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剑《宏观经济学》(中国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04:01:4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苏剑《宏观经济学》(中国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苏剑《宏观经济学》(中国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览

1.1 复习笔记

一、经济层次的划分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最优使用的学问。在经济学中,根据研究对象的规模大小,可以把经济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1.微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学

最简单、最小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的个人和产品,比个人和单个产品规模更大的经济单位是家庭和企业。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就是个人、家庭、企业,以及单个产品的经济行为。微观经济学包括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主要关注的问题有行业增长、价格波动、就业、技术进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政府的产业政策的设计等。产业经济学是指把行业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区域经济学是指研究地区经济行为的经济学分支。

2.宏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学

比地区和行业规模更大的经济单位是主权国家或具有一定自治地位的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一般拥有独立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权力。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拥有独立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权力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

3.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或者是由相邻国家或地区构成的,或者由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若干国家或地区构成,其紧密程度也各不相同。比如欧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目前关于此类区域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尚未形成成熟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

4.全球经济

全球经济是由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构成的。全球经济由于与各种国际政治、文化、历史等问题纠缠在一起,因此往往是极其复杂的。目前也没有专门研究这一领域的经济学分支。

二、宏观经济学的起源

1.古典经济学

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经济学并没有宏观、微观之分。那时的主流经济学是自亚当·斯密以来发展起来的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也不会出现长期而且严重的失业现象。(1)商品市场均衡

在商品生产上,需求和供给状况会确定一个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如图1-1所示,D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由需求和供给决定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和Q。一旦经济中有生产过剩00存在,生产者之间就会展开竞争,使价格降低,随着价格的降低,商品供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小,最终达到均衡状态。当经济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时,消费者之间就会展开竞争,于是导致价格上升,最后也迫使商品市场达到均衡。因此,在古典经济学看来,以自由竞争和价格调整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即使偶尔出现商品生产的失衡,那也是暂时的现象。程度不会太严重。

图1-1 商品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2)劳动力市场均衡

在劳动力市场上,厂商是需求者,而工人是供给者。工资即劳动力的价格的调整会自动使得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从而不会出现失业现象。同样,即使出现失业,也只是暂时的现象,工资的调整将会迅速使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

因此,古典经济学为市场经济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在自由竞争和价格机制两大因素的作用下,在市场经济中不会出现持久性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失业。

2.凯恩斯与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1929年,爆发了席卷资本主义经济的世界性的“大萧条”。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失业、长达4年的时间。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大萧条”的出现,当然也无法为解决“大萧条”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能够解决萧条的理论,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宏观经济学由此诞生。

三、宏观经济学含义

1.宏观经济的含义

在宏观经济学中,把两个宏观经济单位区分开来的最根本的因素却是商品和要素的流动性。因此,宏观经济指的是这样一个经济单位,在这个经济单位内部,商品、人员、资本以及其他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的结构、表现和行为。它把整个宏观经济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来研究,主要考虑该经济的总量变量,如总需求、总供给、总产量、总收入、总就业量、总价格水平等的变动。在宏观经济学研究中,一般把单个经济单位的行为看作是给定的,也不考虑特定市场上价格的决定。在宏观经济学研究中,一般将整个国民经济划分为三个市场,即商品市场、资产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在商品市场中交换的商品包括所有产品和劳务;将劳动力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考虑不同质劳动力之间的差别;将所有资产作为一个整体,忽略各种资产之间的差别。

四、宏观经济学的任务

1.失业

失业是任何一个经济都会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宏观经济学就是为了解决“大萧条”期间严重的失业问题而产生的。因此,就失业而言,宏观经济学希望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个国家的失业率的决定因素;一个国家的失业率有时候高、有时候低的原因;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失业率不一样的原因;政府应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可以降低失业率。

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关心的另一重要问题。对于每个国家而言,通货膨胀率都是在不断变动的,就通货膨胀而言,宏观经济学希望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个国家通货膨胀率的决定因素;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高低的原因;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不一样的原因;政府降低通货膨胀率的经济政策。(2)通货紧缩

近年来,通货紧缩问题也频频出现,从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货紧缩是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就通货紧缩而言,宏观经济学希望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个经济会陷入通货紧缩之中的原因;把一个经济从通货紧缩中挽救出来的措施。

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关心的另一重要问题。对于每个国家而言,经济增长率都是在不断变动的。就经济增长而言,宏观经济学希望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高低的原因;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不一样的原因;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

五、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总供求分析法

宏观经济学的总体分析框架是总供求分析法。总价格水平和总产出也取决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相互作用。一般而言,总需求量与总价格水平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反映在图形上,总需求曲线就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总供给曲线一般是正斜率的。在宏观经济学中存在垂直的总供给曲线,也存在水平的总供给曲线。

2.论证和表述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论证和表述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种,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1)文字叙述

一般而言,文字叙述比较自由灵活,可以很好地说明经济学理论及其背后的经济学直觉。但在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文字叙述往往难以说明经济的最终走向。而且,往往需要很长的文字才能说明问题。(2)图形说明

图形法的优点是比较直观易懂,文字叙述法无法清楚说明的问题用图形可能很容易说明。但需要读者拥有一定的经济学专业知识,否则就很难理解。(3)数学推导

数学推导的优点是可以把所考虑的问题的各种前提假设和情形都逐一清楚地罗列出来,而且推导过程逻辑清晰严密,一般不会产生歧义。但是这种方法不仅要求读者拥有相当深厚的经济学知识,还需要拥有相当强的数学背景。

