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速记(用耳朵学中医系列丛书·拓展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03:01:05

点击下载

作者:吴嘉瑞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药速记(用耳朵学中医系列丛书·拓展卷)

中药速记(用耳朵学中医系列丛书·拓展卷)试读:

出版说明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朗读,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美。古人称读书为“念书”,所谓念,就是要大声地读出来,要饱含情感,要抑扬顿挫,在朗读中体味语言的意境美。可是不知从何时起,看书取代了读书,成为当下中国人学习的主流方式。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文字和声音都是这个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失了一者,信息就是残缺不全的。高效率的读书讲究“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就是要尽可能全面地获得语言本身传递的信息。如今,我们只剩下了“两到”,甚至“一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古代学习中医往往是耳提面命、口授心传,先生边念边讲,弟子边听边背,出自师口,入之徒耳,即便当时不完全理解,然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的听闻和诵读,可以通过声音不断揣摩和体会文字所携带的信息,更有助于理解文义。不仅记得牢,而且学得快。现代人学习中医,没有了师徒授受的环境,又丢失了诵读的习惯,因此难以理解经典的意思,学起来也觉得枯燥无味,这成了学习中医的一大障碍。

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用耳朵学中医系列》就是这样一套丛书。

我们请专业人员为这套丛书配以同步的录音,对需要记忆,特别是机械记忆的部分进行重点的诵读,让读者无论是在教室或宿舍里,还是在操场及花园中,甚至在床上和旅途中,都能边听边看,边听边读,边听边背。让磁性的声音、优美的文笔交融在一起,从多角度冲击我们的大脑,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记忆中医基础知识。

拓展卷共包含三册:《方剂趣记》、《中药速记》、《经络腧穴认记》。为了让读者能方便携带、轻松阅读、易于背诵,在正文部分采用了“开本小而字不小”的方式,以获得更为舒适的学习享受。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教授对本丛书的编辑出版给予了指示和深切关注。

由于出版此类图书是我们新的尝试,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修订提高。出版者年月20113

编写说明

本书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相配套的系列助学丛书之一,是我国第一个中医药院校“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授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学团队的教材建设成果之一。

书中每味中药下列药性、功效特点、主治病证、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项。其中,药性部分集中选取四气、五味、归经和有毒无毒为主要内容;功效特点和主治病证部分以表格方式将功能与主治一一对应列表呈现,以利于读者记忆;用法用量部分对药物常用剂量和特殊用药方法,如先煎、后下、包煎等进行了简明讲解;使用注意部分着重对证候禁忌、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安全用药信息进行了概括性说明。

此外,针对中药学学习中的突出难点问题——药物功效与主治的记忆,本书于各章节前和每味中药后编写了相应的助记歌诀,歌诀力求在合辙押韵的基础上,集中反映每章药物的综合特点和每味药物的主要药性与功能主治特点,帮助读者有效地学习、记忆中药学基本知识。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中医药各专业学生的助学书,也可以作为执业药师、执业医师考试等的复习书籍。读者在使用本书温习中药学时,可以将药物功能作为重点记忆对象,同时结合功能记忆相关主治病证,突出功能和主治病证的对应性关系进行联想记忆,如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功能,因此主治病证包括外感风寒表证;又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功能,因此主治病证包括气虚欲脱证等。在熟练记忆功能和主治病证的基础上,背诵助记歌诀,必有事半功倍之效果。

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读者学习、记忆中药学的良师益友。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的指导与关心,并承蒙颜老亲自审定,特此表示由衷感谢。主编 吴嘉瑞2011年于北京第一章 解表药本章歌诀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辛温解表散风寒,麻黄发汗宣肺专;

桂枝解肌助阳气,紫苏行气宽中脘;

生姜止呕降呃逆,香薷暑月寒湿散;

荆芥止血消风疹,防风止痛解痉挛;

羌活胜湿止痛痹,白芷排脓治鼻渊;

细辛通窍化痰饮,巅顶疼痛藁本善;

风湿周痹苍耳子,辛夷温通利头面;

胡荽柽柳鹅不食,寒凝结络葱白散。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辛苦凉,利咽疏肝薄荷香;

蔓荆轻浮利头目,解毒透疹用牛蒡;

豆豉除烦宣郁热,蝉蜕息风除翳障;

桑叶清肺抑肝阳,菊花清肝明目良;

葛根解肌生津液,柴胡疏肝解少阳;

升麻解毒善升阳,浮萍利尿止瘙痒;

木贼退翳止血泪,风热温病发解偿。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1.麻黄

药性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用法用量 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 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者均应慎用。

歌诀 麻黄辛温入肺膀,发汗解表最为强,

风水水肿见即消,宣肺平喘其在行。2.桂枝

药性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歌诀 桂枝性温味甘辛,入药主归肺膀心,

发表解肌通经脉,助阳化气阳虚饮。3.紫苏

药性 辛,温。归肺、脾经。

用法用量 煎服,5~9g,不宜久煎。

歌诀 紫苏辛温归肺脾,行气宽中气滞离,

解表散寒兼解毒,亦治胎动恶阻疫。4.生姜

药性 辛,温。归肺、脾、胃经。

用法用量 煎汤,3~9g;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 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歌诀 生姜辛温脾肺胃,解表散寒桂枝配,

