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孟波《货币金融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19:08:1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殷孟波《货币金融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殷孟波《货币金融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第1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一、货币和货币政策

货币是一种在商品和劳务交换以及债务偿还中被广泛接受的东西。货币、货币政策与物价水平、经济增长以及金融市场利率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二、金融机构

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使得金融市场得以运转的重要中介机构。目前,在大部分国家中,间接融资仍旧占主导地位,而金融机构作为间接融资的中介机构,对资金配置和金融市场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资金从供给者转移给需求者的市场。通过资金转移,可以极大地促进整个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

四、货币金融学的学习

学习货币金融学需要具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知道需求、供给、均衡、信息不对称等重要概念,掌握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分析方法,同时也熟悉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金融资产需求、金融结构等。

1.2 课后习题详解

1.金融市场的作用和重要性。

答:金融市场是资金从供给者转移给需求者的市场。金融市场,比如常见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是资金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资金转移,可以极大地促进整个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

2.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答: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使得金融市场得以运转的重要中介机构。目前,在大部分国家中,间接融资仍旧占主导地位,而金融机构作为间接融资的中介机构,对资金配置和金融市场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机构缺失将直接导致资金配置缺乏效率,继而使得整体经济运行低效率。所以,金融机构对整体经济也有重要影响。

3.货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答:货币是一种在商品和劳务交换以及债务偿还中被广泛接受的东西。货币与那些会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变量密切联系,比如物价水平、股票价格等,进一步也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健康运行具有重要影响。货币、货币政策与物价水平、经济增长以及金融市场利率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第2章 货 币

2.1 复习笔记

一、货币的定义

从货币的本质出发,大多数经济学家依据货币的功能将货币定义为:由国家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东西。货币具有普遍的接受性特征。

二、货币的演变

根据货币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将货币分为四类:商品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1.商品货币(1)商品货币的含义

商品货币(也称实物货币)指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和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实物商品,即作为货币价值与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相等的货币。它是兼具货币和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2)商品货币的形态

①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作为人类社会中最早的货币形态,受自身的物理属性、季节及其他因素等的约束,不能实现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

②金属货币

a.优点

贵金属所拥有的物理属性使其相对于其他商品更适合充当货币,发挥货币的主要职能。贵金属具有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不受场合、季节的影响,易于贮藏,价值稳定和具有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等特性。

b.缺陷

世界范围内贵金属的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流通费用较高,无法适应大宗交易的需要;由于流通造成的磨损和人为削减铸币使货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经常背离。

2.代用货币(1)代用货币的定义

代用货币指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纸质货币,其本身价值就是所替代货币的价值。(2)代用货币的特点

代用货币自身的价值低于货币面值。代用货币相当于一种收据,一般由政府或银行发行,但要求足量的金属作为保证,以满足代用货币随时兑现的要求。(3)代用货币的优点

①印刷纸币的成本较之铸造金属要低;

②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自然磨损和人为磨削,可以节约贵金属;

③降低了运送货币的成本与风险。(4)代用货币的缺点

代用货币有易损坏、易伪造等缺点。

3.信用货币(1)信用货币的定义

信用货币指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2)信用货币作为一般交换媒介必备的条件

①货币发行有立法保障;

②人们对货币有信心。(3)信用货币的形式

信用货币有很多存在形式(如现钞、银行存款、信用卡等),最主要的形式是纸币。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信用货币的发行受国家政府或中央银行的控制。(4)信用货币的作用

信用货币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流通中金银铸币数量不足对商品交换的束缚。在流通中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可以促进商品流通,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减少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流通量。(5)信用货币的特征

信用货币最显著的特征是作为商品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的价值是不相等的。它是不可兑现的,只是一种价值符号,通过法律确定其偿付债务时必须被接受,即法偿货币。

信用货币具有以下特征:①信用货币是货币的价值符号;②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③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④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控制和管理。

4.电子货币(1)电子货币的定义

电子货币,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2)电子货币的特征

电子货币作为货币,具有货币的基本属性,类似于通货,主要用于小额交易,在商品交易支付中,具有自主性、交易条件一致性、交易方式独立性、交易过程可持续性等特征。(3)电子货币的特殊性

