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战事典005:二战德国的巡洋作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17:45:10

点击下载

作者:查攸吟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海战事典005:二战德国的巡洋作战

海战事典005:二战德国的巡洋作战试读:

出版寄语

海洋,人类光荣与梦想的战场。从不列颠到美利坚,一个个大国一次次不停验证着“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们正在积极发展海上贸易、维护海上权益。因此,了解海上战争的历史,洞悉海上博弈的玄机变得十分必要。《海战事典》是军迷们了解海战及海洋军事文化的宝典,希望该系列读物能够刊载更多精彩文章展现海洋文化的魅力。——军事科普作家,江泓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人民海军军官后代的我,从小生活在著名的军港小城——旅顺口。这里的每一处遗迹都是海上战争为这座小城铭刻的深深印记,它们牵动着人们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关于海洋意识与海洋权益的深刻思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也不该再次忽视海洋。但如何才能真正汲取历史的教训,又如何才能探寻到一条正确的深蓝之路?我相信,《海战事典》这本看上去很普通的书,一定会成为一扇打开历史记忆的窗,一座连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人们可以通过它,找寻到自己的答案。——中国海军史研究者,张义军

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家必须要对海洋投以足够的关注,曾在海洋上发生的交流、冲突和战斗恰恰是对历史经验的一次次总结,它们从未随涛浪平息,而是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海洋意识觉醒的基石。《海战事典》正是一本海洋历史的索引,是一个了解海上往事的渠道。——海军史、海军舰船研究者,顾伟欣“无海权如人无手足”。古往今来,为了将主权延伸至海洋,以获得更多的控制力,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海军,他们既谱写过壮丽的海战诗篇,也创造过传奇的海洋故事。《海战事典》正如沧海拾珠,将这一段段精彩的历史串联、汇集至一处,相信每一位读者在阅读后,都会大呼精彩过瘾。——资深军事编辑,刘晓

即使21世纪已被广泛称为“信息的时代”,人类最普遍选择定居、发展生产的地域仍然是各大洲的沿海地带,联结其间的繁忙海上航线仍然需要强大海军的护卫。《海战事典》为广大海军爱好者精彩描绘历史中发生于海洋上之激烈搏杀,希望启发更多国人关心我国海洋权益之保护。——指文《军鉴》工作室主编,潘越

前言:野心

“海上交通线是英国的生命线,不仅军事与海军力量,甚至经济命脉与整个国家的存亡,均与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和巩固休戚相关。因此,德国海军的基本兵力,应用于破坏这些交通线,即——击沉、击伤或者瘫痪英国及其盟国的商船……”

这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任海军司令埃里希·约翰·阿尔伯特·雷德尔(Erich Johann Albert Raeder)于1927年至1928年发表的《外海巡洋战争》一书中所阐述的他所构想的海上战略,即有关下一场战争中德国海军应当采取的基本战略。而就如何贯彻这一策略,雷德尔接着写道:“实现这一任务的决定性手段之一,应以巡洋舰和辅助巡洋舰进行大胆而坚决的作战行动”。在当时,持有类似观点的人在德国海军内不算少数。“今后,具有强大巡航能力的现代巡洋舰所起的作用,可能将大大地超过潜水艇,巡洋战役的规模和它对整个战争的战略意义,将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更为广泛和重要”,这是雷德尔的同僚格劳斯在他的名为《根据世界战争经验论海战》一书中的观点。

雷德尔的观点在德国海军内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格劳斯在他的著作《根据世界战争经验论海战》中这样写道:“……唯有‘巡洋战争’才能使海战区域扩大到整个海洋,以突击敌人海上交通线的手段,来动摇敌人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而发起这种“巡洋战争”的武器,并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潜水艇,因为在今后,现代巡洋舰可能会比潜水艇起到更大的作用。

根据马汉式的经典海军战略思想,海军的价值在于控制海洋、夺取并保障制海权。强大的海军力量将有助于其所属国家对于海洋的有效支配,并在有效支配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其带来的利益。在这一思想中,夺取制海权才是海军战略的根本目的。马汉的理论只是近代海军思想中的一家之言,虽然在诸多场合内被奉为金科玉律,但却是一个执行起来代价高昂的战略原则。事实上,德国海军在战前(也是在之后的战争中)采取的海上战略,与19世纪末曾一度盛行的海军“新学派”思想颇有几分相似。“新学派”思想主张以大量轻型雷击舰担任海上力量的中坚,鱼雷艇在负责海岸防御的同时,还承担着突破敌方海上力量近程封锁、协助己方巡洋舰突破封锁执行破交作战、掩护主力舰队和敌小规模舰队交战的任务。当然,大量集中使用轻型雷击舰艇亦能起到封锁特定海域的效果,进而掌控局部海域的制海权。“新学派”出台自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当时正值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于德国,对外肩负巨额战争赔款、对内承担各种社会重建重任。法国方面对继续投入巨资到海军建设上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这一时期新式武器鱼雷问世,使小型舰艇也具备了可以和大型主力舰一搏的能耐,进而使力不从心的法国人看到了独辟蹊径的可能。当然,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如果有可能的话,法国海军还是愿意建造以主力舰为核心的常规海军舰队,至少在普法战争之前的十数年内,法国海军一直致力于和英国进行主力舰竞赛。德国的情况也一样,《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海军的规模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并做出了不允许配备航空母舰、主力舰排水量低于10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1英寸等硬性规定。种种限制之下,德国无法通过走马汉理论这种“正道”来发展他们的海上力量。虽然表面上,魏玛共和国并不与任何欧洲邻居为敌,但是潜在的战争风险依然存在,而制定各种可能性高和可能性低的作战计划及战略准则,以应对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这也是国家武装力量存在的根本价值。■ 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后,德国海军的未成战列巡洋舰“腓特烈亲王”号的船壳(靠码头一侧)。外侧是未完工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符腾堡”号的船体。图片摄于汉堡,1921年,解体之前。■ 凡尔赛和谈期间,拘押在斯卡帕湾内的公海舰队74艘各类舰艇的大合影。这些船在不久之后尽数自沉于湾内,从而宣告了德国大海军战略的破产。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野心和实力不相称,或者有着远大志向却力不从心的角色存在,马汉的战略对于第二帝国时代的法国、魏玛时代的德国而言未免太过不切实际。正如古代智者所说:“伟大的帝国不是用谦和来维系的”,追求国防安全亦是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权利。基于这种意愿,魏玛共和国及它的海军选择了同半个世纪前法国人相似的海军发展道路,而不是去构筑一支专守防御,以保卫德国港口为目的的舰队。在20世纪20年代末,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1]海军可以逐步汰换舰队中最老式的几艘战列舰。《外海巡洋战争》的作者雷德尔从1928年开始担任德国海军司令一职,他上任之初带给海军的礼物便是德国下一代战列舰的设计草案。草案一共4个,其中3个设计是拥有250毫米装甲、18节航速、航程不超过1800海里的近海防御战列舰。这些设计的区别只是主炮的联装模式,而最后一个版本,是一种只具备80毫米装甲,但航速超过26节,续航力更是可达12000海里的小型远洋战列舰。结果是毋庸置疑的,德国海军将领们几乎一致选择了最后一种方案,因为没有人愿意德国海军的舰队,以一种可笑的“北海铁皮鸭子”形象展示于世人面前。而这份远洋方案,将在下一年化作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的设计蓝图。■ 1925年1月7日,魏玛共和国新建的第一艘用于汰换老舰的新船——轻巡洋舰“埃姆登”号。严格的和约限制使这艘船的武备和设计只能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模式,即便在当时已经落后。

