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英语》大学生2012年5月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14:01:53

点击下载

作者:《新东方英语》编辑部

出版社:《海外文摘》杂志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东方英语》大学生2012年5月号

《新东方英语》大学生2012年5月号试读:

★Preface 卷首语★

做成事情的四大能力

◎文/俞敏洪

有同学问我:俞老师,要想做成点事情,到底需要哪几方面的能力?我认真想了一下,认为要把事情做成,需要四大能力。

第一种能力是获取信任的能力。你做任何事情,都要让人觉得你特别可靠。也就是说,你要给别人安全感。这个要求的背后其实包含了很多因素,不是单凭你聪明,或是长相好,或是做学生会干部就能做到的。这里面包含了你的人品和诚信,包含了你在关键时刻可以无私地帮助别人的能力。只有这些能力加在一起,才能构成获取他人信任的能力。

第二种能力是能够用尊重人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沟通不是指你能说会道,沟通能力也不仅仅是把你的意思传达给对方。沟通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对方:你尊重别人,别人反过来也尊重你。这个前提条件非常重要,如果你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很容易伤害到别人,也很容易在人际关系中为自己设置障碍。今天的中国大学生将来可能成为政府官员,也可能成为企业家,当未来的你们面对其他人的时候,不管地位多高,能否与人平等地交流,能否对人表示尊重,从根本上决定了你能否取得真正的成功。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也不懂得尊重自己,因此一定会使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

第三种能力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是说你在大学的时候成绩有多好,也不是说你在大学里读了多少本书。学习能力是一种不断重新修整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觉悟,不断用新知识去补充自己头脑的能力。你不但要能消化知识,还要能够把它用在工作中,不断向周围的人学习。有两句老生常谈的话,一句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句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这两句话是对学习维度的概括。读书是学习的必要方法,虽然很多时候思想是通过“碰撞”获得的,但读书是获得思想的极佳途径之一。行万里路是必须的,不出去走一走,你就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只有走出去,你才能看到、听到,从而学习、思考和领悟。在行万里路的同时你就可以阅人无数。当然,阅人无数不仅仅靠行万里路来完成,你在校园里和工作中一样可以阅人。阅人是你对一个人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也是你从他人身上学习的过程。名师指路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依赖。每个人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老师,这些老师不一定都是名师,但如果他/她有高尚的品格、有正确的价值体系、有道德风范、有教学能力,就会对学生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现在要找“名师”来“指路”其实很容易:如果你想听一个人的讲话,在网上就可以搜到;如果你想听世界名牌大学的课程,在网易、新浪的网络公开课上就能找到。除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阅人无数,名师指路”以外,我们还需有另外一种能力,那就是领悟能力。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又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省”和“习”就是思考和领悟。学到的知识、读过的书、行过的路、名师的指点,再加上自身的领悟,最后通过探讨和“碰撞”使思想层次得到更大的提高,这就是学习。

最后一种能力是判断能力。我们有时贬低一个人时会说这个人一点儿常识都没有,或者说这个人很“二”,实际上说的就是这个人缺乏判断力。世界上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是危机还没来临,他就已经消灭了产生危机的可能,抓住了机会。这种人对未来的判断力超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第二种人是有了危机后能够解决危机,当机会来到眼前时能够抓住机会。这种人对现实的判断力很强。第三种人是什么人呢?这种人本来一切好好的,结果非要玩出点事情来,让自己陷入麻烦,人生危机也就产生了。这种人是属于“没事找事型”的人,典型地缺乏判断力。我们可以想办法成为第一种和第二种人,但无论如何不能做第三种人。英文中有一个词叫“timing”,翻译成中文为“时机选择”,即选择做一件事情的时机。很多时候,即便你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如果timing不对,事情的结果依然是错误的。所谓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能否恰到好处地把握这一点,就是对你判断力的一个考验。

要做成一些事情,除了上述的四大能力,还需要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但如果以上四种能力基本具备了,就有了做事情的基础,也就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渐行渐远,走进更好的人生风景里。

★Test Bible 考试手册★

四、六级备考策略

◎文/褚嘉铭

2012年6月的四、六级考试越来越近了,为了更好地应对考试,考生除了了解和实践以提升自身英语水平为目的的复习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实用的备考策略和答题技巧。本文笔者就从词汇、听力、阅读理解、写作四个部分来与考生探讨四、六级备考策略。词汇

词汇量是确保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基石。背诵词汇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倍感头痛却无法逃避的环节,考生要拿出毅力,勇敢闯过词汇这一关。

笔者建议考生准备一本四、六级的词汇书,无论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还是乱序的都可以,但书中最好带有简单的词根、词缀解释,并配有例句。背单词时,考生应以词根、词缀为理解主线,通过在短期内进行大量重复识记来夯实记忆效果。重复识记单词很重要,只有在短期内多次接触同一个生词,而且在不同语境下看到同一个生词,对该词的印象才会深刻。从词根、词缀知识开始复习,虽然从表面上看像增加了学习内容,但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此种方法能快速记住很多相关单词的意思。同时,在背单词过程中,考生也要重点关注一词多义和熟词僻义的现象,并多加总结。听力

