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全知道第2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05:16:09

点击下载

作者:翟鸿珍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初中三年全知道第2版

初中三年全知道第2版试读:

内容提要

初中对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阶段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孩子未来的成就。家长早点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生理和初中学习等各方面的知识,积极引导,才能帮助孩子快乐成长,科学成才。

本书是家长必备的教子宝典,书中以简洁的语言,配以丰富、真实的案例,条分缕析,从帮助孩子全面认识新的阶段,快速进入角色;应对孩子青春期的烦恼和叛逆,化解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帮助孩子科学地辅导功课,提升学习成绩;开发孩子的智商、情商,提升孩子的全方面能力;弄清中考的关键点,准备好多种策略等诸多方面,提出问题,详尽分析,给予解决问题的建议,帮助家长科学教子,培养精英。

第1版前言

当您的孩子进入初中后,您是否注意到孩子的变化:小学时候的他们乖巧、听话、努力学习,可是现在他们变得脾气捉摸不透、暴躁、易怒,他们不愿意听从老师和您的谆谆教导,甚至有时候还会与长辈们对着干?他们的成绩有时似乎也波动很大?

当您发现后,您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的孩子怎么了?

其实,孩子进入初中后,产生这些变化是正常的,这些变化和他们所处的这个特殊年龄阶段有关。

初中的孩子,已经或者即将进入青春期,面对身体上的变化,他们在感受成长快乐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烦恼:他们要求独立,却摆脱不了家长和老师的管束;他们渴望结交挚友,却偶尔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和朋友产生矛盾;他们和异性同学交朋友,却被父母、老师误认为是“早恋”;他们也想成为成绩优异者,可学习方法的不当让他们不能如愿……

这些矛盾始终纠结着这些不成熟的孩子们,而作为家长,您是否理解孩子呢?恐怕您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却忽视了孩子也需要理解。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人父母,谁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业上成为佼佼者,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因此,在了解了初中孩子的这些心理状况后,留给您的就是要理解孩子、去引导孩子。然而,很多家长又会产生疑惑,我到底该怎么做呢?这也正是本书要阐述的重点。我们深知“道理千千条,不如一策良方更实用”这一道理,所以,本书并没有那些繁复的大道理,而是从家长的角度,为家长提供最实用、科学、更具操作性的教育方法,让家长全面认识初中阶段的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本书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走进初中,全面认识孩子成长的新阶段;

2.解除困扰,做初中孩子的心理医生;

3.沟通感情,做初中孩子的知心朋友;

4.辅导功课,做初中孩子的家庭教师;

5.提升情商,做初中孩子的辛勤园丁;

6.决胜中考,做初中孩子的学习参谋。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您的孩子,一定可以快乐、健康地度过他的初中三年!编著者2011年3月

第2版前言

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身为父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操心着孩子的成长,从孩子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再到他们走路、进入学校学习,我们的心也随时被他们牵绊着。如今,我们的孩子十几岁了,也从小学进入初中了,然而,此时的我们又产生了一些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孩子好像一下子变了很多,开始变得闷闷不乐,不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总对我们说一些小秘密,好像他们突然与我们疏远了。可能你会问,我们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初中的孩子有这样一些行为和心理是很正常的,因为此时的他们已经逐步进入了青春期。那么,什么是青春期呢?心理医生认为,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而12~16岁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孩子进入这个年龄段,随着身体的发育、所学知识的增加和阅历的增加,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他们渴望和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因此,极易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服父母的管教。为此,很多父母操碎了心。一方面,孩子正处在青春期,会面临成长中的烦恼,需要有个倾诉的对象,而孩子似乎已经对自己锁上了心门:另一方面,青春期是个特殊的时期,孩子一不小心,就可能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

在未来社会,我们的孩子都必须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初中阶段的他们正是积累知识和阅历的阶段,因此,很多父母都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孩子,然而,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一些父母认为,初中阶段是孩子问题多发的阶段,为此,他们对孩子的规划越来越多,甚至日常生活都要严加管理,时时刻刻看管、监视和提防,这使得父母自己耗尽时间、心机和精力,可他们并没有培养出真正出类拔萃的好孩子。

实际上,我们也应该把父母当成终生学习的一项职业来经营,我们更要懂得与时俱进地教育孩子,初中阶段的孩子的心理是独特的,他们在成长中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这需要我们父母加以理解和引导。

然而,很多家长又会产生疑惑,我到底该怎么做呢?这也正是本书中我们即将阐述的,本书并没有阐述繁复的大道理,而是从父母的角度,为他们提供了最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初中孩子的方法。要知道,没有教不好的孩,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总之,初中孩子的家庭教育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敏感、复杂,需要认真对待地。家庭教育的关键在家长,家长的方法和态度直接决定了能否和孩子融洽相处,能否使孩子顺利、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人生中的特殊时期。

本书在修订再版的过程中,针对家长关心的初中生的新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对文字进行了进一步润色和提升,以使读者更加受益。编著者2014年10月第一章走进初中,全面认识孩子成长的新阶段

孩子进入初中,就已经告别了“黄金童年”的阶段,同时,孩子也即将或者已经进入了青春期。这是一个向成熟、独立过渡的重要阶段。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是最让父母操心、担心和伤脑筋的,因为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这个阶段的孩子都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表面上看,孩子升入初中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他们即将面临学习环境的变动,学习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的不同,另外,自身生理、心理也发生了变化,而这些都需要父母加以引导和帮助。作为家长,我们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当孩子进入初中时,就要在教育方法、态度等各方面及时地调整,让孩子做好上初中的心理、生理和物质上的准备。同时也要求父母了解孩子,了解初中阶段孩子在成长中的常见问题,以便解决好孩子遇到的新问题。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越学越好,再接再厉,顺利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一、初中阶段的孩子有新的变化初中三年是孩子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两个月的暑假时间眨眼就过去了,13岁的彤彤终于要跨进初中的校门了。开学的前几天,彤彤妈妈就为女儿准备了一套全新的“装备”:书包、文具、自行车等。开学前的一天晚上,彤彤激动得都睡不着觉,因为第二天她将会接触到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以及新的学习环境。在新的学期,彤彤还有个新的目标,就是一定要瘦十斤,不能再让班上的同学喊她“小胖妹”了。