尽管得到了海军的一致拥护,但是更替旧式主力舰的希望在议会里遭到了一定的阻碍。当时正值1929年~1931年期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议会里充满了“要袖珍战列舰,还是要孩子的奶粉”之类的质问声,然而魏玛国会最后还是以255票对203票的优势通过了建造议案。对于这个结果,德国海军感到欢欣鼓舞,他们认为这是一次重要的胜利。依照雷德尔的战略,袖珍远洋战列舰已经成为德国海军未来战略中关键的一环。海军坚信,传统海战过于注重战舰编队,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舰队作战已经成了昔日之影——大型舰队非常容易被侦察到,在海战中也缺乏灵活性。而即将建造的袖珍战列舰航速超过26节,除了英国海军的3艘老式战列巡洋舰“无敌”号、“声望”[2]号、“胡德”号之外,快过其他所有海军国家的全数主力舰。比德意志级航速更快的巡洋舰和驱逐舰,都难以和其配备的280毫米舰炮一较高下。袖珍战列舰灵活而快速,数艘这类战舰可以随时在海上组成小型舰队执行特殊任务,解编后又能凭借高航速、大航程的特性迅速撤退,实在是契合“外海巡洋战略”的不二选择。

袖珍战列舰的第1艘,即德国海军建造序列中的“战舰A”——“德意志”号的船体,于1931年5月19日建成,而当时的德国还在继续承受经济不景气的痛苦。在下水典礼上,当时的德国总理海因里希·布吕宁说道:“在这次典礼上,德国人民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尽管我们身上还套着和约的枷锁,经济也很不景气,但是我们有能力保卫自己和平的家园,更有能力捍卫我们的荣誉!”德国海军要更替被《凡尔赛和约》许可保留的全部6艘老式前无畏舰,通过一揽子的5年拨款计划,这些拨款将用于建造6艘类似的袖珍战列舰,6艘新的巡洋舰,以及几个驱逐舰编队。就在“德意志”号下水的那会儿,袖珍[3]战列舰的第2号舰和第3号舰,也就是后来的“战舰B”与“战舰C”[4]已经开始建造。■ 装甲舰“德意志”号盛大的下水仪式,魏玛共和国的首脑尽数出席。总理布吕宁将这次下水仪式看成了振奋德国国民,摆脱经济危机的一次契机,故对其大加宣传。

各国舆论对德国的袖珍战列舰讨论激烈,无知而又喜欢炒作的军事记者纷纷对德意志级大加吹捧,英国和法国甚至掀起了要求建造类似舰艇的舆论风潮。而英国海军并不为之所动,皇家海军虽然已经衰落,但还不至于沦落到靠破坏别人的制海权来定义海军战略的地步。至于法国海军,由于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陷入了长期的政治混乱,政府更是跌进了10个月一届的怪圈,所以对新式主力舰的建造和海军计划颇为懈怠。不过在袖珍战列舰和当时意大利法西斯政府扩充海军的刺激之下,法国海军决定建造新的小型战列舰,也就是未来的敦刻尔克级。敦刻尔克级技术指标的拟定,充分考虑了抗衡意大利海军重建的老式战列舰和德国袖珍战列舰的要求。■ 吊装火炮安装炮塔中的“德意志”号。由于其种种特性,外电将其称为“袖珍战列舰”予以热炒。

上面已经说过,雷德尔是德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基本战略的缔造者,他的“巡洋战争”理论指导了德国海军水面舰队,甚至是潜艇部队在二战期间的作战活动。但是必须看到的事实是,当一个因为现状而被迫另辟蹊径发展海上力量的势力重新站稳脚跟之后,必然会回归到马汉的老路上来。依然是那个法兰西的例子,在20世纪初,随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经济的日益繁荣以及政局的渐渐稳定,法国海军逐步从“新学派”过渡回传统海军的模式,法国海军拟定新的海上战术条例,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海军的预算内再次排入了成批的战列舰计划。而巡洋战争概念出台的背景,也是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强力束缚,微弱的海军力量只能在缝隙中求生存的年代。

1929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席卷欧洲,刚刚凭借着大量贷款复苏起来的德国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失业和破产的人遍布德国各地。经历过战败的耻辱,刚刚看到生活希望的德国人从心理上需要一个宣泄点。人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上一次世界大战战败时的情形,混乱的金融秩序和遍地的投机商……此情此景,使德国国内的复仇主义和排犹声势逐步壮大,灰色的德国纳粹党崛起了。1933年,随着纳粹党在大选中的胜利,阿道夫·希特勒被越来越出现老年痴呆症状的兴登堡总统任命为魏玛共和国的总理,纳粹登上了德国的政治舞台。

希特勒早年曾学习美术,贫困潦倒期间一度靠担任画匠谋生,和课堂里不用功的学童类似,闲来无事的时候也喜欢在纸上绘制一些他心目中的军舰设计和构想,所以他也算是半个“海军爱好者”。1933年的2月,雷德尔首次和国家新的元首希特勒举行了会晤,并以一番“我们的海军扩充能力无限”的保证,使这个留着小胡子的“海军爱好者”非常满意。■ 希特勒接受德意志联邦大总统兴登堡的任命,担任德国总理时的照片。灾难就此开始了。