①货币形态的无纸化(非物化)。

②货币发行主体的多元化。

③货币的非标准化。

④货币流通的国际化和网络化。

⑤货币风险的多样化。

5.货币的发展史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从黄金到以黄金为基础的代用货币再到完全的信用货币,货币形态发生第一次飞跃;电子货币的出现则是货币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三、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质的方面)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量的方面)时,货币就是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把商品的价值用一定的数量的货币价格表现出来。商品的价值表现在货币上,就是商品的价格。

2.流通手段

货币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中充当交易媒介时,就是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货币购买力相对稳定;(2)货币的普遍接受性;③货币供给富有弹性。

3.贮藏手段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不能是抽象的货币,也不能用货币符号来代替,它必须既是实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

引起货币贮藏的主要动机是:(1)交易动机,即为了日常生产资料或消费资料的买卖而贮藏货币;(2)预防动机,即为了安全需要和预防意外的发生,人们需要持有一定量的货币;(3)投机动机,即由于市场波动频繁,风险偏好者常通过预测市场的变化以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4.支付手段

发挥支付功能的货币必须是处于流通手段中的现实货币。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有利于商品的交换,有利于减少流通中的现金需求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流动资金不足所造成的买卖脱节现象,促进了企业产品价值的实现。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特征:商品和劳务交易行为的发生与货币支付在时间上可能有分离,出现延期支付或提前支付。

5.世界货币

货币打破国界限制,在世界市场中发挥作用,便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目前在国际交往中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主要有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特别提款权。

世界货币的主要职能表现为:(1)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2)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3)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用来实现国与国之间的转移支付,如支付战争赔款、对外贷款以及转移财产等。

四、货币的层次

目前主要是依据货币的流动性程度划分货币层次。流动性作为货币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指货币与商品的转换能力。

由于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法规不同,货币供应量的指标和对其货币层次的划分也不相同。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1)M=流通中的现金0(2)M=M+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10款(3)M=M+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自建基本建设存21款+其他存款

在我国,M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是广义货币供应12量,它们是我国监控的主要货币层次。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流动性标准是以金融资产的国内流动性为基础的。

五、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它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1.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典型的货币制度包括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等内容。(1)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

①规定货币材料就是规定币材的性质,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形成不同的货币制度。

②规定货币单位包括两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2)通货的铸造

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主要指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和法定价格标准,辅币是主币的等分,是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小额交易支付。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主币和辅币的发行权都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政府指定的机构。(3)发行与流通

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主要分为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与限制铸造、信用货币的分散发行与集中垄断发行。

①自由铸造指公民有权用国家规定的货币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在国家造币厂铸造铸币,一般来说,主币可以自由铸造。

②限制铸造指只能由国家铸造,辅币即为限制铸造。

③信用货币分散发行指各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发行,早期信用货币多是分散发行,目前各国信用货币的发行权都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指定的机构。(4)货币发行的准备金制度

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为约束货币发行规模、维护货币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货币发行者在发行货币时必须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发行准备。

2.货币制度的演进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以本位币的变化为标志,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两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四个阶段。(1)银本位制

①银本位制的定义

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最早在欧洲各国实行。银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其名义价值与实际含有的白银价值一致。银本位分为银两本位与银币本位。

②银本位制的主要内容

a.以白银为本位币的币材,银币为无限法偿货币,具有强制的流通能力。

b.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本位币所含的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相等,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c.银行券可以自由兑现银币或等量白银。

d.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2)金银两本位制

①金银两本位制的定义

金银两本位制指一国同时规定金币和银币为本位币,黄金与白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制作材料,金币与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都可以自由铸造、流通、输出与输入;金币和银币可以自由兑换。

②金银两本位制的分类

金银两本位制可分为平行本位制、复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和复本位制是典型的两本位制。

a.在平行本位制下,金币与银币按自己的实际价值流通,互不干扰,国家不规定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金币与银币的比价是市场上生金与生银的比价。

b.在复本位制之下,金币与银币之间的比价由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两种货币按法定的比价流通。

c.跛行本位制是金银两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的形式。在该制度下,虽然金币与银币在法律上拥有同样的地位,但银币事实上被禁止自由铸造。(3)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国家法律规定以黄金为本位货币金属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先后经历了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①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金本位制的最初形式,是以黄金为货币金属的一种典型的金本位制。

a.特点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流通中的辅币和价值符号(如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b.稳定性

金币本位制解决了两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问题,使流通中的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贬值,有利于世界市场和外汇市场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当稳定的货币制度。

