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创业没有时间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2 19:17:42

点击下载

作者:胡以贵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雷军:创业没有时间表

雷军:创业没有时间表试读:

前言

雷军是IT界的“老人”,马化腾和丁磊都曾经是其手下的站长。

雷军是互联网的新秀。一直以来,他无缘互联网的“前排”,直到“小米”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他才跻身互联网的前列。

他可谓少年成名,又可谓大器晚成。

他经历过彷徨、失落,最后终于成就辉煌。

他不缺失败的教训,也不缺成功的经验。

雷军的经历大致可分为三段:金山时期的IT劳模、金山隐退后的天使投资人、做小米重新创业。

雷军在金山的经历是其一生的痛。金山,是他的青春,是他曾经的梦想,但最终的结果却让其尴尬。

从金山离开之后,作为天使投资人,雷军有钱,有闲。这段时间,整个IT界纷纷扰扰,你方唱罢我登场,雷军作为旁观者,一直在观察,也一直在思索,一直在谋划。

雷军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是一个不服输的人。

终于,耐不住寂寞的雷军,又一次出山了。

此次出山的雷军,有备而来。四十岁重新上路,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经过多年压抑的雷军,能量充足,却不冲动。重新上路的雷军,是一个低调认命的雷军,是一个经过洗筋易髓的雷军,是一个具有无穷杀伤力的雷军。

此次重新上路,雷军带着新式“武器”而来。

第一个“武器”,就是他先选择了势。他顺势而为,确定了一个“把猪也能吹上天的风口”。也就是移动互联网。实践证明,他选择对了,雷军不是猪,他轻易飞上了天。

第二个“武器”,是互联网思维。当很多人还在对互联网是什么、怎么应用而犹豫的时候,雷军已经把“互联网”这个秘籍的功力练到了九重。当他出手的时候,有人惊奇,有人看不懂,有人惊讶:“原来这就是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思维做小米的雷军,功力已经不是常人可及。

第三个“武器”,是粉丝经济。当有数以万计的发烧友在给小米免费打工的时候,小米想要不成功都难。如果说粉丝经济是互联网思维的延伸,那小米就是粉丝经济的延伸。有了粉丝作为基础的小米,已经无人可及。

复出的雷军,势不可挡,他带着小米“呼啸”而来,又绝尘而去,当多数人还没看明白的时候,他已经是遥不可及。

自面世以来,小米每一款产品的投放,都足以引起一场尖叫,一场轰动。做“让客户尖叫的产品”,这是雷军的初衷,他做到了。“人红是非多”。雷军所做的事虽然是“顺天应人”,然而其做法却足以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于是各种猜测,各种诽谤,也纷至沓来:小米是否抄袭了别人?雷军如何从一个手机的外行,一下成了领军人物?小米技术含量到底如何?小米的“粉丝经济”是忽悠,还是新营销?非议,猜测,这些在预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是来自于某种“异想天开”。

面对质疑,雷军依旧淡定的走来。小米3、小米电视、红米、红米note……这些几乎要颠覆行业标准的产品一次次冲击着消费者。尤其是小米电视的问世,更是让传统家电企业有“狼来了”的感觉。雷军不仅仅创造了小米,而是发起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是从思维方式到营销模式、一直到产品和服务模式的革命。

本书从雷军观点出发,结合雷军的经历,既分析了雷军崛起的心路历程,又展示了雷军对于互联网以及投资、管理等方面的观点,让读者可以从此书中,发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金钥匙。

1 创业如跳崖,你准备好了吗

雷十条:创业者的葵花宝典

创业不是田园牧歌,也不是风花雪月。

在雷军看来,不少人把创业看作白手起家、空手套白狼,这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是非常不现实的。雷军还认为,有的人为了养家糊口被迫去创业,有的人为了面子和虚荣盲目去创业,这样的创业注定会很坎坷!

作为杰出的创业者、国内著名的天使投资人,在创业领域见证并经历过无数的成功与失败后,雷军总结出创业必须遵守十条原则:(1)能洞察用户需求,对市场极其敏感。(2)志存高远并脚踏实地。(3)最好是两三个优势互补的人一起创业。(4)一定要有技术过硬并能带队伍的技术带头人。(5)低成本情况下的快速扩张能力。(6)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人加分。(7)做最肥的市场。(8)选择最佳的时间点。(9)专注、专注再专注。(10)业务在小规模被验证。

这十条被称为创业者的“葵花宝典”。

创业需要勇气,但成功却不是只是靠勇气就能做到的。

1987年,雷军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读完大学二年级之后,他已经不满足于校园生活,准备闯荡江湖了。两年混下来,武汉电子一条街上各家电脑公司老板都成了熟人,他们有任何技术难题,都愿意找雷军帮忙。这样,雷军成了武汉电子一条街的“名人”。

在电子一条街打拼一段时间后,雷军自我感觉良好,就开始做梦:梦想写一套软件运行在全世界每台电脑上,梦想办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软件公司。于是,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1990年夏,大三暑假。王全国有个同事,和他的一个朋友想办家公司,拉雷军和王全国入伙。他们两人负责市场销售,雷军和王全国负责技术和服务,股份四个人平分。公司取名为三色(Sunsir),他们希望红黄蓝三原色创造七彩的新世界。他们四个人都没有什么钱,也没有找人投资,最后还是雷军帮公司拿了第一张单子赚了几千元,才开始启动了。

当时公司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没什么套路。每天忙得热火朝天,白天跑市场销售,晚上回来做开发。

这种过家家似的创业,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结果。

当时雷军和王全国对自己的技术相当自信,另外两个人对自己的销售能力非常自信,好像“天作之合”,其实不然。

开公司谁投钱,开张后做什么,靠什么赚钱等等实际问题,他们不仅没有认真讨论过,甚至也没有人认真思考过。既没有对市场和用户需求认真的调查,也没有建立一个真正优势互补的团队,更没有后续资金的保障。更要命的是没有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人加分,创业模式也没有被小规模验证,雷军在后来总结出的“雷十条”中的原则,当时一条都不具备。

与很多创业的热血青年一样,他们凭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知无畏,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想当然的想象。

公司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团队看起来也很强大,公司人最多的时候有十四个人,业务范畴也很宽范,卖过电脑,做过仿制汉卡,甚至接过打字印刷的活。实际上,账上基本没什么钱,连吃饭都是个问题。没过多久,他们仿制汉卡的技术就被人盗用了,对手一次做的量很大,卖的价钱也便宜,雷军他们的这个产品只好退市。“买卖好做,伙计难当。”只要是合作,就会有争斗。所以,创业者面对的最大威胁有时不是来自团队外部,而是团队内部。当时,这个团队最烦心的一件事,就是有四个股份相同的股东,谁做董事长?谁说了算?这些问题根本不清楚。对于当时的情形,雷军回忆说:“当年二十岁刚出头,不想掺和这样的事情,但他们好几次把我从武大的教室里面叫出来开会,一开就是一通宵。短短几个月时间,董事长改选了两次。”

对于一个处于创业期的公司来说,内耗可以看作是企业发展中的一颗定时炸弹。

高涨的创业热情被残酷的现实一天一天消磨,雷军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大四的学生,自己是否具备创业所需要的能力?琢磨了好几个晚上,雷军提出散伙。大家同意了雷军和王全国退出,他们分了一台286电脑、一台打印机和一堆芯片,就离开了。

雷军的大学创业过程就这样惨淡收场了。

失败并不可怕,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真可怕。后来的事实证明,雷军这次不算成功的创业,没有被浪费掉。

大学毕业后,雷军来到了北京。很快,这位中关村劳模便以孺子牛的精神和骁勇善战的劲头扬名于IT界。后来求伯君拉着雷军一起办了金山软件。雷军是1992年1月4日加入金山的,那个时候雷军22岁,雷军加入金山的时候,金山只有5个人,雷军是第六个。1998年8月12日,金山重组,联想集团入股金山,成为金山的大股东,雷军出任金山的总经理,成为一个专职的管理人员,那时公司总人数不到80人。

当时,受微软等大的软件公司夹击,金山的生存空间很小。2002年雷军特地去上海造访陈天桥,第二年,金山就推出了自己的游戏,但始终未占据重要地位。他还看好电子商务,金山和联想投资的卓越网,后因实在差钱,不得已卖给了亚马逊。总之,互联网的各个方向,金山都尝试过。雷军一直在学习做得最好的前辈,但总是差那么一步,即使是壮盛时期也没有成为过第一名。

他眼见一些等不到上市的高管离开,而那些曾经看着小草一样的公司忽然间就成了巨人。人尽皆知的中关村劳模,在金山15年,带着金山8年间五次冲击IPO(首次公开募股),终于上市。

在金山的日子,雷军还是创业,至于这次创业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不过,在金山的日子让雷军很受折磨,当然,也有足够的经验让其总结,足够的教训让其思索。

金山上市后,雷军离开了金山,转身当起了天使投资人,投资了一大批成功的企业。投资他从前的创业伙伴如陈年,投资他熟悉的朋友如俞永福。总之,他投资他的熟人圈子。他投资了一系列极具贸易价值的项目。比如凡客、UC浏览器(手机浏览器)、尚品网,几乎很少失手。徐小平曾经说:“在投资界,雷军就是神一样的人物,非常非常厉害。”

手握创业“葵花宝典”的雷军,似乎已经战无不胜。

但当时的雷军还是有遗憾的,他还缺一家量级庞大、称得上伟大的企业,一件在雷军的评判标准上“大成”的案例。对照他关于创业的“雷十条”而言,他还缺一个真正能拿得出手的“重量级”的案例证明自己。

2011年8月,在北京798小米手机的发布会上,雷军开始了另一轮征途。他手拿一款名叫“小米”的手机在全国百家媒体和众多粉丝面前亮相。后来,雷军及其小米,不断创造着IT界的轰动。

雷军开始了新的创业征途,他从一个创业的前辈,成了互联网创业的后来者,也成了一个后来居上者。

优秀的创业者会离经叛道,还很夸张

怎样才算是一个优秀的创业者?雷军说:“创业就是干别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干别人干过了但没有干成的事情。一个非常优秀的创业者往往都是离经叛道的、那种很夸张的人。他有挑战一切的勇气,我觉得这是需要鼓励的品质。经验都是过去东西的总结,以前没有出现Facebook,谁知道Facebook能产生?所以我鼓励创业者要能够挑战权威,颠覆现有规则才是成功的经验。”

创业,必定不是循规蹈矩地走前人走过的路子,所以,创业者必须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只有具有创新的意识,才能有坚定而有前途的方向,而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就要不断克服困难。

如果一条路很容易,那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注定不会成功。

克服的困难多大,成就就有多大。优秀的创业者就在于突破常人的思维,解决别人看来无法逾越的困难,把别人心目当中的不可能变成现实。DEC创始人、小型机之父肯·奥尔森在1977年称家庭没有必要使用电脑。电影界泰斗达里尔·扎纳克1946年预测人们将不再需要电视,因为人们会因为每晚都盯着这种夹板状的盒子看而感到厌倦。比尔·盖茨在1981年声称,个人电脑不需要超过640K的内存。英国邮政总局的总工程师威廉·普利斯1878年表示:“美国人需要电话,但是我们不需要。我们有众多的邮递员。”

创业者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创业者注定是孤独的。创业者除了需要投资人提供的资金之外,更需要的是投资人的人脉帮助、信任及心灵的安慰。

也正是因为作为优秀的创业者,必须具有颠覆的精神,所以,雷军作为天使投资人,对自己投资的对象会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雷军投资的时候不会去算收益率,因为没办法计算。他投的绝大部分公司,开始甚至连生意都还没有,有的公司名字都是他起的,所以他的投资是极其夸张的,像买六合彩。

其实,雷军不是特别关心盈利模式。他就是关心你能否做得足够大。雷军经常问创业者在不可能的情况下能否盈利?譬如太阳从西边出来,你能不能做到十亿美元的规模?他认为,优秀的创业者并非是在一个一定能赚到钱的模式中成功,而是把平常的模式做到别人做不到的程度。

雷军现在既是创业者又是投资人,他认为在这两者之间是没有矛盾和差别的。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不差钱,投资一两百万元没压力;此外,业余时间也可以帮帮朋友,平时喝茶的时候指点指点,给人介绍点关系对他也是很容易的事。

雷军热衷于为创业者提供人脉的帮助,因为他相信人脉是“看不见”的间接资金帮助。此外,当所投公司创始人内部矛盾时,他只有一个原则,即只支持老大。雷军说:“只要老大不犯原则性错误,不违法,不偷税漏税,不卷钱跑了,我就旗帜鲜明地支持老大。如果老大要干掉老二,那就干掉,好合好散,我是绝对不会搅进去,不添乱。”“因为我一直觉得投资人不要去做‘好为人师’的导师,而是要学会放弃股权的控制和心态上的控制。”

创业者往往都是强人,他们有很强的应对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常常不在风投之下。优秀和杰出而造成的孤独,使优秀的创业者面临比别人多的困难,却缺少同行者,甚至缺少倾听者。

对此,雷军亲身经历过:“创业者困难时往往无处倾诉,首先员工肯定不是合适的倾诉对象,其次家人也难以理解创业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这时,投资人就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倾诉对象,他们相互懂得对方。”

雷军崇拜乔布斯。他说乔爷是神,是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比尔·盖茨也只能称为乔布斯第二。”他甚至打扮也越来越像乔布斯,一样的黑体恤、牛仔裤。有人说,雷军在模仿乔布斯。在小米手机发布会上,雷军也不断拿苹果手机的参数和小米手机做比较。这等于向外界宣示,小米的竞争对手,可以是苹果。

雷军更像乔布斯之处,则在于其颠覆精神。

苹果从一出生起就代表着乔布斯“改变世界”的梦想。产品设计先行,一经推出就引领潮流。卖的是先锋、时尚、叛逆的概念和生活方式。而雷军的小米手机如同名字一样低调、朴实。负责工业设计的刘德说,小米手机眼下“绝不是章子怡,而只是一个普通人。紧要的是让大多数人不反感,肯接受;而不是有多炫,有多酷”。“这是因为中国社会是混阶层,还没有形成中产阶级,并不具备像苹果那样卖中产阶级的基础。”这是雷军们的共识,也是小米手机1999元价格和力求功能取胜的缘由。他们希望上至银行家,下至大学生都能用得起,喜欢用。

