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醋举杯,当我们不再是小清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01:37:00

点击下载

作者:鸡狗乖图书馆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为醋举杯,当我们不再是小清新

为醋举杯,当我们不再是小清新试读:

版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书名:徒手画世界——旅游,走到哪画到哪作者:灌木文化 李晓寒 编著排版:燕子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4-22ISBN:9787115269911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

O u r T r a v e l S t a r t s

旅行开始 →

Life is too short for expensive wine.序都是起于一本书

某次回家办事,放任鸡自己一人在书店乱逛,等我把他领回时,他居然给我带回一本好玩儿的书,名叫“从农场到餐桌:法文吃喝小字典”。虽然犬原先对法国并未有任何特殊的遐想,但因为那本书妙趣横生,除却载明了有关食物的法文词汇之外,更生动地描述了法国的饮食文化。从到了法式Bistro(小酒馆)该如何点餐、法国人的用餐习惯与流程、在烘培店里如何挑到一个最完美的“法棍”,乃至奶酪的种类与味道,甚至还详列了各种各样的甜点、小蛋糕。比如犬妈最喜欢的拿破仑派,还有蚂蚁人耳熟能详的可丽露和马卡龙,当然还有鸡、犬两个酒鬼的最爱——葡萄酒。

因为这本书,完全激起了两人对法国的向往以及垂涎之情。还记得那是一个慵懒的午后,当时犬正躺在柬埔寨的吊床上,一边翻看这本书,一边感到口干舌燥、饥渴交攻,乃至最后激动不已地把那本书一掌合上,意外地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同时将正在一旁偷偷打瞌睡的鸡给吓得从椅子上翻了下来,犬狂“吠”:“我要去法国!”

顺带一提,那本书别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由于它本是工具书,是法语不通者的紧急生存手册,所以在每种情境设定下,作者都详细地罗列了数句最实用的英法对照的句子,方便读者直接看着学。因此,料想书上的例句应该都是在法国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惯用语,从中能侧面一窥他们的性情与特征。

举例而言,比如以这句法文“Je me sens(我觉得)”开头的发言非常重要,你就算什么都不懂,但至少要会说“我觉得如何如何”才能向外界表达自己。所以设想,一位吃货必备的句子应是“我觉得有点儿饿”,或者一位冒冒失失的焦虑狂则一定得学的是“我觉得快要来不及啦”!而至于那些搭大巴来旅游的老先生、老太太,他们对珍馐和时间观念都已经不挂于心了,然而唯一在意的只有“我觉得……想上卫生间”!

然而在法国词典里,不!书上所列的例句与肚子饿、着急和出恭全然无关,“Je me sens”的例句共有三条:

A.“我觉得这两杯啤酒下肚之后,整个人总算神清气爽了!”

B.“我觉得是有点儿头昏,但俺还没醉!”

C.“我觉得实在太开心了,再来一轮shot!!!”

于是犬也就如此这般,读着读着,耳濡目染地充分理解到,法国人原来是不可小觑的酗酒民族啊!(鸡表示青睐。)

这是最初的动念,不过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眼看五月已到,此月份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七月鬼门开大设祭典,因为那也就意味着犬的生日要到了(虽说的确是近乎妖魔鬼怪下凡),总之鸡、犬就这么决定了,去法国过生日!0°直径=脚下到法兰西01 着陆

担任订票小助手的鸡,好不容易抢到了两张特别便宜的机票,然而这省下来的成本当然是“一分钱一分货”地反映在航程的万般不便上。去程必须要在广州中转,回程则更是奔波,要停广州和大连两地。

不过疯狂转机也丝毫不会减损小气鸡、犬对便宜机票的钟爱,我们两人就这样拎着家当、细软,辗转、徘徊了半天。首先在午夜的广州机场晃了五个小时,终于登机后,又恰巧坐在一位烂醉的大爷后排,他虽然顶上无毛但是深具影帝风范,头上、脚下跌跌撞撞的,一入座就先在座椅上又踢又跳地演了一出“贵妃醉酒remix大闹天宫”,犬提心吊胆地关注着大爷的动静,生怕他的椅背万一被一脚踹倒,就正好压扁背后的自己。

结果大爷戏唱到一半,又莫名其妙地悲从中来,不顾飞机已在滑行,声泪俱下地掏出手机打给远方的老母,呜呜咽咽地说着:“妈妈,请你也要保重。”他直逼机上广播的音量很快就把空服员和周遭同舱的小伙伴们全都惊呆了,争相奔来要他赶紧关机,我们都想要安全起飞啊!说时迟那时快,光头“影帝”又使出两秒钟往生的绝技,瞬间鼾声大作。

活宝静下来之后大家惊魂略定,鸡、犬面面相觑地想着,这到底会是一趟什么样子的旅行啊?不过随着飞机上灯光渐暗,夜也越来越深,我们逐渐陷入睡睡醒醒的恍惚境界。感觉才是一眨眼,十一个小时后,我们总算是着陆在法兰西大陆的土地上。02 车窗外

这是一个焕然一新的早晨,巴黎的阳光温和而明朗,带着如同最轻盈清澈的玻璃般的质地,昨晚机上的闹剧很快就已经远离得像是一场即将忘记的梦境。

鸡、犬在戴高乐机场取了租的车。由于法国巷道是出了名的狭窄,所以我们这回租了台迷你的Smart,车容量只能刚好供我们两人乘坐,并且刚好可以塞入两件行李。取了车之后,担任司机的鸡(之后读者们会慢慢发现鸡的角色非常多功能)排挡一打、油门儿一踩就直奔上路。不打算在巴黎停留,一路向南驶向波尔多。听见波尔多这个地名,大家都不难猜中醉鸡和醉犬心中究竟是打着什么算盘了吧,对的!我们这次法国之旅就是要来个不醉不归!(明明到哪儿都是不醉不归。)

