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偏好、创业选择与收入差距——来自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证据(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0 20:49:25

点击下载

作者:陈其进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风险偏好、创业选择与收入差距——来自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证据

风险偏好、创业选择与收入差距——来自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证据试读: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确立,国民经济活力和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巨大的释放,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均有了长足的提升。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严重抑制了居民消费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增长放缓的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和促进居民消费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学者高度关注的问题。大量研究从不同角度考察了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但已有文献忽略了在充满机遇与风险的转型大国——中国,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及收入差距的作用。不同风险偏好的个体间收入存在多大差异?性别间风险偏好差异对于性别收入差距有何影响?个体间风险偏好差异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有多大?风险偏好如何通过风险决策(如创业选择)影响收入及收入差距?哪些因素影响个体风险偏好?对以上问题的正确回答对于处于转型与改革、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就业压力增大和经济增长放缓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尤其有助于早日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新社会。

本书以风险决策为桥梁,利用2009年农村—城市移民调查数据(RUMIC2009)研究了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性别收入差距及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和贡献,同时考察了风险偏好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不同风险决策间的收入差距(以创业选择为例)及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并在分析中国创业政策的现状及总结国外创业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创业等合理风险活动的政策建议。本书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针对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风险偏好与个体收入呈正向显著关系,且风险偏好的收入溢价与个体在发现、获得和实现潜在风险项目的人力、社会和财富资本水平成正比。具体而言,城镇居民、中高收入者、东部个体和中高学历者的风险偏好收入溢价相应高于农民工、低收入者、中西部个体和低学历者的风险偏好收入溢价。无论在城镇居民还是在农民工中,风险偏好对女性收入的提升作用均大于男性,对创业者收入的提升作用均大于工资获得者。单位所有制对风险偏好收入溢价的作用受户籍影响。在城镇居民中,风险偏好的收入溢价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最高,在公有制企业中次之,在公共部门中最低;在农民工中,风险偏好的收入溢价在公共部门中最高,在公有制企业中次之,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最低。然而,风险偏好的提升并不总与收入增长相伴,风险偏好为分类变量时的研究表明风险偏好与个体收入呈倒“U”形关系,个体最佳风险偏好水平为轻度偏好风险,过度厌恶和过度偏好风险均不利于提升收入。

第二,针对风险偏好对性别收入差距及居民收入差距贡献的实证研究发现:男女风险偏好度差异导致的特征效应扩大了性别收入差距,男女风险偏好收入溢价差异导致的系数效应缩小了性别收入差距。风险偏好对性别收入差距特征效应的贡献排名靠前,而对性别收入差距系数效应的贡献排名相对靠后。个体间风险偏好差异对城镇居民和农民工收入差距均有一定的贡献,且风险偏好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最高,在公有制企业中次之,在公共部门中最低;风险偏好对农民工收入差距的贡献在公共部门和公有制企业中大于非公有制企业。虽然贡献相比教育和地区等因素不够高,然而,本书得出的风险偏好对性别收入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只是直接贡献,考察显示风险偏好对性别收入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的间接贡献远大于直接贡献,可以推断风险偏好对性别收入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的总贡献会很高。

第三,针对风险偏好通过风险决策(以创业选择为例)影响收入的实证研究发现:一般而言,越喜好风险的个体越可能成为创业者而不是工资获得者,创业者相对于工资获得者而言收入更高,因此越偏好风险的个体通过做出更高风险水平的选择期望收入更高。而风险偏好对创业选择的影响在不同性别与教育水平群体间有一定差异。风险偏好只对男性、小学及以下、初中和大专学历群体创业选择有显著影响,而对女性和其他学历群体均没有显著影响。只有在风险偏好度提升较大时,风险偏好对创业概率的影响才显著,且风险偏好度提升越大,风险偏好对创业选择的作用也越大。

