的学习课程:CAD软件二维功能、CATIA软件三维功能、英语……他说,过去我们只考虑如何解决简单的单件缺陷问题,现在我们要解决综合性的复杂问题。在他的引领下,公司员工也纷纷致力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每一次想要放弃的时候,就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吉利集团金刚公司总装分厂技术质量员吕义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作为一名80后汽车产业工人,学历不高的吕义聪最近赢得了许多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四青年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台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耀眼光环的背后,是他自学成才的奋斗历程。

二、新闻评论写作(50分)

下面是中国网信网刊发的一些“标题党”“图片党”的表现。请围绕这一材料反映的现象,写作一篇新闻评论。

要求:

1.自拟文章标题;

2.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现实;

3.论点集中、鲜明,力求新颖、有深度,文字简洁、生动、流畅;10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必选题综合8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新闻线索

答:新闻线索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完整的新闻事实,因而不能直接拿来构成新闻报道。它比较简略,没有细节,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通常只是一个片段或概况,只是将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在记者的头脑之中。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①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③通过记者的自身接触范围获取;④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⑤通过广大的受众、朋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运用新闻线索时的注意事项:①注意验证;②尊重事实,不要造假;③讲究时机,不要大材小用;④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2.第二代导语

答:第二代导语是指导语中只包含“六要素”中的部分要素,又称部分要素导语、微型导语。在导语中交代二、三个新闻要素,可使导语变得短小精悍,符合新闻写作的简练原则;抽出部分最重要、最新鲜或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要素写成导语,其他要素分散到以后的段落之中,这既突出了新闻的最主要的点,又避免了它与正文的重复;这种导语由于突出的要素少而精,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因此,它比较方便读者阅读,有利于他们迅速及时地掌握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

3.新闻背景

答: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写作过程中涉及的与新闻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相关的历史、原因和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材料;广义的新闻背景,除上述内容之外,还包括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时代背景的了解,也包含向记者提供消息、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新闻背景的作用包括:①解释、烘托和深化主题;②代替作者的议论而使报道显得客观;③补充情况、介绍知识、增添情绪。背景材料的主要类型有:①对比性材料;②说明性材料;③注释性背景材料。

4.采编分离

答:采编分离是指采访与编辑工作严格分开,从业人员只任其一职的一种编辑部运作方式。这种运作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采编合一的弊端,保证编辑在不受自身利益干扰的情况下优先选择高质量的稿件,从而提高媒体的报道质量,近年来被很多媒体所采纳。也有些媒体对重要版面实行采编分离,专刊、副刊等版面保持采编合一。

5.集中编排

答:集中编排是指一种将若干条内容相关的稿件集中在一处刊登的编排方式,又称“集纳”。集中编排与同题组合不同,各条稿件都要保留自己的标题;集中编排与专栏组合也不同,它一般都是非连续的,没有栏名,甚至可以没有大标题,也不一定用围框、勾线等方式强调其相对独立性。集中编排在本质上与同题组合、专栏组合一样,是利用稿件之间的某种共同特征做集中处理,形成稿群,以突出某一主题思想。因此编辑在运用集中编排时,也是根据稿件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和共同性来操作的。

6.政论性按语

答:政论性按语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简短的评介或议论性文字,可以提纲挈领地点明报道的中心思想,可以依附于报道传达有关精神、划清是非界限和政策界限,也可以运用褒贬提示、引申生发等方式通过个别启发一般。它具备四项功能:①提纲挚领、简明扼要地把新闻报道和文章的中心思想点出来,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涵和意义,帮助受众理解报道和文章发表的意图,提高阅读效果;②联系新闻报道或文章,及时传达党和政府有关的最新指示精神,交代或重申有关问题的政策界限;③满腔热情地肯定和赞扬社会生活中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严肃地批评错误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也需要编者按及时抓住新闻报道中的典型,代表编辑部讲话;④借题发挥,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将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再提高一步,使读者得到更多的理性的认识,强化报道的说服力。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新闻采访提问的原则与方法。

答:(1)新闻采访提问的原则

①访问前要根据手头已掌握的材料和访问目的设计一个提问大纲。

这个提问大纲包括开放式和闭合式两种问题,要围绕采访目的,尽量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一些问题,问题应该由易到难、由表及里。

②在正式提问前要先向对方表明自己的采访意图。

比如说明自己的身份、采访缘由、本次访问主要想从对方那里得到哪些资料、采访大约要花费的时间,等等,这样,可以让采访对象对整个采访有所了解,明白交谈的范围和内容,也表示了对对方的尊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一般情况下,提问应具体。

郭沫若说过这样一句话:“要随便一点,最重要的是不要把问题提得太大。”问题太大,范围太广,使对方不明白记者要什么,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④提问要简洁明了。

