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质量:世界名企版“大国崛起”(独家采访比尔·盖茨、马云、余承东、张瑞敏、大前研一等近300位商业巨擘与行业领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03:05:21

点击下载

作者:《大国质量》节目组著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国质量:世界名企版“大国崛起”(独家采访比尔·盖茨、马云、余承东、张瑞敏、大前研一等近300位商业巨擘与行业领袖)

大国质量:世界名企版“大国崛起”(独家采访比尔·盖茨、马云、余承东、张瑞敏、大前研一等近300位商业巨擘与行业领袖)试读:

版权信息大国质量:世界名企版“大国崛起”/《大国质量》节目组著.—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U19.5ISBN 978-7-5090-1496-7I.①大…Ⅱ.①大…Ⅲ.①质量管理一世界Ⅳ.① F279.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52015号本书著作权人为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书  名:大国质量:世界名企版“大国崛起”出版发行:当代世界出版社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70-9号网  址:http://www.wordpress.org.cn责任编辑:高 冉编务电话:(010)83907528发行电话:(010)83908410(传真)      13601274970      18611107149      13521909533经  销:新华书店印  刷: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开  本:710毫米×1000毫米 1/16印  张:15字  数:204千字版  次:2019年8月第1版版  次:2019年明第1次书  号:ISBN 978-7-5090-1496-7定  价:69.80元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承印厂联系调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推荐序一何为质量?何为质量管理?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 郎志正“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世界著名质量管理大师J.M.朱兰

正如朱兰博士所预言,近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正以昂扬的斗志大踏步地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早在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就提出了三个转变,即“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三个转变精辟地揭示了新时代的特征。

在回味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大型纪录片《大国质量》于2019年3月15日公映了。该纪录片以“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兴则民族兴”为主题,以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为视点,聚焦国家转型升级的节点,强调“质量强国”战略的重要性,阐述了质量的内涵和发展历程,以及提升质量意识、质量文化的迫切性。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大国质量意味着:大国必须得有质量;有质量的国家,才能称得上是大国。

本人从事质量工作40年。数十年间,我从军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所的武器设计者、高校的质量管理教师,再到为国家提供咨询建议的国务院参事;从研究军工产品质量到工业产品质量,从研究产品质量到服务质量;从全面质量管理(TQM/TQC)的引进到ISO9000(GB/T19000)企业标准的贯彻,再到卓越绩效模式的推行……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质量工作的艰辛,尝到了质量工作的香甜与苦涩,也为我国质量不断进步而欢欣鼓舞。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产品的抽查合格率在70%左右,而现在已经上升到90%以上。如今,我们不仅有了自主创新的高质量的长征系列火箭,300公里以上时速的高铁,覆盖全球的北斗导航系统,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3G、4G和5G的移动通信,还涌现出了华为、格力、海尔、三一重工、腾讯、中国移动等著名的自主品牌。在取得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我国在质量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着风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还需要不断提升供给侧的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贯彻新发展理念,要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里所讲的“质量”是“大质量”。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我最先提出了“大质量”概念,并从范畴、过程和结果、组织、系统和特性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从范畴来讲,任何事物都有质量,不仅包括产品、工程和服务,还包括经济增长质量、环境质量、教育质量等,特别重要的是发展质量;从过程和结果来讲,过程决定结果,结果才是目的;从组织来讲,质量应渗透到组织的所有机体,包括国家、行业、企业等;从系统来讲,大质量概念要求系统最优,接口可靠;从特性来讲,包括固有特性和人们所赋予的特性,比如,工业产品不仅要考虑性能、可靠性与维修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固有特性,也要考虑经济性、时间性等人们所赋予的特性。

当前,高质量发展正是建立在大质量概念的基础上,特别是要符合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坚持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控制水平;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质量意识和质量素养,加强品牌建设,打造质量标杆企业,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这里所说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什么含义呢?与前文所说的全面质量管理有什么区别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首先,从组织角度上讲,管理的对象应该是一个组织(包括企业);其次,从系统上讲,管理要形成一个体系;第三,从内涵上讲,管理模式应包括管理理念、管理原则以及管理技术和方法。