而乔布斯推出的产品,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典型。这个天马行空的人,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苹果的产品也以封闭的系统闻名。缺点不少,但胜在优点够突出、够颠覆。乔布斯常常下一个命令,就开始让专业人员照着设想去做,并不在意未来用户会怎么想。

雷军说:“这个时候,投资人哪怕作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或是情绪的安慰者,都能给创业者带来很好的疏导作用。”在他的眼中,投资者要做的事情往往就是在创业者初期投入一两百万元的资金,而剩下的应该是“知心大姐”的工作,在成功的时候一起举杯相庆,失败的时候听听创业者的酸甜苦辣。“哥们,你先去度个假吧,回来了咱们重新再来。”多次创业的他深谙一个真理,即创业并不容易,尤其是连续创业者都难免输一场,在此后才会找到感觉。

创业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敢犯错。

绝大部分的创业者,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会输,他们一定会输一场,只有在第二场才可能找到感觉。因为他在第一场会觉得,我有足够的资源,我是战神。结果死得一塌糊涂才找到自我,很少有人一上来就抓住机会成功。

所以,雷军认为创业者不要惧怕失败,并且宽容创业者的失败。

是的,只有那些突破常规思维的人,才能另辟蹊径;也只有那些不怕失败,敢于尝试的人,才会真有所创新;也只有那些不走寻常路的人,才会发现和创造真正的奇迹。

要做事情,首先得有本事

有人说,假如把世界上的财富平均一下,若干年后,人们会发现,原来的富人还会是富人,穷人则还会是穷人。

成功与失败也是如此,有些人的成功只是暂时的,有些人的失败也只是暂时的。要想成功,首先要让自己有配得起成功的本事。

18岁的雷军进入武汉大学,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雷军就希望自己能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雷军第一件事是从学习开始。为了不落后于人,他戒掉了午睡的习惯,把时间分割成以半小时为单位,为自己制定好每半小时的学习计划。当时雷军定的目标是希望两年能上完大学,所以大一开始雷军的课程量是同学的两倍之多,雷军是在那个年代武汉大学两年修完所有课程的人,而且在那两年里面,雷军应该席卷了武汉大学所有奖学金。

扎实的基本功,让雷军年少成名。他1992年加入金山;1994年,出任北京金山总经理;1998年,出任重组后的金山总经理,成为国内最年轻的CEO之一。

能够从程序员成长为总经理,固然有金山这样的平台、求伯君这样的榜样,但更重要的是,雷军的能力让他有足够的自信。在大学里,雷军已经是一个程序高手,有例为证:雷军大一写的PASCAL程序,等他上大二时,这些作业都已经被编进大一教材里了。但那时侯,雷军的梦想是“一定要写出能进入世界每一台电脑的程序”。

在大学创业失败后,雷军对此的结论是:“我觉得我自己对营销,对经营管理都没有太大的兴趣,希望做一个知名的程序员来立足。”

人对自己的潜能最容易忽视,一个忽视了自己潜能的人,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往往不是很准确。雷军在刚入金山的时候,自然也错误估计了自己的潜能。但形势的变化,让雷军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了。“我在加入金山的那一刻就认为我一定会成为第二个求伯君。”就是带着这样的想法,雷军加入了金山。希望在金山这个曾经成就过求伯君的舞台上,自己有一番作为。雷军是一个说了就做的人。为了这个梦想,他和他的伙伴开始编写“盘古”。雷军和他的伙伴埋头写了三年“盘古”程序,一千多个日子苦熬下来,殚精竭虑,盼来的却是迎头一盆冷水。金山力推的WPS系统一遇到微软的阻击,稀里哗啦就败下阵来。雷军把“盘古”的失败形容为“金山遇到了灭顶之灾”。而他走技术发展,做第二个求伯君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

雷军总结了“盘古”失败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只想技术立足,忽视营销。犯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错误。雷军深信,学会两条腿走路,是金山重新崛起必走之路。金山在营销上的短板凸显了出来。当时的金山,除求伯君外,雷军的职位最高:“金山在危难关头,我不能从自己的喜好考虑,这个时候,我不做营销谁做?”

雷军分析了当时的心理:“金山当时聚集着一大批程序高手,没人愿意干营销。要知道,做一个研发高手,自我感觉是非常良好的,转做营销,人生地不熟不说,还要从头做很多工作,这个转变首先是个心理的挑战。首先,做研发做得很好,是件很舒服的事,为什么要做营销呢;第二,做营销,你是新手,工资也会少很多。”

一个人如果只想找一个好工作,自然要从自己的长处着眼,找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长处的工作。而一个人如果想要做一番事业,尤其是要创业,却要从自己的短处入手。唯有如此,才能补上自己的短板。

当然,针对自己的短处下手,是很痛苦的,尤其像雷军这样一个以做程序见长的人,现在却要走出书斋,去市场上做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确实不容易。但要想让自己走得更远,要想让金山走得更远,这是不二的选择。

从1996年底,雷军放下程序高手的架子,学做商人,开始恶补营销。

他积极结识媒体:“差不多每家媒体都拜访过,认识一二百记者没问题”。

他虚心请教前辈。“跟天汇总经理沈红交往,使我看到了一个公司应该怎样做市场。”

站店面,雷军和其他员工一样从早上9点到下午5、6点。“我记得,有一个产品,我跟一个客户讲了半个小时,还是没卖出去。而一个有经验的销售,几句话就卖出去了。我当时真的不服气,干脆不卖了,看这个人到底跟客户讲什么。”

雷军亲自站了6个月柜台,“这段经历使我受益终生。”

就是这样,雷军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销售方法,比如,怎样拿资料给客户看;给客户讲解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跟一个客户讲,一定要跟十个客户讲;在讲时要搞清楚,怎样能用一句话打动客户,也就是怎么能用最简单的话把产品说清楚。“应该讲,当时的积累,不仅使我们知道怎么卖产品,对今天写广告方案,抓产品卖点等都有相当大的帮助。比如,产品包装怎么设计,如果你常站店面,你就会注意,在那么多产品中怎么才能让自己的产品一下就被别人看到。所以,金山的产品都是用黑体,不能用线体。”现在雷军的小米公司,正是在营销上的过人之处,让小米似乎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

市场不相信态度,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资历,而只相信本事。在市场上,有大把大把的钱在那里,而能否拿来,就要看你自己有没有本事。没有本事而参与竞争,只能让自己遍体鳞伤。

雷军对此的认识是:“人要一个一个台阶得上,缺的课一定要补上。做一行要爱一行,要把企业的需要变成自己的爱好,做什么都要做成一个专家。”

市场经济是强者通吃的世界,只有做到最好才有机会,否则,可能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

雷军崇拜乔布斯,不光是乔布斯,一切专家和前辈,雷军都虚心向他们请教。在做小米之前,雷军更是精心准备:“当我决定做手机的时候,我见了100个人,才找到(周)光平博士(小米联合创始人之一),我们俩一见如故,虽然第一面只谈了两个小时。开始,我找软件公司圈子里的,这个行业大家都熟悉我,很快找得到,但是硬件公司的人一个也找不来。那时候我跟林斌(小米联合创始人之一)每天见很多人,我跟每一个人介绍我是谁谁谁,我做了什么事情,我想找什么人,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见面谈谈。”

有业内人士曾这样评价雷军:“雷军很好学,小米手机就是在学习最好的榜样,并希望在参数上胜出。他能从他身边的任何人身上迅速学到东西。”

性格决定命运。可见,命运掌握在性格手中,而不是掌握在上帝那里。

自己是自己性格的决定者。可见,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做事情,要想成功,得先有做事情的本事。

方向不对,难成大器

从前有一个人,要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要往哪儿去,他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

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创业也是如此。创业首要的条件是选好方向。否则,越努力,离自己想要到达的目标反而越远。

关于创业的方向,雷军有他独到的见解,就是“大方向很好,小方向被验证,团队出色,投资回报率高”。雷军说:“关于大方向,主要是看这个方向未来五到十年是否长期看好。每个投资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目前我最看好的方向是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当然,我也还愿意学习研究一些新的方向。关于投资回报的问题,早期风险投资成功项目回报的目标是十倍的收益,天使投资比早期风险投资进入要早,风险更高,所以,天使投资要求的回报会更高。这样,投资的关键问题主要在于具体方向和团队。”

在雷军看来,团队和方向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如果创业者能力不足,再好的方向和机遇也很难把握;如果创业者能力非常出色,但做得方向不对,难成大器。

在这点上,雷军有心痛的经历。

雷军在金山担任总裁的时候,马化腾和丁磊还是“我们手下的站长。一个在深圳,一个在广州”。他工作六七年的时候,请过一个湖北老乡吃饭。这是小老乡周鸿祎来北京吃的第二顿饭。

转眼间,马化腾的腾讯公司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丁磊的网易也有声有色。周鸿祎的360虽然刚上市,但是他早已当了董事长。

这让雷军不服气了。

刚开始领先的,不一定是最先到达终点的。在金山的那些年,雷军不可谓不努力,他的团队也不可谓不优秀,但终究还是做什么都感觉到无力,至于原因,雷军最终确定是自己没有选对方向。

雷军在走过一段弯路之后,发现创业一定要选择自己能做的最大的市场。只有大市场才能造就大企业,小池子养不了大鱼。方向略有偏差,就会浪费宝贵的创业资源。“尤其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风险投资家对于项目的审查标准也会变得更为严格,如果方向不对,就很难打动投资商,如果方向正确,才会很容易拿到投资。”

UC浏览器,雷军认为是一个发展方向对的公司,所以,雷军义无反顾对其进行了投资。而决定投资UC浏览器的时候,这个公司其实已经弹尽粮绝。

UC浏览器的两个联合创始人何小鹏和梁捷都是技术出身。他们为自己确定的产品方向是手机网络浏览器。不过,他们天才的设想却始终不能让公司走出资金紧张的窘境。最困难的时候,因为付不起房租,两人不得不在晚上扛着服务器,从一个办公室转战到另一个办公室。

网易创始人丁磊在得知何小鹏和梁捷的困境后,曾以个人的名义借给了他们80万元,这笔钱让UC浏览器支撑了两年。然而,移动运营商在无线业务领域的强势和SP空间狭小,让丁磊最终决心退出无线业务。红杉资本也自掏腰包为何小鹏和梁捷买了机票,请他们到北京陈述,不过投资还是没有谈成。

雷军的好朋友、时任联想投资机构副总裁的俞永福,把这个项目介绍给了雷军,而雷军在了解了UC浏览器的情况后,又拉着俞永福出任公司CEO。并跟俞永福说:“UC浏览器有机会做成下一个谷歌,人生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雷军自己也相信,未来10年的热点最终将围绕手机产生,“在移动互联网上,这个领域最终可能产生全球伟大的公司、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其他行业机会已经很小了。”

雷军投资UC浏览器后,对UC浏览器的经营方向作了大刀阔斧的调整,砍掉了一度支持UC浏览器生存的企业服务业务。“在我投资之前,UC浏览器的全部十几个技术人员中,只有两个人还在开发浏览器,其他人都在给中国移动做软件项目。”由于还无法通过个人用户盈利,为中国移动开发邮件办公系统是公司当时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

然而,雷军却认为,如果要成为“伟大的企业”,必须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个人用户产品的开发上,“在中国,做企业服务的规模太小,我不想公司成为小老树(缺乏活力和前途)。”在雷军的劝说下,公司最终把赚钱的企业软件开发项目以1000多万元出售,扩招人员全力投入到手机上网浏览器的开发当中。

在雷军看来,UC浏览器当初的主要困难是方向不对。雷军说:“在我刚投资的时候,他们在做中国移动的项目,其实压力挺大,一个小公司花了巨大的代价,终于拿了中国移动10个省的订单,这是一个天大的事情,尤其是对一般的创业者来说。最后我说别做中国移动的项目了,我可以把这个钱一次性投给你,因为那个单子是有成本的,我说我把直接利润投给你,你就专业做UC浏览器。很多创业者认为做中国移动单子更大,更挣钱,实际上不是。”

如果UC浏览器的创业者在2007年坚持做中国移动的项目,他们可能今天就是中国移动众多的合作伙伴之一,但是他们放弃了这个案子,全力以赴做UC浏览器,于是产生了一家今天最具创新精神、发展速度非常快的手机浏览器公司。所以,有时候在一念之间你选择了哪一个点,是往左走,还是往右走,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未来。

方向的调整,让UC浏览器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在雷军投资一年多后,UC浏览器用户增长了25倍。2007年中期时,在雷军的牵线下,国内知名风险投资机构晨兴和联创策源向UC浏览器进行了第二轮投资,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公司的估值在半年的时间内增长了10倍。

2011年,在徐小平的真格基金成立发布会上,雷军应邀演讲。面对众多的台下观众,雷军坦诚分享自己几十年的经验:“过去金山的事,鲜有我没有掺和的,二十二岁的金山(创立二十二年)没有大成,有我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日梦醒才明白:要想大成,光靠勤奋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看五年、想三年、认认真真做好一两年

创业的时候,一时冲动的决定,换来的往往是最后草率的放弃。

充当金山“隐形人”的几年时间里,雷军投资的手笔不在少数,UC浏览器、语音IM、拉卡拉、支付终端、杀毒客户端、网页游戏、网络游戏、3G社区、凡客诚品……这段时间,雷军思考更多的是未来的投资方向。正如他所说:“看五年,想三年,认认真真做好一两年。”

对此,雷军的解释是:“看五年,去美国;想三年,去中国台湾;认认真真干好一两年,看看大家都是怎么干的就行了。接下来,我就开始想,五年后什么东西会发生,谁会是五年后的百度、五年后的腾讯、五年后的阿里巴巴?在2005年我开始思考,五年后的中国市场,决定性的力量是什么?我觉得做事不要苦干,要善于冥想,想五年后是什么。”