当乌云笼罩着德国政治舞台的时候,德国海军的战舰更替计划仍[5]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战舰D”和“战舰E”也被列入建造计划之中,但在此时,有关这两艘船的战术定位,海军认为有必要进行适度的调整。经过了充分而细致考虑,海军对德意志级的性能和作战方式可以说是“比较满意”。然而正如上文所述,这种满意是建立在相对的基础之上,是基于《凡尔赛和约》的层层限制下迫不得已的“相对满意”。根本就不用怀疑的是,只要有机会让德国海军去建造正常的战列舰,难道他们会拒绝?海军一直希望能进一步提升德意志级的航速和装甲,使之具备除英国海军战列巡洋舰队以外舰艇中的绝对战术[6]优势,同时应当考虑“给德意志级装甲舰增加一个炮塔”,以确保其对巡洋舰类舰艇和在战术任务中的绝对火力优势。历来对大型战舰心怀好感的小胡子元首自然不会反对,有利可图的承建商更是不会拒绝,因为更大的目标意味着更多的利润。甚至海军还一度计划,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地将3座三联装280毫米主炮都换成研发中的双联装380毫米主炮——当时克虏伯的主炮车间已经在进行新式的38厘米口径SK-C/34型重型舰炮的镗制加工,试制工作非常顺利。这样一来,新建的战舰将摇身一变成为一种具备战列舰火力、战列巡洋舰航速,[7]以及出色装甲保护的“准”快速战列舰。海军不清楚这样做会遭到外界什么程度的反应,更不清楚英国会对德国如此大规模的“僭越”作何态度。出于风险规避的考虑,这个念头在当时并未被付诸实施,沙恩霍斯特级依然按照先前的设计加以建造。■ 幼年的希特勒,照片上这个看似无邪的孩子,却在后来将世界带入了可怕的混乱中。■ 德国海军司令,海军上将埃里希·雷德尔,“巡洋战争”的倡导者。他算不上是一个纳粹分子,但也希望扩充徳国海军,恢复第二帝国时代的荣光。

尽管德国有所顾虑,也没把事情做彻底,但这种新式战舰毕竟严重违反了《凡尔赛和约》中有关主力舰单舰最大吨位的规定,很可能会遭到来自英国方面的强大压力。不过,希特勒和他的政府并非毫无准备,他们决定先发制人……

欧洲的舆论并没有因德国海军的僭越而哗然多久,很快他们就被更火的热点所吸引。1935年,也就是两艘严重违反和约内容的战舰开始建造,随即被欧洲各国报纸猛烈抨击(其猛烈程度可以用现在的日本海军宣布建造航母来类比)的时候,希特勒的政府主动对英国做出了某种示好的表示:德国政府提议与英国订立单方面的协议,申明未来德国海军的登记总吨位将不超过英国海军的35%。

英国对此表示欣然,各方赞美之辞溢于言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军英雄大卫·贝蒂在英国议院内称赞道:“我要对德国人民致以衷心的感谢。他们向我们伸出了友好之手,自愿提出德英海军吨位之比为35∶100……这个协议将使我们避免与世界上其中一个国家展开军备竞赛,对此我们十分感激。”然而,这只是英国人的看法。也许英国暂时限制并消除了德国过度海上扩张的威胁,但就当时的德国而言,其海军舰艇的总吨位不及英国海军的12%,这纸协议变相允许了德国可以将舰队规模扩张到英国的35%——这意味着一次大规模的海军扩建。从另一方面来看,《英德海军协定》等于是给了德国一个堂而皇之突破《凡尔赛和约》限制的契机——既然已经和《凡尔赛和约》的主要缔约国家另外达成了妥协,那么德国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单方面遵守这一本来就颇不公平的和约呢?■ 编队航行中的英国战列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盛极一时的英国海军虽已逐渐步向衰落,但仍有着世界第一的庞大舰队。当时德国海军全数舰艇的总吨位不足皇家海军的10%,因此所谓的“自愿限制在35%”的保证,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只是大量建造新舰的幌子。

有关《英德海军协定》的事情,这里必须再啰唆几句。通常来说,我们总喜欢将英国归纳为“目光短浅的绥靖主义者被野心家所愚弄”。隔断历史去看待问题,当然是可以得出这么轻巧的结论,但全面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后,不能不说这种观点是浅薄的。《英德海军协定》签署的年代,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系列限制海军军备的国际公约即将失效,当时英国海军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已经明确表露出不再续约的意愿。对于英国来说,这就意味着必须从日渐萎缩的国库中挖出巨资去应付海军无条约时代的军备竞赛。因此,英国有充足的理由去担心已经成为独裁政体的德国,会选择彻底抛开《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那样去大造军舰,同英国海军一争长短。如果德国选择步日本的后尘,那么这个近在咫尺的欧洲强国,对英国制海权的威胁将远胜于地球另一端的日本。在这儿,政治上的需要是一回事情,单就情理而言,英方亦清楚《凡尔赛和约》是个极其苛刻而且不够公平的和约,况且这个不公平的和约已经限制了德国超过15年之久,即便德国选择直接背弃这一和约,虽然违背了法理,但却未必是违背“公理”的。而现在,既然德国在占据一定道义的基础上,又愿意主动和英国签署这样一份能保障英国海上优势的条约,显然表述出他们依然尊重国际秩序,并愿意做出一定妥协的事实。既然这样,以英国的立场,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绝呢?

1935年6月18日,《英德海军协定》被正式签署。随之而来的是希特勒、雷德尔以及整个德国海军梦寐以求的“大扩张的机会”。雷德尔后来在他的日记中写道:现在回想此事,那时是我们扩军的顶点,也是我个人抱负的顶点。我想我有充分的理由坚定地走下去。有了这份协定,就不单是建造中的那两艘违规舰得到合法性方面的保证了。■ 1936年10月8日,“战舰D”,即“沙恩霍斯特”号的下水仪式,希特勒和雷德尔皆出席了典礼。庆典上,元首和海军司令迥异的敬礼动作似乎很说明问题。

标准排水量33000吨、试航最高航速超过30节、侧装甲带320毫米、安装有三联装280毫米主炮3座,这是沙恩霍斯特级装甲舰建成时的数据,亦是雷德尔和纳粹德国海军扩展过程中留下的第一个脚印。《英德海军协定》赋予了德国海军一项他们梦寐以求的权利——建造战列舰。

马汉的理论在于夺取制海权和控制制海权,进而充分利用制海权带来的优势和便利,夺取制海权和利用制海权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新学派”和《外海巡洋战争》中所阐述的思想,则是建立在破坏敌人对制海权的控制上。这两种理论都不要求夺取制海权,而是单纯以破坏敌方对制海权的利用来实现其战略目的——即便突破封锁的巡洋舰依然无力抗衡敌方强大的主力舰队,但却能对没有武装的商船大开杀戒,亦可以伺机攻击防御薄弱的敌港口,对敌人的航运体系和对外贸易施以强大的破坏力。雷德尔在《外海巡洋战争》中阐述的交战模式和海军战略虽然与之有所区别,但主导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即在己方无法掌控制海权的时候,利用远洋单舰突袭打击敌海上航运线,使敌方无法有效地利用所掌握的制海权。说简单点就是:我没得混,你也别想混好。然而毫不例外的是,这种带有应急性质的海军战略,会在国家状态转向正常之后遭到背弃。一如上文所述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海军建设,以及这里即将提到的德国海军大扩军计划。而在此之前,德国将预先享用他们得来不易的战列舰建造权利——“战舰F”和“战舰G”,即后来的俾斯麦级战列舰。