六、宏观经济学中经常用到的几个基本概念

1.存量和流量

存量衡量的是某个研究对象在一个特定时点上的状态;而流量衡量的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某个研究对象状态的变化。

2.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在一个经济学模型中,有些变量的取值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不受本模型中的其他变量的影响,这些变量被称为外生变量;而另外一些变量的取值则决定于模型中的其他变量,这些变量被称为内生变量。一个变量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取决于研究者对模型的设定。一个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在另一个模型中可能是内生变量,反之亦然。

3.均衡与出清(1)出清

出清指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在此状态下,一个市场中的所有当事人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既没有商品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如图1-2所示,当价格水平为P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和厂商愿意供0给的数量均为Y,此时双方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经济中既没有商0品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这时市场就出清了。

图1-2 出清与均衡(2)均衡

均衡是一种稳定状态,在此状态下,尽管供求双方至少有一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市场也没有偏离这一状态的倾向。如图1-2中,假定由于某种原因,价格水平被固定在P,由1于价格不能调整,消费者的需求量也就不变,市场就在E处达到均1衡状态。此时的均衡数量为Y,均衡价格为P。在此均衡下,厂商11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但是,如果价格虽被固定,但恰被固定在P,那么经济也就会在E点达到均衡,而同时该市场也出清。因此,0出清是均衡的一种,是均衡的一个特例;出清一定意味着均衡,而均衡时市场未必出清。在经济学中,出清又被称作“瓦尔拉斯均衡”;而市场未出清时的均衡又被称作“非瓦尔拉斯均衡”。

出清可被定义为意愿供给等于意愿需求;而均衡可被定义为实际供给等于实际需求。在微观经济学中,均衡一般就是出清,即瓦尔拉斯均衡。在宏观经济学中,均衡时未必出清,此时的均衡为非瓦尔拉斯均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宏观经济的均衡是怎么决定的,以及如何使经济在达到均衡时恰好出清。

1.2 课后习题详解

1.你如何理解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研究范畴、研究方法、主要任务上的差别?宏观经济学的几种论证方法有何不同?

答:(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别

①在研究范畴上,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构成一个经济的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如个人、家庭、企业以及单个产品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般拥有独立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权力的(这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针对整个经济的结构、表现和行为,它把整个经济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来研究,主要考虑该经济的总量变化。

②在研究方法上,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供求分析方法,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体分析框架,二是论证和表述方法。其中,宏观经济学的总体分析框架是总供求分析法,而宏观经济学的论证和表述方法包括:文字叙述、图形说明、数学推导三种。

③在主要任务上,微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和解决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经济增长、国际收支等问题。(2)宏观经济学的论证和表述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种,即文字叙述、图形说明和数学推导,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①一般而言,文字叙述比较自由灵活,可以很好地说明经济学理论及其背后的经济学直觉。但文字叙述的缺点是在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比如在经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往往难以说明经济的最终走向。而且,往往需要很长的文字才能说明问题。

②图形法的优点是比较直观易懂,文字叙述法无法清楚说明的问题用图形可能很容易说明。但图形法的缺点是需要读者拥有一定的经济学专业知识,否则就很难理解。

③数学推导的优点是可以把所考虑的问题的各种前提假设和情形都逐一清楚地罗列出来,而且推导过程逻辑清晰严密,一般不会产生歧义。与数学模型相比,文字叙述过程中的歧义就很多,容易使人误入歧途,混淆不清。数学推导的缺点是这种方法不仅要求读者拥有相当深厚的经济学知识,还需要拥有相当强的数学背景。

2.理解并且区分存量与流量的概念,并从以下宏观经济概念中区分二者的不同:(1)某国一年创造的GDP;(2)某国年终的资本总额;(3)某国十年间的投资量;(4)经济中一定时点上存在的货币的数量;(5)经济中一定时期内货币变动的数量。

答:存量衡量的是某个研究对象在一个特定时点上的状态;而流量衡量的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某个研究对象状态的变化。

因此,某国一年创造的GDP是一个流量,而某国年终的资本总额是一个存量。某国十年间的投资量也是一个流量。经济中一定时点上存在的货币的数量是一个存量,而经济中一定时期内货币变动的数量是一个流量,它反映了状态的变化。

3.理解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在以下模型中进行区分:(1)在微观经济理论中,对某种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厂商的成本以及产品的价格。试说出模型中的主要变量,并且指出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2)在上面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希望进一步研究厂商成本的组成,进而我们认为厂商成本由雇用工人的数量与使用资本的数量有关。试在这个拓展的模型中指出主要变量,并且指出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答:在一个经济学模型中,有些变量的取值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不受本模型中的其他变量的影响,这些变量被称为外生变量;而另外一些变量的取值则决定于模型中的其他变量,这些变量被称为内生变量。一个变量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取决于研究者对模型的设定。一个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在另一个模型中可能是内生变量,反之亦然。(1)对某种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厂商的成本以及产品的价格,这是关于该产品供给的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有三个主要变量:产品的供给、厂商的成本和产品的价格。产品的供给为内生变量,它是由其他两个变量决定的,而厂商的成本和产品的价格则是两个外生变量。(2)拓展模型中的主要变量有:产品的供给,产品的价格,厂商的成本,工人数量,使用的资本数量。此模型中,由于厂商成本由雇用工人的数量与使用资本的数量决定,因此产品的供给和厂商的成本都是内生变量,而产品价格、工人的数量与使用资本的数量是外生变量。

