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通识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2 08:04:17

点击下载

作者:【英】尼尔·基什特尼,张缘、刘婧译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经济学通识课

经济学通识课试读:

中文版序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说过,世界更多地被思想,而非金钱统治,不论这些思想是对还是错。正如他所说的:“许多实干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沦为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

诚然,昔日思想家的思想在各类知识领域都发挥着作用,但经济思想却独具特别的力量:它们影响着关键的经济决策,这关系到如何管理我们赖以谋生的现实经济。对经济学历史的学习可以使我们避免在无意中被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所束缚,或者为长久以来被遗忘的思想拂去历史的尘埃。不过,经济学很少以历史学科的形象示人。我们一般通过用符号和方程式所表达的最新理论或“模型”来学习经济学,很少追问理论的发明者是谁以及其背后的动机。经济思想就好像是一些浮在我们头脑里的纯粹的数学真理,当我们想要对自由市场的恰当角色或消除农村贫困的正确方法提出主张时就会随时出现。学习历史使我们明白,理论事实上是由人所构思的故事——一些有用,另外一些用处不那么大——这些人生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面对着各自的经济问题。

尽管本书中的内容可以上溯至古希腊时期,但我在书中所讨论的大部分经济学属于西方思想的现代阶段,即几百年前欧洲资本主义诞生之时。思想界百家争鸣,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都尝试解释资本主义制度的运行原理——其起源和潜能、成功和灾难。然而,在整个20世纪,经济学成了一门数学和抽象理论学科,相比斯密和马克思,经济学家们以狭隘的眼光思考宏大的经济学问题。

最近,一些评论家批判经济学家们缺乏历史眼光,认为他们目光短浅,更倾向于无关痛痒的数学游戏,并未真正投身于我们面对的纷乱错综、混沌无序的经济世界。通过研究经济学的历史,我们欣赏几个世纪以来,不同思想者针对其所处时代的经济困境,提出的各种迥异的思想: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财富和它的肮脏;20世纪庞大失业潮的威胁;今天日益加剧的不平等和金融危机。在历史的光照下,经济思想的光谱要比当下标准的经济课程所涉足的领域更加广泛,学习聆听昔日各种思想在今日的回音至关重要。我相信,这对于我们解决眼下芜杂的经济问题大有裨益。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征途,拉近了与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距离,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令全球经济重心开始东移。现代西方经济学逐渐习惯于分析中国和其他改革国家的命运,比如东欧诸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形态都是多样化的,很多社会都兼而有之,中国正是通过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经济形态才获得了经济上的成功。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和其他追求富裕的国家在多种经济道路上进行的探索和尝试,表明经济思想的工具箱应该具有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其他社会提供通往繁荣之门的钥匙。我们需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经济学,而非将其视为固定不变的普遍真理。唯此,经济学才能成为具有更强适用性、更加关乎现实的学科,领受解决21世纪种种问题的任务。01冷静的头脑,善良的心地——我们为什么需要经济学起这本书,你将会置身于一个特殊的境地。首先,你(或者那个将书交给你的人)有钱来购买它。如果你来自一个贫困拾的国家,很可能你的家庭每天只能靠几美元来维持。你的大部分钱财会用来购买食物,因此没有多余的钱可以买书。即使你拥有了一本,可能也毫无意义,因为你不识字。在西非的贫困国家布基纳法索,识字的年轻人不到一半,女孩更只有三分之一。在那里,一个12岁的女孩,或许要花一整天的时间往自己家的窝棚里拎回一桶桶水,而不是学习代数和语文。你也许不认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特别富裕,但对于世界上许多人来说,花钱买一本书并且能够阅读它,就像是到月亮上去旅行。

对这种差距充满好奇或许还带着愤怒的人,往往会寻求经济学的答案。经济学是对社会以及在社会中生存的人如何使用资源(那些用于生产像是面包和鞋子这样有用产品的土地、煤矿、人力以及机器)的研究。经济学解释了为什么认为布基纳法索的人因懒惰而受穷是极其错误的,尽管他们当中有些人确实如此。虽然大部分人工作极为辛苦,但是他们出生在一个总体上生产能力不佳的经济体当中。为什么英国有儿童教育所需的建筑、书籍和教师,但布基纳法索却没有?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却没有人将这个问题追究到底。经济学却想试一试。

经济学之所以吸引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也是你自己能够想到的,就是经济学关乎生与死。今天,一个出生在富裕国家的婴儿,只有极低的可能性在5岁前夭折。这些国家婴幼儿的死亡罕见并令人震惊。而在世界上最贫困的那些国家,超过10%的儿童由于缺乏食物和医疗条件活不过5岁。这些国家的青少年能活下来实属幸运。“经济学”(economics)这个词听起来或许有些生硬,它会令你想到一堆枯燥的数据。但其实经济学讲的是,如何帮助人们生存并保持健康、接受教育,人们如何满足需求,获得富足快乐的人生以及为什么有些人生活得不幸福。如果我们可以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或许就能够帮助所有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经济学家有一个特殊的看待资源的方式:建造学校的砖瓦、治疗疾病的药物以及人们愿意阅读的图书。他们口中的这些东西是“稀缺的”(scarce)。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Lionel Robbins)曾经将经济学定义为对稀缺性的研究。类似钻石和白孔雀这样的东西当然稀缺,但是对经济学家来说笔和图书也同样稀缺,尽管你可以很容易在家中或者本地的商店里找到它们。这里的稀缺性意味着总数有限,然而人类的潜在欲望却无穷无尽。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可以源源不断地购买新的笔和图书,但我们不可能将它们全部归为己有,因为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付出成本。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下面,让我们再深入思考下成本这个概念。成本不仅仅是英镑或者美元,尽管它们很重要。设想一个学生要选择下一年的学习科目,选项是历史和地理,但只能二者择一。这个学生选择了历史,那这个选择的成本是什么?是他所放弃的学习有关沙漠、冰川和各国首都知识的机会。建造一家新医院的成本是什么?你可以统计所用砖瓦和钢铁的价格。但是,如果按照我们放弃了什么的思路来考虑的话,则成本可能是一座我们原本能够建造的火车站。经济学家将这称为“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这一成本往往容易被忽略。稀缺性和机会成本揭示了一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我们要不断地做出选择,在医院和火车站之间,在大型购物中心和足球场之间。