巴黎到波尔多之间的直线距离接近六百公里,由于“铁公鸡重症”再度发作,为了节省过路费,我们用时间换取金钱,避开高速公路,改走普通公路。

这是与法国乡间道路的初次接触,那些市道、省道领着我们穿过了许多大、中、小城镇和古朴的小村庄以及更多辽阔的一望无际的田地、柔和起伏的山丘、茂密的森林。法国乡间的景色极为迷人,让人充分感受到这片平缓的大地是如此妖娆。各种作物丛生而繁盛,大畦大畦的马铃薯、玉米,还有许多我无法辨认的庄稼。/车窗外的风景/

最壮观的是辽阔广袤的麦田,这个时节的麦子在北方依旧是一片正在长的绿叶(几天后我们去了南方,这儿的麦子还是青绿的野草长相,到了那儿逐渐转为成熟饱满的金黄色的沉甸甸的麦穗),那些未来会变成粗麦秆的麦茎和麦叶,现在依旧十分柔嫩,它们好像彼此商量好了似的,全都长得差不多齐头高,所以无数小小的叶尖就肩并肩地顶出了一个宽大、致密又软绵绵的平面。

热烈的阳光下,那些青绿色的浓密麦田,就像是一床铺在地上、刚刚被太阳烤过的又松又软的绿色大棉被,棉被里的空气全都被烘得干燥、温暖又鼓胀,撑得这块有着小麦质地的大被子,看起来要多蓬松就有多蓬松,要多柔软就有多柔软,感觉舒服极了。

乡间道路上没有太多人,来来往往多是为了节省过路费的大卡车。我们看到了奇怪的景象,在那些像是荒郊野外的道路边上,居然总站着几位女子,好整以暇地好像在等公交车一样守候着。这些女人多数是黑人或拉丁人等有色人种,浓妆艳抹、衣衫鲜明,看起来就像是在大白天出没的狐狸精一样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极为抢眼。我相信即使是半夜行车的驾驶者,也不可能走神儿撞上她们。

此时鸡忽然忆起一篇有关法国应召女的报道,她们专门在路边招徕卡车司机。这下再看,果然那些女子有些已经上了年纪,有些则看起来整体像一架米其林轮胎的巨型蚕宝宝,总之,她们的外表实在算不上有吸引力,我们猜想这些女人就是那群远走乡野、专营长途卡车司机的阻街女郎。

这令犬想起在韩国一些比较老旧的旅馆过夜时,有几回曾在边上暗巷中见到标榜“咖啡外送”的店铺,由于外观昏暗又陈旧,我不禁好奇询问鸡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能上那里喝咖啡吗?鸡觉得好笑地回答说那是应召站啦!如果你打电话去那种店点杯咖啡,会由一位徐娘半老的“阿珠妈”(“大婶”的韩语音译),把一杯加了生鸡蛋的咖啡(补充精力的饮料)送到你在的旅馆房间里,然后进行性交易,此款咖啡店可跟一般家庭主妇去的那种边喝咖啡边聊是非的咖啡厅一点儿都不相关啊!一只鸡的生活意见Paris to Loire Valley巴黎到卢瓦尔谷地Not so Smart on the Highway放聪明点儿,别上高速

On this trip to France,Chicken drove 2845 kilometers over two weeks,from Charles de Gaulle Airport directly to Bordeaux (with just a short stop in Loire Valley) to Soulac-sur-Mer to Saint Emilion to Rocamadour to Sete to Nimes to Avignon to Vienne to Beaune to Gevery-Chambertin to Dijon to Epernay to Reims and then back to the airport. Dog wanted to drive,but we couldn’t find an appropriate place for her to learn how to drive manual.

We rented a black Smart fortwo with only 1500 kilometers on it. The lady at the counter looked at me as if I was crazy when I said I was taking the car south,in response to her question whether I will just be using it in Paris. She kept repeating that it was a very small car,“tres petit,tres petit”. I started to see why there was a special on this car ( it was only Euro 339 for the whole two weeks with full collision damage waiver).

I hadn’t driven a manual in about 10 years,but it came back quickly and I realized how much fun my left feet had in the past synchronizing with the sound of the engine and a flick of the wrist. The fortwo had no tachometer so I couldn’t tell how high I was revving,but it’s a rental and rentals are meant to be revved hard. Acceleration was slow,but responsive enough. The car felt surprisingly spacious (if I didn’t look back,I would have thought it was a much bigger car --this may be because of the car’s somewhat high profile,compared to some of the driving cars that I had in the past).

Taking the no toll,local roads,the fortwo performed admirably. This was because the roads were mostly flat and the speed limit only 90 or 110. Passing through the many rotaries was fun as the car was happy to shift down and take the turns quickly.

However,I began to comprehend the limits of this car when we took a few highways when we needed to get somewhere faster. From Bordeaux to Rocamadour or Dijon to Reims,the terrain was more hilly with several stretches of long climb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se climbs,I would be going about 140 on fifth gear and regardless that I was flooring the gas,the speed would start dropping to 130,120. Downshift to fourth and still dropping to 110. Only on third would I be able to get back up to about 120. Luckily,the many trucks on Frances’roads generally only travel 110. Maintaining that 120 to the top of the climb and then I would be able to accelerate again.

Inside city limits like those in Avignon or Nimes with their narrow alleyways,the car was fantastic. It easily fit through anything,could park anywhere (the box foot print also made parallel parking amazingly easy),and I could do u-turns tighter than if I were on my bicycle. And it did feel as if I was riding a bike rather than driving a car.

The drive also showed me how traditional,or developed,or meticulous or cultured,the French are. Driving was a pure joy in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traffic and how people drive. The left lane is always empty unless someone was overtaking and the cars in the middle land drove faster than those on the right.

The French seem to have long ago determined what is the right way and people follow that. This trip wasn’t meant to be a wine trip,but it ended up being one and the way the French drive seem to have analogies to the way they cultivate wine.

The first wine we had was a Sancerre white from Loire Valley,meaning it was made from sauvignon blanc grapes. As we drove on,left bank Bordeaux reds were mainly cabernet sauvignon,right bank red Bordeaux mainly merlot,shiraz and granche as we drove through Sete and Avignon,great pinot noirs and chardonnays in Burgundy,and few traditional grapes for the bubblies in Epernay and Reims.

