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15:48:55

点击下载

作者:曹国岭 陈晓华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试读:

前言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其主要业态包括网络借贷、移动支付、互联网银行、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保险、互联网票据等。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了新的大门,在满足小微企业、中低收入阶层投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引导民间金融走向规范化,以及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等细分行业的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备受市场追捧。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已经有超过4000家P2P网贷平台,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金融近几年在我国的迅猛发展,让很多人发出了“互联网金融会取代传统金融机构”的惊呼。但是,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仍属于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经营的本质属性,也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

互联网金融在异军突起的同时,由于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监管乏力等原因,不良事件时有发生,暴露出了重大风险隐患,主要风险包括非法集资和金融传销;金融诈骗;经营者卷款跑路;行业发展门槛过低,缺乏规则和监管;行业相关公司风控水平严重不足;从业机构的信息安全水平不高;信用体系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不健全等。

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披着“金融创新”外衣进行金融诈骗或者非法集资等非法活动的“伪互联网金融公司”,“泛亚”“e租宝”“上海申彤大大”等非法集资案件的集中爆发,对行业的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仅2016年一季度,涉及非法集资的立案数就高达2300余起,涉案金额超亿元的大案明显增多,引发了社会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恐慌和担忧。

在社会舆论对互联网金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向时,作者认为有必要澄清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二是如何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从本质上说,无论“互联网+非法集资”还是“互联网+诈骗”,都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变异,而不是互联网金融,只有“互联网+真正的金融服务”才是互联网金融。因此,不能因为发生了一些风险案件就简单地否定互联网金融。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伪互联网金融进行打击和专项整治,互联网金融行业将会迎来健康发展的环境。

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行业内部的竞争加剧以及行业监管日趋严格,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的风险逐步暴露,并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监管部门对部分互联网金融业务如互联网保险已经有了监管规范,但对P2P网络借贷等业务的监管尚未成型,因此这类企业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巨大不确定性。此外,互联网金融公司内部的组织形态、管理方式、风控体系等也尚未形成公认的标准,这将加大其经营风险。

鉴于此,为了使更多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有更全面的了解,为了使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创业者和从业人员增强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特地编写了这本《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一书。

本书的内容立足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真实风险情况,从行业现状和实际运营的角度出发,全方位介绍了P2P网络借贷、互联网众筹、移动支付、网上银行、互联网保险等细分行业的风险,对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如何加强公司自身风险控制,对互联网金融投资者、消费者如何加强自我保护和规避风险给出了很多意见,也为监管者如何在把握监管与创新之间的平衡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书在做到专业性的同时,兼顾了风险防控知识的普及,所以本书不仅适合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和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阅读,而且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本书也可以作为金融类院校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教材或辅助读物。

本书在策划与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的大力支持,由中心的专家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总体把关。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北邮在线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邮系移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北邮在线互联网金融教育学院对于本书的写作与出版,更是进行了全方位的支持。北邮在线互联网金融教育学院致力于中国互联网金融普惠教育,目前已经开发出中国首个互联网金融线上教育平台及互联网金融教育实践平台。上述多家机构协同合作,打造了包括本书在内的一系列互联网金融培训教材。

在此,对于蒋北、卢明明、刘宝亮、崔慧勇、耿丽丽、许亮、李莉影、陈云娇、于海力、冯少敏、张云叶、任学武、刘瑾、贺延飞、靳鹤、王俊娜、卢光光等人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深表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在此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第一章金融风险与管理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风险的积累与爆发所形成的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引发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和随后发生的欧债危机使得金融风险迅速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本章介绍了金融风险的含义、特征、种类和影响,并阐述了金融风险的管理方法,有利于读者对“金融风险”形成全面、宏观的认识。一、金融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风险是指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全面认识金融风险的含义和特征,具有基础性作用。(一)金融风险的含义

从风险度量的角度讲,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未来收益偏离其期望值的可能性和幅度。

