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发布时间:2020-03-15 02:03:15

点击下载

胖糖有话说:

在昨日推文发出之后,胖糖公众号受到了一波diss

说胖糖本胖的公众号写的都是一些无病呻吟空洞的文字堆砌的文章~~

好的,空洞,胖糖认了,因为本胖记录的都是一些事情之后的个人感受,并未写出事件的原委,可以说是很抽象地在写感受。

但无病呻吟和文字堆砌胖糖可就不认了哦~~第一,这些感受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我相信也并不是我一个人才有的,第二本胖用的都是和感受相关的意象,好比戴望舒用丁香比美人,何来文字堆砌?

胖糖做这个公众号的初衷也是为了在众多人生感觉之中寻找与你们的共鸣。

有人直视现实,有人偏爱浪漫。

胖糖能在写实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彻悟与抨击,但却更享受“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浪漫,少女情怀总是诗~~~

但是除了诗之外,胖糖觉得有必要写一些实在的东西了,因此斗胆来写写书评。(其实也说不上是书评,仅作于对书的大概介绍和粗鄙见解,具体的书中洞天,还望胖友们自行窥探。)

最后,祝大家活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噢~

文章较长,请大家耐心看完哦~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蒋方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暂时放弃了对中国的总结,而去观察个体,见微知著。我们每往前活一天,就进一步被遗留在”历史“的坟茔里,总有一日,都成标本。做标本的制作者也是很有意思的,虽然这没有浮夸的语言和意识形态的争论来得吸引人,可不讨巧的笨功夫,也得有人来下。”

——蒋方舟 代序 故人无少年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是于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关于作者蒋方舟的五年来精选文集,全书分为三个章节:

1、被绑架的一代

2、记录本身,已是反抗

3、审判童年

本文将逐章讲解。

1.

>>>被绑架的一代<<<

本章共九篇文章:

【被绑架的一代】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为什么不敢“留点余地”  三十未立,二十而蹲  那些参选人大代表的大学生  中产阶级的孩子  天才的出走  被绑架的盗火者  长安青年  想象的祖国

九篇文章的描述对象都是同一个群体——与作者蒋方舟同时代成长中的青年们。

这其中,有作者的高中同学、清华大学的同学,还有所谓的“中产阶级的孩子”、“天才”等。

其中不乏对新旧时代交替的反思,社会、家庭教育的考量,和诸多政治、社会地域的现象。

章末,作者还在《想象中的祖国》一篇中描述了作者眼中不一样的台湾。

每读一篇文章,都让人感叹作者的视角之独特,思想之跳脱。

在作者的笔下,90年代的青春既是湮没个性、同质化的一代,同时又是追求个性和与众不同的一代。

这个时期,追逐明星偶像的风潮兴起的同时,伴随着乏味而苍白的应试教育初起,人与人之间都忙着赛跑。

这群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年轻人却生不逢时,时代已然形成,谁也无法凭一己之力改变。

除了普通家庭的小孩,还有那些在90年代就已经是中产阶级家庭里的小孩。

他们往往有着更宽阔的眼界,却缺少了对家庭对祖国的莽莽情怀。

但时代的重任仍然不改的压在他们身上,而他们在这个时代又将以什么姿态生存呢?

这一群人,有的自认为在时代中先觉醒,但他们却没能力唤醒更多沉睡的人。

觉醒而无力反抗,才是天才的悲哀。

这一群人,有的考入国内最高学府,却仍然对人生对现实迷茫,到最后选择出家得以解脱。

这是另类的一群人,这是90年代青年们的特殊缩影。

90年代,各种改革初试身手,而那个时代的人们也在自然被迫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10年,南方科技大学开始筹建,这记录了政策和时代的催化下一群人青春的集体变形,他们就是被绑架的盗火者,被时代绑架却无处求助。

