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社交技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12:47:01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实用社交技巧

实用社交技巧试读:

内容提要

社交,是一种投资

一种感情的投资

一种收益最大的投资

让社交助你步入成功的天堂

让你在成功中享受社交的无穷魅力

巧说“不”

在社交中不仅要敢于说“不”,也要巧妙说“不”。批评他人,应讲究方法和技巧要使人有如浴春风之感,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批评,这样你们之间的友谊就会更加笃深。

法则1 善听逆耳之言

人常说批评是“忠言逆耳”,却是“利于行”的。其实批评自己的人,一般都是真心对待自己,希望自己能改正缺点,朝着的方面发展的,对被批评者可谓是一片坦诚。

可以说,人的一生是在批评中长大,成熟起来的。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家人通过批评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该做的。回想一下我们的童年,谁不曾常听到这样的批评:“不要把手放在嘴里,脏得很。”“吃饭前怎么不洗手?”“你太调皮了,真不听话。”而长大一些又会听到诸如“不要只关心自己,要关心一下别人”“别老迟到”等等来自老师、同学、家长的批评。几乎没有人能做到从不批评别人,也几乎没有人会从不受到别人的批评。

批评是能使人更加成熟和完的良方,是使人成功的阶梯。从批评中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修正自己的言行、思想,慢慢形成自己正确的处世方法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而若视批评为别人对自己的讽刺、打击,一听就如坐针毡、暴跳如雷,则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进步的了。从前,郭国的国君出逃在外,他对为他驾车的人说:“我渴了,想喝水。”车夫把清酒献上。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又送上干肉和干粮。郭君问:“你怎么准备的?”车夫回答:“我储存的。”又问:“你为什么要存这些东西?”车夫又回答:“为您出逃路上充饥解渴呀!”又问:“你知道我将要出逃吗?”车夫说:“是的。”“那你为什么不事先提醒我呢?”车夫回答说:“因为您喜欢虽人说奉承话,却讨厌人家说真话。我想过规劝您,又怕自己比郭国灭亡得更早,所以我没有劝您。”郭君一听变了脸色,生气地问:“我所以落到出逃的地步,到底是为什么呢?”车夫见状,连忙转变了话题,说:“您流落在外,是因为您太有德了。”郭君听后又问:“有德之人却不被国人收留而流落在外,这是为什么呢?”车夫回答说:“天下没有有德之人,只有您一个人有德,所以才出逃在外啊!”郭君听后喜不自禁,趴在车前横木上笑起来,说:“哎呀,有德之人怎么受这等苦哇?”他觉得周身劳累,就枕着车夫的腿睡着了。车夫用干粮垫在郭君头下,自己悄悄地走了。后来,郭君死在田野里,被虎狼吃掉了。

郭君在穷途末路之时,仍不能体会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车夫的一片赤诚之心,仍改不掉喜欢听奉承话的毛病,由此可知,他的失败不是偶然的了。

不过有良苦的用心还需有良苦用心的表现,让对方知道批评者实际是打心眼里欣赏自己,喜欢自己,支持自己或是为了自己着想的等等,才能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所以批评者首先就要考虑,该批评是否是于对方有益的,能否让被批评者相信按照批评语的要求改进之后,于自身有益。不能诱之以“利益”的批评,会使被批评的人觉得自己改正行为是为了批评者的利益。于是对批评会有更多的抵触情绪,使原本的一片好心也因方法不当而遭人误会。

就心理学而言,一个批评与被批评的过程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互交流与认同的过程。人在批评过程中越是尊重、理解对方的处境,就越能够获得对方对自己批评意见的重视与接受。在发表批评意见中,尊重使人懂得爱护虽人的自尊心,维护其面子,不出语伤人,不逞口舌之快;理解使人学会设身处地地去替别人思考问题,讲话不自以为是,不强加于人。在接受批评意见中,尊重使人竭力认同别人批评意见中的有益部分,并予以积极的肯定。人们越是能够尊重理解人,就能越能够冷静,客观地面对别人的批评意见。从此意义上讲,尊重、理解是使忠言不逆耳,闻过不动怒的转化条件。师经是魏国宫廷里的一位琴师,经常给魏文侯弹琴。一天,师经弹琴,魏文侯随着乐曲跳起了舞,并且高声说道:“我的话别人不能违背。”师经拿起琴去打魏文侯,没有打中,却把帽子上的穗子撞断了。文侯问手下人说:“身为人臣却去打他的国君,应该处以什么样的刑罚?”文侯手下的人说:“应该烧死他。”于是把师经带到堂下的台阶上等候。师经说:“我想在死之前说一句话,可以吗?”文侯说:“可以。”师经说:“以前尧舜作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没有人反对;桀纣作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遭到别人的反对。我打的是桀纣,不是我的国君。”文侯听后,说:“放了他吧!这是我的过错。把琴挂在城门上,用它作我的符信;不要修补帽子上的穗子,用它来时常告诫我自己。”

正是师经从文侯的长久统治来考虑,批评文侯不该学桀纣独断专行;而文侯也从批评中听出这是文师对自己的忠心与关怀,所以才能最终将逆耳忠言接纳下来,并免了师经的死罪。

法则2 棉里藏针,批评有术

人人都喜欢表扬、称赞,批评总是令人难堪的。但是“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如果我们发现别人的错误而不能指出,甚至还要随声附和,那会是件多么令人难过,不安的事情。

因此,要摆脱“说”还是“不说”这种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需要掌握批评的技巧,批评是交际中最难把握的一种表达方式。要考虑时间、地点、对象等多种复杂因素,其宗旨是要照顾对方的自尊心,力求不伤害对方。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位领导不分场合对其下属大声斥责,以为这样就对树立威信,下属才会服从他;一位家长不顾孩子的感受唠唠叨叨不停指责孩子的缺点,以为这就是对他们的爱;一位老师一脸严肃在学生的考卷上指指点点,厉声训斥,以为这样他就会发奋学习;同事之间、邻里之间、朋友之间不顾方式地指责对方的缺点、过失。他们的作法对吗?且不评判,看一下实际效果吧。这种批评方式往往事与愿违,即使对方感到自己的错误,也会强词夺理,甚至拂袖而去,弄得不欢而散。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私下与其交换意见,委婉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他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弊,他就会心悦诚服,真正接受你的批评和帮助。

可见,批评的方法是关键,方法不同,效果当然也不同。批评成功的条件,基本概括起来有三条:一是心;二是有彻底,中肯的分析;三是运用恰当的批评方式。下面具体学习一下批评的方式吧。(1)启发式。要使对方从根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需要批评者从深处挖掘错误的原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帮助他认识,改正错误。(2)幽默式。幽默式批评就是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的比喻等,以此缓解批评时紧张的情绪,启发批评者思考,从而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不但达到教育对方的目的,同时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伏尔泰曾有一位仆人,有些懒惰。一天伏尔泰请他把鞋子拿过来。鞋子拿来了,但布满泥污。于是伏尔泰问道:“你早晨怎么不把它擦干净呢?”“用不着,先生。路上尽是泥污,两个小时以后,您的鞋子又要和现在的一样脏了。”伏尔泰没有讲话,微笑着走出门去。仆人赶忙追上说:“先生慢走!钥匙呢?食橱上的钥匙,我还要吃午饭呢。”“我的朋友,还吃什么午饭。反正两小时以后你又将和现在一样饿嘛。”

伏尔泰巧用幽默的话语,批评了仆人的懒惰。如果他厉声喝了,命令他,则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了。(3)警告式。如果对方犯的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或者不是正在犯错误的现场,我们就没有必要“真枪实弹”地对其乾地批评。可以用温和的话语,只点明问题。或者是用某些事物对比、影射,做到点到为止,起到一个警告的作用。某部门科长有一天一大早见到他的一位女秘书,便夸她,“你昨天拟的那份报告很好,我很喜欢。”那位女秘书听了受宠若惊,很高兴。这位科长又不急不忙地接着说:“可是,我说这句的目的,是要你心里高兴,今后打字的时候多注意不要有错别字。”这位科长的方法值得效仿。就像一种很苦的药丸,外面裹上糖衣,先让人感到甜味,容易一下子吞到肚子里。于是药物进了肠胃,药性再发生作用。病人既不会感到药苦,难以下咽,又把病治好了。如查科长直截了当指出,“以后注意错别字”,那位女秘书可能会觉得羞愧、难过,难以接受,或者还要争辩几句。这样,秘书的规劝就失去了效果,还可能引起下属的不满,令双方不愉快。在讲究说话艺术的今天,良药未必苦口,批评也要讲究方法。不顾时间、地点、对方心理,直截了当、辟头盖脸的一阵冷言恶语,达不到批评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学会和风细语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好处多多!(4)委婉式。委婉式批评也称间接批评。一般采用借彼此的方法,声东击西,让被批评者有一个思考的余地。其特点是含蓄蕴藉,不伤被批评者的自尊心。有一次宴会上,一位肥胖出奇的夫人坐在身材瘦小的萧伯纳旁边,带着娇媚的笑容问大作家:“亲爱的的大作家,你知道防止肥胖有什么办法吗?”肖伯纳郑重地对他说:“有一个办法我是知道的,但是我怎么想也无法把这个词翻译给你听,因为”干活“这个词对你来说是外国话呀!”