4.理解均衡与出清:(1)虽然经济学家很少达成共识,然而他们在房屋租赁的价格上限问题上保持了很高的一致性,也即认为政府对房屋租赁的最高价进行限制是不妥当的,基本理由是此时的高价将阻碍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试分析,当政府进行这样的限制时,市场的结果是均衡还是出清?(2)在问题(1)的背景下,如果政府对于房屋租赁的价格并没有限制,而且市场此时能够正常运行,那么此时的状况可能达到的是均衡还是出清?(3)区别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与出清的概念,尤其是你与一个微观经济学者讨论宏观问题的时候更需要注意这一点。

答:出清指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在此状态下,一个市场中的所有当事人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既没有商品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均衡是一种稳定状态,在此状态下,尽管供求双方至少有一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市场也没用偏离这一状态的倾向。出清是均衡的一种,是均衡的一个特例;出清一定意味着均衡,而均衡时市场未必出清。在经济学中,出清被称为“瓦尔拉斯均衡”;市场未出清时的均衡被称为“非瓦尔拉斯均衡”。如图1-3所示,S是供给曲线,D是需求曲线,按照定义,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上的点表明了在相应价格水平下厂商或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或购买的商品数量。当价格水平为P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和厂商愿意供给的0数量均为Y,此时双方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经济中既没有商品过0剩,也没有商品短缺,这时市场就出清了。假定由于某种原因(比如政府管制等),价格水平被固定在P,此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为1Y,尽管厂商愿意供给Y,但由于只能销售出Y这么多商品,厂商121也就以销定产,只产出Y这么多商品,此时厂商的实际产量等于消1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而且由于价格不能调整,消费者的需求量也就不变,市场就在E处达到稳定状态,也就是一种均衡状态,在此均1衡下,厂商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图1-3 均衡与出清(1)政府对房屋租赁的最高价格进行限制,市场的结果是均衡,但不是出清。因为政府限制最高价使得房屋租赁的价格低于市场出清时价格,即如图1-3中将P定在低于P的水平上,那么消费者对0房屋租赁的需求量会处在Y的右侧,而房地产商对于租赁房屋的供0给量将处于Y的左边,并且在价格不能调整的情况下,房地产商的0租赁房屋的供给量不会增加,所以房屋租赁的市场上只能以低于出清的成交量实现均衡,且消费者的意愿没有得到满足。这时市场达到稳定状态,属于均衡而非出清。(2)若政府没有对房屋租赁价格进行限制,市场能够正常运行,那么市场均衡必然会达到如图1-3所示的E点,供给等于需求,此时即是均衡又是出清。(3)在微观经济学中说的均衡一般就是出清,即瓦尔拉斯均衡。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在达到所说的均衡时未必出清,此时的均衡为非瓦尔拉斯均衡。但由于出清为市场的理想状态,因此就希望通过某些方法使经济达到出清状态,这些方法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宏观经济的均衡是怎么决定的,以及如何使经济在达到均衡时恰好出清。

5.你对身边的哪些宏观经济学现象感兴趣?查找一下相关的研究,并且指出相应的表述方式与研究方法。

答:(1)感兴趣的宏观经济现象有:中国历年经济增长率,最难“就业季”(失业),物价指数CPI上涨(通货膨胀)对居民生活影响等。(2)①我国历年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研究一般采用文字叙述和图形说明的表述方式,采用论证和表述的方法,如: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

②最难“就业季”现象的相关研究,一般是权威机构通过调查报告的方式加以研究,采用图形和文字叙述相结合的表述方式。

③物价指数CPI上涨对居民生活影响的现象,采用数学模型的表述方式,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公式进行推导计算,得出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2章 宏观经济数据

2.1 复习笔记

一、产出与收入

1.国内生产总值(1)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年、月或季度)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它包括一个经济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也包括该经济所提供的劳务的价值。(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的注意事项

①最终产品和增加值

最终产品和劳务是一个与中间产品和劳务相对的概念。中间产品和劳务指的是被作为一种投入品来生产其他产品和劳务,并被一次性消耗掉的那些产品和劳务。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被直接用于消费或投资的产品和劳务。之所以采用最终产品和劳务来计算经济的总产出,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a.支出法

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可知,将一个经济中对所有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即可得到国内生产总值。这种计算GDP的方法称为支出法。

b.生产法

支出法计算GDP时,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之间的区别有时很模糊。因此,在实践中,常用增加值来计算GDP。增加值是指在生产的每一阶段上新创造出来的价值。从一个企业的总产值中减去原料成本,就构成该企业的增加值。这种计算GDP的方法称为生产法。

c.收入法

在实践中计算GDP的另一种常用方法称为收入法。新创造出来的价值一部分最终被分配给了生产中所利用的生产要素,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的形式到了居民户手中,一部分作为折旧补偿了资本损耗,一部分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以间接税的形式成为政府收入。将一个经济中所有企业的要素收入、折旧和间接税加总,可以得到GDP。这是计算GDP的收入法。

