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01:09:15

点击下载

作者:王舒迟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谚语

谚语试读:

第一部分

开卷有益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的时候,并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赵匡胤就去世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宋太宗当上皇帝后,才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弘扬传统文化。当时,经过几十年的战火,各种文化典籍的损毁都比较严重。宋太宗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整理古籍,对散落在民间的古代文化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太平兴国年间,官府收集大量古代文化资料,编纂了《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这三大部书。这三部书内容丰富,所涉知识非常广泛,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太平御览》所引用的古书中的大部分现在都已经无法看到了。所以,说《太平御览》是我国北宋以前文化知识的总汇一点也不过分。《太平御览》原名《太平一览》,编成后,宋太宗对它非常喜爱,计划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太平一览》因此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

但是,当时国家刚刚完成统一,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他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不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只能在空暇的时间补读。臣子们担心他读书读得时间太久会影响身体健康,就劝他多注意休息,不要读书读得太辛劳。宋太宗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意思是说:只要翻开书卷来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并不觉得疲劳。

头悬梁,锥刺股

苏秦,战国时洛阳人,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之一。

苏秦先是跟着鬼谷子先生在山上学艺,学成后就回到了洛阳。苏秦很想有所作为,在弟弟苏厉的劝说下,他打算去求见周天子。但是,苏秦出身农家,又无人举荐,奔忙了一年多也没有见到周天子。

苏秦落寞地回到家中,变卖家产得了黄金百镒,买了车马和华丽的衣服,周游列国去了。这样东奔西跑了几年,苏秦依然没有求得一官半职。最后,苏秦的钱全花光了,车马和衣服也卖的卖、破的破,他只好挑着铺盖卷走路回了家。

苏秦趿拉着草鞋,挑着副破担子,十分狼狈地回到家。看到苏秦这副模样,他的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苏秦的妻子正坐在织布机上织布,她连头也没抬起一下,好像根本没有看到他一样。苏秦只好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却推脱说没有柴,扭身走开了。家里人的态度让苏秦受了极大的刺激,他立志一定要成就一番事业。

苏秦下山时,鬼谷子先生曾传给他一部《阴符经》,并对他说:“如果下山后得不到重用,就好好研读这本书。”从此,苏秦把自己关在家中不分昼夜地研读《阴符经》。读书读到夜深时难免又累又困,为了提神,苏秦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这常常使大腿受伤,但却会让人马上就精神抖擞。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苏秦终于读透了《阴符经》,再结合以前游历中对各国风土人情的了解,天下大势就都在他的头脑之中了。

当时,各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秦国仗着国势强盛,不断发兵进攻邻国,疆域扩大了不少。面对日益强大的秦国,其他六国都很害怕。苏秦游说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秦国,这就是“合纵”的战略。 六国接受了苏秦的建议,订立了“合纵联盟”,共同拜苏秦为相。苏秦挂了六国的相印,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

一次,苏秦途经洛阳,周王在郊外大摆宴席迎接他。苏秦的父母、弟弟、妻子、嫂子也都跪在地上迎接他,根本不敢抬头看他。苏秦取笑嫂子说:“以前您不肯为我做饭,现在怎么对我这么恭敬呢?”嫂子说:“您现在地位高又很有钱,我不敢不敬重啊。”苏秦十分感慨地说:“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我今天才知道,富贵是不能少的啊。”

后来,苏秦不但为家里修建了深宅大院,还把自己的学问教给了弟弟苏代和苏厉。在苏秦的教授下,苏代和苏厉也都成了显赫一时的人物。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非常勤奋好学,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读书读得时间长了,又得不到及时休息,难免会疲倦。孙敬一心想多读书,不舍得花时间休息,时间久了,他困倦得直打瞌睡。于是,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另一头拴住自己的头发。这样,只要他一低头打瞌睡,绳子就会牵扯头发,把头皮扯痛,他马上也就清醒了。

这就是孙街头悬梁刻苦学习的故事。

后来,人们把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总结为“头悬梁,锥刺股”这句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唐朝的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许多诗作被人们传诵至今,成为千古绝唱。

李白并不是生来就有生花妙笔、满腹才华的。相传,他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贪玩的孩子。李白出生于一个富商之家,从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小时候,他因读的书内容深奥,一时读不懂,觉得枯燥无味,就不愿好好学习,经常逃学出去玩。

这天,小李白又从私塾中逃学出来玩耍。他看见一位老婆婆坐在矮凳上,手里拿着一根很粗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老婆婆的神情很专注,根本没有注意到在自己身边蹲下的小李白。

小李白不明白老婆婆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婆婆,您磨这个大铁棒做什么用呀?”“我在磨针。”老婆婆头也没抬地简单回答了小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磨针?”小李白想不明白,老婆婆手里磨着的分明是一根很粗的铁棒,怎么会是针呢?他忍不住又问:“老婆婆,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在磨的却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

老婆婆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粗铁棒磨成小细针啊。”“什么?”小李白更加迷惑不解。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怎么可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抬起头来,慈祥地望着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当然是很困难的。可是,我只要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小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婆婆的话后,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道理,心想:“对呀!只要有恒心,每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成的。读书也是如此。我现在虽然有读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天天读,总有一天会读懂的。”想到这里,小李白深感惭愧,拔腿便往私塾跑。

