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神话故事(弟子规、堂吉诃德、辛巴达航海记、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08:35:57

点击下载

作者:李毓秀 等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民间神话故事(弟子规、堂吉诃德、辛巴达航海记、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

民间神话故事(弟子规、堂吉诃德、辛巴达航海记、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试读:

版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书名:民间神话故事(弟子规、堂吉诃德、辛巴达航海记、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作者:李毓秀 等排版:Clementine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5-30本书由悦读名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总目录contents

弟子规

堂吉诃德辛巴达航海记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弟子规弟子规目录contents

导读

总叙一

总叙二二、

入则孝,出则悌

三、

谨而信

四、

泛爱众而亲仁

五、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返回总目录导读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人们每天奔波忙碌,最终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此,我们需要有一部经典来为我们的生活导航。随着近年来我国“国学热”的兴起,国学经典重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国学经典中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宝,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礼记·大学》有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做人要先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青少年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才能有更高的理想与追求。那么青少年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呢?

没错,品读经典。学习经典是我们提高自己修养的最佳方式,沐浴在国学经典的阳光下,我们一定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完美。青少年学习经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青少年的学习,可以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我们现在学习的文化,也就是学习古人遗留下来的精髓,如果没有青少年的传承,那么我们的后代也就学习不到这样宝贵的经典了。其次,青少年从小学习经典文化,会在潜意识中给他们留下积极的影响,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加坦荡。第三,青少年学习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为孩子营造一种积极祥和的书香气。《弟子规》是除《三字经》外,我国影响最大的三字句的儿童训蒙教材。它原名为《训蒙文》,是我国清朝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著。经过后人的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根据《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内容,把三个字分为一句,两句话作为一组编写而成的。全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主要根据圣人孔子的教诲,通过圣贤之道来教育学生,并告诫学生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兄长,如何向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如何以更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如何看待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弟子规》是青少年为人处世的楷模。《弟子规》虽然不能解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但它却能通过生动传神的讲述,给家长和老师提供一个方向,让家长和老师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该怎样正确的教育学生,才不至于让学生产生叛逆心理。不仅如此,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家长和老师还能正确了解青少年儿童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好地对症下药。《弟子规》同时提醒家长和老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比《弟子规》,让我们在反思的过程中,肯定并积极发扬自己的长处,发现并及时改善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让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这本书中,除了《弟子规》的完整原文之外,我们还增加了有助于青少年全面理解弟子规的板块,在后面搭配了许多与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这些内容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感悟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更有利于青少年积累大量的学习素材,同时丰富了青少年的历史文化知识,让青少年在学习国学经典的同时,又能了解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弟子规》最大的优点在于,字句简单,内容通俗易懂。不仅如此,因为《弟子规》是以三个字为一句话,所以阅读起来也琅琅上口,很符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更能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让青少年在快乐中品读经典。相信青少年读过这本书之后,一定可以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有更新的认识和体会。《弟子规》一定是可以让青少年受益终身的好书。总叙一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出则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而信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而亲仁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总叙二

本篇总体叙述了《弟子规》的中心思想,告诫我们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怎样善待父母兄长,怎样向那些品行高尚的人学习,对我们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公共场合,爱护花草树木;红灯停,绿灯行;在公交车上,要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这些都在我们关注的范围之内,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忽视了对自己内在品质的提升。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是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人,我们习惯了接受父母的爱,我们可曾想过,为人子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原文】

弟子规,圣人训①。首孝②悌③,次谨信。

泛④爱众,而亲仁⑤。有余力,则学文⑥。【注释】

①训:教导教诲。

②孝: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③悌:指弟弟要顺从兄长。

④泛:广泛的。

⑤仁:仁德。

⑥文:经典的知识。【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根据古代圣人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日常行为规范。首先,在家里,我们要孝顺父母,服从兄长。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小心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别人要讲信用。我们要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向我们身边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学习。如果这样做了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应该去学习古代圣贤的经典知识。【解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家里,我们要关心我们的父母,爱护我们的兄弟姐妹。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多读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所写的书,来陶冶我们的情操。【故事】

信陵君窃兵符

战国时期,有四位公子,他们都出身贵族,而且他们都很喜欢招揽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们尊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名字叫魏无忌。信陵君为人很厚道,从来不因为自己出身贵族,而去瞧不起别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方圆几千里的人都纷纷来投奔他。长此以往,信陵君手下的贤士达到三千多人,其中有一个叫侯生的都七十多岁了,但信陵君还是对他很恭敬。

当时,秦国在长平战胜了赵国,接着就继续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因为兵少,没有办法抵挡秦国的进攻。赵国的平原君,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的妻子是信陵君的姐姐,所以,平原君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就向魏国求救,希望魏国能够帮助赵国一起打退秦国的进攻。于是,魏王派大将晋鄙带大军十万人去帮助赵国,可是秦王却威胁赵国说,哪个国家要是敢帮助赵国,就连这个国家一起消灭。魏王听了很害怕,就命令大将晋鄙只能在旁边观战,绝对不能参战。

平原君知道以后,就请求信陵君的帮助,信陵君也因为姐姐的安全,多次向魏王提起这件事,可是魏王就是不理他。信陵君实在没有办法,就想到了侯生。侯生给信陵君出主意,让他偷出魏王的兵符,然后亲自统领军队去救赵国。信陵君听了以后,很高兴。因为信陵君曾对魏王的宠妃如姬有恩,所以信陵君就请如姬帮自己偷了魏王的兵符。侯生还把自己的好朋友朱亥介绍给了信陵君认识。朱亥可是个大力士,而且武功高强。信陵君就这样带着魏王的兵符,和朱亥一起来到了晋鄙的军营,说是魏王让自己来接替他们的,晋鄙不相信他们的话。朱亥就杀死了晋鄙。就这样,信陵君带兵和赵军一起打退了秦国。

