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0 03:49:40

点击下载

作者:(法)托克维尔,江尚青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试读:

前言

现在,我所发表的不是一部记录法国大革命历史的书,而是一部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书。鉴于早有人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做过详尽的记载,我在这儿就不多做重复了。

1789年,法国人敢于直击自己的命运,试图斩出一道鸿沟截断过去与将来,这种大胆的做法从未有任何人民敢于尝试,他们也因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对于自身的控制相当严格,而且还制定了各种各样的限制加诸己身,试图开辟一条与先辈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们时刻警醒自己,以免把旧的东西带进自己建造的新天地;总之,他们竭尽所能地要让自己变得焕然一新。

在我看来,他们在这项特立独行的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非常有限,完全没有达到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和他们所预期的那样。在这场使得旧制度完全颠覆的大革命中,一些旧制度的情感、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被他们不知不觉地继续沿用——对于这一点,我十分确定。虽然他们一直极力避免一切有关旧制度的东西,但是他们在建立新社会的大厦的时候却又不可避免地用到一些旧制度的砖头瓦砾。所以,我们要暂且忘记今天的法国,去发掘那些被斩断的、被尘封的法国,这样我们才能够全面地了解大革命和它的功绩。我现在所做的就是这些,为了做到这些,我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苦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

在此之前,已有大量的著作对君主制最初的几个世纪、中世纪、文艺复兴的历史做了详细深入的研究,这使得我们详细地知道了当时发生的各类事件,并且对不同时期的律法、风俗习惯、政治精神和民族精神有了具体的了解。然而,18世纪的历史却没有人对其做详细、深入的研究。在我们的印象中,18世纪的法国表面上看似很清晰、很精彩:那些杰出人物的历史细节我们耳熟能详,一些显赫的大作家的著作我们熟读能诵。但是,我们对当时的了解也就仅止于此,至于当时是如何处理事务的?如何保证各种制度的真实有效实施的?各个阶级相互之间的确切地位是怎样设置的?这些都不被重视。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阶层的思想和情境如何?那时的舆论趋向又是怎样?我们都没有具体的认识,即便是有也存在很大的误差。

我要深入到旧制度的核心,虽然大革命设下的历史鸿沟阻碍了我们追寻的脚步,但是在年代上它和我们的距离毕竟相差不远。

因此,我带着很强的目的性重新阅读了18世纪的名著,还搜罗了一些其他的著作(知名度不高且不值得知名的作品)进行研究,一些极为真切的时代精神,恰恰能够在这些不是出类拔萃的著作中有所体现。

我对大革命前夕所有的公共文告进行了阅读整理。在这些文件中,我了解到法国人内心深处所要表达的见解和喜恶。在这方面,无论是省三级会议,还是之后的省议会记录,都给予我很大的启发。对于三个等级在1789年起草的陈情表,我做了深入的研究。这些陈情表的书稿有数卷之多,它们展现出了法国旧社会的遗嘱、想要实现的最高愿望,以及它们坚韧的意志。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资料文献,但仍显得有些不足。

在一些行政机构强大的国家里,它的政府迟早要面对思想、希望、痛苦、利益和激情等一系列问题的陆续出现。统治者的统治手腕如何?国家的整个治理情况又如何?这些我们都能够通过阅读政府的档案有所了解。所以,如果一个外国人看了我们内政部和各省案卷中的密件,那么他很快就会了解我们,让我们在他面前变得无所遁形。

在18世纪,极度强大的政府权力变得非常集中和活跃,不断地批准、赞助或者查封一些行业。它对各方面许诺并给予支持。它所施展的不同方式所造成的影响渗透到了家家户户,甚至每个人的私生活里。由于它低调而不张扬的特点,人们也渐渐习惯在它眼前展露出自己最隐秘的缺陷。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沉浸在巴黎和几个省研究政府留下的档案中。就像我所预料的那样,那些如同生活在实际中的旧制度、旧思想、激情、偏见和实践都一一在这些档案中体现出来。所有人都敞开心扉,不设隐私地去交谈,把他们一些最隐秘的想法都公之于众。从这些行政机构保存的隐秘资料中,我了解到了当代人所没有的许多旧社会的一些概念。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昔日的法国和今日的法国在一些突出的特点上显现出了惊人的相似。那些原以为源于大革命的感情、思想和只产生于大革命的习惯,无不散发着古老的气息。大革命精神的成型、诞生及强盛,越是接近1789年越是变得尤为明显。渐渐地,我眼前也真切地浮现出这场革命的整个面貌。它的本身就是其性格和特点的独特表现。在这里,我们为革命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找到了缘由,甚至还发现了它要打持久战的迹象,因为大革命分为两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法国人要竭尽所能摧毁一切有关过去的东西;而第二个时期,他们要恢复一部分他们认为值得保留发展的东西。1789年有大量的旧制度的法律和政治习惯突然消失,而在几年后又重新出现,这就像一些看似断流的河流,在不远处的下游又重新涌出地面,以同样的形式出现在一个崭新的河岸。

这场几乎整个欧洲同时酝酿的大革命为何起于法国?为何它好像自发产生于它即将毁灭的社会?旧君主制为何会如此突然而又彻底地垮台?这也是我写这本书所要阐明的宗旨。

我现在所论著的这部著作从思想上讲不应该就此完结。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我想穿过这段漫长的革命史,跟随那些被旧制度造就的法国人民的脚步,与他们亲密接触,亲眼见证他们随着革命的潮流不断地变化、改造,却脱离不了旧制度潜移默化的影响。纵然在一次次的蜕变中变得有所不同,但始终能让我们嗅到那一丝属于旧制度的气息。

如果把时光转到1789年,我要和他们一起经历那段内心充斥着对平等与自由的热爱的最初时期。在这段时期中,他们要建立民主制度和自由制度,摧毁各种权利的同时建立一系列新生的权利并使之神圣化。在这样的历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但仍旧被人们千秋万代地纪念。他们会踏过所有想要腐蚀或奴役别人的人,真切地经历一个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时代。

这些法国人为何最终放弃了他们最初的目的,失去自由,沦为世界霸主的仆从?是因为一些事件、错误或者失策吗?新生的政府(一个比大革命推翻的更强大且专制的政府)是如何给他的追随者们支付了一个自由的空头支票,重新夺得并整合权力的?这个新生政府又是怎样把人民主权和选举人的普选权混为一谈,使得选举人不明所以,既不能共同商议也不能进行选择?表决捐税权何时又包括了会议上的屈从和默认?这个新生的政府取消了思想、言论、写作自由等一系列权利,取消国民自治权,取消权利的种种保障(这都是新政府1789年所取得的最高成果),但是它却始终认为自己的这一做法极其伟大。在叙述这场大革命的过程中,我将对其意义论述。

