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20:20:53

点击下载

作者:燕子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作者:燕子排版:Lucky Read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时间:2016-09-01ISBN:9787569910247本书由北京竹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一直以来,从孩子呱呱坠地之后,父母们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听话。鲜有父母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感到高兴的,大多数父母在晒孩子的时候,都夸奖孩子如何乖巧懂事,对父母的话如何言听计从。

的确,一个听话的孩子能让父母省心省事,无须因为孩子的执拗或者顽皮而煞费脑筋,生活也貌似能轻松很多。为此,很多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都在培养孩子听话的能力。殊不知,这样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失去自主性、创新性,变得唯唯诺诺,习惯性地依附于父母。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又有谁去安排他们的生活呢?到那个时候,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定会感到非常迷茫。

作为一切以孩子为出发点的父母,与其现在为了省事时时刻刻教导孩子听话,不如采取更好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和孩子之间实现真正的沟通。只有这样,父母与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彼此,心灵融合。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很多母亲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父亲也任劳任怨一切为了孩子,但是父母并非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也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这一切,都是沟通不到位导致的。

有位妈妈带着四岁的女儿一起参加盛大的圣诞聚会,聚会上摆满了美味的食物,圣诞树上挂满了金光闪闪的礼物盒,这一切都让人兴奋不已。然而,聚会刚开始没多久,女儿就吵闹着要回家。妈妈劝说几次都没用,女儿甚至坐到地上哭闹,似乎这不是一个欢乐的聚会,而是让人厌恶不已的地方。无奈之下,妈妈蹲在女儿身边,想安抚她的情绪,带她回家。这时,妈妈突然惊讶地发现,女儿视线所及,根本看不到高高的餐桌上摆放的食物,而只是一条条摇来晃去的成人的腿和或圆或方的桌椅板凳的腿。妈妈知道女儿哭闹的原因了,显然谁也不愿意这么度过新年。就这样,妈妈带着女儿回了家。从此之后,妈妈每次和女儿说话都会蹲下来,与女儿的目光保持平行。

这件生活中的小事无疑向我们传达了一条很重要的信息,即孩子看到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也正因为如此,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也与成人完全不同。要想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与孩子愉快地沟通和交流,就应该蹲下来,认真观察孩子眼中的世界,习惯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孩子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让孩子乐于与父母沟通,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只有以对孩子的爱为支撑,以耐心为储备,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热爱孩子,体贴孩子,理解孩子,才能真正实现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父母们,你们已经踏上一场新的教育之旅,你想在旅途中找到与孩子最好的相处方式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不要再把孩子当成私有物品,而是像对待最尊贵的朋友一样对待他们吧!只要你耐心倾听,真诚与孩子交流,你就一定能够走进他们的心里,和他们成为真正的好朋友!第一章跟孩子沟通,先要懂孩子的心理

民间有句成语,叫“对牛弹琴”。它的意思是说,对着牛弹琴,牛根本就不懂得欣赏优美的琴声。在和孩子沟通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成人的表达方式和孩子交谈,那么也无异于对牛弹琴。只有了解孩子在相应年龄段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才能有的放矢,触动孩子的心灵,让亲子沟通达到预期效果。3~4岁孩子的身心特征:性格变化快,热衷于反抗

在3~4岁期间,孩子先是情绪平稳,和善友爱,继而变得焦虑,进入叛逆期。在刚刚进入三岁时,孩子非常快乐。他很喜欢分享,也善于接受外界的信息,安全感很强,因此心绪平静。他彬彬有礼,总是面带微笑,哭泣的次数大大减少。对于爸爸妈妈的要求,他总是能够快乐地接受,即使有些不情愿,也不会歇斯底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味逢迎,失去自我。在此过程中,他能够感知到自己正在不断成长,能力越来越强。在这个年龄段,他的依赖性比较强,很喜欢说“我们”。不管做什么,他都会说“我们”,因为这个词语意味着依赖和分享。他既依赖他人,也喜欢和他人分享。至此,他最喜欢且最依赖的人依然是妈妈。

正当爸爸妈妈暗自庆幸孩子从小魔头变成小绅士、小淑女时,孩子突然间又变了。因为,在你们不知不觉间,他已经顺着时间的长河流淌到生命的另一阶段。这个阶段,生命的河流就像从平静舒缓,突然进入激流和漩涡。孩子进入三岁半后,他们变得不再顺从乖巧,而热衷于反抗。在辛苦养育孩子的爸爸妈妈眼中,此时的孩子仿佛故意和他们做对,处处不让他们顺心。这个阶段,亲子之间特别容易发生争吵。以前水到渠成的事情,现在孩子都喜欢和爸爸妈妈对着干,例如吃饭、穿衣、洗澡、睡觉等。最让爸爸妈妈沮丧的是,在之前三年多时间里总结出来的应对孩子的方法,如今全都失效了。究其原因,亲子冲突除了孩子故意和爸爸妈妈对着干之外,还因为随着孩子年龄渐长,爸爸妈妈对他们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事实却是,孩子的成长出现了反复,并没有顺理成章地继续朝着成熟发展。这种情况通常会持续到孩子四岁前后。在此期间,爸爸妈妈要多用心观察孩子。

吉吉三岁半了。最近,妈妈发现她变化特别大。原本,在吉吉进入三岁之后,妈妈每天都在庆幸女儿变得乖巧顺从了,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动不动就哭个没完了。然而,好景不长,从进入三岁半开始,吉吉又像是变了一个人。她变得和小时候一样,不爱穿衣服,赖床。每天早晨,妈妈做好饭喊吉吉起床,都像是一项声势浩大的工程。因为幼儿园离家比较远,所以妈妈看着哭个没完没了也不愿意穿衣服的吉吉,总是要抓狂。每天早晨,看着一脸泪水的吉吉,妈妈都是一头汗水。

有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了吉吉去小区广场玩。在那里,吉吉遇到了好朋友珠珠,吉吉妈妈也和珠珠妈妈站在一起聊了起来。珠珠比吉吉大一岁,当吉吉妈妈满含苦恼地说出吉吉最近的“恶劣行为”时,珠珠妈妈马上感同身受,她以过来人的口吻告诉吉吉妈妈:“没关系的,慢慢熬吧,等到孩子四岁之后就好多了。我家孩子三岁半到四岁期间,也特别矫情,还很固执,我简直怀疑她是我的冤家呢!”和珠珠妈妈聊天之后,吉吉妈妈意识到吉吉也许在经历特定的成长阶段,因而查阅了孩子心理发育的相关资料,决定改变对待吉吉的方法。

