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就业状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02:02:00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1世纪中国就业状况

21世纪中国就业状况试读:

内容提要

“入世”对各行业的影响总体上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但具体到每一个行业,差异就比较大了,就业市场也就相应会有所变化。面临机遇的行业将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受到冲击的行业将会减员增效,造成大批的失业人员,因此,“入世”对就业市场来说是把双刃的剑。

第一章 WTO,就业机遇与挑战

“入世”会不会影响咱们老百姓的就业?很多人在热切地关注着这一问题。“入世”肯定会对百姓的就业产生影响,而且是双重的影响,既会增加就业,也会带来失业。据美国一家调查机构测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提高近3个百分点,而国内生产总值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带来400万个就业机会,总计约1200万个就业岗位。然而华盛顿一家研究机构的经济学家最近的分析表明,中国在将过去保护程度比较高的工农业产品市场开放以后,会使相关领域的产出减少三分之一,将会产生1000多万失业工人。

第一节 “入世”对中国百姓就业的双重影响

“入世”对各行业的影响总体上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但具体到每一个行业,差异就比较大了,就业市场也就相应会有所变化。面临机遇的行业将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受到冲击的行业将会减员增效,造成大批的失业人员,因此,“入世”对就业市场来说是把双刃的剑。一、“入世”将推动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从而扩展百姓就业市场

WTO的基石是成熟的市场经济,WTO的基本原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全一致,加入WTO,就意味着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准则,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办事。因此,我国加入WTO,将会有力地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从而有利于发展经济,增加劳动就业机会。

我国的改革在曲折的征程中前进,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使改革异常地艰难。加入WTO,建立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将会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的方向发展。加入WTO之后,无疑将会对目前的经济体制产生巨大的冲击,迫使我们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建立起适应国内外市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概括地说,加入WTO将会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1)企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建立一个企业能够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体制和灵活的机制,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并且,加入WTO之后企业的改革要从更为广阔、更为深刻的背景上考虑问题,推进企业机制逐步向国际规范的方向转变,最终将建立起适应国内外市场的经营机制。(2)价格体系和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建立起充分反映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体系,建立公平、合理的财政税收体制。(3)外贸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外贸体制。充分赋予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所必要的经营主权。(4)政府机构的改革,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推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和各项配套改革的实施,督促各级政府更多、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杠杆,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间接调控,改变以往行政干预过多的做法。

我们不能不看到,我国在新旧两种体制的转换时期,经济秩序相当混乱。旧的秩序打破了,而新的秩序却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尽快实现由旧秩序向新秩序的转变,尽快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加入WTO将会推动这一新秩序的建立,具体地说:(1)加入WTO将对目前国内自成体系的经济格局产生巨大冲击,有利于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保护。根据WTO要求,缔约国要实现外贸政策法规的全国统一性,这势必会对消除地方、部门贸易保护主义产生巨大影响,使我国多年来难以解决的各自为政、市场分割、互筑樊篱的问题得以冲破。

同时,加入WTO将有利于在全国建立公平竞争的秩序。加入WTO之后,特区以及沿海开放地区所享受的优惠政策将要划上句号。全国各地区,不论特区还是非特区,不论沿海还是内地,都将执行同一的经济政策。这样,有利于在全国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2)加入WTO将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法制化建设。WTO要求增加外贸政策的透明度,反对种种内部规定,这就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立法工作的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对经济建设的法制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法制经济。政策的公开化、法律化,将有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总之,加入WTO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会更快地走向成熟,从而为中国老百姓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二、短缺与过剩并存:“入世”会带来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就业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业结构失衡。受国外冲击较大的产业如机电、石化、医药等行业,亏损面将扩大,下岗分流的职工将会增加;而受到一定保护的幼稚工业如汽车工业等,在保护期内冲击将不会太大;目前已基本上开放市场的家电、计算机等行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就业的影响不是很大。

第二,人才结构失衡。随着国外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这些公司迫切需要实现本士化经营,对管理、营锁、策划等方面的高素质的人才需求量将会增加,这类劳动者供不应求。这样,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懂外语、熟悉外资企业经营的劳动者,就业机会将大幅度增加,而素质较低的劳动者,就业范围有可能缩小,呈现过剩的状态。

第三,地区结构失衡。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较为完善的地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类地区受到的冲击将不会很大,而且外商投资的重点、热点也将集中在这些地区。这样,沿海发达地区的就业问题就会比较缓和;与此相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历史遗留问题较为严重,对外资的吸引力也相对较低,因此,失业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会相当严重。

由此可见,中国“入世”对百姓就业的影响是双重的,既会增加就业,也会带来失业。据美国一家调查机构测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提高近3个百分点,而国内生产总值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带来400万个就业机会,总计约1200万个就业岗位。然而华盛顿一家研究机构的经济学家最近的分析表明,中国在将过去保护程度比较高的工农业产品市场开放以后,会使相关领域的产出减少三分之一,将会产生1000多万失业工人。

第二节 更多的外资进入将带来什么?

“入世”,有利于进一步引进外资。20年来,我国在引进外资上取得重大成就,现在有3万多家三资企业,带来1000多万人就业。进入WTO后会使引进外资更快增加。这对解决当前国企改革人员分流,发展就业创造有利条件。一、引进外资对中国就业的贡献

引进外资对中国就业的贡献,是通过两个方面实现的: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增加就业;另一方面,通过吸引外资,促进我国出口,推动国内原有企业的技术进步,增加配套企业的产品销售等等,间接增加国内就业。

大规模的外资进入,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是因为,外商熟悉本国及其他世界市场的销售渠道,由他们来销售中国的产品,有利于打破某些国家的市场封锁。

从出口方面看,外资企业自营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1985年仅为1.1%,到1996年超过了40%,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由1988年的18%上升到1997年上半年的42%。

外资企业不仅在出口总量中是一支重要力量,在中国出口结构调整中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这一推动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使中国的出口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为主转向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为主。1996年机电产品出口482.1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9.9%,机电产品出口在全国外贸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到31.9%。1997年,机电产品继续保持中国出口第一大类产品的地位,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1.9%上升到32.5%。

机电产品出口之所以能迅速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产口,外商投资企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三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在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逐年提高,1994年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41.5%;1996年出口创汇超亿美元的机电行业生产企业共有39家,其中32家是外商投资企业。

从进口方面看,外资企业进口额占全部进口额中的比重也是逐年上升的,到1997年上半年已高达54%。中国引进外资,计多都是直接伴随着进口的增加。外方对中国的出口信贷,都是以实物的方式提供的,主要是出口中国亟需的电站、钢铁、化工、电信、航空等方面的设备。1983~1996年间,实际利用外资约有850亿元是以实物的形式进入的。

我国改革开放20年的实践证明,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巨大发展。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二大国。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较好地实现了我国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总体战略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增加劳动就业岗位、扩大出口、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升级等各方面的具体目标,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加入WTO后,我国必将进一步放宽批准合资企业的条件,例如有关董事会人数、股份制比例等,这些条件的放宽,必将进一步引起合资企业的增多和进入我国的外资的增加,从而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

具体来说,引进外资,增加就业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引进外资,对改变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起了积极作用,从而间接增加就业。80年代的多数年份,中国贸易收支都存在逆差。1984~1989年各年份的贸易逆差分别是:12.7亿美元,149亿美元、119.7亿美元、37.7亿美元、77.5亿美元、66亿美元,当时,虽然也引进外资,但资本项目顺差不足以弥补贸易逆差,因而外汇平衡困难。1983~1989年,中国外汇储备只有几十亿美元,其中1986年只有20.7亿美元。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外资大量流入,除1992年资本项目出现2.5亿美元的逆差外,其余年份资本项目都是顺差。1992年的以后,资本项目的顺差迅速扩大,1993~1996年资本项目的顺差分别为:234.72亿美元、326.44亿美元、386.74亿美元、399.67亿美元。外资的进入不仅带动了中国出口的大幅度增长,直接改变了中国国际收支的状况,也因此创造了大量的国内就业机会。

其次,吸引外资,增加了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随着利用外资的增加,外资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额和比重都迅速增加。这里强调的一个主要观点是:中国的失业问题是总量问题,即就业岗位总量大大小于劳动力总量;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主要办法是通过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就业岗位总量。

外资在中国固定资产的投资额由1981年的36亿元增长到1996年的2747亿元,增长75.3倍,在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已达到11.7%。正是巨额的外资引进,为中国创造了庞大的就业机会。

到1996年底,在14万多外商投资企业就业的职工已达1745万人,占总就业人员的12%,比1990年的200万人增口了772.5%。根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1995年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就业人员达898.34万人,占全国工业职工总数的13.59%;其中某些行业已占较大比重,如在轻工业中占24.37%;有7个行业的比重超过18%,其中36%以上的了5个行业;文教体育用品、皮革毛羽绒制品、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3个行业高于70%;有4个行业的就业人数超过国有企业50%以上,其中有3个行业就业人员是国有企业的3.4倍以上;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业达5倍以上。如果加上为其配套或提供服务的企业和单位的职工,则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40%的新增就业机会是自外商投资企业提供的。

最后,引进外资,增加就业,还表现在对原有国有企业和个体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机制转换上,中国原有的许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或者因设备陈旧,产品缺乏竞争力,或者因机制不活、效率低下,这两方面的原因都使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工人处于下岗或半下岗状态;由于引进外资,使企业的设备更新,机制转换,产品的质量提高,成本下降,企业也相应地活起来,工人重新上岗就业。

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大大提高了中国人员的素质,从而为他们的就业创造了条件。如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85~1994年期间培训员工19940人次,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自1984年成立以来培训员工12万人次,人均接受培训达15次,西门子与北京市建立了西门子管理学院,摩托罗拉公司也建立了摩托罗拉大学。还有大批人员被送往国外接受培训。如松下公司接受5000人次学习培训,富士通公司与中国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先后有1700人次赴日学习。二、跨国公司将给我们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近年来,我国外商独资企业的进出口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从1995~1997年,我国外商独资企业的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65.1亿美元、490.26亿美元、596.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45.2%、34.2%、21.6%,平均增长率为33.6%。

1995~1997年间,我国外商独资企业的贸易水平为0.9960,明显高于中外合资企业的贸易水平0.7503。三年间,我国合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一直处在逆差状态,逆差为289.84亿美元,而外商独资企业的逆差则仅为2.89亿美元,两者相差一百倍。造成合资企业处在逆差状态的直接原因是企业初创期投资设备、物品的大量进口。1995~1997年间,我国合资企业进口设备、物品总值362.8亿美元,而外商独资企业进口设备、物品总值仅为166.51亿美元。扣除设备、物品进口因素后,外商独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水平为1.2929,高于中外合资企业的1.0913。

1995年,我国外商独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00.25亿美元,1997年为496.24亿美元,比1995增长了65.28%;而合资企业在1995年和1997年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70.88亿美元和479.94亿美元,1997年比1995年增长了29.41%,增长幅度仅为独资企业的一半还不到。另外,在1995~1997年的三年间,我国外商独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口总值为515.26亿美元,出口总值为669.92亿美元,平均增值水平为1.3002;而合资企业在这三年间的加工贸易进口总值为575.06亿美元,出口总值为703.92亿美元,平均增值水平为1.2241。外商独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增值水平要高出合资企业的6.2个百分点。

从80年代以来,我国多次大幅度降低了工业品的进口关税,各种非关税壁垒也大大减少,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在我国国内市场上俏售的限制也不断减弱。现在我国工业品的国内市场实际上已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除少数产品之外,我国市场上的工业品价格(包括我国产品的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迅速接近。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外商独资企业与合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进入1998年以来,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但相比之下,外商独资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要比合资企业小得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出口总值的增速逐渐趋缓,以及出口增速的放慢。1998年7月份,我国合资企业的进出口总值增速仅为1.4%,以上年7月份的8.9%下降了84.28%;而外商独资企业进出口总值的增速为19.6%,比上年7月份的27.1%下降了27.68%。另外,从出口的情况来看,1998年7月份,我国合资企业外贸出口的增速为7.1%,比上年7月份的19%下降了62.63%;而外商独资企业外贸出口的增速为20.6%,比上年7月份的34.9%下降了40.97%。

根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结果表明,在工业“三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数占20.6%。但外商独资企业在“质”上却要高于合资企业,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外商独资企业将在“量”上有较快的发展。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更值得注意的是,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出现了某些有利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跨国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认识到,为了自己稳定发展,必须使发展中国家也得到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共同的利益中寻找各自的利益,形成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的新型关系。跨国公司从80年代以来,纷纷调整自己在发展中国家的经营战略。他推行技术开发、人才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当地化,使资金、技术、管理、营销等生产要素向发展中国家流动。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形成了极具吸引力的世界的大市场。著名跨国公司纷纷进军中国,使我国有可能以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有利条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入世”之后,将会使跨国公司加速来华投资,从而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

第三节 面对WTO,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日益临近,服务贸易业将成为下一个世纪各个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而服务贸易业的发展本身就是知识经济的具体体现。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最近提出了知识工人的概念,也许正是我国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努力方向。

由于知识工人这一概念刚刚提出,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概念,专家们对此也众说纷纭。一般认为,知识工人是以脑力劳动为主,具有与知识经济的各种“硬件”相对接的技能的工人。知识工人不仅依靠脑力劳动,更重要的是靠智慧来劳动,他们通过信息自动化程序控制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在劳动过程中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创新意识,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大大减少,脑力劳动量明显增加,并且实现办公信息化、自动化。随着知识工人的出现与增多,蓝领工人与白领工人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虽然知识工人的数量难以准确地量化,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将会大量需求这类工人,而且他们的供给量严重不足,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据统计,1997年我国8.35亿劳动力当中,文盲占12%,小学文化程度占36%,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在城镇1.4亿职工中,中级技工占35%,高级以上技工仅占3.5%;在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中,初级工占80%,而高级工仅有1%。即使是上海这样的老工业基地,高级技工也只占职工总数的5.2%。照此看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知识型工人将严重短缺。

美国的经验表明,服务业创造的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提供的新就业机会占总数的80%,香港的数字也是如此。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通过引进先进的服务贸易概念,培养中国各行业自身的新型服务人才,不仅可以在产品从设计到使用的全过程中创造大量的附加价值,而且将提供大量高技术就业机会。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大量需要计算机服务、电信服务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外国银行业、保险业的大举进入也会大量需求计算机服务、金融服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以及保险精算和法律专家。

目前我国劳动者素质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在美国,2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占46.5%,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这一比例也在20%以上,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仅有3.5%。面对汹涌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我国劳动者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素质,培育自己的人力资本。除了应当重视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之外,更应当加强在生产岗位上的干中学、勤于钻研、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工作绩效,鼓舞和带动更多的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智,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第二章 培训要点:观念与思想

第一节 树立求职新观念

在新业市场上,求职者的最大敌人,不是他的竞争者,而是他自己。

在过去的几年中,野外救护队员们惊奇地发现,失踪遇难的猎人和游客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当他们野外迷路时,他们总是惊慌失措地乱跑。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他们很快就会跑得精疲力尽,跌倒甚至摔伤,将体内的热量和体能消耗一空,最后灰心丧气,不得不寻个处所,坐以待毙。

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上,失业者和求职者们也有类似的现象。他们像热锅上的蚂蚁,先东奔西跑,四处走亲访友,探听消息,然后胡乱地拼凑一份个人简历和一封求职信,盲目地寄给一些公司和企业或与其专长、资历不沾边的招聘单位;要么就是铺天盖地给人事部门打电话。与此同时,许多“潜在”的就业机会却失之交臂,从身边悄悄溜走。几天或几个星期以后,当他们发现自己一无所获时,精力已被耗尽,垂头丧气地例在沙发上,从此一蹶不振。

生活境遇和生活角色的突然改变,往往会使你焦躁烦闷,不知所措。在这种时候,你是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的。你现在需要的不是立即着手找工作,而是花一些时间认真且冷静地思索一下你自己,你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新的环境。你必须改变你的态度,才能改变你的生活。一、勇敢面对现实

你是最近被解雇的吗?你是否像其他刚刚被解雇的人那样,心中充满嫉恨和恶意?你也许对公司的作法耿耿于怀,认定它根本无权解雇。你觉得自己干得很出色,你全身心投入到公司事务之中,最后却落得个被弃之街头的下场,这太不公平。

不错,的确不公平,美国著名作家斯奇特·派克的畅销小说开篇第一句这样说道:“生活来非易事。”

如果理解这句话的全部含意并承认这一事实,就不应指望生活应该是公平的。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我们总得生活下去。在这里,消沉、沮丧。乃至牢骚满腹,没有半点用处,它只会对你的求职产生不好的影响。任何公司都不会愿意录用一个对自己过去公司总是怀恨在心的人。

也许你是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对当前的公开招聘充满疑虑,无数事实在提醒你:这不过是在装点门面,那些肥缺早已成为某些关系户的囊中之物,不可能落到你这样无名小卒的名下。

当今的就业市场常常是非理性、非逻辑的。有时候,你的种种猜想和怀疑可能都是事实。比如,好的职位往往到不了最称职、最有经验或最勤奋的人手里,公司或机构任人唯亲,只雇用他们所熟悉的人。但是,请你不要忘记,并非所有的公司企业都如此。据我们了解,一些有抱负、有远见的公司企业负责人都力求避免在自己的企业里安排亲戚朋友一类的熟人,除非他们有特别的才干。“我喜欢从外面招聘一些不认识的人,他们如果干得不好,我可以随时解雇他们,而不必顾及人情面子。”一个公司经理这样说。

还有一些女性求职者为自己长得不漂亮、不引人注目忧心忡忡。她们以为自己相貌平平,无法与那些长相出众的同伴竞争。事实上,根据我们调查显示,只有极少数(少于5%)的人事主管会把外表看成雇用决策中“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有一些调查表明,长得特别好看的人,尤其是漂亮的女性,在某些情总下,反而不容易找到工作。一位人事主管指出:“我们不要过于漂亮的女士,因为追求她的人一定很多,打电话和接电话的时间一定不会少。另外,她还会妨碍办公室其他人的情绪,使女同事失落,男同事无法专心工作。”

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现实,不要为一些表面的枝节所迷惑。在市场经济中,公司企业的量大目标是利润,它必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它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展开,除非它把破产置之度外。二、树立市场观念

我们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历史性转变之中,党的十五大召开,更加明确了市场,加速了股份制的进程。但我们是否问过自己:你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生活态度适应这些变化和转折吗?

对于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是在缺乏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推向市场的。过去一切是由别人安排,现在是由自己安排;过去没有选择,现在不但有了选择,而且是“双向”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乐意不乐意,一切都进入了市场。企业入市场,商品进入市场,人才也进入了市场。走向市场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别无选择。

你如果不想被历史的列车抛下,就必须适应市场,熟悉市场,认识市场,了解市场的规律和运作。市场的竞争法则也制约着你对职业的选择。求职的竞争从本质上讲,是人的才能、人的素质的竞争。要参与这种竞争,你首先对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估价,称称自己有多少份量,看看自己在哪个档次上。确认自己属于高水平的,就向高的职位挑战,依此类推。所谓优胜劣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有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在高职位的竞争中,你处于劣势;在中等职位的竞争中,你可能就占优势。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主择业已取代了传递的劳动就业的计划分配制,择业观念也需得到更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自主择业观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政府管理职能发生了很在的变化,在劳动就业上改变了用行政手段下计划安排就业的模式,政府只通过努力发展经济,创造新的就业条件,为待业者和转业者提供平等竞争就业的机会和寻找就业的场所。因此,那种完全依赖国家分配的观念已背离了客观现实,应该树立不等、不靠、提高素质、自主择业进市场观念。双向选择,是目前劳动者就业的主要形式,要敢于把自己推向市场,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职业,在各种劳动力市场上积极地推销自己,寻找自己的位置,以寻找自己的理想职业。这就是自主择业新观念。(二)自谋职业观念

目前,国有、集体、三资、股份制、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国有经济比重愈趋增大。而今,城市经济增长的64%为非国有经济部门创造的,非国有经济的劳动力需求远远大于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已不是安排就业的主渠道。根据1996年劳动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1996年国有企业新安置人员只占新安置人员总数的34.46%,而从事个体经济人员占新安置人员总数的19.86%。因此,广大求业者必须转变那种“不在国有企业不等于就业,不按月开工资就不算收入的传统就业观,把自己推向市场,在条件具备和可能的条件下,寻找自己做自己老板、干个体的各种机会,要摒弃那种”不三不四干个体的错误观念,树立不靠国家、不给政府添麻烦、自食其力、自谋职业、干个体光荣的新观念。(三)职业流动观念

职业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劳动人事改革等必然导致劳动力在产业、行业、企业和工种之间流动。另一方面,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来选择新的职业,从主观上也需要劳动岗位变换,职能变动和人员流动。因此,树立职业流动观念,是当今择业观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使自己具备各种职业的适应能力。事实上没有不衰的职业。正确的态度是,当你的职业还没有衰落之前,有所准备。因此要根据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及社会需求多学习一些知识,多学几套谋生技能,提高自己对下岗失业和再就业以及转职和适应能力。(四)求职“挣钱”观念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无论如何,钱是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钱是生存的基础,衣、食、住、行,哪一样不要钱。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医疗、住房、劳保等很多东西都是工资之外的福利,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昔日的福利,今日大多需要金钱才能获得。我们个人及家庭需要改善生活,奉献爱心等,都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我们应该转变那种只有依靠固定的单位、固定收入挣的钱才是钱的旧观念,树立有活干、有岗位、有收入的就是职业,只要不违法,符合道德规范,不管什么钱都要敢于挣,都要去挣的新观念;树立劳动致富,挣钱不分贵贱,不管轻活重活累活脏活,哪儿有活干,哪儿收入高就去干的新观念。

三、遵循实力的原则

只要你翻翻报纸的招聘广告就会发现,在那些诱人的职位后面,跟着的是一大堆条件限定“大学本科毕业,有硕士学位、懂外语、会操作计算机……”有的甚至还要会开车。用人单位恨不能雇到一个全能的“机器人”。过分吗?不过分。对于公司企业来说,你拥有的技能越多越好。花最小的代价用最多的技能,这正是公司企业追求的利益所在。

这一切对求职者意味着什么?