提问的目的是让别人回答,如果对方连问题都听不明白,那如何回答?因此记者应该尽量避免提十分复杂冗长的问题,要言简意赅,多用简单句。(2)新闻采访提问的方法

①正问法。这是从正面提问,记者直截了当地说明采访的要求,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显得明快、直接,不拐弯抹角,访问对象一般也有什么谈什么,知道多少谈多少。

②侧问法。这是从侧面人手,采用聊天漫谈的形式,迂回一下,绕绕圈子,然后再逐步把话头引到正题上来。这种访问,一般时间性不太强,谈话也不受特定场合和报道方式的限制。

③诱问法。这是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提问。如果访问对象心里有很多东西,只是由于谦虚不愿意谈,或者由于性格内向,只会做不会说,或者想谈却不知道谈些什么,都可以采用诱问法。

④设问法。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设身处地地替采访对象着想,积极帮助对方回忆某种情景,或者为了启发对方的思路,引导对方谈出对某种事情、某个问题的真实想法,采用假设的方式,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这就是提问的设问法。

⑤激将法。这是一种激发式的提问方式。在访问中,记者会看到这样一些访问对象:他们或者过于谦虚,或者顾虑重重,或者态度傲慢。正如“点将不如激将”。

⑥反问法。这也是一种激发式的提问方式,是从事实的相反方向去提出问题。由于某种原因,访问对象不能就记者提出的问题谈出真实的情况和想法。如果记者出其不意地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就会马上引起对方心理上的震惊,促使对方认真地考虑问题。

⑦追问法。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提问方式。追问,是记者把握事物的矛盾法则,循着访问对象的思路去求根问底。对于访问中必须弄清的事实、关键性的材料、触及事物本质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和细节,记者都要作为谈话的重点,抓住不放,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问个水落石出。

⑧隐问法。这是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提问。从表面看,记者并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本意,而是从侧面隐晦曲折地提出来。从对方的回答和表情里,记者就能作出某种推测和判断,或者得到某种证实。

记者的提问就是语言的“开掘机”,是打开访问对象的“话匣子”的“钥匙”。提问没有一定之规,记者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等因素,机动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就是在同一次谈话中,也可以交叉地使用多种方法。

2.新闻编辑的中介作用。

答:(1)新闻编辑的含义

新闻编辑从广义上应该包括所有对新闻作品进行编辑加工的人,在网络传播活动中,任何一个在网络上发布新闻信息的人都有可能扮演这个角色。新闻编辑最初是从报纸编辑开始的,后来随着媒介发展,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介中也有了新闻编辑。新闻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采写与编辑是其中的主要环节和基本业务。(2)新闻编辑的中介作用

新闻编辑部门在媒介产品的生产系统中处于核心位置,在很多环节起着中介的作用,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编辑是媒介产品生产系统的指挥和调度中心,在媒体内部各部门之间起到中介和调度的作用

新闻产品的生产是由诸多工种和工序集合进行的,这一系统的有序运转离不开新闻编辑的指挥调度。特别是在从事重大的新闻报道的时候,为了保证新闻传播的人员、印刷工人等协同作战,各环节畅通无阻,各工种默契配合,编辑指挥各个生产环节,使新闻传播工作顺利进行。

②编辑是新闻记者和受众之间的中介,起着“把关人”的作用

所有的新闻稿件都要经过编辑的把关过程才能与受众见面。在这个过程中,新闻编辑按照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宣传标准,对稿件进行筛选,必要时进行一定的拆分组合,成为新闻记者与受众之间的中介。

③编辑部门还是媒介产品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相互联系的枢纽

报纸编辑是报纸的设计者和生产者,而他所生产的报纸必须通过报纸销售系统才能传递到读者手中,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反过来,报纸销售系统的运转关键又取决于报纸的质量,只有那些办得好的报纸才能赢得较大的读者群,从而也赢得较多的广告份额。在这两大系统的互动中,报纸编辑部门是实现信息和能量转换的枢纽,编辑要以销售系统的信息为决策依据之一,将信息转化为报纸改进的能量,进而提高办报水平,促进报纸的销售。

3.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受众的作用与价值。

答:(1)突发性事件的含义

a.广义上,可被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第二层的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b.狭义上,突发事件就是意外地突然发生的重大或敏感事件,简言之就是天灾人祸。前者即自然灾害,后者如恐怖事件、社会冲突、丑闻包括大量谣言等等,专家也称其为“危机”。(2)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受众的作用与价值

①受众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关注

由于突发事件的反常、重大,自然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会把注意力集中于此,并产生兴奋情绪。而受众的心理和情绪也对媒体产生影响,受众会根据新闻报道所提供的信息做出自己的预测和判断。媒体想要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就一定要注重对受众心理的分析和把握。然而当媒体把各种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密集地传播给受众时,会在一定程度放大事件的风险程度,加剧公众的恐慌。