温肺止咳功卓著,呕家圣药名声最。5.香薷

药性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用法用量 煎服,3~9g。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使用注意 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歌诀 香薷辛温归肺脾,发汗解表夏月奇,

利水消肿治脚气,脾胃湿困呕恶医。6.荆芥

药性 辛,微温。归肺、肝经。

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歌诀 荆芥味辛性微寒,发表散风入肺肝,

祛风止痒兼消疮,功擅止血需炒炭。7.防风

药性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使用注意 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歌诀 防风性温味辛甘,归经膀胱与脾肝,

祛风解表散风湿,外感表证效可赞。8.羌活

药性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阴血亏虚者慎用。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歌诀 羌活解表散寒良,性温归经肾与膀,

辛香温燥善止痛,祛风胜湿上身强。9.白芷

药性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阴虚血热者忌服。

歌诀 白芷辛温归肺胃,解表散寒风湿退,

燥湿止带通鼻窍,消肿排脓疮毒没。10.细辛

药性 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用法用量 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使用注意 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歌诀 细辛辛温有小毒,解表散寒风湿除,

温肺化饮通鼻窍,功专擅治寒饮伏。11.藁本

药性 辛,温。归膀胱经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凡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火热内盛之头痛者忌服。

歌诀 藁本辛温入膀胱,祛风散寒除湿强

香燥善发巅顶痛,亦兼能治皮肤痒12.苍耳子

药性 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血虚头痛不宜服用。

歌诀 苍耳辛温苦有毒,发散风寒防风伍,

祛风除湿擅止痛,宣通鼻窍鼻渊除。13.辛夷

药性 辛,温。归肺、胃经。

用法用量 煎服,3~9g;宜用纱布包煎。

使用注意 鼻病因于阴虚火旺者忌服。

歌诀 辛夷辛温归肺胃,芳香通窍一花蕾,

汤剂包煎三九克,发散风寒细辛配。14.葱白

药性 辛,温。归肺、胃经。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歌诀 葱白通阳擅解表,辛温发汗性不燥,

阴盛格阳阳气畅,解毒散结痈肿消。15.鹅不食草

药性 辛,温。归肺、肝经。

用法用量 煎服6~10g外用适量

歌诀 鹅不食草归肺肝,善通鼻窍散风寒,

化痰止咳兼解毒,鼻塞头痛服之痊。16.胡荽

药性 辛,温。归肺、胃经。

用法用量 煎服外3~6g用适量

使用注意 热毒壅盛而疹出不畅者忌服。

歌诀 胡荽辛温主归肺,透疹消食并开胃,

疹出不畅立即服,发散风寒感冒退。17.柽柳

药性 辛,平。归肺、胃、心经。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麻疹已透者不宜使用。用量过大易致心烦、呕吐。

歌诀 柽柳药性是辛平,归肺入胃与心经,

发表透疹除瘙痒,祛风除湿痹痛停。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1.薄荷

药性 辛,凉。归肺、肝经。

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

歌诀 辛凉解表疏风热,归经肺肝是薄荷

疏肝行气利头目,利咽透疹辟湿浊2.牛蒡子

药性 辛、苦,寒。归肺、胃经。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气虚便溏者慎用。

歌诀 牛蒡利咽功效全,归经肺胃辛苦寒,

解毒消肿透风疹,疏散风热清肺痰。3.蝉蜕

药性 甘,寒。归肺、肝经。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歌诀 疏散风热用蝉蜕,止痉明目翳障退,

利咽开音透麻疹,苦寒清热归肝肺。4.桑叶

药性 甘、苦,寒。归肺、肝经。

用法用量 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

歌诀 桑叶甘苦药性寒,清肺润燥平抑肝,

明目镇咳散风热,凉血止血疗外感。5.菊花

药性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用法用量 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歌诀 菊花苦甘辛微寒,平息初温风热散,

清热解毒疗疮痈,功擅明目平抑肝。6.蔓荆子

药性 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用法用量 煎服,5~9g。

歌诀 蔓荆微寒味辛苦,轻浮上行风热疏,

归属肝胃膀胱经,善疗面疾清头目。7.柴胡

药性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本品性升散,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歌诀 柴胡苦辛归肝胆,解表退热善疏散,

提陷升阳托脏腑,截疟更可解郁肝。8.升麻

药性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用法用量 煎服,3~9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使用注意 麻疹已透、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者忌用。

歌诀 升麻性寒味辛甘,归经肺脾胃大肠,

清热解毒升阳气,解表透疹口疮散。9.葛根

药性 甘、辛,凉。归脾、胃经。

用法用量 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歌诀 葛根透疹味辛甘,解肌退热治外感,

功擅生津止消渴,升阳止泻热毒散。10.淡豆豉

药性 苦、辛,凉。归肺、胃经。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歌诀 豆豉辛凉治外感,归经肺胃善除烦,

宣发郁热除胸闷,配伍栀子最灵验。11.浮萍

药性 辛,寒。归肺、膀胱经。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使用注意 表虚自汗者不宜使用。

歌诀 浮萍辛寒止痒棒,利尿消肿归肺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