我认为,现代质量管理有三种模式:一是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二是ISO9000模式;三是卓越绩效模式。

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源于美国,发扬于日本,它提出了满足用户要求、“头QC”、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用数据说话、始于教育终于教育、PDCA循环等理念和方法,其缺陷是没有形成一个组织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易落实。

ISO9000模式,全面吸收了TQM的理念和方法,建立了一个组织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但其目的仅限于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没有涉及满足组织、员工、供方和社会的要求,特别是未涉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发展质量。

卓越绩效模式,是按照国家标准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来实施的,虽然是参照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卓越绩效标准制定的,但在我参与和审定该国家标准时,结合中国国情加入了发展质量、风险管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建设自主品牌等内容,特别是突出了产品质量在其中的重要性。

因此,习总书记和《指导意见》所说的质量管理已经不同于原来的TQM,而是建立在贯彻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之上的;不同于原来的质量管理的“三全”,而是提出了“全方位”这个重要的理念。所谓“全方位”,即按照五大发展理念来追求卓越,对一个国家是这样,对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可以说,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途径。《大国质量》现以图书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同时,受邀为本书作序,我感到十分荣幸,心潮澎湃,也深感诚惶诚恐。

该书以国际视野介绍和审视了一些国家、企业有关质量和质量管理的经验,以及所发生的故事;以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阐述了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计量、标准、认可、合格评定和市场监督等),为读者提供了一份丰富的质量大餐。让我们一起快乐享用吧!2019年5月6日 于北京推荐序二质量强国,必由之路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 刘兆彬

美国质量大师朱兰教授说:“在和平时期,用质量去占领市场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质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有效措施。”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质量确实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质量提升,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质量水平,日益成为一国进步与否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显著标志。

无论是德国的质量强国还是日本的质量振兴,无论是美国的质量提振还是韩国的质量赶超计划,全球化大背景下的质量竞争不仅是国家立足世界的根基,也是高效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

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Coase)先生所说:“这不仅是中国的奇迹,也是人类的奇迹!”

目前,我国虽是数量大国,但远不是质量强国。无论是增长质量、就业质量、外贸质量、环境质量,工业化、城镇化质量,还是产品工程服务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健康质量、生命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转型高质量发展,是当下中国的大目标、大战略、大趋势,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

大型纪录片《大国质量》播出后,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这种现象印证了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民众共识、国家共识。现又出版成书,其制作内容和形式也都很有质量。

世界质量大师戴明先生讲:“质量必须成为一种信仰!”信仰质量,才能使中国由数量大国变为质量强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为此而奋斗!2019年5月20日 于北京前言质量的启蒙《大国质量》总导演 刘军卫

当今,中国正在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增长的时代。那么“质量”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质量”?除了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之外,大多数人对于它的理解仍然是模糊的。因此,在纪录片《大国质量》启动之初,我们摄制组与本片的出品方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和策划方原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们、专家们探讨时,就将该片定位为“质量的启蒙”,希望把这部片子打造成一部启蒙性的、科普性的系列纪录片。“质量”,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提起这个词,买东西的时候会习惯性地用它评判商品的好坏。除了“质量好坏”这个维度之外,我们对它的理解就没有更多了。其实,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举个例子,黄国梁司长(原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用一个一次性纸杯来给我们举例子,问我们,你们觉得如何评判这个一次性纸杯的质量?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给出的回答是,它结实、不漏水,能多用几次,那么就是个质量不错的杯子。但黄司长解释道,既然这个产品是个一次性纸杯,它的使用时间就会有一个标准,比如它能够使用35分钟,那么从耐用性上来说就算是个好杯子。它必须是安全、无毒的,这是第一位;能够达到预计的使用时间,是第二位;而更重要的是,它对环境的损耗要尽可能地少,这也是评判它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中国的质量,这么多年有进步、有成绩,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还差很多,否则国家领导也不可能提出“质量时代”这个概念。

现在,到处都在提“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确实需要提倡,但不能简单化、片面化理解。今天的中国质量,究竟差在哪儿呢?从哪里开始产生差距的呢?

