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故事(新语文课外书屋·经典科普大师系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0 03:43:17

点击下载

作者:房龙(Vanloon.H.W.)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地球的故事(新语文课外书屋·经典科普大师系列)

地球的故事(新语文课外书屋·经典科普大师系列)试读:

上篇 人类的家园

人类与家园

人类前进的道路通向何方?

依据过去4000年的经验,我们的前途将不可限量。人类能用大脑思考,拥有智慧,这使我们成为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支配者,成为每[1]一块土地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现在,我们又很有可能把大气层和大海划为自己的财产。人类一旦发现任何未被占领的地方,就会用聪明的大脑去谋划它,用先进的武器去占有它。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或成为人类的宠物,或成为人类的食物,或为人类劳动。《天上的乐园》

人类的家园多么美好啊!它赐予我们丰富的食物;岩石、泥土和森林为我们提供了建筑材料;羊群、亚麻及桑蚕则提供制作衣物的原料,使我们能够抵挡冬日的严寒和夏季的酷热。地球就是人类的家园,它如此慷慨,人们只要稍稍投入,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地球毫不吝啬(lìn sè)地给予我们各种恩惠,却只要求我们遵循它的规律。这些规律非常公正,没有情面可讲。

可是,我们犯了很多错误。在只能承受10万人的地方,却生活着100万人,这必然会造成拥挤、贫穷和痛苦;在其他方面,我们对地球的伤害更严重,比如滥砍滥伐、毫无节制地排放温室气体等等。

如果不善待地球,人类很有可能丧失领导权。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期,一个由猫、狗、大象或一些组织严密的昆虫控制的世界,将比人类的世界更有优势。

我们怎么做才能不伤害地球呢?有没有一条使我们走出迷宫的道路?原始人

本书就是我为找到出路所作的一种尝试。

人类需要花千百年的时间来探索这条自我解救之路。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是我们繁衍(yǎn)生息的地方;我们应该彼此尊重、互相关怀。这是使地球免受伤害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自我解救之路告诉我们,在这个星球上所有人都是伙伴。作为伙伴,我们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请记住下面这句话,人类生存下去的希望就在这句话里:

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就要一起承担责任,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

奇妙的地球

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对此,有一个古老的说法:地球是一个小小的黑色圆球,孤零零地悬挂在宇宙中。

实际上,地球不是一个圆球,而是一个椭圆的球体。它的两极稍扁,北极处于大海之渊,南极则在高原之巅。

由于地球两极之间的中轴线长度只比赤道直径短1/300,因此地球这个椭圆球体两极部位的扁平问题,可以忽略不计。当然,对那些极地探险者和地理学家来说,这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众所周知,地球是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公转,并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太阳的体积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太阳表面温度达到6000摄氏度。太阳源源不断地散发着光和热,但地球所获取的,只有那么一点儿,实在微不足道,因此,对于太阳的恩惠,地球也不必惴(zhuì)惴不安。

古代的人认为,宇宙的中心就是地球。它是一小块干燥的陆地,被汪洋大海包围着,像断线的风筝一样,悬浮在空中。只有少数几个先知先觉的希腊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对这个理论提出过质疑。经过一代代人的思考,有人提出地圆说:被人类踩在脚下的这块土地,并不是扁平的,而是一个圆圆的球体;它既没有静静地悬浮在空中,也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在宇宙中围绕着另外一个物体运转,那个物体就是太阳。

在罗马帝国最后的200年中,一些有思想的人相信了这个假说。然而,从4世纪初教会执掌大权开始,相信这个假说的人就有生命危险了。这个假说宣扬地球是圆的,与教会的教义相背,因此被禁;赞同这个假说的人也成了危险人物。那些很少接触新知识的人坚定地认为,世界末日正在逼近;为了解救自己的子民,耶稣将在荣光中重返受难地,对人间的善恶作出审判。如果地球是圆的,耶稣就必须出现两次,为东西半球的人各出现一次。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在近千年的时间里,地圆学说一直是教会的禁忌。教会不断强调,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一个扁平的圆盘状物体。虽然当时的知识分子、一些修道院里的学者和新兴城市中的天文学家们并未放弃自己的观点,但他们仍不敢公开地议论地圆学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5世纪末,这个学说才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通过对身边一系列现象的观察,人们逐步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个理论。例如:

第一,当我们从远处接近一座大山或一艘船时,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什么?一定是山峰或船帆的最顶端,然后再渐渐看到其他部分。

第二,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周围的景物似乎都会形成一个圆圈。

第三,你见过月偏食吗?想一想发生月偏食的时候,出现在月球上的地球阴影是什么形状的?是圆形的!我们知道,只有圆形的物体才会形成圆形的阴影。

第四,其他行星和恒星都是圆形的,地球怎么可能是亿万星球中唯一的例外呢?