听力部分历来是四、六级考生的弱项。如果考生想在考试中听懂录音的内容,跟上说话人的语速,考出自己满意的分数,就必须加大这一部分的复习力度。下面笔者提供一些备考听力的方法,供考生参考。1.泛听

所谓泛听,指的是在听录音的过程中不停顿、不查词、不反复,连续听下来,以明白听力材料的大意为目的。泛听要求考生抓住录音中的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对话或短文的主题、主要人物的观点、最终的结论等。泛听的作用主要在于“叫醒”考生的耳朵。

多数考生都曾有过这样的窘境:听录音时听得一塌糊涂,可事后找到听力原文一对照,发现对话或短文中生词极少,但在听录音过程中就听不懂是什么意思。这主要是因为考生平时接触英语时多是通过阅读或写作的形式,即以字符的形式来认知和处理英语信息,很少有机会去听或说,因此对于同样的英语内容,眼睛很敏感,而耳朵就比较迟钝了。所以,考生必须在备考阶段加大听力的练习力度,但不要逐字逐句去听和对照,这样信息的整体内容会被打乱,笔者建议考生在精听之前先坚持用泛听来磨练自己的耳朵。

泛听的材料选择比较随意,既可以选择较早的真题(新的真题留给精听部分),也可以选择模拟题,或者VOA的Special English也可以。最关键的是,考生要持之以恒,坚持每天至少听一个小时。如果考生觉得一次听一个小时时间太长,可以分两次完成,每次听30分钟。若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发音现象,如连读、略读、弱读等,考生要做好相关标记,以便提醒自己下次再听时多加留意。2.精听

经过泛听阶段后,考生就可以进入到精听阶段了。所谓精听,指的是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关注所有细节,不但要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弄清每道题目的意思,也要弄清每个词的发音特点。在精听的过程中,考生如果觉得有听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停下来,并且可以重复听。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要把事情做细。

该阶段的材料选择以真题为主,尤其是最近几年的真题。考生可以反复听,至少听三遍以上。在反复听的过程中,考生要仔细体会听力材料中单词和语句的发音规律和特点。笔者在此为考生推荐两种方法:一个是跟读,一个是听写。跟读是先体会录音中的发音,将之与自己的发音进行简单的比较,以此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然后不断模仿,直到自己的发音和录音中的一模一样为止。听写不仅仅是针对复合式听写的复习策略,考生在备考短文理解题目时同样可以做听写练习,这样做既可以提升考生的听力能力,也可以提高考生速记的速度,可谓一举两得。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部分在四、六级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例很高,属于考试的重中之重。在复习这一部分时,考生首先要走出这样一个误区:阅读练习就是逐个查生词或对照译文去理解原文,要词典不离身,遇到生词马上查,甚至把生词整理到笔记本上。很多考生在复习备考时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尤其是一些养成了“踏实”的学习习惯的考生,更喜欢把这个错误的方法与“复习透彻”联系起来。事实上,这样的方法既耗时又费力,收效也不佳。每次考试完,考生都会抱怨平时自己做了很多练习,但考试还是不理想,上述误区就是原因之一。考生要清楚一点:在考试现场,你不可能查单词,也不可能不计时间地去“细抠”一篇文章。所以,考生应避免这一误区,找到正确而高效的复习方法。下面笔者提供复习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供考生参考。

第一步,做题时不查生词,中间不被其他事情打扰,严格按照20分钟的时限完成两篇真题阅读理解。

在做题过程中,当考生遇到生词和看不太懂的句子时,尽量靠上下文给出的线索来猜测其含义。比如,当句子中出现also、as well、too、besides、in addition等词时,考生就可以推测出文中所涉及的两方属于顺承关系,其论述方向是一致的。如果句子中出现but、yet、however、nevertheless、nonetheless等词时,考生可以推测出文中所涉及的两方属于转折关系,其论述方向是相反的。了解了大致的论述方向,考生便可以推测出相关的句意了。

第二步,对照答案,针对做错的题目,在不查单词的前提下,尽量根据上下文看出答题线索,并总结错误原因。

很多时候,考生之所以做错题,是因为不会抓文章重点,总想读懂全文之后再去做题。这样不分主次的通篇全读会让考生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无关紧要的信息上,结果只会导致考生思路混乱,把题目答错。要知道,出题人不会在文章随便什么位置都出题,他们通常会在文章的重点处或者是逻辑比较复杂的地方设置题目。举例来说,当一个简单句和一个长难句同时出现在段落中时,长难句出现考点的可能性通常要大得多。所以,考生要抓住长难句的逻辑结构和论述方向来理解段落和应对题目。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也属于比较重要的位置,重点把握这两个位置,考生就能迅速了解段落大意。同时,考生千万不要小看文章中出现解释或说明的地方,那往往是考点所在,因为通常来说,只有重要的内容作者才会花时间去解释。常见的解释说明标志包括冒号、括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以及诸如mean、such as、in other words、put ... in another way、show、suggest等单词和短语。关于抓文章内容重点,考生一定要在真题中着重体会。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例:52. How do pessimists interpret the U.S. trade deficit in June?