从理论上说,用上述三种方法得到的GDP数值应当是相等的。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统计环节中存在的一些疏漏和误差,实际得到的数据一般不会恰好一样。总之,有如下理论恒等式:

国内生产总值=对国内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支出法)=所有企业增加值之和(生产法)=参与本国生产的要素收入+折旧+间接税(收入法)

②当期产出

GDP是当期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因此,在GDP中不计入就已有商品进行的交易。

③市场价格

GDP是用各产品的市场价格来计算的。然而,以市场价格计算GDP面临一些问题。除了价格水平的变动会导致GDP数值的变动外,另外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有些产品和劳务没有经过市场交换,因而是没有市场价格的。

④存货的处理

存货分为意愿存货和非意愿存货,存货按当期计入,增值部分计入现期GDP。(3)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二者的唯一区别是,参与一国生产的要素中有一部分可能由外国人拥有。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国外的收入-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的收入(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

在生产过程中,总会出现资本的损耗。这种资本的损耗就是折旧。从GDP中减去折旧,就是国内生产净值(NDP)。因此,NDP表示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净产出。(5)真实GDP和名义GDP

按照GDP的定义,GDP是一定时期内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产出的价值。因此,GDP随时间的变化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变化,二是产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变化。剔除了价格变化影响之后的GDP数值称为真实GDP,而未剔除价格变化影响的GDP数值称为名义GDP。名义GDP与真实GDP之比,称为GDP缩胀指数,一般以百分比数值表示。

在计算真实GDP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基期,用这一期的价格水平来计算不同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即得到各期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

在宏观经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一般指的是真实GDP的增长率。即:

本期的经济增长率=[(本期真实GDP-上期真实GDP)/上期真实GDP]×100%(6)GDP指标的缺点

①GDP指标本身对总产出只是一个很粗略的反映。主要体现在:a.有些产品和劳务很难估价,因为它们不在市场上交易。b.有些经济活动虽然经过市场交换,但却无法统计,例如地下经济和黑市。c.在经济中可能存在着严重的价格扭曲或实物分配现象,从而使得所得到的GDP指标不能反映经济的真实情况。

②GDP指标中没有反映产品的质量。

③GDP指标不反映由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产业结构变化对总经济福利的影响。

④GDP只计结果,不计生产过程中的损失,也不考虑某些生产的目的。

⑤用GDP来衡量经济福利,没有考虑到闲暇对福利的影响。

2.支出的构成(1)消费支出(C)

居民户的消费支出是本国居民户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居民户购买的消费品可能是本国生产的,也可能是外国生产的,对本国产品的消费为:C=C-C①df

其中,C表示居民户的总消费支出,C表示对外国产品的支出。f(2)投资支出(I)

投资指的是资本存量的增加。在实践中,投资包括企业修建厂房、购买机器设备以及调整库存等。企业购买的投资品既可以是本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对本国产品的投资支出为:I=I-I②df

其中,I示本国企业的总投资支出,I表示本国企业对外国投资品f的支出。(3)政府购买(G)

政府购买包括国家的国防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对政府雇员的工资支出、政府维持其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支出,以及基础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支出。政府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支出为:G=G-dG③f

其中,G表示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G表示政府对外国f产品和劳务的支出。(4)出口

出口就是外国居民或团体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购买,用X表示。

所以,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就等于这四个部门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之和,即AE=C+I+G+X。ddd

其中AE表示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将式①②③分别代入上式,得:

AE=(C-C)+(I-I)+(G-G)+X=(C+I+G)-fff(C+I+G)+X=C+I+G+(X-M)fff

其中,M=C+I+G表示本国居民户、企业和政府对外国产品fff和劳务的购买,即本国的总进口。(X-M)即表示净出口,有时用NX表示净出口。因此上式也可表示为:AE=C+I+G+NX④

3.GDP与个人可支配收入(1)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要从GDP中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①折旧。折旧不构成个人收入,因此应从GDP中剔除。

②外国。要得到本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需要从GDP中减去外国要素从本国取得的收入,再加上本国要素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③政府。政府以两种方式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一是征税,二是为居民户提供转移支付。征税降低个人可支配收入,而转移支付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

④企业。企业部门也以两种方式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企业未分配利润和企业部门对居民户或个人的转移支付。

在考虑上述因素之后可得:

个人可支配收入=GDP-折旧+本国要素从外国得到的收入-外国要素从本国得到的收入-税收+政府转移支付-企业保留利润+企业转移支付

忽略一些不重要且比重较小的因素,简化后可得:

个人可支配收入=GDP+政府转移支付-税收(2)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使用

一般认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有两个使用方向,即消费和储蓄,因此有: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3)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的恒等式:

GDP≡C+I+G+NX

GDP≡YD+TR+TA

YD≡C+S

其中,YD表示个人可支配收入,TR表示转移支付,TA表示税收,C表示消费支出,S表示储蓄。经整理可得:C+I+G+NX≡GDP≡C+S+TA+TR。

二、价格指数

1.消费品价格指数

给定一组消费品和一个基期。然后计算在不同时期购买这组消费品的成本。各期成本与基期成本之比,就构成各期的消费品价格指数。

2.CPI与GDP缩胀指数

CPI和GDP缩胀指数都是价格指数。二者在计算方法和含义上是有差别的。(1)GDP缩胀指数中包括了一个经济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和劳务,而CPI中仅包括消费品。因此,如果投资品价格上涨而消费品价格水平未变,则GDP缩胀指数上涨而CPI不变。(2)GDP缩胀指数只考虑一个经济本身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而不考虑进口品,但CPI中还包括进口品。因此,进口消费品价格上涨则CPI上涨,但GDP缩胀指数不受影响。(3)在计算CPI时,产品组合被固定,但价格水平可变;在计算GDP缩胀指数时,价格水平被固定,产品组合是可变的。即CPI以基期的产品组合为基准,而GDP缩胀指数则以基期的价格水平为基准。

3.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一个经济的总体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为:

某期通货膨胀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100%

根据不同的价格指数得到的通货膨胀率数值不同,对不同当事人和不同问题的重要性也不同。在关于宏观经济的讨论中,最常用到的是根据CPI得到的通货膨胀率。

三、资源利用情况

1.资源利用率

在考虑资源利用率问题时,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问题又占据核心地位。劳动力的失业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1)就业的确定

就业的确定与一个国家的统计制度有关。在美国,关于就业量的信息是通过两个调查活动得到的,一是家庭调查,二是机构调查。

①家庭调查实际上是一种抽样调查,每月都进行。把调查结果按比例放大到全国,即得到整个经济的就业人数。

②机构调查询问的是雇主。这一指标是根据付酬情况得到的,因此它就没有考虑到那些自己雇用自己的人。所以,这种方法会导致就业量的低估。(2)失业的确定

①工作年龄人口

工作年龄人口指在总人口中处于法定工作年龄段的人口数。在我国,法定工作年龄段为男子16~60岁,妇女16~55岁。

②劳动力

劳动力指的是工作年龄人口中愿意工作的人口总数。在工作年龄人口中,有些人虽然没有工作,但不被计入失业人口之中。劳动力参与率是工作年龄人口中劳动力所占比例,即: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工作年龄人口

③失业

如果一个人愿意工作但没有工作,就处于失业状态。即失业人数就等于劳动力总数减去就业人数。因此,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100%=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④自然失业率

人们从进入劳动力市场或离开原有工作到重新找到工作,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就处于失业状态,这种失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出现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是人们找工作要花时间。尽管经济中劳动力供求在总量上是相等的,但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不相吻合却导致了失业的出现。这种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

当一个经济的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时,就说这个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就是在某一时刻,劳动力供求在总量上是相等的,但可能由于找工作需要花时间或结构性原因等而导致部分人失业。这种失业被称为自然失业,这种失业人口在劳动力中所占比例被称为自然失业率。

⑤自然失业率的测定

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来说,测定自然失业率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是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前确定自然失业率的方法主要有两个:

a.理论性的自然失业率。其依据是,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是相关的,因此自然失业率应当是通货膨胀率处于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又称为非加速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失业率。

b.实践性的自然失业率。其依据是,经济总是处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之中,实际失业率应当总是围绕自然失业率上下波动。因此,选择足够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内经济所经历的繁荣和衰退的次数相等,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失业率就等于或接近自然失业率。

2.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利用效率是用生产率来衡量的,生产率指每单位投入品的平均产量。(1)劳动生产率

因为劳动力是最重要的投入品,所以劳动生产率就成为最常用的生产率指数。劳动生产率通常用每工时平均产量表示。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许多情况下,劳动生产率也用每个工人的平均产出衡量。(2)全要素生产率

在生产中,所投入的要素往往有许多种。就需要一个能够衡量经济的所有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的综合指标。这个综合指标实际上是一个要素投入指数。在经济研究中,最常用的是柯布-道格拉斯要素投入指数。柯布-道格拉斯要素投入指数的构建方法:

①确定一个经济所使用的要素投入种类。这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目的、数据的可得性和数据质量。αβ

②按照如下公式构建柯布-道格拉斯要素投入指数:Y=AKL。

其中A为要素投入指数,α、β为参数。如果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则α+β=1。α、β值由研究者根据相同或类似领域中已有的研究结果选定,或者自己用现有数据直接估计。

③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公式为:

显然,劳动生产率就是只考虑劳动力投入一种生产要素时的全要素生产率。

2.2 课后习题详解

1.国民经济核算:

设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经济数据如下(单位为亿元):

个人租金收入为1000,折旧费为6000,雇员报酬为30000,个人消费支出为30000,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为4000,个人所得税为3000,私人总投资为10000,产品与劳务出口为7000,政府购买支出为10000,产品与劳务进口6000,净利息为3500,公司保留利润为3500。(1)用支出法计算GDP。(2)用收入法计算GDP。(3)计算个人收入。(4)计算个人储蓄。

解:(1)由支出法有:GDP=个人消费支出+私人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产品与劳务出口-产品与劳务进口)=30000+10000+10000+(7000-6000)=51000(亿元)。(2)由收入法有: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30000+3000+3500+3500+1000+4000+6000=51000(亿元)。(3)个人收入=GDP-折旧-税收-企业保留利润=51000-6000-4000-3500=37500(亿元)。(4)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个人消费=37500-3000-30000=4500(亿元)。