这部书我在写到整个大革命几乎完成、新社会已经成型时,我会去考察这个新生的社会,看看它与被推翻的旧社会有哪些异同,我们在这场改朝换代、轰轰烈烈的革命中到底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也由此可能推算出新社会未来道路的方向。

我的第二部作品已经粗具模型,却不够完善,目前尚不能发表。我能否顺利地完成它也是个未知的定数,因为个人的命运比民族的命运更加不可预料。

创作这本书的时候,我本着一颗不带任何偏见的心去写作,不过这并不是说我没有满怀激情地去写作。一个法国人如果在谈到他的祖国、他的时代时表现得无动于衷,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够被忍受的。在研究旧社会的各个部分的同时,我也未曾忘记兼顾新社会。我所要做的就是既要弄清病人的死因,又要弄清他当初为何可以免于一死。像个医生一样,我从一个个坏死的器官中寻觅着生命的规律。我的目的是要绘制一幅图画,使这幅图画充满教育意义,于是我便特意突出一些在我们身上已经丧失的极其必要的刚强品德(独立的精神、对伟大事物的爱好、对我们自身和事业的信仰)。我在那个时代中所碰到的吞噬过旧社会,而且至今仍旧在折磨我们的某些弊病,我会将它们一一揭露,让人们知道它们在我们身上所产生的恶果,懂得它们有可能还会卷土重来重新作恶。

为了表述我的看法,我不怕得罪任何人,这其中无论是个人、阶级,还是舆论和回忆,也不会在乎他们是如何令人敬畏。

这么做我虽略有歉意,却未曾感觉到内疚,也希望我的正直无私能够得到那些由于我而感到不快的人的宽恕。

也许在现在的法国,再没有人在关心什么自由,而我在书中表达的也很可能被人们指责为是一种对自由的完全不合时宜的酷爱。但是这些对我提出指责的人可以想想,在二十多年前论及另一个社会的时候,我就几乎逐字逐句地写下了人们现在即将督导的内容,这也是我对自由的热爱久已有之。

未来虽然迷蒙难测,但人们却能够总结洞察出三条明显的真理:第一条,全世界的人民都被一种无名的力量所驱使,去摧毁贵族制度,这种无形的力量或是轻微或是猛烈,但人们只能试图去减缓它却不能够战胜它;第二条,所有的社会中,越是贵族制度不存在或是已经没落到尽头的社会,越是那种长期以来最难摆脱专制政府的社会。第三条,专制制度所产生的后果危害性会小一些,专制制度会助长这种社会制度所特有的一些弊端,这样就使得他们按着他们原来的趋势所发展。

在这种社会里,所有人都只是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蜷缩在狭隘的个人主义之中,游离于公益品德之外,人与人之间再没有种族、姓氏、阶级、行会、家庭等任何联系。专制制度剥夺走了公民身上的所有的共同的情感,所有相互的需求,所有和睦相处的必要,所有共同行动的机会,使得这种倾向变得畅通无阻。人们原来就倾向于自顾自的生活,而这种专制制度更像是一堵墙一般把人们彼此孤立,禁闭在私人生活中,让人与人之间的气温再度下降。

这样的社会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变数,每个人都在时刻努力保持现有的地位、处心积虑地提高地位,金钱也因此成为评价尊卑贵贱的主要标志。而基于它独特的流动性,不断易手随时改变着个人的处境、家庭的地位,所以拼命攒钱、赚钱的人也就趋之若鹜。人们的感情也开始变得普遍而集中: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发财致富的欲望、对商业的嗜好、对物质利益和享受的追求等。这种感情很容易在所有阶层中传播、扩散,甚至深入到其他的阶层,这样继续下去,很快就会导致一个民族的萎靡和堕落。然而专制制度却是这种感情的受益者,因此也就一定程度上地支持和帮助这种感情的滋生和蔓延。在这场革命进行的过程中,他们慢慢脱离最初要从事的公共事务,开始对革命本身产生本能的恐惧。这时,专有制度就成了他们最值得信赖的保护所和秘密武器。在这种保护和驱使下,继续让自己的贪婪扩张,毫无忌惮地行不义之事,得不义之财。这类感情即便没有专制制度也会变得日益强烈,可一旦有了专制制度,而这就会相辅相成,使其登上统治的地位。

相反,如果想让一个社会不走下坡路,就必须给予人民自由的权利与这类社会所固有的种种弊病进行斗争。

公民独立的社会地位是导致他们生活在孤立状态的大环境因素,也只有自由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让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近。

自由使得他们在接下来的公共事务中变得能够相互理解、善言善行,也慢慢地使他们感受到彼此的温暖,最终能够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团体。

崇尚自由的人,不会被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所烦恼,更不会被金钱所吸引,因为在他们看来,祖国的生存与发展才是他们每时每刻应该关心的事情。自由让他们认识到一颗伟大的事业心比发财致富更重要,让他们从幸福的沉溺中摆脱出来,拥有更强烈、更高尚的激情,为人们能够清晰地区分善恶去创造新知识、新篇章。

社会中如果没有自由民主,那么它的平头百姓就会变得举足轻重,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私人品德、家庭良父、诚实的商人、值得尊敬的产业主,甚至一些优秀的基督教徒,这些基督教徒诞生于最腐败的时尚中,在腐败的时尚中坚持着他们的宗教和荣耀,在最恶劣的政府下成为优秀的基督教徒,其中罗马帝国就有优秀的基督教徒充斥在罗马最腐朽的时代。整个社会会因为他们而变得富丽堂皇、华丽而文雅,但是这种社会绝不会出现伟大的公民的,因为平等和专制的相结合会导致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不断下降。

20年前我想说的也就这么多。在我看来,从那时候到现在,并没有发生什么能够让我改变想法和说法的事情。我有自己对自由的独特追求:自由存在,我会表现出对自由的由衷赞赏;自由不存在,我也会执着地去追寻,对此我相信我会得到人们的肯定的。

也许大家应该深思一下,虽然我与大多数反对者在这个问题上有分歧,但这种分歧要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小。

一个人,如果他所在的民族有善于享用自由所必需的品性,但他生来就习惯于被奴役,依附在他人的好恶之中,并不遵循他亲身参与制定的法律,会有这样的人存在吗?至少我认为不会。专制者也同样承认自由的美好,不过也只有他们才配享有自由,对此大家的意思都是一致的,然而在对人的尊重程度上却是各有己见,所以说人们对专制政府的爱好和他们对国家的轻蔑是大致相同的。而我暂时却不能够违心地顺应这种潮流。