②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

a.金块本位制与金币本位制的区别

其一,金块本位制以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不再铸造、流通金币,但规定纸币或银行券的含金量,纸币或银行券可以兑换为黄金;其二,规定政府集中黄金储备,允许居民在所持有本位币的含金量达到一定数额后兑换金块。

b.稳定性

实行金块本位制,虽然流通中没有真实黄金,只是价值符号替代黄金充当流通媒介,但当货币符号过多时,一部分银行券可以通过兑换黄金退出流通,保持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与货币符号实际流通量一致。黄金的自由输入与输出实现了国家间黄金供求关系的自发调节,使黄金价值尺度在国家范围内保持平稳。因此,金块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③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也称虚金本位制,指以银行券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a.特点

金汇兑本位制规定银行券可以换取外币,不能兑换黄金。本国中央银行将黄金与外汇存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允许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法定比率,从而稳定本币币值。

b.评价

由于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依附性较强和残缺不全的货币制度,在各国并未得到更好的发展。(4)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①内涵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就是以不能兑现的纸币作为本位货币;在这种制度下,纸币由国家垄断发行,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纸币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不能以固定比例兑换黄金等贵重金属。在该制度下,贵金属不再作为本位币流通,货币单位也不规定含金量,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②特点

a.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它们都体现某种信用关系;

b.现实中的货币都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与金属货币通过自由铸造进入流通有本质区别;

c.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调控主要由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来实现。

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a.信用货币的发行不受黄金供给的限制,突破了金属货币物质价值总量的限制,而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货币供应量,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因为货币的供给由国家控制,国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量、供给方式、供给结构和供给速度等来调节国民经济结构,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实现宏观调控。

c.不兑现货币会产生新的问题:通货膨胀。由于货币的供应不受币材价值总量的限制,使流通中货币失去了自我调节的机制。

六、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变

1.中国古代的货币

随着货币流通扩大,北宋的纸币有交子,南宋有会子、关子。两宋产生的纸币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纸币是一种象征性货币,它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明清时期以纸币为主要通用货币。

2.中国的货币制度

根据货币制度的概念和内容,我国的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铜本位制、银铜两本位制、银本位制和信用货币制度。

3.人民币制度(1)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①人民币是中国大陆的唯一法定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②人民币制度是一种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③人民币的货币基本单位为“元”,结构是1元=10角,1角=10分;

④人民币的发行主体为中国人民银行,限于中国国内流通。(2)人民币制度的特点

人民币采取的是不兑现的纸币制度,法律规定人民币与金银无关,不与外币确定正式的关系,不依从于任何国外的货币制度,并规定除人民币外,金、银、一切外币均禁止流通。(3)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①目前我国正处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转换时期,在维持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小幅升值的趋势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人民币制度的重点。人民币汇率调整是解决经济中流动性泛滥的关键。汇率低估令外贸顺差过大,在强烈的升值预期下资本大量流入。

②未来的汇率形成机制可能转为以稳定实际有效汇率为基础,即升值幅度随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强而增大,对美元的升值幅度随其他货币升值幅度的增大而增大。

4.中国香港地区货币制度

自19世纪中叶至今,香港的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英镑汇兑本位制、外汇汇兑本位制和联系汇率制度四个时期。其中,货币制度变化中的两个时期即由英镑汇兑本位制到外汇汇兑本位制、由外汇汇兑本位制到联系汇率制度,主要是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完成的。

2.2 课后习题详解

1.结合中国香港地区货币制度的背景和运行机制,分析香港当前的货币制度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答:略。

2.分析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的合理性和在金融创新中如何科学划分我国货币的层次。

答:略。

3.根据货币制度的演变,分析我国人民币制度面临的主要挑战。

答:略。

第3章 利 率

3.1 复习笔记

一、利率的定义

1.利息和利率(1)利息的含义

从债权人的角度看,利息是债权人从债务人那里获得的多出本金的部分,是债权人因贷出货币资金而获得的报酬;从债务人的角度看,利息是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的多出本金的部分,是债务人为取得货币资金的使用权所花费的代价。(2)利率的含义

利率又叫“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单位本金所对应的利息,是衡量利息高低的指标,具体表现为利息额同本金的比率。

2.利率的种类(1)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①长期利率指借贷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