经济学是关于我们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满足需求的学问,但又不仅如此。人们所面对的那些选择是如何变化的?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面对实际的问题:孩子们的一顿饭,或者生病的奶奶需要的抗生素。而富裕国家的人,比如美国或者瑞典,就很少为此发愁。这些人的选择可能是在一块新手表或新款iPad之间。富裕国家面临的严峻的经济问题,有时是公司破产,有时是工人失业,或者是为给孩子购置服装而努力工作,但是这些问题很少关乎生死。因此,经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社会如何避免稀缺性所导致的最糟糕的影响,以及为何有些人不能迅速对此采取行动。想要获得满意回答不仅需要控制机会成本,还要善于解答我们需要一家医院还是火车站,以及购买iPad还是手表这样的问题。你的回答需要利用所有的经济学理论,以及对不同经济体如何在客观世界里真实运转的深刻认知。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与历史上的经济思想家们进行交流是极佳的起步。他们的观点展示了经济学家各种各样的尝试。

显然,经济学家研究“经济体”(the economy)。经济体是使用资源、制造新产品的地方,也是决定谁能够获得什么的地方。譬如说,一家厂商购买布匹,雇佣工人生产T恤衫。像你我这样的消费者前往商店,如果兜里有钱,我们就可以购买T恤衫(我们“消费”了商品)。此外,我们还可以消费“服务”,即那些不是实物的东西——比如理发。大部分消费者都是工人,因为他们需要通过工作赚钱。公司、工人和消费者是一个经济体的关键因素,不过银行和股票市场——“金融体系”(financial system)——对于如何使用资源也发挥着影响。银行向公司借贷——对其“提供资金”(finance)。银行可以为一家服装厂提供建设新工厂的资金,厂商可以用这些资金来购买水泥,这些水泥最终将成为该工厂的组成部分,而不是被用来建造桥梁。为了筹集资金,公司有时候需要在股票市场上出售“份额”(或“股票”)。当你持有一股东芝的股票,就意味着你持有这家公司小小的一部分,如果东芝经营得好,股价就会上涨,你也就会更加富裕。政府也是经济体的一部分,当政府投资建设高速公路或发电厂的时候,他们会对资源的使用产生影响。

在下一章,我们会认识一些最开始思考经济问题的人:古希腊人。“经济学”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oeconomicus”(oikos,房屋;nomos,法律)。因此,对于希腊人来说,经济学的意思是一家人如何利用手头的资源。今天,经济学还包括了对公司和产业的研究。但是家庭以及家庭当中的成员依然是其根本。归根到底,家庭中的个体才是购买者和劳动力。所以,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问。如果你有20英镑用来庆祝生日,那么你会如何花掉这些钱呢?是什么让员工以明确的薪资接受一份新工作?为什么有些人小心翼翼地存钱,而另外一些人却大手大脚,给自己的狗买下一座宠物乐园?

经济学家试图用科学的方法寻找答案。或许“科学”(science)这个词会令你想到冒着气泡的试管和黑板上潦草的数学公式,而与人们有没有足够的食物这样的问题相去甚远。实际上,经济学家试图解释经济,正如同科学家发射火箭。科学家寻求的是物理学的“法则”(laws)——一件事如何引发另外一件事——比如火箭的重量与火箭升空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经济学家寻求的是经济的法则,譬如人口数量的多少会如何影响可获取食物的总量,这被称为“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这些法则无所谓好坏,经济学家只是对它们做出描述而已。

如果你觉得经济学肯定不止这些,那么你完全正确。想一想那些难以活过婴儿期的非洲儿童,我们难道能够只描述这一场景,然后就迈步走开?当然不能!如果经济学不能够做出判断,那么它就是冰冷无情的。经济学还有另外一个分支,叫作“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就是用来判断某种经济环境是“好”还是“坏”。当你看见一家超市在丢弃完好的商品时,你会认为这是不好的,因为这很浪费。当你想到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种种差异时,你会认为这是不好的,因为这不公平。

一旦将准确的观察和明智的判断结合在一起,经济学便能够成为改变的力量,创造更富裕、更公平的社会,更多的人就可以在这样的社会里更好地生活。正如英国经济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曾经说的,经济学家需要“冷静的头脑,善良的心地”。完全正确!要像科学家那样描述世界,但同时对周遭人类的悲惨命运抱有同情,并努力做出一些改变。

今天人们在学院里所学的那类经济学,是人类文明千百年以来的新生事物,是在几个世纪之前,伴随资本主义的出现而出现的。现在资本主义这种经济制度已经出现在大多数国家当中,在资本主义里,大多数资源——食品、土地、劳动都通过金钱进行买卖。这种买与卖被称为“市场”(the market)。一批资本家们拥有资本——用以生产产品的金钱、设备和工厂。而另一群人——工人们,被雇佣来操作这些工厂里的机器。如今,想象其他的方式已经变得困难,但是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事情并非如此。那时人们自己种植食物,而不是去购买,普通人不为工厂工作,而是为那些他们所生活的土地上的地主而工作。

相比数学或者文学,经济学是新的。其大部分的内容是有关资本家的事情:购买、出售和价格。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与此有关的经济学,但是我们也会讨论更早的经济学概念。无论如何,所有的社会,不管资本主义与否,都需要解决稀缺性的问题。我们会检视不断演变的关于经济的概念,并且目睹经济本身如何发生改变——人类如何在历史上通过耕种、工厂劳动以及囤积来努力解决稀缺性的问题。

经济学家经常像小心谨慎的科学家和睿智的哲学家那样描述经济并且做出判断吗?有时他们会受到诟病,说他们忽略了弱势群体,特别是女性和黑人所面临的艰辛。因为当经济向前发展时,他们被落下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历史上的经济思想家往往来自社会上层吗?21世纪初,银行业的鲁莽冲动引发了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许多人指责经济学家没有预见到这一幕。有人怀疑,这是因为许多经济学家受到了一些人的影响,而后者得益于资本和大型银行控制下的经济环境。

因此,为了保持他们冷静的头脑和善良的心地,经济学家恐怕还需要:自我批判的眼光,超越自身局限的视野,以及训练有素的观察世界的方法。学习经济学的历史有助于我们做到这些。通过了解早期思想家的观念如何从他们独一无二的思考和生存环境中脱颖而出,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应该怎样行事。这正是回顾历史上不同观点的令人着迷之处,而且这对于创造一个能够让更多人幸福生活的世界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02翱翔的天鹅——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所有人一样,人类的祖先曾面临基本的经济问题:匮乏,即如何找到足够多的食物。但那时还不存在成片的农场、作坊和和工厂这种意义上的“经济体”。早期的原始人居住在森林中,靠收集浆果和狩猎生存。直到更为复杂的经济种类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萌芽后,人们才开始思考经济问题。