2.国民经济核算:假定一国的GDP是1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13600美元,政府的预算赤字是800美元,消费是11000美元,对外贸易赤字是400美元,试计算:(1)该国的储蓄规模。(2)该国的投资规模。(3)政府支出。

解:(1)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即S=YD-C=13600-11000=2600(美元)。(2)由收入恒等式S=I,则该国投资规模为I=2600(美元)。(3)由国民收入恒等式GDP=C+I+G+NX,则政府购买支出为:G=GDP-C-I-NX=16000-11000-2600+400=2800(美元)。

故政府支出=购买支出+赤字=2800+800=3600(美元)。

3.假定某国当年有下列经济活动:矿产公司支付10万美元给工人,同时开采了矿产卖给炼钢厂,售价为15万美元;炼钢厂支付了5万美元给工人并制造了钢材卖给消费者,售价为25万美元。(1)用最终产品法计算GDP。(2)每个生产阶段创造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3)用收入法计算GDP。

解:(1)由最终产品法知,最终产品为钢材,故GDP为25万美元。(2)采矿阶段创造了15万美元,炼钢阶段生产了10万美元,即:25-15=10(万美元),故增值法得GDP为25万美元。(3)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总计:10+5=15(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得的利润总计为:(15-10)+(25-15-5)=10(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算得GDP为:15+10=25(万美元)。

4.一飞机厂2005年生产飞机325架,每架价格为0.52亿美元,当年卖出300架;2006年生产350架,每架价格为0.54亿美元,当年卖出325架;2007生产380架,价格为0.60亿美元;而在2003年的价格为0.50亿美元。求该飞机厂各年度的名义GDP和以2003年为基年的真实GDP。

解: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年、月或季度)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名义GDP是指未剔除价格变化影响的GDP数值(即按当期价格计算的GDP数值),而真实GDP是指剔除了价格变化影响之后的GDP数值。因为GDP考虑的是当期产出,所以企业在年末未卖出去的产品记为存货投资,应该计入当年的GDP。故有该飞机厂各年度的名义GDP分别为:

2005年的名义GDP为:325×0.52=169(亿美元)。

2006年的名义GDP为:350×0.54=189(亿美元)。

2007年的名义GDP为:380×0.6=228(亿美元)。

若以2003年为基年则各年度的实际GDP为:

2005年的真实GDP为:325×0.5=162.5(亿美元)。

2006年的真实GDP为:350×0.5=175(亿美元)。

2007年的真实GDP为:380×0.5=190(亿美元)。

5.简单阐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答:国民收入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1)支出法。将一个经济中对所有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即可得到国内生产总值,这种计算GDP的方法称为支出法。这种方法有一个困难,那就是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之间的区别有时很模糊。同一种产品,既可能是最终产品,也可能是中间产品。根据支出法,国民收入则是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其公式如下:GDP=C+I+G+(X-M)。(2)收入法。在实践中计算GDP的另一种常用方法称为收入法。增加值是一个企业新创造出来的价值,这些新创造出来的价值一部分最终被分配给了生产中所利用的生产要素,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的形式到了居民户手中,一部分作为折旧补偿了资本损耗,一部分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以间接税的形式成为政府收入。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增加值就等于该企业的要素收入加上折旧再加上该企业缴纳的间接税。因此,将一个经济中所有企业的要素收入、折旧和间接税加总,也可以得到GDP,这就是计算GDP的收入法。其公式如下: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6.如果一个企业用同等数量的新机器替换报废的旧机器,此时的GDP是如何变化的?请说明。

答:若一个企业用同等数量的新机器替换报废的旧机器,此时的GDP将增加。因为旧机器已经报废,已经不能再计提折旧,换掉旧机器对GDP毫无影响。同等数量的新机器属于企业对生产设备的购买,属于投资,应计入GDP,因此企业用同等数量的新机器替换报废的旧机器GDP将增加。

7.为什么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年、月或季度)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这种价值属于市场价格,必须发生产品和劳务的交换行为。

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金。因此,政府转移支付没有发生等价交换行为,不能形成价值,故政府的转移支付不应计入GDP。

8.如果两个相互独立的国家合并成一个新的国家,在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的前提下,这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答:如果两个相互独立的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没有影响。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所度量的是事后的产出,其值显然与观察者将其视为两个国家还是一国的两个地区无关。因为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一国或另一国的GDP,但对两个GDP总和不会有影响,由于两国之前的国际间贸易在合并后成为地区间贸易,从而GDP总和不变。

9.现行GDP的核算存在哪些缺陷?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改进?

答:(1)GDP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产出和总收入,同时在许多人的心目中,GDP还衡量一个国家的总经济福利和社会福利。一般而言,GDP的增加表明人们可以消费的产品数量的增加,因而意味着人们的经济福利的增加。但GDP指标并非完美无缺的。作为衡量总产出和总经济福利的一个指标,GDP的核算存在如下缺陷:

①GDP指标本身对总产出只是一个很粗略的反映。首先,有些产品和劳务很难估价,因为它们不在市场上交易。其次,有些经济活动虽然经过市场交换,但却无法统计,例如地下经济和黑市。在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现金交易,这些交易中相当一部分在国民收入中没有得到反映。再次,在经济中可能存在着严重的价格扭曲或实物分配现象,从而使得所得到的GDP指标不能反映经济的真实情况。