以我的观察,问题产生于从手工业生产到工业化生产的转换期间,中国在工业革命过程中被拉开了差距。中国进入工业社会的过程很快,时间上是被压缩的;中国的标准、科学体系的建设是滞后的,没有跟工业生产体系同步建立起来。所以,中国质量其实是差在这儿,而不只是差在工匠精神。今天,如果只弘扬工匠精神,不重视标准与科学体系的建设,显然是不够的。培养工匠精神只是质量管理的一个环节而已。

这个概念也是我们想在《大国质量》里给大家传达的:质量不是光靠工匠精神做起来的。就像工业革命时期,有些顶层的制度是伴随着蒸汽机、瓦特而设计的,比如,俄罗斯有门捷列夫建立起来的质量体系,美国有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各个国家都在做这样的制度建设。

让企业努力去做好质量,是市场的概念。但政府也应该发挥好监管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商家唯利是图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例外。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让商家遵循一些普遍的、科学的规律。《大国质量》除了在技术层面的启蒙,还有在思想层面的启蒙,这正是我们希望做到的事情。

当然,我们的传统文化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比方说秦军的箭镞,一批一批的,尺寸都一样,分毫不差;城墙的砖上刻着一个一个匠人的名字,这代表了责任追究制度。这些古老的制度,其实我们可以让其重生,然后带入现代体系里。

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确实是一场发展的革命,首先是一场观念的革命。

承认我们的不足,承认差距,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这是你熟悉的“质量”,这也是你不熟悉的“质量”。“大国质量”,开宗明义,不是指质量的大国,而是如何借助质量管理来成为一个大国。这是一个科技概念,更是一个思想概念。我们努力给大家打开一扇思考的窗户。2019年3月15日第一章质量时代1.“德国制造”的诞生

2015年9月18日,德国沃尔夫斯堡,近六万名大众公司的员工即将结束一周的工作。此时,他们并不知道,迎接他们的,不是一个愉快的周末。

晚间新闻后,一场风暴骤降德国。

美国联邦环保署和加州大气资源委员会分别发表公告,指控德国大众公司涉嫌在排放测试中作弊,并责令大众召回近50万辆汽车。

9月21日,大众公司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股价重跌16.8%,公司市值损失约130亿欧元。除此之外,大众公司还将面对一张高达180亿美元的罚单。德国大众公司首席质量官汉斯-约阿西姆·罗滕皮勒______柴油发动机排放事件存在人为错误,对此,大众公司不会做任何回避和辩解。

之所以取名“大众”,其背后的含义,是希望生产普通老百姓喜爱、信赖并且消费得起的汽车。

20世纪30年代以来,大众汽车凭借着它的质量和可靠性,逐渐成为“德国制造”中一块响当当的招牌。

但这一次,大众并没有对得起它的名字。

转瞬间,这个因难民政策而引起国际舆论争议的欧洲大国,又因为大众汽车的质量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因为,它意味着“德国制造”和其背后130年苦心经营的质量和信誉可能会毁于一旦。德国大众老车间

千百年来,高质量的产品往往会成为其产地的代名词,质量的高低也往往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形象和声誉。同时,伴随着“国家”的概念诞生,质量的竞争更是与国家的竞争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2015年秋,当对“德国制造”的质疑声铺天盖地般飞来,全世界都期待着大众公司给人们一个交代的时候,一位身份特殊的德国人率先站到了世界媒体的面前。

她,就是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

她说:“我希望大众公司对待这次的丑闻能做到完全透明!”时任英国首相罗伯特·塞西尔

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这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度里,很少听到最高领导人出面对某个企业施压的先例。“德国制造”无疑是德国的代名词之一。默克尔总理的亲自表态,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到“德国质量”最初开始的地方。

