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得六项世界最具的科学家:苏颂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13:45:29

点击下载

作者:管成学,赵骥民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独得六项世界最具的科学家:苏颂的故事

独得六项世界最具的科学家:苏颂的故事试读:

序言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共同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引子

1988年11月19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县还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这个小县城的主要街道上,悬起了大幅的横标:“热烈庆祝苏颂创建水运仪象台900周年!”“热烈欢迎来自国外的专家、教授!”“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苏姓宗亲!”

县政府招待所、华侨宾馆和各主要旅馆,也都张灯结彩,从楼上挂起了许多彩带和标语,人们敲锣打鼓,以示庆祝。

上午8时,从华侨宾馆、县政府招待所、交通宾馆等旅馆,走出了一队队会议的代表。他们中有满头华发、八十高龄的新加坡苏氏公会理事长、老华侨苏金声先生,有灵顶生光年过古稀的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张舜徽教授,有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陈泓……

马路两旁站着列队欢迎的中小学生,他们手持花束,载歌载舞;县政府礼堂的台阶上,身穿礼服的乐队高奏迎宾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和省、市报纸的记者纷纷赶来,争先恐后地举起相机,灯光闪闪,快门咔咔,说明这是这个县城从没有过的盛会。

县城里最热闹的还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县城西北部的芦山堂,它修建并粉刷一新。这是一座三进双护厝的古府第,高高翘起的房脊,振翼欲飞的屋檐,廻廊环绕的庭院,告诉我们这里居住的肯定是一个古代的名门望族。大门正中悬挂着全国政协副主席苏步青题写的“芦山堂”的大字匾额。“芦山堂”因位于葫芦山下而得名。福建省《安溪衡阳苏氏族谱》对芦山堂有如下记载:“光诲公所建故宅,坐丑向未兼癸丁,其地在同安县内西北隅,平中穴起一星(山)高2丈,长20丈,形似玉枕,此穴星之最贵者。穴后百余步起一星(山),高3、4丈,穴前80余步起一星(山),高5、6尺。三星(山)相连,势似葫芦,故为葫芦山。”其宅名芦山堂。

芦山堂始建于五代后晋开运元年(994)稍后的时间里,由漳州刺史苏光诲所建。宋代靖康初年(1126)苏颂的儿子苏携到明州(宁波)去任职,被金兵所阻,回不了润州的家,只好到福建老家暂住,芦山堂尚保存完好。

绍兴二十三年(1153),朱熹到福建省同安县任主簿,他所看到的芦山堂,只是故宅基址了。

元代苏姓子孙修复了芦山堂,元武宗至大年间(1308—1311),苏姓为政府解送粮款,中途被盗贼所劫,被治罪祸家,芦山堂又成废墟。

现存的芦山堂是民国初年(1912)所建,面积750平方米,其坐向、位置、房舍皆按原式样。现又由同安县政府与海外苏姓子孙捐资,修缮一新,迎接同安县有史以来最盛大的学术研讨会。另一个车水马龙、人群熙攘的热闹地方是新建的苏颂科技馆,这是一个六层大楼,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题名。馆内陈设着苏颂的生平事迹图片与水运仪象台模型。为修建苏颂故居芦山堂和苏颂科技馆,苏姓华侨捐献了大笔资金,同安县政府拨了专款。

这位被海内外专家学者如此重视的科学家创造了什么样的成就呢?这位深受家乡人民热爱的先贤,给他的故乡曾留下了一些什么呢?给他的故乡和中国人民带来什么荣誉呢?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什么样的精神财富呢?这就是本书要讲的故事。

出生于名门望族

苏颂,字子容,出生在福建省南部同安县的世代官宦之家。

苏颂入闽的始祖叫苏益,苏益是隋代太子少保,邳国公苏威的八世孙。苏威曾任江南巡抚、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宰相)等高官,后贬为光州刺史,居河南固始县。黄巢起义时,由河南固始,入镇福建,始有福建之苏姓。

苏益,生于公元875年(唐乾符二年),少年时读书习武,因父功而得官,20岁即任山西显州刺史。黄巢起义后,封威武军先锋将,都统军使,与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一起,开赴福建。

唐代灭亡,五代之乱起,苏益与其子苏光诲避居同安县永丰乡葫芦山下。1988年重修的苏颂故居——芦山堂,就是苏益三子苏光诲所建。虽几经兵火,多次重修,但其基本建筑,始终未改。

