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作家的样子——《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15 23:48:02

点击下载

一年多前和一位朋友聊天,她问起我有没有什么愿望,我思来想去只有写书这件事可以称之为愿望。她告诉我她的愿望是开一家小书店,我说,希望在若干年后她的小书店能卖我写的书。我知道她只是随口一问,但我不是随口一说,这件事后来我思考了很久,时至今日,这个愿望没有消失,却越来越强烈。我能做到吗?不知道。本来我觉得已经是渺茫无期的事情了,在看了村上春树的这本《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后,又再度燃起了希望。

01

我看过村上的一本小说《挪威的森林》、一本散文《当我在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和这一本传记。虽说是译本,但我也能明显感觉到他的语言一点也不华丽,很平庸,正如他在这本传记中说的那样——他只是想把出现在他脑中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文字是工具,不用去思考它是不是最恰如其分和准确无误的,意思传达到了,最后打动读者的还是故事本身,而非词藻(我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的)。现在回头看自己刚开公号时写的文章,真的只能算勉强通顺,但它们全是我的真情实感,我再看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情绪,这就足够了。这是我自从会写作文以来学到的最有用的作文知识——写作时,我完全不需要挖空心思地组织美丽的语言,只要真诚地写出心中感受即可。

02

我曾经在大学时尝试写过小说,我还记得女主角的名字叫毕悠(后来光明出了一款酸奶叫碧悠),以第一人称来写的。小说只开了个头,但是那次经历至今难忘。我经常在脑中琢磨着整个故事,但从来只是停留在我写的环节的下面一点点。原本以为这是不正常的,小说家不都应该一开始整个故事架构已经清晰明了么,结果村上不是的,他和我一样!他说小说的情节是边写边推进下去的,要写到哪里是主人公来决定的,是情境使然。保不齐我那会儿写下去的话,也真能写成小说。从这里我明白,不苛求,顺其自然才能把热爱的事情做到最好。

03

我不是一个察言观色的人,所以看上去傻乎乎的。因为这个,我也经常对一些事、一些人过早地下结论。而像村上这种小说家,想刻画地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自然要接触人性的最底层,这就要求平日观察入微,因此他养成了等等再等等,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下结论的习惯。这点我也深有体会。我不少文章的起点只是意外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我以此为线索,才能将文章写出来的。通常观察越细致,文章越深刻。只要用心,生活的随处都是素材。村上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找到了人物的灵感,我从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了写作的素材,看来写作都是这样。

04

曾经在学校参加了一个演讲比赛,我用了村上写作和跑步的例子,村上三十岁开始写作,这和大多数作家(如韩寒)的经历相差大。他在三十岁的一天突然想写小说了,就跟随着内心的呼唤写下去了。对成年人来说,这是最难得的。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她特别想学钢琴,但顾虑好多:没有时间学和练,家里没地方放钢琴,怕身边人笑话……所以她一直也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我想如果她当时真的去学了,既不会丢掉工作,也不会失去家庭,也许她已经能自弹自唱了呢!也许有一天她老了,会深深地遗憾自己现在的选择。能不能跟随内心的召唤,这是大多数成年人和村上的区别。

05

作为一位小说家,村上竟然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写固定的页数,这很不可思议。在我的思想里,写小说应该是有灵感时可以写一天,没灵感时暂时歇歇也无妨的事。他把写小说变成了一个规律有序的工作,他没有放任自己去浪荡人生来寻找素材,相反,用跑步、素食来强壮体魄,来更好地投入工作,可能正是这份自律能让他灵感没有枯竭,写三十多年而不停歇。不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强壮的体魄。以老师为例,我们每天进行大量的脑力劳动,有时身心俱疲,不想动弹。可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动起来,因为运动能让大脑产生多巴胺,从而产生幸福的感觉。这是个良性循坏,有复利效应。学校的操场上有一句话: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希望大家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感谢阅读,让我体验人生,感谢写作,让我实现价值。

笔耕不辍,方得始终。

感谢关注木意阁,如果您觉得不错,请你转发,点赞,给朋友们介绍。

谢谢!您的支持是阁主写作的动力。

点击下载《我的职业是小说家》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