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不”至死系列:娱乐化营销+玩转社交媒体+极致引流(套装共3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22:16:14

点击下载

作者:来罡,盖伊·川崎,佩吉·菲茨帕特里克,熊玥伽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娱乐“不”至死系列:娱乐化营销+玩转社交媒体+极致引流(套装共3本)

娱乐“不”至死系列:娱乐化营销+玩转社交媒体+极致引流(套装共3本)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娱乐“不”至死系列:娱乐化营销+玩转社交媒体+极致引流(套装共3本)作者:来罡,盖伊·川崎,佩吉·菲茨帕特里克,熊玥伽排版:skip出版时间:2017-12-01本书由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总目录CONTENTS

娱乐化营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新法则

玩转社交媒体

极致引流:用消费者思维颠覆传统成交路径(提示:电子书中不含光盘内容或相关链接,如有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目录

CONTENTS

自序:娱乐重构商业规则

第一章 娱乐,点中人性的死穴 劳动源自娱乐娱乐是生活的一部分草根网红的崛起缺少娱乐的世界会怎样

第二章 4C已死,4I崛起! 4C已死!4I来了!打造4I模型

第三章 娱乐也是生产力 每家成功的公司都爱玩物质经济的小时代:买的不是商品是体验娱乐化思维:互联网思维的另类演绎娱乐营销,我们是玩真的!没有微信你会跑马拉松吗?

第四章 系统至上 营销,不止娱乐这么简单!与娱乐有关的三个问题线上线下联动,打造闭环一点投放,多点传播跨界万岁: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可能

第五章 内容为王 自制IP的商业原力优秀的产品经理都是段子手网红为什么这么红?“烧脑”的综艺有力量没有粉丝的企业家没有未来

第六章 碎片化传播 时间碎了,信息爆棚,拿什么抓住眼球?三秒内不能吸引用户,你就败了注意力碎片化,体验一定要完整小众即大众:不可能讨所有人喜欢

第七章 大数据+ 广告已死?审时度势大数据用数据看透人性

第八章 娱乐营销,未来靠什么赢? 一切行业都有娱乐元素精英PK草根未来,改变社会的可能就是一部剧娱乐联手科技,谁是敌手?

致谢返回总目录自序娱乐重构商业规则

一直以来,绝大多数的商业活动都在经济学原则的规范内运行,商家们降低成本,不遗余力地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资本市场为提高市值、提升股票价格而步步为营。但在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体验为王,承载提供快乐等情感因素的用户体验,开始对商业进行全方位“清洗”。

商业文化已然发生改变,以营销为中心的商务策略必然随之而变。

相信应该有很多人看过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动物世界》。这档伴随一代人成长的节目,让我们了解和认识了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命,既丰富多元,又“相爱相杀”。

花豹捕猎瞪羚,鳄鱼猎杀狮子,狮子杀戮小鹿……弱肉强食、任意杀戮和“趁火打劫”等“恶劣”行为,在动物界司空见惯。笔者常常在想,如果一个人对动物的这些杀戮行为感到痛心疾首,会不会过于悲天悯人?

事实证明,笔者不是唯一这样想的人,因为虔诚的神学家不止一次地发问:动物界的道德准则究竟是什么?动物毕竟不是人,更何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直都是动物界的生存规则。

规则,到底能不能被改变?之于动物界,千百年来,好像从未发生改变。之于人类,尤其是商业世界,好像并非如此,而且,恰恰相反。

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颠覆发生得太快、太迅速。诺基亚逆袭摩托罗拉,苹果秒杀诺基亚,百度地图抢了车载导航的“饭碗”,微信动了中国移动、电信与联通的“奶酪”……颠覆时代不单是丛林法则的弱肉强食,更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商业世界的颠覆,源于技术的创新,来自于商业模式的变革,更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

我们所处的是什么时代?从之前的饥饿经济时代发展到了物质极大充裕的“过剩”时代。同时,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现在是买方的绝对主场,消费者占据绝对话语权!

消费者要的是什么?70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已经给出答案,在生理需求之后,还有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物质极大充裕,人们的需求也变得更加五花八门。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已经过于单薄。在笔者看来,现代社会,人们被七种需求所支配,即性、孤独和认同感、安全感、美学、优越感、欢乐喜悦和爱。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到现代人的七大需求

具体到产品,消费者的关注点,从产品的功能日益转向产品带来的体验和价值,从大众化商品转向追求多样化、定制化、个性化。消费,不仅是简单的商品买卖,消费不仅是过程,更是目的和结果。

消费者动向决定企业走向。从制造为王、渠道为王到消费者为王,企业的商业模式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

对企业来说,需要扪心自问:到底在生产产品,还是生产生活方式?是在销售物质提供服务,还是在销售氛围提供情感体验?

全民娱乐的时代,一切关乎体验,感情推动商机。营销的本质也随之发生变化,商家不再是将冷冰冰的产品硬邦邦地“卖”给消费者,而是用娱乐化手段为产品注入情感因素,为消费者营造欢愉的氛围,让其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主动购买产品。

难怪有人表示,19世纪的营销是想出来的,20世纪的营销是做出来的,21世纪的营销是“玩”出来的!

这是一个娱乐营销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一切行业注入了娱乐元素。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无娱乐不营销,“互联网+品牌+娱乐”正碰撞出各种的可能性。

可能性既意味着成功的可能,也意味着失败的风险。娱乐营销拓展着企业和品牌推广空间,其效果却也备受缺门路、难选择和有风险三大“痛点”制约。能否有一个娱乐资源交易平台,来整合市场稀缺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娱乐营销服务?