苏颂入闽的第二代先祖,有光谊、光谓、光诲三人。光诲是苏颂的高祖,曾任泉州都统、漳州刺史、左卫将军等职。公元977年(太平兴国二年)因屯田功,追赠上将军、武陵候。娶林氏,生佑图,即苏颂之曾祖。

苏佑图,曾任漳州司马祭酒(教官),后因功升御史大夫,死后赐司空,代国公。娶张氏,生三子:仲昌、仲华、仲周。苏颂对曾祖有很深的印象,他曾将曾祖烧毁起义军名册,救活千人一事,讲给长孙苏象先听,象先写入了《魏公谭训》一书。

苏仲昌是苏颂之祖父,对苏颂亲行教诲,影响甚大。苏仲昌被举贤良,中进士;历任阁门氏候、左屯卫将军、提点荆湖南北两路刑狱,后任宜州、邵州、复州知州。又追赐太子少师、太师、福国公。

苏颂在家训专书《魏公谭训》中说:“已过古稀之年,仍梦祖父教诲之严,常惊呼而醒。敬仰思慕祖父之父,虽终老梦寐未曾忘也。”苏颂的广博学识,与祖父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苏仲昌娶刘氏、翁氏,生七子:弦、绅、维、经、绎、綑、綎。苏绅是苏颂之生父。

苏绅,生于公元999年(咸平二年),卒于1046年(庆历六年)。1036年(天禧三年)中进士。历任宜州推官、大理寺丞、太常博士等职。1039年(宝元三年)任史馆修撰、擢知制诏(起草诏令、赦书),1040年(康定元年)充辽太后生辰使;1041年(庆历元年)入为翰林学士,改龙图阁学士,知扬州;1046年(庆历六年)由吏部郎中升侍读学士、集贤殿修撰,知河阳。感疾而死,卒于河阳。年仅48岁。追赐少师,封魏国公。娶陈氏,生子:衮、颂、棁、兖。

苏颂的母亲,是杭州知州陈从易的长女。他的外公是北宋名臣,曾任荆湖南路转运使、知制诰、知广州等职。著有《泉山集》、《中书制稿》、《西清奏议》等书。由于母亲生于官宦诗礼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对苏颂的成才,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苏颂能成为渊博的学者,伟大的科学家,与青少年时代父母的精心培养是有直接关系的。

苏颂曾在“感事述怀诗”中,回忆父亲教他读书的故事:我昔就学初,髫童齿未龀。严亲念痴狂,小艺诱愚硕。始时授章句,次第教篇韵。蒙泉起层澜,覆篑朝九仞……

其意是说我往昔读书的初期,留着乳发,牙未换齐。严格的父亲爱我学习劲头之憨傻,用简单的知识教诱我愚钝的心灵。开始教我诵读章句,后来给我讲授篇章与音韵。像蒙蒙的泉水涌起求知的波澜,期望用筐筐的覆土,堆起九仞的高山……

苏颂为这首诗写的注文是“我生五岁,艺公口授《孝经》,古今诗赋皆成诵。又令从诸父(各位叔父)教学,不数年而颂《五经》,习《尔雅》,知声律。”可见,苏颂幼年就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

苏绅十分懂得“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道理。他每到一地任官,都为苏颂请最好的教师,让各位叔父、名人子弟与苏颂共同读书,以便互相切磋,砥砺前进。苏颂在“感事述怀诗”中写道:十三从师友,群彦得亲近。箕裘裘素风,兰芷渐腴润。

其意是说从13岁开始有师友伴读,俊杰之材得以亲近切磋,继承了先辈儒雅的风范,成长得如兰芷般油嫩丰茂。

苏颂的自注说:“先公宰无锡日,即县厅西圃,开学舍,延诸生,郡进士华直温、新安闽从艺辈数人同结课。予十三岁,与叔父宣甫(苏缄)、山甫同砚席,预课试。后两年,先公通判洪叫,又延乡先生万君特讲书。予与诸父及临川蔡元道,元翰昆弟,皆同厅学。”苏颂的两位叔父与华直温、蔡氏兄弟,后来在吏治和文学方面,各有所成,都是英杰之士。

苏绅虽然对苏颂施教严谨,但并不死守封建规法。当苏颂反对他的主张时,他能充分考虑孩子的意见,改变自己的决定,鼓励苏颂坚持正确的做法。

宋代乾元节,父亲苏绅任知制诰,可以荫一子为官,想让苏颂任官。苏颂不仅自己不肯,还劝弟弟们也励志科举,凭自己的才能考取,而不靠父辈的门荫为官。最初,气得苏绅大骂苏颂:轻视朝命,教唆二弟,不忠不孝。冷静之后,又认为苏颂的决定,是勇于进取的有为之举,给以鼓励。