你必须拥有更多的技能、更广的知识、更强的能力、更高的素质,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才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毫无疑问,当今竞争从本质上讲便是实力的较量。

实力从何而来?从生活实践,从一点一滴的锻炼积累而来。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学校是我们走向社会之前,学习知识、技能,培养各种能力的场所,但许多学生不懂得利用这个“实习”场地。他们的生活圈子很窄,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对课堂以外的社会活动,如募捐、打工、演讲会等很少参与。殊不知,这等于放弃了自己未来的成功。要知道,在当今社会,仅有一纸文凭是远远不够的,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能力。

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锻炼自己,每一个新的尝试,对自己都是一种宝贵的经历。在你走出校门之前,你掌握的知识技能越多,你的能力越强,你就业的竞争优势就越大。

对于在职人员来说,不管你将来是不是要调离现有的岗位,都不要怠慢现在做的工作。如果你是会计,不要天天只是例行公事地翻帐本,要做个有心人,多想一些问题,多做一些工作。这样做三年,保证你会和别人做三年大不一样。当你厌倦了这个工作想跳槽时,你会发现,你比别人更有实力。

在竞争白炽化的就业市场,实力雄厚的求职者总是占据着最有利的位置。

第二节 从镜子里看自己,准确定位的重要性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求职谋业时,都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当然,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如愿以偿了,同时也有一些人却在现实中碰了壁。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是推荐自己的前提。就像推销员推销自己的商品一样,如果不知道商品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及市场行情,怎么能做好推销工作呢?同样,一个求职的不同素质的人如果对自己不了解,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特长及适合自己的职业等,怎么能正确地推荐自己呢?因此,正确的认识自己是求职谋业的第一步。一、进行择业分析

许多求职者在择业初期常为“我要找什么工作”而困惑,而工作一段时间后又为“我是否要改变工作”而困惑。显然,这里面有一个成功择业的要领问题。也就是,求职者要进行择业分析。它包括:

第一,市场需求分析。众多求职者最普遍的择业心态就是跟着市场的需求走。通常,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人员职位也就是最容易寻觅的职业。但求职者应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诸如,这类职业人员的需求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其发展前景如何;工作前需要什么职前培训;工作后会得到什么本领,等等。这些问题考虑得越细致越有利于择业的成功。否则,目前市场上很紧缺的人员,过一段时间后很有可能转为剩余人员。所以,要用较长远的眼光来分析市场的需求,尤其要选择有潜在发展前途的职业。

第二,薪资行情分析。薪资行情往往是职业需求的“晴雨表”,求职者总是受薪资“杠杆”的调度,共同看好某一职业。这样,必然形成某些薪水不高的职业“门可罗雀”,而某些高薪职位则求职如云。因此,薪资行情往往可以左右市场。求职者应当结合市场需求和个人特长,对自己的薪资有一个合理的心理价位,切莫盲目跟风,追求“热门”,以免择业的失败。

第三,个人特长分析。如果市场需求和薪资行情的分析尚属客观性分析的话,那么个人特长分析属于主观性分析。大量成功择业的事实表明,结合自身的特长包括性格、兴趣、志向和学问等进行择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大有益处。如有的人生性好动,对整天坐着的工作“乏味”,不妨选择营销等外勤工作;有的人性格内向,做事认真细致,就可以选择财会、统计等工作。当然在分析自己的特长时也要考虑市场需求,在自身的特长和市场的需求中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如果有人志向是从事行政工作,但市场上因行政机关精简机构而无空缺职位,那么就可寻找事业单位的“办公室人员”或企业单位“秘书”之类的工作。

总之,市场需求,薪资行情和个人特长三者分析是选择一门职业的三大要素,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成功择业。二、能力与职业选择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人的能力也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如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及想象能力、形体运动能力、交际能力等。

在选择职业时,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做一个正确的分析,了解自己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量力而行。比如: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平时对工作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但不善言辞的交际,倘若让他干教师、导游、公关、推销员等工作,恐怕就很困难,如果让他干档案保管、财会、统计等工作,就会很适合。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好高鹜远,眼高手低,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究其原因,往往都是由于自不量力,过高估计自己,即愿望远远超出本人力所能及的范围。歌德说:“在我平生每一个发展阶段或时期,我的最高理想从来不超过我当时的力所能及。”由此可见,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科普作家阿西摩夫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起初他很想从事化研究,可后来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并没有很强的能力,于是就利用他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进行科普作品的创作,终于成为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阿西摩夫经历,对于每一个面临求职的择业人来讲,是很有启发作用的。因此,一个人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并知道这种能力在哪方面表现得更突出之后,再做出抉择,往往能避免大的失误。三、兴趣与职业选择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常与他本人的兴趣、爱好有密切关系。许多人最初都是从兴趣、爱好出发去选择职业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兴趣、爱好确实是人们选择职业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很难想象,有谁会把自己不感兴趣的职业,作为职业选择的目标。

对于工作来说,兴趣和爱好往往具有一种强大的推动作用。如果一个人对他所做的工作有强烈的兴趣,那么,他就会充满朝气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成绩。

科学上的发明创造,同样也离不开兴趣和爱好。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摩夫曾说:“科学始于好奇”。他对好奇心的解释是“不可遏止的求知渴望”。然而,好奇心通常都是以兴趣和爱好为基础的。可以说,离开了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和爱好,将无好奇心可言。因此,在人们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只能作为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而不是全部依据。一般说来,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经常与一定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爱好是对某种事物有了浓厚兴趣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从这里可以看出:兴趣和爱好都带有很浓的主观色彩,也就是说,是人们主观上的一种意愿。然而,意愿与现产毕意是两回事,要想使两者统一起来,成为现实,还需要考虑自己的愿望是否具备实现的可能性,诸如个人的能力、社会的需要等,否则,很可能事与愿违。

因此,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建立在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另外,兴趣、爱好还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即以社会需要为前提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只有这样,兴趣和爱好才会获得现实的基础,也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人们的兴趣、爱好往往是多方面的,如查没有一个侧重点,很空易朝令夕改,“这山望着那山高”。所以,在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之后,人们必须要把握住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的中心点,并据此进行正确的选择。

人们对职业的兴趣、爱好,通常与他们对职业目的、社会意义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弄清职业的目的,充分认识其社会意义,对职业兴趣、爱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以使自己具有一种广泛的适应性。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在某一方面,发展自己的专长,以使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明确的计对性。这样,在求职时,我们将有一个较为广泛的选择余地。四、性格与职业选择

在个人择业时,还要考虑自己的性格究竟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劳动。在为性格也是职业选择的因素之一。任何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当择业者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当择业者的性格适应这种职业特点时,才能干好这种职业劳动。就业者在职业劳动中的差别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1)就业者的文化技术水平;(2)就业者的体质;(3)就业者的兴趣气质和性格。性格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性格不同,适宜的职业也不同。

所谓性格是指一个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固的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是心理特征的表现形式。性格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个人先天的体质、智商等素质基础上,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和个人自我修养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不大容易改变。有句俗语说:“江山易移,秉性难改”,即指性格不易改变。

性格从两方面影响着职业选择:一是人际关系;二是职业性质和特点。不同人的性格在人际并系中具有不同的相处方式、方法和效果。这样,在选择职业时,就要考虑自己的性格是否适于在人际关系较复杂、人群较大的职业中劳动。同时,不同性格还要考虑职业性质、特点要求什么样性格类型的人去从事劳动。因此,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做到:1.不仅要准确地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而且要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性格特征。2.更要考虑职业对人的性格的要求。如自己很喜欢从事秘书工作,但自己的性格活泼、兴奋性高,情绪易激动,那就不符合秘书职业的要求,而选择公关、采购之类的职业。气质与职业选择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某种职业,趣初、乐滋滋的,为自己获得了称心的工儿而踌躇满志。可是,没过多久,痛苦、烦恼便一起向他们袭来。有人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可是性情暴烈、缺乏耐心;有的人选择了记者的职业,但生性沉稳、反应迟缓。这时,“理想”的职业失去了原有的色彩,究其原因,并不是这些人能力低下,而是因为他们的气质与所做的工作不相适应。

气质是指人们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具有某种气质特征的人,常常在不同内容的活动中都会表现出同样方式的心理活动特点。因此,在求职择业时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

一般说,人的气质可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1.多血质 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情绪易激动,波动性大,忽高、忽低;对外界事物反应灵敏;对人热情、亲切,但又易产生不高兴情绪,情绪不稳定;干事往往凭兴趣、爱好,而兴趣又容易转移;思维敏捷,善于交际。总之,具有外倾性。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工作能力强、环境适应性强。适宜于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如售货、服务、咨询、导游等。

2.粘液质 有这种气质类型的人不易激动,外部表情不易变化,情绪稳定注意力稳定不易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这种气质类型的人适宜做持久耐心细致的工作。如财会、管理工作等。

3.胆汁质 这种气质类型主要心理特征是情绪兴奋性高、易冲动;性情直率、抑制力差;精力旺盛,处理问题果断,但情绪急躁力事简单;语言明确,富于表达,但有时显得生硬;有时情绪变化剧烈,甚至会刚愎自用,具有外倾性。有这种气质类型的人适宜于选择那些工作不断转换、环境不断变化、不断有新活动的职业,如导游、地质勘探、外事接待等,而不适宜于从事那些安静、需要注意力高度持久集中、事情处理过程中需细心检查核对等的职业。

4.抑郁质 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兴奋性低、稳定、但体验深刻;对外界是剌激反应慢而不灵活、但有很高的耐受性,一旦接受了不轻易改变、办事刻板,但稳妥可靠,心细,关于观察别人或事务的微小细节,具有内倾性。有这种气质类型的人适宜于选择需要耐心、细心、认真的职业。如校对、统计、打字、秘书、化验等职业。

有些气质类型之间并不具有很对立的差别,而且也不都是不可变的,有很高的可塑性。心理学家们经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发现,任何一种职业对从业者的气质特点都有特定的要求,而且有的职业要求很高,如驾驶员,粗心、暴躁的人是绝对不适宜的。根据职业对气质特点的要求,一般又把职业气质划分为12个类型。

1.变化型 这些人在新的、意外的活动或工作环璋中感到愉快,他们喜欢工作内容经常有些变化。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的工作往往很出色,他们善于将注意力从一件事情转到另一件事情上,追求多样化的工作。典型的职业有记者、推销员、采购员、演员、消防员、公安司法人员等等。

2.重复型 这些人适合连续不停地从事同样的工作,他们喜欢按照一个机构的、别人安排好的计划或进度办事,爱好重复的、有计划的、有标准的工作。典型的职业有纺织工、印刷工、装配工、电影放映员、机床工以及中小学教师等。

3.服从型 这些人喜欢按别人的指示办事,他们不愿自动独立作出决策,而喜欢让他人对自己的工作负起责任。典型的职业有秘书、办公室职员、翻译人员等等。

4.独立性 这些人喜欢计划自己的活动和指导别人的活动。他们在独立的和负有职责的工作境况中感到愉快,喜欢对将来发生的事情作出决定。典型的职业如:管理人员、律师、警察、侦察人员等等。

5.协作型 这些人在与人协作工作时感到愉快,他们善于让别人按他们的意愿来办事,他们很想得到同事们的喜欢。典型的职业如:社会工作者、咨询人员等等。

6.孤独型 这些人喜欢单独工作,不愿与人交往,较适合的职业如:校对、排版雕刻等。

7.劝服型 这些人喜欢设法使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他们一般通过谈话或写作来表达思想,他们对于别人的反应有较强的判断力,且善于影响他人的态度、观点和判断。典型的职业如:政治辅导员、行政人员、宣传工作者、作家等等。

8.机智型 这些人在紧张和危险的情况下很好地执行任务。他们在危险的状况下能自我控制、镇定自如,在意外的情况下工作得很出色。当事情出了差错时,他们不易慌乱。典型的职业如:驾驶员、飞行员、公安员、消防员、救生员、潜水员等。

9.经验决策型 这些人喜欢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当别人犹豫不决时,他们能当机立断作出决定。他们喜欢处理那些能直接经历或感觉到的事情。在必要时,他们用直接经验和直觉来解决问题。典型的职业如:采购、供应、批发、推销、个体摊贩和农民等。

10.事实决策型 这些人喜欢根据事实作出决定,他们要求根据充分的证据来下结论,他们喜欢使用调查、测验、统计数据来说明问题,引出结论。典型的职业如:化验员、检验员、自然科学研究者等。

11.自我表现型 这些人喜欢表现自己的爱好和个性。他们根据自己的感情来作出抉择,他们喜欢通过自己的工作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典型的职业如:会计、出纳、统计、档案管理等。

12.严谨型 有这种职业气质型的人,喜欢做非常细致的工作,注意细致环节,做事喜欢把过程规范得很细。适宜于从事会计、统计、档案管理等。

总之,人的气质与职业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如果选择的职业与自己所具有的职业气质相符,工作就容易做成功;如果自己所具有的职业气质与职业要求的气质不相符,甚至截然相反,宁肯一时找不到职业,也不要勉强选择一个与自己的职业气质不相符的职业,否则便实现了不职业理想。所以,在择业之间,学习职业技巧时,一定要注意掌握自己属于哪一种气质类型、符合哪一种职业气质类型的要求。

第三节 情商的建设

美国《时代周刊》的篇文章谈到,情绪商数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经过各种考查和检验,证明了情商比智商对人更重要,它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婚姻、工作和整个人际关系的处理,甚至影响着他事业的成功与否。

情商这一概念的提出,在西方各国引起了强烈轰动,成为热门话题。有关情商的书籍在世界各国都成为名列前茅的畅销书,长盛不衰。

什么是情商呢?情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情绪认识能力 即对自己的悲、喜、忧、乐等积极、消极情绪的觉察能力,也就是对自己的情感、情绪的自我反省、自我认识的能力。

2.自我情绪控制能力 即:根据自身的情况、环境状况、人际交往状况,把握、控制、适当表现、发泄自己情绪的能力。自我情绪控制不等于压抑正常情绪的表现、发泄,而是要求根据外部环境尺度与自己的内部尺度的统一,来适当控制或合理发泄情绪。

3.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即:通过别人的姿态、语气、表情、动作等了解、体察其情绪的能力。了解他人的情绪要求有“同情心”、“同理心”。这是了解他人情绪,控制自我情绪,改善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

4.预见未来的能力 即对各种事物的发展动态、趋势的把握及认识的能力。能否预见未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行动或耐心等待,是衡量一个人的自信心、持久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5.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即与同事、同学、上级、下级、友人等和谐相处的能力,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表现,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

6.自我激励能力 即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发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的能力。充分认识自我、激发自我潜力是成功的内在动力。自我激励能力强的人善于度过困境,也能在顺境中把握自己。

如果你要取得成功。就必须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即情商建设。一、保持积极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信念

当你手捧求职书,站在人潮涌动的大街上,发觉自己只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你是情绪振奋还是倍感迷茫?

当你身处面试场中,眼前是考官,身侧是对手,你是意气风发还是迟疑彷徨?

你可知道,从你生命的起源开始,你的心态和信念就开始影响你的生活。

为了成功,你必须树立积极的信念、保持正确的心态。

从这样几条建义开始振奋精神吧!1.注意你的穿着打扮。

我们常说,不要以貌取人,但是,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又很重要。保持整洁,所费不多,但会使你觉得,自己很重要。

请你利用衣着来振奋自己的精神并建立积极的信念。

这是因为我们的外表跟我们的思想的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当一名军人穿上军装时,就会真的感到自己是个军人了。当一位女士为赴宴打扮得花枝招展时,她也会感到自己真的楚楚动人。

你的仪表会对你说话,也会对别人说话。这可以帮助别人决定对你的看法。从理论上看,我们应当着重看一个人的内心而不是外表,但是请你不要太天真,人家都是以你的外表衣着来打量你,因为你的仪表是别人打量你的第一件最简便的工具,而且这种印象会持续下去,在许多方面影响别人今后对你的看法。

请你记住,你的衣着能表现出“这里有一个很自重的人,他很重要,我们也要重视他。”

你的衣着会对别人和你自己显示你的内心世界,你应该使别人都能看到你的优点,应该创造出完美的形象。

你认为你怎样,你真的就会怎样。如果你的打扮看起来好像低人一等,你真的就会低人一等;如果你认为你很渺小,真的就会很渺小。因此,要使人人都看到你高雅合身的衣着,这样,你的思想和行动才会高雅动人。2.用你的目光正视别人。

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许多有关他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若有人不正视你的时候,你会直觉地问自己:“他想要隐藏什么呢?他怕什么呢?他会对我不利吗?”

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别人的眼神意味着,我有罪亚感,我做了或者想到了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触你的眼神,你就会看穿我。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

正视别人!这等于告诉他: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诉你的话是真的,毫不心虚。3.坐到前面的位子上去。

你是否注意到,无论在教室或是社会上的各种聚会中,后排的座位是怎么先被坐满的吗?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要“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

把它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在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4.面对着广大的听众发言。

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聪慧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去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缺少积极的信念。

在会议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

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很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

每次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发言,他就又中了一次缺少信心的毒素,他会越来越缺少积极的信念。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所以,一定要争取当众发言,这是建立积极信念的一种催化剂。

不论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也许是评论,也许是建议或提问题,都不例外。而且,不要最后一个才发言,要敢于第一个打破沉默。

不要担心你会显得很愚蠢。因为总会人有同意你的见解。所以不要对自己说:“我怀疑我是否敢说出来。”

尽量当着大众的面发言,争取大家的注意,有助于你树立积极的信念。5.走路走得更快一些。

观察人们走路实在是一种乐趣。这比重电影便宜得多,也更有启发性。

许多心理学家将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与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但是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借着改变姿势与速度,可以改变心理状态。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没有自信心。

普通人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样,作出“我并不怎么以自己为荣”的表白。

另一种人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念,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跑步一样,他们的步伐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

走路的时候,调整步伐,加快速度,抬头挺胸,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增长,这有助于你树立积极的人生信念。6.多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

一个人的信念能使他建立某种潜意识,而这种潜意识又经常给人的行动以暗示。消极的潜意识往往使人产生低沉的情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是一件事情,我们既可以从一个角度去看,又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分析。从正面说,用积极的暗示,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从反面说,用消极的暗示,就会产生低沉、沮丧的情绪。

既然如此,那么一事当前,我们就应该多从积极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往往能使你有积极的信念。7.经常做出乐观的表情

行动会引起情绪,身体四肢的运用往往会决定我们对各种事物的不同感受,因而产生不同的做法和想法,最终影响潜能的发挥。

我们每一种感觉或情绪都紧连着一种固定的表情,这些表情包括姿势、呼吸、动作、面部表情等等。特别是当一个人感到沮丧时,这些表情就显现得特别明显。一旦知道什么样的情绪是什么样的表情时,当你想改变某种不想要的情绪,便可立即借着表情的改变而得到所想要的情绪。这个说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做法,却常常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绝大多数人的表情只有习惯、常用的几种,在生活中常常不知不觉地出现;特不知单单就这几种表情会对我们日常的行为造成很大的影响。

只要你能改变运用习惯了的表情,你就能经历各种情绪。比如说,你在脸上绽放出笑容,便能很快感觉到自己的信心。那么,你为何不现在就开怀地大笑一下呢?不要再浪费时间了,唤醒你的身体,学习和使用不管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使你奋起的表情。

深吸一口气,抬起头,挺起胸,对着蔚蓝的天空微笑,这样会使你心中充满激情、充满积极的信念。8.多对自己说些鼓励的话

经常对自己说一些简短精练、积极向上的话,可以极大地影响你的心情,促进信心的增长。

希望增强自信时,说:“我很了不起!我很能干!我很有才华!”

希望提高工作效率时,说:“我雷厉风行!我当机立断!我绝不拖泥带水!”

希望克服眼前的困难时,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个问题没有什大不了!我能解决它!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二、学会调节情绪和激励自己(一)学会调节你的情绪

愉快的心情是高效工作的保证,人人都不喜欢生活在难受、不安和焦虑中。一个步人职业场的成功人士,必须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要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首先必须了解情绪是怎样转移的,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情绪的转移。

转移情绪,是指一个人渴求并努力使自己发生心态的转变和情感的切换。

情绪转移的途径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一个人先感到一种负面感受(如焦虑),接着他对这种感受的注意越来越强烈,然后他决定摆脱这种焦虑,使自己好受些。这个念头使得他企图强制消除焦虑的感受,但是焦虑不肯消失。他的心会感觉到焦虑,其实也许是因为有一件需要他注意的问题存在,焦虑只是他情绪上的信号。如果他只想把焦虑压住,这绝不是办法。他体察这种感受,然后拼命想忘掉这种感受,可能只会火上浇油。他越努力想消除这种感受,反而这种感受更加顽强地扩大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在竞争中处于最佳状态呢?

以下是几种可行的办法,你不妨在需要时试一试。1.数颜色法:

美国心理学家费尔德提出了一种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即“数颜色法”。其操作方法是,当你不满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发脾气时,如有可能的话,暂停手中的工作,独自找个没人的地方,不论是办公室、卧室或是洗手间都可以,做下面的练习。

首先,环顾周围的景物,然后在心中自言自语:

那是一面白色的墙壁,

那是一张浅黄色的桌子,

那是一把深色的椅子,

那是一个绿色的文件柜,

……

有人会问,有用吗?其实这里大有学问。因为我们在气头上时,视觉神经不如平时敏锐,周围的一切景物似乎都不存在了,整个心中全被不满的情绪占有,满脑子只是在想:“他怎么能这样呢?”通过运用“数颜色法”,强迫自己恢复灵敏的视觉功能,使大脑恢复理智思考。因此,当你数完颜色时,心情就会冷静些,这时再想想,你该怎样应付眼前的情况。经过这一短暂的缓冲,你就能以理智的态度去对待。所以,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暴躁型的人控制自己的情绪。2.生理回馈法:

当一个人的情绪低落或愤怒时,有一些明显的生理状况产生。如生气时心跳加速、血管扩张、手会握紧、面部表情紧张等等。一旦发现自己产生这些生理变化,就要立刻强制自己放松手部肌肉,改变面部的表情,通过对生理反应的控制,达到控制情绪的目的。

例如,当你听到同事说你“做事不用脑”时,你觉得不爽,心跳加速,血往头上冲……这表示你生气了,必须加以控制,可做几次深呼吸,把心跳减慢下来,于是心情就会好一些。如此反复练习,久而久之,你就能学会怎样通过改变生理状况来控制情绪。3.运动缓解法:

据心理学专家温斯拉夫研究发现,最好的情绪缓解方法之一是运动。因为人们在沮丧或者愤怒时,生理上会产生一些异常现象,这些都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如跑步、打球、打拳等使生理恢复正常。生理得以恢复,情绪也就改善了。有的公司就是利用这一方法来消除职工的不满情绪。如某公司专门安排了一个房间,在房间里放着公司高级主管人员的人体模型,当职工对高级主管不满时,就可到这个房间对着高级主管大骂一顿,或者拳打脚踢,发泄完了,心里感到平衡了,再回到岗位继续工作。4.幽默化解法:

幽默的力量无究无尽,所以把一些能消减怒气的笑话书籍、笑话录音放在身边,心情不好时,拿出来看一看,或打开录音机听上几段,哈哈一笑,怒气消散,从而达到了调节、控制情绪的目的。5.自我平衡法:

有些人的得失心比较重,也就特别容易焦虑、害怕、紧张、恐惧,而且对这些情绪无法控制,所以常因一些工作上小的失误而感到沮丧、自责,认为自己无能、一无是处。其实,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情况。心理学家们认为,我们之所以对自己施以过度的压力及自责,主要因为我们的潜意识中有一种“我的过错,所有的人都看得到,而且都很在乎,我犯了错,我再也没法在他人面前抬起头来”的想法在作怪。但事实上呢,事过境迁之后,别人可能早就忘了这件事,自己却一直耿耿于怀,一辈子都忘不了。

其实,你会犯错误,别人也会犯。如能这样想,并能随时提醒自己:“不论发生了什么事,地球照样转,太阳照样升起,因此犯错误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下次改进,不重蹈覆辙就行了。”

这样,不给自己太大压力,努力寻求情绪的平衡,负面情绪就随之减少,甚至消失了。(二)学会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能力是情绪商数的重要组成指数之一。人在生活中的工作和学习都需要动力,有时候,一个人会干颈十足,有的时候,同一个人可能会心灰意冷、毫无动力。自我激励就是保持动力的良好方法。

人会在正面激盛之下产生向上的巨大动力,对于渴求事业成功的人士,往往可能独斗于凄风冷雨中,这时候,除了调节和保持健康的情绪,更有必要对自己及时予以激励,克服心理阻力,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

学会激励自己,对于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

如何进行自我激励呢?1.坚定你的信念。

信念是一种指导原则和信仰,能使我们明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信念人人都可以支取,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你选择积极的信念,你就会认为你行!你能!确认自己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确认自己是肩负着使命来到世上的,确认自己是有才能的,有价值的,应该做出重大贡献,应该干出非凡的事业。由此产生的激励作用,使一切自卑的、缺乏自信的、不尊重自己的想法与念头,统统地被扫地出门。

你选择积极的信念,一旦遇到困难,就不会放弃。因为你懂得放弃必然导致彻底的失败。如果你使用的方法不能奏效,那就改用另一种方法,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你选择积极的信念,你就会明白,逆境并非是一件坏事,逆境中包含着有利的因素。正如爱默生所说:“每一种挫折和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只要你抱正确的态度,只要你树立必胜的信念,逆境不但不会把你打倒、把你压垮,反而会使你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使你创造出连你自己都料想不到的丰功伟绩。2.明确你的目标。

当一个人没有行动目标的时候,由于无所事事就会懒散放松,一旦有了行动的目标就会使他产生责任感、紧迫感,就会产生内在的动力。

一个人没有人生目标,就会觉得生活无意义,一切都索然无味,只好随波逐流,天长日久就会变得消极保守,成为一个终生无所作为的人。

有了明确的、鼓舞人心的目标,他就会身不由己地被牵动着、引导着,为实现心中的理想而努力。有的人为了理想,几十年如一日,夜以继日地奋斗着。这就是目标所产生的自我激励作用。

对人生事业发展而言,通常在其可行性之内,目标确定得越大,产生的自我激励作用就越强。但是,大目标是由小目标组成的,只有小目标完成了,大目标才能实现。每当我们完成一个小目标时,就产生了一次激励,就会增强对大目标实现的自信心。逐个小目标的完成,就会产生逐次激励,自信心也就逐步增强。但有些人急于求成,不愿从小目标做起,总想一步位,其结果是理想难以实现,失去自信,导致事业的失败。

所以,成功要诀之一是先设定大目标,并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然后从小目标做起,逐一完成,以增强自己的信心,产生自我激励的力量,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三、潜能的开发

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内部都有这种天赋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

只要你认为你能行,你就能克服你所面对的困难。

只要你对你的能力抱着肯定的想法,你就能发挥出你的潜能,并产生有效的行动。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量无穷,价值无比。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座潜能金矿。

大自然赐给每个人巨大的潜能,但因为没有经历各种智力训练,每个人的潜能从来没有得到过淋漓尽致的发挥。并非大多数人命里注定不能成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人人都是天才,至少天才身上的东西都可以在普通人身上找到萌芽。

事实上,世界本来属于我们,我们只要抹去身上的灰尘,无限的潜能就会像原子反应堆里的原子那样充分发挥出能量,我们就一定会有所作为,创造奇迹。

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个潜在的能量开发出来,形成现实的能力,推动你去获得成功呢?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者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

拿破仑·希尔的这句话道出了开发潜能的真谛。

什么是心态呢?所谓心态,这是一个人对于他自己、对他周围的事物、对他所从事的事业等等所抱有的态度,也就是他在生活、工作中的信念。

积极的信念对成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消极的信念对成功起着很大的阻碍作用。让我们努力地去树立积极的信念,摈弃消极的信念吧!这是成功的关键!