肖伯纳这种含蓄委婉,柔中带刚的批评方式,效果极强。

总之,批评的方法应以教育为主,用事实教育人,用道理开导人,用后果提醒人,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

法则3 人言可畏,慎用言辞

批评他人,应讲究技巧和语言,不能讥讽,挖苦他人,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和面子,否则批评只能产生更多的负面效应,而无法起到催人奋进,劝人改过的作用。

有这样一件事。在一次会议上,张教授遇见了一位文艺评论家。互通姓名后,张教授对这位文艺评论家说:“久仰久仰,早知道您对天上的星宿很有研究,是位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评论家没有反应过来,以为是张教授搞错了,忙说:“张教授,您可真会开玩笑,我是搞文艺评论的,不研究什么天文现象。你弄错了。”张教授正言答:“我怎么是跟您开玩笑。在您发表的文章里,我时常看到您不断发现了什么‘著名歌星’、‘舞台新星’、‘歌坛巨星’、‘文坛明星’等众多的星宿,想来您一定是个非凡的天文学家。”

本来张教授是试图用幽默的语言,批评这个胡吹乱捧,不负责任的“评论家”。但张教授的幽默饱含了讥讽,过于尖锐,看似幽默,实则尖刻。他的奚落与嘲笑大大伤害了这位文艺评论家,表现出一种对对方人格的蔑视,这已大大超出了积极批评的范畴。试想,这位文艺评论家尽管在文章中不负责任地乱捧“明星”,可是这样的批评他能接受吗?非但不会接受,恐怕还会奋起抨击与张教授反目成仇,想必张教授的目的并非如此。因此出于善意的批评是不能讲刺话的。周恩来总理在这方面是我们的典范。他总是抱着与人为善的至诚,对同志的缺点错误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令人心悦诚服。1952年,周恩来率政府团抵达前苏联,就我国“一五”其间苏联援建项目问题进行谈判。抵苏后,他把有关人员集中起来,逐字逐句讨论修改计划草稿。复印前,他又专门叮嘱一位同志把了最后校对这一关。但当周总理拿到稿子后发现仍然有差错,他并没有直接批评校对的同志。第二天,周总理来到低表团驻地与大家共进午餐时,特地与这位同志碰了杯,笑着说:“罚酒一杯吧!”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既亲切又严肃,使这位同志内疚而又不会难堪,收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对方有了缺点或犯了错误,如果只是一味地横加批评、讲刺话,“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总是这样?”“你这样的太不应该了”等等,这种方式是不太妥当的。当某人做错事时,在他内心里有时会有反省,觉得抱歉、恐慌、不知所措,此时如果你再批评指责他,那么他会因为你的谴责而羞愧难过,有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无法再树立自信。如果换种语气,换个句子,比如:“从今以后,你自己要多加注意。”或者说:“我想,下次你一次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对方不仅感激你对他的信任,同时会感受到你的真诚,更重要的是有了改正错误的信心。对方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必定小心谨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时常提醒自己注意以前不曾注意到的缺点、毛病,适时修正自己。勉勃·胡佛是一位著名的试飞飞行员,经常参加飞行表演。有一次,他在圣地亚哥举行空中表演,在返回洛杉矶驻地途中,飞机的两个发动机在300米高度时突然熄火,他凭着熟练的技巧使飞机降落。虽然人无伤亡,但是飞机遭到严重损坏,着陆后,胡佛立刻检查飞机燃料,发现果然是燃料加错了。回到机场后,他要见见为他座机服务的机械师,当时这个年轻人已经为自己的过失而非常苦恼,当胡佛走近他时,他流泪了。由于他的过失,一架非常昂贵的飞机被毁了,而且差点使三人送了命。胡佛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怒气冲冲地批评、指责这位机械师的失误,而是上前搂着他的肩膀说:“为了向你表明我坚信你不会再这样做,我希望你明天为我的F-15(战斗机)提供服务。”

结果可想而知。这位机械师在今后的日子里不但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而且会因为这样而干得更加出色。如果胡佛劈头盖脸就给这位机械师一顿讽刺打击或是严厉的批评,不仅可能会大大地伤害机械师的自尊心,而且会使他变得沮丧、自卑、畏首畏尾,甚至放弃他本来可以做得很好的机械师的工作。

另外,要做到不讲刺话,还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假如心中不高兴,切不可在言语态度上流露出来,特别注意言语间不可含有讥讽或敌意。避免在批评他人时做出握拳、瞪眼、皱眉、把脸沉下来等发怒的表示。使原来不带“刺”的话,也让被批评者听来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或怀疑你是对其心怀不满,这样也就不会继续听你所说的内容了。应尽量用平和或温和的态度去面对你的批评对象,尽量剔除感情成分,学会借表情、态度、声调增加批评语的积极效果。

法则4 用事实说话,蛮汉也得低头

有时候批评他人,无需迂回曲折,绕山绕水地暗示一番,只需要用事实轻轻一点,就能够达到效果,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一个病人在和医生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可等了15分钟后医生才到。他非常气恼,觉得医生这种不守信用的行为实在是无礼,他必须提出批评,否则心里感到不平衡:自己受到了轻视,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他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批评意见。他进入医生办公室后,先用手指了指手表,然后冷笑了一声说:“现在是2点15分。”医生似乎没明白他的意图,敷衍说:“是吗?”医生的回答更激怒了这位病人,可他仍是说:“现在是两点过一刻。”尽管他内心是非常愤怒,可脸上仍保持平静。他在克制自己,试图用暗示让医生明白自己的意思。可医生仍装糊涂:“两点过一刻又怎么样?”这下病人忍无可忍了,终于指出了医生的错误:不该迟到,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不守信用。医生这才向他道歉。

这位病人开始想用迂回的暗示法将自己的批评信息传递给医生,让医生接受批评,并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可医生并不愿意坦然接受。这位病人因此更加恼火,最后直接了当地将医生迟到,耽误了病人时间的事实说出来,医生才接受了批评。

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时需要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摆事实,讲道理”,令对方醒悟,否则你采用委婉的或迂回的办法,对方并不能领会你的批评意见,或者是故意回避、装糊涂,有时还会引起对方的误解,双方产生新的矛盾。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如此,捷径总是最短的路,最有效办法常常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其实有时候直接将对方的缺点、错误指出来,反而是避免伤人自尊心、避免双方误会、避免便人产生逆反心理等的最好方法,往往能达到批评者预期的效果。

批评也是一种赞美,有人批评自己,表明对方在某些方面很欣赏自己或对方很喜爱、关心自己,否则,谁也犯不着冒着得罪人的危险去批评别人;批评也是种赞美,它从侧面反映出你在许多方面是做得不错的,缺点错误仅存于某些小的方面,否则就用不着批评,而应该惩罚,兴师问罪了。

所以,当一个人受到他人批评时,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心平气和地听取对方的批评意见,看到批评对自己进步、成熟的重要性,勇敢面对别人的批评,对于合乎情理的地方进行积极肯定并确实改正,对于不合情理的意见,须保持冷静头脑,使之对自己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法则5 说“不”得讲艺术

赞美和说“不”应该是生活的必须,它们任缺其一,都会使生活失去原讦原味。说“不”在某些时候比赞美更重要,它就像在炎炎夏日,使你冷静清醒下来的冰水。在赞美别人时,需要说“不”,就勇敢的说出来。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的明君,而魏征则是敢于向皇帝说“不”的名臣。有一次,“大逆不道”的魏征竟然指责皇上李世民失信。“陛下曾说:‘朕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但陛下言而无信,自己就失信过好几回了。”魏征对李世民说。“寡人什么时候失信于人了?”李世民心中有几分不悦。“且听微臣细细道来。”魏征不慌不忙的说,“陛下登基之初,曾下令免去所有百姓欠官家的债务。可如今朝廷仍然追索秦王府的旧债,理由是秦王府的债权不属朝廷。陛下过去是秦王府的主人,现在虽贵为天子,秦五府的财物也应该属于官家所有。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追索呢?”李世民低头不语,显出沉思的神色。魏征见状,接着说:“刚才只是一例。陛下又曾降旨免除关内外两年之赋税,百姓闻之欢欣鼓舞。而今又降旨说今年照常征收赋税。朝令夕改,只会失人心于天下。臣以为,若想以诚信御天下,当从陛下始。”面对这种触犯龙颜的行为,李世民非但没有降罪魏征,还高兴的说:“爱卿说得好。寡人确实言而无信,幸好让卿家给点了出来,否则失信于天下,那就不妙了。”