②受众反馈对报道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在面对突发事件报道时,由于时间紧迫、信息不足、资源紧缺等不利因素的约束,决策中理性因素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受众个体常常需要依靠自己个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进行判断,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属于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不利于形成正常的舆论环境、不利于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受众的有效反馈促使记者在突发性报道中及时澄清真相、合理引导舆论。

③突发性事件报道充分体现受众的知情权

知情权又称知晓权、了解权、获知权等,是指受众享有通过新闻传媒了解其欲知、应知而未知事实的法定权利。作为受众,在灾难性事件发生之后,他们急切想了解灾难造成的破坏程度、伤亡人数、影响范围,以及政府、社会各界的救助行为和防范灾情扩大的措施等内容。新闻媒体应该在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满足受众知情权的需要,表现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中,便是要准确、及时报道相关信息,以便受众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到欲知信息。

④突发性事件报道面向受众的人文关怀

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表现在三个方面:

a.媒体对受灾人群高度关注,将人文关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这一需要是新闻报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媒体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b.媒体对党和国家的救援行为充分报道,将人文关怀作为报道的立足点。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全方位地反映了这些感人事实,唤起了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和帮助。

c.媒体记者不顾安危,深入灾区实地采访,将人文关怀作为职业的源动力。记者的采访报道极力表现了人在非常情境下的坚强心态,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团结和最难能可贵的奉献、牺牲精神。

三、论述题

请结合实际论述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答:(1)网络新闻评论的含义

网络新闻评论是网民借助网站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就当前某重要新闻或某新闻事件进行议论和评述的文章,每篇字数一般在五六百左右,也有超过千字。网络新闻评论分为专家评论、编辑评论和网民评论,最具互联网特征的是网民的交互性评论。

网络新闻评论体现了网民的基本需求:①“交流性”,互联网提供一个网民交流的公共场所,大量意见和观点通过网络媒介汇集、交换和传播。②“参与性”,网民通过网络传媒发表自己的观点,实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2)网络新闻评论的现状

①当前各大网站新闻评论的定位

目前,国内网络的新闻信息量之多是传统新闻媒体无法相比的。无论是人民网、新华网,还是千龙网、南方网等,每天的信息更新量都在数千条,从传播的角度而言,信息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接受传播的公众必然会对信息的排序和筛选提出要求,进而希望有人能对当前最关键最重要的新闻信息,进行有说服力的、权威的分析和解释,给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不少网站正是基于这个考虑,充分运用网络媒介的优势,纷纷开设新闻评论栏目,网络新闻评论目前已经是各大门户网站,尤其是新闻网站的关注点和生长点。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和点击率,众多网站纷纷明确各自评论栏目的定位,推出了自己的评论品牌。如人民网提出“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民众关心的热点、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的理念,建立《人民时评》栏目;东方网提出“天下大事,均可评论”的观点,建立《今日眉批》栏目。以及新华网的《新华视点》、搜狐网的《在线时评》、千龙网的《千龙时评》等,网络新闻评论正在逐渐走向专业化。

②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

网络新闻评论处于新闻评论和互联网的交汇点,它在传统媒体评论内容和形态上异化出自己的特点:

a.准确及时,快速反应

网络评论以快速反应、先声夺人见长。对国内外的各种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即时发表评论,经鼠标一点,一秒钟之内就可以传输到各地,经过编辑之手,短则一小时,长则半天,即可发表。网络评论的即时性不是以天计,而是以小时计,一般传送出1小时左右即可上网发表。这种传播的即时性,不但报纸杂志难以比肩,连广播、电视媒体也自叹不如。

b.旗帜鲜明,尖锐泼辣

网络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直接关系到媒体的社会影响、社会形象和诚信度。因此,评说世态万象,一定要旗帜鲜明,尖锐泼辣,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网络新闻的不少评论,锋芒毕露,有思想,有见解,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在这方面,人民网的《人民时评》也公开亮出自己的办栏宗旨:“明白和公正”。这样尖锐的意见,在传统媒体上不多见。

c.交互性强,穿透力大

网络评论拒绝任何形式的“话语霸权”,倡导自由探索,力主平等交流,为公众提供民主的讲坛,构建说话的平台。由于网络媒体交互性强,网上网下实行联动,与传统媒体往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了解受众的反应不同,它一般在网上发布的同时,就引来网民的评头论足,有人喝彩,有人反对,直抒胸臆,各陈己见,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话语空间。而报纸发行受地域制约,广播播发受频率影响,电视传送受频道限制,网络则将偌大的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使网络评论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瞬间可以到达全球的家家户户。

d.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网络新闻评论,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大到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小到随地吐痰、小学生学业负担太重等社会问题,都可以引发议论。而且,切入的角度灵活多样,文章的风格也力求朴实、平易,充分注意到与普通的传播对象平等交流的关系。网络评论还可以互相争鸣、互相探讨同一题目,也可以发表两种不同的意见,进行平等的友好的讨论。网上的原创评论,还可以用漫画评论的形式来表达,同样能够做到别开生面,赢得很高的点击率。