第二天清晨起床,吉吉依然不配合。这时,妈妈说:“吉吉,等你穿好衣服,我们一起去麦当劳吃早餐吧!”吉吉马上高兴地一跃而起,还央求妈妈快点儿帮她穿衣服。去幼儿园的路上,妈妈一直在和吉吉聊一些高兴的话题,吉吉情绪很好,再也不像平时那样哭哭啼啼地去幼儿园了。偶尔吉吉表现出不想去幼儿园的意思,妈妈也马上赞扬吉吉:“吉吉真是特别棒呢,是妈妈的骄傲。吉吉比小妹妹表现好,小妹妹总是哭,吉吉却始终笑眯眯的,让妈妈心情也很好。”

对待三岁半的吉吉,妈妈从苦恼转变成顺从地接受从而和孩子沟通很顺畅。只有接受孩子,了解孩子心理发育的特征,爸爸妈妈才能少一些烦恼,让自己开心地陪伴孩子成长。试想,如果吉吉妈妈一直都怀着排斥、抗拒或者不耐烦的心情对待吉吉,那么吉吉的叛逆、对抗一定会愈演愈烈。与其抗拒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状况百出,不如接受孩子的一切,陪伴孩子一起走过成长的各个阶段。

对于三岁半的孩子来说,他们之所以表现得非常固执,并非是因为自信,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他们小小的心灵正在经受焦虑的煎熬。随着经验的增加,他们再也不像两岁多那样不知天高地厚,可以毫不犹豫地从高高的地方一跃而下。现在的他们,更加了解外界,更加意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甚至搭积木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使辛辛苦苦搭建好的高楼大厦坍塌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是,他们甚至连说话都不如半年前流利,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无法流畅地组织语言并且一气呵成地说出来。很多父母都因为三岁多的孩子突然有些结巴而感到担心,其实,这只是孩子紧张焦虑的一种表现。这个阶段,孩子的不安全感体现在很多方面,爸爸妈妈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发现。

孩子们三岁半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也越来越喜欢自己成为主宰。他们甚至学着对爸爸妈妈发号施令。很多妈妈都在孩子三岁半时倍感挫折。有些妈妈甚至会故意逃避,把孩子交给其他人养育,这样孩子就不能恃宠而骄了。当然,这种教养方式是不恰当的。妈妈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养育三岁半的孩子就很简单,很省心。4~5岁孩子的身心特征:自我意识萌发,希望独立

在经历了一岁左右的断奶期之后,孩子在4~5岁时,迎来了心理断奶期。细心的爸爸妈妈会发现,孩子一旦过了四岁,几乎每天都在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他成长的各个方面,例如生活自理能力更强,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更强,尤其是行动力,简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完成了从婴儿到幼儿的迅速转变。你会发现,四岁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洗漱、穿衣,但是到了四岁半左右,他们已经基本能够自理了。他们早晨起床之后按照每日既定的秩序,穿衣、洗漱、吃饭等。如果你是一个喜欢与孩子聊天的妈妈,你还会发现孩子的词汇量有了质的飞跃,他们不再只会说简单的词语,而是开始大量使用形容词等,说话更加生动。他们的表达能力迅速提升,甚至可以把自己一天的日程都讲给你听。

进入四岁之后,孩子有了“朋友”的概念。他们往往会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也许是同性,也许是异性。他和朋友会进行简单的交往,朋友对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你细心地听到年纪相仿的孩子在一起聊天,一定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这段时间内,孩子更加希望独立。他们希望能自作主张做一些之前爸爸妈妈不允许他们做的事情。当然,为了避免被惩罚,他们也会控制自己,不触犯规则。在买东西的时候,如果你让孩子付钱,孩子一定会非常高兴;家里需要倒垃圾的时候,如果你让孩子去楼下扔垃圾袋,他会获得莫大的成就感;如果幼儿园离家很近,你也可以让他独自去上学,那样他一定觉得自己瞬间变成了男子汉。在这段时期,如果爸爸妈妈用心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孩子的独立能力就会很强。

每个工作日的早晨都是忙碌而慌乱的。妈妈不但要给乐乐和爸爸做饭,还要送乐乐去幼儿园。这天早晨,爸爸提前出发去上班了。家里只剩下妈妈和乐乐。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乐乐终于刷完牙,洗完脸,也吃完饭了。这时,妈妈先帮乐乐穿好外套,自己才去穿外套。乐乐等得不耐烦,问:“妈妈,您好了没有啊?我要走了哦!”妈妈着急地说:“别催啦!”过了十几秒钟,乐乐又喊:“妈妈,您好了没有啊?”妈妈又气又急地开玩笑说:“你走吧,你自己走吧!”一分钟之后,妈妈穿好衣服走出家门,突然发现乐乐居然没有站在楼下等她!

惊慌之余,妈妈脑海中一片空白,但好歹没有失去理智。她骑上自行车,急忙顺着日常走的路开始找乐乐。一直走到三四幢楼之外,妈妈才看到乐乐的身影。他穿着宝蓝色羽绒服,戴着帽子和围巾,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再往前就是小区里的路了,会有车辆。妈妈原本想喊乐乐一声,又想观察他会不会过马路,就一路尾随。还好,乐乐左看看右看看,看到没有车辆,便迅速小跑着通过了道路。这时,妈妈依然在后面尾随,突然听到乐乐在唱歌。妈妈忍俊不禁,就在这时,乐乐回头张望,看到了妈妈。

妈妈把乐乐抱到自行车后座上坐好后问道:“你怎么自己走了?”乐乐沾沾自喜地说:“您不是让我先走嘛!”妈妈说:“傻孩子,你一个人上学会害怕吗?”乐乐不好意思地笑了,说:“说真的,还是有点儿害怕的。不过,我一唱歌,就没那么害怕了,所以我就边唱歌边走。”妈妈表扬乐乐:“妈妈看到你过马路了,你还是很有安全意识的。你左看看右看看,没有车才过的,对吧?”乐乐喜滋滋地点点头。妈妈温柔地说:“不过,妈妈认为你还太小了,路上车太多,应该等妈妈送你。等你长到9岁的时候,就可以自己上学了。”听到妈妈的话,乐乐无限憧憬着9岁之后独立上学的日子。这次之后,乐乐越来越独立了。

在这个事例中,乐乐的独立意识已经萌芽了。乐乐的妈妈很聪明,她没有劈头盖脸地数落乐乐,而是表扬了乐乐,认可乐乐过马路的表现。只有这样,乐乐才乐意把妈妈的意见和建议听到心里去。

每个孩子到了四岁之后,都会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不想再安分地守在爸爸妈妈身边,而想要独立去干很多事情,尝试新鲜的事物。如果能够事先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就会理解孩子的所言所行,更好地引导孩子。一味地压制或者管制,并不能让孩子更加听话。反而,要想与孩子更好地沟通,就一定要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里。