信陵君走后,侯生怕给信陵君带来麻烦,就自杀了。信陵君也因为害怕魏王的怪罪,就留在了赵国。很多年以后,因为秦国的多次攻打,使魏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这时魏王答应信陵君不怪罪他,信陵君才又回到了魏国。

二、入则孝,出则悌

本篇主要叙述了我们应该怎样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我们要尽力去帮父母做我们能做的事情,遇到事情时,要及时与父母沟通,听从父母的意见和建议,要用心去孝顺父母;与长辈在一起时,要学会有礼貌,见到长辈要问好,吃饭时让长辈先坐先吃,对话时不能跟长辈顶嘴。【原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①。【注释】

①顺承:顺从地接受。【译文】

父母有事情呼唤我们的时候,不要太缓慢,应该立刻答应。父母有事情叫我们去做的时候,应该马上就行动,不要偷懒。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听。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我们必须顺从地接受,不能顶撞父母。【解读】

父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最爱的人。我们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对我们最伟大无私的爱。这一点,我国的古人就已经深有体会了。他们提出“百善孝为先”,就是一个人的品行好坏,首先就要看他对自己的父母孝顺不孝顺,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记住,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孝的前提是顺,我们不能顶撞父母,应该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要理解他们。虽然我们现在做不了什么,但是顺从父母,就是爱他们的最好方式。【故事】

孝顺父母的曾参

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有一个叫曾参的人,他很有才华,后来的人们称他为曾子。曾参还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是怎么孝顺父母的呢?曾参保证,父母的每顿饭都有肉吃。如果父母吃完剩下了,他就按照父母的要求把肉分给家里的其他人吃。

曾参的父亲活着的时候,很喜欢吃羊枣,曾参就常常摘羊枣给父亲吃。父亲去世后,曾参看到羊枣就想起父亲,从此,他就再也不吃羊枣了。

而且,可能是因为曾参太爱他的父母了,所以对于父母的身体状态总有一种感应。只要父母的身体不舒服,曾参即使是在很远的地方,他也能感觉得到。记得有一次,曾参去山上砍柴,这时家里来了客人,母亲想找一些吃的东西来招待客人,可是家里什么也没有,母亲身上又没有钱,母亲实在没有办法,那时候又没有电话,该怎么通知曾参回来呢?于是母亲就忍着疼把自己的手指咬破。果然,在山上的曾参突然感觉到心里很痛,想到是母亲有事,就急忙赶了回来。

有一次,曾参的妻子给他的母亲蒸梨吃,但是没有蒸熟。曾参一气之下就把妻子赶出了家门。还有一次,曾参路过一个叫做胜母的地方,但是曾参因为这个地方的名字对母亲不尊敬,就绕远路避开了这里。当时齐国的国君听说了曾参的事情,感到非常敬佩,想封他做官,可是曾参因为母亲年纪大了,需要自己在身边照顾她,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件事。曾参还提出,要慎重地操办父母的丧事,怀念祖先,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修养的主张。【原文】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①,昏则定。

出必告,反②必面③。居有常④,业无变。【注释】

①省:探视,问候。

②反:同“返”,返回。

③面:当面。

④常:常规,准则。【译文】

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我们要让父母觉得温暖。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我们要让父母觉得凉爽。早上起床后,我们首先要问候父母。晚上回家时,我们要先照顾父母,让他们休息。当我们要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告诉父母自己要去哪里,当我们回家时,要当面告诉他们自己安全回来了,好让他们放心。我们的日常生活要有规律,自己的事情不要随意更改,免得父母为我们担心。【解读】

一直以来,父母都时时刻刻牵挂着我们。冬天,为我们添上厚厚的棉衣,夏天为我们换上清爽的背心,父母为我们辛苦地工作,而我们,我们什么时候想到过父母的冷暖?所以,我们不仅要照顾好自己,注意自己的安全,不让他们担心,还要多关心父母,让他们有个愉快的心情。【故事】

恣蚊饱血

在晋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吴猛的人。他一直都努力地照顾父母,是个非常孝顺的好孩子。从他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已经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来照顾父母了。

吴猛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根本买不起蚊帐。可是他家在南方,家里的蚊子特别多。每当到夏天的时候,成群的蚊子就在家里飞来飞去,家里人只要一睡着,就会被蚊子吵醒,或是被身上发痒的感觉弄醒,然后看见身上多了很多很多红色的包,越挠越痒。就因为这样,全家人都睡不好觉。

吴猛看见父母白天干活那么辛苦,晚上还因为被蚊子咬而睡不好觉,觉得他们太辛苦了。这让他感到既难过又心疼。于是他决定想办法,绝对不能再让蚊子咬自己的父母了。吴猛想了好久,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等到家里人都睡着后,便光着身体,躺在父母身边。一般来说,蚊子更喜欢吸小孩子的血,所以蚊子就都去咬吴猛了。每天晚上,无论吴猛被咬得多难受,他都忍着,就是为了让父母能睡个安稳觉。

几天后,父母发现了他的做法,非常感动。虽然他的办法不是很有效,可是却表现出了吴猛难能可贵的孝心。后来他的做法感动了一个叫丁义的人,这个人传授给吴猛法术,让他变得很有本领。【原文】

事虽①小,勿擅②为。苟③擅为,子道④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注释】

①虽:即使。

②擅:自作主张。

③苟:如果。

④子道:为人子女应该遵守的规则。【译文】

事情即使很小,也要和父母商量,不能够自作主张。如果做事情凭着自己的心情去做,就会有损自己为人子女的道德规范。即使是很小的东西,也不要自己偷偷地藏起来。如果自己偷偷地藏起来,让父母知道了,就会让父母很伤心。【解读】

我们常常觉得父母对我们很严格,其实父母这样做,是想让我们成为有用的人才。我们还小,有很多事情,我们不懂,所以,我们一定要听父母的话,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先跟父母商量,要相信父母永远会给我们最正确的意见。我们还小,做不到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去照顾父母,那我们怎样表现我们的孝顺呢?做到听话,不让父母操心,这就是我们表现孝顺的方式。【故事】