在末篇想象的祖国中,作者以亲身经历及自身特殊视角谈及了对台湾的看法,认为台湾不过是想象中的祖国。

但真实的台湾却不存在于想象之中。

这一章,是作者对时代的反思和拷问,从现象中窥探本质,而作者却丝毫没有发表自身对时代任何评价性的看法。

作者只是一个引渡人,引你从另一个视角拿着放大镜看世界。

不言叹惋不言喜悦,全凭读者自己观察,自由想象。

这是一个特定时代下的特定群体的众生相。

这里什么都有可能,却又什么都不可能成为可能。

比较各个年代的青春,最有意思的是,我们这一代的青春,是没有什么共同记忆的。50年代有激情岁月,60年代有饥馑动乱,70年代有上山下乡,80年代有思想激荡……到新千年,我试图提炼一代人的共同情感,却发现青春只是散落凌乱的个人记忆。

2.

>>记录本身,已是反抗<<

这一章,作者以旁观者的角度将自己置于作家群体之外,窥探古往今来其他作家们的写作洞天。

【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作家真正的恐惧,是被“国家”所魇住  文学中的乡土中国  中国作家梦魇  我们的谎言是纯净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孤单做伴  达尔文改变中国  纸上的街道  前卫的民国  @张爱玲  将军白先勇  木心: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

比起改朝换代的革命,作家更应该关注的是那些革命改变不了的,人类永恒的苦难。

本章作者提到了诸多作家:莫言、布罗茨基、马尔克斯、张爱玲、白先勇、木心等等。

作者从作品与作家生平的角度切入,提出作家的义务与责任应该是

“有以诚实反抗社会的义务,有以正直对时代保持悲观的距离的责任。”

作者还独立一篇文章,讲述作家笔下的乡土文学。

这个时代的大作家们对故乡的记忆都停留在上个世纪,淳朴而又自然。

然而新旧交替,使得旧的价值观彻底轰塌。

因此乡土文学可能是沈从文笔下自然纯朴的《边城》,可能是萧红笔下辛辣淋漓的《呼兰河传》,还可能是林海音童年懵懂成长的《城南旧事》。

梦想与现实总是相悖,作家一直处于时代的要求和文学的追求这两难的处境之中。

文学和政治,究竟能否兼容,又是否应该兼容?

这是作家们一生都要思考和在行动中实践的问题。

作家既要反映真实,又要不受政府的任何特殊优惠。

愿意深入生活的作家,才能找到深层的真实。

作者提到写作《百年孤独》的作家马尔克斯,以及他晚年的作品《我那些苦难婊子的回忆录》。

以作者亦真亦假的现实生活痕迹写作,谈论孤独。

书中还特别讲述了讲到达尔文与中国的关系。作者说:“达尔文改变了中国。”

在学习生物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只认为达尔文只是一个生物学家,并没有想到他也是个文学上的写作高手,写出:“没有变化的生活就像是织布机上的经纬,一匹匹岁月都织出来了,而花色却是一个样子的单调”这样的句子来。

那么达尔文又与中国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达尔文又是如何改变了中国呢?

实则,与其说达尔文改变了中国,不如说是那些将达尔文异化的中国作家们改变了中国。严复、梁启超等人将达尔文主义引申到社会进化,提出“社会达尔文主义”。

就这样,达尔文在中国的传播,以一步步加剧异化的过程,构成了中国人现在的价值观:“谁赢就跟谁”“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综合实力的竞争”。

力量取代了道德,成为了权威社会的标杆。

达尔文就这样改变了中国。

本章中有一篇特殊的文章:《纸上的街道》,是作者接受约稿所作。

以街道为中心,作者称其为城市的血管,那么在作家笔下的城市血管又是怎样的呢?

纸上的街道,可以是作家全部作品的素材来源,也可以是作家拼命想要逃离的地方。

作者在对作家群体的描述中,少不了要提到一个文豪辈出的年代——民国时期。

那是个动荡碰撞,充满无限可能的年代,枭雄救世、文之大家倍出。

而在那个年代的作家又面临着怎样的处境呢?

张爱玲、木心、白先勇的生活和命运又是怎样演绎和进行的呢?