大多数四岁的孩子还会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行为过度。他们似乎很容易激动和冲动,比如,他们气急败坏的时候会说脏话,吐口水,还会打人。当然,高兴的时候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会大肆庆祝,甚至给别人带来麻烦。不管是哭还是笑,四岁的孩子都那么热烈奔放。他们的语言表达也很夸张,例如他们喜欢说“比天还高”“比宇宙还大”“比魔鬼更可恶”。似乎只有这样极端的形容,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如果你知道四岁孩子总是喜欢这样夸大其词,你就会渐渐适应他们夸张的表达方式。

也许这么说,父母一定会很担忧。四岁的孩子这样冲动顽皮,如何才能变得懂事呢?不用担心,孩子到五岁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乖巧。这个过程,是在孩子自身的成长中完成的,无须外界过多的干扰。也许在你不经意间,他突然就乖巧懂事了,能够平静地讲道理,做事情也更加有分寸。这就是成长的奥秘。5~6岁孩子的身心特征:感情相对稳定,渴望关爱

对于孩子的成长经历而言,5~6岁是比较稳定的时期。5~6岁的孩子,非常温顺乖巧,也很安静。他们不再那么叛逆,凡事都和父母对着干。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更完善,甚至可以对自己做出评价。正因为如此,他们不再一味地相信爸爸妈妈的评价。这个时期的他们,变得更加客观,能够从几个方面看待问题,开始有自己的思考。

相比较小时候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情感更加稳定。这一点,从他们的人际关系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有了稳定的朋友,每天都喜欢和朋友一起玩耍。他们的感情也更加内敛,如果说以前摔倒了会马上号啕大哭,那么现在他们已经学会了承受。他们摔倒了,会忍着疼,尽量不哭出来。他们喜欢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并且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5~6岁的孩子开始对婚姻敏感。他们最先想要嫁给爸爸或者迎娶妈妈,渐渐地开始喜欢身边的小朋友,并且公开讨论自己要和谁结婚。甚至,他们对选择与谁结婚,还会有自己的考量和权衡。这个时期的孩子对数字更加敏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的他们很喜欢把数学运用于生活之中,所以买菜的时候让他付钱,或者去超市的时候让他结账,对他都是很好的锻炼。

六岁的闹闹有了一个小妹妹。小妹妹刚刚诞生时,闹闹兴奋极了,不管看到谁,都会炫耀自己有小妹妹。然而,没过两个月,闹闹就不喜欢小妹妹了。原来,全家人在照顾小妹妹的时候,忽略了闹闹。虽然闹闹已经可以自己穿衣服、洗漱,自己吃饭,但是,他还是感受到自己被冷落了。

有一天,爸爸刚刚下班回来,就去卧室抱起小妹妹。这时,闹闹再也忍不住委屈的泪水,说:“你们只关心小妹妹,只抱她,不抱我。”听到闹闹吃醋了,全家人都笑话他,说:“你都六岁了,是个男子汉,怎么还要抱呢?你可以自己走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小妹妹很小,还不能自己走路啊!”闹闹一言不发,回到自己的卧室关上门。后来,妈妈意识到闹闹也许很失落,就去看闹闹。不想,闹闹正一个人躲在房间里伤心地哭呢。妈妈问:“闹闹,你为什么哭啊?”闹闹难过地说:“妈妈,您是不是不爱我了。”妈妈笑着说:“傻孩子,我们怎么会不爱你呢?”闹闹又问:“那您为什么抱小妹妹,不抱我呢?妈妈,您可以抱我吗?”这次,妈妈没有笑闹闹有了小妹妹之后行为退化,而是坐在闹闹身边,把闹闹抱在怀里,一本正经地告诉闹闹:“闹闹,爸爸妈妈永远都爱你。不管我们有几个孩子,我们最爱的就是你,因为你是爸爸妈妈的第一个孩子。你是妹妹的哥哥,你也应该和爸爸妈妈一起爱妹妹,好吗?”听了妈妈的话,闹闹开心地笑了。

在这个事例中,闹闹吵着也让爸爸妈妈抱,并非是为了争风吃醋,而只是想验证爸爸妈妈是否像爱小妹妹一样爱自己。如果家里人一味地说闹闹已经长大了,不用抱了,那么闹闹一定会认为爸爸妈妈不爱他了。其实,孩子的心思是很细腻的。只需要抱抱他,他心里的疑虑就会解开,何乐而不为呢?况且,即使没有小妹妹,爸爸妈妈也是应该多多拥抱六岁的闹闹的。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是在“作”。实际上,孩子说出的是自己真正的需求。如果爸爸妈妈太粗心,那么孩子稚嫩的心灵也许就会因此受到伤害,影响未来的人生之路。5~6岁的孩子,非常安静内敛,也充满爱心。要想让他们快乐地成长,爸爸妈妈就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关心,这样他才能更加快乐幸福。6~7岁孩子的身心特征:内心充满矛盾,行为两极化

和5~6岁的孩子相比,6~7岁的孩子简直判若两人。他不再像五岁时那么安静内敛,而是变得非常纠结,犹豫不定。他处于不断地快速变化之中,更加勇敢坚强,成熟独立,也更富于冒险精神。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很纠结。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他的内心深处总会产生一种冲动,让他情不自禁地想要做出完全相反的选择。对于六岁的孩子来说,走过六岁是很艰难的一段心路历程。不管面对什么事情,他都拿不定主意。尤其是在选择的时候,简直就像患了选择恐惧症。就像一个贪心的人想要鱼和熊掌兼得一样,六岁的孩子也希望面面俱到。然而,生活逼着他必须做出明确的选择,不管过程多么艰难。在大事情上,一旦做出选择之后,六岁的孩子又表现得非常顽固,很难改变主意。与此相反,在小事情上,他总是颠来倒去地选择,纠结不已。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妈妈其实可以帮助孩子分析现实情况,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清晰地权衡利弊,进行比较,最终拿定主意。

六岁的孩子还存在视觉颠倒的现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在写字的时候,总是颠倒笔画或者字母。也正因为如此,有的教育学家建议推迟孩子的读写训练。因为,视觉颠倒对于孩子是难以逾越的障碍。看到这里,肯定会有很多爸爸妈妈恍然大悟地说:“难怪呢,孩子写字总是颠倒笔顺。”唯有了解,才能理解。

这个周末艳阳高照,妈妈决定带嘟嘟去游乐场玩。听到这个好消息,嘟嘟一蹦三尺高,因为他很早以前就期待去游乐场。

玩了半天,嘟嘟有些累了,妈妈决定带嘟嘟去吃饭,休息之后下午再继续玩。他们来到一家餐厅,嘟嘟要了一份三杯鸡米饭套餐。这时,妈妈问:“嘟嘟,你想吃一份冰淇淋吗?”嘟嘟当然想吃啦。不过,在选择吃什么口味的冰淇淋时,嘟嘟纠结了。他先是不假思索地回答妈妈:“巧克力味道的。”不过,他马上又说:“也许,香草口味的也不错吧!”“那么,你到底想吃什么口味的呢?”妈妈疑惑了。嘟嘟沉思片刻,又说:“还是巧克力味道的吧,我喜欢吃巧克力。”看到嘟嘟犹豫不定的样子,妈妈建议:“要不咱们还是先吃饭吧,等吃完饭,你想好吃什么口味的冰淇淋,咱们再买。买得早呢,也会化掉。”嘟嘟表示同意。