行佣供母

东汉时,有一个叫江革的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辛辛苦苦把他养大的,所以他对自己的母亲非常孝顺。后来,因为战乱,江革母子便不得不离开了家乡,可是因为他们很穷,没有车可以拉着他们走,江革就自己背着母亲一步一步地走。

由于兵荒马乱,大家都没有钱,快要活不下去了,于是,很多人就变成了强盗,去抢过路行人的钱。这时的江革因为走得很慢很慢,又害怕碰见军队,所以在小路上走着,而小路,恰恰是强盗出没的地方。当强盗看见江革的时候,发现江革很强壮,就想把他抓走,让他给他们当苦力。江革哭着对强盗说:“你们把我抓走,我死了都不要紧,可是我母亲年纪大了,没有我,她可怎么活啊?”强盗也是有母亲的人,听到他的话,被他的孝心感动了,就把他给放了。

后来,江革和母亲受了很多苦,好不容易在江苏安了家。可安了家以后,要靠什么生活呢?为了让母亲安心生活,江革来到一个富人家当佣人,每天不分昼夜地干活。江革把挣来的钱,全都给母亲买好吃的吃,买好衣服穿。但是自己却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大家被江革的孝顺感动,就推荐江革当了官。【原文】

亲所好①,力为具②。亲所恶,谨③为去④。

身有伤,贻⑤亲忧。德有伤⑥,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注释】

①好:喜好。

②具:准备,备办。

③谨:谨慎,小心。

④去:去除。

⑤贻:遗留。

⑥德有伤:道德品质有缺陷。【译文】

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他们准备。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翼翼地为他们去除。如果我们的身体受到了伤害,就会让父母担心。如果我们的道德品质有缺陷,就会让父母感到羞耻。

父母喜欢我们的时候,我们孝敬父母没有什么难度。可是当父母讨厌我们的时候,我们还能孝顺父母,这样的孝顺才更加难能可贵。【解读】

从小到大,我们习惯了接受父母的爱,甚至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而为人子女的我们,什么时候知道父母喜欢或者讨厌什么呢?我们是否能做到,去为父母准备些什么呢?

父母也是人,也需要得到我们的爱。可是我们却常常忽略这一点。我们所缺少的,是观察生活,观察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对父母而言,他们并不是希望我们给他们多少回报,有时候,我们简单的一句“妈妈辛苦了”,或者是在父母辛苦工作了一天之后,给父母端来一盆洗脚水,那都是我们爱父母的方式。雷锋叔叔曾经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对我们来说,孝顺父母也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观察父母,知道父母的需求,避免做父母不喜欢的事。相信我们一定可以照顾好我们的父母。【故事】

阮籍念母

三国时期,有一个名字叫阮籍的名士,是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当时,正处于司马懿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的时候,他们通过拉拢一些德高望重的人,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自己的权利,还经常用“孝道”来约束人们,排除异己。

司马懿其中一个儿子名字叫司马昭,他想通过和阮籍结为亲家,来拉拢阮籍,于是,就派人去阮籍家提亲。阮籍早就预料到这件事不简单,可是又不敢当面回绝司马昭,就每天都把自己灌得醉醺醺的,让来提亲的人没办法和自己交谈。司马昭听说了这件事后,就让提亲的人每天都去阮籍家里提亲,等到他清醒为止,可是,一连十几天,提亲的还是没有办法和阮籍交谈,司马昭没办法,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

阮籍是个非常爱喝酒的人,他听说步兵校尉这个职务是空缺的,于是,他就主动跟司马昭提出要担任这个职务,司马昭听到后,很高兴,以为阮籍这是在投靠自己,就马上任命阮籍做了步兵校尉。可让司马昭没想到的是,阮籍上任后,不务正业,每天只知道喝酒,把军营里储藏的几百坛好酒都喝光了。然后就辞官不做了。

阮籍的母亲去世的时候,阮籍正在和别人下棋,当别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阮籍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坚持着下完那盘棋才跑回家的。当时,阮籍因为心里难过,手掌都被手指抠破了,衣袖上沾满了鲜血。阮籍到家后,喝了几大碗酒,之后吐了好多血,然后才开始痛苦起来。当地人听说了这件事之后,都纷纷来到阮籍家里吊丧,可阮籍看着他们,面无表情,一动不动。有个名叫何曾的人,觉得阮籍的做法很不好,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司马昭,希望司马昭能狠狠地处罚阮籍。可是,没想到,司马昭听了何曾的话之后,却说:“你只看到阮籍喝酒,却没有看到,他因为母亲过世,而难过吐血时的样子,你非但不能分担他的痛苦,还跑到我这里来告状,你还有什么可说的?”何曾听完之后,惭愧地离开了。

阮籍孝顺父母,并不只是凭空说说的,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的。阮籍竟然能因为母亲的去世,伤心到吐血,不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吗?这才是真正的孝顺,那些背后告状的人,才是真正应该被惩罚的人。【原文】

亲有过,谏①使更②。怡③吾色,柔④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⑤泣随⑥,挞⑦无怨。【注释】

①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

②更:改变。

③怡:和悦,愉快。

④柔:轻柔,缓慢。

⑤号:大声哭喊。

⑥随:副词,随即,接着。

⑦挞:用鞭子或棍子打。【译文】

当父母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小心地规劝他们,让他们改正错误。(劝谏父母的时候)我们的态度要和悦,语气要缓慢。如果父母不能改正错误,就等他们心情好了的时候,再去规劝他们。我们劝谏父母的时候,可能会痛苦流泪,惹得父母生气,即使父母用鞭子或棍子打我们,我们也不能有怨言。【解读】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如果犯了错之后能立即改正,就没有比这更大的善行了。父母虽然年纪比我们大,懂的比我们多,但父母也可能会犯错,当我们发现父母犯了错,我们应该好好去和父母说,千万不能大声地指责父母,父母辛苦地把我们养这么大,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好好孝顺父母。【故事】