从层次上来讲,金融风险可分为微观金融风险和宏观金融风险。微观金融风险是指微观金融机构在从事金融经营活动和管理过程中,发生资产或收益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能性一旦转化为现实损失,就会使该金融机构遭受金融资产的亏损,甚至可能因资不抵债而破产倒闭。宏观金融风险是指整个金融体系面临的市场风险,当这种风险变为现实时,将会导致金融危机,不仅会对工商企业等经济组织产生深刻影响,对一国乃至全球金融及经济的稳定都会构成严重威胁。(二)金融风险的特征

金融风险有四个特征,如下图所示。

1.隐蔽性

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是不完全透明的,金融风险并非是金融危机爆发时才存在,金融风险一直伴随着金融活动,但常常因信用活动的表象而掩盖金融风险的存在与大小。

2.扩散性

一家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时,不仅危及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还会引起多家金融机构的连锁反应,最终使金融体系陷入瘫痪,从而引起社会动荡。

3.加速性

金融机构一旦发生经营困难,会失去社会信用基础,会加速金融机构倒闭、破产的速度。

4.可控性

控制金融风险并不是说消除风险,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控制金融风险是把金融风险降到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二、金融风险的种类

对于金融风险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关注点。按照风险来源的不同,金融风险主要分为六种,即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这些市场因素对金融参与者造成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通过对其竞争者、供应商或者消费者所造成的间接影响。

市场风险分为四类,如下图所示。

1.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中将利率风险定义为:利率变化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使其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从而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2.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不利变动而导致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汇率风险一般因为银行从事以下活动而产生:一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外汇交易服务或进行自营外汇交易活动(外汇交易不仅包括外汇即期交易,还包括外汇远期、期货、互换和期权等金融和约的买卖);二是商业银行从事的银行账户中的外币业务活动(如外币存款、贷款、债券投资、跨境投资等)。

3.股票价格风险

股票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持有的股票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4.商品价格风险

商品价格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各类商品的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这里的商品包括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某些实物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品和贵金属等。(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增加核销呆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

信用风险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原因造成。(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可能损失的风险。当金融参与者无法通过变现资产,或者无法减轻资产作为现金等价物来偿付债务时,流动性风险就会发生。

流动性的极度不足会导致银行破产,因此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致命性的风险。但这种极端情况往往是其他风险导致的结果。例如,某大客户的违约给银行造成的重大损失可能会引发流动性问题和人们对该银行前途的疑虑,这足以触发大规模的资金抽离,或导致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为预防该银行可能出现违约而对其信用额度实行封冻。两种情况均可引发银行严重的流动性危机,甚至破产。(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金融参与者潜在损失的可能性。目前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与管理正日益受到重视:从定性方面看,各类机构需要通过努力完善内部控制,以减少操作风险的可能性;从定量方面看,机构还要把一些其他学科的成熟理论(如运筹学方法)引入到操作风险的管理当中。(五)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指金融企业因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经营管理水平差、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恶化,以及错误的舆论导向和市场谣言等其他事故而使金融企业在声誉上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声誉风险对金融企业各项业务的损害极大,因为金融企业的业务性质要求其能够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六)法律风险

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应当遵守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法规。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违反法律要求导致金融机构不能履行合同,从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进而可能给金融机构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为法律风险。三、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影响

从层次上来讲,国民经济分为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微观经济是指个别企业的经济活动,如个别企业的生产、供销等。微观经济的运行,以价格和市场信号为诱导,通过竞争而自行调整与平衡。

宏观经济是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总水平;劳动就业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宏观经济的运行,有许多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达到的领域,需要国家从社会全局利益出发,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

金融风险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尽相同,造成的后果也不一样,本节主要分析金融风险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一)金融风险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金融风险对微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1.影响经济发展

给经济主体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其生存和发展。金融风险的直接后果是给金融活动的参与者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其损失之大,可谓触目惊心。