A) It could lead to slower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 It reflects Americans’ preference for imported goods.

C) It signifies a change in American economic structure.

D) It is the result of America’s growing focus on domestic market. (选自2011年12月六级真题阅读理解部分)

解析:该题目在文中所对应的答案信息区域为原文第二段:“When the Commerce Department reported last week that the trade deficit in June approached $50 billion, it set off a new round of economic doomsaying. Imports, which soared to $200.3 billion in the month, are subtract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The larger the trade deficit, the smaller the GDP. Should such imbalances continue, pessimists say, they could contribute to slower growth.”如上文所说,考生看到这段话时不必逐字逐句去读,而应先快速浏览,然后重点看该段首句和尾句。考生可以发现题干中的重点关键词pessimists和trade deficit在最后两句出现。所以,接下来考生可以忽略掉该段前面的内容,重点看最后两句。通过仔细分析最后两句话,考生可以发现正确答案为A选项。

第三步,查文章和题干中出现的生词,对照译文,弄清每个题目的来龙去脉,纠正自己阅读时出现偏差的地方。

在这个步骤中,考生一定要多查多问,直到完全弄明白文章和题目的意思为止。这个步骤完成后,对于一篇阅读理解文章,考生要能达到这种理解程度:文章中没有生词,没有不懂的句子,所有的题目都会做。写作

在复习写作部分时,考生应注意把备考重点放在提升自己的写作实力上,而不是盲目地背诵范文或模板。当然,背诵优秀的范文和模板对写作会有帮助,但是考生不能忽略自己动笔练习的重要性。只有常练笔,考生才能把背过的范文中的好句子灵活应用,才能把握考试的时间节奏,从而顺利完成考试。

考生在做写作练习时应该像考场上要求的那样,严格按照30分钟的时限完成写作。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证考生考试时的答题速度。写作完成后,考生可对照范文,重点勾画出其中的优秀句子,将优秀句子替换到自己的作文中加以体会。另外,考生平时应注意多积累写作素材。建议考生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摘抄下有用的词汇、句型、谚语等写作资料。最重要的是,整理完这些资料后,考生要多复习,多背诵,并尽量将之运用到具体写作中。

总之,在备考四、六级过程中,只要方法得当,稳扎稳打,考生就能顺利通过考试。预祝广大考生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6月四、六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作者简介:

褚嘉铭,天津新东方学校教师,主讲四、六级阅读理解和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等课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优秀教师。

2011年12月四级阅读理解真题点评

◎文/王长胤

从总体来看,2011年12月四级考试阅读理解部分的试题难度波动不大,题型方面依然延续往年的命题思路。本文笔者将从文章来源和命题特点等方面对本次四级阅读理解试题进行点评,希望能为即将参加2012年6月四级考试的考生提供一些帮助。快读阅读

本次快速阅读的文章来自网络,原文出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学生司法事务办公室(The Office of Student Judicial Affairs)的官方主页。文章论述的主题稍显严肃,内容有关正直与诚信,这一点从大标题“Why Integrity Matters”(为何正直与诚信很重要)便可看出。

快速阅读的特点是文章长、信息量大、答题时间短,但它并不要求考生将整篇文章都仔细读完,考生只要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信息即可。然而,很多考生往往只关注细节,忽略了文章的主题,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很多时候,考生若能快速把握住文章主旨,又能深入到文章的细节处,那么答题的正确率会更高。下面笔者就结合本次考试来谈谈如何把握快速阅读文章主题,并对本次考试的题型设置作简要分析。文章主题

首先,我们从文章主题谈起。本次快速阅读的文章既有大标题,也有小标题。包含小标题的文章在四、六级考试的快速阅读题目中占多数。那应该用何种方法来阅读含有小标题的文章呢?一般而言,包含小标题的阅读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脉络会比较清晰。笔者建议考生在遇到含有小标题的文章时,先不要忙着逐段阅读,而是先把全文的小标题迅速浏览一遍。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首先,浏览完各标题后,考生通常就能明确文章所讲的主题了。其次,小标题往往会成为某些题目定位答题区域的标志。这次四级快速阅读部分文章的大标题是“Why Integrity Matters”,第一个小标题是“What Is Integrity?”(什么是正直与诚信?),最后一个小标题是“Why Integrity Matters”(为何正直与诚信很重要),大小标题前后呼应。考生不用通读全文,只看小标题便可以推断出本文的主题为“Integrity matters”(正直与诚信很重要)。