第五,当年麦哲伦的船队自东向西航行了很久,最终还是回到了出发地;库克船长的经历也是这样的,他的探险队自西向东航行,幸存者最终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最后,如果我们一直向北极点走,一些熟悉的星座就会越来越低,最终没入地平线;而当我们返回时,它们又升了起来。

这些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人类脚下的地球是一个球体。如果你认为这些证据还不够,那么万有引力定律也可以证明这个理论。

此外,地球所处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大量的学术性资料可以为此提供依据。

以光为例:光速约为每秒30万公里,弹指间,它就可以围绕地球转7圈。然而,地球上的光到达太阳却需要8分钟,到达木星需要43分钟,到达比邻星需要4年零4个月,到达北极星则需要400年。

以火车为例:一列普通火车从地球出发,昼夜行驶,需要经过两百多天才能到达月球;如果现在出发,到2233年可以到达太阳;运行8300年,可以到达海王星;到北极星,则要行驶7亿年,如果人的平均寿命是七十多岁,也要经过一千万代人,这列火车才能抵达北极星。

实际上,对于浩瀚的宇宙,我们只看到了其中极小的一部分。至于尚未观察到的部分,人类还什么也不知道呢!

地图与航海

我们怎样才能便捷地跨越高山、穿越海洋和沙漠呢?这需要地图的指引。

对于地图,我们实在太熟悉了。实际上,现代地图的形成,却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

古巴比伦人是优秀的几何学家,他们根据几何学对自己的王国进行了实地勘测。虽然他们流传下来的几块泥板上画着古巴比伦王国的轮廓,但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根本不能被称作地图。古埃及统治者为了榨取更多的税款,也对自己的王国进行了勘测。然而,我们从未发现古埃及的任何现代意义的地图。

古希腊人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好奇心的民族之一,他们写了很多和地理学相关的著作。据说在古希腊的大型商业中心里,曾出现过注明路径的铜牌,但是考古学家从未找到这种铜牌。亚历山大大帝占领了广大的土地,他具有相当程度的地理意识,专门培养了一批特殊的人才——步测者。步测者为军队指明了马其顿人的准确方位,可步测者留下的,仅仅是一些痕迹、几张图画和一些线条而已。

罗马人是很有组织的掠夺者,四处征伐,为祸一方。他们的作家和演说家经常提到地图,并且认为地图是精确可靠的。但唯一流传下来的罗马地图,看起来十分简单粗糙,几乎没有什么研究价值。

几乎每一位历史学家都知道普延吉地图。康拉德·普延吉是一个小镇的职员,他用刚出现的印刷机,印制了一张3世纪时的罗马地图,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如果这张3世纪的地图代表了罗马人的最高水平,那么你会发现,现代人取得的进步是多么伟大。

我们不用依赖任何说明,就能看懂中世纪的地图。在教会的严密控制下,人们由于恐惧和迷信想象出各种怪兽,并把它们标注在地图上,例如喷水的鲸、无头怪兽、半马半鹰兽等等。

与那些作品相比,波利尼西亚人编织的地图则表现了航海家非凡的创造才能,可称得上是杰作。[2]

自从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后,通往东方的陆上交通被切断了,人们迫切需要打通去往印度的海上通道。这意味着要打破航海者所熟悉的各种陈规。要知道,在原来的航行中,人们识别方向基本上靠观察附近的教堂屋顶。当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时,除了碧蓝的天空和海水,人们往往一连好几个星期都看不见其他东西,这就需要大大推进航海技术的发展。到了15世纪,航海学逐渐加入了科学的行列。

古代的埃及人很可能到过克里特岛,不过,他们没有再进行过远航。他们的到达并非一次精心准备的航海探险,或许只是在航行中被风吹离了航道的结果。腓(féi)尼基人和希腊人是“教堂屋顶的水手”,他们曾冒险去过刚果河和锡利群岛。他们都尽可能地将船靠近岸边航行,晚上再把船拉上岸,以防船被风吹走。

在中世纪,商人们按照各自固定的航线,或前往地中海,或去北海,或到波罗的海。他们的航行一般以远处的山脉为标志。如果他们在海上迷失了方向,可采取的唯一措施就是确定最近的陆地的方向。他们在船上养了一些鸽子,通过这些鸽子就可以判断出到最近的陆地的最短距离:一旦感到难以确定航向,他们就会放飞鸽子,沿着鸽子的飞行方向航行,直到看见陆地。