9月1号是开学的第一天,这天早上,彤彤早早地起床了,收拾好东西就准备上学。彤彤看见妈妈在厨房做早饭,就打了个招呼:“妈,我先去学校了,早饭就不吃了。”彤彤妈妈一听,将女儿拦在门口,非得让彤彤吃完早饭再走。这时候,彤彤爸爸从卧室走出来说:“孩子不想吃早饭,你就别勉强她了。”

彤彤妈妈一听,一下子就生气了,对丈夫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孩子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早餐对身体发育很不好。”“彤彤不是正在减肥吗?”彤彤爸爸辩驳道。“其实,不吃早饭才更容易长胖呢。彤彤,别听你爸爸的,过来吃点东西再走,一会妈妈送你。”彤彤听后,只好乖乖地吃起了早餐。教育支招:

进入初中之后,很多孩子也步入了青春期,初中三年,是孩子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每天需要摄入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才能保证身体发育的需要,因此,早餐必不可少。但那些爱美的少男少女则认为,只要吃得少就可以减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儿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常吃早餐的青少年体重超标和患肥胖症的概率低于习惯不吃早餐的同龄人。

佩雷拉博士等人历时5年,跟踪调查了2200多名十多岁美国孩子的饮食习惯,发现常吃早餐的青少年比不吃早餐的同龄人每天摄入更多热量、碳水化合物和纤维,但平均体重要比后者低约2.3公斤。研究人员指出,习惯吃早餐的青少年通常“体育锻炼较多,饮食习惯也比较健康,他们摄入较少脂肪和胆固醇,而摄入较多纤维”。同时,这项研究证实了此前其他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吃早餐的青少年较易发胖。该项研究还发现,大约四分之一的美国青少年没有每天吃早餐的习惯。据官方统计,过去20年,美国体重超标的青少年人数增加了两倍。

因此,早餐对青少年身体发育有很重要的作用,不是人们想的那样,多吃就会长胖,体重就会上升。

父母应该告知孩子,进入初中以后,不仅学习压力重,而且身体发育会逐渐成熟,活动量大,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均超过成年人,充足的青春期营养是体格及性征迅速生长发育、体魄增强的基础。那么,作为父母,怎样才能让进入初中的孩子有个好身体呢?

方法一:指导孩子科学饮食。(1)让孩子多吃谷类食物。因为谷类食物能补充足够的能量,同时,谷类食物含膳食纤维比较丰富,保留的B族维生素也比较多。(2)监督孩子每天摄入适当的肉、蛋、奶。这些食物中含蛋白质比较丰富。蛋白质是组织器官生长及调节生长发育和性成熟的各种激素的原料,而且由于生长发育的机体对所需氨基酸的要求较高,因此,来源于动物和大豆的优质蛋白质应多补充些。(3)让孩子每天补充矿物质。矿物质是人体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素。进入初中的孩子,由于身体发育的需要,对矿物质的需求加大。矿物质补充不足,很容易导致骨骼发育不健全和贫血等。一般来说,奶、豆制品中含钙丰富,动物肝脏、蛋黄、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铁。(4)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维生素。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含量较多。升入初中的孩子每日蔬菜和水果的总摄入量要不低于500克。(5)让孩子每天多喝水。水的摄入量不足,会影响机体代谢及体内有害物质及废物的排出。每天除了饮食中摄入的水分外,还要让孩子额外补充至少1500毫升水。

方法二:教育孩子坚持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使升入初中的孩子发育得更好、体型更健美。这个阶段的孩子在神经系统方面的可塑性、灵活性都比较好,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让其选择一些体育项目。比如:(1)有氧运动。游泳、慢跑、快步行走、滑冰、骑车、球类运动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激素的分泌。一般来说,这些运动最好每周做3~5次,每次30~60分钟,每天不超过2小时,可分2~3次进行。(2)弹跳运动。这类运动有助于促进初中孩子身体高度的发育,比如跳绳、跳皮筋等。弹跳运动以每天1~3次,每次5~10分钟为宜。(3)伸展运动。这类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使体型变得优美,比如引体向上、韵律操、太极拳、踢腿、压腿、芭蕾练习等。每周进行3~5次。

在进行这些运动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教导孩子注意安全。因为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开始阶段,这一时期骨骼的发育、身高的增长都较快,骨组织中软骨成分较多,富于弹性,不易骨折,但是抗压、抗扭曲能力差。所以在进行力量练习时,负荷重量不能太大,尤其要注意保护脊柱。

方法三:帮助孩子保持身心愉快。

初中阶段的孩子要想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除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注意营养卫生外,还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要培养多种爱好,热情与人交往,努力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因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辅相成的,家长在关注孩子身体发育的同时,不可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作为家长,面对刚跨入初中的孩子,若能从这些方面教育孩子,他一定会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优秀的孩子!初中三年是孩子心理问题高发期

升入初中以后的彤彤,好像比以前孤单多了。以前那些形影不离的小姐妹们也不来找彤彤了,彤彤妈妈看着孩子一天闷闷不乐的,心里着急,就找彤彤问清楚原因。原来,这并不是彤彤的问题。“我也不知道,小学的时候,我们几个关系最铁了,可是现在,她们几个好像都把自己封闭起来了。菲菲现在每天上学和放学都是一个人,蕾蕾也是。我有几次主动找她们说话,可是,她们都不理我。真不知道大家都怎么了?”