吃饭时,妈妈问嘟嘟:“嘟嘟,你到底想买哪种口味的冰淇淋呢?”嘟嘟为难地说:“我喜欢吃巧克力味道的,不过,香草味的应该也不错,都很好吃。”妈妈继续说:“我觉得是这样的。咱们家里有很多巧克力,你也经常吃巧克力。香草味道的呢,家里很少有机会吃。”嘟嘟想了想,说:“妈妈,我就吃香草味道的吧,因为我回家之后还可以吃巧克力呢!”看到嘟嘟释然的样子,妈妈也开心起来。

嘟嘟这么纠结,就是因为他处于六岁的纠结阶段。他犹豫不决,既想吃巧克力味道的,也想吃香草味道的,几乎无法取舍。不过,在妈妈的分析下,他意识到自己回家也可以吃巧克力,就没有必要再吃巧克力味道的冰淇淋了,不如尝尝平日里不常吃的香草口味的,一定会是很愉快的感受和体验。就这样,嘟嘟顺利做出了选择。

面对孩子的纠结,妈妈没有感到不耐烦,也没有催促,而是帮助孩子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取舍。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孩子学会选择时如何思考衡量,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孩子因在仓促之中做出选择而感到后悔。爸爸妈妈们,你们是否也发现孩子在六岁前后表现出的纠结呢?千万不要厌烦地催促孩子或者嫌弃孩子,只有给予他足够的思考时间,或者站在孩子的角度加以引导,孩子才能拥有更加清晰的思路。7~8岁孩子的身心特征:谨小慎微,安静内敛

七岁的孩子就像是胆小谨慎的小鹿,充满灵性,安静内敛。他们总是很“担心”,担心作业没有完成好,担心被爸爸妈妈批评,担心好朋友不理他,担心自己不够优秀。对于孩子的追求完美,爸爸妈妈应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当然,在担心自己的同时,他们也很担心别人伤害他们。因此,对于七岁的孩子来说,这个世界上很少有绝对的好人。虽然如此,他们依然在成长。他们变得更加懂事明理,也愿意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同时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更加渴望独立。在这个年龄段,爸爸妈妈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制。切勿动辄就对孩子大呼小叫,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在度过漫长艰难的六岁之后,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终于不再纠结了,孩子可以享受沉静安宁的童年,他们也不再提心吊胆了。然而,他们却开始退缩,不再初生牛犊不怕虎,而是处处谨小慎微。最让人着急的是,他们似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躲到世界的某个角落中,与世隔绝,才能感到安全。和六岁时的开放相比,七岁的孩子自闭得让人担忧。

与此同时,七岁的孩子也变得更加勇敢。曾经难以接受的事情,他们开始从理智的角度接受。例如,六岁的时候他曾经因为看牙医而歇斯底里,但是七岁的他已经能够相对冷静地面对牙医了。他说:“如果不看牙医,我的牙就会一直疼。必须接受牙医的治疗,我的牙才能止住疼痛。”也许是因为激动亢奋的时候太少,七岁的孩子常常陷入负面情绪之中。例如,一个七岁的男孩说:“我不想活了,我太倒霉了。”询问之后你会发现,他不想活的原因就是因为和一个不喜欢的孩子同桌。

尽管时常陷入负面情绪中,七岁的孩子还是会非常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要知道,对于这个小人儿来说,能够控制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正因为如此,爸爸妈妈才要引导孩子,让他们了解凡事都不可能完美,应该接受最真实的自己。如果说六岁的孩子是呼啸的大海,那么七岁的孩子则是暗流涌动的大海。在看似平静的外表下,他们常常在与自己做斗争,希望自己把一切做得更好。

看到七岁的孩子有这么多的小小忧郁,爸爸妈妈常常会担心。要知道,随着生命的长河向前缓缓流淌,七岁的孩子走到八岁,就会渐渐变得快乐起来。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倾听七岁孩子的抱怨,不要把他对朋友的憎恨当真,也不要认为生活真的如他所说的那般痛苦。这一切,对七岁的孩子来说都是正常现象,只有爸爸妈妈沉得住气,才能帮助孩子不再感情用事。

豆豆七岁了。他的七岁生日恰逢周末,妈妈决定带他去商场买礼物。到了商场,豆豆看到很多小朋友聚集在一起,也赶紧飞奔过去。原来,这里临时搭建了一个小朋友的训练营。训练营是用结实的木棒捆绑在一起的,既有攀爬的项目,也有独木桥等。整个训练营有三层楼那么高,分为三层。毫无疑问,随着高度的升高,训练难度也越来越大。已经有很多小朋友上去玩了,其中有些小朋友才三四岁。有教练在一旁保护孩子们,孩子们身上还系着安全带。看到豆豆一直站在旁边看,妈妈也想让豆豆上去试一试。豆豆始终很犹豫,说:“等会儿,等会儿。”他站在旁边观察了很久,始终不能下决心上去。原本一直在一旁耐心等待的妈妈有些着急了,说:“你看看,还有很多三四岁的小朋友呢!他们都不害怕,你都是七岁的大哥哥了,怎么能落后呢?”在妈妈的再三鼓励下,豆豆才决定上去试一试。

看得出来,豆豆很紧张。尽管是在第一层,系着安全带,下面是厚厚的海绵垫,还有教练守护在不容易通过的地方,他依然很害怕。在妈妈交完钱之后,他甚至想打退堂鼓。妈妈只得一本正经地说:“钱已经交了,必须玩。别害怕,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这样的话,并不能让豆豆鼓起勇气。于是妈妈把豆豆揽在怀里,耐心地说:“豆豆,你看看,这些项目看起来难,其实并不难。我想,只要你尽力,一定能够顺利过关的。”站到一层高的木棒上,豆豆真的没有退路了。他排在小朋友的队伍后面,顺次过关。在艰难地走过第一圈之后,他居然喜欢上这项运动。妈妈赶紧给他鼓劲:“豆豆太棒啦!豆豆真勇敢!”就这样,一圈两圈三圈,豆豆居然接连走了七八圈。不过,对于二层,他还是不敢挑战。妈妈没有催促他,而是耐心地等他把第一层玩熟了,自己提出要去第二层过关。

这个事例中的豆豆,远远没有三四岁的小朋友胆大。其实,这是很好理解的。三四岁的小朋友初生牛犊不怕虎。豆豆呢,已经七岁的他有了很多的经验,也有了更多的担心。想到这一点,妈妈就不会责备豆豆不如弟弟妹妹勇敢,而是想办法帮助豆豆打消顾虑,勇敢向前。孩子不管接受什么事物,都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只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让孩子多多练习,他才会变得更加勇敢。