So,throughout the centuries,the French had determined which area is suited for which grapes and their appellation bodies were meticulous in having people follow tried and true methods and recipes. In the New World,just as the driving is erratic with people driving slowly in the left lane,passing on the right or undertaking Sunday glides,the wines are sometimes erratic.

I appreciate the predict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drive in France as well as knowing that if I choose a wine from Margaux it will taste a certain way and one from Gevery-Chambertin another way,with slight differences relating to that particular plot of land or the wine maker. But sometimes,I also like the surprise and creativity shown by New World winemakers as swerving in and out of traffic might get you to your destination faster.

I just hope the future of wine is not like the future of driving,where robots and thei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control vehicles for the safety of humans and to eliminate accidents. That would create a wine that is boring and lifeless. I think French wines benefited from trial and error in the past,but the accidents occurring in other places will create impetus for development.

在此次法国旅行的两周里,鸡驾了超过2845公里的车,从巴黎的戴高乐机场直接去波尔多(只在卢瓦尔谷地短暂停留),之后经过了滨海苏拉克、圣爱美浓、罗卡马杜尔、塞特、尼姆、阿维尼翁、维埃纳、博讷、热夫雷-尚贝坦、第戎、埃佩尔奈、兰斯,最后回到巴黎机场。犬虽然也跃跃欲试想要帮忙开车,但我们找不到适当的场地教她如何开手排车。

我们租了一台小黑Smart fortwo,它刚到手时的里程数仅仅有1500公里。租车柜台的大姐随口询问鸡、犬是否打算在巴黎市区绕绕,然而当我表明两人的计划是驾着小黑一路向南的时候,她流露出一种在路上撞见疯子的眼神看着我,并且用法语连声惊呼:“太小了!太小了!”那只是一台非常迷你的小车车啊!现在我能理解为何这台车万年特价了,整整两周的租金加上两周的意外全险,只花了我们339欧元。(犬:但是我还是无法理解为何这台小破车居然售价十五万人民币!)

我大概已经有十年未曾驾驶手排车,但是很快就找回了顺畅的手感,而且这才体会到过去的驾车体验真是充满了肢体运动的乐趣——左脚在引擎的轰然巨响中踩、放离合器踏板,手腕趁势同步搭配一抖,瞬间变换挡位。然而这台两人小车的仪表板上没有转速表,驾驶者无法准确得知当下的提速,不过,反正车是租来的,不必顾忌损耗,我就依本能聆听引擎的振动,尽情畅快地猛换挡、踩油门儿。小黑虽然大体而言加速缓慢,但是反应已足够敏捷,车子内部令人感到出乎意料的宽敞(如果我不回头看的话,我真会以为自己在开一台更大的车,可能是因为这台车与我过去的几台旧车相比,顶上的空间颇高)。

不走高速公路时,小黑在乡间道路的驾车表现实在令人倾心。这是因为那些路通常平缓而且限速90公里或110公里,特别是当我们驶过那些小圆环时更是充满趣味,车子会很开心地让我打到低挡,然后像是滑一样溜转而过。

然而熟识小黑后,我也开始领悟到它的不足之处。当我们必须赶路到远方,将它驶上高速路的时候则会显现。从波尔多到罗卡马杜尔,或从第戎到兰斯,这些路段需要穿过许多起伏的丘陵,所以有不少路段是长而直的爬坡。在爬坡的起点,小黑的速度大概还能维持在第五挡140公里左右,然而无视我脚的油门儿已踩到底,时速表上的指针就开始像泄气的气球一样开始往下掉,130,120……就算是打到四挡也还是一蹶不振地跌到110公里,只有打到三挡才能够重拾一点儿雄风,再次回到120公里的时速。不过还好,大部分的法国卡车在路上都很规范,会维持平均时速110公里,所以如果我又飙回120公里的话,还是能勉强超车。

开在城市里的窄巷里,像在阿维尼翁和尼姆,小黑真是个“啵棒”(犬翻译的这个词真老派)。它能不费吹灰之力地钻进各个缝隙、泊在任何角落(而且这车的车型就像一个大方盒,把车倒正简直不可思议地轻易),最神奇的是它回转时就像是在原地打转掉头一样,回转半径之小,简直可以媲美一辆自行车。对,驾驭小黑与其说是开车,还不如说像是在骑我的自行车。

在路上开车的同时,我也发现了法国社会是多么有规矩、先进、细致并且有风度。驾车是纯然轻松、愉快的乐事,因为我可以轻易预料他人行车的路线,还有其他驾驶者将会如何开车。比如最基本的,左线总是留空以做超车道,最右线则是慢车道。

法国人似乎老早就想好了最佳的方法,然后人们按部就班地遵循。虽然葡萄酒之旅并非鸡、犬这趟旅行的原意,然而最后却意外地演变成那样。我从法国人驾车的作风似乎也可以推及他们培养葡萄酒之道。

我们喝的第一杯葡萄酒是来自卢瓦尔谷地的桑塞尔白葡萄酒,这意味着它是由苏维翁白葡萄酿造的。而随着小黑继续向前,在波尔多左岸的红酒多是卡本内苏维翁,而波尔多市右岸则多是梅洛。希拉和格纳希是在塞特和阿维尼翁时遇见的。而当我们来到勃艮第,总算尝到了伟大的黑皮诺和霞多丽。另外在尼姆与埃佩尔奈的气泡酒,则是另外一些当地传统的葡萄种类。

总之,穿越漫长的好几个世纪,法国人已经拍板制定了细则,哪个区域适合哪种葡萄,而他们产区限定的严格规矩,则详尽地要求后人遵从屡试不爽、颠扑不破的方式与配方。相比而言,新世界的作风则像是与开车不稳定的驾驶人在并肩行车,有时候慢车开到左线,或从右边超车,再者就是些疯狂的“周日驾驶者”……类推到葡萄酒的制造上的话,来自新世界的酒,品质时常不太恒定。(犬注:“Sunday glide”这个词指的是缺乏经验的驾驶,鸡解释:“比如像唯有在周日上教堂时才开车的老太太,她们总是异常龟速、犹疑地开上高速公路,无视道路惯例,一入交流道就眼睛眨也不眨地横切三个车道、直接杀进最内线,然后保持八风吹不动的低速,全程挡在超车道上。”)

