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种子 | 教育的“慢、静、柔”


发布时间:2020-03-21 18:35:34

点击下载

“中文化”体现了我的一种信仰,

即“种子的信仰”。

我心中有对学术种子的信仰:

给我一片土壤我一定能茁壮成长。

养浩然之气,得文化之本。11月19日晚上,田宝宏博士工作室举行以“得中”主题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学术沙龙,学校“成长共同体”的老师们参与其中,在哲学辩证中提升思维,在学术思考中提高自我。

山东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张文婷老师作为本期沙龙的主讲,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廖观阳老师作为主持,学校“成长共同体”的老师们参与其中,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熏陶,从而心灵得到滋润,灵魂得到滋养,精神得到涵养。

本学期读书沙龙的共读书目是田宝宏校长编写的《中课程》,其中一篇关于“得中”主题的教育论述。

张文婷老师从群经之首《周易》的“同人卦”谈起,上卦是乾,象征天,下卦是离,象征火,火光上升,天火相和,合同于人。

魏晋时期王弼的《周易王弼注》解释道:“天体在上而火炎上,同人之义也。”北宋时期程颐的《周易程氏传》解释道:“天在上者,火之性炎上,与天同也,故为同人。”

故而,《周易》的“同人卦”是“《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此处的“柔得位得中”意蕴丰富,内涵丰厚,讲的是君子之志,是一种文明以健,中正而应的君子之正气。

所以,文婷老师从“得中”得到启发,教育即是“慢、静、柔”,体现了“中”的教育哲学,教育是一个寻找合适、恰好的过程,把恰当、正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互相传递中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没有终点,也不走极端,经过努力,方可达到教学的目的。

田宝宏校长指出,我们的教育指向当下,指向未来,为教育的未来而执中道器。

“慢、静、柔”是教育简洁生动的呈现方式,也是恬静浪漫的教育生活。老子的《道德经》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以动之徐生?”这里的“徐”就是“慢”,这是“慢”的教育哲学,教育是慢的艺术。《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静”是内心的澄清明静,“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是一种力量,一种以柔胜刚的力度。

“得中”是由《周易》象数体例组成,刚柔得中象征着中正之道,相互联系,相互统一,是刚柔相济、刚柔相承、相互联系,“得中”的关键在于“中”,“中”是不二法门、取胜之道,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的事例都是得中而得天下。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习的过程,有坚持不懈的毅力,经历种种磨难,苦尽甘来,最后大浪淘沙终得真金。我们举办博士工作室读书沙龙的教育意义在于共同在守望,在于共同传承,在于共同创新。

来源 | 龙华中书院

图片|廖观阳 李旭强

编辑 | 李旭强

初审 |赵 坡

总审 | 田宝宏

点击下载《种子的信仰》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