在我看来,我现在要发表的这本书被称为是一部饱含无数心血的工作结晶也不足为过。书中的一些章节虽然字数不多,但却是我花费一年多的时间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我没有把大量的注解放在每一页的下边,而是把它印在了卷末,并且一一注明了页码。读者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史例和证据,如果有读者对本书颇有所得,想要寻求更多的例证,我很愿意为其提供。

第一篇

前言

现在,我所发表的不是一部记录法国大革命历史的书,而是一部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书。鉴于早有人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做过详尽的记载,我在这儿就不多做重复了。

1789年,法国人敢于直击自己的命运,试图斩出一道鸿沟截断过去与将来,这种大胆的做法从未有任何人民敢于尝试,他们也因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对于自身的控制相当严格,而且还制定了各种各样的限制加诸己身,试图开辟一条与先辈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们时刻警醒自己,以免把旧的东西带进自己建造的新天地;总之,他们竭尽所能地要让自己变得焕然一新。

在我看来,他们在这项特立独行的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非常有限,完全没有达到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和他们所预期的那样。在这场使得旧制度完全颠覆的大革命中,一些旧制度的情感、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被他们不知不觉地继续沿用——对于这一点,我十分确定。虽然他们一直极力避免一切有关旧制度的东西,但是他们在建立新社会的大厦的时候却又不可避免地用到一些旧制度的砖头瓦砾。所以,我们要暂且忘记今天的法国,去发掘那些被斩断的、被尘封的法国,这样我们才能够全面地了解大革命和它的功绩。我现在所做的就是这些,为了做到这些,我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苦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

在此之前,已有大量的著作对君主制最初的几个世纪、中世纪、文艺复兴的历史做了详细深入的研究,这使得我们详细地知道了当时发生的各类事件,并且对不同时期的律法、风俗习惯、政治精神和民族精神有了具体的了解。然而,18世纪的历史却没有人对其做详细、深入的研究。在我们的印象中,18世纪的法国表面上看似很清晰、很精彩:那些杰出人物的历史细节我们耳熟能详,一些显赫的大作家的著作我们熟读能诵。但是,我们对当时的了解也就仅止于此,至于当时是如何处理事务的?如何保证各种制度的真实有效实施的?各个阶级相互之间的确切地位是怎样设置的?这些都不被重视。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阶层的思想和情境如何?那时的舆论趋向又是怎样?我们都没有具体的认识,即便是有也存在很大的误差。

我要深入到旧制度的核心,虽然大革命设下的历史鸿沟阻碍了我们追寻的脚步,但是在年代上它和我们的距离毕竟相差不远。

因此,我带着很强的目的性重新阅读了18世纪的名著,还搜罗了一些其他的著作(知名度不高且不值得知名的作品)进行研究,一些极为真切的时代精神,恰恰能够在这些不是出类拔萃的著作中有所体现。

我对大革命前夕所有的公共文告进行了阅读整理。在这些文件中,我了解到法国人内心深处所要表达的见解和喜恶。在这方面,无论是省三级会议,还是之后的省议会记录,都给予我很大的启发。对于三个等级在1789年起草的陈情表,我做了深入的研究。这些陈情表的书稿有数卷之多,它们展现出了法国旧社会的遗嘱、想要实现的最高愿望,以及它们坚韧的意志。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资料文献,但仍显得有些不足。

在一些行政机构强大的国家里,它的政府迟早要面对思想、希望、痛苦、利益和激情等一系列问题的陆续出现。统治者的统治手腕如何?国家的整个治理情况又如何?这些我们都能够通过阅读政府的档案有所了解。所以,如果一个外国人看了我们内政部和各省案卷中的密件,那么他很快就会了解我们,让我们在他面前变得无所遁形。

在18世纪,极度强大的政府权力变得非常集中和活跃,不断地批准、赞助或者查封一些行业。它对各方面许诺并给予支持。它所施展的不同方式所造成的影响渗透到了家家户户,甚至每个人的私生活里。由于它低调而不张扬的特点,人们也渐渐习惯在它眼前展露出自己最隐秘的缺陷。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沉浸在巴黎和几个省研究政府留下的档案中。就像我所预料的那样,那些如同生活在实际中的旧制度、旧思想、激情、偏见和实践都一一在这些档案中体现出来。所有人都敞开心扉,不设隐私地去交谈,把他们一些最隐秘的想法都公之于众。从这些行政机构保存的隐秘资料中,我了解到了当代人所没有的许多旧社会的一些概念。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昔日的法国和今日的法国在一些突出的特点上显现出了惊人的相似。那些原以为源于大革命的感情、思想和只产生于大革命的习惯,无不散发着古老的气息。大革命精神的成型、诞生及强盛,越是接近1789年越是变得尤为明显。渐渐地,我眼前也真切地浮现出这场革命的整个面貌。它的本身就是其性格和特点的独特表现。在这里,我们为革命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找到了缘由,甚至还发现了它要打持久战的迹象,因为大革命分为两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法国人要竭尽所能摧毁一切有关过去的东西;而第二个时期,他们要恢复一部分他们认为值得保留发展的东西。1789年有大量的旧制度的法律和政治习惯突然消失,而在几年后又重新出现,这就像一些看似断流的河流,在不远处的下游又重新涌出地面,以同样的形式出现在一个崭新的河岸。

这场几乎整个欧洲同时酝酿的大革命为何起于法国?为何它好像自发产生于它即将毁灭的社会?旧君主制为何会如此突然而又彻底地垮台?这也是我写这本书所要阐明的宗旨。

我现在所论著的这部著作从思想上讲不应该就此完结。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我想穿过这段漫长的革命史,跟随那些被旧制度造就的法国人民的脚步,与他们亲密接触,亲眼见证他们随着革命的潮流不断地变化、改造,却脱离不了旧制度潜移默化的影响。纵然在一次次的蜕变中变得有所不同,但始终能让我们嗅到那一丝属于旧制度的气息。

如果把时光转到1789年,我要和他们一起经历那段内心充斥着对平等与自由的热爱的最初时期。在这段时期中,他们要建立民主制度和自由制度,摧毁各种权利的同时建立一系列新生的权利并使之神圣化。在这样的历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但仍旧被人们千秋万代地纪念。他们会踏过所有想要腐蚀或奴役别人的人,真切地经历一个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时代。