浸淫新媒体行业已久,笔者正在和“小伙伴”身体力行地推动营销转型,致力于做大娱乐营销这个“盘子”。《动物世界》里的一句话至今让笔者热血沸腾:“终将有一天,所有的动物们都冲破关束它们的樊笼,奔向自然的时候,这一天将是野生动物们的盛大节目。”

现在,笔者也为自己从事的娱乐营销事业而热血沸腾。相信,在我们所搭建的娱乐资源交易平台上,各类企业也可以冲破资源匮乏和思维局限的樊笼,全身心投入娱乐营销的大时代,享受娱乐营销,在把快乐传递给消费者的同时收获商业上的成功!劳动源自娱乐

罗马尼亚宗教学家米尔恰·伊利亚特在《神圣与世俗》中写道:“神圣与世俗是这个世界上的两种存在模式,是在历史进程中被人类所接受的两种存在状况。”

在传统观念中,劳动神圣无比,娱乐却常常被贬斥,沦为“二等公民”,所谓“玩物丧志”。就连苏联文学家高尔基都高呼:“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诚然,劳动让人学会直立行走,促进语言产生和发展,使猿脑变人脑。而被视为世俗的“玩”的娱乐,也一直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从掷骰子说起

早在距今约3000年前,美丽的爱琴海边曾活跃着一群精通商贸的吕底亚人。他们聪明、勤劳,还因发现大量沙金而族群繁盛。然而老天爷对吕底亚人并没有多少眷顾,相反,一场前所未有的饥荒让他们身心备受煎熬。

历史上,吕底亚人经历的这场饥荒持续了15年之久。饥肠辘辘的吕底亚人,饿得实在不能忍时怎么办?他们想出了性价比很高的好办法,那就是娱乐。我们今天常见的掷骰子,就是其中之一。它被认为是目前人类历史上有据可考的最早的娱乐项目。

那时,吕底亚人会专门花一天时间不吃饭只娱乐,再花一天时间只吃点东西但什么都不做,以此养精蓄锐。完全不进食的那天,人们玩着掷骰子,你赢了,我输了,忙着娱乐,有时也便把肚子饿这件事暂时忘记了。

娱乐就是有这样的力量,可以让你聚精会神在某件令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上。女娲造人纯属娱乐

事实上,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也能找到些娱乐的线索。“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这是我国东汉泰山太守应劭所著的《风俗通义》中,关于“女娲造人”的记载。

相传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神女娲游走于世间。这广阔的世界美啊!可就是美得很寂寞。山川湖海再壮阔,它不会说话;丛林草木再繁盛,它不会给你唱歌跳舞;奇珍异兽、花鸟虫鱼再多,它不会为你排解烦恼。

寂寞无聊的女娲,只因一次坐在水边的自娱自乐,瞬间改变了整个世界。她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心想何不捏个相似的自己来一起玩儿呢?于是女娲用黄土捏成了人类。当然,人越多越热闹,越多越好玩。女娲造人累了,便干脆拿绳子蘸上泥浆在地上甩,一甩就是一群人。

虽然“女娲造人”只是神话传说,但女娲因寂寞造人的诉求,却充分显示了人类娱乐的本能。古罗马诗人玉外纳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人们极尽所能想要得到的,那就是面包和娱乐。”娱乐可以让一个人的生活变得活色生香。人类无乐不作

马克思告诉我们,劳动创造了人类。不过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在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南方古猿拿起工具进行劳动前,他们已经无数次在非洲草原上追逐玩耍过。当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时,他们可能也试图捡起某个石块扔向水面,或是比赛谁扔得远,或是看水波泛起层层涟漪心情大好。北京人的孩子们则很可能早就学会了拿着树枝打打闹闹,开心得大喊大叫。

能不能把原始人早期简单的游戏视为人类娱乐的最初表现形式?德国文学家席勒的“游戏说”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席勒看来,原始人于现实生活中,被物质和精神束缚着,吃饭、睡觉、游戏是人类的三大基本需求。这里所谓的游戏就是人们通过消耗自己的精力,实现身心的自由。这与娱乐在本质上是一回事。

人类早期的娱乐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一个人觉得孤单时,会敲击某个工具,打出有趣的节奏。当人们喜获丰收时,为了表达愉快的情绪,分享劳动果实,会呼喊某个音调,进而转变成载歌载舞。善于绘画的原始人,在岩洞上画出太阳、星星、月亮,以及他们崇拜的所有动物,那是力与美的象征。

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岩洞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史前壁画遗迹就是如此,岩洞内有野牛、野马、野猪、猛犸象、山羊、赤鹿等20多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其中《受伤的野牛》尽管色彩单一,却将野牛受伤奋力挣扎的形象描绘得极具视觉冲击力,放在今天的画廊展出也丝毫不逊色。

也有人类学家指出,原始人早期的劳动很可能就是从娱乐中发展而来的。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人类在无意间玩出了劳动。越富越能玩

原始社会物质资源匮乏,其娱乐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单一的,原始人能玩的东西并不多。尽管他们已经努力玩出了很多花样,可比起封建社会时期,尤其是人类文明发展至空前繁荣阶段,原始人的那些简单的娱乐便确实有些小儿科了。

我国的盛唐时期就是典型代表,唐朝人都是娱乐高手。从皇帝到大臣,从宫内到宫外,从文人到乐师,从达官显贵到平民百姓,举国上下,几乎每个有娱乐精神的人都参与到其中,也乐在其中。这一时期的娱乐形式更是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首先是文学。唐朝的文学成就备受瞩目,特别是唐诗。即便是今天,不少两三岁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能背出唐诗《悯农》。

尽管唐朝不像今天有影视剧、话剧、音乐剧可以观看,可那时热爱娱乐的人和娱乐从业者们也一直没闲着。唐朝有自己的演艺娱乐行业——梨园。《新唐书·礼乐志》中记载,由于唐玄宗酷爱音律,他在唐朝都城长安设立了教坊和梨园,专门派官吏进行管理。唐玄宗亲自从中精挑细选三百人作为梨园弟子,请专人对他们进行培训,把坐部伎这种音乐演奏形式教给梨园弟子。

唐朝娱乐业的兴盛还表现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除了当时流行的蹴鞠、马球等,还有步打球、抛球、踏球和彩球戏。唐朝时期的不少男子都是精通球类运动的高手,球艺高超的还能踢出很多花样。

而在18世纪的地球另一面,英国经济开始腾飞,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并率先闯入现代文明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是,英国国内也掀起了娱乐大潮。

当时英国的娱乐种类已经名目繁多,咖啡馆、高档餐馆、小酒馆、饭店、剧院、音乐厅、舞厅、澡堂等在大小城市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娱乐人数也呈爆炸式增加。观看戏剧和音乐会的观众数量增长迅猛,剧院的经理发现低收入的工人也观看他们的戏剧,于是他们在定期演出之后,以便宜的价格推出“加时”演出。不仅城镇市民观看喜剧和音乐会,连英国农村也频繁出现巡回演出团体。