英德再度交恶是在1938年,在此之前,纳粹掌权的德国已经成功越过了和约的藩篱,完成了重建空军、进驻莱茵兰地区等等冒险举动,而英国甚至是德国的老对头法国都对此听之任之。直到1938年策动的德奥合并事件,英法终于无法坐视不理。虽然此次德国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威胁,充其量不过是一些来自国外的媒体口水和外交抗议。但之前进行得太顺利,导致这次遇到的“热烈反响”使这个国家又有了被四周敌人环顾的感觉。威廉·夏伊勒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从年中开始,希特勒在和他的助手谈话时,开始用“那两个讨厌的敌人”来代替英国和法国。

英德交恶对德国海军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因为在这个时候海军已将2艘建成时排水量超过42000吨、装备有8门380毫米舰炮的俾斯麦级战列舰投入建造。其他的诸多配属舰艇也正在建造之中,用于加强巡洋舰队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早在1935年就已经开工。8月,已经对事情有变多少有点心理准备的雷德尔得到了最高统帅部的直接命令,要求他将英国列为未来的作战对手之一,这使雷德尔觉悟到战争已经迫在眉睫。而此时,德国海军内部正在为进一步的扩军进行讨论。

德国海军作战参谋赫尔默斯·海耶受雷德尔的直接命令,负责拟定一份所需舰艇的建造计划。海耶时年43岁,是计划决策层中最年轻的一位军官,亦是海军扩军委员会的负责人。由于从雷德尔那里得到了有关战争危险的讯息,因此海耶的计划明显更像是一份临战前的准备方案。在他的计划里,几乎没有为大型军舰的建造安排下任何空间,充斥着当前保持一支舰队所急需的驱逐舰、护卫舰、辅助船,以及可以在短期内建成的潜艇。海耶的方案非常务实地建立在德国舰队无法从正面抗衡皇家海军这一点之上,他在方案的备忘录中写道:皇家海军的弱点在于英国的海上交通体系。而针对这一弱点,德国可以对公海上频繁往来的英国商船施展无情的打击。执行这一计划的将会是那些相对较小,却有足够续航力的船只,必须建造这一类的船只——而非在舰队中增添那有限的几艘“巨无霸”。海耶在代号为“X计划”的方案中,说的句句都是“人话”,但是却不招老丘八们的待见。在专门召开的有关海耶方案的研讨会上,德国海军副司令当面斥责道:“先生们,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方案其实是在说——我们不能以战列舰去击败英国!”他的潜台词显然是指海耶方案等于承认了德国海军的失败。“只有最重型的战列舰才能让我们战胜大西洋上最可怕的力量,”另一位当初以极坚定的立场倡导“巡洋战争”理论的海军将领附和道。

在研讨会上,海耶的方案毫无悬念地遭到了一致批驳。随后,有关德国海军扩军的立项委员会向海军司令提交了一个为期10年,以建设大型战舰为主的修正案——“Y方案”。在这个修正案中,海军专家组提议建造至少6艘排水量高达56000吨的大型战列舰,其首舰将以“战舰H”为建造代号。清楚利害关系并享有足够多信息以便做出正确判断的雷德尔,更偏向于海耶的原方案,但他不得不考虑同僚们的心情和诸位对第二帝国时代庞大公海舰队的缅怀,所以他做出了妥协。雷德尔将修正案中大型舰艇的优先程度适当降低,同时提高了大部分轻型舰艇和辅助船的建造优先级,然后将两份方案一起呈交给了希特勒。■ 舾装中的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由于德国不属于《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的缔约国,故德国海军在建造重巡洋舰时没有严格的吨位限制。

其实,就我们对小胡子爱好的了解,这只不过是拿了一个答案去给他选择而已。次日,当希特勒通知雷德尔依照修正案实施海军扩张计划的时候,雷德尔感到有必要再警告一下他的元首。他说:“若战事在一两年内就爆发,大型主力舰是没有办法即时备战的。”对于下属的这种忧心,希特勒回答道:在我的政治蓝图中,1946年以前不需要动用海军。

1939年1月下旬代号为“Z计划”的庞大造舰计划正式启动,此时德国正和波兰就但泽走廊问题闹得沸沸扬扬。经过海军总司令的润色,从海军将领和元首的“大玩具”,到即将爆发的战争所必需的驱逐舰、潜艇、补给船和油船,这项计划似乎各方面都已涵盖到了。无所不能就是无能,无所不包的计划同样也意味着什么都没包括到。大型主力舰需要数年的建造周期,而德国本土的船台数量也非常有限,大量钢铁需要提供给同样在极速扩张的空军和陆军,海军实际上等于是靠边站了。在此后的数个月内,雷德尔一直处于焦虑状态,为一旦战争爆发德国海军的命运感到忧心忡忡。

4月28日,希特勒出人意料地宣布取消英德海军协定,此时距雷德尔晋升海军元帅还不到一周时间。小胡子在宣布此事的同时,还发表了措辞激烈的演说,严厉指责英国在德波领土争端中偏袒波兰的非义行为。由于希特勒在做出这一决定之前并未和海军有过任何沟通,此事在措手不及的德国海军内掀起了轩然大波。面对雷德尔等海军将领的质疑,这一次希特勒非常强硬地回答说:我们迟早都是要和英国作战的!

欧洲上空阴霾密布,英法无视了奥地利被吞并,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以换取备战的时间,但是这一次决定不再做出妥协。而波兰,不知道是因为夜郎自大到了极点,还是抱着抗击条顿骑士团时的那种觉悟,竟然绝不退让。从1939年年中以后看,战争显然是无法避免的了,目前的问题只是具体何时以何种方式爆发而已。启动不足半年的“Z计划”显然也即将流产。而此时被海军将领寄予厚望,能够“战胜大西洋上最可怕的敌人”建造代号战舰H的战列舰,仅有2艘刚铺下龙骨。“Z计划”中准备建造的6艘大型战列舰、2艘战列舰、2艘航空母[8][9]舰、2艘战列舰、3艘P级远洋袭击舰、5艘重巡洋舰,似乎没有一艘能够赶上战争的爆发。其中有希望建成的唯有俾斯麦级、沙恩霍斯特级和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而已,海耶被斥责为“自动承认失败”的叙述很不幸即将成为事实。