看五年,就是眼界要开阔,不要鼠目寸光。

想三年,要尊重市场和竞争对手,看看身边的人都在做什么,自己想做的事情都有谁在做。

认认真真做好一两年,要脚踏实地做事,要让想法落地。

在金山时,雷军编写的“盘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那时侯,金山很多人都不想再做开发了,就离开了金山。雷军也有整整半年的时间都在休假。

与其说是休假,不如说是雷军在做选择。半年时间,雷军每天泡在BBS上,从早晨7点起床打开电脑,到下半夜2点钟,最多的一天可以写上200多封信。这时的雷军很苦恼,他甚至曾想过离开IT业,去开个小酒吧。

就这样熬了6个月,思考了6个月,雷军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是在中国做软件一定有希望,软件行业在未来10年内将有20到30倍的发展潜力;二是软件行业真正做起来,一定要借用外国的先进模式,而当时雷军的预测是,在未来2到3年内,风险投资会像洪水一样涌来;三是金山要做价格改革,想办法让大家买正版,以价格的合理化带动整个产业价位的变化;四是金山的品牌价值不可否认,所以需要擦亮金山的品牌。

带着这四个结论,雷军重回金山。这四个结论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也可以看出,经过半年休整之后的雷军,已经变得成熟和稳健。

一转眼,16年金山,3年天使投资人,时至今日,雷军依然是金山的大股东,只是面对已经蒸发60%的股价,心里应很痛。就在金山市值缩水的同时,雷军在其所投资的多家企业中所占股份和市值理应不亚于金山。

更重要的是,在这期间,雷军一刻都没有放弃思考。

只有认真的思考之后,才会有正确的选择。对创业者来讲,选择很关键。而选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把握好节奏。领先半步是英雄,领先十步是先烈。当然,如果落后别人半步,那就只有给别人擦屁股的份了。要想让自己正好踩在步点上,就要有足够的前瞻性。

可以说,雷军早在2007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考虑五年之后的事情。他经过仔细的考察、认真地思索,然后发现,中国未来投资的最佳方向就是“移动互联网”。因为那个时候,他发现已经有不少学生、农民工、保安用手机上网,尽管那时手机上网就好像二十几年前用电脑上互联网那般不好使,但他相信,随着手机用户的大规模增长,移动互联网一定能成为未来的趋势。

于是,他便将“橄榄枝”抛向了UC浏览器,它来源于You Can Web的缩写,意思是:“你能够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之后的2008年,在UC浏览器产品逐渐成熟之际,雷军成为了那里的董事长,并提出硬性指标,“未来一年,日浏览PV(页面刷新次数)超过10亿页,日活跃用户超越1000万。”

而在对UC浏览器进行投资之前,雷军实际上是通过对乐讯社区(移动互联社区)的投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移动互联网,甚至为了弄清楚移动互联网的各个环节,雷军有十多部手机:诺基亚E71;iPhone3GS、NexusOne、HTC G2、魅族M8……在他看来,干移动互联网这一行,最少需要了解三种操作系统,安卓(谷歌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iPhoneOS(苹果公司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和塞班系统(诺基亚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

他相信,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将是互联网的10倍以上。也正是凭借着这种执着,在6个月的时间内,雷军帮助UC浏览器从一个融不到钱的公司,转变为获得1000万美元投资的公司。

谈起投资移动互联网,雷军说:“一开始我说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的时候,没有人信。后来我终于发现有一个人跟我讲的一样:孙正义(日本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前亚洲首富)。他认为未来十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十年,移动互联网的规模会十倍于今天的互联网,这是我五年前的思考,我就决定了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什么是正确的时间点。我认为五年前差不多了,要开始酝酿了。有一次跑去一家公司,问能不能投200万元人民币?他接受了,我说换多少股份?他说16%。”

其实,不光是投资移动互联网,在其他领域,雷军的投资也尽显其前瞻性。“那么,从现在开始,五年后什么企业会成功?未来五年会有什么样的历史性机遇?我们现在必须去想一想这些问题,才有机会。”

正是按照这种思路,雷军投资了凡客。当时,雷军认定电子商务是未来。因为他看的是消费升级。他认为做服装毛利绝对不比做软件少,一件生产成本100元钱的东西在商场卖1500元。他又看到了优衣库在日本的成功,100元的衣服卖150元、200元,靠这一招,它击败了日本其他中低档服装对手。雷军想,有没有可能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实现这一切?2007年底,他找了卓越网以前的同事一起创办了凡客诚品。

过去传统的服装企业,年销售超过10亿元需要十年努力,过100亿元需要再用十年,而凡客轻轻松松三年时间不到就已经超过了10亿元。这是雷军赌的第二个机会。

雷军所“钦点”的公司,也都赶在了点上,并且他投资的这些公司成长起来后,就完成了他在移动互联领域完美的布局,无论是孙陶然的拉卡拉,还是陈年的凡客诚品,再或是李学凌的多玩游戏……雷军作为天使投资人,为他们融得的资金大概都在上千万美元以上,从行业细分领域上眺望,这些公司俨然已经成为了行业里数一数二的“大亨”。

始终面向未来,在当下开始布局每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这是雷军真实的想法。而这个布局的最终结果,就是催生了现在的小米公司。“我希望创业者能够真正冷静下来想一想,未来五年,大的机会是什么?想清楚了,轻装上阵,然后聚焦,立下建立一家伟大公司的目标,在经历坎坷的时候,能够不放弃,坚持走下去。”“磨刀不误砍柴工”,创业有风险,行动要谨慎。对于每一个创业者而言,创业之前的深思熟虑是必不可少的。

创业,就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创业是一种极限运动。

创业,是从残酷的竞争中胜出,是你死我活,只有发挥出个人最大的极限,才有可能成功。

雷军说:“创业的魅力就在于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挑战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山。怕死就不会创业,我支持米聊(小米公司开发的手机通讯软件)!他们才刚刚上路,米聊产品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但他们已经拥有迎接暴风雨的决心和勇气。”

任何极限运动,都会吸引一大批优秀的人参加,创业也是。

雷军自己创办的卓越网2004年出售给亚马逊,雷军参与创办的金山软件2007年10月9日上市了,卸任金山CEO之后雷军做了一系列的投资,这个也超出他自己的预期,雷军应该说什么都有了。

对于一个平常的人来讲,确实如此,但对于一个已经习惯于接受挑战的人来讲,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作为一个战士,他的起点和终点都在战场。当离开了属于自己的战场之后,雷军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那是一段雷军不愿意详细回忆的时光。对于离开金山之后的一段时间,他只愿意说个大概:“IPO之后,很落寞,迷失了,每天早上起床不知道要干嘛。”在黎万强的记忆里,金山共事7年,他从未见过雷军这个样子。“那是他的调整期。他开始刻意不要司机,每天背个包去徒步。2008年,金山还在柏彦大厦办公,有一次他回来,也不多待,就带我去楼下的胖胖烧烤吃饭。他很不适应这种状态,说:‘我怎么成了退休老干部了?’”

对互联网行业来说,40岁已经老了,应该要退休了。但雷军不这样想:“柳传志是40岁创业的,任正非是43岁,我觉得我40岁重新开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更何况,雷军一直有一个心结,他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成功投资了一些公司,但他还没有创立一个世界级的公司,而那才是他最终的梦想。

一直把乔布斯作为偶像的雷军,也有着用实业改变世界的梦想。尽管雷军早已成为雷军,但他尚未成为他最想成为的那个人。

知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曾表示:“雷军是用企业家的心态去做天使投资,投资之后总想参与,最后不满足投资者的角色,还是成立了小米科技亲自创业。而我是用梦想家的心态去投资,更希望和创业者一起做梦,投完我就不插手。”

徐小平分析得很准,雷军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天使投资人;他无法放弃一颗企业家的心,他的投资和创业都是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像自己的偶像乔布斯那样,打造世界一流的公司。

现在,他有一个机会,那就是创立“小米”,如果成了,将是中国第三家百亿美元级别的公司。“我们认为智能手机现在过于复杂,大家反过来发现,智能手机的功能不如以前的普通电话好用,我们很多人都是一手拿一个普通手机,一手拿一个iPhone。”雷军如此评价苹果公司得意的产品,“为什么不用iPhone呢?iPhone打电话不方便,为什么呢?主要是新一代的智能手机过于复杂,我做小米的时候最大的痛苦就是,因为我是iPhone的粉丝,所以我就告诉他们,我们一定要做一款能打电话的电话,所以我们致力于把以前普通手机非常出色的怎么打电话,怎么发短信,怎么做通讯录这一点做得非常好。”

事实上,无论是做MIUI的手机操作系统还是手机终端以及米聊,雷军都是基于对移动互联网的长远考虑。

他介绍:“我们要做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手机只是我们业务的一部分,我们更重要的是做移动互联网。”

雷军进一步解释称:“我是2006年在国内不多的极其看好移动互联网的人,也是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推手,2007年我投了乐讯和UC浏览器。我认为移动互联网就是未来,比PC(个人计算机)互联网规模会大十倍,我相信今天大家已经看到这个趋势了。”

雷军看到一个百亿美元的成功机会,他不会放过。那不仅是他成就梦想的机会,也是他治愈心结的药。

创业,不是说说那样简单,也不是单纯想想就可以实现的事情。创业没有试试看,要么100%,要么就是0。雷军创建小米,是自己对自己的挑战,所以,从一开始,雷军就投入了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小米是我不能输的一件事,我无数次想过怎么输,但要真是输了,我这辈子就踏实了。”

40岁男人再出发创业,不狠不行。

以他过去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人脉资源为基础搭建的明星效应,能否带到市场,是不是每个人都买账,他心中自有一本账。

2011年,经过精心筹备之后,小米面世了。而雷军这个隐身幕后的江湖大哥,也终于走到了前台。

在小米手机的新闻发布会上,雷军刻意选择了乔布斯式的穿衣风格,牛仔裤和黑T恤,甚至连举动都在刻意模仿乔布斯。穿着小米手机T恤的米粉、甚至是小米科技的员工,都在肆无忌惮地喊着“雷布斯”。而当1999元的价格被报出时,现场气氛达到高潮。但刚开始,小米手机并没有帮助雷军成为“雷布斯”,反而是各种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让雷军焦头烂额。

发布后仅仅数日,小米手机的预定数量就超过了30万部。这也让雷军以及他旗下的小米手机达到了巅峰。可随后就从小米手机的上游厂商传出消息,雷军只订购了一万枚芯片,真不知道这个30万的销售数字是从何而来?

小米手机被曝存在严重的掉漆及后盖变形等质量问题,重启、漏光、电池没专门座充等一系列问题,许多网友质疑小米手机一切皆为炒作噱头,实难摆脱山寨机的阴影。

没有被注意到的售后环节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由于小米手机全部采用网络发售,并没有实体店,这也让买到小米手机的消费者遇到问题时很难找到解决的方法。

对于雷军来说,内忧还没有解决,外患又找上门来。

就在小米手机发布以后,华为立即抛出几乎相同价位、同等配置手机,而国内外各大手机厂商也纷纷开始对此发力。除了这些意料之外的挑战之外,雷军发现自己“以互联网思想造手机”的观念,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麻烦。自从谷歌开始造手机之后,手机似乎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企业转型的重要阵地。2011年底,Facebook和百度也相继推出自己的手机。在这些互联网大佬的沙盘上,通过手机锁定用户是从互联网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最锐利的武器。

最终,小米有惊无险地经过了初期的坎坷,但相比未来的路而言,小米的路还很长,也还有更多的困难会去挑战雷军的极限。雷军创业的路,才刚刚开始。

2 投入,才会找到想要的感觉

做一些激动人心的事情

看雷军的简历,是一件比较“雷人”的事情。

在中关村,谦逊有礼的雷军是公认的创新者,也是手机行业的颠覆者。他是企业家,金山快译、画王、毒霸、游戏都与他密切相关,金山WPS更是民族软件的脊梁;他是天使投资人,UC浏览器、YY语音、凡客诚品,这些公司的成功无不验证着雷军的眼光;他又是创业者,卓越网卖掉了,然后创办小米科技。而今的小米,也正按照雷军的规划,迅速迈向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的康庄大道。

是什么让雷军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在互联网行业高歌猛进?雷军说:“当我想到做小米的idea(想法)时,非常兴奋。因为我从来没有做过手机硬件,如何能把这个事情真的做成呢?我首先意识到的就是,这不可能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认为我发挥的最大价值,就是找到能做这个的人,并且把他们组织在一起,无论是投资者还是CEO,还是创业者,这三份工作对我来说都是完全一样的。每一个角色都让我寻找一些非常优秀的人,做一些激动人心的事情。”“做一些激动人心的事。”看似轻描淡写,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来到小米,可以看出这是一家充满奇迹的公司。在过道的墙壁上有一副红底白字的招贴,上面的字引人注目:“小米2013年上半年销售703万台手机,营收132.7亿元人民币。”这个数据是那么鼓舞人心,而创造这些数字的,就是面前的雷军和他的小米团队。

他们的确在做激动自己并激动别人的一些事。当“小米”的子品牌“红米”横空出世,他说要颠覆大众对“千元智能手机”的认识,突出体验和高性价比,“就是让大家震惊一下!”的确,不走寻常路的雷军此次选择在腾讯QQ空间首发10万台,预约量突破745万,所有“红米手机”也在1分30秒内全部售罄。

好像雷军一直具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其实,雷军也曾迷茫过。

2007年12月的一个深夜,北航北门的柏彦大厦。金山软件的CEO雷军需要做一次告别,他也许想过,这是最后一次待在金山的办公室了。2007年12月,在记者见面会上,雷军用深深地一鞠躬纪念自己任职的最后一天。在中层沟通会上,他连续鞠躬三次,才得以平复员工复杂而激动的情绪。雷军说:“我终于把债还完了。”

试想,一个劳模般的CEO,每天平均工作超过16个小时,这种工作习惯坚持了十多年,忽然他离开了,一下子成了退休老干部,离开了原来的舞台,生活变得万籁俱寂。“那半年,没有一家媒体想要采访我;没有一个行业会议邀请我参加。我有的是时间,没人记得我。我似乎被整个世界遗忘了,冷酷而现实。人情冷暖忽然间也明澈如镜。那个阶段,我变得一无所有,除了钱。”雷军说。