在苏姓父辈中,对苏颂影响较大的还有他的宣甫叔苏缄。少年时,他们同桌学习,互相砥砺;长大后,书信往来,互赠茶砚,志同道合,亲密无间。苏颂学识渊博,有儒雅之风;苏缄驰骋沙场,有帷幄之谋。

宣甫叔送给苏颂端苏匣,苏颂写诗致谢:镌砻圭角制尤精,岂为微瑕用便轻。且赏岩珍终耿介,休思人事有亏成。宣甫叔被贬房州,苏颂也写诗赞扬其忠勇:解组(印绶)从戎五完城,壮谋期欲荡蛮腥。数奇不意同飞将(李广),肺腑因何学卫青。报国有心犹慷慨,谪官无闷但沉冥。竹林此日重相过,高论时欣侧耳听。

后来,1048年(庆历八年)苏缄回润州(今镇江),与苏颂一起祭奠苏绅,在坟前写诗道:五里平郊烟霭衬,泪流坟土泣英魂。近年忠义心如铁,不负平生教育恩。

可见,苏缄与苏颂感情之亲笃,对苏绅教养之感激。

后来,苏缄知邕州,充皇城使。为了保卫邕州,血战四十余日。城破后,亲杀全家三十六人,然后,自焚而死。宋神宗听到苏缄壮烈牺牲的情景,不吃午饭,泣不成声,感叹说:“近世忠义之臣,如苏缄者,罕见其比。”

赠奉国军节度使,谥忠勇,赐都城甲第,良田十顷。封其子为阁门祗侯,召对便殿。褒奖苏缄之忠勇,鼓励子继父志。又改任缄子为殿中丞,通判邕州。

后来,宋神宗命苏颂到外地任官时,再次谈起苏缄的英勇就义,依然感情沉重,潸然泪下。苏颂也将苏缄的壮烈捐躯,写入《魏公谭训》,让后代子孙,人人牢记,代代相传。

苏颂生活在这样一个勇武忠烈的闽南望族、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他不负父辈之期望,发愤攻读,终成大业。

晚年他写诗,回忆自己青年时期刻苦攻读的情景:估毕自忘劳,攻坚常切问。六经日沉酣,百氏恣蹂躏……笔枯手成胝,眠稀目生晕。

抄写的笔秃了,手磨出了茧子,夜以继日地苦读,眼睛常常发生眩晕。“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砥砺出。”苏颂终于在1042年(庆历二年)考中进士,开始了生命史上一个新里程。

科考与初仕

公元1040年(康定元年)4月14日,宋都东京(今开封)处处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东京的宫城装扮得最漂亮。南向的丹凤门城楼上,高悬着两排巨大的红灯,每排12个。五个拱形的门洞上也都悬挂着一排灯笼。门楼两侧的垛楼,插着各色的彩旗,迎风招展。丹凤门向南直通过旧城的朱雀门,是东京有名的御街,笔直宽广。御街两侧的酒楼、店铺,鳞次栉比,都换上了新的酒幌,粉刷了牌匾。御街东侧的相国寺门前,车水马龙,万头攒动。朱红色的寺门大开,上香的人们擦肩接踵,青烟缭绕,诵经声嘹亮高亢。

玄武门东北方的良岳和新场面西南角上的金明池也都装扮一新。

良岳上的苍松古柏都缠上了彩带,挂起了鸟笼;金明池中碧波荡漾,龙舟画舫,鼓乐齐鸣。汴河上的天汉桥与虹桥,挤满了游人。桥上彩旗飘飘,桥下舟船队队。东京城在迎接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原来4月14日是乾元节,宋仁宗赵祯下诏书,举行盛大的庆典。

按宋代的祖制,乾元节要恩赐近臣,苏颂的父亲苏绅在中书舍人,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令、敕书,可以不经科举考试荫一子为官。苏绅想推荐苏颂入仕。

在东京西冈中书舍人苏绅的家宅中,发生了一场争论。父亲苏绅从皇宫兴高采烈地赶回来,坐在客厅里,一边品茶,一边让仆人去唤苏颂。苏颂听说父亲呼唤,急忙跑到客厅,向父亲躬身施礼,然后问爸爸:“父亲大人为何这样高兴?有什么吩咐孩儿?”