魏征毫不隐讳,一针见血地向李世民失信于民的行为说“不”,李世民不仅不生气,还对他大加赞赏,并且心存感激地给予魏征很高的评价:“贞观以来,尽心于主,献纳忠谠,安国利人,犯颜正谏,匡联之违,唯见魏征一人。”李世民之所以这种做,是他认识到魏征对自己说“不”,其实从反面赞美自己是一个明君。因为只有明君,才可能接受臣于的诤谏。同时,李世民明白魏征是为自己的江山着想,君王的过火,臣子及时指出来,有利于治理国家。

所以,当别人的行为有错误,说“不”的赞美更重要,赞美容易使对方忽视自己的缺点,沉浸于赞美者营造的虚幻世界里,不利于他的进步。在对方出现错误时,还一个劲的恭维,这种赞美就有阿谀奉承,甚至居心叵测之嫌。

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指明君王的过失,却瞎扯胡吹,大放赞美之辞,实在是有害无益。要是这个时候,能多有几个如魏征般勇于向君王说“不”的大臣,秦朝可能不会二世而亡。

如果把赞美比作一杯热咖啡,使人感觉到温暖和幸福,那么说“不”则可称一杯澄明的冰水,使人清醒地看清自己的优点、缺点。

一味地赞美只会让许多人迷失方向。并且听了太多的赞美,就会使人上瘾,它如同毒品一样,需要的剂量越来越大,瓦解你的斗志,懒散你的身心。你对一个人向来只有赞美之辞,当他听惯、听得顺耳以后,你的其他话他就可能听不进去了。

当然,说“不”非常讲究技巧和策略。不加思考,随随便便的“No”只会使对方不怏。因为“No”代表着你反对他,否定他,不承认他。对方要是一个心胸狭窄、报复心又强的人,那么,只有对你深表同情——你惨了。

要想顺利地把“不”字说出口,使对方满意,不再为自己招来麻烦,还真得学上一两招。(1)以情动人

在办公室里,同事间借钱是屡见不鲜的事。要是你碰到一个平时关系不怎么好,口碑也不怎么好的同事,向你张开“虎口”时,你该怎么办?“没有!”你从此可能多了一个敌人。“找别人吧!”你以后就有事没事多往身后看几眼,当心被人放冷枪。“哎哟,老兄,真看得起我,我很想借你,不过我也没钱啊。咱们关系这么好,我也不怕家丑外扬了。每次工资下来,全被那口子悉数没收,只给生活费。你看!”你翻衣袋(当心翻出大钞)。

这种时候,声情并茂的哭穷是对付借钱的好办法。你那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定会让对方找到一种平衡和满足感。“唉,这小子比我还穷。更惨还是个‘气管炎’!”说不定他在心里还对你深表同情。

当你站在对方所持观点的依据上,坦诚布公,解除对方的疑虑,使他产生安全感和满足感,你的“不”字就可说出来了。(2)诱敌深入

有的时候,对方向你提出观点,要求是很荒唐很不切实际的,但是他自己却没有发觉。如果你单纯的表示拒绝,就有可能伤了对方的自尊心。

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很简单。你来做一次导演,从他提出的要求或观点出发,推导一个荒谬的根本不可能产生的结果。诱导他,让他认识到原来自己是多么的可笑。著名的装簧设计师荻罗就非常精于此道。有一次他接待了一位客户,这位客户坚持用一种与自己房间根本不协调的花布做窗帘,并且说它如何漂亮。要是碰到别人,一会苦口婆心,口干舌燥的去劝说客户放弃自己的想法。精明的荻罗就不。他闷声不响的把那种布挂到窗子上。那客户一看,唉呀,真难看!

荻罗没有说一个字,对方就自己请示换一种布,并听从荻罗提出的意见。(3)含糊其辞

明明白白的“No”难以说出口,那何不来点“模糊学”,使对方糊里糊涂、心甘情愿的就被你拒绝了。有一家公司招聘设计师。招聘主任用这样的方法来拒绝不佳的应征者。“哎哟,真是对不起,可能太累了,你这幅设计图我不大看得懂。你能回去再给我画一副我比较看得懂的,好吗?”

这种回答,在肯定了对方的水平的同时,巧妙的拒绝了他,让他满怀希望地离去。说不定第二天带着一副合格的设计图回来了呢。(4)黄雀在后

将对方的要求一口回绝,有可能让对方下不了台,觉得没有面子。那么我们可先肯定对方的一部分要求,给对方一些鼓励,让他放弃被拒绝的戒心,再出语说“No”。这种拒绝的方式,对方一般都会欣然接受。老太太玛丽亚是个非常热情的人。一天她对女邻居珊发生了邀请。“晚上到我家来玩,好吗?苏珊。”老太太殷勤地说。“行啊,你家那喷香的馅饼,我也好久没尝到了,不过我丈夫今天刚回来。”

苏珊的丈夫新婚不久就因公务赴国外,至今快二个月了。随便想一下,老太太自然明白什么意思,也就乐意被拒绝。

法则6 巧用迂回解困境

领导与下属,一般就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但如果是自己能力所不能达到的,有损自己利益的,或是领导没有发现危害性的要求,做下属的就要勇于说“不”。碰到的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上司,你何不学学魏征,说“不”的一味的顺从,恭维奉承更能赢得上司的尊重、好感和信任。(1)欲擒故纵

上司拒绝下属容易,下属拒绝上司就很难。因为拒绝有可能使上司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威严受到质疑。当上司提出要求,而我们又没有直接拒绝的话,我们可以委婉地陈述一些理由,否定支持他要求成立的依据,明理的上司自然会放弃自己的要求。某公司的经理召开了一个确定新商标的讨论会,这个新商标由经理一手策划。本已经决定了,现在开个会,只是走一下形式,以示民主。“先生们,今天就新商标的事向大家征询意见,请大家勇跃发言。我这里选了一个,大家面前的就是。”经理说着从桌子抓起一张纸扬了扬,说:“这个旭日商标,大家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吧。迈克尔先生,你认为如何?”“很好!”营业部主任迈克尔笑着答道。经理接着又问了其他几个部的主任,大家都表示赞同。“经理先生,我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有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说。他是出口部的职员,叫史密斯,因出口部经理正在国外谈生意便由他替上。“这个商标很不错,充分了重视了我们的贸易伙伴日本,但是他却忽视了亚洲最大的我们正努力开拓的中国市场。由于中日的特殊的历史关系,中国人怎么能够容忍一个像日本国徽似的商标在国内出现呢?所以,这个商标考虑得不太周到。你认为呢?经理先生。”经理愣了一下,沉思片刻以后,微笑着说:“这个商标有欠妥的地方,商标得重新设计,就交给你们出口部负责吧,你们比较了解国际市场。”

在这一次说“不”中,史密斯利用了迂回战术,欲擒故纵。先称赞商标做得好,下了经理心理戒备的武装,接着巧妙地摆出确凿的事实,权衡这个商标的利弊,不动声色地否定了它。

这样,既充分维护了经理的自尊心,又从大局出发,指出该商标的害处,使经理心甘情愿地接受手下的意见,放弃自己的观点。(2)不攻自破丰臣秀吉,是日本慕府时代权倾朝野的摄政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没有人敢对他说个“不”字。有一次,丰臣秀吉突然命令下属准备一下,次日随他上山采蘑菇。这可让他的一帮部下急坏了。如今已过了采蘑菇的时节,山上的蘑菇早没了。但是采不到,老虎一发威,可不是闹着玩的。下属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他们到附近村落里紧急收购了一批蘑菇,并把它插到了丰臣秀吉要来的地方。第二天一大早,丰臣秀吉便带着下属们来采蘑菇了。“啊呀!这蘑菇真好,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好的蘑菇!”丰臣秀吉赞叹道。“其实这蘑菇是他们怕大王您采不到而降罪,昨晚连夜插上去的。”其中一个下属乘机“告密”。丰臣秀吉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说:“农民出身的我,怎么会看不出其中的蹊跷。大家为了我而辛苦了一夜,这份苦心,我又怎么会怪罪呢?为了感谢大家,这些蘑菇就分给你们去品尝吧!”