②短期利率指借贷时间在一年以下的利率。(2)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①年利率以年为时间周期计算利息,通常以百分之几表示,简称几“分”。

②月利率以月为时间周期计算利息,通常以千分之几表示,简称几“厘”。

③日利率以日为时间周期计算利息,通常以万分之几表示,简称几“毫”。(3)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①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资金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变动的利率。

②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实践中,固定利率多用于短期借贷行为,而浮动利率一般适用于借贷时期较长、市场利率多变的借贷关系。(4)市场利率和官定利率

①市场利率是指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均衡决定的利率,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都会导致市场利率下跌,并在更低的利率水平上达到借贷资金供求均衡;相反,供给减少或需求增加都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并在更高的利率水平上达到借贷资金供求均衡。

②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通常是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它是货币政策当局出于政策推行上的考虑而确定的,它的升降更多的是出于政策意图,主要体现国家对融资市场的控制。因此官定利率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政策工具。(5)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①名义利率,是指借贷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对债权人来说,应按此利率向债务人收取利息。对债务人来说,应按此利率向债权人支付利息。

②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后的利率,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后的实际利率,它等于名义利率减去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一种是事前的实际利率,它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预期的通货膨胀率。(6)平均利率和基准利率

①平均利率指一定时期(通常指一个产业周期)不断波动的市场利率的平均水平。

②基准利率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3.利率的计算(1)单利与复利

①单利

单利的特点是对利息不再付息,只以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计入计算下期利息的基数。

单利计息的利息计算公式为:I=P×r×n

本利和计算公式:S=P+I=P(1+r×n)

式中,I表示利息额,P表示本金,r表示利率,n表示计息周期数。

②复利

复利俗称“利滚利”,其特点是除了本金要计息外,前期的利息也要并入本金计利息。计算时,要将每一期的利息加入本金一并计算下一期的利息。具体计算公式为:nS=P(1+r)I=S-P(2)现值与终值

①单个现金流的现值与终值

任何一笔货币资金都可根据利率计算出在未来的某一时点上的金额。这个金额就是本利和,也称为“终值”。其逆运算算出的本金称为“现值”。

贴现额就是根据票据金额(终值)和利率倒算出来的现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PV代表现值即贴现额,r代表利率即贴现率,FV代表终值即票据金额。相当于n年以后的1元钱的现值,通常被称为贴现系数。

②系列现金流的现值和终值

系列现金流,是指不同时间多次发生的现金流。系列现金流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定期定额的系列收支,经济学上称它为“年金”。这类系列现金流的现值和终值的计算也被称为年金现值和年金终值的计算。

a.年金终值的计算

如果设这类系列的现金流为A,即每期支付A,利率为r,期数为n,则按复利计算的每期支付的终值之和,也就是年金终值的问题,用公式表示为:23n-1S=A+A(1+r)+A(1+r)+A(1+r)+…+A(1+r)

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则:

若知道A、r、n,可以通过查阅年金终值系数表得到S的值。

b.年金现值的计算

若知道每期的支付额为A,利率为r,期数为n,若要按复利计算这一系列的现金流的现值之和,则就是计算年金现值的问题,用公式表示为:

仍然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则:

若知道A、r、n,可以通过查阅年金现值系数表得到P的值。

c.不规则系列现金流的计算

在实际的项目投资中,不同方案不仅投资总额不同,而且投资在年度之间的分配比例也不同。只要换算成任何一个同一时点的值,都可以作出方案比较,并且不影响结论。实践中,出于计算便利和经济含义更明确的考虑,通常是换算成项目期初再作比较。(3)到期收益率的计算

到期收益率是指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回报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

①普通贷款到期收益率的计算

普通贷款,就是指本金和利息期末一次性偿付的贷款。

②定期定额偿还贷款到期收益率的计算

定期贷款在整个贷款期内都要定期偿还相同的金额。由于定期定额偿还贷款,涉及多次的偿付额,因此,在计算现值时,要将所有偿付额的现值加总起来。

对任何一笔定期定额清偿贷款,有:

其中,LOAN=贷款余额,EP=固定的年偿付额,n=到期前贷款年限。

计算出的r即为该笔贷款的到期收益率。

③息票债券到期收益率的计算

息票债券持有人在该息票到期前的定期(每年、每半年或每季)要得到定额的利息,待到期时要得到当年的利息以及债券的票面额的支付。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r是到期收益率,P是息票债券的市场价格,F是息票债券的面值,R是息票债券的票面利率,n是债券的到期期限。