第四节 自信的力量

几乎所有的专家都强调求职者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应聘者是否具有自信心,也是一个不成文的重要标准。Leeds休闲服务公司人事部经理吉娜·麦克奎德说:“我所关注的是自信、敏税及目光的交流。”在我们的调查中,一些公司的经理、人事主管都谈到这一点。一个每年都到人才中心招聘员工的经理提到:“资历固然重要,但我还是对应聘者的个人素质更有兴趣。这个人是否朝气蓬勃、踌躇满志,是否有足够的自信?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自信心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一个获取成功的精神支柱。当然,我们所说的自信心,不是那种不着边际的自吹自擂,那种虚张声势、外强中干的所谓“自信”,在讲求实际的市场上不堪一击。我们所说的自信,是建立在对自身价值的确认和对市场的周密调查基础上的自信。

一些失业者在遭受生活挫折后,往往对自己产生怀疑,恨自己不争气,被老板炒了鱿鱼。其实,现在多数裁员或解雇都与雇员本身没多大关系。公司解雇人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时是极其捉摸不定的。或许因为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而不得不调整企业结构,或许企业经营不善为别的企业所吞并,这些都不是你的错。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你一直兢兢业业、忘我地工作。你把自己的简历、以往的工作成绩一一整理出来,将过去的辉煌展示在自己眼前。你未来的雇主将会相信你有能力再现以往的辉煌。你应该时常认真地读一读你自己的的简历,对你自己作出公允的评价。

也许你刚出校门,觉得自己年轻,没有实践经验,但你却没有意识到,年轻恰恰是你的无价之宝。你有的是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不错,年纪轻,经验不会太丰富,但你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年轻人所特有的朝气、活力和闯劲。

你用不着掩饰自己的青春年少,表现对事事都很老练的样子,相反,你该多问问题,多请人帮助指教,让人感觉你是个可塑性很大的人。这样,会比你让人感觉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强百倍。正如人们常说的:教一个人如何工作容易,但教一个人不要处处自以为是难。

在我们所调查的近百家新成立的公司企业中,它们近年来招聘的新职工80%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在高新技术企业,例如计算机行业,这个数字几乎是100%。

对于年龄大的人来说,求职显然要比年轻人难得多,但这也没有什么可怕。你有年轻人所没有的经验——工作经验、生活经验,这些都是你的珍贵资产。你现在40来岁,正是年富力强时期。你懂得尊重工作的意义,有很强的责任心(因为你来自上一代,那个时候的人确实非常看重工作理论)你是一个可以依赖的人。

在就业市场,有些单位只要年轻人,并明文规定招聘对象的年龄。有些单位并不把年龄看得那么重要,他们更注意求职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即使那明文规定有年龄限制的公司。在实际招聘过程中也常常破格招收一些有工作经验的“超龄者”。可见年龄对用人单位来说,并不是绝对的标准。关键是,你必须有自信。

当今的就业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失败碰壁是常有的事。也许你联系的工作刚有点眉目,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使你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也许你多方联系,四处应聘,结果一无所获。对此你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比失业更令人痛苦和沮丧。你满怀期望地发出一批又一批的求职申请和简历,几十封甚至上百封。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发出的信石沉大海,有去无回。你调动了每一根神经,全神贯注地回答每一个招聘广告,仍然没有回信和电话。于是,你心灰意冷,不再发信,不再打电话。

这样,可以肯定地说,你不会再找到工作了。

因失败而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牢记,切不可感情用事,自暴自弃。没有谁会因为你痛不欲生而自动送你一份工作(也许你的亲人除外)。在这过往匆匆的世界,你必须自己救自己。

你最好能反省一下自己在求职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之外。为了能把自己看得更清楚,你不妨注意研究一下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借鉴他们的长处,补充完善自己的短处。如果你的朋友或同事最近找到了工作,请他们介绍介绍经验,以便重新开始。

1995年上海航空公司在下岗的纺织女工中招聘12名空嫂,年龄限定在27~36岁,当时前去应聘的有上千人。用人单位经过严格的考核,选中12人,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36岁,刚好在年龄标准线内。当记者问她当初应征的想法时,她回答说:“我虽然年龄较大,但我认为自己的气质很不错。”正是这种自信使她有勇气去应聘,也正是这种自信使她获得了新的工作。

第五节 走出五大观念误区

1.找职业还是找企业

许多求职者在择业的初期,往往是看中某一个企业的知名度或者是冲着这家企业声名在外的一块响亮的牌子而投奔该企业麾下。笔者曾经为一家世界顶级的企业招募将近10个职位的优秀人才,招聘启事在报纸上刊出后应者如云,最终经统计总的应征人数超过一万四千多名,可谓千里挑一,甚至有的求职者在信中言明:只要进入该企业,做什么工作都可以。一片“赤胆忠心”,无非是为该企业华丽的外表所吸引。而相反,有的企业初创时期名不见经传,规模也不大,但为了吸纳人才,煞费苦心也很难得到优秀人才们的垂青。一些优秀人才的回答是:为了寻求一个安定的栖身之处。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可以毫不讳言地说: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现代企业、或者说能够让你工作一辈子的企业已不复存在,现代社会永远充满着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因此在择业时应当选择一个长期、稳定、有发展前途的职业,而不是企业。2.找职业还是找工作

许多求职者在择业时属于盲目的跟从,对自己要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位和分析。许许多多的求职者当问及他们对所申请职位的看法时,往往一问三不知,那么,如果连你申请的职位应当做些什么工作、该职位发展前景如何你都一无所知,企业又怎么会录用呢?许多求职者纯粹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四处奔波,往往徒劳无获。缘在其没有把握住职业同工作的区别。甚至许多人工作了相当长的时间,也没有搞清楚两者的区别和联系。纵观这些求职者的履历,不难看出每一次择业都从头开始,从中反映出这些择业者的盲目性。每一次重新择业都不是在原来职业基础上的发展和延续,属于缺乏长期眼光的肤浅的找工作行为。3.找工作还是求头衔

纵观许多求职者的履历可以观察到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许多求职者年纪轻轻便有了诸如“经理”、“总监”之类的头衔,而当问及他们目前的薪金时,却又令人十分惊讶:他们的薪金远远达不到这些头衔应当获得的市场价值。当问及其中的原因时,很多求职者坦言:现在这些头衔早就缺乏以前的传统上的含金量了。业中人士曾有戏言:如果马路上一块店招掉下来,可以砸到3个董事长、6个总经理。因此头衔满天飞已成为整个就业市场中的一道“风景线”。求职者在择业时应当非常清醒的分析求才企业究竟招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千万不能为所谓的“主任”或“经理”的头衔所吸引而忘乎所以。4.谋高薪还是求发展

众多的求职者现在在择业时的心理价值可谓“与日俱增”。笔者曾遇到一位企业人事经理。该人事经理大叹苦经:股市有涨有跌,利率有升有降,唯独才市只升无降且一路看涨,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求职者在择业时应当着眼于该职位的市场前景以及发展潜能,千万不要为暂时的薪资方面不尽如人意而放弃了一个自身增长和发展的机会,只要你所谋求的职业是有着光明的前景,即使目前工资低一些,只要能够学到本领,就定能有所发展。5.求稳定还是顾眼前

刚踏入社会的求职者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个令人迷惑的现象:大企业同小企业相比,同一职位、同等要求倒是小企业出的工资比较高。其实大企业所提供的除了一份薪金之外尚有完善的福利和稳定性保障,而小企业(至少目前)所能够给予求职者的稳定性略逊一筹。因此,求职者在择业时应当进行自我分析,究竟自我的需求是什么?择业者在谋求职业时应当平衡眼前的暂时利益和长远的价值,寻求一个理想的最佳的平衡点。职业指导专家告诫求职者:40岁以前的年轻人可以多考虑一些眼前利益,40岁以后应当把企业的稳定性放在首位,因为除了年龄因素之外,当自身的职位达到某一阶层时,可选择的机会已大大减少,再择业的可能已不大。

第三章 培训要点:就业前景展望

第一节 入世后,行业就业形势面面观

一、入世是一把双刃的剑

一方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外资本的大量进入,与国内资本融合,使有些领域能增加就业。首先,“入世”后我国纺织业受益最大。中国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在中国“入世”后得到进一步加强,新的机遇再次出现,现有市场份额的多大、从低档次向高档次的发展,将随着国际环境的畅通无阻更加自然天成,而一批新的从业人员将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环境的改善脱颖而出,大量的从业人员将从中受益,该行业将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其次是服务贸易业,勿庸置疑,中国“入世”将给中国的服务贸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社会服务贸易将成为经济生活中主流的主流,在不久的将来,服务贸易将取代近年来信息产业在中国如日中天的地位,成为经济生活中最辉煌的名字,因而也将会提供巨大的就业潜力。此外,钢铁工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也将会出现繁荣的景象,从而给中国百姓带来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也会对一些行业造成较大冲击,这些行业就会减员增效,造成大批的失业人员。首先是电信业,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门,电信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不可否认,中国电信业的进一步开放,将给国内尚不十分成熟的电信制造业和服务业产生压力,逐步打破“中国电信”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各种电信费用将进一步降低,对该行业来说,大量载员,提高员工整体的技术水平势在必然。其次是汽车产业,中国的汽车工业一方面号称国家的支柱产业,另一方面还处于发展中的“幼稚”时期,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极大,具有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产品质量差、更新速度慢、品种少等诸多劣势。在过去的许多年,汽车工业一直享受高额关税的保护,“入世”后汽车进口关税将大幅度下降,其竞争形势之激烈可想而知,其中附加值高的产品将受到明显的冲击。就整车而言主要是中高档轿车,就配件而言主要是轿车的配件,这些领域出现大批的失业人员不可避免。再次是金融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国金融业在中国市场的空间得以拓宽,对于金融业相对落后的中国,无疑会受到较大冲击,金融业除了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改善管理外,精减机构,精减人员也势在必行。另外,保险业,石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等行业也会受到较大冲击,出现大批的失业人员。二、“入世”将会使中国哪些行业增加就业机会。1.纺织业透视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大大改善,出口增加,会带动一些产业部门的发展,同时,国外资本的大量进入,与国内资本融合,也会促进经济发展,这样就会使有些行业部门增加就业。首先是纺织业,中国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在中国“入世”后得到进一步加强,新的机遇再次出现,现有市场份额的扩大,从低档次向高档次的发展,将随着国际、国际环境的畅通无阻更加自然天成,而一批新的从业者将会随着市场的扩大而纷纷加入。进而,该行业将会造就大量的就业机会。再者就是服务贸易业,中国的“入世”将给中国的服务贸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社会中服务贸易将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流,因而也会提供很多的就业机会。

加入WTO以后,纺织品的进口可以使中国纺织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增加市场竞争力,从而有效地支持企业生产和技术进步的发展。同时也将会明显改善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环境,使我国纺织业获得一次前所未有而又相对自由的出口良机,享受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利益。这就会促进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壮大,同时大大扩展该行业的就业市场。(1)纺织业市场元化将使该行业就业增加。

贸易自由化对于国内外纺织市场起着沟通和连接作用。纺织企业在面对大市场的背景下,要多方面开拓国内外市场,不能局限于少数地区的市场,并要致力于实现市场多元化格局。在国外市场上,我国出口纺织品过度集中在香港、日本、美国、欧洲共同体几个市场,其他市场仅占很小比重。市场集中度过高,企业的发展空间就小。要充分利用加入WTO和贸易自由化给我国纺织企业扩大出口带来的机会,继续巩固原有国外主导市场的份额,有实力的企业可以走跨国经营的路子,深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腹地”去占领市场,同时要大力开拓非配额国家的市场,应该特别注意东欧和独联体各国、中南美国家、海湾国家、南亚和东南亚市场、北非和南非市场。为此,国内纺织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包括国际营销环境评估、市场选择决策、市场进入决策、营销规划决策、营销组织决策在内的国际营销的策略体系,并尽快形成一支既懂纺织品业务,又通晓国际贸易规则、惯例、程序和外语的人才队伍。不但在国外市场要多元化,在国内市场也要有多元化。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纺织品生产和居民消费的多层化格局,贸易自由化将会促进这种多层化格局的发展,国内纺织品市场的多层次化将经常存在下去。加入WTO以后,国处产品估计会更多进入沿海和中心城市的高层次市场,国内企业若竞争力不强,应该把目光集中于各地(包括沿海、内地)的中低挡市场,这类市场中存在着一个相当庞大的消费群体,纺织企业要合理安排产品档次结构,不盲目追求产品高档化,并且尽可能运用多元化的营销策略去占领各类地区消费容量居多的市场。这就将使该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2)持续化的科技投资将为纺织业的就业提供较大潜力

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竞争,而后者的实质是科技竞争。我国多数纺织企业人才匮乏、设备落后,产品设计和开发乏力,造成经济效益不佳,对科技投资具有紧迫性。而经济效益不好,缺乏科技投入资金,企业贷款也困难,加之科技投资有风险,企业决策者有投资者恐怖心理。如此年复一年的落后,企来就处在没有科技支撑的恶性循环中。改变这种状况,要做到敢于科技投资和善于科技投资。深刻认识市场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竞争,这是消除科技投资心理障碍的关键,只有敢于科技投资,才能从这种投资中寻找企业走出困境的出路。解决关于科择投资的问题,关键是从何入手,是从基础入投起还是从中间投起?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反弹琵琶”式投资,即向科技人才投资,再由人才去解决科技难题。向人才投资可以是与某项设计、产品开发、科技攻关相结合,或是向社会招聘借用人才如工程师、设计师等,或者送出去培训留学,目的是先解决对效益起关键作用的科技难题,之后有了效益再逐渐加大科技投资,效益再上新台阶,从而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经济效益不佳的纺织企业可以采用这种科技投资持续化战略,来争取走出低谷而早日实现起飞。这也为该行业的就业提供了较大的潜力。(3)经营多样化将为纺织业扩大就业提供现实可能性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贸易自由化使国内外市场竞争空间扩大、对手增多,且更趋激烈。国内纺织企业必须灵活运用各种竞争手段,实行灵活化战略。竞争手段概括起来有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种。我国纺织品目前仍属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充裕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条件下,尽管纺织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但大多数产品价格竞争优势十分显著,甚至中国货与便宜货两者间往往被划上等号。与此相反,我国纺织品的非价格竞争明显居于劣势,产品结构中大路货居多即档次偏低,质量不高而且不稳,功能缺乏翻新且较为单一;至于企业运用现代营销策略组合、广告宣传、公共关系、企业形象来增强竞争力尚处于“初级阶段”,远远没有达到运用灵活自如的水准。由此可见,今后我国纺织企业应花大力气强化非价格竞争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价格竞争手段。两种竞争手段在不同产品上运用重点不同。使用时间长且要求坚固如应用在汽车制造、航天航空、土木工程建设、电子通讯等领域的纺织产品,要注重非价格竞争力。当前国际流行的“环保时装”、“保健服装”、“生态服装”以及特殊后整理如砂洗、水洗、磨毛的服装,均显示出新的功能和性能,也应突出非价格竞争。而面向大众消费且周期短的纺织品,如普通的衣着、装饰用品,虽然也要保证质量、档次、功能,但不要过度讲究,主要使用价格竞争手段为宜,以免出现过剩质量和功能而降低效率。这样纺织业提供的就业不是潜在的,而已是现实的。

加入WTO产生的贸易自由化,将使我国各类纺织企业进入充满竞争而又相互接通的国内外市场,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国纺织工业如何争取在贸易自由化中求得发展,从根本上则决于国内的纺织企业能否选择合理有效的对策,提高竞争力,去占领更多的市场。鉴于此适应贸易自由化的微观对策思路将紧紧围绕市场与竞争作出选择。因而会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2.家电行业透视

我国家用电器行业是新兴行业。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家用电器主要产品产量有很大发展。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电熨斗、电饭锅产量已跃居出界各国前列。产品品种已发展到150多种。出口产品构成由电风扇、电饭锅、电熨斗等向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等大件、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发展。出口市场已从东南亚、香港等地区逐步扩展到中东、澳大利亚、北美和西欧。轻工业系统共有家用电器生产企业近800家,工业总产值近200亿元(按1990年价计),出口额近达5亿美元,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与国外家用电器相比,我国在生产技术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产品更新换代慢、电子化水平低、新材料的应用落后。目前,国外大家电市场已趋饱和,厂家以生产大容量、高档、技术性较强的产品为主。如日本,双桶洗衣机已淘汰,采取模糊技术生产的产品已走上市场。加入WTO后,尽管我国在电扇、双桶和半自动洗衣机、低容量电冰箱等产品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国外家电行业将在高技术、新产品、关键配套部件上占有优势,将对我国家电行业产生影响。

家电工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入世”之后,随着生产量的增加,就需要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如长虹彩电,从1996年3月到1997年底,市场占有率为33%。随着“入世”,有了宽松的国际环境,随益销售量的增加,生产必然扩大,从而能给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入世”后,家电产品的出口必然有大幅度增加。例如,我国空调生产能力已达2200万台(套),目前年销售仅为600万台(套),开工严重不足。“入世”之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平等贸易。如欧洲对我国空调所征关税将由现在的5.2%降到1.6%,这势必促进我国产空调对WTO成员国的出口。由于出口量增大,就能使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入世”后,家电业将有较大的发展,从而扩大就业的机会。如荣事达为了迎接“入世”的来到,生产全能无氟冰箱,投资7亿元人民币,通过引进美国先进的无氟冰箱生产技术,实现高技术、高投入、高起点,从而推动整个冰箱行业产品功能更新和生产技术升级换代,也使自己成为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家电集团之一,这也为劳动力就业开启了新的就业天地。3.造纸业透视

我国纸及纸板的年产量在1300万吨以上,但国内木材资源短缺,使用木材比例很低,不到总产量的20%,致使我国纸及纸板的档次较低,质量也不易提高,影响造纸工业的发展和纸产品出口。

我国每年造纸用国产木浆不足20万吨,大约消耗全国商品木材的9%,不足部分靠进口补充,每年通过国家计划进口60~70万吨,国家对进口木浆采取许可证限制。今后,造纸工业主要是向高档次发展,木浆消耗可能会大量增加,木材资源短缺将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

加入WTO对造纸工业的发展是有利的。这是因为:第一,加入WTO势必放开对进口木浆的限制,可改变造纸行业资源短缺的现状,并促进产品档次、质量的提高。第二,我国造纸工业得到充足的资源后,广东、福建、上海等沿海一些大纸厂可利用自己巨大的生产能力、良好的管理和地理优势,进口国外木浆,制成高档纸返销到国际市场,从而使造纸工业走上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外向型之路,形成良性循环。第三,进口木浆可以大大减少国内木材的使用量,从而对有限的木材资源形成积极的保护。第四,由于我国目前大部分是草浆纸,档次较低价格低廉,加入WTO后,外国纸进入国内市场也难以和国产纸进行竞争。

这样国产造纸业将会在“入世”后有较大的发展,从而增加就业。4.房地产业透视

当下的中国,哪个行业的从业者工资最高?

是金融业?邮电通信业?