面对这个没人敢说“不”字的人物,聪明的下属们巧用心机,让他自动放弃了自己不切实际的需要。属下的行为,使丰臣秀吉明白了属下的一片苦心。这份苦心又是对丰臣秀吉无声的赞美,赞美他拥有的权力和地位。他有支配下属生死的地位,他们不择手段地来满足自己的愿意。想到这些,丰臣秀吉自然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那些下属拒绝的行为,也达到了赞美的效果。

所以,当你的上司向你提出了你不可能做到的要求,只要你做出竭尽全力为他的要求忙碌的样子,领导一般都会发现自己的要求过份了,而主动放弃他。虽然你拒绝了上司的要求,但同样会博得他的好感。

法则7 真诚相待巧说“不”

部下对领导说“不”难,领导对部下说“不”就极为轻松容易了。但是,不能因为你是领导,就一点都不顾及部下的感受,使人家难堪。这样的领导,是不会赢得员工的尊敬的,有的只是忌恨和离心背德。

对部下说“不”,既要保持自己的工作原则,又不能伤害部下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充分展现自己作为领导的风度。(1)巧言善色二战中同盟国三巨头之一的罗斯福,曾担任过海军部的一个要职。有一次一个跟自己关系密切的部下向他打听海军部在加勒比海建潜艇基地的计划。

这个部下的要求或许只是出于好奇,但还是让罗斯福感到为难,告诉他吧,就违反了工作原则;不告他诉呢,又可能伤了对方的自尊心。罗斯福不愧是罗斯福,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来,我告诉你!”罗斯福故作神密的向周围看了看,压低了声音。对方见状,连忙把头凑了过来。“你能保密吗?”罗斯福好像不放心的问。“当然能!”那人赶忙回答。“那我也能。”罗斯福笑着轻声的对他说。对方愣了一下,接着与罗斯福对视了一眼,两人都爽快的大笑起来。

对部下说“不”,也要讲究一个“巧”字。“巧”就是灵活多变,抓住对方的心理,顺坡下驴,使对方没觉察时就被你拒绝了。同时,心怀“善”字诀,即使部下被你拒绝了,也不会怀恨在心,你那友善的态度消除了他可能产生的敌意。

说“不”是赞美,罗斯福对他的部下说“不”,是从反面来赞扬了部下能遵守军队纪律,他的潜台词是:我们都能做到保密。这样就在笑声中消除了部下可能产生的误会。(2)兵不血刃

直截了当的“不”字说出来,会给部下造成很大的挫折感。那么,巧妙的利用身体语言,给对方于暗示,让他自动放弃,尽管“不”字没有说出口,却达到了拒绝的目的。这种方法,在领导拒绝下属中比较常见。

有的部下,喜欢找领导诉苦,婆婆妈妈,絮絮叨叨个没完。要是你直接拒绝他,他还有可能更来劲,缠着你闹个不休。对付这种人,最好是闭上嘴巴,关上耳朵,随便摆两个“造型”,包你能拒敌于千里之外。有一对夫妻,感情已经破裂了。发现问题的妻子很想用话语打动丈夫的心,使他们能够重新开始。但做丈夫的念及旧情,不忍直接将妻子赶走,所以只好在妻子喋喋不休的时候,不停地按摩眼角。这是人们感到疲惫心烦时常做的动作。“你是不是很累?”妻子关切地问,接着便闭上了嘴。“没什么。”丈夫摇摇头。妻子又接着说开了。没一会儿,丈夫又做了刚才的动作,妻子见状马上闭口。如此重复几次,妻子识趣地走了。

丈夫尽管嘴口没说“不”,但用动作把“不”明明白白的摆了出来,这种无声的抗议比口头语言产生的威办更大、效果更好,因为对方无法抓你的小辫。

一般说来,人们在听话时做揉眼窝,压太阳穴动作,是在暗示对方:“我很累,我不想听你说话!”这种动作,能让对方兴趣骤减,继而自动放弃。

另外,作领导的还可以用一些“领导动作”来暗示对方,比如跷二郎腿、抱肩、大声的咳嗽、挪烟灰缸等。只要频繁的做这些动作,你就可以将自己好像毫无意识做出来的动作,刻意的传递给对方,达到兵不血刃拒绝对方的目的。(3)李代桃疆

当领导的你,当部下提出的要求你汉有直接满足时,何不转换一个思路,用其他方式来满足他。人们一般都有一种补偿心理,这种补偿心理就决定了你可以用比较现实合理的方式来满足对方不切实际的要求。即使对方本来的愿望没有达到,但总得到了一种补偿,并且你的努力他看在眼里,自然会记在心头,甚至感激你。因为你的行为表示你对他的重视,使他获得一种心理平衡和满足。“王科长,这太不公平了!我在厂里快二十年了,怎么每次分房都没我的份?”职工老王气愤的对房管科王科长说。“哎哟,是不合理!”王科长翻了一下资料,“都怪我们工作疏忽了。这样吧,明年厂里新房的钥匙我第一个给您送去。并且这个季度有一次公费旅游,老王您没事就去吧。”“说话算数!”老王换了脸色、笑了起来。明年有房住,今年能旅游,何乐而不为。

应酬

八面玲珑的应酬技巧是现代生活中一门最高尚的艺术。应酬有术,大家都能互蒙其利,生活愉快;应酬无方,则只能千金散尽,孤了终生。若你深谙应酬之道,你的工作和事业必能一日千里,更上一层楼。

法则8 善于制造欢乐气氛

在社交中,人们喜欢令人欢悦的场面,而能够制造欢乐气氛的人则更受欢迎。

以下方法可帮助你成为社交场上的活跃人物。(1)夸张般的赞美

老朋友,新同事见面后,不免介绍寒暄一番,这是个极好的活跃气氛的机会。借此发表一番“外交辞令”,把每个人的才能、成就、天赋、地位、特长等作一种夸张式的炫耀与渲染,这可使朋友们感到自己深深地为你所了解、所倾慕。尤其是利用这种方式把他推荐给第三者,谁也不会去计较真实性,但你却张扬了朋友们最喜欢被张扬的内容。这种把人抬得极高,但又没有虚伪、奉承之感的介绍,会立即使整个气氛变得异常活跃。(2)引发共鸣感

朋友、同事相聚,最忌一个人唱独角戏,大家当听众。成功的社交应是众人畅所欲言。各自都表现出最佳的才能,作出最精彩的表演,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寻找能引起大家最广泛共鸣的内容。有共同的感受,彼此间才可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气氛才会热烈。所以,你若是社交活动的主持人,一定要把活动的内容同参加者的好恶、最关心的话题、最擅长的拿手好戏等因素联系起来,以免出现冷场。(3)有魅力的恶作剧

善意地,有分寸地取笑、调理朋友,并不是坏事,双方自由自在的好戏,超脱习惯、道德、远离规则的界限,享受不受束缚的“自由”和解脱规律的“轻松”,是极为惬意的乐事。恶作剧具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它起于幽默,导致欢笑。人们在捧腹尽欢之际,会深深地感谢那个聪明的、直爽的制造者。(4)寓庄于谐

社交中需要庄重,但自始至终保持庄重气氛就会显得紧张。寓庄于谐的交谈方式比较自由,在许多场合都可以使用。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同样可以表达较重要的内容。当年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国民党谈判代表刘斐先生时说:“你是湖南人吧!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哩!”这番话顿使刘斐先生的紧张心情减去了一大半,打消了拘束感,紧张的会谈气氛也因此缓和了下来。(5)提出荒谬的问题并巧妙应答

生活中,总是一本正经的人会给人古板、单调、乏味的感觉。交谈中,不时穿插一些朋友们意想不到的、貌似荒谬而实则极有意义的问题,是很好的一种活跃气氛的常识。

也会有人时常问你一些荒谬的问题,如果你直斥对方荒谬,或不屑一顾,不仅会破坏交谈气氛、人际关系,而且会被人认为缺乏幽默感。

学会提出引人发笑的荒谬问题并能巧妙应答,有助于良好社交气氛的形成。(6)带些“小道具”

朋友相聚,也许在初见面时打不开局面,而陷于窘境,也许在中间出现冷场。这时,你随身携带的小道具便可发挥作用。一个精致的钥匙链可能引发一大堆话题;一把扇子,即可用作帽子,又可题诗作画,也可唤起大家特殊的兴趣。小道具的妙用不可小瞧。(7)制造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漏洞

漏洞是悬念,是“包袱”,制造它,会使人格外关注你的所作所为。精力集中、全神贯注,待你抖开“包袱”之后,人们见是一场虚惊,便会放心地付之一笑。(8)适当贬抑自己

自我贬低、自我解嘲,这种战术是最高明的。往往是老练而自信的人才采取这种方式。贬抑会收到欲扬先抑、欲擒先纵的效果。众人将在哄笑声中重新把你抬得很高。自我贬抑既可活跃气氛,又能博得他人好感。(9)故意暴露一下“缺点”