为做大娱乐产业,休闲娱乐场所开始以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的方式来促销。18世纪20年代,英国报纸已经刊登赛马广告,板球广告也随之而来,剧院和音乐会也开始刊登广告。到18世纪中叶,广告已经五花八门,除了猎狐和赛艇,几乎没有一项休闲娱乐活动不做广告。[1]泛娱乐行业版图

随着娱乐行业的不断发展,在演艺界、剧作界涌现出许多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人们将其称为“明星”。“明星”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太平广记》中,明星是一位“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的仙女的名字。古书上也将其称为金星。

不过,娱乐发展到今天,明星成为有名的演员或运动员的代称,更重要的是,明星需要在娱乐业创造出经济价值,带动整个娱乐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明星,包括各种娱乐项目、休闲娱乐活动等,都要与经济挂钩。因此今天的娱乐,已经不仅仅是在文化艺术方面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满足,还要在经济方面创收,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将娱乐引向经济领域主要始于近代工业革命。18世纪以来,工业革命令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娱乐产业异军突起,卓别林、大卫·格里菲斯等影视娱乐界的重要人物向人们展现出电影的魅力,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华尔街财团意识到娱乐经济能够获益颇丰,于是注资好莱坞,娱乐经济由此自美国迅速发展至全球。

至于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娱乐主要以政治需求为基础,注资丰厚的娱乐项目多是王公贵族的专属,基本上很少与经济挂钩。虽然在民间也有很多艺人和休闲项目,但多数未形成体系,受统治阶层“重农抑商”思想的限制,那时的娱乐更不可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直至晚清时期,西方思潮涌入,受欧洲工业革命影响,留声机、放映机、收音机等设备传入中国,中华大地上开始出现歌舞厅、影院等娱乐场所。到民国时期,尤其是在我国上海等大城市,娱乐经济已经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胡蝶、阮玲玉等电影明星在这一时期红极一时,张爱玲等知名作家的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为整个娱乐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不过,我国的娱乐业真正得以迅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了著名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在这场全民参与的娱乐活动中,英文Fans的音译“粉丝”一词成了广大追星族的全新代名词,这些追星族以20岁、3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应该说,庞大的粉丝数量是我国娱乐业发展的稳固后盾。

网络媒体的兴起,令娱乐发展史出现颠覆性的转变,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文学等网络娱乐项目深受人们欢迎。《2016年中国粉丝追星及生活方式白皮书》中指出,包括游戏/电竞、直播、网络文学、影视/综艺、二次元、音乐、网红视频在内的七大领域,构成了泛娱乐行业版图。中国的娱乐业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国际化,其中娱乐明星粉丝形成了具有典型特征的社群。(根据《2016年中国粉丝追星及生活方式白皮书》绘制)

不少敏锐的明星运营商,在娱乐领域创造力十足,华丽丽地创造出许多全新的娱乐营销模式。以2016年3月21日正式启动的“鹿晗生日季”为例,仅仅至次月22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创造了近14亿的话题阅读量,粉丝总量达1403554人,同时带动与明星鹿晗有关的[2]话题超过500亿,诸如肯德基、佳洁士、联想小新笔记本、ME直播、曼联足球俱乐部等商业品牌也加入其中为鹿晗庆祝生日。娱乐是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国,而且,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0万亿元,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超过66%。换种更形象的表述就是,平均每秒钟,我国民众刷卡消费115万元,电影票房突破400亿元,旅游花费[3]超过4万亿元……

这些钱都花在哪里?除了住,吃,就是玩!大家越来越喜欢花钱“买服务”“买乐子”。

法国作家杜伽尔说:“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我们希望自己所经历的生活是甜的,而娱乐恰恰是那包人类为自己发的糖。只是这包糖在今天被人们精心包装,巧妙营销,并以更加多元化、立体化、智能化的方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互联网革命了娱乐业

苹果发明了iPod,毫无疑问,是个改变世界的创举。

娱乐业第一次彻头彻尾地被变革。以往,人们听音乐需要到音像店里去买唱片,然而iPod诞生的第一天,世界的娱乐业格局就发生了变化。只要手握小巧精致的iPod播放器,花几元钱就可以下载一首歌,强大的内存使你可以随身携带。

苹果在技术方面是颠覆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在文件管理方面与传统的MP3也完全不同。你需要到苹果官网下载iTunes,有了iTunes,你便可以用它来管理自己在iPod上的音乐、视频。更加方便的是,iTunes可以默认将媒体库自动同步到你的iPod上。

今天的在线音乐,很多都是当年受了iPod的启发。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一项数据很值得深思。至2015年年[4]底,网络音乐用户已达5.01亿,占网民总数的72.8%。也就是说每10个上网的人中有7个会利用网络来听音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选择在线音乐?当然网络上音乐资源丰富是很重要的因素。你想听哪位歌手的歌,利用搜索引擎都能找到。不过更重要的是像百度音乐这样的权威平台,依靠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向人们提供免费或者低廉收费的在线音乐服务,大大方便了听众。

只要你有部能上网的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听音乐。想听“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可以。想听“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也可以。听音乐的人是“高富帅”还是“月光族”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TFBOYS与凤凰传奇的声音都能在耳边陪着你。移动互联网技术让音乐播放变得非常流畅,这是如CD唱片等实体音乐载体时代所不能企及的。

苹果在将技术充分生活化的道路上,确实比同行先走一步,也走得更具创造力和发展力。在iPod经济上尝到了甜头之后,苹果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大力挖掘,在手机领域里大刀阔斧,把生活中的娱乐玩到了极致。

想看书,可以下载个在线阅读软件。千百年来,我们都是使用纸质书籍进行阅读。想看哪本书,首先要到书店去问、去找,然后才能花钱购买阅读。可是跟随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书让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逐渐改变了。只需在App商店下载诸如起点读书、晋江小说阅读等手机客户端,在搜索引擎中键入与图书有关的关键字,找书、看书都是分分钟的事情。

除了阅读,利用移动互联网观看视频也不再受时间、地点,甚至经费的限制。在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手指轻轻一点手机、平板,你就可以想看什么视频就看什么视频,而且很多都不花钱。

让我们再来看看时下风靡的网络游戏。早期的小霸王游戏机仅局限在单机对战,玩家想玩哪种游戏,需要购买相应的游戏卡,一个多人游戏通常也仅仅允许两至四人同时操作。游戏卡提供的游戏种类选择余地很小,游戏也多是重复性的,对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考验并不是很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游戏被搬上了网络,网络游戏凭借互联网强大的技术支持,可以实现多人同时在线操作。比如拥有众多忠实玩家的《魔兽世界》,内容和道具丰富,游戏互动性和娱乐性更强。还有些体验类游戏,如《生化危机》《大航海家》《模拟城市》等,因其高度的虚拟现实性,深受人们喜爱。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曾在一次演讲中指出:“技术将会带来更多应用方式的创新,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对行业进行重新洗牌。”尽管人们依旧对诸如在线阅读、在线音乐、在线视频等是否收费或制定收费额度争得面红耳赤,但迅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总是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娱乐革命。5G马上要来了!