③网络新闻评论的问题

网络新闻评论从出现到现在时间很短,它和其它新生事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a.网络媒介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网络新闻评论在较短的发展时间内构建了较好的形式和内容,但评论借用网络平台的优势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平台的整体运营情况还不够理想,形式较单一。很多网站评论频道从栏目设置到页面形式,都过于简单,个性不鲜明。此外,尚没有借助网络媒介的多媒体文件优势实现图文并茂、视听共赏的效果,表现形式较为单一。

b.传统媒介优势没有充分借鉴

传统媒介尽管在很多方面落后于网络,但其评论的历史由来已久,发展得相对成熟,其树立已久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已经深入人心。相比之下,网络新闻评论发展时间短、发展模式不完善,且网络环境中的虚假信息、过激评论很多,影响了人们对网络新闻评论的信服,这就需要网络新闻媒介多与传统媒体展开合作,借助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有利于发挥网络新闻评论的最佳效力。

c.网络世界道德失范现象严重

人们在相对自由的网络世界容易失去自我约束力,加上网络社会的复杂多元,网络世界的道德失范现象很是严重。反映到网络新闻评论上,主要是以网民为主体发布的评论信息,因为网络的匿名性,人们在发布评论时畅所欲言、毫无顾忌,评论内容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甚至会出现具有煽动性和破坏性的言论,这就要去网站管理者强化对网络新闻评论内容的审核和管理,做好正确的舆论引导。

d.网络评论理性思考有待提高

飞速发展的网络为公众的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但是由于网络媒介、网民的素质和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发布的文章或意见在内容上呈现良莠不齐的局面,一些评论缺乏理性思考或者意见过于偏激,甚至有些评论在内容中存在粗俗和下流的言语,直接影响了发布媒体和网站的名誉,也污染了网络传播环境。

e.网评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精彩的新闻评论需要评论者对于新闻事件能够发布深刻、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新闻评论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巨大的知识储备、开阔的视野以及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而网络新闻评论除此之外,还需要网评者具备互联网思维,对网络技术相对熟悉,但现实中此类人才较为匮乏,也就使得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局面令人堪忧。(3)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

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网络新闻评论在发展过程中也碰到了不少新课题,亟待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呈现出以下的发展趋势:

①以网站原创评论为发展重心

在网络评论作品同质化现象的当今时代,随着网络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突出网站原创将成为各大门户网站、新闻网站发展的重心。人们讨厌千篇一律的内容,因此只有网站原创评论夺得头筹才能带动整个网络新闻评论版块的受关注度。新闻类网站需要以自身新闻媒体为基础做好评论工作,而商业类网站应该避开采写、评论的限制,以自身海量信息的优势为基础,以论坛、博客、微博、社交讨论组为阵地,以优质优良的采编团队为后盾,筛选出具有意见性的原创性言论。

②从“口述人”到“立言者”

以前,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我国网络新闻评论的采写记者、编辑都是以口述人的姿态代表大众发声,关注大家的关注。而随着网络新闻在大众获知信息渠道中比例的提升,网络媒体已经不再满足于刷新观点夺人眼球的局面,而是立稳所论,在众多信息中找准问题,把握发展趋势,争当舆论领袖。同时,随着近年网络新闻采编模式的逐渐稳定,以及从业人员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突破,都使得网络评论以异军突起的姿势与传统媒体争锋。

③页面设计上更寻求突破,重视对采编队伍的培养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将会重视网络新闻评论页面的设计,例如腾讯网“今日话题”栏目,在几年的发展时间内对其色调和整体布局都进行了大的调整,力求页面清晰条理、井然有序,更加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其次,网络新闻的采编队伍将会得到重点培养,便于为网络新闻评论输送人才,促使该类栏目的长久发展。

④跨平台运营将会普及

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日益兴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社交平台传播基于人们的社交关系网,呈现“病毒式”传播的趋势。因此,为了扩大网络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和受众覆盖率,网络媒体必将加强与各类社交平台的合作,允许人们在看完评论后直接分享到其他平台上,并发表各自的评论意见。这样的传播方式将会有效扩大舆论影响力,提高网评者和发布网站的知名度。

广播电视学专业选作70分(略)

国际新闻学专业选作70分(略)

新闻学、舆论学、编辑出版学专业选作70分(略)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815新闻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国传媒大学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实务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必选题综合8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隐性采访

2.系列报道

3.延迟式导语

4.虚题

5.专刊

6.短评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灾难新闻采访中的心理准备。

2.改写公关新闻的原则。

3.新兴媒体新闻中整合编辑的意义和价值。

三、论述题(20分)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真实性面临哪些挑战?请结合实例,从新闻业务的角度谈谈如何核实信息,避免新闻失实。

广播电视学专业选做7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广播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的特点。

2.什么是报道角度?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报道如何选择角度?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透析中国两会报道的特点与新变化(侧重对主流媒体2014年两会报道进行分析)。

2.分析以微博、微信为表达方式的社交平台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

国际新闻学专业选做7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什么是国际话语权,中国如何争取国际话语权?