2.影响投资者或存款人的信心和预期

金融风险是引发信心危机的基本因素,一旦投资者对金融市场失去信心,就会引起恐慌性抛售,导致证券价格或汇率的急剧下降;如果存款人对银行失去信心,就会纷纷提取存款,形成挤提风险,引发银行危机和银行倒闭;金融风险还会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因为金融风险越大,则风险溢价也相应越大,于是调整后的收益折扣率也越大。

3.增大金融交易成本

金融风险的存在增大了经济主体的管理成本,而且由于金融资产难以正确估价,金融交易难以顺利完成,或者金融交易能够进行,而增大了交易成本。

4.降低资金利用率

由于金融风险的广泛存在及其后果的严重性,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其流动性变化的不确定性,难以准确安排备付金的数额,导致大量资金闲置。此外,由于金融风险的存在和担忧,一些单位和个人不得不持有一定的风险准备金,一些消费者和投资者会持币观望,从而也造成社会资金闲置,增大机会成本,降低资金利用率。(二)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四、金融风险的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是指通过消除和尽量减轻金融风险的不利影响,改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经营,从而对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金融风险管理对经济的作用

对微观经济而言,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具有四个方面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1.避免或减少金融风险造成的损失

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可以使经济主体以较低的成本避免或减少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资金借贷者、外汇头寸持有者、股票买卖者等市场参与者通过对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的变化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并采用措施对这些市场风险进行规避,可以避免在金融交易中出现亏损。

债权人根据严密的资信评估体系对借款人进行筛选,可以在事前规避信用风险;发放贷款后,债权人还可以凭借完备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防止借款人到期不履行还本付息的义务。金融机构或企业经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可以避免雇员利用职务之便从事违规金融交易,从而防止内部人为谋私利而损害所有者利益。

2.稳定现金流量

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可以稳定经济活动的现金流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免受风险因素的干扰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经济主体通过制定各种风险防范对策,能够在经济、金融变量发生波动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相对稳定的收入和支出,从而获得预期利润率。

3.为经济主体的决策奠定基础

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为经济主体做出合理决策奠定了基础。首先,金融风险管理为管理经济主体划定了行为边界,约束其扩张冲动,也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起到警示和约束作用;其次,金融风险管理也有助于经济主体把握市场机会。

4.促进金融机构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有利于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金融风险管理能够使金融机构或企业提高管理效率,保持稳健经营,避免行为短期化。同时,一个拥有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的金融机构或企业在社会中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客户信任,从而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对宏观经济而言,金融风险管理的作用同样重大,金融风险管理有助于维护金融秩序,保障金融市场安全运行,有助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并健康发展。(二)微观金融风险管理

微观金融风险管理是指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个体行为,它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附属部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管理中,其管理的目标受到经济实体经营的总方针和总目标的制约,也受到风险管理成本的制约;既受到客观环境和业务特征的制约,也受到决策人员个人偏好和主观判断的影响。

概括起来,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三)宏观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会对宏观经济造成极大危害,要消除这些危害,仅靠经济实体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市场管理者(如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对整个市场进行风险管理。这种风险管理称为宏观金融风险管理。

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着眼于整个金融市场,对市场上每个参与者的行为进行约束,降低市场的交易风险。具体来说,宏观金融风险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宏观金融风险管理采用的手段主要有四类,如下图所示。(四)金融风险管理的程序

金融风险管理可分成四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1.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就是认识和鉴别金融活动中各种损失的可能性,估计损失的严重性,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2.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和管理方案的设计

金融风险管理有多种策略,应付每种风险也具有多种不同方式。金融风险管理必须根据各种风险的特征、大小来选择恰当的策略,并相应制定出具体的行动方案,以便实施。

3.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与监控

金融风险管理方案必须付诸实施才能达到管理的目标,如用期货套期保值必须把握时机购进相应的期货合约品种、数量等;同时,要随时监控风险的变化情况,必要时需要调整,以增强金融风险管理的效果。

4.金融风险的评估与总结

金融风险管理的评估与总结,既是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激励提高风险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与环节,也是为以后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工作做准备。第二章互联网金融的种类与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具有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特征。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技术全面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种类包括P2P网络借贷、移动支付、互联网众筹、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