第四,针对风险偏好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相对比城镇居民、男性相对比女性更加偏好风险。越信任他人、拥有越多社会网络的居民冒险程度越高。创业者、抽烟更多、受教育水平更高的居民更加喜好风险。值得注意的是,相信大多数人可信的城镇居民,其风险偏好并没有显著提升,创业经历和教育水平对农民工风险偏好均没有显著影响。此外,财富资本水平(房产价值与月收入)与个体风险偏好呈“U”形关系。年龄与城镇居民风险偏好呈倒“U”形关系,与农民工风险偏好呈线性负向关系。自评健康水平和婚姻对城镇居民和农民工风险偏好均有不同的影响。民族对个体风险偏好没有显著影响。

综上,风险偏好是影响个体收入及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类似创业政策可以从参与风险项目意愿、风险项目能力和风险项目机会三个方面促进大众合理参与创业等风险项目,从而提升个体收入。在以上三个方面对弱势群体进行政策倾斜,可以有效缩小收入差距。

本书的贡献主要有:①本书较早地研究了风险偏好对中国居民个体收入差距、性别收入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和贡献;②本书较早地研究了风险偏好通过风险决策影响收入及收入差距的路径(以创业选择为例);③本书利用中国各群体间存在较大差异的优势,考察了风险偏好对收入、收入差距及创业选择的影响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

关键词:风险偏好;创业选择;收入溢价;居民收入差距;性别收入差距

Abstract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contribution,the dynamic of economy and the individual incentive to produce release hugely,thus economy and individual income have made great improvement.At the same time,income inequality is gradually widening,which hold back the growth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and sustainable growth of national economy.Under the new normal which features decreasing economic growth,how to improve individual income,narrow the income inequality and promote residents consumption becomes one of the issues policymakers and academics highly concern.Many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determinants of income and income inequality from different angles,but risk preference has been ignored by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which may be a crucial factor since China is a large country during transition full of opportunities and risk.How much does the income differ among individuals of different risk preferences in China? To what extent do differences in risk pre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explain their income gap? How do the differences in risk preferences among individuals explain income inequality? How do risk preferences affect individual income and income inequality through risky decision,such as entrepreneurial choice? Which factors affect individual risk preference.Since China is experiencing transformation and reform,widening income gap,also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decreasing economic growth,the answer of the above question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both theoretically and realistically.What is more,those answers could help China to realize the new dynamic society full of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he essay takes risky decision as the bridge and uses the 2009 survey data of Rural-Urban Migration in China(RUMIC2009),concentrates on the effects of risk preference on individual income,gender income gap and the overall income inequality.We als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risk preference on risky decision and the income inequality among different risky choice(taking entrepreneurial choice for example)and the determinants of risk preference.On the last step,in order to obtain the measure to promote individuals to take risky projects such as entrepreneurial projects reasonably,we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ntrepreneurial policy and sums up the successful foreign experience of entrepreneurial policy.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of all,the empirical study of impacts of risk preference on individual income shows that risk preferences have positi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individual income,and the income premium of risk preference varies positively with the levels of human capital,social capital,and wealth capital which help to discover,obtain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risky project.Specifically,the income premium of risk preference of urban residents,middle and high income earners,the eastern people and the more educated is higher than those of migrant workers,low income earners,the midwestern people and the less educated.In both urban residents and migrant workers,the income premium of risk preference of female and entrepreneurs is bigger than those of male and wage earners.The order of the income premium of risk preference among different ownership of units varies by different household type.Among urban residents,the income premium of risk preference is highest in the non-public owned enterprises,second in the public owned enterprises,the lowest in the public sector; Among migrant workers,the income premium of risk preference is highest in the public sector,second in the public owned enterprises,the lowest in the non-public owned enterprises.Risk preference,however,is not always accompanied by income growth.The research taking risk preference as discrete variables shows that the relationship of risk preference and individual income is inverse "U" type.Individual optimal level of risk preference is moderately risk loving,excessive dislike and excessive loving risk would both reduce the individual income.