这些法国人为何最终放弃了他们最初的目的,失去自由,沦为世界霸主的仆从?是因为一些事件、错误或者失策吗?新生的政府(一个比大革命推翻的更强大且专制的政府)是如何给他的追随者们支付了一个自由的空头支票,重新夺得并整合权力的?这个新生政府又是怎样把人民主权和选举人的普选权混为一谈,使得选举人不明所以,既不能共同商议也不能进行选择?表决捐税权何时又包括了会议上的屈从和默认?这个新生的政府取消了思想、言论、写作自由等一系列权利,取消国民自治权,取消权利的种种保障(这都是新政府1789年所取得的最高成果),但是它却始终认为自己的这一做法极其伟大。在叙述这场大革命的过程中,我将对其意义论述。

这部书我在写到整个大革命几乎完成、新社会已经成型时,我会去考察这个新生的社会,看看它与被推翻的旧社会有哪些异同,我们在这场改朝换代、轰轰烈烈的革命中到底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也由此可能推算出新社会未来道路的方向。

我的第二部作品已经粗具模型,却不够完善,目前尚不能发表。我能否顺利地完成它也是个未知的定数,因为个人的命运比民族的命运更加不可预料。

创作这本书的时候,我本着一颗不带任何偏见的心去写作,不过这并不是说我没有满怀激情地去写作。一个法国人如果在谈到他的祖国、他的时代时表现得无动于衷,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够被忍受的。在研究旧社会的各个部分的同时,我也未曾忘记兼顾新社会。我所要做的就是既要弄清病人的死因,又要弄清他当初为何可以免于一死。像个医生一样,我从一个个坏死的器官中寻觅着生命的规律。我的目的是要绘制一幅图画,使这幅图画充满教育意义,于是我便特意突出一些在我们身上已经丧失的极其必要的刚强品德(独立的精神、对伟大事物的爱好、对我们自身和事业的信仰)。我在那个时代中所碰到的吞噬过旧社会,而且至今仍旧在折磨我们的某些弊病,我会将它们一一揭露,让人们知道它们在我们身上所产生的恶果,懂得它们有可能还会卷土重来重新作恶。

为了表述我的看法,我不怕得罪任何人,这其中无论是个人、阶级,还是舆论和回忆,也不会在乎他们是如何令人敬畏。

这么做我虽略有歉意,却未曾感觉到内疚,也希望我的正直无私能够得到那些由于我而感到不快的人的宽恕。

也许在现在的法国,再没有人在关心什么自由,而我在书中表达的也很可能被人们指责为是一种对自由的完全不合时宜的酷爱。但是这些对我提出指责的人可以想想,在二十多年前论及另一个社会的时候,我就几乎逐字逐句地写下了人们现在即将督导的内容,这也是我对自由的热爱久已有之。

未来虽然迷蒙难测,但人们却能够总结洞察出三条明显的真理:第一条,全世界的人民都被一种无名的力量所驱使,去摧毁贵族制度,这种无形的力量或是轻微或是猛烈,但人们只能试图去减缓它却不能够战胜它;第二条,所有的社会中,越是贵族制度不存在或是已经没落到尽头的社会,越是那种长期以来最难摆脱专制政府的社会。第三条,专制制度所产生的后果危害性会小一些,专制制度会助长这种社会制度所特有的一些弊端,这样就使得他们按着他们原来的趋势所发展。

在这种社会里,所有人都只是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蜷缩在狭隘的个人主义之中,游离于公益品德之外,人与人之间再没有种族、姓氏、阶级、行会、家庭等任何联系。专制制度剥夺走了公民身上的所有的共同的情感,所有相互的需求,所有和睦相处的必要,所有共同行动的机会,使得这种倾向变得畅通无阻。人们原来就倾向于自顾自的生活,而这种专制制度更像是一堵墙一般把人们彼此孤立,禁闭在私人生活中,让人与人之间的气温再度下降。

这样的社会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变数,每个人都在时刻努力保持现有的地位、处心积虑地提高地位,金钱也因此成为评价尊卑贵贱的主要标志。而基于它独特的流动性,不断易手随时改变着个人的处境、家庭的地位,所以拼命攒钱、赚钱的人也就趋之若鹜。人们的感情也开始变得普遍而集中: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发财致富的欲望、对商业的嗜好、对物质利益和享受的追求等。这种感情很容易在所有阶层中传播、扩散,甚至深入到其他的阶层,这样继续下去,很快就会导致一个民族的萎靡和堕落。然而专制制度却是这种感情的受益者,因此也就一定程度上地支持和帮助这种感情的滋生和蔓延。在这场革命进行的过程中,他们慢慢脱离最初要从事的公共事务,开始对革命本身产生本能的恐惧。这时,专有制度就成了他们最值得信赖的保护所和秘密武器。在这种保护和驱使下,继续让自己的贪婪扩张,毫无忌惮地行不义之事,得不义之财。这类感情即便没有专制制度也会变得日益强烈,可一旦有了专制制度,而这就会相辅相成,使其登上统治的地位。

相反,如果想让一个社会不走下坡路,就必须给予人民自由的权利与这类社会所固有的种种弊病进行斗争。

公民独立的社会地位是导致他们生活在孤立状态的大环境因素,也只有自由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让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近。

自由使得他们在接下来的公共事务中变得能够相互理解、善言善行,也慢慢地使他们感受到彼此的温暖,最终能够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团体。

崇尚自由的人,不会被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所烦恼,更不会被金钱所吸引,因为在他们看来,祖国的生存与发展才是他们每时每刻应该关心的事情。自由让他们认识到一颗伟大的事业心比发财致富更重要,让他们从幸福的沉溺中摆脱出来,拥有更强烈、更高尚的激情,为人们能够清晰地区分善恶去创造新知识、新篇章。

社会中如果没有自由民主,那么它的平头百姓就会变得举足轻重,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私人品德、家庭良父、诚实的商人、值得尊敬的产业主,甚至一些优秀的基督教徒,这些基督教徒诞生于最腐败的时尚中,在腐败的时尚中坚持着他们的宗教和荣耀,在最恶劣的政府下成为优秀的基督教徒,其中罗马帝国就有优秀的基督教徒充斥在罗马最腐朽的时代。整个社会会因为他们而变得富丽堂皇、华丽而文雅,但是这种社会绝不会出现伟大的公民的,因为平等和专制的相结合会导致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不断下降。

20年前我想说的也就这么多。在我看来,从那时候到现在,并没有发生什么能够让我改变想法和说法的事情。我有自己对自由的独特追求:自由存在,我会表现出对自由的由衷赞赏;自由不存在,我也会执着地去追寻,对此我相信我会得到人们的肯定的。