在社交生活中,你可以偶尔故作滑稽,或搞出一副大大咧咧、衣冠不整的样子;或莽撞调皮、佯装醉汉、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等等。这些“缺点”,平素在你身上不常见,人们突然观察到这种变化,会有一种特殊的新鲜感,你的收得拢、放得开的举止会令人捧腹大笑,对你刮目相看。(10)不妨伤害一下对方

经验证明,彼此间毕恭毕敬的夫妻未必就没有矛盾,而平日吵吵闹闹的夫妻可能会更亲热。朋友间也是如此,若心无芥蒂、毫无隔阂,开句玩笑,贬低一番对方,互相攻击几句,打几拳、给两脚,并不是坏事,反倒显得亲密无间。社交中,心无戒备、偏见、恶意的攻击与伤害,会使朋友、同事更加无拘无束、诙谐、戏谑中的“君子风度”,最能活跃气氛。

当然,若要社交的气氛理想,除在形式上做文章外,最主要还在于内容的新颖、别致。内容本身充满活力,活动才会活泼、欢快。

法则9 妙用“杯酒释兵权”

林语堂博士曾说:“中国人的快乐概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蜜。”这是指吃一顿饱食之后上床睡觉的满足感,也的确是很多人都认同的人生乐趣。

不过,自古以来,中国人的饮食问题,实在并不这么简单。因为,婚丧喜庆要吃,送往迎来还是要吃,这其中的人情应酬有多少学问呢?现在,这个忙碌、追求效率的工商社会,更是讲究吃了,君不见五步一家酒楼,三步一家“大排档”,还有大大小小的洋快餐……

当然,除了满足口腹之欲,享受人生乐趣之外,恐怕“餐桌战术”才是人们大宴小饮的真正目的。

一般人常说:“要抓住丈夫的心,就要控制他的胃。”“爱是照顾全家的肚子。”这真是民以食为天的最好写照。一个贤惠的家庭主妇尚且要运用“美食战术”来维系家庭幸福月,将在外,求其百战百胜,怎能不讲究“纯吃饭”、“豪门宴”、“洗尘”、“饯行”……等等饭局的战略运用呢?《战国策》上有则小故事:齐桓公某次夜半肚子饿,厨房易牙趁机大显身手,做了一顿五味谐美的宵夜进献给桓公,这一餐吃得齐桓公龙心大悦,易牙先生从此平步青云,在朝廷中担任要职。

人在饮食的时候,心情最平和,什么话都好说,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从前的皇帝,懂得在饮食中利用“杯酒释兵权”,今天的主管和属下,要联络感情、化解纠纷,也非吃不可。所以,要小心喔!——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当你在利用“美食战术”应酬时,可也要注意别人的“陷阱”。

做生意的人“利”字当头,谁有钱谁就当老板,所以现实得很。因此,为了调资金、开支票、应付贸易纠纷、发展事业……等,都不得不与工商界朋友或客户交际应酬。

我们谈过:见面三分情,酒足饭饱之际,什么都好说。所以,这交际应酬的方式,最好是餐宴。然而,早午两餐,由于时间的限制,大家匆匆用餐,实在不方便深谈;那么,夜幕低垂,一天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彼此聚聚,享受一顿美味的晚餐,顺便不着痕迹地进行“晚餐会谈”,这确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商业晚餐因此应运而生。看市街上栉比鳞次的餐厅,每当华灯初上,人潮蜂拥而至,我们就可以想见这种商业晚餐是越来越流行了。

应酬本来就是一门大学问,用商业晚餐来表达应酬的现象,学问就更大了。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视“对象”而制造“气氛”,比如说:来的人是交情较厚的友客,不妨“纯吃饭”,这样显得轻松自在、倍增情谊;假如食客是率众而至,又是一般交情,则乡之以“自助餐”,随意又尽兴;如果宴请的是上司或重要人物,就办个隆重的“豪门宴”,满席珍馐,将你的诚意和敬佩之意完全表达,酒足饭饱之余,必使那些大人物对你另眼相看,自然就有可能好处多多。

升官发财人人渴望,但君子爱名利,仍应有所不为、取之有道才是,否则玩弄权术,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最后总是众叛亲离。在餐桌上做文章,不但实际有效,同时吃吃喝喝之际,但凭举署拿杯,几句好话,即使“交易”不成,人情还是在,再怎么都不可能伤和气。所以,只要能在事前探听一下客人的口腹之好,大家吃得满意,就一定能宾主尽欢,这多简单、得体、痛快。

不过,百密常有一疏,你请了李四,漏掉张三,或是答应李四,忘了孙六,本来很好的应酬良方,反而成为得罪别人的口实,就划不来了,并且,还要注意“过犹不及”的原则。所以,当你准备请客,或是接受邀请时,都应该仔细斟酌——该不该去?要不要请?不必要的应酬餐宴还是推掉吧。免得让你的孩子高叫“爸爸回家吃晚饭”!

一饭解千难

社会应酬有各种利器,“美食战术”的厉害,前面已谈过,自不在话下。然而,上顿餐宴的确有如此作用吗?怎么可能“一”饭解千难呢?

其实“一饭”的真义,是指它的无形价值。换句话说,是凭借一顿餐叙来建立彼此的友谊,达到沟通的目的。

由“一饭”而定交情,往后,便可凭这份交情而得到别人的帮助,使任何困难迎刃而解。现今虽已进入讲求现实的商业社会,但人们厌恶“势利”的共同心理,还是存在的,所以,如果在平时不多结善缘,等到急难关头才“无事不登三宝殿”,四处请求救援,恐怕你只能得到别人幸灾乐祸的眼光。

许多人在交际中,偶因一时错误或其他因素而得罪朋友,这时候,也可以安排个饭局来解开彼此的心结。而且,越是人世深、阅历广的人,越懂得这种在餐桌上解纠纷的学问。

不轻易低头是大丈夫的本色,但勇于认错却境界更高。一顿饭、一杯酒,筹交错间尽释前嫌,赔罪的人既不尴尬,受礼的人也面子十足,如果还有通情识趣的陪客在旁边美言,则这一餐饭的功用,就更不只眼前这一点点了。

世间多少的僵局难处,都可以通过一餐刻意安排的饭局来化解,多少敌意相同的人,也能因为同桌共餐而握手言欢。有人戏称餐食与共的朋友为“酒肉朋友”,意味着这等朋友是唯利是图的假先生。然而,能够慎选朋友,细挑餐宴,再善用“餐桌战术”,说不定使你得道多助的,正是这些人呢!

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朋友聚会,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可以有助于您求人交际的成功。(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清主次。即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6)察颜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颜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7)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法则10 平息干戈打圆场

需要打圆场的事总是很多,有时要为自己的过失找圆场,有时要为别人的争执吵闹当“裁判”,如果弄得不好,只会火上浇油,不仅不会息事宁人,还会扩大事态。(1)劝架的原则

两个朋友争执,非要你裁决不可,如果逃避,反而会同时得罪两个人。那么在功架时,怎样做才有效呢?有三条原则:

原则一:不盲目劝架。讲不到点子上,非但无效,还会引起当事人的反感。要从正面、侧面尽可能详尽地把情况摸清,力求把劝架的话讲到当事人的心坎上。

原则二:要分清主次。吵架双方有主次之分,劝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对措词激烈、吵得过分的一方要重点做工作,这样才比较容易平息纠纷。

原则三:要客观公正。劝架要分清是非,不能无原则的“和稀泥”。不分是非各打五十大板,笼统地对双方都作批评,这不能使人心服。(2)“和稀泥”的技巧

一般来说,不能“和稀泥”,但对无关大是大非的小争执,作为第三者,就应该“和稀泥”。“和稀泥”有三种技巧:

技巧一:支离拆分。如果双方火气正旺,大有拔剑弩张、一触即发之势,这时,第三者即可当机立断,借口有什么急事(如有人找,或有急电),把其中一人调走支开,让他们脱离接触,等他们消了火气,头脑冷静下来了,争端也就趋于平息了。

技巧二:“欺骗蒙混”。太真了,反而误事,碰到这种情况,第三者就应随机应变,以假掩真,然后顺水推舟,变难堪的场合为活跃、融洽的场面。

技巧三:以情致胜。第三者可以拿双方过去的情分来打动他们,使他们主动“退却”。或者以自己与他们每个人之间的情谊作筹码,说:“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你们闹僵了,让我也很难过,就看在我的面子上,握手言和吧。”一般说来,双方都会领第三者的这个面子的,顺梯就下了。(3)怎样为别人打圆场