我很欣赏法国驾驶人的合理与效率,这道理就如同选一只马尔戈产区的酒,我能预料它尝起来的味道,而来自热夫雷-尚贝坦的,则又会是另外一个味道,其中再因不同地块和酿酒师而细分差异。不过有时候,我也喜欢新世界葡萄酒带给我的惊奇与创造性,好比偶尔破例在车阵中蛇行猛换车道、乱开一通,可能还真的会快一点儿。

我只希望未来的酒不会像未来的交通工具一样,改由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控制,虽然可以减少事故,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但那样将产出无聊又没生命力的“酒”来。我认为法国葡萄酒之好,得益于他们老祖宗在过去的实验和试错。至于在其他地方出现的“创举”,则会成为另一种继续前进发展的动力。90°西南01 日落波尔多

我们初到异地,挤着一台小黑,东看看、西指指地走走停停,磨磨蹭蹭了八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波尔多这个漂亮的老城。

对多数人而言,之所以耳闻波尔多这个地方,是因为波尔多的葡萄酒。而直到鸡、犬亲身来到这里才知道,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老书。

在波尔多的几晚,鸡、犬以很好的价格租下了某位当地人的住处。鸡过去不管去哪里,都只看得上最奢华的度假村、五星酒店,然而,鸡、犬两人决定要放下手边的事开始旅行,直到把积蓄全部花光,现在旅行的方式则节约了许多。也因为这样,我们发现了一个网站A,在上面能够搜寻到有特色又不贵的房源。网站A有点儿像是一个全球性的大社群,社群内的每个人都能上线把自己的房间或公寓登记上网,这样如果自己刚好经常出差不在家或出去旅游了,那反正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就不妨将空间开放短期出租以赚取收益。而社群的其他人也能通过网站,搜寻到你的房源,申请入住,作为除了住酒店以外的替代性方案。

鸡、犬现在非常热衷这种旅行方式,不完全只出于价格考量,也更是一种独特且亲近的当地体验。有时屋主很热心,会乐于给我们提供一些周围的生活指南或出行建议,像是哪家餐馆菜做得还不错、哪里特别值得去看看,我们仿佛有了一位当地向导一样。但也有些屋主从头到尾都不曾出现,只留下信息,让我们往哪个方向走几步后,会碰到一条水管,然后掀开旁边的地垫,往底下的秘洞中探探,会发现一个藏着的小保险盒,最后再用房东提供的密码打开、取出钥匙之类的指示,整个过程像是个寻宝游戏。/波尔多的日落/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的确有几次特别的经历,鸡、犬在纽约时,曾以不可思议的低廉价格向一位意大利小伙子租下他的公寓一整个月,虽然公寓本身内装极为简单,但地段完美,正位于上东区的大都会美术馆、中央公园边上。小伙子看起来对这间公寓本身并不关心,因为依照它原本简陋的程度,除非鸡、犬两人真的把这间房子给整栋炸毁,不然其实也没其他能供人损坏的部分了。

最好笑的是,由于在纽约市短租是违法的,所以小伙子只交代一件事,“如果有邻居问起你们(指鸡、犬)是谁?怎么会住在我的房子里面?那你们就回答,你们是我的朋友……不,说亲戚好了,对!你们就说是我的表弟、表妹!”我们识相地点点头,但是心中同时浮起疑窦,他怎么看都是一个意大利人,而我们两个人怎么看都是亚洲人,这亲戚关系到底怎么来的,也未免太令人费解了。但我想意大利人是出了名的浪漫、博爱,可能时常有世界各地冒出来的表亲相认投宿,所以既然他这么计划好了,那我们也就啼笑皆非、无异议地接受了。

另外,还有我们在加拿大多伦多下榻的经验,从头到尾都没见到任何人影儿,只接到如何找到钥匙开门的提示邮件。公寓本身极富魅力与特色,裸露的红砖墙和修缮平整的漂亮老原木地板,搭配复古加后工业风的家具、旧旧的黄铜台灯、手工的织品,室内的陈设舒适中流露着艺术气息。屋主留了一张字条在餐桌上,告诉我们她一半的时间住在多伦多、一半时间则住在柏林,所以她不在时房子就租出去。还特别提到,抽屉里(画了一个箭头,指向某个柜子)有她自家烘焙的有机燕麦片,如果我们不嫌弃,早餐请试试她的手艺。对了,她喜欢有机、无毒的生活,所以就连床单也都是有机棉纺织的,我们可以安心入睡。

后来我甚至发现,挂在角落的摄影海报上面居然有位艺术大师的亲笔签名,像这么珍贵的限量收藏品,如果是我,我一定会收起来,怕被别人弄坏了,但是她也就这样大大方方地展示着。

每间公寓都展示着各个屋主的不同性格,在观察房子里的“蛛丝马迹”时,有时也可以拼拼凑凑体会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真是相当有趣。至于我们在波尔多的屋主呢,则是一对年轻漂亮的法国小情侣,看起来两个人刚刚从学校毕业,也没什么钱,所以把房子上线出租,如果真有人有意承租,他们就把家里要紧的东西拣一拣,搬回爸妈家住个几天。我们到达的时候他们在房子里迎接我们,简单聊了几句,就背着两个包包,顺便把养着的小狗也带上,然后就离开了,将全部空间都留给鸡、犬。

这是一户充满阳光和空间的顶楼公寓,除了厨卫等日常生活的机能齐备外,还连接了一个屋顶小阳台,从那里眺望出去,是层叠绵延的砖瓦屋顶,虽然不能够把市容都一览无余,但是那底下镶缀着典雅瓦片和尖顶的天际线,依旧是一幅让人单单坐着远望,就可以把时间和杂念都全然忘却的美丽风景。