离开金山后,雷军思考了大半年,对媒体屡次提到“五点反思”:人欲即天理、顺势而为、广结善缘、少即是多和颠覆创新。

半年的沉寂之后,是时候做点事了。其实,雷军从小就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

在大学的时候,雷军在大学的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叫《硅谷之火》的书,这是一本讲述乔布斯等人在硅谷发起技术革命的书。至今,提到这本书,雷军似乎依然热血沸腾。

雷军1992年进入金山公司,6年后出任首席执行官。直到2007年离开。

雷军离开金山,是因为这时的雷军已经对自己和自己所从事的事有所怀疑。“其实在金山后期我就觉得不对了,当你坚信自己很强大的时候,像坦克车一样,逢山开路,过河架桥,披荆斩棘。但是当你杀下来以后,遍体鳞伤,累得要死,你在想,别人成功咋就那么容易?”雷军在反思。

雷是一个重义气的人。尽管没能成为传奇,金山还是上了市,虽然市值是国内某些互联网大公司的零头。“离开金山对我是一次重创,心理上的创伤超过了大家的想象。我这个人很努力,很勤奋,带着一帮和我一样的人,打了这么多年江山,整成这个样子,我肯定不服气。要是我没努力也认了,但是我非常努力。二十多年,这么多的机会,一个都没捞着,我问自己为什么,问题肯定出在我身上了,那我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不服输。”雷军说。

这样性格的人不能忍受世界为何如此寂静,好像忘记了曾经有自己的存在。雷军显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他悄悄做了很多事情。

对于雷军,他需要摆脱过往。离开金山前不到一个月,雷军以CEO的身份录制了一期《波士堂》。在节目中,他分享了很多往事和对人生事业的看法。谈及未来,雷军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等你们《波士堂》不再管我叫金山的老板,而是直接叫我雷军的时候,我再来告诉你们。”

雷军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诺言,作为天使投资人,雷军是成功的,而小米公司虽然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小米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足够激动人心了。“我原来不成功,今天也不成功,我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没达到。在我看来,我是失败的。很多人都说我是成功者,但我感受不到。我是一个成就驱动型的人,这样的人,他能够忍受各种痛苦,然后前行。前天有人采访我说,问我是不是因为没有干成一个像马化腾那样的公司感到憋屈。我当时说是,但后来想了一下,其实不是,我就是想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享受骄傲自豪的感觉。”雷军说。

雷军保持了早年的风格,几乎成了小米科技每天走得最晚的人。他不止一次说:“我挣钱的欲望没有把一个东西做成功的欲望高,要不然我不会写了16年的代码。”

做事,而不是赚钱,把事做成功,而且做得激动人心,这就是雷军。

把程序当艺术品,像写诗一样来写代码

雷军的工作,是从写代码开始。

最开始雷军的身份和求伯君一样,是当时汹涌的程序员大军中的一员。他所编撰的《深入DOS编程》(1993年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深入Windows编程——Windows加密及压缩软件编程技巧与方法》(1994年1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两本书,受到很多程序员的推崇,也成就了雷军早期的名声。

写代码,是IT行业最基础的工作,做好这个工作,对下一步顺利的应用至关重要,但写代码这项工作,目前已经鲜有公司能做得很好。雷军曾经这样说:“少有公司做code view(对写好的程序做代码级检查),于是很多人在进度的压力下潦草应付,只要测试通过就算搞定。表面上看,开发速度很快,进度有保障;但实际上,这样的程序连开发者自己都很难读懂,一旦有Bug,很难调试,将来维护升级都非常困难。这样的代码多半只能重写,浪费自然严重。”

把代码写好很难吗?

雷军说:“一个人只要有韧性和灵性,有机会接触并学习电脑的编程技术,就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程序员。刚开始写程序,这时候学得多的人写得好,到了后来,大家都上了一个层次,谁写得好只取决于这个人是否细心、有韧性、有灵性。掌握多一点或少一点,很快就能补上。成为一个高级程序员并不是件困难的事。”

如果每个人写程序的时候当艺术品来写,写每行都认认真真、干干净净的,虽然速度略微慢了一点,但代码的质量和品质却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公认的写代码高手,虽然已经有12年未写程序,雷军还是被邀请参加CSDN(中国软件开发联盟)举办的SD2C大会(软件开发2.0技术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雷军在演讲中谈到两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技术人员除了在技术上深度挖掘以外,一定要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第二,只有真正喜欢才能写好程序,把程序当艺术品,像写诗一样来写代码。

雷军对此解释说:“就是因为小时候喜欢写诗,我真的像写诗一样地写程序,所以程序写得很好。”

雷军刚接触电脑就发现电脑的妙处,因为电脑远没有人那么复杂。雷军发现,如果程序写得好,就可以和电脑处好关系,就可以指挥电脑干自己想干的事。这个时候自己是十足的主宰。每每当他坐在电脑面前,他就像是在自己的王国里巡行,雷军觉得这简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电脑里的世界很大,编程人是活在自己想象的王国里。他可以想象到电脑里细微到每一个字节、每一个比特的东西。

雷军用两年的时间修完大学的全部课程后,剩下的两年更多的时间都在写程序,以至于每天不在电脑前坐8到10小时,他就觉得今天白过了。

雷军说:“写程序的活特别费脑子,也特别累,但我喜欢,可以肯定我会干上一辈子,虽然我没有打算一生只干这一件事。用一生来编程序是一件既容易又困难的事。如果碌碌无为,为交差写点程序,这样的日子太好混了。但如果想全身心地写程序,写十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我不少朋友都洗手了,有时我也想‘用什么电脑呀,Windows外的世界不是也很大吗?’”

雷军一再强调写程序的人一定要喜欢这个工作,否则赶紧转行。其次,写程序一定要注重质量,写完和写好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伟大与平庸,原本就没有不可逾越的沟壑;杰出与堕落,很多时候就是有态度决定的。

做和做好是两个层次,用心和不用心是两个境界,而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自然是不同品质。

雷军不仅仅是喜欢写程序这个工作,而且对工作的对象充满尊重,因此,他从不随随便便去敷衍任何一个写程序的工作,因此,他才能用心去写好每一个程序,也不断地从写程序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其实,不光是写代码,所有的工作都是如此。把事情做好和把事情做对,是敷衍还是用心,给工作和自己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后果。

有些人遇到事情,总是急急忙忙、愁眉紧锁,而有的人不管多大的事情,总是气定神闲。每时每刻,做该做的事情,这是把事情做好,每时每刻,都放心不下自己的工作,这是要把事情做对。想把事情做对,往往会出错,因为过程当中有太多压力;而想把事情做好,往往能把事情做对,因为每个环节都已经做到了极致。

只有用心做好工作,也才能不断从完成的工作中得到乐趣。

雷军在加入金山多年以后还曾经在西点BBS上发文:“不少人认为程序员最多干到35岁就可以收山换环境了,脑子也差不多该歇歇了,体力也不支了,并认为写程序是年轻人的事情,到了一定岁数,估计没什么人再当程序员了。”

兴趣和用心,不仅仅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工作结果,也会推动人渡过重重艰难。

2002年8月的一天,当雷军向求伯君提出“准备以3年时间和3500万人民币重写WPS”时,求伯君沉默之后明确表示同意。

于是,金山最残酷的历史性转折发生了——将WPS代码全部推倒重写。

这意味着金山放弃了自己原有标准制定者身份,向微软标准屈服;这意味着金山将已经积累运行了14年的WPS“自废武功”、从头重来。决心下的那一刻,并非是所有人都理解。在一开始,雷军也苦口婆心地劝慰那些开发了10年之久的WPS老程序开发人员们的伤心之情。终于,经过100多人在珠海历时3年的艰苦开发,数千万人民币的支持后,完成了这个具有“革命性”的WPSOffice2005。

北京《财富论坛》上,雷军曾演示WPSOffice2005这个版本。有人问他,“为什么StarOffice都阻击不了微软,而金山却能?”雷军告诉他说,这里面的原因是没人敢去重写软件的代码。

下决心去重写一个软件的全部代码也非常难,要保证100多个人干完3年,要重写500万行代码。能不能按时干完?能不能干好?另外同行都在变化,等我们做出来的时候能不能适应?这些都是难题,风险很大。

但这个工作对雷军来讲并非难题,因为对雷军来讲,他不容许一件有瑕疵的艺术品,他也不允许自己的产品有不完美之处。

人因梦想而伟大

雷军在金山上市后曾经拿着报纸对媒体表示:“现在是2007年,到2017年的时候我敢肯定金山还在那里。如果梦想还在,金山肯定还在。”

在说出这番话时,雷军其实已经下定了离开金山的决心。但他没有预计到的是,仅仅不到4年的时间,他又回到金山。此时,曾经跟他并肩而战的战友已接踵离开。金山,曾经承载了雷军和很多人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许多人在金山付出了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对于雷军那一代程序员来说,求伯君就是永远的偶像,这个人从中国软件的蛮荒之地开始一手一脚地打拼出一个天下,随后被强势入侵的微软抢走了市场,并且在汹涌而至的盗版狂潮中失去了暴富的机会,在互联网大潮中失去了再次转身的机会,但是他坚持做软件、做游戏、做应用、做工具,在这样的狼藉之地中艰苦奋斗了23年。

金山的这场梦想之旅有点悲壮。很显然,金山并没有让雷军实现他的梦想,但雷军的梦想之路并没有因此戛然而止。

雷军很喜欢马丁·路德·金的名言“ I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

对雷军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雷军一直是乔布斯的粉丝,乔布斯对自身美学体系和商业体系的野心和坚持,在日后很显著地影响着雷军。因此,并不奇怪,和乔布斯的商业理念类似,雷军确信自己销售的不是手机,而是梦想。

当然,雷军并非刻意在模仿和跟风,从雷军投资网络服装电商凡客诚品以及他心心念念和小米粉丝保持的深度沟通的举动中,不难发觉雷军所坚持的那个理想的内涵是对“偶像”的拒绝和重塑。雷军是要创建一个受人尊敬的世界级公司,以此来向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致敬,也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坚信,人因梦想而伟大,只要我有这么一个梦想,实现一个梦想,我就此生无撼。”从金山CEO转型为天使投资人,再以创业者身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雷军表示,自己内心始终如一,即“不能放弃理想,要开创新的事业。”

再次创业做小米科技,雷军认为,这是受梦想驱使。也正是这种激情加上创业团队的高度团结,才有了今天务实低调的小米科技。

雷军也曾经是苹果的铁杆粉丝,但他意识到,苹果设计体系的封闭对他而言是个机会,于是便以全新的模式积极投入智能手机的蓝海。他要以互联网的平等精神发起一场群众运动,在这场运动的源头,他显然对移动互联网的走向确信不疑。尽管他仍然是那个对细节吹毛求疵的雷军,但同时也是一个更懂得控制与放松平衡之道的雷军:“有时候,绝大部分人的成功都依赖大环境的成熟。如果不具备大环境、个人能力不强,一定要强扭着做大事情,极有可能摔跟头、成为空想家。我是40岁才明白顺势而为的道理,我想如果历史再来一遍,我可能还是会不明白,可能还是会想着要干些惊天动地的事情,做些逆天而为的事情。”

在雷军看来,让梦想悬空挂在那里,是人生不能容忍的遗憾,只有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才能让他充实,让他踏实,让他感觉到人生“伟大”的价值。

当他创办小米时,林斌(原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的太太问他:“你这个人什么都有了,怎么还想要创业?”

这个问题让雷军反思:自己还有没有勇气重新创业?还能不能6×12个小时不知疲倦地往前冲?雷军回想起了自己18岁时就有的理想:世界因我而不同。直到今天他还没有放弃这个理想,他还是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梦想还在,希望就还在。梦想者就注定是与众不同的人,也是一个伟大的人也在做着一些伟大的事。

小米是一个梦想,梦想总会伴随着伟大的奇迹。从创办了小米,到拿了A轮融资加内部融资共4100万美元,公司估价2.5亿美元。这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一个奇迹。4100万美元不算什么,但小米的创业团队和第一批员工共56个人,大家一起投了1100万美元。雷军投钱,大家应该不惊讶,但很多员工都投资了小米,而且是跟VC(风险投资)一样的价钱。

梦想,是一种力量。小米员工中有一个女孩,研究生毕业,负责行政,她回去跟她妈妈说,她把自己的嫁妆钱投给小米,从此就“嫁给小米”了。后来她真在小米投了不少钱。还有一个人,他把他们家的港股全部卖了,换成“米股”。

同事们一起投资的时候,雷军有很大压力。雷军自己掏钱创业,赔了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拉了这么多同事一起赔,梦想就有点沉重了。1100万美金不是小数字,是小米所有员工自己的血汗钱,这也说明了大家对小米的认可。

2011年8月16日,一直刻意低调的雷军以一种最高调的方式发布了小米手机,这也是小米手机迈出的最重要一步。虽然他强调自己依然低调,也没有请电视媒体报道,但小米手机却在网络媒体的报道中引起了轰动。在那个炎热的下午,大部分关注科技新闻的网民都知道了一款叫小米手机的新产品。

雷军之前的战略布局也开始发挥作用:小米手机承诺每周更新操作系统MIUI;米聊成为小米手机的主打通讯产品;而雷军投资的凡客诚品承担了销售和物流的重任。一年来培养的MIUI用户如今成为小米手机的铁杆粉丝,小米手机的工程机很快被抢购一空。

如今小米手机已经成功实施了铁人三项战略,雷军得以进一步实施自己的整体规划。在他的推动下,金山软件请来了微软亚洲工程研究院院长张宏江担任CEO,宣布向移动互联网全面转型。而雷军下一步考虑的就是将电子商务整合到智能手机之中,在他看来,未来手机会取代PC,成为电子商务的主要载体,而这个市场会带来直接的利润。

雷军最大的梦想就是像乔布斯那样创立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给他带来了圆梦的契机。10亿美元的目标或许并不遥远。

雷军在斯坦福咖啡馆中谈到创业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太阳从西边出来,你能否做到10亿美元?”这个问题,既是在问大家,也是在问自己。

没有困难的成功并不是不可能,如果一条路上没有困难和阻碍,那么必然会因为这条道路走得人太多,太拥挤,反而没有了机会。梦想的路,从来坎坷,也因为其坎坷,也才会有卓绝的旖旎风光,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人,才会伟大。

时刻保持好奇心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样道理,世界并不是缺少成功的机会,而同样也是因为缺少发现机会的眼睛。

在IT领域尤其如此。雷军说:“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出现。在我过去的职业生涯中,仅编程语言,我就用过BASIC、MASM、Pascal、C++、VBA、Delphi、Java等。需要时刻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各种新的东西,才能在未来的几十年职业生涯中不落伍。”

置身IT行业当中的人,如果对新事物没有充分的敏感度,对世界没有充分的好奇心,是无法发现每天正在发生的变化的。

人的精力有限,高手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整个行业动态,的确是一个不简单的事情。雷军的经验是经常看业内的各种技术杂志,参加各种聚会,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最重要的是,交几个博学的技术高手,多和他们交流,一定受益匪浅!