18世纪时,英国谢菲尔德被称为“刀具之都”和“钢铁之城”,但是,连续12年来,这里有超过半数的炼钢厂和刀具车间熄火停工。

按常理来说,工厂停工是因为收不到订单,但从海关上报的数据看,谢菲尔德刀具的出口额不降反升。英国谢菲尔德刀具贸易公会档案员琼·昂温______如果要锻造一把刀,需要先加热再锻打,这是一种正确的方式。如果采用熔铸的方式,将熔化的金属浇入模具,然后再打磨,会使刀具质量低下,使用时极易折断。

英国首相罗伯特·塞西尔亲自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查出这件事情的真相。

然而,两个多月过去了,首相还是一筹莫展。

为此,在听证会上,谢菲尔德公会主席詹姆斯·迪克森和公会秘书斯图尔特·厄特利甚至当堂吵了起来。

厄特利认为,导致这个怪现象的原因是“有人用劣质的贝塞麦钢制造刀具,并偷偷刻上‘谢菲尔德制造’的标记出口海外”;公会主席则矢口否认他们中间存在这样的“卑鄙无耻之徒”。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19世纪的英国也被誉为“质量先声”。在纺织、钢铁、机械等众多领域,英国凭借最先进的技术、最广阔的殖民地以及高质量的产品,占据着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调查听证会(绘图)

在刀具行业里,“谢菲尔德”就等同于高质量。甚至于,只要在刀面刻上“锋利”二字,就会被认为是谢菲尔德出产的。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帕特里克·奥布莱恩______贝塞麦转炉炼钢法的核心工艺,是将炉内铁水直接冶炼成钢水。高效是它最大的优点。但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钢材,质量不高。

这是这个中世纪古城几百年来积攒的声誉。

早在1624年,这里就成立了独立的质量监督机构——刀具贸易公会。每年,公会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仪式的内容只有一个——销毁次品。贝塞麦转炉 现藏于英国谢菲尔德凯乐姆岛博物馆英国谢菲尔德刀具贸易公会

如果真是“内鬼”作案,刀具公会不可能放任不管,而且,这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886年1月20日,关键证据出现了。

调查员的桌上摆着一把款式精美的小刀,刀面上刻着英国赫赫有名的高端刀具生产商——罗杰斯家族的商标。

但仔细辨认就会发现,商标图案从罗杰斯公司的一颗六芒星、一个十字架,变成了两个十字架,“罗杰斯”则被拼写成了一个德国名字——“罗特根”。罗杰斯家族的刀具样品

索林根刀具厂的原材料,来自德意志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历史上,它是德国工业的“心脏”,也是德国钢铁工业先驱克虏伯家族的发迹地。艾尔弗雷德·克虏伯,作为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和“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密友,他还拥有另一个身份——工业间谍。他窃取了英国的炼钢技术,投入工业生产,再将边角料卖给索林根。为了掩人耳目,索林根商人们先将刀具运往英国,再从英国出口至世界各地。“罗特根”刀具上的双十字图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工真______在德国索林根这个地方,他们伪造这个产品,把这个产品冒充成英国货,拿到全世界去卖。抓了个正着以后,他也没有抵赖这个事情,供认不讳。他说,实际上不光是我们这家公司在偷英国的技术,在他的家乡索林根这个地方,有上百家公司都在干这件事。

在当时的德国,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

不过,在“日不落帝国”的印象里,德国虽然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二,却不可能对自己构成什么威胁,几百年来,德国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产品,只有一种产自黑森林的布谷鸟自鸣钟。

此时此刻,英国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了。

在给维多利亚女王的报告中,皇家委员会这样写道:“谢菲尔德刀具以最高质量享誉全球,但同时也让一些不诚实的行径变得有利可图。我们认为,英国政府应该尽最大努力,防止这种故意写错产地的奸诈行为再次发生。”

最终,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商标法》修改案,英国进口的所有外国产品,都必须贴上“某国制造”的标签才能上架销售。