②GDP指标中没有反映产品的质量。在有些情况下,产品质量不高的国家的GDP数值可能反而高于产品质量高的国家。例如如果某国产品质量不高,那就可能需要经常维修,而维修服务的价值又构成GDP的一部分。

③GDP指标不反映由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产业结构变化对总经济福利的影响。互联网的兴起引起了通信方式的巨大变化,以前必须通过普通邮政系统进行的通信联络现在可以用很简便、便宜、快捷的电子邮件来进行。然而,若用GDP来衡量,却无法反映这一技术进步带来社会总经济福利的增加。

④GDP只计结果,不计生产过程中的损失,也不考虑某些生产的目的。例如污染问题,污染降低了社会的福利,但在GDP中却未予以考虑。

⑤用GDP来衡量经济福利,没有考虑到闲暇对福利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享受的闲暇越来越多,而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闲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GDP的变化没有正确反映总经济福利的变化。

综上所述,作为衡量总产出的一种指标,GDP是很粗糙的,可能有很大的偏差。而在作为衡量总经济福利的指标时,问题更为突出,因为在福利评价中人们的主观因素影响很大。在主观因素起作用的情况下,就难以进行福利的评价和加总。(2)现行的GDP核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①GDP核算更多考虑产品质量变化和技术进步。将GDP与实际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挂钩,不仅仅使得GDP是数量上的单纯反映。

②GDP核算要计入经济损失,考虑经济目的,例如采用绿色GDP。如环境污染造成的社会损失,可作为损失项在总GDP中予以扣除。对于犯罪活动带来的GDP增加要坚决抵制和不计算在内。

③GDP核算与社会福利指数核算同时进行,使得GDP指标能够与社会福利进步相比较,更加体现人本主义,而不单纯以经济数据和数量来衡量。

第3章 收入—支出模型

3.1 复习笔记

一、总支出与总需求

1.总支出

总支出就是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对最终产品的支出。总支出由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企业的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部分构成,即AE=C+I+G+NX。

2.总需求

总支出与总需求的关键区别在于购买者是否有购买愿望。如果一项支出是购买者愿意付出的,那么这种支出就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但如果购买者并不愿意,但却不得不进行这项支出,那它就不构成总需求。因此,总支出中的消费、政府购买、净出口、企业自愿投资都可以归入总需求。因此,总需求公式为:AD=C+I+G+NX。自

其中I为企业的自愿投资。用I来表示企业的自愿投资,因此总自需求公式就变为:AD=C+I+G+NX。

二、消费函数与均衡

1.消费函数

对一种特定产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该产品的价格水平以及人们对该产品的偏好。假定价格水平是不变的,因此消费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收入水平和人们的消费偏好。假定消费需求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C+cY,其0中c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它表示人们收入的增加量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即c=∆C/∆Y,0<c<1。在消费函数中,c代表了人们对收入的消费偏好。因此,上述消费函数表明,收入水平越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越大,消费需求与收入水平正相关。同样,人们对收入的消费偏好越大,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其消费需求也越大。C0是由收入和消费偏好以外的因素决定的那一部分消费需求。

消费函数还可以用图形来描述,如图3-1所示。如果自发性消费变动,则整条消费曲线上下平移,而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发生变动,则消费曲线绕点C转动。0

图3-1 消费函数

2.消费与储蓄

人们的收入一般有两个用途,一是消费,二是储蓄。即:Y=C+S。将C=C+cY代入上式并整理,可得:0

S=Y-C=Y-C-cY=-C+(1-c)Y00

这样就得到了储蓄函数,其中1-c被称为边际储蓄倾向。显然,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为1。与边际消费倾向类似,边际储蓄倾向表示的是收入的增加量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例。从这一储蓄函数可知,储蓄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同样,在收入给定的情况下,边际储蓄倾向的上升也将使储蓄上升。

3.总需求

假定投资完全是一个外生变量,即假定投资函数为I=I。在此投0资函数中,投资需求与收入无关,这种投资支出也被称为自发性投资。投资曲线为一条水平线,如图3-2所示。

图3-2 投资函数

因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均为0。因此这一简单经济的总需求函数为:

AD=C+I=C+cY+I=A+cY000

其中,A=C+I为自发性支出。显然,总需求函数与消费函数000的差别仅在于常数项。即总需求函数反映到图形上,就相当于消费函数向上平移了I距离,如图3-3所示。0

图3-3 消费函数与总需求函数

4.均衡收入与均衡产出

对于宏观经济学而言,总供给就应等于GDP,即厂商愿意出售其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和劳务。又GDP就是总收入。因此有:AS=GDP=Y,其中AS表示总供给,Y表示总收入。经济的均衡条件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AD=AS。由于AS=Y,故上述均衡条件可以改写为:AD=Y。将总需求函数代入上式,可得:Y=AD=A+0cY。*

整理可得均衡收入和均衡产出为:Y=A/(1-c)。0

上式表明,若给定自发性支出,则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均衡收入越高;若给定边际消费倾向,则自发性支出越大,均衡收入越高。均衡的决定也可用图形说明如下。图3-4中AD=Y线表示经济的均衡条件。AD线与AD=Y线的交点即为该经济的均衡点,此时的收入和产*出Y即为该经济的均衡收入和均衡产出。该模型又被称为45°线模型。