希腊哲学家是最早的经济思想家,他们奠定了西方思想的传统,包括经济学。历经了几千年的抗争后,人类最终创立了早期的文明社会,这些哲学家的思想也随之发扬光大。很久以前,人类在通过改变自然界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中播下了经济生活的种子。比如,当人类学会生火后,他们便可以从能够找寻到的物品中创造出新的事物:用泥土制造陶罐,用动植物烹煮肉类。约1万年以前出现了第一次经济革命——一小部分人类掌握了种植植物和驯养动物的方式,农业得以发明。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类以土地为生,并开始在村庄中群居。

自此,美索不达米亚,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地区,诞生了包含复杂经济形态的文明。“复杂”(complex)这一词包含一个重要的意义,表明人类不必再自己生产食物。今天,你大可通过食品制造者购买食物,而不是非得亲自种植。在美索不达米亚,产生了从未种植过麦子或喂养山羊的一类人——统治城市的国王和掌管神庙的祭司。

人类开始变得善于稼穑、喂养动物,农民们收获的食物除了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外,还可以产生富余,这些多余的食物便用来供养祭司和国王。食物从种植者到食用者之间的过程需要经过组织规划。今天这一过程是通过金钱交易的方式完成的,而在遥远的古代社会则要依赖于古老的传统。农作物被当作贡品送到神庙后由祭司们共享。为了分配食物,古文明发明了文书: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最早的案例是农民运送农作物的清单。官员们进行登记后,便可以拿走一部分农民的劳作成果,换句话说,即向他们“征税”,并利用这些资源修建灌溉田地的水渠和国王的陵寝。

在基督诞生前的两个多世纪,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人类文明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并传播至希腊诞生出新的文明形态。那里的人们开始深入思索人类生存的意义。希腊的早期诗人赫西奥德(Hesiod)陈述了经济学的起源:“神将人类的食物隐藏”。这句话实质上又回到了匮乏观点: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想获得食物我们必须种植小麦、收获、磨成面粉然后将其烘烤成面包。工作是人类生存的保障。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是所有思想家的前辈,我们只能从他学生的著作中了解到他的观点。传说某天晚上他梦见一只高声鸣叫的天鹅展翅飞走,次日他便与柏拉图(Plato)邂逅,而后者则成为他最为有名的学生。苏格拉底认为柏拉图就是梦中的天鹅。此后,他的这名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传授给了全人类,影响长达几个世纪。

柏拉图(公元前428/427—公元前348/347)曾幻想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这个社会的经济形态与我们今天理所当然认为的那种是有所区别的。他所生活的社会和我们今日相比也是大相径庭。比如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国家概念在当时是不存在的。古希腊是由许多城邦组成的,比如雅典、斯巴达和底比斯。希腊人将城邦称为“polis”,也就是英语“politics”一词的由来。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紧凑的城市,而非庞大的国家。它被统治者以一种高度集中的方式管理,几乎没有食物和劳动力买卖的市场。以劳动力为例,当今的人们会对如何使用自己的劳动力做出选择,或许你决定成为一个管道工,因为你喜欢修理东西并且这一行业待遇丰厚。而在柏拉图的乌托邦里,人们生下来就被分为三六九等,包括奴隶在内的大多数人只能毕生在地里劳作。奴隶属于最底层,拥有青铜灵魂;比农民高一个等级的阶层是灵魂由白银铸就的武士;最高阶层由统治者构成,他们是“哲学王”(philosopher-kings),是拥有黄金灵魂的人。柏拉图在毗邻雅典的地区建立了一所学院,用来培养统治社会的智者。

柏拉图对财富的追求持批判态度,以至于在理想国中武士和国王不能拥有私人财产,以免受到黄金珠宝、宫殿楼亭的腐蚀。相反,他们不得不住在一起,分享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孩子。在理想国里,孩子由大人共同抚养,而非自己的父母。柏拉图担忧,如果在一个社会中财富的意义过于重要,人们便会开始追名逐利。而最终国家将会被富人统治,穷人则会产生仇富的心理,人类终将自相残杀。

柏拉图的思想衣钵被此后进入学院的另一只翱翔的天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传承。他是第一个尝试将知识划分为若干不同领域的哲学家,如科学、数学、政治等。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涉猎广泛,从艰深的逻辑问题直至鱼鳃的结构都是他思考的对象。他的一些观点在现在听起来有些怪异,比如他声称耳朵大的人更喜欢散布流言蜚语,但这对于一个想要用自己的思想诠释整个世界的哲学家而言并不为奇。几个世纪以来,思想家们都将亚里士多德奉为绝对权威,他也作为“哲学家”(The Philosopher)而声名远播。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主张的社会进行了批判。与柏拉图对理想社会进行设想的方式不同,他思考的是在不完美的人类基础上能够实现什么。他认为柏拉图取消私人财产的建议是缺失公正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如果人们对物品拥有所有权,彼此确实会心生嫉妒并导致争夺。如果人们分享一切,则会产生更多争斗。所以更好的方式是让人们拥有自己的物品,因为那样人们便会更好地照看自己的财产,而在谁对公共财产贡献多少这个问题上导致的纷争也会减少。

如果人们用自己的种子和工具创造了财富,那不会制作鞋子的人想要获得一双新鞋时又该怎么办呢?他们会以橄榄作为交换。亚里士多德阐释了经济领域里的基本点:以物易物。货币在这里发挥了作用,他说道。如果没有货币,你就不得不到处背着橄榄去换取你所需要的鞋子,而且还得足够幸运恰好找到需要橄榄的鞋匠。为了使交换的程序更为简便,人们指定了一种物品——通常是金银——作为用来买卖的货币。货币成为衡量经济价值的标杆,并使价值在人与人之间传递。货币产生后,人们便不再必须找到需要橄榄的鞋匠,你可以先出售橄榄,然后在第二天用得到的钱购买一双鞋。硬币是标准块状的金属货币。在公元前6世纪的小亚细亚西部的吕底亚王国,即今天土耳其的一部分地区,出现了最早用金银合金制成的硬币。在古希腊,货币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甚至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冠军会获得每人500德拉克马的货币作为奖励。到了公元前5世纪,铸币厂近百余家。源源不断的银币保证了贸易的车轮不断向前。