凭借对新鲜事物和数码产品的强烈兴趣,雷军对手机操作系统和硬件开发有着执着的追求。他喜欢把小米科技称为一家“铁人三项”公司,即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则是两把“利剑”。

在小米的身上,处处可见由好奇而诞生的思路,由新思路而产生的新模式。

雷军最津津乐道的当属基于安卓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的MIUI操作系统。小米最早使用互联网研发模式,每周在线更新系统程序。虽然每周要花费2天规划、2天写代码、2天做测试,难度系数很高,但他坚信这是一场“软件工程的革命”,为的就是提供更独特、更便捷的应用体验。“手机市场这么大,每个人都用手机,1%的需求量都是大需求。”个性主题、百变锁屏、自由桌面,让每位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改自己喜欢的系统样式,让结构更加简洁明了;字号更改、群发短信自动添加称呼,重新设计信息和电话的布局,大大方便了不同用户的日常使用。

创新,是IT行业创业生命。在互联网行业,广告宣传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瓶颈。广告投入在投入产出比上越来越小,但没有有效的广告宣传,就很难让一款新产品立足。广告形式的变化,是互联网创业的一个难题。

有困难是因为没办法,没办法是因为没有创新的思路。小米成功地在营销上实现了突破,而这次突破,小米充分利用了消费者的好奇心。“认真做手机,拉着客户一起干,在网上卖,因为量不够,大家排队。”雷军用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形容小米手机研发与商业模式。“粉丝经济”的创新改变了电商狂砸广告的固有模式。小米科技走的是网民最能接受的电子商务路线,不同的是,营销渠道移到了微博上,省下了广告费,也搭着我国微博用户数量急速攀升的便车,赚足了关注的目光。雷军坚定地说:“我们不在乎有人骂,只要有口碑,就会有不少人夸我们好。”“高性价比”、“秒杀”,甚至“饥饿营销”、“期货手机”,雷军用自己的好奇心推动着小米科技不断前行的同时,雷军也充分利用和挑战消费者的好奇心,所以,小米科技成立两年来一直话题不断。

只要创新,就要接受批评和非议。面对这些肯定与非议,雷军很淡定,从外界的“看不起”、“看不懂”到“学不会”,恰恰证明了小米的异于常人之处。

小米的成功,也坚定了雷军用自己的好奇探索世界的步伐。

雷军赴美国参加了在硅谷举办的GMIC大会(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巧合的是特斯拉的产品设计师Elon Musk也参与了这次大会。作为一家起步并不早的新公司,Tesla的市值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尤其是它的股价从30美元/股飙升至190美元/股,这让雷军对其充满了兴趣。

怀着极大的好奇心,雷军拜访了Elon Musk,并将交谈之后的感言分享在了小米官方博客中。雷军说:“在今年去了两次美国,7月份就去了一次,10月份是第二次。两次我都去拜会了ElonMusk。和其他硅谷大佬们见面聊商业话题不同,我去见ElonMusk纯粹是为了兴趣:这哥们实在神奇得几乎‘反常识’。”

既然是反常识的东西,自然值得细细研究一番,因为真正的成功,就是把不可能的东西变成现实,就是要反常规、反常识。在飞机发明之前,让人在天上飞是不可能的,但飞机发明之后,人可以在天上飞就是现实。从可能到现实,存在的是困难,缺少的是方法,只要找到办法,就能把可能变成现实。

雷军对Musk的Tesla汽车很感兴趣。汽车工业是一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行业,行业里拥有的是巨头得不能再巨头的大公司,为什么一家新公司能够从这个行业里崛起?当小米公司估值40亿美元的时候,Tesla市值30亿美元。而2013年,Tesla的市值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特斯拉的股价从30多美元/股,飙升至最高190美元/股。

雷军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去拜访ElonMusk,顺便试驾了Tesla,这是一辆电动车。电动车早就不新鲜,很多汽车公司都在研发电动汽车。但在雷军看来,Tesla最重要的是,它应用了智能系统,整车智能性非常高。它内部全部是智能设备,用相当于两个大号的iPad大小的触摸屏来控制汽车,开车用的所有路径数据都实时反馈到云端,服务器能帮助你运行你的车,提示问题,全程实时监控,智能控制。尤其是那个大屏幕堆在那里,开启导航的时候特有科技感。

从智能程度看,Tesla跟其他汽车的设计思维和功能服务实现水平对比,是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单机本地运算的代差表现。

在雷军看来,Tesla把互联网的参与感、口碑营销这一整套全部融合进去了。这让雷军觉得心有戚戚焉:“他让你觉得你有一辆Tesla就是时尚,很酷。而且Tesla也是在互联网上预订,网上直销,排队,把所有中间渠道去掉,不靠广告,靠最早的用户使用后的良好体验进行口碑营销,反正他的目标客户相对圈子比较集中,这类对科技感有尝试热情的新贵们总是在他们自己的圈子里交流。有一个人买了Tesla,这会成为一个圈子的时尚话题;当有很多人都买了Tesla时,这又成了圈子里的标准配置。所以在那个圈子里,以后汽车就只剩下了两种:一种是Tesla,另一种是其他。而当种子核心用户圈内普及之后,它又能产生新的辐射势能,影响、吸引更多的用户。”这其实不就是小米的思路吗?

天才是这样一种人:别人看似已经走到了路的尽头,然后宣布已经无路可走,所以回头,而他则转了个弯,继续走了下去。巨大的成功有时简单得让平常人不屑去做,所以,只有不平常的人,才能取得最大成功。时刻保持好奇心,才会让人对新事物敏感,好奇心,让我们不至于落伍。

一个能够成功的人,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想象,总在想如何让这件事情变成可能,进而把可能变成现实,而那些失败者则在这个世界到处贴上“不可能”的标签。而在他们眼中所谓的可能,就是那些已经被别人的成功所证明了的,其实,那对于成功来讲,才是真正的不可能。

肯学,肯干,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早在金山的时候,雷军在招聘时有两点是非常在意的:一是肯学;二是肯干。雷军认为:“很多学生在大学中所学的一些知识在工作中不一定会用得到,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学习能力。其次是在工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时我们工作的态度就非常关键,如果你愿意付出,愿意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你就会进一步提高能力,职业发展才会越来越顺利。”

工作的过程,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参加工作,是一个人正式踏入社会的标志。工作跟家庭和学习生活是不同的,工作更强调制度和法则,更注重行为的效果考评。工作更强调用一种生硬的外在的目的来促进人能力的发挥和素质的完善提高。

每个人都会经历职场的菜鸟季,而由一个菜鸟成长为职场老手,是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这个过程可能还会很残酷。只有一个肯学的人,才能融入职场,才能适应社会。

肯学,肯干,并不是低下身段就可以做到的,很多时候,这意味着敢于对自己进行否定。

在软件业,金山曾被称为执行作战能力和行政组织能力都非常强的一家公司,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山陷入“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围追堵截当中。雷军用他超前大胆的想法激励着金山员工。一方面,金山重整旗鼓,确定新的发展战略,准备迎接新的投资风暴的到来;另一方面,雷军在危难之时,又显出了少年英雄的本色,他向求伯君请战,放弃程序高手的架子,学做商人,到市场第一线去拼杀。

1998年8月12日,雷军出任联想注资后重组的金山公司总经理。消息公布那天,他的母校武汉大学一位关心他的教授来电话说:“雷军,你怎么放弃技术,去当总经理?”他的父亲也打来电话,要他千万不要耽误了技术,否则将来没有饭碗。但雷军还是大胆地否定了自己,几乎从零开始去学习。

一个人经验丰富,那是稳重。而一个人做到该用经验的时候用经验,该抛开经验的时候抛开经验,则会把稳重与创新结合在一起。能抛开自己原有的东西,到新领域当中去,由原先的师傅,到新领域的徒弟,很多人是经不住这种转变的。

雷军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一路走了下来,雷军发现管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市场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好的,正如编程一样,需要长时间的修练和下苦功。逐渐的,雷军在管理上也逐渐成熟。现在,雷军感到他将来一定要“为中国的企业管理贡献些什么了”。

从编程到管理,这只是雷军在工作乃至职业发展方向上的第一次跨越,而作为IT界的前辈,雷军已经数次实现华丽转身。

从金山离开之后的三年,雷军看似远离互联网江湖,实际上却成为江湖传说中的“隐者”。雷军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对历史“归零”,以便重新开始。“归零”的三年半时间里,雷军又一次转身,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之一。

雷军的转身是一种放弃,是一种倒空,这个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宫”的过程。完美的转身,不仅痛苦,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一个从“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山”,再到“见山是山”的过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浮躁;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倒空;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是真正的修成。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很多人觉得这就完成了对事物的认识,就已经知道了。正是因为这种认识上的洁癖,与事物躲得远远的,说白了,就是缺乏接受外在信息的勇气。用捂上眼睛的方式,在自我构筑的逻辑体系中,自我证明自己的正确,并欣然接受这种自我封闭、自以为是的完美。

一个人试图证明自己正确的时候,总会找出无数理由,证明自己确实是正确的。就像一个人既当掌握和解释规则的裁判,又当参与运动的队员,自己当然就不会犯规。这种人,永远处在看山是山的第一步。他们不会离开让自己自信的那个范畴和领域,永远不会真正到需要认识的事物当中去。永远戴着自己的眼镜,拿着自己的标尺来解读这个世界。

不能忘记自己和放弃自己的人,是无法真正投入的。一个无法真正投入到事物当中去的人,是无法真正了解对象的。一个无法真正了解对象的人,更是不会真正得出对对象的结论的。

所以,见山不是山,这是认识的重要环节,因为只有通过这个过程,人才能真正了解,而真正了解的关键,在于能否倒空,能否放弃。但这并不是认识的最终,这个环节只是认识,而认识不等于接受。

雷军从程序员成为管理者,再成为天使投资人,最后转作开发手机产品,他在学习中不断舍与得。雷军说:“一个人要肯学肯干。大学最要做的就是学习适应能力,我最在乎的就是他们会不会学、肯不肯学。”

当然,肯学,还要肯干,更要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雷军1992年进入金山公司,6年后出任首席执行官。他延续了大学时的勤奋。原金山高级副总裁王峰回忆,当年雷军每每在下班之后约他在办公室谈工作,一谈就到半夜。16年来,对于雷军来讲,这种劳模式的生活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据雷军回忆,微软在1992年进入中国之后,在办公软件领域对金山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到了1996年时,金山WPS的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是加密的,而微软是不加密的。所以,前有微软,后有盗版,民族软件企业当时倒得七七八八。”金山有非常多的员工离职,包括雷军在内的领导层甚至考虑要不要转型去做保健品,“当时史玉柱就是这样。”雷军开玩笑说。

金山董事长雷军在北京大学做演讲时,反思在1996年决定坚持做WPS的心境,称因为这个决定错过了整个互联网,“但如果历史重回到那个年代,我依然会选择做WPS,这就是我的宿命。”

在金山的时候,雷军重写WPS代码,亲自站柜台,做管理,这一切都是肯干和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最现实的注解。

想象的困难有一百个,实际能遇到的可能只有一个。解决困难需要方法,但最直接的方法是做,而不是整天坐着讨论。做和坐,是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也是不能替代的。

在实际的工作中,坐很容易取代做。坐下来,相对容易,做起来,相对就难了。坐下来,是有必要的,但如果想通过坐下来讨论,从而解决了困难,却是不可能的。讨论是为了更好的行动,而不是取代行动。困难是要靠行动解决,而不是要消除一切困难之后才去行动。

其实,一个人只要“肯学肯干,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做事业,就能让事业不断进步;做员工,也能成为让人最放心的员工。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一定会成功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喜欢上自己所做的事情,这是一个人职业化的必然要求。

工作就是生活,工作同时也是命运。没有哪个讨厌自己工作的人能把自己的工作做成事业。

喜欢与不喜欢,一边天堂,一边地狱。

雷军在谈到程序员的工作时说:“程序员需要整天趴在电脑前,经常没日没夜,非常辛苦,而且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少写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行。喜欢的人,日子过得非常开心,每写一行代码,都会有新的成就感,尤其当自己的作品被广泛应用的时候,那种自豪感油然而起。不喜欢的人,坐在电脑前极端无聊,被进度压得喘不过气来,天天为找Bug(漏洞)、改Bug生气。”

雷军在金山的16年,外人看来,异常辛苦,苦不堪言,可雷军却把那段岁月视为自己最快乐的时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觉得只有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你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和热情。我很幸运,因为我20多年前是一个程序员,我很喜欢做软件,所以我才参与了金山软件的创办。我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人生最美妙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一直是雷军创业的一条根本原则。

做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情,就一定会成功;做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成功。

不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把自己关进了监狱。如果不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要么离开,要么强迫自己喜欢。“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一个灵魂自由的人,即便在监狱当中也是自由的;一个灵魂不自由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是被禁锢的。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上自己所做的事情,一直是雷军做事的原则。在金山的时候如此,创建小米科技的时候,同样如此。

写程序与做手机,一个软件,一个硬件,好像中间差距很大,但雷军说:“现在超级喜欢数码,收藏了一堆手机和pad。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有机会做好!”