都不是。1999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庆等14个大中城市主要行业的工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是房地产业,月平均工资达1400多元,这份调查还显示,房地产业职工月平均工资1998年比1987年增长了17%,在所有行业中增长幅度最大。由此可见,房地产业在我国仍然属于“成长型”的行业。

加入WTO,外国人要大量涌入中国“淘金”,既来之,则安之。“安”在何处?安居在中国。过去,由于国籍等因素的限制,外国人购买我国房产要付出高于国人两倍的价线。现在,这一条即将取消。于是,高档的办公楼、写字楼,以及城市别墅之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白皮肤或者棕色皮肤的买主。

熬过冷寂的冬日,房地产商们终于可以舒展久已冰冻的笑颜。

那些尘封已旧的空房,开始重新巧施粉黛,天天都在向过往的行人抛洒着秋波。

各种各样的精美楼盘设计,不停地城市电视荧屏上“露脸”。什么“景观房产”、“花园别墅”等等,让老百姓“心动不如行动”。

据报载,北京的外销房、写字楼在中美WTO谈判签字前销售进度徘徊不前。中美达成协议后,京城的长安街、金融街、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等地段买家骤然增多。

来自新华社的消息称,香港贸发局副总裁林天福日前表示,2000年是香港房地产服务业开拓内地市场的极好时机,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不断加快,预期外资会大量流入,高素质物业和优良管理的办公楼,高素质服务住宅的需求会大增。另外,内地将进一步开放服务行业,也为香港房地产服务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香港物业管理协会会长陈志球表示,物业管理在内地有庞大需求,尤其是“港式管理服务”为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所接受,这为香港同业开拓内地市场提供了良机。

尽管以前曾冷冷清清少人问津,房地产商们开设的“售楼热线”,也许很快就会“热得烫手”。

这一天,大约不会遥远。5.生物医药业透视

人类能不能永远不生病?能不能长生不老?秦始皇派徐福东渡扶桑,为的是寻求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从古至今,历代帝王将相耗费了无尽的钱物,企求达到上述的目标。历史演进到了现在,这样看似傻傻的梦想终于可以窥见梦圆的曙光。寻找到了人的合适的基因,只要读懂这些“基困条码”的秘密,就可以帮助人类实现上述的梦想。

目前,科学家们利用基因技术,已经发现一些导致疾病的基因。

有人预测,基困疗法将取代处科手术、放疗和化疗,成为人类21世纪攻克癌症的希望所在,毕竟,转基因的玉米、大豆、土豆,转基困的羊、牛等已经纷纷降临到这个地球。类似“人能不能‘克隆’一个完全一模一样的自己?”的问题,已经只是一个伦理问题了。

也因此,“基因争夺战”正在全球紧张激烈地进行。基因技术应用于疾病治疗,这是人类医学史上突飞猛进的进步。许多人断言:21世纪将是生物工程产业的时代。

生物技术产业开始在国内一些城市受到青睐,广洲市近期将培育5家年产值超亿元、2—3家年产值超10亿元、1—2家年产值超50亿元的新兴医药生物技术企业,使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在5年内达200亿元。这个市近年来开发成功了5个基因工程一、二类新药和多个生化一类新药,有10多个新药项目正进入临床试验和中试阶段。

生产基因药物的公司开始大赚其钱。有1家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这个由9家企业合资组建而成的医药企业,其创业者都是一批长期从来生物工程和制药工业的高级学者。据称,他们研制成功的基因工程药品—“吉粒芬”在市场上销售极为火爆。而据笔者了解,在国内已经上市的医药公司中,生产基因药物的企业占了相当多数。然而,对比外国同行,我们仍然要感到汗颜。现在国内的制药企业“偷人家技术”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随着关税的减让(据说,加入世贸组织后,医药产品的进口关税将降低到5.5—6%的水平)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解除,进口药品将会对我国制药工业产生巨大压力。再加上知识业产权的威力,绝大部分长期依靠“仿制”为生的制药企业将退出“免费午餐”,不得不关门大吉。

差距意味着潜力。对于制药业,对于医生、护士之类,当然意味着“机会”。

我们民族的医疗水平是在一步一步地攀高。从共和国诞生至今,国人的人均寿命已经提高到了70多岁,实在有些可喜。尽管,电视上偶尔还能看到西藏等偏远地区缺医少药的画面,但是比较起昔日,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成绩是伟大的。”

人类寿命的进一步延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整个社会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在社会上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国内一些地方,医生已经走出“医院”,在我们的身边服务。在上海的居民小区,你有个头痛脑热什么的,只需要拨打一个传呼,“社区医生”白大褂很快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可以预见的是,加入WTO后,随着国际间医学交流的频繁,随着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医生将能够在国际互联网上发送图像,配发患者的病历,进行远程会诊等等,人类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时代。6.旅游业透视

翻翻近几年春节、国庆节等节假日的报纸,有关“出游”的文章似乎已经成为全民过节的新风俗。无论是境内游还是出境游,无论是最南端的海南岛还是最北边的黑龙江,各地车马喧腾,处处宾馆爆满。受此启发,各地想方设法开发旅游资源,千方百计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最后就连国务院也给惊动了,索性把法定的节假日延长几天。于是,世纪末最后一个国庆节,全民狂欢,大大小小的旅行社“接待”的活儿忙不过来。节日刚过完,不少地方政府部门代表、经济界人士等便聚集一堂,认真地研究起“假日经济现象”来。

旅游业的确是“无烟产业”、“朝阳产业”,是个赚钱多的好行业。于是,一批又一批从外语学院、旅游学校毕业的俊男靓女们,在同龄人羡慕的目光注视下,笑容满面地拿起了导游的小彩旗或者站到了星级宾馆的总台内。

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在服务业中算是走在前列的。现在,不仅允许外商进行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在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还允许外商合资经营出租汽车等旅游项目,并可以兴办合资的国际旅行社。加入WTO后,外商独资饭店将在3年后进入中国市场。

旅游业的对外开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旅游及相关服务的发展。资料显示,“八五”期间,我国入境人数累计达到2.12亿人次,累计旅游外汇收入达275亿美元,比“七五”期间累计数增长1.8倍。我国旅游业前途光明。

旅游业是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不仅只产生“导游小姐”、“导游先生”,还可以养活与之有关的宾馆、餐饮店、出租车、商场、娱乐场所等一大批机构的从业人员。为了让旅游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些地方的旅游机构之间开始步入“温情竞争时代”。现在,“随团医生”的身影也开始出现在旅行团之中了。以往,国内旅行社多把竞争的砝码押在价格上,你推“3188元”,我就亮出“2999元”。而如今呢,“价格竞争”开始悄然向“温情竞争”转移,“随团医生”等贴心服务成为商家招徕游客的新亮点。

1999年秋,在浙江省首趟“北京旅游专列”赴京途中,一名孩子半夜发高烧,旅行团的“随团医生”马上赶到,通宵监护。一位78岁的患心脏病的老人坚持要登长城,为保证安全,“随团医生”一直陪护左右……据推出“北京旅游专列”的杭州天堂旅行社介绍说,专列共800名游客,配备了6位随团医生,涉及护理、内科、外科等医护门类,都是专业医生。

也正因为旅游业是一种“纯精神消费”,必然要求从业者具备较高的素质。比如,古迹名胜,往往有太多的人文沉淀,导游除了要记住几则趣闻和典故外,从更高的层次要求自己,还必须通晓“古今”和“中外”,真正成为海内外游客“百问不怵”的高素质人才。

不久前在法国东南部冬委旅游胜地沙莫尼举办的“世界旅游峰会”上,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切斯科·弗兰贾利预测世界旅游业前景广阔,21世纪旅游业将成为世界头号产业,到2020年,全球游客人数将达15亿人,旅游带来的收入总和将达2万亿美元。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调查报告认为,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的地位不会改变。1960年,全球游客人数仅为7000万,旅游收入只有70亿美元。到1998年,游客人数已增至6.35亿,收入达到4450亿美元,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分别增加了9倍和63倍。

报告认为,旅游业正在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据预测,未来10年,旅游业是世界经济领域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目前直接或间接地为分散在全球各地的2.5亿人提供工作的旅游业,可能从现在到2010年这一时期内再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7.其他行业透视(1)缝纫机和行业的发展可增加就业

目前我国家用机品种约144个,工业机品种约275个,1991年我国缝纫机总产量712万架,占世界缝纫机产量40%以上,近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务,缩短了同国外产品的差距,生产出一批具有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通过积极开拓南美、东欧等国际市场,我国缝纫机的出口量大幅度上升,1991年出口量超过230万架,创汇9335万美元,其中家用机出口量约占90.7%。

从产品档次上看,我国缝纫机以中低档为主;从产品品种上看,发达国家都是以工业机作为出口重点机种,以高档工业机为出口创汇主力。尤其是日本,出口工业机在世界上居重要地位,而我国缝纫机出口是以家用机为主。因此,从产品档次和品种看,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的冲突不大,如果我国加入WTO,开放国内市场,对国内缝纫机行业的冲击可能不大。从家用机来看,目前国外生产家用缝纫机很少,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生产,也竞争不过我国;从工业机来看,则会给国内企来带来一定影响,但由于工业机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国内缝纫机企业的竞争意识,促进国产工业机的发展,并逐步扩大出口。“入世”将使这一行业的发展使以前发展停滞、失业增加的状况得到改观。(2)陶瓷制造业将增加就业

1991年我国日用陶瓷企业共有848家,工业总产值44.4亿元,总产量59亿件,基中20%以上的产品出口互欧洲、美国、加拿大、港澳、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5.2亿美元,为轻工出口拳头产品这一。出口量在世界上居首位,但出口创汇额少。只占世界陶瓷贸易额的11%。

我国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以价格便宜而占绝对优势,国外产品的进入不会对国内陶瓷业产业很大冲击。加入WTO,为我国陶瓷出口创造了有利环境。但是我国陶瓷工业与国外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原料供应没有实行标准化、专业化、系列化,资源浪费严重。(2)产品质量低,品种单一。(3)加工设务落后,窑炉设备普遍水平相当于国外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水平,热效率低,燃料消耗大。(4)产品结构不合理,瓷器多、陶炻器少;饮食瓷器多,美术陈设瓷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而国外炻器需求量大。因此,我国陶瓷行业必须在上述方面不断改进,以便在世贸组织环境下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提高竞争能力,扩大海外市场。其“入世”后生产规模的扩大必然会使就业机会增加。(3)塑料制品业也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我国塑料制品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塑料制品总产量从1985年的248.3万吨,发展到1998年的366.78万吨。1997年工业总产值达253.3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出口额已达12.18亿美元,是轻工业出口拳头产品之一。近年来,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农地膜、塑料编织袋、周转箱、聚氨脂泡沫塑料、塑料壁纸等产品质量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不。塑机和模具也有了很大进步,能生产200多种规格的塑料加工机械并开发了一批具有80年代初国际水平的塑料机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塑料行业存在产量少、品种单一、塑机规格不全、自动化水平低、助剂不配套等问题。但据估计,我国加入WTO后,进口产品不会对塑料行业产生很大冲击,相反将对塑料制品行业有利。因为第一,国外塑料原料质量好,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价格;第二,有利于塑料行业利用世贸组织的优惠条件进入成员国市场,并享有世贸组织发展中国家的普遍优惠待遇;第三,有助于我国吸引外资,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塑料加工水平,因此,加入WTO将有利于我国塑料行业的发展,这一行业的生产发展和规模经营将带来就业机遇。三、“入世”将会使中国哪些行业裁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些竞争力差的行业也会遭受较大冲击,这些行业为了增效而裁减人员就会造成大量的失业。首先是电信业,其次是汽车行业,再次是金融服务业。另外,保险业、石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等行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造成相当数量的失业人员。

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门,电信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因为电信业的进一步开放会给中国尚不十分成熟的电信制造业和服务业产生压力。逐步打破“中国电信”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对该行业来说,大量裁员提高员工整体的技术素质水平势在必然。

中国的汽车工业一方面号称国家的支柱产业,另一方面还处于发展中的“幼稚”时期。在过去的许多年,汽车工业一直享受高额关税的保护,“入世”后汽车进口关税将大幅度下降,这一行业及相关产业将会受到明显的冲击,出现大批的失业人员不可避免。

金融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国金融业在中国的空间得以拓宽,对于金融业相对落后的中国,无疑将会受到较大冲击,精减人员也势在必行。1.银行业透视

根据WTO在1997年达成的“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其成员国必须适时全方位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外资银行将获得“绿色通行证”,大摇大摆地“渐进”中国,具体时间表如下:“入世”后,两年之内,外资银行可以向我国部分地区的企业开展人民币业务;“入世”后,五年之内,外资银行在所有地区面向个人开展零售银行业务。至此,外资银行与我国中资银行一样享受同等待遇。

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相比具有的竞争优势太明显了。仅以花旗集团为例,其资产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以上,相当于我国四大商业银行资产的总和。不仅规模庞大,资产质量也比我们优良。美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不良资产比率仅为0.67%,而我国无论用何种口径来计算,都在它的10倍以上。还有,外资银行已经按国际惯例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跌摸滚爬了多年,经验比我们老道得多了。而相比之下,我们的银行还在各级地方政府官员的使唤之下,为争取独立的“小妾名份”而努力。

总的来说,“入世”对银行业会形成如下冲击。(1)外汇储蓄存款出现转移

吸收企业存款和个人储蓄是大多数外资商业银行觊觎已久的业务。过去,我国法规限制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吸收存款的规模和范围,吸收境内存款规模不能超过其总资产的40%,存款范围仅限于境外和境内三资企业,所以外资金融机构负债中的国内存款并不占重要地位,从境外借入款项通常占其负债的较大部分。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可吸收的外汇和人民币储蓄存款范围拓宽,外资银行数量也会逐步增加,企业及居民部分存款和储蓄可能转存到外资银行,这是国内金融机构最为担心的。据分析,若外资银行分析数量从目前的179家,在中国“入世”三年内增加100家,达到279家,增加55%,估计外资银行吸收的外汇存款会增加1倍多。1998年179家外资银行共吸收了45.5亿美元外汇存款,平均每家2500万美元。如果按照每家增长50%的速度计算,279家可吸收的外汇存款规模可达104.6亿美元,相当于从我国目前600多亿美元的储蓄存款中转走10%。(2)外资银行会下大力增加人民币储蓄存款所占份额

目前外盗银行有人民币经营权的共有25家。1998年吸收人民币存款37亿元,与我国庞大的储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目前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而经营本币业务是每一个外资银行追求的目标。加入世贸后,如果人民币业务对所有外资银行都放开,中、外资银行争夺人民币存款和储蓄的竞争必然加剧。目前25家银行吸收的人民币是37亿元,平均每家1.48亿元,假若在这个基础上增加10倍,每家吸收14.8亿元人民币的存款,以279家外资行计算,它们所吸收的人民币存款规模可达4129.3亿元,与我国目前76178多亿元的各项存款金额相比,估计可占到5%的份额。因此,加入世贸后,控制外资银行可吸收人民币资金的上限十分必要。当然,企业和居民在转移存款、储蓄到外资银行的同时还要克服外资行网点少、存款不便的困扰,并要承担由于国际政局和双边政治、经贸关系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所以,预计企业和居民的人民币储蓄存款实际转移到外资银行要有一个过程。

在华外国金融机构大多是具有丰富经验、历史悠久、资信较高的金融企业。它们实力雄厚,金融技术先进,服务品种多样化,具有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它们进入中国不是为了慈善事业,而是以盈利为目的进入中国,而且大多金融机构都是以战略眼光进入中国的,一、两年是了解市场,三到五年就要有目标地占领市场,开发盈利产品。涉及汇款、托收和信用证进、出口结算的国际业务被认为是利润高风险小的银行业务种类之一。鉴于外资银行服务好、效率高、目前中资行与外资行在进、出口结算业务规模的差距,比存贷款小得多,这是十分危险的倾向。1998年中国银行国内行共办理进出口结算业务1243.3亿美元,出口45.5亿美元,进口497.8亿美元;工商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713亿美元;同期外资银行有93.3亿美元,其中出口35.2亿美元,进口30.1亿美元。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结算业务比重会大大提高,中资银行如不下大力气改善服务质量,份额会逐渐减少。(3)贷款业务争夺趋于激烈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一个基本业务。通过贷款,银行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关系,客户有了多余资金就会存入银行,从而保证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通过贷款,又可带动银行其它业务发展,所以贷款是银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外资银行为发展自己的市场份额、扩充实力,必然要以信贷为手段去争夺市场,展开激烈竞争。而且外资银行一般会选择向国内一些优质企业发放贷款,风险相对小些。这些优质企业为扩大生产,增加出口,降低成本,出于自身考虑,往往也会选择那些服务方式灵活、效率高、态度好的外资银行,久而久之,国有商业银行会丢失一批优质客户。目前,外资银行贷款对象主要是三资企业的制造业。1998年贷款额达到109.77亿美元,占贷款总额44%。其中机械行业贷款17.67亿美元,占7.07%,电子行业贷款26.56亿美元,占10.63%,化工行业贷款22.51亿美元,占9.01%,轻工行业贷款27.34亿美元,占10.94%。随着外资银行贷款业务的拓宽,外资行除继续保持对上述行业或相应优质企业的贷款外,还将与中资银行争夺客户。

因此,随着加入WTO,随着银行电子化步伐的加快,“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以及“24小时自助银行”已经初露端倪。现在银行安排那么多人点钞票,今后就根本不需要了。传统的银行业务结构开始支离破碎,银行分支网点必须收缩阵线,在这种情况下,大批的银行职员将丢失自己的“金饭碗”,在职的银行职员薪水也将大不如前。据经济学家钟朋荣预计,我国银行职工大约200万人要下岗,这一进程最多不会超过8年。

不独我国如此,美国第一家网上银行1999年存款达到15亿元,却只有10名员工。有一项关于全世界50家主要银行的业务计划的研究报告预言,就银行业来说,未来10年内将有一半的在职人员失去他们的工作。

我们已经看到了下列现在的场景:

城市中,银行多过米铺,花花绿绿的广告丛中,“你身边的银行”诸如此类的煽情广告也“羞答答”地露面了;

不少信贷员贷出去的钱收不回来,自己的工资就被单位扣留;

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厂长办公室,挤满了各家银行的代表。这些过去趾高气扬的“白领”们,现在却不得不放下架子,恳请企业将银行的钱“货出去”……

我们依稀仿佛可以看到将来的场景:

国内中资银行的不少“白领”将面临下岗——

中国工、农、建、中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体制弊病,人浮于事,早已人所共知。如果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现有的四大银行机构规模将不得不被迫压缩,人员下岗现象不可避免。2.保险业透视

发达国家的保险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不断地发展和积累之后,他们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资金,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相对中国新兴的保险业而言,具有绝对的优势;开放使中国保险市场逐渐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民族保险企业和外资保险企业共同抢占中国保险市场和分割市场份额,可能导致民族保险企业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流失,并因此造成市场份额的下降。为争取市场,许多市场竞争主体采取的办法之一就是降低保险费率。近年来,不少中资保险企业包括某些实力较弱的中资保险公司,纷纷采用这种违规的竞争手段参与市场竞争,造成市场混乱。如长此而往,不但不利于保险准备金和积累,影响偿付能力,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造成保险市场的混乱和不稳定,并最终影响我国社会经济良性有序的发展。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使中国保险市场上竞争主体不断增加,成份愈益复杂,给政府部门对保险业的监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一个时期来,我国对中外保险企业采取不同的政策,中外保险企业使用的保险条款也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外资保险企业在中国市场上享有比中资保险企业更为优越的竞争和发展条件。这不但造成了对同一市场上竞争主体的管理难度,而且也可能导致外资保险公司趁虚而入,进而控制我国保险企业,垄断我国保险市场,影响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发展。3.电信业透视

众所周知,长期一家独营的中国电信业发展至今,在中国“入世”之际,面对咄咄逼人的世界电信精英,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外来强手相比,中国电信业经营效率低下,究其因为机构臃肿、人员任用、编制、管理不科学,富余人员过多。目前中国电信业平均每个员工负担91线,而德国平均每个员工负担210线,美国则240条主线占一个员工。同样规模的电信业,中国投入的员工是世界发达国家电信业投入员工的2倍或更多,大大限制了总资金的合理分配。因此,裁减富余人员如箭在弦,势在必发。

随着中国“入世”,外国电信业将对中国电业进行严峻的挑战,并生产深远的影响:(1)外国电信公司的经营模式、管理技术和服务营销策略形成的竞争优势,将迫使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国内企业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效率,改变经营模式,降低消费价格,形成有利于消费者的竞争模式。长期以来困扰消费者的中国电信资费过高、移动电话双向收费、电话以分钟计费和初装费等问题,都有可能随着中国加入WTO而根本解决或部分地得到缓解。(2)我国电信服务企业难于应付国际电信服务企业的竞争。一方面,潜在竞争对手实力相当强大。世界许多大型电信公司纷纷走出国门,建立国际电信战略联盟。这些电信联盟的优势相当明显。可以预料,一旦我国开放电信服务市场,这些国际巨头必将纷纷抢滩中国这一最大的、最具潜力电信服务市场。另一方面,我国竞争实力和竞争状况堪忧。首先,我国最大的电信经营企业不习惯竞争、不敢竞争。其次,市场竞争无序。名义上,中国电信允许联通公司经营移动电话业务和在部分城市开展固定电话业务,同意网络间互联互通,但实际上,联通公司在移动电话和市话的接入方面还受到种种限制,联通网络通信难于互联互通。这导致了联通公司发展相当缓慢,竞争实力难以快速增强。(3)电信管理体制与企业经营机制不适应WTO的要求。一方面,WTO要求其成员必须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其目的是要在市场经济的共同基础上,实现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也只有具有市场主体地位和性能的企业才能较好地适应市场竞争。而我国电信体制在这一方面相距甚远。我国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电信经营单位的企业化步伐,但是迄今为止从事电信业务的电信局还称不上真正的与邮电管理部门相独立的企业,名为企业的中国电信实际上是一个由管理部门控制的业务运营法人体。这既不利于电信服务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也不利于企业竞争意识的培养。

经营模式,竞争能力,管理体制与经营体制的冲击的实质是人才的冲击。

竞争的关键是拥有一批高素质、懂高科技的“明了人”。管理体制与电信业的经营机制的科学化主要依靠培养真正高水平,具有高新技术的策划,管理的开发人才。因此也可以说外国电信业对中国电信业的冲击是高素质、高技术、懂科技的高效、精干人员对机构臃肿、低效的冲击。

改革中求生存,竞争下谋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企业发展的趋势。中国电信业要发展就要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在于人员制度的改革。根据中国电信业的现状和外国电信业改革成功的经验、精简人员是关键。

我们可以从德国电信业的裁员中找到可借鉴的经验。

德国是实行电信企业化经营最晚的欧洲国家之一,从1989年到1996年,经历了独立核算、企业化经营、股份制改造三个阶段。1989年,德意志电信从德国电信部门中分离出来,独立经营;1995年1月德意志电信正式按私营股份制公司模式经营;1996年11月,德意志电信在全球上市,出售26%的股份(74%仍由国家持有),集资207亿德国马克(合127亿美元),成为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上市集资。德国电德意志电信从政府部门脱离后,将以往公共设施的政府性管理模式转变为服务于市场需求的企业化经营模式。除了企业独立核算外,体制改革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领导层的大换血和大举裁员。由不懂电信,但熟知市场经营的私营企业家担任人事、技术、财务以及市场营销等部门的领导。桑默博士长期担任索尼美国和欧洲公司总裁,正真其具有的面向市场的工作背景,使其在担任德意志电信总裁后,开始,德意志电信大举裁员。自1993年至1996年6月,共裁员2.7万,相当于原有员工的11.5%,到2000年将有27%(6.4万)的员工将被解雇。这仅是按绝对值计算的结果,若考虑到因新技术的应用而招募的大量年轻员工,则裁员的比例要高得多。裁员的结果是服务质量的提高,1992年时,拉一条线需150天,保证率仅有50%;而到1996年拉线的时间则缩短到15天,保证率提高到98%。1993年电话出现故障时,3天内可以修好,保证率81%;而从1996年7月1日起,公司宣布任何电话故障保证在24小时内修好,晚几天,退几个月的电话固定费用,而且用户只要多交少量的“加急费”,公司将保证在六个小时内修好。

借鉴西方“企业重建”理论,改革中国现有电信企业结构,大量裁员,提高员工整体的技术素质水平具体作法,压缩管理层次,调整部门设置,减少富余的管理人员。从根本上破除“一级管一级”传统的金字塔型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组织机构进行重组,尽量减少中间的管理层次,取消多余的职务和部门。根据部门性质和业务流程组合成新的部门,直接向企业最高层负责。

要下大力气精简现有各级管理机构,把人员充实到创造效益的生产第一线,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而且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了开支。现代化的企业运作要求决策机关少而精,并强调身兼多职,要求尽可能将横向的管理组织改变为垂真的管理组合,以达到最大的管理效率。

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减少大量普通操作人员,精少量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以进少减多,提高劳动效率。优化人员组合,使人员队伍年青代,妥善分流技术落后的老龄化人员。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清退计划外用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搞好企业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压缩总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择优上岗”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力度,认真抓好、落实这项工作。同时,要搞好再就业工程,妥善安置下岗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再就业。

减员要本着提高服务质量和劳动生率,降低成本的终极目标。因此面对中国“入世”后外国电信业对中国电信市场的冲击,精简机构人员分流已成为中国电信业实现低本高效的必然的途径。4.汽车行业透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同程度对各行业都有冲击,对中国汽车工业产生影响忧大于喜,危机胜过机遇。中国的“入世”,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与国际汽车市场接轨。失去关税与优惠政策保护的中国汽车业则面临更加严峻甚至是痕苦的生存和发展的考验。长期在计划经济控制下的中国汽车业因人员配置不当导致管理机制不科学;因人员过多,汽车价格居高不下;因高技术人员少而汽车质量缺乏竞争力。而在一夜之间又要与拥有高、精、尖技术,设备的外国汽车业在平等的市场上竞争,势必使一些生产落后,素质低下的汽车业陷入停产、转产、破产、倒闭的困境。多数汽车业则进行管理机构、人员制度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简人员以节给大量非生产性开支,改善资本结构已不可避免。

目前我国汽车进口关税为80~100%,也因此,走私会特别地猖獗。加入WTO后,到2006年汽车进口关税会降至25%,汽车零部件进口的平均关税将降到10%,并取消汽车进口配额。关税降低,人家的车子就进来了,将会是怎样的局面呢?