苏绅喜形于色地向皇城方向拱手说:“皇上圣恩浩荡,乾元节推恩近臣,念我随侍左右,日夜辛劳,命我荐一子为官。我想举你入仕。”

此事出乎苏颂意料,他先是一愣,然后略思片刻,恭恭敬敬地对爸爸说:“我自信明年春试一定能考取,不愿靠父亲的荫庇为官。”

苏绅听后,十分生气地说:“你为何如此轻狂?荫子入官,是皇帝之恩宠。不从者,为不忠,为父荐你,应子从父命,违抗者为不孝。不忠不孝,乃纲常之大逆!”

苏颂见父亲盛怒,立即跪下解释说:“皇上爱臣之心,父亲怜子之意,孩儿一定牢记于心。然而,父亲曾以圣人之言教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孩儿要磨炼自己,学习礼颂,不急于当官。”

苏绅见儿子热心于科举,觉得也是有志之举,就叫苏颂去叫两个弟弟。苏颂到书房,见到苏棁、苏兖,告诉他俩也应该立志科举,不要靠父荫入官。两个弟弟素来敬重哥哥,也没有从荫为官。

时光荏苒,冬去春来。1042年(庆历二年)又是大比之年。天下举子,云集京师,考于贡院。

苏颂因为父亲苏绅是主考官之一,必须举行别试,他的考场不在贡院,而在南庙。

苏颂在去南庙的路上,回忆起自己上次考试的失败过程:十八岁时参加府试,主考官是吴育大人,试题是“吹汾迎寒贼”,主考官特别表扬了他识题见解与知识渊博,不仅被录取而且同幢的士人也争相传颂他的《吹汾迎寒赋》。

第二年春天的省试,主考官是盛度大人,试题是“斗为天之喉舌赋。”主考官已在阅卷时批为优等,但核对时点检官发现“闻”字的四声读错了,而未被录取。三年来,自己刻苦攻读音韵之学,不仅熟记于心,而且,可证古人之误。发明良多。此次成竹在胸稳操胜券。

参加南庙考试的只有几人而已,考场十分平静。苏颂展卷一看,试题是“论《周礼》之名数。”五经中的典章制度,正是他所学之重点。他先释经文,后述汉代郑玄之注,再阐唐代贾公彦之疏。文章洋洋洒洒,左右逢源。

主考官欧阳修、张方华批阅苏颂试卷和问答之后,都十分高兴。

欧阳修说:“非尽记《周礼》之疏,不能如此生之善对也。”

张方华说:“吾所试题,非通天下之奥,穷制作之源者,不在首选也。”

主考官一致推荐苏颂为第一名。欧阳修提笔在考牒上,写下两行遒劲的大字:“才可适时,识能虑远、珪璋粹美,是为邦国之珍;文学绝深,当备朝廷之用”。

苏颂完全凭自己的学识,走入了仕途,开始了他勤政爱民的官宦生涯。

苏颂中进士后,最初补宿州观察推官。后来祖父苏仲昌病逝,其父苏绅于1043年(庆历三年)守孝金陵(今南京)。皇帝为了照顾他们父子尽孝,命苏颂于庆历四年改知江宁县。苏颂任江宁知县期间,在惩办贪官,减轻赋税,教民简讼等方面,皆有政绩。

江宁任满,苏颂于1049(皇祐元年)调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市),任留守推官。此时,恰巧苏颂的主考官欧阳修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他对苏颂的品德、才干十分赏识,委以重任。苏颂处事谨慎,不负所托,南京政绩,堪称邻郡楷模。

应天知府欧阳修的家中正在宴请客人。没有金樽玉盏,山珍海味,只有家产几样禽蛋与蔬菜。不是高朋满座,猜拳行令,而是只有两个客人,谈得笑逐颜开。

老者是前宰相杜衍,少者是现任推官苏子容。

欧阳修对杜衍说:“子容就职以来,精勤于政,恪尽职守。文牍簿籍,井井有条;狱讼赋税,了然于心。一经阅览,修不复省矣。”

苏颂受宠若惊,立席拱手说:“恩师谬奖,学生资质愚钝,虽竭尽所能,亦错谬难免。深望两位先辈鞭辟教诲,提掖扶持。”

杜衍也不推辞,边饮边谈,将他几十年为政经验,一一说与苏颂。他最后强调说:“古今民心持公论,为政最习为身谋”。

欧阳修连连点头,苏颂再次起身拱手说:“晚生将终生牢记。”

