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春灯公子口中的俗世奇人


发布时间:2020-03-14 14:58:42

点击下载

这次说的两本书大同小异,都是记述的奇人异事,而这两本书又都适用于王朔的那句话:“你能看出更深的东西你就看,你不能看出更深的东西,起码也让你乐一乐。”

——漠城中人

俗世奇人

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我相信很多人都对这本书有所耳闻。无论是学校的语文课本里,还是在平时测试那讨人厌的阅读理解中,或多或少的都曾接触过这本书。或许你已对此毫无印象了,但是当看到其中的几篇故事时也一定会觉得似曾相识。

《俗世奇人》讲得是清末民初时的天津卫上的几则奇人妙事。而冯骥才对这种奇人十分偏爱,无论是之前的《神鞭》还是《三寸金莲》都是俗世中的奇闻异事。而他对此的解释是:

“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俗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

诚觉世人尽可爱,又感世事尽游戏。世态炎凉与悲欢离合是小说绕不开逃不脱的内容和主体。可冯骥才不似大多数人将其化为笔下人物所遭遇的磨难和对世事无常与自身不幸的慨叹,怨愤。他将这些作为薪柴来点燃小人物对生活的热爱,使其笑对世间形形色色。世人都知市井人物生活之艰辛不已,可这些“奇人”却另辟蹊径。他们抛却了那些使命感,纯以小人物的眼光看待不幸,从而豁达地接纳了那些困苦,留下了市井中的传奇。

这本书里共有十八则故事,讲了十八个奇人。每个人性格迥然相别,却各个血气刚烈。这些故事都是根据当地的民间传说加以改变而成。而在市井间流传的民间传说通常版本不定。虽然故事的主体大致相同,但各人有各人的说法,各自有各自的版本。从而导致这些传说里的人物在不断的传播中变得丰富立体,故事也充满波澜起伏和地域特色,同时经过多年的沉淀后既富有传奇性也经得起人们推敲。

无论是看病前必收七元的正骨医苏七块;干活后不沾一个白点的粉刷匠刷子李;还是造假画的黄三爷骗的行家大病不起;又或是因人情练达又心灵嘴巧,讨了李鸿章心喜而名满津城的好嘴杨巴;更有从鞋下取泥后单手盲捏出活人嘴脸的泥人张,等等。这些人都是听起来出神入化,可又是事实存在过的人。作者用简短的篇幅,几笔白描,便将其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充分展现出“短篇不短”的道理。同时也能从对民风民俗的驾驭程度,看出来作者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与那股钻研劲儿。

虽说俗世,却不属庸俗,不显媚俗,不道低俗。俗中带雅,雅中有俗。说的再奇再怪,可也都是家长里短。但这家长里短,道出了人生百态,说不尽的意味。这意味就如后记里所说:

“倘若再写,算我无能。说不尽津门的爽利。”

《俗世奇人》随意拎出一章,都是说书人口中的一段风月轶事,犹如佐酒小菜,虽为吃酒,但品回甘。

春灯公子

若提文坛中的说书人,便不得不提张大春,既是一位小说家,又是一位说书人,真可谓身怀绝技。而他对小说的理解也和冯骥才有些许相似:

“作为一个小说作者,尤其生于现代,经常自诩为创造之人,殊不知我们充其量不过是夷坚、伯益、大禹。一旦听到了、看到了可喜可愕之迹,就急忙转述于他人,此市井之常情,一切都是听说而已。这正是春、夏、秋、冬系列作品的本质,一言以蔽之:民间。”

书中一开头就以故事为始,用故事交代背景。春灯公子大宴江湖人士是当时一年一度的盛事,但设宴人出身成谜,设宴地点更直似桃花源,无论是现实还是与会者的记忆中都不复寻觅。唯一可证明其存世的依据,是辗转流传的二十则诗、词题品。这些诗词都源于春灯宴中的高潮,由从与会者中秘密选举出的一人倾一年时光钻研琢磨,只求让听者咋舌,公子青眼品论的故事。