孝感上天

上古时代,有一个叫舜的君主,他还有一个名字叫重华,为什么叫重华呢?据说是因为他的眼睛有两个瞳孔。因为生活在一个叫姚的地方,所以姓姚。舜是从古到今都非常有名的大人物,被后人看成是最了不起的君主之一,还有人把他叫做圣王。

舜本来是王室贵族的后代,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却已经成了平民百姓。舜的父亲没有读过书,脾气也很不好,经常做一些坏事,后来便双目失明了。舜的亲生母亲却是一个好人,但可惜的是,她很早就去世了,舜的母亲去世后,舜的父亲就又娶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生了一个孩子叫象。舜的父亲、继母和象都对舜特别不好,什么活都让舜来做,还经常虐待打骂舜,然后把舜赶出家门。

舜的父亲、继母和弟弟都看舜不顺眼,就想害死他,他们让舜去屋外挖井,然后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把他活埋掉,但聪明机灵的舜从自己挖好的另一条通道逃走了;后来他们又想在舜修房顶的时候烧死他,最终舜还是逃了出来。

舜也曾经很难过,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家人对他不好而心生怨恨,而是更加小心翼翼地赡养父亲和继母,还像关心亲弟弟一样关心象,舜的事情传遍当地,成了有名的孝子。舜不仅很孝顺,而且非常聪明。当家人要害他时,他总能及时躲避;当家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又总能替家人化险为夷。传说,我们现在生活中用的陶器,也是舜的发明。

孝敬父母本来就很可贵,但在家人总是想害死自己的情况下还能做到孝顺父母,就更加不容易了。所以舜的事情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大家都夸奖他。后来,当时的君主尧知道了舜的事迹后,也非常佩服舜,就想去看看舜,尧来到舜种地的地方,才知道舜孝顺父母的事已经感动了上天,上天都在帮他:大象在帮他耕田,大群的飞鸟在帮他播种。尧看了之后很感动,觉得舜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就决定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后来尧又让舜做了许多很难办到的事,舜都顺利地完成了。尧觉得舜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把君主之位让给了舜。舜成了君主之后,依然对父亲和继母非常孝顺。【原文】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①诚。事②死者,如事生。【注释】

①尽:尽可能,尽量。

②事:伺候,服侍。【译文】

如果父母生病了,我们要把熬好的药尝一尝,看冷热适合的时候再给父母服用。不论白天还是黑夜,我们都要在父母的旁边服侍守候着,不离开他们的病床。如果父母亲不幸去世了,我们要守丧三年,来怀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守丧时我们会因为想念父母而哭泣,所以要选择好自己居住的地方;我们的生活要简洁朴素,要远离大酒大肉,这样才能表现出我们对父母的哀悼。

在父母的丧礼举行的时候,一切要按照礼仪来办,不能够随随便便;祭拜父母的时候要真诚。虽然父母去世了,但我们对待他们要和他们生前一样恭恭敬敬,就好像他们活着的时候一样。【解读】

父母为我们辛苦了一辈子,当他们生病的时候,我们要在父母的病床前尽孝。我们一定要耐心坚持,长期照顾,要好好珍惜父母在我们身边的日子,否则当有一天,父母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尽孝了。【故事】

刻木事亲

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丁兰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亲就都不幸去世了,丁兰长大以后,非常想念自己的父母,很想报答父母对他的养育之恩。虽然父母已经去世了,也无法接受他的报答,可丁兰还是决定要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来报答父母。于是,他凭着自己的记忆找人雕刻了父母的全身木像,然后把父母的木像供奉起来,每天都要磕头上香,有什么好吃的也要先敬过父母之后自己才吃。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决定的时候,他也要先告诉父母的木像一声,如果有事情需要外出,他也会首先告诉他们,回来后,就马上回来拜见父母的木像,从来不敢忘记。

丁兰每天都坚持去给父母的木像请安,就好像父母活着一样,这种做法让丁兰的妻子很生气,一开始,她还和丈夫一起向公公婆婆的木像请安,可时间长了,她就怠慢起来。一天,妻子无意间发现,当丁兰给父母的木像请安的时候,木像露出非常慈爱的表情,妻子感到很奇怪,难道木像还有感觉吗?她很想研究一下木像,可是她知道,丈夫把木像看得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是不会让自己研究的。于是有一天,妻子趁着丁兰外出的时候,拿针扎了一下木像的手指,想看看木像会有什么反应,结果木像的手抖了一下,被针扎的地方竟然流出血来,而且木像的眼里竟含着泪。妻子见了,害怕不已,她努力想把血迹和眼泪擦掉,可是不管她怎么擦都没有办法擦掉。

没多久,丁兰从外面回来了,他发现了木像的眼泪,又在仔细观察后,发现了木像手上的针眼。妻子知道瞒不住,就把事情告诉了丁兰。丁兰听了很生气,认为身为儿媳不能孝敬公婆,这是不能让人原谅的,于是就和妻子离了婚。【原文】

兄道①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②,忿③自泯④。【注释】

①道:做兄长的道理。

②忍:谦让。

③忿:愤怒,愤恨。

④泯:消除,消解。【译文】

兄长要爱护自己的弟弟,弟弟要尊敬自己的兄长。兄弟和睦相处,孝道便在其中了。把钱财看得微不足道,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恨了。说话时注意忍让和宽容,愤恨也就自然容易消除了。【解读】

兄弟之间和睦相处,没有隔阂,也是孝顺父母的一个方面。如果兄弟之间相处的融洽,哥哥非常疼爱弟弟,弟弟非常尊敬哥哥,那么父母也就会少为孩子操心,也不会为了孩子之间的争吵而烦心,这样父母每天就能以更愉悦的心情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当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宽容别人,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学会谅解别人,而不是计较和追究。学会做一个宽容的人,这样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更加和谐。【故事】