欧阳修批语苏颂说:“本府既以诸事相委,自当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剔除夙露,不必哀矜。”

杜衍连连摆手说:“欧公差矣!您下有副守签判、六曹参军诸官,子容为属官之末,怎敢大刀阔斧,只有事事谨慎,处处精心,才能确保无误。”

苏颂再次起身举杯说:“我敬二位先辈一杯!生我者父母,荐我者欧公,知我者杜老也。”

谈至深夜,三人才各自散去。

编撰《本草图经》

公元1053年(皇祐五年),苏颂召试馆阁校勘,调京师(今开封),开始了青灯黄卷的古籍编撰工作,苏颂在使馆、集贤院校书9年,生活十分清贫,做了大量的工作。

据《续资治通鉴》和《宋会要辑稿》记载:1061年(嘉祐六年)计完成黄本书6494卷,补白本书1950卷,这8千多卷编定的古籍中饱含了苏颂的心血与汗水。

苏颂在整理古代典籍时,最大的贡献是编校古代医书,特别是编撰《本草图经》一书,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作出了特殊贡献。

1055年(嘉祐二年)八月,枢密使韩琦上书皇帝,请求选拔熟悉医书之儒臣与太医编校古代医书。宋仁宗赵祯下诏设置校正医书局,命掌禹锡、苏颂、林亿、张洞等人,为校正医书官。嘉祐三年又增秦宗古、朱有章等共校医书。

据韩琦奏书与《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共校医书12部,《灵柩》、《太秦》、《甲乙经》、《广济》、《千金方》、《外台秘要》、《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诸病源候论》、《神农本草》。这是中国医药典籍的第一次雕版印刷,它就是后世视为珍宝的宋元木刻祖本,这些书能流传至今是苏颂等先人的功绩。

苏颂负责校订的是《千金方》和《神农本草》两书,他在校订后,分别写了序言。从序言可知,他做了许多需要的工作。

他纠正了前人以为“本草”一词出自班固叙《黄帝内经》:“本草石之寒温,源疾病之深浅,乃经方之语,非本草之名。”他认为本草之名,始用于《汉书·楼护传》:“护少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此处所用“本草”乃中医之药名。

苏颂为我们留下了整理古籍的范例,至今仍在沿用。

苏颂在校订中,所引医药之书,将作者、篇名附于卷末,为我们留下了整理古籍中注明原材料来源的优良传统。

苏颂与掌禹锡等用14个月的时间,对《开宝本草》做了许多增补,新编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旧药983种,增补药82种,定新药17种,总计1082种。将药物品种与应用范围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苏颂在校订古代医药典籍时,深感本草著作没有药图的缺陷。后上书皇帝,尖锐地指出:药物产自四面八方,语言各异,名物不同,势必造成混乱,真伪难辨。如将虺林当蘼芜,以荠苠当人参,古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人用药皆买自商人,商人购于山野,从来不问采自何处?什么品种?像这样用药治病,势必用错害人。

他又指出唐代《新修本草》与《天宝单方药图》都是附有药图的,但是,药图现已全部失传。所以,他建议皇帝向各州、县地方长官下达诏书,命令全国的医师与药农,采摘各地草药,画出药图,写上文字说明,连同实物送到京师的校正书局,作为编写本草书的原始资料。

宋仁宗收到苏颂的奏书,十分高兴。他批复给校正医书局的诏谕,嘉奖了苏颂的建议,对校正医书的掌禹锡等人给以不同赏赐,从金银绢帛到笔墨纸砚。

1060年(嘉祐五年)9月,校正医书局里一派喜气洋洋。掌禹锡正在讲述他与苏颂被仁宗皇帝召见的情景:“皇上英明仁爱,慈惠元元。读过苏大人的奏书,立即传诏全国各州县,按子容兄所奏,命各地官府与医师,采摘药物做标本,按药农所述,对根、基、苗、叶,逐一说明,并画出药图,以供参考。”

苏颂也兴高采烈地补充说:“皇上先问《补注神农本草》编撰之收获,又问诸君之辛劳。勉励我等一定要超过前人之本草,造福于百姓,致康于万民。”

秘阁校理林亿关切地问:“内宫传闻皇上圣体欠安,二位亲聆圣谕,近瞻龙颜。快告我等,以安惴惴之心。”“主上可能偶感风寒,现已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对张洞、秦宗古、朱有章三位大人的近况,一一询问,可见圣上对医书工作,了如指掌。”掌禹锡一面回答林亿的询问,一边让随侍将皇上的赏赐抬进来。

张、秦、朱三位一听皇上问及自己,个个喜形于色,问掌禹锡和苏颂,皇上都问些什么?