夏季的欧洲又是每天日不落,早晨五点,天已经大亮,而下午六点的太阳依旧亮晃晃的。七点之后总算有了点儿夕阳西斜的意味,但是那太阳的运动轨迹就这样缓慢得像是定格在低矮的角度,你仿佛感觉不到它有任何的移动。而在夜晚来临前的这段时间里,天空里色彩就一直不停地转换,在视野边缘的深蓝色暗角,蚕食鲸吞地,像是毛细现象一样往下爬,剩下的光亮处,不时地染入粉红、铭黄、亮橘,然后这些颜色又一次褪去,再经由某些不可理解的炼金术,所有颜色都成功地转变成其互补色。等到视觉理解到了一种红色的缺乏后,那些原本焰红的部分好像成了墨绿色,橘色则变为紫色,黄色隐没成了蓝色,然后随着这些色相在天空上鱼贯般消长,一直到十点、十一点,夜晚就这样无声无息、无知无觉地来了。

就这样,这里的日落仿佛是觉得自己永远都不够华丽谢幕似的,每天都这么盛大。好像每天非得把这一段完美落实,就像是每餐最后一定要吃一口甜点一样,这样的白日才能称得上善始善终。02 食味之城

与其去博物馆或是参观古迹之类的正经八百的行程,在当地吃喝是鸡、犬了解本地文化的唯一方式,而在波尔多市我们也按照惯例“大开吃戒”,每天都拼得酒足饭饱。由于这是犬的法国初体验,所以无论在城市乡间、大街小巷,随时随地都觉得兴奋不已。

然而来到法国,鸡、犬最喜欢的地方、盘踞心中首位的圣地居然是:家乐福!

说到法国家乐福,犬实在想为它高歌一曲,法国的家乐福是真实的人间乐土。作为农业大国的法国,本地的农产品原本就物美价廉,蔬果全都新鲜、肥美,而从邻居西班牙或意大利等地进口的地中海作物,像橄榄油或黑红发亮的大樱桃、李子等,更具备让普通地表少男少女心中的“煮夫魂”“主妇魂”瞬间显灵的超能力。

总之一逛到蔬果区,犬的“乱买失心疯”就会立马发作,症状之一就是手脚不听使唤,就算是吃不完也会自动把东西全塞到篮子里结账,回家后才百思不得其解,冰箱里堆得满满的东西到底从哪儿来的?

另外,在家乐福里,随随便便就能找到超过一百种奶酪和一百种葡萄酒(这个数量词非常实在)。在特产专柜,比如在卢瓦尔河谷地附近,就能找到Sancerre(桑塞尔白葡萄源酒),在比利牛斯山区就有当地的山羊奶酪,那就像身为一个汽车维修员,带一两个扳手在身上,那也是十分合理的。对鸡、犬而言,家乐福在这里,俨然已经超出了大卖场的概念,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福地。

在很多层面上,其实都可以看出来,法国仍然保留了许多社会主义的遗风。比如民生物资价格合理,相比之下,人民生活的消费比英国或瑞士低多了。然而大卖场式的廉价采购,依旧被批评为剥削农民,为部分人所诟病。同样也因为言论自由的权利高涨,所以同样远近驰名的就是法国劳工的权利和行动力都很高,他们如果一阵不爽上心头、说罢工就罢工,那也像是早餐喝粥一样是件稀松平常的事。

话说回头,初来波尔多,鸡、犬反而没有在外进行太多吃喝,常是在街头巷尾闲逛瞎绕一通,看见不错的就顺手买回几条面包、干酪、火腿或杂货,上家乐福抱一个瓜、选盒樱桃、买点儿青蔬沙拉,然后再挑几瓶酒回自家阳台上看夕阳,顺便和乐融融地醉倒。03 海鲜在盘上,腿儿在橱窗

波尔多靠海的地方有个叫作阿卡雄的港口,那儿是法国最知名的生蚝产地之一。鸡、犬曾在网络上搜索别人推荐的食记,照片里的桌子正中间,横跨了一艘像是龙舟一样大的生猛海鲜船,两人对此艳羡不已。抱着“初来贵宝地”“土包子”想要见见大场面的心情,我们总算循着路线来到这家专卖海味拼盘的餐厅。

不过由于舟车劳顿,犬的狂躁症又开始发作起来,可怜的司机鸡,也因为本身又累又饿还被骂而感到十分哀戚。那天我们连开了九个小时的车,终于从巴黎赶到波尔多,不过这整个儿是自作自受,谁叫我们想逃过路费,只好绕远路……

迷失在小巷弄里转了半天,最后终于找到了那间餐厅,“恶犬”还在继续“狂吠”,说那生蚝太咸、蛤蛎太腥、虾子太凉、淡菜胡子没拔干净、海蜗牛本身脸长得太丑,总之没一处可取。

在老城里散步的时候,无意间经过这家店,虽然几近法语盲的我们听不懂只言片语,不过看着橱窗里挂着一只只又厚又实、霉灰色的外皮、样貌枯槁的火腿,我们便知道那是一家火腿店。扑鼻而来的气味,像是多年未洗的抽油烟机上的油耗味,但仔细闻又带有肉香的那种诡异气味把我们的求知欲带动了起来。

我们绕到店的正面后,就看到了火腿三明治落落大方地像个吉祥物一样栖在店门口。它的内容极其简单:一个平凡无奇的小法包,夹着五六片肥瘦相间的火腿薄片。火腿肉呈现出深洋红、宝石红的色调,周围是炼乳色的脂肪,就像是一杯刚刚冲好的香浓拿铁咖啡。上面优雅地放着浮动的拉花,软白色的奶泡和黑咖啡撞在一起,旋转出动人的卷叶形状。而那每一层火腿薄片,表面都泛着均匀又晶莹的油光,就像是顶层刷上透亮透亮的凡尼斯涂层的古典油画,让人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口水长流了。

这些生火腿可是好东西,小时候,印象里的火腿就像是午餐肉那样的加工品,无论长相还是口感,都跟“腿”这个概念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像这样把整只猪腿风干,然后削成薄片夹在三明治里,或是直接配上香甜多汁的哈密瓜几口下肚,实在充满风味。小店里人潮不断,都是些貌似已经当了一整辈子吃货的法国老太太,她们用打量脱衣舞男般的眼神,双目如电地将这些“小鲜肉”从前胸望到后背,直到相中哪只腿儿,手指只需要轻轻地颤动一下,随伺在侧的店员立马利索地一把将腿儿抛上机器,“唰唰”地直接开切。