秦穆公亡马

秦穆公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明君。一次,他带着几个武士外出打猎,在追赶猎物的时候,他的马突然受到了惊吓,把秦穆公从背上摔了下来,之后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这匹马是秦穆公最喜欢的马,他一看马跑了,就让武士抓紧去四处寻找。武士们找了好多天,都没有马的下落,就对秦穆公说:“您还是别要那匹马了,回去后,我们可以帮您找一匹更好的马。”可秦穆公却不答应,他说:“我已经骑了那匹马好多年了,它十分温顺,我们一定要找到它,找不到它,我是绝对不会回去的。”秦穆公说完,便带着武士们继续寻找他的马。

秦穆公和武士们走了很久很久,走得大家都饿了,正好路上有几百人在地上升着火在烤肉吃,秦穆公走上前去,想要点吃的。

当秦穆公走到他们附近的时候,他才发现,地上有马鞍、马缰绳、马笼头,这些东西正是自己丢的那匹马身上的。秦穆公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有人抓到了自己丢的马,不知道该怎么处置,就把附近的几百人都叫来,商量该怎么处置这匹马。这附近都是穷人,很少能见到肉,大家最后决定,把马杀了吃肉。秦穆公的武士们听了之后,都很生气,就想按照秦国当时法律的规定,杀了这些人。可秦穆公却不同意武士们的做法,他说:“一匹马的命怎么会有这几百人的命重要呢,马既然已经死了,那说什么也没用了。不过,我听说,如果只吃马肉,不喝酒,是对人的身体有害的,去把我们的酒拿来分给他们喝吧。”说完,他就让武士们把酒拿来分给了那些人,那些人本来都很怕,但后来看见秦穆公不仅不杀他们,还把自己的酒给他们喝,心里都非常感激。决心要好好报答秦穆公的恩情。

这以后不久,秦穆公在打仗的时候被敌军包围了。那些杀马吃马肉的人听说后,都带着武器去帮秦穆公,秦穆公也因此解除了危机。【原文】

或①饮食,或坐②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③叫。人不在,己先到④。【注释】

①或:有的,有的人。

②坐: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叫做“坐”。

③代:代替。

④己先到:自己去长辈那里看看。【译文】

和长辈一起吃饭的时候,要有礼貌,让长辈先吃,然在自己再吃。在行走和就座时,要让长辈先走,让长辈先坐,年纪较小的人要后坐,后走。当长辈因为有事呼唤别人的时候,要是自己听到了,应该马上替长辈去传唤。如果被叫的人不在场,就应该去长辈那里看看,问一问有没有什么自己可以帮得上忙的事情。【解读】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小孔融让梨的优秀品德。和长辈一起吃饭的时候,一定要等长辈先吃,我们才能吃,千万不能不顾长辈,自己先吃起来,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没有礼貌的。当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要把座位让给年纪大的长辈,因为他们年级大了,身体都不是很好,而我们还很年轻,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尊敬长辈。及时主动地给与长辈帮助,帮他们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是孝顺的一种。【故事】

桑葚孝母

大家一定都知道桑葚吧!它是桑树的果实,是一种很好的水果,营养丰富,很多人都很喜欢它。桑葚最好的时候是紫红且接近黑色的,稍差一些的是红色的。也因为桑葚的这种特征,还流传出来一个孝子的故事呢。

到底是什么样一个故事呢?在汉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很不太平,到处都在打仗,更糟糕的是,这个时候偏偏又发生了旱灾,地里的庄稼都旱死了,所以这个时候的粮食非常贵。穷人们都因为买不起粮食,只好去外边找吃的东西来充饥。

有一个叫蔡顺的人,他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是他母亲辛辛苦苦地把他养大。蔡顺也因为这样,所以对他母亲格外地孝顺。因为饥荒,他家也没有钱买粮食,所以他也来到外面找吃的东西。走着走着,他发现在不远处,有一棵桑树,树上结满了桑葚,他看了非常高兴:“母亲终于可以有东西吃了。”于是,他拿出自己预先准备好的两个小筐,把紫黑色的桑葚放在一个筐里,把红色的放在另一个筐里。高高兴兴地往回家的路上走着。没想到,他在路上突然遇到了赤眉军。赤眉军是何方神圣呢?赤眉军是当时王莽新朝末年的时候兴起的农民起义军,因为里面的士兵都把眉毛染成了红色,所以被称作赤眉军。他们主要是反抗当时的朝廷,曾经多次战胜了朝廷的军队,士兵一度发展到十多万人,是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一支武装力量,后来还占领了京城。

赤眉军里的一个人,看见蔡顺手里拿着两筐不同颜色的桑葚,就问他为什么要把桑葚分开放。蔡顺解释说:“紫黑色的是最好的,我要留给我母亲吃,红色的稍差一些,是留给我自己的。”赤眉军听了之后,被蔡顺的孝心感动了。他们大多是农民出身,因为朝廷的迫害,走投无路才起义的,所以对蔡顺的难处也深有体会。当赤眉军知道,蔡顺家里穷得吃不起饭的时候,就送给他很多粮食和肉,让他拿回去给他母亲吃。正是赤眉军给的这些东西,帮助蔡顺度过了他最艰难的时光。【原文】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①能。

路遇长,疾②趋③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注释】

①见:同“现”,显露,表现。

②疾:快,急速。

③趋:快走。【译文】

对长辈要尊敬,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能直接叫他们的名字。如果有长辈在场的时候,做晚辈的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刻意显露自己的本事。在路上遇见长辈的时候,应该立即快步走上去,和长辈打招呼。如果长辈没有什么事情要我们去做,就应该恭恭敬敬地让路,等长辈过去了再走。