另外,除了标题能够表明文章主旨外,文章开头或结尾部分常出现的主题句或总结句也能体现文章主旨。因此,笔者建议各位考生在浏览完大小标题后,再花一点时间把文章的开头段和结尾段快速通读一遍,不需要仔细阅读词句,只需大概把握开头或结尾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本次四级快速阅读文章的主题句正好出现在文章结尾段:“In sum, we all have a common stake in our school, our community, and our society. Our actions do matter. It is essential that we act with integrity in order to build the kind of world in which we want to live.”看到文章结尾处的“In sum”一词,考生应敏感地察觉到这便是文章的主题句所在。考生如果在通读全文之前,能够先浏览该段内容,便可轻松把握文章主题了。题型设置

接下来,我们来看本次快速阅读题目的题型设置。本次题目的题型设置没有太大变化,选择题侧重于对细节的考查,填空题侧重于对名词的考查(快速阅读第9题和第10题)。填空题中稍难一点的是第8题,考查的是句式的转换。题目是这样的:“Cheaters at exams don’t care about their education; all they care about is how to _________.”该题所对应的文章原文为:“The real reward of good teaching is seeing students learn, but a cheater says, ‘I’m not interested in what you’re trying to teach; all I care about is stealing a grade, regardless of the effect on others.’”从命题角度来看,原文的I其实指的就是题目中的cheaters (作弊者),care about这一短语在题干和原文中都出现了,且形式一致,这样本题答案就显而易见地指向了原文中的stealing a grade。不过,题干中空格前出现的是不定式to,后面应该紧跟动词原形。所以,考生需要把stealing a grade改写为steal a grade。深度阅读

本次的深度阅读包括一篇选词阅读和两篇传统阅读文章。选词阅读给出一篇含有十个空的文章,并给出15个单词作为选项,让考生从中选出符合文章的十个单词。传统阅读文章共两篇,每篇有五道题目。接下来,笔者就从文章主题和命题特点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选词阅读

这次选词阅读的文章主要谈论的是能源方面的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是近些年来四级阅读考试中常见的文章题材,考生要多关注这两个话题所涉及的词汇,如本次选词阅读文章中出现的sustainable (可持续发展的)、energy (能源)、solar (太阳的,太阳能的)等。在以后的考试中,这类话题词汇可能会继续出现,所以考生在平时要多积累,加强记忆。

从命题角度来看,这次的选词阅读题难度不算太大,所考查的词汇基本都是常见词汇,没有难词,甚至有部分词是中学词汇,如included、growth、certainly等。所以,各位考生在备考四级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应适当加强对基础词汇的识记。另外,命题人在选词阅读部分的出题思路并没有改变,依然侧重于对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考查,而副词考得较少。因此,在背单词时,考生应重点关注动词和形容词,因为这两类词使用频率较高,且有些词用法较复杂。相比之下,名词则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传统阅读第一篇

这次四级传统阅读第一篇主要谈论了单一性别的学校教育的优势,尤其是男校教育的优势,与传统观点所认为的男女合校教育的优势形成了对比。文章摘自《卫报》(The Guardian),原文发表于2010年1月,标题为“Single-sex schools help boys to enjoy arts, says study”(研究表明男校更利于男生学习艺术)。

文章一开篇便点明了主题:“Boys’ schools are the perfect place to teach young men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 and involve them in activities such as art, dance and music.”接下来的几段引用了研究的内容和伊顿公学的校长Tony Little等人的观点,批评了传统的男女合校教育的不足,从反面论述了男女分开教育的优势,尤其强调了男校教育制度的好处,比如男校教育可以让男生更自由地表达情感,还可以让他们更自由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艺术、舞蹈、音乐等学科。另外,男校的教育更可以针对男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等。

从题材上看,这篇文章反映了英美国家一些报刊作者的特点。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喜欢挑战传统观念,喜欢在反对大众观点的前提下提出个人独特的观点。遇到这样的文章,考生如果凭借常识答题,往往会掉入出题人设置的陷阱。所以,笔者建议各位考生在遇到类似文章时,一定要从文章本身入手,千万不要凭常识答题。从出题的角度来看,针对这篇文章所出题目的题型仍是以考查细节为主,与以往的命题思路相差不大,在此不再赘述。传统阅读第二篇

这次四级传统阅读第二篇文章谈论的主题与日常生活相关,主要论述了金钱对夫妻关系的影响。文章摘自《卫报》,原文发表于2009年11月,标题为“Are money problems driving you apart?”(钱的问题是否让你们彼此产生距离?)

从考生反映的答题情况来看,这篇文章的难度较大。其实,文章内容并不算很难,实际上是题目偏难,有的题目需要根据文章主题或段落主题来进行判断,尤其是针对该文章所出的第二题:“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saying ‘money is known ... to bring a relationship to its knees’ (Line 1, Para. 2)?”该题问考生文章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即“money is known to be one of the things most likely to bring a relationship to its knees”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该题的第一个难点是有些考生不知道句中短语bring ... to its knees (使……屈服)的意思,所以不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内容。第二个难点是本题表面上问的是这句话的意思,实质上问的是本段的主题。本段内容主要论述了财物压力会伤害夫妻关系,尤其是本段后半部分的一句话更是直接揭示了段落主题:“A recent research shows arguments about money were especially damaging to couples.”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Disputes over money may ruin a relationship.”因此,笔者建议考生在遇到类似题目时,先把握住文章或段落主题之后再来分析选项,从而提高答题正确率。Jokes

1.Teacher: Maria please point to America on the map.