1939年7月末,无力挽回局面的德国海军部,开始仓促地制定临战计划。基于最高统帅部透露的战争计划,海军准备将目前可以投入[10]战斗的2艘装甲舰——“德意志”号和“施佩伯爵”号于战争爆发前遣入大西洋,以避免在战争爆发后被占有绝对优势的英国海军封锁在德国近海。8月末,“德意志”号和“施佩伯爵”号先后起航,前者的作战区域在北大西洋,后者则被委派驶往南大西洋执行破交任务。■ 1936年,访问英属直布罗陀期间暂泊的德意志级装甲舰“舍尔海军上将”号

8月25日,德国海军训练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老式战列舰受海军司令部的命令,以“纪念一战阵亡将士”为名对但泽自由市进行“友好访问”。舰长克雷坎普上校心里很明白此行的真正使命,发自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上将的指示:“在白色方案开始后,摧毁波兰海军;封锁波兰海岸,堵塞其港口,破坏波兰的海上航运;确保德国的海上安全。”德国海军东部战区司令、海军作战部长阿尔布雷赫特海军上将指示克雷坎普将其军舰停泊在但泽市北边郊区,威斯特普拉特要塞附近的有利位置,等待Y时,即开战时刻的到来。1939年9月1日4时17分,即德国入侵波兰的“白色方案”开始之前28分钟,“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战列舰转动其老朽的前后炮塔,用4门280毫米主炮向威斯特普拉特要塞开火,600米之外的波兰兵营和阵地也随即遭到轰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枪由这艘早就该进拆船厂的老舰打响……

和英国海军正面抗衡的念头,德国海军根本没有动过,就如时任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司令的卡尔·邓尼茨上将所述:我们的海军就好像没有手也没有脚的残疾人……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国家会像我们的海军这么凄惨。

和上一次大战相比,也许德国的陆军已经在“闪电战”、“空地支援”等理论和装甲兵的辅助下变得空前强大,但是它的海军却是不值一提。在战争开始的时候,海军可以立即投入战斗的大型水面舰艇,仅“德意志”号和“施佩伯爵”号而已。庞大的“Z计划”和那些使德国海军可以战胜“大西洋上最可怕的敌人”的巨舰,对他们来说好似镜花水月一般虚幻。■ 协约国方面准许德国海军保留的老式战列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属德意志级前无畏舰。即便就20世纪20年代而言,也是一个可以直接收入博物馆的老古董。

[1]一些前无畏舰时代的老朽。

[2]显然,德国人没有把日本海军的4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计算进去。

[3]后来的“舍尔海军上将”号。

[4]“施佩伯爵”号。

[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海军使用字母来代表他们的主力舰。德意志级首舰“德意志”号的代号为“A”,海军也将其称为“战舰A”。同理,“舍尔海军上将”号就被称为“战舰B”,“施佩伯爵”号是“战舰C”。

[6]德国海军内部的定义,德意志级和以后的沙恩霍斯特级战舰最初均被称为“装甲舰”(Panzerschiff),1941年以后,前者被划为重巡洋舰范畴,后者被归为战列舰一类。

[7]沙恩霍斯特级的装甲系统存在缺陷,在防护方面并不能和后来真正的战列舰俾斯麦级比肩。

[8]沙恩霍斯特级的具体类型显然并不容易定义,姑且按照德国海军的战时习惯将之称为战列舰,以便于叙述,也方便区分与德意志级之间的差异。

[9]原定用于取代德意志级装甲舰,可视为德意志级的放大完善版。

[10]“舍尔海军上将”号此时正在接受改装。

“北方出巡作战”及柏林作战:海上大绞杀

1939年9月3日早晨,德国海军的装甲舰“施佩伯爵”号正缓慢航行在佛得角以西560海里外,补给船“阿尔特马克”号尾随其后。热带海域毒辣的阳光照射在水波不兴的海面上,也炙烤着这艘孤单的战舰。水兵们提着水桶和拖把在甲板上列队,准备开始例行的洗刷工作,舰长汉斯·朗斯多夫则叼着雪茄同往常一样倚靠在舰桥一侧的游廊边。

杀机被掩饰在了这片看似祥和的景象之下。就在两天前,德国的武装力量越过了波德边境线,德国海军炮击了自由港但泽,英国和法国已经对德宣战。此时此刻在数千海里外,“施佩伯爵”号的姐妹舰“德意志”号正游弋在格陵兰岛南边,而一道由22艘德国潜艇构成的巡逻线,已经在不列颠岛以西1000多海里的大西洋上展开。“施佩伯爵”号是当时德国海军中最好的远洋舰艇,配备着6门280毫米口径主炮,能够以26节速度连续航行超过5000海里。现在,它正整装待发。

无线电室一直在监听英国人的通讯,窥探着伴随战争爆发而暴增的电讯。“自11时起,开始向所有遭遇的德国船只发起攻击……”,一条不曾加密的讯息从纷乱的电讯中浮起,紧张的电讯兵不顾一切地跑向舰桥,将这则讯息通告上级。39分钟以后,位于柏林的德国海军最高指挥部发来命令,其内容简短而明确:立即反击英国人。“‘施佩伯爵’号前进三!”伴随朗斯多夫的命令,车钟连续发出三次清脆的鸣响。甲板下,MAN公司生产的柴油机组的轰鸣声和全舰集合的哨声一起响起,令人振奋。“阿尔特马克”号开始转向,“施佩伯爵”号正在加速。战争,开始了!“施佩伯爵”号的荣耀与毁灭

德国大型水面舰艇的隐蔽出航进行得非常顺利,当两艘装甲舰进入各自预定的待命海域时,英国的情报还显示两舰尚在波罗的海。“克莱门特”号是被“施佩伯爵”号携带的Ar-196水上侦察机发现的,这艘不幸的商船没有即时认出德国袭击舰携带的水上侦察机,反而误判为英国巡洋舰“阿贾克斯”的舰载机。随后,这艘倒霉的蒸汽船遭到了德国舰载水上侦察机的俯冲扫射,被迫停船。不过,在德舰赶来将其击沉之前,这艘大意的蒸汽船还是即时发出了专用求救信号“RRRRR……”,这份求救电讯,也使英国终于察觉到公海上有德国袭击舰活动。