当我们在路上遇到长辈的时候,不管我们是骑马,还是乘车,我们都应该下来向他们问好。等长辈走远了,我们才能骑马或者乘车离开。【解读】

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对长辈绝对不能直呼其名。在外面遇到长辈,一定要做到主动热情地到长辈面前,和长辈打招呼,当长辈有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立即放下手里的事情,帮长辈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尊敬长辈的人应该做的。【故事】

程门立雪

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两位很有学问的人叫程颢和程颐,他们是两兄弟俩。在福建省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酷爱钻研学问,到处寻访名师,结交益友,曾经在程颢的门下学习。程颢死前,就将杨时推荐到自己的弟弟程颐的门下,到洛阳的伊川学院中去求学。

当时,杨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学问也很高,但他还是虚心请教,尊敬师长,与周围的朋友相处得也很好,深得程颐的赞赏,被程颐看作是自己的得意门生,并得到了程颐的真传。

有一天,杨时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教问题。两个人都到程颐家的小院外面去拜见程颐,院里的童子听到后,急忙开门出来,对他们挥挥手说:“我家先生正在休息呢。”他们向童子说明了来意之后,被请到书房去等程颐。可是他们怕打扰到老师休息,没敢进门,就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当时,正是冬天,外面下着鹅毛大雪。没过过久,两个人的脸上和身上就都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就像两个雪人,可他们谁都不想离开。当程颐睡醒的时候,突然发现门口站着两个雪人,程颐看了以后,心里很感动,从那以后,程颐更加尽心尽力地教导他们。杨时也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学问。【原文】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注释】

①宜:合适,恰当。

②【译文】

和长辈在一起的时候,如果长辈是站着的,我们就不能坐着。如果长辈是坐着的,那么只有当长辈让晚辈坐下的时候,晚辈才能坐下来。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尽量放低,不要大声喧哗。但也要注意,声音太低,让长辈听不到,也是不合适的。【解读】

我们要做一个尊敬长辈的人,就要注意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对长辈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恭敬,不管在哪,都要让长辈先坐。与长辈交谈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礼貌,说话的语速、声音都要适中,说话声音不能太大,说话的速度也不能太快,要让长辈听懂我们的意思。

不管我们的地位和成就有多高,我们都要记住,要尊敬长辈,当我们在尊敬长辈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尊敬我们自己,也会得到别人尊敬的眼光,这样我们才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们都一定要记住:尊敬长辈。【故事】

张良拜师

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字叫张良的名臣,他原本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因为刺杀秦始皇失败,就逃到了一个叫做下邳的地方,躲了起来,从此就将名字改成了张良。

一天,张良来到附近的桥上散步,遇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那老人对张良说:“孩子,我的一只鞋掉进河里去了,你去帮我把它捡上来吧。”张良有点不愿意,可是看老人那么大年纪了,就没说什么,到河里去把鞋子给老人捡了上来。可老人却把脚一伸,对张良说:“给我穿上。”张良心想,既然都已经把鞋子捡上来了,就给老人穿上吧。他恭敬地跪在老人面前,帮老人把鞋穿好。没想到,老人一起身,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说,就离开了。张良看着老人离开的背影,老人突然回头说:“你这个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教你,三天后,天亮时,来这里找我。”张良听后,连忙答应了。

第三天,张良早早地就来到桥上,结果老人已经先来了。老人生气地对张良说:“年轻人,跟老人约会,你应该早点来。再过三天,早点来这里见我。”

又三天过去了,张良特意起了个大早,赶到桥上后,没想到老人又先到了。老人生气地说:“你又比我晚到了,再过三天再来吧。”

又过了三天,张良暗下决心一定要比老人先到。于是,他半夜就来到了桥上,等了一会儿,他看到老人慢慢地向自己走来,张良赶紧上前搀扶。老人这才高兴地对张良说:“孩子,这才对啊。”老人边说边拿出了一本书,并告诉张良,要好好钻研这本书。如果钻研透了,以后就可以当君王的老师。张良接过书,十分感谢这个老人。

张良回家打开书,才知道这部书是《太公兵法》。他反复钻研这本书,最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谋臣,帮助刘邦打下了江山,建立了汉朝。【原文】

进必趋,退必迟①。问起对②,视勿移。

事③诸父④,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注释】

①迟:缓慢。

②对:用眼睛看着对方。

③事:侍奉,服侍。

④诸父:指伯伯、叔叔等。【译文】

去拜见长辈的时候,要快步走;离开的时候动作要缓慢一些,要让长辈先走,我们应该等长辈走了之后再走。长辈和我们交谈的时候,我们应该起身回答,眼睛要看着长辈。对待叔叔、伯伯态度要恭敬,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同族的兄长,要友爱,就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解读】

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尊敬我们身边的长辈,去拜见长辈的时候,必须准时到达,不能因为自己迟到让长辈等我们。离开的时候,要让长辈先走,自己要跟在长辈后面走。当长辈和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着长辈,这样才能表现出我们对长辈的尊重。对待同族的兄长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哥哥一样爱护他们,不能顶撞兄长,这样我们才是有礼貌的好孩子。【故事】

魏昭拜师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南阳的地方,人杰地灵。郭林宗家就住在这个地方,他是家喻户晓的大儒,熟读各家典籍。魏昭在当时的都城洛阳做官,在听说了郭林宗的大名之后,就决定去南阳拜郭林宗为师。魏昭来到了南阳,就去了郭林宗家拜师,可是,郭林宗家的仆人却告诉他郭大人生病了,不能见客。在魏昭的多次请求下,仆人才去替魏昭通报。郭林宗听说是魏昭来拜师,大吃一惊,因为当时魏昭在京城的名气很大。经过考虑之后,郭林宗还是决定先考验一下他的诚意,就让仆人去传话,说自己不见客。没想到的是,魏昭就和一起来的随从在郭府门外等了三天三夜,郭林宗看见了也很感动,就让他进府了。