经过刻苦的学习,李白终于成了令世人敬仰的“诗仙”。孟轲成儒,赖母三迁

孟子,名轲,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

孟子从小丧父,全家的生活就靠母亲一人日夜纺纱织布维持。父亲在世时为孟子取名“轲”,就是希望他长大后能勇于承担社会的责任。孟子的母亲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为了实现丈夫的遗愿,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读书上进,期盼他早日成才。

孟子很小的时候,他家住得距离墓地很近,经常有穿着孝服的出殡送葬队伍从门前经过。送葬的人们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然后挖开墓穴,把棺材埋入穴中。小孟子非常喜欢玩耍,他常常模仿那些送葬人的动作,兴致勃勃地用树枝挖开地面,然后把一根小树枝当做死人埋进去。孟母看到小孟子天天玩抬棺材、埋死人的游戏,觉得居住环境不利于儿子成才,决定搬家。

母亲带着小孟子把家搬到了集镇上。这里很繁华,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来往往。置身这样的闹市里,小孟子觉得又新奇又好玩。他很快就跟镇上的其他孩子混熟了,每天和他们凑在一起,学着集镇上的人们玩一些做生意的游戏。开始时,他们学着小贩讨价还价、大声吆喝,后来又学着屠户杀猪宰羊。孟母觉得这里也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场所,住了半年后决定再次搬家。

再次搬家后,小孟子新家的隔壁就是学堂。这里每天来来往往的都是上学的孩子和授课的老师,他们进进出出都显得彬彬有礼。学堂里那抑扬顿挫的琅琅读书声就像唱歌一样,小孟子很快就被吸引住了。他常常去学堂里跟着读书和演习礼仪,模仿得惟妙惟肖。看到小孟子的变化,孟母很高兴,认为这次选择的生活环境非常好,是一个理想的地方。她把小孟子也送进了学堂,让他跟着先生读书。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小孟子开始逃学了。孟母知道后非常伤心。等小孟子玩够了回到家,孟母问他:“你最近书读得怎么样?”小孟子说:“还不错。”孟母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不成器的东西,逃了学还有脸撒谎骗人。你真是太没有出息了!”说着,孟母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拆了下来,抄起一把剪刀就剪。“哗”的一声,梭子全部都被剪断了。

小孟子吓得愣住了,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孟母把剪刀一扔,厉声说:“断了梭子的织布机再也织不成布了。你如果不好好读书,就好比这断了梭子的织布机,永远成不了才。”

这一次,小孟子的心真正被震动了。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下决心从此专心读书。

小孟子天资聪颖,又学习得非常努力,他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一字值千金

王勃是初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与当时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后人合称“初唐四杰”,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一年,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刚修完滕王阁,要在重阳日这天在此大宴宾客。阎都督早就听说过王勃的大名,知道他恰经此地后,就邀他也来参加宴会。

阎都督此次宴客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他让女婿将事先写好的一篇序文背熟,准备让他在宴会上假装是席间即兴作的,书写出来给大家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在座的名流为这次宴会作序。大家心里对阎都督的目的一清二楚,于是纷纷推辞不写。等大家推到王勃身边时,他竟然毫不犹豫地接过了纸笔,并且当众挥笔写了起来。阎都督感觉很没有面子,愤然离席去了帐后,吩咐人看王勃写一句报给他一句。当王勃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都督终于佩服地说:“他真是个天才呀!”

王勃在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后,又写了序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幕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自流。

王勃故意在诗中最后一句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及诗呈给阎都督便起身告辞了。

阎都督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自己的赞美之词,忽然发现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觉得很奇怪。这时,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起各自的意见。有人认为那一定是个“水”字,有人说应该是个“独”字。阎都督听了大家的议论,觉得哪个字都差了那么一点韵味,不能让人十分满意。他想:“也许只有王勃本人才知道什么字最恰当吧。”于是,他命人快马加鞭去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这个字补上。

阎都督派的人追到王勃一行后,王勃的随从说:“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急速返回,将这句话转告给了阎都督。阎都督心里暗想:“这分明是在敲诈我,真是太可气了!”但转念又想:“怎么说我也不能让这一个字空着,不如就给他一千两银子,这样我也落下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

阎都督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领一众文人学士赶到了王勃的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说:“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你看我我看你,不明白王勃的意思。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呢?”王勃笑了笑说:“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时大家才明白过来,都一致称“妙”。阎都督也十分佩服地说:“不愧是当今奇才。一字千金,值!”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作为宋朝宰相,他一直在幕后为君主出谋划策。他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命。

通过陈桥兵变登上皇位后,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整日担心:“我是各位将领拥立为皇帝的,如果有一天又有一人被拥立为皇帝,那么我该怎么办呢?如何保证我大宋社稷长久,江山万古一统呢?”赵普向他建议:“陛下,以往天下混乱主要是因为许多将领手中兵权太重。只要剥夺了他们的兵权,我大宋江山就可以稳固万年。”宋太祖听后,连连称“是”。随后,在赵普的策划下,宋太祖通过 “杯酒释兵权”使高级将领们自动交出了兵权。接着,赵普又向宋太祖提出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宋太祖依计逐步消除周边的小国,使宋朝基本上统一了全国,并把地方的财税权收归到中央。到此为止,宋朝结束了五代以来小国林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百姓们开始过上比较安定的日子。赵普也因此成为宋朝初年的著名宰相。宋太宗即位后,赵普依然很受信任。