在很多早期港产电影中如《赌神》《逃学威龙》等,你时常会看到刘德华、周润发、周星驰等影星在剧中扮演“大咖”,手拿“大哥大”。现代科技越发达,手机越普及,我们的生活就越离不开它。没有手机,我们的生活将会存在诸多不便。

2016年6月,第一届全球5G大会召开。各路技术领域的高手,在会上大谈特谈5G构想,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持。在5G时代,对于今天娱乐至上的“智能手机族”来说,费用方面会有更多节省。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副总裁李正茂曾经指出,5G时代的着力点就是降低成本。运营商成本降低了,手机上网的费用随之下调。花费较少的钱,就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娱乐体验。

运营商技术的更新加上手机的革命,娱乐想不彻头彻尾地产生新意都难,手机革命包括相机的清晰度、屏幕的清晰度、立体声的高保真等等。

坐在高铁上,你会在意移动互联网信号好不好,因为你想用手机看部好看的电影,以此打发坐车时的无聊时间。所以此时你会很在意能否在5G环境下花很少的钱几分钟就把一部电影下载或加载完成。进餐厅吃饭,你可能会拿出手机看看,网速怎么样,因为在等待时你可能想听听贾乃亮和甜馨唱的《大王叫我来巡山》有多搞笑。

我们必须承认,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手机化的娱乐生活已经渗透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5]

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4G用户已经达到3.86225亿。相信未来5G用户的数量会更多。如果兜里钱财充足,买部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使用,是种享受。如果兜里钱财不足,买部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也能实现手机上网娱乐功能。

无论使用什么智能手机,流畅不卡壳的娱乐体验都会令人心情舒畅。未来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络建设的发展,5G势必会不断下调资费,这也令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买账。

至于无线网络公共场所的免费使用,也是遍地开花。2016年1月,重庆市南岸区将免费无线网络投入20座公共厕所内,可见人们对于手机化的娱乐生活需求。

随着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增加,很多习惯了使用手机娱乐功能的用户,没有手机在身边会陷入莫名的恐慌。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机用户可以自行下载安装包括在线视频软件、在线音乐软件、游戏软件等,扩充了手机的娱乐功能。手机移动网络更将智能手机功能发展到尽可能多,让我们无法割舍掉手机。

今天一部手机就如同各种娱乐设备的综合体。有了手机,你从来不会感到无聊,不过,从人文角度来看,人手一部手机,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值得我们深思。

大家聚在一起时基本都不讲话,只是盯着手机看。孩子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接触自然,与小朋友们在一起。可是现在,聚在一起的两个小朋友一人拿着一部iPad,彼此都很“忙碌”,而没有交流的时间。

手机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虽然对娱乐行业可能是非常好的事情,可对整个人类来说,不一定是件好事。

生活本身包含着娱乐。娱乐可以在精神层面给人更好、更高质量的生活体验,在物质层面则会创造令人倍感惊喜的经济效益。尽管手机使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变少,但娱乐的存在让生活始终保持勃勃生机。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娱乐是一种力量,会为你的工作“加油”助力,让你去服务社会,甚至可能改变社会!同时在适当的时候,你也要放下手机,从虚拟的世界里走出来,陪陪父母,陪陪孩子,陪陪你的家人。草根网红的崛起“草根”一词看起来很土,其实很洋气,它是将英语grass roots直接翻译过来的,原本指平民百姓,与高高在上的“精英”意义相反。

不过互联网发展至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进入了全民娱乐时代。每个人在互联网里娱乐,都可以占有一席之地。无所谓草根,也无所谓精英。

大家能平等地在网上一起玩,还玩得非常开心。街边小摊围着围裙卖牛肉面的小哥,可以和高档写字楼里西装革履专门受理国际经济案件的律师一起,在网上玩《征途2》;邻居唱京剧的大妈在网上开淘宝店当网红,视频直播人气与某企业CEO齐名。这就是全民娱乐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谁都可以玩,只要你有胆有识,玩出“花”来也是绝对有可能的。“秒杀”传统的草根网红

所谓“网络红人”,是指因某个行为或者是事件,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在互联网上传播,而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人。网络红人的迅速蹿红,与传统意义上娱乐圈的明星走红有很大区别。网络红人大多平时默默无闻,只因自身某种特质,而在短时间内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其走红的主要载体就是移动互联网。

早期的网络红人主要因文字走红,例如今天已经成为资深作家的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明晓溪的《明若晓溪》系列。作者最初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在论坛、原创文学网站上“试水”,没想到作品因多次被转载成为热点,最终被出版社看中出版实体书,还被改编成影视剧。

这些因文字走红的文学“草根”们,在互联网上成就了自己的文学梦想。

不过与凭借图片和视频成名的网络红人相比,文学网红就显得保守和小巫见大巫了。凭借图片和视频被大众熟知的视觉系草根,分外高调与自信。

早期的芙蓉姐姐就堪称典范。2004年有拍客将她的照片发布到水木清华和北大未名等网站上,照片上的芙蓉姐姐摆出各种“雷人”造型且言论充满自信,引发网友争议,大家的视觉被“雷”倒了。

曾经一度有人担心芙蓉姐姐会被网友恶评的口水淹没,可她随后经过整体包装高调亮相。不仅推出单曲和专辑,还担当了主持人,出演话剧和电影。2015年12月她更在中国互联网经济论坛上获得“七年网络红人成就奖”。

近年来,不少网络红人的成名都充满阳光励志色彩。比如曾在北京西单地下通道唱歌的“西单女孩”,因其翻唱安琥的《天使的翅膀》,被网友拍下将视频上传至网络成名。随后西单女孩参加了《加油!东方天使》《我要上春晚》等比赛,最终登上2011年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之后,西单女孩演电影、出专辑,演艺事业红红火火。2016年更是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和著名企业家董明珠、潘石屹交流。

