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


发布时间:2020-03-16 07:58:22

点击下载

这本书是李银河退休后,隐居海滨6年,对人生本质,自我价值,交友之道,艺术和阅读等问题的思考,呈现了她独立而自由的精神世界。

书中讨论宇宙,真理,生命,爱情,性。尤其喜欢前半部分关于生命的意义的讨论。也很喜欢李银河对于这个世界,对于生命的态度。

她将生命比作朝生暮死的浮游,认为生命是无意义的。那我们在这世间所行的一切又有何意义呢?

从宇宙的时间维度来说,我们确实是一粒微尘,毕竟人生在世也就短短3万多天,你可以从自己的时间维度推算,你的生命划过了几分之几。来此世间,无非爱一个人,交两三好友,做三五件事,阅千百卷书。

爱情首先是一场游戏,然后才是其他。在爱的时候,人的神经比平时敏感十倍,人的感受比平时强烈十倍,人的眼泪比平时多了十倍,人的情感比平时多了十倍。

交友无非是因为我们觉得可以成为灵魂朋友。一是互相感兴趣,有了解对方的冲动;二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事;三是相互欣赏,有共鸣,是知音;四是有相互依赖的感觉,不愿失去;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喜爱。

人一生说过的话只不过可以成为“声音”而已,没有令人莞尔的幽默,没有发人深省的智慧,没有启迪灵魂的思想。所以可以产生共鸣的朋友才可以称之为灵魂朋友。世上能够带我我们惊喜的人不多,万一遇见了,一定珍惜。

掌握美好生活的不二法门是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是最重要的。对自己生活的掌控首先是财务自由,其次是人际关系的自由,最后,归根结底是情绪的掌控。

人生不过寥寥3万多天,刚才计算了一下,貌似已经过去了30%,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开心最重要。

试一试做一些提高自己幸福感的事情,给自己准备一顿饭,买一些漂亮的餐具,给自己买束花,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都很美好。

人在哪里生活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的纯度。要紧的是生活内容之纯粹与美好。

作者简介: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性学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

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摘录:

1

把生命比喻为春夏秋冬轮回更替都是太过慷慨了。它更像是朝生暮死的蜉蝣,像太阳一照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朝露。想到这里,马上会产生失重感,好像一百多斤的肉身瞬间变成一粒微尘,完全没有了重量。人的一切变得无足轻重、荒诞不经。我这是在干什么?我吃饭,睡觉,恋爱,行走,可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我开始迷恋克尔恺郭尔,迷恋叔本华,迷恋萨特,迷恋加缪,其他的人的话全都听不进去,只有这些人的话才能听进去,才能看进去,才能不断萦绕在心头,才能猛烈地撼动我的灵魂。

2

人之所以无法参透,还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宏观视野。只要能够让灵魂之眼站在空中俯瞰大地,就能将天大的事情看小看轻,就能够让心中的千钧重压变作鸿毛。因为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看,人类不过是宇宙尘埃。而一旦能够设身处地,就能感同身受。一旦将自己真正定位为一粒宇宙尘埃,就没有任何的尘世事情还有一点点的重量,因此可以释怀。

3

如果说世间还有哪一件事是最令人痛苦莫名、最无法正视的,那就是存在之无意义了。尽管人人都可以直观地感觉到,人在浩瀚的宇宙中不过是一粒尘埃,从宏观角度看是根本无意义的,但是这个事实太过刺激,太过痛苦,太过难以接受,所以人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问题。将这一问题诉诸神是回避问题的途径之一。虽然我很渺小、没有意义,但是神很伟大,它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它的事业是有意义的,它的神殿是巍峨雄伟的,我只要投入它的怀抱,我的存在就有了意义。

4

正因为生命之空无,所以一切的美好只存在于虚幻之中、想象之中。现实生活永远是琐碎的、无聊的、沉闷的,而所有的美好只是被人刻意想象出来,以便浸淫其中。就连生命本身都是空无的,爱情又怎能不是想象的产物呢?所有的美好又怎能不是想象的产物呢?难道它们真的能够在这个平庸无趣的俗世上存在吗?即使真的存在了一刹那,难道能够持久吗?不会很快消失吗?尽管如此,我仍宁愿沉浸在爱与美之中,享受每一个日子。尽管明知一切只在想象之中,尽管明知一切终将逝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点击下载《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