赵普虽然能谋善断,但早年读书不多,与朝廷里的其他文臣比起来,学问要相差很多。宋太祖常常劝他多读书。于是,赵普每次一回家就关上房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来读。后来,家里的仆人发现赵普的书箱里仅仅放着一本《论语》,可见他每天都在读同一本书。这件事很快就在朝野上下传扬开来,宋太宗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常被作为儿童发蒙时的读物。

有一天,宋太宗问赵普:“听说赵爱卿每天都在读的只不过是《论语》而已,这是真的吗?”听到宋太宗的询问,赵普不慌不忙地回答:“一点也没有错。微臣过去靠着半部《论语》帮太祖打下了天下,现在打算靠另外的半部《论语》帮您治理天下。”赵普的话既说出了自己帮宋太祖打下天下的功绩,又表明了对帮助宋太宗治理好天下的信心,打消了宋太宗心中对他的才能的怀疑。此后,宋太宗更加信任赵普了,“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也流行开来。

A

爱徒如子,尊师如父。

爱在心里,狠在面皮。

B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半部《论语》治天下。

棒打出孝子,娇惯养逆儿。

兵到战时方知穷,书到用时方恨少。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不经一师,不长一艺。

不怕读书难,就怕心不专。

不怕练不成,就怕心不恒。

不怕人老学得少,就怕人老老不学。

不怕学得慢,就怕断了线。

不怕有心学不好,单怕无心不求学。

不听老师言,知识不周全。

不学自以为足,越学越不知足。

C

财富不是知识,知识却是财富。

采过百花酿香蜜,访过万家成行家。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晨不早起误一日,幼不勤学误一生。

宠狗上灶,宠子不孝。

春耕不好害一春,教儿不好的一生。

慈父育孝子,严师出高徒。

D

大厦一砖一瓦盖起,知识一点一滴积累。

刀不快,石上磨;人不会,以上学。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读不尽的世间书,走不完的天下路。

读书不离口,写字不离手。

读书不想,隔靴搔痒。

读书不知意,等于嚼树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全靠自用功,先生不过引路人。

读书须用心,一字值千金。

读书要三到:心到,口到,眼到。

赌钱众人骂,读书人人夸。

多从一家师,多懂一家艺。

多问不吃亏,多思出上策。

E

儿时练功易,老来学艺难。

G

钢淬火才硬,树剪枝才正。

功夫不负有心人。

鼓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过山要有好向导,高徒本是严师教。

H

海水舀不尽,知识学不完。

海洋深处鱼儿大,书海深处学问多。

海有底,山有顶,学问无止境。

寒门出才子,高山出俊鸟。

好花不浇不盛开,小树不修不成材。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书不厌百回读。

好树也要勤打杈,好苗也得勤浇水。

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

好学之人如禾稻,不学之人如蒿草。

花开在春天,学习在少年。

黄金不打难成器,宝剑钝时也要磨。

黄金贵有价,知识无价宝。

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J

基础不打牢,学问攀不高。

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家有万金,不如藏书万卷。

见者易,学者难。

教人教心,浇花浇根。

金不炼,不知其坚;檀不焚,不知其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精益求精,艺无止境。

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井要淘,人要教。

镜子越擦越明,脑子越用越灵。

K

开卷有益。

看新书如穿新衣,温旧书如逢旧友。

苦读书胸中有宝,勤作文笔下生花。

L

良书即良友,始终不可离。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留心处处皆学问。

M

没有生而知之,只有学而知之。

孟轲成儒,赖母三迁。

N

鸟靠翅膀兽靠腿,人靠知识鱼靠水。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学问。

鸟随凤凰鸣声好,人投名师步步高。

宁可学来备用,不叫用时来学。

牛马不驯不上套,人不学习不入窍。

P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Q

千般容易学,一窍最难通。

千锤成利器,百炼成纯钢。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勤学苦练,硕果累累; 虚度光阴,两手空空。

清晨不起误一天,少年不学误一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成于水而寒于水。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R

燃烛求明,读书求理。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人有凌云志,不学不成事。

若要精,人前听;若要会,先受罪。

S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三分靠师教,七分靠己学。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山外青山楼外楼,学习永远没尽头。

射箭靠强弓,育人靠园丁。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失败得教训,成功获经验。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事事学而会,不是生来会。

事虽小,不做不成; 子虽贤,不教不明。

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书读百遍不嫌多,遍遍都有新收获。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树小扶直易,树大扶直难。

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T

贪多嚼不烂,蛋多孵不匀。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头悬梁,锥刺股。

土地贵在耕种,知识贵在运用。

W

温故而知新。

文似看山喜不平。

X

小树要修,小孩要管。

心记不如墨记,强记不如善悟。

修树趁小,教子趁早。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

学林探路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困。

学如顶风船,不进退下滩。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问勤中得,巧自熟中生。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攀高峰。

学习贵在恒,无韧业不成。

学习没计划,盲人骑瞎马。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Y

言传不如身教。

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

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要通古今事,须读五车书。

要学惊人艺,须下苦工夫。

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一人知识有限,天下义理无穷。

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愚者积累财富,智者积累知识。

欲求真学问,须下苦功夫。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Z

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子教育要从小。

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知识比财富更可贵,无知比贫穷更可怕。

知识好比池中水,日旬月年长积累。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是头上的花环, 财富是颈上的枷锁。