有时双方处于尴尬的境地时,第三者若是以巧妙的角度为双方打个圆场,可以变凝滞的气氛为轻松活泼。中国的一位老诗人严阵和一位青年女作家访问美国,在一所博物馆广场上散步时,恰巧有两位美国老人在旁休息,看见中国人来,他们很热情地迎上来交谈。其中一位老人为表达对中国人的感情,热烈地拥抱那位女作家,并亲吻了一下。女作家十分尴尬,不知所措。另一位老人也抱怨那老人说,中国人不习惯这样。那拥抱过女作家的老人,像犯了错误似的呆立一旁。老诗人赶忙上前微笑着说:“呵,尊敬的老先生,你刚才吻的不是这位女士,而是中国,对吧?”那老人马上笑道:“对,对!我吻的既是这位女士,也是中国!”尴尬气氛在笑声中烟消云散了。(4)怎样替自己打圆场

为自己打圆场最主要的是不刻意回避掩饰。如果是细枝末节的问题,不妨用转移目标或话题的办法,岔开别人的注意力。如果别人己有所觉察而问题并不严重,就稍作解释。如果性质较严重而且引起了别人的不快甚至反感,就要立即诚恳地致歉,然后较为郑重地作些解释,当场予以解决,拖得越久,后果越不好。

法则11 利用电话巧应酬

电话应酬可使我们达到随时随地与友人保持面对面说话的效果,当我们的话语通过电波传到他人耳中的时候,我们不会像登门拜访那样仓促,也不会因为对方请你进屋而感到为难。(1)电话应酬时是看不见对方的表情和动作的(现在如香港、日本、美国等地方已出现一种电视电话。它不仅可以看到对方的动作,也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甚至可以看到一些文件的内容,目前仅限于会议用途),对方是否在微笑,或者在做其他的一些事,这一切都无关宏旨,最大的好处是不受拘束,交谈比较轻松。但是正因为不知对方的反应,我们在交谈时,更要小心、机警,必须在通话中学会随机应变。(2)正因为看不见对方的反应,只靠耳朵的敏感,所以,声调就成为第一了。也许,你平时可能被称为彬彬有礼,但有一天,你却会在电话中招来失礼的结果。因为在电话应酬中,由于看不到对方的容貌,自己的地位容易被自己忽略,从而不注意到双方间的现实地位,这样,则会招来不必要的失败。正因为如此,声调的作用就被得到重视了。柔和的声音容易讨人好感,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各传呼公司中,那些为客户服务的传呼小姐,我们乍一听,就可以感觉到她们是受过专门训练的。

用电话应酬,作伪的机会也多。某名女士便以伪造特殊声音出名,她所用的声调,可以使人意识到她的意思,比如她不想应邀出外,就用一种分明很有睡意的声音,间接拒绝对方的邀请。

既然电话应酬是看不到对方的,当我们听电话时,会出现一种极强的“视觉联想”,这一点必须引起大家的注意。(3)用电话来应酬,也应时刻清楚它并不像面对面应酬一样,而是有时间方面的限制。

在要用电话应酬前,我们应该把重要事项预先做成记录,并在心底默念一遍,以免在拨通交谈后,忘了讲话内容。

在提到专有名词或是数字、字母时,不妨要求对方把它记下来,以免浪费时间。还有,我们要打电话前,应先明了对方这个时候是否方便接听,避免他的休息时间或在工作高峰期打扰他,也可以让他有较好的心境来接听我们的电话。(4)电话应酬过程要避免长时间进行,以免使对方有一种“疲劳感”——应付性的应酬总会影响到其质量。

时常听见有人说:“不是我不想挂断,而是对方一直不挂断,所以我就不好意思挂断……”其实、我们不能只因为这个原因而迟迟不挂,或许对方也正有此意呢,当然,其中的技巧也需要我们去探讨的。(1)打电话时要简短,而且声音要柔和。我们不知道别人有多忙,或甚至认为施压给他为理所当然,这是不对的。千万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打电话时,要保持柔和、轻松和确实,并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表达你的目的,然后结束。如果你遵循这个原则来打电话,别人会很乐意在办公室里接听你的电话。(2)打电话时,要注意周围的嘈杂声,例如电话的声响。旁人的谈话,或是你吃三明治所发出的声音。吃喝的杂声进入话筒后会扩大,这会今电话线彼端的人感觉烦躁。(3)如果你已经拨了一通电话,但是没联络上,你应重新再拨,不管没联络上是谁的不对。如果你拨错了电话,不要对被你打扰的人发出不悦刺耳的声音,“啪”地挂掉电话。你应该迅速柔和地表达歉意:“非常抱歉,我打错电话了。请你不要见怪。”再挂掉电话。如果你表达了歉意,别人就不会心生忿恨了。(4)准时拨电话给忙人,这对他比较方便。如果你欲与某人联络,而直接打电话到办公室找他,一定要问:“这时候打电话给你方便吗?”如果时间不恰当,你可以重新约个时间再联络。他可能在赶时间,或是办公室里有客人,或是正在参与某项活动,所以没办法接听你的电话。也可能你打电话给他时他在,但是因为没有秘书,或者他有其他约会,因而不方便接电话。所以你一定要问他:“这时候打电话给你方便吗?”这是非常重要的事。(5)注意听对方在说些什么。当你接听电话时,不要一边看其它报纸,或是阅读放在桌上的一篇报告,否则你会错失重要的谈话内容。对方也许已注意到你的兴致不高,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样一来,谈话时间就会拉长,比原订长了很多。保持轻松,要有适当的间歇,这样电话就会愈快结束,当然也就愈能称心如意。(6)不要突然转身与办公室里的其他人说话,因而打断电话。当你料想必是你的电话时,你的注意力是与你交谈的人最在意的问题,你应该示意秘书或同仁去接听。同样的,当你约了别人来办公室商谈某事,却在这时候一直打电话,这种举动实在无礼且没效率。(7)如果你打电话给外省市的某人,并请求协助,或者试图向他推销一个观念,你必须确定他是否该回你的电话。当然,电话费应该由你来付,而不是他。举例来说。如果你从纽约打电话到旧金山找某人,这个人正好不在办公室里,最好不要要求他回你的电话,否则你必须负担那笔昂贵的费用。你应该问明他何时会有空,然后再打电话给他。如果留言请他务必回你的电话,要声明由你付费(当对方请你回电话时,你可别以为电话费很便宜)。打长途电话恳求某事,一个小型企业的老板可付不起这笔电话费呢!(8)对无趣的来电者要有礼貌。电话已经很普遍,你一定会经常接到推销东西的电话,要避开这些电话很不可能。来电者也许令你不舒服,因而遭到不必要的斥责。但他们通常是年轻人,才开始创业,斥责他们实在太残忍,因此当有人来电推销东西时,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告诉他:“听着,我不需要任何中介服务或股票咨询。我的这个部门管理得不错,不过我还是很感激你的来电。你的声音很不错,我们也谈得很融洽,看得出来你很细心,我虽然帮不上忙,但仍祝你好运。希望你的业绩卓越!”然后挂掉电话。因为有如此的赞美,相信对方将会满心喜悦,而不会生闷气!

法则12 拜访也要讲策划

拜访既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不妨在我们的生活计划中,安排一定的时间,到朋友家里拜访。不过,为了保证拜访的顺利与成功,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注意事项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下列几方面:(1)既然到别人的住处拜访,那么就要对他的嗜好、风格、观点以及生活习惯等等表示尊重,尽可能地去了解对方,尽可能地去欣赏对方所喜爱的事物。如果对方所处的环境使你非常不舒服,那么,你可以及早离开,或是下次不再来拜访。但在没有离开以前,不要有任何不满的或厌烦的表示。因为这次拜访完全是你出于自愿,对方并没有强迫你要接受啊。但是如果能够对于别人的趣味、风格等等也都有欣赏的能力气也都有接受的雅量,那倒是一种容易和别人相处的好条件呢。(2)自己对自己的仪容举止始终都要加以检点。即使来往频繁,非常熟识的时候,也不要粗心大意。有许多人最初给人的印象很好,到熟了之后,就“不拘小节”起来。把自己的坏毛病、坏习惯、坏品格都展览出来,那实在很使人失望的。所以,周全的礼貌,整齐的仪表,文雅的举止、和亲切的表情,谦虚诚恳的态度等等,并不是表面的装演,并不是虚伪的做作,而应该把它们当做我们终身保持的修养,当做我们品格的不可分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在初次见面的时候,使别人对我们印象很好,以及和我们相处日久之后,对我们的印象更好,越来越好,而不是先好后坏或越来越坏。(3)去拜访对方,尽量避免使对方不便,尽量避免给对方添麻烦,尽量做到对他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要多听对方谈话,做对方喜欢的事情,对对方的问题,遇有必要的时候提供一些有益的意见,或是报告他一些与他有关的消息。譬如,对方家里有病人,就可以探问一下他的病状,看看自己能否介绍一个很好的医生,或是有效的药品。如果对方需要旅行、运动或购买什么物品,那么我们就试想一下,我们有什么知识或经验可以提供出来给对方做参考。如果我们需要对方为我们解答问题,或是提供有益的意见,那么我们除了向他真诚致谢以外,还要对他做相应报答,找机会为他服务。如果在我们拜访的时候,遇见对方有困难,我们就要尽力地去帮助他,替他解决或减轻他的困难。(4)关于在拜访的时候是否应该携带一些礼物,那要看各地的风俗习惯,有的地方,每次拜访都要带一些礼物,像新鲜水果或糖果饼干之类。有的地方,并没有这种习惯,但如果对方家里有小孩,不妨带一些糖果饼干或玩具去给他们的小孩。如果自己从外地旅行回来,有时,带一些各地的土产送给对方,这常常是很受欢迎的。不过,如果对方并不喜欢这一套习俗,那么,就要尊重对方的看法,什么东西也不必带去了。但是,如果确知是对方非常喜欢的东西,那就不妨偶然买点送去。例如对方特别喜欢的食物。或是对方最喜欢搜集的邮票、标本等等。