雷军创办小米科技的根本原因,固然是因为他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前景,是因为偶像乔布斯走在了前面,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内心深处对手机的喜欢。

雷军经常把自己分两段评价,他在金山全职工作了16年,在金山他觉得自己“蛮勤奋、蛮向上的。”但雷军觉得,金山因为局限于当时的资源和自身的能力,做得是不够顺的,对天时地利强调得比较少,更多强调人和,人定胜天。而做小米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更为关键的是,雷军悟透了一些道理,看透了一些事情,更倾向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做事,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对雷军来讲,是一种幸福。而这种幸福让雷军以一种狂热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

小米创始人之一的林斌就曾被雷军对手机的狂热震慑住。有一次,两人在咖啡厅里聊天,聊到了手机,雷军从包里哗啦啦掏出八九部手机,满满当当放了一桌。然后对它们逐一进行了一通点评,性能、优势、缺陷都分析得头头是道。当时,雷军还没有决定进军手机行业,他的行为让林斌心里忍不住嘀咕:他一个搞软件的,怎么玩起手机来了!他不知道的是,雷军一直是数码产品的发烧友,尤其是手机发烧友,他有过70多部手机,对手机非常了解。

喜欢编程,热爱手机,这两者的“宠爱”自然的集于小米一身。2010年4月,在得到著名风险投资Morningside和启明的巨额投资后,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了,可这次让大家意外的是,雷军并不急于做手机,而是号召大家坐下来写代码,这是他最喜欢的也是最擅长的事。

喜欢的事情才能用心,用心才能投入,只有投入才能做出打动人的产品。2010年8月16日,小米公司正式发布了一款基于安卓系统的操作系统——MIUI。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MIUI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50多万名手机硬件发烧友,在MIUI论坛活跃的用户高达30万。

做喜欢的事情,让雷军有足够的动力去解决面临的困难。2010年12月,米聊问世,市场反应平淡,又面临着腾讯的威胁。在压力面前,雷军力主创新,很快就研发出了“语音对讲”功能,米聊从一款普通的社交软件演变成一款可以语音交流的对讲机。自此,米聊迎来了爆炸式发展,米聊会员呈数倍增长。

MIUI、米聊两个软件的推出为小米赚得了足够的人气,成为了雷军进军移动互联网的两款重要工具,也为小米在移动互联领域确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当被媒体问到创业成功的秘诀时,雷军说:“我们当然希望为整个民族和国家做一点了不起的事情,把这个问题想透了,您只有做出大的事情,才会有大的贡献,回到根本上要把喜欢的事情做好。所以我现在把这些事情结合起来,刚才讲均衡,追求更大的成功,做喜欢的事情,完成自己的梦想,为国家和民族做一点事情,不要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这样就很纠结,还要强调天时地利人和,要顺势而为,别拧着劲干就行。”

小米的三年,用雷军自己的话说:“我现在做的所有事情,是我退休了三年之后自己想干的,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让我觉得激动人心,没有什么事比这一件更波澜壮阔。”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拿出足够的热情,也才能把产品做到足够精致,乃至极致。小米科技是一家很克制的公司,3000多名员工,迄今为止只做了三款“小米手机”、一款“红米手机”,一个小米盒子和耳机,大大小小六款产品。这与其他公司琳琅满目的展品相比,小米还是很克制的。当然,如果小米选择做一百款千元机的时候肯定做不好千元机,如果拿出如此的热情,花这么多的钱用这么长时间做一款千元机,小米自然就能做好了。

红米的宣传语是:“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对此,雷军是如此解释的:“这个开始不是我们说的,而是一个米粉说的,我们特别喜欢是因为它代表着正能量,我觉得今天互联网生态基本上是很负面的,我们怎么样能够代表正能量把这些问题解决呢?每天高高兴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人生就很圆满,不要把很多东西看得太重,做多少销售额,卖多少部手机,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我们关注的,小米上上下下都在想,怎么样把产品做好,这是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雷军看来,做一件让自己骄傲、让朋友和家里人骄傲、让整个民族骄傲的事情,这就是他的理想。要实现这个理想,首先要做一件让他自己开心的事,让家里人和朋友们开心的事情,让社会也开心的事情,把这几个结合在一起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3 不会合作的人注定失败

公司可以死,但做人不能失败

公司死了,可以重生,做人失败了,那就会一败涂地。要想把事做好,首先要学会做人。

对此,雷军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大学有很多事情是必须得做的,比如打‘拖拉机’。我有几个同事写程序同样很厉害,提拔到管理岗位以后一直不适应,后来发现他们上大学是走读,因为走读没有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导致他们的领导能力有问题,所以我认为大学真正要学的是打扑克。我们那时早晨一起床就开始打,输的人去买饭然后再接着打,输的人再去刷碗。”

可见,一个人是否会“做人”,是否能融入团队,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干管理,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事业能走多远。

2007年,雷军在金山登顶时选择离去。如果说在金山的时候,雷军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做事上,离开金山之后,雷军主要的精力放到了自己身上。

要想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自己。失败,主要不是事情的失败,而是做人的失败。所以,每走一段路之后,人都要对自己进行反思。

离开金山后的几年,雷军的主要工作就是自我重建。因为他要重新出发。重新出发,就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想走新路,就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

他决定先不要有什么目标,过一阵逍遥的日子,想透了再干。“我当时就是坚信我还会再干点别的什么事情。”这一想就是三年,他看王守仁的心学,反思自己以前的商业人生。他说:“自己就像一辆坦克车,什么障碍都能闯过去,但是闯过去以后觉得很费劲,不顺势而为,尽管最终可能也达到了目的,但付出的代价过高,我就在想,怎么样才能做得像行云流水一样?”

2010年7月,雷军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的反思结果,他剖析自己,残酷但真实,其中有三条都和人心有关:“人欲即天理,要顺势而为,以及广结善缘。”

这是雷军对自己过去的交代。此次“闭关”的结果,使雷军想明白了,想做事,先做人。雷军以这种思路,在天使投资领域实验,结果做得风生水起。

此时的雷军,在投资的时候,投资投的是人。事是人干出来的,再好的事情,如果人不行,照样不会成功。只要做人成功,一时失败了,经过调整之后,照样还会成功。

雷军的第一笔天使投资是拉卡拉。2004年,在高尔夫球场享受了两年退休生活的孙陶然决定开始新一轮创业,雷军没有犹豫就答应投资。这就是雷军的投资理念,只投朋友,或者朋友介绍的朋友,不熟不投。在他投资的十几家公司中,朋友的公司占了80%。

雷军投资基本不看项目,也不接受商业计划书,为此有人骂他很拽。

雷军的回应也很有意思:“关你屁事。”

商业计划书是让雷军很头疼的一点。“你会看到无数的商业计划书、无数的项目,看了以后,也许你不小心投了某个公司,做的业务跟计划书里的项目有点相像,结果就被指责抄袭。”所以他不得已又升级了自己的投资规矩:

第一条:秘密的别告诉我。

第二条:如果你非要告诉我,我不签保密协议,我也不愿意保密,告诉了保不住密是你的责任。

雷军总共投了17家公司,其中有11家公司是从零开始。他喜欢以创业的方式来做投资,有时脑袋中有个点子,就开始和朋友一起探讨,然后找投资,一步步把公司创立起来。

在雷军看来,做投资,只看项目,难免会看走眼,但看人,尤其是身边的熟人,走眼的机会就少了。

看人投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90%的创业项目会死,幸福的是少数,不幸福的是多数。公司可以失败,做人不能失败,你在处理事业失败的时候,要让自己获得一个好口碑,这样你就获得了下次东山再起的机会。我做天使投资成功率比较高,成功率比较高的秘诀,一般不会在外面讲。其实最重要的投资经验是什么?我有一半以上的项目死了,我会再给项目负责人第二笔钱,或者他的公司转不过来,我会借钱。我觉得绝大部分项目都会出现问题,关键是怎么处理好,以后自己还能重新开始。”

但雷军在天使投资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雷军曾经遇到一个创业者,他的公司遇到困难要关门了,最后雷军答应借钱给他。雷军投给他150万元人民币,占15%,对方注册公司的时候还向雷军借了50万元注册资本,注册完以后他还了20万元。后来,雷军对他失望的不是他一年多赔了180万元,而是他让雷军失去了百分之百的信任。当对方再借钱的时候,雷军觉得这个人信用不好。雷军认为:“创业者跟投资者之间的信任非常脆弱。当涉及信用这个问题时,一定要非常认真。”当时对方跟雷军借的不是钱,是注册资本,注册完要还的,可是他公司开了一年多都不还,这就是信用的问题了。一个人一旦失去了信用,就没有什么可值得期待了。

雷军说:“我们投资人天天看到一堆的公司,失败是正常的,成功是不正常的。关键问题你怎么处理好每一件事,尤其是涉及信用的时候,信用对每个创业者是无价之宝。天使投资人真的不是傻瓜,天使投资的本质是什么?是六合彩,有个朋友要创业,十来个朋友一人出个份子,他做成腾讯我们也发财了,不做成腾讯我们也支持了朋友,同时也创造了当年的GDP。”

在做人方面,除了信用之外,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规则的态度。规则,是用开始的不方便,换来以后合作的方便。

雷军说:“作为一个投资人,我最大的困惑是说服一个创业者,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雷军曾经看中了一个项目,并且开了很多次会,也跟创业者把条件谈好了,结果过了一个月以后,雷军问这个项目怎么样了?他们说还没有谈定。雷军问为什么没谈定?他们说这个创业者第一次创业,对投资条款不是特别了解,他几乎跟我们每个条款都谈。一个VC(风险投资)标准条款三四十页,每个条款都谈,谈一个月下来都没有什么结果,而且谈的过程很郁闷的是许多常识问题没什么可谈,这些条款都是西方社会经过几十年、创业者跟投资者的博弈形成一个共识。又过了一个月以后,雷军的同事反馈时说他不想投资了,雷军问他为什么?他说,谈了一个合同下来,就感觉这个人太难共事了,以后投进去之后,这个项目更难管理。

认可并遵守大家公认的规则,是融入团体的前提。一个只想以自己为中心划定规则的人,注定难以合作;一个总试图逃避规则的人,注定不可信。

做事先做人,做人的失败,才是最大的失败。

每个人都是互联网的一个节点

2004年9月,雷军在出售卓越网的协议上正式签字了,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全资收购了卓越网。卓越网从2000年5月正式创办到出售,仅四年四个月时间。

对于创业者来说,卖掉亲手创办的企业,一定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雷军为了尽快从痛苦的情绪中走出来,决定尽量不上卓越网,决定尽量不见卓越网老同事,把主要精力用来总结卓越网四五年的成与败,琢磨未来的发展机会。这个过程想了半年多,后来主要在想:什么是互联网?为什么互联网公司毛利率高增长快?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经过总结,雷军得出了如下的结论:(1)开放和合作是互联网公司成功的关键。互联网首先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每个人都是节点,互联是互联网成功最关键的要素。任何封闭式的业务模式都会遇到很大挑战。(2)互联网公司最厉害是靠机器赚钱。一旦产品研发完成,用户量到了一定的规模,只要服务器开着就可以赚钱了。到了这个阶段,产品研发推广的边际成本为零,服务器带宽成本逐年下降,毛利率自然就上来了,业务增长速度也比较快。而且,机器是7×24小时工作的,当然运维人员要全天候确保运营质量。

雷军把这些全部总结成一条:互联网是一次观念革命,是“深度互联,全天候快速反应”的观念。想清楚了这些,雷军做了两件事情:(1)从2005年初开始在金山内部发布了全面转型互联网的动员令,现在金山业务几乎全部来自互联网。(2)2006年初开始投资了移动互联网行业,比如投资了乐讯(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社区)和UC浏览器等。

雷军互联网思维的真正集大成,其实是小米。真正的互联网,是人的互联,而不是机器的互联。

每个人都是互联网的一个节点,互联网做得是否成功,就是要看是否能把人纳入到自己的体系,并使之真正发挥节点的功能。要想把人纳入自己这张网,就需要有现实的切入点和载体,雷军经过考察后,决定把这个载体设定为手机,并用互联网的模式来做手机,小米手机的思路形成了。

做软件出身的雷军横刀杀入了硬件领域,用互联网的方式和思维来做手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这个领域,摩托罗拉做了80年,诺基亚做了50年,如今再加上一枝独秀的苹果以及枕戈待旦的HTC、三星——小米怎么玩?