Secondly,the empirical study of impacts of risk preference on gender income gaps andthe overall income inequality shows that the “quality effect”of risk preference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of risk pre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makes the gap wider while the “coefficient effect”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come premium of risk pre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makes the gap smaller.The contribution of risk preference to the “quality effect”tops while that to the “coefficient effect”falls behind other factors.The differences in risk preferences among individuals explain some of the overall income inequality of both urban residents and migrants.Among urban residents,the contribution of risk preference on total income inequality is highest in the non-public owned enterprises,second in the public owned enterprises,the lowest in the public sector; Among migrant workers,the contribution of risk preference is bigger in the public sector and the public owned enterprises than in the non-public owned enterprises.Although the contribution of risk preference is not very high,compared to education and region,since the contribution of risk preference on gender income gap and the overall income inequality is only direct contribution in the essay,which is much smaller than the indirect contribution,we can infer that total contribution of risk preference on gender income gap and the overall income inequality would be very high.

Thirdly,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path ofrisky choice(taking entrepreneurial choice for example)though which risk preferences affects individual income and income inequality shows that on average,risk preferen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probabi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s are relatively wealthier that wage earners,thus the income of individuals who love risk more would be higher through riskier choice .However,the significant impact on entrepreneurial choice only exists for men and groups of elementary school and below,junior high school and polytechnic college; For women and other education groups,the influence is no significant anymore; Only if the improvement of risk preference is considerably large,the influence is significant and the more the improvement is,the greater the influence is.

Fourthly,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determinants of risk preference finds that migrant worker,male,self-employed are less risk averse.People who trust others more,have more networks,smoke heavier,gain more education are more risk loving.Notably,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isk preference of migrant workers,neither does the risk preference of urban residents increase who believe most people are trustworthy; Besides,the wealth capital(real estate and income)has a “U”type relationship with risk preference.Age has an inverse “U”type relationship with risk preference among urban residents,but a linear negative relationship among migrant workers.Self-rated health level and marriage all affect urban residents and migrants differently.Ethnicity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isk attitude regardless of household type.

In conclusion,risk prefere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individual income andincome inequality.Similar to entrepreneurship policy,the policy could increase individual income by promoting individuals to take risky projects such as entrepreneurial projects reasonab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sire to take risk,ability and opportunities of risky projects.By providing more favorable policy in the above three aspects to the vulnerable groups,the income inequality could be effectively narrowed.

The contribut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1)this paper makes earlier research of the impact of risk preference on individual income,gender income gap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2)this paper makes earlier research of the path of risky choice(taking entrepreneurial choice for example)though which risk preferences affects individual income and income inequality;(3)this paper further examin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impact of risk preference on individual income,gender income gap,income inequa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choice among different groups,taking the advantage of larg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in China.

Key Words:Risk Preference,Entrepreneurship Choice,Income Premium,Income Inequality,Gender Income Gap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由“大锅饭”时期的过度平均分配,经过改革开放的多年实践和摸索,逐渐确立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收入分配模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改革开放前的极端平均分配收入制度严重抑制了民众的活力和国民经济增长动力,严重打击了国民的劳动生产、创新创业积极性(姚先国,2007),使得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陷入长期的停滞状态。改革开放后确立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大大唤醒了民众沉睡已久的劳动生产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和创新力得到了巨大的释放(周兴,2010),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均得到了长足的提升。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央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合法地位的确立和逐步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就业的持续增长,而且还为个体创造了众多的发展机会。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原则的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兴起和中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为国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会,使得那些富于冒险精神和敢于抓住机遇的个体收入得到极大的提升。伴随着过度平均分配方式被打破,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在改革开放后不断扩大。过大的居民收入差距不仅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而且严重抑制国民消费增长,妨碍国民经济和就业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国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收入,如何延缓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趋势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学者高度关注的话题。只有理清了哪些因素、能力或禀赋提升和阻碍了个体收入,才能有效地减少贫困,提升个体收入,进而拉动居民消费,加速经济增长,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延缓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趋势。