听着彤彤的话,妈妈大概明白了事情的原因,叹道:“这个年纪真是孩子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啊。”毕竟,她是个心理医生,对于初中孩子的这些心理问题还是能把握的。这不,第二天,她就接待了一个上初二的男孩:“我最近情绪常常不稳定,我很孤独,没人理解我,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了任何问题我都埋在心里,从不对父母说。因为父母只会责骂我,觉得我小小的年纪怎么会有什么压力……我每天最放松的时候就是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遍一遍地听音乐,父母根本就不理解我,只会逼迫我学习。我以前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可是,现在我开始厌学了。我已经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整整几天了。”教育支招:

可能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这些行为都束手无策,其实,初中三年,正是孩子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初中的孩子,年纪一般在11~15岁,这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初中孩子随着身体发育的成熟,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也是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期,人们称这一时期为“心理性断乳”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这些孩子开始渴望长大,因此,时常把自己当成成人,在行为上也模仿成人,但生理年龄尚小的他们还处在幼稚与成熟的交接段,也就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生活中一些并不起眼的小事,在这个年纪也可能成为不稳定的因素。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带领的研究团队,对当地学校3个初中班和3个高中班的251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追踪式调查。王丽敏教授的这项研究表明,初中阶段的孩子可改造性强,是接受教育、指导、引导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父母一定不要忽略不管或熟视无睹,应该让孩子知道,出了问题不要紧,父母会帮他。

初中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成人成才,于是,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自然就有了很多无名的压力。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成绩好、优秀的孩子,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家长一般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继而也就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忽视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其实,孩子的人格形成和心理、生理健康远比分数更重要。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近的人,父母应该淡化家长意识,不要时时都管着孩子、责骂孩子。

作为父母,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帮助孩子避免产生心理问题。

方法一:帮助孩子减轻学习上的压力。

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现象也已经体现到了学校之中,初中阶段课业负担加重,父母期望的眼神也越来越让这些少不更事的孩子们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而学习压力大会导致失眠、记忆力下降、头晕等多种症状,严重的还会厌学。

鉴于此,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减压。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要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然后做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把心中的不快都说出来。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更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强的依靠,孩子遇到了心理问题,父母的鼓励和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

方法二:亲近孩子,与孩子多交流、沟通。

14岁前后被称为青春期的心理断乳期。这个年纪正是孩子上初中的阶段,他们已经由小学时代的对父母的依恋而逐渐转为渴望脱离父母的管教。而事实上,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努力学习,对孩子的管教也就更严格,亲子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越来越困难。这一矛盾,就造成了亲子关系的恶化。一些孩子会因此产生抑郁,部分孩子还会有强烈的叛逆心理。

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作为父母,对孩子要信任,无论多忙每天都要坚持留出15~2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如果有时间,还可带孩子出去旅游、爬山、运动,尽量多亲近孩子。

方法三:帮孩子正确面对性的懵懂问题。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生理成熟的年纪越来越提前了,也就是说,他们的心理发育往往滞后于生理发育。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会带给青少年情感上的变化,尽管内心激动、高兴或苦恼,但他们不好意思向别人倾诉,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就易出现心理问题。

父母要及早发觉,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待孩子的早恋问题,家长切忌态度粗暴、方法简单,要鼓励孩子和异性正常交往,并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

方法四:鼓励孩子大方地与人交往。

这一问题在那些内向的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旦他们遇到挫折,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时间一长,他们在与别人交往时就会产生障碍。

对于这一心理问题,父母平时要对孩子多表扬、多鼓励,不要让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要鼓励他们走出家门,树立自信心,大方地与人交往。另外,在孩子学习之余,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走近大自然,放松身心,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踏实地学习,放松的时候也能将压力抛之脑后,让自己心情舒畅。

初中的孩子们常见的心理问题也就是这4个,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度过这4道心理坎儿,别让孩子被这些问题绊着,影响其学习,阻碍其成长。初中三年是孩子性成熟的关键期

升入初一后,彤彤原本以为自己会交到更多的朋友,可是,她发现新的环境真的难以适应。班上的男女同学似乎分成了界限分明的两个“阵营”:男生好像对女生“敬而远之”,而女生更是对男生产生了“敌对”情绪。

对于彤彤来说,原先那些和自己玩得好的几个“哥们儿”,似乎也一夜之间站到了男生阵营。但更令彤彤奇怪的是,既然这样的话,为什么又有个别男生“叛变”呢?他们给女生写纸条,甚至还给女生送东西。对于这些,彤彤都觉得很奇怪。

彤彤回到家中,把这些都告诉了妈妈,妈妈笑了笑,感叹了一句:“现在的孩子,成熟得真是早啊!”妈妈的这句话更是让彤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彤彤妈妈觉得,现在是时候对女儿讲解一些性知识了,只有让孩子通过正常的渠道了解人的身体发育过程和性知识,才能避免让孩子接触一些错误的和不良的性信息,从而能规避很多问题。

彤彤听完妈妈的解释后恍然大悟,原来同学们和自己一样,都开始慢慢长大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性别意识。教育支招:

彤彤妈妈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并不能正视孩子的性教育问题。当孩子对性知识产生“好奇”时,他们一般都会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因为这些家长认为有关性方面的问题,孩子知道的越少越好,他们担心对孩子谈论这些问题会导致孩子过早地进行性行为的尝试。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对于进入初中的孩子,你已经不能用“你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来回答孩子对自己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的困惑了。如果他无法从家长那里得到正确的性知识,那么,他们可以从别的渠道,比如网络上的色情读物、图片、视频等其他不正当的渠道来获取。

国外一位精神病专家曾经说过:“几千年来积聚的教育、文化和禁忌,对关于生殖的知识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大多数人对遥远的月球表面上的情形了如指掌,但对在肚脐下10厘米的部分却知道的不多。”现今的少男少女在成长中的问题越来越多,由于不能从心理上、生理上科学地加以处理,导致了许多不良的后果。

