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生活的比喻丨读书笔记 28


发布时间:2020-03-16 16:12:07

点击下载

读《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是出于 2 个原因,其一是受和菜头推荐,他是这样说的:

《故事》这本书在我看来,它对于普通人最大的功用是提升对人性的认知和理解。

其二是这本书属于构建个人体系之写作这一类别下的高分书。

还有 2 件很有意思的时候,就是我发圈说要读这书的时候,有 2 个朋友回应我说,他们也在读这本书,还有 1 个朋友说,他已经读了 2 遍了。这些种种都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读完,觉得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

关于作者

罗伯特・麦基

生于1941年1月30日,剧作家,因连续剧《起诉公民凯恩》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1981年,麦基受美国南加州大学邀请,开办“故事”培训班,随后创办全球性的写作培训机构,学员超过 10 万名。其中,60人获奥斯卡金像奖,200人获美国电视艾美奖,100 人获美国编剧工会奖, 50 人获美国导演协会奖。麦基长期担任迪斯尼、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等机构的的专业顾问,被称为“编剧教父”、“上师们的上师”。

《故事》

关于译者

周铁东

十年好莱坞影视工作经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译审,《大众电影》《中国银幕》专栏作家,兼职教授。前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现任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百度百科

关于本书

从书的副标题“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可以看出这是一本教人怎么写剧本的指南书。而作者罗伯特认为,故事就是生活的比喻,要写好剧本,就必须要了解生活,了解人性。所以里面也写了人性是怎样的。我们可以借由这本编剧技巧的书,看看别人是怎么理解人类,理解人性的。除此之外,如果你真的了解这本书的编剧技巧的话,我想你日后看电影,看电视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体会,你会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你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评价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而不仅仅是,用“哇,好看”这样平淡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汇。

评价本书

这本书出版于 1997 年初,被誉为全世界编剧的第一必读经典。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我觉得可以让我更加的理解其他人,也就是加深对人性的认识。正如和菜头所说的,反复阅读这本书,就相当于反复训练自己,永远第一时间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虑一下他们的反应,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以及用什么方式去激发这种热望。

推荐你读一下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是讲解剧本创作的,如果你对这部分不感兴趣的话,完全可以略过这些,你还是会有所收获的。

我在刚开始的几十页,也是差点看睡着了,可是看到大概 100 页的时候,我发现我明白作者说的了,开始可以投入到这本书里面了。最近发现这种情况经常有发生,那就是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很不乐意去做某些事情,可是真的逼迫自己开始做,然后自己全情投入后,往往发现自己做的蛮好,而且也蛮开心的。

豆瓣评分

本书在豆瓣的评分高达 9.2 分,而且有超过 10000 +人对这本书作了评分。我读的是第一个版本。

内容精选

1、什么是“好故事”?

“好故事”就是值得讲且世人也愿意听的东西。

《故事》

2、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故事必须像生活,但又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生活,以至除了市井乡民都能一目了然的生活之外便别无深度和意味。

故事创作是指在取舍过程中所作出的创造性选择。

《故事》

想起来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故事也是艺术的一种。所以同理。我们看到的银幕都是编剧们已经做过了细心的挑选而成的。

3、压力下的选择揭示你是谁。

人物性格真相在人处于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其选择便越真实地体现了人物的本性。

压力是根本。在没有任何风险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意义甚微。如果一个人物选择在一个说谎将不会使他获得任何好处的情况下讲真话,则这一选择是微不足道的,这一瞬间没有表达任何东西。但如果,同样一个人物在说谎可以保全他性命的情况下依旧坚持讲真话,那么,我们便能感受到诚实是其性格的核心。

《故事》

想起来这么一句话,“患难见真情,路遥知马力”。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就是浅浅的交往中,只要不涉及到利益,大家都是和和气气的,而一旦涉及到利益,就很可能会撕破脸,这时候,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就可以一览无余。所以在你没有和这个人共同经历一些艰难的事情前,不要轻易断言你已经了解了一个人。这一条,用于判断未来的另一半太适合了。

4、故事在本质上是非理性的。

在生活中,体验需通过事后的反思变得有意义;而在艺术里,体验在其发生的那一瞬间马上就会具有意义。

《故事》

5、我们总是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必须相信思想的自由市场。如果每一个人都被赋予一份发言权,即便是非理性激进的或残酷反动的,人类也会从所有可能性中挑拣出正确选择。没有一种文明,包括柏拉图的在内,是因为其公民明白了太多真理而招致毁灭的。

权威人士,如柏拉图,担心的威胁并非来自思想,而是来自情感。那些当权之人永远不想让我们去感觉。思想可以被控制和操纵,但情感却是发自内心且不可预料的。艺术家之所以能对权威构成威胁,是因为他们揭露了谎言并激发了思变的激情。这就是为什么当独裁者夺权登台之后,其行刑队无不把枪口直指作家的胸膛。