当然还有很多淘宝店主、微店店主,他们也充分意识到网红为自己带来关注的同时,势必会带来经济效益。于是淘宝店主边卖商品,边建立粉丝群。同时还请来专业摄影师为自己拍海报,把自己的淘宝店创业经历写成传奇故事。微店店主则一边微信上卖蛋糕,一边办烘焙讲座,彰显自己的文化范儿。

互联网的世界里,只要你身上有独一无二的特质,善于玩转网络、玩转娱乐营销,每个人都能“红”,每个人都有被粉丝追随的资本。大佬争做网红

2016年,资深媒体人袁国宝先生出版了一本名为《网红经济》的书。书中指出,网络红人正在引发一场新的粉丝经济,这是继共享经济后的一种新经济发展趋势,将拓展出更新更好的蓝海商机。他认为网红经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创造出上千亿的市场红利。

互联网告诉我们,别把网红不当回事。诸如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等,这些精英级别的企业大佬,也纷纷进入公众视野,争做时下流行的网红。

例如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一曲《假行僧》视频,重塑了人们对他的印象。在万达年会上的这一视频一经发布,便红遍大江南北。截至2016年4月中旬,该视频的网络点击量就已达25亿之多。全球网民都知道了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摇滚乐唱得好,摇滚唱腔很地道。

网红潮流让王健林获关注无数,大连万达集团也跟着受益。随后,王健林更是与著名节目主持人陈鲁豫合作,参加《鲁豫有约》时进行了网上视频直播,连上节目都这么时尚前卫。运用网络直播的最大效益就是,把一个真实的王健林展现在公众面前。恰恰真实性是大众草根的最爱,也是他们最愿关注的部分。

企业大佬当网红,在今天的商界屡见不鲜。此前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就利用网上视频直播,发布了小米的第一款无人机。直播过程中,雷军搞笑幽默才能尽显,亲民风格的段子相当讨公众喜欢。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不仅为投资的花椒直播站台,就连自己的尊贵座驾宝马车自燃起火,也是先拿起手机拍视频直播,然后才打119。

正如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所说:“网红一族的爆发和产生,是整个新经济力量的体现。”网络经济为娱乐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广大草根在享受娱乐经济盛宴的同时,令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生机勃勃。

草根在娱乐的领域尽情狂欢,精英大佬们也参与进来,走起更加大众化的路线。缺少娱乐的世界会怎样

对于娱乐,人们批判起来更是毫不手软。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毫不客气地指出:“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甘心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也曾在其《美丽新世界》中不无担心地预言人类未来将沉溺于娱乐世界当中而丧失自由,丧失理性思考能力。

笔者始终认为,波兹曼对待娱乐的态度有些偏激,赫胥黎对“美丽新世界”的恐惧有些夸大其词。

在他们看来,世界或许因为娱乐而沉沦,笔者却认为世界不能缺少娱乐。

2006年美国曾上映过一部名为《寂静岭》的恐怖片,影片中渲染的氛围令许多观众记忆犹新。寂静的山岭被浓雾笼罩,山岭中的小镇充满死寂,没有一丝生气,影片中的每位主角脸上都找不到任何笑容。没有文学、没有音乐、没有影视剧、没有游戏,只有与恶魔的较量,以及如何在绝望中求生。

可以说,缺少娱乐的世界就是如此。缺少娱乐,世界的确令人窒息。逃避孤独,获得认同

为什么有时你会一个人去看一部影片?在电影院里,事实上,你是在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就会让你的孤独感变成一种情感的分享。当你集中注意力观看影片的同时,你的孤独感也被埋在了心里的最底层。

准确地说,娱乐可以令我们有效逃避孤独,进而与他人建立起广泛的认同感。

有首老歌这样唱:“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你想不想找个人来陪。”然而现实的回答是,有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后,在社交网络,有无数人在陪你。

今天的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在孤单时自然而然地打开电视、电脑或者拿起手机,听听音乐,看看热播电视剧,找部电影大片观看,或者玩玩喜欢的游戏。有这些东西陪着,至少人们没有那么孤独了。

喜欢同一部剧的朋友,还可以随时随地在微信上或者发朋友圈讨论演员和剧情。当你们有一致的看法时,当你的朋友圈消息被众友人点赞时,那种认同感,确实让你觉得远离了孤独。《女神的新衣》美不胜收

美,是人的第一需求。自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于美的向往始终未曾改变,因为欣赏美也是一种享受。

例如林志玲参与的综艺节目《女神的新衣》(即《我的新衣》),这档节目不掐架、不炒作,特点就是把美做足了,期期美得让人惊艳。仅是林志玲迈着迷人的模特步走一段秀,便吸引足了大家的眼球,何况每期还有范冰冰、张俪、王丽坤等众多美女站台。这节目男女老少皆宜,以无可争议的美制造出了高收视率。

更加高明的地方在于,《女神的新衣》还与著名网购平台天猫以及明星衣橱合作,推出“边看边买”活动。节目组充分利用了观众对美的向往,让综艺节目与电商以及品牌深度绑定,用娱乐的形式创新营销。

以往,节目是节目,广告是广告,品牌是品牌,赞助商是赞助商,彼此似乎没什么联系。随后,植入广告兴起,一些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的品牌,自然出现在影视节目中,广告接受度在无形中提高了。《女神的新衣》更是创新升级了娱乐营销,节目在为观众展现时尚、展现美丽的同时,还提供了购买服务。观众看中哪套衣服,热爱哪种穿搭,用智能手机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在天猫店和明星衣橱App上就可以买到。《女神的新衣》的大部分观众热爱时尚,追求美,喜欢网购,习惯使用智能手机。这恰恰也是天猫和明星衣橱的主要用户。难怪明星衣橱CEO林清华说,《女神的新衣》就是明星衣橱视频版。

看了就买,买了就穿,与明星“撞衫”才是真牛。观众只需在自己的电脑或手机上动动手指,节目中人物的穿戴就可收入囊中,真正实现了娱乐生活化,生活娱乐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实现了真正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优越感:你为什么追“美剧”