亚里士多德意识到一旦人们用货币交换商品,被使用的物品(作为食物的橄榄)和作为交易的物品(被定价的橄榄)之间就产生了区别。对于家庭主妇而言,种植、食用橄榄并用销售橄榄获得的钱财换取自己所需的商品,这个过程是十分自然的。当家庭主妇发现她们可以从售卖橄榄中赚钱,便可能开始纯粹出于利益而种植(区别在于出售橄榄的价格和种植的成本)。这便是商业:通过买卖获取钱财。亚里士多德对此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家庭主妇在获得日常所需以外产生的交易是“非自然的”(unnatural)。在卖橄榄获利的同时,家庭主妇们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挣钱。如同在后面文章里将要讨论到的,现代经济学家很难理解这一点,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互相竞争,对于社会是有好处的。尽管在亚里士多德时代,所有今天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的、互相存在竞争关系的买方和卖方并不存在。

亚里士多德指出由“自然”(natural)经济活动带来的财富是有限的,因为一旦有足够的可能满足家庭主妇的需求,更多的需求便不会产生了。另一方面,非正常的财富积累是无限的。你可以继续卖更多的橄榄,或者拓宽所售物品的种类。有什么能阻止人们对财富无限积累的欲望吗?当然没有——除了智慧和美德上的风险。“富人的天性就是富有的傻瓜。”他说道。

比卖橄榄赚钱更糟糕的是钱生钱。如同食用(或者换取家庭主妇所需的物品)是对橄榄的正常使用方式一样,货币的正常使用是交易。通过将货币以一定的价格借与他人发财,即获得某种“利息”(interest rate)或许是最不正常的经济活动,如同我们在下一章所讲的,亚里士多德对借贷的抨击影响了之后几个世纪的经济学观点。对他而言,美德与诚实的农民相伴,而非精明的银行家。

当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将自己的思想流于笔端时,希腊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经济。城邦制度陷于风雨飘摇,雅典和斯巴达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哲学家们设想的经济蓝图已被束之高阁,沦为昔日的荣耀。柏拉图的解决方法是追求一种自律的国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一种将社会挽救于贸易泛滥的实用指导。即使二人对金钱的迷恋予以谴责,希腊人还是渐渐建立起了金钱观。据说斯巴达的一名统治者为了抑制人们获取钱财,将货币变成非常沉重的铁棒,只能用牛拉运。但商贸在希腊更为广泛的土地上迈向了繁荣。各城市之间跨越地中海进行橄榄油、谷物和其他很多物品的交换。继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之后,贸易的领域变得更为宽广,这得益于亚里士多德最为有名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他指挥千军万马横扫整个地中海区域,建立了新的帝国,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

如同所有帝国一样,伟大的希腊和罗马文明已然倾颓,新的思想家诞生。罗马帝国于公元5世纪灭亡,经济学思想被基督教僧侣们传播至整个欧洲,他们在偏僻的寺庙中继续研究,生生不息。03上帝的经济——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纳据《圣经》的描述,人类是因为自身的罪孽才导致不得不以劳动为生。在伊甸园里,亚当和夏娃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根他们饮河水解渴,食野果充饥,终日无所事事。但是有一天,他们因违背了上帝而被驱逐出伊甸园,生活从丰足变成了匮乏。“你必须通过辛勤的付出自力更生。”上帝告诉亚当。自此,人类开始通过劳动谋求生存。然而,耶稣警告人类,当他们劳作时,有可能处于犯罪的危险境地,如果那样他们就会被逐出天堂。人类或许只会处心积虑地想着如何发财,或许会对他人的财富心生妒意,最终对华丽衣裳和金银珠宝的崇拜程度会超过对上帝的爱。

在漫长的中世纪的两端矗立着两位基督教思想家的伟岸身影,他们呕心沥血、旷日持久地思考基督的教义,以及它是如何论述基督徒应该以何种方式参与经济的?第一位思想巨人是希波的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of Hippo,354—430),这位孜孜不倦的年轻教师最终成长为圣人。中世纪末期,另一位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是意大利僧侣圣·托马斯·阿奎纳(St Thomas Aquinas,1224/1225—1274)。在他生活的时代里,新型的商业文明正在意大利萌芽。他的著作引导基督徒们如何应对变革的社会。

奥古斯丁出生于摇摇欲坠的罗马帝国,他一只脚扎根于古代,另一只脚迈向崛起的中世纪。在经历了漫长的彷徨和精神上的探寻后,他皈依了基督教。希腊人曾经设想的由国王统治的城市的社会经济形式,即拥有智者的小国。奥古斯丁将这一理论转化为上帝之城,基督是人类的救世主,位于最高级层。上帝之城由人类的法律和上帝的法则共同统治,人类为了积累财富不得不直接参加日常的劳作。财富是上帝所赐的礼物,是人类的生存所需。最理想的生活就是放弃财产成为修道院隐士,或在僧侣社团中生活。但是在一个并不完美的世界里,人类不得不拥有个人财产,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明白财富仅仅是拥有良好、崇高生活的手段,而不应该贪恋财富。

奥古斯丁的观点对于取代罗马社会的中世纪社会起到了塑造的作用。罗马人此前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他们的城市展现着富丽华美和浩繁工程的奇迹。罗马拥有1000个用引水渠注水的公共浴室。在奥古斯丁去世后,罗马帝国被侵略者征服,贸易在此后的几百年逐渐衰朽。城镇向内生型发展,自给自足取代了买卖交易。城镇数量萎缩,罗马的道路桥梁遍布疮痍。统一的罗马帝国被划分为由不同统治者控制的领域。它们之间唯一的关联就是新的基督教信仰和诸如奥古斯丁等人的教导。

中世纪社会的另一部分是被称为封建主义的经济体制。统治者们需要武士抵御外来民族的入侵。武士需要高昂的支出,国王会赏赐武士土地以奖励他们的忠诚。武士们承诺在国王需要的时候征战沙场。自此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发展起来,这个体系的基础并非金钱,而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承诺。上帝的经济在人间已经变为一种“存在之链”(chain of being)。在中世纪,这是一种强调严格阶层层级的观点。上帝和基督位于最高一层,他们在人间的代表是主教和赐予领主土地的国王,在田里劳作的农民处于最底层。经济不是如现今那样由利益和价格控制,而是被宗教操控,它的统治者是像奥古斯丁这样的人及其继承者们,即那些智识完善的僧侣和教堂牧师。