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由于野蛮发展、法规缺位、监管不力造成的问题和风险,这些风险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对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互联网金融的种类

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通过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商业现象进行剖析,可以将互联网金融分为六大种类:P2P网络借贷、移动支付、互联网众筹、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一)P2P网络借贷

P2P是英文peer-to-peer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又称点对点)网络借款,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

P2P网络借贷模式,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络信贷公司(第三方公司、网站)作为中介平台,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信息发布和交易实现的网络平台,把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由借贷双方自由竞价,平台撮合成交,在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P2P网络借贷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这也是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二)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三)互联网众筹

所谓众筹,就是大众筹资,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众筹融资可以聚集众多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资本,为创意项目和中小微企业提供规模融资。众筹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连接社会闲散资金与企业创新发展的一个崭新投融资渠道,对于丰富大众融资、改善企业融资、遏制非法集资等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有人形象地称众筹就是民间金融阳光化、标准金融非标化。互联网众筹因其独特的普惠金融优势,被誉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行之有效的金融创新。(四)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与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控方面有的放矢。

大数据能够通过海量数据的核查和评定,增加风险的可控性和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对于风险发生的规律性有精准的把握,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水平。虽然银行有很多支付流水数据,但是各部门不交叉,数据无法整合,大数据金融的模式促使银行开始对沉积的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大数据将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品牌和服务,做到精细化服务,对客户进行个性定制,利用数据开发新的预测和分析模型,实现对客户消费模式的分析以提高客户的转化率。

随着大数据金融的完善,企业将更加注重用户个人的体验,进行个性化金融产品的设计。未来,大数据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存在于对数据的采集范围、数据真伪性的鉴别以及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五)信息化金融机构

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通过广泛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服务产品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信息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

金融信息化是金融业发展趋势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机构则是金融创新的产物。目前金融行业正处于一个由金融机构信息化向信息化金融机构转变的阶段。总的来说,相比较于传统金融机构,信息化金融机构有三大特点,如下图所示。

随着金融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化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出以下新特点。

虽然人们现在对汇款不用跑银行、炒股不用去营业厅、上网可以买保险都已习以为常,但这些都是金融机构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基础上并进行信息化改造之后带来的便利。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更多的将是如何更快、更好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并依托自身资金、品牌、人才、风控体系的优势来应对非传统金融机构带来的冲击。(六)互联网金融门户

互联网金融门户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销售以及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互联网金融门户采用金融产品垂直比价的方式,将各家金融机构的产品放在平台上,用户通过对比挑选合适的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门户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提供理财投资服务和理财产品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提供保险产品咨询、比价、购买服务的保险门户网站等不同类型的细分门户。

互联网金融门户提供了交易环节外的在线金融服务,它结合了大数据技术、垂直搜索技术与金融顾问、贷款初审和传统金融服务,实现了金融搜索方式以及金融业务流程的更新。其核心在于利用数据的可追踪性和可调查性的特点,根据客户需求,为其筛选匹配符合条件的金融产品。

在盈利方面,现阶段互联网金融门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佣金、推荐费、广告费、培训费以及咨询费等。总体来看,无论是佣金、广告费还是推荐费,互联网金融门户盈利的核心在于流量以及转化率。与吸引流量相比,更为重要的是在流量基础上提高转化率,因为互联网金融门户处理信息的成本在短期内很难降低,所以在流量固定的假设条件下,互联网金融门户的转化率越高,收益也就越高。

因此,互联网金融门户要注重网站内容与页面设计,提供内在价值高的金融产品,同时创新搜索方式,简化操作流程,努力增强用户黏性,从而提高转化率,使互联网金融门户获取稳定且可持续的收入。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类别

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风险问题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随着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取得了快速发展。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规模急剧扩张、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因此也暴露出了许多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即信用违约和欺诈风险、互联网技术风险、法律风险、政策与监管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消费者权益被侵犯风险。(一)信用违约和欺诈风险