爸爸妈妈们,面对7~8岁的孩子,你们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了吗?看着曾经活泼开朗、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在进入七岁之后变得谨小慎微,你们千万不要着急啊!只有多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打消顾虑,他们才会变得勇敢起来!只要经过沉默的七岁,他们就又会变得积极主动,开朗乐观!8~9岁孩子的身心特征:性格相对成熟,参与感强

进入八岁之后,孩子们的性格发育越来越成熟。他们既依赖他人,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希望作为平等的个体与他人交流,生怕受到忽视。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学会遵守时间。早在七岁的时候,他们常常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而苦恼。如今,他们的行动更加敏捷,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所以迟到的现象很少再出现。上学,对于他们而言,变成了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相比七岁的孩子去学校的路上总是心情不好,八岁的孩子甚至不愿意长久地待在家里,而希望融入集体之中。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两个月的暑假不是太短,而是太长。细心的孩子还会为自己准备课程表,放在书包里,随时了解课程的时间。爸爸妈妈终于可以轻松一些,因为八岁的孩子基本能够自理,按部就班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不过,八岁的孩子虽然起床没什么困难,但是却很排斥上床睡觉。毕竟,上学比睡觉更重要。而且,精彩的电视节目也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每当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最喜欢的不再是听爸爸妈妈讲故事,而是喜欢爸爸妈妈给他讲一些传说,或者以前的生活趣事。他们喜欢了解“过去”,这让他们更好地定位自己。

和小时候相比,八岁孩子的生活半径扩大了。他喜欢和伙伴们一起钻到树丛里玩,因为那里充满了神奇的吸引力。他还喜欢独自出门,甚至对此无限憧憬。正是在不停地探索中,他渐渐地长到九岁。在这个年龄段,他不但关心自己,也更关心家庭。他明确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变得极其活跃,不管家里有什么事情,他都希望能够参与其中,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这个时期,爸爸妈妈一定不要忽视他,而应该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和平等。即便如此,他却不喜欢被别人安排。曾经妈妈每天早晨为他准备好的衣服,他一定不想再穿。很多时候,他之所以不喜欢穿妈妈为他准备的衣服,并非是不喜欢那套衣服,而是因为不想听妈妈的话。如果说他在七岁时还恨不得每分每秒都和妈妈在一起,那么他在八九岁时,只祈祷妈妈不要总是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在爸爸妈妈讨论周末去哪里度假时,乐乐一直在旁边倾听。不过,爸爸妈妈你一言我一语的,让他没有插嘴的时间。好不容易等到爸爸妈妈安静下来,乐乐忙不迭地说:“爸爸,我有个建议。”爸爸惊讶地看着乐乐,说:“哦,你也有建议?你都没有去过多少地方,哪里能想出好建议!”听到爸爸的话,乐乐很不高兴,撇着嘴巴不再说话。

看到乐乐情绪低落,妈妈赶紧过来打圆场,说:“快说说,说不定你还有好主意呢!”乐乐这才不情愿地说:“你们可别小看我,我也是有朋友的。我们班里的同学中,有人去过珍珠泉景区,那里有山有水,很好玩呢!现在正好是夏天,不如咱们去游泳吧!”爸爸当即又表示反对:“你难道想把自己晒成焦炭吗?这种天气,怎么可能去室外晒一整天!”看到爸爸否定自己的提议,乐乐又不高兴了。他说:“我的提议都不好,你们根本不想听,根本不在乎我的想法!”

看到乐乐的确很受伤的表情,爸爸缓和语气,说:“儿子,你的提议的确很好。不过,这几天是大晴天,温度太高,而且紫外线特别强。爸爸可舍不得把你和妈妈晒成非洲人啊!”乐乐破涕为笑,说:“那咱们去爬山吧。山上都是树木,很清凉,还能锻炼身体呢!”爸爸当即表示同意,说:“好的,就这么办吧!爬山好,咱们还可以野餐呢!”

如果爸爸继续否定乐乐的建议,乐乐以后一定不会再提建议了。作为家庭成员之一,乐乐也希望自己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当看到爸爸否定自己的建议时,他小小的自尊心还有些受伤呢!幸好,乐乐的第二个建议比较合理,爸爸正好借坡下驴,采纳乐乐的建议,也维护了乐乐的自尊。

虽然孩子小,但是也应该从小就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很多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从来不知道为家里分忧解难。其实,这件事情的根源还要追究到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上。如果爸爸妈妈总是包办一切,不给孩子任何机会参与家庭事务,那么孩子一定会游离于家庭生活之外,不能更好地为家里的诸多事情出谋划策。因此,在孩子表现出对家务事的热情时,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爸爸妈妈都要积极支持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9~12岁孩子的身心特征:性格差异显现,与父母有疏离感

当孩子进入九岁,他们之间的差别也就越来越多。例如,有的孩子喜欢关心家里的事情,有的孩子对家里的事情漠不关心;有的孩子是财迷,有钱就喜欢攒起来,有的孩子则没有金钱意识,恨不得把所有的钱一下子都花出去;有的孩子学习特别认真,而且很自觉,有的孩子最讨厌学习,天天逃课出去玩耍……总而言之,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当孩子进入九岁时,爸爸妈妈首先要调整自己,以适应完全不同的孩子。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每个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然而,到了三年级,天才的假面被揭穿,爸爸妈妈必须接受孩子平庸的事实。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千万不要以过高的标准严格要求孩子,因为孩子的天赋不同,学习方面也必然存在差异。而且,随着社会经验的积累和眼界的开阔,孩子们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依赖爸爸妈妈,信赖爸爸妈妈。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生活。因此,对于九岁孩子的爸爸妈妈而言,当务之急就是调整心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也许有些父母会说,不管孩子多大,在父母眼中都是孩子。的确,父母对孩子的疼爱永远不会改变。然而,在孩子心目中,他们俨然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在这个阶段,曾经喜欢拥抱儿子的妈妈会发现,儿子不喜欢让自己抱了,甚至走路的时候也不能挽着胳膊。曾经把女儿当成小情人的爸爸会发现,女儿与自己越来越疏远了,平白无故中多了几分羞涩。当爸爸妈妈还把孩子当成幼儿想要在公开场合拥抱和亲吻他们时,他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甚至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孩子对爸爸妈妈毫无嫌隙的依赖和相互依存,至此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爸爸妈妈与孩子保持一定距离,看着他们成长,渐行渐远。

