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她把人生住进了红楼梦魇


发布时间:2020-03-18 15:37:00

点击下载

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1995),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童年时代亲历封建旧家庭的衰败过程,青年时代又在香港体验到战争的恐怖,逐渐形成悲观的人生态度。

1943年,张爱玲开始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红玫瑰与白玫瑰》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诸多作品中一部广为流传的中篇小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普通人隐秘的心理与情结, 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交汇时人们的情感、婚姻生活, 揭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人生。

该书收录张爱玲于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七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包括《年轻的时候》《花凋》等十余部作品。

《倾城之恋》

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

张爱玲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而不是作为一个怪人、异人而存在的。也许她将不仅仅属于现代文学史。遥想几十年、几百年后,她会像她欣赏的李清照一样,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个稳定的位置也说不定。而我们知道,那时候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许多现代作家肯定都将被忽略不计了。

《金锁记》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作者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半生缘》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结稿,后来张爱玲旅美期间,进行改写,删掉了一些略带政治色彩的结尾,改名为《半生缘》。该小说通过年轻人的婚姻的悲欢离合,揭示了社会和人性的方方面面。

《半生缘》讲述了旧上海的几对年轻人的爱恨情仇,他们曾经都是有缘人,最后却各奔东西。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世钧、曼桢、叔惠、翠芝,一群随处可见的都市年青人,讲述了那一点点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而同时翻天覆地的中国近代社会种种变事:九·一八、一二·八、抗战胜利、国民党接管、上海解放、支持东北,只是作了他们的背景,隐隐约约给他们的故事刷上一笔动乱的底色。

《秧歌》

张爱玲是写过电影剧本《未了情》和《太太万岁》的,她深知电影镜头语言的一幕幕拼接,她在《秧歌》里用电影镜头一一扫过村落小镇街道,以确定和预设她要描述故事的悲剧性基调前奏,让“秧歌”的喜庆喧嚣成为一种张爱玲式的冷冷嘲笑。

《秧歌》写的是土改后的江南农村社会,时间在1950年到1952年之间。故事发生在一个典型的上海周边村落,有水道和铁路连接着上海,与繁华的上海滩相比,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地狱:一脚踏进小镇就闻到露天茅厕发散的臭气,“走过这一排茅厕,就是店铺”,两者相连着,不分彼此,街市肃杀之余,连脏水也似乎要“泼出天涯海角,世界的尽头。”“每一爿店里都有一个杀气腾腾的老板娘坐镇着……使过往行人看了很感到不安。”……还有“李丽华、周曼华、周璇,一个个都对着那空空的街道倩笑着。……更增加了那荒凉之感。”“太阳像一只黄狗拦街躺着。太阳在这里老了。”

小说叙事就在这样一种末日般哀颓、凄伤场景中上演了,气氛极具阴魅感,人还没有出现,但“倩笑”与“荒凉”的阴界感觉已经氤氲出来。

《赤地之恋》

赤地或许依然有真爱,有情男女的心中也依然热烈地渴盼着,但在那个随时都要习惯死亡相随的时代,灵魂似乎都被鲜血浸染得错乱了,幸福的恋曲更是渺茫。

《流言》

《流言》是张爱玲的随笔散文集,可以说是大珠小珠满玉盘。张爱玲称爱默生“警句很多”。在这本书中我们倒可以看到张爱玲满篇的警句佳句。如“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炼”(《到底是上海人》);“中国人喜欢法律,也喜欢犯法”(《洋人看京戏及其他》);“多数的女人非得‘做下不对的事’方才快乐,婚姻仿佛不够不对的”(《谈女人》)等,不胜枚举。

《流言》的初版本配有多幅张爱玲自己创作的幽默生动的插图,张爱玲的绘画天才从中得到了清晰的显示。初版本同时刊有三幅各具神韵的张爱玲个人玉照,照片说明文字分别是她《再版序》中的两句名言:“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红楼梦魇》

《红楼梦魇》是张爱玲旅居美国研究《红楼梦》十年的心血结晶,亦是一部学术考据之作。像张爱玲这样一位作家,用十年时间,对《红楼梦》作如此近乎繁琐的考据,似乎真是“梦魇”一般奇特。不过,喜爱张氏作品的人都知道,她实在与这部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有太深太深的关系。

她从小就爱读《红楼梦》,以后每隔几年又重读一次,对《红楼梦》真到“熟读”的程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她少年时代就模仿《红楼梦》写过作品,以后她的作品如《金锁记》等,意境、手法、语言,都得《红楼梦》之真传。

难怪她醉心于《红楼梦》世界的一切,甚至是:“偶偶指逆,事无大小,只要‘详’一会儿《红楼梦》就好了。”《红楼梦》已经这样融入她的生命和生活之中。真是要了解张爱玲,不可不了解这一点。

版权声明

1、转载之前请务必联系我们予以转载授权(联系微信:JS-QinGPu)。添加时请注明贵公号名称、平均阅读量及所要转载的文章名称(包含但不限于文章)。本平台谢绝一切免费用于商业销售用途的转载申请。

2、转载请在文章开头附上授权平台名称(西风明言)及授权ID(Savemeaning)。

3、本文内容源于网络,本平台以公开途径搜集整理,仅限于学习交流,如涉侵权请作者或著作权人提供必要证明材料联系工作号(微信:JS-QinGPu),我方将及时妥善处理。

点击下载《红楼梦魇》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