紧接故事后的就是这二十则“题品”。讲述了故事的同时也诉说了公子对此的评鉴。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不禁想到了《红楼梦》里“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一回。同为诗词暗喻,张大春虽将其一对一指明不似初读红楼时那样满头雾水,可仍对人们对诗词理解有一定要求。正如他通篇语言介于文白之间,虽既有文言之训雅,又兼白话之明了,但读起来肯定不似平常般通顺易懂。可若是能品出这其间的韵味,便会对其语文功底之深厚叹服不已。

正如郭德纲谈说书:“说书不是单纯的讲故事,讲得时故事里和故事外的东西,是通过我的嘴把我脑子里想的东西说给你,我为什么这么说?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说,是引自于哪里?”而张大春也是如此,在读小说品故事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文史教育。比如在《李纯彪》中提到“蹲吃一鸡”顺便就解释了这个词的来历;《达六合》中也介绍了一些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的解释和其来历,等等。这种藏在故事中的书袋子,使故事更具魅力。

而这二十篇故事中既有侠盗故事,也有讲穷书生飞黄腾达,又有悲情的爱情故事,更有像《俗世奇人》一样的奇人轶事。当然不要觉得,其中有些过于俗套的题材就不好看。但经说书人口中道出,便别有一番风味。

有如《双刀张》一则中,被人们称作“双刀张”的张兴德因错信徒弟,既被他人学去了看家绝学,又被盗取坐骑,大丢颜面,不禁恼羞成怒离家寻人复仇。而其子张颐武长大后习得一身武艺,因其思念父亲趁母亲不备只留一封家书,也离家寻父了。这本来是一则很普通的复仇寻亲的故事,按常理来说应该是仇也报了,人也找到了,最后一家人团圆在一起。而在张大春的笔下,那背叛的徒儿将自己的千金许给了张颐武,又帮助他俩父子团聚。用文里的话说:“结果,他没能报了仇,他的仇家却报了恩。”使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的结局峰回路转,让人久久不得忘怀。

可若都是这样的故事,这《春灯公子》与《俗世奇人》又有何不同?而他俩的不同在于,《春灯公子》不仅仅说的是市井小人,也有身为朝廷命官的轶事奇闻。但这里的朝廷大臣也不似其他笔下的那样高高在上,离市井相隔甚远。《方观承》里讲述的是方家一门三大臣的起源,而《九麻子》一则中又讲了同为方家的一位侠盗,瞬间将一个书香门第变得充满市侩气息,同时也不忘介绍一下“飞毛腿”一词的来源。

但有些故事也早就听过,譬如《荆道士》在刘宝瑞的相声中早就说过了。故事虽好,但听过的人难免少了些惊喜。

说了这么多,那春灯公子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按书中所说,春灯公子是买卖故事的人,而他自诩为“炫奇品”。而我觉得这就是张大千借春灯公子之口,表现出说书人需游离在古今之间,通晓人生之百态,并在百态之外另开一态将自己活成一部书。这便是他较他人“炫奇”的地方,也是张大千所期望的。

“咱们这一行是说闲道故、巷议街谈,说书的我东家听來西家拨弄,夜里梦见醒時摆布,乡间传说市上兜售,城里风闻渡头捣故——不就是这么个转手贸易么?”

——张大千

何为俗世?何为奇人?我们身在这世上,何为市井小人,又何为朝廷大臣?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无常,命运的游戏时,我们该如何面对是豁达相处将其作为喜爱生活的理由,还是悲观对待怨老天爷待我不好?我想这些问题正是这两本书和同类书所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我们在这些奇人中能看到自己,在那离我们遥远的时代看到了和我们如今共通的问题。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无论谁都逃不过被奚落,被歧视。而在这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社会里,感到迷茫和不安也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专利。但是为什么让空空的皮囊在这繁华的城市间生存觉得迷茫么?是因为我们缺少一份洒脱,人生如戏的智慧。少了这份智慧,我们的生命便少了一份厚重,变得患得患失,变得踟蹰不前。但也只有拥有了这股人生如戏的智慧,我们的生活才能在轻快随性的基调上来找寻了解本我。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我所感所想,就有如笔下的这些奇人都各不相同,我们对其的理解也肯定不会完全相同。但我们有个必然的共同点,那便是都活在这个“俗世”里......

关注

漠城中人

无聊者的文字,无谓好坏

点击下载《春灯公子》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