有些父母经常抱怨:“我的孩子从来不主动和我们交谈,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我们根本无从得知。”事实上,这可能是由于孩子小时候曾经发问过,但是却得不到父母的回答所产生的后遗症。

现在的孩子是在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的,对于他们的教育也应该不同于往日的教育,其中就包括性教育。可能很多家长自己也从来没有与自己的父母谈论过有关性的话题,不知道该怎样对孩子说。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之前,不妨首先让自己多了解一些性知识。有了比较充足的知识准备,与孩子谈论性问题时才会有自信心。父母亲的自信心是轻松而有效地实施性教育的关键。

那么,如何对孩子实施性教育呢?下面的一些方法可供家长参考:

方法一:让孩子了解人的身体是如何发育的。

这其中包括:你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并知道这些部位的名称,如阴茎、外阴等。告诉孩子性器官与身体的其他器官一样,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这样做,有利于你与孩子更精确和方便地交流性方面的问题,身体上各部位的正确名称也有助于你向孩子解说什么是性侵犯,孩子也可以清楚地向你叙说是否有性侵犯发生。

当然,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异性的身体发育情况。消除孩子对异性的困惑,不仅能避免孩子过早地尝试性行为,还能让孩子对异性产生敬重之心。

方法二: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让孩子在性的问题上自信起来。

父母除了教导性器官结构及生理问题外,还要让孩子了解性器官发育的过程及个人的差异与特征,比如为什么自己的性器官稍小或者发育晚的问题。自尊是正向的自我观念,是一种对自己的尊重和喜欢。良好的自尊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让孩子正确认识一些身体发育过程中的差异问题,能消除孩子自卑的观念。

方法三:预防为主,不要等待孩子发问。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前期阶段,即使遇到了一些性的困惑,出于羞怯也不会主动找家长解开自己的疑问。

对此,家长要以预防为主,没必要等到孩子发问才开始谈论。父母可利用身边或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与孩子一起进行讨论,向孩子阐述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为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应该采取的预防方法,以及事件发生之后应该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当孩子问到有关“性”的问题时,父母可以问:“那你怎么想的呢?”让孩子先回答也是方法之一,因为由此便可以看出孩子对于此类事情的态度与了解的程度,对于孩子错误的观点,父母应该予以纠正。

方法四: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尊重异性,培养孩子正确的婚恋观。

父母应注意孩子从大人身上得到的非语言信息,如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对家庭的爱、共同承担家务等都会通过父母的行为传递给孩子。

在家中进行的性教育,不只有教导孩子有关性方面的问题而已,为人父母者还必须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教导孩子“辨别是非善恶”、“要以礼待人”等大道理。

方法五:充当一个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角色。

在某些问题上,当你也不知道的时候,不妨大方地承认,然后与孩子一起查资料,寻找答案,这样也可使你在孩子面前树立一种诚实的榜样。

很多专家提醒父母,虽然孩子的性教育仍然是一个陌生而敏感的话题,但研究表明,对于孩子的性教育应该越早越好。还是那句老话,作为家长,要明白真正的教育是全面的,不仅要把教育孩子的主要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还要多和孩子沟通,成为孩子的朋友,才能让孩子安全度过性成熟的关键期!初中阶段,孩子渴望交往

有一天,彤彤妈妈在心理咨询室接待了一个初二的女孩子,她似乎有一肚子话要说。她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是个两重性格的人。”彤彤妈妈听完很诧异,一个初二的女孩,怎么会说自己是个双重性格的人呢?她认真地听着这个女孩讲的话。“晨晨是我最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她一本正经地跟我说:‘我觉得你像个两重性格的人。比如说吧,在学校,你可以和我们一起疯玩,可是一出校门,你马上就会变得跟另外一个人一样,不苟言笑,连说话、走路似乎都很小心……’

晨晨说的没错,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家里与在学校里的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而这个‘两重性格的人’的制造者就是我的父母。

可能你不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说,其实,自从上了初中后,我的生活完全被父母控制住了。他们总担心我会学坏,每天上学、放学他们都给我规定了时间。就连在学校上晚自习还要偷偷跟踪我,刚开始我还以为是社会上的坏人呢,后来才知道是他们。另外,只要发现他们认为坏的同学跟我说话,那我回家就会受一顿训斥。他们不但规定我不许和男同学说笑,而且连讨论功课也不行。所以,一出校门我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因为我害怕爸妈回家说我,幸好他们不能一天到晚地跟着我、监视我。我把学校当成了乐园,想说就说,想笑就笑,男同学玩的活动,我照样踊跃参与,还尽情玩个痛快。让女孩子的什么文文静静统统见鬼去吧!可惜我不能永远躲在学校不回家,于是每到回家的时候,我都无可奈何地变成另外一个我,说话柔声细语,勉强戴上‘一本正经’的假面具,以乖乖女的样子出现在父母面前。可是,什么时候我才能扔掉这可憎的面具,做真实的我呢?”教育支招:

这位女孩父母的做法很明显是错误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都渴望友谊,渴望与人交往。一味地阻止孩子与人交往,不仅会导致孩子人格发展的不健全,还会让孩子产生一些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专家告诫家长,初中阶段是孩子生理及心理变化最大的阶段,同时又是最容易干预的时期,应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加强沟通交流。

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初中生父母抱怨说: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就喜欢跟同学泡在一起,跟自己的父母反倒越来越疏远,由着他们这样自由交往,孩子肯定无心学习,甚至会变坏!还有一些父母“草木皆兵”,担心孩子与异性交往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于是他们专门为孩子制订出一套严格的作息时间,把孩子关在“笼子”里,让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他们看来,孩子在这样精心设计的环境中学习,才能免除那些不良因素的干扰,既可以免去父母的担心和烦恼,还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殊不知正是这种“封闭式”的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了少男少女身心的健康发展。