从孩子九岁起,如果父母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及管教孩子的尺度,相信孩子会成长得很好。当然,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不同的。在九岁的孩子中,不乏有些孩子还对爸爸妈妈很依恋。这时,爸爸妈妈不妨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和独立。对于九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学会照顾弟弟妹妹,人际关系处理也更加成熟。正因为如此,对于不止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来说,爸爸妈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争吵时,一定不要让九岁的孩子感到不公平。如果说此前他只是争风吃醋,那么他九岁时感受到的不公平会让他牢记于心。

进入三年级以后,朱朱特别苦恼。第一次考试,他就考得很不好,勉强及格。朱朱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在一二年级的时候,经常考一百分,现在为什么突然这么落后了呢?看到朱朱沮丧地拿着试卷回到家里,妈妈当然知道朱朱很伤心。其实,妈妈比朱朱更着急,因为三年级是分水岭,如果成绩不能提高,那么以后就很难提高了。为此,妈妈好言好语地问朱朱:“朱朱,你怎么了?”看到妈妈这么温柔地说话,朱朱突然大哭起来:“妈妈,您打我吧,您打我的话,我才能好受一点儿。我考试太差了,我都没脸见人了。”妈妈拿起朱朱的试卷看了看,又问朱朱:“朱朱,你的作文怎么没写呢?你看看,作文就占30分。如果你把作文写完,考试成绩会提高很大一截呢!”朱朱为难地说:“但是,但是我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作文题目是《我的家乡》,妈妈理解地说:“的确,你回家乡的次数很少。这样吧,妈妈过段时间带你回趟老家,你好好了解一下咱们的家乡,好不好?”看到妈妈没有责怪自己,朱朱更加羞愧了。

在又一个周末到来之际,妈妈带着朱朱回到家乡。她耐心地带朱朱走街串巷,告诉朱朱家乡的特产、风俗人情等。悠闲而又充实的两天过去了,朱朱对家乡的了解越来越多。回到学校之后,他写了一篇《我的家乡》交给老师,获得了老师的赞赏。

在这个事例中,如果妈妈因为朱朱考试没考好,而着急地批评朱朱,那么一定会严重打击朱朱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充满智慧的妈妈,虽然心里着急,但是依然理智地为朱朱分析试卷,帮助朱朱找到没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后来,妈妈又不辞劳苦地带朱朱回到家乡,带着朱朱一起了解家乡。也许正因为如此,朱朱就爱上写作文了呢!

爸爸妈妈们,9~12岁不但是孩子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上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只有以爱和尊重对待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民主的家庭氛围,感受到爸爸妈妈真切的爱,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尊心越来越强,爸爸妈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措辞,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二章了解孩子的性格,沟通才能有的放矢

教育孩子,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它不像很多事情那样,只需要付出努力就行。教育孩子,不但需要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心、耐心、理解和宽容,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孩子,熟悉孩子的脾气秉性,才能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得到预期的效果。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主观意识。只有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个体,交流才会更加顺畅。要想做一个好爸爸或者好妈妈,你需要怀抱一颗赤子之心,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暴躁型孩子:你要充当“灭火器”

俗话说“千人千面”。这句话不但适用于成人,也同样适用于儿童。更有一位名人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的道理,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许有人会说,双胞胎就是长得一模一样的。其实,双胞胎只是容貌看起来非常相像而已,他们的性格也有可能完全不同。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父母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也应该是不同的。否则,就无法做到尊重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那么,爸爸妈妈们,如果你们的孩子性格暴躁,你应该如何对待他呢?

大多数脾气暴躁的孩子,往往有着脾气暴躁的爸爸或者妈妈。当孩子因为愤怒而发脾气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如何处理呢?也火冒三丈,和孩子针锋相对吗?也许,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孩子更加愤怒,甚至失去理智。其实,孩子的心智发育还是不成熟的,他们看待问题难免片面或者不够冷静理智。对待愤怒的孩子,聪明的爸爸妈妈会避其锋芒,不会在那个时间点非要与孩子争个高低胜负。只要给孩子一段时间思考,他们一定会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过于激烈,等到他渐渐恢复平静之后,自然也会冷静思考,甚至还会主动向爸爸妈妈道歉呢!

既然孩子性格暴躁,都是因为愤怒和冲动惹的祸,那么爸爸妈妈一定知道,对待暴躁型孩子,你要充当灭火器,帮助他们平静情绪,恢复理智。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减少愤怒的时间,进而学会冷静,恢复理智,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发怒的时候,火上浇油是万万不行的。当然,帮助孩子“灭火”的方式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认可孩子,然后再让孩子讲述自己的烦恼和委屈。成人也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即原本让自己很生气的事情,如果缓一缓再去想,就不那么让人难以接受了。对孩子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放学了,豆豆怒气冲冲地回到家里。看到爸爸,他马上喊道:“我以后再也不和吉吉玩了,我恨死他了。我明天一定要狠狠揍他一顿,打死他!”听到豆豆的话,爸爸知道他一定在盛怒之中。虽然爸爸很想教育豆豆不要打人,但是他知道任何教诲的话无异于火上浇油,因此他很淡定地问:“我想,吉吉一定让你很生气。”“是的,是的,气死我了!”豆豆一边歇斯底里地喊着,一边走进房间。

过了没多大会儿,爸爸感觉豆豆的情绪应该平静些了,便询问豆豆:“豆豆,吉吉做什么了,让你这么生气?”豆豆打开了话匣子,开始和爸爸倾诉。刚开始时,他依然很愤怒,讲述到最后时,他突然笑了起来,说:“爸爸,其实现在想想,吉吉做的事情也没什么,我不应该这么生气。”看到豆豆恢复平静,爸爸这才语重心长地说:“是啊,我看你刚才那么生气,就知道吉吉一定做了错事。不过呢,你想想,你有的时候也会不小心做错事情,我想吉吉一定不是故意的。既然他也曾经包容和原谅你,爸爸相信你也有胸怀和气度去原谅他。你们还是好朋友吧?”豆豆沉思片刻,坚定地点点头,说:“嗯,我们还是好朋友。”

虽然爸爸起初并不知道豆豆为什么那么生吉吉的气,但是他很了解豆豆,知道豆豆是个性格暴躁、容易发怒的孩子。为此,爸爸首先对豆豆的气愤表示理解,而没有当即教育豆豆。正是因为爸爸的理解,豆豆的情绪才渐渐恢复平静,等到和爸爸讲述完事情经过之后,他已经怒气全消了。爸爸明智的做法,帮助豆豆消散了怒气。最后的教诲,无异于画龙点睛,告诉豆豆对朋友应该宽容和理解。如此一来,豆豆下次肯定不会再为类似的事情发怒了。

爸爸妈妈们,如果你们的孩子也性格暴躁,非常容易动怒,那么不妨学学豆豆爸爸的做法,在孩子发怒时先充当消防员,给孩子“灭火”,然后再找合适的时机了解事情的经过,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点拨。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思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内向型孩子:你是那把“金钥匙”

很多孩子非常爱说话,小嘴巴总是吧嗒吧嗒说个不停。对于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几乎无须引导,他们就会主动地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爸爸妈妈。相比之下,那些内向的孩子则是金口难开。他们总是保持沉默,虽然心里波涛汹涌,表面上却波澜不惊。有的时候,即使爸爸妈妈耐心地询问他们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和有趣的见闻,他们也不愿意倾诉。如果你有一个外向的孩子,你一定会因为他的喋喋不休感到厌烦,殊不知,那些内向孩子的爸爸妈妈,是多么希望孩子也能打开心扉,把心里话全都说出来啊!