《故事》

自下而上的自由可以带来正确。

6、主人公必须至少有一次机会达成欲望。

原因很简单:没有人相信他们自身的生活中会有此事。没有人会相信,他就连实现愿望的最小希望也没有。但是,如果我们将镜头对准生活,所得的大全景也许会引导我们做出这样的结论,用亨利·大卫·梭罗的话说:“芸芸众生都过着一种默默绝望的生活。”大多数人都在浪费他们的宝贵时间,死的时候都带着一种未偿宿愿的遗憾。这一痛苦的见解也许不无道理,但我们不能允许自己相信这一点。相反,我们总是把希望保持到最后一刻。

《故事》

永远又希望才能活下去呀,如果连希望都没有了,那活着还有什么劲呢?而希望可能就是我们的人生意义吧。

7、当我们认同一位主人公及其生活的欲望时,事实上是在为我们自己的生活欲望喝彩。

通过移情,即通过我们自己与一个虚构人物之间的同理感受,考验并延伸了自己的人性。故事赐予我们的正是这样一种机会:去体验我们自己生活以外的生活,置身于千姿百态的世界和时代,去追求、去抗争、去感受我们生存状态的各种不同深度。

《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某首歌,某个人物,都是因为我们把自己代入进去了。听歌听的是自己的故事,看书亦然。想起来网易云中一句评论如下:

我们都以为自己是歌里的“我”,却不知道自己是别人歌里的那个“你”,能感动自己的人只有自己,同样和自己过不去的也只有自己。

8、 我们永远都只会采取最小的保守行动

你的人物,实际上所有的人物,在追求任何欲望的过程中,在故事的任何时候,总是会采取从他自己的主观视点来看最小的保守行动。所有的人类都是如此。人性从根本上而言都是保守的,实际上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任何有机体都只会去消耗必要的能量,绝不会冒不必要的风险或采取不必要的行动。它为什么要?如果一个任务可以用容易的方法来完成,不会冒损失或痛苦的风险,也不必消耗能量,试问任何生物为什么要去采用更困难更危险或更耗费精力的方法?自然天性不会允许它那样做……而人类的天性也只不过是宇宙天性的一个方面而已。

《故事》

9、人生冲突的三个层面

第一层:一个人物世界中最近的对抗力量圈便是他自己的本体:情感和情绪、头脑和身体,这一切的一切从此一时到彼一时都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以他所期望的方式做出反应。我们最大的敌人往往是我们自己。

第二层:表示个人关系,那种比社会角色更深层的亲密联盟。社会常规为我们分派了所扮演的外在角色。除非我们将常规的社会角色搁置一旁,我们才能找到家人、朋友和恋人真正的亲密感——他们不会以我们所期望的方式做出反应,从而形成了个人的冲突的第二个层面。

第三层:个人外冲突层面——超出个人之外的所有对抗力量源:与社会机构和社会个体的冲突——政府/公民、教会/教民、公司/客户;与个体的冲突——警察/罪犯/受害人、老板/员工、顾客/服务员、医生/病人;以及与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冲突——时间、空间及其中的每一个物体。

10、故事的世界

我的人物靠什么为生?

我的政治世界是什么?权力归谁?

我的世界仪式是什么?价值观、饮食等?

类型或类型组合?

人物履历

幕后故事

过去的重大事件

角色设计:两极化

《故事》

作者提出故事的世界应该包括以上内容,这个故事的世界其实就是我们的自己的世界呀。

11、活着就是置身于看似永恒的冲突之中。

冲突法则不仅仅是一条审美原理,它还是故事的灵魂。故事是生活的比喻,活着就是置身于看似永恒的冲突之中。即如让-保罗·萨特表达的那样,现实的精华就是匮乏,一种普遍而永恒的欠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不够人们享用。食物不够,爱不够,正义不够,时间永远不够。

如果内心生活和大世界中冲突的深度和广度不能打动你,那么想想这个:死亡。死亡就像是一辆未来的货运火车,向我们迎面驶来,使现在和那时之间的距离一分一秒地逼近。如果我们想获得生活上的任何满足感,就必须赶在火车碾过来之前起用生活的对抗力量。

生活就是冲突。冲突是生活的本质。作家必须决定在何时何地排演这种斗争。

这可能就是说我们永远也无法被满足吧,永远都有东西可以追求。

12、世上只有两种情感——快感和痛感。

每一种都有其不同程度的变异:前者如欢乐、爱情、幸福、狂喜、愉悦、销魂、刺激、极乐等等;