实际上,初中孩子之间的交往是单纯的、发自内心的,很多人能在初中阶段结成一生的友谊。同时,这些孩子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他们适应社会,有助于他们培养坚强的品质,它能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因此,作为父母,要抛弃担心和成见,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尽力帮助并引导他们结识好的朋友,建立纯真友谊,让他们走出狭小的自我空间,在与集体的相处中感受温暖和愉悦,在心与心的交往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那么,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帮助孩子呢?以下是专家的一些建议:

方法一: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大胆地与人交往。

很多初中的孩子不敢与周围的同学接触,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父母,父母的限制让他们没有了踏出第一步的勇气。另外,一些心理因素,比如自卑等,也会导致孩子不敢与人交往。对此,父母要鼓励你的孩子:“你是最棒的!”父母的肯定是给孩子最大的肯定。

方法二:培养孩子具备一些特长。

当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了特长,就会为他结识新朋友提供机会,就会使其在交往中增强自信心。托马斯·伯恩特说:“友谊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那么就努力培养他的多种兴趣。这样,在参加共同活动中,可以逐步建立朋友之间的友谊。”

方法三:告知孩子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损者三友,益者三友”。作为父母,在孩子跨入中学校门的时候就要告诉孩子:要交益友,不交损友。意思就是要和正直的人、诚实的人、爱集体的人、爱学习的人交朋友,不能与品德低劣、染有恶习的人交往。

另外,你可以通过生活中和历史中的那些交友故事来让孩子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让其认识到择友的重要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朋友。

方法四:指导孩子怎样与朋友相处。

孩子交友,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等。但你要告诉孩子,要想让友谊长久,就需要懂得怎样与朋友相处。你应该让孩子知道:对待朋友,只有真诚坦率,以诚相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会赢得信任;处事要宽宏大量,不计较个人得失,才会留住友谊;交友还要求同存异,毕竟每个人的性格、情趣各有不同,交往中就要尽量尊重朋友的意愿,主动寻找双方都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交谈,不要“三句话不对头,就掉头而走”。同时,要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朋友说话要考虑朋友的感受,不说伤害人的话,不要说大话,朋友也要面子等。

方法五:让孩子自主选择朋友,“指导”但不能“强制”。

孩子与他人交往尽管需要父母的指导,但父母也要尊重他们的意愿。让孩子自主选择朋友,然后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父母还应尊重孩子的朋友,欢迎他的朋友到家里来做客等。

总之,作为初中孩子的父母,在关注自己孩子智力发展和培养的同时,也要指导并帮助他们确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使他们的身心在交往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初中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

彤彤班上出了一件很轰动的事情:有一个叫刘华的女同学离家出走了,无奈之下,刘华的爸爸只好报了警。“那天一早,她向她妈要了300块钱,说是要交补习费。我看见她出门时往书包里装了很多东西,急匆匆地走了。晚上五点,女儿还没回家,我随后打电话到处询问女儿的去向,而且我也问了她的班主任老师,当天学校根本没收补习费。”刘华的爸爸这样对警察说。女儿出走一天后,他收到了一封从外地某个城市寄来的信,内容是这样的:“我很想回家,但是又不敢回家,怕被你们扫地出门,活活打死……我其实很爱你们,但是你们对我管教得太严格了。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需要有自己的空间,你们把我每天的24小时都安排得满满的……现在我要过我自己的生活,好好地打工赚钱……”

看完这封信,刘华的爸爸才恍然大悟,他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原来女儿的出走完全是自己长期以来“望女成凤”的思想造成的。女儿性格比较内向,也比较倔强,有时做错事,父母说她几句,她总是沉默不语。自己曾经打过她,但在她10岁以后就没有再打了。他从没想过这么乖的女儿居然会离家出走。教育支招:

初中学生刘华离家出走这件事,给了很多家长一个警示:你的孩子已经长大,自我意识已经逐渐增强,他们渴望独立,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个自我成长的空间!而事实上,很多父母是这样对待已经升入初中的孩子的:

在生活上:不给孩子动手的空间。孩子的饮食起居,父母全包了。他们什么都不让孩子尝试,认为如果孩子自己动手会耽误学习时间。因此,无论什么事,父母都对孩子大包大揽。

在学习上:不给孩子动脑的空间。孩子除了要完成学校规定的各项学习任务,还要参加家长给报的各种课外培训班等。

在娱乐上:不给孩子任何独处和想象的空间。似乎孩子的任何动态,父母都想了解得清清楚楚,孩子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想象空间。

事实上,父母这样做,最终剥夺的是孩子心灵成长的空间,会造成孩子对于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看法,他们没有机会去仔细感受身边人的那些美好的品格。诚实、爱、宽容、理解、互助、同情、谦虚、尊重……似乎成了外星人的语言。

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正是心理日趋成熟、自我意识增强的时期,过多地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会无形当中增加孩子的逆反和反叛心理。福州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博士郁贝红说:“青春期孩子处于叛逆期,逆反心理严重。”彤彤的同学刘华估计就是对父母不满,一心想逃离父母过紧的管束,因此才离家出走的。

孩子没有自我的空间,是十分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这时候家长更多的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了,认为自己为孩子想的都是正确的。其实,孩子已经长大了,很多事情能自己做主,父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忽视了孩子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着,这种爱太沉重,起到的也是一个相反的作用。因为这种爱是有束缚的,这就好比用一根绳子把一头牛拴在了树上,牛儿吃到的和看到的都是树周围的东西,这样的牛怎么能够健康成长?同时牛活动的范围也就是以牛绳为半径的一个圆,会在无意之中束缚了牛的视野,这样的牛即使以后把它放开了,它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外面的环境。

那么,面对自我意识增强的初中的孩子,父母该怎么教育呢?