国内以往文献就外在因素对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做了大量研究,比如教育程度(简必希和宁光杰,2013;陈斌开,2009)、社会网络(王春超和周先波,2013;赵剑治和陆铭,2009)、性别(李春玲和李实,2008;李实和宋锦,2010;李实,2014)、户籍(余向华和陈雪娟,2013;邢春冰,2008)等个体特征,工会参与(李明和徐建炜,2014)、公司治理结构(钟宁桦,2012)、单位所有制(尹志超和甘犁,2009;姜励卿和钱文荣,2012;张义博,2012;江克忠等,2012)、行业(叶林祥等,2011;向书坚等,2014)等企业特征和城市地区特征(宁光杰,2014;罗楚亮和王亚柯,2012),金融发展及信贷(余新平等,2010;胡宗义等,2014;张宁和张兵,2015)和对外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赵晓霞和李金昌,2009;戴枫,2010;李磊等,2011;刘斌和李磊,2012)。然而在控制住这些外在因素后,收入差距仍然存在,这表明一些内在因素被忽略了。风险偏好度可能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在生活与工作中,人们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其各种决策往往涉及风险,所以风险偏好是影响风险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风险偏好对人力资本投资(Hartog和Serrano,2005;丁小浩等,2009)、金融投资(Guiso和Paiella,2008;王聪和田存志,2012)、保险购买(肖芸茹,2000;顾孟迪等,2010)、创业选择(Dohmen,2011;陈波,2009)、国有与私有部门选择(Pfeifer,2011;丁小浩,等,2009;廖娟,2011)等风险决策均有重要影响。上述研究总体上表明越喜好风险的个体越可能偏好收益与风险水平更高的选择。个体众多的风险决策会影响其职业生涯发展。由于往往存在风险溢价,所以越喜好风险的个体期望收入可能越高。因此,风险偏好可能是影响收入及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转型经济大国——中国,无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无论在东部还是在中西部,到处都充满了发展的机遇,无论个体还是企业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时期。当然,机遇总是与不确定性相伴,高收益总是与高风险相随。因此,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可能更显著,尤其在城镇里。城市偏向政策(Lipton,1977)及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蔡昉和杨涛,2000)使得政府把主要资源配置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产业发展、城市教育、城市医疗保障上,而大大忽视了农村相关设施、产业和部门的发展。城镇劳动力相对于农村劳动力拥有更多发展机遇及实现机遇的各种资源,风险偏好对城镇劳动力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相对于农村劳动力更加明显。因此城镇劳动力是研究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及收入差距影响的理想对象。

然而已有的收入及收入差距文献却忽略了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及收入差距的作用和贡献。不同风险偏好的个体间收入存在多大差异?男女风险偏好差异对于性别收入差距有何影响?个体间风险偏好差异对于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有多大?风险偏好通过何种机制影响收入及收入差距?哪些因素影响个体风险偏好?就以上问题的回答对于处于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居民消费不足、经济增长放缓和收入差距过大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受风险偏好影响且影响收入的众多风险决策中,创业选择最为典型且意义重大。首先,与人力资本投资、金融投资等其他风险决策一样,创业选择也涉及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一般而言创业者相对于工资获得者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更大,收益也更高。因此通过研究风险偏好对创业选择的影响及创业者与工资获得者的收入差距可以大致得出风险偏好对其他风险决策的影响及不同风险决策间的收入差距的影响。其次,创业活动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是就业创造、技术及管理创新的发动机,是实现个体自身价值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考虑到篇幅有限、研究兴趣及创业活动的代表性和重要意义,本书以创业选择为例,研究风险偏好通过风险决策影响收入的机制。

本书以风险决策为桥梁,利用2009年农村—城市移民调查数据(RUMIC2009)研究了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性别收入差距及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和贡献,同时考察了风险偏好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不同风险决策间的收入差距(以创业选择为例)及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最后为得出促进国民合理参与创业等风险活动的措施,分析了中国创业政策的现状并总结了国外创业政策的成功经验。对创业决策及创业者收入溢价的研究有助于早日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活力社会,对促进就业和加速经济增长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节创新点、结论与结构安排1.2.1 创新点和研究结论

本书研究主要与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收入及收入差距、创业选择及创业溢价三类文献相关,相对已有文献,本书主要有以下贡献(具体贡献说明详见第二章):