我自知对火腿的爱不像对鸡那么深,此时那位先生正在一旁眼冒金光、摩拳擦掌,从来没看他这么精神过。我就给他搪塞了一个综合切片火腿,催促他赶紧走吧,人这么多呢!他高兴地把那张纸片一样薄的火腿,一把揣在怀里,连说够了够了。结果那片薄薄的小火腿我们一连吃了三四天。浓厚是浓厚、好吃是好吃,但实在太油、太腻了,吃了这次就够抵一年的分量了。04 罐头抹酱rillettes

买完火腿之后继续闲逛,街上热闹万分,看起来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波尔多原来是可丽露(又称卡纳蕾,canelé)的发源地,所以老城里当然有一些甜点店,卖着精致的可丽露。

这是犬心仪的一款糕点,材料简单,主要就是蛋、奶、面粉以及糖、香草和朗姆酒稍做调味制成。记得犬第一次吃时,觉得这小点心实在怪异,因为它外表看起来黑褐黑褐的,并不能引起食欲,又加上外层时常裹了层蜂蜡与焦糖,一口刚咬下,那口感几乎等同于吃了一口用蜡烛包着的受潮硬纸壳。而那还不奇怪,连中间的质地也好像是台湾传统用来拜祖先用的糯米发糕,而且还是被不小心压扁的厚实版本,土黄色的,又软又Q还带嚼劲儿。

它这么一副憨厚诚恳的老实相,与花俏精致的蛋糕或是轻巧秀气的马卡龙,完全是天壤之别。然而可丽露口味却真是好,嚼几口之后,藏在蜡烛味和焦糖硬壳里的蛋奶香逐渐流露,它就像是连“我爱你”都说不出来的木讷老公,却天天可以给你带饭,下雨天绝对帮你撑伞的那种“窝心”与单纯的美味。

那些可丽露宝宝们像黄金一般被包装在珠光宝气的盒子里,似乎是为了弥补它们看起来过于质朴的外观。打开来里面才两三颗,还不够塞牙缝儿,就要价几十欧元。穷酸鸡、犬面对此般雍容华贵的小点心(毕竟我们都走狂饮暴食路线)实在无法埋单,所以很可惜我们在波尔多市时,反而没能尝到最正宗的可丽露,而之后阿维尼翁在吃到的则又是些假鬼假怪。

除此之外,那些专把东西卖给观光客的商家也缺乏特色,倒是街角路边任意的小咖啡店、小酒馆,随着午后过去,一家家纷纷在门口挂出了今日特餐的小黑板,支起了锈迹斑斑的小桌、小椅,就摆在石板路上面,地上偶尔散落着几截烟屁股,但却不显得脏乱,反倒看似率真、可爱。

在这里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法国人总是把桌子和桌子摆得异常近,往往两桌之间除了一条象征性的小缝儿之外,几乎就和隔桌相连了。一开始犬还觉得有些拘束,好像陌生人就坐在旁边似的,但是后来也就渐渐适应了,而且这里大家都来自各地,所以那桌说法语,这桌说英语,隔壁桌又说德语,反正谁也听不懂谁说的是什么(总之我是听不懂别人说的什么的)。就这样,一众人坐在自己位置上喝酒、聊天儿、抽烟,音量不至于大呼小叫,但是也不需要压低嗓门儿,人人都“嗡嗡”地热络又自在地对谈。

我们入座之后先来两杯波尔多的house wine(招牌酒),因为还不饿,就点了duck rillettes和Pate(肉糕)。Rillettes翻译成“熟肉酱”,原本是用猪油长时间炖煮猪肉,最后水分都煮干、蒸发了,剩下肉丝纤维和脂肪搅在一块儿,法国人把它当成黄油那样的抹酱,挖一勺就刮到面包上一起吃。然而除了猪肉之外,鸡、鸭、鹅、兔、鱼都能拌上油之后做成熟肉酱。吃起来就像团油湿的肉松,有着牛肉干那种纤维的口感。酱中吸附了猪油、鸭油和一些黏稠的膏状物,整体类似煮到发柴的肉,但它又被称作酱(真是很难用言语解释的一种东西)。

而Pate(肉糕)则是把一大堆肝肠杂碎打成泥酱,加点儿调味或香草,最后灌制成一条像是奶酪的方砖状,同样是用奶油刀随意铲下一大块,抹到面包上吃。

这样描述可能有点儿恶心,然而这些熟肉酱、肉膏的味道其实真的不错,只是我不太能接受那些夹杂在肉酱里的白色结块的冷鸭油。虽然吃进嘴里,嚼几下它就甜甜地化开了,但是我总觉得冷油块沾上舌尖的那种粉粉的触觉,怎么吃都不对劲儿,可能它让我联想起放在冰箱里的隔夜菜,上面有时会浮上一层白油的视觉印象。05 白芦笋

前几天,我们去探访波尔多市附近的葡萄园和酒庄,在路边的加油站旁发现一个简陋的小木板亭,还有和我们一道的酒庄主。一眼看到这个小亭,我们就很高兴地过去,原来里头是位小农在卖一箱箱当地盛产的白芦笋。小农说白芦笋的季节下个礼拜就过去啦,赶紧买,于是酒庄主就挑了一大箱,从中捡了几根,分给我们尝尝。那些白芦笋的尺寸不等,从手指般大小、香肠粗细,到像一截树枝一样硕大的都有,有些看起来,那形状实在貌似情趣用品。/白芦笋/

第一次吃白芦笋是犬和L第一次来到欧洲,我们在老姨哈勒家的地板上打地铺住了一周,那时候也是好兴奋。第一次到欧洲,樱桃、草莓、葡萄、莓果之类的水果在家乡特别稀罕,发现此处居然这么便宜就能吃到特别多东西。还有各种从未见过的陌生蔬果,像蟠桃、杏桃、栉瓜等新奇的东西,味道也极好。