那个时候,郭林宗得了很严重的病,每天都和汤药为伍。为了再次考验魏昭的诚心,郭林宗又给魏昭出了一道难题。魏昭进郭府已经四五天了,可郭林宗什么都没有教给他。一天夜里,郭林宗不停地咳嗽,仆人就赶快给他熬药。可郭林宗却突然叫住自己的仆人说:“让魏府尹来熬!”魏昭从仆人手里接过药罐,把药熬好后,端到郭林宗的面前,说:“老师,请服药。”郭林宗尝了一口,阴着脸说:“太苦了,端下去重熬。”魏昭的随从当时就觉得很不公平,说:“老爷,我看我们还是回京城吧,这人也太过分了。”魏昭生气地回绝到:“不要胡说。”魏昭第三次熬药,恭恭敬敬地端到了郭老师的面前。这个时候,郭林宗被深深地感动了。语重心长地对魏昭说:“以前来求学的人大多都没有诚意,所以他们来拜我为师,大都是想求得好的名声罢了。可是,今天见到你,才知道你真的很有诚意,我愿意当你的老师。”就这样,没过多久,郭林宗就正式收魏昭做自己的徒弟,把自己的知识全都教给了他。

三、谨而信

本篇主要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方式。穿戴衣服要整洁得体;走路姿势要端正;行为要有礼貌;说话做事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发现自己有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的改正;积极努力地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做最优秀的自己。【原文】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①,兼漱口。便溺回,辄②净手。【注释】

①盥:早晨起来洗漱。

②辄:于是。【译文】

早晨要早点起床,晚上要晚些睡觉。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一转眼我们就会成为老人,所以我们要格外珍惜我们每天拥有的时光。早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还要刷牙和漱口。大小便之后,一定要把手洗干净,讲究卫生。【解读】

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是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身体健康都是很有好处的。服饰得体,谈吐优雅,动作利落干脆,都能让自己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习惯,让习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就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能浪费时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珍惜时间,也是我们要培养的一种习惯,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我们就能离成功更近一步!【故事】

节俭的陶侃

在我国东晋时期,朝廷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只有一个叫陶侃的人,即使是当了当时最高的军事长官,也不改自己节俭的好习惯。

陶侃经常因为公务和一些官员喝酒,每次喝酒,他都喝得很少,和他一起喝酒的人觉得这样喝酒不痛快,总是想办法劝他多喝。一次,陶侃和几个官员一起喝酒,有个官员对他说:“您是不是怕酒不够喝啊,要是这样的话,请您不必担心,我家有很多很多的酒,可以给您送一些。”陶侃听了之后,严肃地说:“在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我喝了很多的酒,喝得烂醉,我母亲非常的痛心,就劝我喝酒一定要有节制,不要再这样了。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告诉自己,以后喝酒的时候一定要控制自己。现在我母亲不在人世了,我就更不能做让她老人家伤心的事情了。”大家听了之后,都很敬佩陶侃,也再也没有人劝陶侃喝多酒了。

还有一次,陶侃骑着马去田里巡视。田里的稻子都还没有成熟,就看到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稻穗,边走边四处乱扔。陶侃有点不高兴,就问那个人:“这些稻子是你种的吗?”“不是。”那个人回答。“那你为什么要采别人家的稻穗呢?”那个人却满不在乎的说:“闲着没事无聊,感觉挺好玩的。”陶侃听了,特别生气,就教训那个人说:“老百姓种这些粮食有多辛苦,你这样做和强盗有什么两样。”话没说完,陶侃就拿着鞭子狠狠地抽打了那个人一顿。当地的百姓听说了这件事,都夸奖陶侃是个难得的好官。【原文】

冠①必正,纽②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③冠服,有定位④。勿乱顿⑤,致污秽。【注释】

①冠:帽子。

②纽:衣服上的扣子。

③置:放置,安放。

④定位:固定的地方。

⑤顿:放置。【译文】

帽子戴得要端端正正,衣服上的扣子都要扣好。袜子和鞋子看起来都要平整,还要把鞋带系紧,这样整个人看起来才会很整洁。帽子和衣服在不穿的时候,要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要随手乱扔,防止它们被弄脏。【解读】

父母从小教育我们要讲卫生。可见讲卫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让人看起来干干净净的,这样才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怎么保持个人的卫生呢?首先,我们的帽子、衣服和鞋袜要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这样可以防止我们在慌乱中找不到它们,还可以保持它们的整洁和干净。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去保持。也许,我们身上还有许多我们自己都没发现的坏习惯,只要我们发现它们并积极认真地改正,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也许改正一种习惯的过程很艰难,但是改正之后的结果一定会让我们受益终生。所以,千万不要等到坏习惯给我们带来不好的影响的时候才后悔莫及。【故事】

赵匡胤改过自新

赵匡胤,是宋朝的第一个皇帝。他小时候非常喜欢练武术,常常拿着一根盘龙棍,努力地练习。不过,小时候的赵匡胤并没有什么十分远大的志向,也不喜欢干活,而是每天和一群好赌之徒鬼混在一起。他还经常带着盘龙棍到赌场去,把身上所有的钱都输光之后,在众人的嘲笑声中失落地离开。他的亲戚朋友一直劝他不要在这样下去了,可他就是不肯听,更别提反省自己的错误了。

有一天,赵匡胤又把身上的钱都输光了,他一边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一边往家走。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了一片西瓜地,里面长满了又大又圆的西瓜。赵匡胤摸摸自己的肚子,意识到自己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就想先去西瓜地里偷个西瓜,解解渴。赵匡胤挑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打开后,刚要往嘴里放,正在这时,就听到背后有人喊道:“偷瓜贼,居然敢偷我的西瓜!”赵匡胤一看,发现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自己的背后,怒气冲冲地瞪着自己。