托马斯·阿奎纳便是其中之一。他出生于名门望族,年轻时加入多明我会,这是一些不靠金钱或任何财物生活的僧侣。他的这种行为遭到父母的痛恨和反对,他们将他禁闭在一个城堡里,甚至让一个妓女引诱他放弃成为僧侣的心愿,但他并未妥协。相反,他终日祷告并写出了几本关于逻辑学的著作。最终,他的父母做出了让步并将他释放,他移居巴黎继续宗教和学业上的追求。

阿奎纳将存在之链描绘成一个蜂巢,蜜蜂的角色是由上帝赋予的:一些负责采集蜂蜜,一些负责筑巢,另一些服侍蜂王。人类的经济与此相仿。一些人耕作土地,一些人祈祷,还有一些人为国王征战。重要的是不要贪婪,不要妒忌他人的财物。

如同奥古斯丁所认为的那样,有罪的人类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就不得不获取所需。他说只要金钱的用途是正大光明的,通过出售东西获利便无可厚非。如果一个人拥有的东西超过了自身的需求就应该将其分给穷人。假设一个人以卖肉为生,阿奎纳的问题在于猪肉的价格如何才是公正合理的?从顾客那里得到的钱如何才是公平的、合乎道德的?阿奎纳认为贩卖者得到的最高价格并不一定是公正的,他或许隐瞒了猪肉的真实质量。欺骗是中世纪持续担忧的问题。一个英国人曾抱怨屠夫会将红色颜料涂到烤羊身上,让它们看起来更新鲜。阿奎纳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达成的交易是不公正的,只有在没有任何欺诈或者垄断性的强买强卖的群落中正常收取的费用才是公正的。

如同此前的思想家们,阿奎纳也认为最恶劣的经济罪行便是“高利贷”(usury):为了利息借钱。高利贷被中世纪的教会所抨击。在圣地中埋葬放高利贷者的牧师将会被驱逐出教堂,放高利贷者将和盗贼及杀人犯一同下地狱。一个牧师讲述了一个请求与他的财宝合葬在一起的放高利贷者的故事。在他死后,他的妻子挖开坟墓想拿回钱财。她看到魔鬼将金币,变成了燃烧的煤炭,塞进她丈夫的喉咙里。

中世纪的神职人员认为为了获得利息而把钱借出去是一种偷盗行为,因为钱“无法生育”(barren):它无法生育,也无法繁殖。把钱堆在一起也不能让它们像羊群那样生长。如果你从欠你22枚硬币的人手中拿回了25枚硬币,那么你就多拿了3枚。这3枚硬币毫无疑问应该属于那个人。和古希腊的思想家一样,阿奎纳认为正确使用金钱的方式是买卖,通过设定利息的把戏使钱增值、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是错误的。当钱被用来买卖物品时,买卖的行为“耗尽”(uses up)了钱。这就好比你使用面包的方式是吃掉它——你耗尽了面包。(这和房子不同,因为你住在房子里,但房子并没有被耗尽。)让人为购买面包付钱,再为使用面包付钱是错误的,这会让人付两次钱。同样的道理,别人借你钱,让他们还钱并支付利息是错的。更糟糕的是,高利贷是一件不会停止的罪行。至少杀人犯在睡着的时候是不会杀人的。借款人的罪行哪怕在他们睡觉时仍在不断进行着,他们拥有的债务在不断增加。

阿奎纳写作于欧洲重新开展交易和商贸的年代。他出生前的几个世纪,人口开始增长,城镇复苏。重型犁和新式马具使农产品产量增加,水车驱动磨坊将麦子研磨成面粉。群体之间打破了彼此的隔绝状态,开始互相交易,金钱再一次促进了商品的买卖。

在威尼斯和佛罗伦萨这样的大城市,中世纪的存在之链被从事新型职业的人延伸和拓展:他们是买卖商品获利的商人和从事金钱交易的银行家。而在不久之前,社会还只是由神职人员、农民和武士构成。城镇居民使奄奄一息的商业死灰复燃。商船将玻璃和羊毛运往亚洲,购买回丝绸、辣椒和宝石。威尼斯创立了古代以来第一个商业帝国。

随着贸易的兴旺,金融也日益繁荣。在威尼斯和热内亚,商人们将钱币保管在兑换商的保险库里,通过兑换商在账户之间转换货币的行为偿还债务、获取贷款。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兑换商变成了最早的银行家——也就是罪恶的借款人。在跨海运输贵重货物的过程中,为了解决随之可能产生的风险,促成了另一种演变。商人使保险业得到发展:通过支付一定数额的钱财补偿因为意外带来的财产损失的承诺,比如暴风雨后的沉船事故。

熙熙攘攘的城镇使封建主义变得衰落,农民离开土地前往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在这种喧闹声中传统的教义被淹没。米兰的守护圣徒安布罗斯曾对借债人做出死刑的指令,但却无法打消镇子里的人通过借款致富的念头。经济生活更大程度上服从于金钱和利益的支配,传统的作用愈发减弱。甚至僧侣们也开始意识到借款在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只有获得报偿借出者才会愿意出借。阿奎纳认为贷款中的利息是可接受的,借款人为了弥补让与的利益而向借款人收取利息的做法无可厚非。神职人员逐渐认识到高利贷——毁灭借款人的高额利益与银行用于运营所需的合理利息之间是存在区别的。

在11世纪初,罗马教皇声称商人将永远不能升入天堂。在随后的一个世纪的末期,教皇将一位名为欧莫伯努斯的商人封为圣人,只有穷困才能接近上帝的思想烟消云散。耶稣曾告诉信徒一个人不能同时听从上帝的旨意和金钱的摆布,而到了阿奎纳的时代,商人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一仆二主。1253年,一个意大利公司的手写账簿上写着“以上帝和利益的名义”,上帝的经济正逐渐与新的贸易世界相融。04寻找黄金——重商主义581年的春天,英国商人和探险家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在他的“金鹿”号(Golden Hind)船上举办了一场宴1会。“金鹿”号刚刚载着德雷克和他的船队环游了世界,历经3年的惊涛骇浪依然毫发无损。这艘停泊于泰晤士河上的船经过洗刷已经焕然一新,桅杆上彩旗飘扬,为的是迎接一位贵宾的到来,她就是德雷克的赞助人——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女王踏上甲板,命令德雷克行跪礼。一名侍卫用镀金的剑触碰德雷克的双肩,这个在上一秒还是平民——出生穷苦人家由海盗抚养长大的德雷克受封为弗朗西斯公爵,而这种地位的擢升也成为大英帝国取得海上军事霸权的象征。

此前,伊丽莎白女王曾下令派遣德雷克远征,对敌人西班牙国王腓力进行报复。德雷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对西班牙战舰在全球予以致命的打击。他凯旋时带回的一大批战利品,包括金银珠宝——安全存放于皇家的伦敦塔中。