一些时候,看过一部好的美剧的人,比没有看过的人,更具有优越感。你若不用字幕观看,则优越感更添一分。

比如看过由美国作家乔治·雷蒙德·理查德·马丁(George Raymond Richard Martin)的《冰与火之歌》改编而来的《权力的游戏》的人,可能会油然而生一种优越感。那种感觉就好像你比别人多一个宝藏,多一重境界,多一个“脑洞”。

在这部美剧中,有很多宏伟的场景,精彩的对白和令人惊叹的桥段设计,看过以后,会对人性有更深层的了解。许多忠实剧迷甚至“质问”周围人:为什么没有看!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本性是乐于比较的。比如篮球比赛的门票,这个人买到了,那个人没有买到,买到的人看过了比赛,就会产生优越感。

美剧便如同一扇窗,向你展示了美国人的价值观以及生活中的细节。当留学生们最终在美国社会取得成就时,恐怕还真要感谢美剧编剧们。

就算是不打算去美国留学,但如果你看多了美剧,熟悉了美剧,那么你的言谈举止间便情不自禁会有些美国范儿。飙几句美式口语,谈谈别人不知道的美国生活,也体现着对人生更高层次的追求。毕竟美国目前依旧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向它看齐,也是积极进取的。

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少了美剧,美国便只是地图上和教科书中的美国,就没有那么真实和有趣了。偶像明星想逗观众一笑

今天的娱乐业,似乎已经不像以往那样有偶像崇拜之风,尤其是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全民参与的娱乐业。卸下偶像包袱的明星,反而更亲切。

不过能够让观众开心一笑也并非易事。明星想要让观众笑得自然,笑得舒心,恐怕还需要多动动脑筋。

薛之谦从偶像歌手转型成搞笑艺人,成功之处在于生活中他是个段子手,有趣幽默至极。经济收益是衡量娱乐营销成功与否的重要数据,转型后的薛之谦,“节目”更多了,广告代言也更多了。

中国人很多时候比较严肃,善于搞笑的当真不多。事实上,相声、小品等都属于较为基础的搞笑节目。中国的娱乐业中,能让人欢乐、让人笑的“工种”,基本还处于“零阶段”。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喜剧至少还得发展十年,这其中充满机会。只要你有眼光去发掘这些有天分的笑星,这个市场就是巨大的。中国人太“苦”了,所以做喜剧节目是未来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正如美国娱乐大亨米切尔·J.沃尔夫所说,无论消费者要购买什么产品,他们都需要在其中找到娱乐。缺失娱乐的世界,经济增长必然也会受其影响。爱自己,爱世界

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人都在渴望真情,都在向往爱与被爱。

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勾起了很多人年轻时爱的记忆。那时的爱,纯粹、简单、不顾一切。尽管一无所有,但依旧可以爱得轰轰烈烈。然而历经岁月打磨,爱情与现实激烈对战,面对爱人远去后的回归,更为成熟的你,又将何去何从。作家辛夷坞笔下的情感,真挚、热烈,同时极富年代烙印,许多身为“过来人”的观众都感同身受。这种对爱的共鸣,恰恰是娱乐经济中票房和收视率的保证。

浙江卫视有档真人秀节目叫《一路上有你》,展现了明星夫妻在旅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在这档节目中,“夫妻关系”和“爱情”被真实呈现。

张智霖和袁咏仪,田亮和叶一茜,赫子铭和何洁,王岳伦和李湘,沙溢和胡可,这些明星夫妻在节目第一季和第二季中,相继展示了平凡生活中爱的甜蜜。张智霖和袁咏仪一会儿很搞笑地在镜头前耍酷摆造型,一会儿又因为钱等琐碎问题争执;沙溢满嘴甜言蜜语哄爱妻胡可开心,可过后却又因自己的疏忽让老婆很生气。很多时候,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爱情。

爱情是需要生活来考验的,尤其是遇到各种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一路上有你》展示了颜值高、受关注度高的明星夫妻的生活常态。从娱乐的角度来说,这是很有看点的。它满足了人们爱的需求,让你意识到,明星夫妻和普通人一样,面对爱这种情感来说,本质上没有区别。

爱是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爱可以让我们有力量直面困难,勇敢地面对现实,解决问题。

娱乐如果向“爱”的方向发展,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要知道,只有人类最基本的情感“爱”,才能最长久,才能改变人,改变整个世界。娱乐是很好地表达中国式爱情的方式,人类完全可以将娱乐创造出更大、更杰出的价值。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说,如果你想让世界变好变美,就好好娱乐吧。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七层需求理论是有对应关系的,七层需求理论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进化和延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马斯洛的生理需求也就演变成如今的“性”需求;而马斯洛的安全需求,被七层需求理论分拆成“孤独和认同感”“安全感”;在互联网时代,马斯洛的社交需求演变成“美学”需求,尊重需求演变成人们寻求“优越感”和“欢乐喜悦”,自我实现需求的最高层级“进化”为人类永恒的主题和需求——“爱”。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寻找欢乐和爱的脚步,永远都不会停止。4C已死!

众所周知,4P理论是营销学中的经典理论。4P理论给营销学提供了一个大框架,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是营销四要素。随着消费者个性化日益突出,4C理论逐渐崛起。它提出顾客是上帝,将顾客需求充分放大,将其归为以下四个因素,即消费者(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

不过,当大数据时代真正到来,4P早已被淘汰,原本流行的4C理论,现在也基本上成了浮云。4C与已经发展变化了的营销现状完全不适应,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被大数据时代给杀死了。

不是笔者耸人听闻,快让我们一起看看,4C理论究竟“死”在了哪里?消费者被大数据取代

4C之一就是消费者,但消费者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是难以被企业直接接触到的。现在的消费者甚至可以足不出户,作为企业,你知道用户在哪里吗?事实上现在的营销核心是在产品上,而不是在消费者身上。

消费者还可以是全透明的,甚至可以不再称其为消费者,而是大数据。在大数据面前,所有人都转变成了数字。你每消费一次,就在整个数据库中做一次叠加,现在大数据已经上升到了人工智能阶段。经过无数次消费、无数次叠加,最后形成了人工智能数据模型。这就是数据化的消费者。

这种状况如同一个人出门逛街买东西、就餐、坐车、看电影,经过这一系列消费后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只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精准的定位分析,便能预测出你将来还可能会买什么,或者相应人群会买什么。不夸张地说,在大数据的叠加基础上,加以一定科学的判断,对上述绪论断定的准确率高达70%~80%。