Maria: This is it.

Teacher: Well done. Now class, who found America?

Class: Maria did.

2.Teacher: Tell me a sentence that starts with an “I.”

Student: I is the ...

Teacher: Stop! Never put “is” after an “I.” Always put “am” after an “I.”

Student: OK. I am the ninth letter of the alphabet.

3.Teacher: Today,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tenses. Now, if I say “I am beautiful,” which tense is it?

Student: Obviously it is the past tense.

4.A: Did you hear that a baby was fed on an elephant’s milk and gained twenty pounds in a week.

B: That’s impossible. Whose baby?

A: An elephant’s.

四、六级听力考场答题技巧

◎文/乔璞雪

四、六级考试在即,经过备考阶段的厉兵秣马,考生现在马上就要进考场接受实战考验了。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听力题目,笔者在本文中总结了一些四、六级听力考场答题技巧,希望能助考生一臂之力。短对话

短对话是四、六级听力考试中较易解答的部分,录音形式主要是一男一女的简短对话,理解起来不难。考生只要考前认真备考,考试时再结合一些答题技巧,一般会拿到不错的分数。下面笔者主要从预读选项和同义替换两个方面来具体讲解。预读选项

在答题时,预读选项是考生无论如何都不能省略的步骤,对题目选项有所了解后有重点地听与不分重点盲目听的效果显然是不一样的。但由于时间有限,考生在预读选项时也要把握好度,掌握好时间节奏,不能因为细读选项耽误了听录音。笔者建议考生读选项时采取“先竖读后横读”的原则,遵照这个原则,考生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所谓竖读,就是寻找题目选项之间的共同点,同时做如下两个判断:①答案点会在哪个人的话中出现?如果所有选项的第一个单词都是he,那么答案通常出现在录音中男士所说的话里。如果所有选项的前三个单词都是the woman should,就意味着该题考的是男士对女士提出的建议,那么答案同样会出现在男士所说的话里。②对话的主题是什么?一般来说,选项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名词即对话的主题。

所谓横读,就是标记每个选项的关键词,以减轻边听边看的压力。关键词主要包括选项中的重点名词、否定词(如no、not、hardly、never、less、lack、rare)等。同义替换

短对话题的考点很少会出现视听完全一致的情况,在大部分情况下,录音中的考点和正确选项之间会存在同义替换的情况。比如,对话中的女士说:“I’ll show you how to use the computer.”该题的正确选项为:“She’ll teach the man to operate the computer.” 录音原文与选项之间发生了如下替换:show→teach;use→operate。所以,考生需要在选项中寻找的不是录音中某个关键词本身,而是这个关键词的同义词。长对话和短文理解

长对话和短文理解是四、六级听力考试中较难的部分,尤其是短文理解。下面笔者主要从预读选项、定位考点和同义替换三个方面来具体讲解。预读选项

解答长对话和短文理解,考生同样需要遵照“先竖读后横读”的原则预读选项。竖读时,考生可以标出题目四个选项中都出现的单词,以其作为这道题目的主题。横读时,考生可以标出每个选项的主干部分,以其作为选项的关键词。考点定位

由于长对话和短文理解的录音时间较长,所以定位考点就显得尤其重要。定位考点分粗略定位和精确定位两种方式。

1.粗略定位

大部分四、六级长对话和短文理解的出题思路都遵循“顺序”原则,即题目的排列顺序与答案在录音中出现的顺序保持一致。这个规律在四级考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根据这一规律,考生就能在预读选项时将每道题的答案可能在录音中出现的位置进行粗略定位。

2.精确定位

除了粗略定位,考生还要在听的过程中根据预读选项时掌握的信息来精确定位答案位置。长对话和短文理解的出题点一般不会随意出现,它们都分布在一些特殊的位置上。考生的任务就是在听录音时发现这些特殊位置,并留意处在特殊位置上的句子和哪个选项最为接近。这些特殊位置有如下两种:①题目的主题词在录音中出现的位置。比如,某道题目所有的选项中都包含global warming这个词,那么该词就是这道题的主题词。考生听录音时,一旦听到global warming,就要特别注意,此处可能就是答案信息所在处。②一些特殊词在录音中出现的位置。当考生在听录音过程中猛然听到一些特殊词汇,那么接下来的一句话一定要聚精会神地听,因为它很可能是一道题的答案信息所在。这些特殊词主要包括表转折关系的but、however、while、even though等,表因果关系的because、reason、result、therefore等,表观点看法的say、believe、show、report、according to等。同义替换