也许大家应该深思一下,虽然我与大多数反对者在这个问题上有分歧,但这种分歧要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小。

一个人,如果他所在的民族有善于享用自由所必需的品性,但他生来就习惯于被奴役,依附在他人的好恶之中,并不遵循他亲身参与制定的法律,会有这样的人存在吗?至少我认为不会。专制者也同样承认自由的美好,不过也只有他们才配享有自由,对此大家的意思都是一致的,然而在对人的尊重程度上却是各有己见,所以说人们对专制政府的爱好和他们对国家的轻蔑是大致相同的。而我暂时却不能够违心地顺应这种潮流。

在我看来,我现在要发表的这本书被称为是一部饱含无数心血的工作结晶也不足为过。书中的一些章节虽然字数不多,但却是我花费一年多的时间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我没有把大量的注解放在每一页的下边,而是把它印在了卷末,并且一一注明了页码。读者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史例和证据,如果有读者对本书颇有所得,想要寻求更多的例证,我很愿意为其提供。第一章人们对大革命爆发的各种看法

法国大革命史是一部源远流长的伟大历史,看似已经酝酿成熟的时局却又充满了变幻莫测,它的存在时刻提醒着哲学家、政治家们要谦虚谨慎。

伟大的天才弗里德里希同样没能预料到这场革命的爆发。虽然一些革命的苗头已经被他所感知,但却没能引起他足够的重视。他可以说是这场大革命的先驱、代理人,在这场大革命爆发之前就按照大革命的精神行事,然而在大革命来临时,他却没有识别出来。而爆发的法国革命和人们所知道的历史革命截然不同,它独特新鲜的面貌使人民忽略了它的到来。

大革命的爆发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它的影响极大,给了各国人民一些模糊的概念和朦胧的希望,那就是旧制度将要被毁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一切都会得到变革和改良。但是,大革命的真实样子却让人难以琢磨。这种即将到来的变革使得人民一见到大革命就开始骚动不安,但是各国的君主和大臣却是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所谓的革命不过是一场周期性疾病,这种疾病在每一个民族都会有所体现,而它的最终作用也不过是给邻国的政治开辟了新的领域,并不会造成其他的影响。即便他们有意无意地说出了革命的本质,也是没有任何道理和依据的。

1791年,德意志的各国君主在匹尔尼茨举行会议,并得出结论说法国君主制所面临的威胁是欧洲一切旧政权的共同威胁,他们和法国一样危险。然而对这样的结论他们自己都不相信,从他们当时的秘密文件中可以看出,他们只不过是在巧立借口,找一个掩饰、粉饰意图的理由而已。

他们以为法国的大革命只是一次极为普通的地方小事儿,是一次可以从中牟取利益的机会。抱着这种思想,他们开始出谋划策,充分准备,形成一个秘密联盟。面对眼前的这块肥肉,他们开始相互撕咬争夺,又不断相互联合。可谓是渔利八方面面俱到,却没感觉到身边即将爆发的危险。

英国人长期实行政治自由,对于自己的历史还能历历在目,所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见识,他们很轻易地洞察到了迅速来临的伟大革命,但却对它的形式一无所知,更是远远没想到法国革命对世界命运的影响以及对英国命运的影响。在大革命即将爆发之际,在法国游历的阿瑟·杨格虽然确认了这场革命的不可避免,但却未能看透这场革命的最终意义,还推测这场大革命的后果会给贵族带来更多的特权。他曾说:“如果这场革命给予贵族更多的优越地位,那么我想,它就弊大于利。”

法国革命爆发后,伯克心中充满了仇恨,但是他对大革命的走向也没有一个精确的预期。按照当时的情况,很可能就像他认为的那样——法国会因为大革命的到来而逐渐削弱,甚至消亡。他这样说道:“好战是法兰西人所具有的一种品性,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现在却即将长久地消失,甚至是永远地消失,而在后人的口中则会出现与那位故人极为类似的说法:听说,高卢人曾经是以好战、崇尚武力而闻名的。”

有的时候,适当地放远距离更能精准地判断历史事件。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期,人们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场革命即将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在陈情表中,我仅找到了两份记载有关人民的某种惧怕心理的资料。人们害怕能够压倒一切优势的王权(也就是当时的宫廷)继续存在。三级会议召开的时间很短,其胆小怕事的表现也让人无法放心。人们非常害怕这些尚存在的王权对他们施加暴力,尤其是那些贵族们,更显得惴惴不安。陈情表的很多篇章中都有提到:“御前卫队应宣誓绝不把枪口对准公民,哪怕发生骚乱或暴动。”需要改革的工程看似巨大,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三级会议召开的自由,所有的弊端都会一扫而空。

法国的大革命有着它自己的发展趋势。革命在蔓延的过程中,它不同于以往的奇特形式也慢慢地展现出来——政治机构被摧毁,民事机构被废除,法律遭到变革,就连风尚、习俗,甚至语言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冲击。这样的革命不但摧毁了政府的结构,更是动摇了社会的根基,就差连上帝也要清算一下了。大革命中的那些闻所未闻的手段、新战术、致命的准则,即皮特所谓的武装理论,很快便跨越了国界,打破各个帝国的阻碍,击碎一顶顶王冠,践踏一个个民族,最后把这些民族变为自己的部下和追随者!革命爆发后的一切变革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最终使人们的观点开始发生变化。法国革命所呈现出的诸多变化与人们所认知的历史完全相悖,然而它却又是那样普遍、恐怖,甚至让人费解,使人们有一种这个被欧洲各国君主和政治家视为小事儿的法国革命,一炮而红。有些人甚至猜测,这场大革命将会把人类社会逼向最终的毁灭,因为这场全新模式的革命根本就是无休无止,不可阻挡,仿佛会自生且永存的。有些人认为,魔鬼的现世作祟是大革命的主要根源。德·梅斯特尔先生在1797年就曾言:“法国革命具有恶魔的特点。”与此相反,也会有一部分人看到大革命闪光的一面,革命使法兰西处处都是改旧换新的面貌,而且要蔓延遍布全世界,创造一种全新的人类。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恐惧心理就好像当时萨尔维见到蛮族一样,在当时的好多作家身上都有体现。伯克继续发表他的想法,高亢地喊道:“法兰西岂止丧失了旧政府,简直丧失了一切政府,与其说法兰西必当成为人类的灾难与恐怖,不如说它几乎成了屈辱与怜悯的对象。但是,从这座被谋杀的君主制的坟墓中,却走出来一个丑陋、庞大、超出人类全部想象力的可怕怪物。这个丑陋的怪物径直向目的地奔去,不为危险所惧,不因悔恨却步,它无视一切固有的准则,无视一切常规的手段,谁要是对它的存在不理解,便被它击倒。”

法国革命是否真如当时人们所感觉到的那样超乎想象?真的如同他们所说的那样是一场颠覆一切的极端革新吗?它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它又造成了什么影响?这场新奇可怖的革命是否真的有价值?它毁灭了什么?它又带来了什么?