信用风险指交易对象没有能力继续履约而给其他交易对手带来的风险。大部分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对投融资双方的资质审查不严格,准入门槛要求低,而且信息披露制度普遍不够完善。互联网上的融资方经常在高杠杆比率下经营,无抵押无担保状态下的借款现象比较多。

加上我国征信机制不够完善,网络数据的数量不够、质量不高,在这些条件下,互联网交易双方地域分布的分散化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愈加严重,甚至加剧了信用风险。

又如,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推出高收益、高流动性的产品,看似诱人的回报背后实际隐藏着期限错配问题,容易导致流动性风险。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信用违约和欺诈案件频发,网贷平台“卷款跑路”的现象频频出现。2016年1-4月跑路的P2P平台超过300家,30%的P2P平台出现了运营困难的情况。

总体看,出现问题的P2P平台数量远超2015年同期。

由于我国很多P2P网贷平台借给融资者的资金都是从不同的投资者手里集中起来的期限不同的资金,如果融资者出现了违约现象,就会造成资金链断裂,从而产生信用违约的风险。

有些P2P网贷平台信息披露极为不透明,有的通过编造投资项目、虚假债权等来诈骗资金,还有的贷款人在一家平台上发生违约后又去另一家平台贷款。有些融资平台通过虚假的宣传在市场上进行不正当竞争,以高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但这类高额年收益大大超出了货币基金有可能达到的平均年收益,最后很可能成为无法兑现的欺诈活动。(二)互联网技术风险

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之后,一些带有互联网特色的技术风险也随之而来,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互联网技术风险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安全问题。技术的不成熟,会导致信息泄露、丢失、被截取、被篡改,影响到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这些信息安全问题进而又会造成用户隐私泄露,威胁用户资金安全。(三)法律风险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但由于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监管乏力等,致使许多并非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以“金融创新”的外衣为掩护,进行金融诈骗或者非法集资等非法活动,深刻地影响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体生态。

在诸多法律风险中,容易涉嫌非法集资是最大的风险。无论是异化了的P2P网络借贷融资还是互联网公众小额集资形式,其运营都缺乏法律依据,现有的制度没有明确其性质而使其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现实中也出现了许多假借P2P网络平台而进行非法集资的事件,如“e租宝”等事件。

除此之外,法律风险还体现在利用互联网金融从事洗钱活动,个人信息泄露,擅自发行公司、企业债券,经营者挪用资金、职务侵占,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虚假融资等。(四)政策与监管风险

政策与监管风险来自两个方面。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业务本身可能违反法律法规,其次政策与监管的变化可能会使互联网金融创新无法顺利进行。

金融是一个高度专业、高度复杂、充满风险的行业,因此必然会面临政策和监管的约束。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我国还没有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行业和监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法律界定模糊,创新项目很容易触碰监管红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有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在业务创新过程中会发生变质,例如演变成非法集资、洗钱等。此外,政策与监管本身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创新领域的监管政策可能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对创新业务造成阻碍。(五)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在金融行业是普遍存在的,同时也是金融行业最惧怕的风险,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有两种,如下图所示。

1.理财资金远大于债权资金

目前已经有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显现出这样的问题,投资理财者把钱充值到平台,但是却迟迟买不到理财。打着饥饿营销的幌子的背后,实际上是没有足够的债权进行匹配。这种情况下,且不说这笔资金的利息问题,很可能还会牵扯到法律问题,也就是常说的资金池问题。

2.规模越大,流动性风险也越大

当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在一个时间点面临客户批量赎回,也就是所谓“挤兑”风险出现的时候,可能就会遭受灭顶之灾。(六)消费者权益被侵犯风险

对互联网上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够重视,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足等同样是我国存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之一。互联网金融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交易信息往往通过网络来传输,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是极有可能被篡改或盗取,而且交易行为往往是跨区域的,交易的主体不可能到现场去确认交易各方的身份是否合法,在监管力度不够和社会信用环境缺乏的条件下,就会发生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情况。