对于长对话和短文理解,很多考生认为答题时遵循“视听一致”原则就可以了,以为录音中听见的内容会原封不动地在选项中出现。事实并非如此。随着四、六级考试难度的加大,长对话和短文理解中同义替换的现象越来越多,比如,录音中答案所在的原话为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United States,正确选项中的关键词却是founding father。这里founder和founding father就属于同义替换。所以,考生答题时千万要注意,不能一味依赖答题原则和技巧,还要从题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复合式听写

复合式听写是听力考试中最让考生头疼的部分,它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不仅要把录音听懂,还要能把听到的写出来。做这部分题目时,考生很难用上考试技巧,更多的还是要凭借平时积累的知识。简要记录

考生一定要谨记,听懂录音是解答复合式听写题目的基本前提。而记录是确保听懂的关键步骤。听录音时,考生一定要努力听明白,但如果听不懂,也不必花费时间去琢磨和记录,以免错过了下面的录音内容。另外,由于时间紧,考生在边听边记时不可能每个单词都拼写完整,要学会缩写和速记单词。考生要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多记几个词,而且是有助于解题的关键词。下面笔者就来具体讲解听录音时“记什么”和“如何记”。

1.记什么

首先,考生要记录名词、代词以及形容词,因为这三类词是一个句子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其次,考生要记录否定词,因为如果没有否定词,整个句子的含义将会被颠覆。否定词不需要写全,只需要用“×”来代替即可。最后,考生要记录虚词。虚词虽然不是句子的核心词汇,但是它们起连接的作用,会指示出名词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没有虚词,即便重要的词汇都记录下来了,也无法将它们连接成句。

2.如何记

考生在记录时可以只记单词的前三个或四个字母,例如different或difficult可以用dif代替,information可以用info代替。但对于有前缀的单词,这个方法就不太适用了。笔者建议考生在记录这类单词时,记录其首字母和发音的辅音字母,如impossible可记录为impsb。检查语法

听录音时,考生因过于专注于句子内容,往往会忽略句中的一些语法现象。比如,语音中失去爆破音的现象常常会隐藏一些以t或d结尾的单词的尾音,这就使得考生无法听出句中单词用的是原形还是过去式或过去分词。以love to与loved to为例,这两个短语的发音几乎是一样的,那love后面到底要不要加d呢?这就需要考生用语法知识判断了。又如,录音中是“people sing songs and welcome in the coming year”,但有些考生写成了“people sing songs and welcoming the coming year”。如果把welcome in连读,它的发音和welcoming确实很像,靠听觉分辨出两者的可能性较小,考生只能依靠语法知识对上下文进行分析来确定到底应为哪个。所以,建议考生做完复合式听写的题目后,先不要急着去做阅读理解部分,还是花几分钟时间检查一下自己所填的单词和句子在语法上是否正确。

2011年12月六级翻译真题点评及备考建议

◎文/金舰

2011年12月英语六级考试的翻译在难度上与往年基本持平。下面笔者就此次六级考试的翻译真题进行点评,旨在让考生了解备考六级翻译所需注意的事项,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真题点评

82. You shouldn’t have run across the road without looking. You ___________ (也许会被车撞倒的).

真题解析:此句考查的难点不在于词汇,而在于虚拟语气的用法。由已知信息中的“shouldn’t have run across …” (不该……)可知,这句话要表达的是对过去行为的责备。而题目中所给的中文“也许会被车撞倒的”是对过去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的推测,表达的是与过去事实相反的一种情况,因而应使用虚拟结构“might have done …”(可能会……)。“撞倒”的英文表达为knock down,再结合题目中所给的中文,考生可推断出该句需要翻译的部分应使用被动结构,由此可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might have been knocked down by a car

考点延伸:

(1)考生除了需要掌握上述参考译文的结构和用词之外,还应掌握其他类似的“情态动词 (would/should/could/couldn’t)+ have done”的虚拟语气句型。

(2)考生需要特别留意六级翻译对if引导的虚拟语气结构的特殊考查方式。我们知道,当if引导的虚拟语气句型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时,基本的句型结构为“If +主语+ had done, 主语+ would/should/might/could + have done …”。但六级翻译题目中在考查这一句型时,常常省略其中的引导词if。而当if被省略时,从句就需要倒装,变为“had +主语+ done, 主语+ would/should/might/could + have done …”的形式(注:主句和从句的位置可以互换)。

例:This example cannot tell how able the young man might have been had he grown up under more favorable circumstances (假如他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下成长).

(3)除了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结构,考生还应关注与现在及将来事实相反的虚拟句型结构。尤其是当虚拟句型中的谓语动词是be动词时,考生应注意选择be动词的正确形态来答题。此处略举几例供考生参考。

①It’s high time that measures were taken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issue (采取措施解决就业问题).

②David usually talks as though he were delivering a speech at an assembly (仿佛在大会上发表演说似的).

