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呐喊——《干校六记》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15 14:02:12

点击下载

跑跑单车:喜欢电影,音乐,读书的宅男;更爱跑步、骑车和户外运动的健身爱好者;口头减肥家。

干校六记,杨绛著,三联书店2015年4月第1版,2016年7月第6次印刷

1969到1972年,钱钟书和杨绛先后下放干校,开始“学习”生活。

此书是记叙当时生活片段的合集,很短,只有6篇,加上钱钟书先生写的引子,也就60页。薄薄一本书却承载了极多内容。

为了落实最高指示,一帮专家学者教授导师们跑到乡下去学农、学工、学军。学的人叫苦连天,偏偏教的人也不满意,“天天学习,比炼钢还累”。这些人还抢占当地人的土地,村民便忿忿不平扫荡农场,连厕所的门帘都卷走了。

杨和钱未受多大罪,只是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吃住都很艰难,还要每日下地辛苦劳作。

生活上的艰苦也不算什么,更苦闷的是精神。杨绛没有正面写,只写到,日复一日的垦荒,翻来覆去的学习,学员频频自杀。

杨绛在他们辛苦建起的菜园里,搭个窝棚看菜。一日,”他们“在菜园旁边埋下个死人,只留下一个扁扁的土馒头。过了清明,干校搬迁,拖拉机来耕地——

只见窝棚没了,井台没了,灌水渠没了,菜畦没了,连那个扁扁的土馒头也不知去向,只剩下满布坷垃的一片白地。

或许精神上的苦闷也没什么,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亲人的离别。先是送钱先生走,再是送杨绛走,第一次是三个人送,第二次只有他们的女儿阿圆送行。女婿得一被诬告为”五一六“组织者,他不肯捏造名单,被逼自杀。

”干校实在不干什么,却是不准离开“,即使是夫妻,也不准见面。钱在去邮电所取信路上,或者杨到钱负责的工具棚借工具时,才可以匆匆一见。”可是比了独在北京的阿圆,我们就算是同在一处了。“

默存过菜园,我指着窝棚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

默存认真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

我问:“你悔不悔当初留下不走?”

他说:“时光倒流,我还是照老样。”

即使是在这样的日子里,钱仍然没有后悔留在国内的决定,也没有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杨先生坦诚:

”只希望默存回京和阿圆相聚,且求独善我家,不问其它。解放以来,经过九蒸九焙的改造,我只怕自己反不如当初了。“

钱先生在引子中说,历次活动中,少不了三种人,要写回忆的话,挨整的会写《记屈》,一般群众会写《记愧》,偏是那些旗手鼓手打手,不觉惭愧,而且在记忆的筛眼里走漏得一干二净。

或许只有那只和钱先生关系最好的小狗——小趋,聚餐时在桌子底下吃到撑场拄腹,”尾巴都摇酸了“,才会真正没有那些记忆吧。

注1:五七干校,是文革期间,为了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让干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的场所。1968年在黑龙江始设,1979年停办。

注2:五一六反革命分子,是指1967年北京有一个“首都五一六红卫兵团”的极左组织,利用五一六通知散发反对周恩来的传单。后毛泽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运动,大批无辜干部群众被迫害。成千上万的干部、学生被打成“五一六反革命分子”,遭到长期隔离审查、批斗、监督劳动,丧失人身自由,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

点击下载《干校六记》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