这是一个强弱分明的阵管。不仅仅只是价格上处于劣势。我们的生产规模、开发力量要跟人家拼,我们的销售、服务、全部体系都要直面外国公司的竞争。

然而,就规模而言,目前全国年产汽车达到160万辆,虽排名世界第10名,但还远远抵不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底特律的一个车间的年产量,而且这160万辆的产量还是由分散的125家汽车企业生产的,在质量上与人家也不可同日而语。

从技术开发的角度看,我国轿车工业目前只有一汽集团有独立的自主开发轿车的能力。至于汽车价格,就无需多言了。由于国际市场上轿车价格只是国产车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即使加上25%的进口税,价格也大大低于国产车,而且在质量、款式和安全性能方面也有很多优势。

有人说,就整个中国汽车工业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至少比人家落后15年左右。

日本丰田公司总裁大量精简普通人员,改用高级人才。他成功就在于他的“在制造产品前,首先是培养人才”,认为企业活力在于培养优秀的工人、优秀的技术人员和优秀的管理人员。“只有人的智慧与自动化结合起来,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是人,企业活力必须以人为本。日本企业把劳动人事管理摆在企业管理的特殊位置,它们有一整套管理体系,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减员则为企业省去大量开支,提高总资本的利用效率,引导企业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实现企业设备大型化、技术先进化,提高竞争能力,向国际市场进军,实现企业的高度增长。

长期以来,中国的汽车企业没有自行定员的权力。企业职工往往超过了工作需要的数量。五个人干三个人的工作。以企业经营的低效率换取高就业。

企业提高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势在必行。冗员的裁减和人员的优化配置是不可忽略的一环。企业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就必须以一部分人先失业为代价。

5.流通行业透视“买方市场”这个词进入我们的视野时间不算长。“商战”的激烈搏杀,却是很有些年头矣。在老百姓心中能够留下些微印象的,就有郑州“亚细亚”引发的中原商战、杭州“十点利”等等;到现在,商家之间无论采用何种“清仓大甩卖”、“买一赠一”等招式,消费者就是不领情,反倒弄得商家有些“黔驴技穷”的味儿。

就在这种尚处于“自家城内争斗”的关口,“洋商家”却要挤进来凑热闹了。尽管此前议论不已,但是现在“欧尚”、“麦德龙”、“家乐福”等外资“商业航空母舰”,正在杀气腾腾地向我们的城市缓缓驶过来。加入WTO,中国将撤消对外国企业批发商品的禁令,外国人欣喜若狂,而国内众多商家表情丰富:有的强颜欢笑,有的一脸镇定,有的则是黯然神伤。

国内一些城市的商战,已经升级为“国际拳王争夺战”。在古城南京,继北京、上海的“联华”、“华联”等趣市公司进驻后不久,“麦德龙”、“家乐福”等世界著名超市公司也于1999年八、九月间抢滩金陵。加乐福南京连锁店,以8000多平方米营业面积的气势,对南京市所有超市造成强烈冲击。仓储式经营的麦德龙超市一开业,就吸引了大批长江以北和安徽省的批发商。金陵超市市场已经形成国际大战局面,竞争手段层出不穷。大浪淘沙,几年前在南京小有名气的许多起点较低的本地超市已经销声匿迹。与此同时,一些中高档商场经营不景气,不仅“门前冷落车马稀”,而且有多家倒闭。在南京市新街口中心商业区,一个装修豪华的大时代广场开业不到1年就被迫停业,损失惨重。

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大地可能出现1000家“麦德龙”、“家乐福”这样的大型超市。因为,规模经营是这些外国商业零售巨头梦寐以求的。他们的硬件设备、经营方式、管理技术、服务观念,及至品德、包装、质量,都遥遥领先于我国流通领域的绝大多数企业。“洋商家”对中国零售业最大的冲击就是,掀起一场“廉价风暴”。他们刚到中国,就不客气地宣称:准备3~5年的亏损,贴钱占领市场。这种魄力实在是有些“财大气粗”;其次,长期以来,国内零售商缺乏风险意识,全国大中型国有零售企业在经营中的“代销”比重至少有一半以上,即供贷商把商品送到商店来卖,卖完后结帐,卖不出去的商品由供贷商承担风险。而“麦德龙”、“家乐福”之所以来势汹汹,是因为他们搞“买断经营”,风险完全由自己承担,于是,他们就可以从供贷商那里以较低的进价换来相同的货物,因此价格低也就在情理之中。

目前,外国商业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军中国市场,销售份额尚不到我国社会零售总额的0.5个百分点,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外商以雄厚的资金作后盾,以低价位进入策略挤占中国市场,用足够的耐心与我国的本土企业和跨国同行一争高下。

与这样的“狼”共舞将是个长期的“不归路”,兵临城下,国内商场纷纷裁员“消肿”。一批又一批的商业“小姐”、“大嫂”们,挥泪告别了柜台。“微利时代”的商业,不得不出此下策。6.外贸行业透视

近几年来,许多外贸公司的日子可以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从过去的垄断经营,统购统销,利润90%上交国家,到最近的自负盈亏,两者反差如此之大。这使得吃惯了“皇粮”、高负债经营的外贸公司亏损上升。

腹背受敌:一方面无法从银行取得及时贷款,而外贸公司自有资金极少,迫使其业务量逐渐萎缩;另一方面公司几十年形成的商誉、国际市场、人才等优势正在流失。

四面楚歌:加入WTO,对专业外贸公司来说,无异于一下子亮起了“红灯”。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任何一家外国企业都可以来中国开公司,可以直接到生产企业买货,发挥中介作用的专业外贸公司,今后将很难有存身之地。

在3年内我国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将全面放开,从目前的审批制走向法定登记制。这意味着,今天成千上万家外商办事处,明天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合法的外贸公司。他们拥有客户、网络、总部支持、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实力等等。就总体而言,我国加入WTO将会促进外贸业的大发展。但是,在进出口总额中,我国外贸企业所占份额将大大减少。事实上,三资企业外贸出口,目前已经占到全国出口的“半壁江山”。

由于外贸公司自身管理存在严重不足,再加上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法律制约,国外客户基本上都是公司内部个人联系,受贿或者贸易双方相互勾结骗取银行或者外贸公司货款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外贸公司外派人员在自己的业务网形成后,就跳槽了,业务也随之消失,“穷庙富和尚”比比皆是。7.农业透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近期内将会对中国农业有强烈的冲击。这主要表现为农业总体、部门和价格的三方面。加入WTO,对中国农业来说这是一种历史性转折。在外国高技术大规模、现代化农业的冲击下,中国农业体制将在短期内有显著的转变。目前中国农业市场改革尚未完成,农业规模化、科技化的条件不具备;依靠大量人力投入的低效高成本的农业将受外国低价农产品的冲击。

中国农业部门不可避免受到严峻的挑战。其结果中国农业改组和破产,中国从事农业的人员将大批失业。

总的来说,加入WTO会对农业形成如下影响:(1)国内农产品市面临对外开放的压力

加入世贸组织、必须遵循国际规范,使国内政策与多边纪律相协调,由此而产生的政策调整和变更可能对我国农业造成不利影响。就农业而言,我们需按《农业协议》之精神,在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出口补贴及动植物卫生检疫等四个主要方面作出承诺。

在市场准入方面,1992年以来,我国进行了4次较大幅度的降税。目前,农产品算术平均税率为21.2%,其中,原料为16.5%、半成品24.2%、制成品27%。活动物和动物产品为20.6%;植物产品6.9%;油脂类为22.7%;食品、饮料、烟、酒类为28.7%;原木及木制品为10.4%;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为26.6%。若继续降税,加上我国关税结构等问题,可能引起进口农产品增多,冲击国内产业。我国使用的非关税措施主要为进口配额管理、进口许可证管理等。按协议要求,需将其关税化,将加大我国调控农产品贸易和难度。

过去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农产品的关税保护未发挥有效作用,对农产品的进口限制主要采取如进口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措施,并通过国营进出口公司进行垄断性经营。但根据WTO农业协议的规定,今后各成员方只能通过关税措施对农产品进口进行限制,不能再使用非关税措施。进口保护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中国将按国际规则逐步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因此,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已不可避免,国内农产品将面临世界市场的冲击与挑战。(1)外国农产品将挤占中国的市场

中国加入WTO后,将因减轻关税、取消贸易限制政策使别国农产品占领我国市场。WTO除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自由竞争为基本原则外,还有互惠原则、非歧视原则等重要原则。根据这些原则,我国加入WTO后,在获得某些优惠条件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即同样要减轻关税,减少或取消、调整过去所采取的一些贸易限制政策。这样,WTO的其他成员国,就会将它们的一些成本低、数量多,而且质量有相对优势的农产品打进我国市场,同我国农产品进行平等但很激烈的竞争,从而对我国某些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构成威胁。相反,由于目前我国粮食和其他农畜产品的优质率还相当低,不但在国际市场,而且在国内市场,都缺乏同别国农产品竞争的能力。同时还应看到,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对农产品城求量的不断增加,还将不断扩大农品的进口量。

从根本上讲,中国现行农业管理体制不适应加入WTO后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需要,也不适应农业国际化后对农业进行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目前中国的农业管理体制是在产品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即由农业部门管生产,商业部门管流通,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又分别由商业部门和外贸部门管理,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实行国营外贸部门垄断经营,其他部门不准经营,更不准其他所有制形成的企业从事农产品国际贸易。这种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生产与市场脱节、生产与消费脱节、农产品内外贸脱节,严重影响了政府在农业国际化进程中对农业的宏观调控能力。

中国普通农业劳动力投入太多,生产效低。现在十二亿中国人中,有九亿中国人从事农业耕作,平均每人耕作不到一亩地,而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美国每位农场主耕作上千亩地,德国、法国、英国的平均每位农场主也管理600亩——750亩耕地。中国大量低素质劳力使产品价格高居不下,更严重影响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业科技投入远远落后,农业耕作分散,没有规模效应。国家用于农业科技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科研经费所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0.1%。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所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不到0.2%。农业科技人员少得可怜,目前中国每6000亩耕地才有1名科技人员,每200万亩草原才有1名牧业技术人员,而且许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素质还不能适应需要。农业科研单位的经费和仪器严重不足,实验需要的各种物资得不到及时的供应和保证。凭借有限的农业科技投入研究出来的成果转化率只达到40%,还有60%左右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和应用,处于长期“休眠”状态。中国农业科技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份额只有30%,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农业科技贡献份额。目前,一方面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利用,这种背离科技兴农的现象,对于正在进行品质结构调整,努力向高产、优质、高效目标转变的中国农业来说,极为不利。

第二节 未来市场青睐什么样的人才

一、21世纪,谁有就业优先权

据科学预测,今年每十年将发生一次全面的“职业大革命”,其中重大变化每两年就有一次。如何把握21世纪职业变革的趋势,以成功地开拓光辉的未来,是本世纪末劳动者务必深思的论题。

如今,从西方的现代化工业生产中,一个愈来愈普通的现象便是:自动化正在取代许多手工劳动。最初,人们认为机器人的出现将迫使大批工人失业。然而,随着机器人成本的降低和工业生产对机器人需求的大量增加,一支设计、生产、操纵和管理机器人的职业大军将会相应出现。机器人一方面取代了手工劳动,另一方面又产生了新的就业要求。高新技术职业如雨后春笋,传统的职业如日落西山,这是新技术广泛应用的必然结果。激光、纤维光学和新能源与机器一样,将成为21世纪的新兴技术,这些领域就业的人数将有很大增长。同时,一些依赖于传统技术的传统职业,如钳工、制模工、冲压工和纺织工,其就业增长将趋于停滞。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除高新技术职业外职业变更正处于这样一个交替变动时期,这就是要在人们眼下仍然愿意从事的工作中,创造出一大批新的服务性职业,实现由第一、第二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职业变迁。

从未来职业的演变趋势看,技术性工作将是21世纪社会的职业主体。这对个人素质至少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1)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高移

据美国劳动统计署统计,未来十年内,80%的就业人员需要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而其中的80%必须接受有别于大学文科的教育,或者在读完大学文科后再接受其它的教育。在未来,个人职业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但这样教育不是指在一般学校或大学的学习,而是指在一生中通过接受教育所获得的各种技能,由初级到高级接受职业教育,将是未来者的成功设计。(2)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要强

现实中不少人对职业技术培训抱有传统的偏见,脑子里想到的只是焊接、汽车修理、发动机检修、空调机、冷藏设备及取暖系统安装等工作。过去,人们认为只有这样工作才是真正的“工厂”里的活儿。其实不然,在未来,这些工作无一例外地要接受高技术的洗礼,与我们未来从事的工作一样,为了适应这些工作的未来需要而进行的学习和培训往往要使用计算机。2000年的最热门职业,仍属电脑人才,所有在多媒体软件设计和管理领域工作者的年收入,在美国可达14万美元。如果你的手指能够长时间地在电脑键盘上来回击打的话,那么,你在下世纪的前途是光明的。所有高新技术几乎都离不开电脑,会不会计算机在某种程度上将决定一个人有没有资格进入21世纪。(3)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受欢迎

科学技术革命对个人生存的影响,马克思早就预言:大工业通过它的灾难本身使下面这一点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承认劳动变换,从而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普通规律,并且使各种关系适应于这个规律的正常实现,大工业还使下面这一点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用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而可以随意支配的人员,来代替那些适应于资本的不断变运的剥削需要而处于后备姿态的、可供支配的大量的贫穷工人人口,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在21世纪,马克思的预言将成为普通的现实,人们称那种不断变换工作的“自由职业者”为“文件夹工人”,21世纪,“文件夹工人”,走红势在必行,改变职业、变换工作可以使人们从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或圈子里跳出来,使其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适应这一职业需求,个人必须具备多项技能及全面素质,学“机”的必须通“电”,学理的需要通文。(4)具备跨国语言沟通能力

无国界的“地球村”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目前全世界贸易和劳务出口额约为4万亿美元,其中1/3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导致劳动力流动的国际化,劳务输出在下世纪将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就业的大通道。在这一大背景下,不懂海外文化,不通海外语言,就等于被关闭在国际市场在大门之外,即使在国内市场也难以得到较大的发展。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对21世纪职业演变的趋势,人们只有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成功地优先获得一张驶往21世纪的“门票”。

美好的职业蓝图需要成功的职业设计,未来社会,最走红的将是“飞机”型模式的人才。用图像表述如下:“机头”=敬业素质。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断言:人类进入21世纪,必段向中国的孔夫子求教。其意是应建立一个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自觉遵守的、非强制实施的“道德规则”。这一规则关系到人类的命运。1997年,全国政协委员商讨育人大计时达成一个共识:作为中国21世纪的人才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敬业素质是各类人才进入2世纪的第一张“通行证”,其处于“飞机型”模式人才的“机头”位置,代表了人才成长的方向性、导向性、首要性。“机身”=专业领域里的多面手。无论是职业内涵拓新还是职业外延扩大,他都能灵活适应,游有余,迅速完成知识、技能的深化、转换或嫁接。这种全面发展的专业技能是以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为基础的。“机翼”之一=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不懂电脑将被视为21世纪的“文盲”,自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在未来,离开了计算机技术,劳动力就业就会失去一张有效的通行证。“机翼”之二=海外语言沟通能力。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口译和笔译人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需要大量能够迅速准确译出各种复杂文件并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翻译人员,掌握葡萄牙语、丹麦语、瑞典语和正在崛起的国家语言的人较那些仅掌握供大天求的几种主流语言的人就有较好的就业前景。“机能源”=终身学习能力。将来,教育和培训将成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对人的一生来说,它不亚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必须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及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的思考问题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机动灵活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如同每天必须洗脸,教育将伴随着工作过程的始终,伴随人生旅程的始终。在未来社会,只有不断地接受教育和培训,在这个过程实现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才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宠儿”,成为新兴职业的主人。二、未来中国的热门职业知多少?

随着各方面的努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不再遥远。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将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热门职业究竟有哪些?有关专家的预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1)教师备受尊敬

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将有数千万人要就业,几亿仍在岗的人需要知识更新,需要各类专业人才日益增多。据测算,广州2005年就需专业技术人才80万,而且前仅20万,缺口极大。因此,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自费学校生源旺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教师地位也会日益提高。(2)律师行业红火

由于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减少,法律成为调控的主要手段。我国现有律师仅9万余人,熟悉国际法则的律师在众多的涉外经济案件中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加上现代居民都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因此,律师行业更加红火。(3)外语人才吃香

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贸易经济与国际接轨,外语人才显得更加紧缺,那些懂外语又懂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特别走俏。(4)心里医生走俏

受国外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加上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竞争加剧,中国公务员“打工族”身心疲惫,病症不少。普通医生和心量咨询、健康咨询的医生将有广阔的前途。(5)谈判人才缺乏

世界贸易组织只是在总体上有一些原则规定,具体规则很多地方含糊,甚至有漏洞。商务谈判中能否取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明能干的谈判人才。我国从1982年才开始研究“复关”的可行性,极为缺乏这方面的人才。(6)旅游行业看好

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外游宾增多,在全国实行双休制后,国入离开闹市去风景名胜地休养游览更为方便。旅游业、交通运输、工艺美术、健身健美等与旅游有关行业发展前景广阔。(7)信息业前途无量

商业活动需要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和市场定位分析。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全球将全面迈入信息社会。因此,开办咨询公司、信息公司或从事信息采集、分析预测、数据处理,前景都将看好!

美国华盛顿大学管理科学教授哈拉尔在《未来学科》杂志发表文章说,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60%—70%的劳动大军由知识阶层组成,包括教授、经理、科学家、信息系统设计人员及高新技术工人。

另据美国另一份比较权威的杂志《民族周刊》报道,今后若干年内,美国现有的1.24亿个工作岗位中有0.9亿个将会被自动化系统所完全取代。

可以断言,美国的整个职业发展趋势或许就是中国职业人的明天。那么,即将消失的职业群体有哪些呢?

首当其冲的是装配线上的蓝领工人。在跨世纪的劳动革命中,尤其在制造业、电脑、机器人、电信设备与其它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取代人的位置,而且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必然会被自动化系统所取代。

其次是电脑软件或系统可以取代的一切职业。如银行里的柜员、借贷员、鉴定员、会计、出纳、记帐员、材料核算员等。随着网上贸易和电子钱包的普及和流行,势必这类貌似复杂其实是很有规律的高级重复劳动将就此消失。

三是目前低学历人群所从事的职业将被高学历人群所替代。这便是我们平素所说的“白领工人”,如电脑录入员的工作,可以断言由于不断有新的系统和设备的产生,未来的电脑录入员的工作将更趋智能复杂化和轻松,所以将由高学历的人群来加盟,但总体数量大为减少,三四个岗位合而为一,因此收入会大增。

与此相反,据国家人事部预测,14类人才将更趋紧俏(见表1)表1 14类紧俏人才

会计类——税务会计师 电脑类——电脑系统分析专家

工程类——电脑软件工程师 环保类——环境工程师

健康医疗类——中医师 咨询服务类——经纪人

保险类——索赔估价师 法律类——律师

医学类——老人医学专家 个人服务类——家庭护理人员

公共关系类——专业公关人员 推销类——商业服务业务代表

科学研究类——生物化学家 社会工作类——心理学家

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应付瞬息万变的市场,国内外许多职业提导专家均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和建议,归纳起来大约有下列五点:

一、尽早制定职业规划。在走上岗位之初便开始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以便把握机会。

二、尽快对知识进行更新。及时充电提高自我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随时学习掌握最新知识和技能是保持自身价值的最佳途径。

三、尽量涉猎众多领域,扩大社交面。要多注意周边的人和事物,兴趣面要广,“一专多能”至关重要。

四、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从工作中增长才干。每一份工作都有许多知识蕴藏其中,同时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

五、尽可能留意身边的“跳舞”机会。如果发现适合自己且符合自身的职业规划的机会不要错过,不要太满足于现状。三、未来热门职业分析1.保险代理人

我国保险市场的潜力太巨大了。据保守估计,今后保险费收入每年平均增幅将达到20%,比全球百分之几的增幅实在是高得惊人。由于中国沿海城市的收入已颇高,接受保险的程度亦提高,而且前人寿渗透率极低,个人付费保险的渗透率不足百分之一,因此有人预言,中国的保险市场将是21世纪全球最大的人寿保险市场。据世界银行预测,未来15年里,我国保险收入将达到2500~3000亿元人民币。因此,我国目前尚需要高水平的保险代理人约120万人左右,就保险从业人员而言,美国有两亿多人口,保险从业人员就达20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1%;而有着12亿人口的我国,目前保险从业人员却只有15万多人,远不适应发展的需求。难怪美国某保险公司中国首席代表说,中国保险市场,现在正处于“做蛋糕”时期,俯拾是金。

保险代理人是个收入颇丰的职业。业内人士透露,在国外,保险代理人的佣金可达到保费的30~40%。在我国,到2010年,保险代理人的佣金预计可以达到保费的10~25%,年收入可达几十万元。有志于此的青年将大有可为。

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韩国等国家,基本上采用保险代理人推销保险业务,有的险种代理取得的保险费占全部保费收入的84%,保险代理人总数约为保险公司内部人员数的10倍。与之相比,我国现今的代理公司和代理人员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尤其是现有专职代理人太少,代理制度不完善。从长远看,独立代理是发展方向,因为它可以同时接收几家公司业务,更能兼顾被保险人的利益,同时代理公司业务素质高、技术力量强,易于内外管理、明确经济责任。这就要求在稳定现有队伍基础上尽快建立一支业务精、作风好的保险代理人队伍。

首先得准备吃苦。保险代理人的高报酬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份收益伴随着一份付出,奔波劳苦是难免的,而且在推销保险时,面对有些人的冷漠、讥讽,甚至将保单扔到脸上的不文明行为,你还得强作笑颜陪不是,没有坚强的毅力是无法胜任的。

代理行为直接关系到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切身利益,影响着保险功能的发挥,所以各国保险立法均要求保险代理人有特定的资格条件,才能执业。在我国,除了履行法定程序,要做一名保险代理人,你还要具备金融管理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经过必要的考试,取得经营许可证。

另外,保险代理人还必须遒守职业道德。在为保户推销、咨询、代理业务时,必须自始至终把保户视为“上帝”,为其设身处地地谋划,而不是一味考虑自己展业的成果。保险代理人离不开与钱打交道,“常在河边站”,如果没有很强的法制意识、没有坚定的道德意志,要想“不湿脚”是很难做到的。2.计算机人才

相对于“白领”、“蓝领”而言,日渐崭露头角的“金领”将成为新世纪年轻人奋斗的目标。

在美国,随处可见在35岁之前就已经挣到百万美元的“新贵”。他们通常是由于卖了一个软件给“美国在线”或者“微软”公司。这些受到过高等教育、聪明、有创造力、精通计算机的年轻人被称之为“金领”。他们从大学毕业时,就会被一大群公司追逐。更有甚者,一些精通电子游戏设计的学生在大学的第二或第三学期就被公司的“猎手”注意了。

计算机人才如此抢手,源于市场的需求。在我国,尽管报考计算机专业的人数逐年上升,但是仍然满足不了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从世界上最大的微处理器制造商英特尔,到因特网浏览器程序的主要生产厂家网景公司,以及驻扎在硅谷的数不胜数的新兴公司,都在抱怨同一个问题:程序设计员、研究人员、计算机分析家实在太少了。

计算机人才必须具备卓越的创造才能,这可能是计算机人才短缺的原因。在软件设件领域,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决定了软件工程师必须是“超天才”。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曾对软件开发人员说:“4~5年后,现在使用的每句程序指令都得淘汰。”不能否认,微软之所以成为行业内的“巨无霸”,是与微软员工的超强智慧分不开的,“聘请最聪明、最出色的人才”是微软公司的择人原则。

在我国,首都北京是中国计算机、电子人才最多最密集的地方。北京有全国最多的高校群,有中国科学院和各部的研究所、研究院,然而同时,北京最短缺的专业人才恰恰也正是电子人才。这在北京市人事局发布的紧缺人才专业名单上可以得到印证。

在中国的硅谷——中关村,联想集团、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等一大批企业成为中国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行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然而,薪水相对的低廉使大批计算机人才远走异国他乡。北大方正研究院院长王选曾说:“北大、清华等重点院校计算机系毕业的很多学生在美国硅谷工作3~5年就拿到10万美元年薪。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必须使优秀的年轻员工富裕起来,否则难以吸引人才。因此,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应出现一批百万富翁,而北大方正争取到2010年前造就100个百万富翁。”

业内人士称,在计算机行业中,又以网站经理、数据库主管、计算机技术支持专家和系统分析员最受欢迎。信息革命造就了许许多多的成攻者,比尔·盖茨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下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与计算机沾边的职业都会如此热门。实际上,在未来,某些技术含量不太高的计算机工种如计算机操作员和电脑录入员的需求将大为减少。

这是一个崭新的天地,这是一个追逐挑战的行业,年轻的朋友,你难道没有做个“金领”的梦想么?3.信息业人才

拿破仑曾经说过:当欧洲开始使用动力印刷机,报纸随之而出现时,大炮摧毁了封建制度,而油墨将摧毁当代的社会结构。

今天,我们也可以说,近在咫尺的信息革命将使所有的旧制度“洗心革面”。

信息贫困与信息化是这个全球社会的一曲不和谐的乐章。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低下,温饱是社会的主要问题,信息网络还是一种奢侈品,同时由于教育滞后,识字率普遍偏低,也窒息了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优厚的经济条件、先进的技术拥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电脑网络系统,可以说,主宰了信息社会的“喉舌”。