苏颂笑着回答:“圣上问三位大人各编撰与校点哪一部类,对三位大人的青灯黄卷之劳,传谕慰勉。”

他一边说一边把用黄绢包着的赏赐品分给大家。各位恭恭敬敬地接过赐品,向着金殿方向连连下拜。然后打开黄绢,对金银都不感兴趣,反倒对端砚宣纸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仁宗皇帝的诏书传到州、县,各种药物的标本、文字说明,分批送到了京师校正医书局。药品越送越多,堆积了满满的三个仓库;各种说明文字也堆上了六位医书校定者的书案。

掌禹锡提议由苏颂主持对药品标本的鉴别和文字说明的编撰,各位一致表示赞同。

苏颂也不推辞,开始了仔细检查和考核各地送来的样品,审定医师与药农的说明文字。

审定与考核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劳动,来自各地的药物样品,常常是同一药物所叫名称各异,到底哪种名称正确,这就要求审定者既有本草学的浓厚功底,又对历代本草图有全面的了解。而苏颂正是这样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

苏颂带领林亿、张洞等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将药品按《嘉祐本草》的类别,一一梳理。对于一物而杂出诸郡者,同名而形状全别者,皆考证古代本草书,参酌当代药农的意见,做出正确结论;对于实物与旧本草图不符者,皆以实物为准;药物之命名产生歧疑,多数考证古书,如陆英与葫芦花即以《岭表录异》加以论证;药物产地以旧书所载为先,现今所送的产地亦列其后,如菟丝原产朝鲜,现送者出于冤句;奚毒古书记其产于少室,今送者产自蜀地;采药时间也多有矛盾,都采用两存其说的方法。

苏颂致力于本草类科学研究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医师、药农们的不同意见,他能够考察清楚时,则尽量考察清楚;一时不能考察明白时,则两存其说,以待后人的进一步考察。这种科学的态度,也是他编撰的《本草图经》能取得重大医学成就的原因之一。金秋九月,首都汴京一派繁荣景象。承平多年的京都市民,家丰人足,享乐之风渐盛。苏颂家西岗一带的民居,不断翻新扩建,许多青砖青瓦的四合院,起了画栋雕梁,翘脊飞檐的新楼阁。金银装饰的车辇,高马轻裘的富商,不时从苏颂的宅前疾驰而过。

苏颂的青瓦房,在四周楼阁殿堂的对比之下,显得更低矮寒仓。苏颂上朝与外出,既无高头大马,又无玉辇华车。他总是徒步疾行,来去匆匆。

苏家是一个大家庭,六世同堂。他的祖母许国太夫人、母亲魏国太夫人还健在,他的二叔、二姑也健在,叔伯兄弟、姐妹及其儿孙数十人。长孙苏泉先已经娶妻生子,所以六世同居。贫穷疾患,无以为生的亲友,凡来投奔,他都亲切接纳。这样,仅仅靠他月俸一万七千铜钱,是难以供养的。

9月中旬,苏颂整理了一天药物说明,累得头昏眼花,校正医书局已一片黑暗,他才起身回家。

走进家门,先去祖母、母亲房中问安,然后回妻子房中休息,见妻子辛氏一脸愁云,苏颂急切地问道:“家中出了什么事吗?”

辛氏强装笑颜说:“没有什么事情,快去用饭吧。已经劳累了一天,用过饭好早些安歇。”

苏颂感到妻子一定遇到了难处,只是她不愿意烦扰自己,才故意隐瞒。就进一步追问:“我整天忙于编写医书,家庭重担全由夫人支撑。有了难处,是应该告我的,闷在心中,您会生病的。”“祖母七十大寿还十天,三姑月底又要出嫁,嘉儿的媳妇又要临产……,而您的月俸早已用完。”辛氏连连叹息地说。

苏颂虽然任官多年,但是,既无金樽美酒,也无玉盘佳肴。现在,就是粗茶淡饭也难以为继了。

苏颂急得在室中来回踱步,苏氏世代官宦,孝悌传家。祖母的七十大寿不能没有庆典,三妹的婚礼也不能没有陪嫁。而辛夫人为了贴补家用,已经当掉了陪送的首饰,苏颂想到这里,深感对不住辛氏,为了养活这数十口人,他决心申请外调,做个州县长官。