知识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学习。

知识正像沙下泉,掘得越深水越甜。

只靠胳膊胜一人,依靠知识胜千军。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致学全凭自用心,先生不过引路人。

种田不好误一年,读书不好误一生。

种田不离田头,读书不离案头。

第二部分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从前,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

后来,吴成的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了,吴成也老了。临终时,吴成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把一块写着“勤俭”两个字的横匾交给他们,并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冻挨饿,就要照这两个字去做。”

吴成去世后,老大老二兄弟俩分了家。分家时,两人将匾一锯为二,老大分得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半块匾恭恭敬敬地高悬在家中,严格按照老父亲留下的“勤”字要求自己,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里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过日子却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吃了两口的白面馒头甩手扔掉,家里的余粮越来越少。

老二分得半块匾后,把“俭”字当做老父亲留下的“神谕”供放在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了九霄云外。他不愿意干又脏又累的农活,每年收获的粮食总是寥寥无几。虽然一家人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但因为收成有限,日子过得渐渐难以为继。

这一年遇上大旱,因为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所以两家人只能饿肚子。他俩都认为自己按老父亲临终的要求做了,日子却过得与老父亲在世时没法比,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扔在了地上。 就在这时,两张纸条突然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捡起纸条一看,只见一张上面写着:“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另一张上写着:“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兄弟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勤”和“俭”是不能分家的,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明白了道理后,兄弟俩各自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大门上,用来提醒自己并告诫妻儿。从此以后,兄弟两家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渐渐地和老父亲在世时一样美满了。

汉文帝节俭治天下

公元前180年,刘恒做了皇帝,他便是汉文帝。汉文帝是中国封建历史中少有的贤圣君主,他仁爱的内心和俭朴的品质尤其值得人们赞扬。

汉文帝是一个非常注意节俭的皇帝。他在位二十三年中,宫室、园林、服饰、车驾等都没有增加。他平时穿的都是粗丝衣服,他宠爱的慎夫人也不穿长得拖地的衣服。

据说汉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台,可是听工匠说造价达上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生活水平人家的资产后,便放弃了。

建造自己的陵墓霸陵时,汉文帝规定: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要巧妙利用山川地势建造,不再另外兴建高大的坟。汉文帝去世前还留有遗诏:“我死后,一定要俭葬,霸陵周围的山川河流都保持原貌,不许改变。后宫的妃嫔,从夫人以下都送回娘家……”

在汉文帝所有的节俭故事中,最有名的是“书囊为帏”的故事。

旧时大臣给皇帝上书,用的是布帛包囊,通称书囊。汉文帝舍不得丢掉那些书囊,将它们积存起来。日子久了,书囊越积越多。汉文帝提议用这些书囊做一面帏帐。帏帐做成了,五颜六色,不伦不类。汉文帝却把它挂在自己的床上。有的大臣说:“皇上您这样做有失体面。”汉文帝却说:“这一丝一缕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把它们做成帏帐,既节省了财物,又教育人俭朴,一举两得。”

经过文帝、景帝两代帝王的节俭治国,到汉武帝时,国家终于富强了。隋炀帝奢靡失天下

当上皇帝没几天,隋炀帝杨广就开始大兴土木、游玩享乐。

都城长安的建筑宏伟,设施完备,杨广却嫌它不够气派,征调了两百万人重建东都洛阳,要求其豪华程度要胜过长安。洛阳城建好后,杨广又在西郊兴建西苑,面积达三百平方公里,内有人工湖和连绵不断的人工山。他还建了直通洛水的小运河,又在小运河两岸建了十六处离宫。

为了便于出外游玩享乐,杨广下令赶造龙舟。经过工匠们的艰苦赶造,龙舟终于造好了,杨广开始出游全国。每次出游,杨广都要大搞排场,大肆铺张。

杨广游扬州时,他与妃子们乘坐超豪华巨型龙舟,随从者则分乘五千余艘各种名号的彩船,船队首尾达两百多里。为杨广所乘的龙舟拉纤的纤夫有八万余人,在运河两岸为其护驾的骑兵更是多达数十万!杨广还下令在洛阳建了一座可容纳十余万人的特大剧场,让万余名演员出场表演。

杨广好大喜功,仓促进行了几次征伐高丽的战争。在征伐高丽的过程中,他强迫大批工匠泡在齐腰深的海水里日夜造船,许多工匠因此腰腿生蛆,浮尸海面;为了运输队资,他将民间的马牛车船征调一空,令数百万人疲于奔命。

杨广的生活如此奢靡,加上他长期横征暴敛,终于激起民怨沸腾,各地都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

618年,杨广被暴动的士兵杀死,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地不勤不长粮,人不勤饿断肠

很久以前,终南山下住着一个老农,他辛辛苦苦一辈子,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老农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二儿子过惯了懒散日子,做什么事情都想投机取巧。

这年冬天,老农病倒了,感觉自己快要死了,就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一辈子勤俭持家,没攒下什么大产业,只留下十亩地给你们。我死之后,你们兄弟俩把家分了。分家后,你们仍要互相照顾,兄爱弟敬,好好过日子。”几天后,老农去世了。