当外国制造商与网络商大举进入的时候,他们首先争夺的就是专门的信息业人才。外资企业常常以品牌、高薪、股权等吸引人才,而国内企业绝大多数还难以达到这一点。中兴集团是我国第一家通信产业上市公司,早已尝试内部股权的分配制,但是,内部股权至今难以兑现,对人才的吸引力显然比外国公司逊了一筹。因此,有人甚至寄希望于政府制定更为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人才高地”形成之日,也许正是中国信息业实力强劲之时。

一些企业已经在探索吸引人才的新办法。“属地化吸引”就是一种颇有创意的方式。华为、中兴是我国有名的通信产业公司,公司的开发型人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为了使这些人安心为公司服务,两个公司分别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几个大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所。有用人才都能为公司服务,又能够让他们不离故土,使人才队伍更加稳定。仅“华为”通信公司在上海开设的研究所,一年间吸引人才增加了两倍,从几十人壮大到200多人。看来,如何善于吸引、使用人才,我们的企业大可“八仙可海,各显神通”。

谁掌握最新信息,谁就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信息咨询员,电脑网络技术员等信息灵通人士将受垂青。4.广告人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甚至当我们随意走在任何一条大街上,都会被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文字以及这样的画面所包围:“爱多VCD,好功夫”、“朵而,为谁而美丽?”……无所不在的广告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平均每天都能看到20多条广告。铺天盖地的广告不容置疑地显示着广告业的繁荣,伴随着广告业的兴盛,一个新群体——广告人,正在愈来愈受到世人、尤其是择业者与即将面临择业的青年的极大关注。

20年来,广告业的发展完全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全国广告营业总额以每年45%的速度递增,是改革开放后国内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广告的重要性在今天这样一个商品社会已经不言而喻。随着加入WTO,商业竞争愈来愈激烈,同类产品日渐丰富,消费者的消费品位也越来越高,从能用,到好用,再到购买商品挑品牌……消费者的选择佘地越大,企业产品遭淘汰的机率也越大。这时候,除了不断改进产品使其更有竞争力外,企业更需要借助广告,以传播的方式,让自己的产品从千千万万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我们不能忽略这样的事实:就在城市人每天看到的20条广告中,有三分之是一国外品牌的广告。

由于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在国内的广告投入也以每年近30%的速度递增。这样,我们与国际广告界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就增多了。

据业内人士介绍,发达国家的广告投入额一般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美国为例,1998年美国广告营业额为32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而当年我国的广告营业额为538亿元人民币,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个百分点。发达国家的企业,尤其是世界知名企业在广告上实行大投入、大制作,近年来在国际性广告节上获奖的广告70%为世界知名品牌。凡此种种,都预示着我国广告奖大有潜力。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说过:我不当总统,就去做广告人。

的确,广告人不仅收入甚至可观,而且再没有一个职业比做广告人更富于个性、充满生机。

在美国,创意大师不是普通的高薪阶层,他们的平均年收入为30万美元。国内广告人的收入情况虽然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的美距,但就国人平均水平而言,也已经属于高收入阶层。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广告业从业人员月平均收入在1500元左右,南方地区广告人月收入高达2500元。除此以外,广告作为一门创新艺术,鼓励奇异思想。身为一名广告人,你必须发掘出这种产品的“独特之处”,并挖空心思把它“包装”得出类拔萃、不同凡响——对广告人而言,这是比薪水更大的诱惑。

广告人每天都是新的。卖家具的人可能要卖一辈子家具,广告人却可以今天做家具广告,明天做摩托车广告。与每天一张报纸一杯茶的庸倦人生截然不同,这是一个充满挑战、激励思考、富于创造的职业。5.社区服务人员

据未来学家预测,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区服务作为新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工作系统,与其他诸多日趋饱和的就业体系相比,前景格外广阔。阅读下面的文字,我们会收获很多的感慨:

我们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上,已经听到了不少“大学生应聘到居委会任职”等诸如此类的新闻。过去,佩戴“红袖章”的居委会老大妈,常常被作为讽刺的对象,而现在却成为年轻人争抢的角色。这,就是时代的轻喜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过去对“寄生虫”一类人的讽刺,可是现在,“一觉醒来、饭来张口”在广西南宁市却已经成为现实。据1999年12月10日的上海《新民晚报》报道:家住广西南宁市古城路的陈维军一家,每日早上7时左右打开家门,就可以吃到热腾腾的早餐。原来陈先生从1999年11月起就加入了社区的“早餐配送”服务,让人每天定时按他的要求配送早餐。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致使许多人宁可不吃每天的早餐而多睡一会儿。“早餐配送”服务不仅能够让市民睡得好、吃得好,还能满足他们对早餐品种的不同需求。因此,“早餐配送”服务一推出,便立即吸引了一批用户。

据了解,“早餐配送”服务目前安排了近百个早餐种类,从传统的包子、大饼、油条、豆浆、米粉,到西式牛奶、面包、火腿、汉堡包等各式早餐应有尽有。社区服务中心每日早上会按要求把早餐送到居民家门口的“早餐配送箱”中。

都市里,人们常常会目睹这样的情景:一些身背书包的孩童,被成年女性牵着手,左顾右盼地穿过马路、跨上天桥……乍一看,以为是孩童的家长。其实不然,她们中有相当比例者乃是“第二家长”,即专门担任护送孩童上学、放学的“监护人”。据了解,“第二家长”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非常负责,严格履行与主人达成的“君子协定”:一不早退,二不旷工、三不“偷工减料”。有些“第二家长”每逢下雨天,还会背着小孩上学、放学、使家长深受感动。

过去,替有钱人家做家务、当佣人,曾经作为社会剥削现象而加以消灭。现在,重新出现的“家政服务业”,名称变了,主与“仆”的关系也发生了质变——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小孩没有时间接送,买菜、做饭、洗衣需要时间,老人也需要照看,家里装修好的地板要磨光、地毯要保洁、家用电器要保养等等,都需要人上门帮忙。于是,“家政服务员”、“钟点工”等招聘广告频频见诸报端。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已经有比较正规的家庭服务120多家,从业人员和产值都达到了相当规模。1997年初开始,上海首次评选出10名优秀钟点工,10名下岗女工荣获“家政服务明星”称号,政府还给他们颁奖。这些家政服务人员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肯定。“家政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的空间是非常大的,生活中凡是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就有可能催生出各种各样的新行当:比如医院里”陪人看护族“家里”陪人聊天族“赔人读物族”陪人购物族等等。

当然我们也要防止一些错误倾向的产生。在有些人的印象中,家政服务是最简单的工作,无非是做做饭、收拾收拾屋子而已。然而,随着电脑、扫描仪等逐渐进入普通家庭,尤其是当“在家办公族”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家中的办公设备越来越多的时候,家政服务人员就得多少有那么两下子本事才行。

在上海,劳动部门已经着手对从事社区服务业的人员进行严格筛选,并进行法律常识、烹饪技术、服装洗烫、电器保护及维修等20多门课程的培训,要求上岗者必须健康证、培训证、上岗证3征俱全。

在北京,1999年12月起首次公开招聘社区事业干部。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经过笔试、面试、政审和体检等程序,从北京市10个试点街道2000多名报考者中选拔出来188名佼佼者,不久前信心十足地走进街道居委会,开始试任居委会主任、书记的工作。在试岗的3个月期间,他们将接受居民的检验。在这188名干部中,党团员占47.3%,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7.3%平均年龄35.7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社区服务业将成为“三百六十行”名单之外的新行当,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现代“争需之业”。6.外语人才

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里的外语培训班骤然升温?“充电者”来自不同的行业。加入WTO的脚步临近,就连工作稳定、收入颇丰者来报名、咨询的也多了起来。一些人坦言:自己和跨国公司的录用人才标准相对照,实在相去甚远。希望通过“充电”掌握更多的技能,以便为将来找个更好的工作早作准备。

中国加入WTO,金融、电信、汽车等领域外国人必然会大规模地“进来”。由此带动境外跨国集团在国内大量设点经营,维持这些经营点需要很多人才。这股人才需求潮,必将改变我们目前的就业结构。同时,我们要直接与洋人做生意,打交道,这两种局面都导致操几国语言的外语人才格外受宠。

新一轮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跨国公司正在世界各地寻求大量技术熟练并会讲英语的高素质人才。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确认:从“人力资源顾问”到“翻译”等11种白领职业将出现大量的人才短缺。估计到2010年,全球对这些人才的需求将消耗1800亿美元,而在1998年,这一数字仅为约100亿美元。

1999年11月20-21日,世纪末浙江省最大规模的人才智力交流大会上,外语类人才需求总量跻身前10位。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直接定位在计算机和外语上。杭州万向集团亮出了一份人才需求单,他们一如既往地垂青英语人才。集团负责人称,由于“万向”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欢迎懂外语、会驾驶的国内管理人才。“入世”后,中国企业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贸易经济将与国际接轨。“万向”的人才结构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浙江省人才交流市场的需求栏里,“英语熟练”是一些热门行业招聘人才的起码条件。就连一些劳动力需求大众化的地方,比如杭州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其触摸式电脑屏幕里也时常可以翻到“懂英语最佳”的字样。

就业牵动众人心。不少在校大学生对笔者说,以前都认为外语、电脑是择业的基本技能,现在是真真切切地摆在我们面前了。就业是大学课程设置的“指挥棒”,希望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能够早作调整,为今后的择业提供更多的选择。7.情感医生

你或许已经注意到这样的现象:静静的午夜,城市的上空,电台的“情感热线”成为炙手可热的电话线,各种各样的情感故事,白天压抑的种种不快,统统或直截了当或吞吞吐吐地说了出来。这里,汇成为情感交流的河流,夜复一夜地流淌。

朋友之间,煲“电话粥”的事情常有发生,而且一谈就是半小时甚至几个小时;城市酒吧中专门陪人解闷的“聊天女”,举凡艺术、宗教、炒菜等五花八门无所不通,“客人”自然蹋破门槛;不知何时悄然出现的“168声讯台”,总是“宾客盈门”,连六七十岁的民工也偷偷地拨通那个电话号码……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无疑使人类获得了巨大的解放,但其“非人性”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我们周围的高技术越多,就越需要人的情感来“平衡”。满足人类心理感觉的服务业被逐渐分离出来,成为“情感产业”。

正如丹麦未来学家洛尔夫.信森预测的那样,人类在经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将进入一个以关注梦想、历险、精神等情感生活为特征的梦幻时空。在这个情感社会,人们消费的注意力将从物质需要转移到精神需要,从技术转移到情感。一些人士更是大胆断言: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是“情感产业”。

人的身体状况,处于健康与生病之间,属于“亚健康状态”;同样,人的心理状况,也有一个“亚正常状态”的。毕竟,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人才竞争将愈演愈烈,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现代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是肉体的,更是精神的。心力交瘁、心理疾病增加。急需要大批心理医生为现代人“减压”。

人类慢慢地步入老龄化社会。1999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10%,正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特有的孤独感、寂寞感,也开始弥散在我们周围。亲情挚爱的归属在哪里?寻求解决所有这些题的钥匙,恐怕非“情感医生”莫属。8.律师

按照联合国“国际标准工业分类”等资料来看,服务贸易的范畴大约包括15类、150项服务。其中,法律专业服务属于跨国界的专业服务。因此,加入WTO,开放服务贸易后,熟悉国际法则的律师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通晓国内外法律的人才也将受到青睐。

我国律师制度自1980年恢复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国已有8300多家律师事务所,10万佘名律师。随着对外经贸交往的扩大及由此而产生的国际经贸法律服务的需要,我国法律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与合作也取得了发展。1992年,司法部陆续颁布了《关于外国律师事务所在中国境内设立办事处的暂行规定》等行政规章。至今,我国已经有13家律师事务所到国外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有90多家外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律师事务所在我国设立办事处。

20世纪70年代,绝大多数国家的律师都是在基本国执业。在律师资格的认定上,国籍的限制也十分严格。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律师资格的认定上,对国籍的考虑越来越少,而更多的是学历的要求,许多国家已允许外国人参加本国律师资格考试,对境外律师在本国执业也采取逐步开放的态度。由此,对外开放,将是法律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执业律师的能力及素质还有待提高。全国执业律师中仅有3000佘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且几乎都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中西部地区律师的素质、执业能力及业务范围,与沿海城市还有较大差距;律师事务所多数处于规模小、人数少、业务范围小而全的状态,远未达到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程度。9.教师

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不仅决定着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实力,也关系着每一个个人在未来全球化无国界竞争大潮中的命运。“终身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现代人的心灵,我国将有数千万人要重新就业,在岗人员也需要知识更新,无疑,这都需要教师。

大学教师可能会成为中国年轻人新一轮的崇拜偶像:不仅因为他们拥有科学的头脑和先进的知识,同时也由于他们开始步入高收入阶层。

我国教育部最新发动了一场“校园薪金革命”,旨在让高校教师生活得更富裕一些。到21世纪初,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在国民经济16个行业中将排至中等水平。教育部长陈至立称,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待遇和地位,使教师在社会上最受人尊重、受人羡慕。

为此,我国已准备在3年内向最著名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各注资18亿元,用于支持这两所高校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其中相当一部分将用于提高教师收入。

从1999年11月起,清华已开始分9等向全校教师发放特殊津贴,约100名知名学者每年可领到5万元人民币津贴,加上原有工资,他们每年收入近7万元。

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也共同承诺,投入复旦大学的12亿元中三分之一将花在教师身上。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大师级”教授更可以享受每年20万元额外津贴。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都在制订薪金激励计划。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年薪5万元的教师将比比皆是。这对于目前年薪不足2万元的教师来说,可谓是“翻天覆地”了。

薪酬增加的同时,吃教师这碗饭会越来越不容易。国家教育部指出,高校教职工的工资收入要直接与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挂钩,真正实现“按劳分配、优劳优酬”。在未来两三年内,中国高校将推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合同制,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任职条件、权利义务和聘任斯限。这就意味着教授、副教授等头衔不再是一朝加冕、荣耀终身。教师也需要“知识更新”。

然而,从总体上说,我们的高校还是太少,我们所需要的大学以上的人才还是颇为奇缺,也因此,需要有更多的教师投身教育事业。来自教育部的消息称,国家正在制证一项长期战略,将使全国高校平均师生比例达到接近世界水平的1:14。

这些大力度的改革措施表明:我国期望在21世纪进一步振兴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以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10.个人形象顾问

可以说,人类自从步入文明时代,就与“修饰仪容”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爱美是人的天性。到了不再为衣食担忧的今天,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经济能力来实现“美”的愿望。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你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不论城市还是乡镇,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是美容屋。

将来的“个人形象顾问”当然不是美容师那样的,仅仅做些表面修饰功夫,无助于改变人们社会形象。换言之,将来的“个人形象顾问”不仅是发型设计师、香水专家、衣饰搭配行家,而且,他们主要充当某些人社会角色定位和转换的“总设计者”。

其实,在一些明星的演唱会上,我们已经开始领略这些幕后“设计师”的风采。他(她)们隐藏在明星的光环之后,常常以“经纪人”的合法身份亮相于谈判桌前、记者招待会上。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这些“设计师”的指点,台上风采耀眼的明星,可能立刻就不知道该穿什么颜色的演出服、留什么样的发型、讲什么样的话才算“尽善尽美”。

在西方,我们也已经了解,每次总统大选,在候选人身边,总有一大群“策划班子”,指使未来的总统该去某地参观,该出度哪样的公益活动等等,借以“塑造”候选人在公众中的亲善形象,以便拉到更多的选票。

相比之下,美容师就要少费心多了。美容师是专门从事美容工作的人员。他们运用美容仪器和化妆技能对面容进行修饰美化,分为医学美容师和生活美容师。美容师中的医学美容师,涉及运用器械对人体的组织、器官进行损伤性和侵坏性的手术,矫正不正常器官,恢复正常形态和功能,有点像外科手术医生。比如隆鼻、割双眼皮等手术就是医学美容师的工作,生活美容师的任务是用适当的化妆技能和手段,装扮、美化、清洁、护理面部等部位,不涉及外科手术。美容师的服务对象很多,他们做的是因人而异的工作。在遵循视觉审美规律和美学原则的前提下,根据顾客的外形特点和内在气质,以及不同要求,创造出符合顾客个性特征的更美的形象来,让每个人都各有所“美”,又不“千人一面”。

由于工作的较长期性,“个人形象顾问”的服务对象比较固定而稀少。他们往往受雇于一到两三个雇主。不仅要根据雇主的内外形象气质,“设计”雇让的穿着打扮,而且要绞尽脑汁替雇主“度身定做”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仪态语言、行为举止。还要策划一些社会活动。让雇主在公众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一旦雇主形象受损,则要千方百计出主意、想办法,使雇主的形象得到改善。因此,可以说,“个人形象顾问”所干的活儿,一点也不轻松。

第三节 网络时代就业的特点和志向

一、因特网的信息时代已来临

当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诞生时,就连发明计算机的专家们都没有料到计算机能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然而,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发展,70年代初期,美国英特尔公司成功开发出个人计算机芯片,成为信息革命的先驱。1982年,美国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因特网,并于1995年将其引入商业市场,从此,全球掀起了信息革命的高潮,使人类迅速步入信息社会。

如今,由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传播手段的因特网经济已经渗透到几乎每一个领域,因特网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信、购物、证券投资、交易结算、医疗、旅行、咨询、教育、娱乐等各种人们生活和工作所需的服务几乎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

据统计,美国专门从事计算机网络服务的公司已达4500家,各类公司的营销网页达500万个。1998年,美国的因特网产业收入达3014亿美元,并提供了120万个就业机会,其产业规模已可同汽车制造业相匹敌。以过去的4年内,美国的网络经济每年以174%的速度增长。预计在今后5年内,美国将有4000万个家庭通过网络购物,零售额将超过1080亿美元。网络产业以10年时间完成了其他产业100年才能达到的水平。

在欧盟15个国家中,有2800万人在家中使用因特网,有2300万人在工作中使用因特网。欧洲的许多金融机构纷纷设立网络银行,大力开拓网上金融业务。在欧洲,网上购物、网上娱乐方兴未艾,消费者不出家门就可以得到所需的各种服务。目前,欧洲有四分之一的公司经营网上业务。据市场调查公司预测,到2004年,将会有三分之二的公司开展网上销售服务。

日本因特网事业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速度很快。据日本责管理信息通信事业的邮政省统计,截至1998年底,与网络有关的各种信息通信企业已经达到了600佘家,80%的大中型企业都建立了以因特网为主的网络系统,使用因特网的人数达1700。预计到2005年,日本使用因特网的人数达到5800万,因特网普及率为45.5%。

网络的发展对企业和个人的商品交易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人通过网络购买商品的热潮正在悄然兴起。1998年,个人通过因特网购买的商品总额为650亿日元,预计1999年将增加到1900亿元。网络的发展给日本金融证券业带来了活力。仅1999年10月,在因特网证券公司开设账号的投资者就达16万,预计到2000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150万。由樱花银行和富士通公司联合设立的日本首家网络专业银行也即将问世。日本最大网络接续公司尼富迪计划在网上建立一条金融街,提供各种金融商品服务,大力发展网上交易。中国1994年网上用户只有2000户,到1999年年底将超过500万户,到2000年年底预计会超过1000万户。现在微软和中国的一些公司正在搞“维纳斯计划”,就是把上网的电脑每台控制在1500元以内,使大多数人买得起用得起。在上海,只要拨打“8163”,人人都可以上网。这一主叫计费上网业务,近日已经由上海市长途电信局推出,使因特网走进寻常百姓家。目前美国是30%的人口上网,全世界大约是3%的人口上网,按这个水平,我国的网上人数很快也会超过三四千万人。

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挺生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简要地说,网络社会的到来,一大批人要下岗、要失业、要改行。有些人可以一夜暴富,富翁将会年轻化。二、信息时代的特点和影响

在现代社会里,谁也不能离开信息而独立于世。美国哈佛大学信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安瑟尼·G·欧廷格是这样来评说信息的;“没有物质,就什么东西也没有;没有能量,就什么事情也不发生;没有信息,就什么东西也无意义”。未来学家预言,在新一轮浪潮中,财富和权力的基础不再是土地,也非工厂,而是信息和知识。信息和知识的特点是:形态上是无形的,供给与需要是无限的,富有流动性,凡此一切,都会引起社会整体的革命性变化。“现代管理之父”杜拉克也一再指出,信息革命的新时代将出现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关系社会和个人。

美国著名的信息高速公路研究者唐.塔珀斯考特在他的一本名为《信息化的经济》中提出了“未来的经济是分子化经济”的观点,他认为:在传统的工业化经济中,人们是以公司为主要活动单位的,这些公司呈树型结构,高层人员负责管理和决策,属下员工的任务和职能是无条件执行命令。在信息化经济中的新型企业内部,则是一种分子化结构,所谓“分子”就是脑力劳动者,他们的目的明确,富有独创精神,被各种新式工具所武装,并在使用工具特别是在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过程中协同工作,自觉地运用自己的聪明开智去创造价值。由于分子结构是水平的,使每一位成员都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不仅能在某一方面独挡一面,而且又能在不同条件下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从而使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显得灵活多样,这正是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分子化的活动当然也需要一些基本的管理和协调,但这与传统的树型结构是大相径庭的。当这些“分子”按照各自的专长集合成具有不同职能的大小固体后,就能根据市场要求通过全球交互网络进行各种合作,尽可能多地创造社会财富。对于这些“分子”的工作性质和职业名称现在显然还难以确定。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生发生巨大的变化,开创了人类智力解放的新纪元。信息技术是应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其中主要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它相当于人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思维器官。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不仅作为一项主导技术独立存在,还将广泛渗透到其他技术领域。在信息技术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将全面实现社会、经济、军事活动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与应用已成为信息社会的最重要的标志。“信息高速公路”一词源自美国,是在克林顿就任总统后提出的大胆构想,美国为此准备在今后20年中耗资4000亿美元(其中政府投资份额为3000亿),于1995-2000年初步建成,2013年全部建成。这一计划引起了世界各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与地区的极大震动,并纷纷起而效之,力图抢先一步。目前,美国人给“信息高速公路”的定义是:“一个能够给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网络,它能够使所有美国人享用信息,并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声音、数据或文表相互传递信息。”信息高速公路将成百万大脑产生的知识和信息创造性地联系起来,人们将创造新的、不增预料的概念和图像,这些概念和图像可以回答我们想知道的东西。

上海在1995年底也已正式提出建设“信息港”的设想,即准备建设“区域性信息高速公路”,使上海不仅成为国际性的重要海港、空港,而且成为国际性的信息港,并率先进入信息化社会。第一步是要在1997年初步建成覆盖全市的中速数字通信网,加快发展用户网,发射专用卫星,向全国提供证券、期货、经贸等各种信息,建成“金卡”和“金关”工程,实现上海各专业银行电脑中心的联网,实现无纸贸易;第二步是到2000年,建成空地一体的能支持数据、文字、图形、声音和图像等多媒体传输网络,形成一批依托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经济科技信息服务的产业;第三步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上海“信息港”,实现高速双向传送媒体信息,使信息服务深入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千家万户。为此,上海要总投资200-300亿元,建成后不仅可以为全市各种技术产品创造2000亿元以上的市场价值,并使全市劳动生产率提高20%-40%,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办公室工作效率将有成倍提高。

信息时代的到来,迅猛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环境,同样也给每个人以均等的机会。可以说,信息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它会造成大量员工失业,另一方面又对幸存下来的人员造成压力,迫使他们丰富业绩、快出成果。

我国传统的信息服务主要是:统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图书、广告等,随着改革开放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近几年中我国又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信息服务业,例如:信息采集业、信息加工处理业(包括数据处理、预测分析等)、信息咨询业(包括数据库查询)、信息传递业、软件业、信息技术服务等。上海在制定迈向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时,已经提出了这样的具体要求:要建立信息交易所,以大型信息库和先进的通信设施,提供公共信息查询服务,组织信息市场交易,推进信息及其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要在集中、固定、有形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以经济、科技、金融、房地产、人才资源信息为重点,以数据库和联网检索系统为主的信息市场体系。为了加速信息市场的建设,上海将放手发展私营、集体、股份合作制、“三资”等产权组成形式的信息企业,放开信息中介经纪的经营领域;并将建立信息产业化基金,用于资助信息企业开展为中小企业服务和补贴信息及其技术出口。