2.为什么说路透社是“世界财经信息专家”?

3.什么是国际新闻的深度报道?

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驻外记者的能力素养。

2.如何看待半岛电视台的崛起?

新闻学、舆论学、编辑出版学专业选做70分

一、综合应用题(共20分)

请按照消息写作的要求,将下面材料改写成一条400一500字的消息,自拟消息标题。

河南安阳市农村的试验田里,棉花吐絮时,望过去像一片花海。喻树迅院士摸着绒缄的棉铃,像抚过自家孩子的小脑瓜。他是湖北麻城人,35年前大学毕业,便一头扎进了这片河南农村的棉花地,大半辈子种棉花、说棉花、想棉花,别人说他扎到地里,自己都能成一株棉花。“吃的问题要牢牢掌握在咱中国人自己手里,穿的问题同样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喻树迅是个随和的人,但说起棉花的话题,他比谁都犟。他是棉花业界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棉花产业首席科学家,既能扎根科研,又时刻构划思考棉花的战略问题。

棉花,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是战略物资,是经济命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这样的“国家队”并不在北京,而是在河南的农村。

新中国成立初期,棉花紧缺,农业部批准成立中棉所。科研人员说,研究棉花必须到棉花生产最需要的地方去。最后,他们找到了距安阳市区20多公里的白璧镇大寒村。

1979年喻树迅到的时候,研究所几乎与世隔绝。他们早上一睁眼就去看棉花,

晚上吃完饭还往地里跑,满心装的除了棉花,还是棉花。1992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棉铃虫灾害席卷全国棉田,国家棉花产业遭遇灭顶之灾。3年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从1亿亩锐减到6000万亩,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00亿元,传统的治虫办法对此却束手无策。

国外一家跨国公司表示愿以9000万美元提供转基因抗虫棉材料,但不出售核心技术,且中棉所必须放弃育种研究。中棉所最终拒绝了这个苛刻条件,但该公司的种子到1999年已占领我国95%的抗虫棉市场。

面对棉种市场的全面失守,喻树迅不服输,“决不能让中国的棉花安全受制于人。”在他主持下,全国上中下游优势单位联手攻关,1998年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国审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2年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999年,我国国产抗虫棉市场占有率仅为5%,2012年就高歌猛进到98%,彻底打破了国外抗虫棉垄断。

同样出于培育棉种的战略眼光,喻树迅带领中棉所作为牵头单位,自筹经费与美国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开展棉花全基因组测序。2012年8月,在国际上率先完成=倍体棉花一雷蒙德氏棉全基因组遗传图谱绘制;2014年4月,亚洲棉(A基因组)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已全部完成。从此,棉种选育从“大海捞针”变为“按图索骥”,为国家抢得先机。“守住70%的自给率”是喻树迅常提的“警戒线”。种棉劳动密集,近年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植棉面积越来越小。但稳定的产棉结构离不开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棉区。为了重拾种棉积极性,喻树迅一直奔走呼吁,并提出快乐植棉:棉花既要高产,达到“千斤棉”的目标;又要实现规模化、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化、服务社会化,大幅降低植棉劳动强度。

棉花收获的季节,喻树迅最忙。从东边海滨到西部棉田,从田间地头到前瞻规划都有可能把他请去。据说,棉花仅有3片真叶的时候,根深就接近1米。有这样深深的根,棉花才可以无惧盐碱干旱,枝繁花茂。喻树迅就是这样一株棉。

二、新闻评论写作(50分)

一段时间以来,“偶遇新闻”频现。有“偶遇”领导干部乘地铁、坐公交的,有“不经意”得知领导干部下乡调研自带方便面的。偶尔一起不足为怪。但“偶遇”成风则令人起疑。

请紧密结合社会现实,根据以上话题写一篇报纸新闻评论。具体要求:自拟标题;篇幅在1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实务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必选题综合8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隐性采访