有天,老姨特意买了白芦笋回来说要做给我们吃,我仍然记忆犹新。因为从没看见过长得这么漂亮、俊俏的芦笋,浑身象牙白,像是会透光似的,有时候顶上染着一抹嫩绿,或是根部有一点儿微紫色,这些颜色都点缀着芦笋本身,显得更光、更亮,充满灵性。

老姨是我的高中同学,她一点儿也不老,人也漂亮,而我就是喜欢故意戏谑地对老同学乱叫一通。她的动作总像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说是优雅也好,或是不协调也罢,就是一贯慢慢悠悠的,仿佛是一边进行,一边仍然在深思熟虑。还记得她一只手把那些白芦笋压在砧板上,另一只手用刨皮刀奋力削皮的模样,就好像是她手起刀落地正在对付一条活蹦乱跳的鲜鱼似的,她这么费力又这么专注,就怕那条“鱼”忽然从掌心里翻身蹦跳起来。

削完皮之后,那些白芦笋全都瘦身成只有原来的一半粗细(我当时怀疑她削掉太多,但是这回自己尝试了之后,才知道那些芦笋的皮还真厚),只剩下多汁的幼嫩芦笋心,这下全都软趴趴地躺在盘子里。然后老姨点点头,露出欣慰的表情,开火,煎起奶油。奶油先是融了,然后很快就要焦了,老姨赶紧把七歪八倒的芦笋全扔进锅,一瞬间油水四溅,爆发出“滋滋”“喳喳”的声音和蒸汽,满屋子弥漫着一股浓郁又甜美的黄油与核果的香味,过了不久这香味转为焦味传出来,我和L面面相觑,老姨倒是神色自若地说:“差不多了。”

盛出来时那样貌实在好看极了,白芦笋全都变成了金黄色、明黄色,边缘地方微焦,裹着一层闪烁着的细腻的鲜美油光。将芦笋都稍微煎干,上桌前只需撒上一点点盐和胡椒调味,切开吃起来,每一口都鲜甜浓郁,配上奶油的焦油馥郁,整体就是一个美啊!

那实在是生动的回忆。而在波尔多,法国人则教我先将生蛋黄、芥末、盐、橄榄油和醋搅到一起,等到充分乳化成蛋黄酱(也就是美乃滋)后,再把白芦笋煮熟,这样蘸着吃。鸡并不认可这种蛋黄酱,他说这玩意儿满口蛋腥味,我尝了一点儿,也感觉有些异样,怎么吃就是不如以前吃的那白芦笋美味。边煮边吃总是想着从前那时候,一转眼已经事隔近十年,一切事情都物换星移了。06 人生何处不相逢

来到波尔多之后,由于在社群网络上发了几张照片,意外地接到扬的信息,他和太太现在正好也在波尔多。扬并不是像鸡、犬这样来法国的半吊子的旅行者,他们可是真正的中国留学生,一直都住在马赛。

我们的认识也是机缘巧合。犬前两年和艺术家好友小胖一起在瑞士巴塞尔工作了一段时间,扬和小胖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死党,所以一得知小胖来欧洲了,就千里迢迢地从法国来到瑞士与他相会,我们三个人也就这样被兜在了一起。回国后我和扬不时有一搭没一搭地联系,比如照片点个赞,或是偶尔无厘头打闹几句,但犬却不知为何对扬感觉很亲切,好像也认识了一个一起长大的死党。

扬夫妻俩带鸡、犬来到一处像是教堂前中庭的小广场,这天阳光可爱,还刮着一点儿风,天气和景色都十分怡人。小广场上支着几把大阳伞,餐厅在斜对街,店家把桌椅摆到外头来。这个角落就在热闹的观光街区的背面,但却相当幽静,人、车都很少。他们在法国结婚时,只简单请了好友几桌喜酒,这里就是办喜宴的地方,食物味道好,摆盘上档次,价格也不算贵。午餐吃得很愉快,我们天南地北地聊东聊西,连听不懂中文的鸡好像也听懂了。

刚开始旅行的时候,犬觉得自己抛弃了很多东西,比如没了工作也就没有所谓事业了,没有事业,也就没有成就,“成就”这个概念通常就是如此被定义的——你必须要工作!同时失去了工作上的定位,没有头衔、没有平台,一时之间,犬居然很病态地感到空虚,好像游离出这个人际网的架构,自己就变得不再存在了。

然而一直往前走,就会理解到,真的,地球是一个圆,生命也是。当你向前走得够远了,就会察觉到你似乎又站在当初离开的地方。你往世界的其他方向走,背离了家人、好朋友,然后你又在无意间发现自己绕一圈儿又回来了。但是你从未走过回头路,在旅途中,有些东西抓不住了,只好把它们丢到后面,继续往前,然后你用另一种方式,像是再次找到了全新的东西一样,仿佛是失而复得,又寻回了那些旧的、珍贵的事物。/美食与爱/

但它们显得和以前相同却又不同,你重新理解家人,以前认为父母亲总是全能的、强大的,现在发现母亲其实也是有颗少女心的,天气太热想发懒或偶尔想偷喝点儿小酒。弟弟也从傻乎乎的跟屁虫、小鬼头,变成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每天在外地努力打拼的成年人。你也能重新看待那些老朋友,大家都已不再是初识时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了,已经各自走过了自己的旅行,也都懂得,给最好的朋友最大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成就彼此的性格和友谊。

你也重新看你爱过的人和你正在爱的人,你也看看你自己,过去曾经觉得自己或别人应该改掉坏脾气、急性子,现在了解到,改什么呢?坏脾气是因为情感丰富,所以才喜恶强烈,急性子也意味着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兴趣,那些短处都是来自某个其他地方的好。

最后吃完饭,扬硬是冲过来抢着埋单,我不接受,就这样推拉了半天,店里的服务员倒是非常机灵地最后刷了他的卡。扬说:“我是在这里结婚办的结婚喜宴,他们都认识我啦,当然是明白我该埋单。”然后咕哝着,“况且,要是回到沈阳,被小胖发现,我居然没有在法国照顾你们,那就完蛋了。”我听了微微一笑。