不过,这些中世纪的人比我们更熟悉星座。经验丰富的船长可以通过观察星星辨别方向,或者根据北极星和其他星座确定航向。可是在北方,如果天空中的云量很多,观察星星就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罗盘的发明则完全解决了这个难题。罗盘的发明和流传的历史,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我现在要讲的更像是一种猜测。在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这个汗国的面积超过了以往任何国家的领土。他在穿越中亚沙漠、向欧洲扩大版图的时候,好像就带着与罗盘相似的某种东西。但目前,我们无法确定是不是地中海的水手最先看到这种罗盘的。

或许是某一个去雅法或法马古斯塔的人,从波斯商人那里买来了一只罗盘,而那位波斯商人则是从一个刚刚从印度回来的人手中买下的。周围的人都想看看这个被施了魔法的小指针,因为无论你身在何处,罗盘都会告诉你哪里是北方。尽管人们不相信,但他们还是托朋友再去雅法或法马古斯塔时给他们每人带回一个。六个月后,他们也拥有了自己的罗盘。很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神奇的罗盘,每人都[3]想拥有一个。这个商业信息在大马士革和士麦那传播开来,威尼斯和热那亚的仪器制作商开始制作自己的罗盘。那段时间,整个欧洲都在谈论罗盘。几年后,这种带有玻璃盖儿的金属小盒就在欧洲普及开来。

罗盘曾成功地引导威尼斯人从环礁湖航行到尼罗河三角洲,在那之后,人们对它更加熟悉了。可是,在大多数地方,罗盘的指针并非指向正北,而是偏东或偏西。船长在航行时,还需要航海图以了解在不同地方罗盘指向的差异。

自从13世纪到14世纪传入欧洲以来,罗盘大大推动了航海术的发展,航海术逐渐上升为航海学,海上航行终于不再依赖猜测和复杂的计算。

不过,这只是开端而已。

如今在海上航行,你可以随意辨认出自己的位置,但在中世纪,那些船长只能依靠另外两种仪器来测定船在大海中的位置。

一种是测深器,它可以测出海中某一点的深度,它的历史几乎同船一样悠久。如果有一张标明不同海域的深度的航海图,船长通过测深器测得附近海域的深度,并参照那张航海图,就可以确定自己的方位。

另一种则是测速器。它是一个小木块,人们将它抛入船头的水中,记下小木块从船头到船尾的时间,根据船身的长度,可以计算出每小时船大约走多少公里以及到达某地所需的时间。后来,细绳取代了小木块。绳子的一端系有一块三角形木块,人们把绳子按一定的长度打好结,将它放入水中,再打开沙漏,沙子漏完时,再拉起绳子,数出绳子淹没在海中的节数,也就是船员习惯说的“多少节”,进而就可[4]以测出船的速度。

但是,即使船长了解船的大致方向和航行速度,航行也极可能被海流、海浪或海风打乱。在罗盘被应用于航海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航海仍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要想彻底改变这种情况,人们就必须寻找一个天然的固定点,借此代替那些人造的固定点。

北极星成了天然固定点的最佳选择。它虽然离我们十分遥远,但是看上去似乎从不移动,而且容易辨认。人们航行在海洋深处,看不到陆地时,就再也不会害怕了,因为人们可以看见北极星。虽然我们总能看到太阳,但它的轨迹从未被科学地勘测过,只有那些有经验的航海者才敢夸口自己能靠参照太阳航行。

当地圆学说被人们普遍接受后,地理学家将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二者的分割线被称为赤道。南北极到赤道上任何地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极点与赤道之间的部分被分为90等份,这90条平行线(是圆弧)分布在极点与赤道之间,每两条线之间大约相隔111公里,相当于极点与赤道距离的1/90。

地理学家给这些圆弧编了号,从赤道开始,向上或向下到达极点。赤道为0度,极点为90度,这些圆弧就是纬线。通常,一个简单明了的空心圆圈代替了“度”字,标在数字的右上角。

这标志着地理学前进了一大步。但即便如此,航海仍是极其危险的。经过科学家和水手们的不断努力,大量有关太阳的资料被收集,包括每一个地方、每一年、每一天太阳的确切位置。这些都能帮助一位普通的船长在航海中更好地解决纬度的问题。

再往后,只要一个具备读写能力并有一定理解力的船员,都可以迅速确定他所处的纬度。

从前,要穿过赤道绝非易事,尤其在南半球,因为看不到北极星。一旦船迷失方向,就会因看不到北极星而无法返回。科学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16世纪后,驾船出海的人再也不会被这个问题困扰了。