这一天,用蒸汽机敲开人类工业时代大门的英国,为维护本国产品质量的声誉,开启了人类质量竞争的崭新历史。

也是在这一天,“德国制造”诞生了。

如今,想让一名厨师将他的刀功发挥得淋漓尽致,缺不了一把“双立人”。

今天,双立人公司的总部,正坐落于莱茵河畔的索林根。双立人公司总部 德国索林根德国双立人公司首席技术官雷内·施密茨______英国《商品销售法》出台以后,双立人就开始自己生产钢材,进行熔炼。通过应用新的流程、设备,如模锻,双立人这个品牌开始进行工业化改造,并改善了产品质量。

随着新商标法案的颁布,罗特根公司的刀具在短短几年内销声匿迹,同时期,德国倒闭、破产的山寨企业有上千家。

双立人成了为数不多的特例。

如同双立人商标所展现的那样,索林根之外的德国,西门子、博世、拜耳、奔驰、蔡司……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至今仍名声显赫的品牌,都是那个时代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在一片歧视、白眼和嘲讽中站立起来的巨人。德国双立人公司首席质量官克里斯蒂安·阿伯克______质量必须是一家企业自身的一部分。在我们的产品质量管理过程中,这一点很重要。所有员工都要做到质量把关。

1896年,在“德国制造”这个词语被发明仅仅十年后,英国人并没有迎来他们预想的胜利,而是恰恰相反。“身上的衣服是德国缝制的,少女们周末穿的漂亮披风与上衣来自德国,孩子们的玩具、童话书、甚至铅笔都产自德国,就连周末歌剧院里上演的歌剧也是德国人创作的,演员大多是德国人。”“德国制造”成为了属于所有德意志人的品牌。支撑起这个品牌的,是质量。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质量政策,令德国制造业在战后迅速崛起,成就了著名的“莱茵河奇迹”。

从劣质产品到品质的象征,德国和德意志民族用了短短十年。但直到今天,无论是“尾气门”事件曝光,还是默克尔总理的严词呼吁,“德国制造”仍然在向世界证明着:质量,从来都是一项容不得半点马虎的百年工程;维持“高质量”的国际形象,必须依靠全社会数代人持之以恒的专注和毅力。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工真______对于任何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奔向工业化的国家来说,要想在极短的时间里面,在世界市场上分一杯羹,往往会走一条山寨道路,但是德意志民族在这个时候很好地去反思了自己。他们就是要调整他们的发展战略,就是要改变,不是用低价格,不是用低质量、低价格,而是要用高质量来竞争。德国管理学家、《隐形冠军》作者赫尔曼·西蒙______德国百年之前的这种质量状况,中国近些年也出现过。英国希望把“德国制造”变成质量低劣的标志,但是这些并没有打击德国的信心,反而促进了德国不断改进质量,逐渐成为英国更加强劲的对手。德国大众公司首席质量官汉斯-约阿西姆·罗滕皮勒______人总是会犯错的,但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们的流程将更加稳定,而产品品质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重新获得顾客的信任。

2016年6月,仍在为摆脱“尾气门”影响而不断努力的德国大众公司,推出一项名为“2025战略”的全面重组计划。这将成为大众数十年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改革。

但是,要达到实质效果,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而质量,只有质量,只有自始至终将质量放在第一位,才有可能让这些努力和心血不付诸东流。2.“日本制造”的超越

2017年10月8日,日本工业三大主力厂商之一的神户制钢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其未达标的铝、铜制品向公众道歉。该丑闻影响程度之深、范围之广,令世人震惊,众多日本汽车企业以及H2A火箭、三菱支线客机、部分新干线列车,甚至日本制造的英国高铁列车,无一不中招。

无独有偶,半个月后,日本农协的兵库县地方总部向外界承认,由该机构在神户市内直接经营的一家餐厅从去年4月起至今,向顾客提供了大约3200份次等牛肉冒充的神户牛。美国戴明学会会长、戴明外孙凯文·爱德华兹·卡希尔______我的外祖父成长的那个年代,生活不易。他学到了合作的理念,合作对于一个团体的重要性,因为当时的人们需要努力赚取食物,使家人填饱肚子。这些经历让他明白,人们必须系统协作。我认为戴明依靠这些经历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一贯以“品质神话”享誉世界的“日本制造”,站在了信任危机的十字路口。此时回顾这个神话的开始,显得无比重要。