第一,本书较早地研究了风险偏好对中国居民个体收入、性别收入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和贡献。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文献就风险偏好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进行研究。

第二,本书较早地研究了风险偏好通过风险决策(以创业选择为例)影响收入及收入差距的路径。基于中国数据就风险偏好对创业选择的影响及创业者相对于工资获得者的收入溢价的研究较少。

第三,本书利用中国各群体间存在较大差异的优势,考察了风险偏好对于个体收入、收入差距和创业选择的影响在不同群体间的异质性表现。

本书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的影响。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实证研究表明风险偏好与个体收入呈正向显著关系,且风险偏好的收入溢价与个体在发现、获得和实现潜在风险项目的人力、社会和财富资本水平成正比。具体而言,城镇居民、中高收入者、东部个体和中高学历者的风险偏好收入溢价相应高于农民工、低收入者、中西部个体和低学历者的风险偏好收入溢价。风险偏好对女性收入的提升作用大于男性,对创业者收入的提升作用大于工资获得者。单位所有制对风险偏好收入溢价的作用在不同户籍居民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城镇居民中,风险偏好的收入溢价与单位所有制市场化程度和竞争性成正比,即风险偏好的收入溢价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最高,在公有制企业中次之,在公共部门中最低;在农民工中,风险偏好的收入溢价与单位所有制市场化程度和竞争性成反比,即风险偏好的收入溢价在公共部门中最高,在公有制企业中次之,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最低。然而风险偏好的提升并不总与收入增长相伴,风险偏好为分类离散变量时的研究表明风险偏好与个体收入呈倒“U”形关系,个体最佳风险偏好水平为轻度偏好风险,过度厌恶和过度偏好风险均不利于提升收入。(2)风险偏好对性别收入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和贡献。第六章风险偏好对性别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由男女风险偏好度差异导致的特征效应扩大了性别收入差距,由男女风险偏好收入溢价差异导致的系数效应缩小了性别收入差距。风险偏好对性别收入差距特征效应的贡献排名靠前,而对系数效应的贡献排名相对靠后。第七章风险偏好对居民收入差距贡献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体间风险偏好差异对城镇居民和农民工居民收入差距均有一定的贡献,且风险偏好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最高,在公有制企业中次之,在公共部门中最低;风险偏好对农民工收入差距的贡献在公共部门和公有制企业中均大于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贡献。虽然风险偏好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相比教育和地区等因素不够高,然而,本书得出的风险偏好对性别收入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只是直接贡献,考察到风险偏好对性别收入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的间接贡献远大于直接贡献,可以推断风险偏好对性别收入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的总贡献会很高。(3)风险偏好通过风险决策(以创业选择为例)从而影响收入的机制。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实证研究均表明,一般而言,创业者相对于工资获得者收入更高。第八章的实证研究表明,总体上,越喜好风险的个体越可能成为创业者而不是工资获得者,因此越偏好风险的个体通过做出越高风险水平的选择期望收入越高。而风险偏好对创业选择的影响在不同性别与教育水平群体间有一定差异。风险偏好只对男性、小学及以下、初中和大专学历群体创业选择有显著影响,而对女性和其他学历群体均没有显著影响。只有在风险偏好度提升较大时,风险偏好对创业概率的影响才显著,且风险偏好度提升越大,风险偏好对创业选择的作用也越大。风险偏好对某些群体创业选择没有显著影响的原因在于,当创业相对于工资性就业的吸引力太小或更有吸引力时,风险偏好的提升不能改变创业与工资性就业原始的相对吸引力关系,此时风险偏好的提升不足以改变个体原始的职业选择。(4)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第四章风险偏好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表明越信任他人、拥有更多社会网络的居民越偏好风险。男性相对比女性、创业者相对比工资获得者冒险意愿更强烈。抽烟量和受教育水平均与个体风险偏好程度成正比。然而,相信大多数人可信的城镇居民的冒险意愿并没有显著增加,创业经历和受教育水平对农民工风险偏好均没有显著作用。财富资本水平(房产价值与月收入)与个体风险偏好呈“U”形关系,即随着财富水平的提升,个体风险偏好先是下降,到达可以缓冲风险损失后,财富水平进一步提升,个体风险偏好逐渐上升。在城镇居民中,年龄与风险偏好呈倒“U”形关系,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风险偏好先是上升再逐渐下降;在农民工中,年龄越大,个体越厌恶风险。此外,婚姻和健康水平对城镇居民和农民工风险偏好水平的影响均存在较大差异,民族对个体风险偏好没有显著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关于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和贡献的结论均是在控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创业与否和工作与居住地等因素的条件下得出的,这只表明这些因素固定时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及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和贡献。正如前文所述,风险偏好影响个体教育投资、金融投资和创业选择等风险决策,而这些风险决策均显著地影响个体收入。风险偏好通过这些风险决策从而对个体收入及收入差距的间接影响和贡献高于风险偏好对收入及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和贡献。因此,在考虑风险偏好的间接效应后,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及收入差距的总影响和贡献将会明显提升。本书研究主要在于风险偏好对收入及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及通过创业选择路径影响收入的间接影响,其他间接影响路径和总的影响和贡献将在未来相关计量和不平等分解方法可得时做进一步的研究。1.2.2 结构安排