作者带我们窥探作家身上的烙印,也是时代的烙印。

作家真正该恐惧的,是被国家的巨大力量说魇住,被它的荣誉和拥抱收买,被它逐渐走向开明包容的幻想所欺骗。因为那将让他失去自我。

作者以作家之外的作家视角审视作家这个群体,从个别作家的生平与命运中窥得整个作家群体的守与废、得与失。

而其实作者又何不是悄悄也将自己放入了这个群体呢?

以第二人称对作家的责任与义务的要求,又何不是对自身的要求呢?

3.

>>>审判童年<<<

这一章是本书特别收录的获得“人民文学奖”的长文,以另类角度观察和思考构成我们童年的亲密关系。

【审判童年】  第一章 家里的鬼影幢幢  一 手足  二 祖父祖母  三 母亲  四 父亲  第二章  我活在一个我不可能成为好孩子的世界里,而我也比我想象的更坏  一 保姆  二 幼儿园

第一篇是《手足》。

手足即我们的兄弟姐妹,是同样环境成长的另一个自己。

他(她)有着和自己一样的角色定位,却不能和自己有着一样的角色性格。

大多数兄弟姐妹之间都有着完全互补的性格。

内敛的妹子必然有个活泼的大姐,开朗强壮爱打架的哥哥,身后必然跟着一个瘦弱纤细、女孩子一样的弟弟。

比如鲁迅和周作人,波伏娃和她的妹妹。

正如作者所说:“我早上起来穿袜子,都没有这样一配一个准过。”

而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却并不是什么天注定,而是后来者必然的选择。

人总是一生下来就要考虑生存的,那些晚出生的弟弟妹妹也是一样。

兄弟之间相处,太多的相似让各人的生存变得狭窄而呼吸困难,一扭头就撞上另一个酷肖的人影;一转身,两人身上的共同点就摩擦出燃烧的火星来。只有当其中的一个人抽身而退,另择居所,逼仄的空间才变得疏朗,有了一块宝贵的余地来培育彼此的“无间”。

作者在后面的篇幅中,接着提到了祖父祖母旧式的可能令人窒息的爱以及对母亲天性的质疑。

母亲真的生来就有着伟大的母性吗?

有些母亲的爱是掠夺式的包裹式的,各种畸形的母爱下有着各种畸形性格的儿童,他们的命运又是如何?

作者还对父亲这个群体进行了考量。

作者将父亲们称为“没有职业道德的上帝”,将对父亲的恐惧联系到血脉与性。

可谓是另类、前卫,而当我们惊讶于作者跳脱的思维时,却又不得不令人感叹作者所说的就是真实,作者的解释方法也有理有据。

除了对身边至亲关系的审判与解读,还有对幼年成长环境的思考。

作者提到了保姆这一与童年联系的群体。

保姆是我们的养育者之一,也对我们起着各方面启蒙的作用。

作者以古代帝王的保姆为例,讲述童年时期与保姆之间的联系,并阐述这种联系,直至一生都将发挥作用。

作者还讲述了幼儿园这个童年集聚地。

我们的童年,在幼儿园里的小小我们又有着怎样的内心活动?

幼儿园里我们小心翼翼地模仿着大人的样子,有着被大人监视的小小世界。

看到过一种说法,当一个人产生羞耻感的时候,童年便结束了,青春开始了。我想,一个人的羞耻感丧失的时候,他的青春便结束了,中年开始了吧。

作者结合自身童年及诸多作家的以及他们笔下主人公的童年,抽象出童年时期的人们这一特殊时期的群体关系问题并进行深刻思考,对亲密关系的另类思考与重新定义。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活得浑浑噩噩,不知所以然,而作者却像是拿着放大镜在审视着眼前的这个世界。

读这本书,让人感觉豁然开朗,像被人揭开了蒙昧的面纱。

这本书是作者守己之位写出的观察者记录。

就像其自身在书中所说“记录本身,已是反抗。”

作为作家群体中的一员,在审视时代作家群体的同时,作者也将自己悄悄放了进去。

任何时代都不能以单纯的好与坏来定义,我们正生活着的这个时代亦然。

作者对于时代既无批判,亦无歌颂。

记录本身,已是反抗。

写文章不易,给胖糖点个赞吧~

点击下载《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