1947年,一位数学博士正在向美国社会迫切地发出关乎质量的呼吁,他的名字叫威廉·爱德华兹·戴明。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威廉·爱德华兹·戴明美国戴明学会顾问团主席凯利·阿兰______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质量和生产力或者说生产效率是不能共存的。它们会有矛盾,除非你换一种思维看待它们。戴明认为,大批量生产和质量是完美匹配的,因为保证质量才是提高生产力的正确方法。

按照戴明的理论,如果将质量管理的思维注入所有环节,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做到提高质量、节约资源,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当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去的时候,戴明甚至兴奋地认为,一场关于质量的革命马上就要到来了。

但奇怪的是,即便到1947年底,有超过三万美国人参加了戴明博士的讲座,戴明却几乎没有感受到哪怕一丝的存在感。

就在郁郁不得志的戴明博士走投无路之际,大洋彼岸一个因战争失败而处在崩溃边缘的国家,正焦急地等待着“救星”的出现。

宇佐市,日本南部的一座小城。

在日本传统的神道教里,这里是大和民族的武神——八幡神的故乡,统领着全日本44000座宇佐八幡神宫。美国戴明学会会长、戴明外孙凯文·爱德华兹·卡希尔______当时的公司只想盈利,而不追求高质量的产品,因为他们相信消费者根本不需要质量,他们没有竞争者。所以,就像戴明自己说的那样,他觉得他是一个先知,虽然在他的祖国没人愿意追随他。没有人对他真的感兴趣,只有人口统计机构还在应用他的理念,然而他的理念没有被纳入当时的生产管理体系中。

但是,这里却因另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事件而“享誉全球”。日本宇佐车站的站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十余年里,这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近百家日本企业的制造工厂。原因很简单——企业主们发现,宇佐在英文中写作“USA”,在宇佐制造的产品可以印上“Made in USA”出口海外,让人以为是美国制造。日本品质管理学会前会长、东京理科大学名誉教授狩野纪昭______现在制造品质量十分好的国家,历史上都遭遇过各种各样的苦难。在那样的情况下,最关键的就是是否有危机意识。国家必须调动起全国人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在他的回忆录里有过这样的描述:“我们就是仿冒和劣质的代名词,任何印有‘日本制造’的商品都给人留下了质量极差的印象。在创业初期,我们总是把产品上‘日本制造’这行字印得尽可能地小,有一次因为太小了,美国逼着我们把它重新印大。”

在几乎相同的急切甚至绝望中,日本与戴明博士不期而遇。

1950年6月23日,戴明接受日本科技联盟的邀请,前往日本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质量管理讲座。

美国是日本的榜样。早在1946年,刚成立的日本科技联盟就开始研究美国二战时期的《生产管理手册》,但三年多来,书中漫天的理论让他们摸不着头脑。把希望寄托于一个货真价实的美国专家,似乎是最后也是唯一的选择。

但是,在招待戴明博士的接风宴上,这位美国专家却发出了另一种忠告:“不要复制美国模式!如果你们能建立质量管理的制度,五年之后,你们的产品将超过美国!”

1950年7月10日,戴明博士在位于东京的日本医药协会大礼堂,开始了为期八天的质量管理讲座。听众除了众多企业管理人员之外,还有政府的高级官员。

戴明博士在日本医药协会大礼堂进行质量管理讲座时的合影索尼公司质量与环境部副总经理佐藤裕和______在索尼的生产、检验等各方面,都使用着戴明的质量管理法。通过这种方式,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比较全面地分析和反馈信息,这样才能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丰田公司业务品质改善部主查古谷健夫______戴明博士传授的质量管理,对当时的日本企业来说,是一种新事物,非常新鲜。许多人学习这个理论,并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但从根本上来说,提升产品质量还是需要靠人。

NHK将讲座录音制作成广播节目,数百万日本民众通过无线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