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共十章。第一部分为总揽章节,包括第一章的导论,第九章的国内外创业政策介绍和第十章的结论、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第二部分为准备章节,包含第二章的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第三章的数据、变量及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第四章的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第三部分为核心章节,即风险偏好与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包括第五章的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的边际研究,第六章和第七章的风险偏好相对其他因素对性别和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研究。第四部分为机制研究章节,包括第三部分的创业者相对于工资获得者的收入溢价及第八章的风险偏好对创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具体结构安排及内容见技术路线图1.1。图1.1 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意义、创新点、结论、结构、方法和数据。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部分,介绍风险偏好及其决定因素、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重点介绍风险偏好的作用)、风险偏好与风险决策及不同风险决策间的收入差距(以创业选择为主)方面的文献,最后在文献回顾基础上提出本书的理论框架及相应研究命题。

第三章主要介绍数据、变量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章对中国居民个体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第五章到第七章就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和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中第五章分析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的边际作用,第六章和第七章分析风险偏好相对其他因素对收入的作用和贡献,即对收入差距的贡献,其中第六章分析男女风险偏好差异对性别收入差距的贡献,第七章则分析个体间风险偏好差异对居民收入差异的贡献。

第八章对风险偏好通过风险决策(以创业选择为例)影响收入的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因为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已经考察创业者与工资获得者的收入差距,所以第八章只需分析风险偏好对创业选择的影响。

第九章介绍中国创业政策现状、不足及国外创业政策经验的启示。

第十章对全书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不足和展望。第三节研究方法和数据介绍

本小节对全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进行简单介绍,详细的方法介绍见相应实证章节,详细的数据介绍见第三章。1.3.1 研究方法

本书主要以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及分位数回归(Quantile Regression)估计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的影响(详见第五章),以Oaxaca-Blinder分解法及基于RIF回归的分解法计算男女风险偏好差距对性别收入差距的贡献(详见第六章),以基于Shapley值的回归分解法测算个体间风险偏好差距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详见第七章),以排序的Probit和Probit离散选择模型分别估计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及风险偏好对创业选择的影响(详见第四章及第八章)。下面先对各方法进行简介。

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只能估计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的平均影响,利用分位数回归可以进一步估算风险偏好对不同收入水平群体个体收入的影响,比如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可以把性别收入差距分解为由风险偏好、受教育水平和社交网络等群体特征差异引起的总特征效应和由上述特征因素的群体回报率差异(回归中的系数)引起的总系数效应,还可以进一步得出风险偏好、受教育水平和社交网络等因素对总特征效应和总系数效应的贡献。然而Oaxaca-Blinder分解法只能对性别收入平均差距进行分解,为得到风险偏好对性别收入各分位数差距的贡献,本书采用基于RIF回归的分解法估算风险偏好对性别收入各分位数差距的总特征效应和总系数效应的贡献。基于Shapley值的回归分解法通过计算删除某一因素前后的总不平等指数变化值来计算该因素对总不平等指标的贡献,比如计算险偏好、受教育水平和社交网络等因素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以上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及收入差距影响的模型中,因变量(收入对数值)均是连续变量,然而在研究风险偏好对创业选择的影响及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时,因变量(风险偏好或创业与否)变成定序变量和分类变量等离散变量了。因此本书分别采取排序的Probit和Probit两种离散选择模型估计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及风险偏好对创业选择的影响。1.3.2 数据介绍