由此可以看出,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其到期收益率成负相关的关系,即到期收益率上升,则债券价格下降;到期收益率下降,则债券价格上升。

④贴现发行债券到期收益率的计算

贴现发行债券每期不支付利息,而是到期支付票面额给持有者,即相当于折价出售。如果按年复利计算,则其到期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所以一般地说,对任何n年期的贴现发行债券,到期收益率可以写为: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就贴现发行债券而言,其到期收益率与当期债券价格呈负相关关系。

⑤永久债券到期收益率的计算

永久债券是一种没有到期日、不偿还本金、永远支付固定金额C息票利息的永久债券,又称为统一公债。

对于统一公债,假定每年末的利息支付额C,债券的市场价格为P,则其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无穷递减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得到:

从而得到:

结论:当期债券价格与利率成负相关,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

二、利率的决定

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马克思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家从借入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利息率的变化范围是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2.古典利率理论(1)庞巴维克的利率决定理论

庞巴维克提出了“迂回生产说”,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是一种比直接生产更有效率的迂回生产。迂回生产过程越长,相对直接生产而言的总剩余收益就越高,但边际剩余收益递减,利率就决定于最后一次延长生产过程所能增加的剩余收益。(2)马歇尔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歇尔认为利率决定于资本的供给与需求,即当资本的供给与资本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就决定了一个均衡的利率水平。马歇尔强调货币因素只在短期内对利率有影响,长期来看利率还是决定于实物因素。(3)费雪的利率决定理论

费雪认为,利率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由时间偏好或“人性不耐”所决定的资本供给(储蓄);二是由投资机会和投资收益率所决定的资本需求(即投资)。前者是主观因素,而后者则是客观因素,利率正是由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决定的。(4)结论

庞巴维克、马歇尔、费雪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利率的决定,其基本结论是一致的,即利率是由实物因素的投资与储蓄均衡来决定的。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与投资的均衡决定了一个均衡利率水平,用公式表示为:

r*是均衡利率。

3.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1)基本的理论观点

在凯恩斯的理论框架中,债券是货币唯一的替代资产,它的预期回报率等于利率r。当其他条件不变而利率上升时,则相对于债券来说,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下降,从而导致货币需求减少。据此,凯恩斯得出了货币需求M是利率r的减函数的结论。s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是取决于货币当局政策的一个外生变量,因此在M-r坐标系中,货币供给曲线M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s

货币供求均衡决定均衡利率,在图形上表现为M曲线和M曲线ds的交点对应的利率即为均衡利率。图示如下(见图3-1):图3-1 货币市场利率的决定(2)均衡利率的变动

①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导致货币需求曲线发生移动的因素有两个,即收入和价格水平。

a.收入效应。收入水平提高,导致货币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b.价格水平效应。价格水平上升,导致货币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②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

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完全受中央银行的控制,由中央银行操纵的货币供应的增加将使货币供给曲线右移。

③均衡利率的变动

a.在供给曲线不变的条件下,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利率将上升,而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将下降;

b.在需求曲线不变的条件下,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利率将下降,而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将上升。(3)影响利率的因素分析

①收入

a.收入对利率影响的路径是:收入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

b.收入对利率影响的效果是:收入增加,货币需求随之增加,货币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利率上升;收入减少,货币需求随之减少,货币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利率下降。

②价格水平

在货币供给和其他经济变量不变的前提下,均衡利率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③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将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向右发生移动,均衡利率下降。具体分析如下:

a.收入效应。货币供给增加的收入效应是指利率因收入增加而上升。

b.价格水平效应。货币供给增加的价格水平效应就是利率因价格水平上升而上升。

c.通货膨胀预期效应。货币供给增加的通货膨胀预期效应,是指利率随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而上升。

4.可贷资金(利率)理论(1)基本的理论观点

在分析影响利率的因素时,可贷资金理论可以简化为债券供求分析框架。可贷资金的需求可以用债券的供给代替,可贷资金的供给可以用债券的需求来代替。

利率和债券价格存在反向关系,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债券需求越大,债券供给越小。在利率—债券量的二维坐标系中,债券需求曲线向上倾斜,债券供给曲线向下倾斜。图示如下(见图3-2):图3-2 债券市场利率的决定(2)债券需求曲线的移动