那个时代,欧洲贵族正在中世纪由不同王公贵族分割统治的土地上建立起现代国家,彼此为了争夺霸权连年征战。西班牙是头号强国,荷兰和西班牙紧随其后。同样,如德雷克这样的商人们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影响力。商人帮助贵族聚敛更多的财富,反过来贵族会资助商人的航行。伊丽莎白在甲板上封德雷克为爵士的一幕便象征着统治者和商人之间联盟的缔结。

这种联盟后来被称作“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来源于商人一词的拉丁语)。随着思想家抛弃中世纪宗教,转向理性和科学,重商主义开始萌芽。在早期,探讨经济问题的作家都是神职人员,他们往往远离商业的喧嚣,如今新的一批经济思想家诞生,他们对宗教的兴趣已经衰减。新的经济思想家都是务实的商人和王室官员,探讨的主题通常是国王和王后如何能够更好地管理国家的财富。其中一位商人叫杰勒德·德·马利纳(Gerard de Malynes,约1586—1641),德雷克曾兜售给他与西班牙作战时抢劫的珍珠。最为著名的是英国人托马斯·曼(Thomas Mun,1571—1641),他在年轻时便将贸易拓展至整个地中海地区。一次,他在科孚岛被西班牙人逮捕,同伴们都担心他会被处以火刑。幸运的是他被解救出来,并最终成了一个富有、有影响力的人物。

重商主义者并不具备一套发展完备的经济学理论,他们信奉的观点比较芜杂。现代经济学家经常嘲讽他们缺乏最基本的经济常识。例如,如何定义一个国家是富有的?重商主义最基本的观点认为财富即金银,所以一个国家如果拥有足够多的金银就是一个富有的国家。这种观点被批判在于重商主义者们犯了“弥达斯谬误”(Midas fallacy)。在希腊神话里,酒神狄俄尼索斯说可以满足国王弥达斯一个愿望。弥达斯希望可以拥有点石成金的本领,而当他用餐时,食物也变成了金子,饥饿的危险随即到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把财富的定义局限于金子而非面包和肉的想法是愚蠢的。你可能会饿死,或者结局像托尔金的《霍比特人》中的巨龙史矛革一样,终日痴迷于黄金并对那些寻找宝藏的人喷吐火焰。

即便如此,几个世纪以来探险家们依然不断地寻求着黄金,贵族们试图积累起自己的财富。早在德雷克之前的一个世纪,欧洲最早的一批探险家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埃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对金子的诱惑力有着深刻的洞察,他的名言是“只有金子才能治愈西班牙的心病。”15世纪末,欧洲人纷纷打开国门淘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横跨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在那里,一个盛产金银财宝的古老文明展现在眼前。探险家们攻城略地,屠杀原住民,将掠夺的财富带回西班牙。他们统治了这片新大陆,并使黄金流动起来。西班牙积累起如山的财富,确立了欧洲霸主地位。对于英国人而言,西班牙已经成为史矛革:一个凶猛的财富饕餮,但外强中干。德雷克这样的人通过击打西班牙的要害而发迹,而这种攻击最终演变为全面的战争。

现代经济学家们批判重商主义者对黄金的痴迷胜过生存所需的商品。今天,我们依据食物、衣物和其余商业活动中生产的商品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我们不再用黄金购买物品,而是纸币——本身毫无价值的英镑或美元。硬币同样是由比其本身价值低得多的廉价金属制成。钞票和硬币具有价值是基于人们的共同认识。然而在重商主义时代,黄金是购买的唯一介质,随着商业的发展,人们所需要的更多有用的物品,不论食物、土地还是劳动力都得依靠黄金进行买卖。如今政府可以通过印钞的方式造钱,在古代王室只能付给军队和城堡真正的黄金才能保卫他们的疆土。因此,重商主义者们并没有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在对黄金的热爱中迷失方向。经济学观点需要处理的是社会所处的环境,而很久以前的环境和今天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当我们检视历史时,这一点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马利纳所著《论英国公共福利衰败的祸根》延续了重商主义的主线,即国家需要健康的黄金储备。马利纳认为,英国的经济疾病(“腐败”)在于购买外国商品过多而出口商品过少。英国人从法国人那里用金币购买葡萄酒,并通过卖给法国人羊毛获得金币。如果英国人购买的外国产品多于卖给外国人的产品的话,黄金储备就会减少。他的解决方式是限制黄金外流以保存国家的储备,这些就是那个时代的公共政策。一些政府,如西班牙会将携带金银出境的行为判处死刑。

但在托马斯·曼最为著名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他指出英国获得黄金最好的方法并非限制外流,也不能像德雷克那样劫掠别国的船只,而是尽可能多地出口本国产品。当一个国家善于制造时就会实现这一点。这种政策的目标在于获得有利的“贸易平衡”(balance of trade),即出口大于进口。自16世纪开始,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荷兰和法国纷纷凭借更为坚固、速度更快的舰船争夺海外市场的交易份额以求达到贸易平衡。他们的船队沿着新航线穿梭不息,横跨大西洋运输糖、衣服和黄金,将数以百万的黑人作为奴隶贩卖给美洲的种植场主。

在重商主义者的支持下,政府进一步鼓励出口,抑制进口。进口商品会被征税,价格变高,使得居民更多地购买本国产品。当时的《禁奢法》全面禁止昂贵(奢侈)产品。在英国,炫耀者会因为身着绫罗绸缎而被囚禁,很多进口商品被列为非法奢侈品。

随着航海家和军队不断开疆扩土,统治者赋予商人直接和当地进行买卖的权力。海上航行通常是有风险的,因此没有人会愿意独自出资进行赞助。统治者允许商人成立一种特别的公司,每个赞助人根据投资的数目获得相应的回报份额。这些公司纷纷涌入殖民地,使自己和统治者名利双收。成立于1600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托马斯·曼曾供职于此。这个公司最后发展成一个实力超群的机构,帮助英国在印度建立起自己的帝国。

为了帮助商人出口更多的产品,使其免受进口商品的竞争,政府帮助商人致富。重商主义者们主张对商人有利的即是对国家有利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窥看出一些经济学观点是如何抬高社会某一团体的地位的。通过限制进口,重商主义使商人的地位超过工人。随着对进口产品的征税,获利的是国家的经济,但普通民众则只能花更多的钱购买食品和衣服。这也是之后的思想家们批判重商主义者的缘由。在随后的几章中我们将会遇到被称作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他认为经济学家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转的客观规律,重商主义者未能成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主要热衷于鼓吹自己的利益。而实质上,有利于商人的未必有利于国家。