本书主要研究个体风险偏好、创业选择、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关系,因此,全书以微观调查数据为主,主要数据来源是2009年中国农村—城市移民调查数据(RUMIC2009)。RUMIC是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发起,由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组织、福特基金会、德国劳动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由国家统计局和专业调查公司分别负责实施调查的大型追踪调查。RUMIC包括城镇住户调查(UHS)、农村住户调查(RHS)和农民工住户调查(MHS)三大部分,其中城镇住户调查和农村住户调查由国家统计局负责实施调查,农民工住户调查由专业调查公司负责实施调查。值得注意是,农民工住户调查是根据农民工工作地址而不是家庭住址进行抽样的。因为大量农民工都生活在单位宿舍、建筑工地等工作场所,以农民工家庭住址为抽样框的调查容易遗漏很多生活在工作地址的农民工,造成严重的抽样偏差(Gong,et al.,2008)。

RUMIC2009对城镇居民、农民工和农村居民就社会保障、健康状况、心智健康与偏好、教育、就业状况、创业状况、子女的教育、家庭收支与消费、配偶、户主或其配偶的父母和社交网络等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相比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CGSS)、中国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S)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RUMIC2009数据存在以下两点优势:一是RUMIC2009数据包括了详细的关于创业的信息,是研究创业选择及创业者溢价问题的理想数据;二是RUMIC2009数据包括了个体自评的一般风险偏好信息,为研究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各种社会经济风险决策与风险决策结果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本章将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与评价并提出本书相应贡献,最后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提出本书理论框架和研究命题。本书主要综述风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重点介绍风险偏好的作用)以及风险偏好通过风险决策影响收入的机制(以创业选择为主)三类文献,为后文的相应研究奠定基础。基于对风险决策的风险项目市场、个体的可得风险项目集合、风险项目最终收益和风险偏好与风险项目选择关系的假设,本书将得出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及影响异质性的若干研究命题。第一节风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

本小节对风险偏好的内涵、分类、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文献梳理和评价,并指出了本书在该部分的贡献。2.1.1 风险偏好的内涵、分类和测度

风险偏好(又称风险厌恶、风险容忍和风险态度)指个体效用函数的曲率,个体对风险的偏好和态度。经济学依据个体是否愿意参与公平赌局(期望值为零的赌博),把愿意参与、无所谓和不愿意参与的个体分别称为风险偏好者、风险中立者和风险厌恶者(佩罗夫,2009)。个体在一般情境下对风险的偏好,称为一般风险偏好;个体在如运动、抽烟、喝酒、创业选择、金融投资和保险购买等特定情境下对具体风险的偏好,称为特定风险偏好。特定风险偏好是解释相应风险行为的最好指标,而一般风险偏好是解释更加广泛情景下风险行为的最理想指标(Dohmen,et al.,2011)。因此,在解释一般的或多种情形下的风险行为时,一般风险偏好指标优于某一特定情境下的风险偏好指标;在解释如创业选择等某一特定情境下的风险行为时,相应的特定风险偏好指标(如对创业风险的偏好)解释力最强,一般风险偏好指标次之,其他特定情境下的风险偏好指标(如对抽烟和喝酒风险的偏好)最差。