灾难还在扩大,10月至11月初,又有4艘商船在南大西洋遭到德国袭击舰攻击而沉没。英国海军部通过遇难船只最后断断续续发出的电讯,逐渐搞清楚了德舰的全貌。情报显示,袭击舰是德国的“袖珍战列舰”,很可能是“施佩伯爵”号,而非“德意志”号或者“舍尔海军上将”号。11月中旬,“施佩伯爵”号转战印度洋,于11月15日在莫桑比克海峡击沉了“非洲”号油轮,并于16日逼近了丹麦籍货轮“玛利尔”号。不过,这艘当时还属中立国的商船没有遭到德舰攻击。“非洲”号和“玛利尔”号的情报一度使英国海军困惑不已,他们担心不仅是南大西洋,连印度洋都可能有德国袭击舰在活动。为了剿灭这些可能呈复数存在的“流寇”,英法联手采取行动。10月5日,英国海军部发布命令,联合法国舰队组建了8支搜索猎杀群,皇家海军出动了在役的足以歼灭德国袖珍战列舰的全部3艘战列巡洋舰,法国海军则动员了性能足以克制德舰的2艘敦刻尔克级小型快速战列舰,并于月底在南大西洋撒开大网。可是,这种精心布置的围剿计划却因为德舰暂时转向印度洋而毫无成效。“施佩伯爵”号的舰长朗斯多夫上校精通业务,也深刻领会了雷德尔“外海巡洋战争”的精髓,这一时机恰到的转进(这可是真正的“转进”,而非对屁滚尿流般溃退的委婉称呼)使他和他的船逃过了搜捕的第一道网。■ 舰载水上飞机Ar-196,这是德国大型水面舰艇的“标配”。轻巡洋舰以上的舰只都携带至少1架。它是德国远洋舰艇的“眼睛”。

构成同盟国搜索舰队主力的是巡洋舰,配有8英寸主炮的重巡洋舰和6英寸主炮的轻巡洋舰。在单舰火力上超越德舰的唯有英国的战列巡洋舰“反击”号、“声望”号、“胡德”号,以及法国的小型快速战列舰“敦刻尔克”号和“斯特拉斯堡”号。除此5艘舰外,任何其他的巡洋舰单独遇上“施佩伯爵”号都只有任其宰割的命运。搜索队的指挥官当然清楚利害关系,所以搜索队不会轻易分散兵力。小心谨慎意味着自保无虞,却也同样意味着搜索能力会大打折扣。“施佩伯爵”号并非单独行动,德国海军的远洋补给船“阿尔特马克”号负责对其全程支援。11月27日,“施佩伯爵”号第5次与该舰会合,在补充燃料的同时转移俘虏的水手,使这艘补给船成了事实上的流动监狱。朗斯多夫指挥手下利用这段时间,对装甲舰的柴油主机进行了翻修。在此之前,由于长时间不停歇的航行,“施佩伯爵”号的主机零件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损耗,输出功率持续下降,一度只能维持23节半的速率,这次维修使其主机恢复到极速可超过25节、长时间航行能维持24节的状况。因为缺少部分零件,所以暂时也只能将就着。在和僚舰约定了下一个会合地点后,朗斯多夫指挥军舰继续独自航行。■ 10月17日被“施佩伯爵”号俘获的英国货船“猎人”号(右),“施佩伯爵”号的专用辅助船“阿尔特马克”号正航行在左侧远一些的地方。

12月初,朗斯多夫舰长指挥战舰回到了南大西洋,于12月2日、3日分别在骷髅海岸以西击沉了货船“多利克之星”号和“泰勒”号,随即转向西行。7日在南大西洋中部靠近南美的海域摧毁了另一艘名为“斯特里奥萨拉”的货轮。

朗斯多夫舰长和“施佩伯爵”号的好运在1940年12月5日宣告终结。当天,德国的“乌萨库玛”号维修船在向蒙得维的亚航行途中遭遇了英国巡洋舰“阿贾克斯”号。虽然该舰悬挂着中立国旗帜并伪装成了一艘普通货船,但已经获悉此地有德国辅助舰活动的英国巡洋舰还是对其进行了严格的临检。“施佩伯爵”号主机换修所需的零件不幸被英国人搜出,随后,英国水兵又缴获了部分来不及销毁的文件和密码本。研判这些情报后,最终暴露了“施佩伯爵”号行踪的秘密,由于需要零件修缮主机,那艘困扰了同盟国海军两个多月的军舰将会驶往拉普拉塔河口附近与“乌萨库玛”号会合。

大约在1940年的12月8日,“施佩伯爵”号正在作横越南大西洋的航行。它将驶往拉普拉塔河口地带,这里是航运的密集区,从“斯特里奥萨拉”号上缴获的文件显示英国商船队在此地的航运异常繁忙。同时,德舰亦可在此与维修船“乌萨库玛”号会合,获取翻修主机所需的配件。

在同盟国搜索舰队方面,可以拦截“施佩伯爵”号的舰队正位于福克兰群岛一线。时逢第一次世界大战施佩舰队突袭福克兰群岛的纪念日,故英国海军特别将一些巡洋舰派往该岛,以防备这艘以海军上将施佩命名的军舰会特地赶来搞点26周年纪念活动。

亨利·哈伍德准将是8个搜索群中“G群”的指挥官,正是他的舰队负责着拉普拉塔河口至麦哲伦海峡一线的搜索任务,而他本人更是自1936年起就担任皇家海军南美分舰队的指挥官,对于南美大西洋沿岸的航运非常之熟悉。12月7日,当“斯特里奥萨拉”号的损失报告被发送给G群的时候,哈伍德即对照2日至3日中“多利克之星”号和“泰勒”号的损失报告察觉到了朗斯多夫的企图——“施佩伯爵”号正在航向南美海岸,目的地很可能就在拉普拉塔河口。

哈伍德收拢了他的舰队。12月12日7时,2艘利安德级轻巡洋舰“阿贾克斯”号和“阿基里斯”号,以及约克级重巡洋舰“埃克塞特”号在河口外海会合。哈伍德麾下还有1艘巡洋舰,肯特级重巡洋舰“坎伯兰”号,但是此时该舰正在福克兰群岛的基地进行整补,赶来需要一些时间。和“阿贾克斯”号同来的还有1艘法国运输船“福摩萨”号,这艘船的外貌酷似前几天被击沉的“乌萨库玛”号,是英国人用来引诱“施佩伯爵”号上钩的诱饵。

和德舰接触是在当地时间12月13日6时14分。最初哈伍德的人只是看到了天际飘起的烟迹,两分钟后,“埃克塞特”号舰长报告说,确认发现的就是“施佩伯爵”号。“施佩伯爵”号发现英国巡洋舰队比英国人发现自己要晚1分钟。原本,德舰柴油主机排放的烟迹远小于英国巡洋舰的蒸汽涡轮机,但是长期运转使机件磨损,主机汽缸内雾化的柴油燃烧不够充分后排放出浓烈的黑烟。

在英国海军的记录中,“施佩伯爵”号目击到英国巡洋舰后,即在100链~110链距离外以艏炮射击“埃克塞特”号,表现出了坚决的进攻意图。显然,这艘德国袭击舰是如此的信心满满,企图一举摧毁胆敢挡道的英国巡洋舰。但是,朗斯多夫的良好感觉没有持续太久时间,3分钟之后,他就看到了“阿贾克斯”号和“阿基里斯”号。“施佩伯爵”号遇到了一个英国海军严阵以待的猎歼群。