现今我们所处的地位恰好使我们能够更全面仔细地洞彻这个伟大事件的本质,做出精确的决定和判断。我们早已与那个大革命时代相去甚远,只能凭借细微的感觉去体会革命参与者当时的革命热情,但大革命又好像近在眼前,让我们以一个革命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到大革命的精神之中。然而革命一旦取得胜利,那么许多导致革命爆发的原因也就相继消失,革命也因为最终的胜利而变得让人难以琢磨,所以用不了多久,人们很难再深入地去了解这场大革命。第二章大革命的最终走向已不单单是要毁灭宗教权力和瓦解政治权力

法国革命爆发之初,首当其冲的就是宗教教会,这种在大革命中产生的反宗教的激情贯穿了整个大革命的首尾。为了得到安定,人们可能不得不奴颜婢膝,又或者对自由的渴望已经消磨殆尽,然而即便在这种境况下,他们仍念念不忘要和宗教权威做斗争。拿破仑可以斩去法国革命崇尚自由的天性,但却如何都遏制不了人们反基督教的本能。直到今天,仍有人不信奉基督教,不相信上帝,在他们看来,他们对上帝的不敬只是弥补了自己曾经对政府小兵小吏卑躬屈膝的过失。他们与大革命信条中自由、崇高的一切完全相悖,却始终认为自己是忠于大革命的,因为他们是无神论者。

然而,反宗教战争只不过是这场伟大革命的冰山一角,一个能够表现出大革命面貌的细微的特征,是孕育这场革命及其后续的思想、热情和一些事件的临时产物,而并非是大革命的全部本身特征。

18世纪哲学的非宗教思想很深刻,这也是18世纪的哲学引起这场大革命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我们仔细地观察分析,发现它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

其中一部分阐述的是一些新的观点和革新的观点,内容涉及了社会地位、民事、政治律法准则,这些新的或革新的观点重在强调人类生来就彼此平等,所以应该消除种族、性别、阶层、职业的所有特权,推行人民民主,使社会权力神圣化,设立新的制度和准则……这些信条不单单是法国大革命的原因,甚至与法国大革命所要强调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是大革命最根本的成就,从时间上讲,更是大革命最长远、最实在的业绩。

18世纪哲学家们所阐述的另一部分的思想就是仇视教会。为了彻底使教会土崩瓦解,他们攻击教士、教会等级、教会机构、教义,他们甚至还想将教会的基础连根拔掉。但是,这部分哲学思想产生在这场大革命时期的各种事实中,也必定会随着这部分事实消失不见,被大革命的胜利埋进坟墓之中。介于我还要在后续的章节中重新提到这一问题,我还要补充一句,使我所阐述的意思更加明白:基督教激起如此强烈的仇恨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宗教教义,也不是教士们自命来世管理者的使者身份,更不是它在新建社会根本没有存在的位置,而是因为它以一种政治制度的身份出现,他们的大部分成员是俗世的地主、领主、行政官吏和什一税征收者,他们在即将破灭的旧制度旧社会中占据了最优厚的特权、最优势的地位。

我们可以回顾总结一下,经过时间的洗涤冲刷,时时刻刻都证明了下面的这一事实:大革命的政治体系稳固之后,它的反宗教事业也会随之没落走向尽头;在大革命的攻击下,一切旧制度和旧的政治体系被彻底泯灭,那些为大革命所不容的权力、影响、阶级也被彻底消灭,丝毫不留,它们曾经所激起的仇恨也会随着它们的失败慢慢消退,最后消失;之后,那些纯粹的教士会从这些败落的废墟中脱离出来,教会的力量也会在人们的精神中日渐恢复,变得更加牢固。

这种现象并不是法国教会所特有的,在法国革命之后,欧洲的很多基督教会都是以这种形式再度兴盛起来的。

有些人认为民主社会与宗教是天生处在敌对面的,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是基督教还是天主教,都没有与民主精神绝对相悖的东西,反而有很多东西是对民主社会大有裨益的。历朝历代的史实表明,富有生命力的宗教是始终根植于人民的心中的,那些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河流中的宗教在人们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归宿,而那些偏向于人们的感情和思想所建立的制度,很奇怪地会把人类的精神引向不信奉宗教。

上述对宗教问题的阐述,相对社会权力更加适用些。

看到维系社会等级和制度的一切机构和那些系着枷锁的风俗、习惯被大革命一朝破灭,人们就可能单纯地认为大革命不单单是要推翻个别的社会秩序,更是要推翻一切的社会秩序;不单单是要推翻一个政府,更是要推翻政府所掌控的权力;进而做出结论,法国的大革命是以一种无政府主义的形式进行着。但是我认为,这些都只是肤浅的见解。

法国大革命爆发还不足一年,米拉波就私下向国王致函道:“请把现在的革命形势与存在的旧制度做个对比,您会从中得到安慰和希望。虽然国民议会中存在一部分对君主政府有利的重要法令,但是取消高等法院、三级会议省份,取消教士、特权阶级和贵族集团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我相信黎塞留会很高兴这种将繁杂的阶级变革成一个单一的公民阶级的做法,因为这种看似能够实现人人平等的阶级更加有利于权力的施行。很多时期的专制政府都是倾向于加强国王的权力和威严,但是他们所做的都没有革命这一年所做的更有意义,更有效果。”米拉波是这样理解大革命的,同时他也是有能力领导大革命的人。

法国大革命所要做的不只是对旧政府的变革,还有对旧的社会结构的废除,所以,这就注定了它要去挑战一切现存权力,推翻一切公认的势力,消除更新各种传统思想和风俗习惯,也可以认为是把人们脑海中所有固有成型的那些尊敬服从的思想清洗一空。这也就形成了法国大革命所特有的无政府主义的局面。