谁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找到什么,就像是,犬也不知道会在这个陌生城市里,和只见过一次的扬,再次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吃饭、喝酒。但是犬知道,失去不等于没有了,离开则是表示总有一天会再相见。07 葡萄酒时光机

鸡、犬不是美食评论家,充其量也只是热衷吃喝,喜欢对食物提出些奇思妙想的私人见解。然而在品评的周遭环境中,最让我们不能参透的就是葡萄酒了。有太多所谓的达人操着花哨、不着边际的词汇,而这些形容词的主要目的,仿佛都并不是为了与拥有平均智商的人类沟通(也许是鸡、犬本身智力偏低)。

总之!身为文学革命家胡适先生的追随者(抬出大人物来了),脾气暴躁的犬常会因为搞不懂、听不明白这些酒评专家到底在说什么而自卑转恼火,心中郁结已深,只想吠出:“请说白话文,好吗?”

因此,这次来法国也算是一场学习之旅。当然,我们没有那个财力或是狂热,以踏遍几大酒庄、日饮名酒并探寻高深的学问为志。基本上,鸡、犬充其量只是两个极其懒惰的小布尔乔亚,既来之,则安之地入乡随俗,每天多喝、多看,有机会就多问、多听,回来之后就把这些断简残篇的小知识给随手记录,就盼望着以后换我来用高深莫测的词语吓唬别人(被胡适先生追打)。/葡萄庄园/

所以在第三天里,经由朋友介绍,由一位酿酒厂的第七代接班人——弗兰德里克·拱内( Frederic Gonet )带着鸡、犬去一览他的家族葡萄庄园。然而就在我们到达葡萄园时,犬的第一个疑问也是最大的疑问是:所谓的“世纪年份”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气候?是温暖多阳光,还是干燥少雨?

弗兰德里克想了一下,笑着说:“就像是一个人一样,你不能喝太多酒,但也不能一点儿不喝;你不能一直工作,也不能总是在玩;你需要运动,但也不能锻炼过了头。好的年份就是在恰当的时间发生了恰当的事情,葡萄成长的时候要有阳光,但是阳光如果太热烈的话,葡萄成熟太快,单宁没办法发展,就不能久存。但如果有太多雨天,葡萄容易生病,而且葡萄可能无法在秋天来临前完全成熟,累积到足够的糖分,果实甜度不够的话,酿出来的酒就很平淡无味……”

这时候我才理解到酿制葡萄酒跟生产其他农产品一样,是一个看天吃饭的活儿。弗兰德里克几乎是在自说自话的样子,接着说:“比如2003年,虽然春天很美,但是那年夏天整个欧洲被热浪席卷,空气对流旺盛,下起冰雹,葡萄花苞刚刚开放,就被打死了大半,侥幸没死的也被之后的干旱给渴死了,所以基本上那年的葡萄根本歉收,更别提用来酿酒了。”

或是2007年,夏天里每天都非常热,他们这些酿酒的都只能干笑,互相开玩笑说今年的酒当年圣诞节就能喝了。(葡萄酒的品质取决于它的陈年潜力,最优秀的就是那些可以陈放10年、20年甚至更久还在持续发酵的酒。而就算一般的酒,适合饮用的时机大概也是装瓶后的两三年。所以,弗兰德里克和朋友们所说的“当年就能喝”,表示这支酒成熟得太快,恐怕没什么资质进一步发展。)

再说2011年,春天和初夏貌似都不错,葡萄农好高兴啊,因为总算有个好年份了。但是忽然之间天气就转凉了,整个剩余的夏天都不太晴朗,还好秋天有阳光,温暖又干燥,所以很多农夫就决定延迟收成。等啊等啊,等到葡萄终于看似成熟了再采收,以为酿出来的酒应该是还不错的,结果没想到放了一段时间,葡萄酒居然莫名其妙地上下分层了……

虽然有些人相信,现在科学这么先进了,可以借助科技来辅助改善葡萄的质量,比如用干燥机来处理那些降雨太多的年份生产的葡萄,或是也能适量添加果糖来“改良”那些不够成熟的果实(不过这些额外的应用,在法国的法律规范是很详尽且严格的)。然而,人们还是无法主动地“调配”出世纪年份的伟大葡萄酒。

每一棵葡萄,从开始冒芽开花,一直到慢慢成熟,都是在时间、温度、湿度、阳光、微风一直不断相互影响之中成长的。与其他作物不同的是,我们可能期待吃到同样味道、色泽的温室小西红柿,或是品质恒定的水耕空心菜,但是我们不想要喝起来都一样的葡萄酒,正是因为葡萄酒是一种经年累月的成就,喝下去的每一口,无论是酸是甜,那都象征了一整年的岁月变迁,每一瓶葡萄酒都像是一粒时光的胶囊,封存着当年的风霜雨露。

鸡、犬一向着迷于时间旅行这件事情,当然这并不实际,然而,想起也许能以五官来感受时光回溯,那概念依旧令人激动。像是满天星星里,许多光芒都是旅行了好几亿光年,最终才到达了我们的眼睛,也许在目击的此刻,那颗星星早已经毁灭了,然而我们却依旧看着好几亿年前的它,在当下的夜空里闪耀着。

普通人惯常以线性的方式来体验和认知时间,但仍时有异状。例如过去能够折返(看到一颗位于宇宙尽头、已不存在的星);妥善封存的当下的光阴可以运送至未来绽放(酿造一瓶老酒,并且在二十年之后开瓶品味);各种时态彼此不限制于必然的先后次序,而是平行发展。

就在前几天,鸡、犬闲来无事坐在电视机前,随兴地收看一部纪录片,介绍着香槟区的葡萄酒历史。结果演着演着,作为叙事主线之一的家族,居然正是拱内家族。在一段拍摄家族婚礼的觥筹交错的场景之中,鸡、犬又惊又乐地在荧幕上认出了我们的朋友——虽然他肚皮小了好大一圈、头发仍然丰满乌黑,但是那绝对是同一个人,没有错——他就是年轻时的小弗兰德里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