重商主义者把进口视为坏事,而今天的经济学家们认为这纯属荒谬。那个时代的观点认为如果英国将钉子卖给荷兰,英国所获得的利益(卖钉子的收入)便是荷兰人所损失的利益。但是,如果荷兰人所需要的正是英国的钉子,或者俄国的鱼子酱和法国的奶酪,进口就并非什么坏事。进口对经济增长通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坚固的国外钉子用于制造从农村往城镇运输食物的马车上。因此如果英国将钉子卖给荷兰,两国会实现双赢。一方面,英国人赚到了钱;另一方面,荷兰人得到了物美价廉的钉子。

18世纪末,斯密对重商主义进行了抨击。与此同时,重商主义随着英国在美国的殖民地的瓦解受到了冲击。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曾经保证了商人在那里售卖本国商品的利益,但这种保护政策随着殖民地人民对统治者的反抗以及随后纷纷宣布独立而告终。

托马斯·曼所代表的思想家们横跨了两个时代。一个是经济生活局限于本土、更多由宗教和人际纽带联系而非由金钱塑造的中世纪;另一个是由金钱支配、经济生活实现跨区域和全球发展的工业时代的开端。重商主义者是连接这两个时代的纽带。他们是第一批认为资源和金钱比道德更应该被重视的人,为很多后来的经济思想树立了标杆。他们并不因为追求财富是否被教义允许而惴惴不安,对于他们而言,金钱是新的上帝。随着商人权力的增加,另一些人开始追忆旧日生活方式的流逝,怀念那个崇尚骑士精神——骑士和国王的荣誉和骁勇,而非交易和赚钱的年代。“骑士制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爱尔兰政治家和作家埃德蒙·伯克1790年说道,“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学家和精于算计的人的时代,欧洲的荣耀荡然无存。”05自然的馈赠——重农主义760年的一个下午,弗朗索瓦·魁奈(François Quesnay,1694—1774)来到凡尔赛宫,神情绝望。他的朋友和学术搭档马奎斯·1德·米拉波(Marquis de Mirabeau)侯爵刚刚出版的一本书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本《税收理论》单从书名上看平淡无奇,但米拉波却因言获罪。魁奈是路易十五最宠爱的情妇蓬帕杜尔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的医生。几年前,60岁的魁奈(在米拉波侯爵的帮助下)成为每周二思想沙龙中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可谓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家的“学校”。魁奈成为皇家宫廷里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对法兰西经济的评论极具影响力,令人尊敬。然而米拉波却轻率鲁莽:他在书中大肆宣扬魁奈的主张,鼓吹取缔对法国农民的征税,被征税者应该是贵族。国王一怒之下将米拉波关押入狱。蓬帕杜尔夫人试图宽慰医生,告诉他她会劝说国王,一切都会得以解决。而魁奈沮丧地告诉她只要看见国王他所能想到的只是“他是可以砍我头的人”。

如同米拉波发现的,税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统治者不得不向国民征税。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法能满足宫廷的花销和雇佣士兵保卫领土吗?那个时期的法兰西在连绵的战争中耗费了大量的钱财,而且贵族们需要更多的钱用于享乐,比如奢华的城堡、宴会和珠宝。首先一个问题是向谁征税,其次是赋税的额度。统治者需要倚仗有权势的贵族,因此向他们征税并非易事。但如果农民的税负变得日益沉重,他们就有可能罢工——甚至更糟糕,引发反叛和暴动。一个世纪以前,国王的财政大臣让-巴蒂斯特·科尔贝(Jean-Baptiste Colbert)曾考虑过一种平衡策略,他说:“税收艺术好比拔鹅毛,要在尽可能少的嘶鸣声中获得尽可能多的鹅毛。”魁奈认为法国这只鹅——法国的社会和经济——实际上已经在沉重的压榨下被拔光了所有的毛。几十年后它会呼号哀鸣着奋起革命。尽管现在这只奄奄一息的鹅无力发出反抗的声音。与英国相比,法国的农业水平停滞不前,产量低下。农民的生活举步维艰,在漫长又艰辛的时日里,日复一日忍受着穷困和饥馑。魁奈对王室和贵族为了满足自身利益向农民征收苛捐杂税的行为进行谴责。在当时形成对比的是,贵族和教士不用缴纳任何赋税。

魁奈认为农业是有特殊性的。人们利用自然改造出的田野、河流和猎场是一个国家财富最终的资源。因此,包括魁奈在内的那批思想家,也是第一批自称经济学家的观点被称为“重农主义”(physiocracy),意即“自然法则”(rule by nature)。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指的是土地养育出的小麦和猪。农民通过种植粮食,或售卖粮食为生。此外,他们还能生产出多余的粮食。魁奈相信盈余是经济的生命力,他称其为“净产值”(net product),即农业生产(总产量)中满足农民自身需求外多余的部分。他认为净产值只能由人类在自然中创造出来,比如在河中捕捞的渔民、草地上放牧羊群的牧民的劳动。

重农主义者认为净产值依据自然法则会从经济中孕育出来,这种自然法则是天赋的、始终不变的。统治者试图征服这种法则并非明智之举,但这正是法国君主政体在当下的所作所为。它已经将农民榨干,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更糟糕的是,在农民遭到剥削的同时,城镇里的手工艺人和商人却得到优待。法国制定了一套繁复的法律保护制造商免于国内外的竞争,这些法律大部分依据的是上一章中所讲到的重商主义者的主张。

商人和手工艺人通过同业协会捍卫自己的特权。同业协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这是一种十分具有影响力的组织。从一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在几百年前,巴黎的同业协会在保护成员地位方面能做到何种程度。1696年6月,巴黎的扣子制造商们引发了一场骚动。他们闯入各个裁缝店寻找非法使用的扣子,因其威胁了这些制造商对丝绸质地的扣子交易的控制权。事件的起因是当时一些富有革新性的裁缝开始使用羊毛质地的扣子。扣子制造商协会对此非常不满,当局签发了一项针对羊毛扣子的禁令。而巴黎的商店对这项禁令置若罔闻,协会的管理员于是开始搜捕拒不服从的裁缝,甚至要逮捕在街上身着衣物上缝有羊毛扣子的人。在今天看来,一个制造商协会在决定人们的购买选择上拥有如此大的权力实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扣子制造商享受的特权使其获得了经济利益。重农主义者认为这些制造商之所以获利纯粹是凭借他们被赋予的特权,而并非由于创造了任何真正的盈余。