如果你送去的物品是对方很难找到、求之不得的东西,那会给他带来莫大的愉快。自然,友谊并个是专靠馈赠米维系的,但适当的馈赠,也不失为发展友谊的一种方式。(5)拜访的目的主要是发展友谊和维系友谊,而并非为了结束友谊,所以在言语态度上要特别小心,尽量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如果有什么意见冲突之处,也要加以保留,有机会慢慢再谈。更忌讳的是暴躁、粗鲁、口出恶言,那就得到相反的效果了。(6)友谊的发展需要相当的时日,所以不要心急,也不要对朋友要求太多。一切都要自然地发展,如果你单方面的感情发展得太快,快到对方跟不上,那么对方就可能对你产生疑惧和顾虑,反而不敢跟你太接近了。

人际交往又是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的。时间作为一种过程,对于在这一过程中的交际者同样能产生作用和影响,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一般说来,这种时间因素是通过人的心情起作用的。

交际时间对人的心情的影响有几种情况:一是有特定意义的时间,比如生日、庆祝日、纪念日等,对人心情能赋予特定的情绪影响;二是持续时间,时间的长短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带来一定影响,进而又影响到人们的情绪;三是情感性时间,也就是人们的情绪最易波动的时间。在上述时间内进行的交际活动,如果忽略了时间因素的影响,或者在一些十分敏感的时间内做出不合时宜的言行,就难免得罪人。

很显然,反映在时间上的不适宜而得罪人,说到底是人们的心理状态在起作用,时间不过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已。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把握时空就是把握人的心理;有违时空就会触发人的不良心理情绪,也就会得罪人。其一般规律是,在人们处于心理不佳状态的时刻,自身易于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而说出一些不当的话得罪人;同时对于他人的不合时宜的言行也会反应十分强烈,易被得罪。

总起来看,在以下时刻是较易得罪人的:(1)心情烦躁时

人们的心情常常有起伏变化,喜怒哀乐,有晴有阴。当心情好的时候,交往成功的希望就大得多。因为在这时候,人们的心情好,兴致高,接受和包容各种意见的机理也健全和博大。哪怕是刺激性较强的方式和言行,也能容忍,不至计较,不会造成不良后果。可是,当人们的心情不好,心事重重,十分烦躁时,他们对于外界信息的接受就会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对于那些反面的信息就会持排斥反感的态度,说话带刺儿,得罪人。有个姑娘失恋了,心情很坏,几天不吃不喝,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个劲的哭。因为她太爱他了。一位女工来劝她吃饭,她就是不说话,最后她烦了,气冲冲地说:“我不听,我不听,别烦我了,让我清静一会儿好不好!”女工被闹了个红脸,不高兴地退出来。另一位不甘心又进去,说:“我说你就是多余为他流泪,当时我就说过他不是个好东西,你不听,怎么样?应了吧!你到现在还这么痴情,太傻!”没等她说完,姑娘嚯地坐起来,恼火地说:“我不用你管,你走,我不想见到你,你幸灾乐祸!我就爱他,就为他流泪,不要你管!”几句话使这位碰了一鼻子灰,悻悻然地退了出来。

你看,好心没有好报,为什么?就是因为她的这几句话说得不是时候,影响了彼此的关系。(2)感倩冲动时

与不顺心情绪相比较,感情冲动表现要激烈得多。每到这时,人们感情的潮水滚滚而来,理智已经毫无约束能力。在这时,如果有人与之对垒,他们就会不计后果,针锋相对,做出强烈的反应,说出一些很有火气而刺伤人的话来,把人得罪了。在正常的情况下是决不会说的话,在冲动时却会轻而易举地说出来,造成不良后果。有这样一对夫妻,平日里相敬如宾,关系很好。可是有一次,妻子背着他,用公家的汽车办私事,在外面撞了车,也没有和他说。他作为这个单位的领导,群众议论说,别看他要求别人那么严,对自己就宽多了,要是没有他的话老婆敢要车?其实,这件事他一点也不知道,他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一听说这事就窝火。他气咻咻地回到家,立即质问妻子车子的事。妻子见他这个样子,像审贼似的,就不满地说:“瞧你那眼睛瞪那么大,干啥,吃人哪?”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吵起来,妻子不但不认错,还胡搅蛮缠,他的火气更大,上去就是一巴掌,说:你给我滚出去!我一辈子不想见到你,这些伤感情的话一出口,妻子也生气地出了门,从此再也没回来,两个人的关系破裂了,最后离了婚。

在感情冲动情况下的言行是最容易出格儿的,而有失分寸的气话,对方听来很伤感情,所以很易得罪人。(3)自鸣得意时

有时候,有的人顺风顺水,平步青云,也有的运气亨通,财源滚滚。这时,他们就易于不冷静,变得忘乎所以目空一切说话办事不谦虚,甚至表现出高人一头,骄矜傲慢的姿态。以这种情绪与人交往就难免得罪人。有一青年干部很能干,后来他停薪留职,办起了私营公司,几经起伏,终于发达起来。可是自此以后,他见的世面大了,也就不那么谦虚了,财大气粗了,出则小汽车,手持大哥大,后面跟着女秘书,总之很讲派头。有一天,一位过去的朋友来看他,他的秘书进来通报,他正在看报纸,不耐烦地说:“没看我正忙着吗,就说我有事,改日再来!”没想到这个人跟了进来,用讥讽的口气说:“如今有钱了,摆起谱来了,老朋友都不见了!呸!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不喜欢见你呢!”说完生气地转身就走,把这个经理晾在那儿。从此他又失去了一个朋友。还有一位学者,在求学时十分谦虚,对他的导师也十分尊重,导师也在他身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后来,他成了气候,当上了某业务部门的领导,开始骄傲起来,目中无人,连他的导师也不放在眼里。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他的导师也在场,他大言不惭地说,今天的成就完全是自己奋斗的结果,连导师的名字都没有提一句。他的导师在台下听了,摇了摇头,站起来走出了会场,从此再也不承认他是自己的学生。

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忘乎所以时,他们的言谈举止便会流露出一些叫人难以接受的东西。特别是比他们差的人,面对这种居高临下的气势,人们会感到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不能忍受。

综上所述,当人们的情绪不稳定,或认识偏激,又受不良情绪支配时,就容易做出一些非礼、失当的言行,这时,不良的情绪与不当的言行相结合,就会大大地伤害人,得罪人。

法则13“带个春天”去探病

探病可称之为特殊的拜访。特殊之处,在于我们的拜访对象是个病人。

健康是人生奋斗的基础,疾病则是健康的大敌。一个人的健康被病魔夺去,或健康因病亮起红灯时,除了肉体饱受了折磨外,更得承受才智无从发挥及能力难以施展的痛苦,世上再没比这更蚀人心志的了。因此,生病的人就格外需要关心和安慰。体贴和温馨虽不能治病,却能使病中的阴暗时光出现希望的生机。因此,当你的朋友生病时,何不“带个春天”去探病呢?