哈伍德准将的舰队依照事先的战术安排被分成了两个群:重巡洋舰“埃克塞特”号单独行动,另两艘轻巡洋舰一起行动。英国舰队的这个战术令“施佩伯爵”号难以应付,这艘船的射控装置并不适合对付多个目标,朗斯多夫数次切换轰击目标也导致了船上火控组捉襟见肘,无法有效发挥火力。■ 亨利·哈伍德当时搭乘的利安德级轻巡洋舰“阿贾克斯”号。■ “G群”指挥官亨利·哈伍德准将,击败“施佩伯爵”号的战功使其官运亨通,最后以海军上将军衔退役。图为1942年9月其在亚历山大港视察战舰时的照片。■ 只配备6门8英寸炮的约克级“小型”重巡洋舰“埃克塞特”号,河口之战中一个无奈的英雄。■ 利安德级轻巡洋舰“阿基里斯”号和“阿贾克斯”号同级。照片拍摄于1943年,此时该舰已经进行了全面改装,撤除了1座艉炮塔以改善船舶的稳定性,同时安装了更多的小口径高射炮。“埃克塞特”号于6时20分开始射击,此时距离德舰约95链。“施佩伯爵”号对这艘英国巡洋舰的攻击比较顺利,第3次齐射时即命中了目标,第5次和第7次齐射时各命中1弹,摧毁了英舰的B炮塔。“埃克塞特”号是一种顺应“伦敦海军条约”内容的小型化条约式重巡洋舰,只有3座双联装8英寸舰炮,装甲防护也很差,根本无力抵御德舰威力巨大的280毫米炮弹。如果双方以一对一的方式继续进行这场战斗,德舰摧毁“埃克塞特”号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虽然“阿贾克斯”号和“阿基里斯”号只是2艘安装6英寸炮的轻巡洋舰,却也不能忽视。

6时21分,2艘英国轻巡洋舰开始炮击,并于23分命中了德舰1弹,摧毁了“施佩伯爵”号的舰载水上侦察机。英国轻巡洋舰的持续炮击分散了德舰的火力。6时30分,在轻巡洋舰弹如雨下的炮击中,朗斯多夫被迫下令以1个主炮塔向2艘轻巡洋舰的队列进行牵制射击,由于火控设备的局限,这种牵制性炮击毫无准头可言。

这场战斗持续到了7时40分,在哈伍德的命令下,“阿贾克斯”号和“阿基里斯”号释放烟雾向东撤退。而“埃克塞特”号已在7时30分因为炮塔全毁,外加水密性损伤被迫向着福克兰群岛方向退却。“施佩伯爵”号无意追击,顺势徐徐向东航行。在之前1个多小时的战斗中,这艘德国袭击舰的前火控站被英国巡洋舰击毁,船体侧舷也被打出了数个大洞,厨房和淡水储存柜被毁坏。尽管从战术角度而言,它是胜利的一方,但是其状况可谓损失惨重。脱离战斗接触后,朗斯多夫指挥他的船直航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施佩伯爵”号受到的全是“内伤”,虽然不影响短距离航行,却严重削弱了它的作战能力。况且这1个多小时的战斗,也耗去了舰上弹药储备的大半,而未能击沉或者摧毁任何1艘英舰亦使这艘德国袭击舰对战斗的困难程度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在德舰入港后,当地的德国外交机构便全力活动,设法给“施佩伯爵”号寻找维修设施。然而高效运作的德国外交人员却在蒙得维的亚四处碰壁,这座城市在1939年年末远不及今日那么繁荣。当地可以用来修缮“施佩伯爵”号这种大型军舰的船厂只有两家,一家为英国控股,而另一家修船厂的老板则是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德国外交代表的要求,这位老板的父亲是个法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更是有亲戚死于德国之手。而国际法亦制约着德国人的活动,1907年所制定的《海牙公约》(Hague Convention)规定,交战国的战斗船舰如无受损状况,只能于中立国港口停留24小时。若舰只受损则可在中立国进行必要修护,但此修护只局限于恢复船舰之适航性(seaworthy),而且严禁“以任何方法”增加船舰之战斗能力。找几块铁板焊上侧舷的大窟窿是很容易的,但是要修缮被毁的前火控站、受损的机组甚至补充弹药,根本是不可能的。■ 从“施佩伯爵”号船尾拍摄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艉炮塔、后部火控站以及安装在上甲板的两具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年末。

德国积极筹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维修受损的装甲舰“施佩伯爵”号,同时向乌拉圭政府施压,试图让乌拉圭方面准许这艘船在港内逗留更多的时间,以便修缮损伤。英国依仗强大的海上优势,将分散在南大西洋的围剿舰队调向拉普拉塔河口地区,同时要求乌拉圭政府严格遵守战时国际法。与此同时,英国驻乌拉圭的大使馆还放出风声,宣称“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和“皇家方舟”号舰队航空母舰正在附近海域,随时可以赶来支援。这种种的一切,都使朗斯多夫和他的船员们感到了绝望。至12月16日,“施佩伯爵”号上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厌战和抗命迹象,水兵们拒绝出战,不愿意去“毫无意义地送死”,甚至军官的纪律约束和严厉的军法都不能将其弹压。

德舰的情况正趋于混乱,不过哈伍德那边的状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最初,他只有2艘轻巡洋舰可以用来监视宽达100多公里的河口,如果此时德舰试图强行突围,那么哈伍德的下场恐怕不是战死就是因为放走敌舰被送上军事法庭。一天以后“坎伯兰”号赶来支援,这艘巡洋舰是第一批建造的郡级重巡洋舰,配备有8门8英寸舰炮,装甲也略好于已经因伤返航的“埃克塞特”号,这一增援使哈伍德舰队的士气有所恢复。即便如此,若是德舰拼死一战,已经在之前战斗中领教过厉害的哈伍德自问也毫无胜算。■ 由英国外交人员蓄意发出的所谓“‘声望’号即将抵达”的谣言使朗斯多夫及其部下惶惶不已。原本德意志级在设计时,即被定义为“除了‘胡德’号、‘反击’号、‘声望’号3舰以外”包打天下的,故“声望”号无疑是其克星。图为“声望”号接受现代化改装前的姿态。■ 肯特级重巡洋舰“坎伯兰”号,哈伍德舰队的生力军。该舰的到来确保了哈伍德分队监视拉普拉塔河口成为可能。

英国巡洋舰队在拉普拉塔河口下了锚,3艘船分别监视着河口通向大西洋的3条水道。“坎伯兰”号居中、“阿基里斯”号监视北航道、“阿贾克斯”号蹲守南航道。双方就一直这样僵持着,直到17日傍晚。