第一,尝试倾听孩子的各种想法。“父母要学会当孩子的听众。”郁博士指出,父母应学会很感兴趣地听取孩子的各种哪怕是很幼稚的想法,多与孩子沟通。实际上,孩子的想法哪怕是幼稚的,你以倾听的方式与之沟通,也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然后,你可以让孩子认识到他的见解还存在缺陷和不足,这样指出来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第二,尝试理解孩子。

面对初中孩子那些要求独立的观点,作为家长,所做的不应该是不断地向他们灌输他们是如何如何的叛逆、如何如何的不可理喻等观点,而是要理解孩子,毕竟他们正处在被称之为“困难期”的青春期。家长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一时期孩子的主要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比如,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自尊心格外强烈,特别重视自己的外貌体征、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父母就要学会去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尽量避免对他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另外,父母应该正视的现实是,不能再把子女作为支配的对象,子女已经不再完全依从于父母,而是成为独立的自己了。

第三,密切亲子关系,避免矛盾。

一般来说,处于最初反抗期的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在于:孩子对自己成长的认识超前,而父母对他们成长的认识滞后。因此稍有不慎,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矛盾。随着交流的减少,这些矛盾会愈演愈烈。因此,父母只有密切与孩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成长中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关心,他们才能按照正确的方向成长。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人生中一个特殊而且重要的时期。由于这个时期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孩子在这个阶段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令家长、老师乃至全社会都极为头痛。一直以来,可能很多家长常常会思考,为什么孩子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其实,这不是单纯的孩子的过错,而是家长们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的。总之,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只有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他们才会自由自在地健康成长!初中阶段孩子对人生观开始了初步探索

一个周末,彤彤到蕾蕾家玩,吃完饭后,两人在一起看电视,恰巧遇到两人都讨厌的新闻,可蕾蕾爸爸偏爱看新闻,她们也只好硬着头皮一起看下去。新闻报道中称:某市街头冻死一名老人。蕾蕾爸爸叹道:“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都这么不孝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呗!”蕾蕾随口答道,说完她看了爸爸一眼,觉得自己不该说这句话。“蕾蕾,你这孩子,怎么能有这种想法呢?你这人生观有问题啊?难道我和你妈妈老了,你也不管我们?”“爸,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说现在有些人是这样想的而已。”蕾蕾赶紧辩解道。“叔叔,什么是人生观啊?”好问的彤彤赶紧问道。“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明白没?”“我不是很明白,但我妈妈跟我说,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孝顺父母的人。这是正确的人生观吗?”“当然啊。你能知道这些,真是个好孩子。”教育支招:

孩子升入初中以后,逐步跨入青春期,随着掌握的知识的增多,并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当今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爷爷奶奶和父母的过分溺爱,向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为“小皇帝”,常常“以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甚至美丑、荣辱、好坏不分,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更为严重的是,许多青少年思想上的堕落严重,有厌学、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不能健康成长。孩子人生观的偏离和父母的教育也有关系,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理想主义、人生观教育。

生活中,有些家长认为:“教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小时候,父母忙得没时间教育我,我不是照样上大学,找工作?”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能有多大事?让他自己成长就行了,就算有点小毛病、小缺点,也是难免的嘛!毕竟只是个孩子,树大自然直,没什么可担心的!”父母的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所谓的顺其自然,其实就是一种忽视和不负责任。对于孩子那些错误的人生观,如果家长不加引导,那么对于孩子,这就是默许,就是纵容。家长认为没什么,孩子自然也会认为没什么,并认为这就是正确的,于是小时候的错误行为长大了自然会变本加厉。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如何引导孩子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方法一:父母要以身作则,用积极的人生观影响孩子。

家长是孩子建立人生观的启蒙老师,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家庭更是孩子成长的精神家园,家长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孩子将形成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的人生观是在耳濡目染下形成的,如果家长自己做不到以身作则,那么,孩子又怎么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呢?因此,从现在起,作为家长,要开始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自身做起,用积极的人生观去影响孩子。

方法二:以实践为主,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对孩子进行人生观教育,不能光讲大道理和进行空洞的说教,只有坚持联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实践的过程中,父母要正面引导孩子,因为社会上出现的某些消极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教会孩子全面地、辨证地看待社会和人生,克服片面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方法三:把人生观教育引入生活。

对于孩子人生观的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在生活中,家长不妨从小事着手,坚持寓人生观教育于生活中,使孩子能从不同角度受到深刻的人生观教育。比如,父母可以引用周围发生的人和事作为例子对孩子进行人生观教育。同时,当孩子对人生观有正确的认识之后,还要培养他们对人生观的评价能力,从人生观的正反面的表现进行比较,使孩子在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产生心理震撼,从而形成对人生观的评价能力、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实践自己对人格的认识,并进行自我评价,使他们把自己对人生观的理论认识和行为行动统一起来,逐渐完善自己的人生观。

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他们的人生观关系到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否能够得到全面提高:从个体来讲,关系到孩子自身的发展;而从整体来讲,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大业的兴衰。可见,父母对孩子价值观的教育尤为重要。二、初中阶段应对学习任务的新挑战了解中学和小学的不同

开学后的第三天上午,大家满怀激情地等待着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课,这是一堂语文课。上课铃声终于响起来了,为了迎接新老师的到来,同学们谁也不说话,静静地看着教室的门。

老师终于走进教室,进行一番介绍后,老师开始步入正题:“对于语文,在初中不能一味地死读书,在小学也许你把课本掌握好就能考高分,可是在初中主要学的是解题的方法。就说我们语文中考吧,除了一篇课内文言文,其他阅读题都是课外的。有的地区甚至文言文也是课外的。对于课文呢,在小学老师一般都是逐字逐段地分析,讲中心思想。到了初中,特别是初二、初三,老师教的主要都是分析文章的方法,从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课文也不再仅仅是记叙文,初二、初三会有很多文言文和说明文、议论文。总之,用我们老师的话说,很多人在升初中后会感到很不适应。你们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过分依赖老师。”