事实上,当初雷军宣布要做手机硬件的时候,唱衰者众,即便彼时的智能手机行业正处于天下大乱、位次重排的混战时期。

从一开始,雷军就描绘了一张大致的前进蓝图,其中核心的观点是:(1)通过互联网培养粉丝。(2)手机坚持做顶级配置并强调性价比。(3)手机销售不走线下只在网上销售。(4)在商业模式上,不以手机盈利为目的,而是借鉴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以品牌和口碑先积累人群,继而把手机变成渠道。

简言之,雷军就是要打破手机硬件行业的游戏规则,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硬件。用互联网思维做硬件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互联网思维包含很多的内容,最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怎么能够通过互联网让数百万人跟自己一起干,其实就是怎么通过互联网发动足够多的人一起帮自己出主意,一起帮自己推广。

这是问题的关键,互联网精神的核心就是开放与合作,通过开放的平台,大家一起来做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地道的群众路线。

要想真正让群众参与进来,光有手机这个硬件是不行的,于是,号称为发烧而生的MIUI操作系统开始起步。MIUI系统是小米公司基于安卓系统深度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通俗点讲,就是小米公司开始优化自己的心脏。

和传统研发不同,MIUI被雷军要求是个“活的系统”,它的开发和发布走互联网路线,与第三方民间团队合作,每周快速更新版本,积累大量的论坛粉丝。2010年8月16日,MIUI在开发两个月之后迅速发布。

黎万强负责MIUI的产品界面和人机交互设计。“我第一次感受到互联网开发模式的魔力。”他说,“以前在金山都是封闭开发,关起门来追求高精尖,动不动一两年。我们以为做到最好了,可是发布之后用户未必喜欢,而且两年里市场可能发生很多变化,要改也来不及,就这么错过了市场机会。这一次,我们从各个论坛里筛选出100个用户,产品上线的第二天早上就得到用户反馈。你看到很多真实的身份,有的是水果店店长,有的是香港内衣设计师,哇,你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用户。你会发现,如果你善待用户,他带给你的好处是超出想象的,他对你的宽容度也是超出想象的。”

截至2011年7月底,MIUI拥有大约50万论坛粉丝,其中活跃用户超过30万,总共有24个国家的粉丝自发地把MIUI升级为当地语言版本,自主刷机量达到100万。

要真正让人与人互联,切入点和载体有了,但还缺少信息交流的有效工具。

其实,从2010年初,小米内部一直有三四个人在做一款通信产品,名为“小米通”。雷军始终不肯放弃这个方向,但他并不知道这个产品的最终形态会是怎么样。一直到2010年11月6日,有人在办公室门口把雷军拦住,给他看了美国刚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名为Kik。这款产品刚刚推出两个月,就获取了300万用户。雷军只看了15分钟,立刻意识到这是个机会。短短一个月后,2010年12月,小米发布了中国第一款模仿Kik的产品米聊安卓版本。2011年4月,米聊又借鉴香港一款名为Talkbox的同类产品,为米聊增加了对讲机功能,用户猛增到100万。

米聊,让雷军互联网做手机的思路最终落地,才真正让群众参与到这场“小米运动”中。雷军说,他要靠米聊来挣钱,他要把米聊做成手机上的Facebook。一旦有一天,MIUI的注册账号和米聊的注册账号绑定了,他就获得了一份多达百万并且可以无限增长的真实客户名录,这里面有姓名、手机号码甚至驾照号码。“这不就是互联网的挣钱办法吗?你说,阿里巴巴一开始挣钱吗?百度一开始挣钱吗?腾讯一开始挣钱吗?都不挣钱。一旦有了大量用户和品牌资源,就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挣钱。”

至此,小米科技的战略布局一点一点慢慢变得清晰:靠小应用启动公司、锻炼团队;靠MIUI掌握独立操作系统,并且提升品牌、积累粉丝;在大量粉丝的基础上推出手机硬件,完成一定量的销售,并且把论坛粉丝转化为手机粉丝;在手机销售增长的基础上,绑定米聊以及更多的手机应用。至此,小米科技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和信息闭环,雷军已经有实力发动群众,来一场“小米革命”了。

2011年8月16日,小米一上市,就引起了轰动,而小米科技在成立的第二年估值即过10亿美金,这既是小米的神话,也是互联网的神话。

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

作为一个投资人,雷军自然是阅人无数。他表示看人看优点,关键在于如何看。他的建议是: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因为每个人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夸大自己的能力或贡献,自觉或者不自觉贬低别人的能力和贡献。“只有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和贡献,也许才是真实的。”

只有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才能真正理解别人。也只有用放大镜看别人,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不了解别人,不能正确认识别人,就不会真正认识自己。认识人的困难在于会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对人做出一个预设,如此一来,想要真实地了解别人就困难了。

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要预设自己的无知。

自己看别人做的一个方案,如果带着自己的标准去看,那只能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会看见那些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放弃自己的标准,顺着别人的思路,才能真正理解别人的方案,然后再用自己的标准评价,才知道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如果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则要放大别人的优点了。因为人会不自觉地抬高自己,或者对自己的想法带有不自觉的固执。在要求自己真正了解别人的思想之前,不要有任何的知道;只有什么都不知道,才能进入别人的思维;也只有进入别人的思路,才能真正的知道;也只有真正的知道,才能正确的评价;只有正确的评价,才能确定自己是接受,还是拒绝。如果要打败自己的固执,就要放大别人的优点,如此才能接受别人,才可能让别人的优点成为自己的。

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是雷军在现实中积累的经验。理想主义青年雷军的创业史起步于IT产业。作为中国最早一批IT创富者,1992年雷军加入了求伯君的团队,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了金山软件的创建。2007年,当金山软件在香港上市时,雷军已经是金山软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在此过程中,雷军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别人优点的努力。从微软和联想那里,雷军学到了不少经验。从市场和客户那里,雷军把理论上的东西细化到最小,就像做软件一样,把程序细化到最小的模块。他在金山的每个员工桌上都放上一个小旗帜,上面写着:“每天,你有多少时间与客户在一起?”他要向市场、向客户学习。从最初在中关村站柜台、守店面,到如今每月去一次我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考察那里最顶尖IT企业。雷军要成为市场策划大师,要成为IT企业管理专家。

只有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才能真正从别人那里学习经验,吸收别人的长处。高高在上者,只能等待着被别人超越。

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其实是一种虚心。

虚心和自满这两个词其实很形象。虚心,也就是空心,只有空心的东西才能容纳。也只有不明白,或者示人以自己不懂或者不很懂,别人才会教你,如果你装作很懂,人就懒得去教训你。不懂装懂就是自满,自满就是还没装上东西,就已经满了,就像一个实心的碗,自然装不上东西。

如同茶杯要想倒满水,就要放得比茶壶低,如果不放低自己的茶碗,永远不会接到水。同样道理,如果不适时放低自己的姿态,就只能在虚高中被人超越。

拿着放大镜寻找别人优点的雷军,这些年下来,收获颇丰。我国台湾地区的所有顶尖公司他都拜访过。他每年都去那里“学习”。他在一家著名企业,看到他们把源程序放在一只巨大的保险柜里,回来后,他也去银行租了保险柜,把金山所有的源程序也保管起来。在另一家企业,他看到一个像是作战室一样的屋子,墙上桌子上都是公司经营的沙盘模拟。他兴奋得不行,一定要拍下来回去好好研究。考察了六天,他拍了6卷胶卷。

他曾经带着金山管理层去美国最知名的一批IT企业考察,学习优秀管理经验。他发现,金山的管理与世界通用软件企业的管理非常接近,他感到非常自豪,他觉得金山基本脱离了软件作坊的概念。

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需要不耻下问。金山在做杀毒软件市场前,他在国外买过趋势公司的繁体字版传记,后来又买了简体版的传记,连续读了四遍,还买了八十本,见到同事就送,并把这本书当“教科书”。

雷军说:“在高速变化的产业,一个人没有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能力,就一定会被淘汰。只有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才能有虚心学习的能力。学习能力最重要的表现是反思总结,一个人,只有不断反思总结,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创建小米科技后,雷军也没有放下他的“放大镜”。

小米手机诞生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只有两种生态:一是高价格高性能,如苹果;二是低价格低性能,如酷派等国产机。魅族手机创始人黄章曾被寄予厚望,他的产品价格和硬件虽好,服务性却差。此时小米以低价、高性能、好服务的姿态进入,抓住了发烧人群。效仿小米者众多,但并未学到MIUI系统的精髓,它像互联网产品一样,随时接收用户反馈并快速更新。

正是因为雷军拿着“放大镜”,不断地发现并借鉴别人的优点,所以才会让小米处于“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境地。“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还让雷军获得了额外的收获。针对目前社会上越来越多人偷奸耍滑的现象,雷军做了一个吃亏是福的阐述。他引述一个身边朋友的话说,注意一下周围的人,大家都喜欢愿意吃亏的人。“我想,和别人合作,假如干活的时候,比谁干得多,分钱的时候,比比谁拿得少,这样的合作一定非常愉快。”在他看来,这个社会不会让一个人永远吃亏下去的,大家都愿意和你合作,你的机会自然比别人多。

乔布斯偏执,雷军平衡;乔布斯自私暴躁,雷军温和,生气只是低头不语;乔布斯认为世界非黑即白,一个人不是精英就是蠢材,一个产品不是奇迹就是垃圾,而雷军不忍心伤害别人。这种性格以及做事特点,让雷军在金山发展当中,虽然遇到过很多外面的冲击、竞争、压力和很多诱惑,但他跟求伯君和张旋龙在中关村做了16年,没吵翻,没分家。

雷军对此解释说:“中关村的企业发展到后期分道扬镳的很多,大家都说中国人不能抱团打天下,我想不管怎么说,金山这一点做得蛮出色的。三个人在合作过程中是不大可能不产生分歧的,有不同的观点,我觉得这个很正常,但是关键问题在于怎么解决这些分歧,怎么处理好大家不同观点之间的矛盾。”每个人都有缺点,要想合作顺利,就要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

在小米发布会现场,乐淘网毕胜、多玩网李学凌、凡客的陈年等一帮互联网明星纷纷摔掉手里的苹果手机,高呼“我们要小米!”为雷军助阵。而小米科技的团队牛人荟萃,豪华大气,这自然也是雷军用放大镜看别人优点的结果。

帮忙绝不添乱

《庄子·逍遥游》中说:“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意思是:厨师虽然不办祭祀用的酒席,主祭的人也不能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庄子对这种做法当然是相当反对的,但有人可能不解:难道帮一下别人,避免产生混乱也不可以?

帮忙,是在别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帮,而不是替别人做。

帮忙如果帮不到好处,只能是添乱。汉宣帝时的丞相丙吉一次外出,遇有人斗殴,其中一人横尸路边。丙吉却不闻不问,驱车而过。恰又遇到一老农赶牛,牛步履蹒跚,气喘吁吁时,丙吉马上停车,让人询问缘由。随从不解:丙吉何以如此轻人重畜?丙吉说:“行人斗殴,有京兆尹等地方官处理即可。而现在是春天,那牛因为天太热而喘息,那今天的天气就不太正常,农事势必会受到影响,如此势必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局势,所以,这件事丞宰相应该管。”

团队需要合作,但合作最重要的是做好份内的事,履行自己的职责,然后有限度地帮助别人。合作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包办一切。必须要清楚,合作的前提是分工,而分工的前提则是权责清晰。

觉得自己出于一片好心去帮助别人,不一定能把事情办好。帮助不当,还可能害人害己害大家。

帮忙绝不添乱,是雷军做天使投资的原则。天使投资是持有小部分股权的投资行为,他不谋求控制,是一种非常放权的投资。在雷军投资的公司中,只有极少数的公司,因为特殊原因,雷军才有一定的控制力,其他公司他一概“不闻不问”。在他投资的所有公司中,他都与创业者约定了几个原则。

第一,不要投票权。雷军的投票权百分之百属于创业者,前提是不要做假账。第二,雷军还告诉那些创业者:“你千万别听我的,如果听我的,做对了是你的功劳,做错了是你的责任,你要独立判断,我要的不是跟班的小兵,我需要的是中国未来知名的企业家。”

不要投票权,雷军主要目的是约束自己的权力;不要创业者听自己的,雷军主要是要约束自己不要乱指挥。雷军可以给创业者提建议,以他的经验来给创业者出主意,但这个主意需要创业者自己决定,他不负责实施。

在这方面,尚品网CEO赵世诚也很有感触。在尚品的商业模式急需调整并且迫切需要融资的时候,雷军给赵世诚发了一封邮件,鼓励赵世诚攻克难关,邮件中还引用了任正非的一句话:“一个好的企业都要经过三次死亡。”这件事对赵世诚触动很深。

赵世诚并非雷军的老友,是通过熟人介绍而认识的。雷军觉得赵世诚可以成事,电商也是他所了解的领域。雷军给赵世诚的底线是“以不关门为原则”,投资人对于创业者往往扮演施压者的角色,但是雷军会给创业者减压。“雷军还教给我一个小的管理技巧,可以提高效率。比如,一周的会最好集中在一天全部开完;在管理上按事情重要程度排序,只抓最重要的前三件事。”赵世诚说。

作为业内大佬,雷军会为创业者提供一些人脉。2010年3月,李学凌和赵世诚同时收到雷军的邮件,邀请他们进入亚杰商会,那时雷军是亚杰商会的董事。“这两年尚品融资的关系大部分来自于亚杰商会,从某种意义上,他投资不光投钱,还投资人脉。”赵世诚说。

作为天使投资人,在面对所投公司创始人内部矛盾的时候,往往要扮演终结者的角色,但雷军有一个原则:只支持老大。“只要老大不犯原则性错误,不违法,不偷税漏税,不卷钱跑了,我就旗帜鲜明地只支持老大。”雷军说,即便老大是错的,雷军也毫无保留地支持老大,“如果老大要干掉老二,那就干掉,好合好散,我是绝对不会搅进去,不添乱。”

雷军非常看重让创业者的拥有感,所以,雷军给创业者的是百分百的信任。

雷军只要投了钱,一切就都听创业者的。对的听,错的也听。雷军对此的解释是:“创业者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错误才磨炼出来的,有时候你不让他犯错他怎么可能成长?所以反正我的经验就是,如果要犯错早点犯错没关系,我们自己每一个人也是这么成长的。”

在雷军看来,创业者才是主角,投资者只是配角。雷军在接受《创业邦》采访的时候,不止一次强调这个观点。细数国内知名天使投资人,雷军是极少数身兼创业者和天使的双重身份,创业者雷军不喜欢身处神坛,不愿意被称作创业导师。“都是朋友之间帮忙,把我当成一个热心的大婶好了。”雷军说。

关于雷军的这个姿态,他与毕胜的关系最具有说服力。

毕胜是百度的前销售总监,作为元老跟着李彦宏从创业到百度上市,在本该最志得意满的时候,却因父母病重,需要尽孝,而不得不从百度离开。后来,毕胜找到雷军,说了自己想创业的打算,雷军建议他做电子商务。

做搜索出身的毕胜对电商知之甚少,自然心里打鼓。雷军对他说:“你下功夫做两年就能及格。”就这样,门外汉毕胜走上了电子商务之路,接下来卖什么成了摆在眼前最直接的问题,毕胜喜欢喝红酒,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打算卖红酒,雷军则从运输等角度帮他分析会面临的挑战,红酒最终没做。

雷军投资让毕胜做了乐淘网,乐淘网卖了1年的玩具,在第8个月的时候,毕胜觉得这个方向做不下去了。首先,真正上网的人都是家长,而买玩具的决策者是孩子,但是孩子并没有支付能力。其次,中国盗版玩具太多,正版玩具卖不动。于是他没和雷军商量就改卖鞋了。