由于互联网金融法律环境的缺乏和诚信体系的不完善,在交易中违约的成本很低,而且消费者在权益分配上是处在弱势的,如果风险事件发生,消费者将是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首先承担者。况且,目前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形成强大的自主性风险防御体系,面临监管缺失的格局没有最后贷款人保护,如果产品违约,最终还是由消费者自己来买单。

此外,消费者隐私泄露、个人信息买卖等事件频出,二维码支付、快捷支付等无卡支付新技术也存在着风险隐患,这都将影响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的信心。三、互联网金融的防范措施与监管意见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成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一批违法经营金额较大、涉及面较广、社会危害严重的互联网金融案件陆续发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疑虑,更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在改善金融效率与维护金融稳定之间实现平衡,需要监管层、从业者共同付出努力。(一)互联网金融企业要严格守法

互联网金融企业作为行业的经营主体,要自觉守住法律底线和政策红线,P2P网络借贷平台要做好信息中介服务,不设资金池,不发放贷款,不非法集资,不自融自保,不从事线下营销;股权众筹平台不得发布虚假标的,不搞自筹,不搞“名股实债”或变相集资;移动支付机构不得占用客户备付金,不得变相开展跨行清算业务。

互联网金融公司要把保护消费者权益摆在首要位置,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积极通过技术创新、系统优化、流程改造等防范风险;切实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保证消费者充分了解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有效管理和规避风险。(二)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面对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事件的不断爆发,立法部门应当加大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立法力度,尽快建立统一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体系,让监管执行有法可依、责任明确。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1.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

基于传统金融制定的法律法规体系有效性逐渐减弱,与现有的监管理念存在不匹配的问题,致使部分互联网金融行业发生事故时法律责任不明确,处罚依据不清晰,违规行为不能有效被遏制。应尽快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法律规范,加强对网络信贷、第三方支付等新型业务的约束,严厉处罚违法、违规现象。

2.明确法律监管主体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在于产品的重新组合和形式的改变,其本质就是金融产品,建议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产品进行重新梳理和界定,分类明确其监管主体,其他机构配合监管。

3.制定全面的市场准入办法和管理制度

部分互联网金融业务呈现“三无”——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的情况,致使非金融机构短时间内大量介入金融业务,增加了金融机构冒险经营的动机。为保障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建议对申请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企业提出更高要求,严格审查其准入资格,从源头防范系统性风险。(三)创新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模式

运作方式网络化、形态虚拟化是互联网金融的特征,互联网金融涉及的业务范围广而多,打破了传统金融“分业监管”的模式,出现交叉重复监管或是监管空白,改变和创新监管模式是适应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监管模式可以从四个方面出发,如下图所示。

1.建立跨部门监管体系

互联网金融具有明显的跨行业跨市场的特征,突破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界限,对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应建立包括一行三会、工商、工信、司法等相关部门在内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监管责任。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有效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获取信息渠道匮乏,不仅制约着借贷业务的发展,也加大了融资贷款的风险。应设立全面的信息共享系统,披露各金融机构的财务指标、经营状况、风险控制等信息,完善个人征信信息,给借贷双方提供有效的平台进行信息查询,以利于防范风险。

3.加强国际合作

互联网金融已经超越国界的限制,快速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监管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的监管模式,加强与国外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协调,积极与国际间的监管组织合作,打击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的洗钱、诈骗、资金非法转移等违法行为,打造健康的互联网金融环境。

4.实施针对性监管

互联网金融企业模式存在差异,所涉及风险不完全相同,需要在统一的监管体系下,根据企业风险特征实施针对性监管。针对信用风险问题和流动性风险问题应该分别实施不同的监管政策,如下图所示。

另外,还应建立一套应对大规模挤兑的应急预案。针对法律合规风险,应利用法律法规规定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各个方面,明确法律底线,促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法律的制定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对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以适应行业发展新动态。第三章P2P公司面临的风险及风险控制