答:隐性采访又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隐性采访与公开采访相比的显著的特征是:记者主动出击。记者采访时一定始终在新闻发生的现场,否则隐性采访就无法完整地进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记者有可能出现在突发新闻的现场进行采访,有可能直接成为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但这种不期而遇的目击新闻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隐性采访,因为记者是被动地介入了新闻事件。隐性采访进行之前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从采访计划的设定,到采访设备安排,都应精心计划,可谓有备而来,不容有所闪失。

2.系列报道

答:系列报道是指围绕同一个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所做的多次、联系的报道。系列报道由多个独立的报道单元组成,单元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各自是一条完整、独立的新闻,集合在一个大主题下,使观众通过多个独立报道的内容,对一个时期的某一问题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系列报道的题材多是非事件性新闻,又多是重大题材或重要题材,不管是轻松好看的“软新闻”还是严肃题材的“硬新闻”,都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加之系列报道形式多样、气势恢弘、内容深刻,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为电视新闻工作者所推崇,也为观众所喜爱,逐渐成为一些电视台的当家品牌。

3.延迟式导语

答:延迟性导语又称间接式导语、特写导语、软导语,是指不直接交代新闻事实,间接引出新闻线索的导语形式。延迟性导语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在导语最开始的时候告诉读者新闻中最关键的信息,而是使用情节、引语、细节、故事的精彩片段激发起受众的兴趣、疑问、好奇心或者求知欲,借此带领受众走进新闻事件的核心。延迟性导语的写作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方面一定要在新闻中发现确实吸引读者的要素,另一方面不能延迟太久。

4.虚题

答:虚题是新闻标题的一种。新闻标题根据表现方法与表现重点的差异,可分为实题和虚题两类。虚题是与实题相对的一种标题,以议论、说理为主。它比较抽象,着重揭示新闻的本质,阐明其意义,着重说明原则、道理、愿望等。虚题无法单独使用,标题如果采用虚题,必须与实题相配全,否则读者无法通过标题理解新闻的具体内容。

5.专刊

答:专刊是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所设的栏目或编辑的特刊。专刊是以特殊的方式反映并引导社会舆论,传播先进思想的手段,是读者深入了解外界重要变动的窗口,是传播各类知识的课堂。专刊可以丰富读者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专刊是各大报纸突出报纸个性的手段,是报纸联系读者的重要纽带。按照选材范围、题材性质、内容配置的结构方式以及表现方法等综合因素分类,专刊有新闻性专刊、学术性专刊、服务性专刊和社会性专刊等。

6.短评

答:短评是指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篇幅一般在6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1000字,在报纸上较为常见。短评的论述对象一般不是整个事件或问题,而是事件或问题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某一侧面、某一层次,甚至是某一点;有时也被用来解剖某种具体观点,或工作、思想、行为中的某种倾向。短评或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个方面,代表编辑部发言;或抓住新闻报道中最新鲜最有特色最值得突出的亮点,加以强调和发挥。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灾难新闻采访中的心理准备。

答:灾难新闻报道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灾难性事件往往以突发的方式出现,给个人与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影响。这种破坏和影响都会造成受众心理上的刺激和震撼,因此新闻工作者有必要在报道灾难新闻时做好心理准备。(1)了解学习心理学知识

除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外,记者还应该了解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既有利于更好地进行采访,也有利于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应该多看一些灾后心理辅导的资料,补充相关方面的心理学知识,以备不时之需。(2)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突发事件的采访之前,记者除了准备好背景资料外,更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清楚突发性灾难事件采访可能会承受巨大的心理打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避免出现心理危机。(3)平衡自身的角色《南方都市报》广州新闻中心主任魏海波曾说过,在地震中,如果记者去救人,那是他的骄傲。在面对突发灾难事件时,记者只要觉得救人更重要的话就去救人,不必为了写稿而产生角色冲突,记者平衡好自身的角色就会减少角色的冲突,从而避免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4)及时地调节心理

在突发性灾难事件的采访过程中,如果记者出现了负面的情绪,应该及时地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调整好心态,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王恺表示,在汶川地震期间参加报道时觉得自己肯定要去看心理专家,当时都不能说话,也不能接电话,回来后最好不停地对人说,不停地讲述,这次灾难太大了,不是能够轻易忘记的,所以要讲出来,而不是逃避,及时地做好调节,才能保证心理的健康。

2.改写公关新闻的原则。

答:公关新闻稿是用于对公关事件的媒体发布,既有对事件的总体描述,也要表达对事件的观点,从文章类型方面来看,属于夹叙夹议的文章。改写公关新闻有以下几点原则。(1)公关新闻稿撰写的“三段论”

三段论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以三个段落完成一篇新闻稿件。

第一段,以较为简练的语言对事件做概括性的描述,通常只要说清事件的主体、客体、时间、地点,再以一句话简单概括出这一事件的意义。某种意义上,新闻稿件的第一段就是新闻稿的“浓缩”,好处在于便于媒体记者的删改,同时也有利于读者的阅读。