83. By no mea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把自己当成专家), although he knows a lot about the field.

真题解析:本题首先考查的是固定搭配“regard … as …”(把……当成……),其次考查的是由by no means放在句首引起的局部倒装结构。考生应该知道,当表示否定意义的词或词组位于句首时,主句需要局部倒装,即将助动词、情态动词或be动词提到主语前面。除了掌握以上两点,考生还需要判断译文使用何种时态。由于该句的从句时态为一般现在时(knows),为保持时态一致,主句也应使用一般现在时。综合这三点,考生可以得出正确的译文。

参考答案:does he regard himself as an expert

考点延伸:

(1)对于上述固定搭配“regard … as …”,有些考生可能会想到用意义相同的“consider … as …”来替换,这样也是可以的。不过,考生应知道,“consider … as …”也可以表达为“consider … to be …”,比如“I consider him as my hero”与“I consider him to be my hero”是等同的。

(2)局部倒装结构是六级翻译常考的语法点。考生要知道,当“only +状语/状语从句”结构以及表示否定意义的词或词组(如“scarcely … when …”“hardly … when …”“no sooner … than …”“neither … nor …”等结构中的否定词)位于句首时,要将助动词或be动词置于主语之前。考生特别要注意“neither … nor …”这一结构在英语中的灵活应用。“neither … nor …”在实际运用中有可能不出现完整形式,而是在句首使用一个否定结构,继而在随后的并列句中运用nor结构,此时考生也要运用局部倒装结构。

例:Mike was not hospitable to the visitor. Nor did his girlfriend say a word of welcome. (他女友也没说一句欢迎的话).

84. He doesn’t appreciate the sacrifice his friends have made for him, ___________________ (把他们所做的视作理所应当).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固定搭配“take sth. for granted” (把……当做理所当然)。这一结构对很多考生而言比较简单,但要正确解答这一道题,考生还需要关注整个句子结构。该题题干已知信息部分已经有主语和谓语了,再结合题目所给中文,考生便知空格处要填入动词take了。根据英语造句的原则,空格处要么填入“逻辑关系词+分句”的结构,要么填入非谓语结构,以避免出现“两个谓语动词共用一个句号,但两者之间却没有逻辑关系词”的错误。由此考生可以得出两个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and he takes what they have done for granted/taking what they have done for granted

考点延伸:

(1)考生一定要谨记英语造句的原则:当两个或多个动词出现在同一个英文句子中时,要么通过逻辑关系词,要么通过非谓语的形式将动词组合在一起。如果动词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就要通过并列连词来体现;如果动词之间的关系是从属关系,则通过从属方式来处理。但无论如何,都绝对不能像汉语中的动词那样简单地逐一摆上。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句来体会这一点。

例:I had a very good seat and the play was very interesting, but I did not enjoy it because a young man and a young woman were sitting behind me, and they were talking loudly.

译文:我座位很好,这出戏也很有趣,但是我没有能够好好地欣赏它,因为一对青年男女坐在我身后,他们在高声说话。

(2)考生还需要知道如何处理英语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在英语中,划分一个句子单位的标记就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志结束的标点符号。当两个或更多的英语句子摆在一起共享一个句号(或感叹号、问号)时,考生也必须清楚地标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并列连词连接,是从属关系就必须要通过从属的方式衔接。

例:I entered the room and saw mother sitting there, waiting for me to come back.

译文:我进了房间,看到母亲坐在里面等我回来。

85. Janet told me that she would rather her moth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干涉她的婚姻).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核心词汇为“interfere with”(干涉),其次考查的是“would rather +从句”的虚拟语气结构。如果要表达与现在或将来事实相反的情况,这里的从句就要使用一般过去时,句型结构为“would rather sb. did sth.” (宁愿某人干某事);如果要表达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情况,从句则要使用过去完成时,句型结构为“would rather sb. had done sth.”(宁愿某人干过某事)。从本句的主句谓语动词(told)来看,宾语从句“she would rather her mother …”要表述的是对过去事实的描述,因此应使用“would rather sb. had done sth.”的结构。由此考生可以得出本题答案。

参考答案:hadn’t interfered with her marriage

考点延伸:

解析中所提到的“would rather +从句”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虚拟语气句型,而短语“would rather … than …”也有类似的用法,考生需要予以注意。

例:My president wants to see me today. I would rather he came to see me tomorrow than today.

译文:我的校长今天想来看我。我宁愿他明天来看我而不是今天。(句中came不是表示过去而是表示将来。)

86.To keep up with the expanding frontiers of scholarship, Edward Wilson found himsel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常上网查信息).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find +宾语+宾语补足语”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宾语补足语是动词时,其既可以是现在分词,也可以是过去分词。当宾语与宾语补足语的关系是主动关系时,宾语补足语使用现在分词形式;当两者的关系是被动关系时,宾语补足语则用过去分词形式。题目中的“查信息”可以译为“search for information”,由于search与宾语himself之间是主动关系,因而翻译时考生要使用search的现在分词形式。

参考答案:often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考点延伸:

(1)除了find之外,see、hear、watch、keep等动词后面也可以接现在分词作宾语补足语,这时动词后的宾语与宾语补足语之间是逻辑上的主动关系,而且该宾语补足语表示的是宾语正在进行的动作。

例:I saw him passing my house just now.