孩子为什么内向、不爱表达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性格内向的孩子对于生活和外界的一切,也有自己的感悟,也有很多想法。他们之所以不想说,或者是生活环境导致的自卑,或者是害羞,或者是不自信,或者是倾诉得不到理解和回应。日久天长,就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闭,不愿意表达。对于内心深处的汹涌澎湃,他们用沉默来掩饰。这样的孩子其实是一座宝藏,如果爸爸妈妈能够找准时机,帮助他们打开心扉,他们一定会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也许,到时候会把爸爸妈妈吓一跳:原来我的孩子是个演说家啊!

默默是个沉默的孩子,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很少说话,总是默不作声。看到郁郁寡欢的默默,妈妈很担心。怎样才能让孩子高兴起来呢?怎样才能让孩子变成叽叽喳喳的小麻雀呢?妈妈宁愿他聒噪一些,也不愿意他一声不吭。

一个偶然的机会,学过儿童心理学的小姨来默默家做客。看到默默一语不发地在玩玩具,小姨坐到默默身边,想和默默一起玩耍。刚开始时,默默很抵触,不想和小姨一起玩。不过,小姨很有耐心,一直陪伴在默默身边。当默默搭积木遇到困难时,小姨帮助他一起解决了难题,默默不再那么抵触小姨了。在小姨的引导下,默默搭建出很多不同的积木形状,他高兴极了。小姨问他:“默默,你喜欢玩积木吗?”默默点点头,小姨又问:“你知道乐高积木吗?”默默的眼睛瞬间有了神采,毫不犹豫地说:“当然知道。我们班的嘟嘟就有一套乐高积木,特别酷。他的乐高积木,还能拼出飞机和火车呢……”就这样,小姨和默默足足讨论了一个多小时,话题就是乐高积木。看到默默神采飞扬的样子,妈妈简直觉得难以置信。

吃饭时,妈妈问乐乐吃不吃鱼,默默又不愿意说话了。妈妈问了两遍,默默都没有做出应答,妈妈不耐烦地说:“你这个孩子,怎么跟个哑巴似的,吃就说吃,不吃就说不吃,半天不吭声。”看到妈妈的态度这么厌烦,小姨赶紧使了个眼色制止妈妈。她柔声问默默:“默默,你想变得更聪明吗?”默默又点点头,小姨说:“你知道吗?吃鱼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尤其是小朋友,吃鱼一定会变得聪明。”默默赶紧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鱼。”

吃完饭之后,妈妈向小姨请教是如何和默默交流的,小姨批评妈妈:“姐姐,不是我说你,你看你都对孩子说了什么话啊,什么哑巴!孩子小,思维很慢,你要给他时间想一想是否吃鱼。尤其是默默比较内向,你更应该有耐心。你这么一句小哑巴,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你让他变得很自卑。只要你有耐心对待默默,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我想他一定会喜欢交流的。”

在小姨的教导下,妈妈改变了一直以来的急脾气,给予默默足够的耐心。果然,默默越来越喜欢和妈妈聊天,思维也变得更加敏捷了。

孩子的思维就像是静水流深,非常缓慢。尤其是在幼儿时期,孩子常常发呆,就是因为他们正处于自己的世界里,独自思考。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爸爸妈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耐心,让他们思考然后再表达。很多妈妈和事例中的默默妈妈一样,是个急脾气,一旦看到孩子反应迟缓,就马上口不择言地说些伤害孩子心灵的话,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是很不好的。

其实,每种性格都有长处和短处,并没有哪一种性格绝对好,也没有哪一种性格绝对不好。爸爸妈妈们,如果你们的孩子也很内向,那么千万不要随意打击孩子,否则就会导致他们更加自卑内向。爸爸妈妈只有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以欣赏和爱的眼光看待孩子,才能打开孩子的心门,让孩子乐于表达。这样一来,不但孩子的内向性格会渐渐改变,他们也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根据心理学机构的研究,很多成年人之所以无法融入社会,不能很好地与人交往,最早可以追溯到幼儿时期的内向沉默。也许爸爸妈妈现在多付出一点爱、理解和尊重,帮助孩子学会表达,那么孩子未来的人生之路就会多些阳光,少些阴霾。活泼开朗“小大人”:多多鼓励是王道

和内向的孩子沟通时,爸爸妈妈必须给予足够的爱、尊重、理解和耐心,而且要小心翼翼,以免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不愿意再打开心门。那么,和外向开朗的孩子打交道,则显得轻松许多。外向开朗的孩子,往往非常活泼,他们有什么就会主动说出来,有需要也会积极表达。最重要的是,他们非常自信,不管是在家里和爸爸妈妈相处,还是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都是招人喜爱的。对于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无须煞费苦心地斟酌其言谈举止,而只需要多多鼓励他们,他们就会更加乐观积极地应对一切。

对于这样精力充沛、积极乐观的孩子,爸爸妈妈一定不要轻易打击他们。要知道,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是漫长的过程,积极自信的心态也是非常难得的。一旦受到打击,他们幼小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当然,适当地对孩子的热情降温是完全可行的,这样他们才不会盲目骄傲。鼓励孩子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不要过于空泛,而应该切实说出孩子值得赞许的地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浩宇六岁了,他非常活泼,从来不认生,即使在陌生人中间,也从容自如,就像在爸爸妈妈面前那么随意。浩宇人缘非常好,不但在学校里有很多好朋友,且深得老师喜爱,即使是在外玩耍时,也依然会主动和其他小朋友搭讪,甚至有时还会和成人聊天,聊得非常开心。