当同学们听完老师的这一番话后,一个个都耷下了脑袋,似乎初中的学习难度真的加大了好多。“我该怎么学习呢?”很多同学都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教育支招:

很多刚进入初中的孩子们都有这样的疑问:初中真的和小学有很大不同吗?我该怎么学习呢?在初一年级刚刚开学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常会看到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兴奋与忐忑并存,信心和焦躁同在。作为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生活。

那么,中学和小学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第一,课程设置和要求不同。

从小学升入初中,孩子的功课设置从单一到繁复。小学就那么寥寥的几门课,而中学一下子增加到十几门课,老师每人授一门课。这节课刚上完,下一节课又换了老师,换了内容,门门有作业,简直是应接不暇。

对于课程要求,进入中学以后要求孩子更要主动思考、系统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得好、学得快。

第二,课程安排不同。

初中的课程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孩子只有及时地巩固和预习功课,才能跟得上老师上课的节奏。而小学的时候,孩子们只要做完作业就万事大吉,并且可以考取良好的成绩。如果孩子不能尽快适应这一变化,恐怕会很快掉队。

第三,学习方式不同。

进入初中以后,要求孩子们更自主地学习。课程增多以后,每门课程在课上学习的时间自然会缩短,这就要求孩子自主、自觉地进行课下的学习,转“被动”为“主动”学习,做到三会: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这样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由此可见,初中的孩子将要面临更繁重的学习任务,学习压力也会随之加大。对此,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转变期,让孩子适应初中的生活呢?

方法一:让孩子在小学升初中的这一暑假中做好缓冲工作。

很多家长认为,小学毕业后的这个暑假应该让孩子好好放松一下,这种想法没有错,但不能让孩子整天只有玩乐。相反,应该在这个暑假让孩子坚持有益和适度的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否则孩子会无法适应开学初的早起,从而影响一整天的上课效率。暑假里还可以让孩子进行广泛的阅读以及加强艺术修养,这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与提高都会有所裨益。

方法二: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以适应新的课程的学习。

初中学习非常注重自主预习、复习的过程。无论是哪个科目,课前的预习是预知知识和形成问题的重要环节,周期性复习(每天小复习、每周小整理、每月或每单元总复习、阶段性复习等)是巩固知识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

方法三:要教孩子培养良好的整理知识的习惯。

为此,要让孩子逐渐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其学会调整作息时间。因为初中阶段主课科目增多,作业量势必会跟着加大,很多孩子会在这个关键的转折期感到无所适从,有无法排解的压力感。这个阶段,孩子们最需要养成自己整理知识的习惯。家长应该对此加以引导,但不能越俎代庖,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整理知识,这样他才不至于丢三落四。

方法四:教会孩子劳逸结合。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进入初中后课程量多了,更要努力学习,不能放松。家长怕孩子掉队,动不动就给孩子买课外辅导书,布置课外作业,其实这样做不但不能帮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还很可能帮了倒忙。有些孩子原本学习效率高,老师布置的作业能迅速完成,但发现自己作业一做完家长就又要额外布置作业,于是就干脆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拖拖拉拉地写,时间一长反而养成了写作业拖拉的坏习惯。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家长要正确处理好孩子“学”与“玩”的关系,注意让孩子劳逸结合,适当地放松自己,孩子才能学习好。

方法五:承认差异,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

即使你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你也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认为孩子一进入初中就能将以前的不足弥补起来。你要承认差异,给孩子时间,让他一步步努力,逐渐缩小与成绩好的同学的距离。另外,家长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做比较,要鼓励孩子不灰心,解除顾虑,刻苦勤奋学习。

方法六: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

这个阶段心态的调整也非常重要。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管理能力或其他某个方面可能是优秀的,但是到了新的学习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孩子这些方面的才能也许被埋没。这时候,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及时调整自我定位。

总之,初中阶段和小学是不同的。作为父母,不管你的孩子以前的学习、生活状况如何,都要帮助孩子及时调整自己,告知孩子切勿惊慌,更不能自暴自弃。这个阶段被称为“第二次心理断乳期”,其实就是告诉所有家长,要像呵护断乳期的孩子一样,从关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入手,不急于求成,不盲目制订目标,通过温和的谈话了解孩子的困惑,陪着孩子一步一步走出困境,一点一点得到提高。初一是过渡期,打好基础

彤彤有个表哥,小时候,大人们总是夸奖彤彤的这位表哥,因为他学习成绩很好。表哥大彤彤三岁,彤彤进初中的时候,表哥刚好初中毕业,可是令彤彤不明白的是,表哥为什么没有上省重点高中,而是去外地打工了呢?

有一天表哥来学校玩,顺便来找彤彤,彤彤吞吞吐吐地问了表哥她心中的那个问题:“你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学呢?”