译文:我看见他每天经过我家门口。

(2)See、hear、notice、observe、watch等感官动词接宾语补足语时用法比较灵活,考生应引起重视。这类动词的宾语后可以接不带to的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作宾语补足语。考生应该明确作为宾语补足语的不同动词形态分别侧重表达何种含义。如果是过去分词作宾语补足语时,宾语与宾语补足语之间是被动关系。

例:I saw a student knocked down by a car just now.

译文:刚才我看到一个学生被车撞倒了。备考建议

笔者建议考生备考六级翻译时参考以下备考攻略。

第一,背核心动词、名词及词组。大部分考生在备考时往往对背词汇感到头疼。笔者建议,考生从最核心的词汇开始背。首先,考生可以就核心的动词、名词及词组进行攻关,尤其是一些动词词组。事实上,六级翻译考试考查的词汇难度不大,但是部分考生由于平时背词汇背得太“泛”,导致记忆不深刻,考试的时候不能灵活应用。对此,笔者建议考生把大纲里的动词词组找出来,然后再与历年真题中已经考过的词组进行对比,把已经考过的词组筛选掉,针对未考过的动词词组进行强化记忆。

第二,强化真题常考语法,达到触类旁通。考生应该对历年考过的语法点进行归类总结。此外,由于同一个语法点会有不同的考查方式,因此考生要注意延伸复习,达到触类旁通的水平。

★Learning Corner 学习频道★

四字短语,“译”味深长——谈如何在英译汉中运用四字短语

◎文/张曦

中国四字短语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最早的四言诗集《诗经》到汉魏六朝赋,历代诗文中有大量的四字短语,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岳阳楼记》中就出现了不少四字短语:“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四字短语精于铸炼,对仗工整,言简意赅。而文学作品中的四字短语更充满了独特风情,读来充满诗情画意,意境幽远,体现了中文独一无二的语言风貌。译者在进行英译汉的翻译工作时,如能将英文中的某些表达恰当地译为中文的四字短语,往往会使译文独具风采。本文即以世界文学经典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英国著名作家、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及其中文译本《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为例,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在英译汉中运用四字短语。张谷若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其翻译的《德伯家的苔丝》文采斐然,四字短语的运用更是顺手拈来,出神入化。“大词”重用,庄重典雅

英语中的“大词”是一种俗称,它泛指英语中的多音节长词、难词、生僻词,其正式程度要高于一般词汇。由于这些“大词”多来自古希腊语、拉丁语或法语词汇,书卷气较浓,因此多用于正式的外交场合、学术文章、法律文章、正式演讲以及文学作品中。文学作品中多运用“大词”来营造特殊的艺术效果,或幽默反讽,或含蓄深沉,或庄重典雅等等。译者在翻译英文原文中的“大词”时,为了在目标语中完整地再现“大词”所传达的语言风格,可以试着将一些“大词”译为四字短语。我们来体会几个例句,看看译者张谷若是如何在译文中还原“大词”的风格和气势的。

例1:Her unsophisticated open-air existence required no varnish of conventionality to make it palatable to him.

译文她那种寥廓清朗,不染尘寰的本色,自然就叫人爱慕倾倒,并不用矫揉造作的习尚俗态,来装潢粉饰,才能对他的口味。

分析英文中的unsophisticated open-air existence和varnish of conventionality (其中的unsophisticated和conventionality都是“大词”)都是较为正式、抽象的表达方式,说明了苔丝不谙世事的清纯本色。在翻译这两个英文短语时,张谷若采用了四字短语“寥廓清朗,不染尘寰”和“矫揉造作的习尚俗态,来装潢粉饰”来还原原文文字沉凝、分量厚重的文风,既描述了苔丝的清纯本色,又起到了强调和渲染的作用,使原文和译文在意思和风格上达到了对等。

例2:He was arriving like a ghost, and the sound of his own footsteps was almost an encumbrance to be got rid of.

译文他这次回到这儿,像一个鬼魂一样,连自己的脚步声听来都觉得有些刺耳惊心,他总想销声灭迹才好。

分析英文中的he指的是书中的男主人公安吉尔·克莱(他是一个牧师的儿子,与苔丝相爱),这句话描述了克莱在得知苔丝过往的历史后内心的失落和痛苦。句中的encumbrance算是个“大词”,有“负担,累赘”之意,译者将这个词译为四字短语“刺耳惊心”,既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克莱的脚步声,又传达了克莱当时痛苦与失望相交织的复杂心情。

例3:How very lovable her face was to him. Yet there was nothing ethereal about it; all was real vitality, real warmth, real incarnation.

译文在他看来,她的脸太可爱了。但是那上面,却一点儿也没有虚无缥缈,离群遗世的情态,而全都是实在的生气,实在的温暖,实在的血肉。

分析英文中的ethereal的意思为“来自天上的,像空气的”,是较为抽象的表达方式,译文用两个四字短语“虚无缥缈,离群遗世”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