咨询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信息时代职业得到扩张的最显著特征。因为各种信息铺天盖地,人们根本无暇完全获得每天新产生的信息,而且即使有可能,也无必要。有效搜集和利用信息,已经是现代人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之一,咨询业的出现为人们有效搜集和利用信息成为可能。咨询业是由具有远见卓识和丰富知识与经验的人,在了解和掌握大量的信息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对情报、数据、资料、知识、经验进行综合、加工、转移、创造,从而向用户就社会管理、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等提供智力服务的一种新兴知识产业。随着电脑的网络的发展,信息代理人将应运而生,他们会集证券经纪人、旅游代理人、保险代理人和金融顾问于一身,如同根据消息的重要性来挑选和刊登新闻的报纸主编一样,信息代理人将以同样方式优先提供个人需要的重要信息。

我国在80年代初开始产生的专业咨询机构,在十几年中发展神速,目前,在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登记的专业咨询机构已超过3.5万个,从业人员在70万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咨询业只能算是迈出稚嫩的一步,今后我国咨询业的进一步加速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西方专家认为,今后10年至15年内,在世界经济和企业领域中,世界最主要咨询公司的力量和影响将大幅度增长,其原因是这些咨询公司在信息技术领域拥有丰富的材料和经验,并且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之中。为此,作为在咨询业中最主要职业的各种咨询师——包括信息、政策、决策、工程、管理、科技、法律、文化、会计、价格、职业等在内的咨询师——将在从业人数上和经济效益上大增,并实现世界咨询业的一体化。这种倾向可以从世界头号咨询公司、美国的“安德森咨询公司”的成就中可见一斑,该公司目前拥有近2.5万名咨询人员,一年的收入有近30亿美元,其中51%是从美国之外的市场上获得的。

在信息时代,咨询机构的“孪生兄弟”是形形式式的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兼或也从事信息咨询工作,但又不仅于此,有时其性质确实令人难以分辨。在我国,中介机构的增长的旺势早已显露,到1994年,我国取得执业资格和注册登记的各类中介机构约有30万个,其中包括律师事务所5800个,会计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约6000个,公证处和各类仲裁委员会约9000个,证券、期货、产权、房地产等交易所中心约2000个,资产、房地产、无形资产、资信等评估事务所约21000年,拍卖行约300年,专利、商标、税务、账务等代理事务所约21000个,职业介绍和人才交流机构14000个,还有为数众多的各类行业协会和职业自律协会,以及破产与请算事务所等机构。这些中介机构目前已有从业人员100多万人,其中有律师资格者7万人、公证员2万人、注册会计师和注册审计师3万人、取得专业咨询顾问资格者1万人、取得房地产估价师资格者346人。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各种新的中介机构还会不断涌现,以各种经纪人为代麦的中介机构从业人员也将大量补充。为有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需求,由中央政府支持的“三个30万人才培养大工程”已经启动。这一工程的起源是在1992年9月,当时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先生第6次访华,在与江泽民总书记会谈时,这位有着华人血统的外国总理直言道:中国市场经济需要增加30万注册律师、30万注册会计师、30万合格的税务干部。他的这一倡议很快得到了中国高层的积极反应,于是有了这样一个“三个30万人才培养大工程”。其实,就是李光耀总理不提出,中国经济建设也需要花大力气抓好这一大工程,因为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人才、也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召唤。三、网络经济时代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因特网经济”包括电脑软件、技术支持、咨询、媒体和网上零售以及高技术设备等领域。目前,美国因特网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并猛烈地冲击着劳动力市场。主要体现以下方面:“因特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对劳工需求的迅速上升。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从1990年1月到1999年7月,美国“因特网经济”部门人员的年均增长率为4.1%,而非因特网经济的部门的员工年均增长率仅为2%。目前美国在“因特网经济”部门就业的人数已有1900万人,虽然远低于传统经济部门的9100万人,但其增势却极为迅猛。“因特网经济”的发展也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1990年1月到1999年7月,美国电脑、半导体和电信设备等新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30%,而非“因特网经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仅为2.5%。

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利润和工资水平也随之上升。自1994年以来,在电脑、软件、媒体、咨询等信息部门工作的员工年均工资收入增长了11%,而一时期全美国所有行业员工的平均工资收入仅增长了3%。

此外,“因特网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美国劳动力的流动。大学毕业生、网络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都争相进入“因特网经济”部门,以谋求更高的报酬。近些年美国公司企业新增加的就业人员中,30%进入了“因特网经济”部门。美国全中大学和雇主协会的最新统计表明,“因特网经济”给那些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在给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中,约有一半来自“因特网经济”部门。四、明天,你是否在家上班?

正是由于电脑和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电脑的家庭化,使得世界各地在近几年中都出现了一大批借助电脑和电话等信息技术与手段在家中工作的商业和政府机构的员工。电脑进入家庭,可用于写作、方案处理、计算、设计、资料查询,它无疑是公司职员、作家、律师和科技工作者的好帮手;另外,计算机可用于知识储备、职业训练、教学辅导、娱乐游戏和家庭影视等等。这样,就很容易在家里营造出一个与办公室不差上下的工作环境。

1994年美国已有760万人上班不坐班,比1993年增加了15%。据调查,美国已有11%的小型企业专门做过正式的安排,让员工有一部分时间在家里上班,而更多的企业或政府部门虽没有明文规定,但也鼓励或默认员工在家工作。例如:AT&T公司在全美国至少已有1500多人在家上班,马里兰大学允许40多名家里有电脑的行政人员必要时在家上班,一些州和市政府也实行了在家上班制。据统计,美国在家上班的人在1990年-1991年间就增长了38%。

据美国劳工部一项调查,1997年与1991年相比,全美国在家工作的工薪人员几乎增加了一倍,大约有700-800万妇女在家里工作。美国的母亲通常花大价线来使其子女获得良好的照管,她们希望既不用牺牲工作或者影响她们事业的发展,又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们呆在一起。在家工作使她们更容易在一天时间里把事业、照顾孩子和家务穿插多行,安排得井井有条。

将来,办公室的许多工作都可以在家里完成,自由撰搞人、作家、银行家等等可以完全在家里上班;律师、记者、会计师、工程师、企业主管、信息工作者等等职业的部分工作都能够在家处理。

据英国路透杜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金融专家们预言,在今后的10年里,他们的公司将更加为家庭着想,因为雇主们鼓励职工在家里办公。因特网将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工具,企业与企业借助因特网通过“网上银行”完成账款的往来结算,银行员工在家里就可以办妥业务。所以,点多面广的银行储蓄网点将逐渐退出我们的视野。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飞跃,使得企业最终取消办公室。在企业中,只有车间,只有机器人和少量工人在操作。管理、技术工作大部分由计算机承担。企业所需地极少数管理、技术人员无需亲赴车间上班,只需坐在家里通过计算机“遥控”。人少了,后勤服务、复杂的人际关系、思想工作量都可以削减、简化。企业乃至社会的效率、效益将实现最大化。

报社的编辑工作,大量信息公司的信息采集活动,比如通过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收集信息等,以及科研单位和咨询公司的研究工作等等,都是可以在家里完成的。还在,单位的出纳需要坐在办公室,以应付大家随时报账和支款。而会计主要是计账、算账、进行某些财务管理。这样的工作原本就可以“搬回家”做。

针对在家上班的人越来越多的趋势,美国甚至创刊了《在家上班》杂志,据这份杂志称,国际上实行在家上班的公司要比美国多。目前,美国有36%的人是在家全时或部分时间工作的,到2000年,将超过一半。家庭原来是同工作分开的神圣的地方,如今却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办公室的入侵。每年,全世界有几百万的人在把自己家的起居室、餐厅、卧室、客房甚至晒台变成能认认真真办公的地方。

对于在家上班者,美国林克资源公司的定义是:一个公司雇用的人,于正常的上班时间内,在家全时或部分工时工作者。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越来越多的职业可在家上班,例如文字工作者、教师,职业和教育顾问、保险代理人、证券交易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人、旅游代理人、广告撰稿人、记者、编辑、营销师、美术设计者、艺术创造者、会计和翻译工作者等家庭主妇既能照顾家庭,这些职业能使从业者。特别是又能踏足社会,更重要的是,当她们重新回到公司上班时不会感到不适应。杜邦公司的一项调查也表明,有58%的男性员工愿意采取较多家庭时间的弹性上班制;而如果别的公司提供较多的工作弹性,有40%的人将考虑换工作。

在家上班的员工们认为:在家上班的可以免除整天上下班赶路的困扰,可以有更多时间与家人在一起。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女性大趋热》一书中指出:有很多数据足以证明,现在的家庭成员希望有更多的相处时间。一位人事主管对1000名女性作过意见调查,结果表明有82%的人愿意选择时间较具弹性、家庭时间较多,但升迁较慢的工作;而不愿选择升迁快,但时间没有弹性的工作。此外,在家上班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来说也是一个福音。

在家办公的积极意义显然不止于此。面对工作制度的这一变化,几乎所有的管理阶层人员都认为,这样一来时间容易安排了,员工的精神面貌大大改善,缺勤率和离职率大大下降,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因为员工们受到的干扰减少了,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干手中的工作了,也有利于公司招募并保护人才:同时,在家上班还可以为公司节省办公空间和费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据分析,工作效率可提高25%以上,并能使公司拥有忠心、快乐的员工。

在家上班还受到环境保护组织的支持,他们认为开车上下班人的减少,是减少产生汽车废气污染的好办法。由于许多事可以在家做了,大大减轻了交通的压力(预计美国传统高速公路客流量可减少30%-40%);办公室、学校、医院、商店也可减少、图书报刊、音带像带、拷贝光盘等媒体不必大量印刷,所以可节省大量材料、能源和劳动力,也必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产业结构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因此,政治家也支持在家上班制,美国前总统布什曾告诉商务部,如果有5%的洛杉矶上班族一周有一天在家上班,就可以减少空气中4.7万吨的污染源,他说:在家上班可以节省能源、改善空气品质和生活品质。

在家上班之所以能迅速流行,主要应归功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进步的再发展,还会使办公方式发生更大的变化。随着个人计算机、传真机和蜂窝式电话的日益普及,各种新型硬件和软件可以把职员家里的个人计算机与单位里的传送声音、文字和图像的电子网络连接起来,从而使任何地方都可以有与办公室毫无区别的工作环境。在高科技的推动下,全球卫星通信服务日益兴旺发达,卫星通信已成为各种通信手段中普及最快的方式之一。

据美国国际通信委员会的预测,到2003年全球卫星通信服务市场规模可达300亿美元,此间年均增幅可达25%-30%,而亚太地区可达50%甚至更高。专家预测,卫星通信有朝一日必将使办公室方式发生更深刻的变革。美国一家研究所正在策划设计一种所谓的“活动的办公室”,这是一种可以戴在手腕上的通信系统,大小仅有4厘米,里面的高密集集成电路和高功能电脑可处理由卫星上发射来的各种信息,通过袖珍扬声器将指示或信息传到耳机,使用者可以通过传话系统将指示或信息口述输入电脑,经地面中心处理后再发送到卫星,并由卫星向外传送。这样,电脑放在哪里就无所谓了。

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实际上已不仅让人能够在家里办公,还且还能使自己的办公室随身携带,成为“移动办公室”。可以说,办公方式的革新速度实在太快了,七八十年,诸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区域网络新技术改变了许多工商企业总经理的工作方式,实现了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无纸化办公”;90年,便携式计算机、传真调制解调器和移动数据网正在改变包括经理们在内的许多人的工作场所。许多人走遍天下,可以将自己所有的办公设备和信息紧随左右,并能与世界各地保持热线联系。

第四章 培训行动三:如何到外企就业(上)

第一节 外企的招聘程序

相对满意的薪酬、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能与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工作氛围,是外企的吸引力所在。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外企人普遍认为在外企工作有助于个人发展,大多数人认为能从工作中学到很东西,且工作具有挑战性,还有不少人看重能得到培训的机会。

另外,在一半以上的外企人眼中,外企是个民主的组织,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较多,且存在鼓励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氛围。一、走进外企,你准备好吗?

外企是择业谋职的大热门,但外企的门坎却不那好跨,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而言,想进外企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走进外企需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1)教育背景

外企一般要求应聘者受过大学教育,除了主管、经理级职位以及特殊岗位要求学历有时高一些,专业要求严一些外,一般职位对学历和专业并不十分严格。因此在选择应聘单位时,一定要弄清招聘职位与自己专业的差距,那还要看其他条件是否优秀。(2)掌握外语和计算机操作的程度

这是外企、三资企业求职中最关键的指标,一项指标差就可能影响成功,比如:

①应聘管理人员,因工作需要经常与外国人沟通,要开会要报告,外语要求自然就高一些,听说的能力愈显重要。同时会使用WINDOWS,有些重要报告不是你的秘书所能完成的,你必须亲自动手使用WORD和EXCEL。这一趋势表明在外企、三资企业中,高级职务的标准是很高的,要想有作为就必须有很强的实力。

②应聘财务、金融人员,也必须掌握这两种工具。如果你应聘的是主管一级,要求就高一些;应聘一般职员求低一些,所谓低一些不过是说在外语要求上达到大学四级左右水平。

③应聘初级职位,外语的会话水平在日常交流上应无大碍,计算机操作应很熟练,因为在初级职位的应聘人数上远大于中、高级职位,竞争更激烈。(3)综合素质要求

有心进入外企发展的求职人员,需先估量一下自己是否具备以下素质:

①沟通能力好;②重团队精神;③语言能力佳;④充满自信;⑤个性独立自主;⑥学习意愿强;⑦良好创新能力;⑧愿持续加班。(4)个人业绩

它是应聘成功与否的重要砝码。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初级人员、非重要岗位人员来说,业绩远不如掌握工具来得重要,但对中、高级人员来说业绩是必须的,它决定了你未来的职位和薪水。二、外企老板需要什么样的雇员?

外企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1)工作资历

95%以上的外企都把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列为第一应聘前提。这样用人观念反映了他们的成熟和务实。(2)外语

外企大量的业务都要与国外打交道,很多外企中上层管理人员又多都是外国人,所以他们对在中国招聘的员工,外语水平的要求相对要高得多,他们以为,语言是工具,进入外企的员工,都必须熟练地掌握这个工具。(3)工作态度

这是外企公司用人的核心取向,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及行为模式会影响其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公司的信度。(4)人格特质

外企公司征求人才最重学习、应变能力,其次是创新及沟通协调能力。那些恃才傲物、无法与人和谐相处的人,绝难踏入外企大门。(5)个性

外企公司喜欢抱负心强烈、有自信、对自己有完整事业目标的人,因为这类人既然对事业有规划,便会想在工作上得到回馈使自己迅速成长,所以不论对自己或公司的计划都会认真实行。(6)品德和举止

外企公司要求员工诚实,不阳奉阴违,不吃里扒外,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不轻浮,不娇柔造作。

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心理学系,曾在台湾、日本、美国的多家著名研究机构和大公司担任过要职,现任豪威特电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徐世杰先生认为,协作精神或者说整体观念会对任何人有一点点的姑息。老板开公司如同打开了水笼头,每天都要哗啦啦地往外流出资金,老板是很紧张的,他怕他的资金流光,他更希望有更多的钱赚进来,雇员要有种意识,即:钱不是天生的,企业要有资金,资金不流转,企业就是倒闭了。通常有些能干的雇员,常常认为公司的钱是他赚来的,常常忽视了整体的作用,尤其是销售人员常会有这种想法。于是他们就总觉得公司给自己的待遇应大大地超过别人,如果不是这样,就心里不平衡。其实,任何有成就的雇员后面,都有一个庞大的、和谐的组织环境,这个组织中的每个人有意识的分工协作,支持了他人的工作,才使你作出了成绩。忽视别人的工作,或不善于与他人配合,都很难说你是一个人才。

徐先生认为,要肯学。学什么呢?学公司的文化。不同的公司企业文化不同,而这个企业文化是和老板的目标相一致的。与公司的文化相和谐,就能了解公司的方向和目标,就不至于作出与公司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事来。实际上,人们的智力差异不是很大的,但理解问题的方向却有可能大相径庭。在日本的公司里,你一年为老板赚3000万,照样有可能被炒鱿鱼,就是因为你的做法违背了公司的宗旨。在公司里,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是你去争辩决定的,老板最讨厌的就是自作主张的人,须知,公司里只有一个座标,那就是老板的思路。一个好雇员要顾全大局,要体谅整体,老板需要的人才是能为公司着想。也能了解老板立场的人,能力只是一个基本条件,可靠才是必要条件。这里,可靠不是简单地对老板个人的忠诚,而是对公司宗旨的认同和身体力行。

说到才能,徐先生还认为,人才有很多层次,一个公司也需要不同层次的才能。这时候,单一讲才能是没有意义的。公司需要的是那种具有敬业乐业精神,甚至说是有疯狂工作精神的人。

所以,什么样的人是老板们最欢迎的呢?

第一,可信任;第二,有才能;第三,有热情、疯狂的工作精神。三、外企的招聘程序

西方跨国企业招聘管理人员的工作,基本上是按下面三个程序进行。

初步面试

初步面试通常由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主持进行,通过双向沟通,使公司方面获得有关应聘者学业成绩、相关培训、相关工作经历、兴趣偏好、对有关职责的期望等直观信息。同时,也使应聘人员对公司的目前情况及公司对应聘者的未来期望有个大致了解。面试结束后,人力资源部要对每位应聘人员进行评价,以确定下一轮应试人员的名单。

具体操作是:

△就应聘者的外表、明显的兴趣、经验、合理的期望、职务能力、所受教育、是否马上能胜任、过去雇佣的稳定性等项目从低到高打分。

△就职务应考虑的优缺点,如对以前职务的态度、对生涯或职业期望等作具体评仪,应聘者提供的书面材料也供评价参考。

标准化心理测试

由公司外聘的心理学者主持进行。通过测试进一步了解就聘人员的基本能力素质和个性特征,包括其基本智力、认识思维方式、内在驱动力等,也包括管理意识、管理技能技巧。

目前,这类标准化的心理测试主要有《16种人格因素问卷》、《时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适应能力测验》、《欧蒂斯心智能力自我管理测验》、《温得立人事测验》等等。心理测试的评价结果,只是供最后确定人选提供参考依据。

模拟测验

这是决定应聘人员是否入选的关键。

其具体做法是,应聘者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工作中常碰到的问题,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不同角色以测试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过程由专家和公司内部的高级主管组成专家小组来监督进行,一般历时两天左右,最后对每一个应试者作出综合评价,提出录用意见。“模拟测验”的最大特点是应聘者的“智商”和“情商”都能集中表现出来,它能客观反映应聘者的综合能力,使企业避免在选择管理人才时“感情用事”。四、外企招聘的内部决策程序

许多到外企应聘过的人都“运行”过类似的“程序”,填写简历表,第一轮面试,第二轮面试……每一个环节总有大批的候选者“落马”,看着那些如愿以偿的幸运者们,他们总是感叹,自己到底差哪儿了?他们到底胜出在哪儿?

这个问题只有外企的人事经理最有发言权。熊先生曾经是某著名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的人事经理,告诉了我们个中奥妙和玄机。

他说,应聘者在应聘过程中经历的只是招聘过程中表面的一些环节,一般大公司在招聘的准备工作中,总是预先确定了虚缺职位的“岗位职责书”,明确要承担的责任、职责衡量标准和应具备的能力。这在整个招聘过程中起到“纲领”的作用。

据熊先生介绍,在人事部门的初次面试中,主要考察应聘者的背景,面试中表现出的对文化的理解以及他在应试中的言谈举止是否符合本公司的文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要看应聘者的潜力及交流能力。

人事部门经过初次筛选后,把筛选结果交给业务部门的主管,由他们来确定第二轮面试的人选。业务主管进行的这一轮面试主要考察应聘者的业务能力是否符合这一工作。

然后,还有的高级职位将由主管经理进行更高一级的面试。接下来,业务部门会与人事部门一起商量,敲定最后的人选。

这时的选择标准,常规的主要是考虑他的“能力”,看他是否具有胜任这个岗位的能力,是否能达到预先制定的岗位职责。

另外,主要考虑的是他的“期望值”到底是什么,他过去的背景及期望是否适应公司的文化与发展,是否与我们的岗位相“适合”。

对于人事经理来讲,无所谓职员的好或者坏,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招到一个合适的人把他放到合适的职位上。

千辛万苦踏进了高高的门槛后,谋求更多更好的发展前景自然是每个白领关心的话题。一般来说,大公司都有培训和提升规划,会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定“能力的计划”,进行能力的培训,如课堂培训,在岗培训,上级指导,岗位轮转,以及出国进修等。

那么,如何才能一步步地迈向更高的台阶呢?熊先生告诉我们,主要看一个人的表现如何,还有他的潜力。有时表现和潜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的人虽然表现很好,可没有多少发展的潜力,这也是不行的。除了表现和潜力外,个人自我确定的发展目标也很重要。个人首先应确定一个清楚的目标和计划,然后一步步走下去,这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熊先生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总是期望和考虑公司给我提供多少机会,而有时,机会并非外人给予的,而我们自己设计和创造的。”

第二节 精心包装自己

——简历和求取信的制作一、简历的格式

个人简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可以说是求职信的附件。一份好的简历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其目的与求职信一样,也是帮助你取得面谈的机会,打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无论简历写得那么漂亮,它都无法直接找到工作。发出一份简历之后,等待你的无非有这样三种情形:一是石沉大海;二是一封公函,对你寄来的简历表示谢意,并告知现在没有空缺,希望今后保持联系;三是来电话或信函邀情你去面谈。当然,就每一个求职者来讲最希望看到的是第三种情形。但你能够得到哪一种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简历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你是否写出了一份好的简历。

1.简历的格式,按其内容排列顺序来分,可分为时间顺序排列式和职能顺序排列式两类。

第一类按时间顺序排列。按时间顺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按时间先后排列;另一种是反时间顺序排列,即从目前的或最近的工作情况开始依此往前推。后一种格式最为常见。这种格式的优点是,它最能表现你目前的工作状态,使用人单位对你近年来的工作表现、工作成就一目了然。

第二类则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列出自己学习、工作的经历,充分表现自己的技能、品德。这种格式的优点是,它能使你的简历更有针对性,瞄准某个具体、特殊的职业或领域,有的放矢。这种格式对那些多才多艺,从事过多种工作,获得全面发展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2.简历的格式,按其外表形式来分,可分为表格式和文字叙述式两类。

这两类格式就其使用对象来说没有什么明确的差别,只是表格式的简历,一般都附有照片,制作比较复杂,但其外观形式看上去要比文字叙述式简洁、明了。也可以说,表格式是文字叙述式简历的一种演变,随着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广泛普及,已被广大毕业生所采用。

那么,究竟选用哪种简历形式更合适呢?这要取决于你的个人背景和你的主攻目标以及具体条件。使用得当,哪种格式均能奏效。但对于那些刚从大学毕业的求职者来说,按时间顺序写你的简历更好。当然,那些有特殊技能的毕业生也可以使用那种实用性能强的简历形式。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大家用表格式简历,再经计算机文字处理后,是非常美观、漂亮的。二、简历的内容

由于每一个人生活、工作经历的不同,个人简历的内容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各有取舍,目的就是要更多地表露自己的优势之处,少暴露自己的缺点,进而更大程度地吸引用人单位决策者的注意,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分析大家普遍所用的简历,一般应包括这么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个人资料。一般应列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学校、院(系)别及专业,获得何种学位及概括自己的愿望等等。

第二部分可对学校和专业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由于现在的教育体制改革,学校及学科名称变化很大,适当地介绍学校和专业便于用人单位能够尽快地了解你的学历背景。

第三部分可简述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包括所学主要知识体系(课程)及学习成绩;在学校和班级所担任的职务;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业佘爱好的特长等。

第四部分可简述自己上学期间的军事训练、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其他经历和适宜从事的工作等。

第五部分是推荐人姓名、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等内容。为了证明你简历的真实性,也可加进院校的意见的内容。