调离繁华的汴京,生活费用可以节省许多,大的州郡长官俸禄也比秘阁校官高许多。但是,一想到正在编撰的本草药典,他又犹豫起来。是他建议皇上征集本草标本、药图与说明文字的,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大部分药物已考证鉴别完了,说明文字也已整理就绪,在这功亏一篑之时,自己离开呕心沥血编撰的巨著,确实不忍离去。

苏颂是个性急的人,他饭也不吃,就直奔富弼的宰相府。

富弼在客厅中接见苏颂,两人感情笃诚,性格直率。“子容深夜造访,定有要事相告。”富弼还没等苏颂坐稳,就急切地问道。“晚生家大人多,众口嗷嗷,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京华虽美,乃富人之居。子容早已申请外调,迟迟未见圣谕。特请富公再为陈奏,早得善郡。”苏颂也不寒暄,单刀直入地说明了外调的请求。“苏大人任职校书,已经九年,九年未调,前所未有。未调之因,是您的校书功力无人可比。苏大人校定《风俗通义》,其功有五:以私藏校官书,定为十卷,此其一;据《后汉书》等典籍,理出作应劭之生平,此其二;据庚仲容《子抄》和马总《意林》,考其内容,得篇名二十,此其三;评述文献价值,切中要害,此其四;考证卷次,勘正谬误,此其五。”“读君《校淮南子题序》,知其收罗崇文、蜀川等七种旧本,反复比勘,终于理清已多年混淆的许慎、高诱两注。这样的难题,除君之外,谁人可解?将您调离馆阁,老夫难舍啊!”富弼滔滔不绝地讲述苏颂的校书业绩,苏颂反而沉默无言,不好再言请调了。

客厅中静默了片刻,富弼又说:“苏大人不仅通今博古,学富五车,而且冰清玉洁,点尘不染。您写给陈颜升学士的校书诗,老夫也早就读过。京国重阳册府家,正披愤史猎菁华……自怜高阁穷年业,青简刊雠未有涯。

九年青灯黄卷,埋头故纸的生活应该结束了。明天早朝,老朽就奏明圣上,为君选一善郡。”

苏颂来时,由于着急,忘记了饥饿。现富弼答应他明天奏明皇上。他立即感到饥肠辘辘,腹响如鼓。就连连拜谢,告辞回家了。

嘉祐六年(1061)正月,苏颂告别汴京,结束了九年的教书生涯。他把本草书籍的收尾工作交给掌禹锡等人,到颍州任知州去了。

三月五日到达颍州,所属县、镇仍属在颍州西湖,欢迎苏颂,为他接风洗尘。

苏颂在颍州任职两年多,勤政爱民,恪尽职守,深得百姓的爱戴。

第一年的九月,掌禹锡亲自到颍州看望苏颂,告诉他本草书已编撰写完了,共20卷,目录一卷,请他撰写序言。

苏颂也在颍州西湖上为掌禹锡设宴,两人相对而坐,边饮边谈。“禹锡兄是校正医书局的长官,子容位居其下,怎敢越位而为,撰写序言?”

我虽位居贤弟之上,但校正医书之事,所涉甚少。堆积如山之药样,皆贤弟一一鉴别;层层叠叠之送稿皆贤弟梳理考辨。我怎能贪天之功为已有,冒名撰序!“我今年元月,即已离京,此后医书编撰全由吾兄一人领导,子容更不敢掠人之美,请兄见谅!”苏颂坚决推辞,不肯撰序。

掌禹锡有些激动地说:“贤弟离京之时,20卷正文已经编订就绪,后9个月只是抄正、校勘、编撰目录。贤弟亲历鉴别考证之苦,才能写出书中创新所在,望贤弟勿以自谦为私,而淹没医书之美!”