赵匡胤把西瓜扔在了一边,拿着盘龙棍起身,指着老人喊道:“我就偷,你能把我怎么样?”老人更加生气了:“你偷了我的西瓜,你还有理了?我也不难为你,只要你给我一个铜钱,我就不跟你一般见识了。”赵匡胤仔细一想,一个铜板也不多,刚想掏给老人,可是突然想起来,刚才在赌场已经把身上的钱都输光了,拿什么给老人啊。所以他决定硬着头皮跟老人抵赖。

老人拿过赵匡胤手里的盘龙棍,惋惜地说:“真是可惜,如果这根盘龙棍落在一个大英雄的手里,一定可以干一番大事,可现在他在一个赌徒手里,也就只能用来吓唬吓唬我这个没用的老头了。”说着,他把盘龙棍递给了赵匡胤,说:“你走吧,西瓜钱我也不要了,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大英雄。”听完老人的话,赵匡胤觉得很羞愧,他决心改掉赌博的坏习惯,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了宋朝的第一个皇帝。【原文】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①分②,下称③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④。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注释】

①循:符合,遵循。

②分:身份。

③称:相称,合适,配得上。

④则:要求。【译文】

一个人穿衣服,最重要的是整洁,而不是过分讲究华贵。穿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与自己家里的经济境况相符合,不要有过分的要求。吃饭的时候,不要东挑西捡。饭量要适中,不要吃得过多。

当我们年纪还小的时候,不要喝酒。喝醉了之后的样子,是最难看的,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解读】

对一名学生来说,穿衣服最重要的是干干净净,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名牌,而且作为学生,我们穿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我们在校园里,最适合我们的服装当然是校服,而不要穿那些不适合学生穿的衣服。

当我们吃饭的时候,一定不要挑食,只挑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吃,而不吃蔬菜和水果,长期下来,会造成营养不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该均衡饮食,合理搭配,强壮我们的身体。【故事】

俭约的季文子

春秋时期,有一位鲁国的正卿,名字叫季文子,他出生于一个三世为相的家庭。他为人谨慎,勤俭持家,执掌鲁国的朝政长达三十多年。他不仅自己以节俭为准则,还要求自己的家人也要保持俭朴的生活作风。他平时穿衣不追求衣服有多华贵,干净整洁就好,除了朝服他几乎没有几件好衣服。每次外出,都轻车简行。

孟献子的儿子仲孙它看季文子这么节俭,就劝他说:“你是鲁国的上卿,位高权重,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听说你的妻妾都不穿华丽的衣服,你家的马匹不喂上等的饲料;就连你本人也衣着寒酸,你这样就不怕文武百官耻笑你吗?就算你自己不在乎,一个国家也有国家的颜面,别人也会议论说你身为鲁国的上卿却过着这么寒酸的日子,你让鲁国的声誉何存啊?”

季文子从容地回答说:“我当然也愿意过富贵的生活,但是想想我们国家的老百姓,还有人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忍受着饥饿和严寒的痛苦,我又怎么敢华贵奢侈呢?要是我们国家的平民老百姓,连最基本的温饱都达不到,就算我的妻妾装扮华贵,我的马饲料精良,又有什么用呢?这难道就是一个鲁国上卿应该做的吗?更何况,我听说,一个国家的繁荣,是要通过百姓的品德来体现的,而不是通过炫耀自己华丽的衣服和精良的好马来表现的。”

从那以后,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节俭之风盛行,并被后世广泛称颂。【原文】

步从容,立端正。揖①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②,勿跛倚③。勿箕踞④,勿揺髀⑤。【注释】

①揖:双手在胸前相握着行礼。

②阈:门槛。

③跛倚:瘸着腿斜靠着站立,指站立不端正的样子。

④箕锯:两腿向前伸着坐,指坐立时傲慢的样子。

⑤髀:大腿。【译文】

我们走路的时候要从容稳重,站立的时候要端正挺直。行礼的时候,身体要弯下去,跪拜的时候要恭恭敬敬。进门的时候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的时候身体不要歪歪扭扭。坐着的时候双腿不要向前伸出来,也不要总是摇晃大腿,这样才是最得体的姿态。【解读】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当我们想要别人怎么对待我们的时候,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我们是否做到,一言一行都尊敬别人呢?在长辈面前,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要让别人觉得你是个让人讨厌的人。如果我们能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尊重彼此,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快乐。【故事】

乳姑不怠

唐朝时候,有一个有名的才子,名字叫崔南山,后来当了大官。虽然崔南山的家里很有钱,可是却因为他的曾祖母而感到很困扰。他的曾祖母因为年龄很大了,牙齿不太好,所以吃东西的时候不太方便,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费很大的力气。曾祖母长孙夫人也因为这样,身体越来越差。

崔南山的祖母唐夫人,看看自己的婆婆痛苦的样子,心里很着急,她担心,再这样下去,婆婆就活不了多久了。这可怎么办啊!终于,唐夫人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婆婆虽然牙不好,可是喝奶是不用牙齿的,只要每天都让婆婆喝奶,婆婆的身体就能好起来了。于是,每天早晨,唐夫人都很早就起床,帮婆婆梳妆,打理好之后,就把婆婆扶到厅堂,小心翼翼的喂婆婆喝奶。在唐夫人的精心照顾下,婆婆的身体渐渐的好了起来,在以后的日子里,长孙夫人的身体一直都很健康。

一天,长孙夫人知道自己可能活不了多久了,就把全家人都叫到自己身边。长孙夫人含着泪握着自己儿媳的手说:“我的好儿媳,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遇到了你这样一个好儿媳啊,你对我有恩,我可能活不了多久了,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以后你的子孙也能像你一样,孝顺恭敬,我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后来,崔南山的妻子对祖母和婆婆也很孝顺,这家的每个人都很孝顺,也都非常有出息,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原文】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①。

执虚②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注释】

①棱:棱角。

②虚:空,与“实”相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