之后,人们又花了两百多年的时间来确定经度。最终,穿越英国格林尼治的子午线成了公认的本初子午线。

我用了整整一章来告诉你,人类尝试用种种方法,穿越神秘的大海。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惊涛骇浪,但是勇气、毅力和智慧帮助了人类,使人类最终能够自由而安全地航行在茫茫大海中。亚洲人、欧洲人等,都为这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国际大合作。

四季的形成

“季节”(season)一词源于拉丁语,最初的含义是播种。因此,季节本来是指春天播种的时候。但到了中世纪,季节丧失了它本来的含义,加入了另外三个时节。在古梵语中,夏季是对一年的称呼,秋季是成长的时期,冬季是湿冷的季节。人们把一年分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并对四季产生了浪漫的想象。然而,实际上四季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周而复始地运动而形成的,这是自然而然的。

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才能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了方便计年并使日历看上去简单明了,我们略去了这5时48分46秒,因此,每隔四年就会多出23时15分4秒,这样的年份我们称之为“闰年”,它的天数是366天。

3月21日前后,阳光均匀地照着地球表面的一半,世界各地的昼夜都一样长。三个月后,地球绕太阳运行了1/4圈左右,此时,北极偏向太阳,南极偏离太阳,北极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极昼现象,而南极则是极夜,这两种情况都将持续六个月。北半球的人们进入了昼长夜短的夏季;南半球的人们只好守在火炉边取暖,度过漫长的冬天。

下一个全球性的重要日期在9月23日前后,这一天,世界各地的昼夜再次一样长了。然后在12月22日前后,南极偏向太阳,北极偏离太阳,因此,北半球变冷,而南半球则开始回暖。

海洋中的陆地

地球上的岛屿有大有小,所有的人都居住在岛屿上。

像罗德里格斯岛、马达加斯加岛和曼哈顿岛,这样的岛屿都是小的岛屿。而大的岛屿则被称为大陆,大陆的土地面积比岛屿大。可是对于把哪些称为岛屿,哪些称为大陆,这些方面并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美洲、亚洲和非洲是地球上较大的连续性陆地,它们面积巨大,被称为大陆当之无愧;而欧洲面积较小,从高空看,它更像是亚洲的一个半岛,但它一直自称为大陆;澳大利亚比欧洲更小,人口更少,可没有谁敢说它不是大陆。格陵兰人则不同,尽管他们所处陆地的面积是新几内亚岛和婆罗洲两个大海岛的面积之和,但这块陆地却被排除在大陆之外,被称作格陵兰岛,对此,格陵兰人并不计较。如果南极洲的企鹅可以开口说话,不知道它们是否会要求人类承认它们也生活在大陆上,因为南极洲的大陆及岛屿面积共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极其巨大。

我个人倾向于公认的区分方法:亚洲、美洲、非洲、欧洲和澳大[5]利亚。亚洲的面积是欧洲的4.5倍,美洲的面积是欧洲的4倍,非洲的面积是欧洲的3倍,澳大利亚的面积则比欧洲还小两百多万平方公里。考虑到欧洲在地球近代发展史上所发挥的作用,本章将主要介绍欧洲宜人的气候和优越的地理环境。

欧洲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意大利最南部的气候温暖舒适;虽然瑞典北部和挪威靠近北极圈,但墨西哥湾流正好流经它们的海岸,为那里送去了温暖,而与之同纬度的拉布拉多半岛,则是冰天雪地的荒野。

此外,同其他大陆相比,欧洲有更多的半岛和深入内陆的海水,如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丹麦、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海、地中海、爱琴海、比斯开湾、黑海等。把这种情况与非洲和南美洲相比较,你就会发现,非洲和南美洲的半岛以及深入内陆的海水要少得多。欧洲众多地方都与海水相连,海洋性气候显著,冬暖夏凉。

此外,地理环境也给欧洲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古时候,火山的爆发、冰山的入侵和洪水的泛滥,造就了这块大陆的内部环境。欧洲不仅拥有绵延的海岸线,还有很多连结大陆和海洋的河流。在铁路和公路出现之前,河流曾是最重要的贸易和商业运输通道,即使在今天,河流也发挥着极大作用。

欧洲,这个地球上的小小一隅(yú),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称霸,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自然优势,欧洲人自身的创造力也起了重要作用。首先,北欧舒适的气候对人的大脑活动起到促进作用。其次,这种气候也有助于人的日常工作,让人乐于做事。北欧的国家刚刚建立起来时,北欧人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了。[6]

数学、天文学和三角学知识保障了欧洲人在七大洋中航行的安全。通过对医学的研究,他们还掌握了增强抵抗力的知识,进而能够更好地抵御各种疾病。虽然他们的土地相对贫瘠(jí),但他们渴望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却非常强烈。不过遗憾的是,正因为这样,他们才会为了聚敛财富而不惜采取任何手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