埋葬了老父亲后,兄弟俩开始分家。弟弟跟哥哥说:“哥哥,我家孩子还小,媳妇也帮不上忙,村边的地就给我吧,河边的地给你。”村边的地是一块肥田,河边的地是一块薄田,肥田一年的粮食产量抵得上薄田两年的粮食产量。哥哥牢记老父亲的教训,一心要好好照顾弟弟,就答应了。

分家后,哥哥每天起早贪黑,旱时挑水浇苗,涝时挖渠排水,没有一天闲着。为了改造薄田的土质,他还从河里挑来一些肥土培田。三年后,哥哥的薄田终于也变成了肥田,每年收获的粮食吃都吃不完。哥哥家很快就成了村里的殷实人家。

分家后,弟弟心想:“我的地是一块肥田,比哥哥的地强多了,我用不着像哥哥那样辛苦劳作。”他春天把种子撒下地里后,就再也不管了,整天游手好闲,只等秋天的时候去把粮食收回家。第一年,弟弟收获的粮食比哥哥的多了好多。第二年,两个人收的粮食差不多。第三年,弟弟田里只见荒草不见禾苗,几乎颗粒无收;哥哥家收获的粮食把粮仓装得满满的。三年时间,弟弟的肥田变成了薄田,弟弟家也成了村里的穷户了。

弟弟找到哥哥,跟哥哥说:“哥哥,你的田在河边,旱时有水,涝时也能及时排水,我的田却只能靠天吃饭。现在我的日子过得太艰难了,咱俩还是把田换一下吧。”想到老父亲临终时的嘱托,哥哥答应了弟弟的要求。

换田后,哥哥还是和以前一样,每天都辛苦耕作,时刻不停闲。很快,村边的薄田又变成了肥田,哥哥收的粮食比老父亲在世时收的还要多。弟弟呢?依然过着东游西逛的日子。不久,河边的肥田变得比以前还薄,弟弟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

弟弟再也没有脸去找哥哥换田了。他一咬牙,带着媳妇和孩子四处讨饭去了。

A

安逸生懒汉,逆境出英雄。

B

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败事之路顺溜溜,成事之路弯曲曲。

宝从勤里得,钱从俭中来。

饱时莫忘饥时苦,有衣莫忘无衣难。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布袍草履耐风寒。

布衣暖,菜根香。

不会精打细算,枉有家产万贯。

不进深山难得宝,不下苦功事难成。

不怕吃饭拣大碗,就怕干活爱偷懒。

不怕福薄命浅,就怕脚手都懒。

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虫。

不怕“难”字挡路,就怕“懒”字当头。

不怕穷,单怕睡到日头红。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不下汪洋海,难得夜明珠。

不信神,不信鬼,好日子全靠胳膊腿。

不与寒霜斗,哪来春满园?

C

财神本是勤劳人,节俭才能福禄深。

仓中有余粮,心中不发慌。

馋人家里没饭吃,懒人家里没柴烧。

拆拆洗洗衣常新,缝缝补补省一身。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就受穷。

吃吃喝喝,人走下坡。

吃饭不忘农人苦,穿衣不忘工人忙。

出门走路看风向,穿衣吃饭量家当。

创业不可不勤,居家不可不俭。

春天种下秋天收,如今存下将来用。

粗茶淡饭,吃得到老;粗布棉衣,中得到老。

粗茶淡饭能养人,破衣破裤能御寒。

D

大吃大喝顾眼前,省吃俭用度灾荒。

待客要丰,自奉要俭。

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一文不费。

滴水凑成河,粒米凑成箩。

地不勤不长粮,人不勤饿断肠。

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

F

发薪三天富,月末一身空。

丰年要当歉年过,细水长流不受饿。

丰收莫忘歉收苦,饱时储下饥时粮。

丰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富在辛苦穷在惰,成由勤俭败由奢。

G

功名不上懒人头。

光顾眼前,要吃黄连。

H

汉文帝节俭治天下。

好问不迷路,好做不受贫。

禾靠肥料人靠勤,勤字底下出黄金。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

J

家有金银山,不如人勤俭。

家有千金,不点双灯。

家有万石,不脱补衣,不丢剩饭。

脚脚踩的是金银,看你是懒还是勤。

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节约节约,积少成多;一滴两滴,汇成江河。

今日省把米,明日一滴油,来年买条大黄牛。

紧紧手,年年有。

精打细算想周到,勤俭持家乐无边。

居家不能不俭,创业不能不勤。

居家十分,五分俭,五分勤。

K

靠天不能吃饭,靠手万事能办。

空想一百年,不值一文钱。

快刀铡的草细,勤人喂的马肥。

宽打窄用,有备无患。

宽时知节俭,荒年少饥寒。

L

懒惰一时,损失一生。

懒惰易生病,勤劳可健身。

懒汉老开口,勤人不离手。

懒人没活干,勤人干不完。

浪费无底洞,坐吃山要空。

劳动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理家千条计,勤俭数第一。

粮食打进仓,莫忘灾和荒。

量米下锅细打算,勤俭节约后步宽。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零钱凑零钱,用时不费难。