一个最常见的案例是,打开手机上的天猫App,有一个“千人千面”栏,每个人在天猫上看到的内容都不一样。以往需要你自己去搜索商品,现在则是购物平台根据你的大数据给你做精准的商品推荐,这一技术使网络购物平台的成交率飞速提升。成本被内容取代

成本是4C理论的一大“重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本概念完全淡化。对于一个商品来说,如果只是一个商品,没有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没有品牌,没有附加服务的话,价格就会是完全透明的。以淘宝为例,假如你要去买一根钉子,在网上搜索后发现,所有钉子功能大同小异。那么,顾客会选择哪家的商品呢?这就看消费者属于哪种族群。比如说某个消费者属于潮人族群,就可能去选择潮牌系列商品。因为在网上成本是透明的,所以很多消费者淡化了成本概念。

成本色彩淡化的一大结果是,强品牌弱势化,个性化小品牌快速成长。例如网红售卖自己研发的洗发水,很多消费者只是因为喜欢网红,便可以不计较成本去购买。对于一个顶级IP,价格都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消费者又怎么会去在乎成本?反正花多花少我愿意,消费者买的就是热爱,买的就是高兴。

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取代成本主导消费。时下当红的视频等与商品相关的内容更能吸引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大家开始因为内容去买东西,而不是因为这件东西价格便宜。内容从内心深处打动了消费者,使之产生购买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讲,内容会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成本这一购买因素。便利被时间取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购买商品的便捷性已经开始出现同化倾向。淘宝和京东商城,在物流方面事实上没有太大差别。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操作来买东西,然后由快递小哥送货上门。今天的网购已经发展成了常态,甚至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只是,在时间上,企业可以用“快”来作为卖点,例如当日达、二十四小时内送达等等。沟通被场景取代

以前需要靠人力来进行沟通,这是一种个性化的沟通,例如商场的销售人员等。而现在在淘宝上买衣服,则主要与客服进行沟通。你没有见过客服的“庐山真面目”,他也与你素未谋面。消费者与客服之间通过电脑进行沟通,有时则是与机器进行沟通,这已经变成了一种标准化的沟通。

在标准化沟通的大原则下,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淘宝设定了标准问题的答案。因为一般人问的问题通常也不会超过既定内容范围和数量,所以很多问题就可以通过电脑程序自动回答了。

从这个角度上讲,沟通已经被场景替代了。

显而易见,在大数据时代的营销领域,传统的4C理论已经死去。而且是必死无疑!4C理论中的4个基础性因素都发生了改变:消费者被大数据所替代,成本被内容所替代,便利被时间所替代,沟通被场景所替代。

4C理论在娱乐化的社会根本就是完全失效的。4I来了!

面对死去的4C理论,全新的、更具生命力和时代适应性的4I理论应运而生!

4I理论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提出的。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无所不“+”,做娱乐营销,传统媒体固然有用,但并非广泛适用。网络媒体演绎而来的新媒体、自媒体,让消费者称帝。有了网络,价格、渠道、分销等一切信息都变得透明公开。

因而4I理论倡导的,就是在这种信息爆炸前提下的营销整合。4I包括信息(Information)、兴趣(Interesting)、交互(Interaction)、IP(Intellectual Property)。

四个元素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信息为始点,信息再进行转码,进而转化成用户感兴趣的事物,交互使其在兴趣基础上加深了联系,然后形成一个稳固的IP。信息

信息是娱乐营销的始点。移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量巨大且繁杂,一方面要对其进行分类处理;另一方面,要善于找出其中的特色,有重点地进行信息转码。不是所有信息都有用,真正有用的信息,往往是那些与产品和品牌特点有关的信息。

比如日本有家名叫千疋屋(Sembikiya)的水果店,生意特别火爆。如果单纯从水果的角度来说,在超市里也能买到的水果为什么要到千疋屋买?

其中的关键信息是价格。

千疋屋的水果卖出了“天价”。你担心人家水果没人买?可这水果店却已经开了174年,纵然一块西瓜卖四万日元,一盒樱桃的价格也要上千元(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元”),让人着实肉疼,但销路依旧火爆。

这家水果店,卖的都是最完美的水果,毕竟物以稀为贵。买这家店的水果如同买珠宝一样。果农精心使用手工授粉,用保护盒独立储存果实。为了让甜瓜长得好,每个甜瓜还戴上了防晒的小黑帽。展示的时候,更是将其放在天鹅绒玻璃盒中。

在这家店里,水果以高档礼盒的形式出售,用来作为婚礼、探病、商务礼品,都非常合适。甚至为了保证水果的完美品质,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千疋屋才开了11家店。如此富有特色的水果店,消费者购买到的便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尊贵。

特色信息引爆兴趣,进而形成不可替代性,价格便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向消费者发布什么样的信息非常重要。娱乐营销用各种充满创造性的手法,将商品个性凸显。

商家可以将有用的信息经常说,反复说。久而久之,消费者就被信息战术套住了。有时甚至花了大价钱,也没觉得自己是“冤大头”。相反,附加服务做得好,还会使消费者感觉倍享尊贵。兴趣

4I里的第二“I”很重要,Interesting,即“兴趣”,准确地说是商品和品牌信息转码后引爆的兴趣。

内容要有趣,才会有人关注。充分利用人们的八卦心理,是娱乐化的捷径。

自古以来,大众就爱八卦。街边有人吵架,一群陌生人,伸长脖子围观。即便是吵架的人都快散了,围观的人还是久久不愿离去,好像非挖出前因后果不可。然而在今天的“互联网+”面前,吵架也跟着变得前卫和科技化起来。“优酷上罗永浩和王自如在约架!”听到这样的消息,如果你是个技术盲,可能会在百度上搜搜这两个人都是谁,于是“罗永浩”“锤子手机”“王自如”这样的关键字就成为热搜。更进一步的八卦是,很多人想知道他们俩为什么吵架,吵架的起因是什么。于是罗永浩和王自如的微博也成为热点,当然更多人则直接到优酷上去看吵架直播。各路点击和评论量嗖嗖攀升,无论是对吵架的罗永浩和他创办的锤子手机,还是曾经知名度并不高的王自如,吵一架换来的营销收益,都极其可观。

连吵架这件事都能娱乐化地用网络直播的形式呈现出来,不得不说,老罗的娱乐营销功力了得。关键是,这样的吵架让人觉得“好玩”。暂且不说其中的技术名词大众能听懂多少,单是罗永浩和王自如的吵架气势,就很有看头。