透过这种所谓无政府主义的掩饰,你就会发现一个极其庞大的中央集权,它把旧制度中分散的从属机构、阶级、等级、职业、家庭和个人等一切散布于社会中的零散权力全部吸纳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一个庞大的政权与当时已经崩溃的罗马帝国极其相似。大革命衍生出了新的权力,然而这种新的权力却是诞生于它所摧毁的一切权力。虽然大革命新建立的政府更加脆弱,但是相较它所推翻的政府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空前强大。基于同一种原因,它包含脆弱与强大的两面性,我会在下边另外论述。

米拉波从即将解体的旧制度的缝隙中看到,这个简易、正规、庞大的东西已然凝聚成型,尽管人们还没发觉这样的一个权力分布模式的形成,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被昭告天下。此时,各国的君主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既赞赏又羡慕这个中央集权的形成,不管是大革命所袒护的人们,还是走在大革命敌对面的人们,都对这种权力表现出了由衷的认可,他们各自努力地消灭豁免权,消除特权。他们与不同的等级相融合,让这些不同的社会地位慢慢变得平等,用官吏制度取代贵族制度,用统一的规章制度来取代地方特权,用统一的政府来代替零散分散的权力机构。这样一份事业,他们处处小心,一旦遇到阻碍就会借用法国革命中的种种手段和准则。在需要的时候,他们使穷人与富人、平民与贵族、农民与领主形成尖锐的对立。法国革命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场灾难,又是使他们进步的老师。第三章大革命以宗教革命的形式拉开政治革命帷幕的原因

无论是国内革命还是政治革命,都会有一个国家范围的限制。然而法国革命却是个例外,它不但突破了疆界的限制,甚至将地图上的所有旧世界全部抹除。它的这种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法律、风俗习惯、性格和语言的束缚,形成了一种理念上的共和国,它把各国人民都当作自己的公民,并控制着他们的情感左右亲疏,并能够使同胞反目成仇,也可以使兄弟成为路人。

在法国政治革命的革命史中,很难触摸到与法国大革命特点相同的影子。相反,在一些宗教革命中,这种相似的触感却是更加清晰。所以必须要将法国革命与宗教革命做一个仔细的比较才能充分解释这一反常现象。

在16世纪,一场伟大的宗教改革给予了各国人民新的、共同的信仰,使得并不相互熟悉、相互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之间变得关系密切起来,并且联合起来建立统一战线——这是席勒在《论战争史30年》中做出的非常正确的描述。从所发生的一切中我们也确实看到了这些事实:在法国内部战乱的时候,英国人便插足进来,言称协调互助;在德意志境内的核心地区更是出现了那些远自波罗的海的守护者,那些自称要保护德国人的陌生人。内战与外战俨然是一对双生儿,彼此共生。一系列的原则性问题取代了领土的问题,新的利益取代了各民族的旧利益。令当时的政治家瞠目结舌的是:当时的所有规章制度都混为一炉,杂乱不堪,这也使得他们大为头疼。这便是欧洲在1789年后出现的情况。

所以说,法国革命本质就是一场政治革命,只不过它的本质被那些宗教的革命方式和宗教革命的外表所掩盖。这场革命与宗教革命一样具有飞速的传播性,更像宗教革命一样通过预言和布道在人们心中埋下革命的种子,这是我们所能了解到的它与宗教革命的相似之处。这场政治革命的布道精神激烈蔓延在人群之间,人们不仅在自己所在的国度内满怀激情地进行革命,更是积极地向国外传布这种革命精神。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壮观的场面!在法国革命向世界所展示的新奇事物中,这件事表现得尤为突出和新鲜。然而我们不该就此浅尝辄止,我们该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追寻这种类似的效果是否还有其他埋藏在更深处的类似原因。

宗教的特性就是以人类本身为出发点,并不会去考虑国家律法、风俗习惯给人们灌输了什么特殊的思想和观念。宗教建立的初衷就是不以社会的现有形态为枷锁,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和上帝之间的关系,调解人和人之间简单的权利和义务。宗教所涉及的行为规范的范围主要是父子、主仆和邻里,并不会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宗教这一从人性本身出发的特点能被所有人认同,在整个世界都是一样的。所以,宗教革命很少能像政治革命那样被国家、种族所束缚,宗教革命也因此能够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通过对宗教的更深一步研究,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宗教中人们所要信仰的东西越是抽象且普遍,越是能够快速传播蔓延,不受律法、气候、种族的限制。

在古罗马和古希腊曾经所出现的异教都会与各国人民的政体或者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这样的异教,它所呈现出的既定的民族色彩和城市风貌极为浓烈,所以异教都会受限于国土、疆域,并且很难突破。异教的狭隘很可能会导致不宽容的出现,甚至会出现宗教迫害。而布道热忱却是避开了异教的所有弊端,所以西方的宗教在基督教来临之前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宗教革命。基督教降临之后,很轻易地越过了那些曾经阻挡异教的拦路石,并且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便被大部分人所认可。不同于其他宗教的束缚重重,基督教更能够摆脱单一民族、政府形式、社会大背景以及某个时代和某个民族所独有的东西,这是它成功的原因之一,这是我带着崇高的敬意对圣教能够盛行的一个论述。

以宗教革命的形式发起的法国革命影响的是现世,然而宗教革命所影响的却是来世。法国革命遵循宗教革命的形式,去抽象地看待公民,超脱了一切的具体社会,就如同宗教社会把人看作一般的,不因国家和时代而转移的人一样。法国革命不单单研究法国公民的特殊权力是什么,而且还追寻人类在政治上的一般权利与义务。

法国革命一直在社会与政府的问题上挖掘更普遍、自然的东西,也正是因为这样,法国革命既能得到全世界的认同,又能被各国人民所效仿。

法国革命不单单是法国的改革,它更是致力于人类的新生,所以它燃起了一股曾经最激烈的政治革命都没有的激情。大革命激发了人们对信仰的渴望和传播的热情,一场大革命的宣传运动拉开了帷幕。对此,大革命终于显现出了它富含宗教革命特色的一面,让当时的人尤为震惊。可以说,大革命本身已经形成了一种尚不完善的新宗教,这个宗教没有上帝、没有礼拜,也没有来世之说,然而它却将它的信徒、士兵和苦难者遍布世界,就像伊斯兰教一样。

法国大革命所采取的手段和所宣传的一切思想在历史上并不是无迹可寻的。这样积极的宣传者在各个世纪甚至是中世纪兴盛时期都极为普遍,他们运用人类社会的普遍法则去颠覆、改变已经存有的风俗习惯,借人类的天赋权利去冲击本国的政治体系。然而,他们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在18世纪能够星火燎原的星星火种,在15世纪却是显得脆弱不堪。