导致债券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财富、债券相对于替代资产的预期回报率、债券相对于债券替代资产的风险、债券相对于债券替代资产的流动性等。

①财富。在经济周期的扩张时期,债券需求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债券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同理,在衰退时期,随着收入和财富的减少,债券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②预期回报率。对于一年期贴现债券而言,其预期回报率就等于利率。预期回报率与债券价格或利率完全相关。对到期日超过一年的债券,预期回报率可能偏离利率。

③风险。如果债券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加剧,则债券的风险增加,导致债券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相反,替代资产的风险增大,导致债券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④流动性。如果债券流动性的增加,导致债券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类似地,替代资产的流动性增加,减少了对债券的需求,使需求曲线左移。(3)债券供给曲线的移动

导致债券供给曲线发生移动的因素较多,其中主要有各种投资机会的盈利能力预期、通货膨胀率预期、政府活动等。

①各种投资机会的盈利能力预期。在产业周期的扩张阶段,债券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类似地,在衰退时期,预期盈利的投资机会减少,债券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

②预期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导致债券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

③政府活动。政府赤字增加导致债券的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4)债券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利率的影响

在供给曲线不变的条件下,债券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利率将下降,债券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将上升;在需求曲线不变的条件下,债券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利率将上升,债券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将下降。

一般来说,在可贷资金框架下,影响利率的因素分析可归纳为:

①居民财富。居民财富增加,影响到债券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利率下降。

②预期利率。预期利率上升,影响到债券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利率上升。

③预期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影响到债券需求曲线左移,影响到债券供给曲线右移,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尽管均衡数量变动的方向不确定,但均衡利率上升的结果是确定的。这就是著名的费雪效应。

④债券相对于其他资产的风险。债券相对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上升,影响到债券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利率上升。

⑤债券相对于其他资产的流动性。债券相对于其他资产的流动性增加,影响到债券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利率下降。

⑥政府赤字。政府赤字增加,如果政府通过发债来为赤字融资,则导致债券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利率上升。

⑦企业盈利预期。企业盈利预期增加,影响到债券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利率上升。

⑧产业周期。在产业周期扩张阶段,债券的供给增加,债券供给曲线右移。与此同时,财富增加,债券需求也将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三、利率的结构

利率的结构,主要包括两类,即利率的风险结构和利率的期限结构。利率的风险结构考察的是期限相同风险因素不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利率的期限结构考察的是风险特征相同而期限不同的各种利率之间的关系。

1.利率的风险结构

利率的风险结构,主要是由信用工具(金融证券)的违约风险、证券的流动性以及税收等因素决定的。(1)违约风险

①含义

违约风险,即证券的发行人可能无法按期还本付息。证券的违约风险越大,证券发行者需支付的利率就越高。风险证券和无风险证券之间的利率差被称为风险补偿。

②图形分析

假设最初企业债券与国债的违约率风险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的均衡价格与利率都相等,即,,企业债券的风险溢价为零。图3-3 违约风险对利率的影响

根据资产需求理论,如果企业债券相对于无违约风险债券的预期回报率下降,相对风险上升,则企业债券需求下降。结果如图3-3所示,企业债券需求曲线从向左移动至。企业债券的均衡价格从下降至,由于债券价格与利率负相关,企业债券的均衡利率上升至。

相对于企业债券,无违约风险债券的预期回报率上升,相对风险降低,国债变得更受欢迎,需求增加,结果如图3-3所示,国债需求曲线从向右移动至。国债的均衡价格从上升至,均衡利率下降至。企业债券与无违约风险债券的利差从零上升至。

结论:具有违约风险的债券的风险溢价总是为正,且风险溢价随着违约风险的上升而增加。(2)流动性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流动性越高的证券,利率将越低;相反,流动性越低的证券,利率将越高。(3)税收因素

若证券的利息收入的税收因证券的种类不同而存在着差异的话,这种差异就必然要反映到税前利率上来。税率越高的证券,其税前利率也越高。

2.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的期限结构指利率与期限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的是风险因素相同而期限不同的利率差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1)利率与期限的关系

①利率与期限不相关,各种期限的利率相等;

②利率与期限正相关,期限越长,利率越高;期限越短,利率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