表哥也没有隐瞒,如实地说了自己的情况:“我小学的成绩很好,那时候我是全家乃至所有亲戚们的骄傲。可是上了初中之后,我放松了自己,尤其是在初一打基础的阶段,学业完全荒废了;初二的时候,我已经跟不上同学们的节奏;初三我更是自暴自弃。就这样,我连中考都不敢参加了,我无脸再读书,就出门打工了。”

听完表哥的一番话,彤彤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表哥反倒过来安慰她:“你不用担心,你现在刚上初一,只要在初一的时候打好基础,初二继续努力,一定可以考取一个好高中的。”“谢谢表哥,我一定要努力!”教育支招:

正如彤彤表哥所说的,初一所学的知识是初中三年里最基础的。如果初一的基础知识没有学好,到初三面临中考的时候,则必须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去温习初一的一些基础知识。所以只有打好基础,才可能从容应对中考。初一是小学和初中的衔接期,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期,能否顺利度过,关乎孩子的前途、发展。在小学时无论学习成绩怎样的学生,都会把初一当成一个新的起点:小学时优秀的同学决心在中学仍然走在队伍前列;成绩中等的同学暗暗努力,争取做个优等生;成绩较差的同学也深信自己的潜力,发誓要打个翻身仗。

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认识初一这个阶段的重要性,要带领孩子及时进入初中的角色;一定要让孩子在新环境里从零开始,好好努力;要让孩子上好初一年级,不能只停留在空洞的决心上,而是要让孩子切实地打好基础。那么,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打好基础呢?

方法一:让孩子重视新增课程的学习。

升入初一以后,很多课程可能是新增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接触过。有些家长认为这些新增的课程都不是主课,可以适当放松一点。其实不然,很多孩子在真正参加高考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亮红灯的正是这些自认为不重要的课程。而有些家长在孩子即将升入初中的暑假中,就让孩子接触一些初中新增的课程,让他们提前了解和掌握初一的知识点,逐步适应初一的学习生活。

方法二:让孩子认识到加大学习力度和深度的必要性。

很多孩子上了初一之后,明显感到不适应这样的学习节奏,觉得跟上小学完全不一样。这是因为初中阶段和小学阶段在授课内容的强度上是有很大差别的。纵观如今初中的学习内容,课程一下子增加到八九门,学习的内容加深,要求的层次提高了。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确一点:进入初中以后要想学习好,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是毋庸置疑的。跟上老师的授课步伐很关键,超越老师的教学进程又是一个更大的进步。

方法三:教育孩子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最有效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上,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并不是加班加点地学习,他们最大的秘诀在于能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时间。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就意味着在课后可以少花些时间来查缺补漏。另外,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

方法四:辅导孩子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刚进入初一的孩子可能还不懂得如何预习和复习功课,家长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把你能听得懂和听不懂的内容都记下;当这些问题解决后,还要懂得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如果你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习题,你定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你的记忆也会保持更久;定期复习能有效地提高你的学习成绩。

方法五: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舒适的学习场所。

通常情况下,人们选择书房或教室或图书馆学习,是因为它具备学习氛围,安静而不受干扰。当孩子回到家中,作为父母一定不要大吵大闹,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为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让其不受外界干扰。

总之,初一是孩子初中学习的过渡期,只有打好基础,孩子才能在初二和初三阶段更好地学习!初二是分化期,提升实力

彤彤妈妈在彤彤学校认识好几个老师,本以为彤彤能成为这几个老师的学生,可是偏巧,没有一个是彤彤班的代课老师,这几位老师代的都是初二年级的课。有一次开完家长会后,彤彤妈妈顺便看看她的这几个朋友。其中有一个朋友姓张,是教导处的主任。她对彤彤妈妈说:“我们班自进入初中后都是我代的数学课,有好几个学生变化怎么这么大呢?他们以前在班上基础都很好,可是,怎么一到初二成绩就明显下降了呢?每次考试如果考的是基础知识,他们就能考个好成绩,一旦题有点难度就不会做了,怎么都不愿意动脑筋呢?”“您觉得这是为什么呢?”彤彤妈妈问道。“这些孩子基础都很好,可是都不愿意动脑筋,稍微转换一个题型他们就不会做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初一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成绩都差不多,可到了初二就明显分出高低了!等你们家彤彤到了初二的时候,你可得让她多注意学习方式,初二是个分化期啊!懂得提升自己的实力,才会为冲刺初三做好准备!”教育支招:

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课程的增加、学习压力的加大,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拉开了差距,这一差异在初一还不是很明显,进入初二时这一差距才有增大的趋势,突出表现在英语和数学两门学科上。这种分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

作为初二孩子的家长,你的孩子在初二的学习状况如何?他有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吗?他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吗?他以怎样的学习状态学习?这些你是否都疏忽了呢?如果你的孩子能在初二这个分化期不被“分化”下来,那么他在初三的学习将会很顺利,否则初三的学习将是雪上加霜。为此,家长要看到孩子初二阶段的学习在整个初中学习阶段中的地位和这一阶段学习的特点,帮助孩子安全度过这个分化期,并提升孩子的实力。

可能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已经上初二了,已经不是那个在初一开学的时候需要家长领着去报到的小孩子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就把孩子交给老师吧!”这类家长的想法是错误的。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说:初二阶段的学生最难以教育和管理,这个时期需要家长很好地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可见,对于初二年级的孩子的教育工作,家长也一定要做好。那么家长该怎么做呢?

方法一:让孩子认识到初二是一个特殊的阶段,以引起重视。

初二是一个平稳发展时期,孩子已经告别了初一时的那种新奇,也没有面临即将中考的压力。这一时期是孩子潜心努力学习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是一个爬坡时期,是一个分水岭。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初二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初二现象”。这个时期,他们容易产生困惑。因此,对于如何适应初二年级的学习生活,怎样学习才能为初三打好基础等,都需要家长给予帮助和指导。认识初二阶段是个特殊阶段,是家长帮助孩子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前提。

方法二:帮助孩子调整好情绪状态。

最好的学习状态莫过于既轻松又精神集中的状态,父母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一定要帮助孩子及时调节,让孩子在学习前进入一个轻松而又专注的情绪状态,这样孩子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学习。

方法三:帮助孩子制订可行的学习目标。

有了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盲目学习、没有目标,孩子学习起来就容易产生懈怠。为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先帮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总目标,在这个总的目标前提下,再制订出实现目标的详细执行计划,指导孩子严格按照制订的计划去执行,一步步地去达成设定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不能大而空。比如孩子的学习成绩在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