革命的生成不单单是靠学说造势那么简单,还需要已经产生变化的社会背景,例如人们的地位、风俗习惯已经开始松动,这时的学说才能够被人们所吸纳接受,最后深入人心。

不同的时代,人和人之间的理解力和敏感度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有的时代,他们连最为普遍使用的法则都不能够理解;而在另一些时代里,只要将一些法则的朦胧概念或者模糊的表象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他们就立刻洞彻玄机并且赶上前进的脚步。

法国大革命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它运用的各种手段和诸多思想,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众多民族竟然能够准确辨认并且有效运用这些手段和思想,他们以一种难以预料的民族水平高度很容易地接受了这些准则。第四章为何完全相同的制度会蔓延整个欧洲,它们又是怎样到处陷于崩溃的

那些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民族在推翻罗马帝国以后,最终建立了近代国家。他们的种族、语言和国家都迥然不同,唯独在野蛮与好斗上表现出了出奇的相似。他们定居于罗马帝国的土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陷于混乱与厮杀中,待这场战乱终于平息后,他们才发现身处自己所造成的一片废墟之中,并使得彼此分隔开来。这场战乱几乎毁灭了文明,涤荡了公共秩序,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使得整个庞大的欧洲社会支离破碎成千百个小社会。这些小社会各不相同,不相来往,彼此之间敌意仿佛已经深入骨髓。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统一的法律出现在了这片已经分崩离析的土地上。

人们根据与罗马法相对立的法制创造了这些法制,并且依据罗马法去改造、废除它们。与人们之前建立的法律迥然不同,它们以一种全新而独特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种高深的法律是用于半野蛮社会的,它们相互之间匀称对应,连接紧密,最后多个这种紧密连接的部分组成了一个大的整体,这个大整体的严密程度和我们现代的法典条文相当。

我不想过深地去讨论这种立法为什么会形成,推广最后蔓延整个欧洲,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早在中世纪的欧洲,各个地方就开始多多少少地出现这种立法,而且它在许多国家里排除一切立法,确立、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我对英、法、德等国家中世纪的政治制度也多有涉猎。在研究之中,我惊奇地发现,各国的法律之间存在着令人震惊的相似之处,我不得不感叹,这些彼此之间各不相同又鲜有融合的民族竟会有如此相似的法律。这些法律虽然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不间断、无休止的微末变化,但是它们都无疑是共用着一个最基础的原型。我曾在古老的德意志立法中发现了一些政治制度、规章和权力,在后期的研究中,我在英国和法国的立法中也找到了与其本质上完全相同的东西。在德、英、法三个民族中,研究出一个,其他两个民族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这三个国家中,政府的行事准则是一样的,会议的组成成分以及被赋予的权力也是一样的。此外,它们还以同样的方式划分整个社会,在不同的阶级之间设立同样的等级制度;给贵族赋予同样的地位、特权、面貌和禀赋:可谓是处处相同,没有任何出入。

它们把城市的结构建造得一样,用同样的方法治理农村,使农民的处境基本相同,按同一种土地分配制度让人民拥有土地、耕种土地,并且承担相同的任务。从波兰的边界到爱尔兰海,随处可见那些相似的制度,例如:采邑、征收年贡土地、领主庄园、领主法庭、服徭役、封建义务、行会等,甚至有的连名字都一样。让人们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彼此相似的制度都是基于同一种精神。与当今的制度的相似性相比,14世纪欧洲的社会、政治、司法、文学和经济制度更具相似性,哪怕现在的文明致力于广开路数、大道求同。

我并不是在陈述欧洲旧政体逐渐削弱衰败的过程,而是想通过这些来说明,18世纪的欧洲政体正四处面临颓败崩溃。虽然这种衰落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大陆西部,在大陆东部表现得还尚不明显,但是旧政体的老化和颓败却已经随处可见。

中世纪的各个领地都建有一本名为“土地税收登记簿”的本子,它记录着每个世纪采邑和征收年贡土地的界限,以及拖欠地租、服劳役和当地的惯例。虽然知识水平已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相较于14世纪土地税收登记簿的清晰准确、井井有条,反而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越近,土地税清册的记录情况越是杂乱无序、模糊不全。所以,市民社会日渐文明的同时,伴随着的是逐渐衰退的政治社会。

德意志在某种程度上比法兰西更多地沿袭了一部分欧洲的古老政体,即便如此,它所建立的一部分制度还被摧残得遍体鳞伤。细看这些在摧残中留下来的东西,我们会感叹时间的力量竟然如此强大。

在13世纪和14世纪,德意志就开始实施自治市的制度,这也使得德意志的一些主要城市变成了一个个开明、富饶的小共和国,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8世纪。但是今天,它们仍按部就班地使用同一种方法,甚至连行政官员的名称都没有丝毫改变,而且还让它们管理同样的事物。在这样没有变化和进步的制度下,很多东西开始慢慢流失,甚至消失不见,例如城市制度所激起的积极性、活力以及爱国主义和取之不竭的刚毅品格,这些旧制度仿佛是一幢从不修葺的高楼,日益腐朽,最后沦为一片废墟。

中世纪权力所呈现出的老化和衰落,现今依然存在。一些中世纪政体之外的东西也因为沾染上了这同一毛病,而变得毫无生气。中世纪政治自由的成就随处可见,然而今天,中世纪的这些东西无异于洪水猛兽,使得贵族虚弱甚至丧失生命力,使得现今的权力了无生气、病入膏肓。

这种古老的政治形式已成为文明进步中的拦路石,即便省议会让其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但它与新时代的精神却格格不入,这使得它对文明的进步没有任何推动作用,反而阻挡了其发展。同时,省议会还失去了民心,让人们向君主靠拢。这些旧制度并不是像古董一样越老越值钱,它们在不断老化的过程中被人们所唾弃,一天比一天衰落,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小,然而这却引来了人们变本加厉的仇恨。一位坚持旧制度并与处于旧制度时期的德意志作家曾说道:“当前存在的一些事物已经让人感到厌烦,甚至可恶。然而,人们对这些旧事物却表现得非常淡漠。这种新生的思想也渗入了家庭内部,冲击着家庭秩序,就连主妇们都对那些古老的家具产生了浓烈的厌恶。”这一时期的德国和法国社会活跃而繁荣,到处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要确定一点:新的根源是一切活着、动着、生产着的东西的根本,这些根源不仅是要新的,而且是要与之截然不同的。

王权便是这个所谓的根源,它所拥有的特权、地位、精神和感情与中世纪的王权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全新的国家行政机构,它替代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