后者有痛苦、害怕、焦虑、恐怖、悲伤、屈辱、萎靡、凄凉、紧张、悔恨等等。但是,在本质上,生活给予我们的只能是非此即彼。

《故事》

13、什么才是真正的选择

真正的选择是两难之择。

它发生于两种情境。一是不可调和的两善取其一的选择:从人物的视点来看,两个事物都是他所欲者,他两者都要,但环境迫使他只能二选一。

二是两恶取其轻的选择:从人物的视点来看,两个事物都是他所不欲者,而且他一个也不想要,但环境迫使他必须二者择一。在这种真正的两难之境中,一个人物如何选择便是对其人性以及他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强有力的表达。

《故事》

呵,生活就是这样的啊,并不存在什么非此即彼,往往都是介于二者之间。

14、做出决定要比采取行动困难得多。

危机时刻,主人公的意志力得到了最严峻的考验。我们凭生活经验得知,做出决定要比采取行动困难得多。我们经常无限推迟做某件事,后来,当我们终于做出决定并进而采取行动时,我们便会对其相对的容易感到惊奇。惊奇之余,我们会纳闷,我们为什么会那么害怕采取行动,直到我们意识到,生活中大多数行动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只不过做决定需要意志力而已。

《故事》

15、无论谁都相信自己是善良并且正确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相信自己是善良的或正确的,并想要认同这些正面价值。从内心深处而言,我们知道自己有错,也许还错得很严重,甚至还有罪,但是,我们还是会觉得,即使如此,我们的心还是归属于正确的一方。最坏的人都会相信他们自己是善良的。希特勒还觉得自己是欧洲的救星呢。

《故事》

简直不要太正确,谁会认为自己不正确呢,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最正确的,就算可能对其他人不利,那也是无赖之举,所以还是正确的。

16、不要指望神仙

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无论是好是坏,我们必须选择和行动,以此来决定我们人生的意义。没有任何巧合的人和事会出来为我们肩负这一重大责任,尽管我们周围存在着诸多不公和混乱。你可能会为一条你没有犯下的罪行被终身锁进牢房,但每天早晨你还是会起床来寻求生活的意义:我是一头撞死在这面墙上,还是想方设法为我的牢狱生涯寻找价值?我们的生活终究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来自机器的神仙之所以是一种侮辱,是因为它是一个谎言。

《故事》

人生还是要靠自己去创造呀。你不可能永远幸运。

17、聊天聊的不是天,是感情。

当两个朋友在大街上相遇并开始谈论天气时,难道我们不知道他们的交谈并不是为了展开一场有关天气的对话?那么他们到底在说什么?“我是你的朋友。让咱俩从我们忙碌的日子中抽出这一点时间来,面对面地站在这儿,重申我们的确是朋友。”他们也许会谈论体育、天气、购物……任何东西。但是,其文本并不是其潜文本。所言和所行并不是所思和所感。场景并不是它表面上所表现的那样。因此,银幕对白必须具有日常谈话的形式,但其内容必须远远超越寻常。

《故事》

18、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的,需要付出努力才行。

感谢你读到了这里,老规矩,送你一个小福利,后台回复:故事,我会把本书的PDF发送给你,让我们一起在阅读中进步~?

往期文章:

如何阅读一本书: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年度计划和总结应该怎么做?

《如何高效学习》:整体性学习思维

学会提问: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丨读书笔记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丨学习笔记 2

梁宁·产品思维 30 讲:从第一个用户到第一桶金丨学习笔记 3

运营之光 2.0 :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的运营丨读书笔记

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丨读书笔记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 读书笔记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丨读书笔记 013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丨读书笔记 14

少有人走的路:勇敢地面对谎言丨读书笔记15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 丨读书笔记 16

社群营销实战手册: 从社群运营到社群经济丨读书笔记 17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丨读书笔记 18

思考,快与慢丨读书笔记 19

别闹了,费曼先生:科学顽童的故事丨读书笔记 20

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3 大阶段丨读书笔记 21

岛上书店: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丨读书笔记 22

自卑与超越: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丨读书笔记 23

自控力:如何提升你的执行力丨读书笔记 24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丨读书笔记 25

原则:如何更靠谱丨读书笔记 26

在耶鲁精进丨读书笔记 27

如何坚持连续 21 天早起跑步:靠科学不靠意志力!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摘录版笔记

爱上跑步的 13 周:跑步新手手册 | 读书笔记

简单的逻辑学:小学生懂,你未必懂丨读书笔记

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丨读书笔记

中级经济法丨笔记

中级财务管理丨笔记

欢迎你长按扫码关注我~

个人微信号(ID:coolcool_hua)暂时开放添加,欢迎你和我做进一步的交流呀~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不要忘了点击收藏哦~

也请点右下角给我一个“在看”吧,你的支持让我更加有动力更新我的公众号,谢谢你一直都在!

点击下载《生活的比喻》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