12月19日17时30分,“阿基里斯”号的瞭望哨报告说,“施佩伯爵”号正在进行起锚作业,此时这艘船正在拉普拉塔河口的英吉利浅滩以东5海里处巡航。与此同时,来自英国大使馆的紧急电报也传达了同样的讯息。哈伍德做好了“受难”的准备,他将南方不远处巡航的2艘僚舰召唤过来,收拢他那实力有限的舰队,准备决一死战。柴油机船舶在启动速度上比传统的蒸汽动力船舶快上数倍,18时15分的时候,瞭望哨报告了一个“噩耗”:敌舰出港了!此时,英国海军足以歼灭德国袭击舰的增援舰艇还远在数百海里之外,接近两天的航程。这也就意味着,哈伍德此刻什么都指望不上。“阿贾克斯”号在13日的战斗中未受到什么损伤,其携带的舰载机也完好无损。此时这艘船授命侦察德舰的具体情况,为此,它弹射出了唯一的舰载机。很快,侦察机发来报告:“施佩伯爵”号出港后驶入了蒙得维的亚西南约6海里的浅水中,然后一直停在了那里。德舰的行为令英国人大惑不解,不过随着爆炸的火光闪现在天际,哈伍德终于放下了心——德国人炸毁了他们的船,英国舰队不战而胜了!

朗斯多夫曾试图奋力一战,但顾及他那帮已毫无战心的下属,这位军官放弃了这一念头。在被许可逗留的72小时内,他安葬了战死的水兵与军官,安排好了全员去阿根廷避难的事宜,炸毁“施佩伯爵”号。在将这些事情都处理好以后,他写了一封将要带给德国驻阿根廷大使的长信,然后在寓所里举枪自尽,以表示他并非怯战怕死才选择炸船的“清白”……■ 哈伍德的座舰“阿贾克斯”号,战斗中此舰受伤颇重,前部的两个主炮塔均被损毁,船身亦有多处中弹。不过这艘船坚持到了最后,将消灭“施佩伯爵”号的荣誉收入了囊中。■ 朗斯多夫上校(中央着白色制服敬礼者)安顿好一切之后举枪自尽。船员们则搭乘德国大使馆联系到的船舶溯拉普拉塔河而上,前往阿根廷避难,多数人后来就一直留在了那里。■ 悬于“施佩伯爵”号后火控站上的战旗,在炸船之前已经被朗斯多夫命令取下,完好地交给了德国驻乌拉圭大使馆。“几天前,你们悲伤地向阵亡的同伴作了最后的告别。也许将来,这一幕还会再次出现。”12月19日傍晚,在“施佩伯爵”号即将起航出海自沉前,朗斯多夫在码头上这样对部下们致辞。随后,蒙得维的亚当地记者涌了上来,纷纷询问他将会采取何种行动,朗斯多夫以隐晦的话回答道:“今天晚上没什么好说的,不过可能明天一早就有大事等着你们去报道。”

朗斯多夫给德国驻阿根廷大使的信中这样写道:从一开始,我就决心独立承担炸船带来的一切后果……作为荣誉感强烈的海军军官,我与我的船有着密不可分的命运。如今我只能以死来证明,第三帝国的战斗觉醒将支配着它的海军随时为捍卫军旗的荣誉而牺牲!写完这封信以后,他拿出了一面珍藏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海军军旗披在肩上,接着拔出了手枪,顶着自己的太阳穴扣下扳机……

在“施佩伯爵”号被毁后不久,希特勒在公开场所内维护了舰长做出的这个决定,但这种表态只限于在公开场合。很快,希特勒专门召见了雷德尔,阴沉着脸的元首在会谈中要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今后任何一艘德国战舰,都不允许不战而沉。

雷德尔表示,只要德国海军的船只和敌人作战,它必定会战斗到最后一刻,“要么全体官兵众志成城夺取胜利,要么携带着高扬的战旗沉入海底。”大型水面舰艇的试探性出击“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是德国海军的最新锐舰艇,亦是作为德意志级装甲舰的后续舰而建造。尽管这一级战舰只配备了280毫米主炮,但德国海军对其的分类是Schlachtschiffe,即德语中的“战列舰”。在1938年年底和1939年年初,两舰先后完工。但意外的是,“沙恩霍斯特”号在首轮试航中即时发现船体吃水深度超过预期,导致在高速航行时其平直的船艏上浪非常严重,由于干舷高度已经低于预期,因此不得不返回船台加高船头,并将船艏改装成“飞剪”式。“格奈森瑙”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沙恩霍斯特”号试航时,这艘军舰还在进行最后的舾装,于是这艘船被直接送入了船坞进行船艏改造。■ “格奈森瑙”号,该舰存在与“沙恩霍斯特”号类似的问题,船艏是平直造型,船艏外飘也相对较小。由于吃水超过预计,这种船艏很容易导致严重的甲板上浪。于是不得不“回炉”重修船艏。

由于改装问题,两艘船都错过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加入海军作战序列的机会。从改装到二度海试,然后是武器系统的调试、人员训练、舰队编组等工作。等到这些以战时的紧急速度完成之后,时间已经指向了1939年年底,德国海军这支弱冠之师已被迫毁弃了战争前的所有期待,以“海上游击队”的姿态和世界上最老牌的海上强国开始这场毫无胜算的较量。

被海军重新定义为战列舰的“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与此前的德意志级装甲舰是有区别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的设计航速为29节,在试航中曾跑出过30节以上的速率,这意味着这艘大型军舰几乎和英国海军的大多数巡洋舰一样快,而且这种快速军舰同时具备凌驾于巡洋舰的280毫米主炮和相对良好的装甲保护——尽管其装甲系统存在一个致命缺陷,但侧舷装甲毕竟厚达320毫米,炮塔正面更是厚达360毫米,英国海军的条约式巡洋舰根本无法与其比拟。反观之前被界定为“巡洋战争利器”的德意志级装甲舰,柴油动力主[1]机只能使其保持26节的最高速度,但这并不足以摆脱巡洋舰的追踪。由于吨位的限制,这种小船扛大炮的设计只具备基本的装甲保护,侧[2]舷装甲带为80毫米,炮塔正面也仅125毫米,重巡洋舰的8英寸主炮对其还是具有相当威胁的。甚至在较近的距离上,轻巡洋舰的6英寸主炮也能对其构成一定的威胁。此外,沙恩霍斯特级的火控系统比德意志级要完善,并安装着更成熟的雷达,这对其火力的增强效果并不仅仅“比德意志级多一个炮塔”那么简单。■ 船艏重造中的“沙恩霍斯特”号。■ “沙恩霍斯特”号改造后的“大西洋艏”特写。

随着这两艘大舰的服役,开战以来只能靠布雷、潜艇战,以及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