事实是,雷军在得知乐淘卖鞋以后,并没有责怪毕胜,而是让他坚持下去。“毕胜要干什么都是他自己决定的,玩具他卖不起来,他要卖鞋,那就卖鞋。”雷军说。

后来,毕胜觉得卖鞋也不赚钱。于是找到雷军,说自己还要再改变方向。雷军还是尊重了毕胜的意见。

毕胜说,有一次,他到雷军的办公室,发现有一屋子的小鸟鞋(乐淘和愤怒的小鸟合作推出),还有凡客的衬衫,雷军已经买了不下100双的小鸟鞋送人。雷军总是偷偷地在乐淘上买鞋,来检验乐淘的服务水平。“雷军曾经跟我反映,他买同一双鞋,问不同的客服,回答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我们的系统里没有流转单转接,于是我们马上开发这个系统。”毕胜说。“做天使投资必须放弃控制,除了放弃股权的控制,还要放弃心态上的控制。”雷军说。早期雷军投资的项目会参与团队运作,因为他投的都是自己的朋友。比如毕胜,乐淘是他的第一次独自创业,并且对电商不太了解,事无巨细,雷军都会很关心。“网站刚开始第一年,他甚至教我什么样的图片,怎么拍摄会更迎合用户,还经常凌晨两、三点钟给我打电话,跟我说网站有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怎么选品。”毕胜说。“他们刚刚创业,什么都没有,天天找你帮忙,让你出点子,这是我能提供的价值,毕竟我创业干了这么多年,遇到的事情多,经验也多,可以带去的价值多。”雷军说。

能给别人投资是一种能力,能管控自己的控制欲是一种境界。显然,雷军是那种既有能力又有境界的投资人。

拉“牛人”入伙

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成就,不是看他自己的事做得多好,业务谈得多棒,而是看他周围聚集了多少牛人。

牛人自然很牛,但能驾驭牛人,把牛人捏合在一起,共同做事的人,才真正的“大牛”。

雷军是牛人,这点看其小米科技的豪华团队就知道。在雷军7个人的创始团队中,除雷军外,林斌当初是谷歌研究院的副院长,洪锋是谷歌高级工程师,黄江吉是微软工程院首席工程师,黎万强是金山软件人机交互设计总监、金山词霸总经理,周光平是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总工程师,而刘德是顶级设计院校Art Center毕业的工业设计师。

即使是普通的员工,也个个都是原来企业的精英。用雷军的话说:“小米是全中国进入门槛最高的公司。”员工平均年龄30岁,几乎没有应届毕业生,履历表上的名字全都光鲜得要命,其中有一半人来自谷歌、微软和金山。小米位于卷石天地大厦的办公室挤满了人,以至于在刚刚从中关村搬到望京后不久,公司又赶紧在798租下了新的办公室,准备搬一部分过去。

小米手机在某种程度上是雷军的“终极梦想”,要让这个梦想丰满起来,必须要有一个杰出的团队,为了打造这个团队,雷军可没少动心思。

2009年10月,雷军向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的林斌发出合伙创业的邀请。林斌,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前副院长、工程总监、谷歌全球技术总监,曾全权负责谷歌在中国的移动搜索与服务的团队组建与工程研发工作。雷军和林斌聊天时,林斌透露说:“我想出来自己创业了,做一个互联网音乐的项目,你看怎么样?”

雷军听后大喜,对林斌说:“别做音乐了,音乐我们投点钱,别人干就可以了,没意思。咱们一起做点更大的事情吧!”就这样,林斌第一个登上了雷军的小米战船。

黎万强加入小米团队,就有点顺风顺水了。黎万强2000年大学一毕业就加盟了金山软件,历任金山软件的人机交互设计总监、设计中心总监和金山词霸事业部总经理。和雷军10余年的共事关系让他们的私交非常好。2009年底,黎万强决定辞职离开金山,他找到已经是亦师亦友的老领导雷军,告诉雷军说他要去做商业摄影,自己创业了:“你觉得我这个创业方向怎么样?”

雷军说:“我这里也有个方向,要不你来跟我一起干?”

黎万强说道:“没问题。”

雷军反问黎万强一句:“你知道我要干什么吗,你就这么答应了?”

黎万强说:“你要做手机。”

雷军笑了。黎万强就这样加入了小米的团队。

万事开头难,建立一个团队尤其如此,最开始的几个人最为关键。但只要有了开始,就可以利用每个人的朋友圈子,滚雪球式的扩展了。

林斌曾经和黄江吉在微软是同事。黄江吉,不到30岁就成为微软工程院的首席工程师。林斌把黄江吉介绍给了雷军。

当时雷军和林斌两个人一起拉着黄江吉聊天。雷军丝毫没提创业的事儿,就是和他一起聊各种电子产品,从手机到电脑,从iPod到电纸书。三个人一聊就是几个小时,黄江吉已经能够判断出,对面坐的两个人是要做点什么事情的,虽然还不知道他们具体要做什么,但是在临走之时,黄江吉说:“我先走了,反正你们要做的事情,算上我一份!”

洪锋,上海人,前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对于洪峰,用雷军的原话就是:“你接触他你会压力很大,他没有表情,他随便你说,你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但他是一个很绝顶聪明的人。”

洪锋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计算机,通过编写程序来解决实际问题。洪锋最令人惊奇的经历就是他在谷歌用20%的业余时间,和几个人一起做了谷歌3D街景的原型。洪锋在美国谷歌的时候,是高级工程师。后来洪锋回到中国,在中国谷歌,他又是第一产品经理。他所主持开发的谷歌音乐,成为中国谷歌为数不多的饱受赞誉的产品。

雷军想要见见洪锋,算是面试吧。但是没想到,洪锋准备了上百个问题来问雷军,越问越细致,越问越难:你有硬件团队吗?你认识运营商吗?你能搞到屏吗?雷军的答案都是无。

末了,洪锋说:“这件事情够好玩,梦想足够大。或者说你可以说这件事情足够不靠谱,因为它太疯狂了,你觉得这个事情从逻辑上是靠谱的,但是从规模上和疯狂程度上来说是绝对的不靠谱。这很有挑战性,我决定来挑战一下。”

本来,刘德并不在雷军的人才规划体系里面。雷军不认识刘德这样的人,而且,雷军甚至认为他根本请不起刘德这样的人才。

然而凑巧的是,洪锋的太太认识刘德的太太,洪锋认识雷军之后就想到了刘德这个ArtCenter毕业的牛人。当时刘德在美国过着悠哉悠哉的中产生活,安逸的不得了。2010年5月,因为回中国办事而到北京的刘德,抽空来到了当时在北京北四环边上银谷中心大厦的小米公司,见到了雷军、黎万强,和后来才正式加入小米的林斌和黄江吉,大家从下午4点一直聊到12点。

聊完之后,刘德说:“这事儿挺好,我又能帮上你什么呢?”而雷军说:“我们想拉你入伙。”但是对于刘德来说,如果和雷军共同创业做小米,意味着刘德要放弃他在美国开办的公司、在美国的舒适生活,现在的一切正常生活轨迹都要放弃,而小米这个事情,也只是有可能成功而已。

不过当刘德回到美国后,他开始仔细思考这个机会。“这么多年来我都是自己干的,非常累,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团队。”刘德说,“我非常愿意加入这个团队,因为找到一个好Team(团队)太难了!”

第二次来北京时,刘德主动给雷军打了电话,双方再次沟通。最终“小米选择了刘德,刘德选择了小米,这是一个双向选择。”雷军说。

2010年夏天,雷军和林斌见了100多个手机行业的研发人员,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负责人,两人陷入崩溃状态。

这个人很关键,也很难找。

有一天,林斌在名单上划名字,问雷军,要不要见见周博士。他说的是周光平,曾任美国摩托罗拉总部核心项目组核心专家工程师、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主持研发过明A1200和V3中国版机型。当时,周光平已经从摩托罗拉离职,在戴尔工作不满一年。雷军和林斌都觉得希望不大,不过,最后约见的结果却让他们喜出望外。2010年10月8日,周光平正式入职小米。

这群有钱的精英很快就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小米科技创办半年后,推出了米聊这款成功的产品。这个跨平台、跨运营商的手机端短信工具一推出后就大受欢迎,并帮助小米累积起大量用户,上线半年注册用户就超过了200万人。

这帮子牛人,真的办了一件“牛事”。

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敌人弄得少少的

雷军说:“商业上的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像毛主席讲的,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敌人弄得少少的。过去几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人若无名便可专心练剑,所以尽可能不参加会议,认认真真做东西。对我们这么小的公司最重要的是广泛结盟,以开放心态来合作。”“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雷军想“专心练剑”,但练出名堂来了,各路朋友和仇家也就找上门来了。

人红是非多,产品红了,是非也多。小米自从问世以来,围绕着小米的褒贬之声就没有停止过。

在小米手机的发布会上,从外表穿着到手势动作,从PPT设计到发布会布置,那天的雷军都像极了他的偶像乔布斯。但这也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因为任何在中国试图效仿乔布斯的人都会遭到同行及网友的无情嘲笑。小米手机的高调发布和雷军对乔布斯的效仿让很多人找到了攻击的目标。雷军回忆说,从那以后,“每个小问题都会被不断放大”。“掉漆门”是小米手机遇到的第一个麻烦,雷军谈到这件事时很无奈,“我用钥匙抠都抠不掉,也不知道那个手机是怎么掉漆的,也许那个用户自己都不清楚”。他还掏出自己的小米手机,亲自给人展示后背掉漆的位置。然而,这个“或许的特例”却在微博上不断转发,从而引起了巨大的关注,最后小米不得不就此发表声明。随后还传出了小米手机容易死机、后盖不严等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雷军有点始料不及。在雷军来看,小米的目标是做一款真正出色的智能手机,他也希望社会能够给刚刚上路的小米手机一些宽容和改进的空间。但过于成功的发布让用户对小米手机抱有非常高的期望,从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雷军把这种压力当成了动力,甚至还把这些负面看作是一种激励,从而进一步改进产品。“中国消费者太需要一款出色的国产智能手机。”雷军说。

互联网是非常开放的平台,它最大的优势是大家可以畅所欲言,雷军在不同声音面前保持了平常心,批评得对的,他们会采纳,如果不认同,雷军也要求同事不要在网上开骂,即便是那些别有用心的水军在里面抹黑。

不要得罪君子,因为君子没有必要得罪。更不要得罪小人,因为一旦得罪小人,他会上下其手、无所不至地报复自己。

总之一句话,除非不得已,不要轻易得罪人。朋友可以不交,但人不要得罪。

与消费者做朋友,这是最关键的。在雷军看来,只要把事情做好,消费者就一定能认可。事实也证明,小米卖了那么多手机,基本不打广告,也没有渠道,如果口碑不好,这个公司早就死了一万遍了。把产品做好,与消费者做朋友,不树敌,这是雷军及其小米成功的关键。

小米公司的企业思想是不树敌或者少树敌,但是避免不了在某些具体业务上跟同行有一些竞争,即便面对这些避免不了的竞争,雷军及小米也尽量采取“化敌为友”的策略。处理与腾讯的关系就是一个典型。雷军说:“我们没有把腾讯视为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我想这是第一个要跟你表达的。QQ空间有非常多千元机潜在客户,它比别的平台可能更适合红米的定位,所以我们选定了QQ空间。当然和QQ空间合作下来,我想把他们也吓了一跳,火到大家无法想象。所以我们做了一款好产品,也定了一个好价钱,中国移动和腾讯都愿意支持,我觉得这个产品应该还会挺火的。”

在雷军看来,朋友的多少决定着事业是否顺利。

雷军曾经对创业者建议说:“平时就要交朋友,平时你要有足够多的朋友。当你真想创业的时候就很容易找到钱。平时不烧香,没用。因为没有人的钱是轻轻松松随随便便就来的,我们的钱也是血汗钱。很多人说你为什么不给我投资?因为这是我的钱,我可以投给他,也可以投给你。但我为什么一定要投给你呢?”

雷军不仅这么说,而且这么做。雷军很少看在会场上递的方案。在投资很多项目的时候,雷军都不知道这个公司要做什么,这个人干什么,他就是支持一把。

雷军对此进一步解释:熟人介绍之所以更易成功。因为创业者的诚信是投资的前提,无论花多长时间和创业者沟通,都很难一下子建立彼此足够的信任。天使投资人由于是个人行为,投资前没有能力做足够的尽职调查,投资后基本不参与管理,这样对诚信的要求就更高了。熟人的介绍,相当于是对创业者诚信的担保。盲目寄送项目书,得到投资的难度会高很多。

但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想跟人成为朋友,就一定能成为朋友的。遇到那种纠缠不休的该怎么办呢?

其实古人早就教给了我们很好的办法,那就是“敬而远之”。“敬而远之”这句话很妙,与“惹不起,躲得起”异曲同工。有些人见了之后要绕着走,不要招惹,更不要得罪。

躲是一个妙招。除了躲之外,还要学会忍,而忍则是另一番功夫,不仅对那些看不惯、惹不起的人要忍,而且对那些看不惯、惹得起的人,也要适当的忍。不要得理不饶人,更不要为图一时口舌之快,而轻易得罪跟自己站在一起的人。

雷军在接受很多采访的时候,一直巧妙地回避着一个名字: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即便话题多次提到周鸿祎,雷军总是避而不谈。

知情的人说,这是雷军不想给自己惹麻烦。雷军和周鸿祎都来自湖北,雷军生于1969年,比周鸿祎大一岁。两个人曾经是好朋友。2008年之后,周鸿祎和雷军的关系开始有些小摩擦,主要是因为金山和360的业务竞争。进入到2010年,两人关系开始恶化——2010年,雷军创办小米手机;几个月后,周鸿祎和马化腾爆发“3Q大战”,周鸿祎认定雷军扮演了向马化腾煽风点火的角色。2011年,腾讯战略入股金山软件,雷军接替退休的求伯君重新担任金山软件董事长,二人彻底交恶。

小米手机发布后的数月时间,雷军和小米手机数次在微博上遭到炮轰,惹来麻烦的事件包括了“对iPhone4S感到失望”、076“等待乔布斯去世”以及“乔布斯逝世不当言论”等,而向来直言不讳的周鸿祎则是最有影响力的批评者之一。

雷军对此虽然也进行了回击,但相对克制。

当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敌人弄得少少的”这个策略的正确,曾经的朋友成了敌人之后,会惹来多少麻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