填写个人简历,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心填好工作经历和工作成绩。

工作经历和工作成绩是简历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部分。因为,招聘选才是一个大胆判断的过程,任何人都无法肯定所选用的人一定是理想的人选,只有在使用中才知其优劣。招聘人员别无选择,只有小心地从各个角度考察应聘者,确定他是否适合这项工作,而最能显示一位应征者是否称职,除了他过去的工作经历和工作成绩外,还有其他可信度更高的指标吗?所以,在工作经历和工作成绩这两方成多花些时间和心血是值得的。2.简历的内容、格式、外观制作要有新意,不落俗套。

简历无论是内容还是外观,做到与众不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竞争同一职位的可能还有数百份同样的简历。即使是一个非常认真的经理或办事员,也不可能仔细地研究每一份简历,大部分是通过快速浏览来完成这项工作的,甚至有的简历都无暇浏览。要使决策者成为你的求职信和简历的研究者,就必须使其有与不同、不落俗套的地方,必须使你的简历不论外观还是内容格式上都有新意,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决策者和工作人员。3.简历一定要亲自写作,不要让别人过多参与。

因为即使你的简历写得很好,获得了面试的机会,但当招聘者问及简历中与陈述相关的问题时,若因简历非你亲笔所写,你对其中有些内容或措词不能烂熟于心,往往会造成失误,导致面试失败。4.寄出的简历,要做好记录。

你无论多么繁忙,一定要把寄出去的每一份简历做好记录,诸如寄给谁,何时寄出,收信人姓名,简历所使用格式以及不同的重点,千万马虎不得。寄往各个用人单位的不同简历上所列出的内容条目,都必须记录在案。否则一旦有回头客,稍有出入,则会弄巧出拙,前功尽弃。三、制作简历的技巧

个人简历,也就是自己学习生活经历的简要集绵。它的真正用处就是让用人单位充分了解自己,从而提供可能的就业机会。个人简历有一二页即可,不可过长,并且应表达适度,富有个性。就其格式来说应便于阅读,有吸引力,并使人了解自己和对自己的目标有良好的印象。当然,简历的用语也要得体,书写也要工整清楚。

个人简历在内容设置和编写上有很多下笔的技巧。同一内容不同写法可能导致不同的结局。下面就内容的设置和编写的主要内容提醒求职者注意:1.个人基本资料。

个人资料包括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健康状况、政治面貌等。大部分“简历表专家”建议将个人基本资料放在简历表的最前头,靠近你的姓名。我们认为这不是绝对必要的,但如果读简历的人很重视个人基本资料,那么,你最好还是把它放在前头。有些资料你认为用处不大,甚至可能有害,最好还是把它放在后头,进而可以舍去。另外,若你的政治面貌有很大优势的话,一定不要忘了设置该项内容,并要将其置于显著位置,因为现在用人单位一般对政治思想觉悟比较重视。2.学校及专业简介

由于近几年来的教育体制改革,院校合并,专业调整比较多,用人单位对一些专业性院校设置的专业也知之甚少。为避免由于院校或专业名称的影响而被拒之门外,在个人简历中要将学校与专业的来龙去脉做一简要介绍,特别是你所在院校与你所寻求的用人单位有科技合作的话,更要注意有足够的体现,以加深用人单位领导对求职者所在学校和专业的好感。3.成就。

列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成就,简单描述,让读者兴趣盎然。经常变换词句的长短,使你的文章起伏错落,不再是索然无味。如果你的成就恰恰证明你符合用人单位的各项要求,一切都将如愿以偿。尽力用美好的标题装饰你的成就,然后引用实例以示说明。若受篇幅限制,可另设附件辅助。在描述你的各项成就时,最好多使用一些有力度的词来表述你的能力,诸如:发展、提高、创造、贯彻、完成、组织、编组、设计、协调、管理、领导、训练、指导、创作等,这些有力度的词应当是你简历中常用的。4.工作经历。

如果有,可首先列出你最近所从事的职业,然后按时间往前推。对于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写明其开始的日期、项目、单位名称和工作地点,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此栏可以留下不写。

或许你不愿意或不好意思列出你的业余工作或曾在假期中所从事过的职业,而实际并没有必要如此谨小慎微。用人单位一般了解学生并无太多时间去谋求各种职业,重要的是你参加了社会工作。和那些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人相比较,你占有一定的优势。

当然,你的社会实践经验与你的职业关系越密切越好。5.教育经历。

一般只列出你曾受的最高教育,接着,写出你的学习成绩,你所得到过的各种奖励、荣誉,以及在学校和班级担任的职务。如果你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或者未曾担任过什么职务,则空缺这一项。决不要笨拙地暴露自己的缺点。同时,你也可以列出你受过的其他教育或训练,例如,现在许多同学都接受过汽车驾驶训练并获得了驾驶执照,均可列入。另外,现在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也是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的,应给以特别叙述。6.有关课程和知识体系。

这里有两种情况。如果你的个人简历是一个版本(若条件允许最好要准备多种有针对性的简历),则应尽可能将你所学过的课程,无论是主修课、辅修课还是选修课均应列入,因为你无法确定哪一门课是用人单位最感兴趣的。如果你的简历是有针对性的,只列出你所学过的,能使用人单位感兴趣的课程,并使之条理清晰,但无须对每门课程的名称都过分正规化。例如,使用“经济地理学”名称要比用官方的正式名称“地球资源及技术发展”更清晰明了,但要注意你不可随意杜撰。如果有人看了你的简历后提出了“这是什么课程”之类的问题,那就说明你填写的这个栏目失败了,应重新再写一份。7.其他经历。

在这一栏中,可以列出下列几项中的任何一项:①你所属的组织及担任的职务。②任何非学校、非社会团体的服务性活动。③你能运用的语言(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要求能流利地运用某种语言,特别是涉外企业。我们所知道的就有一些朝鲜族学生由于能讲流利的朝语和日语,他们都因为这些优势战胜了竞争对手而获得满意的职业)。④职业成就;所写的书籍、文章、社会实践的论文,荣获的各项成就、专利、荣誉证书等。最好能带上你的书籍或文章等的样本,使面试者有可能亲眼目睹。⑤其他,如推销产品、在企事业单位打工等勤工俭学活动。8.联系方式及推荐人。

在这一栏中,你的姓名和地址、电话号码应写在上方,这样面试者不会把你与推荐者相混淆。在此栏中,只要提供一个人即推荐者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就可以了。在填写推荐人的姓名与联系电话之前应该征求他的意见,千万不要用亲属或关系很近的朋友作为推荐人,以免让人反感。再需强调的就是,千万不要炫耀你的推荐人,以后就不要再提及,除非面试者要求你这样做。

总之,简历一定要是你一个人的真实写照,只有建立在你的技能和经历等各方面胜人一筹的基础上,才能以一份完善的简历助你一臂之力,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四、为你的简历找到合适的读者

你的简历写好了,但事情还没有完。你的简历还需要一位读者,一位对你感兴趣的人。这好比一篇好文章,总得设法找到感兴趣的读者。下面列一份名单,以关系的远近把你的读者排列出来,其顺序如下:

1.第一位联系人,即最先告诉你本公司或本行业职位录取标准的人。他是你想打入的那家公司或领域的第一位朋友,也是第一突破口和内线。你根据他提供的信息,调整了自己的简历,使其具有针对性。他同你谈过话,对你感兴趣。虽然他的公司暂时没有空缺,但情况在不断变化,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当公司人员变动可能产生空缺时,你的简历不仅会排在众人之首,而且,由于你与联系人事先有过私下交往,你很可能成为唯一的人选。

2.通过第一位联系人(或原来联系人)介绍认识的人。多接触上层、内部要人可以扩大视野,摸清底细,便于你及时调整简历的内容。虽然你是经人推荐与他相识,但这比起盲目乱撞要强得多。

3.联系内线,你从他那里听说公司有空缺,而且他有可能把你直接推荐给公司领导。因为是私人推荐,简历必然会顺利转到决策人手中。但由于你与决策人没有任何私交,他只能通过联系人的介绍来了解你,但有人搭桥总比无人搭桥要好些。

4.有空缺但无内线的单位,你听说某单位需要你这样的专业人才,但无内线把你的简历直接推荐给决策人。如果消息无误,这将是一次绝好的机会。虽然,在与那些有内线的申请者的竞争中你处于不利地位,但你至少已经把简历有针对性地投到了需要它的部门。

5.专业范围内的招聘广告。由于你做过调查,并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简历,因此,你的简历比一般的简历要略胜一筹。但招聘广告一经登出,应征者的数量可想而知。而且很可能公司已从内部筛选出了某人,登广告不过是为了表示“公平竞争”的原则,或者还想看看有没有更出类拔萃的人选冒出来。

6.投石问路,向预先选择好的公司企业发求职信或简历,但并不知道这些单位是否用人。漫天撒网,遍地投石,有很大的盲目性。即使你知道决策人的姓名,也往往无济于事。你的简历会被弃之一边,或送到人事部门。有时一封询问情况的联系信都比这样盲目地发信更有可能为你赢得一次面谈的机会。

以上是你要寻找的门类读者,越往下排,成功的可能性越小。这就是为什么寻找一位合适的读者比你写简历花费的时间还要多的原因。我们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好简历找不到合适的读者,或合适的读者手中没有好简历。五、英文求职信的制作

谁要想能成功地走进那些黄头发、蓝眼睛、高鼻子的洋人老板经营的公司的大门,就得正确使用英文求职信这一重要的敲门工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商在我国的投资不断增加,由此各种独资企业、合资企业、三资企业不断出现,而这些企业对于当今求职者是颇具吸引力的。这不仅是由于这些企业的待遇好,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些企业不受一些固定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政策宽松,经营灵活,更有利于敢闯敢拼的年轻人发挥自己的联明才智。

现在我国的外资企业中,有一些是由外国专家进行管理的。在这种情况下用英文书信进行谋职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方便,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而在香港很多企业和政府部门都是外国人直接经营和管理的,则要求必须使用英文求职信。可是,写英文书信与写中文书信是有区别的,这不仅在于两种文学本身的差异,还在于两种文化传统、习惯的不同。这可主要体现在它写信的格式和要求不一样。今天的求职者有必要学习英文求职信的写法,它不但对于求职有帮助,而且对于以后的工作和进行国际交流一定会有很大的裨益。

1.英文求职信的结构

英文求职信主要由七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

1.Heading 信头;

2.Inside Address 信内地址(这部分可以省掉);

3.Salutation 称呼;

4.Body of Letter 信的正文;

5.Complimentary Close 结束语;

6.Signature 签名;

7.Enclosure 附件(作为求职信主要是指附简历和证明材料)。

在普通英文社交书信中,常常还有再启部分,但在求职信中不宜使用。如果在写完信之后,发现还有遗漏的内容,应该将遣漏的内容加在正文内,重新誉抄为妥。否则使人感到写信人马虎潦草,第一印象就不好。

英文求职信格式有四种:斜列式、并列式、混合式、倒缩式,其中常用的只有并列式和混合式(见图)。图(a)英文书信常用格式(一):并列式图(b)英文书信常用格式(二):混合式

下面就英文求职信的几个组成部分分述如下:1.Heading信头

信头是指发信人的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电报挂号等,以及发信日期。发信人的名称和地址等应写(打印)在信纸的右上角,即在日期的上边(商业信的信头一般都是印好的,它印在信纸中央的上端)。新式的写法,日期也可以写在最后一张信纸的签名下边。

书写地址的目的是使收信人知道回信地点。第一行写门牌号码、路名,第二行写区名、城名、省名。如寄国外的信,则兼写国名。著名城市则不必加列省名。门牌号码之后,可用逗号,为英国式写法。城名、省名均不能用缩写,通常写在一行中。如发信人是机关,则需将机关名称作为第一行。2.Inside Address信内地址

写好信头之后,接着就写收信人姓名和地址。按理说,地址在信内本来没有再加引述的必要。但按照英、美习惯,凡属公务性质的信件,都必须把姓名和地址重引一次,因这类信件的处理,往往不止一人,容易发生混乱,所以必须引述。但在一般情况下,信内地址可以省去。

信内地址的次序是:姓名和头衔占一行,下面写地址、单位名称占一行,门牌号码、路名、城名占一行,省名、国名占一行。信内地址也可以写在签名下面的左边。3.Salutation称呼

收信人称呼写在信内地址的下面,空一、二行,与信内地址第一行排齐。开头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要用大写。称呼相当于中文书信开头的“×同志”、“×兄”、“×先生鉴”。称呼的类别则因写信人与收信人关系的不同而异。英文常用书信称呼请参见下表。4.Body of Letter信的正文

正文,就是一封信的内容,信写得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正文。写正文时要注意:第一,如果信中涉及的事情不多,可用一段写成,如果陈述的事较多,则应分成几段,逐一叙述,且段与段之间应空一行;第二,英文书信讲究美观,各行各段要整齐划一,字迹最好不涂改,一张纸决不可两面写,假使一封信用一张纸写只多几行,则最好不另加纸,设法排紧凑些,否则平分成两页也行;第三,语言要简单明了,态度诚恳礼貌。正式书信还要语言庄重为好,决不可用俗语和俚语。5.Complimentary Close结束语

结束语在正文下面二、三行的位置,大都从信纸中间写起。第一个词的开头字母用大写,末尾用逗号。结束语为写信人对收信人的谦称。措辞的变化按照不同的关系而定。英文书信常用结束语见下表。

在结束语之前,常常用一些客套话表示礼貌,特别是在私人信件中用得较多。英文书信常用客套话(祝颂语)

见下表:6.Sinnature签名

签名即写信人署名,位置在结束语下面,偏向纸的右边。无论手写或打印的信,在打字姓名上面,必须用墨水笔亲自签名,以表示郑重,使收信人相信信件的真实性。有点身份的人,签名时最好保持一种固定的形式,不宜时常变换。7.Enclosure附件

求职书信一般都附上个人简历和有关证明材料。应在签名下方左上角注明Encl.或Enc.。附件二件以上可写明数字。这部分有时说明附件的内容,有时是说明附件的件数。2.英文书信信封的写法

英文书信信封的写法正好与中文书信信封的写法相反,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英文书信信封左上角写发信人姓名和地址。收信人姓名、地址要居信封中央(或稍右),上边比下边多空些。每行末尾。新式写法最好不用标点。斜列式或并列式都可以,但要与信纸里面的地址写法一致。

具体的写法请见下列图示及说明:(1)一般信封写法范例:

并列式:

斜列式:(2)[无法投递请还原处]信封写法:(在发信人姓名之上加一行“please Returen to”字样。)(3)收信人亲启函件信封写法:(在信封左上角写Private,Personal或Contidential字样。)(4)挂号信信封写法:(在信封左下角加“Registered”字样。)(5)信内有印刷品或照片等物件信对写法:(在信封左下角加“Printed Matter”或“Photo Only”字样。)(6)请人转递信件信封写法:(左下角加“Please Forward”字样。)3.英文书信礼节

像写中文书信一样,写英文书信同样讲究礼貌。

1.信纸最好选用素色,如白色、灰色、乳色等。不要用有格子的纸写信。如果怕字写歪斜影响美观,不妨在信纸下面垫一张有格子的纸。

2.正式的信件必须用白色或蛋壳色的信纸。同时,正式函件和复函,如果不是打字机打成而用笔写的,应该用深兰色的墨水书。

3.如果你的书法即不清楚又不秀丽,写英文书信时最好还是使用打字机比较妥当。

4.即使用打字机打成的信,末尾也一定亲笔签名。

5.写信要尽可能用兰色或黑色的文字。红色墨水是绝不可用于写信的。紫色、绿色或其它颜色墨水,也应避免使用。

6.信封以尽可能使用纯白色为宜,邮票最好贴在信封右上角。

第三节 如何准备面试

一、外企面试的类型

外企面试的具体方式很多,一般有四种类型:(1)主导式,也称提问交谈测试法。面试时,招聘单位由一人或多人组成考察组,事先准备好各种问题,当应试者进入考场时,由主考人提问,二者面对面地对话;也可以通过抽签方法来确定问题,提问的形式也灵活多样;当应试者回答问题后,主考人可能突然插入新的问题,还可能从不同角度重新提问,直到获得足够的信息为止,然后进行评分。这种方法有两个特点:其一,它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提问的结构、内容、时间及深入程度上,由主考人视应试者回答情况自由确定。其二,它是双向沟通,主考人员通过看和听,对面试者的能力素质有直观的了解。应试者也可以向招聘单位提问有关单位的情况。这种方式较常见。(2)答辩式,也称知识测试法。招聘单位由多人组成考察组同时与一个应试者对话,他们事先根据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编成试题,现场进行口答或笔答。例如,可由主考人中口语好的提问,与应试者进行外语对话;还可能请主考人中的总工程师提出有关专业方面的问题,请应试者口答或者笔答。这种面试方式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应试者对该工作岗位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提问的反应程度,分析、理解、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性较强的单位常常采用此种方式。(3)观察式,也称情景摹拟测试法。招聘单位根据拟任岗位的需要,设计出今后工作内容和情景极为相似的特定环境,然后让应试者扮演“角色”。例如,招聘教师,可让应试者现场试讲;招聘管理、文秘人员可根据有关内容现场处理,如对中、外文文件的整理、归类、让应试者接一个又一个电话,进行现场处理;招聘有关电子专业人员,可让应试者调试仪器,测试数据,主考人可根据应试者的实际操作情况,考查其工作经验、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及适应程度等等。(4)集体讨论式,也称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由招聘单位多人与众多的应试者就预先拟出问题展开讨论,有时由招聘方主持讨论,有时请应试者轮流当主持人。讨论的问题可以是某种任务或某项活动的决策,或是研究某专题,同时提出要求、标准和时间限制,然后让应试者们围绕任务和各种条件,自行开展讨论、研究和处理。在此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主考人可以观察到应试者各人不同的智力发挥、能力表现、性格表现、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和毅力、社会交往中的控制能力等等,并且可以比较各位应试者之间的优劣高低。经过讨论,总会有一个能力最强、办法最多的人成为整个集体讨论的中心,主考人会将此人作为聘用的最佳人员。

针对不同的面试类型,面试又可采取多样的方式,一般有引导式面试、自由式面试和突然式面试。

引导式面试一般用在面试的初试中,是用人单位在众多的应试者中用事先出好的题目或设好的问话来作为引语,引导应试人把自己置于面试气氛中,按照题目要求能简要地介绍自己的情况,使用人单位能大致挑选出与要求相符的应试人。

自由式面试是种较自由、随便、放松的面试。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事先出好的题目,是用人单位主持者与应试者进行交谈,让应试者自由发表个人的见解。用人单位主试者在应试者发表见解的过程中,洞察出应试者的个性和其它方面的能力。

突然式面试有时是在自由面试基础上突然向应试者提一些没有预料到的“难题”,或者在应试者自由发表见解时突然出现一些难堪的事情等。这是精明的主试人为挑选优秀的职员而运用的计谋,借以观察应试者的应变能力。真正老练沉稳的应试者应该意识到用人单位的用意,冷静而聪明地做出反应,以达到被录用和重用的目的。二、面试前的心理准备

应聘犹如赛马走进赛场,贡生走进京师国子监,再久经沙场,再满腹经伦也难免紧张和怯场。因此,应聘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是必要的。只有心理准备充分了,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显露自己的优势,从而在众多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所谓心理准备实际上是对自己成熟与否的实地检验。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足够的毅力面对挫折,有足够的勇气迎接挑战。有了这些心理准备,当你走到主考官面前的时候就会临阵不乱,应对如流。而且这种“不乱”和“如流”应当以人格的自尊和深刻的自省为前提。而不是盲目自信或者刻意逢迎。你应该有主见,有原则,不以别人的好恶为自己行事的标准,即使面对主考官铁青的脸也应该这样。你应该记住,“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的道理。即使面对向往已久的理想的工作也不可“卑躬屈节”、“垂涎三尺”。你应该在人生艰苦的磨砺中,锤炼出一个堂堂正正的自我,理直气壮地赢得你应该得到的职位。

有了人格的自尊还远远不够。你得明白,“人比人气死人”这句俗话的道理。不要拿自己跟别人滥加比较。因为你在应聘过程中完全可能被一个条件并不如你的人排挤下去。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有主考人员的好恶、偏见,也有关系网络所起的作用。倘若因为一次失利而气恼、懊丧,甚至就此打退堂鼓,便是没有做好充分心理准备的表现。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因此,所谓心理准备实质上是对生活艰辛的准备。要从步入社会的第一天起就认识到,等待你的并不全是美丽的玫瑰花。

应聘者还应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实际上是最困难因而也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故此应该在与对方最初的接触中就为这种沟通创造条件。所谓“缘分”,实际上就是一种沟通,能够相互沟通的人亦即有缘分的人。你如果能在初次见面时便给招聘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便为你们的“缘分”、为你们的沟通打下一个“伏笔”。倘使没能沟通,没有“缘分”,也不必苦恼。如前所述,这种沟通本来就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心理准备还应当包括应聘者要事先考虑到的,你能很快适应新集体、新环境吗?你能迅速适应同你的习惯格格不入的全新的工作规律、工作作风吗?这一切的一切对应聘者都是严峻的考验。

作好求职的心理准备,要培养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说求职者每参加一次面试,都是参与一次激烈的竞争。因此,求职者在面试前必须作好竞争的思想准备;不管遇到多么强劲的对手,都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如果求职者没有竞争的思想准备,不采取竞争拼搏的描施,往往在求职竞争中败下阵来。

再次,良好的心情和充分的自信也必不可少。

心情不好宁可不去,什么时候心情好了,什么时候去。心情的好坏将严重影响你容颜、语言以至反应能力等等。本来是可以成功的,但由于当时心情的影响而导致失败,那是很遗憾的。

自信,是求职者成功推销自我的第一秘诀,不论爸爸希望从事什么职业,你都要首先去掉对该职业的敬畏心理,你要坚信你有资格担任那些工作,如果被聘用的话,你会做得很好。你的一言一行都要给人以可信的感觉,你必须使对方深信你是个可靠的人,为了增强可信度,事先做些准备也是必要的,求职时尽可能地把你成功的例子和专长呈现出来,对一个求职者来说,这是增强可信度和显示自己才能的好办法。

自信心,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和心理素质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各种心理素质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当你将自信心持于心中时,就会感到对每一次面试都是那么信心十足,那么热诚。这种情绪会使你迸发出一种向上的力量,甚至感染主试人,使你的潜力得以发挥,你会突然变得害然开郎,对答如流,气氛会变得更温馨。而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主要障碍,设想一下:当你连自己都没有信心,主试人又如何有信心相信你能胜任工作;当你双腿发拌地站在主试人面前,这也意味着你自己在关上求职的大门。

自信心的树立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对生活抱有的乐观态度,以及在搏击人生中所得到的扎实的积累,这些都是建造自信心大厦的坚固基础。虽然不能期望第一次面试就取得成功,但由于经验的积累,便可自信地面对下一次挑战。

当然,过分的自信也是不可取的,这时的信息已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而是一种鲁莽。在面试时,往往给主试人一种过分放松,满不在乎的感觉,这可能会使你尝到失败的苦果。

在面试前,许式求职者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消极心理,羁绊着自己的行为。诸如“别人会怎么想”、“过去曾失败过”、“我会失败”、“为时太晚”等等。这些都会磨蚀一个人的自信心,应努力克服。除去这些消极心理要做到以下几点:(1)除去不必要的想法。一些应聘者,一边作答,一边在想“主试人对我的看法怎么样”,或者“我不该穿这件衣服,因为别人会嘲笑我,会对我有看法”;“我不敢干那件事,恐怕别会会嫉妒”。其实这些想法都是多余的,不必要的。记住:多余的牵挂,将损豁你的人格与创造力,束缚你的手脚,削弱你的自信心。(2)不要害怕失败。一些曾在面试中失败过的人,害怕再次面试失败,在面试中,会回想起曾经失败的场面和体验,结果越害怕失败,就越会失败。记住:你通常需要五次以上的面试机会才能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不要把成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一个公司一次面试机会上。(3)不必为面试而忧虑。有些人因为求职心切,寄希望一次成功,而为准备面试忧心忡忡,坐立不安。当然,准备是必要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但是,通常我们担心的事,百分之九十九不会发生,既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