这场著名的吵架,长达三小时,比一部好莱坞大片还要长。唇枪舌剑到这种地步,只有用“敬业”来诠释比较恰当。但是,这架可不是随便吵吵就完了的,它是站在专业角度以专业派头在吵。这样的专业立场,本身就很娱乐。

除了八卦心理,兴趣营销更倾向于迎合消费者的喜好。例如受大众推崇的网络语言,在很多营销软文和广告中都能看到。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吓死宝宝了”“我想静静”等,被明星们拿来说,显得更加前卫和网络化;被写进软文中作为广告的一部分,显得更加有格调。

迎合兴趣是为了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而不是妥协,被消费者牵着鼻子走。有些高明的娱乐营销,更能为消费者创造兴趣点,引导消费者跟着自己跑。

例如,2013年9月豆瓣给绿箭做的一个主题为“在一起2得起”的营销广告,针对上班族群体,把“2”这个兴趣点充分提升起来。同时利用豆瓣平台线上活动和豆瓣小组的传播优势,积极号召大家“一起2”。绿箭“不能同年同月生,但求同事一起2”和“加班一起来耍宝,苦中作乐效率高”的广告语,具有很强的号召性。线上线下原创“2”照,被用户浏览,广泛分享传播。“一起2”作品的均流量达到了两万以上。

就企业而言,做好兴趣这一关键要素,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企业要善于创造兴趣。

微博和微信令信息碎片化,要想让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感兴趣,就要善于随时随地制造兴趣点,“放出”各种话题。

深谙互联网传播之道的大佬们就不用说了,即使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家们也开始加入其中了。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格力电器“铁娘子”董明珠的各种消息:“与雷军打赌”“发飙怒骂小股东”……总之,各种火爆事件接连上演,让人连连惊奇于“铁娘子”之火山爆发样的性格脾气。

每次事件一出,大家都会讨论董明珠是为何事怒发冲冠?不过对于娱乐营销而言,大多数的人事实上都在围观打酱油。我们应该要意识到,作为一家成熟的企业,格力电器有专业的公关团队,专门对这些新闻事件加以策划。而且,大家别忘了,董明珠原本就是营销高手,她的一些火爆新闻,更多是为了创造兴趣点,引发公众关注,进而促进销售。

企业要善于创造兴趣点。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让消费者对自己生产的商品感兴趣,那么它的经济效益应该不会那么乐观。

第二,企业要善于创造有趣的内容。

企业创造兴趣的内容在于远离恐惧,寻找快乐。

企业如果能够将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恐惧“贩卖”得当,同时为消费者找到快乐,其中的兴趣也便制造出来了。将恐惧与快乐恰如其分地结合,那么消费者就会对企业的产品感兴趣。

商品质量好对产品来说是必需的。如果企业在营销时只是重点讲商品质量,很多人在多数情况下不会感兴趣。可是如果谈及商品功效,例如能够让人变得更漂亮,顾客的兴趣点就被激发起来了。

2013年“双十一”,茵曼就做了一次有趣的营销。眼看电商和网民的网购狂欢盛典“双十一”即将到来,各大电商纷纷打出如何备战的广告。可是茵曼却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上发布“放鸽子”的声明。茵曼声称,这一年的“双十一”他们要放鸽子了。这便引发了很强烈的关注热度。

茵曼这个品牌在女装电商领域销量多年排在前列,怎么这一年的“双十一”就要“放鸽子”呢?不少人开始猜想,是不是企业内部出现了什么问题,或者茵曼遇到了什么麻烦?就在这时,茵曼又发布了一条“道歉”微博,这条微博中说他们必须“放鸽子”,“放鸽子”是出于无奈,请大家原谅。这条“道歉”微博一出,不少人很可能会一拍大腿说:“哎呀,你看吧,我早就猜到了,茵曼必定是出事了!”于是也就两天时间,茵曼的“放鸽子”话题,吸引了30多万用户的眼球。

内容做足了,恐惧“贩卖”够了,这个时候企业该揭开谜底让消费者快乐一下了。于是在“放鸽子”声明发出后的两天,茵曼在官方微博上告诉大家,“双十一”咱们是必须要参加的,“放鸽子”其实就是茵曼品牌馆预热期的一款同名营销游戏。

不过这个很有趣的营销手段,却令茵曼的商品销量大增。玩“放鸽子”游戏的网民中,大约有35%以上的人对茵曼加以关注,当然这还只是数据上的保守统计。茵曼也在当年“双十一”成了1.2亿销售额的女装销量冠军。

第三,兴趣的路径依赖。

现在拍的很多影片,诸如《盗墓笔记》《小时代》等,第二部、第三部往往没有第一部那么精彩。往往就是,导演要拍续集的豪言壮语,因让人失望的效果而不了了之。因此很多前期口碑不错的影片,其续拍计划便被搁置下来。

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能够找到消费者兴趣的路径依赖在哪里。企业只有通过大数据去建立兴趣路径,将内容真正做好,将内容的延续性做好,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长久的支持。例如图书行业里的“贝贝熊系列丛书”,就是美国兰登书屋把孩子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许多细小问题写成故事,出版了很多相关类型的书。比如针对男孩与女孩之间区别的问题做了一本《女孩靠边》,孩子和家长的反馈都很好。后期继续延续了这一做法,在孩子的“咿呀学语系列”里出了一本《他和她》,系统地给孩子们讲讲男孩和女孩的区别。这便是作者和营销策划的用心之处。因此“贝贝熊系列丛书”推出半个世纪依旧长盛不衰,直到今天还在不断推陈出新。

因此,我们观看的美剧虽然有很多季,更新得也慢,但还是想追看。美剧里总有创新,同时那根主线又“揪”着观众追着它看。可见兴趣的路径依赖能够极大提高消费者的黏合度。如果消费者始终跟着企业,那么企业便根本不用再为销量发愁。

互联网是个更大、更多姿多彩的娱乐圈。商品营销中轻松的氛围,有趣的宣传点,愉快的感觉更会令消费者久久难忘。交互

微电影、微博、微信,凡是以“微”字打头的媒体,似乎天生就具备交互基因。利用好这些媒体,玩好交互,娱乐营销就会把消费者与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怎样才能做好交互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