P2P公司虽然外表看起来很光鲜,但说到底也是在经营一门生意。凡是经营“金融”的公司,其最大特点就是运营的风险要比一般的工商企业大很多。对于P2P公司来说,风险把控始终是最关键的。P2P公司能够经营下去的前提除了引进风险投资人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加强自身风险控制,减少坏账的冲击,如果风险控制做得不好,就很容易被坏账冲垮,最后不得不跑路。

P2P公司在经营风险的过程中,只有建立科学的风控体系,实行有效的风控分析策略,严格执行风控制度,才能稳健经营,取得长远发展。一、P2P的业务类型及风险点

P2P的业务类型是指P2P网贷平台开展业务的种类,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平台的收益水平和平台的风险点。对平台而言,是否能够构建从借款人及项目审核到抵押物的价值评估(真假鉴定、估价)、安全保管(质押、抵押登记、寄售、封存等)、坏账资产处置这一风控闭环体系,决定了平台的运营成败。(一)P2P的业务类型

P2P网贷平台是互联网贷款的网站,经过数年发展,目前有以下几种主要业务类型。(1)房屋抵押借款(含一抵、二抵、小产权房);(2)汽车抵押借款(含押车押证、押车不押证、押证不押车);(3)信用借款;(4)净值标;(5)供应链金融;(6)票据质押;(7)股权质押;(8)融资租赁收益权转让;(9)信托受益权转让。(二)P2P不同业务类型的原理及风险控制点

P2P不同业务类型的原理及风险控制点详见下表。(续表)

P2P平台的运营人员和风控人员在分析不同业务类型的风险时,关键在于找出该业务的风险点,并评估其风险点控制的难易程度,进而优化平台的风控模型,降低平台的运营风险。二、P2P行业的风控挑战

2015年中国的P2P行业继续高速发展,行业贷款规模已经突破1万亿元,同时几个大的案件也将该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相对于传统银行来说,P2P行业面对的客户风险较高,其面临的风控挑战更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客户风险较高

传统金融主要服务70%左右的客户,这些客户的共同特征就是还款能力强或者背景好。其他30%的客户包括中小企业和收入较低的白领、蓝领客户,银行不愿为他们提供服务。P2P公司则是主要为这些客户提供短期贷款、过桥贷款、消费贷款、发薪日贷款等。

大多数P2P公司的客户收入较低,不是银行的目标客户,其信用评分较低,在银行那里拿不到较好的贷款额度。传统金融认为这批客户还款能力较差,不愿意降低信贷审批要求为他们提供融资。

特别在当前经济调整阶段,这些小企业经营者或者中低收入人群缺少原始积累,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企业经营和收入波动较大,他们的还款能力不稳定。在P2P贷款客户中,还款能力不稳定的客户占很大比例,他们的信用风险较高,对P2P公司的风险控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二)客户信用信息不全

传统金融行业可以借助于人民银行的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数据实施信用风险评估,各个银行和信用卡中心也可以及时更新客户金融信贷信息,共享黑名单。在传统金融领域,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集中在一起,容易进行风险评估。

在P2P领域,大多数P2P公司没有接入人行征信系统,无法拿到客户全维度信用信息,例如客户财产、学历、收入、贷款、金融机构交易等信息。P2P企业在实施信用风险评估时,仅能够依靠客户提供的信息进行验证,信息来源渠道狭窄,信息不够全面。(三)“羊毛党”的增多

所谓“羊毛党”,是指专门选择各互联网渠道的优惠促销活动,以相对较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换取物质上实惠的人群,这一行为被称为“薅羊毛”。

当前,P2P公司的获客成本居高不下,普遍存在不做营销活动无法获取用户的现状,但是做了营销活动,会有大量非活跃用户冲着奖励到P2P平台投资,然后短时间内就撤资离开,这些人就是P2P的“羊毛党”现象。这种现象会造成P2P公司大量营销资源的浪费,并容易产生抹黑平台、诱发平台挤兑等现象。