魁奈认为,工业事实上无法创造盈余。扣子制造商从销售扣子中赚钱只是因为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付出了劳动力和绸布。他们所做的无非是将自然中已经创造出的东西进行转变。因此,魁奈将制造业本身称之为一种“惰性”(sterile)活动。更糟糕的是法国政府为了促进工业将资源从多产的农场转移到许多缺乏活力的工业中。他对银行家和商人更是持批评态度,在他眼中,这些人只不过是经济寄生虫,他们到处蚕食他人创造的价值而自己却不做出任何贡献。

作为医生,魁奈把经济视为一个巨大的有机体,宝贵的经济剩余如同对生命至关重要的供血功能。为了解释这个观点,他制作了第一个经济“模型”(model),一个简化的经济图。魁奈在自己独创性的著作《经济表》(经济图表)中创造了它。他勾勒了许多曲线用以代表围绕经济流通的资源。农民生产经济剩余,向拥有土地的贵族支付租金,贵族再从手工匠人那里购买丝绸扣子和银质烛台。手工匠人再反过来向农民购买食物,至此完成一个循环。经济是在农民、地主和手工匠人之间形成的一种剩余的循环流动。当剩余增加,他们之间会产生更多的资源流动,经济随之增长。当剩余减少,经济萎缩,如同重农主义者眼中的法国现状。

魁奈的曲线令人们感到震撼和困惑。当米拉波弄懂了这些曲线的含义后,他宣称魁奈是最有智慧的人,他的头脑可以和苏格拉底比肩。魁奈的图表确实富有影响力:包括亚当·斯密在内的后来的经济学家也对其赞不绝口。时至今日,资源在工人、公司和消费者之间流动的观点依旧是我们理解经济的基础。

这位医生对法国的病灶开出了自己的药方,主旨在于增加经济中剩余的产量。米拉波为了阐明这种解决方式不惜身陷囹圄。魁奈的曲线揭示了向农民征税的弊端。不断增加的赋税阻碍了农民来年的播种量,令他们没有财力改进工具。如果只对拥有土地的贵族征税,农民将会获得更多的耕地资源,这将有助于整个经济剩余的增加。最终,因为经济体量的整体增加即使贵族也会从中获益。然而这个观点却被置若罔闻,米拉波也因此不幸获罪。

在苛捐杂税的负重下,谷物出口也遭到禁止,农民必须遵守规定将其卖给本国人。这种限制最终导致谷贱伤农,经济剩余进一步减少。魁奈敦促国家将农业从令人窒息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并废除商人享有的特权。他质疑“自由放任”(laissez-faire)(字面上的意思是“允许去做”)的政策,我们今天依然用这个法语词描述政府不作为的经济政策。重农主义者对此后的政策产生了某些影响,比如18世纪60年代法国政府为农民出售谷物提供了更多便利。之后,魁奈学派日渐式微,他本人也不再研究经济中的实际问题,转而从几何中获得抽象的愉悦。

魁奈试图通过找寻规律来描述经济行为以及使用模型方法对其进行描述,在这一点上他可以说是十分现代的,这种经济学方法依然沿用至今。在魁奈以前,经济的观测维度囿于宗教和传统,当宗教被(重商主义者)抛弃后,这个问题陷入矛盾重重的迷雾中——几乎没有一套清晰的原则。暂且不论对经济有益性的主张,他对今天许多经济学家所信奉的观点做出了预言:政府最好不要干预经济,比如征收重税。他将经济价值的来源归于实物——小麦、猪和鱼——而不是仅仅是金钱的做法是具有革命意义的。但是将经济价值局限于农业的观点导致了重农主义者的停滞不前。在他们抛出自己的论述后欧洲很快经历了一场具有变革意义的经济革命,制造商可以创造价值,他们一方面生产出更多便宜的产品,一方面不断发明创新。自然的馈赠超越了河流和田地,在工厂中也结出累累硕果。

魁奈最终从法国经济体系的批评者变成了捍卫者。他敢于向法国贵族征税而慷慨陈词:不用缴纳赋税是他们珍视的特权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他在批判法国国王对经济的抑制上同样具有胆魄。(魁奈对于惹怒国王的担忧是多虑的。在米拉波因为著作蒙羞后,蓬帕杜尔夫人帮他重获自由。魁奈也成为高寿之人,比国王还多活了几个月。)虽然魁奈敢于冒犯权贵,他也一直忠于他们。他终日出现在宫廷的回廊中,陪伴在国王和蓬帕杜尔夫人的左右。他是欧洲以国王和王后为代表的“旧制度”(old regime)中一个重量级人物,并且对贵族和农民这种社会阶层的划分形式持肯定态度。因此即便他敦促国王转变经济方式,仍然希望贵族的全权统治不被动摇。即使像他一样有胆识的经济学家通常也得遵循权贵的利益考虑问题。

在魁奈逝世后,法国贵族在1789年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被彻底推翻,划分为国王、公爵和农民的旧制度土崩瓦解。经济学家们对魁奈对于贵族绝对权威的信奉嗤之以鼻,但不论怎样,他为之后的经济学家开辟了通往现代经济形式的新道路。06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与《国富论》格兰哲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经常因为陷入沉思而忘记自己身在何处。斯密的朋友发现他经常自言苏自语,嘴唇嗫嚅,不停点头,好似在检验某个新的观点。一日清晨,斯密醒来后在自己位于苏格兰柯科迪小镇住所的花园里散步,一副专心致志的模样。结果,身上只穿着一件睡衣的斯密一直走到了离家12英里外的镇子上。直到教堂响起礼拜日祷告的钟声,他的思绪才被带回现实中。

斯密如此冥思苦想是有原因的。他刚远离喧嚣的城市,在那里他作为哲学家而声名鹊起,现在正着手创作在经济学历史上可谓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凭借此书,他被后人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舒心惬意的散步和彻夜不眠的夜晚点燃了斯密的思想,这本极具分量的著作于1776年面世,名为《国富论》。

在这本书中,斯密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经济问题,即个人利益能否和一个良好的社会协调发展?为了理解这一点,让我们将社会的运作比作一支足球队。很明显,一支好的球队需要有好的球员。他们并不仅仅是能够传球或射门,还得懂得如何配合协作。假设你是后卫,就需要在后场的位置并阻止对方射门;如果你是前锋就需要向前进攻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