由于相关风险偏好的数据难以获得,尤其在早期,很多研究者用风险行为代理风险偏好,比如采用安全带使用情况和金融投资情况。然而除风险偏好外,成长经历、风险承受和管理能力、法律制度、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均影响风险行为,所以用风险行为代理风险偏好研究,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会导致一定的代理误差。因此,研究风险偏好对风险决策(如创业选择)的影响时,最好使用风险偏好的直接测度方法。大体上,风险偏好的测度方法包括欧拉等式估算法(Browning et al.,1999)、自评偏好法和赌局选择行为法。自评偏好法和赌局选择行为法均可以在微观调查时采用。自评偏好法要求受访者对自己的一般风险偏好或特定情境下的风险偏好进行自我评价,比如在中国农村—城市移民调查数据(RUMIC)和德国社会经济面板数据(SOEP)中,询问受访者“一般而言,有些人喜欢冒险,有些人却尽量避免风险。如果把风险偏好程度从低到高定义为0到10,0表示从来不冒险,10表示有特别大的可能去冒险,您觉得自己属于什么水平?请用0到10中的一个数字表示。”而赌局选择行为法通常请受访者在一系列风险和收益不同的赌局中做选择,通过受访者最终选择的赌局风险高低测量其风险偏好水平,比如在美国国家青年追踪调查数据(NLSY79)中,受访者被询问了以下问题:

问题1:假设你是家庭中唯一的收入获得者且拥有一份可以保证以后每年获取目前家庭年收入水平的工作。现在你有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一份50%概率收入加倍,50%概率收入减少1/3的新工作,你愿意选择这份新工作吗?

受访者如果回答愿意就继续询问问题2,如果回答不愿意就接着询问问题3。

问题2:如果是50%概率收入加倍,但50%概率收入减少1/2,你还愿意选择这份新工作吗?

问题3:如果是50%概率收入加倍,但50%概率收入减少1/5,你现在愿意选择这份新工作吗?

问题3、问题1和问题2中的新工作风险水平依次增强,因此,连问题3中的新工作都不愿意选择的受访者,其风险偏好水平最低,选择了问题2中的新工作的受访者,其风险偏好水平最高,接受问题1中的新工作但拒绝问题2中新工作的受访者,其风险偏好水平居中。

赌局选择行为法比自评法更符合真实风险决策情境,因此比较严谨和客观,但赌局选择行为法的缺点是要求受访者有一定数学和推理能力,同时耗时相对较长。因此,赌局选择行为法不太适合大规模的微观调查,尤其不适合部分智力水平较低的受访者。而自评偏好法对受访者的数学和推理能力要求较低,耗时较短,适合大规模的微观调查。

在研究风险偏好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时,个体风险偏好最好在风险决策时或风险决策前测量,这要求研究者拥有长时期的追踪调查数据。由于追踪数据常常不可获得,不少涉及风险决策(如创业选择)的研究仍使用问卷调查时(决策后)的各因素数据代理决策时或决策前的数据,尤其是以中国为对象的风险决策研究。虽然存在一定的代理误差,但这是追踪数据不可得时,多数研究者常用的方法(宁光杰,2012;Cramer,2002;Ekelund,2005)。2.1.2 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

对风险偏好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提升我们对各种风险行为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设计出更适合的风险产品和涉及风险的政策。已有文献从性别、婚姻和年龄等人口统计学角度,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财富资本等个体资本角度,抽烟量和创业等风险经历角度考察了影响个体风险偏好的因素。

大量研究发现,男性相对于女性、未婚者相对于已婚者、抽烟者相对于不抽烟者、创业者相对于工资获得者风险喜好度更高,收入、财富和教育水平与个体风险偏好呈显著正向关系(如Hartog,2002;Belzil 和 Leonardi,2007;Eckel 和 Grossman,2008;Dohmen,2011)。然而,少数文献发现男女间风险偏好不存在显著差异(Andersen,2008;Holt 和 Laury,2002)。Riley等(1992)发现年龄、教育和财富水平与个体风险偏好在65岁以下的人群中呈正向关系,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呈反向关系。Barsky等(1997)发现风险偏好与教育水平呈倒“U”形关系,风险偏好在教育年限为12年时达到最大。子女与父母风险偏好存在一定相似性,这种代际传导性在兄弟姐妹数越少的家庭中表现越强烈,同时最先出生的子女与父母风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