第二段,主要对第一段所描述的事件进行进一步的展开,包括交待事件发生的背景,事件相关的细节,重点则在于阐述事件作为新闻的“由头”。

第三段,主要是对事件提出“观点”,即对事件的“意义”进行“拔高”。撰写这一段的要领在于要“发散”开去写,要把这一事件放到大的市场环境、产业背景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历史中去写,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更高、更深的层面去体现事件的价值和意义。(2)改写公关新闻的原则

对比以上来自媒体立场的新闻价值观,很容易发现,无论美国还是中国的记者及读者对公关稿的负面评价,大都集中在“公正性不足”一点上。这种公正性不足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

①滥用词藻,自我夸大;

②缺乏真实事件的描述;

③缺乏数据和事实的支持;

④缺乏对同业现状报道的均衡性。

采取改进措施之前,明确一个原则,即人们改进的目标不是和媒体统一立场,不是全盘接受新闻学理论,而是寻求一个获得媒体认同的出路。这种出路,一言以蔽之,就是“准公正性”。所谓准公正性,就是以公正之形式包装偏颇之内容,以符合新闻理论的形式来传达也许不完全符合其要求的内容。

3.新兴媒体新闻中整合编辑的意义和价值。

答:新媒体环境下整合编辑具有很大的新闻意义和实践价值。(1)整合编辑的含义

整合编辑是指将杂乱无章的内容通过深度挖掘、加工、配置及一定的编排方式,重新再组织,以实现新闻信息的增值。新媒体环境下,整合编辑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视频多媒体技术,采用集成、配置和深度加工等编辑手法,围绕单条新闻、单个话题或问题、单个新闻事件的相关新闻或多篇新闻报道进行编排、组合,最后形成符合具有原创色彩的、新闻价值获得整体增值的新闻报道。(2)整合编辑的意义和价值

任何一家传统媒体,如果没有原创只靠整合,形不成自己的特色、风格和思想,是很难立足的。因此传统媒体一般都拥有一支自己的采访队伍,重采轻编,重原创轻整合。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有着本质不同,它无边无沿,没有填满的边界,并且大部分网站都没有采访权,无法进行独立的新闻采访,生产不了自己的新闻产品。网络媒体之所以高度重视整合编辑,将其作为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原理和重要表现形态,就在于整合编辑具有满足用户需求、改变报道生态、设置报道议程和增强编辑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的价值。

①网络新闻内容经历了从稀缺到过剩的演变过程,站在网民角度,他们希望网站能从专业角度对新闻做出评价和筛选,能用网络的方式呈现出简约、精要、有价值的内容。整合编辑可以帮助网民进行新闻的二次过滤,为网民提供各种不同介质的报道、不同性质媒体的报道以及不同媒体差异化的报道,通过扩大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来满足用户对信息量的需求,也可以通过提供客观、全面、公正的报道来满足用户认知多元和平衡的需求。

②当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将传统媒体新闻作为网站内容的主要来源时,网络新闻同质化就难以避免了。“千网一面”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很难吸引用户、留住用户。在外部环境、报道对象、报道事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媒体要想取得所期望的新闻信息的传播质量与效果,必须根据自身条件、风格特色、受众定位、环境状态来进行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注重新闻、资讯、材料等资源的二度开发,创意、策划出适合网站风格和理念的特别报道

③整合编辑还具有迅速聚合、梳理民意、强化议程设置、提升网络媒体舆论引导力的价值。互联网的技术特性决定了网络传播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受众群,网络媒体具有强势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整合编辑可以通过对已有新闻的二次编辑与传播,过滤噪音,筛选虚假、重复和无价值的信息,避免片面报道、失实报道,通过提出议题、设置话题、编排议程来传递网站或编辑的思想意图,在展现多元舆论的同时驾驭多元舆论。

④随着网络新闻来源多样和信息数量剧增,网站尤其需要编辑在面对浩如烟海的新闻时能进行准确的筛选和重组,能将杂乱无序的信息进行逻辑的梳理和形式的包装,能运用合适的编辑手段提升新闻的意义和价值。整合编辑就是网站编辑提高编辑水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手段,它能有效地调动编辑的积极性和创新力,将编辑从简单、枯燥的“搬运工”变为有创意、有设计的“策划人”。

三、论述题(20分)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真实性面临哪些挑战?请结合实例,从新闻业务的角度谈谈如何核实信息,避免新闻失实。

答:近年来虚假新闻报道屡禁不止,久禁不绝。特别是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真实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社会上引起了恶劣的影响。(1)真实性受到的挑战