1.“羊毛党”的类型

随着P2P的发展,羊毛党也从单一的获取奖励,发展到团队协作,以“职业特工队”的水准,大量地榨取P2P公司的资金,甚至于使P2P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倒闭。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目前市场的“羊毛党”有以下几类。

2.P2P公司应如何应对“羊毛党”

羊毛党是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产物。P2P平台的流量或者人气都会随着羊毛党的进入呈爆发式增长。一方面,羊毛党获得了他们想要的利益;另一方面,平台也从羊毛党身上获得了他们想要的广告效应。在如何处理好“羊毛党”这个问题上,平台运营者们应当考虑走出一条良性发展之路,转变烧钱推广、跑马圈地发展思路,将更多的经历和资金投入到自身平台的风控建设之中,通过不断优化业务模式和平台特色,去吸引真正具备理财需求的网络投资人。(四)恶意欺诈投资者众多

每家P2P公司的不良贷款率到底是多少,从来没有哪家对外公布过,但是依据行业经验,5%的不良贷款率是一个能接受的水平,这其中的主要损失来源于过高的互联网恶意欺诈、过高的信贷审批成本以及过高的获客成本。

恶意欺诈基本上以团伙作案为主,并且这些人越来越狡猾,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越来越进化,很难找到公共特征,也很难归纳,不容易及时发现。恶意欺诈的共性信息较少,即使有大量的坏种子,也不好建立风控模型来实施控制。(五)客户违约成本低,债务收回成本高

由于P2P公司的客户违约比例普遍较高,因此P2P公司大都建立了自己的贷款催收团队,当遇到贷款违约时,一般采用三种方式进行解决,如下图所示。三、P2P平台对借款人的风险识别及防控方法

P2P平台面对的借款客户形形色色,不同的借款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状况和不同的经济状况,这些借款人给平台带来的风险也各不相同,平台要掌握好对借款人的风险识别方法,确定具体借款事项和风险防范措施。(一)网贷借款人经验及能力不足的风险及防控方法

此种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借款人行业经验和能力不足往往会导致其经营项目的失败,从而影响到正常还款。对于行业经验不足的借款人,网贷平台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降低风险。(二)网贷借款人居住不稳定的风险及防控方法

此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借款人非本地常住人口,在本地无固定居住地或无住房。

由于借款人居住不稳定,流动性很大,在贷款后如果借款人离开当地,则对贷款的回收会造成很大麻烦。

如果向居住不稳定的借款人发放贷款,网贷平台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降低风险。(三)网贷借款人或家人的健康风险及防控方法

此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借款人身体不健康或有严重疾病,借款人家人有重大疾病。

如果借款人或其家人有重大疾病等健康问题,借款人往往会花费巨资用在治疗上,从而会影响其还款能力,如果借款人死亡,其债务往往也得不到落实,进而使贷款落空。

借款人本人如果有重大疾病等健康问题,网贷平台最好不给予贷款;如果是其家人有重大疾病等问题,网贷平台可以考虑增加担保。(四)网贷借款人信用风险及防控方法

此种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有上述不良信用行为的人,如果是恶意的,网贷平台应拒绝为其提供贷款。如果是借款人虽有上述拖欠,但是非恶意行为,且时间都不长,只是其信用观念淡薄,没有意识到信用记录的重要性,同时借款人是有还款能力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与借款人就信用意识进行交流和沟通,提高借款人的信用意识,增强其信用观念。如果借款人接受,则可先向其提供小金额的贷款,并要求提供担保。如果以后还款记录良好,可逐步增加贷款金额。(五)网贷借款人还款能力不足的风险及防控方法

此种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当借款人出现贷款申请额与其还款能力不足时,应降低贷款额度,在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内发放贷款,也可要求提供抵押或保证担保。四、P2P平台债权转让的模式及风险防范

自2016年起,国家加大了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4月14日,央行出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涉及P2P、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跨界资管、互联网金融广告等多个领域。方案中要求P2P和股权众筹平台未经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