论穿还是粗布衣,论吃还是家常饭。

M

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

磨小顶不住勤推。

莫生懒惰意,休起怠荒心。

N

男儿在劳动中成长,土地在劳动中变绿。

能勤不能俭,到头没积攒。

年幼贪玩,老来要饭。

宁听人家说小气,不听人家夸阔气。

P

贫穷不为耻,懒惰真是羞。

Q

勤俭的人讲实干,懒惰的人贪茶饭。

勤俭节约般般有,好吃懒做样样无。

勤俭人人喜,浪费万人嫌。

勤俭是个宝,治国持家不可少。

勤俭是幸福之本,浪费是贫困之苗。

勤俭为治家要法,谦和为处世良谋。

勤劳年年丰足,节俭岁岁有余。

勤劳是个宝,一生离不了。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勤勤俭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勤人过山易,懒汉动指难。

勤人荒年有余粮,懒人丰年饿肚肠。

勤人想的耕种收,懒人想的抢扒偷。

勤是金,俭是银。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勤为无价宝,俭为护身符。

R

人不可有的是懒,人不可无的是勤。

人勤地有灵,遍地出黄金。

人勤穷不久,人懒富不长。

人勤三春早,地勤五谷丰。

人越困越懒,嘴越吃越馋。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若要生活好,勤劳、节俭、储蓄三件宝。

S

少不惜力,老不歇心。

伸手只有一碗饭,动手能打千斤粮。

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省吃俭用一生有,大手大脚两手空。

食不过佳,充饥则可;身不过华,遮身则可。

手勤春来早,脑勤生百窍。

双手是活宝,一世用不了。

算了再用常有余,用了再算悔已迟。

隋炀帝奢靡失天下。

岁月莫从闲里过,成功须向勤中求。

T

桃花要靠东风开,幸福要靠劳动来。

土地不是聚宝盆,劳动倒是摇钱树。

W

万物土中生,百业精于勤。

万丈高楼平地起,百般事情在人为。

物要防腐,人要防懒。

X

细水长流,吃穿不愁。

细水长流年年有,大吃大喝不长久。

细水长流日月旺,铺张浪费一时香。

先生是从学生来,富家是从勤俭起。

笑破不笑补,穿旧不算丑。

笑脏笑烂不笑补,笑馋笑懒不笑苦。

心要常操,身要常劳。

心有俭朴,手无废物。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舟。

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Y

要得朝朝有,除非时时勤。

要想日子富,精打细算看账簿。

一棵梅两枝花,勤俭节约不分家。

一块煤,不算多,千块煤炭堆成坡;一滴水,不算多,点点滴滴汇成河。

一粒粮食一滴汗,省吃俭用细盘算。

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

一勤生百巧,一们生百病。

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易事成万难。

一天省下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

一天一根线,十年积成缎。

一线拴两家,勤俭不分家。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越勤越聪明,越干越精通。

Z

只顾眼前,日后作难;瞻前顾后,衣食常用。

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

只要手脚勤,一世不受贫。

只有勤来没有俭,好比有针没有线。

只与人家赛种田,莫与人家比过年。

众人里面有圣贤,土石里面有金银。

第三部分

磨刀不误砍柴工

从前,樵夫阿德和阿财同在一座山上砍柴。

上山砍柴是件辛苦事,每天都要早起,要赶在天亮前到达山上。第一次上山,两人都砍了八捆柴。回到家后,阿德心里想:“多砍一捆柴就多一份收入,我明天一定要起得更早。”于是就早早睡下了。阿财回家以后抓紧时间磨斧头,并准备第二天把磨刀石带上山。

第二天早上,阿德早早就起床了,比阿财先到了山上。他使尽浑身力气干活儿,一刻也不敢歇息。阿财虽然较迟上山,但砍柴的速度却比昨天快。不一会儿,阿财砍的柴比先到的阿德砍的还要多。

到了中午,阿财停了下来,把磨刀石拿出来开始磨斧头。他对仍然在砍柴的阿德说:“你不如也休息一会儿吧。先把斧头磨一磨,再继续砍也不迟。家中的孩子闹着要吃野山楂,我们一起去采些回去吧。”阿德拒绝了阿财的邀请,心想:“我才不浪费时间呢。趁着你休息的时候,我抓紧时间多砍几捆柴呢。”

一天很快又结束了。可是,阿德只砍了六捆柴,而阿财除了砍下九捆柴,还采了一些哄孩子们开心的野山楂。

对于这样的结果,阿德百思不得其解,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却没有阿财砍得多。

第三天,阿德一边努力砍柴,一边观察阿财的动作。他实在看不出阿财有什么秘诀,但是阿财砍得就是快。终于,阿德再也忍不住了,他问道:“我一直很努力地砍柴,连休息的时间也没有,而你却停歇了一次。但是,为什么你砍的柴却比我砍的柴多呢?”