①虚假新闻泛滥。新媒体时代是一个“麦克风”时代,公民新闻涌现,知识素养欠缺、缺乏理性的价值规范等原因,制造虚假新闻。甚至还有一些别有用心者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等特征,恶意捏造事实、散步网络谣言。新媒体时代的虚假新闻的主要表现有:标题与内容不符、图片与事实不符、对新闻事实的夸大报道等。

②杜绝虚假新闻面临更大的难度和挑战。互联网为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了很多便利。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广泛的的传播性、及时性和互动性,使得虚假新闻一旦传播开就很难通过有效手段进行控制。

③目前出现的假新闻,大部分是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在“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赢得受众的眼球就赢得了经济利益,赢得了市场。新闻的真实性还受到新闻时效性的挑战。媒体的竞争还体现在时效性的争取上。许多媒体为了保证新闻的新鲜,能采写出“独家新闻”、让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受众,放松了对新闻真实性的核查,因此也就出现了虚假新闻。(2)确保新闻真实的措施

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也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守则,这对网络媒体同样适用。网络媒体要切实加强管理和自律,捍卫新闻真实性,拒绝假新闻。只有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媒体,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成为具有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好媒体。

②从新闻业务的角度来看,了解事实的相关背景,核查信息确保真实是确保新闻真实的重要措施。收集某些相关报道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阅览、研究、整理、分析,是了解事实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可以通过事实的相关背景,进行逻辑判断,以探求事件发生发展的链条和可能性。

③眼见为实。要尽可能接触新闻人物、赶赴新闻现场,亲身投入采访,依靠自己的眼睛和感官获取第一手的材料。多元求证,不偏听偏信,多方核实信息,判断真假。完善传播的互动机制。网络传播强调双向性和互动性,模糊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线。可以通过传者和受众的互动,不断更新和丰富新闻的细节和信息,从而使报道更趋于真实。重视和受众的交流,建立反馈平台,挖掘深度信息,完善并充分合理利用互动记者来维护真实性。

④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第一性,新闻媒体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为了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新闻的时效性,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又可能导致虚假新闻的产生。在媒体高度发达、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尤其是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变得更加苛刻。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吸引关注,赢得点击率和阅读率,不得不对本单位记者、编辑的采写和转载速度提出要求。

广播电视学专业选作7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广播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的特点。

答: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注重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的、隐蔽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广播电视调查性新闻报道具有以下特点:(1)现场纪实感

电视画面、实况录音具有独一无二的同步记录性,在节目创作中,广电调查性报道从叙事需要和激发观众参与目的出发,从信息传递综合效果出发,充分重视“现场”元素的应用,力求从素材中找出那些充分反映现场情境、信息量丰富、段落相对完整的画面,以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参与其中。(2)多元素综合运用及编辑的立体化

电视语言是“多元共生的形态”,其基本语言元素包括:

①听觉元素,如同期声、效果声、解说、音乐等;

②视觉元素,如画面影像、文字字幕、图表、动画等。

在某些场合下,主持人或出镜记者的行为方式也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元素。重要画面信息附加恰当的字幕、图示及文字资料是电视节目的独特编辑方式。“视觉引导听觉,听觉加强视觉”的立体化编辑可以在短时间内强化重点信息,增加信息的准确度、强度和被理解速度。(3)特技构成的视觉表现

在电视屏幕上大量可见的“抠像”,是利用背景色键,以新闻事件的现场作为背景,镶嵌上主持人在演播室或其他场合的图像,图像背景与主持人互为作用,既打破了单一背景的呆板,又使观众直接感受到主持人面对面交流带来的亲切感。(4)特殊的叙事结构

在调查性报道中,一般遵循“事件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的叙事结构。电视与广播调查性报道节目的悬念与冲突是故事引人入胜的两大法宝。事实上,悬念与冲突之于故事关注度的巨大力量与其对受众心理的迎合是分不开的。悬念满足的是受众的好奇心理。

2.什么是报道角度?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报道如何选择角度?

答:(1)报道角度的含义

①报道角度是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它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记者透视、寻找、挖掘、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的方向及立足点,以更充分地、更鲜明地体现其新闻价值和思想性。

②报道角度的选题不同,同一新闻事件或人物,从不同方面予以报道。取材角度不同,同一新闻主题,选取不同的材料予以报道。写作角度上,同一主题,同一材料,表达方式不一样。

③评析报道角度要注意三点:

a.报道角度能否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能说明问题;

b.报道角度是否对某方面工作有影响或有指导意义;

c.报道角度是否适应读者心理,贴近读者(2)报道角度的选取方法

①以旧见新找角度

以旧见新找角度是指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要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推陈出新。广电新闻可以将以往的视音频资料调出,直观地作对比,对比出新意。

②以小见大找角度

以小见大是指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广电新闻节目尤其需要选好一个小角度,采集到新颖独特的细节,支撑观点。

③虚中觅实找角度

虚中觅实是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