人都需要友情,尤其是因疾病缠身而失去健康的人,更需要朋友。一份诚挚的关怀能令愁容转为笑靥,更可使忧郁的心境变为快乐。所谓朋友,就是当你灰心失望时扶持鼓舞你,当你病痛软弱时体贴慰解照顾你的人。肯在你病中殷殷探望、切切关怀的朋友,就更值得珍视了。

如果你的朋友在家养病,探病之前别忘了先打个电话,询问一下病人的作息时间;要是你的朋友在住院治疗,最好先问清楚医院规定的探病时间再去。

进入医院时,无论是走路或说话,也不分是在走道、电梯或病房中,动作、声音都应轻轻地而不可大声喧嚷,以免吵到他人。

探病者如果人数较多,应尽可能或站或坐在病人看得到的一边,免得病人因需不时转动头颈而感到疲倦;假使有别的人陆续来探病,自己最好早些告辞,不要使病房中挤满了人,反增加病人心理上的不安。

在病房中停留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15~20分钟为最合适。当然,如果病人是因外伤如骨折等被困在床上而感到无聊时,则不妨留下来多陪陪他。

有时医生或亲属可能请求你陪伴病人数小时,那你就应尽量留在病人看得到你的地方,当他需要休息时,你可以翻阅报纸或看看书籍,尽力表现得自在、安心和愉快,不要让病人觉得你留下来是件勉强的事情。

探病时最值得留意的是,不可当着病人的面谈话病情,也不可与旁人窃窃私语,那样会让病人误以为他自己的病况严重而影响病情。

总之,探访病人时应尽可能避免刺激他,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将快乐带给病人才是探病最重要的目的——也就是我们说“带个春天去探病”的意思。好话好颜,惠而不费。

俗语说:“祸从口出。”短短四个字已然道尽说话技巧的重要性。一句话说得婉转得体,能令人受益无穷,终生感念;相反,出言不慎,用词失当,很可能就会冒犯或伤害人,甚至造成永难弥补的遗憾。探病时尤其应该小心“口舌”可能引来的祸事。

一般人在探病时,总会这样问:“你好一点了吧?”或说:“你觉得怎么样了?”这一类的话并没有什么不对,可是常会引得病人追述他的烦恼和痛苦,实在和探病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探病的本意是为了安慰病人,减轻他的痛苦,却因问话不得当,反而令病人陷于痛苦忧烦中,那不是适得其反了吗?

所以,当你去探病时,不妨改口说:“看见你,真高兴。”或者也可以说:你的气色很好嘛,除非病人自己愿意细谈得病的经过,否则的话,你应避免追问,最好找些轻松有趣的话题,谈些他认识的人和事,或谈谈你和他共同感兴趣的事物,抒解他的病中愁怀,才是探病者的任务。

和病人谈话需要技巧,缠绵病榻上的人都渴望能够早日康复,因此,当你去探望时,不管病人的情况严重到什么程度,千万别大惊小怪,表现出哀伤无救的样子,那会叫病人受不了的。你应该鼓舞他说:“真希望你早日病愈,现在办公室有好多事都需要你来处理……”这种说法往往能带给病人很大的信心和希望,无形中就会产生一股克服病痛的力量,而忘却病体的苦楚。

有些人去探病时,表现出一副忧心忡忡,眉头紧蹩的凄苦样子,甚至当着病人面前泪眼模糊,这是非常不应该的!悲观和消极的表情,对病人的心情会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即使明知病人病况严重,也应竭力控制自身的情绪,把乐观的信念传达给病人。

有个真实病例很值得我们借鉴:一位患者因轻微的肠胃病住院治疗,他的一位要好的朋友去探望,也许是因为太关

心的缘故,那位朋友每次去绷着脸,显得非常难过,并且常提起某人曾因胃病死去,某人又已住院多久而医生始终束手无策等等……这位病人被说得对自己的病毫无信心,也以为自己永远不会好了,心理压力愈来愈重,终至无法承受而自杀身亡。

由此可见,探访病人时的态度和话语,对于病人的影响力极大,不可轻视,也不能不谨慎!生病已经够难受了,如果去探望病人不能给他精神安慰,增加他的信心,却反倒加重他的负担,倒还不如不去的好。事实上,去探病本就不该多说无益之言,一旦开口,就要以“好话好颜”相对。病人的情绪是敏感的,有时也可能显得难以忍受。但是,健康的你应该体谅他,何必让病人苦上加苦,痛上加痛呢?

小小礼物表寸心“送礼”在社交生活中是少不了的,也是表达感怀之意或关切之情最直接的方式。诗人黄庭坚说:“鹅毛千里赠,所重以其人。”可见礼不在大,心诚则灵。小小礼物表寸心,送给朋友的礼物尤其如此。

一个人缠绵病榻,所要求的实在有限,一颗关怀的心,加上一份小小的礼物,就是对他的最大安慰了。

不过,礼物虽小,却不可不在选择上下功夫。送礼之前,最好先探问病人的需要和喜好,以免送之不当,反倒犯人禁忌。

比如,带一束花去探问病人,可以使病房的气氛明亮美丽,很能表示友谊、同情和慰问之意,不过送给病人的花应该选择颜色柔和、愉快,而香味不要太浓烈,以免刺激病人,带来过敏反应。散枝易插放的花比较合适,小巧而显得欣欣向荣的盆景更受欢迎。

送花是探病最传统的方式,但其中也有一些忌讳必须留意:如不可送代表不吉利的花朵;白色或蓝色和香味过浓的花也不宜采用;象征康复快速的剑兰、玫瑰、菊花等,探病最适宜。

食品如点心、水果等也是颇受欢迎的探病礼物。不过,送吃的东西时,应先探知是否为医生所允许可进食的。

送给产妇的礼物,则以水果、浴巾、浴衣、婴儿用品、奶粉较为适宜。探访长期卧床的人,则可以带一些有趣的书、杂志或画册等。书籍是困在床上的病人打发无聊时间和排遣寂寞最好的礼物,但是,送前应预先了解病人的兴趣所在,才能选送合适。另外,送给病人看书用的架子也很不错,可以方便他在床上阅读书报。

刚病倒的朋友,去探望他的人很多、但卧病日久,就不免会被疏忽,此乃人之常情。然而,体贴周到的人必然了解养病期间更需要关切和友谊。当然,天天去探病,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是不太可能的,每日送礼也会带来不轻松的负担。但如果能不时地打个电话、寄张慰问卡或写封信鼓舞病人,也是相当经济、有效且受欢迎的精神礼物。

送礼才能表寸心,但最重要的仍是在“情”、在“意”,而不在于礼物的“贵”和“重”。友情是病人的最佳心理治剂。只要有希望,人就可以从病榻上站起来,我们应该不吝于一双安慰的手,伸给生病的朋友!

法则14 搞点“花样”来送礼

送礼既然是一门艺术,自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很有奥妙,绝不能瞎送、胡送、滥送。根据古今中外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起码我们应该注意下述原则。(1)礼物轻重得当。

一般讲,礼物太轻,又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但是,礼物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注意。除了某些爱占便宜的人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谢绝,或即使收下,也会付钱,要不就日后必定设法还礼,这样岂不是强迫人家消费吗?如果受礼人家中不甚宽裕,无异于给人出难题。如果对方拒收,你钱已花出,留着无用,便徒生许多烦恼,就像老百姓说的“花钱找病”,何苦呢?因此,礼物的轻重选择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2)送礼间隔适宜。

送礼的时间间隔也很有讲究,过频过繁或间隔过长都不合适。送礼者可能手头宽裕,或求助心切,便经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门去,有人以为这样大方,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细想起来,其实不然。如果受礼者是爱占小便宜的人,他当面会说你好话,背后说不定会妨忌你的大手大脚,说你坏话。正派的人,虽不会说什么,但却可能会怀疑你这样大方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不再与你深交。另外,礼尚往来,人家必然还情于你,岂不也增加了人家的经济负担。一般来说,以选择重要节日、喜庆寿诞送礼为宜,送礼的既不显得突兀虚套,受礼的收着也心安理得,两全其美。(3)了解风俗禁忌。

送礼前应了解受礼人的身份、爱好、民族习惯,免得送礼送出麻烦来。有个人去医院看望病人,带去一袋苹果以示慰问,哪知引出了麻烦。正巧那位病人是上海人,上海人叫“苹果”跟“病故”二字发音相同,送去苹果岂不是咒人病故。由于送礼人不了解情况,弄得不欢而散。鉴于此,送礼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以免节外生枝。例如,别人结婚时,不要送钟,因为“钟”与“终”谐音,让人觉得不吉利;对文化素养高的知识分子,你送去一幅蹩脚的书画就很没趣;给伊斯兰教徒送去有猪的形象作装饰图案的礼品,可能会让人轰出来;给意大利人送菊花,给日本人送荷花,给法国人送核桃,都会引起外宾的反感。(4)礼品要有意义。

礼物是感情的载体,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谢、或祝贺、或孝敬、或怜爱、或爱情等等。所以,你选择的礼品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物非同寻常,倍感珍贵。实际上,最好的礼品是那些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意义或耐人寻味的小礼品。比如,我们为住院的朋友送去一束鲜花,定能使其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远方的同窗寄一册母校的照片,定能唤起他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给爱好文学的朋友送上一套名著,必然使其欣喜若狂,爱不释手;为心上人送去一条漂亮的纱丝她会含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