看到浩宇总是自来熟,爸爸妈妈既高兴,又有点儿担心。毕竟,现代社会有很多居心叵测的坏人,如果浩宇遇到坏人,就糟糕了。

有一次,爸爸妈妈和浩宇一起去超市购物。妈妈选购牛奶时,爸爸陪着浩宇站在一边等待,浩宇居然和旁边负责推销冰淇淋的姐姐聊开了,那个姐姐还主动送了一个冰淇淋给他。浩宇高兴极了,赶紧向妈妈展示自己的冰淇淋。妈妈不由得对浩宇强大的搭讪能力心悦诚服,但是嘴上却说:“你怎么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呢?如果遇到坏人怎么办?”浩宇有些不高兴,撅着小嘴说:“姐姐不是坏人,她是专门负责推销冰淇淋的。”妈妈又说:“好人坏人又不会写在脑门上,你怎么能分辨出好人坏人呢?况且,坏人也是会伪装的。”看到浩宇失落的样子,爸爸赶紧打圆场:“没关系,浩宇有爸爸陪着呢,对吧!”浩宇点点头,妈妈也觉得自己的语气过于严厉了,便降低语调,说:“宝贝,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场,没有经过爸爸妈妈的同意,你可不能吃别人给的东西啊!因为,现在有很多坏人就会给小朋友好吃的,引诱小朋友上当受骗。”浩宇疑惑地问:“妈妈,坏人那么坏,为什么还会给小朋友好吃的呢?”妈妈耐心地解释说:“如果坏人刚刚出现就打骂小朋友,小朋友还会跟他走吗?只有骗得小朋友高兴,坏人才能得逞啊!”浩宇陷入了沉思。

后来,妈妈带着浩宇一起上班,不管妈妈的同事怎么逗浩宇,浩宇都一声不吭。妈妈问:“宝贝,你为什么不回答叔叔阿姨的话啊?”浩宇无辜地说:“因为我不能和陌生人说话啊!”妈妈笑着说:“叔叔阿姨不是陌生人,他们是妈妈的同事。我知道,浩宇是非常擅长和别人聊天的,不管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也都喜欢和浩宇聊天。妈妈觉得,浩宇长大以后说不定可以成为外交家呢!”听到妈妈鼓励的话,浩宇才恢复常态,很快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和叔叔阿姨们聊得火热啦!

在这个事例中,妈妈既要告诉浩宇不能和陌生人说话,不能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又要保护浩宇积极和他人交往的热情,让浩宇保持活泼开朗的本色,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孩子年纪还小,很多事情都不能准确地区分。所以,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就事论事,让孩子明确具体的事情怎么做就好。

对于活泼开朗的孩子,爸爸妈妈应该帮助他们保持这种良好的性格。要知道,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故步自封,从来不愿意和身边的人交流,那么他未来的生活一定会因此而受到极大困扰。不管什么时候,多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总是没错的!敏感的孩子:柔声细气打开其心扉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不喜欢精明干练的薛宝钗,却偏偏喜欢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可怜的黛玉寄人篱下,心思敏感细腻,常常独自忧伤,最终香消玉殒,一命归西。分析林黛玉的一生,她就是因为体质柔弱,多愁善感,而又不喜欢表达自己的心绪,郁结于心,所以才一生短暂。有些孩子也会出现像林黛玉这样敏感忧郁的气质。对于这样的孩子,如何引导他,如何帮他解开心结,变得乐观开朗一些呢?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强,如果能够给他创造愉悦的环境,以温柔和理解打开他的心扉,让他乐于倾诉,那么他一定会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性格也会渐渐开朗起来。

敏感的孩子有哪些特征呢?他们非常多疑,希望自己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对于老师偏爱学习好的学生,有些孩子根本毫无知觉,有些孩子却反映强烈:老师为什么总是偏向他,不就是因为他学习好吗?如此长久以往,老师并不会改变,孩子却因为多疑变得郁郁寡欢。再如,当与好朋友在一起玩耍时,敏感的孩子总是猜疑:思雨今天为什么没和我说话呢,是不是我什么时候得罪他啦?这样的忧思只会让孩子非常苦恼。

其实,敏感和孩子的成长阶段也是息息相关的。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因而更加在意外界对他的关注度和认可度。然而,他们对事物还不能做到客观地评价,因而很容易钻牛角尖。对于天生敏感的孩子,爸爸妈妈一定要多多关注,并且及时疏导他们的情绪,让他们保持心境愉悦。当然,因为他们非常敏感,爸爸妈妈在与其交流的时候必须注意方式,不但语气要舒缓,措辞也要经过斟酌。只要陪伴孩子度过敏感阶段,帮助孩子变得更加宽容大度,更加心胸开阔,孩子的性格就会越来越好,不再那么敏感忧郁。当然,爸爸妈妈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带孩子去很多地方旅行,一路上走走看看,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增强孩子的分析力和判断力,帮助孩子尽早拥有清晰理智的思维。

这天放学,小雪看起来愁眉不展的。妈妈知道小雪心事重,有事情喜欢闷在心里。因此,刚刚吃完晚饭,妈妈就走进小雪的房间,想与小雪好好聊聊。妈妈给小雪端来一盘橙子,这是小雪最爱吃的。妈妈问小雪:“小雪,你今天看起来不太高兴,在学校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小雪看着妈妈,欲言又止,说:“没什么事。”妈妈继续说道:“人家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其实,女儿也应该把妈妈当成自己的贴心小棉袄。不管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的事,妈妈肯定都是最想和女儿分享的。”看到妈妈的态度这么真诚,小雪这才打开了话匣子。她烦恼地说:“妈妈,我和珍珍是好朋友。但是,最近珍珍总是和蕊蕊一起玩,连上学放学都不和我一起走了。”妈妈惊讶地说:“哦,是吗?那你知道珍珍的想法吗?”小雪说:“她想让我们三个一起玩,但是我喜欢和她手挽手走路,三个人怎么能挽着并排走呢?”妈妈知道了小雪的心思,说:“小雪,其实妈妈上学的时候也有一个闺蜜,我们每天都手挽手上学放学,好得就像是一个人。不过,后来妈妈就觉得两个人在一起玩太没意思了,还是人多更热闹。你有没有想过你们三个人可以一起玩呢?”小雪皱着眉头说:“三个人有什么好玩的呢?总会顾此失彼。”

看到小雪苦恼的样子,妈妈想了想,说:“我有一个好主意,既然现在珍珍想三个人一起玩,你不妨也试一试。如果觉得实在玩不到一起去,那么你就再找一个手挽手的好朋友,而把珍珍当成普通朋友。我想,三个人在一起玩,怎么也比你现在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好吧!”小雪说:“也只能这样了,我先试试吧!”妈妈笑着说:“我相信,我的小雪这么冰雪聪明,一定能找到和好朋友的相处之道!”

小雪当然不能要求珍珍只和她一个人是朋友,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结交很多的朋友。不过,妈妈没有批评敏感的小雪,而是引导她和珍珍、蕊蕊一起玩。妈妈相信,只要小雪亲身体验,一定会发现更多朋友的乐趣。

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们是不是常常为如何与敏感的孩子交流而烦恼呢?其实,要想走进孩子的心里也很容易,那就是先要接纳孩子。就如上述事例中,如果妈妈听说小雪烦恼的理由后,劈头盖脸地批评小雪太自私,不能容忍其他朋友,那么小雪一定会更加伤心难过。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很多想不开的事情,这是因为孩子们的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爸爸妈妈只有打开孩子的心扉,了解孩子的苦恼,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变得心胸开阔,不再被敏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