图3-4 均衡的决定

5.向均衡的调整

根据上述方法得出的是一个经济的均衡收入和均衡产出。但在某一给定时期,经济的实际产出可能偏离这一均衡。其调整过程可图3-4说明。假定在某一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因而厂商将在下一期削减产量。随着产量的下降,总需求也将下降,但产量每下降1个单位,供给就下降1个单位,而需求却只下降c个单位,显然供给的下降幅度大于需求的下降幅度,从而供求之间的缺口缩小。同样的调整过程将持续到实际产出等于均衡收入为止。

相反,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调整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运行。因此,均衡状态是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一个趋势,不管经济开始时处于什么状态,它都将向这一状态调整。

6.均衡的变动(1)自发性支出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假定厂商的投资支出从I增加到I′,均衡收入将从Y=A/(1-000*c)=(C+I)/(1-c)增加到Y′=A′/(1-c)=(C+I′)/(100000-c)。从图形上看,如图3-5所示,总需求曲线从AD上移至AD′,从**而均衡收入从Y增加到Y′。

图3-5 自发性支出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2)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假定在某一时期,边际消费倾向从c上升到c,均衡收入将从Y12*增加到Y′。如图3-6所示,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上升,即从AD变为AD′,**从而均衡收入从Y增加到Y′。

图3-6 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3)均衡收入与价格

均衡收入水平完全由总需求决定的结论实际上来自价格水平不变的假定。由于价格水平被假定不变,因此总供给曲线就成为一条水平线。如图3-7所示,假定价格水平固定在P处,则均衡收入完全是由0总需求决定的,总需求越大,则均衡收入也越大。

图3-7 均衡收入

7.储蓄与投资

在均衡状态下,总需求等于总供给。AD=AS意味着C+I=C+S,两边同时减去C,可得:I=S。实际上,I=S是均衡条件AD=AS的另一表示形式。如图3-8所示,均衡条件为I=S反映为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交点。此时的收入即为均衡收入。

图3-8 均衡的决定:另一种方法

三、乘数

均衡收入完全是由总需求决定的,自发性投资支出增加∆A元,*均衡收入的增加量应为∆Y=∆A/(1-c)。

当自发性支出变动时,均衡产量的变动幅度是自发性支出的变动幅度的一个倍数。这个倍数就称为乘数。乘数是由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也越大,自发性支出的一定增加对经济的影响也越大。*

图3-9中,假设开始时经济的均衡点是B点,此时的均衡收入为Y现在假定自发性投资支出从I增加到I′,这意味着在每一收入水平下00的总需求都增加了。在图3-9中,表现为总需求曲线向上平移∆I=I′0****-I。在图3-9中,均衡收入的变化量为∆Y=Y′-Y,显然∆Y>∆A。0此即为乘数效应。

图3-9 乘数效应

四、政府支出与税收

1.模型

在包括消费者、厂商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即由三部门的需求构成:AD=C+I+G。

在三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变为:C=C+cYD,其中YD表示个0人可支配收入:YD=Y+TR-T。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T表示税收。假定政府税收与收入之间呈线性关系T=T+tY(0<t<1)。0

把转移支付TR、厂商投资I和政府购买G均看做外生变量,即令:TR=TR,I=I,G=G。000

所以,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函数为:AD=C+I+G+cTR-0000cT+c(1-t)Y=A+c(1-t)Y。00*

其中,A=C+I+G+cTR-cT。可得均衡收入为:Y=A/0000000[1-c(1-t)]。

2.均衡的图形表示

与两部门经济相比,三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函数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截距中的C+I变为C+I+G+cTR-cT,二是斜率从c0000000变为c(1-t)。如图3-10所示。

图3-10 两部门经济和三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

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仍由总需求曲线和45°线的交点决定。当实际收入偏离均衡收入时,也将出现类似的企业库存调整过程,使经济趋向均衡状态。

3.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1)投资乘数

假定投资的变动是一个外生变量。投资增加∆I时,总需求和均衡*收入的增加量为:∆AD=∆Y=∆I/[1-c(1-t)]。因此,投资乘数为:*∆Y/∆I=1/[1-c(1-t)]。

从上式可知,税率越高,乘数越小。(2)政府购买乘数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而政府购买增加,那么其作用过程与投资支出*增加时的作用过程完全一样,因而乘数的大小也完全一样,即:∆Y/∆G=1/[1-c(1-t)]。

从上式可以看出,政府购买增加,则均衡收入也增加。(3)政府自发性税收乘数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而政府自发性税收增加∆T,最后总需求和均0衡收入的累计增加量为-c∆T/[1-c(1-t)],因而税收乘数的大小0*为:∆Y/∆T=-c/[1-c(1-t)]。0

显然,这一乘数的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乘数和投资乘数。(4)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而政府转移支付增加,那么其作用过程与税收增加的作用过程则完全相反,因而乘数的绝对值大小完全相等,符号*相反,即:∆Y/∆TR=c/[1-c(1-t)]。0

这一乘数之所以小于政府购买乘数,是因为政府支出的目的不是购买商品。(5)政府平衡预算乘数

假设政府执行这样一项政策:增加税收∆T>0,同时把这些税0收全部用于增加政府购买,即使∆G>0。政策总的效果即政府平衡0**预算乘数应为:∆Y/∆G+∆Y/∆T=(1-c)/[1-c(1-t)]<1。00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