阿财笑着说:“砍柴除了需要技术和力气,更重要的就是我们手里的斧头。我经常磨斧头,斧头比较锋利,砍柴的速度自然快,所砍的柴当然比较多;而你从来都不磨斧头,虽然费的力气比我还多,但是因为斧头越来越钝,砍的柴当然就少啊。磨刀是不会耽误砍柴的工夫的。”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人。他的祖父车浚三国时期做过东吴的会稽太守,因灾荒时请求朝廷赈济百姓而被昏庸的吴主孙皓处死。此后,车家的家道就中落了,渐渐一贫如洗。

车胤小的时候就很懂事,他立志苦读,决心一定要学出点名堂。当时的太守王胡之曾对他的父亲车育说:“你的儿子车胤从小就志向远大,而且读书读得非常刻苦,将来一定可以成就大事,说不定会重兴你们的家族,你要尽力让他专心读书。”

车胤白天要帮家人干活,根本没时间读书,他很想利用晚上的时间多读些书。但是,家中贫寒,根本没钱买灯油,晚上点灯看书是不可能的。车胤只能天天晚上在黑暗中背诵白天看的书本上的内容。晚上的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车胤觉得很可惜。

有一天,车胤劳作了一天回到家里时,天色已晚。虽然他放下锄头后马上拿起了书本,但书上的字也已看不清楚了。车胤没有办法,只好把书放下,到院子里乘凉。忽然,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空中飞舞,点点萤光在黑暗中闪动。他想出了一个晚上也能读书的好法子。他捉来好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用纱布缝制的袋子里面。纱布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车胤把布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明灯”了,他终于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好好读书了。

通过刻苦的读书学习,车胤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后来历任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官职,重振了车家。孙康映雪苦读

孙康,晋代人,晋秘书监孙盛的曾孙子、长沙太守孙放的孙子。

孙康小时候酷爱读书,常常感觉白天的时间不够用,很想把晚上的时间也利用起来。可是当时孙家家道中落,过着缺衣少粮的日子,根本没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孙康便没有办法读书了。特别是到了冬天,长夜漫漫,让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掉,孙康常常觉得很可惜。

一天夜里,孙康一觉醒来,忽然发现有几缕白光从窗外透进来。他打开门出去一看,原来是下了一场大雪。他往远处一望,大地银光素裹,耀眼的白光映得他眼花缭乱。

孙康欣赏了一会儿雪景,心中忽然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忙跑回屋里,拿出书来走到窗前一看,果然字迹清晰,比在昏黄的油灯下看得还要清楚呢!

从此以后,只要天一下雪,孙康就映雪苦读,常常读到天明鸡叫,从没有中断过。由于他砥砺求进,后来学有大成,最终成为晋时很有名望的学者。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是西汉东海人,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匡衡小时候就很喜欢读书,但由于家境贫寒,根本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会了一些字,总算可以看书了。

几年过去,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都要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的休息时间和晚上才能看书。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每天晚上,匡衡只能躺在床上默默地诵读中午看的内容。

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诵诗句时,忽然发现墙缝里透出一丝光亮来。原来是邻居家的灯光从墙缝里透了过来。匡衡家隔壁住着一户有钱的人家,他家常常整夜灯火通明。匡衡正痛惜因没有光亮读书而白白浪费了这夜晚的时间,看到这透进来的一丝光亮,不禁欣喜若狂。他把墙上的缝隙凿得大一点,从邻居家“偷”来一束光亮。从此,匡衡每天晚上都捧着书,凑在缝隙前迎着光读书。

渐渐地,匡衡把手边的书都读遍了。匡衡家很穷,买不起书,他开始想办法借书读。匡衡打听到同乡的一个富翁家中有很多藏书。这年农忙时,匡衡就到富翁家做短工,却不收分文工钱。富翁感到很奇怪,就问匡衡为什么要这样做。匡衡说:“我不想要工钱。只要您能把家中的书借给我读,我就心满意足了。”富翁被他的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匡衡更是经常读书读到深夜。

富翁家的大量藏书,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奋努力,终于把他塑造成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许多读书人都拜他为师,跟他学习。后来,匡衡升任丞相,作为一代名相而被世代传颂。

白首方悔读书迟

很久以前,有个少年被父亲送去学堂读书,但他却整天忙着骑竹马、荡秋千、放风筝,就是不愿意读书。

先生劝少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只有抓紧时间学习知识,以后才会有所成就。”少年却摇头晃脑地说:“不急,来日方长,时间有的是。今天我好好放松一下,明天我就开始努力学习。”可是第二天,他还是照常玩乐。先生再次劝他。他又说:“我今天要尽兴地玩一玩,明天一定好好学习。”就这样,这个少年总是把学习任务留给“明日”,因此,大家都叫他“明日郎”。

日子一天天过去,明日郎从少年到了中年,又由中年到了壮年,可他照常还是过得稀里糊涂,天天不是行酒令就是掷骰子,根本无心打理家业。就这样,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满头白发,成了老人了,却依然一事无成。这时他才感到后悔,痛惜自己少年时没有好好读书,把大好的时光都白白浪费掉了。

这天,他又在河边为逝去的时光叹气痛哭时,走来了一位神仙。神仙问他:“你为什么哭泣呢?”他说:“我年轻时不好好学习,青壮年时没有成就,如今老了,仍然是一无所成,我真是痛惜那些逝去的美好时光啊!”