苏颂见掌禹锡感情笃诚,言之有理,就不再推辞。两人经过商量,将新本草书命名为《本草图经》,苏颂撰写了序言。

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9月修成的《本草图经》,全书收载药图933幅,附单方一千余种,增新药一百余种,是一部承前启后的伟大药物学著作。《本草图经》首先吸收了医经类的精华,如在泽泻条引《内引·素问》以汗解热的内容;在桂条引《甲乙经》治发痒内熨的药方;还多处引述了王叔和《脉经》的内容。《本草图经》集本草类著作之大成。酸枣条收《神农本草经》治心烦不眠的功能;山茱萸条收《李当之药录》采收季节;滑石条收《炮炙论》形色药性之论述;对《吴普本草》、《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拾遗》、《蜀本草》、《开宝本草》、《名医别录》、《徐仪药图》、《药对》等书之精华,一一收录。《本草图经》全面继承了古代医方类著作的成就。甘草条录《伤寒杂病论》中的配方与治症;蒲公英条录《千金要方》治恶刺、狐尿刺的配方;知母条录《肘后方》治溪毒的配伍;远志条录《外台秘要》治心痛气逆的验方与禁忌等。《本草图经》所录之医书,有些已经失传,所引医方已是硕果仅存之瑰宝。如矶石条的灭瘢膏、麦门冬条的治消渴丸、生地条的治心疼方等,皆引自《海上集验方》;王不留条的治诸风痉方、芍药条的治妇人白带下方、葛根条的治金创治中风痉方等,皆引自《贞元广利集要方》;朴硝条的治热壅、驱积滞方,矾石条的治气痢巴石丸,胡麻油条的治蚰蜒入耳方等,皆引自刘禹锡的《传信方》;还引用了《李绛兵部手集方》、《独行方》、《续传信方》、《天宝单方药图》、《食医方》、《小品方》、《集验方》等书的单方。《本草图经》对古代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它所载各种药物,一般按所出州土、生态药性、鉴别方法、采收时日、炮炙方法、主治配方等,加以叙述。苏颂不但摘述古人成就,而且根据宋代用药实践和个人见解加以论述。《本草图经》是来自实践的科学记录,绝大多数药物来自药农与医师的普查,都配有实物标本。苏颂根据这些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了科学的记录。所收933幅图,多是写实图。菜部、草部、木部所收的许多药图,至今仍可作为区分宋代药用植物的科、属、种的依据。《本草图经》对后世的药物著作影响甚大。唐慎微所编《经史类备急本草》,第二部分即收载《本草图经》。可以说《证类本草》以《本草图经》为基础编成;《本草图经》依赖《证类本草》而传世。元代的《本草衍义补遗》,明代的《本草品记精要》,本草史上成就最高的《本草纲目》,都曾得益于《本草图经》。李时珍评论《本草图经》说:“考证详明,颇有发挥。”

苏颂的《本草图经》,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唐《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本草品记精要》、《本草纲目》间架起了桥梁。为宋以后的本草著作充实了药图,打下了基础。《本草图经》在生物学史上,也有特殊贡献。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评价说:“作为大诗人苏东坡诗友的苏颂,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药物学家。他在1060年写了《本草图经》,这是附有木刻标本说明图的药物史上的杰作之一。在欧洲,在野外可能采集到的动植物加以如此精确的木刻并印刷出来,这是直到15世纪才出现的大事。”

两位巨人的会见

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全国各地的举子,纷纷云集北宋的都城东京(今开封),迎接每三年一次的省试(礼部的考试)。

东京城正是烟花三月,春意盎然的季节,位于国子监东侧的贡院,青砖碧瓦,庭院寂静。考场是一排排的平房,每排平房又分成若干小间,使试生置身其中,像一排排的蜂巢,狭小而拥挤。房前粉红色的杏花和白色的海棠花竞相开放,微风中飘来缕缕清香。现已春试完了,进士名单已经张榜公布,主考官可以随便接待客人,再无请托录取之嫌了。

第二层院落的正房,挂着“知贡举”的办公牌匾。室内坐着主考官欧阳修大人,他的对面坐着的是殿中丞、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苏颂。苏颂没穿朝服,蓝袍青裤都已洗褪了色,他在欧阳修的面前,仍有些拘谨。

他恭恭敬敬地问欧阳修:“此次省试人才济济,有哪些英俊之士给恩师的印象最深呢?”

苏颂的话,立刻引起欧阳修的极大兴趣:“老夫知贡举已非一次,得才之众,莫于过今年。出身于蜀郡眉山的苏氏兄弟,其诗文异军突起,震动文坛。雄劲如惊涛拍岸,清畅如流水行云。其试文《刑赏忠厚论》一反磔裂诡异之弊,如贾谊之淳厚古朴,如庄周之恣肆汪洋。本欲置诸生之冠,疑其为曾巩所作,而置第二。待阅文论《春秋之义》后,方知学识之渊博,见解之深邃,终列群贤之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