神仙看他哭得可怜,像是有心悔改的样子,就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明日郎听到这番话,“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让我回到少年时代,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绝不浪费一点时间!”“好吧!我帮你追回逝去的时光,你要好好度过啊!”神仙说完便消失了。

明日郎低头朝河中一看,顿时惊呆了——自己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身旁还摆着一些书本!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明日郎抱起地上的书本,向村里的学堂走去。

路上,他看到几个孩子在踢毽子,脚不觉也痒了起来,心想:“我只玩一小会儿,玩完了再去学堂也不迟。”便凑过去和孩子们一起玩了起来,把自己刚才在河边说的话忘得一干二净。

就这样,返老还童的明日郎总觉得时间有的是,仍然照老样子生活。当他再次头发花白时,他又懊悔地痛哭起来。可是,再也没有神仙来帮助他了。李密惜时,牛角挂书

李密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李宽是隋朝一名骁勇善战的武将,官至蒲山郡王。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李密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隋炀帝杨广大业初年,十八岁的李密当上了左亲卫府大都督,成为东宫侍卫。有一次,李密在殿上左顾右盼时被杨广看到了。退朝后,杨广对许国公宇文述说:“刚才在殿上左边侍立的黑脸少年是谁?”宇文述说:“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杨广说:“这个少年刚才左顾右盼,不老实,不要让他做侍卫了。”

过了几天,宇文述见到李密时对他说:“你聪明过人,应当好好读书,凭自己的才学做官。亲卫府这个地方工作琐碎、繁杂,没有前途,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啊!”

李密觉得宇文述的话很有道理,就自称身体不好,辞官回家了。回到家之后,李密非常好学,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屋里苦读。李密的老师是著名的儒学大师包恺。包恺对《史记》和《汉书》有很精深的研究。因为李密学习非常刻苦,包恺的其他门徒都比不上他。此外,李密还喜好钻研兵法书籍,对其中的名篇都能倒背如流。

这天,李密准备出门去拜访自己的老师包恺。李密家与包恺家相距很远,路上耗费的这段时间让李密觉得非常可惜。出发前,他把一套《汉书》装入布袋挂在牛角上。上路后,李密骑上黄牛,一手握着牛缰绳,一手翻开《汉书》,边走边读。

隋朝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在路上看到李密骑牛读书的情景,感到非常惊奇。他驱马追上来问:“你是哪里的书生,竟然如此好学?”

李密一直在聚精会神地读书,没有注意到杨素追赶过来,听到杨素跟自己打招呼,他才慌忙下牛拜见,报出自己的姓名。杨素又问他读什么书,李密回答说:“《项羽传》。”

交谈中,杨素发现李密才思敏捷、博学多才,心中很是喜欢。后来,他把李密介绍给自己的儿子,并说:“李密见识过人、谋略出众,你们都比不上他啊!”

李密后来参加了瓦岗军,投入到了反隋大业中,把瓦岗军由一支几千人的队伍发展到了上百万人,成为当时反隋力量的重要首领。

B

把一生看做一天,把一天看做一生。

白话能一句说成两句,闲逛能一日丢了两日。

百事宜早不宜迟。

百岁光阴有限,一生事业无穷。

不愧对今天的人,明天会对你微笑;丢失了今天的人,明天会给你烦恼。

C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后人。

聪明的鸟儿珍惜羽毛,聪明的人儿珍惜时间。

D

大雪可以封盖山岭,年龄能够压倒青春。

钉子是敲进去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冬去春又来,年华似水流。

短针引长线,快刀斩乱麻。

G

赶路赶早不赶晚,时间能挤不能推。

赶前不赶后,紧前不紧后。

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

光阴黄金难买,一世如驹过隙。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光阴一去难再见,水流东海不回头。

光阴易逝勤学习,岁月难留多工作。

H

河水泉源千年在,青春一去不再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花开花谢年年有,人老何曾再少年?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J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

见缝插针,分秒必争。

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

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

今日事,今日毕,留到明天更着急。

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

K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L

懒汉嘴里“明天”多。

懒汉可以撕掉日历,但不能留住时间 。

李密惜时,牛角挂书。

路从脚下起,事从今日做。

M

没有时时刻刻,就没有年年月月。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磨刀不误砍柴工。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将白日等闲过,青春一去不再来。

莫使时光空流过,到老空生怨恨心。

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N

囊萤映雪,凿壁偷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年少力强,亟须努力;错过少年,老来着急。

酿蜜不嫌花少,读书不弃分秒。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宁抢今天一秒,不等明日一分。

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年春。

P

泼水难收,岁月难留。

Q

千金难买回头看。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勤人时光当黄金,懒人时光当灰尘。

青春易逝,岁月难留。

R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悔恨心。

S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少年金,青年报,错过时光无处寻。

少年莫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时红?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时光脚步轻,年岁不饶人。

时光容易过,半点不由人。

时间给幻想者留下惆怅,给创造者带来财富。

时间能赚来黄金,黄金买不来时间。

时间无私,历史无情。

时间像生命,一刻值千金。

时间一分,贵如千金。

事到临头,当机立断。

事事及时做,一天胜三天。

树争春,人争时。

谁对时间愈吝啬,时间对谁愈慷慨。

T

桃花岁岁皆相似,人面年年不相同。

天不可违,时不可失。

W

万物皆有时,时来不可失。

文章惊人无敌手,只因当年惜寸阴。

X

惜时之道,贵能早起。

歇了此山别无庙,过了这村无那店。

Y

雁来雁去换春秋。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过三十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

一点一滴成大海,一分一秒成人生。

一年始有一年春,百岁曾无百岁人。

一青一黄是一年,一黑一白是一天。

一日难再晨,岁月不待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